入账价值

2024-07-31

入账价值(共10篇)

入账价值 篇1

企业外部购买的固定资产一般是以历史成本入账。但是,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采用分期付款购买的固定资产具有融资性质, 不能以各期所支付价款之和作为其入账成本, 需以各期折现后的金额之和作为其入账成本。在实际工作中, 分期付款销货合同中并没有约定相关的利率, 由于折现率的确定较为复杂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固定资产准则》也未加以明确。如何确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和未确认融资费用?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一、关于折现率确定中存在的问题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在对《固定资产准则》进行全面阐述和解析中提及有关折现率并认为:“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该折现率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由于购货方无从得知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且影响供货企业确定必要报酬率的因素很多, 如果仅凭主观臆测折现率, 不同会计人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这样同一项业务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容易出现人为操纵利润, 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实际经营成果, 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这不仅违背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也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 作为销货方, 通过分期收款销货方式能够迅速地将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 为企业的产品打开销路, 因而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促销手段。但是由于收款期限较长导致其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增大。因此, 销货方在制定该项产品的售价可能会超过其正常销售价格。销货企业定价=正常销货定价+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此时不能简单地按照金融市场中存、贷款等利率计算确定的, 影响分期收款溢价 (即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 形成的因素有:1.销货企业产品产销率。企业产品销售形势较好时, 其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要求可能会较高 (因为其不用担心产品库存积压, 更愿意采用正常信用条件销售) , 反之可能较低;2.销货企业产品销售 (收入) 质量好坏。企业产品销售回款快、赊销少时, 其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要求可能会较高, 反之可能较低;3.购货企业的品牌及其在社会中的形象。品牌及社会 (市场) 中的形象是企业一项重要无形资产, 这将对销货企业在其资信评估中产生实质性影响, 对于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 其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可能会较低, 反之可能较高;4.作为一项重要营销手段, 为争取获得 (更大数额) 采购, 其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要求可能较低甚至趋于零。5.销货企业资金充裕程度。销货企业资金紧张需要对外融资情况下, 其会综合考虑外部融资成本, 对分期收款形成的溢价要求可能会较高, 反之可能较低。因此, 影响销货企业分期收款溢价的形成不只是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两个因素, 同时还有该企业财务状况及相关的营销策略手段等诸多因素, 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改进建议

笔者以为购货企业应通过询问、取得销货方免息期信用销售或现销 (即一次性付款价格, 销货方可能因购货 (财务状况) 企业信用等级、规模、品牌形象等诸因素不同其制定的免息期信用销售或现销价格也有所不同) 时的定价作为购买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并以此 (合同约定的各期支付的价款之和与现销商品的定价差额) 作为其将来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依据, 这不仅能够客观反映经济业务实质, 还更有利于会计人员实际操作, 避免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发生。因此, 有必要将上述方法在《固定资产准则》中加以明确。

三、案例分析

以下通过举一实例进行说明:

【例】甲、乙公司于2010年1月签订一份总价为50 000000元 (不考虑增值税) 需要安装的设备购销合同。合同约定设备款采用分期支付, 每半年支付货款5 000 000元, 付款期限为5年 (2010年--2014年) , 付款日期为每年的6月和12月。设备于合同签订当月运抵甲公司并进行安装, 发生安装费491 166.76元, 同年12月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设该设备询价时取得不含增值税现销价格为44 000000元。

甲公司各年账务处理如下:

(一) 根据询价清单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单位:元

*尾数调整:129 210.81=5 000 000.00–4 870 789.19, 4 870 789.19为最后一期应付本金余额。

(二) 计算各期未确认融资费用如表1

假设各期支付价款现值之和等于设备现销价款的折现率为r, 则:

采用内插值法可求得6个月的折现率r=2.39%

按实际利率法 (r=2.39%) 来计算信用期内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 见表1。

(三) 2010年该设备处于安装、调试期,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 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10年6月甲公司账务处理:

2010年12月甲公司账务处理: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固定资产的成本=44 000 000+1 051 600+957233.24+491 166.76=46 500 000 (元)

(四) 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011年及以后各期的融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2011年6月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以后各期的账务处理均与2011年6月相同, 只是金额不同, 此处略。

入账价值 篇2

一、无形资产在当今社会的地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无形资产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外,还有更多的无形资产种类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而且同一种类的无形资产数量也大大增加,在企业里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价值在所在企业总价值中所占比例更大大增加。这些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我们的经济,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已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二、无形资产价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产生的影响

过去,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许多无形资产在企业账面上不予以确认,有的虽予以确认,但计价不准确,难以反映真实的价值。在我们老的国有企业创建的王牌品牌(如:自行车的永久、凤凰,手表的“上海”等),正是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得到正确计价,导致在企业合资、交易等活动中,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最后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知识及智力成果商品化的时代,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加,这就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行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遵循稳健性原则,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中,仅以依法取得时注册费、律师费等来确认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这就使企业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发生巨额差异,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笔者认为,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应该被创新。

三、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的创新

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包括购入、投入,接受捐赠,自行开发,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取得方式的不同,其初始计量也各不相同。但是除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外,其他所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都有一个协议确认的入账金额,这个被确认的入账金额的依据,与各自最初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有关。所以笔者在此专门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进行探讨。此处所指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是指自创的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自行开发的专利权、商标权等。

对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现行的会计处理是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以及其他相关支出来确认入账价值,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笔者认为,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处理,仅以依法取得时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这种会计处理办法首先违背了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因为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形资产的开发,一般时间长、耗资大,如果开发成功,按现行核算体系,就没有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实际成本,从而使企业资产的价值被低估。第二违背了会计核算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支出的经济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符合资本性支出定义。第三违背会计核算的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一旦开发成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按账面摊销的费用不配比。第四不利于鼓励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会使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越多,利润越低,同时造成企业账面资产金额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积极性,阻碍科技进步。

入账价值 篇3

关键词:新准则;企业研发;入账价值

一、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

(一)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的含义。新会计准则下的无形资产是一种非货币形态的资产,是企业所拥有和掌控的无实体形态的资产。例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都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新准则下规定所有的无形资产都是可辨认资产,突出了无形资产的可辩性。无形资产可脱离企业作为一种独立的资产,能单独或与相关合同等一起出售或是授予许可。无形资产的权利是由合同权利或其他相关法定权利来保证的。新准则不再实行商誉,紧随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归属于同一家企业的企业合并无法产生商誉,只能形成“资本公积”。这种改变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

(二)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确定。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是需要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的。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是为获取无形资产,实现计划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支出内容。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因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新准则强调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于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则又有着不同的入账价值,其将投资时所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中所规定的价值作为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利用初始成本和实收资本的相差额数来进行“资本公积”的调整。新准则中规定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得来的无形资产,需要根据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规定来确认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若其无需补充价格,则由交换的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定;若需要进行补价,其情况便略显复杂。对于支出补价的,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账面价值与补价以及税款的总和;对于收到补价的,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是用账面价值与补价的差加上税费。除以上这些外,还有一种无形资产是自创性的。新准则中,指出对于企业自行研发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申请得到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以注册费和法律费为依据。对于在依法申请前所产生的研究费用应为当期费用。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方法及其特性

(一)我国新准则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方法。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对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方法有了改进。其规定在对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研究。一个阶段是研究阶段,一个则是开发阶段。研究阶段主要是指企业在理解新知识,获取新技术之前所采用的创新的有计划的调查;而开发阶段则是指企业在开展商业性生产前,将研究所得出的新技术新知识运用到其他方面,以改进材料、设备和产品等。研究阶段所需的成本应计入当期损益中去。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确认为是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其要求所获取的无形资产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以投入使用和出售;有完成无形资产和使用无形资产的意向;无形资产的实效性体现在无形资产在完成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无形资产的研发需要有充足的技术和财务资源作为后备力量,给予支持;对于无形资产开发阶段中所需的支出进行有效地计量。

(二)新准则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方法的特性。新准则下的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法比起旧准则来要显得科学合理。新准则给予了“研究”和“开发”明确的界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而旧准则却未对研究和开发进行含义上的定义。旧准则是一种无法适应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原则。其只是通过判定企业是否是依法申请无形资产来确认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这种入账标准虽遵循了重要性严则,但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不符合客观性原则,配比原则等。因而,相比于旧准则来说,新准则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要合理得多。旧准则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它过于片面,只偏重于重要性特征,其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计价时,最先满足的是会计核算原则,这一方式不符合无形资产计价的原则。除此之外,比起旧的会计准则,新准则能真实的反映出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价值,能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新准则下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方法虽然比起旧准则来说更合理,但其本身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确认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难以进行操作。新准则将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分成本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有了严格的划分,但实际操作中,却仍是很难分清楚,无法进行正确的归类。新准则对开发阶段的成本制定了其是否属于无形资产支出的条件,但这些条件在实际运用中也难以判断。新准则下对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计量方法有所不同,因而使得企业有漏洞可钻,可人为的改变费用支出,以此逃脱税率。亦可以增加当期利润,以此欺骗股东。

三、新准则下有效确定企业研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措施

在新准则下,对于企业研发的无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可分不同的情况进行确定。

(一)对于投资巨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自行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一般来说,一些专题性的企业研发所需资源和资金都十分庞大,这种企业研发的阶段性比较明显,容易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因而,在对这类无形资产进行入账价值的确定时,可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对两个阶段所产生的费用进行判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阶段中,对于新准则所提出的条件,要更详细说明,更细致化,以方便判断。

(二)对于普通的日常化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可采用成果决定法。对于一般的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可采用成果决定法。成果决定法就是根据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不同结果来决定处理方法。当已有所成效,能获得收益时,则可将支出资本化,若无法到达预期收益时,则可将支出费用化。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际运作中,便于操作。它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一是其研发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认可;二是企业的这项研发能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企业研发活动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从技术上来说,有限的技术可能会影响企业研发的成果,为企业研发成果带来不确定性;从经营上来说,企业研发活动受企业运营者的决策影响,若企业运营者对企业研发活动发展的方向把握错误,缺少资金支持时,企业研发活动可能会中断;从行业上来说,若同行业的企业比本企业先一步研发成功,或是企业研发有了成果后,却不能实现产业化,那么企业的研发效果就无法实现。从环境上来说,企业的研发受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影响。这些改变会为企业研发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而成果决定法则充分的考虑到企业研发所面临的风险。

企业的研发主要是进行专利的研究和技术的研发,其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这一作用则体现了资产的特征,成果决定法是一种符合资产特征的方法。成果决定法的应用并不会阻碍企业依法申请专利,其只是在企业研发无法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时,不宜资产入账,但企业仍可获得研发产权。

结束语

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如何对无形资产进行入账价值的确定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新准则下企业研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需要分不同的情况来进行确定。

参考文献:

[1]王骁.对新准则下企业研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8)

[2]王骁.对新准则下企业研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

入账价值 篇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数作为入账价值。这就是说包括研发费用在内的所有相关支出都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实行全部资本化。但是自创无形资产是否会成功,事前很难确定。假如不成功,这种处理方式就会使得企业的资产虚增,利润虚增。因此对这一处理方式做出变动是必要的。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与行业会计制度比较,这一规定更符合谨慎性原则。而且这种处理方法也有一定的优势,即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且核算简单,便于会计人员操作,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政策支持使企业获得了税收优惠,有利于企业进行更多的研究与开发。但是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如果要资本化的话,研发费用才应该是无形资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注册费、律师费仅仅是一小部分。这样无形资产的成本就不能系统地反映企业开发研制资金的投入,不符合资产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无法反映人力资源在企业无形资产创造中的业绩。而且这也会导致企业追逐短期利益,不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束缚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束缚企业的发展。

目前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费用应当计入损益,而开发费用则应资本化;英国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美国会计准则主张将其计入当期损益。我国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做了修改,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并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一是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是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是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四是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是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即有条件的资本化。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激励企业增加更多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会计政策层面对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给予鼓励,减少因取得方式不同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差异,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但在实际应用时,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截然区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不同的阶段很难,尤其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正确地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笔者建议:新准则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作法,根据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及所处的程度,以列举的形式明确一部分研究和开发活动,这样可方便会计工作者操作。

入账价值 篇5

金总出身农村,包过工程,以加工羊绒衫跻身成功商人行列,身价上亿元,却在退休后远离故土开始从事湖羊养殖。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业故事呢?见面后,金总带着浙江口味的普通话帮我们一一解答疑问,讲述他的创业历程,随着交流的深入,金总愚公移山的创业精神和对农业的热爱都让记者深深感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金总是如何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吧,相信对您的创业之路一定会有所启发。

记者:金总,您好!来之前就听说您是浙江人,并且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现在已资产过亿元,生意稳定、事业成功的您为啥在能安享晚年的时候还选择从事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湖羊养殖产业?

金余良:我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从小家里条件不好,兄弟三个,为了生活,我没有读书,从8岁就开始放牛。我的母亲从小就告诉我:不要在农村做事,一定要到工厂干活。长大后我就开始到建筑工地打工,当过小工、煤炭工人、泥工,学会了建筑技术,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包工头,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个时候我也步入了人生的中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依靠当地最大的羊毛衫加工基地,我把当包工头赚得的钱投入到服装行业,开始从事羊毛衫的加工出口,从一天只能加工几件羊毛衫到一天几千件,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到了退休年龄的我就把企业交给了儿子打理。从生意中抽身后,我却时常想起母亲那句“不能在农村做事”的话,这是我的一个心结,我就想试试看在农村干农业能不能成功?能不能赚钱?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我于2012年来到了江西省永修县,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江西亿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湖羊养殖。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山,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湖羊的养殖场必须远离村庄和城镇,我们的养殖场开始的时候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信息,几乎一无所有;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劲,开垦荒山,修建公路,慢慢让羊场建设初具现在的规模。

记者:湖羊是浙江的一个地方品种,很多人对这个品种不是很了解,您为什么会想到把这个品种引种到江西来养?

金余良:湖羊是在我们浙江比较受欢迎的一个绵羊品种,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比如:湖羊的性成熟较早,有“当年生,当年配,当年产羔”的特点;湖羊四季发情,可终年配种,而且多胎性强,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一胎可产2~3羔,其繁殖力之强是世界绵羊品种中少有的;羔皮毛纤维呈有规律的“S”形弯曲,构成了排列整齐的水波状花纹,是世界上独特的白色羔皮和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革皮也是制作皮夹克等服装的优质原料;湖羊肉质鲜美,口味好,与其他绵羊品种的肉相比,具有肉质更细嫩、多汁、膻味小的优点;湖羊早期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但是,我来到江西以后发现这边没有人大规模养殖湖羊,我自然就想要将湖羊引到江西来养,让江西人民也能靠养殖湖羊发家致富,也能吃上鲜美的湖羊肉。

记者:您的公司2012年才注册,现在已经取得江西省湖羊规模化养殖示范企业的称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展的如此之快,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请介绍一下您现在的养殖规模。

金余良:我成立的江西亿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湖羊养殖与加工、种羊繁育与肉羊生产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现在是江西省九江市最大的湖羊生产企业,2014年12月荣获了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15年获得了江西省湖羊规模化养殖示范企业称号。

养殖场从2013年开始建设,从开始我们就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投入资金的要求,夯地基、建基地、修公路、建羊舍,实现了养殖条件全部设施化的基本目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建成了一个具有4栋大羊舍、96个单元的、可养殖1000多头湖羊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湖羊养殖场,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在九江市乃至江西省都首屈一指。2014年3月,公司一次性大批量引进种羊538头,当年引进当年繁殖。到2014年下半年,养殖规模达到1000多头。2015年,羊舍规模扩大到8栋,已经建成的新4栋羊舍即将投入使用。2016年的养殖规模将比2014年翻一番,实现“四个1000”,即总投资过1000万元,养殖总规模增加1000头,销售种羊和肉羊达到1000只,带动农户养羊1000户。

公司现在有稳定员工18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兽医师)4名,饲养员4人,割草工人4人,田间作业人员2名。另外季节性临时工8名。

记者:听说您办湖羊养殖场的事迹传开后,现在有很多农户都想发展湖羊养殖,那您和他们是怎样合作的?

金余良:公司十分重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尽可能多的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我们的合作模式可以用“一对接,三带动”来概括。“一对接”:对接身边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与合作社订立养殖合作合同,并为合作社代购农产品(如玉米、玉米秸秆和花生秸等)代加工成羊饲料,还向他们免费或优惠价提供种羊,免费传授养殖技术,消除他们养殖后顾之忧和解决他们养殖技术难题。“三带动”:一是带动农户参与养殖湖羊;二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业,依靠农牧并举实现致富。与农户订立羊产品购销合同,为农户提供优质价廉的羔羊,养成后公司统一回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养殖户致富;三是带动身边的企业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发展壮大。

nlc202309091009

记者:您不仅自己从事养殖致富,还在大力帮助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实现养殖致富,据说为此您做了很多工作,是这样的吗?

金余良:走上农业创业这条路,赚钱对我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除了从小对农业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外,我也想帮助更多的人致富。2016年年初,我们和永修县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按每户两头种羊(一公一母)的标准赠与了滩溪镇多家贫困户养殖,合计25头(其中两公三母是送给合作社养殖)湖羊,价值5万余元。目的就是希望他们通过养殖湖羊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未来我还打算把这项活动进一步推广到全县、全市,以帮助更多的人通过养殖湖羊实现致富。

记者:周边很多农户也加入了湖羊养殖的行业,但是他们的养殖规模不大,小规模养殖的效益如何?

金余良:以农户饲养5只小羊为例,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购进小羊,每只小羊重17.5公斤,每公斤按优惠价60元计算,1只小羊1050元;5只合计5250元。(2)饲料成本:农户将这5只小羊育肥,只需饲养10个月,10个月中仅消耗少量的精饲料,大量的主饲料不需要购买,因而成本很低,每只羊以每天1.5元的精饲料计算,5只羊一天仅需7.5元;10个月300天需2250元。(3)防疫治病成本,湖羊的免疫能力很强,一般只需常规免疫接种就可,生病也只是感冒拉肚子之类的病,不会发生灾难性的严重疾病,因此防疫治疗的开支很小,5只羊10个月中顶多也就300元,防疫治疗由公司负责培训或指导,农户不需花很多的心思,在这方面不会有烦恼。(4)羊舍成本。农户可以就地取材,用空闲地搭建一间10平方米以内的简易羊棚,砖木结构,通风采光好就行,保持清洁卫生就可以饲养。一般1000元左右就可以解决。所有这些,从购进小羊,到育成出售,总计成本8800元。

育成后,5只羊全部出售,每只平均重量按75公斤计算,总重量是375公斤毛重。如果市场价每公斤40元计算,合计毛收入15000元;除去以上所计算的成本8800元,毛利润为6200元。养殖的规模越大,那么利润就会越大。

记者:刚才参观了您的养殖场,看到有些还在建设之中,据说您对养殖场有个5年规划,请谈谈好吗?

金余良:我给公司制定的5年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一支技术精良的专业人才队伍把湖羊产业做大做强,5年内实现年存栏羊6000只,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带动湖羊养殖户1000户、养殖农场100个,实现永修县养羊产业集群发展。(2)公司建立屠宰加工场和成立餐饮服务分公司,引领羊肉消费,带动一方市场。(3)向休闲农业观光山庄发展,使这里成为一块风景优美,生态合理,功能完备,聚集人气的休闲旅游观光绿色宝地,为永修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本刊记者 程宁宁)

江西亿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金余良

联系电话:15257340738

地址:江西省永修县滩溪镇沙垅村

入账价值 篇6

一、采用总价法处理现金折扣的偏差

总价法是以假设企业在正常情况下未能享受折扣为前提, 在企业享受折扣情况下, 将折扣视为理财收益, 冲减财务费用。

[例]某企业赊购原材料一批, 价款5万元, 增值税0.85万元。现金折扣条件是2/10, 该企业采用总价法处理现金折扣, 会计分录如下:

1. 购入时:

2. 原材料入库时:

显然, 在企业未享受折扣时, 入账价值和实际付款成本均为50000元, 二者之间不存在偏差;在享受折扣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50000元, 企业不含税的实际付款额为议49000元, 原材料并不是以实际付出的成本入账, 入账价值与成本之间产生了1000元的偏差。

二、采用净价法处理现金折扣的偏差

净价法是以假设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享受折扣为前提, 将未能享受的折扣作为理财不当而付出的代价。记入“财务费用”。

承上例, 采用净价法处理时会计分录为:

1. 购入时:

2. 原材料入库时:

3.10日内付款, 享受折扣:

4. 未享受折扣:

采用净价法处理, 在企业享受折扣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和实际不含税付款额均为49000元, 二者之间无偏差;而在企业未能享受现金折扣的情况下,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49000。企业不含税的实际付款额为50000元, 此时, 原材料并不是以实际付出的成本入账, 入账价值低于成本1000元, 二者之间产生了偏差。

三、采用改进后的净价法处理现金折扣, 可消除偏差

改进后的净价法也是以假设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享受折扣为前提, 将未能享受的折扣作为购进存货的追加成本, 记入“物资采购”账户。

承上例, 采用改进后的净价法的会计处理为:

1. 购入时:

2. 入库时:

3.10日内付款, 享受折扣:

此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等于实际付出的不含税成本, 均为49000元。

4. 若未享受折扣, 分录为:

此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50000 (49000+1000) 元, 等于不含税的实际付款额 (成本) 。

该方法是在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净价法基础上, 将未享受折扣额作为“物资采购”而不是以“财务费用”入账, 使未能享受折扣而多付出的这部分代价追记为存货的入账价值, 而不是作为理财费用入账, 从而使存货的入账价值真正等于实际付出的不含税成本。

摘要: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对现金折扣的处理采用总价法,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与存货准则的规定产生偏差, 但若采用净价法处理也同样会产生偏差, 本文就此问题加以阐述。

存货暂估入账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篇7

一、对于暂估入账存货的冲销时间由“月初”改为“收到发票账单时”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购入存货, 月末时, 若发票账单未到无法确定实际成本, 期末应按照暂估价值先入账,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收到发票账单后再按实际金额入账。但实际中经常出现发票账单下月也不能到达的情况, 如果每月都要估入和冲销一次, 就会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因此, 笔者建议, 发票未到的当月月末暂估, 发票到达时再冲回, 并同时按实际金额入账。为保证每笔暂估入账核算的准确性, 对暂估入账较多的企业, 应设一套暂估入账的备查簿, 分别登记暂估入账货物名称、金额、销货方名称、入账时间等信息, 以便发票账单到达时逐笔查找, 找到后及时划销, 防止出现错误。

二、存货暂估入账的相关税务处理

1. 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收到发票账单。

对于暂估入账的存货, 发票跨年度仍未到达, 但存货已经领用并销售, 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是否调整按暂估价列支的成本。《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暂估入账发生的成本, 如果是实际发生的且与取得收入有关, 在纳税人不存在滥用暂估入账少缴或不缴所得税的情形, 原则上是可以税前扣除的。但由于实际操作难以界定纳税人的真实意图, 笔者认为, 只要企业于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收到暂估入账的发票并支付了相关成本, 就应允许税前扣除, 否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1) 发票账单金额与暂估入账金额一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收到发票账单, 且发票账单金额与暂估入账金额一致, 由于暂估入账涉及的会计科目均为资产负债类科目, 因此可以直接冲回, 再按实际金额入账, 不影响年度损益。

(2) 发票账单金额与暂估入账金额不一致。

例:2010年12月5日A企业从B企业购入甲材料2 000千克, 合同约定的不含税单价为2.5元/千克。2010年12月18日车间将甲材料全部领用, 因A企业资金困难, B企业认为货款能否收到存在不确定性, 没有确认收入并开具发票。2011年2月12日, A企业支付货款, B企业提出产品已涨价, 按不含税单价为3.0元/千克开具发票。A企业应做以下会计及税务处理:

(1) 2010年12月18日, 生产车间领用甲材料:

借:生产成本5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5 000 (2) 2010年12月31日, 按暂估价入账:

借:原材料———甲材料5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5 000 (3) 2011年2月12日收到发票, 冲暂估价: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5 000

贷:原材料5 000借:原材料———甲材料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 020

贷:银行存款7 02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

贷:原材料1 000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

报表调整: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年初数调减1 000元;“未分配利润”项目年初数调减1 000元;利润表营业成本调增1 000元。

2. 所得税汇算清缴后收到发票账单。

对于暂估入账的存货, 发票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后收到, 虽然存货已经领用并销售, 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上述成本不允许税前扣除, 应作为纳税调整项目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因上述成本费用是上一年度发生的, 不能作为本年的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1) 发票账单金额与暂估入账金额一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收到发票账单, 且发票账单金额与暂估入账金额一致, 由于暂估入账涉及的会计科目均为资产负债类科目, 因此可以直接冲回, 再按实际金额入账, 不会影响收到年度的损益。

存货暂估入账会计核算之我见 篇8

一、目前会计准则对存货暂估入账的规定

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存货暂估是这样进行规定的, 购入存货, 月底时, 若发票未到, 应分别存货科目, 抄列清单, 暂估人账, 借记“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一暂估应付账款”科目, 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 予以冲回。

二、实务中存货暂估入账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存货暂估入账业务进行了相应的规范, 但是在企业的实践中运用起来仍然感觉到不足, 笔者现结合企业实践将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 这种方法应用也较广, 其优点是便于查询核对未取得发票的入库材料的情况。但是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在账务中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应付每个客户的款项, 因为没有按照客户明细去设置明细分类账, 不利于企业应付账款的管理, 很有可能会出现多付款或不能及时付款的情况, 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非常多的不便之处。

第二,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月底暂估, 月初再冲回。但在企业的实践中, 很多企业的结算日期往往是90天, 有的企业甚至更长, 并且若企业客户很多或发票长期未到, 每月底月初都要估入和冲销一次, 太繁琐, 工作量也大。

第三, 《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提到要暂估增值税。这是因为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只有在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时, 才算取得了这种抵扣销项增值税的权利, 在此之前, 权利并未取得, 不能计入增值税进项税额中, 所以企业的负债当然也就没有这部分增值税。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应付账款户不能准确反映企业期末负债的正确金额, 如果将增值税的金额包含在存货成本中暂估入账的话, 又会造成存货成本不真实。

第四, 暂估入账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暂估容易冲销难。在收到采购发票以后企业往往找不到该发票原来对应估入的是哪一笔, 特别是客户很多或较长时间才收到发票的情况更易才生此种问题, 所以往往导致会计人员需要一笔一笔采购业务去查。

第五, 在实践当中有一些工业企业资金紧张, 原材料通常都是是赊购的, 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才付款, 付了款售货方才开据发票, 而且所开据的发票不一定对得上某一单合同的金额, 从面造成材料暂估入账反反重复, 订货批次多, 付款的金额对应不上哪一单合同, 从而造成会乱账的局面, 而现行会计制度中对这种情形并没有进行规范。

三、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本文上述存在的核算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解决:

第一, 在现行会计制度中进行修订, 企业的存货暂估业务可以按所购存货名称设应付账款明细账的。但若暂估业务经常发生, 且客户较多, 可以直接暂估到相应的应付账款客户名下, 相应地能解决上述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存在的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是应付账款明细账下设三级明细, 即对每家客户核算应付 (票到) 和暂估 (票未到) , 以利于对账。但此法也有缺点, 就是不能对暂估入账的材料进行直接查询。

第二, 不必硬性规定企业对于上月末暂估入库的存货下月初一定要冲销, 可以采取发票未到的当月月底暂估, 发票到达的当月月底再冲回, 不必以后每月月初冲回, 月底再暂估, 这样可减少一些工作量。但如果采用使用这种方法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再设一套备查账, 对估入的金额、户名等都要逐笔登记, 以便发票到达时逐笔查找, 找到后划销, 防止漏户、错户。

第三, 针对增值税, 笔者认为在期末暂估入账时可以将该笔暂估业务的增值税记入“其他应收款”账户, 这样处理既可以反映企业期末真实的负债金额, 又不会造成存货成本的高估。等到将来收到采购发票时, 再进行冲销。

第四, 对上述的第四个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按上面所说的月底暂估, 月初回冲, 保持账务的连续性以免因发票长时间未到而难以查对;二是设备查账 (表) , 对每笔新发生的暂估入账及发票到达冲销后都要及时登记, 将存货明细账与库房的明细账定期不定期地核对, 以减少差错的发生及尽早发现差错。

第五, 如果是上述第五种情况的话, 由于是赊购的, 不知什么时候有资金付款是未知数, 笔者认为期末对赊购的材料应该作如下处理:

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原材料暂估入库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

次月不作原材料暂估入账冲销分录。付款的时候: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实际取得发票时:

冲销原赊购入库时的分录:

借:原材料---*** (所取得发票金额红字)

其他应收款----原材料暂估入库进项税额 (所取得

发票金额红字)

贷:应付账款----*** (红字) 按所取得发票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以上的会计处理比较清晰, 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一项负债, 利于品种多频繁赊购原材料的核算, 增添一个“其他应收款---原材料暂估入库进项税额”既符合会计的谨慎原则又能保证原材料成本计算正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S].2006

入账价值 篇9

一、月末估价入账材料较少情况下,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月末对于材料已到并验收入库,而结算凭证未到的材料,应当估价入账。如果该企业材料的收发是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企业在月末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时,是否包括暂估入账材料存货的计划成本。

某企业月初结存某种材料计划成本为200元,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为4元,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超支差异2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元,月末暂估入账的材料计划成本为1000元。

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00×2%=10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月发出材料成本差异=500+10=510

上述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月末暂估材料没有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中不包括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

二、月末大量购买材料情况下,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企业在月末存在大量暂估材料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将这一部分材料用于本月产品生产的情况。如果这部分材料未承担成本差异,按此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月末估价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大于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则说明估价入账材料已被耗用,除将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全部转销外,还应当按照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本月耗用的估价入账材料的成本差异,以便正确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为5000元,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6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元,其中月末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元,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80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15000元,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5000+15000×(-1.4%)=14790

入账价值 篇10

一、存货暂估入账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 这种方法应用也较广, 其优点是便于查询核对未取得发票的入库材料的情况。但是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在账务中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应付每个客户的款项, 因为没有按照客户明细去设置明细分类账, 不利于企业应付账款的管理, 很有可能会出现多付款或不能及时付款的情况, 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非常多的不便之处。

第二,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月底暂估, 月初再冲回。但在企业的实践中, 很多企业的结算日期往往是90天, 有的企业甚至更长, 并且若企业客户很多或发票长期未到, 每月底月初都要估入和冲销一次, 太繁琐, 工作量也大。

第三, 《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提到要暂估增值税。这是因为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只有在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时, 才算取得了这种抵扣销项增值税的权利, 在此之前, 权利并未取得, 不能计入增值税进项税额中, 所以企业的负债当然也就没有这部分增值税。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应付账款户不能准确反映企业期末负债的正确金额, 如果将增值税的金额包含在存货成本中暂估入账的话, 又会造成存货成本不真实。

第四, 暂估入账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暂估容易冲销难。在收到采购发票以后企业往往找不到该发票原来对应估入的是哪一笔, 特别是客户很多或较长时间才收到发票的情况更易产生此种问题, 所以往往导致会计人员需要一笔一笔采购业务去查。

第五, 在实践当中有一些工业企业资金紧张, 原材料通常都是是赊购的, 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才付款, 付了款售货方才开据发票, 而且所开据的发票不一定对得上某一单合同的金额, 从而造成材料暂估入账往往重复, 订货批次多, 付款的金额对应不上哪一单合同, 从而造成会乱账的局面, 而现行会计制度中对这种情形并没有进行规范。

二、对策

第一, 在现行会计制度中进行修订, 企业的存货暂估业务可以按所购存货名称设应付账款明细账的。但若暂估业务经常发生, 且客户较多, 可以直接暂估到相应的应付账款客户名下, 相应地能解决上述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存在的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是应付账款明细账下设三级明细, 即对每家客户核算应付 (票到) 和暂估 (票未到) , 以利于对账。但此法也有缺点, 就是不能对暂估入账的材料进行直接查询。

第二, 不必硬性规定企业对于上月末暂估入库的存货下月初一定要冲销, 可以采取发票未到的当月月底暂估, 发票到达的当月月底再冲回, 不必以后每月月初冲回, 月底再暂估, 这样可减少一些工作量。但如果采用这种方法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再设一套备查账, 对估入的金额、户名等都要逐笔登记, 以便发票到达时逐笔查找, 找到后划销, 防止漏户、错户。

第三, 针对增值税, 笔者认为在期末暂估入账时可以将该笔暂估业务的增值税记入“其他应收款”账户, 这样处理既可以反映企业期末真实的负债金额, 又不会造成存货成本的高估。等到将来收到采购发票时, 再进行冲销。

第四, 对上述的第四个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是按上面所说的月底暂估, 月初回冲, 保持账务的连续性以免因发票长时间未到而难以查对;二是设备查账 (表) , 对每笔新发生的暂估入账及发票到达冲销后都要及时登记, 将存货明细账与库房的明细账定期不定期地核对, 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或尽早发现差错。

第五, 如果是上述第五种情况的话, 由于是赊购的, 不知什么时候有资金付款是未知数, 笔者认为期末对赊购的材料应该作如下处理:

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原材料暂估入库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次月不作原材料暂估入账冲销分录。付款的时候: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实际取得发票时:

冲销原赊购入库时的分录:

借:原材料———*** (所取得发票金额红字)

其他应收款———原材料暂估入库进项税额 (所取得发票金额红字)

贷:应付账款———*** (红字)

按所取得发票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 (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上一篇:学习沙龙下一篇:军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