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共12篇)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篇1
一、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形式
现代幼儿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们对教育、科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分支, 也得以系统化和完整化。在20世纪中期, 中国引进现代幼儿教育理念, 并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现代幼儿教育相比, 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起源较早, 像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就是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典型代表。由于受封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幼儿教育内容主要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例如至今幼儿教育中仍然沿用的《三字经》、《论语》等。不可否认的是, 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糟粕, 对幼儿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 蒙以养正。
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 强调选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 保证幼儿在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例如《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 性本善”, 但是由于幼儿的自我辨别能力较差,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如果不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或是教授的知识不合符标准规范, 就很容易人幼儿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 一旦这种错误的习惯和观念形成, 在后期的教育中将很难加以改变。因此, 传统的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视正确教学方法和正面教学内容的作用, 《易经》中提到:“蒙以养正, 乃圣功也。”,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幼儿教育的基本态度。除此之外, 结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活泼好动, 模仿能力强, 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强烈, 因此如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传统幼儿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之一。“躬身正道, 为人师表”, 作为幼儿教师, 不仅要采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 从规范自身行为和言行做起, 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榜样, 以自己的正确行动向幼儿展示哪些事情该做, 哪些事情不该做, 从而实现“蒙以养正”的幼儿教育目标。
2. 早喻教。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大学衍义》中提出“正其本, 万物理。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就幼儿教育方面来说, 幼儿作为个人教育和成长发展的基础阶段, 如果不能在幼儿时期进行规范教育, 一旦养成坏的习惯, 在后期将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中国传统教育历来提倡早教, 尤其是一些民间流传的“神童”, 使得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产生了片面的教育观念, 认为幼儿教育越早开展越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育, 在教育方式上也是花样百出, 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客观接受能力;在教育内容上也以偏、难知识为主, 给幼儿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传统文化中也有对幼儿早教持相反观点的, 例如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课文《伤仲永》, 方仲永在幼儿时期是小有名气的神童, 提笔能画、放笔可诗, 但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 在成年后“泯然众人矣”。
3. 严慈相济, 教爱相辅。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 父母在幼儿教育中有明确的职能划分, 通常情况下, 父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严厉、苛刻的形象, 母亲则扮演慈爱、关怀的形象, 因此,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 父母通过“一正一反、一严一松”的交叉教导, 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时刻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从而不断的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改正, 实现螺旋上升的学习趋势;另一方面, 通过鼓励、关怀, 又能够让幼儿产生不断学习的动力, 在寻找自身学习缺陷、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至于垂头丧气。无数的中国传统资料中也体现了这样一个道理:幼儿教育中缺少“严慈”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都会使幼儿教育朝着错误方向发展。例如在《韩非子》中提到“慈母之于弱子也, 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 使之随师。有恶病, 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 不事医则归于死。”, 古代言语中也有“严家无悍虏, 慈母有败子”的手法。由此看来, 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反映, 还是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 父母在幼儿教育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坚持“宽严相济, 教爱相辅”的教育原则, 是保证幼儿教育质量,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幼儿教育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
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家庭的兴衰主要靠子子孙孙代代相继, 家庭教育好坏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家庭的兴衰。因此, 家庭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础, 家庭教育也就必然成为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中国古代不少教育家论述了家庭对幼儿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幼儿自出生就在父母身边成长, 与父母长时间相处, 有很深厚的感情, 父母对幼年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 孩子天然地愿意听从亲人的教诲, 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可以发挥比教师和任何圣贤更有效的作用。
2. 中国传统文化中幼儿教育的基本内容。
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以伦理道德规范的初步训练、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日常生活的常规训练为主, 辅以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 为入学作准备, 为长大成人打基础。总的精神是教幼儿守礼, 坐、立、行、起居、饮食等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尊老敬长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重点。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提到:“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 必当疾走面前。”长辈有所教诲, 必须低头听受, 不可妄发议论。回答长辈问话时, 要站立, 语言要详缓, 不可打断长辈的话, 更不得顶嘴抗辩。
参考文献
[1]常亮, 贾晓英.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植根学校教育教学[J].魅力中国.2010 (03) :19-21.
[2]李英, 崔学文.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研究与实践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2) :46-47.
[3]胡燕, 朱文利.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利与弊[J].教育与科学, 2013 (26) :56-58.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篇2
®
文 化 传 媒
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的良知是文明的根基,我们的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今天,在经济与科技空前发展,生活日趋富裕的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令人忧虑的问题就是道德危机,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指出一条路径:人类要在21世纪美好的生活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汲取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来实施人格教育,培养普遍的伦理道德。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环境、氛围、气味等等一切细微的感知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而同时孩子超强的感悟能力又往往被家长或老师所忽略,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认为孩子太小,他们不懂。其实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大人强很多倍,他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方式更无邪更接近于生命的本源。
俗话说的好“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就是说人在3-8岁的幼儿时期,是形成一个人性品格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毋庸质疑,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使他终身难忘。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实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无一不打上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对孩子从小灌输一些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我认为并不过时,恰恰相反,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如一剂镇静剂,能让人以平静而自信的心态来看待当今社会。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实施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是我们的文化母体。如何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课题,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有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与责任。
一、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首先,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设计教学活动“有趣的汉字”,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
其次,可以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他们开始对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再次,在活动中可以很自然地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幼儿早期识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开发幼儿的潜能,培育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最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在6―13岁时是黄金时期。利用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这些永恒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在绘画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绘画活动是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油画、彩色铅笔、彩色水笔、毛笔、纸、布、绢、水粉颜料、墨等等,通过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美术语言来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创造出多样的视觉形象。绘画活动是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幼儿绘画只是手段和方法,画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绘画这一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给予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有效途径。幼儿的绘画并非要求幼儿真实地将事物的逼真形象再现于纸上,而是将画纸作为幼儿表达自我的舞台,任由幼儿发挥。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活动,幼儿能从中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陶冶情怀,从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二)在手工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手工即运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尺子、胶水、纸、泥巴、橡皮泥、石头、竹片、果壳、木块等物品,通过剪、粘、刻、织、捏、折等方式,用一些素材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广博的中华文化中蕴藏着许多古老的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作、传承下来了丰富的手工艺术,这些手工艺术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多彩。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丰富的手工艺术中寻找一种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切入点与方式,寓教于乐,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来源于其美感的逐步升华,而幼儿美感的形成与提升则是在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中丰富审美经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选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作品,借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选取的美术作品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阶段。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可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使幼儿从一点一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彩。饭前、教学活动之间、午睡前、离园前等小块时间也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玩猜谜游戏、手指游戏《五指歌》和《手指一家》等,说童谣《排排坐》、《丫头丫》、《颠倒歌》等,讲童话、传说、美德故事《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牛郎织女》、《卧冰求鲤》、《黄香暖席》、《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使传统文化逐渐影响到幼儿。
三、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点
(一)传统文学内容的选材是教育开展的关键
传统文学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中一些传统事物随时代不断发展已消失,幼儿难以有相关经验,在教育思想中,也难免有些消极、封建的思想混杂其中,且个别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对幼儿不具有意义且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合理选材,辨证的扬弃,选择传统文学内容中的精华对幼儿教育。要适当对一些难懂文言文、成语合理改编、缩写、扩写等,从幼儿兴趣、情感体验出发,确立适宜的内容,这样才会通过传统文学把灿烂的文化思想进行传承,让孩子们受益非浅。
(二)教师良好素质是传统文学课程实施的保证
要使传统文学释放出魅力,课程获得成功,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美术、文学修养,有把握分析教材的能力,能选用有效的方法深入浅出的教学,要有改编教材为其注入新活力的能力,有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力,能自如的应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传递作品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可以使幼儿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愉悦的接受教育,我们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努力建立一批观念新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实验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三)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感受是传统文学教育的重要理念
开展传统文学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记忆、认知、注意等多种潜能,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引导幼儿体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不以会背诵多少诗歌,会说多少成语作为衡量幼儿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其纵向的成长,这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理念。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篇4
一、培养幼儿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 一) 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在玩中学习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经典, 如民间的语言游戏像童谣、故事、古诗;民间游戏、民间风俗、传统艺术通俗易懂、趣味性很强, 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很受孩子的喜欢。其实, 幼儿进行活动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伟大的、直接的目标。他们就是玩, 因为玩符合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的内在需要。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技能, 养成一定的品质。因此, 幼儿主要的活动是游戏, 他们以玩的方式进行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 从尝试对物体的实际操作发展到表现事物的意义。我在组织幼儿游戏时, 有意识地把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游戏中。
( 二) 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
在生活中学习传统经典。幼儿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他们学习的途径和内容, 生活即学习。因此, 幼儿教育不应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 而更应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我们根据幼儿学习的规律, 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 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活的主人。
( 三) 尊重幼儿的学习过程
每年的春天, 我们都会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和孩子一起制作风筝, 我们提供许多材料, 引导孩子制作风筝, 或者和家长合作, 引导他们讨论什么材料适合做风筝, 怎样让风筝飞得又高又稳。在探究过程中, 孩子通过发现问题, 自己尝试解决, 他们知道了平衡的概念, 也总结了放风筝的方法。到清明节时我们都会和孩子还有家长一起踏青、放风筝, 放飞心情。我们引导孩子在探究中学习, 引导孩子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 体验中国人的伟大智慧, 从而为中华民族而自豪, 为做中国人而自豪。在活动中也学习了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 四) 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在互动中感知民风、民俗。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蕴涵着天地万物, 融会贯通了乡土、乡情、乡音、乡风等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审美追求,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及相关活动、礼仪、与相应的食品, 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许多民俗民风是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的, 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一些传统节日, 在城市的小家庭中, 已经很少重视过这样的小节日, 最多买几个汤圆、几只粽子和几块重阳糕吃吃。我们以“互动式”的教育理念开展活动,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充分的和环境、家长、同伴、老师进行互动。所以, 每当这些节日到来之际, 我们都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大家一起过节, 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 使这些传统节日重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和孩子聚集在一起动手制作传统的食品, 端午节邀请奶奶来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包粽子、元宵节邀请妈妈来幼儿园搓汤圆等, 清明节和家长一起放风筝、元宵节一起闹花灯, 重现一些传统习俗。融融的亲情, 良好的氛围影响着孩子。我们让孩子与老师、同伴、家长的互动中感知和了解民俗风情, 唤醒他们对祖国博大精深、灿烂文化的热爱; 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激起他们的民族自尊自豪感, 最终让我们的孩子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 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二、家长的配合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 父母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母亲教子成才的故事, 相夫教子也成为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吕祖谦曾就此作了进—步解释。他认为, “教小儿当以正”, 因为幼儿分析、辨别能力低, 又喜欢模仿, 所以接触到的入以身作则, 躬行正道, 可以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 否则就容易受到坏的影响。坚持正面教育, 为幼儿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教育者包括父母在内都应以身作则, 成为为人处事的楷模。
三、传统文化与正常教育的兼容
在幼儿教育中, 应该做到创新内容、兼容并济, 实现将传统文化与正常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 还是以开放的胸怀实现对外来佛学的兼容, 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发展的生机, 兼容精神是文化科学的重要精神。这一点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与幼儿的交流中, 多以创新的形式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 把传统文化同现在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途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 但是每个人又都不是完美的, 所以我们应该多借鉴别人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四、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幼师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应体现在: 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熟识、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渗透方式的多样化; 关心和耐心照顾每个幼儿, 尊重幼儿, 对待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师德等方面。
五、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
如何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需要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合理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培养目标, 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鼓励人们去学习传统文化, 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我想只有这样, 中华民族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 中华民族的灵魂才能永存。
六、结束语
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 尊重孩子的个性, 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 在互动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我们的后代, 为了我们伟大而文明的国家, 也为了我们自己! 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新一代的国人将以“君当如兰、温润如玉”的高贵品质和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 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武珊珊.谈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论文联盟.
[2]左雯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科教文汇.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篇5
目前,幼儿教育以五大领域展开,从体、智、德、美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而其中与中国传统内容相关的,多数是与节日活动相结合的,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等。同时,幼儿教育的相关教材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而传统礼仪教育、传统道德观念教育等在幼儿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就更少了。
1.2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偏差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幼教工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出过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但是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对幼儿由文化知识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例如现在有些幼儿园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听着孩子们稚气的声音清脆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人觉得让孩子们从小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们在“不求甚解”地朗读经典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目的在哪里?他们记住了内容,就一定会对中华文明有所了解,有所热爱吗?是不是也该深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呢?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呢?
(2)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多以节日活动、传统美德故事、杰出人物的介绍等历史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体现,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与现代生活脱离太多,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总是以故事、图片、工具的形式来介绍,无法给幼儿以深刻的印象。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篇6
关键词: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因素;途径
在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我国的形势下,传统节日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压力。寻求有效的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障有深远意义。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需要幼儿园、社会、教师、家长等的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的关注是实现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价值的基本途径
1.幼儿园要举办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
在我国传统节日时,幼儿园要根据节日特色举办精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营造中国特色的节日氛围,向幼儿宣传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爱上我国传统节日。在活动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调研工作,不仅要考虑传统文化特色,还要考虑用何种形式呈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出发,适应幼儿的审美情趣。教师要在活动现场,向幼儿进行耐心讲解,营造轻松活泼的节日氛围,增加与每位学生互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班级里多才多艺的小人才,班级自导自演一个小节目,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手工创作评比竞赛的活动,让班里每位儿童都参与进去。这样不仅激发了教师和儿童的节日热情,还促进了儿童对于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
2.幼儿园要在日常教育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内容
幼儿园应当在日常教育中注重熏陶教育。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范围较广,而且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将其隐形地放在日常教育当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节日的知识,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传达出来,在课堂创设情境时,可以将传统文化节日作为大背景。
3.幼儿园要顺应幼儿生理特点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幼儿有着十分明显的生理特点,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他们对某项任务不感兴趣,那么就不会去有效完成。而且幼儿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较差,活泼好动,喜欢集体活动。教师要充分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渗透进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时,安排一些游戏环节、知识竞赛等,表现好的同学有奖励。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增加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社会的帮助是实现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
1.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我国教育部门曾经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在儿童基础教育当中的重要价值,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引导幼儿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就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增强国家人民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文化保护意识。我们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去执行。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学科知识点上的掌握,而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习意识。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工具,因此,要将幼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之中。从现在的情况进行分析,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号召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开发调研工作,鼓励研究者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分析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
2.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手段的宣传作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传媒手段多种多样,而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手段已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幼儿本身就对画面、乐音等很敏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电视、电脑、手机等增加传统节日文化宣传的内容。例如,媒体可以专门制作一些儿童喜爱的节目形式,精心制作一些动画、公益广告等,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专门开设与儿童观众的互动节目,通过媒体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吸引儿童家长与儿童一起参与,增加节目感染效果。
三、家庭参与是促进儿童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坚强后盾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國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共同参与的活动。父母对于孩子的思维、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当中,家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要与幼儿园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配合幼儿园系统的教育工作,在语言上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而且特别爱模仿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有新鲜感的事物。如果幼儿感受父母特别热爱传统节日文化,那么也会与父母一起接受传统节日。这就要求幼儿家长要先热爱传统节日,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念,并认真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背景、风俗等。然后家长再根据对幼儿心理特点的了解,运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具。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保障国家在未来发展中的民族凝聚力,有效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不良渗透。幼儿作为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需要传统文化的辅助。因此,国家、社会、幼儿园、家庭等要发挥自身的独特力量,促进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沈婷.当孩子与古老大节相遇:传统节日文化园本化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2]吴亚梅.传统节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J].儿童与健康,2016(1).
[3]黄瑾.基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视角的幼儿园教学研究[J]. 学子(理论版),2015(7).
在幼儿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 篇7
一、创设情境化的传统节日环境
积极创设情境化的传统节日环境, 注重环境对幼儿的隐性渗透作用。我们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 首先确定哪些节日需要教师先重点布置节日环境, 再让幼儿参与进来;哪些节日环境可以直接让幼儿参与创设, 在实际认识和操作中开展节日教育。如: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中非常喜庆的节日, 我们就把重点放在渲染节日气氛上, 教师先布置好了节日环境:挂大红灯笼和鞭炮、贴福字等……然后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各种资料, 让幼儿了解有关元宵节的故事等。
二、注重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材的结合
传统节日教育与课程教材相结合, 即与儿歌、故事、谈话等语言活动, 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以及科学活动等的结合。比如, 在“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系列教育活动中, 我们开展了美术活动《做月饼》、音乐活动《爷爷为我打月饼》、科学活动《我给月饼分分类》……在中秋节过后我们还开展了《话中秋》的谈话活动。
三、强调传统节日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幼儿民俗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关键词:幼儿教学,民俗教育,教育实践
《指南 》提出:“艺术是幼儿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 ”泉州是“戏曲之乡”, 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将戏剧内容融入幼儿园教学领域中, 整合资源有效实施主题活动《我喜欢的小戏人》, 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台, 让孩子了解家乡艺术的美, 体验家乡艺术的趣, 表现对家乡艺术的爱。
一、墙饰创设与教育活动相互呼应生成
环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真正意义是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因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又综合的教育, 这种环境的布置是教师与孩子共同互动布置的成果。 在班级墙饰《 木兰从军 》 布置前期, 通过 《 语言活动: 花木兰的故事 》、 《 美术活动:花木兰戏偶 (欣赏) 》引起孩子对活动的关注点及兴趣, 通过初次接触, 孩子对木兰这个人物很好奇, 鼓励孩子回家收集有关花木兰的书、玩偶、歌曲等资料, 让孩子通过听、看、舞等多种形式感知了解熟悉 “花木兰”这个人物的形象美、故事美、心灵美, 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花木兰”。 正值开学初, 班级的墙饰还没布置, 就有孩子提议:“老师, 把木兰从军布置上墙吧! ”我一听好建议, 在询问其他孩子的意见后, 我们一致决定把这个故事通过分工合作形式布置上墙。 由我先在主墙上布置一个大封面及四个小版面红黄蓝绿调色, 色彩鲜艳。 孩子也参与其中, 根据讲述故事的进度逐次将故事篇章名称及故事图片贴上每个小版面内, 第一幅故事篇章《农家少女》讲述木兰少女时期可爱天真的生活, 有的孩子听完故事后说:“我喜欢故事里的小狗小白汪汪汪。 ”有的孩子看完绘图后说:“木兰好美呀! ”我补充:“花季少女就是形容这个时候的小女孩。 ”孩子说:“我们制作花朵送给木兰吧! ”完成了第一次布置作品折纸花朵。 第二幅故事篇章《代父从军》讲述木兰从军的军中生活, 完成第二次布置作品绘画木兰将军形象。 第三幅故事篇章《沙场十年》讲述木兰战场生活, 完成了第三次布置作品制作兵器。 墙饰中老师部分与幼儿作品互相辉映、情景相融, 孩子在与墙饰互动中获得美的享受、情感的满足、知识的丰富, 墙饰很好地起到了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
二、区域开展支持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应利用 “游戏”形式、发挥“材料”的支持作用, 为孩子准备多种材料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 如语言区戏人图画书、美术区彩泥制作小戏人、数学区戏人排排站、表演区戏曲音乐表演等。 其次, 提供一些开放式的材料, 并且一物多用, 注重引导孩子与材料有效互动。 如在某次区域组织中, 我以介绍区域材料引入激发孩子兴趣发挥想象创作:“今天要为小戏人制作漂亮的衣服投放新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怎么用? ”听完孩子的回答后我发现孩子对装饰品的使用方法较单一, 有的根本不懂得怎么运用, 我就引导观察:“皱纹纸可以包、折、卷、剪等方法制作小戏人的裙子, 其他纸制品也可以用此方法制作, 你们试试吧! ”孩子看完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结合废旧用品与装饰品制作成手偶及头饰, 在不懂的地方会主动问老师:“这个地方要怎么粘? ”充分发挥想象与动手能力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戏人。 又如巡视孩子区域活动情况发现语言区的孩子单纯讲述故事无材料操作很没趣, 在我的提示下:“语言区中讲述木兰故事没有手偶、表演区中表演没有头饰, 美工儿的小朋友制作完的小戏人可以用吗? ” 孩子拿着制作好的小戏人手偶等表演得十分开心, 颇有意思。
三、运用媒介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二者密切结合灵活运用,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美术活动:绘画花木兰》利用多媒体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引入时播放一段有关木兰从军时期的影片, 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效地烘托气氛, 让孩子感受花木兰从军的英姿飒爽的模样, 通过这种多媒体情境式的引入, 孩子参与到活动中, 产生共鸣。 再播放第二遍, 紧扣活动目标提出观看问题:录像中是什么时候的花木兰? 长什么样? 少女花木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让孩子带着问题观看锻炼观察力。 观看录像后让孩子绘画是有难度的, 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发型、服饰都是不同的, 孩子从哪儿下手没有头绪。 绘画也是需要技能的, 需要利用传统的静态媒体———绘画范画, 将绘画的重难点与孩子共同观察分析,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传授给孩子, 将正确的绘画方法展示给孩子, 既有利于孩子把握重点, 又利于孩子学习, 让孩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艺术的表现。 在绘画活动中对作品的讲评有利于孩子学习提高, 在活动讲评环节再利用电化设备———投影仪, 展示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或优化组合作品, 让孩子通过观看讨论:“你觉得哪张画美? 为什么? ”“你觉得哪张画不够美? 为什么”引导孩子不仅能找出美或不美的地方, 还能说出原因, 加深理解。
幼儿园开展棋文化的启蒙教育 篇9
1.启蒙性。开展幼儿国棋类活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启迪幼儿的智慧, 促使孩子全面发展。棋兼具竞技、教育、科研、文化交流和娱乐五大功能, 是脑力锻炼的体育馆, 是一根打开孩子智慧的启智魔杖。幼儿在对弈时, 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受冲击、快速反映, 变幻无穷, 从而锻炼大脑, 开发智力, 形成自己良好的个性。
2.发展性。幼儿园棋类活动着眼于幼儿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上, 包括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抗挫能力等。通过弈棋, 还可以学到生活的规则, 诸如条理性、系统性和客观性, 从而增加人生应有的纪律性、忍耐性、判断力和自我批评精神。
3.现代性。在二期课改精神引领下, 注重与一日活动中其他活动内容的整合, 融目标、内容、环境、材料及方式、方法等活动的基本要素合理组合的、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充分发挥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并利用多媒体参与活动。
4.操作性。在棋类活动与其他活动的整合中,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供摆弄和操作的材料和充分作用于材料的时间, 让幼儿能积极地运用多种感官来获得感知经验, 在观察、尝试、摆弄、操作中激发他们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5.科学性。棋就如同一门思维科学, 因为它需要客观判断局势, 严密制订计划和精确计算变着的能力, 即数学、军事等科学所必须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幼儿接触各种棋的过程中, 有利于他们科学态度的养成。
二、环境的创设
1.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 关心幼儿的需要,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棋类活动中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这种氛围能使幼儿感到轻松愉悦, 从而发挥更大的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
2.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利用幼儿园走廊以及班级墙面, 布置有关棋的相片、名人名言, 给幼儿以暗示和熏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让幼儿在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下, 更主动地参与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如各种材料的棋盘、棋子、供游戏使用的头饰、卡片、美工材料等, 并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 进行摆弄、练习、对弈, 在这过程中, 幼儿与环境、活动器具、教师、玩伴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充分运用各种感官, 获得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
三、目标与内容
1.目标。通过棋类活动的开展, 激发幼儿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开发幼儿的认识及判断力,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养成大胆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
2.内容。棋的基本内容是棋的基础知识技能, 包括:棋盘、棋子和对弈的规则及基本技能。由于棋本身也是一项游戏运动, 因此, 经过一定的设计, 棋盘、棋子和对弈的规则及基本技能很容易变成为幼儿游戏的内容、方法、环境、材料等游戏要素中, 与体育、音乐、语言、生活等活动要素有机结合, 成为游戏的有机组成成分, 实现真正的活动整合。例如, 故事棋、计算棋、文明礼仪棋、健康宝宝棋、古诗棋、益智棋、识字棋等等。
四、玩具棋的制作方法及主要特点
1.教师自制玩具棋的一般制作方法: (1) 在有色卡纸上打格或划线, 做成棋盘; (2) 选同类废旧瓶盖做棋子; (3) 根据各种棋的内容要求, 在废旧图书上选取画面剪下来, 贴在棋盘上。
2.主要特点: (1) 体现美感要求; (2) 体现游戏的自主性; (3) 能兼顾个别差异; (4) 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5) 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6) 投入少, 价值大。
五、教师重点培养鼓励幼儿做到以下几点
1.失败者主动与胜利者握手, 胜利者为失败者使劲加油。在每次活动后引导失败的一方由发出嘘声变为主动与胜利者握手, 共享胜利的喜悦。孩子们在竞赛中明白, 胜利与失败不是一时的, 也不是永远的, 只要努力便可由失败者变为胜利者;如果不继续努力, 也可使胜利者变为失败者。在活动中, 孩子们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地得到强化。
2.培养对行为的意志。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真实的情感和积极的行动外, 还必须使幼儿具备把良好行为坚持下去的意志品质。作为教师、家长平时要多通过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强化幼儿良好行为, 克服消极的行为。长期坚持下去, 幼儿的意志就会逐渐坚定, 良好行为就能养成。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篇10
一、针对特色教育开展教研活动
山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包罗万象, 涵盖文学、艺术、体育、建筑等各个领域。要想给人一滴水, 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为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 开阔老师的视野, 我们太原理工大学中区幼儿园全体教师在领导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 零距离接触山西文化、感受文化气息, 参观了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省博物院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会馆;我们还在晋南闻喜领略和参观了山西民间传统文化花馍的制作和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湖醋厂和杏花村汾酒厂, 并参观游览了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大院、王家大院、绵山、晋祠、五台山等民间艺术和文化古迹。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提升老师自身修养。
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山西传统文化主题公开教学研讨, 大家以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态度, 针对活动中的亮点、活动不足及改进方法进行交流。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事一物的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 又要有多渠道、多方法、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
通过教研活动, 我们将山西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结合, 找准切入口从局部入手, 从兴趣入手在材料上下功夫开展教学活动。例如, 小班幼儿大约3~4岁, 年龄偏小, 他们对好吃的感兴趣, 于是学习内容是与其有关的民间小吃、民族食品等。山西有首民谣是这么唱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 清徐的葡萄甜滢滢……”既形象生动又便于记忆, 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中班的幼儿大约4~5岁, 除了对他们进行民间小吃教育以外, 他们对山、水、建筑比较感兴趣。幼儿好动爱玩, 爬山玩水是有亲身体验的, 因此学习平遥古城、晋祠、五台山等人文教育再合适不过了。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 对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兴趣, 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他们明辨是非, 对各种文化教育处于渴望学习阶段, 因此对他们进行山西晋商文化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目标的意义在于:落实儿童权利, 使儿童通过学习获得独特思考方式和对事物的敏感度, 让创造力、求知欲伴随孩子整个的受教育旅程, 选取适当的教育内容传承山西传统优秀文化。
二、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 营造了解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儿童发展的条件, 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因此, 我园不但对儿童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而且具有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我园在园内设计了民间艺术系列主墙饰, 以花馍、布老虎、刺绣、面塑、剪纸等为主。从幼儿园的大门口护栏展板、外围建筑墙群到幼儿的活动室;从楼道墙壁、天顶到任何角落, 到处都张贴有山西各种名胜古迹、晋商文化、山西名优特产的宣传资料, 文字彩图等大型展板形象生动。“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园也以孝为基准, 在园内布置了元代郭居敬最为出名的《二十四孝图》, 图文并茂, 用寓言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孝的重要性, 以图育人, 改变了教学的形式, 给幼儿视听方面以美的享受, 陶冶幼儿情操, 让幼儿获得美感。
三、结合兴趣, 针对差异, 提供多层次趣味性的材料
开展山西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非常有意义。由于孩子年龄小,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 应加强活动的趣味性,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在体验中感受, 在创作中体味, 让传统文化扎根于孩子的心灵。
1.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地方文化特色的实物, 如:布老虎、脸谱、剪纸、刺绣、编织、工笔画、雕刻、烫画等, 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 以此来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这一活动的趣味性。
2. 收集山西境内名胜古迹的门票照片、画册等装饰区域, 举办小型名胜展览会, 增强幼儿对名胜古迹的了解和对古代劳动人民所留下的壮丽、优秀的文化建筑而自豪。
3. 教师自制教具和运用信息网络的资源下载有关资料。
4. 结合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有层次地投放材料, 材料的投放包涵图片、制作原材料、音像制品、成品与半成品, 以满足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的需求。
四、选用多种方法和形式传承山西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 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五大领域之中
根据节日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习俗, 讲民间传说故事, 如清明节讲介子推的故事, 端午节讲屈原的故事等。民间手工艺品布老虎是人们驱邪避灾平安的象征, 传递印记和情结的寄托。孩子们在观察民间布老虎的图案特色的基础上, 再自己创新布老虎的造型、花纹和色彩, 我们在活动中采用小中班幼儿涂色装饰制作虎头饰并在游戏和音乐活动中运用, 大班幼儿绘画制作运用牛奶箱做虎头鞋运用于体育活动中。按中国传统说法, 穿上这种鞋可以避邪保平安, 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语言领域说儿歌《老虎学艺》、民间故事等一系列活动, 让幼儿感受到民间手工艺品所展现的浓厚文化底蕴和奇特的艺术魅力, 给孩子们树立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理念。
2. 游戏活动是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传统文化教育从游戏开始,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需要和教育契机。
在了解山西名胜古迹和民俗民风晋商文化中, 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幼儿去参观旅游, 让幼儿在游戏中放松、愉悦、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 并且提前熟悉旅游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知识, 也可请旅游过的幼儿当小导游, 带领幼儿去旅游, 既重温了他的旅游知识, 又以另一种形式调动其他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了解山西的美丽及山西建筑的特色, 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区域活动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使其成为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同时, 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 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其特有的美和乐趣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 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获得了有益一生发展的知识与体验, 成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积极的承载方式。
3. 举办传统文化节活动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 为了让孩子们渡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我园立足山西传统文化特色经过精心细致策划, 组织举办了“山西民俗亲子游园”活动。亲子游戏是以家庭为单位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 创设了九个活动室, 有展现山西面食丰富与多样的老西儿餐馆、彩绘世界画或涂脸谱和蛋壳、剪剪秀 (剪纸、风车制作) 、面塑馆 (面塑、花馍制作) 、虎娃乐 (布老虎装饰、涂色、制作) 、清香端午 (包粽子、做香包、五彩绳) 、社火乐吧 (旱船、高跷、扭秧歌) 、山西民间游戏场 (滚铁环、踢扣环、跳皮筋) 等, 使家长与孩子们共同亲密接触山西传统文化, 共同展示成果, 亲身体验山西传统文化的乐趣, 让幼儿与成人共同进入快乐游戏世界, 这个世界就为幼儿与成人搭建起了一条走入对方心灵的宽敞桥梁;家长与老师共同走入孩子的世界, 这个世界也为家园双方构建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共育平台。
经过历年的积淀和实践, 从小树立幼儿民族、传统的意识, 对幼儿积淀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大意义, 既符合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同时又顺应了改革开放阶段公民日益追求的精神文明生活的热切期盼。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纳入太原理工大学中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 成为太原理工大学中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 作为一种不可推卸的使命, 已深深根植于每个理工大学中区幼儿的心中!
摘要: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有着许多闻名于世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家乡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新时期, 作为山西的后裔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山西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篇11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价值解读
文化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具有育人的重要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的文化软实力被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更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源,被纳入幼儿教育的视野。幼儿时期是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教育阶段,能否在幼儿教育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关系到幼儿健康成长与幼儿教育实效的关键环节。
二、幼儿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1.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幼儿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教育场所。因此,要在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中精心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设国学内容的专门课程。幼儿园要结合本园实际以及幼儿年龄阶段和身心特点,选取《大学》《论语》以及《弟子规》等文化典籍中的精华篇章,开设国学教育课程,利用幼儿大脑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通过诵读活动、背诵比赛、鉴赏小沙龙等多种形式,使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培养幼儿仁爱、诚信、尊师、孝顺等优秀品质;二是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游戏资源。在幼儿教育阶段,游戏以其参与性、趣味性和教化性,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在“洋游戏”的冲击下,中华传统游戏正遭遇着冲击甚至日益边缘化。因此,幼儿教育中可以积极利用传统游戏资源,开展围棋、七巧板、九连环等游戏,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展看灯谜、对歌谣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怀和想象力,以系统的、贴近幼儿的中华传统游戏体系,培养幼儿勇敢、合作、谦让、坚定的意志品质。
2.注重营造文化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实体,更是一种文化氛围,需要幼儿园积极地加以营造,使幼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利用中华传统节日,营造文化氛围。在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幼儿园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利用中华传统节日的纪念功能,通过布置室内外环境,营造节日气氛,面向幼儿教育开展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如在春节临近之际,可以贴上福字对联、张贴剪纸窗花,在端午节之时,可以挂茱萸、系彩绳,使幼儿在具体而感性的环境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二是利用其他节庆纪念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如在教师节当天,可以将我国尊师重教的精神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友爱等内容结合起来,开展拜师、谢师活动,培养幼儿文明有礼、尊师重教的优秀品质。
3.整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合力。幼儿教育的环境要素中,家庭和幼儿园是重中之重。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整合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避免“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的问题发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在家庭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重要,更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启蒙者和日常实施者。如在传统典籍中,就有孟母三迁、相夫教子等家庭教育的佳话,古人更是以“教小儿当以正”作为家庭教育中对幼儿发挥示范影响的重要指南。父母要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亲身示范与教育引导,强化幼儿的教育效果。二是在幼儿园教师中开展师德教育。在幼儿眼中,幼儿园教师的角色非常具有权威性,因此,幼儿园要在开展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开展师德教育,以传统文化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诲人不倦”“传道授业解惑”“爱生如子”等文化精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使之切实成为幼儿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身边榜样。
如何在当代幼儿教育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时代命题,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去开展。与此同时,更要以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和教育理念,注重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探索中,切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传承、可延续、可发展,增强幼儿教育的实际效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提供坚实有力的教育支持。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篇12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设合适的游戏条件。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中的主要活动, 游戏不但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还可以扩大幼儿知识面, 促进智力提高。大家都知道, 传统民间游戏, 能促进幼儿感知、体能、智力多方面的发展与提高。民间游戏含有的教育价值, 与现代游戏形成互补。
一、在民间游戏中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幼儿传统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不同地区有不同民间游戏。大部分的民间游戏都伴随着儿歌或者是童谣, 这些歌谣或者儿歌中有时还含有许多大自然或者社会的常识, 还有的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知识。例如跳绳, 不论大小, 都能参加, 可以单独跳 (双跳、前跳、反跳等) , 可以双人跳, 还可以多人合作跳。只要一条绳子可以有各种玩法。在我们当地还有《坐三轮车》的歌谣, 一人边跳边念:“丁零零, 谁来坐我的三轮车?”另一人边跳边回答:“我来坐你的三轮车, 几毛钱?”“三毛钱……”二人以对答形式边跳绳边游戏, 不仅锻炼了身体, 还将社会现象《坐三轮车》的情景表现了出来, 感受了这一过程。当然针对一些过时的知识, 可以适当加以筛选和改编, 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 如《出租车》就是《做三轮车》的改编版。
民间游戏进行的过程, 也是孩子熟悉大社会、了解他人、学会生活的过程。如我园本土文化教育中游戏《洗面筋》, 展现了“准备小麦、小石磨、面粉、揉面团、待发酵、洗面筋”的一个全过程。幼儿参加的是游戏的形式, 感受的确是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与片段, 了解了面筋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感受了制成面筋的神奇的过程, 同时也经历了劳动人民的工作过程和体验了参与劳动的乐趣。享受了制成面筋时的成功的喜悦。又如《炒毛豆》《抬花轿》等, 幼儿在玩乐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了解了社会生活的一些内容, 感受了我们大中国魅力十足的民俗文化。
二、在传统民间游戏中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亲社会行为
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几个孩子一起合作进行,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当生理、安全等物质需要得以满足之时, 人们便产生了情感需求, 渴望得到他人的友谊、认可。孩子在游戏中能够学会如何合群、如何交往, 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合群的需求, 形成相互合作、相互谦让的伙伴关系。如游戏《丢沙包》《跳皮筋》《翻花绳》等, 孩子们都需要共同合作才能进行, 分组与合作满足了孩子的合群需要。而且民间游戏中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孩子们在游戏中必须遵守, 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这游戏过程恰好促使孩子形成许多亲社会行为, 比如分享、合作、谦让、遵从、助人等。趣味浓厚的民间游戏更能吸引孩子的吸引力, 为了能够参与游戏活动, 孩子们会尽量地互相合作与谦让, 学会自己解决游戏中遇到的突发事件, 学会自己制定或是商量游戏规则, 不断使自己的调控能力提高, 不以自我为中心, 学会理解和善待他人等。同时, 每个游戏中会自然产生游戏“强者”, 孩子们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克服任性、娇惯、独尊的不良习性, 从而在游戏中逐渐形成有益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如《滚弹珠》《埋地雷》等民间游戏都能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三、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孩子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促使了孩子的自发性活动, 这使孩子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创、创中有得, 更好地促使他们的全面发展。生动具体的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 还有快乐放松的游戏情绪都强烈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好多游戏都有歌谣搭配。孩子们可以边尽兴玩耍, 边尽情朗朗地唱, 心情愉快, 一直能充满兴趣地参与活动, 可以促进孩子们积极情感以及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中也存在一些竞争与挑战, 孩子们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成功或失败体验。当游戏成功时, 大家会切身体会成功带来喜悦, 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当遇到失败时, 孩子会觉得有挫折感, 这就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发展自我控制的本领, 提高抗挫能力。从而形成乐观、开朗的态度。如小班幼儿的游戏“跳房子”, 刚入园的幼儿有一部分还不会连续并脚跳, 但孩子们有着较强的挑战性和模仿性, 当他们尝试多次成功后, 脸上会露出喜悦的表情, 充分体验了成就感。能力较强的幼儿还会探索着单脚跳和花样跳,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运动能力, 增强了体质, 还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使民间游戏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化。
民间传统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 便于在各地开展。民间传统游戏就像是多向沟通的桥梁, 把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促进了相互的交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 对小时候玩过游戏都记忆犹新, 而且充满了怀念和感情, 这对幼儿园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最常见的踢毽子, 只要几根鸡毛和吸管就能制作, 家长和孩子可以动手制作, 还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之情, 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如何将废旧物品再利用。制作简单, 而且制作完后男女老少都能玩, 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系根带子, 用手拉着踢, 或者用手抛接玩, 年长的还能合作踢出许多花样来。在幼儿园, 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参与一些亲子民间游戏, 如“跳房子”“滚铁环”等, 让家长带着童年的美好回忆, 去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进行亲密地接触和交流, 更好地拉近亲子关系。在社区, 好玩的民间游戏将大人和孩子凑在一起, 不仅促进了亲子互动, 更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这对于现在的整天封闭在家里的孩子们来说, 是珍贵的社交机会。民间游戏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游戏促进了家、园与社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幼儿民间游戏材料是土的, 教育是活的;教材是老的, 教育是新的;材料是低廉的, 教育价值是高的。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民间游戏所展现的现代社会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探究。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推荐阅读: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10-04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中05-16
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构建500008-26
浅谈将民间传统游戏引入幼儿园的重要性09-30
幼儿教育与旅游文化07-21
浅谈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08-08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06-10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07-12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09-19
传统大学教育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