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课程

2024-11-26

体操课程(通用12篇)

体操课程 篇1

进入21世纪,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 对于我们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幼儿教师不能不说是一种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的体操教学上, 基本上是教师唱“独角戏”, 对于幼儿来说, 体操的教学就是要死记动作, 是枯燥乏味的, 完全体会不到体操的文化价值, 也很难形成体操素养, 这样很难适应新课程标准对幼儿提出的要求。

一、基本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我园将科学合理地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 同时让幼儿在体操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 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使其感受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 有吸引力的。

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 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 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体现运动的文化价值;注重体操教学的整合。

二、概念的界定

体操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与体操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 包括体操水平、体操知识、体操意识、体操行为、体操技能、体操个性、体操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体操素养课程, 就是课程遵循全面、渗透、主题化的原则。课程选择内容以幼儿对体操知识的了解为起点, 上升到幼儿对整个体育活动的关注, 将体育人物、运动器械、比赛规则、运动安全、运动礼仪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加以汇总、分类、梳理, 以幼儿能够接受的主题课程的形式展开, 从中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运动素养。

三、研究目标

1. 加强自身对体操素养活动的认识, 增强自身的目标意识。

2. 进一步转变观念, 增强以幼儿为本的意识, 促使幼儿提高学习体操的主动性、积极性。

3. 提高观察评估的能力, 掌握全面评价幼儿学习体操素养课程的方法。

四、研究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使其感受到体操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 有吸引力的, 这已成为广大体操教师一个普遍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 要充分激发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

3~6岁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以往在讲解、分析体操动作时, 幼儿听起来比较模糊, 精神也不集中, 但是让他们看动画片, 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看上个把小时也还是兴致勃勃。此外, 我们与孩子共同收集体操明星的资料、图片, 引导其观看体操节目, 以此来调动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

2. 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 要让幼儿感知过程, 突破难点

教师的示范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幼儿仔细观察。比如说素养课程中的多媒体设计, 我将蛙跳动作要领用分步演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全蹲→蹬腿向前扑出→手先着地→全蹲, 加上有趣的动画设计, 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结合教学的需要还可重复播放画面、反复讲解, 使幼儿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 联系起来更有劲, 更积极主动, 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幼儿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3. 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 要让幼儿反馈巩固,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课程具有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 所谓“反馈”, 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观看过程中, 利用摄像机拍摄幼儿的动作, 并与计算机投影大屏幕连接, 可把幼儿练习时出现的正确与错误实录下来, 反映在大屏幕上, 便于幼儿自己检验信息并作出正误对比, 发现和纠正不足, 从而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调整, 积极练习。

4. 体操素养课程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能拓宽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 获得一些感性材料, 展开联想和想象, 引导幼儿多思、多问, 为幼儿发挥创造想象搭建平台。以情激趣, 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 活跃了学习气氛,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 3~6岁是一个心理需求和心理色彩极度丰富和浓郁的年龄段, 因此, 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 引导幼儿在体操特色活动中, 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正走在幼儿体操素养课程研究的道路上, 享受着特色教育为幼儿园和全体幼儿带来的勃勃生机, 为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科学合理地提高幼儿园体操教学质量也将提上日程。通过对体操素养课程的初步探究, 就如何提高幼儿体操素养课程的学习效率提出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体操素养,素养课程,特色教育

参考文献

[1]邓跃宁, 杨光荣.体育素质教育探析:兼论“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性教育工程[J].体育学刊, 1995 (04) .

[2]唐仁洁.“小集团学习”与体育素质培养探讨[J].体育教学, 1999 (04) .

[3]叶卫.从体育教学谈学生体育素质培养[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4]张晓红, 何静.广州市幼儿教师体育活动能力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3 (01) .

体操课程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眼睛的结构(眼皮、睫毛、眼球等),知道眼睛的功能。

2.培养不用手揉眼等的用眼卫生和不疲劳用眼、常做眼保健操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小镜子。

2.眼睛的放大图片。

3.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迷语,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现在我出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你要猜不着,对着我瞧瞧。(眼睛)

2.利用小镜子和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眼睛的结构。

(1)让幼儿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

①教师:用小镜子照一照,你们看看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再用手轻轻摸摸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感觉呢?

②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并用手摸自己的眼睛。

(2)教师出示关于眼睛的放大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眼睛的结构。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由眼皮、睫毛、眼球等部分组成,眼睛里的眼球像个小球,它是会动的。

3.自由讨论眼睛的作用。

(1)教师:我们的眼睛有哪些本领呢?

我们要保护好眼睛吗?你们平时见过哪些伤害眼睛的`事情呢?

(2)幼儿集体讨论并回答。

4.教师讲述故事《小猫的眼睛》,引导幼儿讨论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1)教师:小朋友刚才说得都很好有一只小猫就做了一件伤害自己眼睛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教师讲述故事)。小猫为什么会眼睛疼?他后来是怎样去做的?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回答。教师:如果我们没有好的眼睛将会怎么样呢(就无法看清东西了,生活很不方便)?大家想想看,如果农民没有好眼睛会怎么样?解放军叔叔没有好眼睛会怎么样?工人叔叔没有好眼睛会怎么样?医生没有好眼睛又会怎么样?

(3)幼儿思考并猜测回答。教师小结:眼睛对我们很重要,如果很清看不清了,很多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很困难,生活将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仅护自己的眼睛。

5.结合幼儿用书,学习“眼睛小体操”,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吗?

(2)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当我们画画、写字、看书的时候.要着正自已的坐姿,注意保持眼睛和物体间的距离;不用脏手揉眼睛,以免细茵感灸.要策干净的手帕擦眼泪;眼睛疲劳的时候,可以给小眼睛做一做小体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眼睛小体操”吧。

体操课程 篇3

摘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18个地市中,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调研,了解中小学体操课的教学现状,并对影响体操课教学的因素以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标准;体操教学

中图分类号:G83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74-03

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中,体操类课程以其对中小学生特殊锻炼的价值而占有很大的比重,被确定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必修课程,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各个阶段都有安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体操课程在中小学各水平阶段开展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在大部分中小学出现萎缩的趋势,其前景令人担忧,这不仅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也严重影响到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质状况。本课题试图通过全面了解河南省体育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内,中小学体操课的教学现状,寻找体操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8个地市中,按照东、西、南、北、中地域划分,分别确定开封(东)、洛阳(西)、郑州(中)、焦作(北)、南阳(南)5个地市,同时,为了保证样本数量的充足,又随机抽取了商丘、周口、漯河、平顶山、安阳5个地市,在每个地市中,分别确定5所高中、5所初中、5所小学合计50所高中、50所初中和50所小学,对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参与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一些专家和教授,部分省、市教育厅体卫处及一些地市教育局体卫科和基础教研室的有关领导、专家,掌握关于体操教学改革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

1.2.2问卷调查法

1.2.2.1问卷的设计在进行了大量访谈的基础上,于2005年5月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特尔斐法,针对问卷涉及的内容,对20名专家进行了两个轮次的调查。同时,又进行了实验性的填写和修正。在确保信度、效度均符合课题要求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包含30个问题的开放性调查问卷。

1.2.2.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了保证问卷的发放和填写,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分别委托具有较高威望的体育教师和各地市教育局体卫科的工作人员,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311份,回收281份,有效问卷273份(高中107份、初中91份、小学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8%。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体操教学目标的认识

2.1.1体育教师对体操教学价值的认识调查显示(表1、表2),在对体操教学诸多价值的认识中,体育教师对体操增强体质、培养日常活动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价值的认识比较全面。但对体操教学的美育功能和愉悦身心的价值认识不足。

2.1.2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领域内体操相关内容的认识调查表明(表3),通过近几年的学习与培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定认识。但是,由于部分体育教师盲目迎合学生一些不成熟的体育心理,使稍有难度和危险性,但却具有较高健身及生活实用价值的体操教学内容,被随意删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1.3体育教师对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认识调查结果(表4,表5)表明,一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前后,自己工作量的变化和新课程对体育教师要求的变化没有体会。说明仍然有一些学校不重视体育,搞形式主义,仍有一些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改革,不关心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自身对新课程标准认识的深化,使体育新课程标准在这些学校得不到认真落实。

2.2中小学体操教学实施情况

2.2.1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领域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技巧为例)表6显示的是2/3的体育教师认可,在中小学可以教授的技巧动作。但调查发现不同学段教授的体操动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动作的难度系数也随着水平学段的增加而提高。这种安排符合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规律,但有悖于体操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也不符和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生理规律。

2.2.2运动技能领域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调查显示,在中小学体操教学中,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占有很大的份量,各个学校实施情况良好,实施率为100%。韵律操、健美操不受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但在实际教学中,健美操的教授率并不太高,仅为62.3%,这说明体育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不足。四项竞技性基本体操的教授情况也很不理想,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表7、表8)。单杠、双杠、支撑跳跃三个项目的教授情况非常差,几乎一半的学校没有教授这些项目。

2.2.3体操教学实际时数安排新课程标准比以前的大纲,在体育教学的教学时数安排上有了明显的增加。虽然新课程表准中,没有明确规定各个项目具体的教学时数,但作为必修课的体操课教学时数也应该较以前有所增加。然而,调查的结果却显示并非如此。老的教学大纲规定,初、高中体操课的教学时数平均不得低于22.5个学时,目前,体操教学的实际执行时数,初中、高中仅为12.4个学时。学时的数量反映了体操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地位。许多体操动作无法教授、体操教学效果不佳、体操的教育价值无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得以实现等等实际问题,也与如此少的课时安排不无关系。

2.3影响中小学体操教学的因素分析

2.3.1体育经费在调查中了解到,各中小学校体育经费主要是靠从学杂费中少量支取。其中,用于课余训练、运动会补助、体育教师服装的费用就占去2/3乃至4/5。直接用于体育教学的经费可谓寥寥无几,而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更无保证。因此,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仍然是影响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2.3.2体操器材、设施体育器材、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必要条件。从表8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把体操场地、器材和设施作为体操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的依据。由于学校体育经费不足,投入少,必然导致体操乃至整个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调查显示,河南省中小学体操场地、设施匮乏,不管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

2.3.3体操教学自身因素中小学体操教学体系(包括体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中的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造。

2.3.4体育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体操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初中和小学体育教师大部分为专科毕业生。他们接受体操专门教育较少,体操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没有扎实的体操基本功,工作期间,又不常进行体操锻炼,动作技术出现消退现象,造成他们动作示范吃力或者干脆就不会。

2.3.5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影响到他们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影响到他们教学过程中创造力的发挥。

2.3.6领导的重视程度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偏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愈演愈烈。虽经社会多次呼吁,但情况并未根本好转。体育教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没有引起一些领导的重视。

2.3.7体操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各个学段体育教师在制定体操教学计划时,往往要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选择自己较为熟悉、教授起来相对简单、危险性较小的项目或者动作。体操动作教学安排的随意性较大,也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2.3.8教学班级人数中小学体育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有些学校班级人数甚至达到80人以上,这也是影响到体操教学正常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班级人数多,体育教师担心教学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许多学校和体育教师就减少或取消了体操项目教学。

2.4中小学体操教学发展对策

2.4.1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和学校体育经费的科学化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规定体育卫生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专款专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拨出专款,支持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同时,学校的体育经费应进行科学化管理,规范使用,以体育教学投入为主,以其它比赛、训练投入为辅。体育教师也应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想方设法使由于经费不足给学校体育带来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2.4.2努力开发体操设施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对一些学校办学条件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体育教师也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地理和环境优势,加大对体操器材和设施的开发和利用。

2.4.3重视体操价值的实现,全面实施体操教学改革1) 加大体操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2) 优化体操教学动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适当安排一些校际间的体操比赛。

2.4.4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体育教师,有了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没有昂贵的器械和设备时也可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培训的效率,特别是培训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需求,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

2.4.5强化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强化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同时,学校也应避免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使体育教师遭受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4.6克服学校体育改革中形式主义促使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端正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工作的重点不仅限于培养少数体育尖子生上,更要面向广大学生的体育课、课余锻炼和课外活动,要对增进最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

2.4.7体操教学计划的安排应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按照体操动作的结构,规定各阶段应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按体操动作的难度,将体操动作划分为A、B、C、D等几个组别;更细致的划分是将动作的结构与难度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体操动作在各水平阶段上的简单重复,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体操动作。

2.4.8克服或弱化由于班级人数多带来的问题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强化体操课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目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的主要内容中,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的教授率为100%;健美操、韵律操、部分轻器械体操(如跳绳)的教授率为62.3%;而技巧特别是三项器械体操(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的执行情况却较差,许多学校甚至取消了其中的一些项目。2) 造成中小学体操教学目前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课程改革以前体操教学的颓势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外,体操项目及体操教学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学校体操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与系统性;由于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操器材设施不足,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大班额上课造成体操组织困难,学校和教师害怕学生受伤;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因素。3) 加快体操教学自身改革的步伐,是改变目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的当务之急。

3.2建议1) 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应紧密结合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各方面都应作适应性调整,使之符合中小学体操教学对未来体育教师的要求。注重提高未来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育创新能力,重视培养他们体操教学的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未来体育师资的要求。2) 强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对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制定符合现代课程改革要求的具体内容,3)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监管、检查和监督力度,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重中之重,避免体操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遇到困难时不要”的现状。4) 体育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工作普及较好的中小学的宣传,也可以设立体育先进示范学校,对这类学校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引导、鼓励和发动社会力量为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赞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2]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3]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4] 颜天民.竞技体育的意义[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6]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7] 张予南等.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238-290.

体操课程 篇4

一、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境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环境。艺术体操专业课程对于教学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配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比如说:需要有符合标准的场馆、场地、开阔的空间以及音响设备等,但是学校的条件毕竟有限,而要想顺利完成艺术体操的专业课程教学,就可以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并通过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把有形的教学环境与无形的教学环境相结合,从而使教学环境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说:音响设备虽然是必然选择,是有形的,但是音乐内容是多种多样,在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景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无形的教学环境进行开发使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进而使艺术体操专业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提高审美艺术素养。艺术体操属于一项审美价值很高的项目,这项运动项目不仅要求动作要优美,还需要富有韵律性,如果把情境教学模式融入到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但是由于艺术体操具有很高审美艺术,在设置情景教学课堂时也要把“美”融入其中,从音乐旋律节奏的听觉艺术美感到色彩、造型等视觉艺术审美效果,再到优雅的动作等这些都会给美声带来较直观的美的感受。长期在这种美的情境教学模式影响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同时通过把情境教学模式融入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美育教育,不仅使身体更加健康,而且使精神世界更加的丰富与愉悦,并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审美素养。

(三)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景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在常规的教学中突出感情要素,并把情感要素贯穿于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情感的影响之下会使人产生积极情绪,从而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而艺术体操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激发学生情感,能够有效为教师与学生创造较为和谐的空间,在这种感情空间的影响之下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说:教师在传授技能技巧的过程当中采用生动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表情对学生进行感染与影响,从而在促进师生感情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缓解学生的情绪,从而使整个情景教学的效果得以增强。

二、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以形象演示的方法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形象演示情景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教学中直接为学生展示动作,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艺术体操本身就具有优美的特性以及艺术特征,教师在对学生的展示中应该以美学为主要的原则,在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以最饱满的情绪、得体的服装以及优美的动作向学生进行展示,并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创设的环境也要美观和谐,让学生在“美”的课堂情境中不断陶冶情操,得到艺术享受。

(二)以图示或者图像展示的方式构建情景教学模式。体操艺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艺术体操的图片示范动作或者是队形变化图示,再利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来创设艺术体操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图示或者是图像展示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到动作要领,而且能够弥补课堂讲解以及示范中的不足,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动作产生完整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住动作的关键技术。同时采用动作图示或者是图像的情景教学模式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流畅,能够使学生对身体动作、练习位置以及器械运动的技术细节变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体操教师可以利用录像机幻灯片等现代媒体设备,对体操图片或者图像进行展示,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促使学生掌握关键动作技术,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利用音乐渲染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景教学模式。艺术体操专业课程具有美感,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是一项艰苦的教学课程,在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重复的且多次练习一个动作,才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如果练习课程安排不当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降低学生对艺术体操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艺术体操专业教师要合理安排艺术体操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模式。而音乐与艺术体操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艺术体操的音乐可以将音乐艺术与体操艺术中的形体艺术相互融合,通过各种音乐的艺术手法为艺术体操训练提供良好的服务。艺术体操教师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减缓身体与心理上的疲劳,有效提升艺术体操的练习成效。同时艺术体操教师可以把优美的音乐融入到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使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起来,以增强学生对艺术体操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同时音乐情景模式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艺术感,能够有效提升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四)以角色演练的方式创设情景教学模式。艺术体操是通过体形动作或者是持轻器械的艺术活动,具有娱乐性、竞技性以及观赏性。在艺术体操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承担的角色已经不仅是练习者、学习者,更是观赏者以及评判者,也可以说在艺术体操专业课程的练习中,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体操艺术专业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的角色转换意识,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体验情感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按照各种动作结构顺序、动作技术要点以及运动轨迹进行练习,在身体形态变化中给观看者以美的感受。同时练习者在运动中能够感受到美的体验。另外,艺术体操专业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以其学生的情感变化,比如说:以刚健有力的动作以及加快节奏动作使人们精神振奋,慢速的身段动作给人以柔美的感觉。以角色演练的方式创设不同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情感的同时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境教学模式构建能够有效改变传统艺术体操专业课程中枯燥乏味的现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艺术体操专业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同时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够有效提升艺术体操专业教学效果。因此艺术体操专业教师要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科学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艺术体操专业教学水平逐步提升。

摘要: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艺术体操专业教学的成效,因此构建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境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境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并进一步对艺术体操专业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艺术体操课程,情境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玉红.情景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

体操课程 篇5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

高师体操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要改变高师体操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重教而轻学,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设计去做,教师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体操教师要从体操教学的过程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并且辨证的把握自己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体操教学时.要想到为什么要教体操?通过教体操,要教会学生什么?还必须了解体操的教学魅力所在。因此,体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其必须了解以下方面:首先,体操教师要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背景、教育思潮动向等宏观形式把握的较清楚,在了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才能够更确切的知道自己在体操教学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从而去进行体操教学。其次,体操教师要了解当前各中等学校体操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进行体操教学.以完成体操课程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转变

根据课程目标,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符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体操的基本教学内容是突出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体操教学内容。具体为体操概论、体操与健身、体操术语、保护与帮助、基本体操、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体操动作教学、体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及技巧、跳跃、双杠、单杠等主要内容,辅之以鞍马、吊环、高低杠、平衡木等介绍内容。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千课程》的通知中规定体操普修课时定为136学时,在着136学时里要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很多院校的做法是:重技术的掌握而轻理论的学习,每一教学内容都占有一定的教学时数,且在技巧、跳跃、双杠、单杠等项目上占有很大教学时数,一般为65%—80%。教学内容大多数为那四项的三级规定动作。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内容设置应当由教学数量、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学硬件条件加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时数为保证。在规定的体操教学总时数下,应强化非竞技性体操的教学。非竞技性体操是指基本体操和团体操。它在中学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体操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子系统。高师体操教学应摆脱以“三级规定动作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分清主次,突出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体操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非竞技性体操的学习,触类旁通,符合学校大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根据不同的学生,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动作数量和动作难度,要求学生在“会做”的基础上强调“会讲,“会教”。所以高师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师范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体现继承和发展,“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要转变

体操教学方法是为实现体操教学目标和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服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传统的教学方法单

一、组织教学形式僵化,忽视学生的学法。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的培养;很少考虑到体操教学效果的统一要求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相对不自由的体操教学形式与学生熟悉的自主运动形式之间的矛盾、技能掌握的必要性和技能掌握的困难之间的矛盾及教师进行安全教学的义务和学生冒险尝试心理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要改革体操的教学方法,首先,必须抓住体操的特点,即体操是具有较强艺术性和美学效果的运动项目,在教学训练中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其教学方法必然与田径、球类项目有所不同,要区别对待。其次,要研究教学对象、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如身高、体重等不同,在组织教学时,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不同性质的教材、不同类型的课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再次,要考虑到教学条件。即场地、器材等,不同教学条件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学生创立自我教育、自我练习、自我创造的环境,让学生去进行自我尝试、自我练习,包括小团体的方式,尝试性学习方法的锻炼。总之,体操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有利于实现体操教学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社会适应性和创造力。

四、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要转变

学生体操成续一般是以学期结束的卷面考试和规定动作的完成情况(技术)来评定的。笔

者认为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认真学习和较全面的成长与发展,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因为卷面考试和规定动作达标所测得的仅仅是所教的知识、技术和一般的学习能力:我们让学生学习体操的目的不是培养体操运动员,而是让学生理解体操动作和体验那种本体感觉,然后让他们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教给学生。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操成绩评定上,应当综合考虑。既要对学生进行卷面考试和技术动作考试,又要考学生对基本体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此外,还要考学生对体操动作中保护与帮助的实际运用及掌握的程度。只有通过这样的考核,才能比较公正、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体操成绩。

五、结论与邃议

(一)高师体操教学改革应符合各校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避免重复性内容的安排、。强调“三基、四会”,克服盲目增加动作数量和难度的思想。

(二)高师体操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体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技术教学内容应与中等学校体育课本接轨,注重非竞技性体操的同时,并不完全否定竟技性体操教学。二者之间的安排要联系实际、合理、科学。并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高师体操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体操课程 篇6

一、运动参与

本领域里《标准》只强调了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虽然《标准》没有具体谈到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但体操的特点体现出体操的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理想选择。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体操可以从不同的群体和职业的需要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以及不同的设备,因人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项目与内容进行练习,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健美体型的目的。尤其是基本体操中的徒手体操、健美操、实用性体操等,都符合广大青少年锻炼的需要,易于开展。

2.全面和有重点地锻炼人体。体操的内容丰富、动作变化多样,为全面和有重点地锻炼人体提供了有利条件。合理选择体操项目内容,坚持锻炼,能全面增强人体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全面发展。

3.有一定的艺术要求。体操成绩的评定不仅看结果,还要看完成动作过程的技术质量和身体姿态。在体操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完成要求准确、协调、幅度大、节奏感强、姿势优美。另外,许多体操练习内容和形式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通过音乐的伴奏增强了动作效果,体现了体操的健、力、美,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等。体操的艺术要求是通过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美、形体美、音乐服装美、精神风貌美等体现出来的,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所以体操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形态的塑造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

4.体操的保护和帮助。体操的项目和动作类型多样,许多练习形式处于“反常”状态。特别是竞技体操的器械项目,时间和空间上要求协调,动作要求准确度极高,都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有些动作掌握困难,必须给予保护和帮助。体操的保护和帮助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的精神。

二、运动技能领域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标准》强调学生要知道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如体操的转头、侧平举等。了解所练习的运动动作的术语,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后滚翻,侧手翻,舞蹈中的跑跳步,健美操中的吸腿跳等,并能观看一些体操项目的比赛。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能观赏体育比赛,要求学生了解体操的基本技术知识、简单战术知识、体操的竞赛规则,并能观看现场或电视中的体操比赛和表演。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要求学生知道竞技体操与健身体操的区别,知道体操运动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并且知道体操的一些世界赛事,比如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奥运会等。了解国内外重大体育事件,比如如何申办奥运会等。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体操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体操的一般技战术的有关知识,还能学会关注国内外的体育新闻以及欣赏体操运动,从而提高体操文化素养。

2.学习应用运动技能。《标准》强调学生要初步掌握简单的运动动作,如能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如滚翻、倒立等,并能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体操活动动作等。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要求学生能做出体操的简单的动作组合和舞蹈或韵律体操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初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及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发展技术或战术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完成一两套体操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及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动作等。提高一至三项运动技能,要求学生能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及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动作等。组织和参加小型比赛,要求学生能组织或参加小型体操比赛,如班级间单项体操动作比赛。也可参加班级以上的体操比赛,如年级间、校际间、社区内等。“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目标强调通过多年的体操学习,学会体操的基本运动技能,形成兴趣爱好,最终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体操运动去锻炼身体。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标准》强调学生要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表现在学生体操课中如何进行互相帮助、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并且知道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安全地进行体操练习。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如了解体操动作易发生危险的时机并且知道避免的方法。注意运动安全,即能够明白体操运动行为安全和不安全的区分和评价。具有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能力,例如体操器械的不安全因素的排除。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操运动,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安全地进行体操活动以及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方法等。

4.获得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标准》强调学生要初步掌握在野外条件下的基本生存技能,体操的专门器械如体操的爬绳、爬杆运动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野外活动能力。

三、身体健康领域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标准》强调学生要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要求学生能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如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体操形体课的练习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在学习、运动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即要求学生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基本体操、舞蹈等多种身体练习形式,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标准》强调学生要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如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等的练习。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如一些体操游戏能发展学生的动作的灵敏性,大多数体操动作都能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平衡木等器械或体操的平衡动作发展身体的平衡。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利用体操燕式平衡、侧平衡等平衡动作练习平衡能力,跳马练习能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艺术体操、健美操能发展灵敏性,跳绳等练习能发展有氧耐力,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器械体操能发展人体上、下肢肌肉力量,一些器械体操和技巧动作能发展腰、腹肌肉力量。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跳绳、健美操和基本体操等能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体操的多种练习形式都能发展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性。

四、心理健康

《标准》强调学生要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表现在在体操课上学生敢于做一定难度的动作,如支撑跳跃,器械体操上的一些难度动作等。体操的很多项目都是在非常规状态下去完成的,有的动作完成要求及时,有的动作要求果断,有的动作要求学生要大胆,所以通过体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果敢顽强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另外,《标准》强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体操是具有艺术性的体育项目,适于表演和展示自我的特性,如女子独有的艺术体操项目,大众和竞技的健美操比赛项目,体育舞蹈等都适合于学生进行自我表现的培养和自我愿望的展示,也能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社会适应

《标准》强调学生要在游戏活动中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在体操课的体育游戏中可以表现出来。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体操的特点之一就是保护和帮助,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体操的集体游戏更能表现出合作的行为。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在体操比赛和体育游戏当中,要求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并且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所以通过体操的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和体操运动,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形成乐于助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觉。由此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能促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体操课程 篇7

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精神,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教学改革也拉开了序幕。体操健身课程正是适应体操社会化的需求, 抛开传统竞技体育技术教学的观念, 强调淡化竞技突出健身, 从根本上打破体育教学以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中心的结构体系, 建立以健身为目的, 以健康第一为出发点, 强调从体育文化的大概念出发, 努力拓宽专业口径, 改善专业的培养规格的新型健身课程体系, 使竞技技术、手段健身化, 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和服务社会。

一、背景

随着体操运动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体操逐渐分化成性质和目的不同的两种类:竞技性体操和健身性体操。前者日趋高度的竞技性阻止了群众的参与性;后者由于健身、健心、健美、娱乐消遣、陶冶情操的效果而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迅速开展起来。各种体操动作运动负荷严格遵循人体运动的生理规律;不同对象可以针对不同锻炼目的进行选择。练者身体的变化和心理情感的体验可以产生一种非量化的、潜移默化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这就迫使高校采取措施对体操课程的健身功能加以开发, 也就是说可设体操健身课程, 培养更多专业健身方面的人才。

二、开设体操健身课程的理论基础

运动与健身是健康教育与体育科学的交叉, 因此健康教育理论、体育人文科学共同构成体操健身的理论基础。学校体育理论如学校体育的目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等多元目标的形成、多种教学模式和个性的教学方法、形成性教学评价等学校体育一系改革为开设体操健身课提供宏观指导。人体运动科学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保健与康复、卫生与营养等为体操健身课提供专业理论基础。另外, 运动训练学、人体测量学、各项目运动训练等为体操健身提供技术指导。

三、开设体操健身课程的实践依据

高师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随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教学大纲的变化, 我们的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也应更改, 即主动适应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保证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体操由于内容丰富、项目繁多、锻炼作用各有侧重, 在各类体育活动中, 体操对发展身体素质的效果是显著的, 特别是对发展肌力、爆发力、灵敏、柔韧性等效果更佳。

四、体操健身课程教育目标的确立

体育课程目标是一切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评价体育课程质量的依据。它决定着体育课程的内容、方法, 制约着体育教学的过程, 具有导向作用。体操健身教育的目标为身体发展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认识发展目标、情感发展目标。

五、体操健身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体操健身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一是理论知识性内容:该部分内容应占20%~30%, 健身理论知识主要是健身保健知识, 运动营养知识, 人体健康知识, 健康评价知识;二是技能性内容:这是体操健身课程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占40%~50%, 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 使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和素质均衡发展, 保持竞技运动项目的实用性、趣味性、生物性及其锻炼价值;三是发展个性和创造力, 占5%~10%;四是操作性内容: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内容, 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占10%~20%。

六、体操健身课程的学时分配

体操健身课程分健身理论、实践及考核三部分总学时为72学时, 健身理论部分在原有的体育理论学科基础上, 按照教学计划一学年完成12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内容有:体育的价值及功能、发展身体素质的理论、身体锻炼作用、方法与监督、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处理 (4学时) 、体育健身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4学时) 、健身原理、健身内容与方法及健身效果评价等 (4学时) 。健身实践内容, 选择符合健身目标、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教学内容 (58学时) 。考核部分分为理论与实践各占两学时。

结束语

体操健身课程的建立, 应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打破过去以竞技体育、运动技术为主的结构体系。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体操运动项目本身的健身价值为突破口, 充分挖掘体操运动的健身属性,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 使其真正成为增进学生健康的有效手段。为终身体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勇占:《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成因素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23 (2) :243。

[2]黄等主编:《体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3]马敬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新大纲, 体育科学, 2002, (5) :14~16。

体操课程 篇8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 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 运用系统方法, 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1]。教学设计应用到体育领域里, 对体育各个项目的教学, 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层次的明确, 教学内容的编排等具有很大的意义。例如, 在体操教学方面我们必须要根据体操内容和目标来筛选出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机能, 还有场地器械来编排体操教学内容;体操课结构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各个部分里内容的安排等等, 这些的合理进行都是教学设计。因此, 研究好教学设计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用行为科学方法里的知识来理解, 可以把教学设计作为中间变量, 是体操内容和实践教学相互影响的媒介。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 (2003-2013) 中文的核心期刊关于体操教学设计的文献进行分析, 检索发现直接针对体操教学设计的文章研究的是比较少的, 比较集中于某种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或者是某种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更多的是针对体操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研究,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和方法, 具有很大的抽象性。笔者把抽象的教学设计从具体化方面研究, 即从体操教学设计包含的几个要素来归纳分析, 即从体操教学的培养目标、体操的教学内容和体操课的组织安排来分析, 探究体操课程的教学现状, 找出一条教师学生都感兴趣的体操教学设计路线。

2 主题

前人对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各个方面的研究对本文有很大的理论参考价值, 对笔者开拓思路, 寻求创新点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学者王德平认为, 体育教学设计是系统研究规划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及其方法[2]。由于对体操教学设计的研究较少, 通过分析体操教学现状来探讨高校体操课程的教学设计, 使体操教学更具合理性和实际性。

2.1 对体操课程培养目标的研究

朱施成的《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发展趋势探讨》以我国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目标为研究对象, 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 辅以文献、访谈、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目标进行再认识, 认为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发展函授生运用体操手段进行健身指导能力、教学能力、自学与创新能力, 符合当前我国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思想, 提出改革我国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大方向, 应向着重能力、重创造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3]

体操的健身功能是新的研究方向, 不要让学生强制的学完课程后再也不愿意去接触体操, 而是希望学生像热爱打篮球一样, 能自愿的玩转体操, 这也是体操课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新的关键点。

2.2 对体操课程内容的选择的研究

体操项目包括的内容相当丰富, 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原则来确定从中选择的内容, 也可以理解为是最终学生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的, 那么这个原则就是探讨的首个问题。确定好教学内容后, 需要把这些内容进行层次的划分, 使内容清晰明确, 每部分内容适合的群体及作用。最后进行内容的编排, 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构想实践于课堂中, 使教学目标最大优化。对体操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不能随意的安排体操课程的内容,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呼唤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这样一个大的目标, 具体到体操教学方面,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而位居首位的就是健身性[4], 这表明, 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依据, 考虑并确定其教学内容与方法。从体操的教学内容的锻炼价值,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而选择依据。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由于学生的性格、年龄、生活习惯、学习环境等不相同,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体育爱好和兴趣, 对体操教学内容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比如有的学生为追求“难”与“美”而乐意学习竞技性体操动作;有的学生为了娱乐身心而愿意学习趣味性体操内容;有的学生为塑造形体美而坚持不懈地进行轻器械体操练习;有的学生受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而不失时机地在全民健身路径上进行锻炼;有的学生为了增强与同学间的交流而广泛地参加多类型的体操活动。以上是综合了几位研究者的观点[5], 这些表明, 选择体操教学内容要有基础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系统性。

2.3 对体操课程组织实施的研究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也就是体操课程的组织, 学生的主题地位首当其冲, 教师要很好的指导。例如, 在教授广播体操时, 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组, 对每组学生教授不同的节操, 然后每组学生负责把其他组的学生教会, 依次类推, 这种教法, 就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高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总之, 教学内容的编排一定要灵活多变, 丰富多彩。首先, 小学主要教授各类内容的基本动作,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点感性认识, 着重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初中主要教授各类内容的简单组合动作,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可以教授一些稍微复杂的动作和组合练习, 同时让学生体会体操教学内容的内涵所在[6]。因此, 教师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 要注意各学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列, 防止各学段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结合上述内容, 不同阶段的体操教师可对体操课的结构的内容进行编排。另外, 有研究表明, 适当安排些校际间的体操比赛, 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并自觉的学习体操内容[7], 这也是体操内容编排的亮点。

2.4 对不同群体体操教学内容层次划分的研究

从体操理论知识可知道, 体操的分类方法有几种, 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 而学校体育里的体操内容包括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技巧、器械体操和理论知识。明显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就是有保护和帮助。根据毛振明先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划分方法将体操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四类:精学类内容、粗学类内容、介绍类内容和锻炼类内容[8]。

精学类内容—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 兼顾其它领域目标。其特点是运动技能的可操作性比较强, 内容较简单, 利于学生掌握, 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就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课程目标的达成。例如广播体操、跳马等。

粗学类内容—掌握运动技能身心全面发展。学习这类内容, 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 学有所得, 在以后的体育锻炼中能够学以致用。同时, 让学生了解体操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验体操运动的乐趣, 培养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在达成“运动技能”目标的同时, 重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例如技巧中的滚翻类动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保护与帮助、队列队形等。

介绍类内容—主要介绍体操运动文化和项目知识, 可采用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向学生介绍更多的内容。既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又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深刻地认识体操运动的实质。同时, 通过学习, 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些项目, 如果以后有机会学习, 他们能会更快更好地掌握, 有利于完成“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的课程目标。例如体操理论知识。

锻炼类内容—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主要发展学生力量、灵敏、柔韧等专项素质以及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现“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课程目标服务。例如技巧、器械体操。

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出发, 也就是精学类的内容, 其他类动作教授非常有限, 不能满足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和发展[9]。

3 总结

在体操内容的选择依据方面, 必须得了解学生的需求, 依据这样一个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 但是, 实践则不是, 每个阶段的内容都以规定, 体育教师不会去考虑每位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 按部就班, 低级重复。因此, 就要求教师有自己的创新, 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体操内容的划分, 本文是依据毛振明先生提出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整体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有利于明确对象, 明白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精学类、粗学类、介绍类和锻炼类这四种类型是把体操教学内容作为手段和载体的形式结构,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考虑体操教学内容的实质结构即技能与价值目标。要把每一类能实现多个目标作为划分的重中之重。

在体操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就是最能够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部分。通过以体操课的结构为主题进行检索, 对着方面的研究是数量很少, 笔者对这个主题有很大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基本步骤: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进行, 总是这样, 缺乏创新, 久而久之, 学生也会失去兴趣, 觉得枯燥。笔者举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方法, 在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要勇于突破常规, 内容形式要丰富, 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样教学目标就能最大化的实现。

4 体操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不论是体操教学还是其他的运动项目的教学设计, 都必须要回归到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 那么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即,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坚守与选择。在不断强调体育课重要性的同时, 却很难看到课程本身的价值, 就比如一台旧机器, 总是不断的强调加润滑油和换零件, 却不评价机器本身的时代价值, 这就是我们坚守的问题。学生进入社会后, 确实需要良好的身体和有规律的锻炼, 但这些, 不一定都是学生在课堂锻炼的, 从另一方面讲, 就是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教师不管有怎样的教学设计, 一定要培养出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那样当学生步入社会, 有规律的锻炼才体现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选择的问题。把体操教学内容设计成体操是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的程度, 这就是文献研究的意义所在。

摘要:体操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体操课程的教学的研究也是相当多的, 不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方面, 而怎样把这些因素合理有序的安排下来, 就是教学设计的任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根据体操教学培养目标→选择体操教学内容→组织体操教学”的路线来探究新颖的体操教学设计, 为体操教学的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体操课程,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曲鲁平, 王健.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操类项目的教学设计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322-325.

[2]李鹏, 蔺新茂.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系下体操教学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5) :674-676.

[3]朱施成.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发展趋势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4]姜敏.中学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开发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5]李静.《新课程标准》下的基本体操教学现状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 :147-148.

[6]韩颖, 陈通海.中小学体操教学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12) :48-50.

[7]杜文娅.对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教师教学理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1.

[8]孔祥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操类运动项目教学方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2.

体操课程 篇9

首先, 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的实现来保证。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合格师资, 并为他们今后成为中等学校的体育骨干教师、体育教育教学研究人才和教育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目标中我们能了解到, 培养目标之一是合格的体育师资, 既然是合格的体育师资就必须会教学, 知道如何示范如何讲解如何完成教学程序。体操课程当中, 如果能培养学生会教学的目标, 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保护和帮助, 只有又会做示范动作, 又会保护帮助, 才能使体操动作的教学更加快捷更加安全。而恰恰保护和帮助这个体操的特点是体操课堂中能更好的进行师生和生生互动性的环节, 所以为了培养目标的达成, 制定课程目标时通过加强保护和帮助这一条的要求来促使学生形成主动进行互动教学的目标, 并且可以通过个别动作的保护帮助的实践来给予学生综合评定的分数, 这样就能使体操课堂真正的形成互动性的教学模式。

其次, 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来实现。课程目标设置后, 通过教学的过程和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设置要依据课程的特点来实现, 体操这门课程的特点非常明显, 具有“反常”态性, 比如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求协调一致与准确性高的动作, 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体操这门课程又发展出另外一个特点, 就是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保护和帮助。明白了这些特点, 在教学中才能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依据这些特点来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学生教学的方式方法。体操的课程目标是, 能够系统的学习体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教学技能, 使学生基本掌握体操教学的规律。从这一条目标当中能看出, 其实体操的课程目标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只是体操课程要使学生掌握体操的教学规律的。前面所说的体操的特点就是体操规律的表现形式, 所以在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的认识和掌握体操的教学规律。所以教学方式方法要反映教学规律, 师生和生生的保护帮助下的互动性教学就能使体操课程目标的达成更加便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做到保护和帮助方法的教学和技术动作的教学的要求放在同等位置上, 首先先培养学生如何进行保护和帮助的方法, 之后在学习具体动作,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互动的意识和能力, 更能使学生掌握体操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使体操课程目标的实现能更加有效的完成。

体操课程 篇10

关键词:河北省,体操,体育教育专业,现状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 选取了河北省具有体育教育专业高校15所, 其中随机抽取了各高校体操教师2名, 体育教育专业1-2年级男生各40名, 女生各10名, 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 本文在走访了多名体操专家, 咨询体操课程发展的问题等相关内容, 并且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两份问卷, 分别发放30份和1500份, 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2%, 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2%。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分析

所谓高校体操普修课程指导思想, 是指对高校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活动起着方向和主导作用, 对课程目标为核心基本观点的认识, 他从体操教学的角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对于高校体操教学培训人才的需求。因此, 体操教学思想的理论指导意义与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可以说在深化体操课程的整体改革过程中, 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体操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制定、选取和应用。 (表1)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 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体操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主要集中在提高运动技术动作、掌握运动技能方面, 选取的频数为90%, 说明现在阶段的体操普修课程教学体现出了以竞技体操教学为主, 而培养学生终身体操锻炼习惯, 选取频率为37%, 排名为最后, 反映此方面并没有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为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体操课程存在着重技术、轻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现象, 这将严重影响学生教学能力的养成, 从而很难适应现阶段提倡的素质和能力教学的要求。

2.2 体操普修课程课时数的情况分析

课程的学时数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学时数也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设置。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河北省现阶段各高校体操课程普修课程教学时数都在不断减少, 并且教学时数为72以上学校比例较低, 只占调查学校中的21.3%, 而72学时以下比例占绝大数, 占调查学校中的57.4%, 有的学校甚至还出来了低于36学时的现象。说明现阶段体操课程课时不足的现象, 几乎接近于边缘学科, 与体操课程重要性的特点不相符现象, 甚至很难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

2.3 体操普修课程内容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 我省现阶段的体操普修课程内容包括:器械体操;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体操健身方法;实用体操。从所选择的频数可以看出来, 基本体操, 器械体操和队列队形是各高校体操课必须学习的内容, 选择率都在100%。说明河北省体操普修课程内容是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要求, 但是在深入调查过程中发现, 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只是作为体操课程的准备部分内容, 占的学时较少, 从而造成了体育学生口令下达不准确, 组织带队能力较差。所以说现阶段河北省各高校体操普修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内容重新整合和优化。

另外, 现在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技能传授外, 还要将终身体操意识的培养作为体操内容的一部分。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体操健身方法内容只有16.7%的学校涉及到了此类教学内容, 绝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达到终身体操意识培养的目标。

2.4 体操普修课程教师状况分析

教师是课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的效果, 所以对于教师技能水平能发现课程教学的存在问题。教师的运动等级是评价教师技能水平的主要体现指标。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可知, 河北省教师大概有15.4%具有体操运动等级, 绝大多数体操教师没有运动技术等级。而且, 部分学校出现体操老师缺乏的现象, 男女比例5:1, 女教师严重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发展, 因为体操项目属于难美技术项群, 技术动作环节复杂, 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为保证, 很难进行技术动作的示范和教学, 所以说造成现阶段学生对于体操课程的不喜爱, 甚至造成很多学生对于体操课程的恐惧, 这都是由于教师技术水平存在着技术示范不到位、不优美, 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5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分析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目标达成。通过调查分析, 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过程中, 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解传授方法、动作示范方法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等以往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教学方法, 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单纯的传授方式的教学方法, 已经很难适应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法, 例如将翻转课堂形式引入到体操教学中, 让学生课下进行技术动作的分析和观看, 课上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同时也可以通过录像慢放或暂定让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动作的要点。从而使体操教学灵活起来, 这是每位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6 学生喜欢体操课程内容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 学生对于器械体操中的技巧练习较为喜欢, 选择率为87.5%, 主要由于技巧运动动作相对较为简单, 相对于单杠和双杠来说, 对于专项素质要求不是很大, 所以动作很容易掌握, 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就感从而产生兴趣。对于单杠和双杠来说, 就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项素质, 而且在高器械上完成动作, 或多或少会对学生产生恐惧感, 从而导致选择单杠和双杠的项目练习的学生人数较少, 选择率为12.3%和11.5%。对于队列队形练习和基本体操部分内容, 学生选择率也较低为21.6%和23.5%, 这部分内容是体育学生的基础, 学生必须应该要掌握和具备一定实践操作能力, 所以提示老师们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将体育游戏融入到枯燥乏味的队列队形和基本体操练习中去, 让学生们多进行操作, 在实践中找到不足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用性体操和轻器械内容学生选出率为3.2%和5.6%, 通过走访调查, 该项目内容的选出率较小, 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进行该内容的教学, 所以学生没有体验过, 就谈不上喜欢与否的问题。

3 结论

①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指导思想集中在技术动作掌握方面, 所设置的学时量较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②省现阶段的体操普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器械体操;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体操健身方法、实用性体操。终身体操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缺乏。

③河北省的体操教师具有技术运动员等级的较少, 体操教师缺乏现象明显。

④学生对于技巧项目参与积极性较高, 而对于基础技能的队列队形和基本体操喜欢程度较低。

参考文献

[1]吕万刚, 等.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1:60-63

[2]李义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3]荆光辉.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教材内容变更与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3.

[4]高保华.福建省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现状探析——以三明学院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 2014, v.3405:146-149.

[5]周振海, 张爱福.高师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J].运动, 2012, No.5422:50-52.

李宁体操王子与体操公主的婚礼 篇11

李宁对婚姻比较低调。但是熟悉李宁的人都知道他早在几年前就与相爱十多年的陈永妍结为伉俪。

陈永妍是李宁的同乡,少小时和李宁同为广西体操队队员,后来先后进入国家队。1982年在新德里亚运会上,陈永妍夺冠而被誉为“亚洲体操皇后”。当时她任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1984年被评为国际运动健将。

巴塞罗那的艳遇

1982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世界杯赛上,李宁夺得七个项目中的六项冠军,一跃成为世界体坛明星。赛后李宁前往西班牙参加第14届华·金卢梅体操杯赛。李宁来到巴塞罗那,轰动了全市。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华侨,听闻李宁来了,不顾年迈和商务繁忙,领着夫人和三个孙女早早来到体育馆后门,几经请求,终于进入候客厅见到了李宁。老先生欣喜万分,说起话来单刀直入:“你有女朋友吗?”“没有。” 老先生指着三个孙女,说:“这是我三个宝贝孙女,你认真看一看,中意哪一个?”李宁虽然久经沙场,可在感情上却没有一点经历。后来李宁腼腆地握住老先生的手,说:“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全家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还没有考虑过感情的事情。”望着满头银发的老人,李宁深为感动,向老人深深一鞠躬。

王子与公主的婚礼

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上,李宁和陈永妍双双夺得了男、女子体操全能冠军。在归途中,李宁和陈永妍心照不宣地并肩坐在机舱的最后一排。这个时候,李宁问了他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永妍,你有男朋友吗?”“有了。”看着陈永妍一本正经地回答,李宁反倒没底了。“我不信!”“信不信由你。”“在哪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一语道破天机。李宁紧紧握住陈永妍的手,满机舱的人都在为亚运会上的胜利而狂欢,谁也没有注意到最后一排那对幸福的年轻人。

李宁加盟健力宝之时,永妍去了美国洛杉矶,在那里创建了李宁国际体操学院并出任总经理。

体操课程 篇12

一、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现状

( 一) 体育学习评价的概念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 是以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运用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 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其目的是改善教师的 “教” 和学生的 “学”, 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 二) 幼专艺术体操课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内容单一

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单一。在对济南幼专的学生进行学生学习评价满意度调查时, 如表1所示, 对课程评价内容满意度较低, 在调查的学生中, 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评价的内容相对单一。当前幼高专艺术体操在技能技巧内容的评价上忽视了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定。

2. 评价标准单一

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单一。传统的观点认为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应该使用统一的标准, 这样才科学合理。但是单一的学习评价标准不能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变化, 不能以单一的尺度评价所有的学生, 而更应该看重其进步的幅度大小, 要让各种基础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体育学习成绩。

3. 评价方法单一

幼专艺术体操的学生学习评价多采用终结性评价, 即结果性评价。根据技能评定结果, 少量结合出勤率上课表现、平时课程成绩评定过程。终结性评价容易失去评价的反馈功能, 对学生的激励和诊断功能不大。学习的积极性和教育效应也会大大降低。

4. 评价主体单一

如表1所示, 对本校学生进行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各项指标调查中, 对教师主体评价的满意度最低, 只有少数的学生很满意现状方式。有68% 的学生一般或者不太满意、不满意当前的评价主体模式。下面是11级某班体操课代表的话: “老师, 我班有同学反映成绩不太合理。例如, 有的同学平时不练习, 不努力, 也不帮助其他人, 只是她个人条件好, 最后的成绩特别好; 有些同学私底下特别的努力, 可是她就是协调性差, 最后却不及格。”课代表的话能够反映出一个问题, 那就是单一的以体操教师为评价主体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的考评, 学生临场的发挥也非常的重要, 老师在判断上也极为容易出现误差。

总之, 当前幼专的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在内容、方法、标准、形式、评价主体上都与学生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偏差, 阻碍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与完善。

二、幼专体操课程评价改革

多元化艺术体操评价是完善体操课程, 实施课程目标的监督和保障。济南幼专根据艺术体操教学内容、目标、教学计划等,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从师能力的指导思想设计评价指标和分配权重。

( 一) 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多元化改革

在 《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 强调学生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根据高职高专的课程评价, 幼专艺术体操的学生学习评价主要从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知识”即艺术体操理论知识、健康知识的考核; “能力”即艺术体操基本舞步、基本技术能力; 学生将来从师的能力, 主要包括艺术体操的教学、组织管理、创编等; 所谓职业道德培养指的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学生的出勤、进步幅度、 课堂表现 ( 是否积极投入、合作配合等) 课后练习、参与课外体操活动情况等。

( 二) 幼专艺术体操学习评价标准多元化改革

如表2所示, 评价中理论的考核占到20% , 技术的考核包括教师、学生互评与自评一共占40% 。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将来就业所需要的 “从师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创编能力考核, 占20% 。增加了情感态度因素的评判, 对于学生上课表现积极、合作意识较好、有进步的学生给予1 - 10分的加分, 学生自评与互评设计占到了10% , 给学生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去衡量和判断自己和同学。

( 三) 幼专体操课程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改革

理论知识以题库的方式, 每学期根据学期教学内容选题, 以试卷的方式进行全员考核; 实践技能课在对技术的考核中, 以结果评价为主, 过程评价为辅; 即在表2中的规定操的考核分为三个小组合进行考试, 一方面降低学生期末一次定成绩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出现一考定输赢的现象,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能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的幼儿体操的创编思路和组织教学能力进行过程评价;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过去跳的好才能拿高分, 如今编排的好, 教的好一样可以拿高分。情感态度项指标, 根据出勤率、上课表现、进步幅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综合评定。

( 四) 幼专体操课程学习评价主体多元化改革

表2中, 改变了过去单一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模式。首先教师评价方面, 期末测验两名体操老师一起评判, 取平均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因教师个人喜好对学生成绩产生的偏差; 其次, 增加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给学生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去衡量和判断自己和同学,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对学生进行判断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 “工程”, 学生不仅发现了别人的不足, 也纠正了自身的问题, 使自身各方面得到提高。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 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及判断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五) 学生对幼专体操课程学习评价建设的认可程度

如表3所示, 通过调查问卷对济南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认可程度对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对是否增强了课堂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是否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否观察能力纠正错误的能力提高了这三项指标 “是”的选中率100% 。说明此评价方法基本上得到学生的认可, 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改革实施的结论建议

( 一) 结论

1. 幼专艺术体操的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主要从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把对从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 使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多元化, 促进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幼专艺术体操的学生学习评价理论知识以题库的方式, 每学期根据学期教学内容选题, 以试卷的方式进行全员考核; 实践技能课在对技术的考核中, 以结果评价为主, 过程评价为辅; 增加过程评价的分量, 不再出现 “一考定输赢”的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看重对情感价值观的判断。增加小组评价与学生自评部分。

( 二) 建议

1. 幼专艺术体操考核评价在进行学生自评与互评部分, 要对学生提出要求, 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和培训, 使学生正确、客观的进行评价, 不要使自评与互评沦为形式, 甚至是影响学生交往的阻碍。

2. 在幼专艺术体操学习评价中, 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定性评价一定要客观、具体, 及时认真的记录学生的出勤, 对于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疏导,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生才能真正的投入到体操课, 评价方法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3. 幼专艺术体操学习评价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组织校内学业各种体育创编大赛等活动, 通过班与班之间的较量与评价, 为之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永忠, 董伦红.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2]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博士论文[L]华东师范大学, 2005.

上一篇:化归能力下一篇:大气污染与植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