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

2024-12-14

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共10篇)

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 篇1

2002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 提出: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 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 强化激励、发展功能, 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幼专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 因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在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中, 不能按照普通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一概而论, 它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在学生学习评价上也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

一、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现状

( 一) 体育学习评价的概念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 是以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运用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 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其目的是改善教师的 “教” 和学生的 “学”, 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 二) 幼专艺术体操课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内容单一

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单一。在对济南幼专的学生进行学生学习评价满意度调查时, 如表1所示, 对课程评价内容满意度较低, 在调查的学生中, 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评价的内容相对单一。当前幼高专艺术体操在技能技巧内容的评价上忽视了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定。

2. 评价标准单一

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单一。传统的观点认为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应该使用统一的标准, 这样才科学合理。但是单一的学习评价标准不能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变化, 不能以单一的尺度评价所有的学生, 而更应该看重其进步的幅度大小, 要让各种基础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体育学习成绩。

3. 评价方法单一

幼专艺术体操的学生学习评价多采用终结性评价, 即结果性评价。根据技能评定结果, 少量结合出勤率上课表现、平时课程成绩评定过程。终结性评价容易失去评价的反馈功能, 对学生的激励和诊断功能不大。学习的积极性和教育效应也会大大降低。

4. 评价主体单一

如表1所示, 对本校学生进行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各项指标调查中, 对教师主体评价的满意度最低, 只有少数的学生很满意现状方式。有68% 的学生一般或者不太满意、不满意当前的评价主体模式。下面是11级某班体操课代表的话: “老师, 我班有同学反映成绩不太合理。例如, 有的同学平时不练习, 不努力, 也不帮助其他人, 只是她个人条件好, 最后的成绩特别好; 有些同学私底下特别的努力, 可是她就是协调性差, 最后却不及格。”课代表的话能够反映出一个问题, 那就是单一的以体操教师为评价主体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的考评, 学生临场的发挥也非常的重要, 老师在判断上也极为容易出现误差。

总之, 当前幼专的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在内容、方法、标准、形式、评价主体上都与学生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偏差, 阻碍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与完善。

二、幼专体操课程评价改革

多元化艺术体操评价是完善体操课程, 实施课程目标的监督和保障。济南幼专根据艺术体操教学内容、目标、教学计划等,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从师能力的指导思想设计评价指标和分配权重。

( 一) 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多元化改革

在 《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 强调学生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根据高职高专的课程评价, 幼专艺术体操的学生学习评价主要从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知识”即艺术体操理论知识、健康知识的考核; “能力”即艺术体操基本舞步、基本技术能力; 学生将来从师的能力, 主要包括艺术体操的教学、组织管理、创编等; 所谓职业道德培养指的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学生的出勤、进步幅度、 课堂表现 ( 是否积极投入、合作配合等) 课后练习、参与课外体操活动情况等。

( 二) 幼专艺术体操学习评价标准多元化改革

如表2所示, 评价中理论的考核占到20% , 技术的考核包括教师、学生互评与自评一共占40% 。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将来就业所需要的 “从师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创编能力考核, 占20% 。增加了情感态度因素的评判, 对于学生上课表现积极、合作意识较好、有进步的学生给予1 - 10分的加分, 学生自评与互评设计占到了10% , 给学生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去衡量和判断自己和同学。

( 三) 幼专体操课程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改革

理论知识以题库的方式, 每学期根据学期教学内容选题, 以试卷的方式进行全员考核; 实践技能课在对技术的考核中, 以结果评价为主, 过程评价为辅; 即在表2中的规定操的考核分为三个小组合进行考试, 一方面降低学生期末一次定成绩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出现一考定输赢的现象,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能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的幼儿体操的创编思路和组织教学能力进行过程评价;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过去跳的好才能拿高分, 如今编排的好, 教的好一样可以拿高分。情感态度项指标, 根据出勤率、上课表现、进步幅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综合评定。

( 四) 幼专体操课程学习评价主体多元化改革

表2中, 改变了过去单一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模式。首先教师评价方面, 期末测验两名体操老师一起评判, 取平均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因教师个人喜好对学生成绩产生的偏差; 其次, 增加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给学生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去衡量和判断自己和同学,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对学生进行判断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 “工程”, 学生不仅发现了别人的不足, 也纠正了自身的问题, 使自身各方面得到提高。在这个内化的过程中, 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及判断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五) 学生对幼专体操课程学习评价建设的认可程度

如表3所示, 通过调查问卷对济南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认可程度对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对是否增强了课堂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是否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否观察能力纠正错误的能力提高了这三项指标 “是”的选中率100% 。说明此评价方法基本上得到学生的认可, 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幼专艺术体操学生学习评价改革实施的结论建议

( 一) 结论

1. 幼专艺术体操的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主要从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把对从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 使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多元化, 促进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幼专艺术体操的学生学习评价理论知识以题库的方式, 每学期根据学期教学内容选题, 以试卷的方式进行全员考核; 实践技能课在对技术的考核中, 以结果评价为主, 过程评价为辅; 增加过程评价的分量, 不再出现 “一考定输赢”的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看重对情感价值观的判断。增加小组评价与学生自评部分。

( 二) 建议

1. 幼专艺术体操考核评价在进行学生自评与互评部分, 要对学生提出要求, 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和培训, 使学生正确、客观的进行评价, 不要使自评与互评沦为形式, 甚至是影响学生交往的阻碍。

2. 在幼专艺术体操学习评价中, 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定性评价一定要客观、具体, 及时认真的记录学生的出勤, 对于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疏导,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生才能真正的投入到体操课, 评价方法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3. 幼专艺术体操学习评价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组织校内学业各种体育创编大赛等活动, 通过班与班之间的较量与评价, 为之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永忠, 董伦红.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2]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博士论文[L]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2002, 8.

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 篇2

2.1分部教学法

有研究人员在人体运动解剖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将人体划分为了13个部位,这13个部位分别为头、颈、肩、背、手、脊柱、腰背、胸、腹、臀、腿、膝、脚。这一划分标准也更有利于我们进行舞蹈的练习。在高校艺术体操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教学课时较少,并且教学条件有限,难以将人体的这13个部位都训练到位,因此对于艺术体操训练来讲,就可根据其项目动作特点来重点对练习者的肩部、腰背部位、胸部、腹部以及臀部进行训练。这样既可以依据教学要求,又能够具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训练好学生,使学生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并且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通过这些主要部位的定位操以及变化练习,可以较好地完成艺术体操动作所具有的自然性以及优美性。但是在采用分部教学法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练习者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全面、协调练习,千万不可对某一部位的练习强度太大或者太弱。总而言之,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既需要突出训练的重要部位,又要做到兼顾所有部位的全面协调发展。

2.2节奏教学法

艺术体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运动项目,因而其各个技术动作都是在音乐节奏中完成的。因此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节奏的信号,例如具有节奏性的口令、击掌以及音乐等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练习,让学生的肌肉紧张与放松协调之间能够相互转换,要让学生做到呼吸与节奏相一致,从而达到练习的最好效果。例如,在做波浪动作练习的时候,应该选择的是一种柔和的、起伏的并且具有流畅感的节奏;在做各种部位操练习的时候,应该选择的是一种明快的、热烈的节奏。现如今,节奏教学法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所以这一教学方法十分符合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以及练习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在节奏的选择上、在节奏方式的运用上进行钻研。根据艺术体操动作的不同、所使用的`器械的不同以及个性特征的差异来进行节奏的选择。

2.3情景教学法

艺术体操,假如缺乏其内在的“情”,便难以表现出其技术动作的内涵。模仿动作很容易,但是要做到以“情”来表现这一动作却很难,在动作中融入情感也是艺术体操的主要魅力。情景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便表现在形真、情景以及意境三方面。在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当中,应该要做到通过伴奏音乐来渲染形象,通过技术动作来显示形象,通过人与器械来突出形象,所以在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要让学生进入一个情景当中,让学生融入到这一情景当中,来激起学生的情感。情景教学法在运用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努力做到与“表演”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在动作质量上的表现,同时还能够突出舞蹈艺术性的表现。正所人们所说,艺术体操不是一种配乐杂耍,它需要运动员其自身的听觉情感转化为一种视觉情感,音乐能够赋予艺术体操生命,而运动员则必须要将这种生命的活动充分地展现出来。

2.4和谐教学法

艺术体操,不但具有人的肢体运动与器械运动协调一致的特点,而且运动者的肢体动作还应该与音乐相协调,与同伴的动作相协调,这其中便表现出一种协调统一的和谐性。所以在高校艺术体操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整合各种教学要素,使各要素之间能够合适恰当地配合,以达到一种和谐,这样才能够使其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实现这一和谐性,就应该要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实现一种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应该实现人与器械、人的身体与心理、人的表现力以及技能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除此之外,人与音乐节奏、人与伴奏音乐、人与其穿的服饰之间也应该达到协调一致、和谐统一,从而创造出艺术体操的和谐美。和谐教学法,其实质是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所以在运用和谐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具体的分析,必须对学生的每个阶段都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且还应该对教学方法所具有的功能进行提炼。例如,分部教学法的运用,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身体姿态,对学生身体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在练习的最初阶段,可采用口令节奏的方式,逐渐过渡到音乐节奏,最后再通过情景音乐来对学生进行身心一致的训练。

3结语

艺术体操虽然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能够使用一些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它还具有一些固有的特征,因而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当中,除使用一些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根据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来选择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艺术体操的动作同运动者身体的各个部位、音乐的节奏、情景的变化相统一,采用分部教学法、节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谐教学法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高校艺术体操教师还必须要有创新精神,要明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道理,要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寻求更加符合艺术体操项目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艺术体操在高校的推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聪.我国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及其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79-81.

[2]唐枢秀.高校艺术体操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63-64.

[3]戴朝,李凌.体育教学方法在艺术体操课堂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1):87-90.

[4]武金陵.浅谈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的示范教学法应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9):217.

[5]钟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4-145.

少儿艺术体操动作训练模式的研究 篇3

1、训练模式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和运动员发展水平建立相应的训练模式:示范——模仿式、目标——评价式、自学——指导式。

1.1“示范——模仿”训练模式

1.1.1指导思想:在少年儿童艺术体操训练的初始阶段,运动员首先是通过教练完整、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来认识艺术体操并对此产生兴趣的。艺术体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和音乐于一体的女子特有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技术动作,而且应力求把动作做得优美,表现出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动作感觉。而身体姿态和动作感觉的培养都必须通过示范——模仿这一最佳途径来实现。

1.1.2训练目标:通过教练的示范、讲解和运动员有目的的模仿练习,使学生掌握艺术体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同时使运动员的讲解、示范、注意和观察等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1.1.3模式结构: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

定向是指教练示范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阐明训练目的、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并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参与性练习是指运动员在教练边示范边指导下进行的练习,教练员从运动员的练习中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自主性练习是指运动员独立的练习。在自主性练习中,运动员的模仿是参与性练习的“内化”,即将参与性练习中模仿来的动作内化成自己的动作。

1.1.4效果

①.运动员的理解、表现能力明显提高。②.培养了运动员的注意观察能力。

1.2“目标——评价”训练模式

1.2.1指导思想:传统的少年儿童艺术体操训练之所以不能确保训练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关键是没有形成一个由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开始到预定训练目标达成结束的闭环式训练控制体系。训练过程是训练信息的传输过程,要实现训练目标必须运用反馈控制原理不断进行训练的反馈矫正、调整训练现状、实现训练控制,使训练形成封闭的回路,进而提高训练质量。

1.2.2训练目标:力争让每一名运动员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上获得全面发展,重点培养运动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1.2.3模式结构:制定目标一展示目标→完成目标→检验评价

制定目标:教练要根据训练大纲中少年儿童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所占比例和任务,然后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及所授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确定若干重点作为训练目标,再分析目标编写训练计划及教案。

展示目标:通过展示目标,把教练设计的目标转化为运动员完成的目标,使运动员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任务有目的的训练。

完成目标:这是目标训练的中心环节。对于目标的完成可分为低层目标自达,意在培养运动员的自学能力;中层目标导达,即教练通过调动运动员个别与群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去完成目标,教练点到为止;高层目标助达,是在教练启发帮助下完成目标,教练起着主导作用。

检验评价:通过形成性检测,明确运动员达标的程度,弄清已达标和未达标的运动员情况。教练要授之以学法,帮助她们找出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激发运动员自我实现目标的意义和信念,培养运动员自我分析的能力。测试后,需立即将结果反馈给运动员,让运动员自评或互评。教练做好统计、分析,为再次达标提供信息,针对重点目标未完成的运动员进行强化矫正或施之以补救达到目标。

1.2.4效果

①运动员练习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由于目标明确,运动员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②运动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③.有利于调整训练节奏,达到训练课的优化控制。

1.3“自学——指导”训练模式

1.3.1指导思想: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学会掌握独立自觉学习技术动作的能力,为今后完成目标打好基础。

1.3.2训练目标:培养运动员独立思考和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创编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同时促进运动员个性发展。

1.3.3模式结构:提示→自学→解疑→精讲→练习→小结

提示:上课开始,教练导入新技术动作,提出要求,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动机。

自学:包括预习,自学、自练。通过预习、尝试性练习等手段。

解疑: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练习做好准备,也为教练员指导训练提供依据。

精讲:教练精讲重在诱导、点拨或归纳、总结,难点和重点一定要精讲,讲解中也要着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运动员学会自己总结归纳问题,得出结论。

练习:通过练习使运动员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并能得到运用和发展,使技术转化为能力,同时也可得到信息反馈,发现不足,及时补救。

小结:教练和运动员共同总结本课的训练情况。

1.3.4效果

①体现了教练的主导作用和运动员主动性结合的训练原则。②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关系更加融洽。③运动员的自学能力和创编能力得到提高。④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更快、更准确。⑤训练兴趣更浓,训练课气氛更好。

2.结论

2.1少年儿童艺术体操训练模式的建立符合现代训练思想理念和改革的发展趋势,符合运动员学习的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适合少年儿童艺术体操项目训练特点。

2.2通过少年儿童艺术体操训练模式的确定,使运动员训练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运动员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编能力有所增强,符合艺术体操项目特点和培养目标。

艺术体操教学研究 篇4

一、艺术体操的艺术特点

1.自然、唯美、韵律、优美。

艺术体操的学习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极高,要求学生的身体平衡,每个姿势需要优美自然,动作要求连贯一气呵成,与音乐保持一致性,肢体间配合协调,所做出的每个动作需要韵律感实足。这些就构成了艺术体操的一些基本特点。从本质上来说,在进行动作时,必须保证全身上下的肌肉保持一致,各关节协调到位。而对于韵律性的要求通常是指艺术体操在音乐的伴奏下在多种器械上完成的多项难度系数很高的动作。因此,艺术体操在观赏中可以给观赏者一种动作美、艺术美、形体美、和谐美、韵律美、表现美的感官感觉,更可以深刻体育运动的价值与意义。

2.集体操、舞蹈、音乐为一身。

艺术体操是一种将身体、器械难度动作和舞蹈艺术的节奏融为一体的表演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任何体育运动都无法取代的,同时,需要表演者拥有非常扎实的音乐文化功底,可以将音乐的独特内涵以自身的肢体动作完美地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从中得到极大的感官体验。同时要求表演者在表演时,将自身融入到音乐的深邃之中,使自身的音乐灵魂带着所有的观众徜徉在艺术的星空中,从而达到以情传神的独特艺术表演境界。

二、艺术体操的教学方法

对于艺术体操来说,对学生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是艺术体操在学习前的基本要求,学生对于艺术体操的学习应该具有很强的音乐共鸣能力,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优秀出众的个人艺术展示能力。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办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必须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形体动作技能的形成模式,人体姿态形成规律,艺术技能活动成形规律,以及人体自身的适应能力,这同样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要求。

1.以应用分解示范教学法作为新动作的教学措施。

目前,国内的艺术体操教育大体环境是:学生自身喜欢艺术体操,但是自身基础能力很低,即使是对很多动作要求简单的艺术形体展示,只要一配合音乐,很多学生依然很茫然或者是手忙脚乱。因此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更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进行新动作教授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分解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也就是在进行完整动作的教学时,将一套完整的动作分成几段多个动作,先详细示范,然后分开教学。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拥有完整的动作概念,更可以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逆进分段教学法。

所谓的逆进分段教学法就是将原本一整套完整连贯的动作,科学地拆分成几大部分进行分解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将之前学过的动作进行复习。也就是说,学生每次在学一个新的动作时,都必须将之前学过的动作进行复习,保证与新动作完整链接。因此,逆进分段教学法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学会新的动作更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会新的动作之后可以将之前的动作进行复习,保证学生在学完一整套动作之后可以完整连贯不出差错的进行演绎。

3.教师语言提示教学法。

在训练中,教师应该学会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为教授模式,同时需要注意自身的语气与用词,因为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授课时的语气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艺术体操的教授中,教师除了以丰富精湛的自身技能进行演示之外,更需要以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语言表达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熟悉、训练与演绎,保证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的整个过程一直处于愉悦兴奋的状态,这样不仅仅可以极大地保证教师的教学效率,更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与信心。

三、对于艺术体操教学发展的对策分析

1.规范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可以接受针对性的训练,同时保证每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与细心的教授。尤其是对于自身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

2.优化教学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在艺术体操的教授过程中,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详细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是分阶段、分时期地进行技能教授,从而保证学生以自身适应的方式进行发展。

综上所述,艺术体操正以其独特的自身风格与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青少年的参与。艺术体操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艺术体操知识和技术的一种互动式学习。通过以上这些分析,相信未来的艺术体操教学一定会取得一定的进展,成为学生更加喜欢的一门课程。

摘要:目前国内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普遍都是以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有用的技能技巧,培养出众的能力为目标。本文就艺术体操的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艺术体操,教学研究,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巧、刘烜华.对中国艺术体操教学研究现状的统计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10):27-28

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 篇5

关键词 艺术体操 表现力 专项技术 表现力培养

一、前言

北京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唯一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院校。同时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所有高等院校中艺术体操普及最广的院校,艺术系和教育学院都开设专项课,还有校任选课,艺术体操的普及使更多学生热爱艺术体操。教育学院艺术体操专项学生在入校前,多数学生并未从事过艺术体操专业的学习。培养艺术体操专项学生的表现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该项目的理解,培养学生自我表现意识,至今对艺术体操专项学生表现力的系统训练和培养研究的人并不多,所以提高专项学生的表现能力尤为重要。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艺术体操专项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三、研究結果与分析

(一)艺术体操表现力相关概念及诠释

表现力是指运动员用整个身体( 包括面部、躯干、四肢) 将音乐的内涵所需表达的情绪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它是通过运动员自身所具备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信心, 把动作和音乐的内涵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情感, 并借助于身体姿势、技术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态持续地表达出来, 去吸引或感染观众的一种能力。它是运动员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 也是表演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二)艺术体操教学中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专学生表现力因素

1.专项水平对艺术体操表现力的影响

艺术体操的专项水平是保证高规格、高质量完成动作和提高学生整体训练水平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具备了扎实的和熟练地掌握身体动作技术和器械动作技术,才能满足动作的优美性,完成这一基础条件。

2.心理因素对艺术体操表现力的影响

艺术体操不仅仅是学生身体的活动,也是学生心理的活动。学生的自卑心理是影响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从调查中可得出46%和54% 的学生总是或经常产生自卑心理,原因是因为自身动作不优美,或不能很好的掌握技术动作,特别是教育学院的学生由于入学前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体操及舞蹈训练,专业基础差,这些学生当她们与艺术系学生一起训练时这种自卑心理更为强烈。

3.音乐修养对艺术体操表现力的影响

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音乐是对动作气氛的烘托,使成套动作更完美,更具艺术性,要把音乐动作在成套动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就必须对所采用的音乐有足够的理解。缺乏音乐知识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节奏感差、动作慌乱无序、表情呆板、缺乏生气,从而引起一种羞愧、怯懦畏缩,失去信心,影响表现力。

(二)培养艺术体操专项学生表现力的方法

1.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水平

重视基本动作与技术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熟练性,学生专项的素质稳定、完好程度和动作的熟练程度,是影响动作表现力的主要因素。加强舞蹈及面部表情训练,在教学中采用舞蹈训练,通过学习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等多形式的身体训练,提高身体动作多种演绎方式;面部表情训练,面部表情是动作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者面部表情是对组合或成套动作情绪的体现、自信的流露以及对音乐、动作的领悟后呈现出的状态。

2.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是艺术体操学生自信心和应变能力的源泉,能使学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气质和性格是个人心理素质的体现,由于学生个体不同,从而存在气质和性格的个体差异。建立自信,消除自卑、羞怯等不利心理因素。加强学生气质与性格的培养,采用优美的示范和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以达到提高表现力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动作技术的规范化训练是提高动作表现力主要条件之一,教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艺术体操专项素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在课堂上要注重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练习,加强基本姿态和形体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站立方式和保持优美姿态的习惯。

2.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体操专项班学生对于自身心理素质训练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基础,以致在做成套动作时比较慌乱,造成掉器械以及身体动作表达不完全等情况。

3.北京体育大学专项学生创编基础差,不能够理解成套动作的总体结构,在学习动作时只单纯的记忆动作,从而影响表现力。

(二)建议

1.在教学中要增加学生表现力的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专项水平,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表现力。

2.心理变化影响表现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以优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建立一种优美地表现动作的感性认识, 给学生以良好的感官刺激,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产生向往美的心理变化,激发学生天性,在训练中进行模仿练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孙丽梅.谈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J].盘锦市体育运动学校.2007(06):101-102.

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 篇6

1. 舞蹈培训与艺术素质

谈到艺术体操很多人会想到舞, 他们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也可以说艺术体操融合了舞蹈和体育。所以说艺术体操是极具艺术美感的, 舞蹈在艺术体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然而艺术体操最终的表现形式仍然是以体操运动本身的运动特点来展现的, 没有舞蹈那种柔美的呈现方式。艺术体操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非常科学、有效而又系统的训练方法, 是舞蹈训练的基础功之一。例如, 在艺术体操项目中, 很多教练员都会采用芭蕾基本功的基本功训练方式, 主要原因就是在于艺术体操和芭蕾舞在“规范性”上有着相同的特点, 艺术体操即包含了芭蕾的柔韧动作, 还包括更多的变化和耐力, 但是运动员舞蹈的基本功水平直接决定了艺术体操运动员艺术素养, 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在比赛动作中的艺术价值分。和一些高等水平国家的运动员相比, 我国在艺术体操运动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同的动作规格下, 裁判员以及观赏的观众对运动员的评分以及评价都有很大的评价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国家运动员的身高以及身材比例都远不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欧洲运动员的腿要比我们国家运动员更为修长, 一些动作做起来就显得更加的自然、漂亮。

2. 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素质

艺术体操是通过一定的表现力来传达出来的, 只有通过艺术活动才能讲体育竞技中的这种情感色彩传递出来, 这样流露出来的艺术情感才极具传染力。总的来说艺术活动就是一种传递感染力的过程,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染需要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表现。人们在欣赏艺术活的时候, 最渴望的就是表演者能够从最深处和自己产生感应, 从内心深处被感染打动, 从而更充分的享受自己的欣赏过程。艺术体操也是艺术活动的一种, 在比赛中由裁判员打分决定胜负, 在打分的过程中实质上还是人性化的, 分数上难免会有个人情感上的偏差, 在这点上我们要充分抓住, 用更充分的艺术表现方式去打动评委和观众, 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增强艺术素养。

3. 艺术知识和艺术素质

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素质离不开艺术科目中的艺术知识和教育资源,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 这是最为基本的感官审美能力。然而, 在艺术体操运动中, 运动员的审美不能只是止步于身心的愉悦上, 需要更多的后天培养, 通过艺术知识的积累创造出更好的艺术素质。好的运动员一定离不开专业的知识积累, 通过艺术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加系统的提高运动员的艺术素质, 提高运动员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能提高运动员对艺术体操本身的了解。因此, 对于运动员来说, 除了天生的艺术感, 后天培养是对其非常关键的帮助方式。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知识以及艺术课程的学习, 逐渐积累成为一个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对于艺术的创造都是离不开知识的, 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作品是生活与情感的一种交融与流露, 面对需要不断被超越的艺术, 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冲破现实的约束, 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创作更多的艺术灵感。

4. 音乐和艺术素质

在艺术体操运动中, 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很好的抒发运动员的情感, 展现运动员的内心情绪。在艺术体操中是离不开音乐的, 音乐是体操的灵魂, 是艺术体操中必须的内容之一。音乐呈现出来的是成套动作的一种表现风格, 也是艺术体操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在艺术体操比赛中, 具有特色鲜明的伴奏音乐可以很容易的给裁判以及观众人员带来十分强烈的震撼,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 艺术体操中的音乐可以对表演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由于艺术体操所有动作都是在伴奏下进行的, 运动员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表现自己, 传达音乐中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 运动员需要中分的理解音乐中的情绪, 跟着自己所听到、理解的音乐进行运动的诠释。因此, 艺术体操运动员都需要有十分好的乐感, 否则会很容易造成动作上和音乐的不协调。因此, 在运动员的乐感上需要加强训练和培养, 这直接关系到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赛场表现, 提高运动员的艺术素养。

结论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表演动作的过程中要更好的去把握艺术体操的艺术性, 增强运动员的基本舞蹈功力, 提高运动员的音乐素质, 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欲望, 增强运动员的艺术知识功底, 将运动员的艺术素质渗透在其本质之中, 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此外, 可以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表现能力塑造其人格魅力, 使艺术体操运动员更好的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 提高品德素质, 增强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艺术体操的培养对象是运动员, 运动员需要把自身的艺术素质呈现给观众以及裁判。

摘要:艺术体操主要是技能技能主导型的体育运动, 十分具有美感, 长期以来, 我国艺的术体操项目在艺术表现性上都比较薄弱,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艺术素质上和国外的运动员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重新调整训练, 不仅仅只是重视身体难度的训练, 还要增强运动员在艺术素质方面的培养, 本文重点研究了在艺术体操运动中运动员艺术素质的影响因素和提升方法 , 对促进艺术体操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体操,运动员,艺术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范文闻.学习艺术体操必须重视艺术素质的培养[J].郴州师专学报, 1996, 41 (1) :64-65.

[2]陈长录.文学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

艺术体操消费市场的开发研究 篇7

1 艺术体操消费市场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1 良好的政策环境

1995年10月我国政府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地提出了全民健身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体系,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国民体育与健康水平等重要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该文件的颁布为体育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1.2 艺术体操消费市场开发的必要性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普遍感到身心疲惫,环境的污染又使得各种新疾病不断出现,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经常参与大众艺术体操活动不但能够消除疲惫释放压力,而且能够增进健康愉悦身心,提高自身免疫力。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重视完善自己的形象。开发艺术体操消费市场,引导人们科学而规范的塑造自我良好气质和美好体型,显得十分重要。

2 艺术体操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

2.1 人才现状

从事艺术体操训练方面的专业运动员、教练极少,体育院校有少量艺术体操专选及选修班学生,毕业后除少数从事艺术体操方面的教学外,其他的不是改行教健美操就是教瑜伽,或者从事普通体育教学工作。一些少年体校艺术体操类学生毕业后要么做专业运动员要么改行,基本没人继续从事艺术体操工作。艺术体操的科研人员主要是针对专业队和专业运动员做研究,很少去研究大众艺术体操。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艺术体操专项学生,在大学时学习的是艺术体操的基本动作和通级用的几套操,最多再学习几套表演性质的接近竞技难度的大众艺术体操至于指导大众健身方面的编排及带操能力的培养则很少涉及。这种人才现状远远满足不了艺术体操市场的需求。

2.2 设施及设备情况

体育院校、市级以上的训练队有相关艺术体操学习和训练用场地和器材。学校(含各级学校)和群众体育设施中具有艺术体操健身器材的则很少,专门的艺体训练场地就更少了。传统的艺术体操器械是绳、圈、球、棒、带。这些器械特别是圈和带对场地以及练习者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很难在大众健身场所及人群中普及。而徒手动作又与舞蹈很相似,会让部分学习者产生直接去练习舞蹈的想法,这必然导致艺术体操脱离大众健身市场。

2.3 体制组织及运作情况

在艺术体操的消费上,无论是政府政策方面,还是市场方面至今没有任何组织或相关运作,这方面至今还是个空白。

3 开发艺术体操消费市场的对策

1.确立发展目标与目标体系

目标是事物发展的方向,要研究艺术体操的发展对策,首先要制定其发展目标。根据我国当前健身市场发展现状和艺术体操的健身价值功能,结合发展理论确定艺术体操消费市场未来发展的总目标为:充分发挥艺术体操的健身、健心功能,丰富社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多元功能与作用,促使艺术体操发展成为21世纪全民健身运动的主流项目之一。

艺术体操消费市场发展的总目标是由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的,确定艺术体操消费市场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从世界与中国、政治与经济、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等诸多方面分析和研究。艺术体操消费市场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体系,它包括系统要素目标和系统功能目标两大方面。前者包括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科技进步、经费保证、物资设施、信息网络、文化教育等子目标;后者包括政治功能、娱乐与健身、教育与经济等子目标。

2.加大宣传力度

现在很多人对什么是艺术体操,艺术体操究竟具有什么作用知之甚少,其结果就表现为需要健身的大众找不到具有良好健身功能的艺术体操,或者说具有良好健身功能的艺术体操不为大众所熟知。这就需要我们艺术体操工作者转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采取各种宣传手段,不拘于形式,使艺术体操不再因为高雅而曲高和寡。要让大众了解艺术体操,一方面可以采取让大家熟知喜爱的明星做代言宣传或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现身宣传等方式,也可采取举办大众艺术体操比赛的方式来广泛宣传艺术体操的健身及塑造形体的作用,同时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影视、光碟等媒体做宣传,形成一个有效的宣传系统,使艺术体操“这坛酒”香气四溢。另一方面,还需创编出多种适合大众健身的艺术体操套路,培训出为大众健身服务的优秀教练员和指导员。

3. 实行消费群体目标定位,进行器械和套路创新

现在讲的艺术体操基本上指的都是狭义的艺术体操,是有严格比赛规则的竞技性质的艺术体操。即使是用于大众健身学习的艺术体操也是级别较低的竞技艺术体操,对学习者的素质和对器械的掌握,都有较高的要求。学习者从一个个独立的基本动作慢慢学起,学了很长时间还不知学的是什么,而气质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可以看到成效的。这样短期内既看不到成效又没有成就感,锻炼者将很快失去继续锻炼的兴趣。广义的艺术体操消费市场的对象为普通大众,消费群体的水平、层次、年龄各不相同,参加运动的动机也不相同。要针对她们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授予不同的内容,套路和器械的选取要迎合大众进行创新,为艺术体操健身群体服务,摒弃竞技性质成分,加入大众性的元素,使之真正为大众消费群体所接受。

4.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要实现艺术体操消费市场未来发展的总目标,就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教练员等专业人员其次在财力上要使国家投入社会力量和资金的自我循环结合起来。最后,在器材设施方面还要加大国家和社区基础建设,根据艺术体操健身群体的需要解决好器材的创新问题,使之适合于当今的健身场所,满足大众的需要。各地政府要重视艺术体操消费市场的开发,在组织领导、人力、物力、方针政策上给予支持,对那些在大众艺术体操消费市场开发方面有一定贡献的人给予适当奖励,定期举办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大众艺术体操比赛,使艺术体操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全民健身方式。

4 结论

在健身意识不断强化、健身消费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艺术体操之所以脱离大众,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墨守成规,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怎样满足艺术体操消费市场的需求,为消费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这都需要艺术体操工作者们进行观念﹑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的创新。开发出适合大众需要,能够满足艺术体操消费市场健身需求的有形及无形的大众健身产品,为艺术体操的消费市场开拓出广阔的天地,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体操走向产业市场,成为21世纪全民健身的主流项目之一。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全面开发艺术体操消费市场,并由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开发艺术体操消费市场的四条对策。

关键词:艺术体操,市场,开发

参考文献

[1]曾晓琼.大学艺术体操与健美操教学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5,(9).

[2]冯百跃.从古典芭蕾舞审美观中诠释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7,(6).

[3]孟宪君.大众流行健身项目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郭庆秋.大众艺术体操的社会化价值取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6]汪敏,高静.社会学视角下对艺术体操文化传承的教育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9,(6).

[7]黄波,等.论中国艺术体操软化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

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 篇8

1.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之处

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保持自身的体能, 保持自身的柔软性、维持平衡感、节奏感以及动作控制能力, 进而维持自身的高水平体操运动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体操训练过程中却无法全面有效的达到高中目的, 主要原因是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之处, 任其发展会导致的后果是训练的效果差, 体操运动员的体能难以进一步发展, 体操运动员的水准难以维持进步[1]。因此, 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 找出具体的不足之处, 进行针对性的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

1.1训练方式的老套。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都是从最基础的水平通过辛苦的持续不断的训练达到现有的水平的, 其中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自身坚韧性以及忍耐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体操运动员在达到一定的高水平之后, 则很难进步, 甚至会出现退步的现象, 包括反应灵敏性, 动作掌握能力以及相应的平衡感都出现相应的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体能训练中所使用的训练方式较为老套, 是在前期的训练方式中进行训练量的增加以及在之前训练方式的基础增加难度, 对于已经完全熟悉完全掌握该种训练内容的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而言是极为简单的, 因此, 无法进一步提升其体能以及各方面素质。

1.2训练理念的陈旧。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训练的理念较为陈旧, 具体体现是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自身的自傲性, 加之国家对于其重视程度以及关注程度的过度增长, 使得本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相关的指导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该种水平的训练者的优待现象, 对于高水平训练者的训练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简单的来说是差别待遇、特殊化政策。训练观念的落后性还体现在训练过程中训练的重复性过度依赖以及训练的经验的过度依仗, 其与现今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不相符合, 对于不断发展的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的要求不一致。

1.3指导者的能力有限。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指导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吃老本”, 对于之前自己所得到的成紧抓不放, 依照之前的方式或者适用于自己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不考虑根据具体的被训练者的情况进行分析重新制定训练计划, 导致的问题是训练过程中体操运动员对于训练的方式过于熟悉, 或者对于训练的方式难以适应,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训练的效果不佳, 导致我国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数量不增反减[2]。

2.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之研究

2.1训练方法的研究。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训练方式的更新, 训练内容的增加以及训练方案的进一步研究, 具体操作是根据被训练者的具体水平进行相应的训练分组, 进行各组的综合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的分析, 对于各组的突出能力进行确定, 进而制定相应的合理的符合各个小组的不同的训练方案, 在进行实际的训练, 根据每组的体能提升效果进行方案的实施价值确定, 对于效果较差的进行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训练方式进行相应的实际的研究, 提出新的训练方案。

2.2训练理念的研究。训练理念的进一步完善是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平等化观念的灌输, 在这种层次的训练中每个人的水平都是相近的没有高低之分, 在该种训练过程中只有不努力则会淘汰, 没有不努力还能够比过其他水平的体操运动员的想法, 由此从根本上杜绝出现训练过程中懈怠的问题, 提高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危机感, 使其主动自觉的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强化训练的效果以及训练的效率[3]。

2.3指导者能力的发展。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指导者不需要具备高出该种体操运动员的技巧体能, 其需要的是掌握体能训练的精髓, 掌握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以及关注研究最新体能训练的发展动向, 能够安排出最为合理最为科学, 能够实际的保持或者提升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在此过程中进行的主要发展方式是对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指导者进行相应的规范, 通过强制性的管理规范, 相应的针对性的规章制度进行限定, 使其进行自我言行的约束, 以及对工作的认真性逐渐提升, 进而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 使得训练的进展更为顺利[4]。

结束语

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是为了确定其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制约体操运动员体能提升的问题, 进行相应的措施提升, 进行实际的改进, 在此基础上实际的改进训练体制以及训练效果。

摘要:体操运动是一项对于体能要求极为严格的运动项目, 随着体操运动的不断发展, 内容的不断改进增加, 对于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 确定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胡鑫, 胡月英, 谢尚萌等.我国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J].运动, 2013, (2) :37-39.

[2]丁小芬, 王继承.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手段特征的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1 (4) :133-136.

[3]齐家玉, 刘瑞峰, 白梅等.基于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机能特征的体能训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2 (1) :12-15.

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 篇9

关键词:平衡能力,艺术体操,教学,训练

1 平衡能力的产生

当人们走路时,偶尔会不慎被一个凸起的石头绊到,一个踉跄之后,眼看身体已经倾斜,可是身体在摇晃几次之后竟能化险为夷,重新保持了平衡的状态。人的平衡能力从何而来? 科学家发现,人类维持平衡的奥秘在颅骨的内耳上,这个内耳结构非常复杂。患有耳疾的病人,往往伴有走路不稳,步履蹒跚,感觉天旋地转,头晕眼花。

经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真正主宰人体平衡的结构是人体内耳中的半规管和半规管前的两个囊状结构。头部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处于三个垂直平面结构中的管道组织就会把这些变化信息传至大脑中枢,而两个囊状结构则专门负责头部静止时的位置,及前进、后退和升降等直线运动。大脑中枢通过这两个结构,及时地掌握人体的身体空间状态,及时地加以调控,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2 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

平衡能力是人体功能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从事其他运动和活动的基础。对于可能影响人体平衡能力的因素,科学家经过分析总结,大致包括年龄、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和肌力等因素。

平衡能力是相对一定的空间位置而言的,指在很小的支持面上来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平衡能力涉及三种运动状态,即坐立状态、站立状态和运动状态。对于三种状态的感觉神经则主要来自前庭、视觉和躯体感觉三个方面。

2. 1 年龄和视觉因素

美国学者Janusz W. Blaszczyk在其《安静环境中年龄和视觉对肢体非对称负荷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基于在睁闭工作的过程中,对下肢的负荷影响不同的理论,发现相对于年龄,视觉对老人下肢负荷的影响更大。国内学者刘波在其《应用海绵垫干扰本体觉分析正常人姿势平衡中的感觉整合作用》一文中指出,在身体平衡的过程中,对平衡能力影响由强到弱的依次是前庭觉、本体觉和视觉。汪敏在《年龄和视觉对直立静态平衡的影响》一文中,通过对健康人样本空间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指出,睁眼和闭眼动作的参考差值,与年龄成正比,对于年龄偏大的人来说,视觉影响效果越显著。马俊杰在《体操练习对学前儿童平衡能力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学前儿童在一段较长时间的体操练习后,对儿童的视觉系统静态平衡姿势的控制能力提高效果显著。随着人体的衰老和视力的下降,人体的平衡能力将受到影响。这些研究表明,在年龄和视觉对平衡能力影响方面,视觉系统的影响度明显要大于年龄,这对在体操训练中有效提高平衡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 2 前庭器官的影响因素

大脑中枢对人体平衡能力的控制,是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而前庭器官又是大脑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研究实践表明,前庭器官对人体平衡能力的主导作用的稳定性,在运动训练中可以得到明显改善。马兰军在《太极拳对改善中老年妇女平衡能力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前庭器官功能。邹荣琪在《木兰拳练习对改善老年妇女的平衡能力前庭功能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木兰拳也是通过提高前庭器官功能,来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张素珍在《静态平衡功能定量分析》一文中指出,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差是由于半规管损伤所造成的。以上的研究分析表明,对人体平衡能力起主导作用的前庭器官功能,在适当训练提升后,随着人体的衰老,其前庭器官功能以及内耳半规管功能都有了明显的下降,所以在体操训练中要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需要既维持适当科学合理的训练,又要加强对身体器官功能,尤其是前庭器官等的保养和保健。

2. 3 本体感觉影响因素

本体感觉是遍布身体的各种运动组织,如肌肉组织和关节的感受器对压力和肌肉、关节形状的变化比较敏感,能够使身体大脑中枢及时通过感受器感觉到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孔维佳在《不同厚度海绵垫对健康人直立姿势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指出,人体姿势的稳定性与海绵垫厚度的增加成反比,原因是海绵垫厚度的增加增强了对人体直立感觉稳定性的干扰。罗春在《腰痛患者姿势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腰部的本体感受器联系较广,不仅影响直立平衡,同时也对坐立平衡产生影响。刘璟在《干扰视觉及本体感觉对静态姿势描记结果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在人体姿势稳定性与海绵垫厚度的增加成反比的基础上,增加对视觉的干扰影响,大脑中枢对姿势平衡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以上研究表明,病患对人体平衡能力产生影响,各种各样的病患可以影响到本位感受器的正常感觉、减缓和抑制,最终造成大脑中枢对人体姿势控制能力大大下降。基于此,在体操训练的过程中,要想控制好人体姿势的平衡,除了要避免伤病对训练效果的影响,还要对重点本位感受器部位进行强化训练,重点突破和强化。

2. 4 肌力影响因素

肌肉力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大脑中枢对人体姿势平衡能力的控制。祝令庆与姚波在《负荷伸膝运动对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和《老年人下肢伸膝肌力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中指出,通过负荷伸膝运动提高中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可以提高其对平衡的控制能力。Olivier Caron在《站立姿势稳定性的控制对下肢疲劳负荷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神经肌肉能力的增加,疲劳虽然可以改变人体对姿势的控制,但是姿势的稳定性并没有受到影响。朱从德在《中老年人女性踝关节力量与平衡能力相关性》一文中指出,踝关节的肌肉力量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综上所述,肌力因素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并不占主要地位,其所发挥的作用仅限于辅助,一个人平衡能力的强弱,与其自身肌肉力量的大小、强弱,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所以,在体操训练中,通过增强机体肌力力量的方式来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其所能起到的提升效果,应进一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3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平衡能力的科学训练

3. 1 基本素质

对于一名高校艺术体操的学生来说,具备正确的重心意识是培养和提高平衡能力的前提。人体的重心在艺术体操中极为重要,重心的调整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所在。重心掌握不好,学生往往整个身体的力量都不协调,长此以往,形体就不会完美。站立是艺术体操的基础,而站立的决定因素又在于重心的定位。

肌力对于艺术体操学生而言,讲究的是一个适度和均衡。适度均衡的肌力发展是培养和提升人体平衡能力的保证。肌肉均匀的发展使形体日趋优美,追求关节运动轴两侧的肌肉在艺术体操训练中得到协调发展。一般情况下,艺术体操的下肢运动,往往需要提升大腿屈伸肌群的伸展性。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可以使腿部更多的肌肉参与活动,进而全面发展人体的肌肉系统。

3. 2 科学的训练方法

3. 2. 1 把杆练习

把杆练习不仅对培养标准协调的体态有很大帮助,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和发展腿部和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把杆练习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练习、身体控制、平衡动作以及跳跃等辅助性练习,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要着重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练习。

( 1) 注意平衡力量分配。把杆练习中要注重交替,动作力度松紧适度,力求各个方面在练习中都要涉及到,包括两腿交替、交换方向,以及不同动作之间也可以交叉,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可以使艺术体操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力量的分配情况,实现肌肉群的均匀协调增长,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力量分配的尝试。

( 2) 注意平衡下肢肌肉训练。下肢力量在整个身体能力方面最为重要,它对艺术体操技巧的展示和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旧的训练方法多是单一、强制的模式,长期进行大量的单一能力、单一技巧的训练,造成局部形体压力多强,整体肌肉紧弛程度不协调,造成部分肌肉粗大,影响形体美观。在实际的下肢训练中,要特别注重小腿肌肉和大腿肌肉的协调均衡发展。

( 3) 平衡腰腹力量。腰腹力量在艺术体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它的支撑。肱四头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腹直肌的静力控制能力,对艺术体操舞姿动作的协调连贯具有重要的作用。腰腹力量区的各种肌肉组织都要在训练中加以重视,并使其均衡发展。

3. 2. 2 把下练习

( 1) 平衡动作数量。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各种练习的次数、时间和强度要均衡安排。为了使学生身体的各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炼,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动作练习的频率和强度。一些强度相当的练习,力求时间和次数尽量均衡,考虑到学生身体各部位特性和疲劳适应性强弱的因素,在训练次数和时间上要给予合理的安排。

艺术体操课程建设研究 篇10

关键词: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

当前, 在健美操的发展过程当中, 由于大量吸收艺术体操、舞蹈方面的技术动作, 使健美操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也正是如此, 许多人对健美操的认识产生了误解, 混淆了艺术体操、舞蹈和健美操三者的关系, 在实践中产生了偏差。带着问题, 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1 正确认识艺术体操、舞蹈和健美操的关系

1.1 三者的区别

1.1.1 概念与范畴不同

艺术体操属于艺术和体育的双重范畴。是女子特有的竞技体操项目。其内容根据女子的特点进行选择。由各种走、跑、跳、转体、平衡、波浪等, 以及舞蹈各种基本步法组成。在音乐的伴奏下, 徒手或手持轻器械进行有节奏的, 连续不断的身体练习。

舞蹈属于艺术的范围, 是借助于人的身体动作, 塑造人物和生活形象。表现人物的社会生活和各种思想感情。不同时代, 不同国家和民族, 都有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以及各种舞蹈体系。如古典舞中的古芭蕾, 现代舞中的现代芭蕾、爵士舞、拉丁舞、摩登舞、迪斯科等。它们都具有动作性, 抒情性、节奏性、流畅性、造型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抒情性是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 而其他则是构成舞蹈的基本要素。

健美操是体育运动的一个新兴项目, 属于体育范畴。是体操的一个分支, 它包括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是以人体自身为对象, 以美为目标, 以身体练习为内容, 以艺术创造为手段, 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通过徒手、手持轻器械和用专门器械的操化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的一种新兴娱乐、观赏型体育项目。健美操的动作特征是节奏性、幅度性、放松性、静力性、重复性、对称性、创造性。其中, 节奏、幅度、力度、动作性及对称, 重复性为主要特点。

1.1.2 动作表现的差异

艺术体操是以摆动性动作, 波浪性动作和弹性动作为基本运动形式。动作的动力性较大, 在动作过程中, 必须合理调节各肌群紧张的关系, 控制好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肌群用力程度, 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 使其自然、流畅、富有韵味。

舞蹈是一门表现艺术。舞蹈动作的设计思想是反映现实生活, 为人物和事件服务。因此每一个舞蹈动作或一组动作, 或是一段舞蹈都有实际代表意义。它来源于生活, 用人们的肢体展现着人们的情感, 表现真善美, 揭示恶伪丑。如表示极度愤怒时, 常常用屈臂握拳表示;表示高兴欢笑时, 常用拍手、蹦跳、摆头表示;表示深沉忧郁时, 常用含胸低头表示;表示勇气自信时, 常用抬头挺胸动作表示。

健美操动作不表现任何思想感情。它是将艺术体操和舞蹈融为一体, 既是体操的特点又具备舞蹈的风韵。充分体现出了刚、柔、绵、脆、艮、韧等特点。它只为健美健身服务, 在设计动作时考虑的是锻炼的目的性、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作用性、其表现形式是动作方向部位, 肌肉用力大小, 速度快慢, 动作协调及动作节奏与音乐配合是否合理。

1.1.3 音乐特点不一

艺术体操的音乐特点是优美动听, 富于表现, 节奏变化强烈。特别是成套音乐中慢拍部分, 旋律更应甜美, 幽雅和抒情, 达到令人陶醉难以忘却的境界。

舞蹈的音乐特点是形式多样, 风格各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音乐的表现。舞蹈与音乐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健美操的音乐特点是突出明快和强有力的节奏, 使人产生一种振奋的情绪和跃跃欲试的愿望, 情不自禁的加入到健美操的行列中。另外, 音乐能调节人情绪, 陶冶情操, 消除疲劳, 紧张和烦恼, 达到积极性的精神锻炼。

1.2 艺术体操、舞蹈与健美操的关系

艺术体操的徒手动作如摆, 平衡, 转体等都是健美操的基本内容。它不仅培养人对动作的美感, 而且增加健美操成套动作的难度。

舞蹈基本动作姿态如:沉肩、挺胸、立腰、立髋、形成挺拔的躯干姿态, 是健美操的基础。

健美操内容之所以丰富多彩, 就是因为它采用了当今最流行的现代舞, 同时吸收艺术体操, 芭蕾等基本动作。加上舞蹈奠定的美的姿势, 按照操的特点再创造使健美操的“美”表现为动作舒展挺拔、优美大方、流畅和谐、并富有动感美、韵律美、力度美、健康美、青春美。既具备了多样性, 优美性、又符合了时代特征。

2 艺术体操、舞蹈的基本动作在健美操中的应用

如身体波浪、摆动、绕环、躯干的屈伸, 平衡、转体跳步、舞步等优美艺术体操技术动作, 可以增强健美操的观赏价值;迪斯科, 爵士舞等基本动作, 如甩、摆头、拧身、动肩、振胸、踏步、跑跳等技术。力感强、变化快、奔放热烈, 是健美操的重要素材。

3 艺术体操、舞蹈造型动作在健美操中的应用

艺术体操、舞蹈造型动作只要符合健美操的特点, 就可以在其中增加健美操的难度和美感;配合又是艺术体操和舞蹈的重要特点之一, 而在今天的竞技健美操中频频采用了很多配合性动作, 使健美操更加的别具风格。

根据健美操锻炼的目的和作用, 合理选择艺术体操、舞蹈的动作予以转化运用。健身健美操锻炼的目的在于增强肌肉、韧带、关节的韧性, 力量等基本素质, 提高血管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使人体匀称和谐身体全面发展, 达到健身健美的目的。选择动作时, 应根据人体生理、解剖学的特点, 选择简单易学、安全、实用、有效的动作。如, 动作幅度大、对称、次数多等。

根据健美操的特点和比赛规则, 选择和运用动作。竞技健美操具有竞技性。它通过竞赛, 使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能得到最佳的表现和发挥。它以力度强、幅度大、节奏快、变化快为主要特征;力度、幅度、准确性是评价动作质量的主要依据。选择动作时应注重, 手臂形态应转化为“操化”形态, 如直臂屈臂有角度转换。掌握好力度、幅度的标准, 更好的把握节奏。

4 结论

目前, 时代的发展和学科门类间的相互渗透, 应该允许以上三者之间的相互吸取有利于发展本项目的动作, 但不是相互代替, 更不能相互混淆三者之间的界限, 以至于失去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果将三者或二者拼凑在一起, 变得不伦不类, 非牛马“四不象”, 反而不利于各项目的发展, 也容易造成练习者思想上的混乱。因此要严格区分三者的界限, 正确认识“操”与“舞”的关系, 大胆吸收艺术体操和舞蹈之精华, 为健美操所用。使其按着各自的任务, 方向去发展和提高, 并有效利用艺术体操、舞蹈动作, 使健美操动作更具有科学性、优美性、适用性, 让这朵体育运动项目的奇葩开得更加芳艳。

参考文献

[1]高明.大学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4.

[2]曹锡璜, 田锡福.健美操[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 4.

上一篇:开放视野下一篇:硝呋太尔阴道软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