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普修课程(共8篇)
体操普修课程 篇1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从课程指导思想、课时数、教学内容、体操教师技术水平、学生喜爱体操内容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教练员问卷调查”和“学生问卷调查”, 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最后总结出河北省现价段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现状为:1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指导思想集中技术动作掌握方面, 所设置的学时量较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2省现阶段的体操普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器械体操;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体操健身方法、实用性体操。终身体操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缺乏。3河北省的体操教师具有技术运动员等级的较少, 体操教师缺乏现象明显。4学生对于技巧项目参与积极性较高, 而对于基础技能的队列队形和基本体操喜欢程度较低。
关键词:河北省,体操,体育教育专业,现状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 选取了河北省具有体育教育专业高校15所, 其中随机抽取了各高校体操教师2名, 体育教育专业1-2年级男生各40名, 女生各10名, 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 本文在走访了多名体操专家, 咨询体操课程发展的问题等相关内容, 并且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两份问卷, 分别发放30份和1500份, 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2%, 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2%。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分析
所谓高校体操普修课程指导思想, 是指对高校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活动起着方向和主导作用, 对课程目标为核心基本观点的认识, 他从体操教学的角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对于高校体操教学培训人才的需求。因此, 体操教学思想的理论指导意义与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可以说在深化体操课程的整体改革过程中, 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体操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制定、选取和应用。 (表1)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 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体操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主要集中在提高运动技术动作、掌握运动技能方面, 选取的频数为90%, 说明现在阶段的体操普修课程教学体现出了以竞技体操教学为主, 而培养学生终身体操锻炼习惯, 选取频率为37%, 排名为最后, 反映此方面并没有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为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体操课程存在着重技术、轻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现象, 这将严重影响学生教学能力的养成, 从而很难适应现阶段提倡的素质和能力教学的要求。
2.2 体操普修课程课时数的情况分析
课程的学时数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学时数也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设置。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河北省现阶段各高校体操课程普修课程教学时数都在不断减少, 并且教学时数为72以上学校比例较低, 只占调查学校中的21.3%, 而72学时以下比例占绝大数, 占调查学校中的57.4%, 有的学校甚至还出来了低于36学时的现象。说明现阶段体操课程课时不足的现象, 几乎接近于边缘学科, 与体操课程重要性的特点不相符现象, 甚至很难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
2.3 体操普修课程内容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 我省现阶段的体操普修课程内容包括:器械体操;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体操健身方法;实用体操。从所选择的频数可以看出来, 基本体操, 器械体操和队列队形是各高校体操课必须学习的内容, 选择率都在100%。说明河北省体操普修课程内容是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要求, 但是在深入调查过程中发现, 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只是作为体操课程的准备部分内容, 占的学时较少, 从而造成了体育学生口令下达不准确, 组织带队能力较差。所以说现阶段河北省各高校体操普修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内容重新整合和优化。
另外, 现在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技能传授外, 还要将终身体操意识的培养作为体操内容的一部分。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体操健身方法内容只有16.7%的学校涉及到了此类教学内容, 绝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达到终身体操意识培养的目标。
2.4 体操普修课程教师状况分析
教师是课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的效果, 所以对于教师技能水平能发现课程教学的存在问题。教师的运动等级是评价教师技能水平的主要体现指标。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可知, 河北省教师大概有15.4%具有体操运动等级, 绝大多数体操教师没有运动技术等级。而且, 部分学校出现体操老师缺乏的现象, 男女比例5:1, 女教师严重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发展, 因为体操项目属于难美技术项群, 技术动作环节复杂, 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为保证, 很难进行技术动作的示范和教学, 所以说造成现阶段学生对于体操课程的不喜爱, 甚至造成很多学生对于体操课程的恐惧, 这都是由于教师技术水平存在着技术示范不到位、不优美, 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5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分析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目标达成。通过调查分析, 现阶段河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过程中, 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解传授方法、动作示范方法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等以往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教学方法, 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单纯的传授方式的教学方法, 已经很难适应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法, 例如将翻转课堂形式引入到体操教学中, 让学生课下进行技术动作的分析和观看, 课上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同时也可以通过录像慢放或暂定让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动作的要点。从而使体操教学灵活起来, 这是每位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6 学生喜欢体操课程内容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 学生对于器械体操中的技巧练习较为喜欢, 选择率为87.5%, 主要由于技巧运动动作相对较为简单, 相对于单杠和双杠来说, 对于专项素质要求不是很大, 所以动作很容易掌握, 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就感从而产生兴趣。对于单杠和双杠来说, 就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项素质, 而且在高器械上完成动作, 或多或少会对学生产生恐惧感, 从而导致选择单杠和双杠的项目练习的学生人数较少, 选择率为12.3%和11.5%。对于队列队形练习和基本体操部分内容, 学生选择率也较低为21.6%和23.5%, 这部分内容是体育学生的基础, 学生必须应该要掌握和具备一定实践操作能力, 所以提示老师们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将体育游戏融入到枯燥乏味的队列队形和基本体操练习中去, 让学生们多进行操作, 在实践中找到不足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用性体操和轻器械内容学生选出率为3.2%和5.6%, 通过走访调查, 该项目内容的选出率较小, 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进行该内容的教学, 所以学生没有体验过, 就谈不上喜欢与否的问题。
3 结论
①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指导思想集中在技术动作掌握方面, 所设置的学时量较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②省现阶段的体操普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器械体操;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体操健身方法、实用性体操。终身体操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缺乏。
③河北省的体操教师具有技术运动员等级的较少, 体操教师缺乏现象明显。
④学生对于技巧项目参与积极性较高, 而对于基础技能的队列队形和基本体操喜欢程度较低。
参考文献
[1]吕万刚, 等.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1:60-63
[2]李义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3]荆光辉.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教材内容变更与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3.
[4]高保华.福建省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现状探析——以三明学院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 2014, v.3405:146-149.
[5]周振海, 张爱福.高师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J].运动, 2012, No.5422:50-52.
[6]张爱福.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J].运动, 2013, No.5701:74-75.
体操普修课程 篇2
关键词:体操普修;心理障碍;产生原因;消除方法1.前言
体操是山西师大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体操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大多数的体操动作要求身体是处于非正常的位置下完成的。学生在练习过程当中会出现摔倒、脱手或跌下等伤害事故,这不仅给学生身体上带来一定的伤害,而且也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体操动作的技术性和复杂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加之对体操这个项目的认识不同,在练习过程中,不同的动作、不同程度上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心理上的障碍,特别是在器械体操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若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则不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和动作质量的提高,甚至会出现伤害事故。
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自身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绪状态。当人一旦产生心理恐惧状态时,生理上也会出现一系列异常的变化,比如心跳逐渐加速、心律表现不齐、手掌开始出汗、呼吸突然加速或急剧短促、身体颤抖、四肢无力等等状况,这些生理现象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动作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不能顺利完成动作,学生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反应迟钝,脑子出现一片空白,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而直接影响体操教学和训练。如何克服学生在练习过程当中的心理障碍,使其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技术,是完成体操教学任务、提高体操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研究先从学生对体操的认识情况出发,分析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进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访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对体操这项运动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理论知识,仍然需要加强进一步的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是学习的最好方法。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体操只是包括普修课中的技巧、单杠、双杠、跳马、平衡木等等,而这些都仅仅只是体操中竞技体操所包含的一些内容。就目前体操的发展状况看来,体操应包括很多内容:如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运动、器械体操、支撑跳跃、实用类体操、自由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蹦床运动,以上的11项是现代体操包含的所有内容。在访问调查中还了解到,山西师大体育学院体操普修课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少,而实践课的学习时间占大部分比例,很多同学因为没有理论作铺垫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可见体操学习收多方面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体操运动中所蕴含的健身价值被许多的人广泛接受,它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对锻炼人体机能和培养人的自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练习动作技术之前,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有关体操的理论知识,建立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在大脑中建立起需要完成动作的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动作技术的基本结构,器械的调整,以及相关的热身运动,为顺利完成技术动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对山西师大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的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体操这项运动的认识不够全面,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少,而实践课的学习时间占大部分比例,缺乏理论知识。
(2)影响学生学习体操动作技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素质,尤其女生较为明显,其次较为明显的是身体素质方面,再次是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掌握动作的能力和教师方面的一些原因也会影响体操成绩。
(3)能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身体素质差、心理动力不足、意志品质薄弱、课堂气氛沉闷、动作概念不清、同学情绪感染、伤害事故再现、,其中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恐惧心理的影响。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要想克服学生体操普修课上的心理障碍,就要针对这些具体的原因作出相应的对策,同步提高,同步解决。
(4)在学校体操普修课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的表现是:上课时逃避练习,不敢上器械,做动作紧张,一上体操课就心情低落、练习不积极。学生的心理障碍还直接影响了体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广泛运用,是一门专业技能,其主要体现有: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信心、消除顾虑,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还能够帮助学生较容易的掌握动作技术和较快的提高动作质量。
3.2建议
(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动作概念的掌握
要适当的增加体操理论课的课时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识,建立比较专业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也需要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在体操锻炼时正确科学的运用锻炼方法。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反映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增强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完成动作的基本条件,心理素质是完成动作的基本要素。教师在体操课授课各方面上需要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找出让学生产生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帮助方法克服其心理因素,培养练好的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虚心学习的精神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应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认真学习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精神,同时学生要与老师多交流,了解动作的运动轨迹,用实践加深体会,掌握正确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从教师那里获得完成动作技术的技巧方法。要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体操教学设施的改善与更新
学校要不定时的加强体操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检查体操场地的是否平整,场地上的器械设施布局是否合理,所有的器械是否符合规格,不定时的需要检查场地器材是否需要更新。认真的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为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授课、学习环境。(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振忠.浅谈体操教学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及消除方法[J].新校园理论版 2011,(07).
[2]彭士清.普通高校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和对策[J].科协论坛2009(05).
体操普修课程 篇3
体操运动作为集体性较强的娱乐休闲活动运动, 它须在一定标准要求下通过器械或徒手一系列较为复杂、动作要求连贯, 并根据或动作的难易程度、训练达标效果以及运动效果而给予评分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之一, 特别是在女大学生之中, 对女生身体形态、柔韧度以及专项耐力要求具有显著地提高。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艺术瞻仰性以及竞技性强的一门运动学科。然而, 长期以来, 由于受竞技体操的局限性, 大众体操在高校校园内发展缓慢, 因此各体育院校通过将“快乐体操”思想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中, 为体操人才的培养续接后备力量。
一、快乐体操思想的界定
快乐体操是一项通过体操运动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 它将音乐、舞蹈、歌曲、健美操、形体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用多种训练方法、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练习体操和舞蹈的基本动作, 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塑造优美形体的目的, 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快乐体操的趣味性和健身性。“快乐体操”从科学发展观来看, 全面普及和推广快乐体操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参与体操运动的乐趣, 它不会像竞技体操那样只单单要求学生追求竞技性, 其教学内容更偏重于娱乐性和趣味性, 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参与体操运动的主动性, 真正地体验到体操活动的乐趣, 在锻炼过程方面更是讲究体操运动的游戏原则和多样化的训练模式, 使学生在增进健康水平的同时, 提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器材设备确保安全性和多彩性, 教学结构以人为本, 因人而异, 量力而行。“快乐体操”的推广模式为主要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名义进行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通过各级政府的支持、体操运动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以及体操赛事公司的推广等等, 而推广的目的就是扩大体操运动队伍的建设, 通过完善体操俱乐部, 使遍布全国各地的体操俱乐部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
二、体操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体操项目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专项适龄体操运动员严重不足, 体操运动队伍薄弱, 造成后备人才危机。与此同时, 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 我国体操项目基础薄弱, 体操运动健儿总量不断减少, 各大体育院系的招生困难, 体操教练员流失严重。体操作为体育之父, 大学生参与体操活动的积极性减弱, 在应试教育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打压下发展, 大学生体操课时大幅度的减少, 深部部分高校直接取消了体操课, 体操队伍建设流失严重。在实践教学方面, 个别的体操教练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过于注重竞技体操运动, 教学课程不乐观, 加之学生对体操运动认识程度不高,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致使这一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快乐体操”融入到高校体操普修课教中的实践应用
不提足、篮、排, 与三大球外的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等, 体操运动在学校的开展依然举步维艰, 开展高质量的体操运动课程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目前体操运动与学校体育院系的教学课程、教学结构结合还需进一步紧密, 而“快乐体操”则是其发展关键的着力点。“快乐体操”通过结合竞技体操通过有效地降低动作难度、运动量注重学生健康教育发展的一种趣味性强、娱乐项目多的一项体操活动, 是国际流行的通过体操带动语言学习、智力开发的活动, 旨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搭建全民健身平台。“快乐体操”能够让体操从小众走向大众体操, 也能大大提高体操的群众基础与人才储备, 因此, 快乐体操的实践应用是建立在以竞技体操运动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活动之中, 通过更全面、更新颖的运动创编, 自主编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健康发展的体操运动活动, 快乐体操的实践内容要求节奏鲜明, 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 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连贯的快乐体操的训练动作, 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快乐体操”其自身具有的健身性、健美性、娱乐性强的运动功能, 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体育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 快乐体操引入高校体操普修课程之中顺应时代的发展,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根据体操发展的新思路, 希望将高校体操运动的发展形成“五位一体”的格局, 通过努力创建大众体操发展, 稳住体操学校, 形成新的体操俱乐部模式以及新的体操竞赛体系, 即国际比赛—国内比赛—青年比赛—俱乐部比赛, 加强发展体操运动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力, 重视后备人才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晗, 祝天桥.“快乐体操”在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普洱学院学报, 2013, 06:66-68.
[2]李义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14.
[3]王春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体操普修课程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江西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普修实践课教学内容。
1.2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搜集、查阅、整理2006-2015年10年间有关本研究相关内容文献材料30余篇。
1.2 问卷调查法
编制高校体操教师用问卷、中小学体育(体操)教师用问卷、中小学学生问卷,分别采用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江西省6所高校、8所中学、12所小学,对其中教师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高校教师问卷共发放24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有效回收率100%;中小学体育(体操)教师问卷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为93%;发放学生问卷600份,有效回收问卷546份,有效回收率为91%。
1.3 专家咨询法
走访或电话咨询了从事体操教学15年以上的专家、教授,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相关的咨询:近几年体操实践课程开展情况;体操实践课程开展内容涉及;体操实践课程近几年是否进行改革;体操实践课的开展是否考虑到中小学体育(体操)课开展近况;体操实践课程如何改革等。
1.4 数理统计法
对搜集资料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实践课教学时数分析
选取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上饶师范学院、九江学院这6所高校进行相关研究,这6所高校中均设有体育学院(或体育系),对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体操普修课程进行相关研究。
通过对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学时数、开设时间进行研究比对发现(见表1),江西师范大学开设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时数最多,达到108学时;井冈山大学体操普修开设学时数最少,为56学时。从开课的时间上来看,除井冈山大学外,其它5所高校的体操普修课程均开设两个学期,分别为第一、二学期,或者为第二、三学期。体操作为体育院校(系)的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在整个专业主干课程群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历史来看,体操的总课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2 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实践课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实践课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中,队列队形、徒手体操和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三者都是重点教学内容,调查的学校全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授和考核。而肋木、跳绳、体操棍、体操凳等内容的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快乐体操是面向少年儿童开展的一个体操运动分支,被调查的6所学校只有一所进行相关层面的理念引导和教育教学。
各个学校教授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内容、考核方式不尽相同,如以江西师范大学和南昌师范学院为例,江西师大教授队列队形内容为一套固定动作,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指挥运用口令的能力;南昌师范学院教授队列队形为单个动作,学生需要自由搭配编制成套动作,指挥学生完成成套动作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临场应变和运用口令的综合能力。
跳绳是中小学开展最为普遍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中考体育的项目之一,跳绳是体操的内容。跳绳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健身、休闲娱乐价值[2]。被调查的6所高校中,只有南昌师范学院将跳绳(花样跳绳)列入体操教学考核大纲,并且跳绳(花样跳绳)学时数占到总学时的三成。其中江西师范大学将花样跳绳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公共选修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开展。
近年来我国体操项目面临后备人才严重不足、运动员梯队建设严重断档、体操基础训练薄弱、人才总量少的困境,基于此,国家体操管理中心认真调研后提出,中国竞技体操的发展应搭建新的体制和运行模式,希望逐步建立起新型的体操发展“四级模式”[3]。第四级为校园体操和快乐体操,这是推广普及体操、扩大体操人口的基础工程,也是体操项目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平台。快乐体操面向3-12岁少儿,共十个等级,被调查的6所高校中仅有部分体操教师了解快乐体操的相关理念和内容,没有学校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教授。
表3显示的是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普修实践课竞技体操教学内容选择频数,可以看出,自由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四个项目的开设率达到100%,而蹦床、平衡木、吊环、鞍马的开设率都为0。通过调查得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体操普修课总课时有限,且教学内容较多,教学内容的容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学生的身体素质短时期内无法进行诸如鞍马、吊环等项目的练习;学校教学场地设施有限,无法开展上述项目。
在对自由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四个项目教授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各学校教学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围绕2006年9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布的《体操运动员二、三级技术等级标准》中的三级动作,在成套动作的难度上进行调整或删除了一些较难的动作,如男子双杠上法:挂臂后摆上成分腿坐,变成挂臂屈伸上成分腿坐或者直接跳上成分腿坐;技巧成套动作中前手翻,几乎所有调查学校都不教授此动作。
2000年悉尼奥运会将蹦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蹦床运动发展迅速[4]。运动训练学的项群理论和运动技能的迁移理论,使蹦床成为体操、跳水、技巧等项目的助推器。通过走访和调查6所高校,只有2所学校中有蹦床场地,加之体操教学时数有限,蹦床教学没有列入体操普修教学大纲中。
表4为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实践课表演体操教学内容选择频数分布表,可知,在体操实践课中实际开展团体操教学、形体训练、少儿集体舞教学的仅仅各有1所学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学内容属于表演性体操项目,需要较多人数同时完成动作的练习,并且需配合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对场地要求较高;对教师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形体训练类教学,在教师的性别上也有一定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江西省高校体操教师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教师,所以在这类项目的开展上不理想。
2.3 江西省部分中小学对体操课需求内容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中小学学生对体操课需求分布中,徒手体操、队列队形、跳绳(花样跳绳)、体操类游戏四项选择的频数达到100%,快乐体操、校园集体舞、技巧、蹦床四项的选择频数均在70%以上,而单杠、双杠的选择频数仅为62%、58%。中小学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生长的关键期、敏感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个阶段学生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学生活泼、好动,动作不协调,因此学生对运动项目喜爱程度呈现出这一特点。
通过表2、3、4、5进行对比发现,高校体操实践课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操课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中小学学生需要的体操内容在高校体操课程教授中比较贫乏,而高校体育专业人才服务于中小学体育教学,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供非所需、需而不供”是体操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内容需求的主要矛盾,体操教学内容繁多而学时量不足是根本原因[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课教学时数不尽相同,课程安排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三学期,体操课学时数呈现下降趋势。
3.1.2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实践课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中,队列队形、徒手体操和基本身体素质练习是重点教学及考核内容。
3.1.3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实践课竞技体操教学内容中,主要进行自由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四个项目的教学,教学内容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布的《体操运动员二、三级技术等级标准》中的部分三级动作来教授。
3.1.4江西省部分高校体操实践课表演体操教学内容实际教学中开展较少,受到师资、场地、教学时数等影响,只有个别学校开展团体操、形体训练和校园集体舞教学。
3.1.5 江西省部分中小学对徒手体操(少儿韵律操)、队列队形、跳绳(花样跳绳)、体操类游戏、校园集体舞、快乐体操、技巧、蹦床等教学内容的需求较大,但作为中小学体育师资重要阵地的高校体育院系,体操课程教学中对中小学体操教学支持有限,“供非所需、需而不供”是体操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内容需求的主要矛盾,体操教学内容繁多而学时量不足是根本原因。
3.2 建议
3.2.1高校应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和调整,将中小学切实需要的项目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使中小学体操课教学与学习达到:供是所供,需是所需,做好小学、中学、大学体操教学训练内容的衔接和过度。
3.2.2高校体操教师需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专多能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自身除了具备较强体操专项素质外,还需要在音乐、舞蹈、形体、表演、编排等领域有所长,只有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一专多能的学生,才能使小学、中学、大学体操教学达到良性循环,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
3.2.3 加强体操场地设施的投入,合理配给体操教学时数,保证体操教学安排。
3.2.4 大学、中学、小学定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交流会,加强三者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和互动。
参考文献
[1]蒋世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51-153.
[2]刘树军.花样跳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李雪颖.推广“快乐体操”构建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N].中国体育报,2015,02.
[4]李艳翎.论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动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78.
体操普修课程 篇5
(一) 研究的对象
某个学院体育系2011级本科学生76人, 男生61人, 女生15人。
(二) 研究的方法
1.通过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通过翻阅关于体操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 利用科学技术网络资源对某学院体育系体操课改的相关资料进行查找, 从中找出有用的进行整理, 然后引用部分权威的观点。2.通过对比实验法进行研究。对2011级体操普修课学生进行升降式技术教学实验和常规式技术教学实验, 其中一班、二班为实验班, 共44人, 采用升降式教学的方法。三班、四班为对照班, 共32人, 采用常规式教学法, 其中一班和四班包括女生。教学时说为124学时, 教学周期为三个学期, 分别为32、32、60。3.通过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通过SPSS12.0软件包搜集以及整理的数据, 然后计算机处理。
二、结果和分析
(一) 升降式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两种体操普修课教学模式比较
升降式体操教学模式的构建。升降式技术教学模式是在固有的基础性教学模式上, 通过教学组织的实施、教学内容的优化等情况, 以升降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体操技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原有的体操技术教学组织采用分组轮换或统一进行的方式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吃不好”等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实验进行升降式的教学组织设计。升降式的体操技术的教学包括:操作程序 (包含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技术部分) 、教学手段 (包含初级手段、中级手段、高级手段) 、教学目标 (包括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 和评价指标 (教学组织、讲解能力、示范能力) , 然后将升降式的体操技术的教学组织分成不同的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
(二) 学生体操技术的结业考试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体育系三个学期的教学对比试验, 对2011级学生的结业成绩进行分析。实验组单杠、技巧、双杠和跳跃每项平均分为8.7、8.8、8.5和8.9分, 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依次为8.1、8.0、8.05和7.9分, 明显看出实验组的成绩要好于对照组的成绩, 表呈现差异 (P小于0.05) , 在单项平均分值上, 实验班高于对照班。最高分值和满分值的成绩也是这样。
(三) 学生选择体操技术考核的动作情况对比分析
通过体育系三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情况,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结业考试中, 从选择的考核数量上实验班的学生规定的动作选择的个数高于参照组。例如在自由体操的套路选择上看, 给定的是25个规定的动作, 大多数选择18~20个, 最高的有完成25个动作中的22个动作的编排。从动作的难度上看, 实验班的学生要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通过一系列的比较, 实验班的学生都要好于对照班的学生。从最关键的动作编排中, 学生有自主决定权, 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超过10分的动作, 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班80%选择难度超过10分, 而且创造的编排新颖合理, 对照班只有60&选择难度超过10分, 他们之间在套路编排上, 实验班多为高杠, 而对照班多为中低杠。
(四) 学生完成体操动作的质量情况对比分析
在学生结业体操技术考核的成绩评定中, 实验班的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要高于对照班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学生在器械动作的考核中, 很容易出现扣分的动作, 实验班的学生明显出现的差错要比对照班的学生少。通过比较说明在升降式教学中, 实验班的学生都是经历过初级、中级、高级的反复练习, 相对每个人也经历过教师与学生的转换训练, 对技术动作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表明升降式教学有两面性。好的方面是升降式教学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分层, 克服了在教学中出现的“吃不饱、吃不好”现象。这种教学方法还弥补了在体操教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 学生的体操技术动作数量少和质量的下降;并且通过反复的训练及学习, 强化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不足的一面是, 这种教学要求场地和器械相对的较多, 教师的工作量还大, 在教师指导时会出现教师指导轮空, 另外个别学生如果身体过于高, 体重过大, 那样会导致学生技术进步小, 处于初级的较多。所以,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骨干, 要求学习骨干在训练时, 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忠堂, 汪敏.在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中采用“升降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7) :967-969.[1]李忠堂, 汪敏.在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中采用“升降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7) :967-969.
[2]李忠堂, 汪敏.对体操技术课“升降”式和“常规”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8 (2) :35-37.[2]李忠堂, 汪敏.对体操技术课“升降”式和“常规”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8 (2) :35-37.
体操普修课程 篇6
1、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涉及的内容
1.1 体操普修课理论知识涉及内容
我院选择的体操理论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体操课程特色,由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知我院理论教学内容有体操绪论、体操术语、保护与帮助、基本体操裁判法等内容,这些内容构建成了体操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经调查,在实际选择教学内容过程中,根据教学时数的短缺,教学形式的不同,部分教师把一些没有选择但觉得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内容,采用在实践教学中穿插讲授的灵活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自觉能力的目的。目前我校体操理论教学内容基本上能突出体操理论知识的典型性,内容的选择较为简练,对完成体操普修教学目标的作用明显。
1.2 体操普修课技术课涉及的内容
教学内容选编要考虑选择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维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做到少而精,能用有限的教学投入产出最好的教学效果。体操普修技术课由基本技能和技术两部分组成。
1.3 体操普修课基本技能涉及内容
基础类体操是体操的基本内容之一,凡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姿态的正确形成与础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所采用的体操练习内容都属于基础类体操范畴,如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
我院在基础类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培养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及提高基本运动技能为目的。通过选择和教授基础类体操教学内容,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本身,而且要培养学生多种教学技能。如:运用队列队形合理地进行体育课教学组织的能力,创编徒手操的能力,徒手操的教学实施能力,运用基础类体操练习手段有效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等等。因而基础类体操内容的教学在整个体育专业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4 体操普修课技术类体操教学涉及内容
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是体操普修教学的重要内容,技术类体操动作对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时空感及培养顽强、果断等优良意志品质有着特殊的作用。体操教材把技术类体操按项目分为技巧、双杠、单杠、跳跃,也称为体操四项。
1.4.1 技巧
技巧动作内容是在地面或垫上进行练习,包括平衡、翻腾、倒立等类型动作,也叫“垫上运动”。技巧项目在技术类体操教学中是进行其它项目练习的基础。我校的技巧动作教学内容主要可分为滚翻类、倒立类、平衡类、手翻类等动作类型(见表1)。
1.4.2 双杠
双杠动作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对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双杠练习,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是目前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把双杠动作分为上法、下法、杠上动作(见表2)。
1.4.3 单杠
摆动、摆越、屈伸、回环等动作均属于单杠动作,与技巧、双杠等项目相比其教学难度相对大。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调查发现,我校单杠教学内容基本可分为:单杠上法动作、杠上动作、下法动作(见表3)。类型较齐全,均属于单杠动作基本技术类型,教学内容的选择较为合理。
1.4.4 支撑跳跃
跳跃动作对培养人的协调、速度等素质和勇敢、果断等心理品质有很好的作用。练习中有一定的危险性。跳跃动作基本可分为一般跳跃、支撑跳跃两种。我校的跳跃教学内容以支撑跳跃为主,男生动作有纵马分腿腾跃、横箱屈腿腾跃和山羊分腿腾跃,女生动作有斜进直角腾跃、纵箱前滚翻和山羊分腿腾跃。
我院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在考核中实行加分动作(见表4)、降级动作。如个别学生身体素质好,可在考核中适当增加难度加分动作,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对个别身高比较高、体重较大、协调能力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考核标准,以增加他们的信心。在技术课考核中采用“四选三”的策略,即在技巧、双杠、单杠和跳跃中选三项较好的项目作为测评结果。
1.5 体操普修课教学学时的具体分布现状与分析
随着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拓宽专业口径,选修课程逐渐增加,从而导致了必修课程的教学时数相应减少。研究表明我国师范院校用于体操教学总学时平均为70.63学时,体操理论教学的平均学时为10.19学时,体操理论教学时数平均占教学总时数的14.43%;平均考核课占体操总学时的6.73%,能力培养课约占总学时的10.53%, 素质练习平均占每节课的9.59%。我校体操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讲授为8学时,占总学时的11.11%,实践课为58学时,占总学时的80.5 6%,考试有6个学时,占总学时的8.33%。经过对比,我校总学时及其分配较为合理,但仍有不理想之处,如在能力培养、素质练习方面较差。应根据《教学纲要》进行改革调整。
2、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及改革特色
根据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我校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全力推动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跟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构建和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2.1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
表5是我国32位高校体操教师针对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方向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2位高校教师认为体操普修课应该减少、简化技术体操教学内容,占68.75%;有27位高校教师认为增加基础类体操项目学时,占56.25%;有12位教师认为减少技术类体操项目学时,占37.5%。综上分析,在增加基础类体操教学内容和学时及减少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上达成一致意见,这可以作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参考。
2.2 我院体操普修课的改革特色
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主力军的高师体育教育,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知识与技术相结合培养技能,实现体操课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转变,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力度,以适应未来这回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2.2.1 转变体操教学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树立“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所具备的完善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社会方面的综合能力。
2.2.2 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的对体操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培养和提高,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教师的思想意识转得快,水平高,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应该引导教师实现从“技术型”教师向“科学性”教师、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相结合的方向转化。
2.2.3 调整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开发、挖掘与拓展体操课程资源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些健身性、趣味性、自然性、实用性的动作。实践课教学内容不仅以基础类体操练习和技术类体操练习为主,还增设了实用类体操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增加学生喜欢的轻器械体操和专门器械体操内容的教学比重,并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丰富和完善。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基础教育的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完善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操普修课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改革势在必行。
3.1.2 我校体操普修课理论教学内容基本上能突出体操理论知识的典型性,内容的选择较为简练,对完成体操普修教学目标的作用明显,体操普修课理论上教学基本上能把握体操理论的核心内容。
3.1.3 实践课教学内容以技能类体操和技术类体操为主,专业特色较为明显,达到了知识与技术相结合培养技能的目的。
3.2 建议
3.2.1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以内容的科学性、人文性和自然性为基准,以内容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为准则,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内容体系。
3.2.2 调整体操普修课基础类体操和技术类体操教学的学时安排。增加基础类体操学时,丰富完善基础类体操教学内容的类型和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减少技术类体操学时,调整技术类体操四项之间的教学比例,增加易于普及、趣味性强的体操动作。
3.2.3 加大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依据新《纲要》中体操类课程增设体操拓展、实用类体操等新兴项目的教学内容。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探讨我院体操教学改革的特色。并针对今后体操教学的改进提出改革方向及方法, 实现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 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冯张昌.从学校体育的变革探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的改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3) 。
[2]扬小凤.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3 (, 1) , 2006, (2) .
体操普修课程 篇7
1目前河南省高校课时分配现状与分析
根据调查得知,河南省的10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普修课课时分配状况出现了比例失调现象,同时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和“冷遇”的现象。围绕课程的开课时间安排、课程的上课密度、教学时数问题和教学中教师对学时不足的处理方法等问题,特做出了以下调查。
1 . 1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开课时间现状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10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开课时间在第一学期开课的占60%;在第二学期开课的占40%;在第3学期以后开课的都为0。由此可见,体操普修课在对学生的身体发展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表2看出,赞成在第1学期开设体操普修课的老师占教师总数的26.1%,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1%;赞成在第2学期开设体操普修课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7.8%,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7.3%;赞成在第3学期开设体操普修课的教师占总教师的21.7%,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4.5%;赞成在第4学期开设体操普修课的教师占总教师的4.4%,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6%;赞成在第5学期开设体操普修课的教师占总教师的2.2%,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6%;赞成在第6学期或第7学期开设体操普修课的教师和学生都为0。经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在第2、3学期在体操普修课开课时间的选择还是非常吻合的,但在第1学期开课时间还是不够吻合,在第4、5学期教师和学生所占比例虽然比较吻合,但所占比例在总比例方面是很小的。
1 . 2河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每周开课次数现状
通过表3看出,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实际每周开课次数发现,每周1次课的有4所学校,其比例占总学校的40%,每周2次的有4所学校,比例占40%,每周3次课的有2所院校,占总比例的20%,其余的每周开课次数为0。由此可见,河南省不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时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课时分配比例方面不均,体操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教学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轻视,使得体操课程全面、不可替代的身体教育功能逐渐减弱,因此怎样合理安排课时量是每个学校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为体操的良性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通过表4发现,赞成体操普修课上课密度1次/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4.9%,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1%;赞成2次/周的教师为63.8%,学生为67.3%;赞成3次/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1.3%,学生为23.6%;赞成体操普修课上课密度4次/周或每周更多次的教师和学生都为0。经分析,教师和学生在体操普修课上课次数密度上的选择也是非常吻合的,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都赞成每周上2次体操普修课,而目前河南省一些高校并没有实施每周2次普修课,大都是每周1次普修课。分析得知,应增加体操普修课每周上课的次数,延长每周或者每节课的上课时间。
1 . 3河南省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与课时现状
通过表5可知,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时分配较少,针对以上10所院校展开调查,课时最多的安排了144个课时,安排最少的课时为36课时,技术课课时最多的安排了120个课时,理论知识最少的安排了0课时。而技术课时最多的是最少的近4倍,理论知识课时安排最多的是最少的24倍,差距比较大。可见,教学课时主要分配于体操技术课,为了减少悬殊,应积极完善技术课、理论课的课时比例。
1 . 4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总课时现状
通过表6可知,河南省不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在课时总量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课时量的学校较少,课时在80课时以下的占70%,而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体操普修课开课形式方面存在着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其中技术课占100%,而理论课占0%。这样长期下去,会给体操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建议在开展技术课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课的开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能够起到培养学生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落伍,同时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通过表7看出,普修课教师们针对课时不足所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比例最大的就是“延长上课时间”所占比例为68.1%;其次是“布置课外作业”所占比例为63.8%;再次是“采取补课形式”所占比例为51.1%;排在后面的依次是“调整考试内容标准”、“简化教学”、“取消剩余教学内容”和其它方法,所占比例分别为42.6%、36.2%、17%和8.5%。分析可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总课时量还显不足,教师只能采取其他方法补救,这些方法虽然取到了一点效果,但大都是治标不治本,总是以牺牲某些方面为代价,会给体操长期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还需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多给予一些关注和改善。
2结论
通过调查与分析显示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地位出现了下滑趋势,课时的总量较少,开课的时间、每周上课的密度以及教师对课时不足的处理方法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技术课与理论课课时的比例失调。
分析得知,有的院校教学周期偏短、教学时数偏少,更可怕的是有的院校只重视技术课的开展,而忽略理论实践课,有的院校甚至根本就不开设理论课,这给体操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根据以上调查表显示,目前存在诸如:师资力量方面不强、场地器材配备不齐、考试方法简单、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等许多问题,这说明河南省高校在这些方面还不够科学、不够完整、不够重视。河南省体操制度不够完善,处于较混乱状态。
3建议
针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时总量不足,以及技术课和理论课的比例失调问题,应该补充体操普修课总课时,积极调整技术课和理论课的比例,以求达到均衡发展。
高校应该加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重视高校体操普修课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加强体操普修课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体操素质的培养,提高体操普修课在高校的开课率,增加体操普修课总课时量,要不断加强对技术、理论、实践课课时比例的完善。
希望政府机构和高校部门能够制定一套完整的体操制度,来保证体操课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0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普修课程现状从教学内容、技能培养、课程评价与考核、教学时数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为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改革制定方案提供依据,为体操未来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体操普修课程 篇8
一、高师钢琴普修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
高师院校的生源来自两种渠道:一部分来自高考, 其录取分数线大大低于普通高校本科分数线;另一部分来自职高生、中专生, 这部分学生往往是那些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 文化基本知识不如普高生扎实。表现为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应变能力不强, 人文修养有待提高。
通过对高师院校近几年音乐专业学生的调查了解, 以及每年新生的专业复查,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由于时间、科目、经济能力等原因的限制, 未接受必要、系统的钢琴弹奏的基本训练, 有的仅仅是在艺考前参加过时间长短不等的、层次不同的培训, 其培训内容就是教师所指定的二至三首考试曲目。因此, 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较好的钢琴基本功弹奏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 专业适应能力较差。
二、高师钢琴普修课程的教学分析
实际教学中发现, 目前高师钢琴普修课程教学存在着极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加强学生手指技能的训练和表演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没有认识到将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之中的重要性。二是由于高师仍然采取“一对一”“一对二”的教学模式为主, 教师主观随意性大, 使得教授课缺乏完整的教学结构、实施计划内容,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不利于学生博采众长, 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从而使得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高师院校极为强调艺术实践, 每年都有大量来自社会层面的演出任务, 但可惜的是, 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由于受专业、自身能力水平及其他因素的限制, 只有极个别专业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大多数专业较差的学生, 除了每学期的专业考试以外, 几乎没有上台演奏的机会, 使得教学与实践在钢琴教学中处于一种相对薄弱的不利状态。四是由于大多数高师特别是近年升格的院校受到场地和条件限制, 尚未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导致了多数教师只是负责技术的训练与传授, 对于钢琴训练与学习有重要作用的理论教学却很少涉及。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钢琴理论知识的匮乏, 使得其学习盲目性大、易走弯路。
三、高师钢琴普修课教学的对策
(一) 如何将文化素质的培养渗透到高师钢琴教学中, 是高
师钢琴普修课程教学体系和实施教学手段的重要途经, 从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在常规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布置弹奏曲目, 还要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推荐音乐书籍, 布置阅读作业 (如音乐专著、名家名著、期刊杂志为主) , 不仅要指导学生研究音乐作品本身, 而且还要指导学生了解乐谱以外的知识。通过阅读, 使学生逐步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特征、文化背景以及他们所追随的文化艺术风格等, 从而对作品有一个立体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与学习。例如, 《欧洲音乐史》《名家名作》《钢琴艺术》等著作及相关资料。这种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全面的文化素质, 扩大了其知识领域, 使学生的学习从技巧层面进入到文化层面, 对钢琴音乐作品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由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文化素质较差、知识面窄、理论基础薄弱, 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 鼓励他们在完成上述阅读作业的基础上, 写出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 视野开阔了, 信息量增加了, 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拓宽了学生专业学习和文化知识的领域, 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 将创新精神融入高师钢琴普修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师艺术人才, 就必须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依托专业背景,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高师钢琴普修课程教学应在积极借鉴先进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 将探索创新适合自身教学模式融入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 努力开发富有高师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良好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针对高师专业素质基础较差, 程度低的现状, 在钢琴普修课程教学的早、中期运用传授法为学生积淀创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要系统地讲授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 还要讲授音乐作品的风格内涵及其表现方式, 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建立正确的概念, 并在传授的过程中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初级阶段接受观摩模仿教师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掌握的疑点、难点, 激发学生去思考, 突破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为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 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会应用, 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变通, 在迁移变通的学习中扩展知识的技能, 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加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关键。针对大多数高师院校尚未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的现状,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运用探索究型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开发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研读相关著作、书籍及文献资料,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采取示范课、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 逐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努力营造一个宽泛、自由、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学术氛围。
(三) 将专业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的互动贯穿于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
专业技能教学、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将三者有机结合, 交互作用, 才能更好的实现高师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技能教学是发展弹奏技能的基本保证, 是发展实用技能的基础, 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帮助学生掌握钢琴训练的科学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和钢琴演奏教学质量, 为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方法, 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 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中所学到的技能技巧, 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突出基础训练的同时, 坚持基础理论只是相结合、基本技能方法交叉运用, 审美表现与心智训练并重的教学原则, 以全面开放的教学思想理念, 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技能, 文化知识、审美表现的培育,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 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专业——理论——实践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使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 高师钢琴普修课程教学朝规范化、系统化的全新教育理念, 从传统的技能转向全面综合素质的教育, 全面提高钢琴演奏技能和音乐综合文化知识。本文将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专业素养和丰富文化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全面拓宽学生钢琴演奏技能和提高综合文化的知识面, 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师,钢琴普修,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
[2]李和平《钢琴集体课教程》 (一、二册)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