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动画文化

2024-10-23

数字动画文化(通用10篇)

数字动画文化 篇1

“新媒体”的概念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 是以计算技术为基础, 相对于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而言, 新媒体本身也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内涵。就目前而言, 所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征区别在于传达信息的方式不同, 新媒体强调的是交互性、选择性和自主性, 它实现了人与信息的针对性功能。从这一点出发,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形式应用, 都可以列入新媒体行列。

1 数字动画技术与传统文化

数字动画技术是基于计算技术发展而来的, 20世纪90 年代, 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数字图形学快速发展, 促使人们通过计算机平台进行绘画工作。从早期的情况来说, 电脑绘图仅仅是传统绘图的一种平台延续, 电脑被视为一种工具;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不断发展, 在色彩显示、计算方法、制图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动画”的概念才得以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发展, 而这正是促成数字动画技术的关键。

单纯地从动画艺术来说, 属于综合艺术范畴, 它集合了绘画、表演、音乐、设计等多种内容, 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中“人动物不动”的思维模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 “动画”的概念是一种电影艺术心理折射, 如神话故事中描述的“画中人”, 在一块固定的画作上, 画中的人物可以和现实中一样活动, 并富有感情, 能够交流。但这种文化意识是通过文字来传达的, 却也说明人们认可记录的动态性功能, 并将其视为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 如我国汉代出现的“走马灯”, 就是一种“动画”思维的雏形。

根据现代动画的理解, 必须让“ 画” 动起来, 真正达成这一目的是在视觉暂留原理被发现之后。19 世纪20 年代, 保罗·罗盖发现了这一原理, 人类视觉作用基于对光的反应, 在光作用停止0.1 ~ 0.4 s之间, 所看到的影响依然会保留在大脑中;根据这一原理, 逐帧拍摄的动画形式出现, 风行全球, 如我国国产动画中的《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 也都是采取的逐帧拍摄方法。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前进中沉淀下来的瑰宝,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传统”的表达形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时代的潮流, 通过与数字动画技术的结合, 可以使其焕发全新的生命力;从艺术的角度来说, “新媒体”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媒介, 它从创作方法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传统的动画技术在我国传统文化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实践效果, 但在制作成本上来说, 明显不如数字动画技术更有优势。同时, 数字动画技术所包含的内容更多、功能更全面。

2 数字动画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2.1 基于传统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中国最具有韵味的表现力, 与西方国家的色彩构成相比, 中国色彩更加天然质朴, 从矿物、植物等来源的颜料色彩,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渲染个性。如最简单的“水墨”形式, 产生一种流动性的美感, 深浅浓淡变化, 体现出很好的自然情愫。

中国的色彩体系与西方存在很明显的界限, 从艺术角度来说, 中国的色彩是感性的, 西方的色彩是理性的。因此, 基于计算机制作的数字动画中, 对中国色彩的缺乏是显而易见的;同时, 数字动画技术基于传统色彩的运用, 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彰显出中国动画的特色。

2.2 基于音乐素材的应用

动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画面的生动性需要音乐来衬托, 这也是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层面。如在动画片《大闹天宫》中, 采取了京剧传统的打击乐, 而《山水情》中则大段地采取了古筝的配乐, 《牧笛》更加突出, 所有的情感表达都是通过笛声的抑扬顿挫来传递的。

数字动画技术在针对音乐素材的应用中更加便捷, 它不需要逐帧的配乐, 只需要将音乐文件剪辑到相应的动画题材中即可, 在整体上更加流畅, 控制更加方便, 表现力也更强。

2.3 基于角色设计的应用

角色设计是动画制作中的关键, 但由于动画主角的表演不可能如同现实生活中拍摄一样丰富, 所以在个性、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更多的以角色的本体设计来体现, 如相貌、衣着、动作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人物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在戏剧中是“白脸”, 以表现出奸雄的本色, 美国的动漫作品《花木兰》中, 尽管在外形设计上有一些变化, 但本质上依然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角色的描述, 类似的包括“功夫星猫”中的角色设计。

3 总结

数字动画技术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对应的, 传统文化也为数字动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有利于动漫市场的良性发展。

摘要:数字动画技术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效果, 也是新媒体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在文化艺术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 基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数字动画技术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另一方面, 数字动画技术拥有极强的感染力, 赋予了传统文化全新的生命力。文章结合数字动画技术的特点, 针对其在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应用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动画,传统文化,传播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露, 张丽军, 包文运, 等.论数字动画艺术的发展及其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 (2) :85-88.

[2]薄芙丽, 王海智, 赵琨, 等.在数字艺术中体验水墨画之魅力——水墨动画唐诗百首创作随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153-155.

动画艺术的“数字化” 篇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7年完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中国图学会数字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会员。撰写有《动画学通用完全教程》、《动画造型》、《数字动画艺术与设计》、《动画概论》、《设计色彩》等多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今年来一直活跃于动画设计、平面设计和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

20世纪80、90年代,数字技术在动画领域中掀起了一场“数字化”风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复杂的声音和影像世界。过去相互之间泾渭分明的表现和记录人类文明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影像等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的数字化处理下,可以自由的转换并变得浑然一体了。正是因为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促发了数字动画(Digital Animation)的诞生,推动了动画的艺术形态从模拟走向数字,动画艺术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数字媒介的实时性、开放性、存储性、传输性等特性,决定了数字动画是一种以“比特”为基因,以计算机为载体,以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为构成要素的艺术形态。数字动画的创作过程被计算机以数据的形式真实地记录着,其数字存在方式可以随时被复制和修改。在数字动画所营造的震撼、离奇、夸张、逼真、美轮美奂的世界中,数字技术已完全融入到动画艺术的“诗意”之境,并促使动画艺术的形态从模拟走向数字,“数字性”成为信息时代下动画艺术的内核。在不断推陈出新、林林总总的数字技术中,对动画艺术形态演变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技术形式: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交互技术。

一 、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

计算机图形技术是数字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屏幕可显示的栅格形式的技术。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图形通常由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和灰度、色彩、线型、线宽等非几何属性组成。简而言之,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图形算法高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在计算机的虚拟空间内营造出一系列绚丽多彩的连续的真实画面,给人们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人想象力和艺术才能的梦幻之境。

应用在数字动画中,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几何:研究面的表现和处理方法;二、动画:研究运动的表现和操作方法;三、渲染:研究影像的模拟光线传递效果的演算方法;四、影像:研究影像画面的获取和处理等编辑方法。具体地说,计算机图形技术涉猎了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算法、曲线曲面造型、实体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非真实感绘制,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虚拟现实等诸多方面。在《指环王》、《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功夫熊猫》、《Wall-E》等数字动画电影中,我们充分领略到了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无穷魅力。而今,计算机图形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动画片、电影特技、游戏设计、影视片头、商业广告等一系列艺术设计领域中。

《指环王》创新性地运用了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和强行透视技术等运用在数字动画的制作中。一、人工智能程序,利用该技术完成了片中超大规模战争场面的拍摄。这项技术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出参加大战的上万名战士,并给予每个类型的战士一些程序化的规则,在电脑模拟出来的战斗中,两方将士便可以自由攻击,而且每一种族都有独一无二的战斗风格。二、动作捕捉技术,该技术是让影片中虚拟数字人物的动作更符合真人的表演,力求动作的合理和逼真。首先真人演员在身体各部位标上颜色标志物,再将关节部分贴上感应片,让他按剧情表演各种动作,用数字摄像机拍下全部动作,以数字信息输入电脑,汇集感应片传回的动作数据,加在计算机绘制出来的角色形象中,后者就能像真人演员一样“真实”地运用。例如虚拟角色咕噜(Gollum)的创造,就是动作捕捉和关键画格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另外,强行透视技术增强了数字镜头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效果,为电影增色不少。

《海底总动员》中也运用几个关键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第一是“表情模拟技术”使CG模型具有人类表情特征。皮克斯采用自己研发的表情模拟技术软件Geppetto Articulation来处理人物表情模拟,它使得虚拟角色具有了人类的表情特征,通过夸张刻画更具卡通色彩。第二是“自主运动的动画个体”,这是解决周期性运动模拟的一个技术,目的在于不需要重复定义动画的动作。第三是“运动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利用数字摄像机捕捉自然界鱼类的游泳动作,再应用到CG的三维模型中进行动作生成,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画生成方法,这种方法和基于物理的运动模拟是目前数字动画技术的两个主流方向。第四是海水的“光影模拟技术”,这里皮克斯用了自主开发的Render Man用来加速光影的模糊和水底的半透明效果。

《超人总动员》在三维动画变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般来讲,二维动画中所呈现出来的夸张的弹性、挤压,动作演绎的灵活度是传统3D动画所无法比拟的,而本片中通过“动力学肌肉”的计算机图形技术把3D动画变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图形学的三维肌肉制作是通过骨骼确定动作,然后动画师添加肌肉和皮肤,再控制运动参数,这就意味着影片中超人家族的动作控制参数的数量将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而皮克斯的技术小组另辟蹊径,运用了“统计学模型”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数字动画师通过参考肌肉的样本(reference muscles)建立和骨骼上的端点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统计肌肉和骨骼的自由度和内在的动力学关系,以便使骨骼和肌肉的运动完全关联,进而给定骨骼一个姿势,计算机便可以从统计模型中自动赋予肌肉和皮肤的形状和变形。正如迪斯尼的发行负责人查克·韦恩所说“一部好的动画片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故事,然后就是用技术赋予其中的人物以生命力,皮克斯的工作人员们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两点,他们总是先给大家一个最好的故事,然后再用最不可思议的技术手段诠释故事”。

二 、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或称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技术在游戏动画设计中被广泛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涉及众多学科的高新实用技术,是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去。虚拟现实系统旨在突破系统和用户环境之间的界限,突破用传统方法表达事物的局限,使人们不仅可以将任何想象的环境虚拟实现,并且可以在其中以自然的行为与这种虚拟现实进行交流。虚拟现实又被称为幻境或灵境技术。

从本质上说,虚拟现实就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它通过给用户同时提供诸如视、听、触等各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的操作,从而减轻用户的负担、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虚拟现实的技术特征大致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多重性:所谓多重性是指多重感知的体验,就是说除了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就是应该具有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二、临场感,它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的程度。三、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环境中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场中的物体也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四、自主性:是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物理定律动作的程度。例如,当受到力的推动时,物体会向力的方向移动、翻倒或从桌面落到地面等。可以说,电脑游戏动画自产生之日起,一直朝着虚拟现实的方向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已经成为数字游戏动画追求的崇高境界。从最初的文字MUD游戏,到二维游戏、三维游戏,再到网络游戏,游戏动画在保持实时性和交互性的同时,逼真度和沉浸感正在一步步地提高和加强。

随着动画艺术家的参与,虚拟现实动画作品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性和观念性,给人以哲学的思考和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美学家把这种独特的愉悦称为“审美体验”。此时的虚拟现实不再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了,已经从“人”与“机”的初级交互,过渡为“艺术”与“技术”的交互,“感性美学”和“理性思维”的交互。

“网络空间哲学家”迈克尔·海姆在《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现实的形而上学》中指出:“虚拟实在的本质最终也许不在技术而在艺术,也许是最高层次的艺术。虚拟实在的最终承诺不是去控制或逃避或娱乐或通信,而是去改变、去赎救我们对实在的知性——最高艺术想去做的事以及虚拟实在这个标签所暗示的某种东西,一个已经贴上(尽管有许多反对意见)囊括了一个世纪的技术发明的标签。虚拟实在承诺的,不是性能改进的吸尘器或更吸引人的通信媒体或更加友善的计算机界面。”可见,迈克尔·海姆透过虚拟现实的技术表象,隐隐约约看到了数字动画艺术的本质。

三 、 网络交互技术

网络交互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的完善为数字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可以说,网络改变了数字动画的呈现形式和交互状态,改变了人们对数字动画的本质理解。每天早晨,当我们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网络生活时,面对着层出不穷的网页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涂鸦、交互视频等,数字动画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传统动画中人们无法实现的互动方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得以实现,使人们以前只能在想象中的虚幻之境,能够真实地呈现在眼前。同时,网络交互的特质,使艺术的主体发生转变,数字交互动画不再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宣泄的产物,而是每个参与者共同交互的结果。实时的、互动的、在现场、画中游的体验方式,给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震撼。

就像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爱非斯学派创始人赫拉克利特宣称的那样:“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网络交互技术的出现恰恰印证了这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确,交互式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动画的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传统的“看”走向互动的体验,体验方式的巨大变化,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真正的媒体数字化时代。

四、总结

数字动画文化 篇3

1 河北省茶叶产业的基本现状

作为禅茶文化的发源地, 河北创造出了关于禅茶文化的“四大精神”即“正、清、和、雅”和禅茶文化的“四大社会功能”即“感恩、分享、结缘、包容”、“品茶、听禅、吃斋、寻道”式的修身养性价值取向等等这样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不断融入各行各业、新媒体传播不断取得突破的背景下, 河北省在“不出产茶”但却有“冀茶文化”的形势下很有必要借助于基于新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策略实现茶文化和茶品牌的推广。

1.1 茶产业资源禀赋十分丰富

在茶产业的“实体经济”方面,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突破和推广, “南茶北移”成为河北省茶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这方面, 比如河北省石家庄市佰京茶园于2016年2月份宣布成功对无土栽培茶叶技术试验取得了成功, 获得了温室无土种植茶叶的成功经验, 为广泛推广和种植茶叶、提高茶叶产量奠定了技术基础。又如, 在河北的阜平等地, 借助于民间茶叶合作社的耕耘, 从杭州引进了龙井茶叶的种植, 截止到2015年仅仅一个阜平就推广了龙井种植面积150余亩, 改变了河北“无茶”可种的地理局限。

在茶产业的推广和营销方面, 河北省每年消费的茶叶数量在2万吨左右, 全省存在着1000余家茶馆或茶楼。在品牌效应的营造上, 河北省自2005年开始还创造了“河北.石家庄茶文化节”, 自2012年以来先后成立了旨在推广茶文化的“茶博会”, 于2014年成立了河北省茶产业协会, 借助于这些茶事活动, 河北省在塑造茶文化品牌方面获得了广泛的社会美誉度, 为推动河北省茶产业的经济发展和茶文化传播、茶品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1.2 河北茶文化传播与品牌推广面临的困境

尽管河北省本身并不是茶叶的主产区, 只是在省内极少数地区存在着茶叶的种植和加工, 但是河北在促进“南茶北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基于茶博会、茶文化节等会展经济, 河北茶文化正在吸收传统“禅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时代价值的“冀茶文化”,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面临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1.2.1 对茶文化的旅游资源挖掘力度不够

茶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功利性的“饮茶”、“售茶”文化, 还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尊礼”文化, 是我国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家思想中一部分“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河北燕赵之地, 近几年来虽然十分注重发挥会展经济在拉动河北茶文化传播、茶品牌建构中的作用, 但是未能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茶文化旅游”这一战略, 对河北禅家茶文化的价值挖掘力度不够。

1.2.2 对茶文化的整合营销传播力度不够

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营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出现是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乱流”广泛存在、产业竞争局面加剧的一种回应, 它主张对所有消费者实现一种“用一致的声音, 传递一致的品牌形象”, 最终的营销目的在于“通过战略性地传递信息、运用数据库操作和有目的地对话来影响顾客和关系利益人, 与此同时也创造和培养可获利的关系”。新媒体时代的整合营销的先导环节或者说核心传播管道应该是“整合营销传播”, 而这一传播过程的实现主要依靠互联网新媒体。河北省在近几年推广“冀茶”文化传播和品牌构建中对于“整合营销传播”重视力度不够, 导致品牌效应并不明显。

2 数字3D动画技术的信息传播优势

3D动画技术, 也被称为三维动画技术, 是近年来基于新媒体、互联网、软件等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展示形式, 它的主要传播特点是立体性传播、动感性传播、模拟真实性传播等。对于茶文化的传播来讲, 3D动画技术呈现出以下几个优势:

2.1 可以将茶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形象地展现给受众

三维动画技术基于计算机三维软件, 可以将现实中的物体按照三维数据建模转化成信息信号, 通过计算机的相关信息指令对其进行艺术渲染, 最终呈献给受众一个清晰、流畅、逼真的艺术效果, 可以最大程度地借助动感的画面使受众对特定产品的艺术表现力进行感悟。

2.2 可以将茶文化浓缩到特定时空向受众展示

对于河北的禅茶文化来讲, 可谓博大精深。不同朝代、不同的茶文化名人都曾经对河北“冀茶”的禅茶文化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冀茶寄托的一些生活理念、生活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践行意义。但是在一个快节奏的生活形态中、商业化的形态中、大众审美的形态中, 如何将这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集中的、在短时间内呈递给受众呢?以会展类的营销, 比如茶博会或者茶文化节为例, 我们可以借助于与茶文化有关的三维动画, 立体化地呈献给潜在的消费者和加盟商, 从而节省了展示成本。

2.3 可以实现茶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

当前我国茶文化、茶产业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产量竞争、渠道竞争逐步过渡到了“品牌竞争”, 在这个发展阶段, 茶文化的品牌竞争是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竞争阶段, 品牌的树立之精髓在于对消费者的积极影响。当前这个营销传播主要是基于消费者的“数字化生存”、“数字化消费”而展开的, 对于任何一个茶业公司来讲, 谁掌握了新媒体背景中的整合营销传播, 谁就掌握了商机。3D动画技术完全可以基于新媒体平台广泛地在互联网专题网站、微信、会展中心等向消费者呈现出一个清晰的、一致的品牌形象。

3 数字3D动画技术推动河北茶文化传播与茶品牌建设的基本策略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这种商业形态下人们的消费更多地是通过新媒体来完成的, 在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现代物联网技术、仓储物流系统的配合下, 这种营销和消费形态正在成为茶叶市场的一个重要业态。3D动画技术在面向一个动态化、快节奏、碎片化的营销信息的商业环境时, 存在着独特的交易成本优势, 可以帮助河北茶文化、茶品牌的建设走向一个新的征程。

3.1 基于茶文化精准营销传播的3D动画设计

河北尽管具有雄厚的禅茶文化, 但是在具体的茶文化产品上由于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北纬38度以北, 不是茶叶的主产区, 因此某种意义上作为茶叶文化营销的后起之秀, 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树立起自己的茶文化品牌, 就必须通过对消费市场的细分来实施精准营销、精准营销传播, 也就是要找准自身茶文化的主要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 (比如河北主市场) , 瞄准这些精准的消费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3D动画营销传播方案。比如, 针对河北人对“冀茶”的喜好, 可以制作成河北方言、河北明星、河北文化符号的3D动画, 在吸引和巩固本地客户方面达到良好的营销传播效果。

3.2 基于茶文化共生营销传播的3D动画设计

简单地来说, “共生营销”主要指的是一种“通过两个或更多相互独立的商业组织间在资源或项目上的合作, 达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这样一种营销传播方式。这样的共生营销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降低营销传播费用, 同时还能实现品牌价值的增长。河北茶文化资源的最大特点是“禅文化”, 但其本身并不主要生产茶叶, 从共生营销的视角来看, 河北省完全可以与某个主产茶叶的地区结成共生营销关系或者推广联盟, 共同制作3D动画宣传片, 将河北省的“冀茶”旅游资源与联盟方的“茶事生产环节”文化资源结合起来, 实现茶文化品牌的联姻与共赢。

3.3 基于茶文化整合营销传播的3D动画设计

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对于在一个信息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中准确地向不同的消费者传递“一个统一的形象”, 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营造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产品形象、文化印象、品牌感知, 从而在消费者中形成本产品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忠诚度。本文认为, 河北的茶文化传播应该围绕着“冀茶”禅文化这个主轴, 在3D动画宣传片中致力于向消费者传递一个统一的河北茶文化品牌, 将“感恩、分享、结缘、包容”这样的冀茶精神借助于新媒体传递给海内外的消费者。

摘要:河北省的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但是受制于对茶文化的旅游资源挖掘力度不够、对茶文化的整合营销传播力度不够等因素, 河北省的茶文化传播面临着一定的制约。“3D动画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这种品牌推广困境, 这种技术具有的信息传播优势呈现为这样几点:可以将茶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形象地展现给受众、可以将茶文化浓缩到特定时空向受众展示、可以实现茶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因此, 数字3D动画技术推动河北茶文化传播与茶品牌建设的基本策略包括基于茶文化精准营销传播的3D动画设计、基于茶文化共生营销传播的3D动画设计、基于茶文化整合营销传播的3D动画设计三个方面。

关键词:数字3D动画技术,河北茶文化传播,茶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姚文滨.从“冀茶”反弹琵琶看“赣茶”[N].江西日报, 2015年6月24日第B03版.

[2]曾莉冰.出类拔萃的中国茶文化与精神文明[J].农业考古, 1997 (2) :38-40.

[3]王翔.浅谈3D动画技术在会展业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 2014 (2) :71.

数字化动画场景的设计分析 篇4

数字动画,也被称为计算机动画,是利用图形和图像处理技术,借助于程序或动画软件生成一系列的场景,这是当前帧来修改先前帧的一部分的图像。数字动画是利用移动对象的产生静止图像连续播放方法的结果。数字动画是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最前沿的形式,是共同打造的高端技术。它是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基于新兴市场和不断开拓数码艺术家族的重要成员,是数字化技术深层渗透的结果,并广泛应用于当代艺术。

数字化影视动画造型语言的发展

日本卡通形象追求简单动作细腻,而美国迪斯尼的作品则是追求簡单图像,虽然他们有不一样的图像处理技术,但都创造了很多经典二维动画的作品。在1995年,有史以来最早的数字化电影----“玩具总动员”诞生了,这部动画片不同于以前的二维动画,经典数字化动画片“虫虫特工队”于1998年成功投放市场,不久又发布了让世界观众震惊的作品“指环王”,整部影片让人们分不清幻想与现实,这正是数字化动画的魅力所在。

人们之所以喜欢现代数字化动画,是因为它有一种不同于传统二维动画的语言和性能,突破二维动画造型元素的常规,加上基本造型元素,逼真的模拟光影空间,彻底改变了二维动画的霸主地位。数字化动画场景造型与二维动画的造型是有区别的,它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创造角色造型添加细节的描写,例如:栩栩如生的头发,逼真光滑的皮肤,甚至有些半透明的质感也能使角色变得更加传神。

数字化动画设计是现代数字技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客观因素(如形状,质地,灯光,镜头,动态等)为参考基本框架应用程序上的反应,按照创作者主观意识进行影像创作的艺术表现方式。数字化动画世界,不仅可以再现实质内容的客观世界,同时也可以高效、低成本的展现主观意识世界。数字化动画图像反映出虚拟的非物质世界,打破束缚材料的客观世界,比传统二维动画表现形式更加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功能和内容也更加强大。

数码技术给动画场景设计带来的变化

1.改变设计师的工作方式

数字技术无论在场景设计还是在创作工具、方法都有较大的变化和创新,设计人员可以创建新形式的设计方式。这一切都是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纽带的,计算机让动画设计把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2.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方式

自从数字技术融合到动画设计中后,表现场景设计就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手绘的方法继续发扬光大,也能使用计算机的照片合成技术,提高场景设计的逼真性。使用多样的数字化软件,增强图像的空间深度和立体感。计算机软件,让许多设计出的场景变为以前从未达到的效果。例如近来很多电影利用3D技术开始重拍,重新搬上影院银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知名度。

3.设计构思创意的新突破

数字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思维方式。由于传统数字技术的突破对技术性的限制,所以人们对创造性思维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逼真的特效数码技术开始改变了以往设计的局限性,数字技术使人们能够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而传统设计无法实现的场景。数字化软件可以更好地模拟对象的立体效果,而且对材料有更加细腻的表现。所以在制作的立体效果的设计过程,可以实现传统的动画场景不能达到的场景保真度,比实现传统的二维动画场景设计要方便得多,这是因为数字化场景使设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其设计服务功能的场面。在现场的时候,设计理念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

4.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

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艺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精神范畴,社会和经济是其发展的基础。因此,艺术具有继承性,有广泛的物质基础。艺术设计就像历史一样有他们的过去,这个过去是全社会和文化传统。但是从艺术的发展来看其演变的历史,由于数字场景设计的高速发展是基于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是一个二十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的新事物,短短的30年成为对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历史的基础,并不断更新动画设计的变化形式。场景设计的艺术风格随即需要发生变化适应这些新需求。所以对于数字化动画场景的设计而言,没有硬性的经验可循,需要不断置入新的设计理念。唯有不断突破和创新,才能满足的动画场景设计的新需求。

数字化动画场景设计风格和基本步骤

1.数字化动画场景造型设计的风格

在数字化动画设计中,动画场景造型设计的风格很重要,不仅需要有空镜头的场景,镜头的切换也很重要。数字影视动画场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数字动画场景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求设计师非凡的想象力,也需要设计师掌握数字动画设计相关软件。因此,如何让观众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它还需要设计师掌握相应的创意风格。

(1)写实风格

动画场景的写实风格,在故事片中经常使用,例如,“魔戒”,“哈利·波特”,“2012”等影片,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一个真正的“最终梦幻”全数字仿真动画是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在现实主义的风格,最大程度的“真实性”之间的区别,是数字影视动画、二维影视动画。同时,现实的风格是数字影视动画场景的最大优势。现实的数字动画的场景在游戏中的应用是:“使命召唤”,“速度”。

(2)漫画风格

有很多数字化动画的成功推出,与前期漫画已在市场上的成功售卖是有关联的,因为市面上的漫画作品很受欢迎,从而推出新的数字化影视动画。所以,在漫画书走俏走红后,在根据其内容改编,或者直接将原有的故事搬上荧幕和屏幕,日本的很多动画片都采取这种形式,先有漫画书,再有动画片。综上所述,数字化动画带有漫画风格不足为奇,因为漫画是其创造的范本。

(3)梦幻风格

梦幻风格除了应用到数字化动画影视作品,还很多领域可以看到的印记,如电脑游戏,魔法。简单的模型,丰富的背景,是梦幻风格常常成功应用与数字动画场景原因之一。数字动画场景设计师常常需要以一种特有的风格为主线如选择梦幻风格,能够设计出创意的场景。电影和动画作品的类型有:2009发布“阿凡达”和“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些很好的例子,影片给观众以梦幻强大冲击的视觉。

2.数字化动画场景创造的基本步骤

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出现,让动画的表现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发展为丰富艺术形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尤其在数字化动画场景设计带来了强大的实现手段。在虚拟现实技术面前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媒介进入到模拟虚幻世界,设计出各式具有真实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场景,从而能真实的感觉到虚拟场景的存在。使人获得“看起来象真的”,“摸起来象真的”,“听起来也象真的”的全方位感受。数字动画场景在制作过程中,绘制场景建模草图在纸上,设计出一个雕塑模型,然后运用数码扫描仪将雕塑模型输入电脑,设计师还需要在计算机上创建一个数字立体声建模场景。场景效果图的绘制常常需要设计自己绘制,需要他们具有专业性很强的能力。其绘制步骤主要是:首先设计师需要画出线描草图,绘制出整个场景结构的原型。接着渲染光影效果,营造出场景的明暗层次。最后进行多层的上色,成场景效果图的制作。通过合成等手段完成的场景设计能轻松实现对真实场景的模仿,而且能将真实世界很难同时出现的场景合成展现在我们眼前。场景合成的手段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软件,他们的功能非常强大,有着各自的擅长功能,可以到处理各种不同的效果的数字化场景合成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谈现代动画中的数字技术 篇5

动画是集合了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概括为“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的幻觉”。动画就是发明, 就是在创造一种未来, 动画的发生与发展也与其他艺术一样, 要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是动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另一方面是技术的发明与创造。

动画根据不同分类方法有诸多类型, 从制作工艺技术的角度来看, 动画可以大致上分为传统动画和现代动画两大类, 现代动画 (或称数字动画) 是在传统动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借鉴了许多传统动画的表现手法, 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就是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数字技术, 是否使用了计算机, 因而可以简单将现代动画理解为使用数字技术的动画艺术。

二、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 (Digital technology) 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 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 包括:图、文、声、像等, 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标志着数字时代的来临。1981年IBM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IBM5150, 使计算机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促进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今数字技术有诸多运用, 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数字视频处理技术、数字视频的直接生成 (计算机动画) 及数字合成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动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动画艺术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享受与尝试。随着数字技术的大量运用, 现代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无纸动画逐渐取代了传统手绘动画。

三、现代动画的制作工艺流程

1. 运用数字技术的二维动画片制作流程

传统的二维动画是将颜料画到赛璐璐片上, 再由摄影机逐张拍摄连贯起来的画面。现代二维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与传统手绘动画 (图1) 一样,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所不同的是现代二维动画一般利用扫描仪将动画师所绘的手稿以扫描到计算机中, 然后对画稿进行线条处理、检测、画稿上色、建立摄影表、上色与背景合成、增加特效、合成预演以及图像生成, 最终输出到各种视觉媒体上。在制作流程方面现代动画与传统手绘动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将原有的手绘环节, 包括前期设计、动作设计、动画、背景、描线上色、校对、拍摄等都用动画设备、动画软件来实现, 避免了繁杂的手绘劳动,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2. 三维动画片制作流程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 三维动画已经逐渐超越二维动画占据动画的主导地位, 不可否认三维动画在视觉的冲击感, 立体感和真实感上都更胜二维动画一筹。数字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与表现手法的创新是三维动画片生存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下面是三维动画片大致制作流程 (图2) , 同样也分为前期、中期与后期三个阶段, 中期、后期与数字技术是密不可分的, 都是使用各种三维制作软件、后期合成软件在各类计算机上实现的。

四、运用于现代动画制作中的数字技术

1. 二维动画制作软件

二维动画制作软件有很多,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世界排名第一的二维动画软件USAnimation, 其代表作有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美女与野兽》, 是全球唯一全矢量化的二维卡通动画制作软件;Toonz Harlequin是日本宫崎骏大师创立的吉卜力工作室的主要动画工具, 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宫崎骏动画电影;RETAS!PRO HD是1993年由日本Celsys株式会社开发的一套完整的数码动画制作工具, 它的出现填补了普通PC、苹果机上没有专业二维动画制作软件这个空白, 代表作有《青之六号》、《鲁宾三世》;还有英国Cambridge Animation公司开发的ANIMO, 动画片《小倩》、《空中大灌篮》、《埃及王子》等都是应用ANIMO的成功典例。此为被广泛使用的二维动画软件还有TVPaint Animation, AXA, DigiCel Flipbook, MEDIAPEGS PEGS, LINKER Animation Stand等。

目前国内被广泛使用的还有Flash, 众多国产二维动画片都是使用该软件完成的。相比于传统动画, Flash制作动画片在工序流程有一定简化和较多的削减, 制作周期相对比较短, 制作成本也比较低, 因而被大量使用, 但在画面动作衔接上不太流畅, 略显粗糙。

2. 三维动画制作软件

三维动画制作软件非常多, 如Maya、3D Studio Max、Softimage/XSI、LightWave、Sumatra, Houdini, Rhino 3D, Animate World Build, Bryce, Cinema 4D等, 但主流市场基本上被Maya、3D Studio Max、Softimage/XSI等几大软件所垄断。Maya是美国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 其功能完善, 制作效率极高, 渲染真实感极强, 属于电影级别的高端制作软件, 《超人总动员》、《蜘蛛侠》系列、《变形金刚》都是用这一利器完成的。3D Studio 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基于PC系统的一款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 作品有X战警II、最后的武士等。

3. 数字合成技术及主流影视合成软件

为了获得更真实的特效、更绚丽的视觉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数字合成技术应运而生了。数字合成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合成技术而言的, 主要指运用先进计算机图像学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计算机专门的软件系统将多种源素材有机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 然后再输出到磁带或胶片上, 最终完成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影视合成软件有Combustion, Digital Fusion, AfterEffect等。其中Digital Fusion就是由一款专业级电影合成工具、高端合成软件, 节点式的工作流便于使用, 具有真实的三维环境支持与最有效的三维粒子系统, 对Maya的支持非常好。Combustion是由Discreet公司出品的一款基于PC或苹果平台的动态矢量绘图、动画及三维合成软件, 包含矢量绘画、粒子、视频效果处理、轨迹动画以及3D效果合成等五大工具模块。

五、结语

数字插画设计与动画场景的关系 篇6

(一)数字插画缩短了创作周期

使用软件绘制插画在制作流程上大大缩短了时间,比如用绘图软件绘制插画时,相同的对象可以复制和粘贴。对于做错的画面,我们可随时进行修改。整个创作变得轻松快乐,创作的周期变得更快、更短。

(二)数字插画加快了传播速度

现代社会网络普及迅速,数字插画的传播不像传统插画那样受着地域、材料的影响,通过一台电脑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将作品迅速展示给不同观众。借助互联网,数字插画的传播更快、更广。

(三)数字插画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

使用绘图软件绘制的数字插画在视觉上更震撼,能够制作出各种神奇的效果,绘制出异常逼真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数字插画设计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

数字插画是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最能体现现代语言的,它所表达的主题鲜明而具有特色,能够超越流行和肤浅的设计,能表达出风格各异,千差万别的个性,数字插画设计在动画制作中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价值。数字插画设计是文字的具象化,是以“图像”来表达文字的内容,它的视觉化、形象化能极大地提升文字的魅力和张力,是文字意念的“再创造”。数字插画使动画制作工作更加轻松,制作效果更加完美。

三、数字插画与动画设计的关系

数字插画以大量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动画场景设计中使动画制作更加生动、逼真、视觉感受更丰富多样。数字插画作为动画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以场景空间的特殊描写及富有生活感的写实特点,使各种动画角色、动画环境更具有艺术特征,更能吸引观众的视线。使观众更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受。

一个好的数字插画能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动画场景的设计和构成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表现的手法更为广泛,使角色与背景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加完美。插画设计者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赋予作品生命,赋予角色灵魂。

四、数字插画与动画场景的关系

(一)数字插画导入为动画场景

动画场景是动画角色活动的场所,是动画创作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动画片的重要部分。

数字插画在动画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应用位图和矢量图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软件制作出精美的数字插画,然后导入到flash环境中,将制作出的数字插画从库中拖入场景,作为flash动画设计的背景。数字插画在导入flash环境以后,应用flash图像处理工具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

(二)数字插画在动画设计中还可以导主为动画角色

数字插画不但能绘制动画场景,而且还能绘制动画中的角色,包括人物角色和动物角色等。数字插画在角色制作中功能更加强大,扩展性更好,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根据数字插画设计的动画角色,人物形象简洁、造型独特,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

动画角色设计的出发点是动画的设计理念和动画角色的动画含义,动画角色的形象各不相同,有的机智,有的活泼浪漫,有的呆板,有的行为怪异,所以形象设计在注重外表的同时,更应该赋予角色思想内涵,这样的角色才会有吸引力。作为动画作品的主要特征,动画角色的造型不仅可以提高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更能够提高商业价值。

五、信息时代数字插画艺术的表现

随着网络、数字化的出现,数字插画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插画艺术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场景还是色彩越来越广泛。面对如此广泛的数字化市场,我们更应该拓展我们的思维,注重高品质动画人才的培养。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更应该刷新思想观念,找到插画发展的新方向。把数字插画这门艺术应用到信息网络中,这才是数字插画及网络发展的新目标、新方向。

摘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插画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使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观念得到了新诠释,使数字插画在绘图形式与风格、应用范围、传播媒体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插画设计与动画场景之间的关系,认证数字插画设计是未来动画设计的又一发展趋势。

数字动画文化 篇7

一、三维数字动画角色造型的理论阐述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 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三维动画就是在三度空间中创作的立体形象及其运动的动画。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 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 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 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 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 生成最后的画面。

二、三维动画角色造型符号化设计

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这个系统从人、社会与自然中衍生而来, 分成若干子系统, 通过一定的有机结合, 输出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 最终再由人来评价这个系统的功能性。而如何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彼此关系, 则需要运用系统论的设计思想。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 将研究对象作为系统加以考察的科学方法。在进行三维角色造型设计时, 我们往往从要传达的一个符号信息入手, 通过对符号信息的分析将结果分解到不同的要素之中, 然后再将各自系统的要素进行细分, 理清其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合理的整合。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视角色造型为研究的系统, 角色性格要素、角色形体要素、角色表情要素、角色动作要素、角色声音要素为子系统。通过对各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彼此联系、彼此作用的研究, 分析各要素整合的方法与原则, 从而得出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作为特殊创作艺术门类的动画是一种符号集合。动画作品中的动画角色造型是主要的符号。可以说, 动画作品的听觉和视觉符号的设定和意旨都通过动画造型符号系统这一连贯的整体集中表现出来。动画角色造型是通过再现, 即对真实形象的仿制生产出的符号系统。我们可以运用几何形体概括法把角色造型的图形符号的喻意融入形体语言之中。例如:正面角色的造型, 在图形符号上来说, 女性多使用圆形和优美的曲线造型, 因为圆形在视觉上显得完满、饱满、充实。这种圆形元素大量运用在仙女、精灵之类的造型上, 给人善良、可信赖的心理印象。曲线是一种富有柔韧性的线条, 既给人一种流动、回转、曲折的形态美, 同时又形成一种舒展、活泼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长发”女性形象就是完全运用曲线塑造, 圆润的笔触使长发看起来十分舒展轻盈, 显示出女性温柔优雅的气质, 因此动画中女主角都可以采用优美的曲线造型, 只在细节刻画上显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在男性角色造型方面, 多采用长方形和挺拔的直线条。长方形在视觉效果上较为稳固, 给人以坚定、坚强、可靠的感觉, 因此动画片中的男主角特别是英雄人物基本上都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英俊的长方形脸;直线条给人以挺拔、稳定、刚直的力量感, 用来描绘男子强壮、潇洒的身材, 表现一种阳刚之美, 与那些等待解救的娇柔公主形成一种对比。对于反面角色的设计, 则在设计中加强线条的锐利感。

三、三维动画角色的内在设计

1、动画角色的性格要素

我们在设计角色造型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去理解角色, 去抓住角色性格的基调, 即抓住角色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思想, 抓住其个性特点。设计者对角色的理解与感受的深浅直接决定着角色创造的成功与否。实际上, 掌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剧本情节和角色的行为、语言中去挖掘。正因为有不同的性格, 动画里的角色才会有血有肉;角色之间相互对比、相互辉映, 从而构建动画的灵魂。因此, 能否把握好角色的性格对影片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2、动画角色的表情要素

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是参照客观现实中的物象, 或者根据现实物象进行综合和扩展。在表情设计中, 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角色的写实性, 另一方面要符合动画表演的特殊性。进行角色表情设计时, 要大量参考现实实物。角色的表情设计要符合角色本身的特征, 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角色特征的关键帧的表情。相由心生, 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研究真人眼睛的照片, 我们发现其中的关键在于眼睛不同的变化。把人物的脸、眼睛和眉毛配合起来, 通过脸部肌肉的协调, 眼睛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借以表现不同的表情。角色可以通过自己眼睛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如果动画中的人物的眼睛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它看上去就如同一个模型或人偶玩具。角色的表情通常是一个脸部器官的协调关系, 眼神或其他任何一个单一的表情都不可能准确传达动画角色的意图。为了达到各个表情之间的统一性, 各个器官需要紧密地产生相互关联, 通过角色的脸部来传达表情。

3、动画角色的动作要素

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要从“角色性格”出发, 这样才能使三维角色的表演贴切剧情且富有生气。正面角色动作优雅, 舒展而又洒脱, 反面角色则唯唯诺诺。只要掌握好人物性格的特点, 其动作自然会随神而动。

四、总结

综上所述, 角色造型设计既要有角色外在的形体设计, 又要有角色的性格气质等潜在的特征。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应具有卡通的特点。角色造型设计用得较多的是写实类的造型设计。写实类造型又可扩展为两类:一类是纯写实的, 如影片《白雪公主》、《花木兰》等。这一类动画角色的造型基本都是提炼人物的原型, 然后稍作艺术修饰;另一类是形体造型设计, 形体造型比较写实, 但它和真实的人物有较大区别, 比如《大圣归来》及《疯狂动物城》等。

参考文献

[1]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

[2]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动画技术应用 篇8

1 新媒体时代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包涵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在数字科学技术进步下, 带来媒介模式的变革, 尤其是由于无线通信科学和网络多媒体技术革命发生变化下, 出现的新的媒介模式, 如数字电视、手机、博客、网络视频等等;二是在人们生活理念发生变化下, 有些一直存在社会上但没有被社会发现利用的传播价值的方式和载体。

新媒体是在数字、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下, 用新的手段变革媒介形态, 构建出一种传播的发生、需求、内容、主体的无处不在的传播环境, 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递。新媒体媒介的形态很多, 包括隶属媒体媒介形式的, 也在新媒体技术发展下, 出现的新媒体硬件和软件。数字电视、手机媒体、数字报纸以及即时通讯等逐步走入人民的视野, 其中新媒体媒介的出现需要数字动画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作为支持, 数字动画技术新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局限, 并且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载体, 用来传播传统信息, 新媒体与数字动画技术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例如, 在新闻这种传统媒体形式上, 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 为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媒介载体。“新闻”是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一项重要媒介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 新闻这种最传统的形式也受到数字动画技术的影响, 在新闻中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也顺应媒体历史的发展趋势, 这种技术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形式。数字动画技术把突发性的新闻过程与敏感性新闻真相用数字虚拟的技术, 通过直观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新闻报道及时有效的传播。不可否认,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尤其是在新技术中实践应用中。数字动画技术在新闻报道应用中也会发生一些弊端, 虽然数字动画技术在呈现抽象、敏感的新闻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但是也存在着弊端, 这是因为数字动画技术自身有“主观性”、“虚拟性”等特点, 在新闻报道中很容易缺乏失真的传播弊端。

2 在新媒体下数字动画技术的概述

在新媒体下, 数字动画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计算机应用技术。制作人员通过电脑软件在计算机中建立虚拟空间, 并在虚拟空间中按相关形状、尺寸等建立起模型或场景表现需要表达的对象, 然后根据需求摄影机运动、设定动作等的动画参数, 最后生成直观的视觉艺术画面, 最后附上材质、设置灯光等。数字动画技术能够把现实世界中平面图形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效果。在不断完善的计算机硬件及计算机图形学的影响下, 模拟真实场景画面和特技效果越来越逼真是数字动画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大众媒体中, 数字动漫技术已成为目前所能应用的最流行的画面虚拟技术之一。最近几年, 数字动画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动画电影中, 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电影电视艺术的表达效果, 带给人民独特的视听奇观感受与虚拟现实体验。不仅如此, 因为具有“自由模拟表现真实”的特点数字动画技术更被应用到虚拟城市、建筑规划、产品演示、流程模拟以及相关行业的情景再现等诸多领域。

在艺术领域, 数字动漫技术的应用, 给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工具载体。艺术是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总是能有所突破和进步, 它以敏锐的眼光察觉到数字动画技术的进步将会带来的积极的影响。例如在电影《阿凡达》的制作方面, 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给人带来耳日一新的感觉, 唯美的画面, 超真实的视觉表达效果, 证明数字动画技术在电影制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根本上说数字动画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拓展到动画制作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 以数字化为形式的动画制作表现技术。在新媒体时代下, 艺术家们依靠数字技术的优点, 当作艺术创作的媒介和表达形式, 应用数字动画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随着电影、电视、手机和网络平台等新媒介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并给我们的生活、思想带来深远的影响。新媒体下的数字动画技术与传统动画制作技术相比, 主要是创作人员凭借计算机硬件的方式, 把传统的动画绘制程序, 转移到电脑上进行制作, 在电脑软件中建立虚拟角色及空间, 并在虚拟空间中按相关形状、尺寸等建立起模型或场景表现需要表达的对象, 然后根据需求摄影机运动、设定动作等动画参数, 最后生成直观的视觉艺术画面。数字动画技术表现在二维动画的无纸化技术和三维动画创作;三维动画的角色建模、骨骼绑定、豢皮贴同、动作调试、灯光渲染等。在数字动画时代, 依靠新媒体计算机技术, 动画创作者在虚拟的世界中, 创作着样式多样、绚丽多彩的新型艺术作品。

3 在新媒体时代, 数字动画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3.1 数字动画技术在文化传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 数字动画技术高度发达, 在文化传播领域也需要数字动画技术的支撑。数字动画技术是现今动画创作的主要方法, 有足够的空间与文化传播需要数字动画技术的介入。例如, 在广告传媒中, 广告一直紧跟时代发展, 在当今的世界, 无论城市还是山村广告的形式都无处不在, 广告业高度发达。从整体上看, 以往优秀的广告形式单一, 自从数字动画技术被引入广告领域, 在新媒体时代, 广告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3.2 数字动画技术在新闻中的应用

新闻是针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的一种媒介。真实反映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也是新闻工作的本质属性。使得观众真实客观了解的突发事件的真相是新闻的主要目的, 正因为如此, 及时、准确、真实、客观的向观众传播信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任务。因为数字动画技术具有的真实准确的表现力, 最重要的是具有表达抽象事物的虚拟性, 可以弥补无法实拍展示的内容与效果。通常人们往往习惯性的把数字动画技术划分到动画虚拟艺术的领域, 不会把它和具有“纪实性”的新闻媒体联系在一起。其实, 动画是一种言说与叙事方式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它不仅用于虚构, 而且可以纪实。例如,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 纪录片有真实与纪录相结合的特点, 在纪录片中动画虚拟技术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大型纪录片《故宫》和《圆明园》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均采用了数字动画技术的虚拟制作方式, 虚拟真实性来演示新闻事件发生过程, 以弥补事件发生的即逝性, 达到新闻信息及时传播的效果。

4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 数字动画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 凭借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进步发展, 数字动画给受众者将带来更为真实的视觉效果。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现如今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数字动画技术在新媒体的带动下, 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各领域, 数字动画技术具有能够真实模拟的特点, 在艺术、娱乐、军事教育等各各领域广泛的受到青睐, 并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数字动画技术运用虚拟的手段更大限度地表现出效果, 更快速度的传递信息, 丰富了传播内容, 提高了传播的效率, 增强了事物的视觉表达效果, 激发了媒介传播潜力。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动画技术广泛应用与各领域, 本文通过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动画技术的特点, 与新媒体的关系, 分析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篇9

伴随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现如今正处于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对影音和图片等方面进行处理时,第一选择便是应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这是因为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在这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鉴于此,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动画设计的基本概述

动画设计属于新兴的设计。动画影片中进行制作动画的工作人员。动画设计分成了人物造型设计与场景的设计,动画设计师要使用运动学原理,让静态的人物、场景在二维、三维中连续的运动。另外给这个动画带来艺术的幽默性,这就是动画的主流。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动画设计软件及设计流程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十分迅速,与以往相比,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动画软件也不断的更新,变得更加先进。在实际进行动画设计的时候,需要采用较为专业的软件来进行,在这些软件中Photoshop、2D、3D动画制作及后期合成软件都是较为常用的软件之一。其中,3DS MAX的产生使动画设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动画的制作当中,动画角色实现了从2D到3D的转变,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这一突破使动画与3D合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其他相比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动画设计流程较为复杂,要想在虚拟的空间进行动画的场景及角色的构建,需要拥有较高的技术和想象力。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动画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使这一项技术操作更佳的完善和完美,下面对创作流程中的主要步骤进行简单介绍:1.确定动画脚本;2.角色形象创作;3.故事情节分镜头(场景创作);4.实际建模;5.材质调整;6.动作控制调节;7.灯光摄像机;8.环境特效;9.分层渲染或直接渲染画面;10.合成特效;11.分线性编辑;12.最终视频输出(成品)。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动画设计的实际应用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设计领域中才真正的应用到了数字艺术设计,当这一技术应用于我国时,给我过的传统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时刻。现如今,数字艺术设计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很多的实际领域当中都应用到了动画设计,可见,数字艺术设计给我过传统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下面,简单阐述数字艺术设计中动画设计的实际应用:

首先,数字艺术设计在影视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其中,电影、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都应用到了数字艺术设计,这是对传统光学胶片的一种改革。现如今,影视不断发展,动画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利用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动画设计进行影视后期制作,可以很好的、完美的完成所要表达的内容。从传统的特技主要分为两类表现形式,其一是化妆,其二是机械模型,动画设计的应用将以上两点完全取代,同时,还能够更加逼真的呈现出效果,例如,一些出现在影视当中的危险镜头,包括烈火逃生、恐龙追击等等,利用动画设计可以轻松的完成这些镜头。

其次,动画设计的另一个应用领域就是在各个广告当中。我们都知道广告是以最为快捷的方式去吸引消费者,进而对消费者进行引导使其消费为最终目的。通过在广告中应用动画设计,可以更好的达到这一目的,这样可以使广告的目的性充分的突出,所以,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广告创意充分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这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设计的效果能够第一时间给人视觉感染,而且还要是观众在心理上能够被触动。而在进行动画设计时我们可以运用科技元素,充分的利用其特效、滤镜效果以及环境效果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冲击,这种强烈的冲击可以在短时间内紧紧的抓住观众的眼球,进而完成宣传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呈现广告可以让人感觉焕然一新,更加乐于接受。

最后,就是在游戏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游戏的动画在当下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绩,通过动画的虚拟技术进行游戏场景及人物的设计,可以更加显著的体现出真实性和细腻感,更加丰富生动的呈现出游戏中人物的衣着打扮以及情绪,让人物的每个行动都更加的真实。现如今,电脑游戏已经在娱乐的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这种动画的形式得以展现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戏爱好者。

现今,数字设计中的动画设计在不断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已经延伸到建筑装潢、音乐MTV、机械制造以及多媒体教育等多个领域,相信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数字设计中的动画设计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动画设计软件及设计流程,因此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动画设计的实际应用进行加强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完善,比如在影视方面的应用。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的影响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我国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发展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数字动画虚拟性的表现方式研究 篇10

关键词:数字动画,虚拟,符号,数字,创造性思维

数字动画的虚拟性从艺术角度与技术角度来看, 我们把它界定为“符号”和“数字”, 而从思维方式上来看它却不仅仅是“超越现实实在性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么简单。数字动画它不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原”, 而是对物质现实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有的是对现实的虚拟、有的是超越现实的虚拟、有的则是完全虚幻的。数字动画的虚拟性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 凸现出了一种陌生化的视觉体验, 再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使得它与电影、摄影等其它一些艺术形式用镜头真实的描绘客观存在, 复原物质现实本身产生了显著的不同, 这也就极大限度的满足了观众娱乐、好奇和幻想的心理需求。

因此, 对虚拟性的表现方式, 从思维方式角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 现实性的虚拟

现实性的虚拟首先就是依赖于现实, 对现实进行模拟和仿真, 运用绘画的手段或者漫画的形式创造动画中的一切造型形象, 从而构成一个人造的虚拟世界。虽然这个虚拟世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 但它与在电影与摄影中用镜头真实的反映现实不同, 电影与摄影是用真实的相机或摄影摄像机拍摄画面, 拍出来图形图像是完全真实的, 而现实性虚拟它是参照现实画出来的真实。所以从这一点上看, 动画的现实性虚拟与电影摄影相比, 它们只不过是表达技法的不同, 目的却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反映现实。也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断定, 动画的现实性虚拟它也有真实的一面。

其次, 这种虚拟它是完全假定的, 是客观世界根本不存在的影像, 它以客观物质现实为参考模板, 象征性的传达现实中的某种信息与符号, 从而实现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它追求的是一种虚拟世界的神似, 而非貌似。从这一点上又可以看出它数字动画它有着假定性的一面, 对现实的模拟与仿真的过程就是对现实性假定产生的过程, 它不是现实本身, 却反映了现实, 它是现实的升华。所以这种虚拟是通过动画形象思维而得到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虚拟。

(二) 超越现实的虚拟

超越现实的虚拟指的就是超出现实原有的界限, 冲破、打破、打乱事物固有的自然形态、运动方式、规律和限度, 而任由人的主观意志对事物进行改造和变形。在这一虚拟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现实的变形, 二是对现实的超越, 对数字动画超越现实虚拟性的理解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1. 对现实的变形

现实中的每个事物, 都有他固有的形态, 动画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发现、挖掘、改变、再创造的过程。其中变形, 就是再创造的方式之一。动画是“画”出来的艺术, 所以在动画艺术创作中, 这种“画”, 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变形, 它不是摹拟人类正常的生活状态, 而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喜好, 需求, 对事物原来的形态进行变形, 使它在形式上偏离原来固有的特征, 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的新颖的艺术形象。

西方美学史中,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1而在动画艺术创作中, 常常为了创作出有创意有特色的好作品, 就需要人们打破某种常规与传统、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打破事物旧有的比例关系, 改变事物的体积、色彩、质感, 从而打破原先创作中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模式, 创造出颠覆客观的新的形态, 这些新形态它是创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它部分地脱离了自然常态, 部分地进行了再创造, 是一种半想像, 半依赖于现实的创作行为, 这种虚拟性既可以让人产生真实的感觉, 又可以让人达到一种虚幻的效果。在动画作品中, 我们看到的这样的例子应该很多。

2. 对现实的超越

数字动画超越现实的虚拟除了一部分表现在对现实的变形之外, 另一部分就表现在对现实中的具体事物的一种超越, 这种超越有的是超越其客观本质形态的, 有的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有的是超越了人的自身能力, 有的还表现在对事物超前的一种反应上。下面我们就分别详细的来加以阐释。

我们知道在具体的现实世界中, 所有存在的物体都只以两种形态存在, 那就是动态和静态。静态事物必须靠外力的作用才会移动, 或者说发生变化, 像山脉城堡等。而动态的事物一般自己就具有运动或者变化的本能, 它不依靠外力作用。这就是事物本身具有的特征, 若是超越了这种具有的特征, 使本不会运动的物体发生了移动, 使本该只能在陆地上行走的事物改变成可以在空中飞翔, 那么这就是一种超越, 一种对现实客观本质形态的超越。

时间是固定的, 人为不能改变的, 要想改变, 除非改变月球或地球的运动周期。空间是事物可依赖的环境, 是环境就有一定的物质存在, 它和时间一样都是具体的, 相对的, 并且正常运行的, 如果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物质性界限, 随心所欲的穿越时空, 它就是一种对时空的超越。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即便他智慧再高, 知识再广博, 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有凌云壮志的英雄, 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但是在动画片中, 我们总能看到许多超越常人能力的形象, 他们几乎无所不能, 这就是一种对人的力量的超越。

动画艺术对现实的超越还表现在对事物的超前反应, 主要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状态和情景做出超前性的预测。这种预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和创造了人类目前还未到达的领域。这种预测和描绘实际是人类对眼前生存状态的超越, 目的在于对科技进行一定的科学实践从而为人类造福音。

从以上对现实的变形与超越的分析研究中, 我们看出, 超越现实的虚拟, 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创造性, 理想性, 前瞻性。它既是现实的超越, 也是理想境界的追求, 更是高于现实的创新。

(三) 完全虚幻

动画是一门利用非现实元素作为造型元素而不具备摄影机纪录性的艺术形式。所以我们在动画片里看到的许多动画元素中, 有些是完全虚幻的, 是一种理想的虚拟。它不反映具体的事物, 而是将现实中的某些要素高度提炼成一些抽象的符号, 完全摆脱具象形态的表现, 只遵从一些物质运动的规则。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科幻类型的动画片, 他们以一些无生命的物质符号为表现形态, 它们可以将古今转换于须臾, 现在未来交替于一瞬;他们将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的转换都在一瞬之间实现。他们随心所欲的想像, 随心所欲的表现, 这正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理想的、进行了设计的虚拟。这种理想的创造性的虚拟, 它完全没有现实依据, 是创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一般来说, 无论哪种表现形式的虚拟, 它都是虚幻的, 不真实的, 动画由剧本到画面, 再到连续运动的幻影经剪辑、配音等程序构成声画结合的运动影像, 每一步都是虚幻的, 它完全背离了现实, 超越了物理性的时空局限。由此制造出的各种各样的惊奇、怪异、新鲜、神秘的景象、使观众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不曾有过的情趣, 极大限度的满足了观众娱乐与喜欢幻想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常虹《艺术动画》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乔东亮, 张文红《动漫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3]王健《动画艺术概论》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4]姚君喜.审美与艺术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3年5月第1版.

[5]佟婷.动画艺术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1版.

上一篇:贸易纠纷下一篇:修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