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共12篇)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 篇1
一、教学要生动有趣
列举有趣的例子, 促进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的动力, 有利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讲解《蒸发》内容前, 我用水彩笔在投影胶片上画一只烈日下的黄狗, 张大嘴伸出鲜红的长舌头。 当用投影仪放出这一彩色图像时, 学生不约而同地思考同一问题:在炎热的夏日里, 狗为什么要张口伸舌?我立即指出要想知道为什么, 请认真学习有关“蒸发”的知识。 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课, 可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潜移默化地从“苦学”过渡到“乐学”, 从“难学”过渡到 “易学”。
二、多总结物理教学经验
国内有很多老师关注我的博客, 给我的邮箱发邮件, 问我一些补课技巧, 现写出供大家参考、借鉴。
1.物理老师要树立自信, 锻炼良好的能力, 告诉家长孩子成绩提不起来是不可能的, 让家长感到我们是出色的老师, 是非常有能力的老师。
2.观察学生步骤书写, 矫正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生能听明白我讲的题, 自己独立做类似的题, 可步骤书写就有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我一讲解完一部分, 就让学生做题, 而我则在旁边仔细观察, 看学生的步骤书写过程, 帮助发现并针对性矫正步骤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3.重要考点及考法梳理清楚。 如讲解电磁感应时, 我会问学生常见的E的求法有几种? 讲解力学时, 我会问学生求功的方法有哪些? 这些都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理清这些, 学生的成绩就上去了。
4.把复杂的题进行拆分, 一题多讲, 一题多变。 物理题太多了, 根本做不完, 学生很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陷阱。 怎样帮助学生通过做少量的题就把知识点掌握牢呢? 我给学生补课时总把难题拆开, 找出题和知识点之间的规律, 并进行一题多变。 这里补充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物理学不好, 并不是笨, 而是物理考题太综合, 几个考点放在一起命题, 学生看到这么综合的问题, 一定会很畏惧。 补课老师应该发现这一点, 学会拆题, 把复杂的问题拆成简单的问题, 给学生讲明白, 原来难题不过如此, 让学生有学习自信。
5.学生毅力的培养。 耐心和毅力很重要, 是学生获取高分的重要因素。 平时必须注意耐力和毅力锻炼, 做作业时最好养成习惯———给自己限制时间。
三、初中物理作业现状分析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之一, 是学生实现物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有效的作业, 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优生不多, 后进生不少。 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认真、努力、踏实, 但是每天重复、机械地做题, 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这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 一部分原因是不能有效完成作业。 通过对初二、初三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 发现初中物理作业现状如下:
1.课后作业量过多、重复。 为了巩固课上知识点,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搞题海战术, 一味对学生进行作业训练, 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些题目缺少开放性和思维价值, 类似题目翻来覆去练习许多遍, 最后造成学生审题不清、做题不仔细, 看到类似题目就把脑中的答案写上去, 缺少必要的思考过程, 马虎应付, 把作业当做一种负担, 对学习毫无兴趣、缺乏积极性。
2.课后作业缺乏层次性。 教师布置作业 “一刀切”, 势必会让优等生“吃不饱”, 让后进生“吃不了”。 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相同多的作业, 无形中加重后进生的负担, 难题使他们疲于作答, 导致他们抄作业或者索性不做作业, 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后进生容易烦躁, 出现反感情绪。 中等生容易出现消极心理。优等生相对来说情绪稍微稳定。
3.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具体措施
作业分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在能力上, 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把握考试方向, 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特点,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注每一学生的发展, 制定分层物理课后作业;在时间上, 教师要付出很多。 包括找题目、整理题目、修改题目、题目分层、打印题目、批改作业、评价学生每天作业情况等。 实施过程中需要很用心的教师。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智力发展水平和能力, 把一个班上的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 然后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 使作业层次、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吻合, 从而有效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对应这三个层次的学生, 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A层题:主要面向后进生。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下要保底, 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 树立起学习自信,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主动性, 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B层题:主要面向中等生。 既要有一定的基础题目训练, 又要提供提高能力的训练题目, 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跳一跳, 争取更大的进步。 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 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C层题:主要面向学优生。 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 适量布置提高性作业, 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提倡一题多解, 让学生挑战自我,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4.按量分层
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总量, 初二学生完成物理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到25分钟、 初三学生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巩固后进生的基础, 提高学习主动性;中等学生得到充分练习, 激发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 挖掘学习潜力;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获取更多发展空间, 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自我挑战。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量的作业, 以中等生的作业为标准, 后进生的作业在此基础上去掉稍难的题目, 注重巩固基础。 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选做基础题, 增加难度更大的题目。 三个量符合三个层次的学生, 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做作业获得明显的成就感, 对学习物理更有信心、对物理学科更有兴趣。
总之, 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 需要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继续努力、继续探索, 不断践行新模式、新方法, 不断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解读了教学生动有趣的价值, 尔后对总结教学经验做出了论述, 接着谈论了物理作业现状, 以及教学经验, 一纸管窥, 分享同仁。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 篇2
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出现了对教育理论的两种批评意见:一些理论工作者认为,教育理论没有形 成严密的科学体系,许多概念术语不精确、范畴不严密、科学性不强;而一些实践工作者却认为,教育理论应用性较差、脱离实际,是空教条,不能指导实践。这些说法虽然说过于绝对,但也说明在教育理论界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澄清和规范的理论问题。其中教学策略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多是对操作层面的一些具体策略 的应用研究,而理论研究较少,从而造成了教学策略的概念含义过多,在术语的使用上比较混乱的现象,同时,也给制定或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带来困难。本文结合教材学习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策略?目前的教育理论界有多种提法,举例如下: 1.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程序化设计。
2.教学策略是一系列引导师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行动方针。3.‚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4.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5.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6.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包括 教学事件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信息的媒体的选择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教学策略也可称为广义的教学方 法。‛(皮连生:《智育心理学》)
7.教学策略是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8.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件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
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9.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李蔚:《课堂教学心理学》)
上述关于教学策略的定义中,只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这当然是正确的。但作为一个概念,这显然是不够的。要真正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和含义,还需要从它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界定。在此我们先来看一份资料。
在美国保罗.D.埃金等著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的序言中 说‚本书描述了六种‘信息处理模式’。......本书是一本一般教学方法教科书,它描述了六种‘方法’或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这个策略与目标相配合的特点——称为教学模式法‛ ‚ 所谓模式,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教学的模式方法首先是由乔伊斯和威尔论述的。他们给模式下定义为‘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模型或方案。’‛又说‚模式与一般的教学策略不同‛。
在这段话中,涉及了教育学理论中的三个常见名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一般教学方法。我们在此对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策略是重点研究‚如何教‛一类的问题,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测等一系列有助于最优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工作方式。教学模式是具有某种规定性的教学策略。其次,教学策略意味着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因此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此外,无论是教学策略还是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都必需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之下。
综上所述,要给教学策略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确实很困难。实际上,任何一个定义都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准确的定义。即使大家都公认同一个定义,但不同的人对同一定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关键在于这个定义用于什么场合。在一般情况下,本文给教学策略所下的定义是: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原则指导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的总和。
二、教学策略的特点
1.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解决的则是‚如何教‛的问题。因此,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模式,更不同于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只是规定了某种教学内容的一
般教学程序,并不涉及每步如何做的具体指导;教学原则则更超脱了具体教学内容,只是笼统地表述一些教育规律。因此教学模式、教学原则偏重的是指导性、理论性,而教学策略则提供了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学生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因此教学策略具有操作性、实用性,通过培训更易为教师理解、掌握,也更容易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2.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位教师除具备共同的基本教学策略外,其他的教学策略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相应的针对性。这是因为,具体教学策略是针对具体教学目标而精心制定的,离开具体教学目标、盲目使用教学策略也就无最佳策略可言,也就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不同类型教学目标应选择不同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策略针对性的具体表现。
3.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策略是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但不能因此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既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策略适宜性的要求,也还受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条件诸多方面影响。如何把握某一教学策略的基本特点,并依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值得引起教师重视。
西南师大张敷荣教授为保罗.D.埃金等著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作序时说: ‚ 所谓教学模式是能用来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师行动的‚范型或方案‛。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束缚教师手脚的固定不变的框框而生搬硬套。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学策略.这是因为,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设什的指示性的教学技术。即是说,策略具有指示性、灵活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刻板性。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适合于各种情况的万物灵药,只有适应于一定的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段话对我们理解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是很有帮助的。
三、教学策略的分类
教学策略应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教学策略;另一种是特殊教学策略。基本教学策略是指为全体教师共同掌握的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方法或技巧。基本教学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特殊教学策略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指适用于不同种类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概念教学策略、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也可简称目标教学策略;二是指适用于不同学科性质的教学策略,也可简称学科教学策略。
四、基本教学策略列举
1.加涅提出九种基本教学策略
1968年,加涅首先开始综合各种微观教学策略的共同特点,并进而提出了对有效开展教学至关重要的九种教学活动也即教学策略:
(1)利用改变刺激的方法引起学生注意;(2)告诉学习者学习目标,以帮助他们认清教学的重要性和相关性;(3)刺激回忆前提性知识,使学习者能把它们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4)以适当的方式向教学者呈现刺激材料;(5)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和难易水平,以及学习者具有的智慧水平,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表示所期望的学习的行为;(7)作出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对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对不正确的行为加以抑制;(8)评价行为以便评价学习;(9)通过提供检索线索和捡索策略来增强记忆,促进迁移。加涅后来还补充说,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视学习目标和预定的学习者性质,来决定采用哪种活动,如何表述它们,以及如何序列化。
2.格罗珀提出四种基本教学策略(1)告诉学生做什么及如何做;(2)提供各式各样的范例;(3)提供管理行为的规则;(4)要求练习完整的规范行为。
格罗珀还就高难度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①增加提示的强度;②减小行为单位的大小;③在要求学习者行为之前引入识别和编辑作为中间的练习模式;④在难度较大的练习之前,先进行较容易的练习。
3.盖奇提出七种教学基本策略
盖奇针对当时大量的有关教师行为与学习成绩相关研究,首先按被试年龄进行了分类,从中发现了充分提高8岁学生阅读和算术成绩的七种教学策略,称为‚教师七要‛
(1)教师要制定一整套规则,使学生不需征求教师意见就知道做什么,满足自己的需求;(2)教师要在教室中经常走动,在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检查课堂作业,并注意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教师在注意他们的课堂表现。
(3)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要有趣、有意义,难易程度掌握在学生都完成作业的标准上。
(4)教师要尽量减少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诲这样一类的做法,把每日课程表写在黑板上,使学生知道干什么等等。
(5)提问学生时,教师要先叫学生的名字,然后提出问题,要使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同。
(6)教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习落后的学生回答问题。
(7)在阅读小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大量的简短的反馈,并使教学活动的节奏象‚操练‛一样快。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简析 篇3
關键词:说明文;兴趣;引导;策略
一、正确认识文体,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以及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说明文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一个文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说明文的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进行引导授课,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融入教师感情,引导学生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感情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教师对说明文的阅读感受来感染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学习。因为在大部分学生看来,说明文比较枯燥、单调、乏味,其文字感情色彩薄弱,对中学生的吸引不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师感情,以弥补文体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引导教学。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对说明文要有浓厚的研究基础,如果教师对说明文都没有好感,那么自然不能做好学生的引导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小的时候,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特别是在夏天,路上往往遇到下雨,可是我又经常忘记带伞,就常常会被雨淋,后来我读了一篇课文之后,发现原来天气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观察天上的云,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的看出天气的状况,于是,后来我就根据云来识别天气,很少被雨淋了。在学生感慨之余,我就引出了要学习的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看云识天气》便是当年我看到的文章,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大家都可以成为天气预报员。通过这样的形式,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挖掘趣味元素,提升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说明文虽然表达方式较为单调,但是其中说明的对象却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对说明文的学习,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事物,可以不断地拓展我们的见识,这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而言也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比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篇目的学习中,就需要教师挖掘文章中的趣味元素,引导学生做好文章的学习,比如:对景物的描写就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尽享旅游服务”,在提升他们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他们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四、课内课外结合,加强联系教学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内外结
合,在做好课本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知识拓展,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比如:在学习完《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研究本地的桥梁,让学生去观察家乡的桥梁,
用说明性的语言来写家乡的桥梁,在引导学生学好说明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五、重视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素质
说明文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以及严格性,其中的措辞用句都十分讲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去发现、多去学习,不断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比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永霞.说明文因“文”利导教好.陕西教育,2005(4).
[2]李小莲,陈向洲.新课标下如何教说明文.湖南教育:综合版,2005(18).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 篇4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是使学生将来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一门课,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笔者拟就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讨论。
一、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信息技术
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首先就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比如贵州教育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操作。教材理论性较强,涉及很多基础理论,学生学习比较枯燥。要加强引导,增强趣味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正视计算机的实用性,全面地进行认识,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高端“游戏机”、一个高端“聊天视频机”、一个上网玩玩的机械工具。比如在教学《文本框的使用(编辑贺卡等)》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科学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软硬件的关系及了解更多的功能和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便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比如在教学《文本框的使用(编辑贺卡等)》的时候,记得那天我用多媒体教室系统向学生演示了几张制作精美的贺卡时, 那一张张瞠目结舌的脸庞,一声声愉悦的轻叹,我知道他们爱上在我鼠标下变幻莫测的贺卡。于是,我赶紧问道:“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贺卡吗? ”“喜欢! ”“那教师节快来了,想悄悄地为自己的老师做一张吗? ”“想! ”听着他们清脆的声音,我知道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门课,于是我借助这一平台,愉快地将学习内容清晰化、生动化,很快他们便学会相关软件的简单使用,并制作出一精美的贺卡。还有的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文档的输入等知识在贺卡上编辑一些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 笔者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通过这些教学途径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育
初中时期学习的信息技术都是一些基础知识, 而信息技术是由广泛的素材组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本为本”,而是要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用他们看待新鲜事物的好奇眼光学好教学内容,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制作贺卡教学中,我只对学生演示了怎样制作艺术字,怎样插入图片的操作,于是有学生发问:“老师,贺卡跟这操作有关吗? ”我笑了笑,然后向学生演示了几张制作好的精美的贺卡后就放手让他们练习,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意图让他们把自己的贺卡制作得精美,个性十足。在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很聪明,巧用文本框将他所制作的东西拼凑在一起, 让凌乱的版块合并, 制作一些花边等,让整张贺卡生动、精彩;还有的学生选用PPT制作贺卡,并配以动画效果……这些都是学生运用自己聪明的脑袋想到的,这样的结果让我感动。在课堂总结环节中,学生纷纷发言,抢着说自己的得意之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孩子脸上的笑容都是那么灿烂,那么阳光。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 特别是他们自主发现的操作技能。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所以,大胆尝试,别出心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着重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性的运用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完成任务, 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一般而言,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3寻求解决问题方案;4学生完成任务;5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excel运用的时候 ,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介绍各函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足。如果教师有机地将所有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以“学生成绩表”为例子,因为这个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例如我说:“我们班在上学期通过各学科老师和各同学的齐心协力,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是我们班的成绩表,大家看一下。”接着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每一个同学的总分是多少呢? 谁最高分,谁最低分?怎样算出一个同学的总分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找学生以常用的数学方式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叙述在教师机上演示,然后进行引导演示:在excel中运用函数公式快速,便捷地计算出来,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然后请他们在自己的机子上尝试练习计算剩余的同学的成绩。对学生在操作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更正,最终完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转化为实践技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 篇5
摘 要:本文通过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概况、比赛宗旨、内涵及信息化教学中师生地位的变化等方面的简述和解读,从操作层面简述如何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概况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有以下特点:1.规格高:本赛事由教育部(官方主办,省赛选拔由省教育厅主办,省级获奖证书由省教育厅颁发。2覆盖广:2014年37(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726件作品,1468名教师参赛3.质量优紧贴教学,产教融合,比赛规范,要求严格,评选公正4效果好:本赛事形成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成果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为学,把书面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有机结合。要实施一堂好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要考虑以下条件:1.教室信息化环境建设,(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信息化技术支持)2.网络在线交互平台的深度使用3.学生手机APP终端的使用4.课堂内容呈现中三维动画的使用5.抽象的讲授内容有交互软件的使用6.教学过程中的娱乐性Flash动画的使用等。教师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了解本赛事的比赛宗旨和内涵。
二、信息化教学大赛比赛宗旨
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三、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内涵理解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要素都必须信息化。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一些工具、技术上的变化。如教学手段的先进、教学环境的现代化、教学材料的多媒体化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信息化技术的手段。
四、信息化教学中师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信息化教学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信息化课堂教学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可以安排在35分钟到45分钟之间。参赛教师如果要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就要认真研究以下内容:
五、信息化课堂比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1.教学设计(25分):教学目标明确、有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策略得当,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教案完整、规范。
2.教学实施(45分):按照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环节衔接自然,过程调控合理;学习情境创设恰当,教学组织与方法得当,学生活动参与面广、交互性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内容呈现恰当,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满足职业教育教学需求;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得当;教师教学态度严谨、仪表端庄、语言规范、表达流畅、亲和力强。
3.教学效果(15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或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效果明显;课堂互动真实有效、气氛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重点:测试难点:做游戏,铺台阶(有效化解)
4.创新特色(15分):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技术领先;课堂教学效率高,成效好,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针对以上评分标准本人觉得在研习和融会贯通之后设计自己的作品时的设计原则是:强调实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强调为学,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强调会学,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多样化教学方法。强调统整,课堂内外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六、课堂教学实施注意点
1.内容的讲授要清楚,流畅,简洁,有感染力。2教师的教态要大方而不拘谨,准确而没有多余3学生活动组织要活泼而不混乱,有序而不呆板。教学过程中要使枯燥的学习趣味化(可以设计游戏、闯关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单调的学习丰富化(可以通过平台使用、视频播放、学生协作学习来实现),共性的学习个别化(用平台推送微课、软件等),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三维动画、虚拟仿真解决重点和难点)静止的教学动态化(用实践学习和体验学习来实现)总之,教师要牢记课堂传授内容追求实效,学生学习过程注重体验,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贵在自主,只有这样的呈现方式才能是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情境;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36-01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引导学生去认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认知、教会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加上课堂上教师对于课堂纪律要求不严格,学生自身的学习认知不明确,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都认为新兴技术课就是一节“放风课”,导致科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认知,为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
《论语》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新课改以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自身对于信息的搜集、处理,对于计算机的技能展示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感受到拥有了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之后能够不仅提升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还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效果的演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班上组建信息技术学习小组,让大家在课下时间进行一些“研究成果展示”,比如制作的贺卡、动画短片等等,通过学生们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成果展示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学有效情境创设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的学习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也有一些实践技能训练。但是在农村学校,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认知各不相同,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通过情境的引导教学来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立障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下,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例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提问开启一节课,之后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例如在认识键盘的时候可以通过金山打字通的游戏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键盘的快速识别明海可以采用比赛的游戏形式促进学生对于键盘的的记忆、运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创设,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做好学生综合技能提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项注重创造的课程,信息技术也是一项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技能锻炼以及学生的情感认知、学习意识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善于运用各个教学步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更好的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来了解时事,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通过相关材料的搜集来对事物进行综合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让他们能够科学的进行计算机的运用,成为信息技术运用的“掌控者”,而不是成为“电子鸦片”的“俘虏”。
五、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
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提升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度,让学生提升学习的感知,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同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的转化为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每节课之后都可以给學生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感知与体验,并进行运用,加深学习的印象,巩固学习的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简析 篇7
一、加强读题训练
只有有效的进行读题理解, 才能够保证既高效又准确的问题解答。所以这就要要求学生们可以对问题的要点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找到问题的重要条件及关键问题点, 才能够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判断, 进而对问题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解答。
比如在学习函数基偶性的判断时, 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时, 如函数y=x3, x∈[-1, 3], 判断此函数的奇偶性。然而很多的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 都没能进行有效仔细的读题, 因此就没有注意到x的取值范围, 只是进行机械性的套用函数的奇偶性公式, 最终将公式进行化简后得到y=x3, 最后直接将此函数定义为奇函数, 如果学生在解题前能够仔细读题, 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就会参考x的取值范围来进行答题, 首先要判断此函数的图像是否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如果不对称则说明此类函数不具有奇偶性, 那么正确的答题过程应该为:因为2满足定义域, 但是-2不在定义域的范围内, 所以可以判断此函数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 最后判断此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在对这类问题进行解答是, 要着重注意题干中的一些特殊要求, 进行仔细的读题更要找到一些答题的思路及要点。所以对学生进行读题训练就会非常的重要,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 从而使学生把改得的分准确的拿到手。
二、数字与图形相结合
数形结合为高中数学众多的解题思想当中最基本重要的思路, 同时也是数学的中心思想。将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数字语言与形象直观的图形进行有效的结合, 最终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准确的形象化, 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 如果数形二者之间进行了有效结合, 就会给予学生们一定的答题思路, 最终能够将难懂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简便化。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数字与图像相结合一般表现在这几种对应关系中:方程和曲线、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函数与图像等。
用图像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应该教会学生能够合理利用图形来进行答题这样就能够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起到一定的帮助。此外, 可以利用图形来对更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样在最后也可以运用图形来对问题进行最后的检查及矫正, 找出错误进行及时的改造, 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三、学生自身自信心的建立
在高中数学成绩差, 学习乏力追不上, 没有和强的学习动力,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的自信心不够大形成的。由于连贯性较强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对学生的基础性要求比较高, 因此有的学生在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后就会对数学产生和大的自卑心理和厌倦心理, 在对以后的学习中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很对同学只要一提起数学就会感到头疼。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数学只会也来越差, 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错误循环, 数学差就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去学习数学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这样慢慢的就会造成很多的同学最后直接放弃数学。
所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的建立是很重的,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信心, 然后从简单的慢慢开始, 先易后难。只有这样才能对数学较差的同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四、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当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往往是以老师为主, 老师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是学生心中的神, 是不可产生怀疑和错误的人。因此老师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关键因素。
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是学习的客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问题的解答上, 应该先让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解答, 老师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在教师讲解答题思想的过程当中, 同时也需要要求同学们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 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起到主导作用。
总结
在高中数学方式多种多样的前提下, 就高中数学的答题策略而言。要求老师在数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 应当在数学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的依据下来进行充足的设计与规划, 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有效引导学生来进行问题的解答, 并且培养学生足够的数学学习信心及其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能够在分析问题时具有一个问题多种解法的能力, 最终养成自己的答题方法系统, 同时也要具有举一反三的答题能力, 这样当在解答习题遇到一种类型题时, 就可以运用自己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对其进行快速有效地解答, 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答题思维, 也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 最终有效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数学成绩。
摘要: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 高中生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就可以准确的进行问题的解答, 同时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本文重点就是对高中数学的问题解答进行分析, 使更多高中数学老师可以进行学习, 对今后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答题方法,课堂参考
参考文献
[1]马进.浅析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
[2]王族.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反思及其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
[3]王艳青, 代钦.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分类讨论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4]吴立忠.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存在问题的反思[J].教育导刊, 2010 (09) .
[5]王宏楠.谈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2) .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简析 篇8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策略,感知,情感教学,背诵
一、操练学习,让学生充分训练
1. 增强感知
操练实践增强感知,加深印象,去除枯燥,是我们课堂的主体,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操练,语言的掌握才能够熟能生巧,学生的社会实践交流才有底气,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尽情地、顺利的沟通。
2. 画图
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读几遍匆匆了事,例如,在Healthy food anddrink中,这些饮食方面的词汇,生活中自然是能够接触到,也极其容易理解与记忆,怎样增加学习的兴趣呢? 我让学生动手画图,因为很多学生擅长画画,画一些常见的食物名称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有些学生画得还非常逼真,可以说有绘画的天赋,之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请学生用单词把这些食物介绍给外国的游客,要求是不要用中国式的英语,看看谁能够表达得更好,大家进行模拟游戏表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讨论,老师表达: I’ve got some juice in the fridge. 学生用自己的图片模仿教师的样子进行真实的操作演练,同学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角色来表达,通过讲述不同的内容,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过程当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其乐融融,不仅仅是趣味浓厚,而且提高了记忆方面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3. 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找更好的方法
我们教英语的老师经常在一起沟通,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商榷,不断得到提升。我们有一个老师,别出心裁,奇思妙想,他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他走进教室,提着一篮子五颜六色的食物,让学生对食物用英语进行设计包装,学生都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选取图片,充分地运用自己的美术知识认真包装,并且像导购员一样,详细礼貌的向外国客人进行认真到位的解说,介绍的过程中,咬字吐字非常清晰,动作、表情极其到位,一个真正的寓教于乐就这样得到完成。
二、关注学生主体,进行情感教学
有的老师感叹: 没有学生喜欢学习了。因为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一个枷锁。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只要我们关注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认识到英语不过是一种语言,这和我们的汉语一样,我们只要不断学习,达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定会水到渠成取得优异的成绩,达到我们的学习目标。如何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交流,这种语言的交流,不能离开情感交流,只有情感与语言的统一,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完美,学生才不会感觉到有学习的压力。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关怀学生,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了解他们的心理,从生活到学习都要无微不至地给予关注,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用英语写一张贺卡,表达出老师对他们的祝福; 赠送一些他们喜欢的小礼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的老师会有哪一个学生不喜欢呢! 他们也给老师一些简单的祝福的卡片,这种愉快的交流,能很好地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情感; 关怀学生,引导学生的学习,赞美优秀的同学,鼓励学困生,让优秀者帮助后进者,尽可能多地让后进生参与英语学习管理,派学生担任老师的助手,增强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让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提升,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找到快乐。
三、开展好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英语兴趣
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够只是照本宣科,千万不要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样的错误思维。认真的教学,一心营职,不断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他们喜欢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要引导学习而不是灌输,让他们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减少对英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要注意开展课外活动,管理好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注意发展学生每个人的特长,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课外活动应紧扣课堂教学,加强口语和听力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在交际活动中提倡学生用英语进行问候,了解日常用语; 扩大他们视野和词汇; 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肩负起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赋予的重任和使命。
四、多背诵文简义富的文字,诗意的教学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背诵。我给学生找来《慧人慧语》中的一些诗句,中英对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略作举例。
比如引导学生学习为了什么的句子:
壮士全心兴国邦,贪夫富贵盼无双;
Monty wholeheartedly Hing state,the greedy rich hope without;
读书但逐名和利,熬出寒窗进铁窗!
Reading but by the name,through the window into the prison!
听说一些男学生偷偷地喝酒,我特意给他们写在黑板上一首诗:
谁逾李白好诗才? 浪漫如瓶泄水来!
Who more than Li Bai hao poetry? Romantic like bottle discharge to!
可惜名篇都说酒,难生智慧到灵台。
Unfortunately,famous said wine,difficult to wisdom to Lingtai.
引导学生心胸豁达的诗句:
日月何曾要版权,光明世界万千年;
The sun and the moon ever to copyright,the bright world thousands ofyears;
有人却为一诗句,争讼揎拳法律前。
Some people actually is a poem,litigation law before push punch.
告诫学生谦虚的:
常见书生自恋迷: 文仙词帝水平低;
Many common scholar narcissism: low level word Emperor Wen xian;
乐天问妪字频改,李白登楼诗不题;
Lotte asked to frequency change,Li Bai Deng Lou poems do not question;
谦逊无疑遭他敬,张狂立即被人奚;
No doubt he was humble respect,insolent instantly xi;
往年我亦骄难状: 井底之蛙必定愚。
This year I also proud difficult shape: a frog in a well will fool.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能倒背如流,他们对这种学习很感兴趣,不仅仅提高了语言智慧,同时也增进了道德修养。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 篇9
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值得探讨, 尤其是词汇教学,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单词感到难记, 且不说他们的英语基础, 就护理专业的英语词汇看, 专业性强、单词又长, 那么怎样进行词汇教学, 使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再害怕单词的学习, 提高护理英语基础知识, 值得探讨。
一、中职护理英语教学现状
1.专业英语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
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材相对滞后, 不能与时俱进。 教师对英语不重视, 学生的基础差、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对于教材的选择, 有的学校欠科学性, 与护理专业不匹配, 不能体现专业特点。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 未必都是专业性强的英语教师, 一些学校的英语老师并非专业出身, 导致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 专业知识不敢涉及, 也没法涉及, 一些专业术语、理论术语等, 如Energency Room等, 对于非专业的英语老师会有听而未闻之感, 与学生交流和探讨更不可思议, 教学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3.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 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 突出表现为英语单词的教学, 主要形式为带读几遍、抄写为主, 远离拓展运用, 缺乏系统方法的点拨, 更不和专业知识挂钩等, 导致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差, 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最终导致教学的落后。
二、中职护理专业英语单词教学的必要性
多数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中职护理英语教学方法的单一、传统的灌输、枯燥的课堂、乏味的抄写, 导致他们对英语更没兴趣和信心。 久而久之, 由于单词量少, 直接导致阅读能力差、口语表达跟不上、写作运用更不可思议等。 词汇是英语的三大基石之一, 和语音、语法并称为英语学习的三大要素。 可见中职护理专业加强词汇教学很有必要。
如果沿袭抄单词、背单词、默单词的方法, 就会使本来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中职护理的学生兴趣全无, 从而单词记不住, 挫伤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 探讨词汇教学有必然性。
三、中职护理专业英语单词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分类记忆法
(1) 常见疾病的词汇。 常见的疾病是中职护理英语单词的重要部分, 对于这些常见的疾病可以一起记忆, 从比较中加强记忆。 如肺炎Pneumonia, 心肌炎Myocarditis, 脑梗cerebral infarction, 心早Early heart, 糖尿病Diabetes等, 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胃炎、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常见疾病, 可以各个击破、集中复习而掌握。
(2) 常见科室的词汇。 常见的科室有内科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 以及外科、儿科、妇产科、 急诊室、 眼科、 口腔科等。
(3) 疾病症状的词汇。 对于感冒引起的疾病, 常见症状有流鼻涕、感冒、发烧、头疼等。 其他疾病也有相应的症状, 分类记忆有助于强化记忆效果。
(4) 相关检查的词汇。 护理专业的关于检查的单词也很多, 如心电图、二维超声心电图、B超、彩超、CT、胸透、脑电图等。
(5) 身体部位名词。 相对而言, 身体部位的名词最简单, 如head, leg, wrist等。
2.构词法记忆
上文提到的心早是个复合词, 记忆时引导学生利用合成词的特点降低记忆的难度。 如Early heart=Early+heart, 这样单词记忆避免了拼写的繁琐。
再如“内科”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看上去令人害怕, 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 如果用构词法而记忆, 就会事半功倍。department=depart+ment是个复合词;internal=inter+nal利用找词根的方法, 降低记忆的难度;mediciney=medicine+y利用名词词尾加-y构成形容词的方法而记忆, 这样“内科”这个长单词被分解记忆、肢解记忆, 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此外, 情境法记忆单词, 可以增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联想法记忆单词, 可以产生由此及彼、牵一动而百动之效, 如由“内科”想到“外科”等, 都是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
中职护理专业英语单词学习与学生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 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培养专业人才是中职教学的根本取向。 因此,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应高度重视, 立足实际, 勇于创新, 探讨教学有方、学习有法的词汇教学, 从而提高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摘要:中职护理专业英语专业词汇多、单词长、专业名词多等, 增加了单词教学的难度。作者结合专业特点, 根据实践经验, 谈谈构词法、情境法等开展词汇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中职护理,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庞陈燕, 许家梅.卫校护生英语词汇学习情况调查[J].成功 (教育版) , 2010 (6) .
简析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与教学 篇10
1、利用构词法策略学习英语词汇
英语中很大一部分单词是由构词法形成的, 学习构词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单词, 它是扩大英语词汇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英语构词法较常见的有派生法和合成法等。
1.1 派生法
派生法又叫词缀法 (affixation) , 是指利用派生词缀和和词根结合构成一个新词的方法。新词的含义一般为词缀和词根意义组合而成。所以学生只要知道词根, 词缀的含义, 就能掌握相关派生词。比如前缀“m a l-”指“恶的, 不良的”, 那么“m a l t r e a t m e n t”、“m a l n u t r i t i o n”、“malfunction”等这些看似复杂的单词词义就能迎刃而解, 它们分别指“恶毒对待, 虐待”、“营养不良”、和“功能不良, 功能失常”。后缀多用来改变词性。可以通过这类后缀习得的英语词汇也很多, 如“urban” (a.都市的) 加后缀“-ize” (…化) 变成“urbanize” (v.使都市化) , “urbanize”再加后缀“-tion” (附在动词后构成名词) 成为“urbanization” (n.都市化) 。除了主要用来改变词性的“-f u l”、“-a l”、“-l y”、“-ion, -tion”、“-ize”、“-ment”等, 还有些后缀并不改变词性, 如“impression” (n.印象) 变成“impressionism” (n.印象派, 印象主义) 时采用的后缀“-i sm”, “red” (a.红色的) 变成“reddish” (a.有点红色的) 时所加的“-ish”。还有的后缀其本身的含义不可忽视, 如“-pr o of”有“防…, 抗…”的意思, 那么“waterproof”就是“防水”;“f i r e p r o o f”为“防火”;“bulletproof”意即“防弹”;“stainproof”指“防污”。由此可见, 词缀的学习和掌握, 对于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2 合成法
英语中还有一种可以通过类似方法学习的词就是合成词。合成词是指英语构词法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顺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新词。如painkiller, 就是pain和killer组合而成, 这个词的词义就是“疼痛+消灭者=止痛药”。又如timek ille r, , we e d-k ille r, fre sh ma n, sle e pwalk, three-year-old, light-green等, 这些合成词, 都可以通过将其各部分词义组合起来而得出新词的意思。这样, 学生可以不用额外记忆, 就根据已有词汇量习得很多新词。
2、利用联想法策略学习英语词汇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 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众多的词汇学习策略中, 联想记忆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联想对比的方法学习英语词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新词, 也能帮助他们重温学过的词汇。联想的范围很广, 可以是部分联想到整体, 也可以是由一个词联想到它的同音词, 同形词, 同义词, 反义词, 同形同音异义词等。总的来说, 学生可以分别从词汇的音, 形, 义入手来进行词汇联想。
2.1 音和形的联想
英语中有不少同音词, 它们中大部分词形也相似, 但意义不同, 如dessert (n.甜点) 和dese rt (v.丢弃) , 不仅发音相同, 词形也类似, 因此比较容易混淆。为了有效区别这两个单词,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两者不同, 即前者有两个s, 后者有一个s。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 比如s可以联想到sugar, 那么两个s就是糖很多, 就是甜点的意思。或者学生也可以因人而异, 通过联想, 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类似的词还有“stationary” (a.固定的, 静止的) , “s t a t i o n e r y” (n.文具) ;“complement” (n.补充) , “compliment” (n.&v.赞美恭维) ;“vacation” (n.假期) , “vocation” (n.职业) 等。除了英语词汇之间的联想, 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汉语中的音译词, 根据音译词及其英文原词发音相似的特点, 就可以轻松记住原词, 如“typhoon” (台风) , “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 ” (丁克) , “cartoon” (卡通) , “aspirin” (阿司匹林) 等。
2.2 词义联想
词义方面的联想包括同义词 (近义词) 联想、反义词联想、同类词联想和构词法联想等。
英语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特别丰富, 而且这些词之间, 往往不只是对应中文含义的细微区别。在讲授新词时, 教师应联系与它们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 并且分析出它们在语义及用法上的差异。如在讲解“reproach”时, 可以联系到“blame”、“condemn”、“denounce”等。它们不仅词义有细微区别, 用法也不尽相同。“Reproach”是正式的用法, 指“责备 (表示失望但不含怒气) ”, 用法为“reproach sb.fo r/with sth.”;”b lame”是“指责, 怪罪”, 有一点“推卸责任”的意思, 一般句型为“blame sb.for sth.”;“condemn”是“指责, 谴责”, 含“强烈反对”的意思, 它的用法是“c o n de mn s th./s b.a s”、“co nd emn sb./sth.for d oin g s th.”;“denounce”与“condemn”同义, 但强调公开性, 一般用作“c o n d e m n s t h./s b.as”。又如在讲到“terrific”的时候, 可以用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所有可以解释为“极好的”的单词, 比如“e x c e ll e n t”, “s p l e n d i d”, “superb”, “great”, “super”, “superior”, “wonderful”, “marvelous”, “fabulous”, “awesome”等, 并进行对比分析。除此之外, 有的同义词感情色彩不同, 如“politician” (政治家) 和“statesman” (政客) ;“c u t e” (机灵的, 聪明伶俐的) 和“cunning” (狡猾的) 。有的同义词存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 如“b u y” (买) 和“purchase” (购买) ;“dirty” (脏的) 和“filt hy” (肮脏的) 。还有些同义词 (近义词) , 如“pig”、“hog”、“swine”都有“猪”的意思, 但侧重点不同。其中“pig”是常用词, 指“猪、猪肉”;“hog”指“阉过供食用的公猪”;而“swine”是文学用语, 借喻“讨厌的人, 猪猡”。
在学习英语词汇时, 也可以把反义词放在一起记忆, 如“vicious cycle” (恶性循环) 和“virtuous/sound cycle” (良性循环) ;“chronic” (慢性的) 以及“acute” (急性的) ;“o p t i m i s t i c” (乐观的) 和“pessimistic” (悲观的) 。当课堂教学中涉及某个单词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反义词, 并成对记忆, 以加深印象。
另一类适合用联想法学习策略的词是同类词。同类词指归属于同一类别, 同属于一个上义的词, 如同属于昆虫 (insect) 的“fly”, “mosquito”, “bee”, “wasp”, “locust”, “dragonfly”, “moth”, “flea”, “ant”等。又如关于“牛”的词汇有“cattle”, “ox”, “cow”, “bull”, “buffalo”, “calf”等。这类词由于同属于一个类别, 因此易于引发联想。
构词法联想与构词法策略类似, 即从某一词汇联想到与其结构相关的词汇。如学习了“suicide” (自杀) , 在了解后缀“-cide”是“杀、灭”的意思后,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想到“pesticide” (杀虫剂, 农药) 、“homicide” (杀人) 、“germicide” (杀菌剂) 、“herbicide” (除草剂) 等带有同样后缀的词汇, 并巩固记忆。
3、利用语境策略学习英语词汇
语境策略就是学习者通过上下文语言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对出现在语境中的生词进行猜测, 从而习得这个单词。词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 离开了语境, 词汇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应结合一定的语境, 而不应孤立地讲解。而且在英语中, 由于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 许多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 所以教会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并掌握单词的用法显得十分重要。例如:Nowadays some Chinese people also observe Christma s.这里的“o bse rve”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猜测词义, 它不是“观察”、“遵守”的意思, 而只有当它表示“庆祝 (节日) ”时才能与“Christmas”搭配使用。
4、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词汇
随着中国社会的国际化进程, 国人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英语。公共场合中有英文标识, 食品货物包装上有英文说明, 电影电视里更是涌现出大量和英语有关的作品。因此, 用心观察生活中接触到的英语词汇, 从日常生活中学习英文, 也是一种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比如酸奶的外包装上, 有些就写着它的英文对应词“y o g u r t”。这也是为什么酸奶又被叫做“优格”的原因。比如KF C的番茄酱包装上, 印的是“tomato ketchup”而不是想当然的“tomato sauce”。机场里“行李领取”的英文是“Lug gage Cla im”, 所以“claim”除了“声称”, 还有“认领”的意思。英语词汇就在生活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些词汇的存在。但是, 这些词汇虽然有出现频率高, 贴近生活的优点, 它们的正确性却值得商榷, 需要学生用怀疑的眼光去学习。此外, 近几年来, 美剧风靡了全中国, 利用美剧学习英语词汇则是生活娱乐和学习两不误。但是这个方法更适合中高级英语学习者, 并且最好有英语字幕作为辅助, 学生在听到有用的词汇后, 要勤于记录、总结和温习,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词汇量。
5、结语
总之, 英语词汇学习是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种类繁多, 不同的人适用于不同的策略。不管是什么策略, 只要能有利于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都是好策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利用规律, 使英语词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事半功倍, 由此不仅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英语语言各项技能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摘要:词汇的学习和积累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的,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 英语词汇学习困难重重。在英语教学中, 词汇学习策略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构词法和联想法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和教学。
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教学
参考文献
[1]汪榕培, 王之江.英语词汇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桂诗春.英语词汇学习面面观.外语界, 2007, (6) :57~59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 篇11
关键词:存在问题;写作技能;解决方法
一、当前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不到位
笔者认为,英语写作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锻炼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每单元结束时才会给学生布置写作作业,这就不能保证学生的写作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师没有将写作与学生日常的英语学习有效结合
写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习项目,既有对词汇量的考查,
同时还有相关的语法知识、时态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积累都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锻炼。
3.学生的写作卷面较为纷乱
从学生卷面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平常不注意积累,词汇贫乏,语言知识较差,语法混乱,搭配不当;其次是语言连贯性差,如句与句之间缺少衔接,缺乏逻辑性,较少语言变换,平铺直叙;再次是立意差,内容贫乏,信息不全,条理紊乱,还容易出现“汉式英语”。
二、解决英语写作问题的方法
1.注意知识积累,为写作提供更多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水平的提升,充足的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以便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输入与积累,那么英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无法进行信息输出。哲学原理中有“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的说法,学生的英语素材积累也是一样,只有大量输入语言信息,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者才能输出信息,进行模仿,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教材,活用教材,让学生以课文为立足点,同时结合一些课外读本和知识点,多读、多说、多练、多背,让学生厚积而薄发。比如,引导学生做好基本的词汇量积累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语法、造句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够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地不断进步。
2.指导写作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对于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可谓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
审题是进行写作的第一步,只有清楚了题目的要求,才能够按要求做题。很多学生基础也不错,但是写作题目得分低,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写得跑题了。所以,对于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看懂题意,了解所给的情景。同时也要了解作文要求的目的,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求,才能够按要求作答,不至于偏题
跑题。
(2)草拟提纲
和语文写作一样,英语作文的写作也要注重提纲的草拟,因
为列提纲是写好文章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写作的初级阶段,列提纲可以使杂乱无章的材料变得井然有序。当然列提纲也要扣住主题,不用过于详细,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考虑文章分成几段,每段的大意是什么,要计划好文章的整体结构。这样对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把握,确保写作的准确性。
(3)动笔成文
在提纲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材料的补充以及完善,让
作文变得羽翼丰满。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随意乱写,每篇文章都会有一定的单词数量要求,在要求范围内才是最好的,所以学生要根据文章各个部分的写作要点进行补充。同时也要注意尽量用简练的、地道的英语来表达,多用简单句、短句和主动句,少用复合句、长句和被动句,以免出现错误。另外也要注意语法正确,切忌汉语式翻译,更要注重写作过程中的语法、时态变化。
(4)检查修改
检查修改是英语写作的一道扫尾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程序。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文章进行再次的梳理,检查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要求,再检查语句有没有错误,人称、时态等内容是否一致等等。只有经过反复检查修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写出更高水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俞海姣.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06(5).
[2]宣桂芬.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3).
简析初中数学多项式教学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项式教学,学习方法
数学教师要促进学生对多项式的学习,这对于解决许多初中数学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需要老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多项式的认识更清晰、了解更透彻,获得最有效的多项式学习方法。多做题是实现数学成绩提高和数学思维养成的重要途径。老师要给学生布置必要的任务,多接触各种类型的题型,从中归纳出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形成高效解题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技巧。任何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方法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更深入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学生的时间, 从而进行更多的训练和思考。当然,使学生了解做有关多项式的题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多项式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发现问题会降低失分的可能性。
一、促进学生对数学多项式的学习
多项式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解题途径,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多项式,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太难的题型但是多项式的知识点非常繁杂。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记忆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必要的方法和规律,为其他题型的解答打好基础。这对促进学生对多项式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学代数式问题中需要用到恒等变形, 而多项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以后章节中的有理数、四则运算、解方程组、三角函数、代数式这些类型题目的解答都和多项式联系密切。只有做到灵活运用,才能将其他一系列的题型做出来,所以进行多项式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多项式的学习中,刚开始是进行合并学习。例如:3a+2b+2a=5a+2b,这就是最简单的合并的题型 ,利用简单易懂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中的含义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当然,老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阐释某个定义的实际意义,像前面讲的合并就可以让学生想象成相同种类的人在排队时站在一起。这种和谐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对多项式的学习更感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含义。因此,老师在讲题时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准确地判断需要运用哪种方法解题,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和规律性的东西,这会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思维方法,化繁为简,使做题更准确有效。
二、多做多练,高效解题
做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只有在做题中才能真正体会到题目的灵魂所在。所以老师必须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练习这样才会使学生得到最好的锻炼, 获得高效解题的方法和途径。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概念,因为这是理解题目抓本质的重要步骤。然后必须进行大量基础题型的训练,只有把基础性的知识掌握牢固才能进攻更高层次的题型。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做题然后进行总结。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指的这个道理,在熟练中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通过反思获得最有用的知识,培养解题思维能力。
多项式是一个途径多、技巧性强的重要知识点,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寻求最有效、最简便的解题方式。在做题中提炼出来,可以进行实例分析,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总结会带给学生很多解题方法。这种在题目中总结规律的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在做相关题目时操作自如,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在多项式的学习和训练中得到相应的体现。化简求值的方法在不同的题型中都会有所涉及,这种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多做题、多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质量,从而达到高效解题的目的。
三、讲解多项式的学习方法
多项式的解答有多种方法, 提得最多的就是“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需要严格地根据定义进行各项的观察,把一个因式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整式, 然后将字母系数及相同的公因式提出来结合在一起,用这种方法求解非常简单而且不容易出错。做题最重要的是找到解题规律,多项式的解题不仅有因式分解法,还有很多其他方法,例如:遇到两项的题目时,优先考虑的就是运用平方差求解, 遇到三项或者是三项以上的题目就可以用公式法或者十字相乘法来做。各种题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了解了这些必要的方法就会使学生在做题中游刃有余。
重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区别与联系, 找到最普遍的做题规律才能使得学生在做题中更方便简单。合并同类项的原则和化简整式的原则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果字母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就可以将系数相加。这种方法在多项式的解答中是很普遍的,当然也是很重要的解题方法。找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这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式,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也是多项式学习的重要方式。老师需要将这些基本的方法讲解给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受益颇多。
四、讲多项式题目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决任何题目都需要做到认真细心, 而解决多项式的题目时更需要细心解答。如果一不小心把字母看错了就会使得同类项合并出现错误,这样就会使整个题目都出错。所以在做题时要仔细看清题目、字母及正负号。对于多项式来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因学生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通过向学生询问对所讲题目的接受情况进行教学。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老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对待, 这样才能知道学生的学习状态。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简析】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05-21
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05-09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07-04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07-29
初中物理总复习策略02-0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10-21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掌握物理考试策略06-08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评价与策略08-08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探讨论文11-11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简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