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问题分析

2024-09-23

民间金融问题分析(精选9篇)

民间金融问题分析 篇1

摘要:农村民间金融的规模日益扩大, 它的存在, 不仅对农村经济也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原因分析得出民间金融繁荣是金融压抑的必然结果, 正规金融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和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日益扩大的需求矛盾成为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根本原因。进而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对于经济影响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民间金融问题要采取疏导结合的方式, 打破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 建立开放、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关键词:农村金融,民间金融,问题,对策

民间金融,泛指个体、家庭、企业之间绕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直接进行金融交易的行为。由于以往这些借贷行为是非法存在的,也被称为“地下金融”。其具体表现有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 (有的地方也称“邀会”) 、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已经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农业生产的分散性,“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很难适应和满足“三农”多样化、分散性的金融需求,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了特殊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民间金融的发展还未规范化、法制化以及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对农村和社会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概况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规模庞大,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换的作用。民间借贷活动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IFAD (2006) 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金融市场的4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的民间借贷金额高达1.2万亿元左右。从2001到2006年,我国农村民间借贷规模大约以19%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全国农村民间金融借贷高达8000-14000亿元,仅浙江东南温州地区就有3000多亿。

2 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民间金融繁荣是金融压抑的!必然结果。正规金融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和农村经济对于金融服务的日益扩人大的需求矛盾成为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根本原因。

2.1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涉农机构锐减,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的萎缩。近年来处于自身经营效益的考虑,县域内的国有银行机构大量撤并,尤其是农业银行的减少最为严重。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金融风险和追求经营利润的考虑,对县级机构的中小贷款客户实行规模控制和授权授信管理,并设置了较高的贷款门槛,客观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加剧了资金供应的紧张程度。此外,随着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些乡镇实施撒并,这些乡镇的信用社及农业银行营业所也发生了变动。据资料显示,2005年,湖南郴州市各金融机构共撤并县域及农村地区营业网点35个,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撤并26个,信用社撤并9个。随着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的收缩,其信贷业务开始向中心城市集中,原有的信贷、结算、代收、代付性业务的急剧减少,县域网点逐渐演变成了“多功能储蓄所”。久而久之,这些金融机构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且,已有的功能日益不复存在,其最终必将退出县域这块土地。

2.2 现有的农村金融部门实力不强,经营效率低下,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中, 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清、管理监督机制不畅, 市场地位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民间金融纰织的存在必定会使一部分资金从正规金融体系流出, 形成一个体制外的金融市场。从而会削弱货币政策的实行和宏观调控的实施。如当政府对经济过热实施以紧缩货币政策时, 往往政府作用之外的民间金融反倒会利用正规金融力量减弱之机, 对紧缩的经济领域给予信贷支持, 经济难以“软着陆”, 从而抵消掉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

2.3 金融自身的缺陷导致其有一定的危害。

一是某些民间借贷活动在很大程度形成了孕育“地下经济”的温床。在一些地方,民间金融机构成为非法外汇交易、洗黑钱和集资诈骗的主要载体。二是高利贷现象的存在,加大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三是民间金融安全性较低,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除了面对一般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市场风险外,民间金融机构还要承担得不到法律保护而产生的非市场风险。于是由民间金融引发的纠纷,往往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为了确保资金的回收,不少地下金融组织都雇有专门的追债队伍,其追债人员一般都是横行当地的霸道者,有的甚至是当地黑恶势力的成员。一但发生债务拖欠和纠纷,追债人员就会实行暴力追债,往往酿成社会的不稳定。

3 规范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措施和建议

对于农村民间金融的态度不能是取缔和消除,它的存在是民营经济在资金市场上的表现形式。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必然导致由个体和民营经济来填补这一差距。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民间金融问题要采取疏导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深化金融改革,打破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有效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建立开放、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另一方面对于民间金融要加强监管,趋利避害。

3.1 立法使民间私人借贷走向法制化。

要制定相关的民间借贷管理法律法规,将民间借贷行为置于政府的监督管理之下。只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民间借贷过程中的违法乱纪活动,尤其是高利贷活动,才能有效地加以管制。放开民间的准入限制,使地下金融合法化和组织化,引导民间借贷走上正常的轨道。

3.2 农村金融体制,组建民间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方针,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信用社对农业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信用社改革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沿海发达地区,可以将信用社改造成为商业性的地方股份制金融机构;其他地区,也应该按照股份制原则,吸收当地农民和个体经济组织入股,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机制。一是积极开展合作金融形式,重点引导民间资本组建农民股份银行和农村银行,为民间借贷开通渠道。在地下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尝试吸引部分民间资本参股,建立股份制银行或进行民间金融机构的试点。二是规范对邮政金融的管理。把县以下邮政储所吸收的存款,经过人民银行全额用于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放给农户和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组织,进一步开放邮政储蓄自主运用资余渠道,鼓励购买农发行的债券。

3.3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金融抑制,使利率能真正反映资金的真实供求,从而有效地对金融资源进行处置。

金融抑制程度的降低,实际上是削弱了地下金融的发展趋势,提高了它的运作成本;如果正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不能在开展业务创新方面有更大的空间和动力,金融投资品的供给增加,居民家庭理财工具多样化,就会导致冒很大的风险去投资于地下金融产品。

3.4 有针对性地对地下金融行为进行监管,坚决取缔和打击违法金融行为。

违法的地下金融行为高风险、金融欺诈、隐蔽性强等特点,有时会严重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必须加以规范。对一般的个人间的民间借贷活动政府应该严密监督;对于高利贷,只要不是严重干扰社会治安和金融秩序,也不一定完全禁止。对于高利贷的控制,应该通过发展正规金融机构,逐步将其挤出市场。

参考文献

[1]朱泽.我国地下金融发展状况及治理对策[J].农业经济, 2005 (lO) .

[2]李建军.地下金融规模及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 2005 (3) .

[3]许咏梅.我固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 .

民间金融问题分析 篇2

民间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

前段时间我国一些省市再一次掀起了取缔民间金融机构的浪潮.在90年代初期,散布在我国城乡的`很多民间金融组织诸如储金会,农村基金会等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于6月份制定相关法令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清理.

作 者:高颖 作者单位:中国农大经管系刊 名:中国统计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STATISTICS年,卷(期):“”(9)分类号:F8关键词:

民间金融的经济功能分析 篇3

【关键词】民间金融;经济功能;作用机制

民间金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一方面,在信贷政策日益严格,信贷准入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民间金融为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赢得满满赞誉;另一方面,诈骗、跑路、非法集资等问题的频频爆发,导致民间金融招来骂声一片,声名狼藉。在这种矛盾下,清楚地认识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对我们意义重大。

一、民间金融经济经济功能分析

金融功能,即金融的功效、效应、或者说作用。白钦先(2006)在总结金融功能的基础上,把金融功能划分为基础、核心、扩展、衍生四个层次并重新界定。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其分析方法,并结合诸多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民间金融的“经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从“功能观”的角度分析民间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机制。

1.基础功能——资金媒介

民间金融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金的集聚及再应用的过程。动员储蓄,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于手是需要巨大成本的,这些成本又主要体现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所花费的信息成本及交易成本上。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多是建立在一定的血缘、亲缘或地缘等社会关系上,借贷双方间的社会关系及相近的地理距离使信息的获取比较便利,透明度也较大,一方面使得放贷人能更好地甄别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另一方面对借款人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节约了放贷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协调和监控成本,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成本。此外,民间金融机构一般规模较小,操作简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高,正是因为信息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民间能更好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虽然银行、证券等正規金融机构也能过通过金融资产的创造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但是现行的利率水平远不能反映资金的利用价值,正规金融机构吸储能力不断下降。宏观调控政策作用进一步明显,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日益严格,信贷准入条件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更难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对于投资者来说,民间的高收益恰好提供了一个投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等融资者来说,民间金融不失为获得融资的一个好渠道。资金的供需状况进一步显示民间融资促进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

2.核心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正在减弱,经济薄弱环节的短板效应日益明显,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但是金融业的发展却没有跟上优化经济结构的步伐,金融创新不足,二元结构失衡的矛盾突出,城乡间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贷款分配不均衡导致的企业融资二元结构、全国性与地方性金融机构数量多少不均衡导致的金融组织二元结构等矛盾的存在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优化金融资源胚子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实际上就是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缓解,提升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3.扩展功能—价格发现的功能

经济调节功能被定义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产业倾斜政策等通过金融体系的传导实现调节经济的目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金融功能,只是通过金融运作发挥的功能。民间金融作为官方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

由于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民间金融利率很少受银行利率影响,大多都是随行就市,较真实地反映出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及资金价格,发挥了利率的杠杆功能,具有市场利率的特性。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而民间金融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了一个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坐标,对国家利率政策的制定、利率水平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对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等的市场定价,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衍生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私营企业数量为560.4万户,占内资企业总数七成,比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08)年增加55.8%即200.8万户。2013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已达60%。但是,由于规模小,实力薄弱,经营风险大,自身信用状况不稳定,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往往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间接融资。同时由于股票、债券发行条件高,较高的门槛阻碍了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取得直接融资。迫切需要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转而向低门槛的民间金融寻求融资,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在民间金融的帮助下获得其第一桶金。

5.衍生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显示出不平衡的特性,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大量改革发展实践证明,金融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由于民间金融的借款人多为中小企业,所以民间金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多是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体现出来。民间金融多受地域性的影响,倾向于将资金流入当地企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趋同的趋势,推动了具有区域特殊的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6.衍生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民间金融历史悠久,历朝历代中都不乏其身影,不同时期的民间金融的发展往往也根源于当时特有的时代背景。近年来,金融抑制使我国处于二元化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充分地满足社会上巨大的资金需求,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民间金融的出现填补了正规金融的某些缺失,代替了部分本应由正规金融发挥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同时,民间金融的出现也向正规金融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正规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创新,为整体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民间金融法律体系,将民间金融纳入法制化轨道。当前我国针对民间金融的法规线条粗,不明晰,导致对于民间金融经营范围、合法与否、合理量刑等方面的判断都没有一个清晰可靠的标准,大量灰色地带的存在给予了民间金融一个风险滋生的温床。因此,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的对象和实施者,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律令,使得民间金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民间金融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健全资本市场,增加民间金融投资渠道。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利率水平满足不了居民的投资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将闲置的资金由储蓄转向民间金融领域,相对于我国民间资金的巨大存量来说,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相对滞后,投资渠道的匮乏限制了民间金融的活力,必须为民间金融增加新的投资渠道,更好的发挥其投資效应。

3.促进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吸引民间金融资金参股区域性中小型民营银行。同时,规范并推动非国有贷款担保机构的发展,鼓励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利用民间民间金融的信息优势及正规金融的资金优势,使两者互相补充,共同发展。此外,在合作过程中,还应当促进双方交流,鼓励民间金融吸取正规金融的管理经验,转变其发展思路。

4.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肖(E.S.)和麦金农(R.M.)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正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推动了民间金融的繁荣发展。一味的对民间金融规模和利率的限制只会使其扭曲与异化,并不能规制民间金融的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利于降低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投机资金流入民间金融,降低民间金融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不但能促进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资金流向最迫切需求的地方,也有利于民间金融自身的理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谭庆华.论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研究,2006,(7):41-52.

[2]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05:58-68.

[3]杨龙,胡晓珍.金融发展规模、效率改善与经济增长[liJ].经济科学,2011,01:38-48.

[4]苏建军,徐璋勇.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02:139-149.

作者简介:

民间金融存在问题及规范建议 篇4

一、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

民间金融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过渡的时候的一种必然产物, 它遵循了市场的需求, 对当时的金融与经济之间的不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协调作用。我国民间金融在经济转型时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当时官方金融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 这样的现状使我国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逆向的选择, 为了使信贷风险得到合理的规避, 这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就会在一定程度选择向大型国有企业倾向;二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 当时正处于创业的初期, 营业能力差, 现金流量少, 所以就很难通过官方金融获得资金。中小企业如果想求发展就必然会将注意力转向民间金融。除此之外, 随着金融增量改革缺口的加剧, 民间金融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阶段, 我国民间金融主要有以温州台州等地区为代表的民间银行、民间集资、民间借贷、小额信贷公司、当铺、合作基金会等等。

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存在以下几种特征:一是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因为金融组织、区域经济体系发展不平衡, 银行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这种情况使现代经济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 所以民间金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是民间金融融资的活动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的信贷活动需要签订一些合约, 关于金额、期限、利率、抵质押物等内容都要约定好。

二、我国民间金融存在哪些问题

1. 民间金融存在的隐蔽性会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民间金融的地区性、分割性、区域性使运作机制与官方性质的金融机构相比明显落后, 与官方金融机构之间无法进行正当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民间金融就会采用不正当的途径进行竞争。与此同时, 对于民间金融国家一直持有一种否定与怀疑的态度, 在法律层面来说并没有对民进金融的存在进行充分的肯定, 民间金融没有得到完善的法律保护。因为上面的原因使得民间金融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与隐蔽性。

因为民间金融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严重干扰了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 同时也使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民间金融存在一定的逐利性, 使得很多本该属于银行体系中的资金从银行中分流出来, 这部分资金不在国家金融体系之内, 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大了货币政策执行的难度。

2. 高风险性在民间金融运营中普遍存在。

因为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的极为不平衡, 所以在民间金融运营中也呈现了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管理制度不完善, 发展水平不一致, 没有得到国家法律的充分肯定。如果信贷双方之间出现了矛盾, 就不能运用相关的法律来维护各方的权益, 所以说在民间融资活动中发现出一定的风险性。

3. 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逐渐脱离, 实体经济呈现严重的“产业空心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的性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对资本的逐利性, 在一些地区, 民间借贷的资金在市场上空转, 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逐渐脱离, 实体经济呈现严重的“产业空心化”。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 原材料、能源、用工、财务等成本得到不断的上升, 加上外需疲软, 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另一方面资本由利润低的部门向利润高的部门流, 因为投资暴力性的存在使得很多资产流到民间金融市场中, 大量的产业资本退出了实体经济中。

三、关于民间金融的规范建议

1. 对民间金融进行引导和规范。

首先要引导资金的投向, 因为民间资本存在逐利性等特点, 与实体经济相脱离, 所以政府应该对民间资金的投向进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将民间的资金引导到符合国家政策的建设项目上来, 也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的形式引导民间的资金投向, 避免民间资金投向的“空心化”;其次要引导借贷利率, 在民间金融市场上, 利率水平一直受到资金供求的严重影响, 国家应该适当控制民间金融的市场利率, 使利率的浮动空间得到扩大;再次要对运营机制进行引导, 民间借贷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同时存在借贷合同不规范、借贷手续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粗在容易引发一些金融风险。所以应该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力度适当加强, 借贷手续要完善, 操作流程要规范, 还可以建立起民间借贷信息登记中心, 方便进行宏观调控, 使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得到促进。

2. 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立法工作。

现阶段我国的民间金融属于体制外金融, 金融法规对民间金融起不到约束作用, 同时我国也缺乏有关借贷方面的法律文件。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立法工作, 使民间金融活动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使民间金融市场得到规范。同时要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工作, 对于高利贷等一系列不合法的民间金融活动要从源头上进行改革。

四、结论

民间金融在现阶段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逐利性、隐蔽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使民间金融逐渐走向规范化我们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与引导,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立法和监管等工作, 使民间金融更加规范,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要:民间金融主要是指企业、家庭和个人绕过官方的金融体系而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 这种金融交易活动在现阶段尚未纳入到政府的监管范围内, 也没有取得一定的合法地位。虽然民间金融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具体的阐述了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我国民间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化建议, 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间金融,问题,规范,立法

参考文献

信托—破解民间金融问题的新思考 篇5

信托以其特殊的制度设计和独特的金融功能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 由于其具有财产管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功能, 成为跨越虚拟经济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 和实体经济的“金融百货公司”。笔者认为, 信托制度能有效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 发挥民间金融管道作用, 给众多的普通民众提供收益较高、风险可控的投资渠道, 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各类建设项目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

一、信托业发展潜力巨大

信托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 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用简单的话概括, 即“受人之托, 代人理财, 忠人之事”。

国外的信托业十分发达。信托起源于英国, 历史悠久, 除民事信托、公益信托外, 现盛行“投资信托”。1996年, 日本进行了金融改革, 取消了银行、证券、信托公司的业务限制信托业务主要由信托银行经营。在美国, 信托市场比较发达实行银行和信托兼营体制, 各大商业银行设立的信托部门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信托业务, 信托资产占到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五成以上。在西方, 除商事领域, 现代信托已广泛渗透到民事领域、社会公益与福利领域。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的信托业却在挫折之中不断发展, 并逐渐走向成熟。经过了从1982年至1999年的五次大规模的治理整顿之后, 2001年, 中国颁布了《信托法》, 为信托公司确立了法律基础。2007年1月, 银监会制定行业监管标准, 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改革措施, 为信托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在09年至10年间, 信托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公司管理规模增加了一倍, 一些公司更是增加了两倍 (资料来源:毕马威《中国内地信托业调查报告》) 。

2011年我国金融机构居民存款余额达到35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社会融资总规模3.88万亿元。根据招商银行与波士顿咨询集团发表的一份报告, 2010年底, 在中国由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达人民币62万亿元, 较2009年上升约19%。但只有8%的高净值人士表示他们有信托产品方面的投资, 表明信托业蕴藏巨大商机。

二、民间金融问题的紧迫性

银行、国债投资收益低, 股票投资亏损大, 民间借贷往往以高利率吸引了不少人群参与, 成了民间投融资的重要选项。同时, 因信贷规模受到宏观调控, 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和房地产投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客观上为民间借贷提供了空间。近几年出现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典当行、投资担保等新型金融组织基本上解决民间大的资金出路, 而普通民众的闲置资金并没有理想的投资渠道。因为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非法融资乘虚而入。在金融环境较差的地区, 小银行、山寨银行、担保公司放高利贷十分普遍。权威资料显示, 2011年8月31日, 有64家上市公司涉及委托贷款业务, 贷款总计170亿元, 其中大多流向中小制造企业和房地产企业, 部分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向民间借贷市场。中小企业成了民间融资的主要对象, 占据着约占银行表内信贷资产20%左右的规模。

民间借贷存在具有合理性, 但民间借贷缺少必要的担保措施和法律保障, 利少弊多。一是民间金融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 往往会因为资金的趋利性导致投入到国家限制或禁止发展的产业, 弱化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二是民间借贷本身法律手续的不齐全, 一旦出现违约风险、资金链断裂, 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三是民间金融高利贷化严重, 借贷企业利息不堪负重, 越陷越深。四是民间借贷面临法律风险, 我国法律对民间借贷仅限借款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多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民间金融问题不可回避。政府如不加以规范和引导, 任其发展下去, 必将危害社会稳定。除需要国家制定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外, 必须寻找银行机构之外的解决途径。民间金融有了合法的投融资身份, 就不再担心因地下交易而引起的法律风险。对民间金融要堵疏结合, 让民间金融浮出水面, 从地下走到地上。

三、用信托解决民间金融问题的重要性

让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操作, 发展信托业务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社会闲置资金急求出路、民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的现状, 作为金融市场上唯一可以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领域的信托业, 可以较好地起到链接民间资本与产业资本、证券市场与信托市场、融资者与投资者的作用。

银行贷款要求中小企业有良好的资信记录和充足的担保, 股权、债权融资虽然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长期资金, 但却对企业规模的要求较高, 发行程序复杂。即使我国已开设创业板, 但其居高不下的市盈率和浓厚的投机氛围使许多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及。相对于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股权、债权融资等传统融资方式, 信托方式则完全克服了传统融资方式的缺陷:手续简便, 一个融资项目从立项到资金到位耗时短;具有弹性, 可以有贷款、委托人权益、固定收益、结构化等多种方式, 在民间金融市场上进行资金集合与业务多元化组合。信托制度设计更适合保护民间投资者权益, 因为信托财产与信托公司的固有财产和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隔离, 这相当于为投资者的自有财产和信托资金之间设置了一道“防火墙”。

近几年, 受宏观政策调控影响, 民间借贷的利率大幅提高, 目前年利率一般在30%以上, 风险极大。而信托贷款利率一般在只有15%左右, 抵押、担保条件灵活, 程序简、耗时短, 可以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利用信托进行资产管理, 一方面受托机构以高于银行、低于股市的回报可以吸收大量的民间资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利用信托平台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甚至包括结构化融资方式, 迅速提升民间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能力。比如, 普通老百姓可以购买政府发行的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理财产品获得较高收益, 拥有金融资产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群体, 通过“投资信托”进入产权交易以及资本市场, 数额巨大的民间资本可以参与组建专业财产管理机构。

四、如何发挥信托融资解决民间金融问题的作用

一是完善法规, 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信托业。国务院《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就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等12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指出民间资金可以设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最近, 温州市第一家民资管理公司--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公司正式挂牌, 标志着地方民间资本向规范化、阳光化发展取得了突破。当前,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统一的、完善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细则, 及时制定信托托管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办法。改革银行和信托兼营体制, 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组建信托机构, 让民间资本通过合法途径进入信托业。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民间借贷管理条例》, 将其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重新明确高利贷的概念、性质和范围, 正确引导、规范民间借贷。

二是政府主导, 增强民间资本发展信托的信心。信托业务发展壮大需要政府加以积极引导和推动,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 政府动用财政资金直接参与信托组建或对信托产品进行贴息, 就会增强信托产品的信用等级, 政府资金如只要合理的回报, 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 增加财产性收入。同时, 借鉴国外信托成熟做法, 尽快试点养老金基金信托, 不仅确保养老金基金在资本市场、信托市场利益均衡最大化, 而且传导出政府扶持信托业的政策信号, 提升信托公司在民间金融活动中的良好声誉。

三是创新驱动, 挖掘民间金融市场客户需求。我国信托业发展仍以集合资金信托为主, 创新型信托产品与发达国家比很少, 自己的专属领域还未形成。而民间金融为信托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借助信托具有财产管理功能优势, 将这一潜力市场培育和发展成既符合政策导向又拥有巨大商机的专属业务领域。在投资与融资领域, 投资信托、公司债信托、动产信托方面创新空间很大, 要挖掘民事领域、社会公益与福利领域个人信托需求, 设计出风险高低不同的信托理财产品满足民间金融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 如管理遗产、年金信托。

四是银信合作, 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管理体制, 信托分、支机构因政策及监管限制, 机构数量很少, 直接影响了其业务的开拓。对于信托公司来说, 加强与大金融机构渠道合作, 进军民间金融市场是最佳选择。信托公司不需要过多增设分支机构, 可以结合大银行的资本、品牌、销售服务、人才优势, 加强双方合作把触角延伸民间和中小企业, 优势互补。银行网点联系千家万户, 对于手头有闲钱暂时不用的普通民众, 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购买理财产品放到信托机构, 由其代理投资, 获取稳定收益。

五是强化监管, 防范民间金融风险转嫁。信托机构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百货公司”, 针对不同的机构模式如专营机构、兼营机构以及银行内设的投资银行部门, 政府监管需要引入“功能监管”模式, 允许不同业务牌照由不同部门发放, 这既符合信托业的特质也符合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的角色, 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监管体系, 为委托人管理、运用、处理好财产, 在投资方向上真正满足那些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实施灵活多样的风险控制措施, 严禁资金流向民间借贷, 通过过程控制防范民间金融风险转嫁到信托业。

综上所述, 民间金融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对其一味采取打击的手段只会适得其反。用信托解决民间金融问题, 趋利避害, 促使地下金融不断走向“阳光化”, 对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都获益, 对繁荣我国民间金融和实体经济是一种“双蠃”。

摘要:近年来, 民间金融十分活跃, 却也因此滋生了诸如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不稳定因素。信托作为跨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金融百货公司”, 一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融资支持, 另一方面可以为众多普通民众提供收益较高、风险可控的投资渠道, 因此可以有效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 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管道作用。本文从我国民间金融问题现状出发, 对信托制度引导引导民间资本阳光化的可行性、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信托,民间金融,阳光化

参考文献

[1]解玉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夹缝中的信托金融制度安排暨信托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 2012 (1) [1]解玉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夹缝中的信托金融制度安排暨信托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 2012 (1)

[2]李艳.论我国融资融券引入信托机制的创新与缺陷[J].证券法苑, 2011 (5) [2]李艳.论我国融资融券引入信托机制的创新与缺陷[J].证券法苑, 2011 (5)

[3]魏如清.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渠道创新[J].企业管理, 2010 (1) [3]魏如清.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渠道创新[J].企业管理, 2010 (1)

[4]陈峥.利用信托平台进行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的创新[J].对策研究, 2002 (9) [4]陈峥.利用信托平台进行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的创新[J].对策研究, 2002 (9)

[5]姚兰.浅谈民间融资存在的弊端及完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2 (1) [5]姚兰.浅谈民间融资存在的弊端及完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2 (1)

农村民间金融作用分析 篇6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作用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力推进现代化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工作的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陈剑波研究员在回答对民间金融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如何看待时说:民间借贷不论国内国外,不管经济发达与否,它永远都会存在。我们的问题是金融机构的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民间借贷过于活跃,同时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利率也是极其不正常的。本文通过对河北农村民间金融进行调查,对其作用进行深刻分析,以期丰富规范民间金融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资料。

一、农村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

民间金融以其自身特点,对商业银行信用起到了截长补短的作用,对发展壮大个体私营经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供应不足是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在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缺位的情况下,民间金融起到了很好的替代作用,较好地缓解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整体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营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国有经济,但与之相应的正规金融机构却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民间金融给求贷无门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成为解决它们融资难的有效办法之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原农户在农村的就业比重,缓解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城市造成的各种压力。民间金融为广大农户解决了日常生活出现的资金短缺,也为其农业生产提供了资金来源,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现代化农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呈现规模化趋势,而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新型农业对资金需求更加迫切,民间金融满足了新型群体的资金需要。民间金融发源于农村,并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满足民营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资金需求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优化融资结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民间融资优化了农村融资结构,促进了农村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民营中小企业和农业经济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时沉淀的民间资金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减轻了农村经济发展对正规金融造成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其信贷风险。农村民间金融的活跃,使许多农村闲散资金通过民间金融大量流向了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创造了更大的社会财富,避免了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上存而外流,同时,借出资金的农户也可以取得较高的利息收入,使闲钱增值,收入提高。民间金融以其可以及时获取借款人的各类信息状况的优势,敢于直接借款给那些收益高风险也高的项目,打破这些高收益高风险项目的资金制约,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也间接的促进了高收益项目的发展。不能从国有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村民营中小企业从民间金融组织获得了必要的资金,但民间金融高昂的利率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取得良好效益的企业才能承担的起。目前在张家口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大约是18%—25%,是国有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7.02%)的3到4倍。如此高的利率使一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同时这种客观上形成的筛选机制也抑制了低效率投资项目的投资,有利于高收益项目的发展,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减少了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

目前,银行经营活动因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较为突出。民间金融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自身收益与风险的关系自行设置利率,实现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民间金融是用自己的钱发放贷款,在贷款前会对客户进行详细调查和资产评估,贷款后还要进行追踪。这样,民间金融尽管缺乏来自政府的监管和规范,但却减少了银行那种在借贷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由于地缘血缘的关系,民间金融对贷款人的资信和还款能力都比较了解,减少了贷款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贷款后资金提供者也会及时了解贷款人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降低风险。而且民间金融的资金都是私人投资,他们对风险控制非常关注,他们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还要去积极增加赢利。根据对张家口地区的调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间金融组织的资产质量比国有商业银行要好,不良贷款比重很低,有些民间金融组织几乎没有不能收回的贷款,而且越是乡土气息浓厚,履约率就越高。

4、手续简便形式灵活,满足了农村借款的需要

根据对张家口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调查,民间借贷虽然利率高于农村信用社利率,但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放款速度快,小额贷款当场就能办理,大额贷款最长不超过3天。农村信用社利率虽然低,但贷款手续繁杂,一般需要经过调查、抵押、审批等多个环节,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和农户资信程度不够高,没有合适的财产作为抵押又不能找到有实力的担保人做担保,很难达银行的贷款条件,即使符合条件贷款人最快也要20多天才能拿到资金。而农户生产性贷款具有季节性,要求用款时间紧,生活性贷款如婚丧嫁娶,治病建房等多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急需用款。民间金融组织灵活的贷款形式满足了那些急需又没有抵押的中小企业和农户的生产性和生活性需要,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农户的增收提供很大的资金扶持,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

5、民间金融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我国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经济和金融发展极不平衡,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重心早已向大中城市转移,农村金融机构萎缩,在这种环境下农村民间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对正规金融补充效应更加明显。民间金融进入农村市场扩大了原有的金融市场,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民间金融又与国有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给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激励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竞争,满足了农村经济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全面进步。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农村民间金融以其特有的优势也的确填补了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的空缺,促进了农村新型金融市场的开发。

二、农村民间金融的消极作用

农村民间金融在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毕竟是一种自发性的经济现象和非正规的金融活动,长期游离于国家监管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外且运作规范性差,其消极作用不容忽视。

1、削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

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导致一部分资金从正式的金融体系中分流出来,而且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对民间金融的限制,大量的民间资金通过灰色渠道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过多的资金流入政府控制之外的民间金融市场,使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政策效果下降。由于农村民间金融诱发了大量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加大了资金体外循环,而民间金融组织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不愿意将利率、资金充足率等数据对外公布,国家也没有可靠的调查系统来收集这些数据,因而政府的金融统计难以覆盖到民间金融数据,这干扰了央行对社会信用总量的监测,降低了金融宏观分析的准确性。民间金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效力,但它还不具备扰乱金融秩序的能量。

2、无序运行影响社会安定

民间金融运行机制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

内在风险很大,存在着易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农村民间金融手续简便,不打借条的很多,就是打了借条也有很多没有明确约定利率和归还期限,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难以避免,极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从张家口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民间金融的消极影响:一些民间金融组织利用群众急于发家致富的心理,通过高额回报率诱致大量的民间资金进入,资金揽存者自身素质很差,专业知识不足,没有调控和运作这些资金的能力,利息只能靠新发展的存款来支付,当没有足够的存款来付息和还本时,会发生严重的社会风波,有的为了逼债不惜动用武力,甚至酿成了血案,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安定。

3、加重了农户和企业的负担,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良风气

民间金融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卖方市场,通常利率水平畸高,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时才会在民间金融组织借款。民间金融解决了农户一时的燃眉之急,但高昂的利息也加重了农户的负担,使那些迫于生计的借贷者承受着巨额的借款利息,甚至愈陷愈深,无法摆脱贫困。民间金融由于缺乏制度上的约束,资金用途的随意性较大,助长了农村红白喜事讲排场、摆阔气等陋习,还有少数人借钱用于赌博、买六合彩等违法活动,使民间借贷在客观上助长了不良风气,支持了违法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革.中国转轨时期民间金融研究.中国社科院博士论文.2002.4

[2]李建军.地下金融规模及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中国金融.2005.3

[3]王自力.民间金融发展的出路是什么[R].民间金融网.2007-3-4

[4]郭宝林.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07.8

民间金融的风险防范分析 篇7

一、民间金融的新发展

本文中将民间金融定义为:指为满足个体或组织从正规渠道无法获得的多层次资金需求, 在经济内部自主形成的, 未经登记注册或政府许可的, 从事正当金融借贷服务的非正规的金融组织。

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市场上资金减少, 商业银行为了资金的安全, 在资金的投放方面采取向大企业倾斜, 众多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民间金融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民间金融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 在资金的来源方面, 传统的合会、钱庄的组织结构主要是以家族、熟人为中心, 由会员、家族成员的会费、存款构成。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的需求数量急剧增加, 小范围的资金筹集无法满足需求, 一方面, 由商会信用级别较高的成员直接向商业银行贷款, 或提供信用担保取得贷款后再将资金贷给其他的企业和个人, 融资机构身份向“资金拆借二传手”转变;另一方面, 出资成员由家族、熟人扩大为广大的社会成员, 出现全民放贷的风潮。

其次, 在资金使用方面, 传统的资金借贷主要是满足个人和企业的短期资金需要, 近年来资金向技术改造、规模扩建等大宗商品交易上转移;同时, 还有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楼市、股市等, 资金风险加大。

二、民间金融风险分析

1、民间金融的内部风险

1.1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因为交易对方违约而带来的资产减少的风险。正规的金融机构在违约风险的控制上有规范的风险预警体系, 对不同的贷款采取抵押、保证和风险转移各种策略。民间金融机构本来具有不规范性的特点, 为了追求短期利益, 缺乏很好的风险规避机制, 同时, 贷款程序上的简便也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但是, 这样一旦发生违约风险, 没有较好的预警机制无法察觉, 违约一旦形成, 也没有准备金制度用以冲抵, 很容易由此发生流动性风险。

1.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的波动对资产带来损失的可能。本来, 民间金融产生于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 所以其利率应该较真实的反映了市场利率。但是又由于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投机性, 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金融主体追求利润的不理性下, 利率可能偏离市场价格, 甚至形成高利贷。高利率的不仅带来了高成本经营, 贷款企业也将在重负之下经营, 很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带来连锁反应。

1.3经营风险。民间金融贷款制度简单, 没有信用评级体系, 对贷款的过程管理也十分的潦草, 缺乏专业人士, 投资也具有盲目性, 这些决定了民间金融组织的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实际运行中民间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中小企业, 在2008年国际性的金融危机之后, 很多中小型的外贸企业举步维艰, 由于国家宏观调控, 房地产价格也逐步回落, 进入这些部分的民间资金难以收回, 形成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坏账。

2、民间金融对外部的风险

2.1法律风险。民间金融主要是属于私下交易, 主要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之上, 有口头交易和契约交易两种形式, 但是由于组织不但没有国家信用作担保, 甚至连基本的法律保证和法律规范都没有, 因而其潜在的风险很大。没有在法律所保护下的民间金融, 一旦发生违约, 往往难以维权, 容易发生民事、刑事纠纷。

2.2诈骗风险。欺诈风险主要是指组织者在主观上有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故意。由于民间金融的资金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 在利益的驱动下, 有些守法意识不强的组织用各种名目繁多的项目投资吸引公众的资金如果园投资、开发森林、酒店开发等, 诱惑群众上当。在操手法上, 诈骗性质的组织往往以高额利息作为诱饵, 吸引个人参会, 只要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加入整个系统, 则组织的运转就能不断持续, 组织者就能不断从中攫取他人财产。

三、对民间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1、加快建立民间金融立法

结合我国目前民间金融发展的特点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建立民间金融法规, 对其业务范围、财务制度组织形式等问题进行规范。对民间金融的类别进行严格区分, 将进行高利贷、洗钱、诈骗的违法组织和进行合理金融活动的民间金融组织进行区分, 保护合理民间金融组织, 促进其发展。

2、加强民间金融的内部风险控制

首先要建立民间金融准备金制度。民间金融金融组织同样具有脆弱性, 如果没有一定的预防和保障措施, 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 引起挤兑, 将对社会造成动荡, 甚至引起系统风险。所以, 对从事民间金融的组织需要和正规金融一样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 使之得到一定的保障。其次, 民间金融组织要改善内部机制, 加强贷款的信用分析, 通过引进专业人才, 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3、加快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民间金融交易的隐蔽走向透明化, 减少交易成本, 降低监督成本, 利率市场化也将较大程度的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同时, 利率市场化, 将有利于利率向均衡价格的回落, 减少高利贷, 利率风险将减少。

4、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

依托地方已经建立的民间金融初级监控网络, 建立全国范围统一的民间金融监控体系。监管民间金融资金来源, 严格控制资金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市场流入民间金融市场;监管民间金融的资金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情况等进行详细的监控, 一方面, 定期研究分析;另一方面, 积极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王相敏, 张慧一.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地下金融: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6) 66-68.[1]王相敏, 张慧一.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地下金融: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6) 66-68.

[2]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当前民间借贷新动向及风险防范对策.金融经济, 2010 (20) .[2]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当前民间借贷新动向及风险防范对策.金融经济, 2010 (20) .

民间金融问题分析 篇8

一、民间金融的含义与意义

(一) 民间金融的含义

早期对民间金融与地下金融、非法金融之间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人们一般将正式金融体系之外的金融活动统称为地下金融、黑市金融、非正规金融或草根金融等。我们认为,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相对应, 它是经过有关部门许可或法律没有明确限制的, 对私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地下金融活动与公开的地上金融活动相对应, 它没有合法的身份并处在隐蔽状态, 可能是合理的、有市场需求, 但属于法律所禁止的活动。

(二) 民间金融的意义

民间金融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对接, 既符合金融制度的变迁规律, 也能扩大地方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 更好地满足当地金融需求。民间资金进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应开拓多种创新途径, 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诸如信托、典当、保险、担保、租赁等地方性非银行中小金融机构, 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地方金融。而通过合适的渠道和措施可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组织、参与村镇银行、参与地方金融合作组织;只有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内开放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 改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 才能有效引导并推动民间资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融合。

二、现阶段民间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民间借贷手续简化, 借款效率高, 到账所需时间短。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1) 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在国内普遍存在, 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为民间借贷提供了资金需求, 这也可能产生相关的法律纠纷。 (2) 对民间借贷的诸多政策限制甚至抑制增加了民间借贷的风险以及成本, 从而抬高了民间借贷的利率, 而利率的上升加剧了市场逆向选择效应与借款人的道德风险, 这又进一步提高了民间借贷的风险。民间借贷的高风险是通过高利率去覆盖的。国内外民间金融的经验数据表明, 民间贷款年利率达到30%至40%是普遍的, 甚至有的更高。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市场名义利率往往高于法定的借贷利率上限, 这增加了民间借贷的风险, 会进一步抬高民间借贷利率。

三、现阶段民间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 目标

充分利用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 正确处理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互补关系, 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作用, 减弱或消除民间金融的负面影响。

(二) 措施

1. 确立合法身份。

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管理与当前的《贷款通则》、《担保法》、《商业银行法》等内容都有一定冲突, 而央行和银监局也尚未确定相关制度。因此在开放民间金融的同时, 要严把市场准入关, 将优良的民间信贷机构吸纳为市场主体, 不符合规定的则排除在外, 维护市场主体的质量。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合同法》等法规体系, 制订《民营金融机构基本法》、《民营金融机构破产法》、《民营金融机构业务规范》等法律法规, 使合法化的民间金融机构走上法制化轨道, 从而保证其正常运行。

2. 建立健全外部监管。

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 需要强有力的外部金融监管作依托, 否则可能产生制度变迁中的更大风险。加强民间金融监管, 是实现民间金融机构安全和效率的内在要求, 加强民间金融监管, 也是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建立民间金融监管制度的基础上, 在政策层面需要通过监管立法、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和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来实现。有了完善的外部监管, 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经营不规范、管理不规范和信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均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矫直。

3. 推进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交易主体自主决定。长期以来, 民间金融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进行的比较充分。它们的利率不受正规金融市场上利率的限制, 利率由借贷双方自行协商, 根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资信状况、关系远近、借款时间以及借款区域等情况上下自由浮动。如果政府能够在全国范围坚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就会使民间金融的这种优势得到削弱甚至消失。这个进程一方面能够打击或者取缔那些危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利贷等黑色金融成分, 另一方面也能推动那些有益于经济发展的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因此,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政府对民间金融进行规制的一个有效手段。

总之,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的民间金融今后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并发展, 我们应该正视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使民间金融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保卫.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 2006, (12) .[1]孙保卫.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 2006, (12) .

[2]方向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对策[J].企业经济, 2006, (6) [2]方向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对策[J].企业经济, 2006, (6)

[3]易秋霖, 郭慧.非正式金融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 (3) [3]易秋霖, 郭慧.非正式金融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 (3)

[4]苑德军.民间金融的外延、特征与优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1) [4]苑德军.民间金融的外延、特征与优势[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1)

[5]江曙霞, 秦国楼.现代民间金融的政策与思考[J].决策借鉴, 2010, 13 (4) [5]江曙霞, 秦国楼.现代民间金融的政策与思考[J].决策借鉴, 2010, 13 (4)

[6]李建军.民间金融规模及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J].中国金融, 2005, (3) .[6]李建军.民间金融规模及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J].中国金融, 2005, (3) .

民间金融问题分析 篇9

温州家族企业规模普遍属于中小型, 这些家族企业在其持续发展中需要不断追加资本, 所需的资金都严重依赖自我融资渠道, 而企业间接融资方面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银行信贷。由于温州绝大多数私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 本文对私营家族企业融资与私营企业融资之间并不做严格区分。因为家族企业更具有封闭性, 家族企业主一般不愿与非家族成员分享企业资本所有权, 家族企业有很多的信息不向外公开。从企业规模看, 私营家族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所以有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也纳入本文的讨论范围。根据这样的限定, 将已有的相关研究做一综合分析, 可将温州民间金融难以满足家族企业融资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家族企业自身存在缺陷

1. 家族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 限制吸纳民间资本

家族企业在其持续发展中需要不断追加资本, 所需的资金都严重依赖自我融资渠道。家族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将社会公众排斥在企业之外, 限制了企业对社会公众资金的吸纳。大多数家族企业都不愿将内部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公布于众, 但相对的, 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充分性要求相当高, 所以普通家族企业很难进入股票市场, 也就变相的不能很好利用那些零散的民间资本。

2. 家族企业信誉度遭质疑

温州频频出现企业老板“跑路”事件, 其中家族企业又不在少数, 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接连揭发企业主犯罪的案件, 致使社会各类投资者不断猜忌与质疑家族企业的信誉度, 不放心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这些信誉度不被看好的家族企业中去, 最终导致温州民间金融难以满足家族企业融资需求。

(二)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发育不良

1. 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门槛较高

温州民间借贷虽能缓解家族企业资金供需矛盾, 相当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家族企业融资问题。但是, 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门槛较高, 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温州民间金融大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很难承担大规模集聚资本的功能。

2. 缺少可以利用民间资金的企业或机构, 资金利用率低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规模虽然庞大, 但缺少可以利用民间资金的企业或机构。比如, 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等。

3. 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 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

温州的民间金融市场, 高利贷现象普遍存在。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不稳定性, 容易引起借贷双方的纠纷。目前, 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 一般月息为3-6分, 有的高达1角, 甚至高到1角5分, 年化利率更是高达180%。但大多数家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却在3%-5%之间。

二、解决温州家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 改变单一的产权结构, 接受多元化投资主体

学习建立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使家族长一言堂, 能不能有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 董事局、监事局、财务体系、决策机制, 把这套体系能够建立起来, 从一言堂变成一个治理结构, 处理公司的重大决策。

(二) 发挥家族企业特有的优势, 增加企业效益

家族式企业内部亲密的关系, 使得他们内部相互了解的沟通成本低, 并且家族式企业往往有非常强烈的文化基础, 对未来有高度的承诺, 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且有非常清晰的家庭价值观。

(三) 强化家族企业信用意识, 提高企业的诚信观念

家族企业要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 共同健全和完善民间信用体系。家族企业自觉地参与信用登记, 为自身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便利。增强诚信观念, 使民间融资不但解决了资金供需双方的需求, 也强化了经济实体之间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民间借贷关系的硬约束, 有利于融资投资双方互利共赢, 在一定范围内能较为有效地防范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用风险, 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结论

因为家族企业自身存在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企业信誉度遭质疑等问题。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门槛较高, 缺少可以利用民间资金的企业或机构, 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 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 使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发育不良。

根据目前浙江温州的家族企业融资问题, 本文为在解决温州家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上也从这三方面重点考虑。第一, 家族企业改变自身缺陷, 解决融资问题。如改变单一的产权结构, 接受多元化投资主体;发挥家族企业特有的优势, 增加企业效益;强化家族企业信用意识, 提高企业的诚信观念等。第二, 规范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第三, 进一步完善外部监管条件。

参考文献

[1]程美丽.我国成长期家族企业人际关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1.

[2]郭冠楠, 戴学珍.关于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可获得性分析研究[J].东岳论丛, 2011, 32 (03) :120-124.

[3]何军香, 黄逸云.全球经济衰退中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破题[J].中外企业家, 2010 (12) :11-35.

[4]黄福广, 李西文.国外关于创业企业融资契约的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10) :157-160.

[5]吕晖蓉.民间借贷功能及运行机制的再认识[J].西南金融, 2009 (07) :47-48.

[6]潘必胜.中国的家族企业: (1895-1956) (D) , 2009.

[7]曲展.关于企业融资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0 (25) :75-76.

[8]宋爱军.关于民间金融的界定问题[J].证券金融, 2010 (10) :23-25.

[9]孙婷, 宋志彬.温州民间借贷问题的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12) :139.

[10]陶金.新企业融资准则下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06) :83.

[11]Alfred Dupont Chandler Jr.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D], 1962.

上一篇:民歌的特点下一篇:以创业带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