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心理

2024-10-02

紧张心理(精选12篇)

紧张心理 篇1

1 演唱时心理紧张的成因及分析

心理紧张是人的一种本能, 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 兴奋不安。紧张的体验, 人皆有之。尤其是声乐教师和学习声乐的学生, 以及一些歌唱演员。在声乐演唱和教学实践中, 心理紧张问题始终是影响和制约演唱者歌唱水平正常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每个学唱声乐表演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能否解决好歌唱时的精神紧张, 控制好过分激动的情绪是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成功的关键。实践证明, 有些人一旦精神紧张就担心, 害怕“唱不好”, 片面认为它对唱歌有害, 这种“担心、害怕”会产生新的紧张、焦虑, 这种叠加的紧张、焦虑, 才是导致演唱水平下降, 造成演唱失败的根本原因。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说:“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和它相处, 相处得越好, 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是啊, 我们能够坦然、勇敢地面对这位不速之客, 用热情和智慧招待它, 把它当自己的朋友, 友好相处, 利用它积极的一面, 化害为利, 化敌为友, 相信它会使我们的歌唱更加积极兴奋, 更有激情。

在我们平时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缺乏自信心

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 过去大家错误地认为展现自己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 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 不知道自信更是一种美德。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 在与人交往中也显得束手无策。因为没有信心, 不能正确估价自己, 导致在演唱中走神, 情绪不稳定, 造成心理紧张, 使演唱水平发挥失常。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加大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歌唱心理培养的力度, 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 它的考试能力的体现就是个人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

1.2 单纯的技术观点

有些同学酷爱声乐, 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 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 但只要一唱, 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 结果是什么也没用上。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 故而气不通畅, 浑身僵硬, 声音难听。对这种学生要树立他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排除单纯的技术观念之后, 方能进行正常的学教活动。

1.3 个人主观技能方面

基本功在声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演绎声乐作品至关重要的环节, 由于基本功不扎实, 日常练习不充分, 对歌曲的难点把握不够, 理解和表达不深刻, 或者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曲目等, 都会造成心理紧张, 导致演唱失败。

1.4 个人的得失感太重

这类学生演唱时杂念很多, 如:过多追求老师或观众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得分的高低及求胜心切, 怕丢面子, 他们在考试汇报时心理很紧张完全顾不上表达歌曲的感情另外, 选择那些技巧和难度都相对高的作品, 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 在技术、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大歌, 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所以教师在进行专业技术传授的同时, 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懂得心理学, 方法加自信就能胜人一筹。

2 紧张心理的调控方法

紧张心理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任何事情都有相对的两个方面。固然心理过分紧张兴奋对歌唱有不利的一面, 但对于歌唱这种在大脑指挥下各发声器官需要积极主动协调运动的艺术来说, 又非常需要激动、兴奋甚至紧张。歌唱本身就是激情的说话, 就需要兴奋地表演, 没有“激情、兴奋”, 歌唱得没有感觉, 失去艺术生命。歌唱时适当的紧张、兴奋, 不但不会对歌唱产生影响, 相反还会让歌唱者大脑思维活跃, 反应灵敏, 动作积极协调准确, 整个身心轻松愉快。在我实习期间, 学校有一个文艺晚会, 每个班都要有几个节目上台, 我带着自己的班级, 选了几个有特长的学生, 预选的时候, 一位女同学一上台就有一点紧张加兴奋, 可以说她是一个有经验的表演者, 所以上台之后的她, 表演的比平时都好;而另外的一位同学, 她反而紧张地忘词, 声音都在抖, 她的紧张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我觉得, 一味的回避紧张不是积极的态度, 关键是把握好紧张的度, 不要一谈到紧张就害怕, 一感到紧张就如临大敌。

紧张的情绪是我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速之客, 在你不知不觉时它就来到你的身旁, 像影子一样与你形影不离, 你不要一味地拒绝它或讨厌它, 像迎接招待朋友一样和它友好相处。可以说, 兴奋是歌唱的基础。“歌唱与发声时, 歌者一定要处于兴奋状态, 如不能做到这一点, 无论演唱还是发声, 都将处于极端困难的状态, 很可能声音出不来, 声音达不到应有的力度、共鸣、振动、位置等等。歌者具有兴奋状态时, 精神振奋、信心百倍、胆子大、动力强、注意力指向集中。”

研究证明适当的紧张能使大脑思维活跃, 血液流动加快, 精神焕发, 整个歌唱器官随之兴奋起来, 处于积极主动的歌唱状态, 对声音的发挥非常有利。所以有时候人在缺少歌唱欲望、歌唱状态不积极、懒散的情况下, 还需要适当的运动来提高兴奋程度。有时人们会为紧张带来的心理恐惧而变得更加紧张, 这种情形大都发生在有过一次或几次因紧张而失败的人身上。他们往往是自己被自己吓倒了, 自己被自己打败了。面对强手, 面对挑战,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增强自信勇敢面对, 因为只有自信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 只有自信才能把台下软弱的绵羊变成台上霸气十足的老虎。

过分紧张会使人睡眠不足, 思考能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人的许多能力都是经后天培养、训练才获得的, 所以克服紧张心理的能力也能通过认真训练而具备例如用鼻子深呼吸30秒左右, 这样可以增加氧气供应, 可提神并给你勇气, 让紧张的呼吸肌肉放松, 恢复正常。但是, 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过分紧张?

2.1 培养自信

美国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对声乐演唱者而言, 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那么我要说, “自信是成功之父”。自信心是放松的基础, 建立自信心是克服恐惧心理的先决条件, 自信就能克服自卑, 自信才会强大, 怀疑自己只会抑制自己的能力。自信不是自大, 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 既要培养自信, 也要防止和避免盲目自信, 对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水平做出不现实的估计评价。比如曲目选择太大, 超出了实际演唱能力, 造成演唱失败。这些现象在演出、比赛、考试中屡见不鲜。当然歌唱过程是要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的,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有了这些心理准备和充分的认识, 学习便能踏实而稳步地前进, 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

2.2 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在歌唱中哪里不好, 就应该把不好的练到好为止。歌唱同样每天要练气练声, 只要方法正确, 按照科学的训练, 嗓子肯定是越练越好。有人说,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 一星期不练别人知道, 一个月不练大家都知道。强调的就是歌唱训练、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扎实的基础, 既使紧张的手腿发抖, 也可以发挥正常。当所有担心紧张的问题, 例如歌词、旋律、拍子、节奏、气口、情感、风格、词曲作者、创作背景, 等等这些解决了, 你还会过分紧张吗?不但不紧张, 还会有兴奋地感觉, 我们唱歌不是为了唱而唱, 而是要把歌曲表现出来, 心里有一种放歌一曲、一展歌喉的冲动和兴奋。

2.3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练习做起

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 常听人们说练习歌唱要用心, 这个“心”字是在平时养成的, 练唱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 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 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 自己一定能学好, 这样就能排除任何紧张心理, 做到心情坦然, 要经受得起困难与挫折, 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平时练声练歌, 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 抒发内心的情怀, 则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 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

2.4 用美好的事物激发情绪

声乐作品具备很强的欣赏性, 美的事物总是能激发人们的情绪, 学生也是一样。教师通过范唱、音乐欣赏, 把一些美好的东西, 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听课, 上小组课, 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学生, 要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演唱, 互相听, 互相指出问题, 互相鼓励, 这样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经常在众人面前公开演唱的机会, 使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 消除杂念。

2.5 控制心理紧张的具体方法

2.5.1 是人就会犯错误

歌唱时出现失误, 出点小纰漏, 不要去想它, 过去就过去了, 不要因此而每次上台都紧张。

2.5.2 学生要认真找到自己紧张的原因

把被动接受考试变成主动为大家展示, 考试或上台前一定要练开声, 要把自己主要曲目或难的乐段唱唱, 让嗓子进入一种良好的歌唱状态把要唱的歌曲完整地唱一遍来增强信心。

2.5.3 一旦定下来要对作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把要唱的歌曲完整细心地准备, 把握好风格、情绪、速度、背熟词、拍子, 气口、渐强渐弱、休止符, 等等, 一切都要做到胸中有数, 多听多唱。在演唱时要想着这些细节, 把注意力集中在表现作品上, 这样就没有多余精力和时间想其他事, 紧张就自然而然会离开你的。

2.5.4 多参加艺术实践

学生要多锻炼多参加实践, 把每次上课当做一次演出认真对待, 考试前多合伴奏, 请同学来听听, 征求意见, 提高演唱能力。

一些微不足道的习惯也是有助于调节紧张的。首饰, 钉子, 等等, 如:“我的状态很好”“我一定能唱好”等等。我自己会对镜子说“我可以”。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上台前总试图找到一枚弯头的钉子, 如果找不到他就不出场, 他认为金属象征好运气, 弯头的钉子可以辟邪,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我们演唱者必须学会自己调控, 心理紧张直接影响歌唱技术的好坏和歌曲情感的表达。在这里, 歌唱过程的心理调控包括对歌唱声音和动作的心理调控, 也包括勾画艺术形象时必要的情感表现的心理调控。这时, 个人的审美、主观感受和认识都对其心理调控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对歌曲的情感表现进行心理的调控:首先是歌唱者对歌曲作品内容和内涵的理解, 理解必须是多面的、深入的, 这是其基础。然后在心中勾画出逼真的景象或人物形象, 这就需要演唱者有丰富的想像力。了解了作品内涵, 有了逼真的幻想, 再用精湛的歌唱技能和美妙的音色, 将歌声传达给听众, 使听众也进入到歌者所营造的情景当中, 故而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对歌曲的情感表现进行心理的调控。例如我国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在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时, “展开想象, 调动记忆中自己生活过的家乡和其他去过的地方的印象, 心中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时, ……把客观自然的美移到自己的情感中, 即景生情、情再具象为景, 从而涌现出一个崭新的意象。再通过相应的技巧、手段, 把情、景的想象转化为音乐形象并外射出来。”她将歌唱的情感表现建立在景观的幻想之上, “去创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难以形容却动人心弦的情感、意趣、心绪和韵味的美, 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契合, 从而使观众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去体味, 延伸至那更深、更浓重的美。”可见, 想象的合理以及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情感表达的尺度。又如郭兰英在演唱歌剧《白毛女》中“哭爹”一段时, 她“联想到旧社会贫穷农民卖儿卖女, 父母儿女硬被拆散、生死离别的痛苦, 内心视像中描绘出一幅悲惨的图景”, 在这种联想之下进入角色, 赋予角色生动鲜活的情感表现, 激发人们心中对喜儿的同情和对地主阶级的憎恨。正如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所说的用你的心儿去歌唱”那样, 歌唱的情感表现依赖于歌唱者的心理感受, 只有先想到才有可能做到对歌曲情感表现的心理调控

摘要:在声乐歌唱表演中, 声乐表演中紧张现象广泛而普遍地存在着。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但给演唱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本文旨在完善前人的研究成果, 同时进一步分析紧张心理的生理机制, 寻求更为有效的克服方法, 从而提高演唱者的心理素质。紧张是难以避免的, 但通过努力是可以有效减轻以至最终克服的。

关键词:声乐歌唱表演,紧张心理,心理调整

参考文献

[1]黄俊兰.郭兰英的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3]李晋玮, 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杜, 2003.

紧张心理 篇2

方法一、要培养自己业余的兴趣爱好

人的兴趣爱好是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它们能有效地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可以调节情绪,消除疲劳,让我们从紧张,枯燥中走出来,进入一个兴趣盎然的境界。现代人业余爱好可以有很多,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棋类、写作、垂钓、旅游等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投资”以调节情趣,缓解心理紧张感。

方法二、机体的协调平衡

工作中若能平衡地利用身体各部分机能则获益非浅。“平衡”是多方面的,诸如脑力与体力的平衡;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平衡;各种各样的平衡等等。这样能使生理和心理的功能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有益身心健康。每个青年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使保健与工作结合起来。

方法三、学会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现代人工作、生活、恋爱过程中的烦恼是难以避免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将不良情绪不断压抑在心理是危险的。情绪不良时,我们应尽量对不良情绪或者说压抑情绪进行心理疏通与宣泄,比如说与朋友聊聊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旅游散步,进行娱乐休闲等。遇到比较强烈的刺激时,也不妨强烈的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比如说大哭。痛哭也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机构,它能把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和分流,所以哭后心情自然会畅快一些。困难时要积极点,失败时要多看自己的优秀面,要有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克服困难,走出逆境。

方法四、客观的评价与认识自己

1、应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标,看准机遇,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素质,在各种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

2、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目标,并适当留有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尽量让自己能有心理放松的机会。对于事业上的挫折不必耿耿于怀,也不要为自己根本无法实现的“宏伟目标”而白白地呕心沥血,弄得精疲力竭。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在演讲中调节心理紧张的方法:

第一招,在听众中找朋友。

老师告诉我们,站在台上演讲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台上台下的布置,本身就会让演讲者产生一种孤独感,而人作为群体动物,又是怕孤独的。所以,演讲的时候要尽量去冲淡这种孤独感,要在听众中找朋友。比如和你熟悉的人或者对你的演讲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人进行目光交流。我终于明白选秀节目为什么要有亲友团了!以后再开会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多往我的“铁杆儿”们那里看,用他们肯定的目光来给自己打气,这样自信就慢慢地起来了。

第二招,充分准备。

器乐演奏紧张心理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演奏;心理准备;自我调整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46-01

器乐演奏在音乐表演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民众听音乐会的常态化不仅带动着音乐艺术本身的进步与发展,而且在整个社会和音乐文化的传播、消费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克服表演时的紧张恐惧心理,发挥出最好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每一位表演者的必修课题。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谱、乐、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完成这种综合艺术的创造,依靠的不仅是谱面标记的完成,还需要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出现心理波动较大问题主要集中在演出前和演出中两个阶段。演出前出现心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自尊心理和自卑心理。不少学生出现平时上课表现自如,而真正演出时水平发挥打折扣情况。究其根本,就是心理素质较差。

一个训练有素的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面对不同的观众、不同的环境时,都能和观众产生互动引发共鸣。怎样在训练和演奏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条件提高心理素质,是演奏者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

一、演奏前充分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保证演出成功的重要前提。第一,重视基本功训练。对于器乐作品,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节奏音准要做到万无一失。熟练背谱。任何地方的接入都可以保持作品的连贯性。第二,多合伴奏,记住伴奏谱。在音乐作品中,伴奏的出现有助于加强节奏、校正音准、烘托气氛,因此对伴奏声部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作品丰满度的提升。第三,对作品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必须做到脑中清晰、手中解决。第四,选择作品需符合自身技术条件,切勿攀高。第五,上台前,迅速将乐谱在脑海中掠过,最后树立整体框架。集中精神,像实际演奏一样,手指快速静过,这样不仅可以再次熟悉作品,还能减少心理的紧张程度。在练习时频繁出错的片段,更应快速默读,再次巩固。这样的状态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演奏生理机能的自由活动,减少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免影响作品演奏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演出时应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到音乐中去,克服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二、确立自信心

自信心的确立直接影响表演。自信心不足容易产生紧张心理,进而导致演奏时发生意外。因此,确立自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必要过程。自信心和技巧对于表演都是很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压力越小,身体放松程度越高,发挥状况越好;反之亦然。作为老师、听众应多鼓励演奏者,即使演奏过程中出现纰漏,也应做到适当的理解宽容。

三、积极参与各类音乐表演活动

音乐表演艺术是时间艺术,是同大众面对面的艺术交流,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应尽可能多的增加舞台实践数量。例如,开办小型的音乐会,体会自己的舞台感和舞台能力;在非正式场合进行演奏,轻松的气氛、松弛的环境可以有效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习时的感觉,心里默想一下要表演的曲目。

四、日常学习中的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想在表演时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要保持心情舒畅,全身放松,平常的生活学习中锻炼自己沉着冷静的性格,处理问题的逻辑性。多接触与音乐活动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增强学习音乐的动力。音乐作品的输出实际上是演奏者本身的二度创作,需要演员赋予它更多的生机活力。

五、从学习中加强对音乐表演艺术事业的热爱

学习的过程无止境,音乐学习也是一样。增强练习者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信念。调动起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深度学习的毅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够避免不良情绪影响。保持心情愉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日常练习中去。

总的来说,表演者的演奏是大脑对乐谱内容的直观反映,任何情绪上的波动都有可能造成演出中出现意外情况。因此,作为音乐表演者应清晰认识到心理活動在演奏中的重要性,合理运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方法,激发演奏激情,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表演者对自己的成功越来越有信心,才能在舞台上轻松自如,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祥.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陈家如.声乐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7。

[3]张凯.音乐心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4]曹理,何工.音乐学习和教学心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浅析歌唱心理中的“紧张” 篇4

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歌唱心理是歌唱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 是歌唱者在歌唱学习、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变化规律, 是提高演唱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歌唱, 就其本质来看, 它终究是一种源自于人内心的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行为, 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 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看, 这些器官都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 如果有心理负担, 就会影响发声与歌唱。沈湘教授在“歌唱要素主被动论”中说过, 歌唱要素有心理要素, 有生理要素, 心理要素是处于主动的、主导的地位, 其他如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及唇、齿、舌、牙、这些形成语言的器官, 都是处于在被动的从属地位, 它们的运动都受心理活动支配。因此, 在歌唱过程中, 歌唱者的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和歌唱心理状态的好坏及歌唱心理活动的是否正确, 不仅影响到歌唱的结果, 还影响到发声器官的健康。

一、歌唱中的紧张心理

在我们唱歌的过程中心理紧张是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原因是在紧张情绪状态下, 人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了兴奋中心, 从而使保持记忆中枢的内容处于被抑制状态, 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了特有的兴奋。这个兴奋的程度超过了该演员的控制能力时, 准备好的歌唱内容以及想象进入情景角色的状态就受到了紧张心理的强烈干扰。造成准备好的歌唱状态和心理状态被打乱, 思绪有些短路, 头脑一片空白, 演出质量下降。在演唱过程中“紧张”的具体特征一般表现为:脸色发白、手发抖、腿发麻、口干舌燥, 同时在歌唱中出现了声音抖动、气息上浮、节奏不稳、忘记歌词, 甚至有音不准、跑调的现象发生。

1. 演唱技巧因素对歌唱中“紧张”心理的影响

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要通过表演者的演唱来表现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情感, 供听众去欣赏, 要唱好一首歌, 科学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 心理紧张是由于歌唱者对演唱技巧掌握不纯熟所造成的。现代声乐生理和心理研究证明了, 歌唱是一个统一的运动, 是发声器官等诸多方面的运动。人体各大器官, 如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器官这四大器官, 是歌唱发声中的主要功能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 是有机、合理、能动地结合在一起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在歌唱中使人体的发声器官协调运作、合理搭配后才能做到用最少的力气和最节省的呼吸获得流畅、自如、美妙的歌声, 才能唱出圆润的、有色彩的、优美动听的歌声。就像歌唱家在歌唱每首歌曲时, 都要根据所歌唱的音乐作品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呼吸的强弱, 声带的长短、薄厚, 共鸣腔体的大小、长短以达到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方面的要求。歌唱又是一种大脑、思维、歌唱器官的训练。这样, 就要求歌唱者用听觉、视觉、感觉去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需要将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训练方法结合起来, 才能使歌唱方法和技巧日臻完善, 才有可能能达到理想的歌唱境界。在初学阶段, 歌唱者的勇气, 绝大部分依赖于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 由于技巧掌握不够成熟, 往往会给演唱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这是引起心理紧张的主要原因。所以, 歌唱者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才有可能更好的演唱好一首歌曲, 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将人体的“乐器”掌握好了, 才能唱出更美的声音, 要知道技巧的纯熟程度是表演过程中情绪度紧张程度的关键, 只有将技巧练的纯熟了, 歌曲特别熟练了, 歌唱者才能在演唱时不会心慌, 才能够发挥出稳定的、最好的歌唱水平。

2. 注意力因素对歌唱中“紧张”心理的影响

注意因素, 即注意力因素, 在演出的过程中, 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感到心虚、紧张, 心静不下来, 注意力集中不了, 演出过程中歌曲开始的几句没有唱好, 心理马上就会着急, 一着急就会慌乱, 慌乱又导致已经紧张的心理更加紧张, 无法继续投入的进行歌唱学习或演出, 导致考试或演出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怯场”时出现的如:僵硬、颤抖、忘词等这些生理反常现象, 是受着我们唱歌时内心情绪变化的影响和制约的。

3. 性格因素对歌唱中“紧张”心理的影响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性格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容易“紧张”, 更难克服这种紧张心理。性格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 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 瑞士心理学家容格的分类中, 情感外倾型和感觉内倾型是适合从事歌唱表演工作的人格类型。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斯普兰格, 将人格类型从文化学的角度上分为六种, 其中艺术型人格类型的倾向是具有想象、冲动、直觉、理想化、有创意、不重实际等人格特征, 其典型的职业包括表演演员等等。然而性格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歌唱心理的呢?我们知道, 首先, 性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 从结构上来说它由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构成,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同时情绪因素同时也受性格因素的制约, 因此二者相互联系, 缺一不可。其次, 所谓性格外向与内向之分, 准确地说是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决定的。而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人的气质特点在不同情境, 不同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

公元前五世纪, 古希腊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后来古医学家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其中, 多血质与胆汁质为外向型, 而粘液质和抑郁质则属内向型。外向型性情的人性情开朗, 性格活泼, 善交际。具有这种个性的表演者, 不太容易有歌唱紧张的心理, 就算有也较容易消除。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则重视主观世界, 在同外界接触中, 往往缺乏自信, 比较孤僻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 他们对于受到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为敏感。这种内向型性格的人就相对难以克服歌唱心理中的紧张。当然, 引起歌唱中心里紧张的行为产生原因很多, 有因人而异特点。

二、如何克服歌唱中紧张心理

首先要自信, 从思想上正确对待“紧张”现象。要知道歌唱中出现“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对自己演唱前的心理状态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当幕布徐徐升起时, 歌剧已不是人类的瑰宝, 而成了布满地雷的战场……走上舞台的时刻终于等到, 我也迈出了走向死亡的一步。”可见, 即使是一些著名的歌唱家也会存在紧张心理。信心是放松的基础, 建立成功的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 但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在平日的练习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循序渐进, 要注意在选择曲目时, 选适合自己歌唱水平的作品, 这样, 演唱起来才既能调动最佳的感情, 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同时在歌唱实践时, 在内心自我暗示, 时刻提醒自己:镇定、呼吸平稳、头脑清楚……这种反复提醒也有助于缓解怯场心理。“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 如“我早就准备得很充分了”、“我能行!”、“我今天精神很好, 头脑清醒, 状态很好, 一定会发挥好”等。在出场前将自己想象成特定的人物, 把舞台、灯光等想象成自己特定的活动环境。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环境或演出对象的生疏感。要不断加深对音乐作品意义的理解, 理解得越深, 完成好作品的欲望越强烈, 信心也越坚定, 离演出成功的目标也会越近。

其次, 歌唱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做到多唱、多练, 对作品要熟悉, 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著名的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曾说过:“防止过于神经紧张的最好方法, 就是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歌唱艺术, 这在原则上是正确的。”可见, 只有真正掌握了精湛的歌唱技艺, 做到心中有“底”, 演唱时才会充满信心, 有了信心, 才会镇定自如。我们必须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才能使技艺更精湛, 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 思想负担就减轻了大半, 这是战胜紧张心理的关键;只有精通科学的发声方法, 并把它灵活运用于歌唱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的训练中, 使歌唱发声技巧无论在基础方面还是高难度方面都能运用自如, 这样, 歌唱者才能在心理上彻底摆脱技术的羁绊, 把自己超脱于纯技术的层面之上, 才有可能达到去追求艺术创造的境界。

再次, 要适当地进行情感转移, 运用个人的意志力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 这是排除紧张情绪、怯场心理的根本良策, 也能有效的调节惶恐不安的考试或演出情绪。不能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 这样会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将每一次登台看做一次锻炼的机会, 如果过多地考虑得失, 总想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就会分散演唱注意力, 演唱心理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而影响演唱。所以, 要从自我中摆脱出来, 把歌唱以外的想法置之度外, 思想全部倾注到歌曲的情感表现和歌曲的艺术处理上, 并从美好的声音上得以信息回馈, 排除一切杂念进入角色, 紧张心理就会自然消失。

总之, 要以科学的歌唱方法为基础, 以平时认真、扎实的练习为前提, 增强自信, 在歌词唱过程中排除杂念, 集中精神, 放松肌体, 以镇定自如的心理状态全神贯注地对待歌唱。通过不断实践与锻炼, 以沉着、冷静、勇敢、稳定、自信、坚强的心理取代羞涩、腼腆、紧张、焦虑、胆怯、恐惧的心理状态。消除不必要的精神紧张, 逐步克服歌唱中的紧张心理。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成绩, 从胆怯走向自信, 使演唱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歌唱学》邹本初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P15

[2].《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 P191

[3].李晋玮, 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2003

[4].张凯.《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6].帕瓦罗蒂《当代歌王帕瓦罗蒂》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2

[7].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如何战胜考试紧张心理 篇5

2010年06月18日 星期五 19:02

一、考试成功的心态调控

考试成败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直接关系,而学习用功、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也常有人考试失败。有人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位高中学生,平时学习很扎实,成绩一直拔尖,但高考成绩却很不理想,事后他懊悔地说,当他在第一科考试中“卡壳”以后,心里就慌了神,结果头脑就不清醒了,思绪紊乱,造成后面考试的“滑坡”。分析原因,就是他缺少考试的心理技巧,即考试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我们下面讲几种考试成功的心理技巧。

1、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自信是使人保持心理稳定的重要条件,自信心是战胜失败的精神力量。当然自信是建立在自己的功课学得扎实的实力上,通过刻苦学习,学习方法正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牢,有了相当的实力,就应该充满自信。就是遇到难题、怪题,也不畏惧,相信对自己困难的,对他人也会困难,就是说,在试题面前人人平等,我难他也难。相信自己的能力,冷静思考,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从难题中取得分数,从而获得较好的成绩。

自信心是学习(包括考试)和事业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通过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要确立“我能行,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别人做不到的,通过努力,我也能达到。”一个人要使自己在考试中具有坚强的自信心,需要以下几个因素:(1)认真的学习和充分准备;(2)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胜不骄,败不馁;(3)不甘落后,有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4)掌握自信心和训练技巧,反复进行心理训练。

2、遇事头脑要冷静

遇事冷静,有利于集中精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对考试也是如此,考试时,如果头脑冷静,能提高答题的水平,增强获胜的信心。遇事冷静,临危不惧,临难不慌,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在平时多训练自己。要知道,人有自我调节系统,能够进行自我调控,能够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一般来说,进人考场后,心理处于安静状态比较好。有位高考状元很有经验,他说:“坐到考场上之后,要平心静气,可以闭着眼睛默坐,使自己脑中一片空白。从而达到安静的目的。如果还是安静不下来,可以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擦一擦眼镜,把手巾折叠方正,等等;只要使自己暂时别太挂心考试就可以。”这些做法能帮助人冷静下来。面对考试,使自己保持安静状态,有利于集中精力去思考、解答试题,有助于超水平发挥,取得较好成绩,从而增强自信心。

考试遇到难题,也不要紧张慌乱,可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之一是用自我暗示法,自我鼓励说:“要冷静,我能成功!”“难易大家都一样,我学习很认真,会有好收获的。”方法之二是闭目片刻,使头脑平静下来;或做几次深呼吸,有助于心理平静。

二、将考试压力调控到适度

研究情绪和压力的专家指出:“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一定程度的压力有益于我们的心理成长,增加生活情趣,激发我们奋进,有助于我们更敏捷地思考,更勤奋地工作,更增强了我们的自尊和自信,因此有了特定的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但如果压力过大,则会危害人的心身健康,导致心力衰竭,行为混乱,心里活动能力下降。研究指出,压力过大会使观察能力减小,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短时和长时记忆能力减退,思维易混乱,错误率增加,易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能力降低,兴趣和热情减少,语言问题增加等心理障碍。有的专家指出,“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压力不足与压力过度同样糟糕”,没有压力,没有适当的紧张度,就会失去动力,没有兴趣和热情,缺乏

责任感和紧迫感,抱无所谓态度,不思进取,不求前进。所以维持适度的压力和紧张感有益发挥人的积极性,压力过大或过低不利于人主体性的发挥。学习考试也是这样。

三、解答试卷的技巧

1、提前入场,做好准备工作和心理调节

方法有多种:可以进行信心训练,说几句自我激励-的话;可进行放松训练,作几次深呼吸;可进行冥想训练等使心理达到宁静状态。

2、听清主考老师的布置和要求,弄明白考试时间限制

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粗看一遍试题,按题目难易和类型,大体分配考试时间。

3、按照试题顺序,先易后难解答

这种解题方法是按照试卷题目序号逐一审题和解答。当遇到难题,一时答不上来,就先放下,跳过去,继续往下解答。待会的试题做完,再回头来做难的试题,如果仍有几个题未做,还可按难易程度,先做较难的,后集中精力攻最难的题。当你做完较容易的题后,情绪自然会高涨,这时可顺势向难题进攻,一举而歼之。

有位考取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对此深有体会:“考试时要讲究方法,以及做题的程序。一般来说,先易后难。循序浙进,一方面要保证小题不失分,同时等小题攻完后,心理也平稳下来,再做大题就比较得心应手,思路开阔,千万不要在一道题上摩蹭,浪费宝贵的时间,造成终身遗憾。”她讲得很好。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把会的先做完,不因为攻克难题占用过多时间,而较容易做的题没做完,失掉了有把握的得分;二是可以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先把会做的题做完,情绪也稳定,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也活跃了,这时再去做较难的题就容易突破。鉴于这些优点,所以一般人常用此法。

有位山东理科高考状元谈考试技巧时写到,在高考中考数学时,中间竟有两道题卡了壳,一时半会答不上来。于是我就避开它们,接着做下去,做完会做的题,然后再解答剩下的两道题,当时还有十分充裕的时间,用了三种办法·,终于解出其中一道题,对最后一道难题,又想尽办法解出一半。因此取得了好成绩。他说:“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在遇到和我相同情况时,竟停在其中一道题上大做文章,结果耽误了时间,最后手忙脚乱,把本来会做的题,也搞得一塌糊涂。”可见考试答题的策略技巧也是很重要的。

4、仔细审题,快速解答

审题要认真仔细,应逐字逐句看清吃透题目本意,不能马马虎虎或想当然,俗话说:“粗心大意害死人。”要认清题目的本意,明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仔仔细细理解透彻了,再去解答。常有学生没看清题目的要求就答题,还有看错题和漏题的错误经常出现。对那些看似容易,似曾相识的题目也应格外小心。

回答问题时,应按要求,尽量回答得全面系统,知识层次清晰,知识要点明确,举例确切,言简意明。不可片面强调某一知识层面,而丢掉其它方面,因回答不全面而丢分。考试时间有严格限制,答题要讲效率,弄清题意尽快解答,不能磨蹭。

答题时,书写要整洁、规范,对于外文字母、标点符号、公式符号、计算单位等必须写得清楚准确,丝毫不能马虎潦草。

5、遇到难题怎么办

考试中遇到难题是经常的事。常遇到似曾相识的题,如遇到一时记不准确的题时,先冷静一,下头脑,再细审题意,也可能会从中受到启示,豁然明朗。如仍记不起就放一下,先做其它的题,回头再做时也许会变得容易些。当遇到没有印象的题时,就运用记忆的线索去回忆,先从知识的整体系统上想,将知识的层次一幕幕回忆,看它可能在哪一层次上,与哪些知识要点有关,抓住记忆的线索很可能就恢复了记忆,难题也就解决了。遇到难以解答的数理题目时,应想曾做过的题目类型及在什么情境下遇到过类似的题目,再去回忆可能的解法,能帮助记忆。仍想不起来时,先想想这类问题是在课本或笔记的哪一部分,哪一页,“噢,原来这一题是在我划过红五角星的地方!”遇到演算的难题时,就去回忆有关的原理、公式和例题,可能会从中受到启示。或者运用逐步解题法,分小步去解;或用图示表达法明确题意,便于解答,或用重述法,变换一下说法,易于解答。去解;或用图示表达法明确题意,便于解答,或用重述法,变换一下说法,易于解答。

请记住,忘记答案时,最有效的办法是:顺着记忆的线索慢慢地回忆。

总之,不论会不会做,都要尽量去做,不能留空白。特别是选择题、是非题或填空题;它们的答案即使不会做也能猜出个七、八分·,万不可放弃机会。在复查时,遇到摸棱两可的答案,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

6、独立完成,不能作弊

考试作弊是令人深恶痛绝的犯规行为,是不良行为的表现,作为一个学生,考试时必须独立完成,不能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7、反复审查,不抢交卷

解答完试题后,如有时间,要抓紧检查和验算。检查可采用这种策略,先检查自己没把握的题和容易出错的题,再查难题,如有时间把全部试题都检查一遍。如还有时间,再换个方式去验算答题的准确度,看答题是否符合题意,答题内容是否全面准确,数字、字母、符号有没有出错。应做到反复仔细检查,把时间用足,不抢交卷。

8、心理调节,保持一份好心情

心理调节应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也应贯穿到整个考试过程中。考试刚开始应注意稳定情绪;考试开始后应不断提醒自己,“要仔细审题”;考试顺利完成时,要提醒自己“仔细检查演算”。如遇到意外情况,或遇到容易的题,应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如遇难题、怪题,应暗示自己,难易大家都一样,要有信心,想办法解答。在较大的连续性考试时,考完各种后,均不与人对答题。应安慰自己,这门考得很好,满怀信心地迎接下一科的考试。如遇到考前生病,譬如有位同学高考第二天,感冒发烧了,大家都为他担心,他却说:“温度高;脑细胞才活跃嘛!就这样我依然有一个好心情。”高考结果成绩非常优异。通过心理调节,使自己保持有个好心情,使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对提高考试成绩有很大帮助。有位高考状元谈考试期间的心情时说:“心情愉快,始终保持微笑,任何人问起考试情况,总应当自信地说一声‘应当很不错’。考完一科后,迅速转入下一科的复习,我在考语文时便把政治笔记带着,考完语文迅速打开政治笔记,转换思维,出了考场便把语文考试全忘了,有人想谈语文考试情况我便说:‘我现在复习政治呢!’既然考完了,也就没什么好坏之分,唯一该做的是备战下一科。”这位考生很会调节自己的心态。考完一科后对答案是很不策略的,如答案一样还好,如答案不一样,又不知道谁的答案正确,结果会弄得都怀疑自己错了,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正常发挥。

论歌唱表演中紧张心理的克服策略 篇6

关键词:歌唱心理;紧张心理;歌唱技巧

歌唱并不仅仅是生理运动,其实是很多方面共同协作的成果,例如歌唱中的洗礼状态,但是很多时候,歌唱的心理状态经常被忽略,歌者们只注重技巧展示,不注重歌曲感情的抒发,导致歌曲的表达缺乏内涵。其实,要想完整表达一首歌曲不仅需要生理运动,更是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完美契合才能给倾听者最真实的听觉与视觉的体验。很多表演者们都有过这种体会:每次在上台,或者即将上台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躁、紧张感,这种焦躁感的强弱、表现出的状态大都因人而异,比如有的人在开始演唱前出现头脑空白、心跳急速、四肢发抖、吞口水等现象;上舞台进行演唱时则出现忘词、音准偏差、面部僵硬、眼神呆滞、技巧偏差等表现。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演唱者们有的发挥失常,不能展现出自己正常水平;有的甚至出现恐惧心理,惧怕上台表演的现象。因此,在歌唱实践过程中,能够拥有良好的演唱状态是演唱者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

一、紧张心理的成因

(一)性格原因

人的性格分为很多种类型,一旦性格上出现差异,那么心理上自然会产生出一定的区分,二者相互影响。人的性格可基本分成热情、怯懦、顺从、规整、安静几大类型,性格的不同致使处理事情的方式、态度也趋于多样化。

那么不同性格的人在舞台上所表现出的状态是不是也有区别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一般来说,热情、好动是外向性格所表现出的状态,这一类性格的人通常善于交际,喜欢与人交流,不会容易害羞,所以在舞台表现方面就会放的比较开,不会容易紧张,即使紧张,程度也相对很低。笔者的一位朋友就是如此,她曾经说过:“在舞台上我会更兴奋,我很享受站台舞台上的感觉,人越多我越有表现的欲望。”当然,这并不能代表所有外向型性格的舞台状态。多数外向型的学生不会容易出现高度紧张。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害羞、脸红,在众人面前更不会直接的表达自己,往往这一类学生在舞台上就比较容易出现紧张、胆怯等情绪,在演唱时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害怕自己唱不好,唱得比别人差,注意力都集中在被人身上,那还怎么能表现自己真实的水平呢?只会导致越紧张越发挥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当然也存在特例,这里只是取大部分之说。

(二)情绪原因

人在不同状态下会产生出各种情绪--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带给人的精神状态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状况时,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状态,做事情集中不了注意力,这些情绪在一定状况下影响着歌曲的演唱。情绪不好时,很容易影响歌唱的状态,很难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因此,歌唱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受情绪的控制,情绪的变化使人产生消极或是积极状态,当人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时候,会有欲望去唱歌,会想把歌曲唱好,消极的时候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甚至连最简单能唱好的技巧也发挥不出来,有种越唱越不想继续唱的感觉,这就是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歌唱者的影响。积极的时候全神贯注融入歌曲角色当中,可以完美的展现出自己最佳的一面,同时也可以完美演绎出歌曲,反之,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唱得好,担心自己唱不好,受消极情绪的影响,导致自己紧张,呼吸困难,身体僵硬,运用不到气息,声音变紧,只会越唱越遭,可见情绪对歌唱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此,在歌唱演出之前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愉悦的心情面对歌唱演出,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自己正常的歌唱水平。

(三)环境因素

环境属于外在影响因素,虽然它不属于心理因素,但歌者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心理因素却能明显感知到它。因此,环境因素对歌唱者的心理因素也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可能某一天天气状况不好,天空灰蒙蒙,显得很阴沉,觉得心情都变得黯淡了,哪里还有好的状态去歌唱呢?这就属于外在的环境因素对歌唱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歌唱最需要积极的状态,并且一定要兴奋的投入,没有积极地歌唱状态,自然就唱不出优美的音色。还有很多人,在小的歌唱环境下不会紧张,一旦歌唱场地变大,歌唱者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有的时候场地回声小,歌唱者容易产生听不到自己声音的错觉。同样的,很多人会在听众人数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多数情况下人数越多歌唱者越容易紧张,同时听众的类别也会对歌唱者产生影响,例如有没有亲人在场,有没有上级领导在场,是否有自己敬佩的人在场,有这些自己在乎的观众在现场,歌者就很容易在演出时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越是希望表现好的一面,越是容易出错。这些都属于影响歌唱效果的潜在的外在因素。

(四)心态因素

多数人在歌唱之前心里都存在着真正水平和表现水平的落差感,由于缺少自信心,总是不能给出自己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习惯于用自己不优秀的一面和别人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总是自己不如别人,导致自己变得自卑形成恶性循环,从而给自己设置各种不必要的心理障碍。有自卑心理的歌唱者,往往精神不够集中,情绪不够稳定,经常会走神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在歌曲的表现上,故而使得自己的情感情绪不能真正的贴近角色,贴近作品形象规定的意境、情景氛围使演唱心理难以达到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缺乏自信心的歌唱者,总是会特别关注自己的技巧展示,过分的重视结果、害怕失败,因而很容易产生焦虑,在行为上产生变化,内心承受很大的压力,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有着强烈的挫败感和羞辱感。消极的自我想象会造成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这种情况表现是不出自己真实水平的。

二、紧张心理的克服方法

(一)加强实践

歌唱者演唱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紧张情绪,使原本准备好的歌唱表演不能得到有效的展示,而且多数情况下是达不到预期舞台效果的,这可能是舞台经验不足的表现。许多歌者对自我歌唱状态的心理驾驭能力欠缺,面对这种状况就应该增多自己演唱的机会,遇到歌唱表演的机会应该主动去表现自己,没有表演机会自己就主动去创造机会,比如可以定期在家里进行表演,在学校主动参加各项活动,这都是一种锻炼。但是歌者必须有突破自己的勇气,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各种艺术实践,会使歌者获得宝贵的舞台经验,从经验中慢慢使自己适应各种场合演出的状态,日积月累,出现紧张的状况时就会有所缓解,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慢慢在艺术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心理成长,为将来更好的表现艺术做出铺垫。

(二)树立信心

对于歌唱者来说,在舞台上最应该展现出的就是高度自信,不仅要充满歌唱表演的激情,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的进入歌曲中的艺术角色,并在歌唱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角色创造。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家普遍认为做人不能缺少谦卑的态度,这使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里不太善去主动表现自己、表达自己,虽然多数人有展现自己欲望,却始终迈不出自己内心的那一道坎,对自己不自信,害怕自己适得其反。而声乐表演是表现的技术,最需要的就是歌唱者有自信的展现自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是最棒的。激情投入的歌唱,不仅能增加对作品的深度理解,还可以使歌唱者在激发感情的过程中减少外界对自己歌唱状态的干扰,让自己充分的融入到歌曲中去。

(三)改变态度

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到排除杂念,很多歌唱者个人得失感过重,意识全部放在自己演唱不好、别人会怎么看待我的思维上,在演出的时候往往思想压力过大,完全顾不上对歌曲的诠释,只顾着紧张,由歌曲表演变成了单纯的为了应付而唱,完全唱不好,更不用谈歌曲表演了。不积极主动的面对演出,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表演,技巧、心理都没有准备好,又怎么能表演好的?结果是扔给自己一个巨大的心理包袱,往复循环,只会越来越惧怕演出。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思想包袱,把歌唱当做是与观众交流的方式,是为观众服务的实践,就算自身对歌曲的演绎并不完美,可是自己积极努力的去参与过,就不至于自怨自艾。认识到这些,就可以把演唱当做是对自己成绩的汇报,用平常心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消除丢面子的想法,争取下次艺术实践得以改正,以愉悦的状态完成歌唱。

(四)完善自我

完善自我这一点在歌唱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在这里是指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让自己拥有娴熟的歌唱技能。在歌唱中紧张的情绪总是在所难免的,为了使歌唱过程加分,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把专业技巧的练习放在关键位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弥补紧张过程中演唱效果的提升。很多歌唱的初学者唱歌的时候会想到去运用技巧演唱,但是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却只有平时的一点点,这是因为极度的紧张导致全身僵硬,气息不通畅,技巧的运用也大打折扣,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歌唱技巧方法运用的不熟练。如果可以拥有成熟的技巧去支撑演唱,那么即使出现紧张状况也不至于出现大的失误,这充分说明娴熟的声乐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是歌唱心理的重要支撑。同时,在进行舞台演唱时也要选择自己能胜任的曲目,不要总是想着挑战大曲目、挑战高音,扎实的基础才是歌曲演唱的必备条件,有了这些条件,在演唱过程才能更有把握,才可以使自己在歌唱时展现更好的一面。

三、结语

歌唱表演作为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去仔细研究总结。歌唱表演中的紧张心理状态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存在的问题,正确的解决和处理紧张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的排除紧张心理的困扰,对树立良好的歌唱信心起着重大作用。只有缓解了歌唱时的紧张心理,掌握娴熟的声乐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完善自己,才能促使我们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有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在舞台上歌唱的整体水平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音乐表演作为一门实践的艺术,需要我们要积极的实践,为自己喜爱的音乐表演做出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经过主动的、科学的训练,我们可以展示出更好的一面给观众, 更为自己以后的舞台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9.

[2]徐行效.当代声乐艺术科学体系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消除“紧张情绪”心理训练的探讨 篇7

关键词:紧张情绪,不良反应,心理训练

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可以遇到学生或运动员由于紧张情绪使平时很熟练的技术动作走型、失误、造成该拿到名次的没拿到,可以战胜的对手反而输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心理上的原因即“紧张情绪”。

1 什么是紧张情绪?

紧张情绪,是指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运动技术活动的需要,产生的阻碍作用状态。在紧张情绪的支配下,会发生一系列动作的与生理的异常变化。如肌肉僵直,动作不协调,用力不当、出现多余的动作干扰、临场心率过速、呼吸困难、出虚汗、尿频、脸色苍白、甚至于血压升高等等。

紧张情绪的支配会引起其他各种心理因素的异常。在紧张情绪的影响下,思考能力降低,反应迟顿。所以临场紧张情绪对比赛干扰是很大的。

2 紧张情绪产生的原因

在比赛或训练中,发生情绪紧张的原因有:(1)运动项目本身技术比较复杂,难度较大;(2)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的意义重大,压力太大;(3)比赛经验太少,或是初次参加,而且考虑输赢名次、个人得失太多。所以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为此教师、教练员必须了解临场紧张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做好临场或外赛前的心理训练,使学生或运动员具有参加比赛的心理准备,从而能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运动水平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1 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消除紧张情绪

各种复杂的运动训练和紧张的比赛,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具有适应临场比赛的心理素质。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是非常剧烈和残酷的体力和体能活动。临场情况变化莫测,这时要求我们的机体迅速作出瞬时反应。而且具有随时应付紧急状态的“应激”水平。让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迅速控制自己的情绪,又能随时调动自己的情绪。

我们一般经常在教学和训练中出一些意外的情况,让学生或运动员通过应对这些意外的情况使心理上的“应激”水平得到煅练和“积累”,达到逐步减弱紧张情绪,适应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如在羽毛球教学和训练中,对一些球落点界内界外判决上故意、错判、漏判,特别是关键球的关键分的错判、漏判,使学生或运动员对错判、漏判的情况,从刚开始时的非常紧张,不能接受到慢慢地能客观对待,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好比赛状态,服从裁判的判决,一切从零开始。经过多次经常类似的训练学生或运动员对比赛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不那么“敏感”了,也不会非常紧张了,基本上都能较好地处理场上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但是也应当指出,不是所有的人通过实际运动训练或比赛都能消除紧张情绪。有些人不论遇到什么比赛情绪都紧张,那么,这些人不能单纯依靠参加实际运动而自然适应消除紧张情绪,而需要进行专门性的心理训练。

3.2 在模拟心理训练中消除紧张情绪

所谓模拟心理训练是指由体育老师或教练有意识地组织练习性的比赛,从中消除紧张情绪。

用模拟心理训练方法,消除紧张情绪,类似对学生或运动员进行的运动技术模拟比赛。但是一般的模拟比赛或训练,主要着眼于技术动作和战术锻炼,很少考虑情绪训练的因素。而模拟心理训练则不同,它要求在模拟比赛中,结合运动技术、战术安排针对性较强的情绪训练内容。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我院羽毛球队经常邀请一些专业水平较高,如业余体校和一些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来与我院羽毛球队进行对抗赛。在比赛前先进行动员,把对方的实力向运动员交底,使队员紧张起来,然后要求运动员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对抗赛当作是一次高强度的训练课来对待。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运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运动员学会如何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3.3 临场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所谓转移紧张情绪,是指让学生或运动员在思想上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训练或比赛念头,在头脑中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运动训练或比赛中去。

采用现场转移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比赛现场,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如在2011年广西高校羽毛球比赛中女子双打第一阶段小组赛,我院女队对柳职院女队的第一场比赛中,我院两个队员刚开始打得比较顺利,比分一路领先。由于对方有一个队员比赛经验比较丰富,找到了我院队员求胜心切,配合不够默契的弱点,4把比分慢慢地追上并反超。这时我院两个队开始紧张起来,不断出现失误,场面十分被动。间歇时我根据场上的情况和队员出现的紧张情绪,说了一句“你们又跑调了,这次看看能不能跑回来。”(因为比赛前她俩去唱卡拉ok时,唱歌跑调跑得非常厉害,当时把在场的人笑得肚子都痛。可是唱着唱着她俩居然又唱回到调上。所以这就成了我们队的一个经典)。她俩听完这句话后马上就笑起来了,情绪跟着就轻松了。我接着抓紧时间把她们比赛时的情况简单扼要地总结了一下,鼓励了她俩的斗志,布置了后面的战术运用。接下来的比赛她俩调整了情绪,加强了配合减少了失误。一鼓作气以二比零拿下了比赛,成功晋级了第二轮。临场转移紧张情绪,单纯凭临时采取转移措施是比较难实现的,要靠平时训练教学过程中教练的语言、暗示的训练,及教练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心理默契,才能真正完成。

3.4 运动“战绩”回忆训练消除紧张情绪

运动“战绩”回忆的方法是一种自我表现的修复方法。即借助于内心表象的修复进行自我教育,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帮助,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这是一种能激发运动员本身能量的一种心理训练手段,它能使运动员通过回忆“战绩”重新认识自己有利的身体技术心理素质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使暂被紧张情绪而压抑的内心力量唤发出来。提高自信心、重新估计自己达到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目的。有这样的一个实例,2012年我带队参加全区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男子丙组小组赛前,我队的一名队员由于考虑名次和对手情况不是很了解,情绪非常紧张,这时我对他说:“你不用紧张,你是种子选手,你好好回忆一下你的“战绩”(他2011年曾获全区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子丙组单打第四名,双打第六名)还有那么紧张吗?果然他定下神想了一下,理顺了思路,重新估计了自己的优势,信心十足地参加了比赛,最后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挺进了八强。

“战绩”回忆的心理训练方法,不仅适应于学生和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比赛,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对树立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效果十分明显。

以上这几种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方法,要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使用,而且要针对每个学生或运动员的特点,灵活运用,不要千篇一律,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体育心理学.

钢琴演奏心理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篇8

钢琴演奏对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和演奏技巧要求都是很高, 演奏者需要将日常炼习的最好结果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钢琴艺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它与人们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它需要演奏者与音乐融合在一起, 去演绎音乐的美好。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因为心理紧张而导致演奏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基于此, 本文重点研究了钢琴演奏时心里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一、产生心里紧张的原因

1. 技术准备不足

一个优秀的演奏者与平常的刻苦练习是分不开的, 日常练习不充分很容易导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产生紧张情绪, 从而影响整个演奏。日常练习中, 如果对音阶等基础技术的练习不够, 在演奏时就会出现衔接不足等情况, 演奏时音乐不流畅, 影响整个演奏效果, 最终导致演奏以失败告终。、因此, 在平时练习过程中, 我们应该多注意大拇指的穿指和三四指之间的跨指, 及时改正练习中的错误注重对基本功的练习。

2. 心理准备不足

演奏者自身的心理准备在演奏时是非常关键的, 它需要演奏者在日常练习时注意情绪镇定和对毅力的锻炼, 及时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因此, 在日常训练时演奏者要集中精神、排除杂念、保持心静如水、放松肌体, 镇定自如, 在演奏前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强自信心, 将全部心理状态都贯注到舞台上音乐的演奏中。

3. 性情特征

性情一般指人们在从事活动时的心理倾向, 根据心理学的角度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心理倾向。在钢琴演奏中, 由于不善于言谈, 表演欲望不强烈, 性格内向的人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产生胆怯心理, 影响演出。而性格外向的人则不会产生怯场心理。一般情况下, 演奏者的性情对演奏至关重要, 演奏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演奏失败会给演奏者产生较大的心理打击, 连续多次的演奏失败将会使演奏者产生自卑心理, 甚至一蹶不振。

4. 演奏场地的影响

一般来说, 演奏场地对演奏者的影响是很大的, 特别是一些演奏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演奏者, 在面临场地变换时, 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紧迫感。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中一般只注重基础技能训练, 例如;演奏方法是否合理, 有没有错音产生及对曲子的熟练程度等, 这个时候演奏者往往处于一种放松状态, 但是舞台环境与平时不同, 例如;演奏空间将变得很大、灯光效应、听众也很多, 有时还可能发生突发状况, 这些对于演奏者来说均具有很大挑战, 如果演奏者对所要演奏的曲目不是很熟悉, 心理状态不好, 就有可能产生心理紧张有时甚至导致演奏脱节。另外演奏者过高的演奏期望、急于求成的心理都会在演奏时产生心里紧张, 导致心理失衡。

二、钢琴演奏时克服心里紧张的策略

1. 做好充分的基本条件准备工作

(1) 加强平时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进行半个小时以上的基本功训练, 对于哈农、音阶及琶音要进行重点训练, 在训练时应该注意尽量加上表情训练。在训练时仅仅对一些旋律很好且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训练是非常有害的。在训练时不但要将一些技术上的要求完成, 而且在训练时, 即使面对一些简单的曲目也要做到尽善尽美。在训练时要专心, 不能三心二意, 尽量做到用心弹奏, 如果在练习时遇到一些需要注意的特殊技巧, 要及时询问, 不能略过。 (2) 演奏时选择合适的曲目。如果曲目选择的太难, 不仅在技术上难度很大, 而且自身心理负担也会加重, 而如果曲目过于简单, 则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著名的音乐家魏延格先生曾经讲过曲目选择上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a要在技术及艺术上充分发挥演奏者水平, b尽量选择演奏者特殊热爱的曲目, c选择观众喜爱的曲目。

2. 平时训练时注重心理素质的提升

(1) 提高自信心、发挥自我优势。信心的获得一般是来自平时的练习及自我肯定。在演奏者平时练习时, 随着对曲目的熟悉, 以及自身技艺的提高, 演奏者就会逐渐建立起演奏的信心, 在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演奏者要将精力重点集中在如何克服自己的缺陷及弱点上, 并尽量发挥演奏者的优势。 (2) 演奏者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 只有极强的毅力, 才可以越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重重障碍, 忍受技巧练习时的枯燥乏味, 扎扎实实冲过每一个难关。

3. 做好钢琴演奏的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 钢琴演奏的准备工作分为演奏前和演奏中, 在演奏前对所要演奏的作品要进行充分了解, 掌握曲谱、攻克技术难点, 并且提前适应演奏场地, 以便调整心态;在演奏时应该注意进场及入座的每个细节, 尽快融入作品演奏之中, 进入忘我境界。

结语

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兼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复杂活动, 是一种对技术、技艺要求极高的艺术, 在演奏时, 演奏心理将直接决定演奏成功与否, 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平时的不断培养及锻炼, 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演奏产生的心理紧张,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克服心理紧张, 在演奏时达到紧张与放松和谐统一, 只有这样演奏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摘要:在钢琴演奏时, 演奏者要将作品完美的展示出来, 在这个过程演奏者不仅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精湛技艺, 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奏者在实际演奏时, 应该通过做好增强舞台锻炼、做好上台前准备工作及经常进行心理训练来克服演奏时出现的一系列心里紧张问题。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素质,对策

参考文献

[1]周广仁.怎样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 (一) .华乐出版社, 2003年5月:第18页.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年8月1日:第40页.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篇9

关键词:声乐演唱,紧张心理,现象分析

在声乐演唱或学习中,人们往往关注演唱技能和技巧,却常常忽视心理对于演唱者的重要作用。心理状态是人对内外环境因素的反映。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除了应当具有美妙的声音和扎实的演唱基本功外,还要通过大脑和耳朵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判断调整。演唱者在演唱时一旦出现紧张心理,其音准和音色都会出现问题。在声乐演唱中,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与高超的演唱技能相结合,才能共同完成一次完美的演唱。

一、演唱者表演缺乏自信,实践经验不足

紧张心理是影响表演者声乐演唱良好发挥的重要因素,特定条件和环境下紧张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找到产生不良心态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才能消除这些影响发挥的紧张心理,使声乐演唱达到良好的效果。造成紧张心理最重要的原因是演唱者准备不充分。仅依靠天赋和兴趣的演唱和经过严格规范训练的演唱具有很大的差异。歌唱能力和技巧的欠缺,会使演唱者对自己演唱的歌曲没有充足的把握,从而造成心理负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致使神情恍惚,产生紧张心理。许多演唱者基本功不扎实,在高音处理上声音控制无法达到要求,产生演唱心理负担。这些问题在演唱初级阶段比较常见。另外就是演唱者缺乏演唱实践经验。有些声乐演唱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好的先天条件,但是缺乏舞台表演经验,在舞台上表现紧张呆板、慌乱无措。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多参加一些比赛或演出活动,有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就能做到轻松自如的演唱。

个人的心理素质也会对声乐演唱造成影响。如果演唱者过于在乎演出效果,急于成功,就会产生浮躁紧张的心理。如果现场有专家或同行,演唱者的心理压力更大,越是担心和恐惧,在演唱中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还有一些演唱者过分强调细节,分散了注意力,从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影响演唱的正常发挥。

二、消除演唱中紧张心理,丰富舞台经验

增强演唱自信是在声乐演唱中获得成功的保证。演唱者要想在声乐演唱中消除紧张心理,达到一个满意的演出效果,首先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演唱技能和自如的演唱技巧是出色表现演唱作品的基本要求。只有熟练地掌握演唱技巧,演唱者才有足够的信心,轻松自如地演唱,酣畅淋漓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这是经过长期基本功训练才能达到的效果。声乐训练中的八大要素,都是要经过刻苦训练和长时间积累才能练就的。

其次,演唱者在表演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要演唱的歌曲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对歌曲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做到演唱时成竹在胸。演唱者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歌曲练习,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和旋律,注意节奏、音准和速度的把握,对歌词要做到烂熟于心,脱口而出。演唱者只有对歌词含义和思想情感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才能对歌曲的情感进行准确地表达。演唱者还要注意与伴奏的配合。伴奏能够烘托演唱气氛、丰富和声效果,对演唱者的演唱情绪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演唱者在选定歌曲时,不要单纯追求高难度、大曲目,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嗓音特点,以及演唱风格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易于把握的演唱曲目。

声乐演唱要求演唱者有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尽情歌唱、轻松演绎。因此,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踊跃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演出积累经验。演唱者还要尽力为自己创造演出环境,要尽量争取比赛和演唱的机会。演唱者只有适应舞台,习惯并乐于与观众进行交流,逐渐积累舞台经验,才能消除声乐演唱时的紧张心理。

声乐演唱的过程时刻受到心理因素的控制,舞台演出的心理因素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加强。演唱者在注重技巧练习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心理素质,注重心理因素对演唱效果的影响。演唱者只有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演唱技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完成一场成功的演唱。

参考文献

[1]林希.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分析[J].艺术教育,2014,(12):169-170.

紧张心理 篇10

任何一位歌者都希望能在表演时发挥出最佳水平,尽量的避免失误,所以,演出前他们多少的都会产生一些恐慌,而这就是歌唱表演临场心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紧张。

一、紧张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1. 生理反应

通常紧张是指人的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大脑与眼睛、鼻子、耳朵这些生理器官,通过许多的神经纤维连接在一起,它就像开关一样,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先是接收到感觉器官的兴奋,然后把这种兴奋感传送到运动系统,最后以肌肉产生收缩反应而结束。所以,紧张是通过人的大脑神经系统运动后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2. 心理反应

歌者在上台演唱之前或者演唱时,除了会出现生理反应外,还会出现一些心理反应,以及由心理反应体现在人体外部的反应,如:双手双腿发抖,喉咙里总感觉有痰,气息上浮。这些都会影响歌者演唱的正常发挥,再加上平时大多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所以歌者比较习惯在安静的环境中歌唱,当突然改变歌唱环境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其实,不管什么人,上台的话多少都会都会出现紧张的情绪,重要的是这种紧张情绪能否调控的适度,一般情况下,只要调控适度,紧张不但不会影响歌唱的发挥,还会使演唱者进入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内在动力和表现力,甚至超常展示个人实力。但如果过度紧张,其后果就很遗憾了。

二、紧张的原因

首先,歌唱技巧不成熟。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有了成熟的歌唱技巧,才能游刃有余的表现作品,如果歌唱技巧还和经验都不成熟,会直接影响歌者在舞台上表演的状态。因此,刚刚学习声乐的初学者,由于演唱技术不稳定,所以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第二,心理素质的好坏也是造成不同程度紧张的重要原因。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强弱之分,心理素质弱的人,容易对自己的歌唱信心不足。第三,学习方法不当。一般学习声乐的步骤,是先进行发声训练,再进行歌唱训练。有些人只注重发声训练和唱高音,其实,发声训练的确可以使初学者迅速找到歌唱的管道和方法,但绝不能忽略了发声技巧与歌唱的结合,毕竟发声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能把歌唱得更好。所以,如果仅仅满足于发声训练和高音训练,会造成歌者对整首歌曲缺乏完整性训练,影响演唱时的发挥。第四,伴奏的水平或反应能力较差。这也会造成演唱者在演唱时不能全心全意的去演唱,还要顾及伴奏的节奏速度,如果伴奏再出现点演奏错误,很可能会让演唱者心里出现慌乱的状态,很可能使本不那么紧张的演唱者变得越发紧张了。第五,上台前的准备不充分。如果歌者仓促选择了一首节奏、歌词、旋律不太熟悉的歌曲,那么本身就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第六,歌曲的正确选择。选歌也是一门学问,正确选择适合自己歌唱水平和能力的歌曲,使自己可以轻松驾驭,那么上台也不会力不从心了。第七,歌者对环境或观众的熟悉程度。越熟悉就越习惯,歌者对于演出环境和观众的熟悉程度,会影响大脑的条件反射。第八,歌者的顾虑太多,不能专心演唱。有时候,歌者对演出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歌者的发挥。如果参加的演出或比赛歌者尤为重视,甚至觉得这次演出如果不好会对自己以后的歌唱生涯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类似这样的心理压力会令歌者心理产生恐慌,往往会更容易造成过度的紧张,给表演留下遗憾。根据这些容易造成过度紧张的原因,我们必须总结一些克服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对策。

三、调节歌唱紧张心理的对策

1. 歌唱表演前准备要充分

紧张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因此,表演前心里紧张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准备足够充分,也可以大大减轻表演时的紧张心理。

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尤其是初次登台,切不可选择很难很大的曲目,最好选择一些在演唱技巧上还能留有余地的曲目,这样对于歌者演唱信心的树立非常重要。再者曲目一定要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和特点进行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很重要。

第二,每次上台之前,都要静下心来把曲目的歌词、节奏、旋律全部在头脑中复习一遍,把注意力都放在理解作品内容上,将成为消除紧张心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平时多合伴奏,熟悉伴奏的部分,并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第四,认真对待演出前的走台。把走台与正式的演出同等对待,因为这是同等环境下的最真实的演出。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找一批观众参与其中,这对于演唱者紧张心理在环境中的锻炼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缓解演唱者心里的紧张。

第五,稳定情绪,转移注意力。演出前如果把精力分散过多,或者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都有可能会加大紧张度,因此,适当的转移注意力,也是稳定情绪的措施之一。

2. 歌唱表演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充足的自信心。歌者如果缺乏自信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歌唱的失败。因此,建立能够获胜的自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可以适当的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如:“我能行”“我居然能唱的这么好”等暗示性语言,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必须使用肯定句。

其次,歌唱表演时,要集中注意于演唱的歌曲,不要分散注意力,不能说在歌唱的时候还能看到谁走来走去等与歌唱无关的事。尽量让自己看着一个点,不要东张西望。

演出完后在技术上要客观的评价自己,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原谅和自我鼓励,这样对于以后的表演会有一个促进作用,也会为下一次的表演缓解紧张情绪。

总之,要正确的认识紧张,不要害怕它的出现,因为“所有的大艺术家都会有舞台紧张”就连像帕瓦罗蒂这样享誉全世界的大歌唱家,都当众承认,自己曾有在演出之前紧张的几乎要晕过去的感觉,后来竟也迷信的要在每一次上台之前,找到一颗弯头的钉子,如果找不到就不上台,这无非也就是他内心平复紧张情绪的一种“心理暗示”法。所以,紧张是普遍存在的临场心理,并不可怕,只要学会把它调节到适度的水平,就会让你的歌唱表演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紧张心理 篇11

自卑、嫉妒心理的困扰

小B是一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平时不爱说话。就在高考前半年,家长和老师发现她的成绩开始下降,她本人也在为自己着急,原本刻苦的她变得更加用功,常常学习到深夜一两点,但成绩仍然没有进步。为此她焦急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在和小B的交谈中,一开始她把自己的学习问题归咎于同学的影响,但在后来的交流中,她慢慢地谈起了自己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原来,小B同桌的一位女同学性格外向,活泼善谈,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所以小B一直将她作为“竞争对手”。开始小B的成绩排在她之前,但最近两次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小B的成绩不如她,因而小B开始感到烦恼,不愿意再和同桌讲话,做作业时总想转过头去看看她做得怎么样,自习时就想了解她在看什么书,听课时就会去想这个问题她懂不懂,这样一来自己的学习就受到了影响。

小B的问题在于其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因而缺乏分享他人成功的体验,在自卑心理基础上出现嫉妒心理,这种自卑和嫉妒心理在面临高考的压力下,使其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不良情绪,必然会影响她的学习。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我们讨论了她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讨论了她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问题,让她自己去领会和认知自己的性格缺点和内心的不良体验,帮助她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学会在体验自己成功的同时,也学会去欣赏他人的优点。最后,小B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满意的大学。

恋爱的烦恼

小C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近几次考试成绩开始下降,他开始感到紧张、烦恼,因而前来咨询。在个别的交谈中,他谈到了一件从未向他人谈起的事。大约一年前,他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两人在相处过程中都产生了“感觉”,那段时间他心情非常好,学习也很有劲头。但最近她换了一个班级,虽然每天也能见面,但他开始感到不安,当看到她与其他男孩子讲话时心里就会感到难受。他一方面自己责备自己为什么在这关键时候要去恋爱,另一方面又总害怕失去她,脑子里总是考虑是否要向她挑明心意,确定两人之间的关系,以便自己能够安下心来学习,因而整天感到心情压抑、烦躁不安。

在交谈过程中,首先让他消除自责内疚感,使他意识到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完全是正常现象,这种对异性的“心动感觉”有利于正常的性心理发育,正确处理好“恋爱感”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可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其次是与他共同讨论爱情观,小C在对待感情上存在一个误区,他将异性之间的这种相互吸引的感觉视作一种坚贞不移的爱情,而且希望通过承诺的方式将两人关系固定下来,我们说这种少男少女之间的朦胧的感觉是一种纯真高尚的感情体验,但并不能完全代表爱情,爱情需要在这种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升华,更不能用承诺来“确保”,承诺的“爱情”只能是一种自私的占有;另外,帮助他去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小C是一个认真、刻苦、负责的孩子,所以他自觉性强、学习好,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但由于过分地追求完美,使得他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特别是在对待感情的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当遇到一些问题(如恋爱、学习)时,容易从道德的观念来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责、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小C打电话告诉我,他已能坦然地去面对她,已经消除了内心的烦恼,开始正常的学习。

不良家庭教育方式

和不当学习方法的影响

我和小D的第一次见面是出诊上门在她的家里,在她的房间内我看到,桌子、书柜、床、椅子及地板上到处堆满了学习书籍和复习资料。“看来你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孩子,但这么多书和材料你能看得完吗?”我这一句问话使得原本话不多的小D放声痛哭起来,稍后她将积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倾诉出来。小D父母都是教师,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这次准备高考,自己对文科感兴趣,成绩也不错,但父母坚持让她考理科,她只得屈从父母的意见,由于自己对理科不感兴趣,学习起来很困难,学不进去,因而成绩开始下降,几次模拟考试都未考好。为了提高成绩,她找来许多学习资料,但看着这么多的书未读,这么多的题目未做,她心里特别烦,越是心烦就越学不进,如此使她感到痛苦和绝望,甚至产生了轻生念头。

小D的心理问题是情绪恶劣,表现为焦虑、烦躁和抑郁,表面看上去这种情绪主要来自高考的压力,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小D的心理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在她父母的眼里,小D始终是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她的一切学习和生活事宜都是由父母安排,因而她性格内向、被动、顺从,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遇到一些苦恼的问题时常压抑在心里,在高考的问题上,她不喜欢理科,但又不愿违背父母的意愿,从而内心矛盾重重,情绪受到影响;其次是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小D虽然对理科没有兴趣,但她仍然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努力,想把成绩提高,所以她拼命去做练习看书,但在大量的复习资料面前她不知道从何入手,因而情绪焦躁不安。

针对小D的问题,我一方面对她进行家庭治疗,让她与父母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其父母逐步意识到自己在管教孩子上存在的问题,学会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志向;另一方面帮助小D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放松,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改变追求完美的倾向,分析自己各门功课的长处和短处,只留下老师指定的一套资料,抛弃其他复习资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复习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结果小D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最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心理疾病的干扰

这已经是小E第三次准备高考了,前两次都是因为分数差一点而名落孙山。应该说小E还是一个很用功的孩子,平时成绩也不错,但用她母亲的话来说,“学习劲头不稳定”,一段时间精神状态好,学习成绩也很好,但一段时间精神状态特别差,精神不振,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书看不进,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往往在高考前更明显,家里人一直认为是学习压力太大造成的,用了很多方法试图让她放松下来,但仍然效果不佳。

通过检查发现,小E的这种情绪不稳定状态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被称为心境障碍。这是一种以情绪波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时可表现为情绪的焦虑、抑郁、精神不振、悲观、消极,思维变得迟缓,反应变得迟钝,学习工作效率变得低下。由于小E每次发病都是在其准备高考期间,对她的学习效率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使她感到压力大,这种压力又进一步加重了她的情绪问题,使她变得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小E的这种心理疾病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经过两周的服药和心理治疗,小E终于稳定了情绪,最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紧张综合征”的产生是有很多种原因的,其中包括其本人的个性特点、应对学习压力的方法、生活的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等。不同的原因处理和治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很多的心理原因需要心理帮助,而家庭环境的原因则需要做家庭治疗,而某些心理疾病则必须配合药物治疗,所以在高考来临之际,当出现紧张情绪影响学习时,各位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请专家帮助,这样有利于考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

紧张心理 篇12

自由搏击,又称国际自由搏击,60年代发端于欧美,是一种没有套路、没有宗派,强调个性风格,以实战求胜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触徒手攻防搏击术。自由搏击兼容并蓄了东方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韩国跆拳道,泰国拳,以及西方拳击和摔跤等武道的精华,自由搏击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实战中根据战况自由发挥,灵活施展拳、脚、肘、膝和摔跌等各种立体技术,长短兼备,全面施展,以最终击倒或战胜对手为目的。“告诉我基本原理,我将得出适合我自身的独特的技法。”这就是自由搏击拳学理念的最佳概括表达。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多数搏击队员在训练中存在“怕被打”的恐惧心理,不能很好的投入到练习中去,由此可见,在搏击实战中,心理素质是直接影响队员发挥的重要因素。一旦队员对搏击训练产生心理紧张,那么就会对搏击技战术的理解和掌握产生负面影响,使练习效果达不到很好的层次。本文通过对队员心理产生焦虑的分析,提出一些可以缓解或是克服紧张心理的方法来提高搏击教学的成果。

2心理紧张产生的原因

1. 生理因素:如队员身体不适,肠胃消化不良等;

2. 畏惧失败:如比赛激烈超出预想程度,造成精神紧张,产生压力,从而导致技战术动作的失误;

3. 感觉不佳:队员赛前准备不理想,环境较差,水平偏低导致感觉方面的出错;

4.运气不好,失控,天气条件的不适应;

5.罪域感:因害怕比赛击伤对手,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通过研究还表明:从事危险性大的比赛队员会比危险性小的队员产生的焦虑和紧张要更多一些,例如:练习拳击、散打、泰拳等危险性相对较强的队员要比练习羽毛球、乒乓球的队员心理紧张程度高很多。

3 在搏击中队员产生心理紧张的原因

3.1 欠缺自信

运动员的自信心不足,在训练和比赛中遇见比自己高、壮的队员心理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恐惧和胆怯害怕承受不了队手的重拳攻击而受伤,所学的技战术动作基本发挥不出来,导致失利。

3.2 担心失败

队员害怕失败,特别是在训练中表现一般的队员,他们心理素质薄弱,技术动作又不明显,在公共场所害怕失败会被教练和队友看不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运动员平时基本训练水平较低产生心理紧张;

2.运动员实战能力和技战术水平偏低会产生心理紧张;

3.运动员自身水平较好,但缺乏大赛和实战经验,产生心理紧张;

4.在团体赛和个人赛比较激烈的时候,需要发挥水平的时候会因为关注程度较大产生心理紧张;

5.比赛成绩对个人很重要时,运动员会想到很多与比赛没有关系的东西,产生心理紧张。

3.3 害怕受伤

运动员在比赛担心受伤,其根本原因在于实战比赛中攻防动作激烈,多会出现被击倒和击伤的现象,特别是曾经受过伤的队员,在比赛中担心会再次被击倒和受伤,所以远离对手,甚至找出各种理由不参加激烈的比赛。

3.4 对场地器材和环境的担心

一部分队员会对场地的规格,器材的使用是否合适有所担心,其中护具是否合体,拳套软硬舒适度,垫子的质量等方面尤为担心,还有些队员担心天气是否晴好,比赛时间的安排是否是在自己的兴奋点发挥的时段。

3.5 教练的教学态度

在队员训练过程中,教练的训练方式得当与否尤其重要,如果训练中教练十分苛刻严厉对动作的要求较高队员就会产生害怕与胆怯,担心自己的动作没有按照教练的要求完成而受到惩罚,产生恐惧心理。在实战过程中,心里就会没有底,厌战,从而导致失利。

4 心理紧张对队员技战术水平的影响

4.1 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其心理素质承受的能力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突出表现在学习训练中和对技战术运用的能力上,从而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和组织的不理想。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直接表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上,队员对训练产生了焦虑,自然会影响其学习态度,不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间接的导致训练比赛创伤事故的发生。

4.2 在对抗的练习中,没有一点焦虑和压力是不可能的

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可以看出,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处于中等时,有利于队员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当心理压力过大时,会阻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使队员的体能和心理都大幅度的降低,导致运动员反应能力迟缓,力不从心等情况;而当队员心理顾虑过低时,机体处于一种低迷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大脑会出现间接的“短路”,从而直接影响队员的水平发挥,结果严重的会被对手击伤。

5 缓解心理紧张的方法

1.加强队员思想认识,提高成功理念

在学习和训练中,以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由于搏击这个运动具有相对的危险性,在比赛训练中要首保队员的安全,不断加强学员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干一行爱一行,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最大程度的抑制焦虑所带来的负面干扰。

2.增强身体的抗击打能力,克服心理障碍

搏击是一项比较激烈的运动,在训练和比赛当中,难免会出现被击打的现象,在抗击打的时候,身体素质优秀的队员,抗击打能力就会强一些,反之,身体单薄较弱的队员,承受能力会相对减弱。如何提高身体的抗击打能力,首先要从队员的心理入手,只有消除了队员怕挨打的心理,才能提高他们的实战对抗自信心,训练中要循序渐进,从轻的力度开始,逐渐的加强击打的强度,由局部到全身,由单一性到组合动作的多样性,由静态到动态,由固定部位到随意动作等等,当运动员慢慢适应的抗击打的能力时,才能使之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3.正确认识心理紧张和生理变化的区别

心理紧张的原因,是受到外界的某些威胁而引起的情感反应,在训练当中,要正式队员的心理紧张的原因,区别实战前的正常生理变化,如队员会出现尿频尿急,心率加快,手掌出汗等现象,这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这通常会被认为是心理紧张的表现,因此,帮助队员正确认识正常现象是必要的,而不是怯场的表现。

4.加强保护意识,提高安全教育

在训练队员的时候,教练要不断的灌输队员自我保护的意识,让他们真正懂得在实战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保证自己的安全,熟悉竞赛的规则,提高体育道德素质的修养,同时,教练还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创伤方法,每次训练和比赛时要备好医用药箱,让队员养成带护具的习惯,并对护具定期做好检查,以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5. 提高教练素质,加强师生交流

教练是队员的学习的榜样,教练要用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来教育运动员让他们慢慢克服对比赛的恐惧心理培养队员对比赛胜负、荣辱的正确认识,对必要的队员还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和个别推心置腹的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焦虑的原因,让运动员感觉到教练的乐观、镇静、和蔼可亲,营造出彼此之间和谐,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围,消除队员在比赛中所产生出的恐惧心理,使之变的更加强大。

6.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见识

在当今教学训练中,要不断的引进高科技,运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让队员从中领悟更多的知识。通常来说,教练在引导学员观看搏击教学录像、竞赛观看、训练比赛录像回看的同时,要在旁边做相应的讲解,让队员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领悟新的技战术动作,开阔自己的见识,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搏击运动更加了解,以此来消除学员对比赛的心理紧张。

7. 采用模拟实战训练法

在教练的指导下,队员进行两人一组的无对抗练习(即不接触的攻防练习),促使队员大胆运用技战术,以此提高队员对基本动作的掌握和组合动作的变化,从而缓解队员心理紧张的情绪。训练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设定一方进行攻击动作的练习,另一方进行防守动作的练习,两个人交换练习,动作的变化可以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样,最后演变为自由发挥;其次,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后进行两人之间的攻守练习。

8. 采用交互抑制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交互抑制法的治疗原理。也就是说,教练可以先假设一个环境让队员进行练习,如运动员不适应晚上的比赛,那么就安排在晚上进行模拟实战练习,让队员能适应这一环境,当能保持放松状态后,就迅速进入下一个更加强的程度,如果不能完全适应,不能强加训练,那么只会事半功倍,效果不好。

9. 采用反应动作法

在教练的讲解指导下,队员可以采用沙袋练习,以实战要求进行攻击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运用多种组合动作,尤其是具有使用的动作;然后,进行两个人一组的练习,双方相距3米,完成不接触的模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员的动脑能力,增加学习热情,降低心理紧张。

1 0. 采用深刻思考技术

深思技术是一种缓解紧张心理,平息精神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调节运动员的情绪、意志等不稳定状态,让队员站立或坐着的时候都可以全身放松,闭目思考,集中精力。提高队员对动作的记忆,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情绪。

6结论与建议

在搏击训练中,运动员心理紧张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有很多,但以生理原因尤为重要。心理紧张产生的焦虑情绪对运动员技能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心理紧张的程度处于中等状态时,可以使队员发挥出正常的技战术水平,若焦虑情绪处于高点时,势必将影响队员的发挥,对搏击实战起到相反的作用。通过以上十种缓解心理紧张的方法,可以增强队员练习的热情,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紧张使之提高自信心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帮助队员缓解和克服焦虑心理是可行的。良好的心态是制胜的法宝,也只有当队员的心态和身体成正比时,才能发挥相应的功效,通过正确分析恐惧心理的原因,有目的地采用一些消除焦虑情绪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表明,心理紧张的情绪是可以缓解的,建议在今后的搏击教学中,应多重视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及时与之进行沟通,合理运用焦虑调节方法,不断增强队员训练的兴趣,使其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发挥较高的竞技水平,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帝全.克服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的焦虑心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报,2001,(12).

[2]杨天潮.武术散打实战教学中学生的焦虑心理初探[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6).

[3]陈前进,吕德全.散打训练中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上一篇:奥运小主人下一篇:网络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