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教育

2024-09-23

渐进式教育(精选12篇)

渐进式教育 篇1

教育见习是学前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 是实习之前的专业适应行为, 教育见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正式实习之前就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情况, 加深对幼儿园教学目的、任务、方法及教师工作基本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自身教育, 训练和培养实际教学工作能力。教育部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 在我国, 高师学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正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见习课时短、见习时间不连贯

某些高师学前专业由于课程设置较多, 学生人数多, 而见习幼儿园的数量有限, 导致见习的课时不得不压缩。往往见习工作只安排在某一个学期里, 且只有几次, 见习活动流于形式, 学生见习过幼儿园工作后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不能与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熟悉,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见习效果。

2. 见习形式和方法较单一、内容欠完整

目前, 某些院校中学前专业的见习主要是教师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观摩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 且见习的形式多侧重于观看, 学生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幼儿园强调保教结合, 某些学前专业学生的见习内容多针对本学期所学的教法课, 与幼儿教师缺乏交流, 对幼儿心理行为的观察不够, 对幼儿园保育、卫生安全环境创设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 见习内容存在片面性。

3. 见习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

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先学习专业理论课和艺术技能课, 以这些课程为基础, 依次开设各类教法课程。见习活动与所学各类专业课程不同步是高师学前专业见习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某些高师学前专业将见习活动等同于教法课见习, 将见习安排在教法课开设较集中的一个或几个学期, 对于理论课、艺术技能课并未安排相应的见习内容。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讲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但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的见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4. 见习活动缺乏有效的总结及考评机制等。

见习工作被某些教师看做是带着学生见习幼儿园看一看, 不像是课堂那样严格, 具体让学生做什么, 教师很少再提要求, 以至于学生对在见习过程中应完成的任务不知情, 校方对学生的见习没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和考评标准。缺乏有效总结和考评机制的见习活动会让见习效果无法保证。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渐进式教育见习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基于对目前高师学前专业教育见习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 对原有的见习时间、内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建构渐进式的教育见习模式。渐进式教育见习模式依据学前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特点, 将每学期的教育见习活动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安排, 丰富见习的形式, 并建立每个见习阶段相应的考评机制。

1. 扩展见习的时间

我校学前专业的课程开设顺序依次为:专业理论课、艺术技能课和学科教法课。渐进式教育见习从时间上突破了以往见习只集中在某个学期的设置, 从开设专业理论课时就进行见习。见习共持续3个学期。这样做保证了见习与校内主要课程讲授在时间上同步。

2. 建构层层递进的见习形式

依据学生在校所学课程的类型特点和专业知识建构的渐进性, 我校设置了集体观摩式和跟班式两种见习形式。

集体观摩式见习对应着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和艺术技能课的时期, 此时为学生设置各种集体观摩的见习主题, 让学生参观幼儿园环境、观摩幼儿教师授课、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

在见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跟班式见习, 此时学生已系统学习了核心专业理论课、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 陆续学习了各类学科教法课程, 跟班式见习让学生进入班级进行细致观察, 以便了解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如何开展, 接触到最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境, 学习教师对不同的幼儿如何使用对应的教学策略, 以及教师是如何运用各种艺术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这样做一方面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艺术技能、学科教法课程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找到对应的实践内容。另一方面, 跟班式见习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幼儿, 可以对幼儿进行主题式个案观察, 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教学对象, 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3. 充实见习的内容

渐进式教育见习改变了“教育见习=教法课观摩”的传统模式, 力求见习的内容与学生在校所学内容尽可能地契合。为此, 将见习内容充实为:教学观摩、幼儿一日活动观察、区域活动观察、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创等多项内容。教学观摩要求学生观摩班级内教师的五次教学活动, 并做好听课记录;幼儿一日活动观察要求学生记录所在班级幼儿从早晨入园一直到下午离园期间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区域活动观察是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 学生对幼儿进行个案观察, 记录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幼儿行为分析、观察教师处理措施与结果;幼儿园玩教具制作要求学生依据见习班级的教学需要, 使用各种手工材料和废旧材料, 自制玩教具;幼儿园环创要求学生参与见习班级的环创工作。以上这些见习内容从难度上看, 既有一般的观察记录, 又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的深入分析, 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构思、设计, 难度由浅入深;从广度上看, 这些见习内容涵盖学生在校所学的各门课程, 专业知识涉及较全面, 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 建构多方参与的见习考评机制

以往的见习考评, 通常是学生提交见习总结报告, 这种考评方式使教师无法了解每一个学生见习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在渐进式教育见习体系中, 集体观摩式见习的作业主要是要求学生写出观摩感想、进行观摩后的主题讨论。而学生进行跟班式见习时, 考评内容则被一一细化, 并以表格作业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简单明了, 学生在见习的不同时段根据见习任务的安排填写这些表格。见习考评方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考评主要由校指导教师负责, 在见习期间, 校指导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见习情况, 给予必要的指导;见习结束后, 批阅学生见习表格和见习总结报告。校外部分主要指幼儿园里的见习指导教师, 他们依据见习大纲的要求, 对学生随时给予指导, 并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接触幼儿园保教活动;见习结束后, 批阅学生的见习表格和见习总结报告, 并写出评语。

三、建构学前专业渐进式教育见习模式的实践价值

1. 保障了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密切结合

理论与幼儿园教学实际脱节一直是我国各高师院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中力求避免的问题。渐进式教育见习模式突破了单纯的幼儿园教学活动观摩的见习形式, 取而代之的是依据学生在校所学不同学科的类型安排的多种见习形式、多种见习任务, 学生所学的各专业理论能够非常有针对性地与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对应。渐进式教育见习保障了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密切结合。

2. 建立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育见习形式

渐进式教育见习的内容始终与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保持同步, 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入手, 建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育见习形式。从最初的集体观摩式见习, 到后来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跟班式见习, 见习的难度和对学生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与之相随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渐进提高。

3. 保证了学前专业教育见习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

见习结束时的考评目的在于衡量见习的效果, 为见习的总结与反思提供客观的参考。渐进式教育见习将考核的内容细化分解为一个个考核任务, 在考核评价时, 考评教师依据考核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性, 可较细致地检验教育见习的实际效果;同时, 学生在依次完成这些见习任务的过程中更全面具体地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方面, 通过这种见习考评增强学前专业教育见习活动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渐进式教育见习强调学校和幼儿园的共同参与, 考评教师由校指导教师和园指导教师两方担任。这样就使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在幼儿园见习过程中的表现, 并根据学生平时的见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见习成绩评定, 确保见习考评的公平、公正。

摘要:教育见习是学前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目的是让学生在正式实习之前就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情况, 加深对幼儿园教学目的、任务、方法及教师工作基本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渐进式教育见习模式的建构和研究实践出发, 针对现有教育见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扩展见习的时间、建构层层递进的见习形式、充实见习的内容、建构多方参与的见习考评机制等方面入手, 探索建构科学有效的高师学前专业渐进式教育见习模式。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渐进式教育见习模式,建构,实施

参考文献

[1]胡少金.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见习中的问题及思考——以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技资讯, 2015, 15:153-154.

[2]米庆华.基于“融园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阿坝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 (8) :64-66.

[3]李南.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渐进式教育见习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济宁学院学报, 2013 (02) .

[4]金学平, 吴旭乾, 阮建兵, 周佳麟.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顶岗实习中的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4) .

渐进式教育 篇2

l、练习反馈: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同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排除障碍,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2、自学讨论:学生在老师和学案的导引下,先独立自学,继而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互帮互助,合作探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3、交流提升:在自学和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交流讨论,达到提升效果的目标。

4、浏览巩固:完成前三个流程后i学生开始回顾浏簟本堂课所学,通过看、思、问、练等形式排除学习疑难,巩固学习效果,总结有关规律。

5、抽测达标:教师当场出示习题,检验抽测学习效果,进一步了解学情,反馈有关信息,为后续教学和辅导作准备。

教师的新角色

1、课前的精心策划者:许中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虽说是自主的,但学习活动的进程和方法都要教师精心策划设计。课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发课程资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2、课堂的睿智导引者:课前设计的教学程序能否顺利进行,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调控,睿智导引。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有:

组织调控课堂”参与学习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解决学习疑难,抽测学习效果,进行课堂评价。

由“循序渐进”谈学生教育工作 篇3

一、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中要循序渐进,“抓反复、反复抓”

初当班主任时,个别学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笔者就认为是“朽木不可雕”,批评时会不由自主地情绪化,不讲究语言和方式。校长对教师们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成年人要改变自己的坏习惯也非易事,何况孩子呢?改变一个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要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时出现反复,班主任在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时就是要‘反复抓,抓反复’。”

校长的话让笔者真正开始思考“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尊严”这句话的份量。学生也不想犯错误,就是意志力不强。洛阳有句土话:“人没脸、树没皮,百法难治。”做为班主任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营造让学生心甘情愿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动态环境。当学生没有自尊心的时候,就会走到老师的对立面,就会“百法难治”。一个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一定会经过认识错误;对自己不满意,下决心改正错误;激烈思想斗争,试图挣扎、脱离原有轨道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营造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正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调整教育方式、方法,最終能像医生治病一样达到“病去如抽丝”。

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笔者少了几分急躁,总是这样劝导学生:“老师允许你犯错误,但尽量不要犯‘低级错误’。何为低级错误,即已经犯过的错误或老师、家长已经惩戒过的错误,自己已经下决心要改正的错误。否则就是没骨气、没本事。人的一生有没有成就?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聪明不聪明,而是会不会反思,会不会改变。可以做的不好,但是要学会思考改变,改得比上一次好,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二、学习方法的建立需要经历一个“苦用功”的循序渐进阶段

看到班里许多同学成绩不理想,笔者总认为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于是从网上找来“王国权励志演讲”、“魏书生学习方法”等视频给学生看,利用班会、家长会大谈“和谐学习环境建设”,如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学习要讲方法、有毅力,等等。但总感觉效果不理想。

一次,与班里一个学习非常用功的同学谈话时,笔者问到他的学习方法有没有改变,能不能与王国权、魏书生谈到的学习方法产生共鸣。他对笔者说,看这些演讲时也觉得讲的很好,但真正理解并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对比、借鉴、融入实际上需要一个前提,首先要经历一个没有学习方法,只会苦用功的阶段,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后才会对学习方法有迫切的需求,才知道这些学习方法的反面就是自己以前苦用功中的经历,才真正理解这些学习方法的针对性。

笔者深受启发,学生的进步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现成几个方法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刻苦用功,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三、成功是成功之母,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讲自己的人生目标:从只想做个郡守、教化子民到被征召做了都尉,又希望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再到任兖州刺吏,剿灭了黄巾军,平定袁绍、刘表后当丞相,封魏王。曹操的人生目标是步步提高的,其实多数人都是在为自己设定一个比现有水平稍高一点的目标,当这个目标实现后,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后,感觉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点,目标可以定得更高一点,于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在此过程中自信心不断加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个“临近发展区”观点,要求教师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既要高出原有水平又不能高出太多,让学生跳起来后能够得着,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这时笔者突然产生一个想法:“成功是成功之母。”于是,准备写一篇文章。后来到网上搜索才发现,几年前就有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从教育自己女儿的经历中得出“成功是成功之母”这一观点。他用“成功教育”把一所被称为“垃圾学校”的上海闸北八中变成全国名校。“成功是成功之母”是循序渐进方法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观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又何尝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工作中,笔者开始积极实践运用“循序渐进”原则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复杂矛盾,虽然对这原则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循序渐进中思考、探索,会发现,为解决在工作、学习中的难题,长时间苦思冥想后豁然开朗得到的也许早已有前人研究过、总结过,而且研究得更深入、更全面。但是个人都需要这样的经历,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也是笔者对“循序渐进”认识的另一种收获。

渐进式教育 篇4

关键词:医学教育,CBL教学,PBL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模式和以案例为基础 (Case-Based Learning, CBL) 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国高等院校日益受到重视[1]。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国内众多院校均将这两种讨论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PBL教学可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CBL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 通过事先准备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弥补和推进。传统观念以及我国院校“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 决定了在中国开展CBL和PBL教学决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模式, 必须稳步推进。

近年来, 温州医科大学不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先后开展CBL和PBL教学, 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 笔者有幸参与其中, 现报告如下。

1 经历

笔者在大二上学期接触生物化学CBL教学, 该教学模式是以临床案例为基础, 联系教学大纲, 提出与生物化学相关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 然后对问题开展讨论, 教师会根据讨论进展引导学生, 并及时纠正错误观点, 课堂气氛较好, 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后学生需要提交问题的答案, 便于对知识点进行回顾。

笔者在大二下学期参加病理生理学PBL教学, 该教学也是以临床案例为基础, 给学生时间查阅资料, 准备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在课堂上自由提问并展开讨论。参加过CBL教学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PBL教学, 但由于学生学过的基础课程较少, 所提问题没有深度, 加上学生关注点不同, 讨论内容太杂, 无法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学生虽然查阅了大量资料, 但由于没有回顾和总结, 知识掌握并不扎实。

2 感悟

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CBL教学, 高年级学生进行PBL教学, 这样更适合当下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教学, 特别是实行“先基础后临床”教育模式的院校, 也就是说, 医学教育应从CBL教学到PBL教学渐进式推进。

2.1 低年级学生 (大一、大二、大三年级) 实行CBL教学

低年级学生由于所学知识有限, 且长期接受传统教学, 不可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如果一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只会徒增学生学业压力, 打击部分不善言表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由于知识的局限性造成错误的讨论以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部分自我约束能力不佳的学生也较易接受CBL教学, 教师给出案例的同时会对学生的讨论方向做出指导, 并对学生掌握内容有一定要求, 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方向和目标;教师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 提高学生自信心,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相比PBL教学, CBL教学学生更易接受且教学效果更佳, 这点和UCD医学院、UCLA医学院的调查结果相同[3], 但并不能由此否认PBL教学模式的价值, 只是在医学基础教育阶段CBL教学模式更适合。

2.2 高年级学生 (大四、大五年级) 实行PBL教学

高年级学生基础知识较丰富, 知识面较广, 学科交叉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多, 且问题质量更高。同时, 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此时进行PBL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在医院临床实习, 拥有第一手资料和经验丰富的临床带教教师, 能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会更加激发其探索欲望, 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具有深远影响。PBL教学模式在西安交通大学[4]、复旦大学[5]、汕头大学[6]等学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PBL教学对学生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和综合分析能力。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 初次面对小组学习任务时不能从容应对[4]。高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较好, 在CBL教学模式训练下, 其表达能力、批判和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对PBL教学更加适应。

3 建议

笔者建议, 从CBL教学到PBL教学渐进式推进不仅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推进, 还要在每次CBL教学中穿插进行PBL教学。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后给学生自由讨论时间, 围绕案例中部分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 给学生更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如果学生的探索激情长期得不到相应支持, 会削弱其积极性。所以这种教学模式要有相应的支持, 如每班配备一名临床医生, 学校设立相应科研项目支持学生进一步探索, 以及学校附属医院和部分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等。

3.1 在CBL教学中穿插PBL教学

建议在每次课最后半个小时让学生围绕案例中部分问题展开自由讨论。

3.2 支持学生进一步探索

建议每班至少配备一位临床医生。开放部分实验室供学生参观或进行自主设计的实验, 开放部分附属医院科室并由教师带领讲解参观。学校可考虑设立相应科研平台和资金项目。

3.3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对于那些有想法但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 以小组方式引导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但要严格控制小组人数。

3.4 明确教学要求和目的

当学生拿到案例资料时, 最好标出要求掌握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目的、参考资料等。

3.5 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及时上交归纳总结资料, 定时通过提问等方式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3.6 充分利用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CBL教学中是引导者,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 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讨论。

3.7 提供表达观点的平台

学生可通过PPT、板书、演讲等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校应提供相应平台。

总之, 对于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 特别是实行“先基础后临床”教育模式的院校来说, 先在低年级推进CBL教学, 后稳步在高年级推进PBL教学更符合学生需要。PBL教学和CBL教学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既有冲突也有互补,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教学模式, 找到真正适合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 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Gilki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 expertise:the need for different questions[J].Medical Education, 2004, 389 (2) :921-926.

[2]杜天骄, 于娜, 郭淑英.PBL教学模式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2) :26-28.

[3]Srinivasan M, Wilkes M, Stevenson F, et al.Compar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a 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 institutions[J].Academic Medicine, 2007, 82 (1) :74-82.

[4]石璞玉, 任徽, 陈天君, 等.临床PBL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0) :985-988.

[5]梁燕, 汪青, 钱睿哲, 等.从学生的视角看PBL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努力方向[J].复旦教育论坛, 2009 (7) :92-96.

评价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通知 篇5

尹蔚民说,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的考虑,是基于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更加公平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建设。制定这项政策,主要基于3个方面原则:一是小步慢走,逐步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经过若干年后达到最终法定退休的年龄界限;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针对不同退休年龄群体有区别地对待;三是事先预告,做好公示。政策制定出来以后,要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完善。同时,政策推出之后会有一个过渡期,让社会有心理承受和准备的过程。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

1.最新延迟退休方案通知

2.2016事业单位延迟退休方案通知

3.2016人社部公开延迟退休方案通知

4.2016人社部最新延迟退休方案通知

5.20中秋节火车高铁票预售期通知

渐进式教育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分析

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充分意识到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还未能对生命这一概念产生成熟的理解与认识,因而需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而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便可开展递进式的生命教育,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从生物学习中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递进式生命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向学生传授有关生命方面的知识,对其生命成长进行正确引导。因此,为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使之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那么在递进式生命教育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有序性的原则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发展也有相应的心理顺序,因此,在开展生物教学时,应严格按照上述顺序来设置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年级,需以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发展水平为依据,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目标及内容,并逐步将教育的层次提高。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内容包括生命起源、安全卫生、心理健康等,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这些内容。此外,在初中所有年级的生物教材中,均涉及到了同一个生命教育目标,因此,教师需根据一定的次序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容易到困难,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完成教育目标。

3.量力性的原则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符合,在开展生物学科生命教育时,也应做到因时而异与因人而异。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应当遵循量力性原则,在学生能够掌握及接受的范围内,并且依照学生身心实际发展水平及时代发展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从而确保生命教育不局限于完成目标,不流于表面,而是成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递进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1.对教材内容予以重视,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生命信息

在开展递进式生命教育时,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有机结合教材与生命教育的主题,在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不论是森林宇宙还是细胞分子,生物圈或是人类圈,植物生长或是人体的成长,均蕴含了生命信息。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以及生命的奇妙。教师在讲课时,便可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借助生动形象的视频或图片将学生关于生命教育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从而深刻感受因生命而产生的感动。

例如,在开展“生物圈”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将草原中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情况详细讲解给学生听:羊吃草,狼吃羊,而狼死后,尸体又会腐烂变成草的养分,从而使其对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延续性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当教师将这个生物链的循环过程展示给学生看时,有的学生就会认为狼吃羊是一件残忍的事,此时,教师便可就草原的发展过程进行讲解,将草原能够维持不断生长的重要原因便是狼通过吃羊,从而抑制羊的数量阐述给学生听,如果在一个草原上没有狼,那么羊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肆意繁殖及生长,并将草全部吃掉,这样一来,牧民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由此可知,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应当以敬畏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生命。就好比我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一样,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价值,并号召学生同样需要以平等的心态来面对他们,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生命观。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生命的内涵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及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感恩的心态来感受周围的事物。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合理设计并优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而深刻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例如,教师在开展“植物种子的萌芽”这一小节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种下自己习惯的植物种子,并对种子每天的生长状态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植物的发芽、第一片叶子的出现、植物抽枝,以及最后的开花、结果等生命的形成及生长过程中来,从而对生命的奇迹产生切身体会。在观察植物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中,学生有时会觉得植物快死了,但最后却又奇迹般的活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生命的顽强便产生了直观的感受。此外,有的学生养的植物并未能顺利活下来,他们感受到的则是生命的脆弱。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则可引导他们形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会出现不少的意外,但我们应当坚信,只有具备爱护并尊重生命的意识,才能做到化险为夷,并热心帮助那些正处于危险中的生命。总而言之,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来对生命的奥秘展开探究,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脆弱,这样一来,不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能使其形成“珍惜自己生命,爱护别人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3.定期举办有关生命教育的讲座,促进学生感悟的提升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几乎都来自于学校及教师,知识面比较狭窄,有时还会感到彷徨与迷茫。在此种形势下,学校及教师就应当与其他学校保护良好的联系,邀请校外教师来本校定期举办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讲座,让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对生命产生更为深刻的体会。由于讲座老师在演讲时,会强烈抒发自己的感情,学生在现场氛围的感染下,会主动参与进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可知,他们比较多愁善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而他们在听讲座时,容易被感动。在结束主题讲座后,生物教师应当加大生命教育的力度,并在课堂上进行深化,最终使学生树立其稳定且正确的生命观。

例如,在开展“拒绝毒品”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邀请缉毒警察或校外的专家来本校开展以“热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讲座,将毒品相关知识详细讲解给学生听,使其深刻感受到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专家通过以图片及视频的形式,将青少年吸毒的实际案例,以及因吸毒而对身体、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伤害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对毒品的自发抵触意识。除此之外,当学生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后,便会向身边的人传递这一理念,号召大家洁身自好,远离毒品,关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并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及学习心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应加强在课程教学中应用递进式的生命教育策略,通过对生命展开学习,从而使学生形成爱护、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对别人的生命也予以珍惜及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与价值观,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感染周围的人,让自己与他人均获得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建北.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6,8(01):58.

[2]张媛荷.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08):14.

[3]梁维鸿.初中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1,7(06):60-61.

[4]张志青.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递进式生命教育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8(11):15.

渐进式教育 篇7

一、关注教学内容, 挖掘生命信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生命教育的时候, 首先要立足于课本教材, 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通过将教材内容与生命教育的主题联系起来, 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 因而更容易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在教材中, 小到细胞分子, 大到森林宇宙, 这些都蕴含了丰富的生命信息。从人类圈到生物圈, 从植物的生长到人体的成长, 处处都彰显着生命的力量, 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就能够逐渐感觉到生物的奇妙性。教师在讲解的时候, 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软件, 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来激发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生命所带来的感动。

比如在学习“生物圈”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草原上各个生物之间食物链的循环, 来让学生理解大自然所孕育出来的生命延续性。在草原上, 羚羊吃草, 狼吃羚羊, 然后狼死后又重新将自己的一切归还给大地, 来对草进行养育。教师向学生展示这样一个生物链循环的过程, 学生就会感叹狼怎么可以那么残忍地将羚羊吃掉, 此时教师就可以开始讲解草原的发展过程, 阐明草原之所以能够维持世世代代的生长,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狼对羚羊的数量进行了抑制, 如果没有狼的话, 羚羊就会在草原上肆意繁殖, 它们会将草原上的草全部吃掉, 导致牧民失去所依赖的生存物质, 因此说明世界上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要对每一种生命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的人一样, 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因此就需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二、设计教学内容, 表现生命内涵

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受, 让学生可以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来感受自己周围的一切, 这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所教学的内容也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 而是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对生命的感悟。

比如在执教苏教版初中生物“植物种子的萌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春天的时候种下自己喜欢的一株植物的种子, 然后通过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 从植物的发芽、植物长出第一片叶子、植物开始抽枝到最后植物开花结果, 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生命的形成与生长过程之中来感受生命所带来的奇迹, 这样学生对于生命的顽强就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有时候以为植物已经快要死的时候, 植物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更深的生命感悟。当然在养植物的过程中, 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最终成功, 这样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以此要求学生要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意识, 不仅是对植物要有这种意识, 对于人更是要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意识, 尽管生活中有很多的意外, 但是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爱护生命意识, 就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化险为夷, 也能够在看到别的生命处于危险的时候提供帮助。总之,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发现生命的过程之中, 让学生对于生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能够爱护别人的生命。

三、举办生命讲座, 提升学生感悟

由于学生在接受学校的教学过程中, 接触到的知识面比较窄, 所以有时候会陷入迷茫的境地, 因此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定期请来校外的教师在学校里面开办有关生命教育的讲座, 让学生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加强对生命的感悟。在讲座过程中, 由于讲座老师的情感抒发都比较强烈, 再加上现场气氛的渲染, 就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由于初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因此在听讲座的过程中, 学生就很容易感动, 从而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在讲座结束以后, 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与生命相关的教育, 再加上课堂中的不断深化, 促使学生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生命观。

比如在执教苏教版初中生物“拒绝毒品”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能够增强对毒品危害的直观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邀请校外有关专家到学校里面来举办“拒绝毒品, 热爱生命”的讲座形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毒品的知识, 在专家讲到青少年吸毒的各种案例以及青少年由于吸毒造成的对身体的损伤、对家庭的伤害的时候, 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和视频都会让学生知道毒品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 这样学生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就会自觉地对毒品进行抵制。不仅如此, 学生在对毒品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 还能够将自己的认识传递给身边的人, 从而使得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也能够洁身自好, 爱护自己的生命, 怀着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进行学习和生活。

渐进式教育 篇8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存在教育失衡的现象。目前创业教育活动形式很多,但主要是集中在开设普通创业课程、组织创业竞赛、举办创业讲座等传统常规措施。普通的创业课程主要是针对广大学生施行创业的普及教育,涉及面广,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基本的管理知识;创业竞赛对学生创业技能提升,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参加并获得创业技能的提升,而部分具备创业素质的学生却与之无缘。由于学生在创业能力上无法得到提升,在听取创业讲座时无法将自身创业的具体情况与讲座内容相联系,效度较差。因而在学校这样一个失衡的教育体系下,难免会影响创业教育的教育效果。

第二,具备高创业素质的师资队伍缺乏。目前由于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多为兼职而非全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来自辅导员和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两课的教师,有一些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就直接上岗,企业管理理论基础薄弱,教授内容停留在表层,无法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内涵,离成熟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还有差距,制约了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发展以及创业教育的效果。

第三,高职创业教育支撑平台零散,急需系统整合。学校的创业教育主管部门是就业办,但教学实施主管部门为教务处,而学生活动由学生处负责,没有关联性,且分别自行面对同一服务对象大众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创业教育活动。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创业教育效果,因此在后续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系统地将零散的创业教育支撑平台有机整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

二、实施高职院校“推进式”创业教育的建议

第一,建立“推进式”创业教育教育模式。“推进式”创业教育模式即“创业普及教育+创业精选教育+创业实践教育”的创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普及性创业意识教育为基础,将创业教育分为不同阶段来实施的创业教育模式。“推进式”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普及教育、创业精选教育、创业实践教等不同的阶段,并对不同的阶段赋予相应的创业教育内容。

创业普及教育是普及性、全面性的创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创业意识和普及创业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许多高职院校通过实践认识到,高职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多数学生需要接受创业意识教育,但大学生毕业后只有少数人真正从事创业实践。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实施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化教育活动。创业普及教育主要包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创业课程教学、创业社团活动、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

创业精选教育指经过创业普及教育后,选拔一些具备创业素质的学生进入精选教育阶段。在精选教育阶段在校内创业教师和企业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或是创业意向选择专业课程,完成学生兴趣、专业课程和社会需求对接。当学生在完成了自身对于创业、专业知识的储备,有了较为强烈的创业意识后,就可以一方面安排学生通过创新思维训练、专业技能拓展、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孵化、创业论坛等培养学生的项目参与、策划和运作能力;另一方面,开展校内营销体验或者企业沙盘模拟创业等活动,如鼓励学生对电子商务网店进行短期运营等培养学生的运营管理能力,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技巧。

创业实践教育就是大学生在经过系列的创业教育后,经过学校和企业评估,选拔一些符合条件的学生进驻孵化中心或创业园,学校提供一定的软件(政策、信息、专业指导等)和硬件(店面、设备等)支持;学生在创业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并成立仿真性强的公司企业,参照公司化模式开展经营活动,营造真实的创业情景,学生在仿真性强的环境下体验了企业的整体运作与管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锻炼了创业实践能力。这个阶段的创业教育更多关注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决策能力、分工协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和感恩心态等。

第二,创建“1+1”的创业导师队伍。“1+1”的创业导师指的是在创业精选教育中结合学生特点和创业方向由学校配备校内创业导师和企业创业导师各1名。校内创业指导教育由校内选拔有创业意识和专业素质强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是已经通过参加各类创业技能培训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都较高的教师;企业创业导师由学校聘请具有影响力的成功企业家担任导师,在学生的方案制定、项目策划、市场定位、计划指导、财务分析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通过“1+1”导师队伍的建设,既可以充实现有的创业教师队伍,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创业教师队伍,又可以将社会需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第三,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进行有效运转。首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要想真正有成效落实到位就是要确立创业的主管部门,再由此部分集合学校的其他部分共同完成创业教育的各个阶段的任务;其次,联合学校、企业、政府等各方实力,搭建创业教育的有力支撑平台。

“推进式”创业教育模式体现了创业教育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突出了创业教育中由培养创业意识到实施创业的过程性,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体会创业感受、积累创业经验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在国家新经济政策下,高职院校内的创业教育也将成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高度重视高职创业教育,不断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并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认真地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集合各方资源给予大力支持,才能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获取相应的创业教育成效,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荃.基于创业过程的高校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2).

[2]谭贞.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文化生态[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

[3]邱有华.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

渐进式教育 篇9

1 主题推进式教育模式的意义

主题推进式教育是依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和具体需求, 分阶段、分主题、分渠道, 把握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的全过程,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

从理论价值上来说, 有利于把握大学生党员的特点, 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有利于提高党员自身素质, 激发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争当先进、争创优秀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创新。

从实际意义来看, 有利于贯通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各个环节, 各个阶段, 实现教育过程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关注党员教育的薄弱环节, 消除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空白点, 解决“重入党前教育, 轻入党后教育”等问题;有利于教育内容联系学生发展, 推动大学生党员今后人生道路发展。

2 主题推进式教育的基本框架

2.1“启蒙式”主题教育———树立理想主义信念, 思想上靠近党

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 容易产生迷茫意识, 找不到前进方向, 在他们中开展全面的理想主义信念教育十分必要。笔者所在的学校推行主题推进式教育,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面是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主渠道作用, 依托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激励作用明显的主题教育活动, 对新生开展理论启发、组织启发和活动启发, 引导和帮助广大新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其尽快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点是充分发挥榜样党员作用, 开展大学生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建立了大学生党员联系班级、楼栋、寝室、社团、特情学生、单项活动等“六个联系责任体系”。在高年级学生党员的宣传和模范作用影响下, 进一步加强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启蒙式”主题教育, 新生入校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明显增加。

2.2“培育式”主题教育———端正入党动机, 思想上真正入党

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对象进行有计划培养的人员, 其对党的认识和理论知识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党员发展的质量。通过调研发现, 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在动机、认识、行动三方面上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引导。因此, 这一阶段的主题式教育着重帮助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 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自我要求, 学习党的知识, 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加入党组织, 并下决心在入党后时时处处体现先进性, 争做合格党员、优秀党员。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所在电子学院, 除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 还开展了“大学生党员形象化描述”特色教育活动, 即对入党积极分子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荣耀型”“也要型”“报恩型”“靠山型”“法码型”等错误动机进行剖析, 通过对大学生党员形象进行形象化描述, 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向六方面看齐, 即在思想政治方面要有成熟感;在课业学习方面要当排头兵;在公差劳动方面要带头干;在利益分配方面要主动让;在遵纪守法方面要做表率;在群众公论方面要得民心。

2.3“锻炼式”主题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从行动上入党

实行预备期, 目的在于对新党员进行严格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实际工作锻炼, 使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能够真正从党的理论、党性修养、组织生活等方面得到锻炼, 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一阶段的党员教育侧重的就是党性修养主题锻炼教育, 榜样激励和“四个一”实践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榜样激励活动主要是指在正式党员中挑选出党性修养好, 学习成绩优秀, 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进行“亮牌示范”, 他们的事迹材料张贴在宿舍区和教学楼的醒目位置, 时刻激励着预备党员, 让预备党员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争取早日转正。“四个一”实践活动是要求预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锻炼, 即在支部宣讲一次时政要闻, 在班级组织一次党的先进理论学习活动, 联系一个新生班级开展党的基础知识启蒙教育活动, 参加一次“党员奉献日”服务活动。

2.4“先锋式”主题教育———催化综合能力, 行动中发挥模范

一名党员必须是经过组织的严格考察, 按照组织发展的程序, 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 他们是普通学生中的精英分子, 因此, 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提高自身修养, 更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带动、影响、服务身边的人, 发挥先锋示范引领作用。这一阶段的主题教育是围绕搭建综合素质拓展平台, 催化学生党员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党员对普通学生开展全面帮扶。第一是以学习目标牵引学风建设为载体催化党员学习能力的提高, 开展帮扶学困生活动;第二以“文明大学生教育”和“感恩教育”为载体催化党员道德水平修养的提高, 开展帮扶德困生活动;第三以大学生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为载体催化党员遵纪守法意识提高, 开展帮扶违纪生活动;第四是以“阳光心灵”活动为载体催化党员心理素质的提高开展帮扶特情生活动;第五是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催化党员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开展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活动。

2.5“旗帜式”主题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就业中身先示范

毕业生党员阶段的教育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 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通过党性党纪教育使毕业生党员能够牢记党员的身份,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毕业后能够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与监督;第二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与社会公德教育, 提高其党性修养, 使大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第三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帮助其端正心态, 敢于竞争, 不怕挫折,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过程中的挑战与挫折。

3 主题推进式教育实践的效果

3.1 大学生党员先进意识明显加强

全程教育模式的探索是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的全程跟踪教育, 使大学生全面、具体地了解了党员的行为规范与标准, 切实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 使大学生党员从思想上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主题式教育的实践, 使广大学生党员不仅从理论上对党加深了认识, 更从实践上亲身体会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实现了大学生党员从理论学习到行为实践的锻炼与转化。

3.2 大学生党员先锋作用明显凸现

大学生党员主题式教育模式的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党员成为高校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的主体, 学生党员在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大学生活适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升学深造能力、职场就业能力等方面得到普遍提高。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较高的先进分子, 也是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中坚力量,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 以主题推进式教育模式为探讨、实践, 依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和具体需求, 分阶段、分主题、分渠道, 把握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的全过程, 循序渐进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渐进式教育 篇10

目前, 大部分学校的技能教育是在学校原有教学基础上发展而来, 以实际的教学计划为蓝本, 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接受理论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 这在学校的教育实施上没有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 对其发展来说也没有错, 但在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中, 却发现实际的工作与我们当初的理论教学有较大的差距, 这也是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个差距, 也就是两者的接轨问题陡然间摆在众多的毕业学生面前, 使得许多毕业学生一开始感到无所适从,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也影响到学校今后对学生教育的一个有效的说服力, 所以,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 只有在学生在校的有效教育期内, 实施“理论-实践-理论”逐渐递进式的方式与方法, 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让学校及学生均感到困惑的问题。

2 原因探究

通过对现有学校技能教育方法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理论, 那就是学校的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教学和根据理论而去实践的一个模式, 诚然, 这样的一个模式在一定程度没有问题, 也足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放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却行不通,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校教学的理论知识, 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形成的, 与目前实际的工作岗位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存在一定差距;

(2) 学生在校时间周期较长, 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及相应的软硬件需求发展存在较大的出入;

(3) 学校对工作岗位要求的需求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同时对工作岗位需求的调整缺少主动性, 从而形成在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方面缺乏灵活性;

(4) 企业发展的快速性, 使学校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带来了学校教学的滞后性;

(5) 学生动手实践的局限性、固化性, 阻碍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 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3 方法探索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 要使学生在较长的教育周期内, 既学到对其终生有用的理论知识, 又能够在技能及动手能力方面有用武之地, 必须实行“理论-实践-理论”逐渐递进式的方式与方法, 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当然, 其前提是学校必须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为其选择并联系好相关的企业, 为其打好基础。

具体实施方案及操作流程如下 (以一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十个学期为例) :

(1) 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二、三学期, 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为主, 辅以专业知识加以教育, 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也完全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体系;

(2) 从学生第四个学期开始, 学生应进入企业 (即开始实践) , 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由企业委派相关人员进行, 时间可以控制在一个星期到十天左右。进入企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式及少量的相关工作流程, 然后返校, 继续学习教育计划内的课程理论。

(3) 第五个学期, 也是学生认知企业的关键时期, 实践时间控制在20天左右, 在这次进入企业时期内, 必须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严格教育, 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到企业的控制性管理, 再到企业管理本身的严肃性、时效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也是今后学生能否适应企业管理、适应工作岗位的一个基础。

(4) 第六学期, 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开始对接的一个时期。因为学生已进入第三学年的学习, 开始学习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 也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实践操作, 这使得学生迫切需要求证一个事实:在学校内学习的理论到企业究竟能做什么?所以, 在这次学生进入企业的过程中, 时间可以安排一个月左右, 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线, 用学生的眼光去了解企业所需、所用, 反过来推动学生返校后的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5) 第七学期, 是学生真正开始在企业动手实践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安排20天左右就可以, 既要保持学生进入企业的兴趣, 又要保持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学校所学理论及企业所需工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沟通,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今后要立足于社会工作岗位, 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否则就不可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得更好。

(6) 第八学期, 本学期进企业, 除了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以外, 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去充分了解企业目前所需软硬件与学校教学上存在的差距, 也是进一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领悟力, 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能不断地根据企业所需, 而去学习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 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反过来也推动学校根据企业所需而调整教学方向。

(7) 第九、十学期, 是学生开始真正踏上企业的最后准备阶段, 实践时间以50天左右, 也是需要培养自己敏锐洞察力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中, 不仅需要自己对企业全面的观察, 更需要开始培养自己独立面对企业工作的时间。从工作上来讲, 需要对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的时候, 也需要时刻去关注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为自己进入企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通过以上七个流程的操作, 学生进入企业的时间大约控制五个月左右, 也可能根据不同的企业适当地调整时间, 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技能服务。这样, 学生在毕业的同时, 既了解了企业和企业所需要的员工, 又不惧怕进入企业就业的心理, 这对企业和学生来说, 一个双赢的局面, 更为学校在今后培养学生方面提供了方向。

4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不能仅以一个方法来解决目前在技能教育方面所碰到的许多问题, 但只要通过我们不断去探索及发现其间的内在联系, 沿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正确道路走下去, 相信高职院校的技能教育道路会发展得更好。

摘要:分析目前职业学校技能教育现状, 通过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的技能教育例子, 讨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一些递进式教育做法, 对学生所学技能进行强化及梳理, 从而达到在学生踏上社会的第一天就能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学校,技能教育,递进,企业文化,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彦军.职业技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J].人口学刊, 2002 (2) .

[2]崔雪梅.对普通高校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6 (21) .

哈弗品牌的渐进式独立 篇11

事实上,哈弗品牌独立发展是长城汽车布局已久的事情。2012年的北京车展长城哈弗SUV就已经独立展出,而“腾翼轿车”则改名为“长城轿车”。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和总经理王凤英都表示:“哈弗最重要”。哈弗SUV是长城汽车多年来竞争力最强的拳头产品,也是销量与利润最高的产品系列。

3月底哈弗品牌宣布百万辆下线仪式上,长城汽车正式推出了全新的哈弗品牌标识,并且宣布哈弗品牌独立。整个过程非常简单,甚至没有更详细的阐述哈佛的品牌内涵和新标识的含义,只是梳理了一遍哈弗从一款车到一个品牌的过程。

不过,长城汽车在此刻选择多品牌发展,在外界看来多少有点逆潮流而动。就在4月16日晚,奇瑞汽车宣布和强调了“一个奇瑞”,从多品牌到做好一个品牌的回归,此外去年的吉利也逐步的收缩品牌战略。

长城汽车到底是逆流而上,还是稳步迈进?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给出的答案是:“哈弗品牌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循序渐进的独立。”

在魏建军看来,长城没有生硬的造一个品牌,而是从0到100万辆后资源的重新梳理。和大多数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前几年的冒进多品牌相比,长城汽车独立“哈弗”品牌的操作上要明显保守很多。因为在长城汽车的整个版图看来,SUV产品已经明显比长城轿车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地位。从全球市场看,独立的SUV品牌并不多,只有路虎、Jeep等,哈弗从这样一个细分市场切入经营独立品牌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对于长城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骄傲,以及头脑发热,要继续踏实的干10年。” 魏建军告诉《商业价值》,这也许也是他对自己最大的警告。持续以近30%增幅高速增长的长城汽车,近年来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业界也成为本土车企学习的对象,“长城模式”一度受到追捧。长城汽车2012业绩快报显示,长城净利润 57.08亿元,同比增长62.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65.7%。同时,长城汽车2012年以62.46万辆的成绩夺得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名。

从一款车到一个品牌

2002年6月,长城汽车旗下赛弗SUV正式面世,最初的车型是使用皮卡的车身结构,例如非承载式车身和四轮驱动系统等。2003年已成为国内所有SUV品牌中的销量冠军。2005年3月,长城自主开发的“城市多功能车型”——哈弗CUV下线,6月全面上市。由于口碑不错,性价比高,也很快占据市场,并且成为当时10万元以上本土品牌代表。此后,陆续推出了哈弗H3,抢占2.0L小型SUV市场;哈弗H5通过欧盟认证。而真正再次让长城汽车捏把汗,并且再次提升哈弗品牌的城市SUV哈弗H6上市以后,让哈弗SUV品牌上了一个台阶。

这个过程中产品品质装备和设计不断升级,在前进中不断学习和改变,做成了如今哈弗SUV从0~100万辆的飞跃。很快,哈弗品牌H2、H8也将在今年上市,H9会在明年上市,产品体系的丰富,支撑了哈弗从一款产品真正成为一个品牌的过渡。

长城汽车2012年以62.46万辆的成绩夺得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名。
魏建军的野心,是“要把哈弗SUV做成绝对第一,而且是世界级的第一,与路虎和Jeep比也是第一”。这大概是魏建军说过的最雄心壮志的一句话了。

对于魏建军来说,他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在正确的战略上做好当下的事情。未来H系不会做特别小的SUV,H2的长度也在4.3米以上。并把长城原有M系列交叉车型,更小型SUV归类到长城轿车品牌,这样长城品牌有轿车和小型SUV运作会相对比较便利。

“这是战略的需要,长城将会把SUV作为3个品类中最重要的资源来发展。不是不可以发展多品牌,多品牌一定是在你一个品牌打好基础拿到第一之后,可以再做第二个品牌。要是做不到第一就不要多品牌,一定要保持一个第一。 ”魏建军依然用聚焦理论来解释他自己的做法。他表示,不管规模做到多大,长城汽车依然会很尊重聚焦理论并且践行定位聚焦理论——在充分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品类强大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实际上,长城一直在打品类牌,皮卡、SUV已经10年销量第一。

哈弗的未来

哈弗品牌独立以后,营销和渠道跟着独立。魏建军认为一刀切会伤害到经销商和顾客的满意度,只要根据制定的计划执行,渐进剥离就不会有问题。这个过程预计会长达2~3年。魏建军说:“经过2012年,长城汽车的经销商已经到了成熟阶段,为经销商给长城建两家店的伏笔早已经打下。”

魏建军的野心,是“要把哈弗SUV做成绝对第一,而且是世界级的第一,与路虎和Jeep比也是第一”。这大概也是魏建军说过的最雄心壮志的一句话了。

不过对长城汽车来说,登顶第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顾客接受一个品牌并不太容易,长城汽车内部的调研数据显示,发展一个新顾客相比老顾客再次购买要多出3~4倍的代价。对于在哈弗独立品牌之后营销上需要投入的资金,魏建军表示:“人们算成本往往有误区,要看收入多少,不能只算成本,从品牌经营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增加这些成本应该说是非常值得的。”

不过,哈弗独立品牌,独立了营销和渠道,但是不会独立研发和制造。长城汽车的优势是一直在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上非常精炼强势。从长城汽车平台战略看,长城汽车把所有能利用上的资源全部利用上。魏建军认为,实际上SUV、皮卡、轿车说白了在技术、资源包括思维和理念上都是共用的。长城汽车在这三个品类的供应链整合、物流整合都非常有效率。这个大平台概念使得成本控制做得很好,运营质量非常高。在未来,长城汽车在研发资源和生产平台上不会分开,只是会在某些节点上有所偏重。

决心让哈弗成为全球第一SUV品牌,从量上而言也许并不是最大的难题,从品牌价值上成为全球第一的SUV品牌却没有那么容易。“对于高端,我们要怎么去形容呢?就是把国外六七十万的车,国内做的差不多卖二三十万,这算不算高端,我觉得很难回答。”魏建军表示,他非常不满意外界给哈弗“经济型SUV”的定义。但是他的这番话已经表明了哈弗在品牌高端上的某些局限性,比如依然是从制造业的眼光来看待高端与否的问题。

魏建军给出的长城汽车品牌高端化定义是:所谓的高端化,是一个相对概念,高出自主品牌,向高端接近。魏建军特别反对造一个高端,他始终认为所谓高端化必须建立在更好的盈利和回报基础上。

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思考品牌溢价的提升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还未有人在这条路上走出来,很多都是被迫打回原形。对此,魏建军认为,这个过程中,长城汽车最大的敌人是“骄傲”。

渐进式教育 篇12

一、从研究课开始

1997年,我刚进入逸夫小学。逸夫小学在开办时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研究”这一课题。校领导为了使我们认识科研,专门请来专家给我们开讲座,让我们阅读很多文献资料。不知是“教育科研”这个词让我感觉太专业了,还是太严肃了,总觉得它离我很遥远。直到一年多后,我才对“什么是创造教育”“如何在每一节课中落实创造理念”有了一个懵懂的认识。那时,我校的这个课题研究进入到中期论证阶段,我承担了上研究课的任务。我当时上了《平行线》一课。上完课,我真想挖个洞钻进去,因为我感觉太差了。虽然当时我才是个教龄6年的青年教师,但从未感觉如此失败。我一个人躲在办公室冥思苦想,究竟哪里出问题了?我觉得自己对什么是“创造教育”这一概念没有真正的理解,我拼命地要让孩子在课中“创造”,结果太过于发散,忘记了对收放尺度的把握。

有了这次体验,我又再一次审视“创造教育”。还是这节课,还是在课中落实“创造”理念,我重新调整了一些做法,注意把握课的节奏,在区级新秀奖教学评比中,我获得了一等奖。

回头来看,其实“创造教育”理念已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因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总会习惯性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能让学生说的,我绝不代替,能让学生去体验,我绝不包办代替,学生们在数学课上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喜欢上我的数学课。这就是我第一次在学校大环境下做课题的经历。

二、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合作教研

从我个人而言,真正走入“教育科研”应该从2002年说起。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感低年级数学基础学习和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正值2002学年,我教一年级和五年级跨年级两个班,所以就产生了对数学学习习惯进行研究的想法,我想从一年级开始抓起,让学生养成一套数学学习上特有的学习习惯。我和同备课组的赵丽老师一拍即合,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小学生应养成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养成这些数学学习习惯”?我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并依据我们各自的教学经验列出了一些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在课中、课后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为了了解培养的有效性,为了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做法,我们还对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做了问卷调查。一来一去两个来回,我们发现家长在意识上和我们达成了一致,在做法上和我们形成了统一。

2004学年第二学期,我担任了校数学教研组长,我将所做的研究推广到全校。记得那年寒假学习,当我将《序列表》发给数学组教师们看时,他们都对我们的《序列表》予以赞同,都认为数学习惯的培养对于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于是各年级开始分头实践。2006年寒假,数学组教师们根据实践体验对《序列表》做了调整和补充。

就是这一年,杜奕昌老师来我校进行督导,听了我对数学组工作的介绍后,他对我说:你们做了这么多,怎么没有立项?我一时语塞。立项?我可从来没想过。记得当时杜老师笑了,你们做的不就是教育科研吗?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教育科研。在他的启发和鼓励下,我利用假期开始着手写开题报告。

我自认为是个喜欢制订计划,并会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的人。2007~2008年,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计划。而我们实验的那届学生正好毕业,从他们毕业去向来看,他们的确是我们课题的受益人。

三、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考、把握机会

在研究过程中,我也经历过瓶颈期。在我们的研究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许多研究成果已形成常规时,我意识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每个教师的教学习惯不同,研究的实施效果自然也会不同。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一些数据也的确说明了由于不同的教师实施的情况不同,学生们反映出的习惯养成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除了一年一次的调查问卷,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及时地了解教师对学生培养的成效吗?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检测教师的实施效果呢?这些都成了我接着要思考的问题。无意中,我看到一张语文卷子上的习惯评价让我豁然开朗。我们数学学科也可以在卷面上设置习惯评价分,形成一种评价机制。

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可到了结题阶段,我又发现了问题。毕竟我不是专业搞教育科研的人,手上有这么多第一手资料,却不知道如何去撰写报告,我尝试着写了几次,可总不能让自己满意。不过我一直相信这句话: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09年暑假,我发现新接班级的学生家长中有专门搞教育科研工作的,于是我请教了他。这位上海交大的博士生导师听了我对课题的介绍,非常有兴趣,让我把所有的资料和我写的结题报告全部发给他。等他看完,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应该出一本书。我一听愣住了:真有那么好吗?有,他很肯定地告诉我,并表示愿意帮助我们进行结题工作。

在他的帮助下,一份37页的结题报告呈现在我们眼前。当然其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的数据资料和实践案例。我和教研组教师们利用寒假,将案例全部整理好,我自己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其中有关数据全部统计好,一份有血有肉的报告终于完成了。我一直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们历时8年的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区专家及市专家的肯定,最终获得了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上一篇:德国垃圾下一篇:混沌量子蜂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