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垃圾

2024-09-23

德国垃圾(共7篇)

德国垃圾 篇1

摘要:四个瓶子需分别扔进四个垃圾桶。不按时把家用垃圾桶放路边就面临高额罚款……新华社记者通过探访多国垃圾分类现状, 发现其方法不尽相同。

今日视点

四个瓶子需分别扔进四个垃圾桶;一根树枝还要量量其长度才能扔到特定垃圾箱;不按时把家用垃圾桶放路边就面临高额罚款……新华社记者通过探访多国垃圾分类现状, 发现其方法不尽相同。其中一些或许能为中国城市管理者和居民提供启发和思考。

韩国:垃圾“减肥”靠收费

韩国厨余垃圾排放量非常大, 每年处理厨余垃圾的花费高达8000亿韩元 (约合7.9亿美元) 。韩国从2005年起实行厨余垃圾和一般垃圾分类处理。2010年, 一些地方开始对食物垃圾按量收费。

不少家庭主妇为节省垃圾处理费, 会先把垃圾中的水漏干再放入袋中。另外, 在韩国, 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袋需居民自行购买。这些成本因素刺激了韩国人为垃圾“减肥”的积极性。

此外, 韩国市政管理当局对扔垃圾的时间也有严格规定, 记者居住的小区每周一、三、五晚7时至9时为收垃圾时间。若没有使用规定的袋子、或不按规定时间扔垃圾, 居民将被处以100万韩元 (约合986美元) 以下的罚款。

日本:垃圾分类到极致

在日本一些地方, 扔一个塑料瓶至少要分三步:去瓶盖儿, 去商标包装纸, 投入“资源垃圾”箱。日本人处理垃圾分类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不同街道和地区的垃圾分类规定不尽相同。如东京都涩谷区2013年起规定, 垃圾分为四大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资源垃圾。每一类还会细分为若干子项目, 比如:长度小于50厘米的树枝方可归为“可燃垃圾”。

管理严格、细致, 加之民众高度自觉, 使日本垃圾分类领先世界。在日本, 相关部门会对怎么扔垃圾、何时扔垃圾、到哪里扔垃圾等问题做极详细的广而告之。若做不到, 等待你的将是处罚和舆论压力。

德国:垃圾分类似科学实验

得益于如科学实验般精确的垃圾分类法, 如今德国已废弃了垃圾填埋法, 其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62%, 在欧盟处于领先地位。

对不少初来德国者而言, 垃圾分类着实让人头疼。记者刚到柏林时, 就对着四个瓶子发愁———葡萄酒瓶、啤酒瓶、果汁瓶、矿泉水瓶, 它们都是瓶子, 却有不同归宿。

按照相关法规, 葡萄酒瓶要扔到特定垃圾桶中;啤酒瓶可送到指定地点回收;果汁瓶要当作塑料包装垃圾处理;带有回收标志的矿泉水瓶则属于可回收垃圾。

德国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四类:日常生活类垃圾、塑料包装类垃圾、纸类垃圾、生物垃圾。但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一分为四那么简单。比如, 玻璃瓶和电子类垃圾需要单独处理;纸巾属于生物类垃圾而非纸类;摔碎的镜子和红酒瓶不属于同一种类;灯泡、酒杯、茶杯和玻璃瓶子不能扔到同一个垃圾桶。

美国:“3R”原则效益多

在美国, 人们熟知所谓“3R”原则, 也即:减少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回收 (Recycle) 。除做好垃圾分类外, 在美国, 还有很多垃圾不能随意丢弃。

要扔旧家具, 至少提前一天与指定收取机构电话预约回收日期, 届时将旧家具放在家门前, 会有专人收取。要扔电子产品, 需送到专门回收中心, 或预约专人上门回收。要扔电池等有害废物, 可以上网找到离家最近的回收点, 有时还能从中得到返现, 比如每加仑废机油可以获得40美分。

垃圾分类不但保护环境, 也在美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据统计, 2011年美国废料回收再生原料超过1.35亿吨, 相关产业提供了46万个工作岗位, 产生综合经济效益870亿美元。

墨西哥:收编拾荒者

墨西哥城日产垃圾1.27万吨, 这对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一方面, 墨西哥正努力提高垃圾回收转化率, 以尽早结束填埋处理垃圾的做法;另一方面, 垃圾分类后如何解决拾荒者的生计也十分重要。

鉴于墨西哥城有众多靠回收垃圾为生者, 目前政府推动垃圾分类时, 也将这些人编入垃圾回收体系。通过相关措施, 每天可再利用垃圾约3000吨。

目前, 墨西哥已利用垃圾生产出电能和天然气等能源, 还生产出了水泥等建筑材料。

德国垃圾分类马虎不得 篇2

厨房里的垃圾桶一般要求罩上蓝色塑料袋,平常吃剩的饭菜,瓜皮果屑等等就丢在这里。袋子满了后打个结,拎到屋外指定地方,清洁工人一看塑料袋颜色就知道怎么分类处理。

对有机垃圾如食物等,德国通常焚烧或深埋处理,但2005年起欧盟开始禁止填埋有机垃圾。焚烧污染小,而且热量可以发电或供热。在有机垃圾箱的旁边通常会有绿色的箱子,那是丢纸的地方,不需要的废纸、报纸、杂志、书籍等都丢在那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纸盒、纸箱不能丢进去。因为它们属于可回收包装,应丢到专门的黄色塑料袋里。刚到德国的人常常不知道这点。这种印有醒目可回收标志的塑料袋,可以从就近的邮局及超市免费拿到。

德国的每个超市门口都有一个收集废旧电池的箱子。玻璃瓶、玻璃罐根据颜色丢到不同的垃圾箱里。通常玻璃制品的垃圾箱三个一组,箱上标有醒目的颜色标志:褐色、绿色、透明无色,提醒你不要丢错了。

在德国,丢垃圾很是讲究。如果你一不留神扔错了地方,整个小区都可能跟着遭殃。不遵守这些规则,麻烦就会找上门。有一回,同学去一家垃圾回收公司打工,跟着同事到一个小区,一个德国人打开表示可回收的黄色塑料袋,发现里面有一大团发霉的面粉,因为面粉太重,撑破了塑料袋,洒了一地,按规定,面粉应装在蓝色袋中。很快,工作人员将一张警告单贴在小区门口,大意如下:你们小区有人乱丢垃圾,犯了错误,现在发出第一次警告,如果再犯第二次,我们不会再来。听德国人说,一旦出现第二次,垃圾回收公司就会“罢工”惩罚整个小区,小区管理人员要费很多精力协调,所以大家都格外小心。

(编辑/张金余)

德国垃圾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篇3

1 德国的垃圾管理模式

德国的垃圾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初才被重视并发展起来的。1972年, 德国的第一部废物法诞生。在此之前, 德国全境共有垃圾堆放场5 000个左右, 基本上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垃圾场。到了20世纪80、90年代, 这个数字急速地下降到了2 000以下, 垃圾场的设立和运行受到了严格管制, 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被关闭。至2007年9月, 全德国范围内仍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只剩下160个, 大批针对生活垃圾乃至工业垃圾的焚烧或机械、生物处理等特种设备被广泛运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避免、利用、清除”开始成为德国管理垃圾的宗旨。德国垃圾管理政策的中心强调的是产品责任, 指的是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甚至设计之初, 它的环境友好性、可回收利用性、可清除性就应该被考虑, 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废物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德国的回收再利用政策得到了加强, 从而奠定了循环经济法和废物法的基础。金属、纺织品、纸张等通过有效地分类收集、回收再利用形成了一个经济的循环过程。

目前在德国, 从垃圾处理场的工程师到基层负责垃圾管理的普通雇员, 有超过25万人在从事垃圾管理工作。各类的高校都设有垃圾管理专业, 同时开展各类垃圾清除的相关培训, 该领域的年均营业收入高达500亿欧元。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垃圾产生量没有同步, 从1991年到2004年, 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0.4%, 但垃圾产生量却保持在最初的水平 (见图1) 。

这个成绩主要归功于德国的垃圾分类政策。1990年, 经分类的可回收垃圾只占垃圾总量的13%, 而到2004年这个比重则达到了56%。

据德国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的资料统计, 2005年, 生活垃圾的废物利用率为60%, 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利用率为65%, 在一些领域, 如包装领域废物利用率达到了80%, 建筑领域甚至达到了87%[2]。2005年, 共有2 900万t生活垃圾、3 100万t生产和贸易垃圾、1.61亿t建筑与拆卸垃圾得到了回收利用。分摊到全体德国居民身上大约为人均利用垃圾4 t。通过现代的废物管理手段, 德国在过去的15年中, 每年降低折合CO2排放量3 100万t。

同其它经济行业一样, 德国的废物管理既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又解决了就业、增加了GDP, 所以说它理所当然地就是一个专门的经济领域, 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对我国的启示

2008年, 我国的城市垃圾产生量为1.55亿t, 垃圾填埋处理占82.7%, 焚烧占15%。垃圾填埋仍然是我国处置垃圾的主要方式。借鉴德国的垃圾管理模式, 我们应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德国一般将生活垃圾分为蓝、黄、灰、绿4种不同颜色, 分别对应的是废纸, 废包装物、有机类垃圾、生物垃圾 (花园里修剪下来的杂枝乱草等) 。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 我们可将生活垃圾分为灰和黄两类, 分别对应餐厨垃圾和废纸、包装物等。因为目前垃圾自动分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对纸张、塑料、金属已无分类收集的必要, 加上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有机类垃圾的产生量较多。

2.2 制定行业政策

在德国, 各种行业均有自己的行业标准, 特别是电器、电子产品等行业都有严格的废物重复利用标准。而在我国, 这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目前对诸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虽说可以提高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置率, 但对政府职能来说却是多余的负担。作为政府, 需要的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插手细节, 回收处置等细节完全应该由产品的生产商来承担。例如对钢铁、玻璃、塑料制品、家电、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以法律形式确定其使用材料的重复使用率, 这样就必然会促使生产企业回收自己的废旧产品, 形成产业从而使这项工作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自主的市场行为。

2.3 创立押金制度

在德国, 可回收的塑料或玻璃瓶子在超市里都可以退, 一般塑料瓶是0.25欧元, 玻璃的是0.08欧元, 押金在购物时已算在货款帐单里, 这就促使人们自觉地回收这类包装容器。国内部分啤酒商举行的诸如开瓶有奖之类的活动, 其实也是变相地将押金制度融入其中, 因而建议将此法在所有包装容器使用过程中推广。

2.4 扶持从事废物回收、加工再利用企业的发展

在德国, 从事此类活动的一般都是大中型企业集团, 它们有自己的垃圾发电厂和填埋厂, 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系统完善, 从而有效地整合了资源, 提高了效率。我国应对该类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

2.5 环保标识

德国的许多商品外包装上都印有绿点标志, 说明该包装是可回收的, 隐含意是该产品属环保产品, 大家可以对其充分信任。我国也应该对产品的外包装实行环保标识认证管理, 以提高企业、公众的环保意识。

2.6 政府采购

再生纸在德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被广泛使用。我国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关规定,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采购过程中偏向于再生产品的采购, 提倡使用再生纸等再生用品。

2.7 以旧换新, 以租代售

这种消费方式在欧美非常流行。此法可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将商品变为废品后的回收处置责任都回归到其生产者和销售者身上, 而不是转嫁给消费者。

参考文献

[1]BundesministeriumfürUmwelt, NaturschutzundReaktorsicherheit.Kurzinfo Abfallwirtschaft[OL]. (Stand:September2007) .http://www.bmu.de/abfallwirtschaft/kurzinfo/doc/3981.php.

[2]BundesministeriumfürUmwelt, NaturschutzundReaktorsicherheit.Schaubilder zur nachhaltigen Entsorgung von Siedlungsabf?llen[OL]. (Stand:Juni2007) .http://www.bmu.de/abfallwirtschaft/statistiken_zu_abfallwirtschaft/doc/5886.php.

德国垃圾 篇4

中国人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吃喝都在外面购买。一次性包装、日益严重的浪费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很大一部分垃圾被低效处理,加剧了空气污染。政府正不断新建垃圾处理场,到2015年全中国垃圾日处理量将达30万吨。

德国学者托马斯·多恩指出,中国大城市居民每年人均产出的垃圾已达约480公斤,且仍在增长。目前,德国年人均垃圾约520公斤。德国一家垃圾处理企业经理皮茨说:“过不了多久,中国人的垃圾会像德国人的那么多。”中国人喜欢照搬西方生活方式,但与德国人相比,中国家庭却没垃圾分类的习惯,一切都扔进同一个垃圾桶里。70%的中国家庭垃圾未经处理。

德国电子垃圾实现变废为宝 篇5

为了减少电子垃圾, 避免有价值的原材料浪费, 降低环境负担, 德国政府2005年8月通过了《电子和电器法》。该法规定, 家庭的老旧电器应集中回收, 废旧电器的生产商或进口商负有回收义务。该法还规定, 旧电池和旧电器必须分开处理。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电脑都要进行循环再利用。家用小电器如电熨斗、吸尘器、烤面包机以及电动牙刷等同样纳入循环再利用范畴。

此外, 像手机、电脑键盘、MP3播放器等小家电必须扔到每个居民楼前的橘黄色专门垃圾桶里。生产商要在这些产品表面标注一个明显图案, 以示不能扔入生活垃圾箱。

德国重视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处理, 2012年6月德国《循环经济法》生效, 将德国垃圾处理法与欧盟相关法律相衔接, 更有力地强化了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和原材料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目前, 德国的垃圾回收处理水平居世界前列, 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据统计, 德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达86%, 包装垃圾为81%, 电池再利用率为77%, 废纸回收利用率为82%。垃圾处理行业每年收益约为500亿欧元 (约合4 039亿元人民币) , 解决就业岗位24万个, 该行业已成为德国重要的经济和就业领域。

以柏林城市清洁公司为例, 该公司是德国首都柏林一家大型的垃圾处理公司, 下设15个垃圾回收场, 约有5 300名员工。该公司规定, 柏林每个家庭通常可将20件旧电器免费送交柏林城市清洁公司处理, 但同一品种旧电器最多不能超过5件。除超过数量将适当收费外, 一些需要特别处理的零部件也要收费。例如电脑, 主机回收不收费, 而每个显示屏收费5欧元 (约合40.4元人民币) 。

除了个人可将电子垃圾送到垃圾场之外, 一些专门经营垃圾处理的回收公司也负责上门服务, 他们会根据旧电器的体积、重量和种类收取运输和处理费用。

德国优美的环境和整洁的市容与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分不开, 同时也与民众自觉遵守相关法规, 不乱扔垃圾分不开。德国政府尤其重视电子垃圾危害的教育, 联邦环境部曾专门组织宣传教育活动, 鼓励民众珍惜资源。

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研究 篇6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保证分类有效的关键程序是人工手选, 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就进行分类收集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佳方法。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后, 到90年代, 玻璃的回收量已达到其产生量的50%, 纸张的回收量达到其产生量的41%, 塑料的回收量达到其产生量的5%, 纸板的回收量达到其产生量的三分之一[2]。

1 垃圾分类的实施

垃圾分类主要依靠居民的配合, 在生活垃圾的发源地——居民家里实现。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居民根据不同成分垃圾的利用及处理途径, 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收集。利用“三桶系统”和储藏容器, 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分开处理。

“三桶系统”指的是:灰色垃圾桶 (或垃圾袋) , 黄色垃圾桶 (或垃圾袋) 和棕色有机垃圾桶。储藏容器主要用于存放废纸、纸箱、衣物和玻璃瓶。

1.1 灰色垃圾桶 (或垃圾袋)

用于存放不能回收利用的剩余垃圾, 如:煤渣、女士长统袜、白炽灯泡、橡皮、扫集物、残余蜡烛、复写纸、蜡纸、圆珠笔、皮革, 无“绿点”标识的塑料桶、小量的瓷器、陶器、玩具、吸尘器袋子、污染过的聚氯乙烯塑料 (发泡塑料) 、墙壁纸、烟头、地毯残余物等。因卫生方面的原因, 以下垃圾必须用纸包好再放进灰色垃圾桶内:妇女用卫生巾、宠物草垫、膏药、绷带、止血塞、动物粪便、药棉和药棉棉杆、尿布。

1.2 黄色垃圾桶 (或垃圾袋)

用于存放带“绿点”标志的包装废弃物:铝薄包装废弃物, 如酸奶杯盖、巧克力包装膜、软管等;塑料包装废弃物, 如酸奶杯子、塑料桶、塑料袋、洗发水瓶、洗涤用品和护理用品包装容器、聚氯乙烯塑料 (发泡塑料) 、包装盒等;金属容器, 如饮料罐、罐头盒、瓶盖等;复合包装材料, 如真空咖啡包装袋、牛奶袋、果汁盒、糖果包装盒等[1]。

1.3 棕色有机垃圾桶

用于存放有机垃圾, 如蔬菜、果皮、树枝、生物垃圾收集袋 (纸制品) 、花土、蛋壳、咖啡残渣及过滤袋、鱼骨头 (用纸包裹好) 、树叶、坚果果皮、杂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果皮 (如柠檬、橙子皮等) 、未经处理的锯末和木材纤维、花枝、剩菜剩饭 (用纸包好) 、袋泡茶叶、变质的食物 (用纸包好) 、一次性纸杯、头发等。其中, 剩菜剩饭、袋泡茶叶、变质的食物、一次性纸杯、头发等不能用作堆肥。

1.4 贮存容器

1.4.1 玻璃贮存容器

按不同颜色玻璃分开存放, 分为棕色玻璃、绿色玻璃 (蓝色、红色和黑色) 及白色玻璃。眼镜片、耐火玻璃 (钢化玻璃) 、白炽灯泡、玻璃镜子不能放入玻璃贮存容器内, 需放进灰色垃圾桶。

1.4.2 纸或厚纸板贮存容器

用于存放以下垃圾, 如信封、各种宣传册、印刷品、纸箱、杂志、目录、大包装纸袋、洗涤用品包装箱、报纸。

带滤膜的纸、复写纸、带软垫的信封、蜡纸、墙壁纸、复合材料 (如饮料盒) 、尿布等不能放入此贮存容器内。

1.4.3 衣服和鞋子贮存容器

用于存放旧衣服、旧鞋、床上用品、桌布、窗帘等。

2 分类垃圾的处理及利用

消费者将产生的垃圾分类存放, 由垃圾处理公司收集运输, 按不同类别进行处理、回收利用。

图1表示分类垃圾的去向及利用途径。

3 结论

在我国很多地方, 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 生活垃圾没有分类, 所有垃圾混合存放, 最终全部进入垃圾填埋场, 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浪费资源, 给垃圾填埋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一矛盾, 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收集、分开处理, 利用垃圾中的有效成分变废为宝, 是减少垃圾量 (垃圾填埋、焚烧量) 、实现垃圾减量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罗仁才, 姚晓军.德国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6 (2) :39-40.

德国垃圾 篇7

作为发展中大国, 中国是一个高能耗的国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低碳经济, 这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强劲的挑战。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是当前摆在国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1 低碳经济概述

英国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 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德国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在探索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 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德国环境部在2009年6月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文件, 文件强调:低碳技术是当下德国经济的稳定器, 并将成为未来德国经济振兴的关键。为了实现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轨, 德国到2020年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至少要增加4000亿欧元。

2 德国的垃圾分类

低碳切实发展的本质, 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点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与能源、建筑、交通、工农业、服务业、公共生活以及个人行为的低碳化直接相关。

垃圾分类即是个人行为的低碳化, 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产”, 这一层面中,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控制垃圾的产生。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垃圾产生以后, 怎样进一步达到资源优化。垃圾形成以后怎样进行分类收集即是第二个层面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德国, 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已有十余年, 至今垃圾分类已是每家每户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德国政府规定, 每户居民必须具备4个颜色不同的垃圾筒: (1) 蓝桶, 装各种废旧纸张、报纸、广告等。 (2) 黄桶, 装所有的食品塑料包装、金属一拉罐、日常废旧塑料等。 (3) 绿桶, 装所有的食物残渣、花园树木剪下的残枝、草坪割下来的草、所有的生物垃圾。 (4) 黑桶, 装不属于上述的不可回收垃圾。

各种垃圾在丢弃时就分门别类地装在不同的垃圾筒里, 不得随意倾倒。环卫部门定时开车到各居民处收集。居民在前一天将第二天要收集的那种垃圾袋拖放到街边, 便于环卫工人收取。在居民区, 每隔几条街, 有专门的垃圾桶回收各种玻璃瓶子。

还有一部分“垃圾”是可以换钱用, 比如矿泉水瓶, 易拉罐等。这些瓶子上都标有“Pfand”的字样, 在德国每个大中型超市入口处都有一个机器, 将空瓶子逐个扔进去, 机器会自动扫描这个瓶子, 然后依据瓶子的大小和厚度, 每个瓶子可换0.15-0.25欧元。

最后, 针对大型电器还有金属, 建材等还有专用的垃圾处理站。

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 降低处理成本, 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目前德国60%的生活垃圾做到了再回收利用。65%的生产性垃圾和超过87%的产品包装以及建筑垃圾可以得到循环利用。总体来说, 德国每年有2900万吨的生活垃圾, 3100万吨的生产垃圾和1.61亿吨的建筑垃圾被循环回收, 相当于每一个公民循环利用了4吨垃圾或废弃物。

3 我国的垃圾收集现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1.5亿吨, 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吨, 居世界首位。我国目前在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 垃圾分类工作还主要停留在二次分拣阶段。

虽然垃圾分类能够有效降低污染, 但是提高环境意识、实施垃圾分类推广的难度很高。2010年, 国家主管部门组织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试点, 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据调查, 近八成的居民表示, 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扔放的意识和想法, 居民对于垃圾桶分类标识关注度过低, 往往分类垃圾桶内扔垃圾很少注意扔的对不对, 仅仅是寻求方便, 甚至部分人认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很环保了, 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混装的。

由于教育、宣传不到位, 试点选择不恰当, 配套工作未跟上, 以及不合理的体制, 垃圾分类试点的结果, 客观的说是失败的。

4 我国垃圾分类的对策

任何垃圾都有碳排放, 低碳经济下的垃圾管理原则包括: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而垃圾管理战略首先是尽可能避免产生;其次是尽可能加收利用;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或厌氧消化处理, 有机垃圾的回收利用属于回收利用范畴;再次尽可能地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它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具体而言,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管理机构, 制定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规章制度。改革管理体制, 转变运行机制。垃圾分类回收试点, 采取多种途径宣传、教育市民, 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设计合理的垃圾分类类别, 实行垃圾分类处理。

摘要: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垃圾分类即是个人行为的低碳化, 本文探讨了德国的垃圾分类情况, 针对我国目前在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我国垃圾分类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垃圾分类

参考文献

[1]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09 (7) :25-28.

[2]聂永丰.低碳经济下的垃圾处理[J].中国建设信息, 2010.7.21.

[3]廖如珺, 黄建忠.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2年2月第27卷第一期.

上一篇:合理配置人才下一篇:渐进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