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教学法(精选12篇)
渐进式教学法 篇1
语文阅读教学追求雅俗共赏, 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思想性在于培养挖掘学生的情感, 艺术性在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授课过程中, 内容与形式如何结合很重要。在十余年的教学中, 我逐步探索出一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五步阅读教学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调。定好文章的基调, 即主要是文章情感的基调。这对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是感悟文章思想的一把金钥匙。凡是轻快、沉重、歌颂、批判、苦闷、无奈、温馨等感情, 都能在文章开头有所体现, 并贯穿于全文。在教《济南的冬天》前, 先让学生浏览课文, 感受其由远到近的景物层次描写和文字表达中作者的感情态度, 并由此知道作者是怀着好感去写济南的, 具体的基调就是“温情”。这样, 后面的分析鉴赏就以此为导航, 紧紧围绕“温情”二字展开。有的文章仅仅凭文章本身不易定调, 教师要做必要的说明, 如对作者的创作个性、风格, 特别是创作背景进行介绍, 《小石潭记》就属于这一类。文章刻画了潭、树、水、鱼、源头、岸势等, 生动细致, 精炼传神, 如何定调呢?此类文章宜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过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 被贬为永州司马, 远离朝廷, 心情苦闷, 从而定下文章基调:悲凉、苦闷。
文章的基调定好后, 接下来第二步就是梳理文章, 包括文章的思路, 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文句等。比如, 《小石潭记》的教学, 在定调之后, 让学生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针对作者的游踪, 理出“记”的路线图:小丘西行——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头——潭上气氛。实际上文章运用了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文体的不同, 提醒学生分别作出梳理:一般的记叙文有事情的缘起、开头、经过、结尾;小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说明文则以方位路线、游踪顺序安排段落。当然, 梳理文章的思路, 不仅要知道“我”的行踪, 也应知道“我”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梳理文句方面, 应充分利用文章基调, 根据文句在一段甚至一篇中的地位来理解。例如, 鲁迅《故乡》的结尾:“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就要明确其是对中心思想的深化和升华。
第三步:品鉴。阅读文章要领悟什么呢?无非是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特色优点, 还包括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艺术有纯粹单一的, 也有复杂的, 尤其是后者, 往往具有更大的品鉴价值。品鉴有常规品鉴、非常规品鉴两种。常规品鉴就是要发现、掌握那些经典性、规律性, 已成定论的真理性观点。非常规品鉴有着强烈的个性、创新意识, 见常人所未见, 发常人所未发。如, 一部《红楼梦》, 无数人为之痴狂, 成为红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而, 我们在引导学生在品鉴作品时, 既不能错过真理性的观点, 也应该积极鼓励提倡独特视角, 创造性发现。只要入情入理, 哪怕是教参并未提到的, 我们也不能轻易抹杀学生的劳动成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美文。文章结构严谨, 气势宏伟。它先叙事, 再写景, 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象, 以及迁客骚人产生的或喜或悲的心情, 在第三部分“卒章显志”, 正面阐述观点, 表达作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是对前面叙事、写景、抒情的总结, 由抒情生发而来。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 环环相扣, 层层蓄势:叙事则简明扼要, 写景变幻莫测, 论理则警策世人。学习这一课时, 有学生提出:文章为什么一定要写景, 没有行不行?对这种“新”问题, 教师应以正确的理论加以引导:由景入情, 因景生情这是自然的, 无景而生情, 情就显得空泛, 经不起推敲。同样, 对文章中一些残酷肉搏、打虎灭狼的描写, 有的学生提出了疑问, 我们必须肯定他们的质疑精神。
第四步:就应该是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的知识拓展, 这可以增进对作者、作品类型的了解, 增强迁移能力。如学习了《小石潭记》后,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钴姆潭记》, 加深对作者思想、文章风格的理解。
第五步:迁移。前四步的教与学, 已帮助学生探寻规律, 归纳构建学习品鉴方法, 这一步就是学以致用。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上文提到的学习《济南的冬天》后, 让学生运用移步换景法写“参观……”“……的秋色”等作文, 对文章中如何表达, 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当然迁移并不是一“迁”而就, 它具有反复性。只有经过多次的尝试, 才有好的效果。要告诫学生, 不能浅尝辄止, 必须持之以恒, 花大力气去锤炼。
总而言之, 我们要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的做法, 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我们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多思考多尝试多磨炼, 掌握学习主动权, 把文章学好写好。
渐进式教学法 篇2
摘要:传统急诊医学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内容多、教法少”等问题,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以症状为纲、以疾病为重点、以急救技术为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急诊医学;渐进式教学
急诊医学是在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边缘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样,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急诊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做一简述。
1现阶段急诊医学教学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1]。在现阶段,急诊医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弱项,特别是急诊医学教育的薄弱更加成为阻碍急诊医学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2]。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3]。而临床工作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急诊医师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于急诊医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4]。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急诊医师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5]。另外,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在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时,因现实环境所限,缺少实践的机会。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很快转至专科治疗,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受到限制。
2“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将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决策能力与综合抢救能力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着重培养。因此,急诊教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急诊”这一特殊环境下快速判断病情、建立诊疗思路、完善相关检查、做出相应处理、综合急症救治的能力。
2.1以症状为纲
新的课程建设中,打破以病种为纲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以症状为纲。设置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昏迷等。尽管学生已在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中学习了以急性腹痛为发病症状的相关疾病,但学生并不清楚在面对一位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如何厘清临床诊疗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知识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实施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以腹痛为教学内容,模拟医生在急诊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对上述症状进行引导性教学,以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见案例1~2)。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腹痛这一内容后,能够在临床、在急诊遇到腹痛患者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并随着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腹痛这一常见急诊病症有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正确的诊治处理。案例1:急性腹痛。病史:李某,男,33岁,因“上腹痛2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且持续性胀痛,初始尚可忍受,至次日晨加重,并出现左腰背放射性痛,进食后加重。遂急送当地医院诊治(具体资料不详),腹痛不能缓解,故急送我院急诊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极差,近两天未进食水,小便偏少,大便未排,体力下降。既往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T:37.2℃,P:11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营养中等,精神差,自主体位,急性面容,面部无红斑,眼睑无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和出血点,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无溃疡。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感。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平,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减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7.9×109/L,N:0.88,L:0.10,Hb:117g/L,Plt:88×109/L;ESR:63mm/h;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8U/L,AST:10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4.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65mmol/L,Mg2+:0.92mmol/L,BUN:18.14mmol/L,Scr:110.40umol/L,UA:470.1umol/L,Glu:12.69mmol/L,HCO32-:18.80mmol/L,AMs:1147.0IU/L。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粗,考虑感染;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B超显示:胰腺体积增大,局部液体积聚,建议CT检查;腹部平片:肠腔气体积聚,余无明显异常。
(1)根据现病史,请学生学习和思考:①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②该患者上腹痛的病因可能是什么?③上腹痛的诊断思路是什么?④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要做哪些检查?⑤作为急诊内科医生,需要给患者进行哪些治疗?
(2)根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请学习并思考:①患者目前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②该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③该病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④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⑤作为住院部接诊医生,如何开出治疗患者的临时医嘱?⑥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案例2:案例1中患者李某入院后的病情汇总如下。
病情发展:患者入院12小时出现神志不清,极度烦躁,胡言乱语;呼吸困难;无尿。体格检查:T:38.5℃,P:140次/分,R:38次/分,BP:13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发绀,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布满干音、痰鸣音,双肺底有湿音,心率140次/分,律齐。肠鸣音消失,余腹部查体不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8.9×109/L,N:0.89,L:0.10,Hb:117g/L,Plt:68×109/L;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6U/L,AST:11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5.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55mmol/L,Mg2+:0.92mmoL/L,BUN:31.14mmol/L,Scr:340.40umol/L,UA:510.1umol/L,Glu:21.69mmol/L,HCO32-:16.80mmol/L;血气分析:pH:7.31,PaO2:52.1mmHg,PaCO2:28.3mmHg,BE:8.9mmol/L,SaO2:83%。(1)根据上述信息,请学生学习并思考:①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如何考虑?②试分析该患者出现上述病情变化的原因及机制?③目前的诊断?④目前的处理?(2)通过对案例1、2的分析应达到的目标要求:①掌握腹痛的常见原因;②掌握上腹痛的诊断思路;③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④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⑤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2.2以疾病为重点
对与外科学、内科学重复的.内容,在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中则不再重复,如气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对于急危重症所特有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则在明确了症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述、学习。以休克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无某一门课程系统、详细讲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以急诊的角度对休克进行系统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将使得学生重温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联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所学的可能导致休克的疾病,进而明确休克的病因学,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极大开阔,不但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休克”联系起来,更能将休克的具体治疗方法带入到各专科的临床实践中。
2.3以急救技术为关键
在学习了急诊症状诊疗思路、常见疾病诊疗后,急救技术则是急诊医学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相比,本教学将急救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将心肺复苏术、多发伤处置、气道管理(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急救技术加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对其进行考核[6]。以心肺复苏为例,以往学生通过大课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知识,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心肺复苏理论课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细节讲述,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临床学院所拥有的现代多媒体模型,采取小班授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我们科学制订了考核标准,以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编写了标准化的考核大纲,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以症状为纲,形成急诊医学的诊断思路;以疾病为重点,掌握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急救技术为关键,掌握常规的急救技能。夯实急危重症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急危重症的诊疗思路、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对急诊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教学模式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综上所述,在急诊医学教学中采用“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以症状、疾病、急救技能为核心,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此教学适应现代教学和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应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使医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够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在处理临床问题时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亮,熊建琼,刘明华.急诊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技术培训[J].中国急诊医学,,25(10):744-745.
[2]张鸿,代华平.PBL教学法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案,,11(3):53-54.
[3]唐子人,李春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病案,,14(11):65-67.
[4]王长远,秦俭.加强急诊医师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9(4):757.
[5]赵威,李俊杰,尹文.EBL联合PBL综合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41(1):9-13.
职高英语单词记忆的渐进式教学 篇3
一、图片记忆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采用幻灯片、图片等英语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一般说来,与文字相比,图像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笔者教新单词前,经常会准备各种各样带有图像的英语单词卡片、实物等,配合课堂教学形体和动作,尽量让学生在学习新单词时都能亲眼看见或感受它,这样就不需要花时间解释。比如,关于表情的单词可以用腾讯QQ的各种夸张、可爱的表情让学生学习,如微笑smile、大笑laugh、哭泣cry、叹气sigh等。这样一来,他们会主动学习,并且在平日的休闲娱乐中容易产生联想。
二、游戏记忆法
在单词记忆时引入各种游戏,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英语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活动中主动地记忆单词。
1.单词接龙游戏。多人合作,首先由学生说出一个单词,下一个学生说出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是它的尾字母,如此循环下去,不能重复。如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说出单词,则被淘汰,剩下的学生继续游戏,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获胜者,如car-read-do-one-eat-ten-name-evening-game-English……
2. 拆词游戏。如多变的天气用weather这七个字母能拼出多少个单词we/eat/at/tea/the/he/her/here/there/tree/are/where/hear/heart/what/water……
3.改头换面游戏。即在一个单词中增加、减少或改变一个字母使之成为新词。如of-off/if,us-as/bus,know-now/known/knew,hair-chair/air,look-book/cook……
游戏的种类各式各样,还可以将英语编进他们喜欢的歌曲,唱起来朗朗上口,且较难忘记。
三、构词记忆法
英语的构词法有三种:转化、派生和合成。许多看似难记的长单词,如果找到构词规律,同样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1.转化。在不改变拼写形式的基础上,由一种词性转化为另一种词性。例如,picture(n.)画——picture(v.)描绘;water(n.)水——water(v.)浇水。
2.派生。在词根的基础上加上前缀或后缀,从而构成另一个新词,并且与该词根的含义有密切联系,此类词便称为派生词。例如,常用的前缀 in-,im-,un-,dis-等表示否定含义,如dependent--independent;后缀-er,-or,-ist等表示人,如teach-teacher tour-tourist;后缀-y,-ly,-ful等表示形容词性等,如friend-friendly。
3.合成。把两个或几个各自独立的单词并到一起组成新单词,由此法构成的单词便称为合成词或复合词。例如,black(黑色的)+board(木板)blackboard(黑板),class(班)+room(房间)classroom(教室)。
四、字母组合记忆法
利用英语单词的巧合来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并做到脱口而出。英语单词中常有这种情形,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就成了新单词。具体方法为:①前面加字母,如is- his,ear- near/hear,read-bread;②后面加字母,如hear- heart,you- your;③中間加字母,如though-through,tree-three,for-four;④减字母,如she-he,close-lose;⑤换字母,如cake-lake/wake/make/take;⑥调字母(即改变字母顺序),如blow-bowl,sing-sign。另外,可以简化单词的拼写,重新组合。有时需要把古怪而难记的单词重新组合,简化记忆程序,使它变得有趣、生动。如把“sign”(记号)中的“ign”变成“ing”,重新组合成“sing”(唱歌),然后用“sing”记住“sign”;把“ear”(耳朵)中的“e”放在“ar”后,重新组合成“are”(是),然后用“are”记住“ear”;live-evil,单词的顺序颠倒了,其含义也大不相同。“live”有“活的、生存、居住”的含义,而“evil”却大相径庭,有着“邪恶、罪恶、不幸”的含义,这样能提高记忆效果。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希望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英语学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以培养兴趣为主,从简到难,让更多学生不再为记单词犯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英语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增利.高正英语教材知识资料包[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渐进式教学法 篇4
关键词:渐进式教学,泌尿外科,临床教学
泌尿外科临床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 是实习生变知识为技能的必经途径, 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 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泌尿外科男性病人居多的专业特殊性, 使得泌尿外科的教学难度增加。因此, 寻求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是泌尿外科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对此, 我们总结经验, 在泌尿外科中运用渐进式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实习的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 (渐进式教学组) 和对照组 (传统教学组) , 每组36名。实验组中男性20名, 女性16名, 平均年龄 (22.1±1.8) 岁;对照组中男性18名, 女性18名, 平均年龄 (22.6±1.2) 岁。两组实习学生的男女比例和年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实验组以渐进式教学模式带教。第一周:鼓励学生学习病史的采集和病历的书写, 了解泌尿外科疾病常规诊治流程, 参与教学查房, 了解泌尿外科常规操作及规范要点。在此过程中, 由带教教师积极提问学生, 了解学生感兴趣和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 据此制订层次化的带教内容及工作计划。第二周:系统完整地进行临床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医疗活动, 规范病历书写、医嘱处理、治疗策略制订、技能操作。带教内容应由简到难,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实践, 带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感兴趣的知识因材施教。第三周:以学生为主导进行临床诊疗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操作, 由治疗的参与者变为治疗策略的制订者。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释和说明, 纠正错误的地方, 同时适当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操作能力。第四周:带教教师应根据实习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适当引入疑难病例和较难的操作, 同时由带教教师介绍相关的新观念、新技术。通过相互探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
对照组的学生以传统的带教方式带教, 按照实习大纲要求, 集中学生统一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和技能演示, 以教师带教、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形式进行。
1.3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5个方面: (1)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能够主动学习、提问为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虽能全面参与教学, 但未提问且参与实践过程中未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为学习积极性一般;未能达到上述标准的为学习积极性较低[2]。 (2) 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是否熟悉疾病的诊治过程、查体是否全面、专科查体是否规范、病历书写是否有序、是否提出合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否提出合理的诊治方案。 (3) 理论考试:以《外科学》第7版为基础, 考试内容以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 (4) 临床操作技能考试:随机抽取泌尿外科常见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考试, 包括男女病人导尿、肛门指检、睾丸附睾检查等。 (5) 学生满意度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各自带教模式的满意度, 评估结果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 前两项之和为总体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实习前后的积极性比较 (见表1)
两组学生实习前的积极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习结束后, 实验组中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学生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实验组学生的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2.3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总体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 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 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 诊治病人思路不清, 操作不熟练, 遇到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更是束手无策[3]。泌尿外科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 且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医患关系的日益激化[4], 临床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因此, 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成绩。
渐进式教学是一种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方法[5,6], 是将知识有计划、逐渐、有序、由易到难且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带教模式。首先, 大致评估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然后, 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有效的带教内容[7],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带教内容进行修正,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交流合作, 培养了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自主思维、科学思维能力, 使其学会根据临床信息和资料, 通过分析、比较、演绎的方法认识疾病的发生和演变, 做出较准确的诊疗[8,9]。渐进式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快熟悉诊疗常规, 迅速进入临床实习医师的角色, 从而达到较佳的带教效果。
我们的研究发现, 将渐进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后, 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明显提高。渐进式教学能使带教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和操作技能, 理论知识掌握得也更加扎实。综上所述, 渐进式教学在泌尿外科教学中效果显著,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余庆, 洪锴, 黄毅, 等.泌尿外科学见习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循证医学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 33 (4) :577-581.
[2]陈慧敏.初探循序渐进式教学在内分泌科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8) :1452-1455.
[3]张贤生, 高晶晶, 杨佳佳, 等.PBL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3, 17 (9) :1637-1638.
[4]薛松, 魏武, 周文泉, 等.泌尿外科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 25 (8) :855-857.
[5]Erlich, Deborah R, Shaughnessy, et al.Student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STEP) by step:Transforming medical students into competent, confident teachers[J].Medical teacher, 2014, 36 (4) :322-332.
[6]赵洪伟, 高宁, 韩波, 等.CBCT介导的渐进式教学在口腔外科阻生牙拔除实习教学中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7) :917-919.
[7]袁小萍, 刘春英.系统性渐进式教学方法在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2) :79-80.
[8]赵洪伟, 韩波, 潘剑, 等.渐进式教学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2) :391-393.
渐进式教学法 篇5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它的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的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都是从事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单项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是重要的,而综合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更加必要。互动渐进式综合实训模式就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互动渐进式实训模式的设计
统计学综合实训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间的互动。首先,将正在学习统计学的学生(简称新生)作为调查者,已学过统计学的学生(简称老生)作为被调查者,形成新老生间的互动;其次,将新生分成两个调查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对象,调查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形成新生间的互动。二是师生间的互动。在综合实训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具体做法是在综合实训前,教师设计好综合实训的总体方案,综合实训中具体的实训操作由学生自行完成。但教师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适时指导,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渐进式实训模式是相对集中式实训模式而言的,集中式实训模式是待学生学完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后,集中一定的时间,把统计学的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实训。而渐进式实训模式是教师事前给出综合实训的总体设计方案后,按照统计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及内在逻辑联系,分阶段依次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事前设计好综合实训计划。综合实训计划设计的内容很多,这里重点阐述以下两项内容的设计:(1)调查对象的设计。确定的调查对象,即老生,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而且要兼顾专业。一般应由本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专业的老生组成,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各大于或等于30人。(2)调查项目的设计。调查项目必须由教师统一确定,其目的是为以后的统计相关处理及计算分析做准备。根据统计学综合实训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调查项目一般确定为:性别,专业,是否对统计学感兴趣,学习统计学时是否经常参阅有关资料,课后用于统计学的学习时间,入学时的数学成绩,统计学的考试成绩,相关专业课的考试成绩等。
2.实训的时间按统计学内容的顺序依次进行。(1)资料搜集阶段。在教师事前拟定的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或集体(前述的调查小组)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设计一份调查方案;第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第三,抽取学生样本单位;第四,在学生调查组长的领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样本单位的原始资料和往届此类调查的历史资料。(2)资料的整理阶段。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适当的统计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整理表和绘制相应的统计图。(3)统计分析阶段。在完成统计学相关内容的讲授后,在对调查资料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相关的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4)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阶段。在前面有关统计指标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千字左右的统计分析报告。
在上述综合实训每个阶段的前、中、后,老生都要对新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并给出成绩。综合实训的每个阶段后,新生之间要相互借鉴和评价,并给出成绩。教师在综合实训中要适时指导,在综合实训后根据新老生相互评价的成绩给出总体评价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学生该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中。
二、互动渐进式综合实训模式的探析
实训中教师是指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综合实训中不能包办,而是适时指导。综合实训中教师事前给出的实训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布置好资料的搜集工作至关重要,其中调查项目的确定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调查项目的具体资料是以后各项实训内容的准备。学生是主体指的是在综合实训中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加工整理、统计的相关计算与分析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均由学生自行完成。
实训中学生间的互动有其独特的作用。新老生间的互动不仅能使老生指导新生,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老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新生间的互动可以使他们“比、学、赶、帮、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实训采取渐进式的实训模式,按教学的内容顺序适时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及时消化与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边学习边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式实训模式由于内容多、知识点多,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内容综合在一起,不仅难度大,且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倦怠情绪,效果较差。
浅谈“渐进式”体育教学的优越性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渐进式体育和健康
一、现代我国教育的改革现状
(一)现代中国学生中的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现行大众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体力、耐力、肺活量和爆发力水平降低。
2005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此次调研对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状况四个方面24项指标的体质监测,涵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个民族、1320余所学校的383216人。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我国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总体而言,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的趋势。
(二)学校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某些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优秀率,时常有占用体育课时间。学校认为学生上体育课就是浪费时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上与不上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用来背书做题。有的班级甚至一个学期也上不到几堂体育课。如此一来,这些学生缺乏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视力下降,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就是理所当然了。学校体育教学方式的有待改进,传统的灌输方式,使得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很难对体育产生兴趣,不是由衷的接受体育课的教课内容,因为,体育课的目的很难实现,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就很难保证。
(三)现行的素质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生理、心理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些需求,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渐进式”的体育教学也正是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
二、渐进式教学的涵义及优越性
(一)渐进式教学
“渐进式”教学是就是利用课前的小部分时间来将课上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同学熟悉的事物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够主动学习和欣慰接受课上内容的一种渐渐熟悉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利用了课前的十分钟并把它与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由课堂外到课堂内的过渡形式。例如:学生在体育课前到指定的地点进行与本次课有关的游戏或活动等。
(二)渐进式教学的优越性
1.利于将课堂锻炼与课余锻炼系统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上完前一堂体育课后。知道下一堂体育课要开展的体育活动内容,可以在了解后进行适当的活动,保证了对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和能够自觉地进行锻炼。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自发的课余运动中,学生为实现某运动环节,会主动地想办法达到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有动作的创新和器材的创新的利用等。比如,在刚开始实行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时,老師可以要求学生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操。有的学生是学的动作,但有的学生也急中生智,自己乱做了几个动作,教师不能批评反而应该给你表扬,在学生没有抵触心理的前提下再加以引导,这样学生便可以更好的学会应该怎么去做。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部分的体育活动是要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大家进行不同的分工,通过一起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最佳的成果,这会促使学生自发组成一个群体,并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课余的组织活动一般是自己自发组织在一起的。到上课的场地进行活动,教师适当的加以指点,有时形成竞赛,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更加强烈。
4.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健康意识。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也可以使人愉快。现今的学生,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必须有一定的放松方式和途径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在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减轻心理负荷,轻松自己的内心,从而形成终身锻炼的健康心态。
渐进式教学法 篇7
1 实验教学基本思路
基于环境与化工类专业的特点,高校在实验教学的内容规划、体系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设计时,既需要考虑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注重学科交叉,也要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有学校特色、定位明确、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1]。如武汉工程大学将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优势专业的优势资源组合建立实验教学体系,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化学化工基础知识的环境工程复合应用型人才和具有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化工复合应用型人才。按照“实训、实验、实习、创新”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具备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技能,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科研平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特色及高校的软、硬件条件,将实验内容设计为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型实验,由基础化学、环工/化工原理、环境监测与应急监测、环境微生物学四个实验模块构成。采取统一组织,分班分组的实验教学方式,巩固学生基础化学、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理论的理解。
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型实验,由化工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实验、资源绿色加工与节能减排技术实验两个实验模块构成。注重选用设计型、应用型实验项目,如磷酸盐水处理剂绿色制备工艺、湿法磷酸的萃取、净化及浓缩,肝泰乐废液制备工业草酸,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化工废水湿式氧化技术,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等。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由学生自选实验项目,或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和步骤,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为研究型实验,由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校长基金项目、实验示范中心创新专项及教师科研项目四个方面组成,构建了本科生科学研究的平台。强调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立选修课、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导师指导、评估验收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实验内容可以由教师拟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也可由学生自带课题以课外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如开设了黄磷尾气的回收及碳-化工研究,磷铁、磷渣、磷石膏等危险废弃物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印染污水的末端治理,钒资源清洁生产、微生物浸出低品位磷矿,生物柴油洁净生产工艺研究与开发等研究型实验。具体实验模块及适用专业情况见表1。
2 渐进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渐进式教学法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主旨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它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按部就班、先易后难的进行教学,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地进行学习[3,4,5]。环境和化工类专业课程门类多,学科交叉性较强,又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因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性的采用渐进式教学法符合我们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事物的规律。高校学生的基础扎实、思维灵活并且接受能力强,只要加以正确有利的引导,绝大部分学生都可较快的接受新知识,在具体的实验教学按照渐进式教学法能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深度,达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以下以我校的实验教学为例,分析渐进式教学法的主要阶段。
2.1 基础型实验阶段
层次一的基本实验教学是化工与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我校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制药、过程控制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它对学生加深和巩固基本原理,树立工程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选择和正确使用实验中的所要用的仪器,并能独立思考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精选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主,采用渐进式实验预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诸如玻璃仪器洗涤、干燥和使用方法;天平构造原理、使用方法与物质称量;滴定分析;重结晶方法及其练习;熔、沸点测定;蒸馏与减压蒸馏;涉及四大基础化学经典、验证性的实验、利用各种仪器测试物质的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化学平衡及表而等性质,大气监测、噪声监测、COD的测定等实验内容。通过观看录象-预习测试-操作锻炼-总结归纳一系列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2 综合设计型实验阶段
层次二为综合设计型实验,由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资源绿色加工与节能减排技术二个实验模块构成。本阶段我们按照查阅文献-讨论问题-设计路线-具体实践的过程,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研究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求学生查阅相应文献,组织集中讨论,注重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进行实验路线和方法设计,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实验中心注重对传统实验项目结合清洁生产方法的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准备多种仪器、多种方法,增加实验的设计性和不确定性,改革传统的照方抓药式的教学模式,强化实验的设计性,融入科研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验合作。
2.3 研究型实验阶段
层次三的实验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本阶段通过自主选题-优化组合-研究创新-探究未知等几个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研究创新水平。在这类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申请研究创新型课题(如大学生校长基金项目),并辅以优化组合,在实验方法和内容上以“探究”为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不断地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给学生进一步地拓展探究未知的空间,而充满好奇的学生对教师的不断质疑又推动了研究的发展。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发表新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浓厚的科研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2.4 考核总结阶段
以往学生实验成绩评定采取100分制计分法,即主要以学生平时实验报告的计分为依据,给出累计成绩。我校在采用渐进式教学法时,层次一坚持多项评分实验考核方法,即实验报告占30%、预习占20%、动手能力、实验态度占40%、安全卫生占10%;层次二的实验考核方法是在层次一的基础上,取消了预习成绩,增加了实验设计成绩,调整了部分评分比例,即实验报告占30%、实验设计占30%、动手能力、实验态度占40%;层次三的实验考核方法是根据研究创新的实验结果、结论、实验工作量、创新程度进行综合评分。从而逐渐完善、规范考试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和渐进性教学规律,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过程、实验设计、实验创新等进行渐进式的评估与跟踪考核,使整个实验过程与实验考核形成一个整体,能准确的评定学生的实验水平与创新能力。
3 实验教学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环境与化工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教研人员通过吸收科研和教学的新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形成了将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紧密结合的三层次七模块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渐进式等实验教学方法,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渐进式教学法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促使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求索转变。学生愿意为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主动与教师联系,希望能实际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如一些学生为了在厌氧实验中提高菌种存活率、产气效率等问题,多次与教师、同学讨论。这充分体现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新的实验体系培养了学生工程化的实际技能。基本实验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综合实验着重方法学发展和工程能力锻炼;实习强调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以及实战能力的培养;创新实验强调知识升华和应用研究[6,7]。
(2)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普遍提高。通过实验教学体系的训练、培养和熏陶下,学生从基础实验技能、综合实验技能、创新实验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多个层面得到了训练,尤其是在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和实习实训的教学中,通过亲身接触研究前沿的相关信息和实际生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实验教学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强化和提高。同时,借助实验室开放的条件,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和最终的实验数据处理一系列的系统训练,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普遍提高[8,9]。
4 结语
经过实验教学的具体实践,渐进式教学法针对化工与环境类专业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前后连贯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水平。渐进式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进一步整合环境和化工专业相关的实验,形成一个特色更为明显的环境与化工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不断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实验教学在高校化工与环境类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的主要手段。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探讨了渐进式教学法在专业实验内容设置、实验各阶段的实施、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应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渐进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教学体系,应用
参考文献
[1]阮乐,张哲.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3):51,67.
[2]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148-151.
[3]王志江.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4):35-36.
[4]张永利,王庆雨.化工类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化工,2028,37(3):319-321.
[5]郭明林.以问题为核心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10(5):47-48.
[6]罗一帆,黄爱东.化学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与评价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5(4):89-91.
[7]朱向群,胡朝晖,刘湘晖,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1):108-111.
[8]韩晓芳,刘君侠.环境评价的渐进式系统教学法研究[J].科教导刊,2012,5(2):23-24.
渐进式教学法 篇8
关键词:医学教育,CBL教学,PBL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模式和以案例为基础 (Case-Based Learning, CBL) 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国高等院校日益受到重视[1]。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国内众多院校均将这两种讨论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PBL教学可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CBL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 通过事先准备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弥补和推进。传统观念以及我国院校“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 决定了在中国开展CBL和PBL教学决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模式, 必须稳步推进。
近年来, 温州医科大学不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先后开展CBL和PBL教学, 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 笔者有幸参与其中, 现报告如下。
1 经历
笔者在大二上学期接触生物化学CBL教学, 该教学模式是以临床案例为基础, 联系教学大纲, 提出与生物化学相关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 然后对问题开展讨论, 教师会根据讨论进展引导学生, 并及时纠正错误观点, 课堂气氛较好, 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后学生需要提交问题的答案, 便于对知识点进行回顾。
笔者在大二下学期参加病理生理学PBL教学, 该教学也是以临床案例为基础, 给学生时间查阅资料, 准备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在课堂上自由提问并展开讨论。参加过CBL教学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PBL教学, 但由于学生学过的基础课程较少, 所提问题没有深度, 加上学生关注点不同, 讨论内容太杂, 无法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学生虽然查阅了大量资料, 但由于没有回顾和总结, 知识掌握并不扎实。
2 感悟
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CBL教学, 高年级学生进行PBL教学, 这样更适合当下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教学, 特别是实行“先基础后临床”教育模式的院校, 也就是说, 医学教育应从CBL教学到PBL教学渐进式推进。
2.1 低年级学生 (大一、大二、大三年级) 实行CBL教学
低年级学生由于所学知识有限, 且长期接受传统教学, 不可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如果一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只会徒增学生学业压力, 打击部分不善言表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由于知识的局限性造成错误的讨论以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部分自我约束能力不佳的学生也较易接受CBL教学, 教师给出案例的同时会对学生的讨论方向做出指导, 并对学生掌握内容有一定要求, 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方向和目标;教师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 提高学生自信心,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相比PBL教学, CBL教学学生更易接受且教学效果更佳, 这点和UCD医学院、UCLA医学院的调查结果相同[3], 但并不能由此否认PBL教学模式的价值, 只是在医学基础教育阶段CBL教学模式更适合。
2.2 高年级学生 (大四、大五年级) 实行PBL教学
高年级学生基础知识较丰富, 知识面较广, 学科交叉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多, 且问题质量更高。同时, 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此时进行PBL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在医院临床实习, 拥有第一手资料和经验丰富的临床带教教师, 能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会更加激发其探索欲望, 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具有深远影响。PBL教学模式在西安交通大学[4]、复旦大学[5]、汕头大学[6]等学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PBL教学对学生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和综合分析能力。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 初次面对小组学习任务时不能从容应对[4]。高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较好, 在CBL教学模式训练下, 其表达能力、批判和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对PBL教学更加适应。
3 建议
笔者建议, 从CBL教学到PBL教学渐进式推进不仅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推进, 还要在每次CBL教学中穿插进行PBL教学。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后给学生自由讨论时间, 围绕案例中部分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 给学生更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如果学生的探索激情长期得不到相应支持, 会削弱其积极性。所以这种教学模式要有相应的支持, 如每班配备一名临床医生, 学校设立相应科研项目支持学生进一步探索, 以及学校附属医院和部分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等。
3.1 在CBL教学中穿插PBL教学
建议在每次课最后半个小时让学生围绕案例中部分问题展开自由讨论。
3.2 支持学生进一步探索
建议每班至少配备一位临床医生。开放部分实验室供学生参观或进行自主设计的实验, 开放部分附属医院科室并由教师带领讲解参观。学校可考虑设立相应科研平台和资金项目。
3.3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对于那些有想法但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 以小组方式引导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但要严格控制小组人数。
3.4 明确教学要求和目的
当学生拿到案例资料时, 最好标出要求掌握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目的、参考资料等。
3.5 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及时上交归纳总结资料, 定时通过提问等方式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3.6 充分利用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CBL教学中是引导者,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 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讨论。
3.7 提供表达观点的平台
学生可通过PPT、板书、演讲等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校应提供相应平台。
总之, 对于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 特别是实行“先基础后临床”教育模式的院校来说, 先在低年级推进CBL教学, 后稳步在高年级推进PBL教学更符合学生需要。PBL教学和CBL教学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既有冲突也有互补,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教学模式, 找到真正适合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 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Gilki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 expertise:the need for different questions[J].Medical Education, 2004, 389 (2) :921-926.
[2]杜天骄, 于娜, 郭淑英.PBL教学模式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2) :26-28.
[3]Srinivasan M, Wilkes M, Stevenson F, et al.Compar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a 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 institutions[J].Academic Medicine, 2007, 82 (1) :74-82.
[4]石璞玉, 任徽, 陈天君, 等.临床PBL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0) :985-988.
[5]梁燕, 汪青, 钱睿哲, 等.从学生的视角看PBL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努力方向[J].复旦教育论坛, 2009 (7) :92-96.
渐进式教学法 篇9
1.“卫生法学”实践教学不可或缺
首先, 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和一些现行的制度,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卫生法学的基本框架体系是法学, 课程的调控对象是卫生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内容较为抽象, 而且跨学科, 为学习过程大大增加了难度。此课程在内容上与医学存在相关的联系, 但是在学科体系以及学习方法上, 与医学是截然不同的。它不仅涉及到一些法学的基础知识, 更多的是与一些现行法律法规的有机结合, 学科的时代性较强。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理论教学, 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其次, 对于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促进培养去全方位的医学人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必须具备相关的卫生法学知识。在《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也有相关内容, 要求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医学职业的一些必备要素。学校教育的阶段是医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阶段, 卫生法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法律观念以及自律意识的形成十分重要。最后, 对学生搜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对于学生之间团队协作的能力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 它所依据的理论是问题式的教学理念, 将问题设置为教学的导向, 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2.“卫生法学”课程实践课程设置的原则
2.1 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核心思想要做到实质上的统一
所有的课程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是不能被分割的。首先要研究学科的自身特征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 统一的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内进行设计, 使其二者相互联系, 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衔接在一起, 将其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的统一, 建立起科学、完整、协调的一体化实践系统。
2.2 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渐进性
任何人对于知识的认知过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首先大脑受到外界信息的一系列刺激, 通过感觉、想象、语言、思维等学习与一些自身的实践活动, 能够获得一系列的知识以及实践所收货的应用技能。认知过程都是由简单到复杂, 有表象及深层的。所以, 在对实践的课程进行设置时, 一定要注重课程的循序渐进。实践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方式都要有一定的梯度, 设计最好能做到层层递进, 将学生的思维以及意识引向知识的最深层, 理解就是最好的记忆。同时要注重对重点, 难点的内容进行拆分, 将大问题进行碎片化处理, 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 逐个击破, 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化, 帮助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充分的将学生的自主意识调动起来,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课程的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是学生依据不同的条件、角度、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 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法律制度。对所学的知识深度了解。另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积极的发现问题, 并且勇于解决问题, 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感受探索的乐趣, 使其学习走入良性的循环。
3.“卫生法学”“课程”“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一门学科的入门也是起点, 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要以教学内容为课程的主线, 重点突出一些重点以及难点。对于不同的专业课程要有不同的方案, 针对其学科的特点, 也要与专业的特点以及今后的就业相结合, 针对医疗保险、医疗信息管理等专业除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外, 重点了解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和医疗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规范。
3.2 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已经是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中层目标了。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 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一些需要研究的对象以及具体的法制法规进行实践课程的设计。首先要注重课堂的教学, 要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 使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对案例积极的思考、发现问题并且解决, 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其次要注重对课后作业环节的设计, 要选择一些涉及范围较广, 比较社会化的问题进行研究, 让学生自己探索、调查, 并且给出一定的思考意见, 使得技能实用化, 社会化, 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结语
“卫生法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作为一门时间性较强的课程, 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产生更多的阻碍, 为了更好的满足“卫生法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需要, 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研究探讨, 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开端, 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 不断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摘要:为了满足“卫生法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需要, 教育工作者设计了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分别是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现行制度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搜索, 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学科创新能力。以上所述对于医学生的道德层面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于培养出合格出色的医学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卫生法学,课程,渐进式,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国湘.“卫生法学”课程“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 04:660-661.
渐进式教学法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渐进式,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的网络化, 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作为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职业学校, 不应只停留在传授简单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上, 也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傻瓜式” (手把手) 教学上, 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 使学生向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渐进式”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渐进式”教学是一种适合网站开发课程的计算机教学法, 课程以项目为中心, 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 是一种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角色转变。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动力,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1 渐进式在网站开发教学中的具体使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 我们以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留言板”为教学任务,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项目而学习, 是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份学生在平时上网中, 都有接触过留言板。在教学中, 我们只要理清开发的思路, 对它的功能不必做过多的解释。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对“留言板”的模块进行详细的拆解。教学过程应该是对各模块渐进性的进行。系统的主要模块如下图:
这些模块中我们以“会员操作”为例, 用渐进式的方法分析“会员操作”开发的逻辑思路, 让学生能够理解其设计思路, 对今后的学习必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设计完成之后, 对学生进行“渐进式”的提出问题:
问题一:“会员进入”页面中, 如何防止非法用户进入?教学生进行必要的数据验证设计。
问题二:“注册会员”页面中, 除了必要的数据验证外, 还要如何阻止重复注册?
以上两个问题是本模块的教学重点。
2 渐进式在网站开发教学中的细化处理
当我们教会学生对“项目”中个别模块的开发思路之后, 可以开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其它模块, 并对各模块中遇到的问题渐进式的处理。
2.1 在“注册”页面中, 其中“人物表情”应用到的脚本语言如下:
在此应用“列表菜单与图像”元素的相结合, 节省了页面的占有空间。
2.2在“发表留言”页面中, 应该把合法的用户参数传递过来, 并对“发布者”文本框设为“只读”。对发表留言的内容字数进行必要控制, 其脚本如下:
2.3在“回复留言”页面中, 应建立正确后台数据表, 这里我们应该把“留言”表与“回复留言”表分开建立, 这样就可以解决留言查看页面内容的混乱。
在这个页面中, 我们还应该解决页面之间的参数传递的问题。回复的“用户”与留言的“主题”, 应该是不可以修改, 只能从上一个页面传递过来。
2.4“系统管理”模块开发, 这个模块的开发应该与“会员操作”的逻辑思路大同小异, 只能让有权限的用户进入操作。
为了防止误删除, 我们应该在页面中加入脚本给予提示, 脚本如下:
2.5“项目”完成后的归纳总结
当“项目”开发的雏形基本完成之后, 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如引导学生从简单“留言板”引伸到“网络论坛”的开发, 并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 加深理解, 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在教学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 通过模仿、观察、实践、类比、想象等形式, 遵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认真地完成“开发任务”。在此基础上, 再采取引导、点拨、释疑、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 促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使用渐进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网站开发这门课中, “项目”的目标确立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如何拆解课程“项目”是实现教学目标重要的途径, 渐进式的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到以下方面:
3.1在教学中要尽力以”以项目为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喂饭式”教学。
3.2当一个“项目”的确立, 首先应该要让学生非常透彻的理解开发此项目的意义, 让学生能够从乏味学习变为兴趣学习, 因而在教学中选题立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项目”的开发是连续性、渐进式, 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强调学生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实验记录。
3.3由于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 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问题, 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渐进式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 三环渐进式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和反思意识。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很多学生对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只是被动学习,很少有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较普遍,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还要遵循教师的意图和思路,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转变,这种转变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于是,笔者践行新课标理念,运用“三环渐进式教学”,从课前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形成评价与反思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达到有效教学。
一、“一环”集思广益,精挑细选
布鲁姆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前几天所学内容的重难点、易混淆点及作业、测验、练习中错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发现大家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题目。出题组要能解析题目,甚至了解该题的背景和意义等。
该环节刚开始实施时,出题组会选好几道题目,提前过来找老师帮忙筛选。而且很多时候学生出的题总是能给老师和同学带来新鲜感,丰富了大家的解题经验,活跃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思维。极个别同学出题有困难,则会鼓励之,并与之一起讨论选题。此过程中无形中复习了相关知识,激发了新灵感,给予了学生信心,使得学生上讲台后有更好的表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某次测验题目为“如图,已知直线y=x+3的图像分别与x,y轴交于A,B两点,直线l经过原点,与线段AB交于点C,把△AOB的面积分为2:1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
此题较综合,需要分类讨论,测验不理想。经教师的课堂讲解,引起出题组成员思考:“此题型同学掌握了没有?该题的本质是什么?是不是该出一道变式题?还是另出关于面积的其他类型题?”我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提供免费网站。第二天回校,该小组对该题所运用的知识点、背景都很了然。出题为:“已知直线y=-x+2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直线l经过原点,与线段AB交于点C,把△AOB的面积分为1:3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看似没什么变化,但出题者没有给图,这需要同学动手作图,k=-1<0,面积从2:1改为1:3。该小组已经掌握了该题的一些本质问题。
二、“二环”自主探究,合作求真
出题组利用课前的5~7分钟时间,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自主互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科代表会提前3-4天提醒轮到的小组组长做好准备,一个小组5人,负责一周的每日一题。全班同学都有上讲台与大家分享学习的机会。
出题组上讲台和其他同学分享题目,给予同学们2~3分钟独立思考,留3~4分钟与同学们进行课堂生生互动解决问题。短短几分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内心深处获得了成功感并体现了自我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为一节课的开端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开发。教师要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切不能置之不理。
如:上面“一环”中的问题,由于时间上有限制,于是出题组引导同学们读题,立刻得出该题得分类讨论后,就分小组竞赛,一组只解答其中一种情况即可。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加上需要作图,同学们纷纷动手作图。出题组成员在个别同学有困惑时,立即充当小老师,甚至下讲台引导同学解题,有模有样。小老师最后还告诉全班同学:“这只是有关一次函数的面积问题的某一类型题目,还有其他呢,时间有限,于是把其他类型整理了word文档放班群共享了,同学们可以抽时间上去看看,共同学习,多多指教。”真是太棒了。
每个孩子都有想表现自己的时候,都希望在课堂上大展身手,有好表现。教师应该鼓励和肯定孩子们。
三、“三环”分享交流,反思提升
做好小组评价和反思,提高自评价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意识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
此过程可进行成果展,教师及时点拨、总结、拓展、调控和激励。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相互鼓励,积极创造团结和谐的展示氛围。展示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行小组自评与互评,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三环渐进式”教学,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勇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评价与反思,培养问题意识,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2.1.
渐进式教学法 篇12
近年来, 随着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的新技术领域的出现, 再一次推动无线网络市场热度迅速飙升, 已经成为IT市场中新的增长亮点, 无线网络技术也变得十分重要。无线网络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加, 在学术界、医疗界、制造业、仓储业等, 无线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无线网络技术与Internet相结合时, 其迸发出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无法估计的[1]。由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加速了市场对无线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 因此无线网络相关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另外,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 所以无线网络技术的教学效果尤其重要。
目前, 无线网络课程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 由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使得无线网络的教材比较少, 大多数都是理论性知识, 介绍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无线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无线网络的应用, 由此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但是由于理论性太强, 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按此进行展开, 往往收到的是差强人意的效果。并且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是先集中时间在教室讲完理论知识, 然后再到机房做实验, 这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能同时动手做实验, 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对理论学习也就比较排斥, 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 尤其是某些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 他们学习理论知识也就相对比较困难。 (2) 3G网络的发展、4G网络的推广、笔记本电脑的普及, 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有无线上网的经验, 在无线路由器的普及基础上, 并且能够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局域网。随着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 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 只能够组建简单无线局域网是远远不够的, 在无线网络方面还需要学习大量的无线网络相关服务应用经验等。由于实验环境条件差、实验设备的不足, 很多无线网络方面的实验实现不了, 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而且有一些实验的内容又过于简单, 使得成绩好的学生收获不大, 知识得不到提高, 从而失去兴趣学习;有一些实验内容又过于深入, 使得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学不懂, 从而也会失去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了无线网络渐进式教学方法。按照教学的“三阶段论”对无线网络课程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即先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现有的无线网络实例与相关应用服务, 由此激发学生们参与无线网络学习的兴趣中去;然后按照无线网络的原理去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 并设置相关比较容易理解和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实验项目去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 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最后, 根据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利用NIST Net等网络模拟软件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无线网络原理的学习和研究。下面分别对“三阶段论”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探讨。
1 兴趣引导式教学
兴趣引导式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 二者在学生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在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 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 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 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特别是直接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 有兴趣的学习将事半功倍[2]。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笔记本电脑与手机的广泛使用, 从而带来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 任何人都能够接触到无线网络。大学生作为最年轻活跃的知识群体, 大部分都对新兴事物的无线网络非常感兴趣, 但是由于实验设备条件的限制、实践知识缺乏无从下手等诸多原因, 他们始终无法走进无线网络领域的学习。如果能够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并稍作指导, 令其广泛接触无线网络的常用相关服务和实例, 让学生们获得对无线网络的感性认识和引起他们的兴趣是不难的。此阶段的工作很容易也很关键, 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由于课时限制的原因, 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一般都是直接讲述原理性的知识, 这就会导致学生们一开始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渐渐地却发现无线网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趣, 最终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
如何进行兴趣教学, 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介绍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学习这一门课与其他课程有什么关系, 学习这门功课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就业有什么作用。采用现身说法的教学方法, 用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网络系统以及中心机房, 让学生对无线基础网络有初步认识; (2) 把握课程的难易程度。课程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宜。程度太难, 学生学不会, 没有成就感, 就不会有兴趣学习, 成绩越差, 学习越没兴趣, 形成恶性循环。程度太易, 平淡无味, 学习也没有兴趣; (3) 导课要有新意, 课堂教学要有波折。课程的引入要新颖、有创意、不断变换。比如从科学家故事, 一个笑话, 一个动作, 一个实验, 一种社会现象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入新课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 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水平、学科、教学内容等都是选取教学方法的依据。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综合各方面的情况,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课程理论性强的地方选用讲授法, 课程操作性强的地方采用多媒体教学, 并用模拟软件现场操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 (5) 实践操作。结合课堂上的讲解, 让学生们根据兴趣自行分组选择实践题目, 按小组形式让学生们课后自行实践, 并组织学生之间交流, 以课题报告或小组经验形式来提供实践报告, 并对其进行打分考核, 以激发学生们投入的积极性。
2 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 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促进身心发展[3]。其特点就是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以强调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作用, 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积极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实现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经验相结合。怎样才能把启发式教育更好地运用起来, 在教育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初浅的探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 采用置问的方式, 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个关键环节。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项目, 都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目的, 根据相应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验项目制定出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当然, 不同层次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不一样, 理解能力也不同, 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基础水平来进行, 只有合适的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释放出他们的青春活力。在兴趣引导教学阶段可以从学生的表现大致得出学生当前具备的知识水平, 由此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
其次, 在完成置问后, 设置场景。根据课本的知识和授课的内容, 设置实验的场景, 也就是选择合适的实验环境和内容来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无线网络课程中实验环节至关重要, 在设置实验场景时, 要注意设计的直观易懂, 要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为提出的问题完成顺理成章的铺垫, 从后续的解问打下基础。由于实验包含的因素非常多, 在设置场景时要能适应诸多变化, 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 从而带来消极的影响。一个合适的实验场景能帮助学生提出创造性、研究性的课题, 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另外, 可以采用小组方式进行实验, 在一组中选出一个对实验内容有深入了解的同学作为组长, 这样不但可以使这位同学提高自身能力, 还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实验任务。通过这种团队精神, 不但可以提高同学之间的友谊, 还可以提高他们探讨问题的热情, 把他们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最后, 设置解问、反馈和评价。在实验完成以后, 在课堂上按照预先设置的问题和实验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述, 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解问的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述完成后, 由每组的组长对这组的实验体会和理论知识作出总结, 并代表本小组发表意见, 教师再针对组长的意见给出评价。这种方式能够发扬教学民主, 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
3 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阶段是学生对无线网络课程的专题深入学习的阶段, 主要涉及无线网络协议与算法的研究和优化, 可在毕业设计或学生辅助参与科研项目工作的开展中进行。其目的是让部分优秀学生通过项目课题式的训练更加深入地了解无线网络的知识, 并使其初步具备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以及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网络协议及算法研究和优化主要是通过软件仿真来进行, 它主要是在人工合成的环境中用代码来描述网络模型的运行, 是在一个节点上建立一个网络模型, 来模拟整个网络的业务和行为, 被分析的网络服务被重新编码后, 运行于其上。目前有相当多的仿真软件存在, 例如NS、OPNET、ONE、Dummynet、PacketTracer等[4]。在这些模拟软件中, CiscoPacket Tracer、Boson NetSim是模拟设备的命令, 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学习;Dynamips、GNS3是在计算机中虚拟出网络设备并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 是真实模拟路由器的行为[6];NS、OPNET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模拟软件, 它们为网路协议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库, 能够编译C、C++程序, 并且提供了无线功能, 能够仿真无线实验, 例如:802.11协议、RTS/CTS协议等等, 但这些模块没有考虑到无线网络本身的特性, 无法满足无线节点的可移动性和仿真网络的可扩展性。从总体上看, 它们更加适应有线网络的测量和性能评价的需求。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新的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越来越复杂的应用不断的涌现, 无线网络具有组网方便、结点移动性高等特点, 要对它们的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就需要更加全面、准确、方便的研究工具。NISTNet网络仿真器可以更好的满足无线网络的移动特性, 因为NIST Net网络模拟器可以产生可重现、可控的网络环境, 对网络行为可以分析并控制, 且能够控制网络协议的运行, 可以把NIST Net软件包作为内核添加到Linux操作系统中, 它是一种模拟IP网络动态行为的通用软件。而且NISTNet可以通过底层设备驱动来处理数据包, 用户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规则选择对数据包的处理方式, 可以对数据包进行转发、丢弃、学习、过滤等处理, 也可以对数据包进行重新调度, 在进行重新调度的同时, 添加到操作系统中的时间加速器, 会提高系统的时间粒度, 从而提高模拟精度。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方面, 应注意结合当前国内外的无线网络最新研究成果来进行此阶段的教学, 如新出现的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4G等网络技术, 以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 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渐进式教学方法在无线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是成功的, 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起到了实质性的因才施教的作用。今后我们会继续探索其教学方法和实施方式, 以不断充实和丰富其教学内容。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无线网络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引用一种渐进式教学方法, 并对此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得出渐进式教学方法在无线网络课程中可以达到因才施教的目的和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无线网络,教学模式,渐进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美) Ron Price, 著.冉晓, 王彬, 王锋译.无线网络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段景山.以趣味实验带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S1) :100-103.
[3]喻晓.启发式教学在《操作系统》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13, 20 (02) :168-169.
[4]钱开国, 李海雁.基于NS2的模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 2011, 33 (03) :64-67.
[5]黄高飞.关于计算机网络渐进式教学的探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 2006, 27 (01)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