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学习

2024-09-22

渐进学习(精选12篇)

渐进学习 篇1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探索精神, 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热爱。虽然作为高级生物的人类自从呱呱坠地就有对大自然探索的需求和动机, 但是探究性学习在现阶段并没有成为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归根结底, 有多方面的原因, 加之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熟练运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所以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渐进式培养, 不断渗透、引导, 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一、生物探究性学习培养的思想误区

(一) 课堂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知识, 探究性学习不是学校教育的主流

很多教师有根深蒂固的认识, 认为自己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把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 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多少是评价教学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而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却十分漠视, 这就陷入了“知识本位”的狭隘教学观。的确, 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生物科学知识, 但这并不是唯一目的, 也不是终极目的, 生物教学要有更大的“野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这就需要生物教师重知识, 但更要重能力, 古语中“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二) 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也不会, 或者不需要培养

这里有两个极端的认识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无法培养学生的, 培养了也是白费功夫, 还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不需要专门的培养, 提几个问题学生思考一下即可。在这里要区分“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两个概念, 高中生物课程主要是“探究性”学习, 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学习方式, 是一种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的学习方式, 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习惯;而“研究性学习”是更高级别的学习方式, 研究的结果不可预知, 是一种专家学者式的学习方式。可见, 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就是探究了, 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有的提问固然有探究性, 但有的提问只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归纳、梳理, 不具备探究的特征。

二、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渐进式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但是生物课堂的教学对于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不能急于求成, 而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加深了解、逐步接受、体验快乐, 从而达到最终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目的。

(一) 通过生物实验教学, 让学生切身融入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高中的生物课程有很多知识是不需要教师言说的, 更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只要把学生带到试验室即可。但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短视以及考试制度的错误指向, 重知识积累轻方法, 磨灭了学生的天性。殊不知, 有的实验教师只需充当好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手、观察、总结即可。比如, 在日常生活中家用洗衣粉都写有“加酶”字样, 而且很多洗衣粉包装袋中都有对洗衣粉使用温度的建议, 到底温度对于酶有什么影响呢?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更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 学生在实验室认真地设计着实验的步骤, 仔细地观察着实验的现象, 缜密地总结着实验的结论。一节课下来, 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自己动手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 还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了。

(二) 通过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设计, 引领学生渐入探究性学习的领域

很多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 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课堂提问的问题是什么, 什么样的问题具有探究性特征, 能够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明白了这些才是探究, 否则就是“伪探究”, 表面轰轰烈烈, 其实仍摆脱不了“满堂灌”的影子。在实际的教学中,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颇有讲究的, 判断式的问题不必问, 纯知识性的问题要少问, 具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甚至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才要多问。此外, 所提的问题最好能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争论后得出结论,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确信自己的探究能力, 获得成功的享受, 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探究领域。

(三) 通过民主课堂的创建, 促使学生轻松迈入探究性学习的大门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异彩纷呈, 生活化知识的呈现、自然科学的神奇, 让学生对于生物课程既倍感亲切又充满了好奇。作为生物教师, 我们绝不能再是课堂教学的“霸权者”, 应提倡民主平等, 容许学生有更多的“异端”表现。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敢于发言、敢于思考、敢于质问, 勇敢迈入探究性学习的大门。

三、结语

生物探究性学习, 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促进生物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是积极推进课堂改革的需要, 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生物教师, 唯有不断探索、循循善诱, 才能达到生物教学的至高境界。

渐进学习 篇2

一、模式的意义

1.培训教师 2.评价课堂 3.培养学生

二、模式设计核心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 发展学生 相信学生就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要放心(相信学生都是爱学习的,都是有很大的学习潜力的)。

解放学生就是要舍得放手让出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耐心倾听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观点,善用激励性的评价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

利用学生就是利用学生的差异性(智力上的差异、情绪上的差异、反应上的差异、习惯上的差异、学习储备上的差异等),充分利用学生个人资源,并利用优生启发教会慢生,达到优生更优、慢生变快。

发展学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利用对子进行对话、帮扶,最后达到共同提高,都有发展的目的。(讲给别人听是最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也最能整理顺自己的思路,还可以获得更强的成就感。)

三、模式解读

第一环:练习回顾 环节设置目的督促及时复习

了解学习情况

增加展示机会 操作要求

1.全员反馈

2.反馈基础目标

3.及时点评反馈信息、善用课堂评价表(善于利用学生及时将练习批阅)4.注意上下板速度、纪律、诚信度、书写美观度、效度等的评价作用

第二环:自主讨论

环节设置目的明确自主成果

实现真正的对话:只有自己真正思考过,才能有真正的对话,只有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利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悟性的差异性进行共享,进行帮扶

操作要求

1.个性化自学与差异性交流相结合

2.同质对话:优生先完成自主学习,先进行交流,解决理解层面和拓展层面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解决延伸问题。

3.异质帮扶:慢生后完成,快生交流完对慢生进行帮扶,梳理慢生存在的问题。第三环:交流提升

环节设置目的解决共性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

操作要求

1.注重形式的规范,也是对学生进行培训

2.互动性(不提倡学生唱独角戏,要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3.选择性(内容具有选择性,学生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不交流)

4.生成性(鼓励各种观点、思维的碰撞,鼓励质疑、拓展、补充、变式,)5.教师的作用(关注全体,随时通过点评、追问来调控课堂。)第四环:梳理巩固

1.自我纠偏:更正自己自主学习过程中出错的地方,补充学习笔记

2.自我构建:画知识树(完成教师的板书部分,查漏补缺,写心得体会)3.对子帮扶

第五环:达标测评

环节设置目的

督促落实学习效果:每节课要有达成目标的意识

检测学习效果:基础目标的达成

四、几点感受

1.师退让生进,生进则师退

2.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 发展学生

3.贪多不得多 怕少不会少(以学定教):不要担心进度的问题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交流,教师只做点播。

5.我参与,我快乐 6.我反思,我成长 7.我交流,我深刻

8.我展示,我用心:成人无论私地里如何放浪形骸,一旦聚焦,都会认真起来,都会和主流思想同步。9.我评价,我调动

10.我触动,我顿悟:期待“哦课堂”,那是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顿悟,是升华

渐进学习 篇3

关键词:渐进学习;物理实验;头脑风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2(S)-0046-2

渐进式学习是指在实验课堂中,将整个学生群体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协同合作,在教师的协助下共同完成多个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集体实验的弊端。用小组的方式进行实验,改教师为辅助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科技馆作为中学实验实践的延伸,国家科普非传统教育的阵地,都在积极地与各学校进行有效合作。重庆市科技馆就开创了“头脑风暴”的物理实验的渐进式学习,由馆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在这里,笔者就头脑风暴和分组讨论的思想阐述如下:

1构建小组,设置主题

小组的分配一般按年龄或学龄分配,因为小组讨论主题的来源多样化,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对主题的可接受性。在主题设置上,教师是需要精心设计的。一般来说,每个主题由几个难度渐进的实验或动手制作所构成;这几个实验是按照模拟科学探索途径的逻辑线索所组成。

2头脑风暴。联想学习

在同一个主题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在上一个实验结束后。教师会退居到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上一个实验的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体验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尽管探索的结果是在一定范围内受教师的控制,但探索的过程却是不受限制的。

3鼓励创新。严禁批判

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有几个原则是必须给学生们讲清楚的。因为和传统的实验授课不一样,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他应该牢固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才能顺利推进到下一个实验中:

a.自由畅谈。

学生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开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提出自己对实验假设的独创性想法。

b.延迟评判。

教师做为引导者既不能肯定某个设想,又不能否定某个设想。也不能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学生们的积极思维,破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先展开假设。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假设论证工作提前进行了。

c.追求数量。

头脑风暴会议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实验解释假设理论,追求数量是它的首要任务。至于假设理论的质量问题,可留到每轮头脑风暴后由教师来评判解决。在某种意义上。假设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产生的假设越多,接近我们实际理论的程度就越高。

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个以离心实验为主题的10人中学生的案例过程。其中,本馆参与的教师有两位。

离心实验是从生活中取材。利用绳子、报纸、弹簧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动手设计实验。通过现象引发思考,通过头脑风暴集体猜想、再设计实验验证离心力的存在。探究离心力的大小。为此小组成员设计了四个实验来完成本实验的整个实践过程。

发散设计:

(一)现象

由教师设计一个反常识的现象。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设计。并通过现象提出问题:

实验器材:电钻一台、剪成圆形的报纸一张、泡沫条一根、防护手套一副。

实验步骤:将纸片固定在电钻上,开动电钻让纸片高速旋转,即可切断泡沫条。

现象:高速旋转的纸片可切断泡沫条。

(二)猜想(头脑风暴的过程)

柔软的报纸为什么会变硬?为什么纸片能像刀一样锋利切断泡沫?通过头脑风暴20分钟的过程。小组里的学生认为是有一种力量让报纸受到从圆心向外的力,使纸绷紧变硬。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再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这个力量的存在和大小。设计如下:

1.实验器材:转盘装置一个(转速可调)、弹簧一只、小铁球一个

2.实验步骤:将弹簧一端连接小铁球,一端固定在转盘中心,转动转盘观察弹簧的长度变化。

3.实验现象:启动转盘后,弹簧在旋转过程中被拉长。

4.结论:铁球在旋转过程中受力的作用而远离圆心向外运动,这对弹簧产生了一个拉力,因此弹簧被拉长。可命名这个力为离心力。

(三)进一步探究,离心力究竟有多大?

离心力已经被学生自己总结发现了,现在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它的力量有多大?如何定量计算?实验器材:绳子、网球若干、塑料管

实验步骤:

①将绳子穿过塑料管,在绳子的两端各拴一个网球。抓住塑料管,使得上端的球旋转,随着速度的加快,绳子另一端的球会被提起来。

②将绳子下端的一个球换成5个球。抓住塑料管,使得上端的球旋转,随着速度的加快,绳子另一端的5个球也会被提起来。

实验现象:旋转的球所产生的离心力不但可以拉起和自身重量相同的一个球,也可以拉起5个球。

(四)运用扩展

在完成了上述的实验后,教师可展开第二次“头脑风暴”。在这次头脑风暴中,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风暴讨论,自己总结出离心力的大小与三个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半径、物体旋转的速度。而且物体的质量越大、离中心的距离越远、转速越快,物体所受的离心力越大。在这样简单朴实的理论基础上,老师给学生一次运用的机会,利用离心力把实验设计转化成扩展的手工品。

1.准备材料:圆形纸板、硬纸片剪成的翅膀3个、皮筋、图钉、竹签、胶水

2.制作方法:用胶水将三片圆形纸板粘在一起,放在最下层。再取一张圆形纸板,将三个翅膀用图钉固定在上面,沿翅膀收回的方向绑好皮筋。最后取一张圆形纸板盖在有翅膀的圆纸板上。用竹签按顺序将所有纸板穿起来。

3.演示效果:转动陀螺时,翅膀会展开,陀螺变大。陀螺停止转动时,翅膀自动收回。

大部分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最后的扩展制作。作为整个实验的奖励,旋转陀螺由学生带回家。而更重要的奖励不是他们制作了这个陀螺,而是在“头脑风暴”中他们掌握了如何通过实验去发现现象,探究科学原理,并运用原理设计制作的本领。这个流程和他们讨论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奖励。我们希望这样的讨论式实验学习能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并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改进。

渐进学习 篇4

一、打牢知识根基, 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

我们现行的教材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 掌握好, 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 才能有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的运用自如, 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二、积累生活点滴, 达到循序渐进, 聚沙成塔

语言学习是一门慢功夫, 没有捷径可循, 它需要不断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努力。语文和英语都属于语言的学习, 贵在持之以恒。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要不断地结合学习的实际、掌握其规律、巧用各种科学的方法, 达到学好语言的目的。

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 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好的习惯, 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礼记》中说“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则又给我们敲响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 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语文和英语的学习都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 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 看一点, 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 抄录精彩片段, 吟诵古诗, 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每天坚持记忆一定量的词汇, 过几天再回头复习一次, 这样周期循环, 反复记忆, 经常使用, 就会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并牢固掌握。同时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 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微小的量的积累, 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言学科来说, 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 才有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语言学习的有心人, 把语言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 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 学习便会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 一刻也不能懈怠, 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 心随老师走, 听懂每一句话, 抓住每一个环节, 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多联想、多思考, 做到心领神会。在学习中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

三、听说读写结合, 融会贯通, 水到渠成

听、说、读、写不单是学习英语的基本功, 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听讲究的是持之以恒, 从语气, 语调等多角度品味语言的内涵和外延。认真听别人讲是十分必要的, 不但要专心听对知识的讲解, 而且要认真听语音、语调、重音、连读、断句等, 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 以便迅速作答,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说是与听密切联系的, 但是它的要领却与听恰恰相反:它在于你敢不敢张开你的嘴, 大声地、哪怕是错误百出地表达你的思想。对于一门语言来说, 张嘴的次数越多, 你所犯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少。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习语言, 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 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 害羞不敢张嘴。只是用眼看或默读, 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 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 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 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要充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 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 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 要克服害羞心理, 不耻下问。对学过的课文要多读、勤读、苦读, 可以跟录音机读, 竭力模仿其标准的语音语调以纠正发音, 要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滚爪烂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 练习口语表达, 除了对课本中的范文要细读精读之外, 还要多看些适合我们中学生的课外读物, 既可增长知识, 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水平。

写只不过是说的文字表达形式而已, 一个人的口语不错, 他的作文能力也一定不会低。它与说和听一样, 都需要持之以恒。学生阶段写的练习课堂笔记也是其中之一。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 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 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 就会忘记, 所以, 做好笔记很有必要。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其二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 把书中最有利于语文和英语的学习的内容都要坚持记下来, 同时, 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再者是写日记, 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其四写作, 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

四、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有了兴趣, 学习就会轻松很多。喜欢的事, 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 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培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树立必胜的信心,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激发上进的动力。认识学习的必要性,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 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时间长了, 懂的多了, 就有了兴趣, 当然, 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 就要像农民一样勤勤恳恳, 不辞辛苦, 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一定会取得成功, 收获丰硕的成果。

循序渐进 篇5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心理学家以前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千米,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刻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千米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向很高涨,因此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不断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那么他们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样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发奋实现目标。

我遇到过许多人,他们内心虽有一张清晰的目标地图,但是正因面前有太长的路要走,有些无从着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丧失信心,我们需要将目标分解,透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

1968年某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菲利普表达了自己的构思:“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间的伊甸园。”

菲利普问舒乐预算多少,舒乐博士坚定地对他说:“事实上,此刻我一毛钱都没有,因此对我来说,100万美元和400万美元并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来。”

教堂最终敲定需要的预算是700万美元。这个数字不但超出了舒乐博士的承受潜质,甚至也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其他人也都对舒乐博士说“这似乎不可能”。

但舒乐博士却想出了一个化整为零的方法。他在一张纸上写着“700万美元”,然后在这个目标下方写道:

1.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出教堂1万扇窗户的署名权,每扇700美元。

在这神奇的化整为零的方法作用下,舒乐博士历时一年多筹集到了足够的款项。据说,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资万美元,但是在舒乐博士将这宏伟的目标化整为零之后,奇迹般地募集了足够的资金,让这个大教堂成为了加州胜景。

这张目标地图原本令人望而生畏,似乎这是一个无论如何忙碌都无法企及的目标,但是化整为零之后,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即使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但是正因能够看到为了每个小目标而忙碌的回报,就使得自己能够不断应对压力和挑战。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对他所谓的`“智慧”都有些迷惑不解。后,他在自己的自传中道出了这个“智慧”的真相:“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向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简单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正因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第一个标志……第二个标志……第三个标志……正是这种循序渐进的态度帮忙山田本一获得了世界冠军。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说过:当我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一旦确定了书的主题和框架,我便不再思考整个写作计划有多么繁重,我想的只是下一节、下一页甚至下一段怎样写。在六个月当中,除了一段一段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不好畏惧过于遥远的目标,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眼前能够企及的小目标就是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不好抱怨每一天忙碌于如此多的琐事,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让每一天的忙碌都发挥功效,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紫金海外渐进路 篇6

随着A股市场的牛气冲天,越来越多的H股公司有意增发A股回到内地资本市场。在这场回流潮中,紫金矿业(HK2899)格外引人关注。

根据紫金矿业2007年2月初的公告,其将发行不超过1.5亿股面值1元的A股,预期将募集资金超过70亿元,并计划将约31.5亿元用于海外并购项目。

几乎与此同时,紫金矿业公布了一项收购案,拟通过联营公司紫金铜冠要约收购在伦敦上市的Monterrico。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企业目前仅在秘鲁经营,主要资产是位于秘鲁和厄瓜多尔边境的白河特大型铜钼矿。 紫金铜冠的要约价格为3.5英镑/股,若包括期权在内,收购总代价可达9890万英镑(约合15.21亿港元),将由紫金铜冠的三方股东按照持股比例注资用以支付(紫金矿业持股45%、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持有35%、建发股份<SH600153>持有20%)。如此项收购达成,将成为紫金矿业海外征程的重要进展。

作为国内最大的黄金生产商之一,紫金矿业近年来不仅开始进军铜矿资源,也屡屡试水海外市场。2005年8月,紫金矿业以195万加元购买加拿大顶峰矿业(Pinnacle)21.36%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占据了3个董事会席位。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成功投资加拿大矿业公司,此前五矿集团曾试图全资收购诺兰达矿业便因政治原因未能如愿。

小试牛刀后,紫金矿业开始加大海外市场投入。2006年10月,紫金礦业宣布将斥资820万英镑认购在伦敦上市的南非山脊矿业(Ridge)20%股权及认股权证(未来可以增持股份至29.3%),该公司专注于勘探开发白金及相关金属,在南非拥有数个白金矿项目。

德意志银行:选择与小矿产公司而不是国际矿业巨头合作,可令紫金在项目公司内取得主导地位,并确保对业务的有效管理。

渐进学习 篇7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推演

1.1 组织学习

长期以来, 学者们把组织作为一种学习系统来描述。从赛耶特和马奇于1963年问世的里程碑式著作《公司行为理论》开始, 阿基瑞斯和熊恩于1976年第一次提出了“组织学习”概念, 到圣吉1990年《第五项修炼》的出版, 学界对组织学习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由于组织学习行为的主要承担者是个体, 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同时, 信息时代环境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测行所要求的战略模式观认为, 战略是长期行动的一致性。因此, 从“个体”和“行为”两个角度从发, 组织学习是一个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 并在团队和组织的层次形成一个共享的“意义结构”, 应对外部世界的动态性和内部过程的非理性的过程。

1.2 渐进主义

上世纪50年代末, 一套称作无序渐进主义的详尽理论被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罗姆提出并建立。他认为, 系列性、补救性和片断性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鲜明特征;在这一过程中, 政策制定要留有许多的空间是出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利用机会的考虑, 而且几乎不会顾及根本目标甚至两项不同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很明显, 他的理论虽然指明了一条通向思考战略形成的道路, 但没有能够在团队或组织层面上定义集体观念的深思熟虑的战略方向。战略过程中的这个不足在奎因倡导的逻辑渐进主义理论里得到了解决。

奎因依据若干标准, 选取了一些大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发现如下事实:一旦计划在战略形成过程中不能扮演重要角色时, 逻辑渐进主义对于战略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蕴含的潜在逻辑将战略的各部分有机内化在一起。因此他将这种战略的形成过程成为逻辑渐进主义。管理实践之所以是逻辑有序的, 首先因为它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主动的过程;其次因为它为了克服或降低风险, 采用柔性和试探性的方式进行, 通过适当延缓决策获得更多至关重要的数据。真正的战略是一种共识, 这种共识随着企业内部决策和外部事件汇聚在一起而在企业高层甚至员工中产生的。在一个优秀的企业里, 管理者能主动地引导行动和事件朝有意识的战略方向发展。

1.3 适应性绩效

适应性绩效是一个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 它是伴随信息时代外界环境和急剧变化和企业内部组织过程的非理性而产生的。自Pulakos等人首次提出适应性绩效的概念之后, 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Pulakos等人于2000年通过关键事件考察后, 发展了一个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八个维度模型。后续的学者都是在Pulakos等人提出的八维度模型基础上进行研究。Pulakos等人于2002年从上级评价的角度对适应性绩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得到了一个整体性因素。Griffin等人把经典的适应性绩效八维度模型的七个维度 (除了生理适应性绩效) 纳入了三类行为类型组合中。国内学者陶祁和王重鸣于2006年通过实证分析, 得到适应性绩效的四维度模型。除了这些对适应性绩效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 学界还结合不同的背景对适应性绩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做了一些研究。

1.4 组织学习、逻辑渐进主义与适应性绩效的关系

企业在既有战略模式的影响下, 通过组织学习, 个体行为在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上发生改变, 并在整个组织内形成一个共享的意义结构;随着对影响企业决定的未来重要事件的分析, 逐渐达成共识, 形成新的战略模式,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逻辑渐进主义的战略过程。因此, 我们提出第一个假设条件:

H1:组织学习对渐进主义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当代组织面临变化、动态的环境, 更是凸显了组织对适应性员工的强烈需求。虽然适应性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但是我们正经历的变化的步伐和类型在持续增长, 这导致研究赞助者、学术研究者和组织内从业者越发专注对工作场所的适应性的理解和提升。例如, 变化的技术和自动化继续改变了工作的性质, 这需要工人学习新的方法来完成工作。兼并、规模优化和公司重组也需要个体学习新的技能来提升不同工作的竞争水平。在全球化经济条件下, 许多工作需要个体学习在不同的国家下如何有效开展工作, 以及与具有不同价值观和定位的个体合作。因此, 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条件:

H2:组织学习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渐进主义战略在林德布罗姆和奎因看来, 都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危机或不可预期的工作情景的。首先, 现实中, “没有一家企业——不管该企业是如何出色、合理, 如何富有想象力——能预测到所有这些突发事件的时间、严重程度或者甚至它们的性质”。其次, 渐进主义战略在实施过程中, “能干的高级经理们常常有意识地推迟初步决策或使这种决策模棱两可, 以鼓励下属参与决策的制定, 以便从专家那里获得更多的情报信息或取得人们提供的解决办法”。再有, 渐进主义战略要求战略子系统中的员工相互交流, 采用现有的最先进的技术, 满足顾客的最新要求。因此, 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条件:

H3:逻辑渐进主义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框架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2.2 变量定义及衡量

本文衡量组织学习的量表主要参考Baker&Sinkula (1999) 和谢洪明、韩子天 (2005) 的研究来设计, 量表由12个题项组成, 包含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开放心智3个维度。

本文衡量渐进主义的量表主要根据奎因著作《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逻辑渐进主义》的相关研究来加以设计, 量表由12个题项组成, 包含试验性、连续性和妥协性3个维度。

本文衡量适应性绩效的量表是依据Pulakos等人提出的八个维度标准。在八个维度中, 其中“学习工作任务、技术和程序”和“物理条件的适应”两维度不做考虑。前者是因为, “工作任务、技术和程序”本身就是组织学习的内容之一, 这种正向直接关系显而易见;后者是因为, 考虑到本文调研主体都是工作环境比较稳定的管理人员, 这个维度可以不做考虑, 因此本文适应性绩效量表保留6个维度, 分别是“应对不确定性或不可预期的工作情境、处理突发或危机事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适应、文化的适应”, 共计18个题项。

3 实证分析

3.1 研究样本

本研究以上海、杭州和温州等地管理人员为对象, 共发放问卷256份, 回收有效问卷239份。有效样本中, 男性为156人, 女性82人。高中及以下19人, 占7.9%;大专78人, 占32.6%;本科91人, 占38.1%;硕士及以上51人, 占21.3%;基层管理人员59人, 占24.7%;中层管理132人, 占55.2%;高层管理48人, 占20.1%。

3.2 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采用同一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时, 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检验信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克朗巴哈α系数法, 根据Nunnally的建议, α系数介于0.35与0.7之间为可以接受;α系数高于0.7属于高信度同质性信度。本文设计的12个变量Cronbach'α值均大于0.7;其中, 试验性的系数最高, 分值为0.885;开放心智的系数最低, 分值为0.726, 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所要测量概念的真实含义, 本文采用内容效度和建构来进行效度检验。本文研究量表设计综合参酌专家学者的文献内容及研究成果而成, 故可以认为量表具有相当程度的内容效度。关于问卷的建构效度, 本文采用Kerlinger衡量建构效度的因子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所有题项均落在因子内, 而且每个题项只在一个因子上的载荷超过0.5, 组织学习、渐进主义和适应性绩效方差解释率分别为64.233%、66.721%和70.481%, 均超过50%的要求, 说明问卷具有建构效度。

3.3 假设检验

对于本文提出的关系假设, 我们采用软件LISREL进行结构方程检验, 估计方法为极大似然法, 得到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数据如图2。

X1-学习承诺;X2-分享愿景;X3-开放心智;Y1-试验性;Y2-连续性;Y3-妥协性;Y4-应对不确定性或不可预期的工作情境;Y5-处理突发或危机事件;Y6-创造性地解决问题;Y7-处理工作压力;Y8-人际关系的适应;Y9-文化的适应。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理论, 构想模型是否得到观测数据的支持需要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来说明。这方面的指标很多, 比较常用的有x2、x2/df、RMSEA、CFI、GFI、NFI和NNFI等。x2/df的值越接近0, 表示模型拟合越好, 一般认为x2/df<3, 表示整体模型与观测数据拟合得很好;RMSEA值越小越好, 一般认为, 如果RMSEA<0.08, 说明模型拟合比较好;CFI、GFI、NFI、NNFI要求大于或等于0.9, 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得越好。表1数据显示, 本研究提出的假设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的拟合情况良好, 即模型的外在质量佳。

判断两变量关系是否成立的依据是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和路径系数的方向 (正负号) 。路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且为正 (负) 值, 则说明两变量正 (负) 相关;如果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不论正值还是负值, 都说明两变量没有关系。图1的标准化路径值及t值数据显示, 本文的假设全部通过检验, 即组织学习对渐进主义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组织学习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渐进主义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4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构建理论模型, 选取上海、杭州和温州地区239位管理者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研究组织学习、渐进主义和适应性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 组织学习对渐进主义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2) 组织学习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3) 渐进主义对适应性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21世纪时代变化的频率日益增大, 更加凸显组织学习的重要, 对企业传统的战略模式也提出了挑战。而对于企业而言, 体现管理人员重要性的是大量非程序性工作, 因此在传统规划带来的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之外需要更加重视适应性绩效。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组织学习、渐进主义和适应性绩效的关系作了理论上的完善, 同时对企业实践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布莱恩.奎因.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逻辑渐进主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87.

[2]Senge, P.M.The fifth discipline:Art and practice of thelearning organization.New York:Doubleday.

[3]Dixon, N.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ycle:How we canlearn collective.London:McGraw-Hill.

[4]郑文兵, 李晓芬.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渐进主义——一种基于组织学习的分析框架[J].科研管理, 2003.

渐进学习 篇8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港口服务管理公司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港口服务管理公司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河北港口集团组建, 港口服务管理公司战略定位发生了变化。在企业大发展时期, 尤其是关键转折时期, 既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更需要在思想观念、谋篇布局、战略实施等方面有更高的境界。不学习、不努力学习、不使学习成为一种持续的行为, 就会在思想观念上达不到集团战略发展的要求, 就会在职业技能上满足不了港口服务管理公司改革的需要。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创新, 才能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是保持港口服务管理公司各级党组织先进性的紧迫任务。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首要任务是要保持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思想理念的先进性。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思想观念跟上集团改革发展的步伐;改善、掌握系统思维方式, 探索建立适用于港口服务管理公司改革发展的特色理论;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用新的专业知识武装头脑, 创造优良的工作业绩;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夯实推动港口服务管理公司科学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是实现港口服务管理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港口服务管理公司作为集团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实体,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具有科学的思想和超前的观念, 必须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工作措施。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破解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使学习成果真正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思想武器, 成为推动港口服务管理公司事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港口服务管理公司党委起草印发《关于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决定》, 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以及学习内容、形式、方法提出明确要求,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1、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形成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思想共识

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后, 公司各级党组织建立领导机构, 完善活动方案, 形成了《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管理办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试点工作方案》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公司党委领导多次到基层单位指导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党委书记就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专题讲解, 并选派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知识, 到大连港学习考察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先进经验。公司党委通过座谈会、专题知识讲座等方式, 交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经验, 普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基础知识, 迅速在内部形成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组织基础和工作机制。

2、层层发动, 全员参与, 营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浓厚氛围

各级党组织坚持学习、读书、培训、调研有机结合, 注重内部调查研究、注重思考解决问题。基层党支部在“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日”等传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自发购买书籍, 制定学习计划, 交流学习成果, 并通过开展党员座右铭征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等方式, 丰富了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个人爱好和工作需要,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企业内部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追求。

3、试点带动, 探索实践, 创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方法与途径

公司党委把工程技术公司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试点单位, 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方法、新途径。工程技术公司提出树立一种学习文化, 建立一种组织机制, 打造3个学习体系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113工程”, 即树立学习文化, 用文化引导和约束行为习惯;建立组织领导体制, 保证和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围绕政治+业务、学历+技能、理论+实践学习体系, 全面提升学习效果。面对实际工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工程技术公司强化组织学习, 确立研讨课题, 开展深度汇谈, 进行系统思考, 形成了促进本单位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面向港内外两个市场, 拓展业务空间, 取得了门座式起重机制造、安装A级资质, 独立制造、安装、调试的4台40吨门座式起重机己投入黄弊港综合港区装卸生产之中。

4、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提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公司党委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定位于提高学习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党组织带着问题学习讨论, 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通信公司通过学习, 用创新思维方式, 形成了“依托港口主业, 两条主线同步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 即稳步发展传统业务, 包括通信、监控及会议电视、光纤、有线电视等与网络相关的业务, 力争做到收入稳中有升;大力发展新型业务, 承揽港口电气自动化建设和改造工程, 以及港口生产设备电气系统运行代维业务, 力争做到靠新增业务收入弥补亏损。港口建设公司加强团队学习, 工作大胆创新, 在曹妃甸通用码头沉箱预制中, 攻坚克难, 勇于探索, 预制生产超大型沉箱, 创造了河北省有史以来预制最大型沉箱的记录,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加强党建, 抓好结合, 促使创先争优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相互促进、取得实效

公司党委紧密联系创先争优活动实际, 充实学习内容, 改进学习方法, 使两项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公司党委深入开展“下基层、访职工、做实事”活动,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 了解职工意愿, 解决实际问题。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人员建立联系点148个, 深入基层625次, 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177个, 特别是及时为职工居民小区重新铺设污水管道、进行电话通信线路改造, 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为利民惠民工程, 推动了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的转变。

渐进学习 篇9

对于刚入学的大一体育新生,新的学习环境和对通过英语四级的渴望和也使他们想学好英语,但是好多学生由于底子差,基础弱,没有好的办法,不得不中途放弃。因此作为大学英语老师,在开始就应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1、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体育系的学生不像其他音体美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优点是好动,活泼,好奇心大。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有兴趣,而且也容易掌握。英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优点,结合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2、步步为营,做好基本功

公共外语课的学生一般不重视语音的学习,只看不念,把活得语言当作死的符号来记,这就事倍功半了。学习好英语首先要读准音,掌握读音规则,这样有助于拼写、记忆和阅读。英语老师在开始正常授课前,要复习26个字母的正常读音。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基本功,笔者曾在所授课的体育班级做过调查,在只有71个人的一个体育班上,能将26个字母的读音读正确的,只占一半学生。另外一个基本功是复习48个音标,有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英语有多少音标,不知道音标有元音辅音、清音浊音之分,更无从谈起音标的正确读音了。第三个基本功是让学生了解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

3、层层深入,打好基础

体育系的学生不像英语初学者,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已经使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了音标和读音规则后,可以引导他们复习他们中学所学的语法知识。如在词类学习中单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句子的种类和类型,句子的成分;省略和倒装等。有了这些语法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事半功倍,轻轻松松学英语了。

4、培养兴趣,持之以恒

记单词又是美术系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情。针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分分秒秒,随时随地记单词。笔者曾经让学生将每单元所学的单词粘贴到他们每天必看的地方,比如盥洗室的墙上,这样学生在刷牙的时候最少可以记住一个单词了。学生使用此法之后,在一个月之内收获甚大。

另外还要交给学生记词汇时不是机械的背记,而应该结合理解,通过理解,加深对词汇的记忆。英语单词虽然难学难记,但它本身却有内在规律可寻。相当一部分词都是通过构词三要素前缀、词根、后缀组合而成的。适当地讲一些构词法知识,使学生能识别不同的前缀、后缀,以及词根在词中的作用,如:派生法,转换法和合成法。让学生通过这些“技巧”,来有效的记忆单词。

针对学生记单词的困难性,在教学中要尽量培养学生对识记单词的兴趣。如通过应用提高兴趣,促使记忆。学以致用才能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有趣的外语交际活动,最能促使词汇的记忆。把课堂教学模拟成一个真实的情景来进行语言交际,学生的真实外语交际能力就提高的快,学习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所学的词汇,语言知识等保持的越久。

5、循序渐进,灵活多样

中学英语课堂的汉语较多,英语较少。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如果第一堂课就用英语或大部分用英语授课,这多少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大学英语课堂又不允许英语教师全堂使用汉语,教师本人上课也应尽可能多讲英语,因为教师语言本身起着目的语的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Nunan,1992)。因此英语老师在讲课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会常用的课堂用语。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课堂用语之后,就会慢慢适应大学英语课堂,同时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将所学的运用到实际中,课上会积极回答问题,课下主动学习英语。活跃的学习气氛增加了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而兴趣又是增强记忆力的促进剂。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采用英语进行各项课堂活动,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最终使得他们具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堂讲解方式灵活多样,还包括鼓励学生加入课堂。针对体育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讲课时如果遇到与专业有关的内容,要适当多讲,让学生学到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

总之,每一个体育生都不是差生,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做到扬长避短,帮助他们学好英语,培养体育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心,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气氛,学生的英语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Prentice Hall 1991

渐进学习 篇10

一、“悟”字感知

“悟”是建立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的感悟。学生通过自读, 可以明白哪些字形、字音、词义、文段需要记忆, 了解文章的学习目的和重点是什么, 体会到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悟”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教学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教师首先就可提问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何感悟, 尽可能让多数学生发言, 而教师却不必急于评判。这样既能保护发言者的积极性, 又能让听众结合别人的回答引发更全面的思考。

二、“省”字启思

“省”是在众多学生“悟”的基础上, 让每一个学生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是在结合别人的回答上, 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时的思考比“悟”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 有利于学生自学过程时的查漏补缺。教师这时要注意巡查, 对潜能生应进行个别指导, 对优生可以轻声提问, 使学生的自学过程既有层次又不会有太大的悬殊, 让每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地学习, 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

三、“探”字质疑

“探”就是发动学生进行广泛的探究。可以让学生自行离位探究, 教师此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控制好局面。鼓励学生对争执不下的问题举手请教,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应予以及时地分析或解答。如果学生发问较少, 教者可以适时地抛出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导向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若引导得好, 就会达到“场面热闹却不嘈杂, 思维活跃却不涣散, 目标集中却不紊乱”的效果。

四、“钻”字解难

“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深入理解, 是钻研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有了前面的自学和讨论作基础, 教师只需在课堂上作些归纳和总结即可。对于涉及教学目的和重点的一些问题, 则需要作些铺垫, 为学生架好理解的梯子, 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 从而达到触类旁通。如果在引导理解的过程中, 多数学生仍抖不开包袱, 教师这时可以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发问, 并加以指导。若这样仍是达不到达目的, 还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发问, 直到所有学生理解为止。

五、“合”字总结

“合”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是各种理解能力的整合。课堂教学中,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去独立地阅读理解有关语段, 高屋建瓴地驾驭语段内容, 了解语段阐述的主要内容、表现的主题、语段的层次、上下文的联系、精妙的词语、重点文句的含义及作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的语言、论据形式、论证方法等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点拨, 辅之以必要的阅读训练, 做到导练结合, 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一定会大有长进。

六、“延”字升华

“延”即知识的延伸, 是前面五个字的升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不仅是为了剖析别人文章, 更主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即学以致用。汉语言博大精深,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 一蹴而就的, 要注意把平时积累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写作当中。比如, 可以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加以锻炼, 并让作文训练紧贴教学内容, 教师利用写作课或阅读课再加以适当的点评, 这既可以避免学生日记的空洞无物, 又可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长此以往, 日积月累, 学生的写作能力慢慢就会得到提高。

循序渐进加辅食 篇11

家庭自制蔬菜类

辅食的小提醒

如果为宝宝自制蔬菜类辅食,在添加辅食初期最好不要选用菠菜、甜菜、绿豆、胡萝卜等,因为这些蔬菜中也许含有大量的硝酸盐,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引起小婴儿特殊类型的贫血,豌豆、玉米和甘薯是较好的选择。当然,婴儿食品公司制作的蔬菜类辅食是安全的,因为他们会对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后选购优质的蔬菜。

什么时候开始添加?

大多数宝宝可以在满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因为在此之前,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舌头和口腔肌肉的活动。他们不仅还不能吞咽食物,而且还会用舌头把勺子和食物顶出来,这是一种反射活动,通常会在4个月左右时消失,而这时候,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也增加了,因此4~6月龄是开始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纯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4个月,最好能坚持到6个月。此后,应该继续坚持母乳喂养,并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母乳喂养良好、发育正常的宝宝可以在满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而对于那些母亲健康状况不理想,发育状况欠佳,特别是贫血的宝宝,可以考虑在满4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

怎么添加?

开始添加辅食时,应从半勺或更少的量开始,并且在进食过程中要注意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将现在添加的食物告诉他:“宝宝,我们来吃南瓜泥!”最初,宝宝也许会皱着鼻子往外顶,好像不接受这种食物。其实,这是宝宝最初接触辅食的一种正常反应。

即使最初宝宝没有吃下多少辅食,而且弄得脸上、手上和围兜里都是,这种情况很正常,耐心地从每餐1~2勺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食物的量。要给宝宝时间让他学习吞咽的本领,同时慢慢接受不同食物的味道。

怎样选择添加的食物?

目前没有任何医学证据证明以某一顺序引入辅食对宝宝更具优越性。虽然许多儿科医生推荐先添加菜泥再添加果泥,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宝宝会因为先添加了水果而不喜欢吃蔬菜。宝宝与生俱来地喜欢甜味,引入辅食的顺序并不能改变他的这一嗜好。如果宝宝一直是母乳喂养,应该给他吃肉泥类的辅食,因为其中所含的容易吸收的铁和锌是4~6个月的宝宝所必需的。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并至少在宝宝适应这种食物2~3天后再开始添加新的食物。每添加一种新的食物后,都要观察宝宝是否有腹泻、皮疹或呕吐等过敏反应,如果有过敏反应,要立即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并咨询儿科医生。

当宝宝适应了一种食物后,就可以开始逐渐为他添加其他食物了。通常情况下,相同重量的肉类和蔬菜会比水果和谷类含有更多的营养素。

在开始添加辅食的几个月之内,宝宝每天的膳食应包括下列食物:

母乳或配方奶 肉类 谷类 蔬菜 水果 鸡蛋和鱼类

添加辅食后有哪些变化?

宝宝开始吃辅食后,大便会变得较硬,而且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由于所添加的辅食中含有糖和脂肪,所以大便的气味会更大,添加的豆类和其他绿叶蔬菜会使大便变成深绿色,添加的牛肉会使大便变成红色,添加的甜菜会使尿液变成红色。如果饭菜制作得不够精细,宝宝的大便里面会出现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尤其是豆子、玉米、西红柿或其他蔬菜的皮。别担心,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要充分消化这些新添加的食物还需要时间。但是当大便特别稀,呈水样或充满黏液时,就意味着消化不良了。此时,应减少宝宝辅食的摄入量,让他慢慢建立起对辅食的耐受性。如果大便情况仍未见好转,就需要咨询儿科医生,看看宝宝的消化系统是否出现了问题。

关于辅食添加顺序,中国专家的说法

宝宝的“第一餐”应该加什么?

以往我们认为最早给宝宝添加的食物应该是蛋黄,但是目前儿童保健和营养专家一致的意见是,宝宝的第一餐应该添加精细的谷类食物,最好是强化铁的婴儿营养米粉,因为一方面,精细的谷类很少引发过敏反应,另一方面,由于宝宝4~6个月时,从母体储存到体内的铁逐渐消耗殆尽,母乳中的铁含量相对不足,这个时期宝宝对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而特制的婴儿米粉中含有适量的铁元素,并且比蛋黄中的铁更容易吸收。

辅食添加的顺序是怎样的?

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制订的6~12月龄婴儿喂养指南中,建议添加辅食顺序是:

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

蔬菜汁/泥和水果汁/泥,注意是先蔬菜后水果。

动物性食物,顺序为蛋黄泥、鱼泥、全蛋(如蒸蛋羹)、禽、畜肉泥/肉末/肉松等。

循序渐进 层层引导 篇12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主体、学习的主人。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 圆的周长”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1.测量圆的周长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几件圆形物品:胶带卷、圆形铁盒、一元硬币等,以及直尺和线绳。

学生开始动手测量这些圆形物体的周长。 我问“: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测量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的? ”一个学生拿着胶带卷和直尺边演示边说:“ 我把胶带卷( 圆形) 放在直尺上滚了一圈,量出圆周长。 ”我说“: 你真聪明———想出这样的办法! 我们校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坛,你能用这个方法测量出圆形花坛的周长吗? ”学生齐声说: “ 不能 ,搬不动 。 ”我又问 :“ 大家还有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我用线在圆周围绕了一圈, 再用尺子量出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了。”我肯定地点点头,指着白板上预先画好的圆,问“: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将这个圆的周长测量出来吗? ”他上前用线比划了一下,说“: 不好测量。”“ 那么能不能将它搬下来滚一圈呢? ”学生摇摇头。

我归纳得出“: 这就说明用绕线和滚动这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去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

2.寻找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多媒体播放画面:大头儿子骑着一辆小自行车,小头爸爸骑着一辆大自行车。 从两辆自行车的车轮中显示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 我问:“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

生1:圆的大小与半径有关系。 ( 画面闪烁圆的半径)

生2:圆的大小与直径有关系。 ( 画面闪烁圆的直径)

我接着说:“ 对,回答得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是什么关系吗? 这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去寻找? ”

活动要求:

测量圆片的直径,并计算出圆片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数据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学生拿出材料袋,分小组开始测量、计算和填表。

开始汇报数据,我将每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并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这些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

生2:不对,应该是3倍多一些。

我说:“ 同学们,同意吗? ”学生齐声回答:“ 同意! ”

“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呢 ? ”

生1: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生2: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 多媒体显示)

我说:“ 这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这个表示3倍多一些的数,我们把它称为圆周率,用字母“ π”来表示,用式子表示就是 “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 ”。 它还是一个固定的数 。

( 1) 通过层层设疑 ,不断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 ,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发现方法。如,在“ 测量圆的周长”中,胶带卷直尺测量———花坛直尺不好测量———绕线测量———白板上画好的圆绕线和直尺都无法测量———需要寻找普遍规律。 在这一系列矛盾的设立和解决过程中,既帮助学生掌握了“ 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和动手的能力。

( 2) 通过层层设疑 ,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 通过操作 、观察、讨论,如在“ 寻找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和填表;再从数据上看,发现了什么;组织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 圆的周长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 同时,激发学生在观察思考、既合作又分工的操作测量计算以及小组交流等不同学习方式的交互运用中,主动地投入了知识规律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 3) 通过层层设疑 ,不断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 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测量白板上那个画好的圆的周长,当学生知道既不好用绕线的方法测量,也没办法将圆搬下来滚动时,教师问:那怎么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呢?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两个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对探究新知充满信心。

上一篇:思想境界下一篇:报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