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与护理

2024-10-04

疗效与护理(精选12篇)

疗效与护理 篇1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 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 据统计, 肛肠疾病的发病率约59.1%, 其中痔疮的发病率最高, 约占肛肠疾病的87.25%, 其发生与久站、久坐、活动少、便秘、腹泻、排便时间过长、饮酒过多、嗜好辛辣饮食等因素有关, 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以成人居多。对于不适宜保守治疗或经过保守治疗失败的病人而言, 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月我院对痔疮病人术后进行中药坐浴, 并与术后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08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痔疮病人203例, 男91例, 女112例;年龄23岁~75岁, 平均46岁。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20例, 对照组83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治疗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术后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 术后应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两组病人均外用马应龙痔疮膏, 口服通便胶囊, 给予清淡饮食。治疗2周后, 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

1.2.1 中药坐浴方法

①方药:芒硝、五倍子各20 g, 苦参、黄柏、大黄、地榆、荆芥、川椒、蒲公英、艾叶、苍术各15 g。将前药在本院制剂室加工成散剂, 等分为3份, 分别装入纱布袋内备用。②坐浴前向病人介绍中药坐浴的目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并告知坐浴前要排空大小便。将1袋中药散剂放入容器内, 随即加入1 500 mL~2 000 mL开水, 浸泡片刻开始用蒸汽熏浴, 注意不要烫伤。药液温度降至35 ℃~38 ℃时将局部浸入药液中, 同时用纱布蘸药液轻轻洗涤按揉肛门处, 每次15 min~30 min。用后将药液倒掉, 清洗容器备用, 每天2次或3次。2周为1个疗程。

1.2.2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疼痛、水肿消失;显效:疼痛明显缓解, 水肿明显减轻。好转:疼痛缓解, 水肿减轻;无效:止痛效果不明显, 水肿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好转) /总例数。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大部分病人长时间痔疮, 给生活带有诸多不便, 导致病人多忧心忡忡。因此护士应向病人介绍痔疮形成原因、治疗方法等, 同时给予鼓励, 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增强其信

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 合理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进食清淡、细软、富含营养的易消化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增加肠蠕动, 进而起到通便的作用。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也可早上起床后喝杯淡盐水, 刺激胃肠蠕动, 防止便秘。便干时可口服蜂蜜水或遵医嘱口服缓泻剂, 避免干结硬便对伤口的损伤, 引起出血。必要时可灌肠以通便。

3.3 中药熏洗护理

从术后24 h或第1次排便后开始行中药坐浴, 以后每次便后常规坐浴。坐浴过程中对一些老年或体质虚弱的病人要有人陪护, 防止烫伤, 避免发生意外。坐浴时给予遮挡。指导病人要保持肛门处清洁、干燥。

3.4 疼痛的护理

术后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要给予心理干预, 消除紧张情绪。便后引起的疼痛给予中药坐浴,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括约肌痉挛, 以减轻排便引起的疼痛。疼痛较甚, 必要时给予止痛, 也可针灸止痛。

3.5 伤口护理

指导病人注意休息, 避免长时间坐、站以减轻腹压, 以免加重局部水肿。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对伤口的刺激。便后中药熏洗, 并保持局部清洁。每日局部用马应龙痔疮膏换药1次。

4 讨论

痔疮术后病人不适主诉主要为局部疼痛和水肿。疼痛多因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水肿、异物刺激、大便干硬所致。中医证属脉络不畅, 气血瘀滞。术后水肿因局部静脉、淋巴网破坏使回流障碍, 大便压迫、久蹲用力影响回流, 残端脱出压迫使炎性渗出增多所致。中医学认为“湿盛则肿”, 多因气化失司, 水湿不化, 聚于肛缘所致。本方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生肌为主。方中芒硝、五倍子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可迅速消除水肿;苦参、黄柏、大黄、地榆清热解毒、消除水肿;紫草、荆芥、川椒、蒲公英、艾叶、苍术祛风化湿、消肿止痛。同时, 由于皮肤久浸于温热药气中, 能使角质层软化或膨胀、药物容易透过角质层而吸收, 也可通过毛囊或汗腺管被吸收到体内, 更会直接附着在皮肤上发挥作用, 使药物成分发挥最大效能[1]。

传统应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容易使局部皮肤着色, 如浓度过高可损伤具备皮肤和黏膜。而用中药坐浴则无此现象。

关键词:痔疮,坐浴,中药,高锰酸钾溶液,护理

参考文献

[1]苏培基.熏洗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2001:3.

疗效与护理 篇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2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1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骨密度提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干预;疗效骨质

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易于骨折、骨量低、骨强度减低、骨髓腔增宽、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发生退化和(或)遭受破坏、骨皮质变薄、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等[1]。研究表明[2],通过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且临床疗效及骨骼矿物质密度(简称骨密度)也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月~204月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收治的22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2例,其中男48例,女64例;平均年龄(46.3±4.5)岁;病程(6.7±3.1)年。观察组112例,其中男52例,女60例;平均年龄(46.4±4.3)岁;病程(6.5±3.3)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18岁<年龄<80岁;(3)无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基础疾病(;2)不同意治疗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情志护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很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将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治经过、预后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患者,使患者对骨质疏松症有所了解,从而树立战胜骨质疏松症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救治方案。对于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的疏解,并将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讲解给患者,让患者更加有信心面对疾病。

1.2.2体位护理干预

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生病期间的体位护理,嘱咐患者生病期间休息时应选择硬板床,在仰卧时应将双膝保持在轻度屈曲的状态,并于患者的膝关节下垫一个软枕,体位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除了要做好体位护理,如果天气发生变化,应指导患者做好祛湿、保暖、防寒等自我防护措施,还可配合一些局部的热敷治疗等[4]。

1.2.3饮食护理干预

应特别注意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患者宜进食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食物。这些食物能补充患者所需的矿物质,特别是锌、镁、钙,此外还要注意维生素D和维生素C的补充。中医理论辨证的将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阴虚型和脾气虚型。因此进食应以益肝健脾、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的药食为主[5]。膳食中如桑葚牛骨汤、豆腐虾皮汤、黄豆猪骨、猪皮续断汤,并配合花生、核桃仁、松子仁等坚果类食物的进食,具有益肾强筋、滋阴补血的作用。指导患者戒烟、限酒,尽量避免过量的咖啡、茶等一些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1.2.4功能锻炼干预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筋膜失养、血经不通、气滞不行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是通络、温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骨质疏松部位选择合适的项目,如若是髋骨和股骨发生骨质疏松,则可以选择登楼梯运动;如果是腰椎骨质疏松,可以选择体操训练;而促进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运动方式是渐进抗阻练习法。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均应与患者的身体素质相符,循序渐进,坚持恒久,方能有效的.延缓骨质丢失。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疼痛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患者活动仍感到轻微的疼痛;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静息状态及运动时均无疼痛感。骨密度采用骨密度T值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常规骨科护理后,2组治疗后有效率和骨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质量改变、骨量减少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6],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容易易骨折。有研究表明,>70岁男性及绝经>的女性的发病率非常高,且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7]。

本研究中,通过情志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骨密度T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结果表明,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病程比较长,且容易发生反复的骨骼疼痛,易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8],导致患者的肝气郁结,肝郁会导致气滞,而气滞则会导致瘀血的发生,血液循环不通畅,不通则痛。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疏解,因此有效的缓解了疼痛,并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疾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通过饮食调护,能有效的补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矿物质等,进一步缓解了骨质丢失对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治疗的疗效。通过功能锻炼干预,并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综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熊桂华,黄彬,赵军.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9(27):118-121.

[2]张玲.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36(4):58.

[3]唐海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18(7):114-115.

[4]丁云霞,崔晓燕.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2):312-313.

[5]周一庆.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z2):210-211.

[6]何艳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J].医药前沿,2014,20(7):319-320.

[7]张珉珉.骨质疏松症病人的中医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30):3406-3407.

疗效与护理 篇3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 刮痧 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87-01

面瘫即指面部肌肉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至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亦有因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表现为耳后、耳内乳突区、面部神经等疼痛或者麻木,大多是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口眼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病侧的额纹平坦,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听觉过敏或者障碍、味觉下降等等临床症状[1]。通过刮痧治疗可以对这些面瘫症状恢复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使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表情渐渐得到了恢复:面部两边完全对称、表情渐渐丰富不再僵硬、听力与味觉也逐渐恢复正常等等。根据治疗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方法得出,针刺治疗的同时结合刮痧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症状有着积极改善的作用。现将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选取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这些患者均临床疾病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将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随机抽选为以下两组,治疗组为16例,男性患者例数为10人,女性患者为6人,年龄在32岁-62岁,平均年龄为35.5(±4.5)岁,而参照组为14例,男性患者例数为8人,女性患者为6人,年龄在34岁-63岁,平均年龄为34.9(±4.5)岁。两组病例治疗前经过统计学处理,针对病程、年龄等进行分析得到无显著性的结果,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参照组均接受针刺治疗,而治疗组还同时配合刮痧治疗,刮痧治疗同时涂抹刮痧油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瘫痪部位进行20次到30次刮痧操作,确保出现局部泛红情况[2]。每日进行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一疗程结束休息两天,一共需要进行四个疗程。

1.3 护理

1.3.1 起居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面部保暖,戴口罩保护面部、避免感冒,睡眠时应避开风向,避免冷风直吹面部,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面部抽搐时,应双眼紧闭、口嘴紧闭。

1.3.2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面肌痉挛患者禁食酸性食品。因本病味觉与咀嚼功能减退影响食欲,所以要尽量鼓励病人进食、给予适合病人口味、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或软食。进食后要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1.3.3 情志护理

护士应积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可分散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注意力。耐心细致地给患讲解发病原因、针灸治疗、刮痧的原理及疗效,使患者清楚认识自己的病情。保持乐观情绪,情志愉悦,气血调达流畅,使病人驱心病、除忧虑、树信心,最终达到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加速疾病的康复。

1.4 观察指标

治疗组通过针灸治疗的同时结合刮痧治疗之后,这些周围性面瘫患者之前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两侧面部对称,口齿谈吐自然,以及面部表情渐渐丰富且恢复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包进行计算分析。计数资料行(n,%)表示,同时采取X2检验;其中计量资料行( )表示,t值进行检验。P<0.05:差异统计学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周围性面瘫恢复情况

通过这两组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组在进行针刺治疗的时候同时结合刮痧治疗,根据这些患者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优于参照组。这些患者有痊愈的、好转的等优于参照组。

2.2 临床患者疗效情况

将治疗组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结合刮痧治疗后,有效地改善了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情况,这些患者两侧面部对称、眼睛闭合正常、面部表情得到恢复,因此,治疗组的治疗方法均优于参照组。经过事实上的疗效结果判定,治疗组16人,治愈9人,好转6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达到93.75%;参照组14人,治愈5人,好转6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78.6%。

3 讨论

目前根据研究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周围性面瘫患者在进行针刺治疗的同时还结合了刮痧治疗,有效地改善了周围性面瘫症状。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单一的针刺治疗方法,且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看,针灸治疗越早疗程越短,后遗症越少。而本文就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组不但用针刺治疗而且同时结合刮痧方法来治疗,最后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参照组。研究中认为: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优势体现在:刮痧疗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集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作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节阴阳、舒筋通络的一种自然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过程配合刮痧方法,疗效更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治愈率,弥补了单一给予针灸治疗下存在的不足,巩固了治疗效果。

从治疗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75%,而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8.6%,因此可以看出差异具有顯著性(P<0.05)。这些都说明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刮痧治疗,从而有效地改善周围性面瘫临床症状,因此,针刺治疗与刮痧治疗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们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熊会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况[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56.

疗效与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病例, 共抽取86例, 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 每组43例。对照组中有男26例, 女17例, 年龄20~76岁, 平均 (47.8±13.4) 岁;观察组中有男25例, 女18例, 年龄21~77岁, 平均 (46.7±13.2) 岁。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研究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 对其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一组为观察组, 对其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随访结果。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个体化护理。主要内容为:以患者的具体特点诸如病情严重程度、诱发因素以及性格特点等为依据, 对其在护理过程中所需的准备予以提前做好, 针对消化内科患者, 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个体化护理能够对人性化服务的特点予以体现。譬如说在入院处便经人格特征量表以及自制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展开性格分析, 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具有个性化的, 做到因人适宜;尽量对男、女病室予以区分, 对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隐私等给予尊重, 保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其焦虑以及尴尬心理得到有效的缓解, 对温馨的就医环境予以创建[1]。

观察组:循证护理。循证护理一般是指对出血进行观察与护理, 诸如:出血期应对患者的血压以及体温等基础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给予密切关注, 对患者的呕血以及便血的色、量、质等情况、尿量的变化等进行详细记录, 经血常规对是否存在继续出血现象进行检测;对观测患者瞳孔等精神、情绪等神智变化予以注重, 若有需要应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循证护理过程中还应注重对症护理[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统计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86.05%。显然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后发现, 两组患者各项正常生活习惯中仅适度锻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均显示出对照组优于观察组, 且 (P<0.05) , 详见表2。

3 体会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了个体化护理和循证护理, 结果发现,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表现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6个月时间的随访后发现, 对照组患者正常生活习惯明显优于观察组, 且 (P<0.05) 。这一结果表明, 在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 合理掌握循证护理技巧对改善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需求以及促进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对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病例86例, 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对其展开个体化护理和循证护理。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然随访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正常生活习惯各项指标除适度运动外均明显优于观察组, 且 (P<0.05) 。结论 在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 合理掌握循证护理技巧对改善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需求以及促进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个体化护理,消化内科,疗效

参考文献

[1]杨翠琴, 穆睿华, 李慧芳.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4) :464-465.

鱼肝油功能与疗效 篇5

维生素D有帮助钙的吸收和促进骨骼钙化的功能。维生素D缺乏可产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除食物外,正常人皮肤中含有一种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也可转化为维生素D3,所以多晒太阳也可防止佝偻病的发生。

鱼肝油的作用

通常含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及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此外,含有胆甾醇、维生素A及D。尚含十九醇、廿一醇、异十八烷等。 功能主治:用于夜盲症,角膜炎,软骨病,维生素A、D缺乏症,营养不良及疾病的恢复期。

鱼肝油中主要是维生素A和D。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生殖、视觉、上皮组织健全及抗感染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时可引起:小儿骨骼发育迟缓;影响牙齿牙釉质细胞发育,牙齿不健全;上皮组织结构受损;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各种感染。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维生素D缺乏时可引起:钙磷经肠道吸收减少,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佝偻病,表现为易惊、多汗、烦躁和骨骼改变。

维生素A和D都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尤其是鱼肝,其次是乳类和蛋类中。另一种是以胡萝卜素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如胡萝卜、番茄、豆类和绿叶蔬菜等,在肝脏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尤其是海鱼的肝脏中。另外,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也能转变成维生素D,

人体从日光照射和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

疗效与护理 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511-02

中图分类号:R 512.60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79

重型肝炎是以肝细胞坏死、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危重疾病,由于肝脏严重损害,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大量毒素堆积,反过来又加重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尽管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但病死率仍高达70%以上。我科2001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中药赤丹汤配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56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46例,女10例;年龄23 ~ 76岁,平均39.6岁。所有患者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重型肝炎诊断标准[1]。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48例;按重型肝炎分期,早期16例,中期32例,晚期8例。11例伴Ⅱ度肝性脑病,28例有腹水,11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2 治疗方法 重型肝炎患者均卧床休息,补充足够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血浆制品、促肝细胞生长素、利尿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支链氨基酸、抗生素等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WLXGX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装置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置换量2000 ml,血液流出速度60~10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与置换液补充速度均为20~30 ml/min。每例患者根据病情治疗1~3次,平均1.77次/人,每次操作时间2.5~4 h。术前常规给予肝素抗凝,小剂量地塞米松或异丙嗪预防过敏,每输入1000 ml新鲜血浆补钙2 g。置换结束后按每例患者肝素用量的1/3~1/2 量给予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过量的肝素。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电解质、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浆置换治疗后加服自拟赤丹汤(赤芍、丹参、麦芽、茯苓、猪苓、金钱草、生地、五味子、甘草等组成),每日一剂,水煎成400 ml,分3次服。每2周为1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及治疗结果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并发症治愈,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值3倍,PTA≥ 80%;有效: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治愈,TBIL和ALT下降50%以上,PTA≥6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死亡,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治疗结果:显效28例(50.0%),有效15例(26.8%),无效13例(23.2%),总有效率76.8%。本组患者共行血浆置换99次,其中13例出现皮肤瘙痒和荨麻疹,6例有低血糖反应,5例出现手足抽搐、口唇发麻。均经对症处理后得到纠正,并继续完成血浆置换治疗[2]。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重型肝炎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较严重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水、发热、出血倾向、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等,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状态、黄疸是否加重、出血表现、消化道症状有否改善并测量腹围记录出入量,监测肝功能,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医师处置。及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血浆置换的护理 ①术前护理:人工肝治疗室应严格消毒,室温调整在24℃~26℃,治疗室内应备有氧气,心电监护仪、生理盐水、抢救药品及用物等,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饮食。②术中护理:治疗中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变化,必要时吸氧,密切观察跨膜压、动、静脉压,观察有无出血、凝血、低血压、低血糖、皮肤瘙痒、荨麻疹、手足抽搐、口唇麻木、感染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③术后护理:做好深静脉置管和穿刺处护理, 穿刺针拔出后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肘静脉穿刺点按压15~20 min,股静脉穿刺点按压30 min,以预防出血。有出血倾向者酌情砂袋加压,术后6 h内减少穿刺下肢活动,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出血。

3.休息与饮食 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说明卧床休息可节省能量消耗,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液供给,有利肝脏炎症恢复。耐心向患者说明饮食与肝脏疾病的关系,鼓励进食富含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可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禁止饮酒及禁食刺激性食物。

4.心理护理 重肝病人常因病情危重,造成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烦燥易怒等,护士应以和善、真诚、理解的态度,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解有关重型肝炎的医学知识,说明加强保肝、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经常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能自觉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用药的护理 为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护士在用药前要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方法、次数、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自我监测的能力,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药物组合。这样才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刘三都,杨庆坤,林开颜,等. 赤丹汤配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4):227-229.

(收稿日期:2009-05-22 修回日期:2009-07-30)

疗效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门诊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500例和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1~46岁, 平均年龄3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阴道炎疾病的诊断标准, 并经阴道检查得以确诊。将5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0例;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使用常规外阴冲洗及塞药治疗,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使用5%苏打水进行阴道冲洗, 同时使用达克宁栓进行阴道塞药, 200 mg/次;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使用甲硝唑进行阴道冲洗, 同时使用灭滴虫栓进行阴道塞药, 500 mg/次。

观察组患者均使用臭氧仪进行治疗, 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治疗方法:选择患者月经后2~3天对其使用臭氧仪治疗, 在使用前告知患者该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使患者对臭氧仪治疗法有个大致的了解, 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操作者在治疗前先清洁双手, 并将装置连接好备用, 将治疗仪的电源插好, 调节好电压与电流, 将电源打开, 按下“阴道炎”键, 将导气头插入到纯净水250 m L中, 保持5 min以产生出10 m L的氧气。接着将阴道与宫颈口使用扩阴器打开, 将臭氧水倒入其中, 并使用棉签蘸洗阴道, 以将分泌物冲洗掉, 冲洗干净后将窥阴器退出。将制备氧气的装置打开, 按下“阴道炎”键, 雾气喷出后闻到有鱼腥的气味, 同时, 将导气头放入阴道后穹窿, 转动导气头以使得阴道壁全部被臭氧雾气所笼罩, 听到治疗机报警的声音后说明治疗完成, 一般治疗15 min。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2], 主要包括:首先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的紧张与恐惧心理, 耐心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非常重要。同时指导患者搞好个人卫生, 内衣内裤要较为宽松;并指导患者注意饮食, 嘱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 提高抵抗力。另外, 要嘱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禁止性生活。

1.3 疗效判定标准[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的判定:经治疗后, 患者的阴道瘙痒症状完全消失, 白带颜色及量均恢复正常, 阴道无充血, 且进行阴道镜检显示为阴性, 则判定为治愈;经治疗后, 患者的瘙痒症状程度减轻, 白带减少, 阴道有轻度的充血, 进行阴道镜检显示为阴性, 则判定为有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无任何的改变, 白带异常, 进行阴道镜检显示为阳性, 则判定为无效。

细菌性阴道病疗效的判定:经治疗后, 患者的白带正常且无异味, 检测阴道分泌物p H值在为4.5或以下, 进行阴道镜检显示为阴性, 则判定为治愈;经治疗后, 患者的白带减少并伴有异味, 检测阴道分泌物为4.5或以上, 进行阴道镜检显示为阴性, 则判定为有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白带未发生改变, 检测阴道分泌物为4.5或以上, 进行阴道镜检显示为阳性, 则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2)

3 讨论

采用臭氧仪治疗阴道炎是一种典型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西药冲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阴道内的环境, 且不对环境造成二次的污染, 具有杀菌彻底的优点[4]。本研究中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均使用臭氧仪进行治疗,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收到了显著的疗效。

结合本研究结果得出, 使用臭氧仪产生的臭氧对阴道炎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地消除阴道炎性反应, 彻底杀灭细菌, 且操作方法简单, 见效快, 患者复发率小, 成本低, 能够成为治疗阴道炎疾病的安全可靠的方法[5]。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59.

[2]张惜阳.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555.

[3]王蔚文.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464.

[4]邓六六, 吴王予.臭氧水用于产妇会阴切口消毒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11, 17 (1) :27-28.

疗效与护理 篇8

关键词:循证护理,个体化护理,消化内科,疗效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不规律, 使得消化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但由于患者对消化疾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 使得治疗疗效不明显[1]。因此, 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 提升预后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影响, 并作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消化疾病患者74例, 行循证护理的37例患者为循证组, 男性22例, 女性15例;年龄在26~73岁, 平均年龄为 (43±3.65) 岁。行个体化护理的37例患者为个体化组, 男性21例, 女性16例;年龄在35~71岁, 平均年龄为 (42±3.12)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以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具体措施为:①选择经验丰富的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 查阅患者临床资料、检索文献, 提出循证问题, 并根据循证问题实施循证护理。②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 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 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病的因素、治疗的原则、应注意的事项等, 嘱患者注重饮食的卫生和规律。对于有焦虑、悲观等负性心理情绪的患者, 需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 提升其治疗的信心;也可播放音乐、与之交流等, 分散患者注意力, 消除负性情绪。做好出血期患者的饮食指导, 尽量给予其无刺激、清淡的流食, 戒烟戒酒。个体化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 为其提供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尽量划分男、女病房, 给予患者相应的隐私。同时,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因素和性格特点等, 为其拟定一份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并参照护理方案实施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

1.3 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 其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B超及血常规等检查显示无出血现象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B超及血常规等检查显示无出血现象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好转之和。同时,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记录患者饮食合理、规律作息、遵医嘱服药、适当锻炼及控制烟酒等生活习惯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 其中, 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检验用χ2, P<0.05时, 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对疗效的影响对照:护理后, 循证组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59%;个体化组显效19例、好转15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1.8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

2.2 两组护理后生活习惯情况对照:护理后, 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 两组适当锻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但个体化组合理饮食、作息规律、按时服药及控制烟酒等, 优于循证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消化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 疾病多与患者健康关系、饮食方法以及心理等相关[2]。近年来,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护理的质量,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发展而来, 该病护理模式是将临床经验、科研理论相结合实施的整体性护理[3]。个体化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 根据患者的个性差异、病情程度等实施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 该种护理模式能够满足患者及家属多元化的护理需求[4]。本次研究中, 两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而随访6个月后, 两组适当锻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但个体化组其他生活习惯优于循证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和个体化护理均对于提升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但个体化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因此, 护理时, 可结合两种护理, 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1) :112-113.

[2]颜海英.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 :332-333.

[3]周欣.为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6) :30.

疗效与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 年12 月—2014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68 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入组[3]。排除标准: (1) 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等疾病。 (2) 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 2 周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 例, 治疗组男52 例, 女32 例;平均年龄 (11.2±2.8) 岁;病情程度:轻度26 例、中度30 例、重度28 例。对照组男54 例, 女30 例;平均年龄 (10.9±2.7) 岁;病情程度:轻度27 例, 中度31 例、重度26 例。2 组患儿在病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 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吸氧、吸痰、镇静治疗, 同时结合激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醇胺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具体用药情况依据患儿体重及年龄的不同来制订, 每日2~3 次, 每次间隔1 h~6 h, 连用1 周。

1.3 疗效判断标准有效:雾化吸入72 h内喘息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呼吸平稳、心率不快、听诊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无效:用药及对症处理72 h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5.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护理要点

3.1 雾化前护理 (1) 雾化室维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定期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期消毒。 (2)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首先要耐心向家属及患儿介绍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原理及雾化时注意事项, 通过宣教, 使患儿知道雾化吸入是一种最新疗法, 具有效果好、无痛苦、副作用少的优点。解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达到患儿配合以提高雾化吸入效果的目的。

3.2 雾化中护理 (1) 体位选择:雾化吸入时患儿最好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其可使膈肌下降, 胸腔扩张, 雾化吸入时肺脏充分扩张, 从而增加有效吸气总量, 减轻雾化吸入时的不适。同时雾化前避免喂奶过饱, 以防止呕吐导致窒息。 (2) 雾化中严密观察患儿反应, 如患儿出现憋气、喘息、胸闷、烦躁不安,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紫绀等症状, 应暂停雾化, 给予吸氧、吸痰等对症处理[3]。

3.3 雾化后护理 (1) 雾化吸入后首先协助患儿漱口, 不能漱口的患儿嘱饮水, 减少口腔和咽喉部黏膜表面的药物残留, 减少因药物残留引发的声音嘶哑和上呼吸道不适等局部副作用的发生率。 (2) 雾化器及连接管要一人一具, 雾化后家长带回自行处理保管, 需要教会家长正确清洗、消毒和保养方法, 防止患儿之间发生交叉感染。

3.4 健康教育小儿哮喘是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往往反复发作, 许多家长对本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不能做到合理用药, 效果差, 进而对吸入疗法没有信心;也有一些家长担心本治疗方法会存在依赖性, 同时顾虑长时间应用激素类药物带来的生长发育及其他副作用。因此, 当患儿病情稍有缓解, 很多家长即自行减药甚至停药, 导致病情出现反复。对此, 我们需要经常向家长讲述雾化疗法的好处与优点, 消除家长的顾虑, 主动配合治疗, 提高疗效。

4 讨论

儿童哮喘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科常见的急症, 如何尽快缓解患儿呼吸道阻塞、减轻喘憋症状、缩短缓解时间是临床治疗的关键[4]。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最有效的方法是吸入疗法, 通过局部吸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痉挛的病变气道, 直接发挥其解痉、平喘、抗炎的作用。在我国目前哮喘雾化吸入的普及率<5%, 基层医院尚未普及, 而且患者使用错误率高达70%~80%, 加上哮喘的严重性被许多患儿家长所忽视, 使大部分患儿依从性较低, 雾化吸入的效果受到影响。规范雾化吸入临床应用的方法和步骤, 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对雾化吸入疗法的认识, 对提高哮喘的整体防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给予正确、规范的指导和示范后, 患儿能很快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方法, 但往往缺乏一定的忍耐力;雾化过程中, 部分患儿会因为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 无法做到始终保持正确的吸入方式, 因而会降低吸入药物的利用率。我们针对患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和性格特点, 选择患儿结伴治疗, 同时树立吸入方式正确的患儿为榜样, 给予不同方式的奖励, 让患儿之间相互比较, 共同进步, 以提高依从性;当患儿发生偏差时, 应该及时纠正, 提高了雾化吸入的依从性和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醇胺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醇胺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硫酸沙丁醇胺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肯定, 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做好雾化吸入的各项护理工作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减少副作用。

关键词:哮喘,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效,护理

参考文献

[1]秦秀群, 温燕铭, 彭碧秀, 等.健康教育干预对哮喘患儿自我管理和发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9) :802-803.

[2]周燕, 张勇, 郭静.健康教育路径对哮喘患儿出院后的康复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2) :277-278.

[3]朱亚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气雾化吸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范[J].天津护理, 2008, 16 (1) :14-15.

疗效与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 0 1 1年1 0月~2 0 1 3年7月入住我科的7 6例煤工尘肺患者,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经河南省尘肺组根据G B Z 7 0-2 0 0 2标准确诊。治疗组3 8例, 平均 (6 9.9±5.5) 岁;对照组3 8例, 平均 (6 8.4±5.7) 岁。患者均为男性, 其中Ⅰ期2 0例、Ⅱ期4 1例、Ⅲ期1 5例。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动脉血气分析, 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 常规肺功能检查, 有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诊断患者均为尘肺并C O P D急性发作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神志清醒, 同意配合治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氧气吸入、控制心衰、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同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行面罩辅助通气。模式采用S或S/T, 预设呼吸频率1 2~1 6次/m in, 吸气压力 (I P A P) 起始为6~1 0 c m H2O, 渐增至1 4~2 0 c m H2O, 呼气压力 (E P A P) 4~5 c m H2O。在近面罩接口处接平台型排气阀, 吸氧管位于面罩, 吸氧流量2~6 L/m in。教会患者在咳嗽、咳痰、进食、饮水、交流时如何迅速摘下面罩, 除进食水, 咳嗽咳痰外, 持续治疗3~8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4、7 2 h动脉血气、心率 (H R) 、呼吸频率 (R) 的变化及最后转归。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 P S S 1 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2 4、7 2 h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 而对照组2 4、7 2 h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见表1。

3 护理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包括 (1) 心理护理:由于尘肺患者文化层次较低, 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了解不够, 知识缺乏, 疾病的痛苦及家庭社会的因素, 很多患者认为使用呼吸机是自己病情加重的表现, 易产生焦虑紧张及悲观心理。因此, 在对患者试戴呼吸机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呼吸机治疗的原理及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性, 列举一些成功的例子, 让患者充满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 气道护理:在为患者使用呼吸机前,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告知患者多饮水, 痰液稀释后才能顺利咳出,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 痰液特别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 咳痰无力时借助吸引器吸痰,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 呼吸机护理: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 选择合适的面罩, 调整好面罩的位置和固定带的松紧度, 使之佩戴舒适及漏气量最小, 太紧容易造成鼻面部的压伤, 太松容易漏气, 导致触发困难、人机不同步和气流过大。开始机械通气时, 患者带上面罩会有紧迫窒息感, 护士在床旁指导患者呼吸, 随着护士发出的“吸、呼”指令进行平静呼吸, 确保人机协调。刚开始时要从较低的压力开始, 待患者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一致比较适应后, 逐渐调节至所需压力。 (4) 并发症的护理: (1) 腹胀:嘱患者带上面罩后闭嘴用鼻呼吸, 观察腹胀及肛门排气情况, 经常听诊肠鸣音, 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量、颜色及性质。协助长期卧床的患者变换体位, 勤翻身, 热敷腹部或者手法按摩刺激肠蠕动;对明显腹胀者行肛管排气或者加用胃动力药可减轻腹胀。 (2) 漏气:有些患者不能闭口呼吸, 给患者使用提升下颌的固定带或在面罩贴合部位用纱布、海绵填充。 (3) 面部损伤:对面部有压伤危险的患者在面罩的加压位置贴上水胶敷料, 防止损伤面部皮肤,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5)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 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及静脉营养。在给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后, 护士要随时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各参数设置是否合适、呼吸机管路是否通畅、湿化的温度及湿化液的多少等, 保证所有患者安全上机。观察患者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改善情况, 根据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记录每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

注: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 P<0.0 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 P>0.0 5。

4 讨论

尘肺病患者由于其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有效呼吸面积减少, 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 且大部分患者年龄偏大, 并发有慢性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功能损害明显, 晚期合并呼吸衰竭是尘肺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 i P A P) , 在患者开始吸气时给予较高的吸气压, 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 增加肺泡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2]。在呼气末保持一定的正压, 防止小气道闭塞, 以减少呼气的阻力, 减少呼吸肌做功, 缓解呼吸肌疲劳,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气管插管率, 降低病死率[3]。本研究发现,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2 4、7 2 h后, p H值、P a O2、P aC O2, 心率、呼吸等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需要注意的是, 治疗初始患者戴面罩时常感窒息憋气, 往往加以拒绝, 应在患者身旁进行指导, 严密观察3 0~6 0 m in, 观察模式参数是否合适、面罩是否漏气, 指导患者平静闭口经鼻呼吸, 保持人机协调。初始吸气压力先从低压开始, 最好为6~8 c m H2O, 待患者适应后渐升至1 0~2 0 c m H2O左右, 一般不超过2 5 c m H2O, 观察呼吸机上患者的监测参数, 呼出潮气量达到患者的预设潮气量 (6~1 0 m l/k g) 为较合适的压力水平, 呼气压力起始为2~4 c m H2O, 一般不超过7 c m H2O, 过大的压力往往使患者有紧迫感, 不能很好的依从。向患者介绍病情的相关知识,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好处, 避免有创治疗的感染率增加及费用的增多,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

5 结果

B i P A P呼吸机在急慢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已经为临床认可。由于无创正压通气经济、简便, 可早期应用于呼吸衰竭。可间断使用, 患者在进食水及谈话沟通时可改用鼻导管吸氧, 舒适度增加, 更容易为患者和家属所接受。且对改善呼吸功能, 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作用明显, 可使部分患者免于气管插管, 逆转病情恶化[4]。使用时应注意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再结合各种有效护理措施, 对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早期治疗疗效好, 护理方便, 操作简便, 无明显不良反应, 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亦龙.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煤工尘肺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5 (5) :349.

[2]夏玉静, 杨彦俊, 陈静耿.无创通气在救治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J].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2007, 34 (4) :302.

[3]方文华, 王录恩, 吕海超.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6 8例疗效观察与护理[J].首都医药, 2013 (4) :47.

疗效与护理 篇11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43-02

消化道出血不仅仅是以一种单独病症出现,也经常的在肠癌、胃癌等一些大型消化道手术并发症中出现。目前主要的治疗办法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对80例采用保守疗法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来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3月,用保守疗法治疗各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一共有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18~36岁的患者有16例,36~60岁的患者有33例,60岁往上的患者有31例。平均年龄47.8岁;单纯的多消化道出血患者有 24例,手术并发的有46例,其他原因的有1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3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46例,合并出血的患者有2例;将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的分成三个组,分别对患者用中药、西药、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1.2治疗方法

1.2.1基础处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液处理和止血处理。补液治疗:这一类患者病情很严重,其中一部分的患者处在休克状态,应该对患者采用严密监护,定时的对患者进行尿量检测和血压检测。休克的患者在实行复苏治疗时,可以采用外周静脉立通畅输液管道,迅速的输液输血;同时再给予安络血、止血敏等一些止血药。止血治疗:时常给的为患者输入新鲜全血,要保证其有足够的血流量,同时还要配合静脉滴注或者是肌内注射止血环酸等药物来对其进行止血治疗。

1.2.2 中药治疗:运用中药治疗组,是根据了中医辨证常用的方剂、用法:泻心汤加味,大蓟12g、白芨10g 、茜根炭12g、黄连9g、黄芪6g、大黄18g、生地12g,水煎服,3次/d;参附汤、独参汤,生脉饮加减,野山参9g,浓煎后每天数次鼻饲;人参三七汤。三七末3g、海螵蛸10g、白及10g、蒲黄炭10g、益母草12g、仙鹤草12g、白芍12g、人参19g水煎服,3次/d[1];在上面方剂的基础上,根据病症情况加或减艾叶炭、炮姜炭、黄芩、黄连等一些药物.

1.2.3西药治疗:西药对治疗消化道出血是主要用静脉滴注药物,经常用的药物、方法有:奥曲肽0.1mg加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然后25~50μg/h加10%葡萄糖溶液1000ml中静脉滴注24h[2];西米替丁注液,3次/d,静脉滴注;雷尼替丁注射液,4次/d,400mg/d。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50mg/d。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20 U加5%葡萄糖溶液200 ml中,20 min之内缓缓静脉滴注[3];上面这些的用药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联合用药,要想单独用药也可以。连续用了3d~5d后,待到患者症状逐渐缓解了,就改为口服药的治疗。

1.2.4中西药结合治疗:在用西药能快速的恢复患者各个体征时,可以根据中医辩证辅以注射中药注射液或者是口服中药。在给患者补充新鲜血液和人血白蛋白的同时,给予西药止血敏、止血药等之后静脉推注塞克粉针剂60mg、1次/d。同时再用中药的方剂。

2 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论

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中,西医占了比较大的部分。在上述的中药治疗方法里,也经过了西医基本处理,是在其基础上展开的。所以我们能看出:中药西药相结合来治疗消化道出血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治疗方法也必将会成为医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后,保守疗法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问题也是不会忽略的。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如果并发呕吐,应该立即禁食;对于一些呕吐问题不严重及出血量比较少得患者,可以让其吃一些温凉清淡的流质;对于处在恢复期的患者,应该咀嚼完全,进食宜慢,不要吃一些粗糙的食物。腹部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明显临床特征。要掌握好疼性质、部位及有没有合并上腹饱胀、反酸、暖气等一些症状,并且要了解其缓解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之前不得用镇痛剂,以免延误病情。若是患者的疼痛反应剧烈,可以自己缓解,板状腹,反跳痛或是有压痛,应该立即告诉医生,并且做好术前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磊, 亓克, 张荣新. 中药消化道造影剂的应用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2)

[2] 张乔. 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例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07,(01)

疗效与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科住院病人52例。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排除脑出血;②年龄40岁~75岁, 性别不限;③发病48 h以内;④无全身严重并发疗, 无肝肾功能不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 男15例, 女11例;年龄42岁~74岁 (56岁±12岁) 。对照组26例, 男14例, 女12例;年龄41岁~75岁 (55岁±13岁) 。两组病人发病时间、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病人基础治疗相同, 均根据病情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颅压、降血压、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及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辅以积极的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输注, 每天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ADL) 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卒中卫生院评分量表 (NIHSS) , 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各评分1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定时协助翻身, 肢体处于功能位;按级别护理要求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2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进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避免进食高脂肪饮食,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多饮水, 防止发生便秘;戒烟忌酒, 不食粗糙、较硬、过热的食物, 以免损伤口腔及胃肠道黏膜导致出血。

3.3 心理护理

病人脑卒中后容易出现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抑郁等症状。因此, 早期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应关心尊重病人, 多与其交谈, 帮助其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 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分析病情时给病人讲有利的一面, 鼓励病人, 以促进病人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另外, 病人离不开亲人和社会的帮助, 亲人在精神和生活上的大力支持, 以及温馨、关爱的环境均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3.4 药物护理

依达拉奉剂量为30 mg/次, 每天2次, 每次30 min内静脉输注完, 尽可能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用药。本品与各种含有糖分的液体混合时, 可使依达拉奉浓度降低, 且不可和高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混合或同一通道静脉输注 (混合后可致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 亦不能与抗癫痫药物混合 (产生混浊) 。因此, 应避免与以上药物同时使用。

3.5 健康教育

护理的特殊范畴就是对有自理缺陷并有护理需要的人, 提供治疗帮助, 增强其自理能力, 而提供这种帮助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健康教育[2]。向病人和家属耐心讲解脑梗死的病因、诱因和预防知识, 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对肢体瘫痪的病人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实施早期床边康复治疗, 循序渐进, 同时, 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4 讨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因其发病有数种因素参与, 临床表现有其多样性, 而基本的病理过程与脑血管的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机制有关。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 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该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3]。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 鉴于脑梗死疾病的特点, 在护理这类病人时尤其要尽早给予积极有效的整体护理。通过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依达拉奉注射液不仅能有效改善发病早期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可能机制为:①通过捕获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 从而减轻脑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4];②能防止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 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5]。同时, 通过早期、积极的整体护理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因此, 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早期行依达拉奉药物干预并进行整体护理是安全、有效的。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 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 同时两组予以积极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在治疗前后行美国国立卒中卫生院评分量表 (NIHSS) 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观察其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依达拉奉辅以积极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2]唐戈.护士 (生) 健康教育技能训练与评估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0) :558.

[3]杨政, 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药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 2002, 11 (12) :911-913.

[4]丁宏岩, 董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 12 (7) :491-493.

上一篇:环境刑法学下一篇:发病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