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2024-10-02

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精选12篇)

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1

传统的英语教学, 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注重教师的课堂讲解, 学生俨然成了教师的课堂记录器, 缺乏主体参与。随着《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实施以及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 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英语课堂更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增多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策略不容忽视。在此, 笔者就谈谈英语课堂笔记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记什么

许多中学生不会做课堂笔记, 往往将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 结果上课手忙脚乱, 下课仍是一知半解。因此, 要做好课堂笔记, 提高听课水平和效率, 首先要明确在英语课堂中究竟应该记些什么。

1. 记新知识和要点

韩愈早在《进学解》中就曾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在听课过程当中, 最忌不加选择, 有言必录。学生要形成筛选新知识, 把握要点的意识, 把筛选出的新知识及要点及时记下来, 记全记清, 并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具体地说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可以记板书 (包括课件) 。板书一般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纲目或知识要点, 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复习课文内容和知识体系;第二记讲课重点, 如对中西文化背景的介绍 (简明扼要) , 对每个单元标题的解析, 对重、难点的分析, 对重点段落句子的品读等;第三记补充的有关内容, 这些补充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启迪思路, 开阔视野。

2. 记疑点和问题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不怀疑, 则不能见真理。对于疑点的把握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 把课堂中来自各方的知识与自己原来已有的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和判断。对于不能准确判断的, 学生就应当记录下来, 课后求教老师、同学或通过自己思考来解除这些疑惑。而对于问题的记录, 主要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者作业出现的问题, 记录下来提醒自己, 便于课后弄懂。

3. 记心得和顿悟

心得是认识活动中的体验, 顿悟是灵感, 是经过苦思冥想、积极思维后出现的突发性、创造性思维成果。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心得、顿悟都是反复思考、不断酝酿而获得的一种体会、观点、猜想、构思, 但这些思想的火花会稍纵即逝。为了课下整理、完善这些学习灵感, 学生应将自己即时的思绪用非常简练的词语, 及时记录, 以备深入探讨。

二、怎么记

1. 格式要求

首先学生要学会使用常规性的或自己独创的符号标记;用序号将每一个知识要点排好, 标注出其来源, 便于以后查实或更正;使用双色笔标注出重、难点, 以便节约时间, 节省空间。

2. 确定记笔记的符号和位置

初中英语课本内容信息含量很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使用各种标记符号, 在生词、重点句型、有疑问的地方标上相应的符号, 形成自己的符号系统。一般来说, 笔记记在英语课本上较好。空白地方记重要的句型和目标语言等, 课文后面记知识点、语法点等, 对生词、短语、句子的理解, 则可直接记在行文中或旁边。也可记在能长时间保存的专用笔记本上, 笔记本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来记知识点, 还可方便归纳、总结和添加例句。

3. 边听边记, 听记结合

有的学生上课只顾记不顾听, 结果往往对新学内容仍一知半解, 所记笔记既无条理, 又不完整;有的学生只顾听不顾记, 过后如坠入云山雾海, 对知识仍是一知半解。听和记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 实际上却是统一的。听课抓住了重点, 笔记就能抓住关键, 笔记就能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4. 整理归纳, 完善笔记

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像蚂蚁, 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 既采集又整理, 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可见, 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科学地做笔记的方法, 还应引导其合理地整理和归纳笔记。学生可以对照课本和笔记, 及时增补或删改相关的笔记, 对有的笔记也可以加以编号、分类或摘抄。如把学习句型时特殊的语法现象、一词多义、词类转换 (构词法) 等进行课文或单元的总结归纳。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消化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 还有利于他们触类旁通, 逐步地把书本上的和笔记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摘自《英语教学》2010.3)

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2

作为一名教师,听同行教师的课,既是一项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又可以相互学习、教学相长。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结构的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及教者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各个方面。听课时我们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有利于课后进一步研究、学习,也为全面、准确地评价一堂课提供依据。要求笔记记得如同课堂实录一般,客观上难以办到。因此,我认为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

一、记主要过程。

英语课堂教学一般采用5个步骤:复习(Revision),介绍(Presentation),操练(Drill),练习(Practice),巩固(Consolidation)。教师在各个环节上是如何处理的应当记录下来。

二、记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或教学的主要环节要着重记,如新授课中的“进行新授”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看教师如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并进行学法指导。

三、记板书。

完整的板书反映了一堂课的知识结构,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份微型教案。高水平的板书设计必将使课堂教学大为增色。因此,对板书设计的记录不仅能抓住重点,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四、记主要优缺点。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优缺点,是听课者感受最深的地方,也是评课的主要话题,记录下来,不仅有利于评课,而且有利于我们听课者吸取经验和克服不足之处。

五、记体会。

如何帮助聋哑生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3

【关键词】 聋哑学生 英语学习 课堂笔记

社会在不断进步,所要求的人才能力水平越来越高。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人关注,聋哑学生的高中教育也在社会上铺开了。在校的高中聋哑学生毕业后如果要参加高考,需考核相当程度的英语;即使是就业或今后的自学,也离不开英语。所以,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学习英语相当困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注意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在英语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沟通、相互交流信息的场所,课堂笔记又是连接此关系的一条不可忽视的纽带。笔记影响到所学新知识的速记和整理或对于已学习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联系着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无论是什么学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课堂笔记。对于聋哑学生而言,他们受到听和说的限制,要学好语言的确是相当困难,因此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课堂笔记对于辅助其学习,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 要让学生了解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脑筋不如一支烂笔头”。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人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时间长了之后,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已经所剩无几,加上聋哑学生本身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就缺失了听和说的基本学习方式,这就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光靠手势语是不够的。十八世纪著名的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对于任何人都非常必要,聋哑学生就更加需要。记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和技能,是对课堂的感知、对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进行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思维过程。课堂笔记的内容,通常都是教师课堂中所授的某项语言知识的精华,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记好了这些知识,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学得到位。

教师教授一两节课的内容,也许学生的大脑还可以记忆,积累一多了就会被遗忘或混淆。如果在复习的时候没有笔记提供参考,复习也就没有什么效果了。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记下所学的知识,把老师讲的纲要和重点难点记好,复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当然,一开始学生是不知道如何做笔记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了。选择笔记材料要注意:1.笔记要选耐用的,一科专用的。2.做笔记不能只凭兴趣做,要坚持不懈地做。3.做笔记要学会记录精华部分,系统性及条理性要强。

二、 教会聋哑学生做好笔记的方法

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以思考为主,即作好各个知识点的思考。当教师在课堂上对语言知识提问的时候,学生自身要学会去找答案,不应该盲目地等待答案,被动地去接受。发现自己比较难理解的地方,要学会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是也要注意避免两个极端:1.什么都记。有的聋哑生在课堂上不管是什么知识点,只要是老师演示的、讲解的都记录下来,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整堂课下来重心就在做笔记上,思考的时间没有了,也没有在自己的大脑上留下任何记忆。2.什么都不记。自认为自己大脑好用,不用动笔。但有些聋哑学生是不知道怎么记,怎么下笔都不懂,一堂课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那么怎么做好笔记呢?1.重点难点。2.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讲解。3.在听课的时候遇到的疑难问题。4.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如何辨别的方法。5.重点、关键词的理解和运用。6.自己和同学们回答时的失误点和老师强调的知识点。7.可以适当地运用草稿。太认真地去书写工整的笔记会花掉很多时间,可先在草稿上做笔记,课余时间再整理,这样一来又可以再次地复习课堂上学的新知识。

为了帮助聋哑学生做好笔记,方便复习,要求笔记要侧重于疑难问题,提醒学生用有色的笔做好特别标记,那些将是今后复习时的侧重点。要多查勤问,有问题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或向老师提问,要做好相应的笔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记忆特点,在书写方式上做好记录。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特别是在讲解重点难点的时候,要注意速度。在运用课件作为辅助教材的时候,因为课件包含的内容多,所以在展现的过程中要注意疑难问题出示的速度,以便学生能准确地做好笔记,避免出现错漏。

三、充分利用笔记做好复习的工作,发挥笔记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有很多学生做了笔记以后,就把笔记本收起来,以后再也不回头看一眼,似乎笔记不会再有任何作用。事实上很多的优秀生都有自己的笔记本,并把它作为复习的重要资料,不断地借助笔记进行大面积、高频率的复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看自己的笔记,也可以借那些优秀学生的笔记看。优秀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思维灵活,做笔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看他们笔记的时候,可以学习他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但是也不能认为自己做的笔记不如别人,所以就干脆不做,到课后才借优秀生的笔记来抄,这不利于锻炼自己总结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相互间的学习无形中能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从以上可知,对于聋哑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而言,做好笔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笔记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伊始,就要注意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笔记的习惯,教会他们记笔记的格式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反复强调、不断督促才能养成。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对他们来说将是终身受益的。

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4

1. 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英语就是死记硬背”、“满堂灌”, 故而造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不良恶果。小学基础教育必须摆脱应试教育, 转变“教师为中心 (teacher-centered) ”为“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 centered) ”。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主动参与课题教学, 使他们带着个人发展的需要, 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积极性、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 教师就得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 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渗透性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会上的主体作用,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敢于开口、勤于开口, 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 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对学生的口头错误不要面面俱到, 不要有错必纠,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学会是的实践活动为主, 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达一课时的70%以上。

(2) 多样性原则。教师要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新鲜的认知主体,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要想使活动适合每个个体学生, 吸引其兴趣, 就要使活动多样化。

(3) 灵活性原则。学生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如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习能力、学习材料、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法的选择等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的进行中遇到困难, 受到阻碍将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时, 教师要随即应变、果断放弃已有的设计, 灵活采取更合理、方便、科学的活动方案和方法, 以保证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新颖性原则。活动过程设计的新颖, 体现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或在活动过程中能突破常规和经验发禁锢, 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和做法, 从而活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

(5) 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更是把语言从准焦交际向实际交际过渡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实际交际。这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3. 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课堂教学活动固然重要, 但教师不能对它很好地控制, 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以活动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对活动进程进行主动地控制, 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灵活选择活动方式: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把握活动进程的方向盘, 更是对活动进程的驱动器。教师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创造出许多适合自身特点和方法来, 优化活动方法, 从而推动活动进程畅通无阻的向前进行。

主动把握活动时间: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 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内容不同、活动目的不同、活动主体 (即学生) 不同, 所需时间也就不同。为了达到活动目的, 时间的分配必须灵活适度, 要合理地控制、安排活动时间, 有效地控制活动进程, 以优化课堂结构, 达到活动目的。

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控制:影响外语学习效率的学生心理因素以情绪最为突出, 特别是焦虑、忧愁、挫折感、失败感、丧失信心等消极情绪的影响, 外语教学要成就就要对学生的情绪予以科学地控制, 即把情绪信息和情绪反馈, 消极情绪的抑制和消退与积极情绪的产生和强化都纳入精心策划和设计的控制系统之中。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矫正: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心态、有效地促进学习进程,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活动技能的指导:学习活动技能诸如如贴画、涂色、绘画、运动、会话、表演、音乐等能力。对这些活动技能的有效指导、能推动活动进程的顺利进行。

4. 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发口令做动作:老师发指令, 学生做动作来表现理解, 教师再用多种新的常常是幽默的方式来重新组合指令, 一旦学生能说的时候, 反过来由他们对教师发指令或互相发指令, 游戏、幽默短剧、语言的意义用动作来澄清。

传话:可利用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按横排或直行来进行比赛, 也可以没两个横排或两个直行为一组。教师低声对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来说一个单词或句子, 要求依次低声传下去, 由每组最后一个学生起立大声重复, 传话又快由准的为优胜。在一个时期时, 传话的内容可以逐渐增加, 难度可以逐渐增大, 以便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动作猜谜:一组中的一个学生做表意动作, 模仿某一动物或动作, 另一组学生必须用英语说出是何种动物或动作, 表意动作也可以是表示大家熟悉的内容, 要求对方用英语说出。

同桌交往式:同桌是交往的学习中最小的单位。给每个学生找同桌 (partner) , 比较容易控制, 这种较为的效率也较高, 祈祷了互问互答、互督、互纠互帮的作用, 最终起到了生生教学的作用。

Bingo游戏:在Bingo卡的9个空格上随意写上9个单词或短语, 老师每次随意读出其中3个, 学生对照所填写的Bingo卡划去听到的单词或短语, 如果划去的单词或短语成横线、竖线或斜线 (任一方向) 就喊“BINGO”, 最快的胜出并获得奖励。

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篇5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许锦秀

教师基本情况:教龄13年

学生基本情况: 美术类特色学生

事件回放: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任务是必修3与选修1-1,经过一年的模块学习师生对模块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熟悉,可是在必修3教学刚刚两天,我的课代表来找我了。我的课代表是一个学习努力认真的学生,学习数学她可是下功夫,平时学习中遇到问题她都会积极提问,就是其他同学有问题她都认真反映到我这里,与老师交流沟通解决问题。

必修3是《算法初步》,因为这一章节内容是新教材中的新内容,因此这一章节我可是更加认真备课,更加关注学生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问题这都是必然的。她说:“老师,您能不能不用电脑教学啊?实在不行您慢点,您看看我的笔记,没有一道题是写全的,课堂上忙死我啦,我看了其他人的的笔记,还没有我记得好呢,现在所学内容图形太多,很不好记。”看着学生的笔记,再看着她沮丧的表情,我也比较郁闷,学生必须做笔记,又不能耽误参与课堂活动,这一章教学中我还离不开用电脑教学,我笑着对她说:“你先回去,我有办法解决,下午上课见。”

中午时间我就开始准备解决问题的方案,很简单,做了两张PPT,第一张上写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第二张写上 怎么办?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生都赞成,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也清楚,遇到怎么记就五花八门啦,想拷贝老师的PPT的最多、让老师提醒要写哪一段的也有一部分、经过大家讨论我们定下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案:

1)直接在教科书上圈点概念,书写公式,补充变式

2)习题前写上几月几号作业或笔记本第几页以便查找

3)难题、多种方法题写在纸条上贴在相应题的周边

4)小结内容的重点写在标题旁,便于日后复习巩固

5)笔记本用在习题课,课堂练习上

这个方案易学易用,非常有效,可以说立竿见影,当然开始几节课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不过很快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运用了。接着我就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能与你沟通交流变多了,眼神跟着你转悠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仍然采用了这种做笔记方案,学生反映很好。

事件点评:

做笔记就是将所学知识和技能采用适当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学生借助笔记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认知过程和材料加工过程,有助于发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建立新旧知识之 1

间的联系,从而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做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去集中注意力。

老师们都习惯性的想,我们学生已经是高中生,课堂笔记都记了快十年了,这还用手把手地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真不会做学习笔记,有的学生习惯将老师的板书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这样往往思维就顾不上参与数学活动了,错失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结果笔记一大堆,问题一大堆,实际上知识没学会,能力没提高,课堂效率低下,知识漏洞百出。

事件启示:

学生在课堂上,坚持以思考为主,记录为辅,要恰当分配记笔记的时间。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中涉及的面也很广,又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们大多用多媒体教学,结果一堂课下来密度大,速度快,学生很难把握教学重点,无法及时做笔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做到讲解分析透彻,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例题,并给学生动手画图、记笔记,思考问题的时间。

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6

1.教师要多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综合各家理论之长,不断提个人的业务素质水平,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教师要熟读课程标准的三级目标(总目标、分级目标及分级标准),了解掌握三个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或知识水平。对于英语知识哪些该讲,讲又讲到什么程度,是了解、掌握还是运用,是三会还是四会;哪些不该讲,要做到胸中有数。

3.教师要熟读《中考说明》,了解熟知《中考说明》中对于各项知识的考核要求,及各项题型举例,仔细阅读对比近几年的《中考说明》,发现其中的变动,然后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训练,从而使学生从容应对中考。

一、备课

教师备课要做到精心设计,备课中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并且要做到灵活设计课堂。尽管每一年的知识要求在总体上来说是基本不变的,但是每一届学生是不可能相同的,所以,英语教师要根据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设计英语课堂。

(一)备课的方式

建议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同年级的英语教师可以一起共同备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形成高于个人水平的教学设计。

(二)备课的成果

除了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设计外,还可以形成一份导学案。导学案也是需要辩证地来加以看待。其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课前预习,并且按照导学案中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练习题等内容环环相扣的感知本课的知识。其缺点在于过于重视预设,会忽略一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二、课中高效引领

英语课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高效的课堂必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只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才真正能做到高效。

(一)教师要控制操控课堂的时间

英语课堂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每节课教师至少留出一半的时间用于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把课堂上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才可能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的思想。当然,教师控制讲课时间,并不是不讲课,在必要讲解的时候,教师也必须进行细致、透彻地讲述,并且不同的课堂对于师生课堂时间的分配也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每一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

(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使用

通过课堂上一连串真实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去一一解决,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而不再只是单纯地机械性背诵。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但可以增加在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英语的机会,而且能够真正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高参与度。李德新老师说过,课改无具体的模式,只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就是好课。

(四)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相当于给学生注入了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精心设计好导入环节。导入环节尽管只是简短的几分钟,但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能够瞬间激发出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非常自然顺利的情况下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2.激励手段的使用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

4.竞争性环节的设置

(五)练习环节

练习环节是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手段。在练习题的设置方面,要尽量向中考看齐,多设计一些中考链接的习题。练习环节是由知识的输入到知识的输出,通过练习题来发现学生的不足,真正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三、课后活动反馈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运用课堂内所获得的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环节,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环节。通过课后设置一些能力型、知识型作业,来进一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中,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对作业的信息反馈,整理学生的共性问题,留待下节课予以处理。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训练,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高效的英语课堂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了。

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7

我将做课堂笔记贯穿于整个初三历史教学过程的始终, 指导学生做好三轮历史课堂笔记, 分别为:课时课堂笔记、单元课堂笔记和专题课堂笔记。

第一轮:课时课堂笔记。

本轮笔记分二步:第一步是在每课的课题上作一纲要式笔记。

做纲要式笔记首先要确定标题, 我根据《中考指要》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集中归纳为一个或两个考点, 直接采用考点作标题。如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我首先将标题确定为文艺复兴运动。其次我再依据《中考指要》中的考点聚焦的知识要素、测试水平以及重点解析等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详细的分解, 将每一个考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要点, 要求学生把他们记下来, 形成纲要式笔记。如九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我围绕着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考点组建了一个纲要:1.战争的根本原因。2.战争的经过: (1) 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2) 《独立宣言》; (3) 转折性战役; (4) 约克镇投降; (5) 结束的时间和标志。3.战争的影响。4.战争的性质。5.如何评价华盛顿。

第二步是在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部分指导学生做标划和批注式笔记。

我根据纲要式笔记中的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字、词、句子进行勾划, 并要在教材的空白处简记题目、要求、补充内容等。以学习九年级上册的第五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为例, 针对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件《人权宣言》这个知识点, 我先指导学生用各种符号标划出《人权宣言》颁布的时间、机构、名称、主要内容;接着又让他们在旁边批注出《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最后让学生写出对《人权宣言》的评价 (进步性:它体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反对,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具有进步性。局限性:它明确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本质) 。指导学生做好标划和批注式笔记,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个考点所涉及到的小知识点, 掌握好每一个小知识点, 并打下扎实的历史基本功。而且, 这种笔记可以随听随记, 简捷方便, 对今后的复习、考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轮:单元课堂笔记。

第一轮的复习中, 我根据《中考指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十七个单元, 每一个单元记一个纲要式的知识网络体系。对于第二轮的的课堂笔记, 我要求学生必须将笔记记在每册书的目录部分, 以方便复习和考试时查阅。以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例,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以及科技、文化成就, 涉及到14个考点。我将标题定为《隋唐时期》, 将隋、唐的考点分开整合, 并在每一考点后注明页码。具体如下:1.隋朝:1隋的统一 (P2) 2隋朝大运河 (P4) 3赵州桥 (P41) 2.唐朝:1政治上:贞观之治 (P8) 、科举制 (P20) 、唐的疆域 (P17) 2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P27) 、鉴真东渡 (P32) 、玄奘西行 (P34) 3科技文化成就:雕版印刷术 (P40) 、火药 (P41) 、李白和杜甫 (P45) 、莫高窟 (P47) 。在第二轮课堂笔记中, 我引导学生以单元为单位, 建立了一个个“块状”形的知识网络体系, 形成知识链, 构成知识网, 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能快速定位, 并能根据笔记上标注的页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考点, 从而为准确答题奠定了基础。

第三轮:专题课堂笔记。

第三轮复习是专题复习。因为专题复习能围绕着一定的线索将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 连缀成一条条知识链, 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所以在第三轮复习中, 我一边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总结, 一边指导学生将专题笔记记在同册书的封面或封底的空白处。如我在复习中国古代史边疆地区领土问题这个专题时, 对西藏问题涉及到的考点做了如下笔记:1.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密切了汉藏联系;2.元朝设宣政院管理,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3.清朝确立班禅制度, 1727年设置了驻藏大臣;4.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通过此专题笔记, 学生在复习中不仅能从总体上把握西藏问题, 而且在考试中还能集中查阅, 节省了学生的翻书时间, 提高了答题效率。

总之, 通过指导学生做好这三轮课堂笔记, 有助于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渐次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归纳、理解、总结等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8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师,学生

所谓的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凭借自身感官 (如眼、耳等) 以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直接或间接 (主要是直接) 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 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1]课堂观察利用观察量表从不同视角解剖课堂, 用观测的数据科学、理性分析课堂教学, 为评课、议课和教学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一线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观察有效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为课堂教学改进和教师研训提供帮助。[2]课堂观察的目标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升学习效率, 强化学习效果。和传统的听课相比较而言, 人们总结出了课堂观察的优点, 例如目的性、系统性、情境性、选择性、理论性、合作性等, 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去体会和加以探讨。当然, 传统的听课是有许多不足的。以往, 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曾听了许多课、评过许多课, 但是对自己的教学却没有任何的帮助。这是因为传统的听评课只是为了听 (评) 课而听 (评) 课, 并无明显的目的、性诊断性等。而课例研修则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 帮助教师了解听 (评) 课的本真, 帮助教师真正的实现自我提升。

一、学习教育理念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改善, 改善的标准就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观察者有什么样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 评价观就会得出什么样的观察结果并形成相应的价值判断。因此, 观察者就需要利用利用课堂观察这个契机, 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 确定自己的价值判断, 否则, 不利于实现课堂观察的本质意义。譬如, 教师要从学科性质的角度观察语文教学, 就要领会并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有利于确定观察点并对所观察到的教学现象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评价。有位教师选择的观察点是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 她利用课堂观察的数据说事儿, 让被观察者心服口服:一是执教者分析课文所占用的时间;二是学生个人阅读的时间。三是小组讨论的时间;四是学生个人阅读的时间, 并以课标的依据“不要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二、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学习内在的需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观察的终点。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课堂观察的主旨。如果对学生的学情毫不知晓, 势必影响观察者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如何处理教材、如何组织教学环节、如何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 都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理解和把握。观察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判断, 自然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因此, 做好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是课堂观察的重要一环, 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 学情调研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是任课教师提供的学生座位表。这张表上应该显示出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有利于观察员选择某一种层次的学生进行观察;二是通过课前和学生的沟通, 观察等了解“这个”教学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水平。因为学习习惯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联性是显而易见的。三是基于观察者本人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比如, 你自己在教学实践中, 对学生在学习某内容的重难点十分了解, 心中有数, 就能在观察中多多留意, 看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解读教学文本

如果你要观察某一内容的教学, 就要对相应的教学文本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 语文教师解读教学文本也是课堂观察前的一项工作。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学文本, 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所要实现达成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明确这一内容在整个文本, 甚至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 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

四、制作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量表是课堂观察的主要手段和工具。由于课堂观察量表直接应用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 对教师和学生行为进行的是即时性、有分工的观察, 获取的是现场第一手资料, 所以, 比起调查法 (问卷法或访谈法) 和实验法, 课堂观察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低, 研究的方法更为直接、更为直观。这也是人们钟情于这一方法的重要原因。那么, 如何制作课堂观察量表或观察工具呢?

(一) 了解四个维度。

课堂具有多维度性, 各种因素错综交织在一起, 呈现多样性。如果全面观察, 观察者一定力不从心, 眼花缭乱, 难免出现漏掉或者盲区。于是, 研究者将课堂观察划分为四个基本维度, 即“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科性质”和“课堂文化”。这四个基本维度其实对应着四个问题, 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且是否有效?教师是如何教且教学行为是否适当?这堂课教了什么又是怎样教的?观察者对课堂的整体感受如何?总之, 学生学这门课是否有效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则直接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四个维度具有关联性, 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研修团队合作。

由于课堂的多维性, 需要教师们分工合作。如, 每位成员选择一个视角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这就可以呈现课堂的多个方面, 打开课堂的多个视角, 进而破解教学的困惑。因此, 有的教师称之为显微镜下的课堂, 微观的课堂, 细腻深入, 针对性强。因此, 在课例研修中, 教师团队可以根据课例研修主题, 在协商观察角度之后, 合作研制, 特别是初学课堂观察的时候。

(三) 如何选择观察点。

观察角度的选择要根据执教者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策划考虑, 以使观察具有针对性。比如, 某位执教者打算通过师生提问和生生提问进行教学。观察者可以从提问的角度观察课堂, 有的教师可以观察师生之间的提问, 有的教师可以观察生生之间的互问。但是你要注意, 观察角度的选择一定是有意义的、可观察的、可记录的。

选择观察点请用以下标准衡量:不适用于“基于证据的听评课”;问题太大, 指向不明确;不易操作;容易出现研究的问题与收集的证据不一致的情况。所以, 我们建议您参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I) 中为我们呈现了“课堂观察框架”。其中有4个观察维度, 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的举例, 提供给观察者观察的抓手。这份框架是在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反复思索摸索总结出来的, 对课堂观察大有裨益。

(四) 分解核心概念。

分解核心概念是制作观察量表的前提。承上例, 提问包括哪些要素呢?经过学习或查找文献, 我们进行一级分解, 把提问分为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质量、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时机, 包括提问后被问者的反应等。之后, 我们再进行二级分解, 如:提问的类型有回忆型、理解型、分析型、评价型、综合型几种。提问后有教师的理答和学生的回答。如果进行三级分解, 教师的理答中又有一些表现, 比如追问、鼓励表扬、重复学生的话、不理睬、批评、打断、代答等表现。经过层层分解, 我们制作量表就容易许多, 就会对观察什么, 记录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了。比如, 你可以选择各种提问类型在课上的比重, 观察提问的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

(五) 寻找关键行为。

这里的关键行为就是可以作为证据的材料。首先, 行为类型主要包括:语言线索:如语言互动, 公开报告, 自言自语;动作线索:如听、说、读、写、做、演、走、看;体态语线索:如眼神、面部表情、坐姿、走动。其次, 证据类型主要有:定量的:如提问或叫答次数;时间;定性的:如描述性语言;绘图的:如教师移动、眼光注视;图示的;作品或文本:如练习纸;还有音像的, 如图片、声音或视频。

五、确定观察的位置

为了在观察中获取更多的、更真实的信息, 就要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尽量不要妨碍被观察者的教或学。比如提前选一个合适的座位, 和被观察者聊天, 让对方熟悉你、适应你, 不至于因为陌生而不自然、不自在。

【示例】

课前会议上, “乘风破浪”课例研修工作坊的老师们决定根据研修的主题“教师的教学技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开始制作课堂观察量表。经过商议, 王兴老师从课堂文化的角度, 观察授课教师的行走路线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 他勾画了一张教室的草图, 上面有讲台、学生座位的排列以及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位置, 也标示了教室门窗所在的位置。课上, 王老师始终用笔跟踪着教师的行走路线。如果教师行走路线是重复的, 他就在线条上画上标记。一节课下来, 王老师发现, 这位授课教师行走路线始终偏重于教室的南侧和教室的前半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张敏老师负责观察教室最后一排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授课教师的介绍, 这一排有8位同学, 其中有2位是中等生, 4位后进生。只见她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 看看学生都在做什么, 并在自己的表格上面记录。她的表格是这样的:

其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观察的次数 (每5分钟观察一次, 共计观察8次) “行为”有若干种学生常见的课堂表现 (限于篇幅, 这里不详细列出) 。

在教室的北侧, 还有一位观察员秦大云老师, 她负责从学科性质的角度进行观察。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他认为, 他的量表是这样的:

丁壮老师也是观察员之一, 他是从教师语言行为的角度进行课堂观察的。他使用的观察工具是碳素笔和录音笔。他在课上打开笔记本, 飞速记录着教师的口语, 同时, 把录音笔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 无论教师走到教室的那个地方, 这只录音笔都可以录得清清楚楚。

下课后, 这些观察员们会将课上搜集到的这些信息汇总到一起, 其中, 包括测试员对学生学习的检测结果。

【提示】

1.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 课堂观察是一项专业的教学活动, 旨在谋求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改善、学习效果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并不是为了评价和选拔。

2.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并作为观察点, 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 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 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 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 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 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 促进学生的学习。

3.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它由彼此既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模式进行。

4.制作课堂观察量表的基本方法是确定观察点 (合作分工;根据执教者的主题、个人兴趣专长和课堂框架;有意义、可观察、可记录) ;分解核心概念、形成观察量表。

【习题】

1.结合本专题内容或亲身实践思考:怎样确立课堂观察点并且研制与课例研修主题密切相关的课堂观察表。

2.结合“示例”, 说说你对[提示]中内容的理解。

3.自己尝试开发一份课堂观察量表并说说制作的体会。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2.

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9

【案例点击】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操作活动以及讨论交流的过程, 感受“倍”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案评析】

方案共分四个部分:一、游戏导入;二、活动建模;三、联系拓宽;四、总结质疑.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把1倍、2倍和不同的倍数进行比较, 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倍的本质是相同的, 都要“找到有几个几”相对应的关系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 让学生从“同样多”这个倍的知识本质入手, 源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使得学生的知识构建有了起点, 在学生比较几种关系是否是1倍关系时, 就让学生对这节课的起点有了一个很好的把握.这种知识由于学生只想到找同样多去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便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习2倍的知识方法, 接着教师出示了圆是三角的2倍来展示倍的进一步认识学习的“源头”, 学生恍然大悟———这种方法就是找有几个1倍.对于本课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 有意注意维持不长的特点提出, 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十几分钟内注意力最为集中, 听课效果也最好, 因此, 应在这个“黄金时刻”突破“认识几个几”这个难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时候提问:“现在还是2倍吗?要是2倍应该怎么办?”以此来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叩开了学生内心深处对“倍的本质”的记忆, 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就会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比较和找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尤其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时, 让学生适时地对知识进行比较和总结,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的脉络越来越清晰, 学生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完整, 学生没有对倍的认知感到陌生与困难, 只觉得不过是给原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提升而已, 新知在无形中转化为旧知的链接!

【反思与借鉴】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作为教师, 应深入了解学生,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通过场景、情境的设计, 沟通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使新课的学习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 启开思维的门扉, 点燃思维的火花,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不断扩展和完善认知结构.

一、服务学生学习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我们知道,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每次, 他们走进数学课堂, 也就带来了他们的已有经验认识与想法, 需要我们凭教学敏感与教学机智不断地找寻学生的学习起点.上述课例中, 学生有同样多为知识基础, 对倍的认识有充分的感知, 本节课很好地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进行“点击”, 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对旧知识进行提取、强化、加工、改组,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新知,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系统.

“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实践环节, 让学生在做中学”等等, 这些新理念的论述, 无不体现了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活动服务, 教师应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运用服务型的教学策略, 树立以学定教意识、有效教学的意识、科学的质量与发展意识, 加强教学中的对话、沟通、合作与共建, 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 实现科学的传授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密切结合, 形成与构建优质教学模式.

二、触动学生学习燃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中或教师的现成结论, 而是一个由他们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 因此,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上述课例中老师在指导学生认识了同样多后通过“一图两式”来唤醒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 让学生不仅知“找同样多”而且知“方法”的所以然.只是在这里找“几个几”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 而是学生自主获得的, 学生只是按照老师提供的课堂服务激起内心的经验之湖, 学生不自觉地调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解决“找几个几”的问题, 知道从1倍入手, 这其实已经运用了倍的知识, 然后, 迁移到学习几倍的认识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了.这样, 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自主获得了学习的方法, 老师只是给学生的思维成果添了一个规范的名字.

如何做好课堂纪律的调控 篇10

要实现上述目的, 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摆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遵守纪律是为了保护自由。真正持久的纪律是从自由中建立起来的, 而不是在拒绝和管束中建立的。在自由中建立的纪律, 是积极快乐的纪律, 是即使没有人监督学生也会自觉遵守的纪律。因为遵守纪律, 恰恰是为了保护所有人 (包括自己) 的自由, 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所以, 守纪律对于每个人来说, 既应是一种常识, 也应是一种常态。

二、靠智慧进行课堂纪律调控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良好的、发乎于学生内心坚守的课堂“规矩”是圆满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 课堂纪律的管理调控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实践性智慧之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 课堂更自主、更灵活, 教师的权威已如多云天气中的阳光, 耀眼与温和并存, 炎热与温暖共生。这是变革带来的必然之一, 但变革中的我们也不能失去自我。如果课堂放得太广, 而收得太散, 就会导致教学低效。教师应将课堂民主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把握好度, 决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新课程课堂纪律的内核是什么?应该是相互尊重, 相互约束和自我约束。真正有效的纪律是自我控制。纪律约束的理想境界, 必定是形成学生内在的约束力。

在实践层面上如何进行课堂纪律调控?笔者有以下建议。

1. 第一印象, 良好有度

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它将决定教师今后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板着脸孔、和颜悦色……都是“第一印象”, 学生往往会根据教师呈现的第一印象, 给教师一个最初的定位。笔者认为第一印象应侧重“可敬”——更具尊重气息与人文关怀的见面方式让学生感觉您值得敬重。我们需要的是教育与引导, 而不是震慑与张狂!

2. 群体氛围, 熏陶感染

这是部分教师易忽略的问题:在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上, 只满足于一些基本的课堂常规, 未能把纪律要求转变为学生群体的共同需求。其实, 我们非常有必要组织学生群体参与制定自己的课堂规矩, 把这些约束细化到一些具体的行为上, 使个人行为受到群体的监督, 让集体的意志真正在学生的相互要求中得到落实。这样, 发挥集体智慧, 彰显民主与尊重, 有利于日后的课堂纪律约束,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习惯, 对于今后的社会道德约束, 也大有裨益。熏陶感染与空洞说教,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教育效果大相径庭。“润物细无声”, 纪律约束应追求这样的境界。

3. 赏罚分明, 有张有弛

对个人的纪律行为进行奖励与处罚, 这些均可纳入群体决策范围。试想, 只有规矩的制定而无行为监督与反馈, 这样的课堂调控, 是不完善的。高明的教师懂得组织调控, 有效地利用群体的舆论来惩罚 (表扬) 学生, 教师要把教师个体对学生个体的惩罚 (表扬) , 转化为学生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惩罚 (表扬) , 转化为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这种方式, 会让个体感觉行为的偏差, 从而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

如何做好中学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互动教学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交流    评价    反馈

新课标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随着中学英语新课标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的中心已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这意味着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英语教学中设计、实施、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这个主体服务。本文将对此略作探讨!

一 、初中英语教学中互动的要素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从各个角度提问,有师生间的问答就是“互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其实这种形式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较高,而且整个教学活动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但从互动的主体分析则不难发现,整个互动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且学生回答的内容往往是教师期望和预料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实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法才是真正的“互动教学”?笔者认为真正的互动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要素:

1.互动必须是多维的

知识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是单向地从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而是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是多维的。在多维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

2.互动必须以合作为前提

合作既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填补信息差和处理信息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享的前提是信息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个体活动、配对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建立一定的信息差,以实现教学中的合作。

3.互动必须为创新服务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真实的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首先是语言的创新。其次,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本身就是重新学习的过程,他们借助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语篇结构,对信息作各种合理的处理和加工,让学生体验各种创造过程,只有学生有了交流的能力、交流的欲望和交流的内容,英语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地互动起来,学生才能体验创造。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实现

中学英语新课程的特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往、自学等能力。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小组活动与交流、教师评价反馈三个环节来实现。

1.指导学生自学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给学生新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予以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预示排除障碍及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设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这是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体现。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

2.小组活动与交流

小组一般由四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以便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过多干涉,只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就行了。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提出有关内容重点、难点或关键的问题,如某些词、词组的用法,对某些句子的理解,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3.师生评价反馈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做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对于要掌握的知识,可采取课内练习来检测教学效果。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可以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评价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的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弥补学习缺陷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施互动教学,我们体会到了它以下几个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在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体关系得到了重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情景也充满生机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立.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浅析 .教师报,2002.

[2]包天仁.英语四位一体.中国英语外语教育网,2003.

做好“三个转变”实现高效课堂 篇12

一、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转变, 逐步体现教育的本质

语文课堂中, 教师的任务应在教授好语文基础知识, 使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注重语言表达、人文启智、性情陶冶和意志的锤炼。语文资源较多,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 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 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范围, 走出教材, 走出课堂, 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所学的语文内容去广泛收集信息, 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 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还可以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当然, 教师应提示学生要善于倾听、观察、动脑筋, 要善于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有用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 要运用已有的能力和方法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归纳等, 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运用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运用, 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运用, 在社会生活中运用。

二、从纸质教材为主到“立体化”教材的转变,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如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中的课件、视频等, 使教具“立体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 能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丰富的感官接受基础, 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接受信息离不开视听, 要使学生感知、理解就要依靠多种渠道, 获取多种信息, 使多媒体多渠道、多视角地呈现教学内容, 使之形象化, 从而达到变深为浅、化难为易的目的。如, 在学习古诗文《岳阳楼记》一文时,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图画与音乐的配合下进行真情朗诵, 让学生置身情、景、声交融的场面, 真正领会教学语言、画面语言与音乐语言所带来的综合美感, 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词的意境与情感。

三、从传统教学法到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学习的转变, 产生多样有效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 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情景, 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 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始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 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 提倡学习和语文阅读的多元化, 教师要用心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课堂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活”起来。要让学生自主成立语文学习小组,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设定自学目标, 互相讨论, 互相学习, 协作进步, 学生带着问题伴着兴趣积极思考、释放情怀,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 进而使学生收获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开始逐渐地积累知识, 久而久之, 当量变发展到质变, 就有了成绩的飞跃和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又成为目前语文课改向纵深推进的焦点。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 能从更利于操作、更富于实效的角度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以利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实施。

上一篇:物业服务纠纷下一篇:农机节能减排技术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