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媒体教育

2024-09-27

语文媒体教育(精选12篇)

语文媒体教育 篇1

语文新课标把“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课程总目标的首位, 这无疑凸显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 使原本略显枯燥的语文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 许多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解决的情感教育难题, 利用多媒体却能迎刃而解。

●播放音乐, 渲染情感

“教人必先感人心”, 而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喜爱的音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讲《散步》这篇文章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播放了歌曲《懂你》。“一年一年, 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 你的爱已无声”, 伴随着歌手满文军充满深情的演唱, 学生的头脑中闪现出一幅幅父母为自己辛勤劳作的画面, 在这样的氛围中, 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对父母的感激、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了出来。

●出示图片, 激发情感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 我们可通过显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撞击出情感的火花。我在讲解《黄河颂》时, 为了更好地展示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精心选择了一些黄河汹涌澎湃的图片, 学生一边看着图片, 一边感受着诗词的意境, 一种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油然而生。这一情感体验, 很快拉近了学生与诗词内容的距离。

●编辑动画, 丰富情感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往往对古诗词和古文望而却步。作为教师, 如何化难为易, 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漫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 在讲解蒲松龄的《狼》这篇古文时, 我没有像传统的教学那样, 对照课文一句一句地讲解。而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动画片《狼》, 画面上, 那阴险狡诈的狼很快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时而屏住呼吸, 时而惊呼, 其情感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而跌宕起伏。有了动漫的铺垫, 教师不仅讲解起来轻松了许多, 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可谓一举两得。

●展示视频, 升华情感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然而, 初中学生由于受心理特点的影响, 抽象思维发展得还不完善, 因而很难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多媒体教学借助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 把文学中的声、形、色、情、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 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了一个宣泄口。在讲《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我播放了电影《白求恩大夫》片段。通过视频, 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白求恩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 为了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各种努力, 从而加深了对白求恩的爱戴之情,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是单靠教师的讲解难以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借助多媒体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 教师与学生之间将会碰撞出更多的情感火花, 使教与学达到心境的共鸣、情感的互动,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以升华。

语文媒体教育 篇2

张宗雄(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中学)

【摘要】:环境保护工作是直接关系到保护人民健康和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较好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和情感熏陶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适时渗透环保思想,大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浩浩荡荡的环保大军的一部分,为整个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手段

环境保护教育

社会实践

【正文】: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并不乐观,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滥伐森林,滥垦家园,滥捕动物,滥挖矿产„„真可谓自毁家园。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更是迫在眉捷。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较好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和情感熏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保教育,适时渗透环保思想,大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些小小的尝试与体会。

一、利用新教材,了解环境现状,引导内心自省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环保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渗透环保方面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感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综观语文教材,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鸟的天堂》、《沙漠中的绿洲》、《斑羚飞渡》、《华南虎》、《珍珠鸟》等都不失为很好的环保素材。教师以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发挥课文的环保教育功能,为取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奠定基础。通过教学自然地渗透环保知识,努力让学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在行为上全力保护美丽的大自然,在生活中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主动参与者。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形成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进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就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让学生知道罗布泊美丽的过去和可悲的今天,结合投影图片多方面认识罗布泊消逝的真正原因,进而延伸到几年前的民勤——这一被称为如不尽快治理很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地方,然后播放有关沙尘暴的录像,让学生深刻感受暴风肆虐、千里飞沙的残景,震憾学生的心灵,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环境保护,那人类将陷于万劫不复的绝境,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敲响环保警钟。

二、找准切入口,落实行动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如此。随着温总理关于“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指示,甘肃省上下掀起了全面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的热潮。作为环保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更要大力宣传、全面号召,人人参与,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力度,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好习惯。现在石羊河流域经过全面综合治理,环境大有改观,岸边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河中水流清澈,民勤绿洲再现,面貌一新。作为语文老师能为绿色家园的创建尽微薄之力,深感荣幸。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先利用丰富优质的中学课堂资源,挑取直观形象而生动逼真的关于大兴安岭的美丽风景以及重大贡献的动态图象进行展示,伴随着优美的风景、动听的音乐、图像的变化,同学们对认识大兴安岭独特的景物特点兴趣更浓,对大兴安岭的良材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更是赞叹不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来自大兴安岭的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情绪高涨地回答:“纸张、一次性木筷”。我接着问:“如果我们不爱惜纸张,随便浪费,长期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什么结果呢?”同学们恍然大悟,都说要节约用纸,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这时我趁热打铁,用多媒体播放大兴安岭在一九八七年曾发生过的森林火灾景象以及对损失几百个亿的数字统计,同学们震惊了,表示以后游山时一定不使用火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多媒体教学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

又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积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实景,学习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唤起到实际生活中寻找美的意识,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争取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增强责任感,树立牢固思想,内化环保行为。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环保思想,自觉抵制有损环保的行为。这一切仅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种形式的课外补充,把环境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在环保方面的具体要求及实际作法,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自己心愿,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环保标语进行张贴,同时要求班级中开展“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制定《绿色宣言》、“网络绿色环保宣传”等活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散发着浓浓的环保意识,为了环境保护都在付出自己的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环境保护已蔚然成风,网络绿色环保宣传已初见成效,真是令人欣慰。

四、树立绿色观,加强社会实践,倡导生态文化

社会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各项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绿色慧眼”,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保护环境的真善美与破坏环境的假恶丑。每学期我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两次以上的环保小调查活动。学完“斑斓春色”这一单元后,我便组织学生进行本地环保实地考察,具体做法是:在讲明保证安全统一指挥的前提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由我带队,到附近大桥的桥头去观察车辆情况,统计每分钟有多少辆公共汽车、小面包车、运输车、摩托车等从这里通过,观察这些车子尾部排出的废气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并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哪些污染,并说说同学们的感受与想法;第二组我请生物老师带队,数一数我们附近有多少工厂的大烟囱,并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并思考对周围植物的影响;第三组我请政教处老师配合,带领学生走访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控制空气污染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确实存在的隐患问题。然后统一要求学生把观察图片、统计结果、心得体会制作成幻灯片,形成多媒体绿色环保调查统计表。同学们通过考察统计发现,我们这个区域的水域、空气、土质曾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了解了人们曾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很严重,不过这几年环境污染大有改观。学生们通过活动进而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树立了科学环保的绿色观,逐步成为了一个个小小环保者。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多媒体教育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教学的过程,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语文是一门声情并茂的学科,在现代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教学和语文实际教学巧妙、适度地结合起来,使整个语文教学生动、活泼、有趣,从而真正地使语文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最终达到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要求。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如:《无声的竞赛》一文中,我们以“八骏图”引入,首先感观徐悲鸿的大作,然后展示学生查找的其他有关资料。这样,通过多渠道获取的信息,使文章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宽,徐悲鸿这一伟大的爱国画家的光辉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顿生异彩。有的学生阅读时,朦朦胧胧觉得有些词语能看懂,但对自己的理解又没有把握,通过《现代汉语词典》进行词语意义查询,便理解该词语了。

二、促进感性思维的发展

语文作为一门基本性的人文学科,侧重学生的情感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加强情感上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以多媒体为依托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加强、延长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在知识的熏陶过程中促进感性思维的发展。感性思维虽然只是通过事物和现象的具体特征和外部形象特点获取对直观的、表象的认识,但其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于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实现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最好的跳跃点。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课文中只是通过文字的叙述和少量插画呈现的形式供学生学习,但由于学生对壁虎缺少基本的认识,仍有较多的疑惑没有解开,如“小壁虎为什么断了尾巴之后还会长出来”、“壁虎在什么情况下会断尾巴呢”等。一方面由于寓言故事式的文章内容对这些疑惑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科学性的解释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来解答学生的疑惑。

将课文中的每一个过程,以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小壁虎的成长过程有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借鉴图片,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片形象再现小壁虎向鲤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对壁虎断尾、生尾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动画以趣味性的呈现和连贯性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其通过稍显夸张化的解释以更简单、易于理解的方式阐述了壁虎是如何断尾的、又是如何重新生长出尾巴的。

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突破了僵化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并赋予语文以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其以通俗化、娱乐化的方式解释了很多科学性的问题,不仅促进了学生感性思维发展,也不断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三、以情景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主是能够创设形式多样、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在老师的引导、启发和激励下,让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究。

在《趣联巧对》一课中,我采取了多种导学形式,如知识结构式、文字图片资料式、问题探究式等。首先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然后展示探究问题让学生置身其中。制作时我从趣联故事、读读背背、对联漫谈、拓展练习、名联欣赏等五个方面展开,并利用相关动画和文字及图片,以情景展开,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需要掌握的对联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目的在于改进课件的设计,便于提高质量和性能;总结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结束以后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对课件的性能、效果等做出定性、定量的描述,确认课件的有效性和价值,为课件提供改进意见。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根据评价结果合理地进行修改,以进一步提高课件质量和效果。

我在制作过程中设计的对联对仗、填缺字联、连线配对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操作,程序会迅速对学生所做的答案进行评判,并记录答题的时间和成绩,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及时知道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及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了强化,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小莺.精心选材,慧眼观察,妙笔抒趣——人教实验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观察事物”作文指[J].新作文(小學作文创新教学),2009(11).

[2] 李彩香.习作评讲:正面强化,避重就轻[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9(Z2).

运用多媒体实施愉快的语文教育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愉快教育,教育方式

一、爱的鼓励式评价渗透教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语言及肢体的交流达到的。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如:在教《会变的线条》一课时, 课件制作上画了一条蛇和一只蜗牛, 大部分同学都模仿范画来画。 画着, 画着, 突然有一位男同学告状:“老师, 轩轩不好好画画, 画了一个带翅膀, 有轮子的蛇。 ”同学们都笑起来了, 这里, 我没有批评指责那个同学, 而是让轩轩把想法说出来, 他说:“我想蛇只能在地上爬, 我画的蛇带翅膀, 能上天, 像大飞机一样, 带轮子在地上像小汽车, 我的蛇无所不能, 能上天能入地能下水”……我还发现李莉婷同学, 画了一个有轮子的蜗牛在犁地, 我又让她把想法说出来, 她说:“我们老师教我们《锄禾》那首诗, 农民伯伯好辛苦, 我想, 蜗牛的力气大, 让它帮助农民伯伯犁地, 可是它走起路来太慢了, 所以给它画了个轮, 就能跑快, 犁地就快了。 ”他们的想法太好了。 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们, 并让全班同学都观赏他们别出心裁的好“作品”。 同学们都夸他们, 他们从自己的创造中感到愉快, 对创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创造欲望, 在他们的带动下, 全班同学开动脑筋, 大胆想象, 参与创造性作画, 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蛇和蜗牛, 真是“异想天开”别具新意。 这件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教学中适时地抓住好的典型事例, 进行一番爱的鼓励式评价, 对开拓孩子的绘画思维, 会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加上教师爱的鼓励式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多媒体课件时,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二、创设意境, 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追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 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 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多媒体课件教学中, 使学生在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在教《美丽的天空》一课, 教师提前收集不同的天空素材,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眼前出现了不同时间, 天空中各种美丽的景色, 神奇的宇宙, 美丽的星球, 闪烁的星星, 笑眯眯的太阳公公, 摇着小船的月亮姐姐。 老师随时移动画面, 让学生看到不同景色时播放一段相应的具有神奇色彩的音乐或一段优美的钢琴曲, 让孩子们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空间里感受天空的美。

孩子们沐浴在美的环境中, 精神世界十分愉快。 小学美术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感受美、 创造美, 多媒体课件有优越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把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地再现出来, 而且往往比教师语言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 加上多媒体课件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 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而且可以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 同时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趣味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 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 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 多媒体教学根据自身声像并茂、 视听结合的特点, 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兴奋的情绪。

在画《手形的联想》课时, 有一个叫黄雯萱的女孩子, 用手形画了几只鸟以后, 又用手形添画了孔雀、大树、山、蝴蝶等, 画面很丰富, 富有想象力。 为了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 有力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兴趣, 我运用了故事讲述的方式对黄雯萱的画作了点评。 这个故事是根据黄雯萱同学的创作思维而编的:“一天, 有个小女孩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 有孔雀呀、蝴蝶呀, 还有小飞鸟呀, 好多好多的动物, 他们再由手变成的山上呀, 树林里呀, 还有草地上快乐的玩耍, 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 黄雯萱小朋友画出了她心中的美好世界。 我想, 你们会比她更会想象……”

学生处于情绪愉快的状态中, 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因此, 我们说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 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 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活动, 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如果孩子要能在将来有创新发展, 那么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多媒体介入教学中, 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 实践证明, 多媒体教学确实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 篇5

山西省浮山县西关小学 张燕燕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讲授内容,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确有明显的优势,亦为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美感;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的引进提供文体、图像、静止图像、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改变了教师是唯一信息来源的现状,激活了阅读教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电教媒体 恰到好处 【正文】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检阅》一课时,为了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检阅”一词的意思,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国庆节大阅兵的录像,在整齐而又刚劲有力的前进步伐中,响亮的进行曲无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这种庄严而隆重的场面太激动人心了,同学们很快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抽象的检阅一词地理解自然也是简便易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展示了检阅时的庄严而隆重的场面,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也给课文的学习渲染了气氛。

例如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现代教学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景象,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教学《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屏幕上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大海所展示的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耳畔回绕着潮起潮落的呼啸声,立即激起了这些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例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视频、音频、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的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特别快,只需简单的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难点。

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今天学生面临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量成倍地增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说,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段落、篇章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段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段落篇章的主要意思,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读段落篇章的过程中领悟读段章的方法及作者的写法。因此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培养独立阅读段落篇章的能力,达到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例如教《两只小狮子》,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重点理解“练功、苦头、滚、扑、撕、咬”等词语。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媒体,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程度是不够的,教学时通过精心剪辑适时放映一段狮子捕捉猎物,撕咬,吞食的录像短片,既开发了学生的右脑,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 “滚、扑、撕、咬”动态形象,词语意思在学生头脑里印象更加深刻。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意会。教学时,师问:“生”字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引导学生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葱,苍翠欲滴,微风突兀,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给学生以美德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通过此环节教学,学生不仅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

阅读重点,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复杂的智力活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录像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静态描写。录像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理解“一池荷花”静态美;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情感变化,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动态柔美及静态庄重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教学目标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取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能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三、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思维。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问是灵感的火花,思维的动力。灵感和思维是辨证的统一,它们总是在教学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出发,直至解决问题结束。语文教学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创设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注意激发学生灵感性,培养学生求知欲,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各种质疑:科利亚挖木匣第一次为什么找不到?第二次为什么找得到?找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从中给我们什么启迪?在现实生活中会碰到此类型现象,应该怎样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用绘图表示法投影课件进行比较,循循善诱,逐一解说。不仅锻炼学生在学思疑问感受悟理的结合中创新思维,还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形象展现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什么季节?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特色画面分析。春天有没有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有关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暖、凉风送爽、秋风瑟瑟、寒风凛冽),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逐一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既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能主动彻底地理解诗意。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安排,制作陶罐和铁罐的动画片系列课件,通过投影观察分析,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体会陶罐谦虚礼让和铁罐傲慢无理而带来不同命运。为了将教学引向深入,把课内导向课外,还根据设制课件的提供画面和设置人物的动作表情,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逼真地再现童话情景,激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生动、真实、快乐的教学意境。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发挥学生的编演能力,最大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收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如学《观潮》一课,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壮观天下的雄伟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课文中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面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在教学中,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画面的解说,由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例如三年级有一篇习作,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涂上颜色。学生看到有自己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自然很高兴,纷纷动手绘制图画。把学生绘制好的有代表性的图画投放到达屏幕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画进行描述,师生共同评议。再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然后把有代表性的作文再投放到大屏幕上进行评议修改。又一次训练的反馈进行开放。这样的开放训练,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

例如《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课,就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克隆羊多利”、“环境污染”、“理想家园”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资料和画面,引导学生写作,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当今信息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啊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识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更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指导以《登山》为题作文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全班同学昨天登山的录像,与同学们再次分享登山的快乐。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应该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充分的讨论后,学生代表的发言让我耳目一新。有的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景物,把中心定为“热爱祖国的大自然,或对家乡美丽河山的赞美。”有的通过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不管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有的通过登山远眺,把中心定为“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还有的记叙登山途中的好人好事等。这种问题异作的训练,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时,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 :“大王在摸胡须,好像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体验步步加深。

现代教育信息化点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对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让数字化时代的语文课堂真正异彩纷呈,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数字化时代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动脑,还要动心,要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随着鼠标和画面的滚动而灵动,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根植到学生心灵深处。

五、运用电教媒体,迸发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能和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极大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感情。

如在教《麻雀》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这样的一段画面:在阴暗的林阴路上,一只猎狗在跑着,在被风猛烈摇撼的路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在猎狗快要吃小麻雀时,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奋不顾身的落在猎狗的面前,并发出绝望的尖叫,因为紧张它全身发抖了,它扑打的翅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愣住了,它慢慢地向后退。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身感悟老麻雀那种热爱幼小的高尚品质。再以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领悟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的力量。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课文,它真实地再现了周总理逝世后的悲痛场面。在教学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周总理的事迹,萌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时,烘托课堂气氛,唤起小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借助多媒体创设或再现情景,同时播放哀乐。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哀的气氛中。通过创设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和庄严哀伤的情景。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浑然一体,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对周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自然地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和回味之中。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如教《尊师爱生》时,事先制作好投影片,教学时先放映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冒雨向学校跑去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没带雨具的小同学会怎么做?”接着放映教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身上画面,问:“谁看见了,怎么做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小同学会怎么想?”再放映一个男同学把自己的雨伞举到教师头上的画面.最后放映综合图。这样,把简单画面分解后综合,由静态变为动态,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化难为易,寓说话、写话练习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于一体。说话、写话既有顺序又有重点,不但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写训练,而且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尊师爱生、助人为乐的教育,进一步融洽了师生感情。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讲到:“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然之情油然而生。

教师对多媒体的正确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画面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爱的真谛是爱周围的事物。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及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颇有启发。基于现代电教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之优势。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课堂教学,渲染气氛,使学生多角度接收信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网络调用各种媒体信息,满足学生“喜新厌旧,基于探求”心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开动思维的“车轮”,激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特点,用不同的交互方式对课堂进行美化设计,使课堂呈现艺术的美感。

现在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对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觉。然而今天,我们正处于21世纪,时代不同了,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复制”,而是“点燃”,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运用多媒体进行愉快的教学》 陈凌峰

中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语文;运用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具有文学鉴赏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语文知识和综合能力。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通过多媒体自身的特点,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说明的重点及难点,学生们不能直观的看到。而且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不仅枯燥而且很抽象,学生们根本无法理解,同时也没有学习的兴趣,不论教师讲的多生动,学生们依然不理解,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直观的呈现出来,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的消化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力是凌驾在知识之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无限的是囊括世界的想象力。同时想象力为知识提供前提与基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等立体化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灵感,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创设学生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从感受和体验中,领悟到课堂的讲解内容和教材的意境。并且在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过程中,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就迅速扩张开,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突出教学重难点

文字是一种很抽象的符号,在反应真实事物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很欠缺,这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有些困难,学生总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由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组成的重点和难点是比较不容易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化为形象,静态变动态,将学生们无法理解的文字符号和枯燥的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促进学生主动的思考和学习,对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外,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记忆。

(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一般是教师范读,然后学生们朗诵或默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无法实现朗读的目的。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朗读中,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对媒体播放,将学生们带人情景中,正确掌握朗读中的语音语调,理解课文的深意,吸引学生们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朗读技巧。

(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中学的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鉴赏和朗读,还要会写作。很多学生在面临写作的时候无从下手,因为大部分学生不懂得观察,写作的时候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此,在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场景再现,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仔细观察写作的场景。任何事物都是有很多面的,只要多加观察,把握文章的主旨,会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的应用

(一)以学生为核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核心体验者。以学生为主题体验的教学会让学生更加享受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创新发展一种全新的主动性教学模式。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民主和开放。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抽象化形象,静态变动态,并且多媒体的图像、声音、视频等的立体化让学生们身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和感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拓宽了思维的广泛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

(二)突出教师的教学特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完全代替教师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多媒体的优势很多,但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能代替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同时也需要真实自然的情人交流。因此在语文多媒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紧密的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和情感交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让教师的特点和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展现出自己不同的教学特色。

(三)突出教学内容的特性

多媒体技术拥有更大的信息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主动筛选其中的信息。因此教师要从大量的信息量中挑选出优质的信息,将信息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并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是要分清信息的重点和难点,理清信息主次,在学生接受的过程中,更加清晰明了。

(四)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比较普遍,它可以减少学生的探索时间,避免学生在不重要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少走弯路,让学生迅速形成概念,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养成和培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好处很多,但是也有不利的地方,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的演示节奏很快,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这样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所以更应该引导学生启发式的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各自发挥其优势,来进行有层次结构的教学,并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领会概念,掌握教学内容的原理,主动地发展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多媒体技术的应该使得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但是事物总有两面,多媒体技术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师自身的特色,是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呈现,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彻底实现中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绚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彭祥生.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5.

语文媒体教育 篇7

一、运用多媒体, 可以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光、声、色、形、动画”等多种特点,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必须加强导向和调控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学生喜欢的课件, 不仅要有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美妙的音乐, 还要能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让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在此情景中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必然精力集中, 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需要注意的是,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 教师必须充分把握课文内容, 选择与课文合适的音乐, 截取或制作合适的背景画面, 放入最恰当的位置, 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教学难点, 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而这对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掌握重点、难点同样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总之,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与教师制作的课件恰当与否关系重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 深入领会本节课的要点所在, 然后用心设计、精心制作, 及时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一上课, 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 可以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常言道:“文章不是无情物。”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可见的图像, 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田, 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激发联想, 激励探究,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最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 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 我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申奥成功当晚, 举国上下欢欣鼓舞的场面。那一刻, 每一个人的心都与北京紧紧相系。看到这一幕, 学生都被这胜利的喜悦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相机出示我国的申奥会标、会徽, 以及北京新建的各类气势宏伟的体育馆等组图, 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 激发高涨的爱国热情, 这样的教学远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

在作文教学中, 如何把学生从狭小枯燥的教室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到火热沸腾的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 去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一直是作文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恰恰给出了答案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我爱我家》, 我先后拍摄了“三代同堂亲情生活”“校园课外体锻的生动场面”“十分钟休息的最佳调节”等, 并且配制音乐与原声,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火热的现实生活再现出来, 让学生从近到远, 从小到大体会家的温馨, 无拘无束地体验真情, 最后学生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佳作。可以说, 呼唤作文本质的回归, 与学生的生活挂钩, 还学生作文本来的面目, 多媒体功不可没。

三、运用多媒体, 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多媒体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 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并能实现资源共享。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鉴于学生大都喜欢上网, 教师可以有意布置一些需要上网查询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查找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毕竟家庭条件不同, 不是家家都能上网。不能上网的学生可以到能上网的学生家中学习, 增强同学间的互助合作。另外, 教师还可通过网络监看, 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告诉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和查阅教师提供的资料库寻找答案, 把学生引导到反复研读课文中来。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当然就有强烈的探究精神, 而当学生经过思考, 自己找到答案时, 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同一个词语, 在不同的句子中, 含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 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牢固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学习《看菊花》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它们 (菊花) 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一句, 我就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深秋菊花迎寒傲放的美丽姿态, 让学生通过想象, 体验菊花别具一格的美。

另外, 要想在语文课堂内实施“自主探究”, 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 我常常运用现代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表扬。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而画的想象画或学生设计的小报, 我都会运用实物投影仪将他们的作品显现出来, 让大家欣赏评价, 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

总之,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语文学科教育走上了快车道, 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应该认识到,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既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如果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 为学生服务, 以人为本, 扬长避短, 一定可以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当然,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不能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 要讲究实际效果,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摘要:实践表明, 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可见的图像, 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田, 可以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并从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产生情感的共鸣, 达到情自景生的目的。本文即对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究, 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

语文媒体教育 篇8

一、现代教育媒体的重要性

媒体以教育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 称为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集电脑、电视、电子投影、录像、录音、广播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设备。与传统教育媒体相比,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和高效性等的特点, 因而被引进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并日益得到广泛的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加快了中学语文教学由传统教学模式步入现代化教学轨道的步伐,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教学任务, 与现代教育媒体教学相比, 其教学手段较为简单, 教学传输的信息量相对较小, 难免令人产生效率低下的感觉。中学语文教师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突破了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局限, 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教学途径。现代教育媒体使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快速传输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 而且能传送音响、动画等多种信息, 扩大了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输的信息容量, 增强了教学的表现能力, 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学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中学语文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创造性地开展视听结合的现代教育媒体教学, 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现代教育媒体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语文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 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并将自己独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现代教育媒体之中, 通过现代教育媒体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 化疑难为浅显, 化呆板为生动, 符合了中学生的接受特点, 优化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积极性

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 还促进了教学方式, 改善了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学习气氛更为活跃,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现代教育媒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使语文教学内容图像、文字和音响并茂, 且交互呈现, 激活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神经,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现代教育媒体教学,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 有利于加深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 并且能够有效地增强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二、现代教育媒体的弊端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手段发展时间较短, 如何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经验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为此, 本人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一些弊端, 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 生搬硬套, 忽视了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实际的密切联系

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需要设计、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结合教师本人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特点, 亲自动手设计、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才能更好地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才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盲目地引进或移植他人的语文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 就脱离了教学实际, 往往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目前, 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由于种种原因,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时不是亲自动手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 而是从市场上或互联网上获得一些语文多媒体课件直接运用于自己的教学,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是对教学工作不负责的态度。因为在这些五花八门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中, 有的是粗制滥造的, 根本不可取的, 如果用它们来辅助教学, 恐怕是会害了学生, 因此要坚决摒弃。至于那些优秀的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 也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因为每一个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都是有针对性的, 是个性化的, 它们在制作过程中都包含着制作者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以及教学风格不同等因素, 所以未必完全适用于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因此, 语文教师不能不顾教学的实际, 生搬硬套他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

(二) 追求形式, 忽视了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先进性, 它能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但是一切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这是由教学规律所决定的。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时, 应该充分考虑到现代教育媒体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 只有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形式, 才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追求现代教育媒体形式上的生动性、形象性, 而忽视了它们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那么这样的现代教育媒体不仅不能辅助教学, 反而会误导学生, 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有的中学语文教师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而走入了形式主义。比如, 在教学《致橡树》一课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一曲作为背景音乐形式来辅助教学。《化蝶》一曲固然旋律优美, 婉转动听, 而且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 但它却并不适合于《致橡树》, 因为它们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化蝶》曲表现的是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 抒发了他们为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而不得的那种无奈和伤感的缠绵悱恻之情;《致橡树》表现的是现代青年男女的爱情, 抒发了现代女性 (木棉) 在男性 (橡树) 面前的独立和自尊之情。学生听着《化蝶》曲来理解《致橡树》的主题, 就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 迷失了方向。因此, 中学语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一定要重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 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

(三) 以辅代主, 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高效性, 它减轻了中学语文教师的部分教学负担, 但不能因此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更不能用它来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 在教学中现代教育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 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流的过程,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动态发展情况, 发挥主导作用, 有针对性地传播教育信息, 灵活机动地制定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中完全由现代教育媒体来引导教学,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就会阻碍教学过程的信息交流, 造成教学中的被动局面。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30页)

有位教师在制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的课件时, 向现代教育媒体的输入的观点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一场悲剧”,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输出这一信息时, 有位学生当场提出了质疑, 她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不是一场悲剧, 而是一场闹剧。”并且引得不少同学的赞同。面对这种突发的、意外的情况, 现代教育媒体就颇为尴尬了, 因为它只能在教师指导下输出教学信息而不能主动接受和反馈信息, 对于事先没有储存的信息, 就无法随机应变地做出相应的评价。因此, 语文教师只能让现代教育媒体来辅助教学, 而不能完全依赖它来替代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四) 制约思维,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生动性、形象性, 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 呈现图、文、音并茂, 增强教学效果。但是,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媒体并不是万能的, 不能滥用。因为语文学科具有独特性, 有的语言文字往往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具有巨大的思维联想与想象空间, 有时是无法用其它任何具体的音画形式表现出来的, 只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自由地、尽情地联想、想象和创造。如果语文教师试图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将一切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予以直观化、具体化, 反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 禁锢了学生的主观能力性, 造成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停滞不前。

比如宋玉笔下的“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的“东家之子”的形象, 语文教师就不能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手段把他具体化。因为这个“东家之子”的真实形象我们当中谁也没有亲眼见证过, 作者通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也没有确定的标准, 任何具体化的“东家之子”的形象都毫无疑问是败笔之举。最好的方法就是语文教师运用语言的钥匙, 开启学生的智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各自插上想象的翅膀,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去体味“伊人”的风采。

三、结语

总之, 中学语文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当前教育领域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当这个新生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我们需要有热情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它, 但也要用冷静清醒的头脑去审视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首先要认识到, 现代教育媒体介入教学后, 对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了, 所以要自觉地接受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其次, 尽管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了现代教育媒体, 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做法, 因为它们仍然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兴利除弊,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 适时、适当、适量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才能使其在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中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中学语文教师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文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就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利与弊, 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辅助教学,现代教育媒体,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芒.现代教育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语文媒体教育 篇9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课堂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比如在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缺乏真情实感。老师将分数看得过重,强调以教材为主,让学生单单通过教材去学习,最终割断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他们才智的开发。这种单一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封闭传统的结果,是一种落后的教育观念。在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必须使语文教育进入现代多媒体时代,使这种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育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在现代多媒体教育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地位,这种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环境促进了我国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巨大变革,不断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扩充了课堂的信息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老师没有很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越来越多地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运用多媒体工具,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却渐渐被忽视。一些老师常常找一些现成的课件,课件上有的内容就讲,没有的内容就不讲。不同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盲目地使用现成的课件只能使课堂的教学内容过多,而真正应该讲的内容却没有涉及,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很好地发挥,老师也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

2. 影响了学生想象力、阅读能力等的发展。

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推广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媒体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使用影像,但如果过多使用影像,甚至用影像取代了语言文字,就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这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3. 课堂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在使用多媒体工具时,老师往往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操作多媒体工具上,而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在课堂上,老师要操作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提问减少了,对学生回答的思考也变少了。学生往往被丰富的多媒体画面吸引,更专注于画面,老师也只顾着展示课件,忽视了教学内容和目的,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

三、增强多媒体技术运用效果的方法

1. 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

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数量上要适度,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堂虽然生动具体,但数量过多会使学生感觉厌烦,产生厌学心理,而且这样会增加老师的教学负担,使课堂过于复杂。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也要把握好它的趣味性,课件内容的趣味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趣味性不宜过重。有些老师在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时,会给出一个哭丧的卡通人物的脸或是一些警告声,这些是不合适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多媒体工具还可以播放声音和图像,这些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活跃思维,但在声音和图像资料的选择上要有目标、有针对性,而且要精选,内容不宜过多。所选的资料应包含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信息,以及重点难点,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应尽量避免在课件中出现。一定不要盲目追求多媒体课件形式的完美和课堂表面的热闹,对于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一定要科学理性。

2. 积极发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在使用多媒体工具的同时,老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加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并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只是操作多媒体工具,减少了写的和说的内容,多媒体课件逐渐代替了老师,这使得师生之间严重缺失交流和沟通,语文学习的感染力也不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应该一堂课从头放到尾都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应留出一定的时间,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老师也应该重视自己的课堂讲授,要通过眼神和一些细微的动作使学生得到感染,增强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 重新认识现代多媒体工具的作用。

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是一种集文字、影像和声音等信息在内的媒介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就像老师的板书、语言。多媒体工具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着辅助作用,使用这种现代工具不仅方便了老师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富有节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积极主动性。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工具的作用,不能将其作为语文教育的主体,而应发挥它的辅助作用。一方面,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完成一些可以用机器代替的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提高课堂效率,烘托和渲染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要深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正确认识多媒体工具的作用,积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认识到多媒体工具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合理运用,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在运用过程中的不足, 以及多媒体技术运用效果的方法等方面, 深入研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华.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J].中学课程资源, 2008.S1.

[2]修桂芳.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04.

语文媒体教育 篇10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设备,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心理

传统教学模式

一、现代多媒体设备的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1. 现代多媒体设备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整合在一起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 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 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几项特性:

(1) 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化。

(2) 集成性。

(3) 交互性。

(4) 实时性。

2. 联系多媒体的特性与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及活动影像的特点, 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 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 (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 所不具备的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精神世界的拓展, 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能够使学生感到语文的魅力与实用性所在。

例如, 王希文老师所说在讲《长城》一课时,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像, 边放录音, 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 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 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 就会情绪高涨, 踊跃发言。就会脱口而出“长而壮观, 高大坚固”这一答案。而且, “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 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 需要深入理解课文, 并配以电教手段, 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答案。同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又如, 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 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 看到了希望。”到底是什么, 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想象。这里, 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场景的录像, 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无穷, 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 把它补充完整。在这里, 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 学生就能得出满意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的整体结构获得优化, 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当代小学生的特点与现代多媒体设备的结合

1.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曾在1967年通过心理学实验证实:

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 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现代教学设备正好可以作为一个载体, 将声音、图像、动画等集于一体, 加上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敏感的阶段,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实现语文教学的转变。我这几年通过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语文教育的革新实践, 不但提高了自己与学生双方的知识素养, 而且突出认识到了现代教学设备对于语文教育的意义。

2. 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 小学生对于现代媒体的认识及

应用能力快速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 学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满足对知识的需求, 针对此种状况, 我们必须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效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 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例如, 徐新霞老师讲解《翠鸟》一课, 曾经在传统的教学中因为条件的不便利, 对于翠鸟的外貌只能让学生看书中的图片想象。对于学生出于好奇提出的种种问题, 也无法全面解答, 使学生对语文这门课有些抵触心理。利用现代设备, 在课堂上先给学生放了关于翠鸟的录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争相议论翠鸟的习性形象, 在他们眼中看出了渴望了解翠鸟的眼神。之后并没有立刻讲解这节课, 而是利用课下时间带学生去阅览室, 让学生寻找有关翠鸟的资料, 然后在第二节课上上台介绍自己寻找的有关资料, 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多媒体设备的重要作用。

三、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模式的结合

1. 科学使用多媒体。

科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生动、形象、高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展现传统学无法直观展现的情境、动画、实验等;方便教师的教学设计, 更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科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坏处:若信息量过大, 速度过快, 则教学效果削弱;若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 则情感交流减少;若课件的交互性太差, 则课堂教学不够灵活;若课件设计不当, 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动手、动脑, 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总之, 科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之趋利避害、扬长补短, 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 二者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 (包括计算机) 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 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 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 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 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 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 (此处主要是指操作时间) 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 因为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上, 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效率, 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 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 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 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 这样就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总之, 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革新思维、更新设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育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徐新霞.试论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媒体教育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92-01

0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在校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以其电、光和声形成的更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高效简洁和生动新颖等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当做是教学辅助和寻找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操作和作用没有真正的掌握,使得教学产生的效果不明显,从而使得有些人对多媒体技术教学产生了片面性的看法。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熟悉掌握使用的步骤。因此,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那么,怎样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怎样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坚持多媒体技术使用准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要坚持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准则,包括了实际性、自主性以及适用性准则。其中要坚持自主性准则,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想的习惯,再加之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带来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观念。所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只是被作为辅助性讲解的工具。而要坚持实际性准则,是指教师在播放多媒体课件、板书以及讲解的时候,课件放映的速度和时间都要和学生的思考、视听等实际状况相符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要坚持适用性准则,是指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掌握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思维,掌握有效传递课堂知识的教学方式以及有效实现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防止出现对多媒体技术过分依赖和关注的情况。

二、营造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具有感情丰富性、历史悠久性以及强大的包容性,而正是基于丰富的感情,才使语文学习中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够感受到文章中所体现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营造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营造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的内容要有吸引力,只有具有吸引力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使用多媒体及时的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来营造教学情境。比如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一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分析、讲解,会使学生很难理解国家富强的艰辛历程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在上课之前就使用网络技术来收集相关的我国研制出了第一架成功的飞机图形信息和视频资料,并根据研制飞机的时间来把相关的图像排列起来,再把教材中的内容和飞机图片相结合,开展有效的衔接和设计环节[2]。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不同时代的飞机制作模型和状况,来感受飞机制造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从而让学生在播放的真实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首先,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性,促进教学和学生的相互合作。要打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要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使学生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的《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将金岳霖先生的贡献和生前的作品等,制作成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部分课件的内容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于金岳霖先生的事迹和生平信息资料等,并把搜集到的内容交由教师进行归纳、整理,从而能够在课堂上把金岳霖先生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金岳霖先生的信息和事迹,从而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的意义[3]。另外,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好的开展。

其次,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发。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要增强学生对文章中所隐含内容的掌握。隐含的内容是语文课文学习中常见的隐喻表现的方式,但是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看出其蕴含的真正含义,只能明白表层浅显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图像功能,来提炼出文章中的短句,再针对这些短句来提出相应的课程问题,使学生可以对此内容来反复的分析和研究,掌握其蕴含的真正含义。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文章中的人和强分别象征着什么,通过让学生思考得出,人象征着渔夫不堪的命运,而强象征着渔夫的勇敢、不认输的精神。

结语

多媒体技术能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同时,教学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地把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20):171-171.

[2]曾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及影响[J].中文信息,2014,(9):187.

语文媒体教育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作用

从上文我们知道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对象是身心不健全的学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应用,使残疾学生更能彻底的领悟小学语文知识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归根结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一、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他们可能因为身体的残疾或者残障而存在自卑的心理,因而他们的学习兴致是低沉的。此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及时的应用多媒体开展语文知识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好奇心理被有效的激发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的提升。

例如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语文第二册)第12课《洗手》的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首要做的工作是使小学生学会“手”字的书写过程,向学生讲述手的现实作用。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洗手”有关的视频,例如某幼儿用脏兮兮的五指去抓食物,有的小朋友在父母的指导下在流动的清水中洗手。色彩多样的教学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此时教师发现这些生理存在缺陷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二、多媒体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对现象主动探究的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在小学期间对学生主要展开的语文教学项目,主要是教会学生“识字”与“认字”。当我国教育改革的旋风刮起的时候,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认字”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尽早实现分离的目标,这样小学生就会尽快的进入语文简单阅读阶段。为了增加学生的认字数量,丰富学生的文字库,小学语文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多媒体利用图文并构的自身特点,使学生达到深刻记忆文字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某听力障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引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影像的作用,使学生利用视觉效应达到识字与认识的目的。在识字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游戏环节,使学生体会“学中玩,玩中学”的愉快之感,例如在对“林”这个汉字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视力存在缺陷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片茂盛森林的大好景观,教师对在多媒体的主页上呈现这样的文字信息“该字左右结构,左右字体一直,且与树木有关,联系图像猜猜该字是什么?”教师采取这类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使学生忘却了自身听力残疾的缺陷。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就会积极的对汉字进行探究,回答出是“林”字的谜底之时,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又学会了新的汉字“森”。所以说,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协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顺利的完成汉语语言的学习目标

听力方面存在缺陷的小学生在学习汉语语言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条件的作用使他们的构音出现障碍,他们说出的语句是错综而不完整的,有的语序是混乱的,这就证明他们的口语表达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多媒体教学的参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在多媒体视频图像的正确指引下,使自己的错误语言得到及时的纠正,使学生实现正常参与人际交往的心理诉求。例如在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认识水果》的教学中,当学生认识了常见水果以后,并能顺利的在多媒体上找到教师提问的对应水果图片以后,教师为了达到学生口语表达相对流利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论五分钟,探讨各种水果的特点。当五分钟谈论环节过去以后,教师指着多媒体版面的苹果图像向学生提问“苹果的特点是什么?”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出来了。有学生顺利的说出这一长句“苹果是圆圆的,有的苹果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它们的口感都是很甜的。”通过这样的语文教学课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确切结论: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新型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听力障碍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实现健全的目标,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满足感,为他们完善了人际交往的表达渠道。

四、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利用声音以及视频图像的影视效果,它自身具有动静结合以及情感色彩丰富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教师积极践行以人文本的教学方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娟.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5.

上一篇:思想治校论文下一篇:布置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