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024-09-3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共12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网络既为我们带来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一、网络及其特点

一般来说, 网络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 包括公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本文所述的网络主要指目前最为流行的因特网 (Internet) , 即互联网, 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是由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个国家、部门以及个人的信息交换系统。通过这一系统, 可以用无比快捷的速度将世界各国家、各地区以及社会各行业部门联成一个整体。综合考察网络这一影响广泛的新生事物, 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 开放性与共享性

网络上的信息交流是全球性的, 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成千上万的信息资源公布在全球数百万计算机上, 由先进的信息网络联结成一个开放的整体, 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网上共享资源、自由交流。这种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碰撞与融合成为可能。

(二) 自由性与平等性

互联网技术建立在所有电脑用户平等的理念之上, 只要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 不同年龄、志趣、种族、民族、国籍、宗教信仰、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生活习俗的人, 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自由穿梭, 可以无拘无束地获取、制造和传播信息。正如斯特基拉夫 (Strangelove) 1994年在《计算机中介交流》杂志中提到的那样:“在网上, 在不诽谤他人, 自我审查以及自由社区伦理的宽泛约束下, 任何人都有表达的自由……”网络的这种没有国际疆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长者权威的近乎于完全的自由与平等, 使得众多崇尚自我、标举创新的现代人乐此不疲, 迷恋其中。

(三) 隐匿性与虚拟性

网络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 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符号化语言为其表现形式。人们都退到了信息终端的背后, 在现实交往中那些备受关注的特征, 诸如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虚拟技术得以充分隐匿和篡改, 人们的行动也因此具有“虚拟化”与“非实体化”特征。

(四) 便捷性与高效性

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 使人们可以不必按照传统方式获取信息、接受教育, 而可以从任何一个信息终端随时获取和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讲, 网络是一个便捷和高效的工具。

(五) 生动性与互动性

网络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特点, 形象生动, 易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尤其是网络的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场景, 为人们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效果, 感染力极强, 为增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 信息丰富性与传播广泛性

网络联通各个国家和地区, 数不清的网站为了提高其点击率, 均会及时地、经常性地更新内容, 网络上或真或假的信息不计其数, 资源十分丰富。网络的终端几乎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样广泛的传播空间也是其他任何传统媒体所难以比拟的。

二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的逐渐普及,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影响人类日常生活的文化现象。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 而且大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的比例不断提高。由于网络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虚拟性特点,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

互联网具有容量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其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影像资料, 资料涵盖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这些丰富的素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 网络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斑斓的图片、形象生动的视频, 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在网络环境中, 大学生可以自己操控计算机、运用浏览器, 浏览学习组织者提供的素材, 由被动的“教”变为主动的“学”。同时, 宣传教育的内容也由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文件变为声影兼备、图文并茂的材料, 从而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说, 高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3. 网络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的交互性、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点, 使主客体双方减少了面对面的压力, 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 使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体验网络文化带给他们的新境界, 同时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扮演教师、朋友等多种角色, 与学生平等交流, 密切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获得真实的思想信息, 大学生可以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另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发布有益的信息, 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 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具有重要意义。

4. 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报告会、演讲、谈心、社会实践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而在网络时代, 随着大学生上网普及率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 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电子信箱、网上交谈、红色网站、热线服务等, 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新方法受到了大学生广泛欢迎。因此, 充分利用好网络, 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5. 网络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网络作为新的通信手段, 大大削减了通信的成本, 信息传递迅速高效, 许多程序性的工作只需要在网络上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便可以解决。

(二)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起大学生“三观”混乱。

高校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 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抉择困难, 网络的隐蔽性加剧了这种模糊与困难。网络上常见的良莠不齐的信息, 难免会影响他们“三观”的形成。

2.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和道德意志薄弱。

由于网络本身的隐蔽性和匿名性, 网络成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自由、更容易放任自己的虚拟世界。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变得随意、放纵, 缺少一种行为的责任感, 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行为约束, 他们把网络当作极度自由的世界, 以摆脱现实的拘束。另外, 当一些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失落的时候, 会选择在网络中寻求快乐, 从而逃避现实的问题。

三三、探索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影响,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 关键是如何将积极作用最大化, 并运用有效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消除负面影响, 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 增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热情和网络交流互动的特点, 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搬到校园网上,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做好教育、服务、指导与咨询等工作, 不仅“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比如用红色资源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 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所以, 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网络基础设施, 改善技术条件,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优化升级,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平台。

2.建设适应时代要求、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 其队伍建设是决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该由掌握了现代网络技术的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组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网络教育意识,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来增强网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知识和技术运用能力培训, 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网络技术, 提高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整理和分析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和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能力, 让他们能够恰当、自如地把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融为一体, 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传播优势实现教育手段网络化。

高校网站应针对大学生的上网特点进行一些集体主义教育、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和举办网上学术讲座。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搜集学生在网上的行为、言论, 从多方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还可以通过网上发放调查问卷, 掌握学生的思想与动向, 也可以利用网络软件资源, 开展心理测试与训练等。高校还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 在校园网开设大学生心理服务栏目, 制作心理宣传网页, 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常识教育, 还可以利用网络通信工具, 建立网上聊天室, 直接与大学生进行对话, 在隐蔽自由的空间内, 大学生更能敞开心扉, 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4.加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主要包括软件建设、硬件建设、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在软件建设方面, 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 另外, 颓废消极信息和思想充斥其间。为此, 高校应积极开发一些集知识性、思想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有效屏蔽网上的各种不良信息。在硬件建设方面, 目前, 我国一般高校的校园网络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 基本实现了网络进办公室、进图书馆、进教室、进宿舍, 但还需要适当改进和完善。其中, 主要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不全, 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够。在资源库建设方面, 可以将学校服务器与网络上大量免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 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资源并方便他们对资源的获取。

5.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监管不到位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 加强网络监管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在具体规章制度的制定上,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条例与办法。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网络的管理制度不能用简单的“罚”来实施, 而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留有一定的商讨空间, 尽量减小处罚的影响面, 要以教育和引导为主。

6.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双向互动的交互式主流为主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心态, 使他们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转换自如, 不能本末倒置沉迷于网络虚拟环境;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积极参加网络文明建设, 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还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要充分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 让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 就网络信息和社会思潮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讨论, 使他们明辨是非, 实现从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晖等.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2]秦颖.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3]安仲森.试论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9) .

[4]黄惠萍.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建构[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9 (8) .

[5]陈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世纪论丛, 2006 (1) .

[6]魏潾.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4) .

[7]高晓钟.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战线, 2008 (4)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2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的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就其实质性而言,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传播逐渐成为当今思想政治影响的主要力量

现代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较为狭窄空间的传播,基于网络环境下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逐渐有着多个传输主体,传输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受到教育者自身条件的极大限制,但是其传输的内容有着多样化的个性化特点,不仅仅对于高职学生观念以及知识的更新有着一定的有利影响,同时又有利于网络知识新平台构建。

2.网络环境下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往往使得信息内容的失真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有着单向传递的信息,同时其信息的接受又是出于被动状态的,高职学生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具有积极主流意识的信息,对于高职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的培养有着极其有利的影响。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网络具有两面性,在实际的.信息选择性传播的过程中,难免造成信息内容的失真,进而对我国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3.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逐渐减弱

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对知识以及道德有着一定的重视度,其教育往往有着一定的权威性,而教育者难免得到学生的尊重,而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现代化先进的网络技术,高职学生借助于虚拟的网络平台,其政治思想教育难免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至于现阶段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逐渐下降。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信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创新作为民族兴旺发达的主要力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随着网络的大量普及,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高职院校应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网站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网站主要是对学校加以宣传,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根本上的服务。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更要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教育网站,借助于互联网将高职学生的视野拓宽,并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将高职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并以高职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出发开展网上讲座和心理咨询等活动。

2.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新媒体素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科包括学生政治辅导、班主任外,学生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网络时代,是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需要努力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首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综合素质。网络在高职教育中的普及如火如荼,但综观部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信息素养及媒介素养等方面仍然落后于网络发展的素质,对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技术水平较差,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着重对“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开展,以及开设网络教学辅导班、完善考核机制等手段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网络信息资源及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不断建设和开拓。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则可以通过在高职开设专门的大学生新媒体课程等,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分辨网络传播信息的真伪等,促进大学生正确网络信息传播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自主防御能力,自主远离不良思想信息的干扰。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

对当前的高职学生来说,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于学习的一部分,他们习惯于通过qq、飞信、微信等与他们联系,在天涯、猫扑等各种网络论坛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等。所以在网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对学生的这一特性加以把握,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主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研组可以设立自己的博客,建设所带班级的qq群等,使学生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qq、微信等接收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动态信息,与老师、同学加强联系,积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网络上对党支部、团支部等组织加以建设,使学生在网络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习、工作两不误。

三、结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3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

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带来的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新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诞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关键就在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和现代化意识,大胆迎接挑战,抓紧学习掌握网络技术,认真研究网上思想文化交流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网络宣传的本领,在网络上不断开辟、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把网络变成创新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工具,培养具有创造性、能适应21世纪激烈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学会用真诚和真理去说服人、感召人、凝聚人,努力增强教育者的服务意识,树立民主化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同时,着力激发和引导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惟有自律,才有可能对各种信息进行清理、筛选、分析和综合,拒绝不良信息,吸收有用信息,要学会自已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将自己塑造的更完美、更理想,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加教育活动。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角色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学习,加快角色调适与创新。教师角色定位要从教育的灌输者、说教者转变为网络传播中的“把关员”,既是教育者,又具有非主体性的特点;既具有高新技术、廣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品德,又不以权威自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输者,又是网络信息传播的监控者;既不强行“说教”,又积极提供“选择”和“引导”,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身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境界。

三、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高校学生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着力研究并着手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之一。网络具有两面性,它的发展与普及,使一个全新的思想文化交流空间正在迅速扩大,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与此同时,由于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及立法依据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不少消极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信息,形成了信息垃圾,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确观念的形成。这些垃圾如果长时间在网上“流通”就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误导,如不及时清理很可能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危害。所以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必须主动出击。绝不能等破坏性因素强大成熟后才讨伐,要防患于未然,打好“主动战”。用新的教育方法去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如建立网站直接发布有关信息和资料,开设电子论坛,开展网上讲座和讨论甚至在线答疑,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在网络世界中怎样获取、在哪里获取需要的信息,学会辨别、分析。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需要变单向的灌输式为双向互动的交互式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具有比受教育者更高的学识、更多的信息,有较高的威信和信息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居于主导地位,实行的是信息的单向灌输。而在网络面前,信息接受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平等的,甚至会出现教育者掌握的信息不如受教育者的情况,带来对教师权威地位的冲击。其实这种网络非中心化的特征正有助于平等的交流和互动的沟通,能促使教育者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工作方法,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以引导,由传统单向交流中的独角戏甚至口服心不服真正做到双向互动、口服心更服。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现代化。

四、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网络的优势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但也为各种负面信息的存在与生长提供了土壤,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消极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和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时代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要求,要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必须注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对象新的特点,增强教育引导,提高受教育者自我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识。当代大学生既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欲望,追求个性化,也能以积极、开放和竞争的心态面对社会,相对理智务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真正反映了时代精神和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才能保持青春魅力,迎接时代提出的挑战。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面必须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及时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内容的客观性、理论性和现实性;并抓住现实中的争论焦点,用正反事实说话,不回避矛盾,不搞片面性,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五、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创新

提高施教者的信息素质,建立一支符合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这是网络对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少关注学生上网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对网络知识知之太少,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通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则显得尤为紧迫而必要了。在工作中要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运用规律,增强网络意识,成为驾驭网络的行家能手;要积极引导高校学生遵守信息规则,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和利用网络信息,扫除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让健康的网络信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要善于过虑、调控和发布网络信息,牢牢掌握网络信息交流的主动权,打好信息交流的主动仗,从而顺应时代的要求。

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利用网络传递信息、购物、学习、生活、工作。网络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为人们提供很大的便利,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大学生更是网络的忠实粉丝,现在几乎没有学生不上网,据相关数据报道,现在大学生的平均上网时间每周高达26小时,个别大学生的在线时间超了40小时。因此,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相关高校教研人员应深入了解网络,利用网络合理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教学方法。这样,高校才能运用网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利用网络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主动地融入教学中,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所以,高校教研人员要重视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让创新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一、关于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一)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而且网络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国外交流沟通,从而获取更多的国外信息。与此同时,特殊的网络环境也在逐渐形成中。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两层含义理解网络环境:一是广义的网络环境;二是狭义的网络环境。广义的网络环境是指基于网络时代下的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网络环境则是指虚拟环境,这种虚拟环境只能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呈现虚拟环境的主体,狭义的网络环境则很难形成。在虚拟环境中网络系统可以不断地更新信息和资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需求,虚拟环境具有从物理到非物理、由实到虚转变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时,会发现网络世界的虚拟场景与现实生活相似,当人们融入虚拟世界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发展转变。但虚拟环境与现实世界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虚拟环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能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充足的信息,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在创建网络环境时,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丰富的资料和良好的技能,才能设计出优质的网络环境。因此,高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比如,多媒体教室,为学生展现了学习界面的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料等。网络环境在生成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与现实社会的信息,进而形成网络虚拟环境,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世界相比,它只是现实世界的折射,并不能代表现实世界。所以,在分析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时,人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承担者,又是接收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发动者,又是受动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特征的变化。因而,在网络环境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时,相关的科研人员需要结合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此外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几点特征:(1)开放性与时效性;(2)主体性与匿名性;(3)平等性与互动性;(4)内容的丰富性。

(三)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网络环境的出现充分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也有效地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网络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时机,在网络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优化网络,从而促进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四)具有引导学生的功能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政治精神,理解做人的道理,并坚持将政治精神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然后,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利用网络,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与时事热点,这能让学生准确地区分网络信息。其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网络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让思想政治观念深入学生的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稳固学生的精神支撑。只有教育工作者有效地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教育。

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时,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重新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成长和发展的目标,让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此外,当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良好的熏染时,也会带领其他同学共同发展。

(五)网络具有防止西方文化冲击的功能

现如今,课堂教育教学形式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外国文化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虽然这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但却十分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如果学生长期受到外国文化的熏染,则很难明确我国政治发展的方向,也无法理解我国政策的内涵,从而导致我国的国力下降。因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时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进入高校开设的网络教育平台,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入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但在这之前,高校应对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包装,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模式,让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内容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娱乐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关注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其身心发展和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并且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所以,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很容易发生转变。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西方文化对学生思想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并采用科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避免学生崇拜西方文化。但传统的教育手段已无法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需求,因此,高中在构建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时,应以防止西方网络文化冲击为主,以学生为本,选择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网络具有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含量较大、信息内容丰富、互动性较强等特点,网络的这些特点给教研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有效地减轻了教研人员的工作负担。但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发现,虽然网络环境帮助学生提升了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但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载体建设落后

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在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研究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此同时,高校在建设网络校园环境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网络平台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实时更新其中的内容,以方便学生预览。但现状是虽然高校不断地更新信息,但仍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主要是因为高校设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死板,网络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缺乏多姿多彩的真实事件和新闻,使学生对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学习的热情。另外,高校没有为学生设置交流平台,使学生在阅读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无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也无法发表自身的想法和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调查显示,99%的学生经常上网,但只有4.6%的学生会时常关注学校创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由于网络载体建设的落后,导致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逐渐下降。

(二)教研人员缺乏良好的网络意识

尽管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研人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准确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但大部分教研人员缺乏良好的网络意识,在教育学生时,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网络信息教育无法得到广泛的实施,同时,也严重阻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现如今,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价值观。而且,由于网络中存在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网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良心理。这样,学生在关注信息时就容易被这类网站误导,失去判断能力。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针对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出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现如今,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应合理地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规范网络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主要内容,进而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印象。与此同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在网络平台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策教育的效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网络平台。

(二)创新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构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因此,在构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网络环境中思想教育的形式,让网络教育平台的形式别具一格,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点击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切勿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站具有吸引力,才能发挥时效性,否则只做表面宣传,是无法取得成就的。

在创新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时,相关教研人员要遵循相关的要求和规定,在不改变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原有构建理念的基础上,在网络平台中加入新颖的内容,及时更新网络教育平台的形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具有真实性、快捷性、贴近性,从而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让学生接受和认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创新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校教研人员需要创新网络平台教学方法,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网络交流平台,定期设计思想教育交流主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当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探究和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时,学生的内在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形成独特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在构建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时,高校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管理,防止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进入网络教育平台,并在网络教育平台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只有在网络教育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五)利用网络多元化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互联网具有较多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帮助人们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减轻人们的工作负担。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合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和特征,积极推动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网络为载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渠道。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将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根据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案,设计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网络教育形式。此外,高校应构建完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框架,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在加强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加强德育和素质教育,在某些方面约束和限制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在规范学生行为举止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大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制定文明网络行为准则,让学生遵循网络行为准则,正确上网。与此同时,教师要调动学生上网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上网,但教师应让学生文明上网,这样网络教育平台才能发挥作用。

(七)建立健全网络平台管理制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引领者,教师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引和教导,学生则很难有效地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创办的重要性,也无法积极主动地进入网络教育平台。因此,在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之前,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平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队伍,加强师资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观念,教师才能在网络教育平台中完善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需要明确创新目标,制订新颖的创新方案,采用合理的创新方法,为学生打造一个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高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加强监管,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并在网络教育平台中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激发自身的思想情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5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作为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普及。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流,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并且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不仅是信息化浪潮的体验者和推动者,更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所以,在“网络时代”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无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给高校思政育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网络 网络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也就是用正确、丰富、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过程。①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同时也带来了新契机。

(一)网络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方式

网络时代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办

②法也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受到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

表达方式的单一性,成效不是很理想。网络思政教育形象生动,具有①

② 陈万柏,万美容.思想政治与教育原理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第119页。

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而且网络的平等性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发挥主体创造性,自由的发表言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使思想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手段和方式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现代化。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网络博客,红色网站等等。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这是传统思想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二)网络极大的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

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其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同时网络又是开放的世界,没有疆界的限制、文化的樊篱、观点的束缚。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向国内,教育环境相对闭塞。然而,网络时代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的特点,大学生获得资讯的渠道得到全方位的开放,资讯的内容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开辟了大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网络时代下的海量信息资源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浩瀚无垠的信息海洋中撷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资料,将其作为教育成本,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积小,形式单调等弱点。从

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网络促进了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网络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社会化。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仅仅围绕着学校、家庭和所处的社交范围进行,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周围的环境,这导致了大学生从面向学校的信息需求进而转向了社会。网络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使大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与社会接轨,在比以往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也给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机会,每一个关心当代大学生人都给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巨大优势。

二、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技术的发展有为善和为恶的两重性,因此,提高科学技术作恶的了解和防范程度,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坏处的”。网络是把“双刃剑”,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创造了新契机的同时,也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强势文化的侵袭

网络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国际上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其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向世界灌输西

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量中,仅仅占到0.1%和0.05%。①正如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

②对势力正竭力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高校大学

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而又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在多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下,无疑对大学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的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先进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

(二)网络信息垃圾的毒化

网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网络信息因传播的便捷性和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庞大的信息资源良莠交织,鱼龙混杂,呈现出多元性和泛滥性,各种垃圾信息,例如:封建迷信、色情淫秽、暴力反动等严重影响和毒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终于熬时期。网络的虚幻性容易使大学生陷入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不少大学生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①

② 明安香、宁新等,《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江泽民:《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第412页。

拔,而网络中不少是以色情、战争、暴力为主要内容的,这给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和约束力,面对网络中各种有害信息就无法真正的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远离网络信息垃圾的毒害,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临的困境。

(四)网络道德责任感的弱化

互联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个“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理想世界。埃瑟·戴森也曾指出:“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者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它是虚弱的宣传工具,但却是一个施展阴谋的好地方”①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弱化。网络提供了时间上无限制,空间上无边界,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网络的随意性和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大学生有失道德责任感的行为。这种社会道德责任感的降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难以通过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和控制,加之我国的网络监控能力有限,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致使近年来网络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教育,监督和管理,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埃瑟·戴森著,胡泳、范海燕译:《2.0版数值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9页。①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网络时代下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及其政治社会化路径的正确选择,都有待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领和指导。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阵地、新舞台、新渠道。高校应充分占领这块阵地、活跃这个舞台、利用这个渠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真正的做到趋利避害,开拓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周长春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王荣发 《网络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3]潘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版

[4]阿尔温·托夫勒,创造一个崭新的文明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5]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6]史敏.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交流,2007(2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6

关键词:网络;特性;学生诉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41-02

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和灵活性等新特点,以至于这种新媒体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诸如论坛、微博、易班等网络平台的发达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但是,不可否认,网络具有双面性,它容易使大学生容易接触到一些腐朽消极的思想和信息,对于其身心成长极为不利。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网络的特性,充分了解学生的网络诉求,不断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网络的特性

(一)多样性和便利性。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共享平台,海量的信息空间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文化是一种集大成的文化,几乎所有传统文化形态的表达方式,在网络文化平台中都可以得到体现。[1]第一,网络信息的丰富给予大学生更多学习的机会,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大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接受新信息和新知识。第二,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与来源已经实现了全球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全球同步的信息。(二)开放性和交互性。所谓“秀才不出门,方知天下事。”在网络世界所有人都可以均等的享用大量信息,许多学习型网站只需免费注册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正是网络的这种低门槛或者无门槛给了大学生增长见识和学习的平台,也是网络的这种自由畅游性给了大学生更多的空间。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大学生通过网络互动社区、网络通信软件和博客等结交新朋友,抒发内心真实情感,从而建立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可以说,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有可能是消极腐朽的。(三)隐蔽性和潜藏性。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即匿名性,给网络交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方面保护了个人的隐私,但另一方面又潜藏了许多危机。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活跃的一代,易于接受新事物,交友愿望也异常强烈,但因此而导致的网络诈骗等危险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优势,通过信息共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等,也要通过网络平台侧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应该适时进行危机干预和问题的解决,要率先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

二、大学生的网络诉求

当代大学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一代,网络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和期待较高,对网络的诉求主要体现在多样性和偏好性的共存上。

(一)多样性。网络是一个拥有海量信息的平台,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具有丰富多样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第一,学习的需要。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网上很快就能搜索到各种答案;对于各类知识的渴求,只需要浏览相关网站就能学习;在网上搜索各大名校的公开课视频就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第二,交往的需要。网络的各种互动平台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强烈的交友愿望,也可以让他们规避在现实交往中的复杂问题,相对于此,网络交友更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第三,休闲娱乐的需要。网络丰富的休闲娱乐平台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娱乐需要,各种网络游戏、网络农庄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但是这些也有可能使大学生养成懒惰享乐的习惯。第四,情感宣泄的需要。网络平台的隐蔽性和交互性给了大学生更多的宣泄自我情感的平台。

(二)偏好性。高校大学生由于性别、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差异,诉求偏好也因人而异。爱好学习的学生偏好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偏好利用网络平台来扩大交际圈;情感丰富的学生偏好利用网络来宣泄自身的 情感,例如写网络日志、博客等;厌倦学习的学生偏好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刺激和成就感;也有一些学生在网络平台接收到一些不良的信息和腐朽的思想。

三、如何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发展而形成自身的特点。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积极适应信息化的挑战,不断进行创新。[2](一)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结合网络的特性和学生的诉求,将教育理念实现以下转变:第一,从单向型向多维型转变。要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追求多元化知识和好奇心强等共性,着重考虑他们的差异性。要注重多维思考,针对个性差异实施分类教育。第二,从感性向理性转变。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脱离传统方式下的“经验主义”。因为在经验运用过程中用固化的模式和流程容易产生单项渠道,从而缺乏信息反馈和互动来推进教育。[3]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避免受到感性判断的牵绊,而应该用理性的方式看待和解决问题。第三,从说服向引导转变。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趋于成熟,“说服式”和“灌输式”教育容易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在网络教育中,应采用积极引导和循循善诱的方式,实现平等基础上的互动教育。(二)打破师生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主客体的跨界辐射。在传统教育中,一般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而通过网络平台,特别是现在流行的“网络微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即网络微博的“文化反哺”作用。今天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授受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双边合作关系。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信息传播媒体,具有操作的自主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打破高校师生壁垒,实现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老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利用微博、论坛、撰写博文等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分享,用个人魅力辐射学生。通过撰写积极健康的博客文章,上传学习辅导材料,参与讨论和投票等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聊天平台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分享工作心得和生活点滴等,跟学生一起学习,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渴望拥有网络平台来展示自己和抒发情感。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所思所为,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他们的疑惑和迷茫给予及时疏导和指导。老师也要善于接受学生中的积极的新思潮,但是在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坚守和判断上必须仔细思量,不能被“反哺”潮盲目颠覆。因为新兴的思想并不具备成熟的实践经验,这些仍需要教育主体来把握文化的主流。(三)加强网络舆论监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置。由于网络具有便利性、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等特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抒发个人观点,表达个人情感。目前学生比较偏好论坛、微博、写网络日志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和表达个人想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网络进行舆论监控,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尽早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波动和疑惑,同时也可以规避面对面交流的弊端,让师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得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

诸如易班、BBS、各种微博等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有更自由和广阔的平台去碰触社会、获取信息、抒发情感和交友交流等。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融入学生的重要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唯有充分认识网络特性,了解学生诉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勇于创新,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要装满学生一碗水,必须先装满自己一桶水。”

高校也应当有教师“形象工程”建设,特别是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有严格的要求,着力于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头脑清醒,精通马克思主义宣传艺术,精通网络技术,工作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4]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的素质,使教师既能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又能识别网络信息的良莠,善于以创新精神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谢丽萍.网络文化与高校学生精神诉求[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1)

[2]高旭.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龙岩学院学报,2012(3)

[3]肖辉.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方式的转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

[4]李智栽,黎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9)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卫党委委托课题“沪外高校易班建设试点”项目(项目编号:YB13L2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7

一、分析网络环境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内容与方法过于单一。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也将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但是其内容与方法仍过于单一,不少的思想政治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直接搬到了教师的网络博客,内容缺乏新颖,而且多是长篇大论,没有吸引力,与网络当中的其他娱乐性较强的内容相比,更是难以引起中职生学习的兴趣。

(二)缺乏系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于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再是教育过程当中被动的接受者,通过网络给予了学生平等与自主选择的个人权力,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多以自己喜好主动选择关注的内容,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力度欠缺,也导致学生的网络生活多以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为主,缺乏具有积极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平台。

(三)思想认识不足。当今,许多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认识不到位,简单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仅是让学生掌握了伦理道德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培养思想道德习惯。对学生成长而言,缺乏道德习惯的培养无法真正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及政治素养。现如今,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普遍存在思想意识差,轻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因此,导致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不感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加强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不断加强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网络思想教育平台的建设。这就需要中职院校能够不断完善其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与体系,并能建立起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机构,加强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其思想政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在其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工作质量,也能有效的解决在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二)改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前,学校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决定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及时地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出调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都是面对整体,然而在重视个人价值的今天,学校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人的想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由原来单纯的整体变成学生个体与整体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开创网络环境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三)发挥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充分地发挥网络优势来进行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实现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合,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不断提升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质量。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网站的建立、建设和维护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以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并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络建设中来,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提高中职学生的个人网络免疫能力。中职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在网络中自主地接受信息,提出信息,网络使用行为独立性与隐蔽性更加强大,这些都加大了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网络空间进行利用,加强正确信息的传播,会让中职学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会让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得以扩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给世界带来改革的创新型事物。辩证地看待网络,发现其对于中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机遇与挑战,是优化当代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满信心,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促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摘要:如何应对网络环境给中职学生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加强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中职院校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题。本文从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对中职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桂梅.网络环境下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4):136-136,137.

[2]程冉.探究网络环境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09.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篇8

(一) 形式上:立体化、动态化、虚拟化、多元化

借助于网络平台, 教育内容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 从静态变为动态, 从现实走向虚拟, 从单一的形式走向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形象直观的多元形式。立体化使得知识的呈现不再平淡, 动态化的形式使得学习的内容生动活泼, 易于接受, 同时, 由于虚拟化的形式使人体验到了现实世界中无法体验的境界, 这也是造成许多大学生逃避现实、沉溺于虚拟的重要原因。多元化的形式丰富了学生们的视野, 网络具有包容性, 在符合国家法律和道德水准的前提下, 各种思想、文化、流派可以并存, 大家可以通过交流互相促进。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所拥有的这些特点, 每个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各类知识, 做到因材择学。网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 传播上:海量性、及时性、有效性、开放性

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上, 它具有传统的媒介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网络可以容纳海量的信息, 并且每时每刻又有大量的信息充实到网络中来。在传播上网络还可以做到及时有效。网络的速度远比电视、报纸、书本等传统媒介传播的速度快, 而且随着操作的规范, 一大批专业网站、职能部门网站的出现都为信息的有效性、合法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 网络在传播上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平等开放的资源有利于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网络的大量知识对大学生来讲是公平的资源, 每个人只要进入网络都触手可及, 特别是公共资源, 人人都有查阅的权力, 人人都有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权力, 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 效果上:针对性、协作性、可选择性、可重复性

在网络中可以因材施教, 可以针对被教育者实施个体化的教育方案, 网络的出现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网络便捷的形式也决定了其可以开展协作。通过联机讨论, 或者在论坛中协作, 大家可以致力于对某一问题的探讨, 展开深入的交流, 各抒己见, 共同解决某一问题。某些软件也为网络协作提供了平台, 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共同完成某项工作, 共同进行创作、娱乐、经济活动等等。另外, 网络有着可选择性和可重复性, 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浏览学习, 可以针对自己的强项选择大量的内容给自己充电, 并且学完了这些内容随时随地可以重复这一过程, 进行复习, 强化学习效果, 这对巩固学习成果是大有裨益的。

二、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 传统文化的挑战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 网络使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文化理念容易受到新潮的网络文化的冲击。由于网络拥有虚拟化、多元化等特点, 上网者不必拘泥于现实世界中的条条框框, 大家可以公平地展开对话, 现实中的身份很难成为网络中大家平等交流的鸿沟。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了挑战, 同学们更喜欢在网络这个交互式的平台上进行平等交流, 也可以利用教师信箱、教务信箱乃至校长信箱对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建议, 有关学术的认识或学习上的难点也可以与老师展开热烈的讨论。同学之间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在网上展开讨论, 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二) 西方文化的挑战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 用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良知构筑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防火墙。

(三) 不健康文化的挑战

网络中充斥的部分不健康文化, 对处于思想逐渐成熟阶段的广大大学生来说亦是需要自觉抵御的毒瘤。

(四) 海量信息的挑战

海量的信息如不加选择地处理, 势必会弱化大学生的选择能力, 普通大学生可能会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手足无措, 特别是容量降低信息的价值分辨率, 无法高效率地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优质的服务。

(五) 网络成瘾的挑战

网络成瘾在生理上、心理上对学生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轻者手腕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 重者忽视正常的人际交往、精神异常、抑郁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 技术层面上的措施

技术层面上要加强创新, 将科技手段用到网络教育中来。例如说学校设置硬件或软件的防火墙, 在大学生浏览不良信息时可以自动屏蔽。防火墙可以实现不良信息的定位筛查, 由网络管理员对不良网站在校园网中加以屏蔽, 并可以对上网浏览不良信息者加以定位后通知上网者加以注意, 甚至可对劝告后无效的大学生通知其所在院系。技术上可行的方法还有强制实名制上网、实名制发言制度。要培养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态度, 防止大学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不负责任, 肆意发泄。

(二) 道德层面上的措施

重建网络道德伦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倡导网民文明上网, 高校在号召大学生文明上网的基础上,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网络观, 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促使他们成为网络中的主旋律, 承担起监督网络的重任, 自觉构建良好的网络道德体系, 自觉维护稳定的网络秩序。在网络世界中要自觉遵纪守法, 倡导社会公德;提倡先进文化, 摒弃消极颓废;提倡自主创新, 摒弃盗版剽窃;提倡互相尊重, 摒弃造谣诽谤;提倡诚实守信, 摒弃弄虚作假;提倡社会关爱, 摒弃低俗沉迷;提倡公平竞争, 摒弃尔虞我诈;提倡人人受益, 消除数字鸿沟。要用良好的网络道德促进广大大学生健康成长, 在网络时代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正确责任感和道德观的新青年。

(三) 法律层面上的措施

针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 要建立健全网络方面的法律, 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外交和易引起争端的焦点问题要加强审查, 对散布不良信息的用户要加以警告乃至按法律进行处理。高校要致力于预防大学生的网络犯罪, 如盗用他人上网账号上网, 盗用他人银行账号在网上消费, 在网上进行经济诈骗活动, 利用网络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恶意攻击其他网站等等。要加强网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 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 用好法律这个手段,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 心理层面上的措施

学校和家长要建立心理关怀机制, 对于因网络造成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档案, 由专门的、专业的老师从事一定的心理治疗工作甚至是生理上的药物治疗。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 在心理上持久地给他们关怀, 使他们摆脱网络的束缚, 健康成长。

(五) 教育者层面上的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 网络对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造就一支既精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又了解计算机网络特点, 掌握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可以加强改革, 加强探索, 把是否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红色网站的建设, 占领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加强高校BBS等红色网站的建设与管理, 搭建良好的网络交流平台, 设立相应的网络信箱, 举办模拟的网络创业、网络学习、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答辩、网络应聘等主题活动等也为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格局丰富、特点鲜明的新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面对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并初步探讨其应对措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路径

马克思认为, “人是环境的创造者, 同样, 环境也在创造和改变人”。毫无疑问, 环境作为一种由人创造并生活其中的社会存在, 会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潜移默化并且是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网络环境, 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而存在的虚拟环境, 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 不少人从中也受到了一些不良的、负面的、渗透性比较强的负面影响。剔除这些不良影响, 净化网络环境, 营造正面、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氛围, 可以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一) 境外不良意识的形态的渗透。

网络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和开放性, 自身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促进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把网络当成了宣扬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 广大青少年构成了我国网民的主体, 作为最容易接纳新事物的青少年人群, 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 西方发达国家的不良意识形态借助网络的渗透极易对青少年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认同感造成负面影响, 极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 大量色情、暴力的文化垃圾充斥网络环境。

网络的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其蕴含的信息具有信息量丰富、传播便捷、形式变化多样、隐蔽性强等特点, 网络中充斥着大量色情、暴力、不健康的网站和信息。这些复杂多样的不良信息大多属于消极、颓废或者色情、暴力的内容, 这些内容猛烈地冲击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使许多青少年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破坏了他们原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 自由的网络环境缺少足够的监管。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开放的交流环境, 人们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畅所欲言、或者按照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去评判而不是依据法律和道德来评判一件事情。在网络这种缺少足够约束和监督的环境下, 不少人难以公正地作出评判, 利用这个自由的平台不住地宣泄对生活、对社会甚至是对国家的不满, 他们放纵自己的行为、甚至不惜越过法律的底线, 而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中, 要相对这类行为实现有效的约束非常的困难, 造成了现实中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被不良的网络环境影响而抵消。

(四) 网络的虚拟性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网络的存在为人们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极为方便快捷的方式方法, 许多新的交流途径, 比如:微博、微信等等, 这些交流方式或手段将人际交流的空间藩篱彻底打破, 现如今, 此类交互式的交流方式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主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与那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发生交流, 极大地扩宽了人的交际面。但是, 在虚拟化的网络环境下, 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程度难以确定, 人们在虚拟的沟通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从而漠视了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重要性, 造成了新的人际障碍, 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隔阂越来越深。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

(一) 以人为本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 对象也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积极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个人的主动自觉意识、激发个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同时也是优化网络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进行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同时适应网络平台的平等性、自主性等特点, 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为加强网络的教育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创新性原则。

人是具有主观创造性的生物体, 因此人在受环境影响中形成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人不是完全被动、机械地接受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而是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这也就意味着, 人在认识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发生作用的同时也会主动地改变环境, 不断地创造新的、优良的育人环境, 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所说的坚持贯彻创新性原则, 就是要把握网络环境对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规律, 并在遵循这一规律的基础上, 能动地创造合理的育人网络环境。

(三) 针对性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因其身份的丰富性, 自身素质也存在较大而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 在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 要对网络环境的影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层次性的科学分析, 区分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从而进一步扩大积极因素的效果、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针对具有不同思想层次的教育对象, 提出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 切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这既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原则的要求, 也是实事求是的认知环境影响的表现。这就要求在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同时, 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教育对象区别对待、加强针对性, 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 积极性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素养的形成不完全是消极的影响, 也有积极的影响。总体来说, 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环境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分析辨别清楚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择优选择众多因素中具有积极影响的来开展教育活动和行为。对待消极的因素, 要积极想方设法克服其影响, 促使那些受教育者的各种思想政治素养朝着积极的方向快速发展。

三、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路径

(一)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

一是顺应形势及时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相关内容, 扩大平台涵盖的范围, 掌握网络话语主导权。二是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有条理、有层次地开发一些生动、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教育软件, 有针对性地合理培养、发展和引导虚拟群体和组织, 增强教育辐射。三是树立典型, 通过宣扬优秀的代表性人物, 利用榜样人物示范的力量, 对受教育对象进行正面引导, 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二) 提高网络环境文明程度。

网络平台的本质是一种供使用者交流的工具, 本身是客观的、不具有感情色彩的, 因此网络平台既可以产生正面的影响, 也可以产生负面的影响。营造好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环境的文明程度, 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网络环境的文明, 主要取决于使用者内心的信念和道德规范, 提升个人政治素养, 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 同时也能使得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明化。

(三) 提高网络思想教育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自身应当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 深刻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 同时具有自觉宣传这些观念的责任感。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应当具有高超的网络技术, 能够做到熟练地使用网络工具, 敏锐觉察到并能迅速解决网络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三是网络思想教育者还应当具备能够从网络中获取、提取、分析、吸收、存储各种良好思想教育信息的能力, 并将这些信息以新颖、喜闻乐见的形式第一时间传播给受教育者。

四、结语

总体上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净化网络的育人环境, 构建一个积极、正面、动态、开放、和谐的网络教育平台;二要规范网络伦理准则,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养。而要想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必须把握好时代的发展, 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2]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10

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有了“地球村”的感觉,忽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眼前了,想找什么,想问什么都能从互联网上找到答案。因特网因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特点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信息。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前的大学生可是互联网领域里面的高手,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方式。

网络信息泛滥,网络成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网络信息泛滥,网络上面一个关键词能搜索出来成千上万的信息,里面包括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一而包括负面的、低俗的信息。所以学会鉴别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网络信息泛滥,大部分人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差,因此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行骗,网络犯罪活动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把大量的西方国家的想带到了中国,有好多崇尚时髦的人开始盲目地追风,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西化”“日韩风”等等这些词汇。还有好多分裂国家的思想传播进来,因此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进行研究,去主动接受这个挑战。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会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网络知识丰富,说明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丰富。这就意味着网络上额度正面信息会越来越丰富,毕竟世界上还是坚持真理的人比较多。

其次,网络化会使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得到优化。网络化让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人们的思维和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思想是动力,思维观念的正确才能引导你把事情做成功做漂亮。眼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才能促进事情的更新。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这在客观上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三,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普及做得更深入高效提供了新手段。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信息迅速传播。互联网必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手段。我们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去作为传播思想睁着工作教育的载体。让我们利用互联网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方法

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让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传播作用。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好好利用好互联网。

第一,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建立校园内部的信息传播系统。

学校应该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一定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去建立自己的信息传播系统,在校内信息传播系统传播的信息一定要生动、活泼。网络上面的信息是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因此宣传的内容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口味。大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学会鉴别信息的可信度。通过各种案例去引导大学生自主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是搞好校园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提。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的思想境界有很大的提升,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我们要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去积极宣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大学生增强自主性、创造性、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在高校我们多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专题讲座、文艺表演等等,在娱乐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进去。高校社团一定要利用好,社团可能带来一呼百应的效果。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把思想政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第三,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学生辅导员。高校必须加强对辅导员政治素质的培训。因此为了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建设队伍素质,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以及完善考核制度。首先我们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全方位的对辅导员进行培训,重点要加强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学生工作队伍中来,学校应有切实的措施和有效的机制,为他们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加强和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和提高。彻底提那个高学生建设队伍的素质。这样才能搞好学生管理工作。

要善于利用网络,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懂得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

信息化社会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的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日新月异的技术的潮流更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不断地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1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普及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强大的冲击。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思想观念等随之改变,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提出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措施

大学生群体是新思潮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对于社会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网络环境的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众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因此,了解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

一、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环境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在互联网技术没有普及之前,人们主要通过传统的媒体,比如书籍、电视、广播等来获取信息。这样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网络则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学生只需要通过手机上网、电脑联网等方式,就可以及时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从而拓宽视野,提高知识水平。

2.网络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必定会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大学生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同时,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可以通过普通网民的身份,与各种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平等、自由的观念。这样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随之增强,促使他们能够勇于承担社会历史使命,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作出贡献。

3.网络环境扩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

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时代,大学生主要通过面对面、书信、打电话等一对一的方式,与外界人进行交流。这种真实的交流方式,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致使其难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进而影响到交流的效率和效果。而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时空、语言、文化等的界限,扩展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进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网络环境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许多知识英雄和创新先锋,为众多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榜样,促使其努力学习新知识,成为优秀的人才。另外,网络的全球性和开放性,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其学习空间和知识视野,有助于大学生构建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这能够引导大学生敢于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和创新。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1.制定科学、系统的网络管理制度

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可以促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应该制定科学、系统的网络管理制度,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和引导人们的上网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同时,高校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监管工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网络条件。

2.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会各个方面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高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在网络环境的形势下,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卫生、心理学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努力奋进的健康心理。

3.建立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高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广大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4.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网络技术的便捷性、时效性和广泛性,可以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网上论坛、网上讲座、网上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总结

总之,在网络环境的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还应该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规范上网,文明上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豫红.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篇12

网络是一个信息共享空间, 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网络常被比喻成一把“双刃剑”。在大学, 网络的出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为大学生活提供了便利, 与此同时, 网络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思维、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 掌握主动权, 为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 首先, 在主体内容上。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教育主体内容的信息量小, 局限大, 通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杂志、报纸、书籍、文件等资料, 甚至是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搜集资料, 寻找素材, 采取这种方式方法获得的信息大多不贴合实际、缺乏时代感、枯燥乏味, 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取得的教育引导效果也不明显。与之相比, 通过互联网平台经过信息交互搜索获得的信息, 具有速度快、范围广、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 并且借助论坛、微博或聊天工具等新型交流载体, 可以将教育对象引入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互动联系起来, 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预期效果。因此,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丰富生动, 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强。

2. 其次, 在教育方法上。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 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教育者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反映, 又是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中介, 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工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较单一、刻板, 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方法, 通过课堂讲授、班会团会、谈心等方式, 通过与教育对象语言、感情的交流, 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主动灌输, 被动接受, 持续时间较短, 效果不明显。与之相较, 建立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吸引受教育者主动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 淡化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和大学生受教育的色彩, 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渗透来进行。同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拘泥于静态的文字表述, 注重综合各种多媒体技术, 以生动精彩的视听效果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使其自觉将一些道德规范和思想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

3. 第三, 互联网孕育着巨大的潜能, 开发利用新的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新途径。

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对象在虚拟空间里的心理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倾向, 以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 并循环模拟利用以检测反馈信息, 从而为教育活动的展开指明方向。

二、加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 创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包含网站和网页建设、网络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校园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突出高校校园特色的校园网, 有机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以引导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等需要为目的, 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能动性。

2. 创新网络载体, 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平台建设中, 绝不能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割裂开来, 顾此失彼, 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 根据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时代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内容, 在适当的环节给予后者倾斜。要加强时事热点评论、心理健康疏导、在线思想交流和国学传统文化等板块的设计和建设。在此基础上, 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逐渐推进和实施“电子信箱”“网上办公”“网络服务”等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网络工程, 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契合。

3. 加强网络教育教学的开发利用, 发挥其教育主渠道作用。

上一篇:中国文化贸易统计分析下一篇:工程质量下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