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共12篇)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与手机网民的一些数据如下:
互联网普及率为51.7%。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处于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项需要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系统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中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思维与行动的方式都产生巨大变化,国家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重要保证。我们需要全面探索和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一、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变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学生观念新潮开放、思维活跃。但大学生还有许多不够成熟、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尤其是在受到西方影视文化等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处处充斥着商业的影响和强势文化的渗透,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受到极大影响。大学生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事物,勇于实践,思想文化与精神需求出多样化、复杂化,他们文化认知、价值认同、思想理念、道德观念趋于多元化。在处理现实问题时,他们更多从兴趣爱好等自身角度出发,对原有思想理念、道德观念、文化认知、价值认同有所怀疑、动摇。另外,类似“快餐式”文化的网络资源与信息,使大学生不容易消化所接收的信息,吸收层次也难以分清,导致接收信息的盲目性和依赖性。
一些大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尤其是独生子女居多,在父母家人的宠爱中成长,缺乏独立意识,父母提供的一切,理所当然地接受并享用,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辛苦和财富的来之不易,容易走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而忽视或淡化思想与精神层面的理想与追求;还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差或者遭遇困难的学生,缺乏自主、自强意识,甚至有些自卑心理,更关注金钱与物质层面,爱慕虚荣,盲目攀比,遭遇困境时,找不到生活意义,怨天尤人,内心迷茫。另外,有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问题。
二、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创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从大背景看,以互联网与手机通讯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逐渐由“90后”向“95后”过渡,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他们普遍通过互联网与手机获取资源和信息,利用网络比如微博、微信、QQ群及时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大大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目标、以学生为动力,以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1、利用网络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时代交流方便、快捷、广泛、及时等优点,不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网络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在开展新闻时事、素质教育、环境保护、经济与社会、爱心行动、普法专栏、来函回复、学术研讨、对话等方面实施多种内容的育人方式。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利用网络进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参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寻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疏导、讨论、辩论的方法,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来沟通交流,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针对性与实效性。
切实把握好大学生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针对大学生责任心强,热情高涨,勤于思考,乐于求知,参与意识强烈,民主、公平意识突显,渴望被认可、被理解的特点,以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网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社会不是一个人,任何教育互动都是双向的,而不是教育者的单独个人行为。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辅助与支撑,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才能全面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进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能力的发挥。在互动过程中,大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客观分析,使其自身能力与思想素质得到提升,逐渐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3、把握网络舆论的导向性,倡导正能量,营造正面引导与批驳错误言论的教育环境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主要是由于它的信息量和覆盖面极其广泛,使网络舆论氛围有着极强导向性。所以,我们需要及时、持续地关注网上言论。对于互联网上的错误言论需要及时澄清、回击并予以批驳,使其感染力更大、渗透力更强。
网络时代给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与此同时,也带来新的条件与机遇,把握好时机,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我们只有认清网络的利弊,充分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革新工作方法,跟上时代步伐,营造正确的网络舆论氛围,才能不断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庆童.学生工作视角下高校舆情引导的理性审视与策略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2]白天宇.创新范式与方法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J].现代交际,2015,(12).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2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对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来说,提高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实际出发,着眼全局、把握大势,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今时代,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深刻改变着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外环境,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形成机制。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兴起带来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
适应网络发展新趋势,在加强服务中立主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社会思想文化的多样化特征愈益显著。而汹涌澎湃的网络大潮更是推波助澜,不断增强这一趋势。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各种思想观点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网络技术优势,加紧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网上争夺与反争夺、渗透与反渗透、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推进了传播内容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导致各种信息错综复杂、真伪难辨、良莠不齐,信息便利与信息陷阱、积极思想与消极言论、正确观点与错误倾向并存,构成了特殊的网络舆论场。
网络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使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适应网络发展新趋势,在加强服务中立主导,把树立科学思想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问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广泛开展人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适应网络传播新特点,在平等互动中显效应
和传统媒体不同,网络是一个双向乃至多向的交流平台。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人们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而且可以发布信息。网络表达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使人们可以在交互式讨论和多对多传播中实现平等交流。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使网络成为不加编辑裁剪的发散性信息源。网络信息的海量
化和网络生存的多样性,使人们行为的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同时,网上和网下的互动日趋频繁,对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形成挑战。
众多的信息来源渠道,不仅使公众获得了充分了解情况、独立进行思考和判断的必要条件,而且提升了公众的公共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育成熟。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勇于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机械灌输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实施有效引导。应积极利用网络传播新渠道,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运用网络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识,善于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收集舆情、集中民意、引导舆论,推动网上民生问题的网下解决,在与网民沟通交流中构建党委、政府与网民的“连心桥”。
适应网络普及新要求,在融入渗透中下功夫
通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网络走向社会大众,进入寻常百姓家。任何个人、团体和组织都能以低廉的成本,极为便捷地在世界范围传递信息。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以及超文本链接,使网络信息传播具有迅速扩散性,并产生令人难以预料的连锁放大效应。网络上的电子公告版、新闻组、论坛、博客以及通过网络发送的手机信息等,都成为这种连锁传递的工具,其传递速度、规模和影响范围大大超越了一般大众传媒。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加大了信息管理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姿多彩。网络的自由下载和上传功能,扩大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拓展了受众的信息发布能力,改变了社会舆论形成机制。
网络的组织动员功能,对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切实掌握科学方法,更加注重宣传效果,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信息传输的覆盖面。应充分发挥高科技集成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到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和精神文化产品中,渗透进人们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适应网络媒体新环境,在整合协调中促提高
网络技术推动着传统媒体的整合与创新,对整个世界的传播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融合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各类文化业态之间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新型文化业态的生成不仅是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而且提供了思想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我们要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文化制高点,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就必须紧跟信息时代文化业态发展潮流,着力推进我国文化业态创新。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既凸显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也为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业态提供了契机。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协调各方、整合资源,是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型文化业态的迅猛发展,为实施文化产业重组和整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大力加强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力的政策扶持,高起点、全方位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业态创新,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产品占领文化市场;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大力开发社会资源,协调各种现代传媒,实现优势互补,在强化资源整合中出生产力、出效益;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促进文化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重组和融合;增强新型文化业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原创文化产品,占领网络文化市场。
适应网络宣传新格局,在学习提高中尽责任
在网络时代,如何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如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全面实施对文化市场的调控,如何大力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管理,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监督的功能等,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考验着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勇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客观、理性、宽容的态度,积极回应网络带来的挑战,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着力构建富有时代特色、为人民群众接受的思想文化传播体系,不断扩大、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时代;创新;思想教育
在我国,网民是越来越多,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调查数据,目前来说,21岁~35岁的网民占总网民的88.4%,在这部分网民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已经占据了86%。从这些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其网民基本上是青少年。由此可见,在当下,网络对中国的青少年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这一网络信息化,给我们的高校管理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我我们带来了挑战。故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要重视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地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拓宽教育的一些有用的渠道,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分析
随着网络的建立和普及,网络化已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一)在大学生的身心交流过程中,网络已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模式
在当下,由于大学生多数是一些独生子女,再加上对学分的过分看重,忽略其他素质能力的关注,进而导致了大学生在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尤其是人际关系烦恼和恐慌,这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确立。但是,随着网络的建立和普及,网络具有强大的交互性。比如,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可以在一些论坛里、博客里、网站上、聊天室里,进行零距离地交流活动,这就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一种人际关系,彼此之间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交流,进行失落的排解。这就是网络已经带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
(二)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带来了积极有效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跟大学生,毕竟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毕竟要成熟一些。这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距离,这种距离始终存在。故而,要想让教师跟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是不容易的。而网络,则可以有效地将教师和学生的间隔的距离拉近。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搜索功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强大的声频、视频、动画的强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一强大的功能,进行教育活动,进而有效地增强思想教育者在他们的工作中的时效性。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活动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进而导致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程度地改变。这其中的改变,这就给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挑战。
(一)精神垃圾对大学生的毒害
网络信息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实效性、丰富性这些特点,进而造成了对这些信息的管理的难度,致使在网络里,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特别是某些国家,运用网络的超地域性这一特点,在网络上投放色情的、暴力的影视频图片,严重污染了网络。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里,学生尽管有一定的抵制力,但终究经不住这些精神垃圾的不断轰击。据统计,在网络里有上百万的色情图片等,而这些精神垃圾有七百万次的访问量。这说明网络的精神垃圾对网民的毒害很深。
(二)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他们的学业
毕竟大学期间,还有很多学习的内容,而人的精力有限。但是,许多大学生禁不住网络的诱惑,晚上整宿整宿地泡网络,白天精疲力尽。实地到一些网吧统计,一些泡网吧的大学生中,一半的人在聊天,一半的人在玩网络游戏。这些学生,由于在网络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业的荒废。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春天沉浸在网络里,一进入社会就木木讷讷,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开放性的网络文化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影响
开放性是网络文化的一种特性。在网络文化里,世界上的一些不同的文化,在网络里碰撞和传播。学生在网络文化里,必然会受到这些不同的文化影响。而网络上的不同的价值观,也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发生激烈的碰撞。从这里可以看出,网络文化不仅让大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同时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三、进行积极创新,开展网络思想教育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我们应当看到,网络文化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作为高校必须正确地研究网络,积极主动地掌握网络育人的主动权。
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网络博客等这些交流途径,充分地占领网络教育这个新阵营,在我们的大学生身上,有个别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信仰迷茫、价值取向存在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缺乏、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淡化等,面对这一系列大学生的问题,作为高校,应该积极地抢占网络新阵营,充分地利用网络,对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思想上的疏导和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在声色光上的强大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给予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就是积极地整合资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将学校电视、广播,以及报刊等传统的一些媒体资源,合理地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有利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育效果。其二,对学校的BBS站的舆论给予重视。多数高校,都建有BBS站,在这些平台上,粘贴的一些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的思想,有的思想是阳光的,有的思想是灰暗的,对于这些平台,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其三,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网络心理博客,其目的在于解答学生的困惑,疏导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防范大学生的极端化行为的产生,阻止一些大学生的一些悲剧发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就目前来说,尽管网络是我们展开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新开拓出的一个阵营,可是这个网络阵营毕竟不能够取代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故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我们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块阵营的同时,还要在网络之下占领一些教育的阵营,用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而构建一种网上和网下的全方位的育人的良好德育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积极地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的队伍,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阵营的不丢失。
在网络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还应切实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不足,并始终以网络为载体,致力于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通过分析网络中的各种事件,及时地组织学生对网络事件中的当事人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对网络事件的分析,认清事务的本质所在。例如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低头族”就是网络中热议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网络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和身边的同学,强化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学会利用网络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网络化思政工作的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积极占领网络教育,其根源在于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此,为了开展网络思想教育,我们应该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运用网络博客等这些交流途径,充分地占领网络教育这个新阵营;构建一种全方位育人模式;积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的队伍,从而更好地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刚.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科技创业月刊,2014,12:109-111.
[2]阎思明.浅谈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创新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34:304.
[3]张贺忠.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与对策[J].才智,2014,25:87.
[4]王芳,李国保.试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5:109+133.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4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是不仅是人口大国, 也是网络大国,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的调查统计, 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亿, 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学生网民总数为36.2%, 是最大的一个上网群体。而学生网民中, 高校大学生的人数则超过一半”。传统的老师讲授, 课堂教学, 以书为纲的教学模式正受到挑战, 互联网以其便捷、快速、方便、等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所接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1) 提高政治觉悟。高校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 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 对未知的领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网络上纷繁复杂的内容往往使学生找不清方向, 迷失自我。西方文化通过互联网不断的向我国输送, 美国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早期的《泰坦里克号》、近期的《阿凡达》中国的大学生估计人尽皆知, 美国大片正以迅猛的态势袭来。伴随着电影而来的就是西方的价值观, 文化观, 就连美国政治家都说电影已达到了传播大众思想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软暴力”。而中国自己的电影、文化却被忽视, 大学生不爱看红色经典, 不爱听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故事, 被网络上西方社会有意的说教吸引。当代大学生要提高政治觉悟,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坚定政治信仰。
(2) 完善道德修养。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出现道德沦丧的现象。偏激、庸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 一些不文明的网络用语频频出现。道德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既有传统性的一面, 又有时代性的一面。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道德, 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的人格、自立的意识、平等的观念、民主的意识、合作竞争的意识。网络时代, 还要注重树立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道德风尚。发挥互联网积极、能动、活跃的力量, 大力倡导网络文明, 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
(3) 保持心理卫生。现在社会发展迅速, 生活压力大, 竞争激励, 人们在网络上发泄压力。网络上充斥着暴力、色情、非法信息, 大学生处在心理、生理发育期, 往往受其影响, 产生了对社会的错误理解, 对社会责任的曲解, 对自身定位的不合理。大学生应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乐观的情绪, 多交朋友, 树立正确的理想, 明确好奋斗目标, 遇到问题时要同亲人、朋友、师长沟通, 充实自己的生活, 避免精神空虚。网络毕竟是虚拟世界, 要学会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 不能深陷其中, 杜绝“网瘾”, 防止对网络的过度沉迷。
二、加强对高校教师的素质培训, 发挥网络“引路人”的功能
(1) 增强教师自身素质。要采取切实措施, 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理论功底扎实, 勇于开拓创新, 善于联系实际, 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 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 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 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 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教, 学生学。网络时代, 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去搜集大量的有用信息。并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告知学生。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辨别能力, 在搜集信息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输送给学生最及时、健康、有用的信息。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 与学生展开互动, 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学有所长。
(3) 调整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学生往往没有主动权, 经常处在被动的位置, 教学片面强调灌输。网络时代, 这种陈旧的观点应该摒弃, 取而代之是一种平等、互动的教学过程, 反对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师生在网络上互相发表意见, 相互学习。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乐于学习, 畅所欲言, 师生平等的对话更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 通过对话启发学生的想象, 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 转变教师角色定位。老师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取得知识。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传统的书本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有限, 书本内容有限, 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互联网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缺陷, 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好互联网, 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分析资料、提出观点,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要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 就能使网络成为最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创造优良的网络环境
(1) 建设高校网络硬件环境。现在互联网已经遍布全球, 但高校网络建设中的硬件设施却不很到位。要将网络覆盖到高校的全部区域, 使学生处处可以上网, 不受地点的限制。建造电子阅览室, 完善智能化管理系统、图书馆提供足量的电脑, 不能让学生因为缺少设备而无法进行各项工作。用多媒体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通过声音、图片、视频来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善高校网络硬件环境, 节省了学生宝贵的时间, 方便了学生学习, 学生在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2) 打造高校特色的网络文化。高校网络文化应该适应高校自身特点。可以在网站上发布就业信息, 心理健康咨询, 校园便捷服务, 助学金奖学金申请, 网上自动办公等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要处处体现以学生需要为中心, 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引导学生, 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 使网络中的信息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精神的基本需要, 又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网上文化活动, 让广大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 必须打造富有高校特色的网络文化。
(3)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主旋律就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声音, 颂扬社会正气, 批判歪风邪气。弘扬社会主旋律, 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 提高人们精神面貌, 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有利于人们摒弃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特别对于青少年而言, 尤为重要。许多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 招揽顾客, 提升点击率, 赚取经济利益, 肆无忌惮地传播“非主旋律”。在知识经济时代, 网络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适合的切入点和实施形式, 要加强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 用主旋律占领网络阵地, 向高校学生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抢占精神文明的制高点。网络舆论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加强高校网络监管机制, 发挥网络正确的导向功能
(1) 完善网络立法。目前,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关于网络的立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内容:一是关于国家信息安全以及组织与个人的信息安全, 其中的大多数只是涉及到电子计算机的系统及程序;二是对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中多为著作权的保护, 对于其他知识产权的权利保护却没有任何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网络引起的纠纷时, 经常也是采取一些传统民法的内容, 借以处理案件, 由于其规定的片面, 在实践中也往往让当事人得不到一个真正合理公正的判决。各个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将法律法规传播给学生, 引导学生增强网络法律意识。
(2) 健全网络监督机制。网络是把双刃刀, 加强监督机制可以避免其负面影响。一是高校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分析, 过滤掉负面、非法的信息, 净化网络空间, 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 进行网络犯罪要及时举报, 防止恶意信息蔓延,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二是实行网络实名制, 网络世界没有人知道真实身份, 就使得某些人不顾法律、伦理、道德的约束。网络实名制, 使得网络责任主体的网络行为有迹可循, 约束其网络行为。三是高校可以建立一套专业的网络执法队伍, 由懂网络知识、法律知识的教师组成, 分工协作, 各司其职, 及时与学生沟通, 及早发现问题。一些学生通宵上网, 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 影响了学校生活, 严重的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要及时遏制住危险倾向, 进行心理疏导。开设网络教育课, 推荐有益网站, 讲解案例, 讲授网络法律法规, 使学生远离不良网络环境的危害。
(3) 健全网络管理机制。一是加快高校网络技术能力建设。网络技术先进了可以进一步加大高校网络信息安全, 完善高校网络资源体系, 尽快实现资源共享, 加快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 提高高校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二是建立网络管理责任制, 制定合理的高校网站绩效考核标准, 对问题网站和责任人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并扩展与细化责任追究的范围, 保证对于失责行为做到厉行禁止, 使那些消极的高校网络文化失责行为得到及时纠正。三是建立网络信息反馈机制, 学生通过BBS、QQ等交流平台提出问题和建议, 反馈机制接受到了这些信息, 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 分析出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疏导学生负面情绪, 消除疑虑, 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 增加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磊、周涛:《借助网络载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5
一、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需求。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
(1)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阵地
网络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而且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的领域。网络的物理空间为人们创造了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每一个网络始端既是一个利用、采集、发布、传输信息的主体,又是整个网络世界中的一个细胞。网络成为人们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绪宣泄的平台。无论从形式还是从量与质的规定性来说,网络都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新阵地。
(2)网络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往往因被动、枯燥的形式而产生的抵触情绪,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因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过网络平台对进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说教”为自由浏览,学习内容由过去的一个层次的文件变成多层次的各类文章、图文并茂的各种资料,使各层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另外,在大量的学习资料之间,穿插大量生动健康的互动内容,使受教育者在十分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松弛有度地选择浏览对象,在主动的探索、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点,这是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所不能比拟的。
(3)网络传播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过去常用的一些形式如听报告、读报纸、看电影电视、听广播、开会、谈心、家访等显得效率低下。如开会必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同时在场,广播电视必须准时到点收看,报纸杂志也要留心订阅保存。时间上的同步性使受教育者感到行动限制,因而在心理上产生抵触。而网络中如
E-MAIL、BBS、新闻组、网络新闻、超级链接等传播手段,其“不同步”的特点,使教育者随时能了解接收到受教育的信息,极大地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同时,技术本身的新奇性又吸引受教育者循着教育者的规划自觉地完成学习。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直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等功能的广泛运用,网络媒体功能越来越多,给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二、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思想宣传工作的话语权,一刻也不能旁落”。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发现大部分高校都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建立和巩固思想宣传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牢牢抓住思想宣传的话语权,在大学生中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然而,仅仅做好这一点,对于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还是不够的。网络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运作观念、手段、方式都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增强创新意识,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得到加强。
(2)完善制度保障
要按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的精神,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各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和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进行反复检验,把那些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我们培养造就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能够与大学生的思想接轨,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4)创新工作方法
要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增强他们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大学生既是政治污染、信息污染的接受者,同时,政治污染、信息污染的制造者、传播者也可能来自大学生。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提高他们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要教育大学生遵守网上行为规范,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到不制作、不传播污染信息、垃圾信息。
三、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1)关注网络动态,把握社情舆情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是很高的,他们喜欢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来,并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好现象。大学生对政治的参与热情表明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参与到国家政策的学习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中来,鼓励他们理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大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现状决定了他们对政策的解读可能并不十分成熟,从而可能会被网络上的一些非理性所信息误导。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准确把社情舆情,理性对待他们的言论,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我们应该学会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方法,帮助他们消除非理性情绪,还原事情真相,使他们能够客观认识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从社情舆情中发掘正面的东西,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2)巩固思想宣传阵地,牢牢抓住话语权
阵地的建设是历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重点。从报纸、报刊时代,到多媒体时代,再到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我们从来没有忽视这方面的建设。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BBS、论坛、人人、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大学生进行互动。然而,网络时代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根据学生的使用状况,不断扩大宣传平台,巩固思想宣传阵地,牢牢抓住我们在思想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话语权,掌握主动性。
(3)使用网言网语,创新表达方式
在网络时代,仅仅掌握话语权还是不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求我们能够发出声音,还要求我们所说的话能够为大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样他们才能够有兴趣去进一步关注我们说的是什么。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模式化,我们要在网络语境下,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学会使用网言网语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把我们所要传播的理论和观点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我们的思想宣传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网络时代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篇6
关键词:网络;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
21世纪的我们生活信息时代中,网络的普及也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效率性,让人们可以通过动动手指就能够搜寻到想要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在工作中,网络的作用愈发强大,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银行运行成本,而且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网络已经成为银行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银行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一大弊端,部分员工通过网络阅读一些工作以外的读物,甚至是玩网络游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银行工作效率。在网络时代下,如何完善因看行思想政治工作成了一大问题,这对银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一、网络时代为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平台
(一)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渠道
银行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由于其不受时间、地点的束缚,使得很多银行工作人员都接受了网络教育,通过网络平台,银行高层可以通过上传文字、图片、视频,让银行员工进行学习,网络的便捷性和随时行极大的提高了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在线问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网络银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员工兴趣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工具,很多人都对网络有浓厚的兴趣,人们可以通过眼前的电脑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在网络平台中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加强彼此的交流,大大提高银行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人们对学习的欲望,提高政治思想学习的效率,降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
(三)网络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全面等特点,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由于网络不表明用户的真实身份,银行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真实所想来表达自身意见,银行高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查看银行员工真实的想法,这为银行高层制定未来计划提供了良好依据,进而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让银行员工能够真正看到工作单位的改变,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二、通过网络加强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一)网络与实际相结合展开思想政治工作
不得不说,互联网的优点再多,我们也可以找到它的弊端,例如随意性、虚假性、主观性等,这就要求银行要把网络与实际相结合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银行高层可以同过对员工进行网络调查,找出员工日常工作所遇到的问题、难题,并通过如今的新闻热点展开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银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而且要保证教育的实际性、实用性,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员工的需求,能够有效改善工作中的问题。建立线上、线下讨论会,让员工们畅所欲言,加强员工的积极性,并且通过网络表达对讨论会中的建议、意见,银行高层可以借鉴平台上的建议进行制定计划方案。
(二)打造一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在网络时代下,想要让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展开,银行就要打造一支网络技术强、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优秀队伍,加强其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思想政治意识以及提高网络技能,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结合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在日常工作中队伍人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榜样,这样有利于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相互融合,保证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让思想政治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让银行员工能够学以致用。
(三)打造新型的网络环境,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展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更加亲民,近几年随着银行管理制度不断改革,无论是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软件都获得了多次升级,如今银行不仅是每个工作人员都配备一台计算机,而且还装有许多终端业务,银行人员在工作中井然有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了工作矛盾。银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铺平了道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来获取教育内容,把学习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能够让银行员工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提高自身思想觉悟的同时加强自身工作能力。
(四)建立银行专用的思想政治网站、平台,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来完善一些业务,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对于银行来讲,建立一个新网站不是大问题,银行可以建立一个专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平台,为银行员工打造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网站要设有问答专区、思想教育专区、时下焦点等功能板块,银行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添加版块,这样能够有效加强银行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学习思想政治过程中能够体验快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政治观念。
三、结束语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7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注入了生机
网络文化特点鲜明, 风格独特。互联网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作用的双重性等诸多良好的性能, 深得大学生的喜爱并已被广泛应用。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机遇, 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首先, 互联网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互联网是一种新的认识工具和传播工具, 它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广阔的平台, 使广大师生“足不出户, 尽知天下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伴, 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 改变了传统教育空间的狭隘性。其次, 互联网变革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它变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灌输式为双向交流互动式, 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自主学习, 有利于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再次, 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网络把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生动、幽默、通俗的网络文化之中, 不断地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最后, 网络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和影响力。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政治性于一体, 使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思想、情感之中, 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有事半功倍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 就是同新的认识工具、传播工具、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的结合, 也就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挑战一:网络信息良莠互现、正反交错、泥沙俱下、真假难辨, 不良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及难以监管性, 各种色情暴力、腐朽思想等网络垃圾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 乐不思“宿”, 玩“网”丧志, 贻误学业。有的学生以网吧为家, 上起网来废寝忘食, 通宵达旦;有的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有的还倾心于网恋, 或被骗情, 或被骗财,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学生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身份, 丢掉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收获的仅仅是电脑游戏水平的高超和精神生活的匮乏。近年来, 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要使广大师生在享受网络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提高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
挑战二: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的挑战。由于目前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 加之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信息量大, 西方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向世界各国特别是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 排斥我们的民族文化。[1]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 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 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 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 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2]西方发达国家以“民主”、“人权”为幌子, 通过网络信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攻击和诽谤, 大肆宣扬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思想单纯,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 政治观念模糊, 民族意识弱化, 很容易受其影响, 迷失方向。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意识形态的出现会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的信心, 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
挑战三: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特点, 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疏远等不健康心理问题。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可以使人们逃避现实, 甚至可以满足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欲望。但是, 长期的“人机交流”会使人弱化与社会中其他人交往的能力, 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疏远等不健康心理问题, 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挑战四:网络文化的新颖性,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素养提高了要求。网络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社会百科全书, 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得多样的、新颖的、动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 形成初步的思想观念体系和知识文化结构, 他们会把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看法表达出来, 与师生交流。这就要求作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信息储备、科学的知识结构, 以应对学生的疑惑, 引导学生的知识积淀和学习精神的培养。
挑战五:网络环境的滞后性, 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的要求拉开了距离。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但目前的基本情况是:一是设备不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硬件系统跟不上潮流, 使用的设备多是教学、科研淘汰下来的产品, 微机的性能不保。二是校园网络不健全。有的系部不具备上网的条件。三是相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网络基本知识,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心无力, 网络知识亟待补充, 网络培训呼之欲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模式选择与创新
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1) 加强校园网建设,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高校校园网是学生的“网络家园”, 高校应当努力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访问人次多的校园主网站。学校通过校园网,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 开设学术论坛, 搭建师生交往平台, 加强网上互动交流, 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同时, 学校应当采取各种措施, 优化网络资源, 改进网络质量, 在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学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 以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实例为内容, 以灵活多变、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为载体, 让大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建设, 成为主人, 从中受益。
(2)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构筑网络阵地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阵地, 要建设专题网站。自1994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党员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之后, 我国国内相继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世界”、“思想政治工作之窗”等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学习的网站建立, 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3]这些专题网站, 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努力贴近学生实际,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用这些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使广大师生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提高了抵御错误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
(3) 学校网上舆论管理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 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网络, 可以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并可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高校校园网络正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网上舆情和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校长信箱、学生论坛、QQ群和学生网站是反映学生网上舆情和舆论的重要窗口。学校必须密切关注网上舆情, 及时了解和认真分析校园网上动态, 组建网上评论员队伍, 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博文, 定期总结论坛上的主要观点, 及时反驳消极信息, 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2. 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目前互联网上有害信息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因此, 在管理上除应加强对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渗透活动的监控以外, 还应采取切实措施提升上网者的自我约束意识, 加强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 使大家充分认识到, 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照样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3. 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 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如果说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那么网络文化也就属于文化发展的新形态, 是文化进步的新趋势。网络也有许多的形式和手段, 可以承载文化的丰富和创新。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 是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真正进网络, 还是仅仅披上了网络的外衣, 而实质还是传统的刻板、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标志之一。所以我们不能回避网络文化的客观规律, 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引导社会文化网络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 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例如利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 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大学生头脑中去, 培养是非判断能力, 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 学会选择,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全”、“新”、“近”等特点, 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 使其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更加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热情, 达到主动受到教化的目的。
4. 主动抢占网上阵地
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首先, 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让网络进办公室、实验室、学生寝室, 逐步形成网络化校园, 并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其次, 要建立“红色”网民、“红色”网点、“红色”网站三位一体的“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网, 使其成为恩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头羊。风靡全球的网络文化, 虽然具有一定的不足, 但其代表了发展的主流文化。我们对待网络文化的态度是:“笑傲网络”, 正视网络, 学习网络, 研究网络, 驾驭网络, 为我所用。再次, 要在网络中旗帜鲜明地宣扬马列主义, 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要防止和抵抗西方国家的“网络文化霸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结合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 结合当前社会所需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紧贴时代脉搏, 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
5. 广泛开展网络活动,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
电脑和网络日渐普及, 特别是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寝室里购置了电脑, 有些学生还在宿舍楼里将不同寝室的电脑联网。如何因势利导, 利用好学生自发建立的这些局域网, 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 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 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 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 成立各种“工作室”, 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 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 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同时, 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 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 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 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 在网下可组织“网友联谊会”, 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 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
6. 培养教育队伍, 塑造时代形象
网络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提高其综合素质。要大力鼓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专家化的道路。要使他们认识到, 在信息时代, 只有成为一名专家, 才能胜任日益繁重、复杂、艰巨、高标准的德育理论研究和日常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成为心理专家、网络专家、思想政治教育专家, 成为马列主义理论专家。只有组建一只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弹掉一身灰尘, 提高行业层次, 赶上时代步伐, 取得优良的效果。走专家化道路, 首先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 优化师资队伍;其次, 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组建德育专家队伍;再次, 要强化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危机意识、时代意识, 使我们的队伍具有现代化的新形象;最后,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制订整体规划, 投入专项资金, 积极推动落实。
总之, 做好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要创新和拓展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 要不断学习和积极超越。当前, 就是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和广泛运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科技,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代意识、知识含量和技术理性。
参考文献
[1]嘉格伦.网络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6.
[2]阿尔文·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465.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8
1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
1.1网络技术让思想教育工作更加高效
网络技术在近年来迅速崛起, 成为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样也可以作为开展思想教育的高效方法。笔者在某IT金融公司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到, 整个企业的大部分运作都是由计算机来操作, 计算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快速的运算, 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也通过网络技术来进行沟通, 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见, 网络技术能够让人们的巩固中欧生活更加快速准确, 同样, 如果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思想教育中, 让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更多的讯息, 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1]。
1.2网络技术扩大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面积
学生在实习期间, 无法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学校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往往非常困难。但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 公司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来对外地分公司进行调控, 甚至有派遣专员去国外出差时, 仍然能够实时地进行工作指导和沟通, 完全不受空间范围的限制。由此可见, 一些网络通讯技术可以作为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亲密,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随时随地的互动。
1.3网络技术让思想教育工作更加生活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仅是在工作中为人们提供便捷, 在人们的闲暇之余也能够提供大量的有效信息。在笔者实习期间, 公司许多同事都在使用一款智能APP来补充自己的学识。有提升英语能力的;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还有养生、健身类的, 智能APP以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来将人们的碎片时间充实起来。因此, 笔者认为, 运用网络技术来开发关于思想教育的APP, 可以将思想教育工作变得不再死板, 而是可以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进行指导, 充满人情味和个性化[2]。
2网络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1校园网络促进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校园网是在高校学生开始实习后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利用网络传播迅速、信息量丰富、承载内容大的优势, 在校园网络中建立思想教育相关的网页或者教育网站在校园网中对学生进行推广, 让学生主动去点击了解, 而不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去接受思想教育。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后, 对于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就逐渐产生了兴趣, 不知不觉便跟随着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发生了改变。
2.2网络论坛 (BBS) 实现教师和学生在线交流
思想教育工作虽然从字面上来说是“教育”, 但采用交流沟通的方式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山东某高校, 新一届的学生实习期间, 学校通过在网络论坛 (BBS) 中来开展思想教育,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接触, 彼此之间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 该年级的学生不用担心说错话或理解错一些含义, 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来让教师明白自己的个人思想, 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 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更好地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3]。
2.3设立网上服务专栏, 快速解决学生疑问
由于高校学生在实习期间, 分布在不同的地方, 要集中在一起急性思想教育时比较困难的, 因此, 网络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湖南长沙某高校, 学生的实习期间仍然能够接受到学校的思想教育, 正是该学校积极利用好网络技术, 在网络中设立网上服务专栏, 比如:“实习压力邮箱、个人成长思想指导、实习心理问题引导”等多种类型的网上服务专栏, 成为高校学生实习生活中的“小助手”, 在生活的细微处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4]。服务专栏除了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外, 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和查阅内容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进行反馈, 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个人感受和成长状况, 学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育方法加以改进。
2.4开发新型软件, 推广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思想观念, 而是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是要在学生自我心理有认同的前提下来开展教育工作。在这样的要求下, 学校可以通过开发与思想教育相关的软件来提升教育的效果, 比如: 在安徽某高校, 学校通过设计一些包含有思想教育的益智类游戏, 把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活泼且充满趣味性;还有的学校制作了思想教育工作相关电子书籍, 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接受思想教育[5]。这些网络教育方法都让学生在实习中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同时, 在这些软件中要融入能够对高校学生的心理产生引导作用的因素, 将思想教育工作灵活地融入到网络科技中。
3结语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 既关系到学生的在实习期间的个人发展, 也是学校办学能力的一个体现。在网络时代的环境下, 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就一定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6]。在高校思想教育的开展过程中, 也要跟进时代的步伐,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增强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采用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充分重视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 成为21世纪的优秀人才。该文总结了主要可以从占领校园网、开设BBS论坛、设立网上服务专栏、开发新型软件等方法来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施。网络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 将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变得更加生活化, 并且充满了趣味性, 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 也不再是被动去接受, 而是从学校的引导中去主动了解思想教育工作, 并积极改进自身不足, 在实习工作中也表现出正确的精神面貌来。
参考文献
[1]张亚平, 王仲科, 白丽, 等.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性研究[J].世纪桥, 2010, 13 (9) :122-123.
[2]杨昕.浅谈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年文学家, 2011, 6 (4) :175-175, 178.
[3]黄彩云.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 12 (5) :77-78.
[4]史薛伟.“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工作引导探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3.
[5]万廉.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浅析[J].文教资料, 2012, 16 (11) :125-126.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9
一、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 容易导致学生思想混乱。
网上不仅有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黄色信息, 也有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各种色情、暴力、迷信等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对我国的社会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青少年判断能力较差, 是非观念不强, 极易被思想所左右, 身心健康容易受到侵害。网络已成为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易侵袭的地方。这就给我们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 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 容易造成青年的非人性化倾向。
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 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许多青年为了逃避现实, 不愿回到真实世界中来, 甚至患上了网络综合症。同时, 人们摄取信息越来越依赖于间接或抽象的符号系统, 他们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的、符号化的方式对待现实社会, 这就使人际交往比以前任何时期更加困难, 并将人际交往中的“我—你”的关系变成“我—他”的关系。①如果总是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个人容易产生紧张、孤僻、缺乏情感等症状, 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3.网上信息的易逝性, 造成青少年的短期行为盛行。
在互联网上, 每天的信息量很大, 信息更换速度频繁, 青少年感受到更加快速的网上生活。但是, 他们面对这种频繁的变换也会产生厌倦, 有些人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倾向正替代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信息的瞬间性和易逝性, 也助长了消费者心理的膨胀, 摆阔气, 讲时髦, 穿名牌, 过多地沉溺电子游戏。有些青少年更多地追求感官刺激, 只重视结果而对过程不感兴趣, 很少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②这种现象反映在文化上, 就是高雅艺术不受欢迎, 文化品味降低。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
1.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 传输快捷, 信息丰富, 形式多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大范围、高效率地宣传活动, 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辟新阵地, 在全球范围内宣传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文化, 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还可以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 增强针对性。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 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网络快车, 教育内容更丰富。
2.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通过电脑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由受教育者自己操纵计算机浏览网络提供的学习软件,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由说教变为自由浏览, 学习内容由过去的单一文件变为图文并茂的各种资料, 使各层次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同时, 信息网络还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生动健康的娱乐内容, 提供鲜明清晰的视觉材料, 使受教育者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由地选择浏览对象, 在主动搜索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接受教育者的各种观点, 使受教育者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影响面的迅速扩大。
信息网络时代, 过去一些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 工作效率比网络传播低多了。如开会必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同时在场, 广播电视必须准时到点收看, 报纸杂志也要留心订阅保存。时间上的同步性使受众面受到较大限制。而网络中如E-MAIL、BBS、新闻组、网络新闻、超级链接等传播手段, 其不同步的特点, 使受教育者随时随处都能接收到教育者的各种信息, 极大地超越了时空限制。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广, 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等功能的广泛运用, 网络媒体功能将会越来越多, 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三、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网络时代的到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增强创新意识, 充分利用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 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1.正视网上消极思想的影响, 强化正面教育的引导功能。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 因此, 在互联网上, 我们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加强对国民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 弘扬社会主旋律。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要广泛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强化民族意识, 自觉抵制消极外来文化的腐蚀, 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侵袭的“钢铁长城”。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海洋里明辨是非, 才能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2.注重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要借助现代传播手段, 充分利用互联网,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 延伸和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功能。“两课”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主渠道, 互联网传播媒体可以为开辟这些教育内容提供新途径,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形式。要在信息网络极强的交互性上做文章, 在网上开辟思想政治课堂, 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等方式吸引青年学生浏览。③立各种电子信箱, 及时解答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疑问;利用聊天室、电子公告栏等开放园地, 开设热点问题讨论, 与青年学生共同探讨理想信念和为人处世之道。针对社会焦点问题, 师生可以各抒己见, 展开激烈地辩论, 以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
3.构建先进的网络文化,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网络文化, 是现代文化开放性、创造性和时效性交流的客观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必须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确定和合力, 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取向;必须是既体现中华民族的特质, 又赋予强烈时代感的目标追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根本方针, 增强人民的责任意识、群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 不断丰富人民的网上生活, 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4.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建设, 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针对网络道德弱化的现象, 做好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建设, 我们必须加大对青少年网上道德和法制教育。要让广大青少年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 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约束, 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转。教育广大青少年恪守网络道德规范, 绝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 要自律自重,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④要坚持依法治网, 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制度, 加强对网站和网吧的市场监管, 积极利用法律法规约束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要适时组织检查, 对于违反纪律的人, 要及时处理。对那些制造精神污染和精神垃圾的行为, 要追究法律责任, 严惩不贷, 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的健康、正常和规范化发展。
摘要:网络文化正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导向, 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一定难度。我们必须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 积极探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努力把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关键词:网络时代,身心健康,道德观,教育
注释
1刘会平.高校德育途径教育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 2005, (2) .
2姜正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现实反省[J].兰州学刊, 2005, (5) .
3徐子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2) .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10
一互联网的特点
1. 真实与虚拟相伴相生
网络是人类给自己创造的一个比虚幻稍真实的虚拟环境。它对真实世界进行重塑, 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世界里, 人们可以给电脑发送各种指令, 令其构建一个虚拟环境。这个世界里的网络空间、行为和行为主体是虚拟的。
2. 开放性与多元化并存
网络的开放性是指网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超越时空的沟通在网络时代成为现实并且非常便捷。由于网络信息量大并且可以不断扩容, 网络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多元化是网络的又一个特点。多元的网络令大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所需信息, 也使得大学生接受思想、文化时更具个性, 但随之而来的是消极甚至错误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侵入。
3. 非面对面的交互性
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特殊的空间。在网络世界里, 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以网络语言为媒介的、非面对面的接触。这种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的优点在于更加平等、可互动, 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4. 自主性与自由性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生活及文娱信息, 大学生可自主地选择,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并得到其他人的赞同或批评, 特别是对于个性比较内向的学生, 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因此, 以自由为特点的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平台, 鼓励其充分发展个性。
二网络对当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1. 网络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带来的正面效应
第一, 网络汇聚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对开拓学生视野有着特殊贡献。拥有开放便捷的网络和取之不尽的网络资源的当代大学生尽享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求知途径, 相较于传统教育,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视野更加广阔, 求知手段更加丰富, 更利于自主的学习和发展;网络这种媒介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存在许多新鲜事物, 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受惠于网络, 高校学生能够按需择取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 甚至能够随时上网观看世界顶尖学府的公开课。网络和网络教育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 扩宽了学生汲取知识的渠道, 也开阔了眼界。
第二, 充分利用网络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网络时代不同于传统教育, 善于发挥主体意识, 才能在广阔的信息海洋里择取自己所需的教育信息。网络教育环境下,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 教育过程也更加和谐, 这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互动、提高教学成果。网络能够形象化地呈现信息, 创设现实环境, 因此高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对号入座, 在相关领域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不断地自我完善, 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网络的交互性为大学生个性和自主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上网检索自行解答, 从而能够促进大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和参与意识的培养。
第三, 网络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传输的途径越来越多, 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多平台;更多网络平台的推出, 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养开放平等、竞争合作与自主学习的观念;网络在缩短人际交往时空距离的同时, 也开拓了交往的范围;而随网络伴生出的新型人际交往方式, 也为大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会交往储备了经验。网络构筑的平台令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了社会, 借助这个平台, 在校大学生可以亲身感知社会的存在, 聆听来自社会的各种声音, 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2. 网络造成的负面效应
第一, 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并存的特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热衷网聊、痴迷游戏, 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形成冲击。痴迷网络造成某些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考试挂科, 更有甚者会沉浸于网游, 不断投入钱财购买游戏装备, 有人甚至为此走上了偷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第二, 虚拟的网络环境、网络中交互式的交流在提供了广阔交往平台的同时, 也为现实交往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 习惯于虚拟交往的大学生们赋予家人和朋友的沟通时间越来越少, 越来越淡漠, 任其发展的话必将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造成新的人际交往障碍, 以至于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 甚至引发冲突。
第三, 网络行为具有天然的隐蔽性, 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屏障。披上隐蔽的外衣, 网络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信息传播的方式看, 网络的数字化和虚拟化特点, 使得监管难以进行。而部分缺乏诚信和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在缺乏管束的情况下表现出不道德, 甚至违法的行为了, 例如, 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等。于此相对, 有些天真单纯的大学生则可能落入不法之徒的圈套, 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对当代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摒弃负面效应, 是一项新的课题。高校要结合网络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 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
1. 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提前预防、适时引导、及时更正
大部分高校学生把网络当做学习的必备工具, 较之传统的图书馆和工具书, 网络更便捷地提供知识, 但是面对网络上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信息, 部分大学生缺乏辨识能力, 遭受不文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的冲击和腐蚀, 甚至酿成了违法的苦果。为此教育工作者的提前预防、适时引导极为必要, 在发现不良苗头时的及时劝阻更是意义重大。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展览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优劣, 培养大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
2. 强化信息网络的监管, 净化网络环境
大部分时间, 学生处于网络终端的末端, 面对信息量浩大却又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 只能去选择, 很少可以改变。对于部分辨识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 网络信息直接影响着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学校也很难控制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自主选择, 特别是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甚至是违法的信息, 学校也很难做到屏蔽隔绝。但即使监管难度很大, 学校仍要有所作为。比如, 对进入高校校园的网络信息进行严格而有效地过滤, 净化网络空间;强制执行网络实名制, 推行实名制发言制度。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自觉抵制不道德的行为, 鼓励学生绿色上网。
3. 加强网络法规宣传, 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网络科技发展迅猛, 信息更新快, 短时间内正确把握网络道德观念发展的新趋势, 对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来说非常困难, 只有依靠健全的法规, 引导和约束大学生依法利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的网民。对学校来说, 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 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 从思想根源上确保高校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为其学习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熠珏.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J].青春岁月, 2012 (18)
[2]姚锦云.网络信息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教育探索, 2011 (09)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11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 学生思想工作 挑战 对策
[作者简介]杨青(1966- ),江苏射阳人,苏州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苏州 21502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14-02
以Internet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网络,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它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每一个角落,使得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在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中的莘莘学子也势必融入这一潮流中。网络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给广大大学生的价值、文化观念带来了冲击,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胡锦涛总书记于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①,更表明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网络信息给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带来的机遇
1.网络为高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及时提供了丰富翔實的素材。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使每位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知晓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情况,客观地比较我国和外国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以及我国在整个世界中的位置。这样既使学生看到差距,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又使他们看到我国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2.网络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网络可以使高校思想工作驶上“高速公路”,找到思想工作的制高点、切入点,从而可以找到一条切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另外,通过网络,我们还可以把一些不便于当面做、不便于口头表达的事情以间接方式表达出来,增加学生的理解度和信任感。
(二)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
1.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利于国家主导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②同工业社会相比较,服务业在后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的地位与日俱增。人类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因此,这些国家往往利用这个优势,把他们的价值观念甚至有意将带有病态的、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打着“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的旗号在网上传播、倾销,这些富有煽动性和引诱性的观念容易误导青年学生。
2.不健康的内容时常侵蚀学生的心灵。在网络中,既有大量的商业信息,也有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状况,还有淫秽下流、言语反动的文字、图片,而且这些反动、淫秽的文字和图片犹如“黑客”一样时常在网上漫游,随时可能侵蚀好奇心强而判断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弱的学生。另外,社会上部分个体网吧经营者利欲熏心,他们在高校附近开设网吧,特意向学生提供含有上述不健康内容的网址、游戏软件或光盘。
3.网络给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首先,由于传播思想与价值观念的途径发生了变化,导致思想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表面上看,学生迷恋网络,频频访问网站,进入聊天室,玩各种网络游戏,导致他们集体意识的淡薄。本质上,却是西方国家将思想性、政治性、目的性很强的文化价值观念寓于网络之中,与我们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次,思想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来对学生思想产生侵蚀和影响的外来文化载体主要是那些反映西方社会思潮的书刊、影视,其可控性比较强,而网络则很难控制,而且学生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往往是第一时间的、直接的和感性的,隐蔽性很强。再次,学生上网成瘾,不仅容易产生“网络问题学生”,而且也使他们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途径不感兴趣,直接给高校的思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另外,学生网上犯罪越来越多,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
二、网络时代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对策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1.要把以人为本的观念摆在核心地位。要使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居于核心地位,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率先树立并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还要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以及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大力培养教师以人为本的观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也必须树立并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否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在观念上就会失去认同感。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以人为本观念的培养和强化工作。
2.要善于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反过来也可以改变人。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环境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可能有效地发挥功效。要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机制建设入手,大力破除既有机制中那些阻碍人发展的方面,积极建设新的、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机制;二是从文化建设入手,一方面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中去;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加强开展反映以人为本理念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使高校师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认同,培育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
(二)打造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1.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迫切性。加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是网络文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我国高校中,经过长期的积累,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包括党政工团各部门、“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等组成的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但这支队伍在网络社会中的工作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高等学校应该通过对原有队伍的改造、提高和充实,建立起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掌握一定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2.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业务培训。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两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在网络文化条件下,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培训也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并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明确的是非观念。在培训形式上,可以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让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具体实践中提高。
第二,业务能力培训。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行业务能力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规范;二是大力提高外语水平;三是强化计算机知识与使用网络的技能技术;四是传授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在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
(三)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平台
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网络行为进行立法,以保护其青少年不被网上有害信息所侵害。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也已起步,1996~1997年,国务院和公安部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文本中,也有关于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诸多关于计算机和网络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在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用户利益,特别是在预防青少年免受非法和有害信息的侵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就当前情况看,网络立法工作还远未达到要求,特别是在打击网络犯罪、规范商业网络经营者行为方面尤显滞后。总之,只有进一步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商业网站和网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规范商业网站和网吧经营者的商业行为,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監控。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净化网络环境,必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全局的长期任务,高校应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一手抓教育信息化发展,一手抓教育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各尽其职,常抓不懈。
二是加大对信息安全工作的投入。信息安全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为此,在信息化建设中,高校应保证信息网络设施安全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投入,特别是要重点支持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增加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关键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
三是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在净化网络环境方面,高校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对参与网络违法活动的学生,应给予严肃批评教育,构成犯罪者,应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3.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接受的来自不同主体、不同渠道、不同意识形态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摄取信息的手段也日益隐蔽。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转变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实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新变化的重要途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方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于网络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要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一套能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为之服务的资源系统,其关键环节就是网络思想教育平台。构建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该结合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热点问题,对学生在成长、成才、学习、生活、就业、交友、娱乐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给予正面引导和帮助,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传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引导,从而使学生通过网络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注释]
①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org,2007-06-30.
②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5.
[参考文献]
[1]黄今芳.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5).
[2]邓世军,梁仕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在“以人为本”[J].科学教育论坛,2005(10).
[3]石国亮.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青年探索,2005(1).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 篇12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据调查, 我国目前大学生网民数量达到70%以上, 超过1, 500万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大学生网民数量之所以庞大, 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正在处于思想成长的重要阶段, 这时他们急需摄取大量的信息来充实自己, 而信息量大、资讯更新速度快的网络在这一阶段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网络一方面为新时期大学生开拓视野、发散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 作为一把“双刃剑”, 也容易对大学生思想正确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下面, 我们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积极方面。
一是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 作为一个信息丰富、更新及时的“百科全书”,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多层次的视角, 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 让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知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便于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资讯。二是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当前, 大多数青年学生都加入所在的学校或院系的BBS论坛、班级QQ群以及国内各个校友网站。这些网络社区的建立大大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 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网络的信息传递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的“面对面”、“一对一”的模式, 这大大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 促进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三是网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意识。目前各个高校均建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而学校、院系的BBS论坛、各个班级的QQ群均为学生自主建立维护, 另外, 学生之间根据兴趣爱好也纷纷创建相应的网络沟通渠道。这些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社区, 对于追求个人社会价值的青年大学生来说, 能够以非常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到其中, 展示自我, 并会以主人翁的精神来对待其组织的网络社区的活动。这既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人意识, 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意识。
(二)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消极方面。
大学生上网, 首先遇到的是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可以再网上自由传播。互联网既有“百科全书”的一面也有“大染缸”的一面——其中包含的大量肤浅、冗余、破碎的信息使大学生难以分辨和判断, 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尤其是网络上一些扭曲的价值观, 十分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造成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 对于各种信息尚不具备分辨能力, 容易将一些虚假的信息当真实信息接收并传播, 进而影响其对于整个社会现象的真实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相对较差, 在互联网这个不同于现实、并充满诱惑的虚拟世界里, 往往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追逐一些无益甚至有害的信息。网络上各种暴力、色情、悲观等信息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来说破坏力极大, 极易在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防线中打开一个缺口, 甚至形成破窗效应使其失去理性和自我。这种负面影响的大量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网络的发展, 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网络化这把“双刃剑”, 高校教育者应该密切关注网络的特性, 尽量消除或减小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充分利用和放大网络的积极面来应对新时期、新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 重视校园网络媒体建设。
校园网络媒体是互联网在学校中的延伸, 对学生具有天然的归属性。尤其是现今校园网络中承载了大量高校日常工作信息, 往往能够全面反映整个学校的教学、生活方面动态, 是网络中学校教务工作的延续。校园网络是一个庞大的高校信息资源库, 这是学生自建网络社区以及校友网站所无法媲美的优势。高校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 完善、充实校园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 在校园网中建立电子邮箱、BBS论坛、聊天室等网络社区, 将学生吸引并固定在校园网络中, 这样不仅有益于减轻高校教育者在网络中大量信息中逐一排查的工作量, 准确的把握学生思想脉搏, 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还有助于提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
(二) 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应对能力。
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的时代, 面对新时期各种新兴事物,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加强应对信息时代网络化的能力。在网络中每一个人都是作为一个网络节点存在的, 教师与学生都同处一个网络端口。与传统的被动式教育不同, 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追求使得说教式教育在网络环境中行不通。教师必须要学会掌握使用各种网络技术, 培养网络环境中的理解、选择、评估以及思辨的应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并不能继续以道德说教家的面孔出现, 而是应以网络中平等的方式来沟通、引导、帮助学生,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三)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与学生自主建立的BBS论坛、QQ群等网络社区相比较而言,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网络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成长重视度不高。多数高校建立的网站内容更新慢, 并且内容方面往往还是停留在以管理为主。有些高校对于在网络上学生反映的问题不够重视, 甚至将学校建立的互动性BBS论坛视为麻烦, 干脆将其关闭。这种被动的管理手段不仅在现在这个网络化社会中及其落后, 而且容易形成“肠阻塞”, 不但不能使大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得以解决, 还容易使矛盾加深, 刺激大学生的情绪, 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当网络成为大学生发表意见、表达思想的主要途径时, 教师也应随着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重视网络化时代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 开展各种网络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不仅要了解学生在网上的思想动态, 还要熟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对此, 我认为, 高校应充分重视起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改进教育理念, 接受新形势下新的教育方法。
(四) 做好大学生网络中领路人。
【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推荐阅读:
网络时代教育管理09-26
网络时代德育教育研究10-20
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10-10
网络时代网络金融分析05-11
网络时代08-13
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11-17
网络公关时代05-18
网络载体时代05-24
网络科技时代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