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澳中国学生(共3篇)
留澳中国学生 篇1
在上海师范大学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艺术节”展演、展示活动中, 来自美国瑞德福大学“中国文化之旅”的师生代表团特别引人注目。瑞德福大学外语系中文教研室教授傅亦平博士、生物系教授JeremyWojdak博士带领15位选修中文课程的学生进行海外课程研修, 学习中国书法、中国画、太极拳以及汉语等, 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经过十多年努力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 傅亦平教授连续数年率美国学生来上海师范大学学习中国书法、中国画、太极拳, 成绩合格者可获得4学分。中国书法已成为瑞德福大学中文课程中的一个品牌。该校还连续几年邀请张信教授赴美讲学, 并带学生访问美国, 展示中国书法艺术,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据悉, 2010年春节, 瑞德福大学又将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师生访问美国, 并举办书法、美术作品展览。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三字经》后, 在谈到个人感受时说, 讲述《三字经》的过程, 不存在启蒙者和被启蒙者。“我和读者一样都是接受启蒙的, 我小时候背诵过《三字经》, 后来就没有背诵过。此次再讲, 是又一次重新学习和启蒙教育。我发现能够背诵到《三字经》20句以后的, 我的朋友圈没有一个;全社会能背诵到前8句, 就是很好的了。”时代在进步, 为什么反而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他认为,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与现在不一样, 不大会考虑小孩是否理解, 考虑的是能不能让他多记一些东西。不见得都懂, 但是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或者说, 随着你人生阅历的增加, 温故而知新, 总会懂的。传统教育中让孩子死记硬背的做法, 是遭遇过批评的, 但现在反观, 有些时候是可取的。关于传统教育, 钱教授是这样理解的:“现在我不急着向你灌输一种理解的工具, 是怕这一套东西约束了你。古代童蒙读物和我们现在最大的不同, 在于今天课本的字都是无意义、毫无关联的字。而古代童蒙读物每个字都有意义。把意思放进简单的字里, 实际上是对接受教育的人, 对他的消化能力与接受能力, 抱有更大信心。”因而, 钱教授强调, 死记硬背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留澳中国学生 篇2
澳洲推出临时工作签证 鼓励留学生留澳发展
西游记留学生论坛提示大家,为了进一步鼓励在澳洲的优秀留学生能够留在当地进行发展,澳大利亚政府日前推出了新的临时工作签证。下面是具体情况。
在澳大利亚毕业的国际学生,可选择18个月临时签证,在18个月内若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并全职工作12个月后,便有机会申请澳大利亚临时绿卡。
同时,澳大利亚教育为了更好地保障在澳留学的海外大学生的权益,正式颁布实施《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案》及其补充法规。这也使澳大利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为保护海外留学生权益而专门立法的国家。
近年来赴澳留学持续升温,据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赴澳留学人数持续上升。澳大利亚最新的留学政策显示,雅思考试可能不再是唯一认可的语言测试,留学专家认为,托福考试也有望成为标准语言测试。这些新政策将给国内学生申请赴澳留学带来更大的便利,对签证申请成功率也会有明显提高。
这种新的临时工作签证,无疑为学生的居留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更多留学资讯,敬请继续关注。
留澳中国学生 篇3
根据世界英语的同心圈理论,中国被划分在扩展圈,处于将英语语言本土化的发展阶段。中国大学生受到教育体制和考试要求的限制,必须遵循核心圈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规范,使用受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影响的“正确规范的标准英语”。
二、调查方法
笔者选取了100名中国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者都为大学本科在读学生。其中50名参与者为英语专业学生,50名参与者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问题包括对标准英语的意识和评价、英语学习经历、对中国英语的看法和态度。
此研究对比了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标准英语和中国英语的态度,并得出指引性的结果。
三、调查结果
1.语言产出的偏好。80%的英语专业受访学生和53%的非英语专业受访学生承认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写作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控制。但是,在不了解语境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采用他们更常见以及更确认的拼写方法或词语。
20%的受访者声称他们有自己偏好的标准英语。但是剩余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混合使用两种标准英语。
2.“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和“中国英语(ChinaEnglish)”。28%的受访者对中国英语的理解为“融合了中国文化及中文词汇和语法特点的英语分支”,而其余的受访者认为中国英语等同于“中式英语”(Chinglish),语法错误且有缺陷。
67%的的非英语专业受访者认为能接受中国英语而70%的英语专业受访者对中国英语持反对意见。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英语教育只能使用“标准英语”。
关于“你是否愿意使用中国英语便于他人了解你的文化身份背景?”这一问题,84%包括所有英语专业学生在内的受访者持反对意见。他们倾向于使用“标准英语”和被识别为“有较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这一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更倾向于体现自己的语言能力而非文化身份背景。
四、调查分析及结论
美式英语通过出版物,电视,电影和音乐等流行文化的侵略成功获得垄断。电脑和互联网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美国化的过程。“标准英语”的观念拥有教育制度的支持和英语使用者的拥护,因此在中国学生中根深蒂固;相应的,随着这一观念深入人心,“标准英语”教育模式和制度只会得到巩固。中国的英语教育被标准英语混合体所主导着。因为缺乏接触其他类别的英语分支,“遵循规范英语”的教条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族裔语言活力代表了一个语言种族群体的社会结构强度,这一概念与其语言态度和行为有紧密的联系。根据语言文化调和假说,语言的使用者倾向对文化活力高的相对应语言持积极地态度。美式英语凭借着美国的强大实力拥有极高的语言活力,英语学习者也对其产生了膜拜之情。这一假设得到本次调查结果的支持: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有更多语言接触的英语专业受访者更拥护“标准英语”这个概念。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使用规范的“标准英语”把自己的身份和一个更有优势的文化群体联系起来,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提升。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族群而言,社会普遍认为英语的使用是一种下意识的表演或者学术、职业成功的一个体现,通常代表着更高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