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2024-10-23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共9篇)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篇1

前言

2006年,首届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大学生排球运动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阶段。这对提高排球竞技水平,增加高校排球参与人数、扩大排球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较多不足。本文对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运作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影响和制约排球联赛市场化运作的因素,为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的培育与完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良好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1 我国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的研究现状

2002年,王成对全国36所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比赛的竞赛时间集中、联赛周期不合理、运动员参赛机会较少、影响力小,不能满足社会性、商业性的要求[1]。

2002年,谷晨提出了大学生排球联赛中可同时存在甲组和乙组比赛的策略,通过不断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利用与专业排球队的联系、协作,提升联赛水平,促进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运作 [2]。

2003年,邓光庆的研究指出社会资源和高校排球人口及场地设施是提高联赛水平,推动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运作的重要保障[3]。

2004年,杨建文指出可通过举办不同级别的排球比赛来进行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实现教学和训练改革,从而扩大排球运动在大学中的影响力,增加排球运动人口[4]。

2005年,孟春雷指出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虽然拥有一定的参与人口,但是比赛质量不高、竞赛制度不完善,制约了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的发展。作者提出可借鉴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成功经验,积极推动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市场化进程[5]。

2006年,王伶指出,受经费等因素制约,当前我国高校竞技排球教练员缺乏在职培训和对外交流机会。因此,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规范体育特长生招生、改革联赛制度、增强教练员在职培训等方面逐步提高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水平[6]。

2007年,刘宁宁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学生排球联赛的运动员文化基础过于薄弱;参赛球队比赛经费不足;管理部门和高校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与新闻媒体合作的意识,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市场化进程[7]。

2007年,王亚男从如何做好市场营销的视角对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进程提出建议:其认为应建立专业的管理和市场开发结构,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体育明星等方法来构建市场秩序和市场发展规划[8]。

2 制约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发展的因素

通过整合文献,我们发现高校的大学生排球队存在着:管理体制混乱,产权关系不明、缺乏市场化经营理念、队伍实战经验匮乏、经费来源单一、教练员和队员待遇较低、缺乏与媒体合作的意识、竞赛体制落后等问题。 现就一些突出问题分列如下:

2.1 管理体制问题

我国目前尚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大学生排球联赛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各种法规、制度以及联赛体系等尚不健全,加上目前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影响力较低,因此,我们认为,应首先加强大学生排球联赛的管理体制建设,完善各项法规、政策及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推动市场化的进行。

2.2 竞技水平较低

当前阶段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教练员仍以兼职为主,在完成比赛训练任务的同时仍需完成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从而无法进行知识储备,较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练员水平;而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则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导致作战能力低下,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竞技水平[9]。我们认为应将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发展重点着眼于第一阶段的分组比赛,这不仅能保证部分比赛具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和观赏效果,还能帮助低层次的队伍获得与强队交流竞赛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各支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使大学生排球联赛成为真正意义上属于大学生群体的联赛。

2.3 资金问题

相关部门应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承认并认可体育专项经费能够极大改善高校排球运动队的状况,对排球联赛的开展和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大学生排球队伍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为学校拨款、大学生排球联赛组委会拨款、企业和社会赞助,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健康发展。我们应拓宽体育经费筹资渠道。学校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上要确保体育工作经费不能少于当地的平均水平或是教育部门所要求的最低限额,另外要专款专用,精简节约,杜绝浪费,把经费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2.4 市场化意识不足

由于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市场化操作刚刚起步,高校对市场化的认知不足,只考虑竞赛成绩,缺乏赛事管理经验、宣传意识不强,忽略了与赞助商的合作开发。此外,由于比赛的地点都在大学校园内部,比赛主要在假期中进行,观众局限于在校教师和学生,很少有社会人员的参与,市场开发不充分[10]。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和高校应增强市场化意识,增强宣传,加强与赞助商合作,鼓励社会人员进高校观看比赛,培育目标消费群体。

3 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健全体制、完善赛制,着重发展第一阶段比赛

健全体质是保证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健康开展的前提,我们认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各高校应尽快出台有关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学习、竞赛、经费投入等文件,健全体制,为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市场化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高校也应建立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为队员竞赛、学习、奖励等方面提供政策和物质上的保障,适应市场运作规律,逐步实现市场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我们认为制约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不合理的赛制,现行的赛制虽然保证了部分比赛具有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和观赏效果,使一些低层次的队伍获得与强队交流竞赛的机会,但比赛场地、比赛时间、观众的群体限制了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发展。因此,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各高校应研究对策,完善赛制,将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发展重点着眼于第一阶段比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也有利于提高甲组联赛的整体水平,使大学生排球联赛成为真正意义上属于大学生群体的联赛。

3.2 利用社会资源,打造精品赛事

打造大学生排球联赛品牌赛事,是实现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措施。大学生排球联赛一般都在学校内部进行,比赛一般在假期进行,观众人数较少,使商家宣传积极性不足,社会对大学生排球联赛缺乏足够的了解。参加全国大学生排球比赛的高校队伍应各尽所能,以期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1)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可在当前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通过与赞助商的积极配合,加强与其的沟通交流,提高赞助商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保障。另外高校应增强宣传意识,积极与媒体的沟通交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媒体的参与热情,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2)通过提高队伍的竞技水平,打造精品赛事。我们认为,第一应提高教练员的专职化程度,积极开展在职培训,加强交流,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第二通过提高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在训练比赛中结合校园文化,注重培养校园体育明星,在市场化运作中体现明星效应,体现出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3)此外,我们应经过市场化运作,开发校园排球信息市场,积极挖掘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无形资产,开发与赛事相关的产品,扩大经费来源,获取更多的社会资助,体现大学生排球联赛特有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成,姚雪芹,杜丛新.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35-238.

[2]谷晨.对我国举办高校排球联赛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5):82-83.

[3]邓光庆,刘驰聘.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4):72.

[4]杨建文,郑慧芳.高校排球运动发展抉择[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100-102.

[5]孟春,钱张师.中国大学生排球运动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5,(1):96-97.

[6]王伶,陈艳.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94-95.

[7]刘宁宁.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超级联赛的现状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5):65-66.

[8]王亚男,谢玮.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市场调研和建议[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3):14-17.

[9]王小平,何其霞,杜丛新.消费心理、个人特性和市场营销对观众购买决策的影响(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5(1):47-49.

[10]高文峰.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公共关系调查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9):82-85.

2005-2006排球联赛扩军 篇2

几个月前,篮球提出“裁军”;几个月后,排球决定扩军。联想到足球的欲扩又止,三大球联赛,真是各念各经,惟恐自家的香火,敌不过别庙的缭绕。

体育项目联赛的规模,类似于投资办企业,车间过大,供大于求,一口吃不了胖子,反把自己噎着;车间过小,供不应求,饱汉子不急饿汉子急,拎着钱的老板找不到门路投资俱乐部,就会把这个项目骂个狗血喷头。车间的大小.跟生产什么产品有很大关系。足球曾经是抢手货,老板投资像是抢着送礼的,所以,只要一年内的比赛时间安排得开,联赛队伍可以多到足够多。乒乓球超级联赛,养一个俱乐部一年只要一两百万,老板多半还是咬咬牙来的,个别俱乐部甚至闹饭荒,这样的局面下,就不太容易把摊子再铺大了。篮球的情况,跟乒乓球大同小异,场面热闹归热闹,毕竟老板们是小本经营,丝毫不敢把PARTY往豪华里弄。

排球和篮球还有一层特殊性,他们需要的都是大个子,全国的人才有限,谁也不能造一种药,一夜吃出一群巨人来。一旦扩军,很容易滥竽充数。篮球的裁军动议,据说就是对某些队伍质量不满。

在三大球里,排球的人气是最逊色的,也是最缺乏“造星”意识的。没有球星的魅力,便没有联赛的光彩。看这样的比赛,总是觉得缺少点什么,好比参加一个宴会,菜肴丰盛,却仍然感觉少一道美味,拍拍肚子,已经圆鼓鼓了,可就是觉得没吃饱。联赛的精彩和联赛的质量,其实是和规模没有关系的。中国搞足球甲A联赛的时候,人家韩国只有大学里的联赛,而且只有8支队伍,拉出来的国家队,照样响当当是支英雄的队伍。

多设张桌子,也许真的因为客人太多了,不过.让宴会的气氛热闹起来,一定要在端上的菜上下功夫。哪怕大家挤一挤,多一道美味,少张桌子就少一张吧。

排球联赛是公益事业赛沃雷

10个月以前,在中国足球俱乐部的投资人为了投资足球颗粒无收的问题与中国足协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足协掌门人阎世铎在对手的紧逼之下仓皇接招,荒腔走板地冒出一句:中国足球是公益事业。在之后的一系列补充之下,终于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足球现状初探。简而言之就是,你们根本就别跟我谈挣不挣钱的事情,这项事业就像希望工程一样纯洁,只有付出,没有收益,想赚钱的人别来。

后来阎掌门离开足协,这项职业足球不挣钱的课题也就没继续研讨下去。而且因其荒唐,根本就不再被任何人提起。

其实,阎掌门的话说得并不算大错特错,只是他说错了地方。他形容的那个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而不以挣钱为目的存在的联赛,不是中国足球,而是中国排球。

至少在目前阶段的中国,人们去看排球联赛的目的(也是赞助商们赞助中国排球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出于对20年前中国排球黄金时代的怀念;二是出于对重新崛起的中国女排的爱戴。

关于中国排球的另外两个事实是,打排球的人数和看排球联赛的人数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最近15年里,中国排球在与其它项目争夺人材的竞争中并未占得先机,篮球、游泳、羽毛球、跆拳道等项目都颇得女孩子们的青睐。

中国排球的优势在于,随着女排的两次夺魁,一段新的黄金时代正在形成,人们对于排球的关注程度正在提高,人们有前往体育馆观看排球比赛的愿望,从事排球训练重新成为一些女孩子们的选择。

在这种局面下,最顺势而为的举动就是扩大参与最高水平联赛的排球人口,扩大排球联赛的地域,男女最高级别联赛的扩军无疑是有效的做法。

至于扩军导致的联赛水平下降以及对抗不足,那不是中国排球的战略问题,那只是与联赛的赛程和赛制有关的战术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死撑,还是撑死?老梁

前两天打开电视机,看到央视体育频道在新闻里极力鼓吹“步步高”排球联赛扩军,排管中心宣布下赛季男女队各扩至16支,为了充数,把原先打优胜赛的多支弱旅拔到甲级联赛里。直面水平悬殊的问题,排管中心拟采用分组循环的方式,美其名曰:大联赛套着小联赛。着实开了赛制亘古未有之先河。

央视体育频道宣称与排管中心近年来的合作是地地道道的“双赢”,我真不知道他们面对冷清的排球市场竟然还有如此镇定自若。

这几年的排球联赛比赛缺乏悬念,球迷兴趣不高,赞助少人问津,基本上是一个死撑的局面,排管中心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想出了“扩军”这个老套的主意。殊不知在联赛的职业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凑数式的扩军极有可能使联赛从死撑走向撑死。

中国很多所谓的职业体育联赛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歪了,像足球联赛是为了解决国家队水平较低的问题,乒乓球联赛是为了解决国手收入较低的问题,这都与“职业”二字背道而驰。排球联赛也不例外,据说是为了中国男女排在国际大赛取得好成绩而练兵。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女排的主力二传手冯坤,为了养伤备战国家队比赛,整整缺阵一个赛季,不理北京女排死活,联赛管理层居然无人指斥其非。可见在奥运战略下,联赛更像个童养媳。

盲目扩军早有失败的先例,眼下的中超联赛大连实德、鲁能泰山高高在上,而有七八个球队组成的好大一个弱势群体却在苦苦挣扎,如果中超有严格的准入制的话。肯定会有一半的球队被拒之门外,这些烂队的存在对联赛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必然会拉低整个联赛的竞争标杆。从商业开发的角度来看,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必然。

排球联赛也这么搞,便有可能步中超之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垃圾联赛。在现有球队大半职业化不达标,整个联赛管理水平、商业开发和品牌形象都一塌糊涂的前提下,盲目扩军的结果只能有两个:第一,联赛水准进一步降低;第二,越来越多的球队混一天算一天。

大学生排球联赛赛制的研究 篇3

一、现状研究

自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召开, 国内各大高校也开始了试办高水平排球、高水平足球、高水平蓝球运动队等各类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队, 正因如此, 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得以快速发展。当然, 排球运动也包括其中, 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的举办使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一) 我国排球竞赛管理发展对策的研究现状

庄德、蔡秋婷等在《中国排球联赛改革进程的社会学审视与思考》中对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的赛制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细致地分析, 结论是专业化、商业化、职业化、产业化是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水平的途径。发展好俱乐部、实行联赛制管理、市场化运作、职业新闻报道宣传等也是搞好高水平排球运动的有效手段和必须的工作, 如此才能保证中国排球高水平、经久不衰, 必须加强联赛赛制和俱乐部建设管理, 实现联赛的良性发展进而提高水平, 将高校排球事业推向繁荣。

(二) 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发展基础研究现状

杨建新、黄健泽等在《论我国竞技排球的可持续发展》中论述了我国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发展状况, 指出:技术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运动队伍后备力量缺乏, 没有储备人才的意识, 并且高水平运动队队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等因素是制约我国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发展的几个因素, 当然还有其他条件, 整个社会经济意识过强, 民族责任感不够强大, 利欲熏心等都对此有所影响。

二、对策研究

(一) 理论认识

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的系统, 不能离开教育这个本源, 要以人本, 提高全民素质, 振奋民族精神。要有人力资源、企业、商业, 甚至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构成的一个复合的系统, 并且还要能够合理调控, 保证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体教结合是大学生排球联赛持续发展的前提

现今, 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已经建立了排球人才培养体系, 与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是相符的。体育从娃娃抓起, 逐步实行“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 分阶段、分层次的训练。将中学生的排球联赛与全国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联系起来, 建立起一个密切联系、循序渐进的过程衔接体系, 达到体教结合。

(三) 排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大学生排球联赛持续发展的硬标

现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条件和技战术水平都在迅猛提高, 在身体等硬件条件方面已经和专业队不相上下, 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 大多都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传、垫、扣、发、拦等基本技术动作, 在实战中个人技术的能力明显展现出来, 并且团结协作, 进攻、防守、掩护、配合等团队意识也是显著改善。打法也更加多样化, 优秀队员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并且已经具备了进入专业队的能力, 关键时该出手时就出手, 是比赛获胜的关键。

(四) 培养排球市场,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大学生高水平排球联赛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包括新闻媒体大力支持, 做好正能量宣传, 还有一定的资金支持, 需要更多的赞助商、投资商及体育爱好者支持与参与, 保证高校大学生高水平排球联赛的良性发展。一个良好的联赛赛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俱乐部起主导作用, 高校大学生排球协会的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媒体正能量的宣传、赞助商的鼎力支持, 各个环节互相配合才能保证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队的正常训练和比赛的有序进行。

大学生排球协会的管理者与领导者应该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上有所作为, 首先, 应健立健全高水平排球联赛的赛事组织机构, 并应逐步完善高水平排球联赛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扩大高水平排球联赛的举行范围, 普及排球运动, 扩大影响力, 推动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随着全面运动的开展, 排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及自身修养也自然会提升, 高校大学生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自身的文化修养更会有所加强, 这样才能发现人才, 才能更大地提高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的整体水平, 促进排球运动的全面普及, 使高校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对未来有信心、有希望, 使发展处于良性循环。发展健全、健康的赛制, 积极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后备军, 是实现我国高校大学生高水平排球联赛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建立好新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全面开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形成一个大的后备体育人才库, 利于人才选拔和运动的良性发展。

摘要:赛制是否合理对提高我国大学生排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理论分析和调研访问, 发现大学生排球联赛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看法与观点, 提供给相关部门做参考, 目是的实现我国大学生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女子排球联赛总结书 篇4

活动名称:“青农杯”排球赛女排比赛 活动时间:2012年9月17号至10月9号 活动地点:东排球场

参与人员情况:各学院的女排队伍

活动总结:

经过了三个星期的激烈角逐,“青农杯”排球赛终于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回望这三个星期的历程,酸甜苦辣凝聚心头。比赛结果虽不理想,但我机电工程学院女排队员是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着走过这二十一个日夜。不管最后是不是捧起了金灿灿的奖杯,不管最后是不是拿到了名次,所有的队员们在这次比赛中都得到了收获,都得到了历练。

一、首战告捷,我院女排再创辉煌

我院女排小组赛首战人文,大获全胜。我院女排的实力在一年的训练中有很大提升,在收到比赛消息后便开始积极进行准备,女排队员们在球场上奋力拼搏,配合得当,面对强手毫不畏惧,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院女排保持雷厉风行的作风,在球场上所向披靡,完美的传球和精彩的扣球,无不展现出我院女排较高的技术水平,最终女排以2:0的比分赢得比赛。

二、再接再厉,我院女排虽败犹荣

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首战告捷的喜悦没有能延续到最后,虽然止步于小组赛,但是,我院女排的姑娘们已经拼尽力了她们的最后一分力气,耗完了她们的最后一丝能量,竭尽全力完成每一场比赛。

结束的句号画的并不完美,可是,女排姑娘们的精神值得表扬,虽败犹荣。愿我院女排能在来年再接再厉,延续首战之辉煌,拼搏奋进,在崎岖的征途上能走得更远。

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增进交流,了解排球

对于这次比赛,不仅加大了各学院之间的交流,而且能使更多的同学了解软式排球,成为他们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强烈地体会到排球运动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心理品质,体现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赛场上,球员每得一分都会互相祝贺,失一分也会互相鼓气。借助中国女排的说法就是所谓的“排球精神”。

“排球精神”就是永不言弃。每一支队伍,甚至每一个国家,民族,都会有遇到挫折和失利的时候,其实,人生旅途中,我们总难免要面对这样那样的成功与失利。一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前面就是康庄大道,一次的失利也并不意味着前面就是羊肠小路,关键是在失利的情况下奋起直追,还是一蹶不振。面对大比分的差距和对手的强攻,我院的女排队员们没有被吓到,而是凭借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直至将比分追平再反超。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竟是铸就了我院的“排球精神”。

“排球精神”就是团结协作。排球作为一项集体项目,需要每一队员的团结协作,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脱离了集体,个人技术再好也不会取得胜利。我们的球员相互之间的配合,总能使比赛化险为夷。也就靠这种精神使的我院排球永不放弃。

“排球精神”就是刻苦训练,毅力当先。每一次好成绩地取得都不是偶然的,在成绩的背后,渗透了女排队员们多少的汗水。刻苦训练这种良好的作风希望能在学院中扎根下来,也希望它会茁壮成长下去。

“排球精神”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团结一心打比赛。我院女排不可能每场比赛都会取胜,我们也有输得经历。但胜了,大家相互庆贺,找出优势,继续保持;输了,大家认真总结失败经验,全力以赴赢取得下场比赛。更加值得称道是,在我们女排队员发挥失误时,大家不是相互指责相互推诿,而是互相鼓励,引以为戒,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也就是这种精神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比赛有输有赢,但精神永驻心底。总的来说,这次“青农杯”排球赛是很成功的,既发扬了体育精神,又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通过本次“青农杯”排球赛,我们学到了很多,今后,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拓思路,大胆创新。

特别是在搞活动中,不拘泥于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多思考,多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眼界。

二、学会安排工作、落实工作,把任务合理分配,人员安排到位。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才行。把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好,并督促落实完成。这样既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又能够使所有的新干事和学生干部得到锻炼。

三、大胆信任新干事,把工作交给他们。

学生会干部的人数是一定的,需要大胆任用新干事,从中发现能力强者,委以重用。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2008年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南北赛区前4名的队伍, 北区前四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南区前四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昌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及男子15场现场比赛和10场比赛录像。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资料来源:中国期刊网 (www.cnki.net)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网 (www.cuva.cn) 、2007~2008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竞赛组、吉首大学图书馆, 查阅记录相关的资料、赛事评论和消息。

1.2.2 观察分析法

本人带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并通过现场观看比赛和录像观察分析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现状。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比赛技术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对已有的材料进行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

注:表4中的战术球包括:梯次、夹塞、双快一跑动、重叠等。

1.2.5 对比分析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 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并进行分析。

2 南北高校排球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特征对比分析

2.1 南北高校球队总体高度成上升趋势, 但南北方高校球队运动员在身高、扣高、拦高上存在差异

排球高度主要是指运动员的身高、拦网、弹跳高度等重要指标因素。排球运动员的高度是从事排球运动的基本条件, 在比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2007~2008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竞赛部提供的男运动队的高度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随着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开展, 各参赛球队对比赛重视程度的提升, 参赛队运动员的高度成上升趋势。由此可见以上运动员的高度特征, 为从事高校排球运动确立了“高度”这一基本条件, 为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进一步发展和激烈的排球网上对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表1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北方队伍主力队员平均身高要比南方主力队员平均身高高出5cm、拦网高度上北方队伍主力队员平均拦网高度要比南方主力队员平均拦网高度高出2cm、扣球高度上北方队伍主力队员平均扣球高度要比南方主力队员平均扣球高度高出1.4cm, 然而拦网和扣球是有效扼制对方进攻, 提高防守反击质量的重要环节, 又是直接得分的重要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北方高校运动员在从事排球运动的先天条件上就优于南方高校运动员, 这也是南方高校运动成绩低于北方高校的原因之一。

2.2 北方高校球队运动员在发球、扣球、拦网得分上高于南方高校球队远动员

发球作为整个排球比赛技术链的开始, 是整个球队对对手发动进攻的开始。从表2中 (表2中所指发球得分是指所有发球技术得分) 看出, 北方高校发球总得分比南方高校发球总得分高出35分, 北方高校与南方高校在发球得分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说明南方高校发球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意识中, 即在保证成功的前提下加强攻击性。

扣球作为排球比赛中最为有效的得分手段, 一直受到各队教练员的重视, 从表2中 (表2中所指扣球得分是指所有扣球技术得分。如:强攻、快攻、平拉开等) 可以看出, 北方高校球队扣球总得分比南方高校球队扣球总得分高出327分, 南北方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南方高校球队在身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在平时的扣球训练上没有加以重视攻手击球手法的训练, 并且在拦网时机上也没有进一步强化, 对对方的进攻构不成更大的威胁。

现代排球比赛的焦点仍主要集中在网上扣、拦的争夺, 而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 也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表2中可以看出, 北方高校球队拦网总得分比南方高校球队拦网总得分高出136分, 这说明南方高校球队在身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南方高校球队拦网时的技术动作也不够细腻, 起跳的时机、对对方主要得分点的盯防和对对方二传传球方向的判断上都存在欠缺。

2.3 北方高校球队运动员在接发球的成功数上高于南方高校球队运动员

接发球的成功数直接影响到一支球队一攻的成功率,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北方高校球队在接发球总成功率上比南方高校球队接发球总成功率高21.5%, 说明南方高校球队在接发球方面与北方高校球队的差距很大, 构成了显著的差异, 这说明北方高校球队发球的攻击性较高, 发球变化较多, 致使南方高校球队的接发球失误较多, 其次南方高校球队接发球的应变能力较差, 另外北方高校球队在发球时有意识的找人找点的发球较多, 这就要求南方高校球队在队员接发球训练时要注重技术细节的要求, 并且在发球上要加强训练与提高, 只有自身的发球强大了才能够使本队的接发球水平有质的飞跃。

2.4 北方高校球队在强攻总次数上高于南方高校球队, 但在战术球使用的总次数上低于南方高校球队

强攻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攻击对方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从表4中可以看出, 北方高校在强攻总得分上要比南方高校强攻总得分多332分, 这说明南方高校球队在拦网高度、身高上都要低于北方高校球队运动员。

当今高水平的球队再也没有明显的流派之分, 单一的快攻或强攻单一的前排攻或后排攻等都不能称霸于世界排坛, 只有把各种技战术进攻结合起来, 最后揉合在一起, 发展成为三维空间新的立体进攻战术体系, 才是今后进攻战术的发展方向。从表4中可以看出, 南方高校球队在战术球的使用总数上比北方高校球队战术球的使用总次数多209次, 这说明, 北方高校球队在针对南方高校球队运功员身高上的劣势, 往往在战术组织上采用更为简洁有效的超手强攻, 反之南方高校球队为弥补身高上的劣势, 则在战术球的使用上加大力度, 使球队的一攻得分率有所保障, 以增加获胜的机会。

2.5 南北高校球队运动员在年龄组合合理

据统计, 奥运会、世界杯及世界锦标赛各队主力队员的年龄普遍比全队平均年龄大1~2岁。从目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年龄看, 主力中大都由1~2名28岁以上的老队员, 3~4名25岁左右的中等年龄队员和1~2名23岁左右的年轻队员组成。全队以老带新, 以中为主, 老、中、青三结合, 是球队最合理的年龄组合。从表5中可以看出, 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绝大多数的参赛队伍全队运动员年龄跨度在1~3岁之间, 大一新生占全队人数的30%, 大二、大三的学生占全队人数的60%, 大四的学生占全队人数的10%, 由此可见高校排球运动队在远动员年龄组合上是合理的, 既保证了队伍技战术水平下滑不会过快, 又保证了球队的运动成绩波动不会过大, 同时也保证了球队的稳定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2007~2008年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总决赛前八名的高校球队来看, 前四名的球队均为北方高校球队, 由此可见在排球这个项目上南北方高校的发展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南北方高校球队高度存在差异、北方高校球队在强攻总次数上高于南方高校球队, 但在战术球使用的总次数上低于南方高校球队、北方高校在接发球的成功率上高于南方高校球队、北方高校在发球、扣球、拦网得分上高于南方高校球队, 男北方高校球队仅在总体高度成上升趋势、球队年龄结构方面合理这二个方面存在共性。

3.2 建议

(1) 南方高校球队在球队在招生上要加大力度, 保证生源质量, 以确保球队不输在起跑线上。

(2) 南方高校球队教练员在发球、强攻、拦网、防守的训练中进一步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 使队员在以上几个技术环节上得到提高。

(3) 北方高校球队教练员在技战术球的训练上不能够放松, 以确保球队在更高级别的比赛中能够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虞重干.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6.

[2]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 10.

[3]屈东华.现代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结构特征与运动能力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7 (3) .

[4]邹志华.第8届世界杯男排赛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6 (1) .

[5]张雪临, 曹景伟.世界优秀男排选手的身高、体重、年龄与弹跳素质特征[J].浙江体育科学, 1998 (1) .

[6]屈东华, 张秋霞.现代排球的“五化”特征[J].中国排球, 1996 (2) .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8 (2) :65-66.

[8]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M].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 4 (1) :38.

[9]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与展望[J].体育科学, 1989, 3.

[10]袁伟民, 谢琼桓.体育科学词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52.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篇6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研究对象

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排球联赛的白云男排以及与其相遇的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1 . 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百度文库查阅了大量有关排球发球技术运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1.2.2现场统计法

对白云男排在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中与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5支队伍比赛的发球技术进行现场统计与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 . 1发球稳定性差强人意

由表1可以看出,白云男排在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中发球得分率这一项技术比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队要高,在失误率方面和华南师范大学同等,比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队要高。

参加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男排队伍中,白云男排的平均身高在所以参赛队伍中属于中等,但是白云男排依靠灵活的战术,顽强的斗志,敢拼敢打的精神,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在发球这一项技术上,白云男排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从发球得分率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白云男排在遇到水平比较高的球队时,如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的比赛中发球得分上比对方少,分别为4.4% 比8%和5.2%比10.7%,可见发球攻击性不强。即使这样,发球失误率还比对方高,分别为20.1%比12%和21.1%比9.3%。而遇到水平接近的球队,如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发球失误率也高于对手,分别为12%比9.6%、9.2%比6.4%和8.5%比7.3%。发球和接发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排球运动员的竞技效果。在比赛中稳定的发球是成败的关键,不能遇弱则强、遇强则弱。[2]稳定的发球是一场比赛良好的开端,所以在平时训练中不仅要重视发球技战术的训练,而且还要着重从击球手型手法上、基本动作、技术规范以及发球力量和控制能力上下功夫。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技战术才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于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以便在比赛中面对不同水平的对手都能正常发挥水平。

2 . 2发球攻击性不够

白云男排在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排球联赛中与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3支队伍比赛中,发球失误率占总失分的比率都高于对手(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白云男排在对华师、中大的比赛中,发球失误占总失分的比率比对手低,这是因为华师、中大是2支高水平队伍, 他们发球大多采用强有力的跳发球,从而增加了发球的失误率。由于对手实力较高,白云男排在发球方面不敢增加发球攻击性。以稳为主,所以失误率低于对手。这样虽然降低了发球失误率,但发球攻击性不够强。白云男排在对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这些水平相差不大或略低于自己的对手时,加强了发球的攻击性,同时也增加了发球的失误率,如对暨南大学为17.3%比6.7%; 对广东商学院为11.5%比5.1%。无论男排还是女排,当今发球趋势是广泛采用大力跳发,往往想将对方直接发死,直接得分,可是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3]由白云男排在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排球联赛中的表现可以看出,白云男排无法很好的控制发球攻击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因此,在训练中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减少发球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发球的攻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发球的同时要反复推敲,从失误中找原因,逐步完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随着对抗性的不断加强,发球技战术变化的逐渐增多,排球的发球趋势也会朝强攻击,高稳定的方向发展,其基础都是建立在优秀的身体素质,精湛的发球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之上的。[4]由白云男排在第六届大学生排球联赛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在面对水平较高的队伍,发球以稳为主,虽然发球失误率不高,但却给对手创造了很好的一攻机会;在面对水平相对较低的队伍时加大了发球攻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发球的失误率。在发球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发球不仅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准确而强有力的攻击性发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或破坏对方进攻战术的组成,还起着减轻本方防守压力,为本方的防反创造了有利条件的作用。[5]此外,有威力的发球能鼓舞全队的士气,振奋精神,扩大战果,从而动摇对方的阵脚,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压力,起到打乱对方阵型和挫伤对方士气的作用。反之,如果发球威力不大或失误太多,不但会失分或失去直接得分的机会,也容易给对方组成进攻战术,使本方防守的难度增大。由于发球是排球中唯一不受制约的技术,所以它的发展很快,由原地发球到跳发球,现在又出现了跳发球技术的多样化,平飘、轻飘、侧飘、下旋、轻发落点等日见盛行,助跑勾手大力跳发球、单脚起跳发球等新技术也已初见成效。[6]2008年奥运会无论男队和女队都把跳发球作为比赛进攻的重要一环,跳发球技术更加完善,继续向力量大、球速快、落点习的方向发展依旧是发球不变的旋律。“发球是比赛的开始”的思想己经完全转变为“发球是进攻的开始”。各队都充分利用发球的变化来安排技战术,特别是运用大力跳发球来破坏对方一攻争取主动。综上可知,发球在排球比赛成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近年来广东各大高校的排球水平日趋上升,各高校队伍在发球技术方面日趋加强,白云男排虽然在广东省第六届排球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若想在广东省高校中争取更好的名次,就必须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分认识发球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和提高发球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手段,较好地解决发球攻击性与失误率的关系。在日常训练中应提倡运用大力跳发球技术,增加大力跳发球在全队发球中的比例,减少失误率,提高发球在比赛中的作用。白云男排在发球上面暴露出来的缺点是白云学院排球队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广东省各高校现已存在的或是将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本文技术统计分析结果将为广东省各高校排球队训练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摘要:从近年来的世界排球发展的趋势来看,发球这一得分手段又有新的发展,世界排坛发球与接发球的平衡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变化。[1]本文通过对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排球联赛的白云男排以及与其相遇的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5支队伍5场比赛的现场统计分析,研究白云男排在发球技术方面所暴露的问题及与各大高校队伍之间存在的差异。为高校排球运动队训练在发球方面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篇7

排球运动是仅次于足球和篮球运动而广为普及的球类项目之一,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何在高校更好开展排球联赛及排球运动项目,就尤为重要了。大学生排球联赛充分体现着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原则,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别开生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排球联赛是课余学习排球技术最好的呈现方式,大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在学习和练习排球项目使得自身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

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排球联赛发展的研究调查,得出可以排球联赛在地方院校更好持续开展下去的新路子、新方法。结合地方高校排球联赛实际开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影响开展的因素,提出未来高校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建成后大学生排球联赛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方性高校排球联赛的现状

所谓的地方性高校是指一些市级地域设有的一所或多所本专科院校,比如以安徽省为例(池州学院,黄山学院,宿州学院等等)。地方高校开展排球联赛的时间也不短,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排球联赛还处在一个慢发展的阶段。由于学校的快速发展,也造成场地设施更新换代慢,场地相比较下就显的比较简陋。大多数地方高校排球联赛几乎是在露天场地进行,场地质量不好,网高标准不一。

赞助资金是联赛顺利举行的重要经济保障,是各俱乐部生存的根本[1]。高校排球联赛顺利进行也离不开经济的保障,调查发现赞助的类型和资金标准都是形形色色缺少统一。有些地方高校的经费直接从学生活动经费里调拨,学生活动经费有限,从而造成资金不足,保证不了基本的开支。

对排球比赛的熟悉人员情况,包括参加排球比赛的学生和平时参加运动的学生及普通学生。通过调查很多学校学生只是听说过有排球联赛,并未亲身去熟悉排球比赛的相关情况;但也有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和排球运动去了解排球的运动和排球知识。由此可知,排球比赛虽然在一些学生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对于排球运动的开展影响并不够,只有将排球比赛规格和规模提升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这项运动当中来。

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是由裁判规则和技战术组成,也就是所谓的排球理论知识,学生对排球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具有一定的影响。排球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排球运动中提高理解能力、对技术动作的接受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2]。大多数学生基本了解排球规则和裁判规则,虽在地方性高校有一定的普及基础,只停留在排球基本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还是需要进一步将基本规则置于教学当中,引导更多的学生了解熟知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2.2 制约地方性高校排球联赛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2.1 组织机构因素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分工则是联赛举办的必要措施[3]。目前,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组织上也存在一定的非专业因素。没有专业的组织者,往往是体育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学生通过策划、上报、举办,缺少专业的老师负责。更不会有所谓的赛事运作,有的仅仅是比赛的组织,仅仅是从体育学院的学生中抽调去进行比赛的执裁,边裁也是从学生会各部门抽取,都是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2.2.2 场地因素

一般的地方高校排球场地数量都是有限,并且场地铺设的材质及网高的标准不一,场地设施不齐全(缺少裁判台等),场地和器材是该项目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场地器材条件优越也是学生选择参与该项目的动因之一[4]。虽然比起黄土场地有明显的改观,但在一些大赛期间就明显出现场地不够用的情况。有时候会出现多个代表队抢场地的现象发生,有时为了场地提前占场,影响学生本身的正常上课时间。地方高校应该通过修建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来解决这些问题,更好促进排球运动向前发展。

2.2.3 教练员水平

教练员队伍素质是提高联赛水平的基石,是高校排球运动中极为重要的能动因素[5]。通过访谈得知,教练员存在“业余性”,所有教练都是排球专项学生和体育学院的学生担任,并没有排球专项教师担任教练进行训练。学生担任教练缺乏经验,有的教练员自身技术能力非常好,可是涉及教学就很局限。教的好的不一定能够管好团队,不具有好的带队手段。在教练员管理上也缺乏硬性手腕和统一的审核标准,使得各学院排球队的成绩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教练员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针对性,重点学习及管理手段。学生认为教练员在教学的时候,专业知识涉及少,技能技术动作表达模糊,使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动作和错误感觉。有的教练还存在管的少的状况,学生到训练场地后,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而是讲了以后自行练习,并不去加以指导和纠正错误。再者,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训练场地不足、经费短缺等因素使训练水平难以有新的突破[6]。

2.2.4 裁判员水平

由表1可知,裁判队伍也存在“业余性”没有获得裁判等级证书,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学海杯排球赛的裁判员全部是从体育学院的排球专项的学生中选拔的,聘请都是根据本人自愿参加裁判工作为准,根本没有选拔和考核就直接进入比赛执裁工作。没有通过很好的组织和培训,使得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大打折扣,部分学生裁判队规则的熟悉程度不够,临场执裁的经验缺乏,进入执裁现场不能掌握比赛节奏,使得队员对裁判有诸多的不满和意见。

由于裁判员是排球专项的学生担任,在执裁的过程中会出现误判,改判的情况。从侧面可以得出,排球专项学生在学习排球理论知识和裁判法时,不认真去研读和考虑比赛时会发生的状况,并不了解比赛的尺度和判罚的具体标准。裁判水平不高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指导不力有直接关系,教学过多学习技、战术,不重视排球规则的学习,加之高校学生裁判实践的机会较少[7]。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裁判理论的研读和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提供训练的机会,裁判感觉和判罚尺度是在训练和执裁过程才能体会出来的。

2.2.5 经费投入情况

思想重视程度决定了领导的观念问题和政策制订导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学校经费对排球运动队的投入上。据调查,因经费标准不统一,各学院拨款也不尽相同,个别学院排球队出现经费短缺或者不足,缺少专项经费,有些活动领导看好的或者举办的比较大,拨款经费可以多些,如果领导不重视不看好,那么就会少一点或者是不进行拨款投入。这样的循环就会造成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比赛获得的奖励也很少,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比赛积极性降低[8]。

3 结论

针对排球场地简陋,室内场地数量缺乏问题,学校应和社会共同出资形式来促进场馆的建设速度,提高场馆场地设施的质量。把有限的资源利用的更加充分和合理,为今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及球类比赛做好准备。各参赛代表队的活动经费应该是多种形式的,由学校拨款也有商家赞助,商家赞助体育的目的是借助赞助体育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9]。今后应该将商家赞助变为一种常态化事业进行下去。

组织运作缺乏专业性,并未形成一套规范成熟的联赛运行模式导致开展赛事不系统,不规范。今后应培养专门的运营人才和组织人才,使排球联赛更加系统,更加常态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周期性训练模式和长期训练机制,并且要有更加明晰的奖励制度及政策,提高排球运动参与的热情,组织好排球联赛多样化的开闭幕式工作,从细节入手处处都更重视起来。在组织规范的前提下还要加大排球队员的训练力度,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排球学习和训练的效果,经常组织教学比赛,让更多的人在排球比赛中得到锻炼。老师在教学时,针对重点内容、重点教学的方式,尽量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仅有的体育课堂上较容易较轻松地接受到相对规范的排球教学知识。

教练员的聘请、裁判员的培训必须更加的系统和规范,建立教练员、裁判员档案库及培养训练机制。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和临场指导,对于裁判规则和手势加以细致的解读,理解透彻。大型比赛举办之前,对所有的裁判员和教练员再进行统一的培训,观看相关视频,从中更好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执裁能力及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场地数量不足及场地设施管理,教练员、裁判员,学生观众关注度不高、经费不足及不到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存在影响联赛发展的因素,为了更好持续发展排球联赛应该重视和提高组织比赛和参与指导比赛的能力,提高有限的资源利用率,为高校建设新的体育综合场馆建成投入运营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及球类比赛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关键词:排球联赛,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友宽.从全国排球联赛看排球市场[J].中国排球,2004,(2):36-37.

[2]李逸涛.对东莞高校大学生排球兴趣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音体美),2009,(18):215.

[3]池建.论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49-150,159.

[4]黎远军,程晓莉.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3,25(6):57-59.

[5]徐开春,梁金娜.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34.

[6]赵志进.中国排球联赛市场运作现状与整改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8-31.

[7]郑欣.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4):172-174.

[8]吴建堂,黄晓梅,等.福建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36(1):76-79.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对福建省高校排球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出福建省高校开展排球联赛的制约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在撰写课题之前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撰写课题之前,对研究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 实地调查法

对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实地调查。

1.2.4 专家访谈法

针对研究课题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专家访谈。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类比等逻辑分析法对课题的调查问卷统计的有效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和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福建省高校开展排球联赛的制约因素分析

2.1.1 省各级排球主管部门对排球联赛的主观意识行动

要想申办一个项目的竞赛,应该得有个人或部门来组织,然后逐级上报上级部门审批,这是筹备比赛的先期工作。高校省级体育赛事的审批过程应该是省教育厅、体育局来批办,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协办。那么福建省高校排球联赛的开展应该由以上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才能开展起来。如果上级部门不支持联赛的开展,联赛一定是开展不起来的,如果各级部门都大力支持联赛的开展,那么,联赛一定会顺利开展。所以说,福建省高校开展排球联赛是受省各级排球主管部门的主观意识行动的影响和制约的。

2.1.2 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就实地调查得知,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领导对排球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极少部分对排球有特殊情节或有排球发展计划的学校领导,还是很重视本校排球运动的发展的。事实很多学校的领导,只有上面下来文件,才能引起他们的短暂重视,这种短暂的重视也是基于任务所迫;有的高校领导也只有在省规定的大型体育赛事的年度里重视一下,比赛过后又开始对排球项目不闻不问;还有大部分高校领导几乎都以比赛耗时、集体项目不容易拿成绩、体育经费不足等理由拒绝参加排球项目的比赛,有极少数高校不是缺少经费,只是怕参加了拿不到好的名次,也拒绝参赛。问卷调查显示,三大球中,最受校领导重视的是篮球,其次是足球,最后才是排球。各高校领导对排球的漠视,是制约高校排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1.3 福建省高校排球项目发展经费来源单一

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项目发展经费都是由各自学校在规定时间下拨的体育经费,有极个别的高校,在赛前会找赞助单位,赞助部分经费。其中只有体育院系有专门的排球项专项发展经费,而公共体育院校,没有专项的排球发展经费,只有每年固定的体育经费。而公体院系的领导为了压缩体育经费开支,防止经费超支,能不参加的比赛就不参加,这种现状大大制约了排球联赛的开展。

2.1.4 福建省部分高校排球场地设施不健全

为了该课题的研究,笔者对38个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高校进行了实地调查,据调查数据统计得出,目前福建省有接近60%的高校没有室内排球场馆,这其中有部分高校的排球场常年失修,场地线断断续续,球网破旧不堪,球网周边没有保护网,加上台风天气,导致本来对排球很感兴趣的同学因此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这样的场地环境很影响排球项目的开展,当然更影响排球项目的训练和比赛。

2.1.5 运动员、教练员基本条件和奖励办法

经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中,在小、初、高时期,有少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排球这项运动;有大部分学生有上过排球课,但水平不一;有极其少数学生虽然参加过排球比赛,但技、战术水平普遍偏低。大学期间,各高校排球课设置的差异,是进一步导致高校学生排球水平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选拔的运动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不利于高校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联赛优秀队员的选拔,对联赛的开展极其不利。

几乎所有教练员,都是赛前由领导任命的。教练员队伍中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有排球专项的和非排球专项的,有的从来没有带队经历,据统计被调查人中只有36.7%的教练员有过带队经历,但执教能力普遍偏低。

大部分高校教练员的训练补贴是按照训练次数或者训练时间来补贴的,一次2个小时补贴30~120 元不等;少部分高校给教练员的训练补贴是算在课时里的,有的学校训练2 个小时算1 或2个课时,有的学校不管训练几个小时都计1个课时。几乎所有高校都是根据比赛成绩来给教练员相应的奖励,奖金因校而异。学校给学生的训练补贴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有部分学校给学生的训练补贴5~20元不等;有部分学校学生没有训练补贴,奖励办法是在学期末文化课考试成绩中加相应的分数,作为奖励;有的学校平时训练没有补贴, 只有比赛拿到名次才有补贴; 有的学校既有文化课成绩加分,又有比赛奖金。由此看来,各校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补贴和比赛奖励的差距,会大大挫伤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赛的积极性,对排球联赛的开展起到消极作用。

3 制约福建省高校开展排球联赛因素的解决方案

(1)福建省排球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高度重视高校排球的发展,建立合理的联赛发展周期和联赛积分奖励办法。有规律地组织全省高校之间的排球比赛,通过比赛使各参赛队伍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减小差距。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参加高水平的排球比赛。建立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与低水平排球队就近地区的帮扶政策,对实施帮扶的高校给予相应的联赛积分奖励。

(2)定期对福建省高校的排球教练员进行有针对性地业务实战培训,让教练员在比赛中提高技、战术的运用。各高校可对现有运动队教练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再培训,尤其要加强专项运动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竞技排球的发展动态和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他们在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的条件下逐渐成长为“学者型”教练员,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1]。建议竞争上岗机制,实行聘任制,打破行政任命制,提高高校教练员的收入和奖励制度,激发他们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高校排球事业的蓬勃发展[2]。

(3)重新调整高校排球教学模式对推广排球联赛效用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教学模式三要素中,排球教学指导思想应当突出竞技性;排球教学过程应分组教学与训练教学方法上应当因人而宜,区别对待;教学评价方式应当以竞技争先与健康促进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3]。有意识地培养班级“明星”球员,让其带动整个班级排球运动的积极性,进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

(4)把高校排球场馆设施建设作为教育部评估的一项硬性指标,让不符合场馆要求的高校,利用最短时间来改善排球场馆设施建设。

(5)赛事组织者和福建省本土体育品牌建立长期合作意向,让本土体育品牌的负责人意识到,生源众多的高校这个大环境是体育品牌很好的消费场所,也是体育品牌很好的代言场所,让本土体育品牌汇集校园,为其排球联赛提供赞助,同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体育品牌宣传销售活动,用以回馈赞助的支持。这样可以解决部分高校经费紧张的问题,达到互利双赢。

摘要: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福建省高校排球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出制约福建省高校开展排球联赛的因素,并对其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提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排球联赛的开展,受省各级排球主管部门的主观意识行动的影响,与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联赛的经费来源、各高校教练员执教能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场地设施、竞赛奖励办法等密不可分。这些因素本身存在的问题是制约联赛开展的主要问题。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 篇9

本文将对参赛运动员、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校园足球三方面在赛制改革后的影响进行分析。赛制改革直接影响对象是参赛的大学生运动员, 为了更好在阐述观点, 本文把参加过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未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球员统称为“职业运动员”, 而把未参加过中国职业联赛, 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球员统称为“学生运动员”。

1 赛制改革分析

1.1 参赛运动员

赛制改革的直接影响方是参赛运动员, 参赛运动员在大学生足球联赛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禁止职业运动员参赛的新规定对于参赛运动员的影响有:

(1) 职业运动员将失去特招入大学的机会——体育院校除外。大学特招职业球员的主要目的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别大学生足球联赛, 为校争光。禁止职业球员参赛新规定实施后, 意味着各大学的职业运动员将不得代表本校参加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 这势必造成各大学不再招收有过职业联赛经历的运动员入校。

(2) 学生运动员成为参赛主体。学生运动员在以往大学生联赛中一直处于尴尬地位, 由于近年来“体教分立”既定事实的影响, 优秀运动员, 教练员等资源集中于专业队、职业队之中, 校园足球发展滞后, 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球员无法与专业队、职业队培养的球员相抗衡, 导致大学球队中学生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失去绝大多数比赛锻炼机会。新赛制实施后, 学生运动员成为联赛参赛主体, 为学生运动员提高自身能力提供绝佳平台。

(3) 运动员参赛积极性大大提高。以往参赛运动员主要是职业运动员, 相较于激烈的职业联赛, 大学生联赛在竞争度与影响力方面远远不及于职业联赛, 造成职业运动员对于大学生联赛参赛积极性不高。而赛制改革后, 参赛运动员主体从职业运动员转化为学生运动员, 学生运动员之间竞技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实力相当让各学校代表队加大比赛的投入, 从而带动提升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

1.2 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

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是高校参与球队最多, 竞技水平最高, 影响范围最广的全国性大学足球赛事, 也是教育部唯一正式认可的大学足球赛事。所以联赛赛制改革关系到大学生足球联赛今后的发展, 禁止职业运动员参赛对于大学生足球联赛影响如下:

(1) 联赛整体实力下降。往年大学生联赛出现大量职业运动员, 进而提高了联赛的整体实力, 学生运动员由于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等因素, 竞赛能力方面落后于受过专业培养的职业运动员。赛制改革后, 职业运动员无法参加大学生足球联赛, 联赛整体实力有所下降。以江苏河海大学为例, 新赛制实施后, 河海大学多位有过职业联赛经历的运动员无法参加大学生联赛, 对球队整体实力影响不小。在2011~2012年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江苏赛区比赛中, 作为上届南区冠军和全国总决赛季军的河海大学, 仅以微弱优势夺冠。江苏赛区其他球队整体实力同样受到新赛制的较大影响。

(2) 联赛公平性得到保障。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给予各大学代表队展现足球水平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机会。在以往赛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 个别学校为了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做出了许多急功近利的行为, 例如:某些学校特招现役运动员, 但这些运动员常年不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生活, 仍然代表职业球队踢职业联赛, 同时每年代表大学参加大学生联赛。上述运动员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大学生范畴, 却大量存在大学生联赛中。这类恶性竞争的后果很严重, 联赛规章制度遭到破坏, 公平性缺失, 同时现役职业运动员参赛一方面极大压缩了学生运动员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 违背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创办的初衷。赛制改革后, 类似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联赛公平性得到保障。

(3) 联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人对于新赛制存在理解偏差, 认为由于职业运动员禁止参赛, 造成联赛竞技水平下降, 最终导致联赛影响力大打折扣。这种推理过程看似合理, 但忽略大学生联赛的“立身之本”。与职业联赛相比, 大学生联赛代表着大学生自己的足球联赛, 联赛主体是大学生;与职业球员相比, 大学生运动员具有更高文化素质与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以北京理工大学为班底的中国大学生男足代表队参加了2011年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人一方面为中国大运男足取得优异成绩感到自豪, 另一方面被大学生运动员对足球较高的理解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深深吸引。由此可以得出较高的足球认知能力与良好的精神面貌是大学生联赛立足的核心竞争力。新赛制实施后, 更多学生运动员有机会参与大学生联赛, 不但联赛健康形象得到提升, 而且联赛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1.3 校园足球

在中国“体教分离”的大背景下, 校园足球发展常年来处于停滞阶段。近几年随着中国足球人口急剧减少、国家队成绩不佳等状况出现, 全社会开始意识到校园足球对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性, 并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有关的各项活动。赛制改革后对校园足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建立大学——职业队的足球人才培养模式, 也可称为“世界模式”。“世界模式”正在适用于绝大多数国家的足球人才培养, 日本、韩国的大学生足球联赛培养了大部分的职业球员。中国大学生联赛除了北京理工大学这个特例外, 几乎很少有大学能够向职业队输送足球人才, 相反职业队向大学提供大量足球“人才”, 这些“人才”基本属于职业队淘汰的人群。就这样, 足球竞技水平每况愈下的职业球员占据着大学生足球联赛的主体地位, 而竞技水平成上升趋势学生运动员由于在联赛中得不到锻炼机会, 最终失去通过大学生联赛进入职业联赛的可能性。赛制改革后, 学生运动员成为大学生联赛主体, 经过几年的联赛锻炼, 更多的学生运动员将有机会进入职业联赛。

(2) 校园足球人口进一步扩大。足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 参与足球的热情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带动, 大学生足球联赛参赛运动员承载着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责任。职业运动员由于长时间远离学校,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并不能像学生运动员那样的适应, 职业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 相反, 学生运动员因为常年来生活在学校环境之中, 与普通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学生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相比, 在大学生中具有更高的影响力与认可度。赛制改革后, 学生运动员能够进入大学生足球联赛这个更高的平台, 吸引更多的普通大学生关注联赛, 从而带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足球运动中去, 校园足球人口较改革前进一步扩大。

2 总结与建议

不可否认新赛制的实施利大于弊, 符合大学生联赛发展的客观规律, 但改革所带来的弊端同样值得重视, 这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来解决。建议如下:

2.1 加大对校园足球各方面的投入

投入不单单是资金投入, 还包括引进优秀的教练员、以及先进的训练模式。这要求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进行密切合作, 形成资源互补。

2.2 增加大学招收学生运动员的名额

许多的学生运动员无法通过足球特长进入大学, 这造成学生运动员的“学训矛盾”, 令学生运动员不能全身心投入足球运动中。增加大学招收名额, 更多的学生运动员能够通过足球特长进入大学, 一定程度解决学生运动员参与足球运动的后顾之忧, 同时有利于选拔更多出足球人才。

2.3 建立退役运动员保障体系

目前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等原因造成职业运动员在社会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建立退役运动员保障体系, 提供退役运动员资金、就业辅导等支持, 目前看来已刻不容缓。

摘要:2011~2012年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在赛制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大体协足球分会规定凡有过职业联赛经历的大学生球员不得参加此项比赛。本文就赛制改革对参赛运动员、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校园足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上一篇:辩护思路下一篇:加强饲料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