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排尿困难

2024-10-31

术后排尿困难(共10篇)

术后排尿困难 篇1

2002年5月-2007年12月我院共完成介入手术430例, 其中有27例男性患者在介入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男性患者, 年龄36岁~72岁, 其中15例为单纯的冠脉造影, 12例为冠脉造影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 分别置入1~3枚支架。均表现为术后3 h~5 h内下腹部胀痛, 有尿意, 叩击膀胱区为浊音, B超证实膀胱充盈, 但不能自行排出尿液。

2 结果

27例患者有18例经心理护理、改变排尿体位、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等方法后排出尿液, 有7例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排出尿液, 2例经上述方法失败后, 行膀胱造瘘术排出尿液, 27例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1) 排尿体位的改变:

人类排尿的自然体位是站立或蹲位, 皆两足着地, 而心脏介入术后需绝对卧床24 h, 术侧肢体不能弯曲, 大小便均在床上进行, 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 而造成排尿困难。 (2) 精神心理因素:患者术前、术中由于担心手术的风险及成功率而造成患者精神紧张。术中应用大量的造影剂, 术后要求患者多饮水。患者对排尿产生恐惧心理。穿刺处疼痛, 长时间的弹力绷带压迫, 造成患者的腰部酸困不适, 术侧下肢麻木, 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情绪。年轻的男性患者, 介入术后需入住CCU病房, 无家人陪伴, 怕麻烦护理人员而顾虑重重, 由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思想压力大, 抑制尿意, 使膀胱过度充盈降低了膀胱的紧张度和感受性, 使膀胱排尿反射消失而出现排尿困难。 (3) 机械因素所致:心脏介入术多采用股动脉穿刺, 且术中需应用大量的肝素抗凝, 故术后为预防穿刺处出血, 需要用纱布、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 1 kg的沙袋压迫穿刺处6 h, 以预防出血。腹部受强力绷带的过度挤压, 腹部肌肉与膀胱肌收缩不良而出现排尿困难, 尤其是肥胖患者更为明显。 (4) 原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术中应用阿托品可加重术后排尿困难。

3.2 对策 (1) 心理护理:

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与入院宣教,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详细信息, 鼓励患者提出疑问, 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健康教育, 讲述排尿的生理过程, 让其认识手术及排空膀胱的重要性。并安排患者与做过介入手术的患者认识, 减轻其恐惧心理。尤其是术前1 d指导患者平卧位, 用一侧肢体制动的姿势, 进行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由责任护士耐心讲解练习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 并请家属监督, 直到患者能自行床上排尿为止。 (2) 排尿护理:冠脉介入术后护士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安慰患者, 为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 促使排尿。对患者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术后入住CCU病房的患者, 可准许患者有1名家属陪伴, 这样可使患者放松, 这对患者及时排尿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术后3 h未及时排尿的, 可协助其身体稍侧卧位, 穿刺侧肢体伸直排尿, 另外, 有文献报道, 冠脉造影术后6 h出现排尿困难, 可采取抬高床头支架30°~60°的半卧位, 嘱患者进行深呼吸排尿, 医护人员协助用手按压穿刺部位, 这样充分暴露腹股沟并不影响沙袋的压迫, 根据力学原理平卧位与半卧位沙袋均能给穿刺点以恒定的压力[1]。术后12 h患者仍排尿困难, 可协助患者床边坐位或站立位, 让其全身保持放松的自动体位排尿。 (3) 解除机械性压力:对肥胖者由于绷带过紧所致的排尿困难, 可适当松解弹力绷带, 减少绷带对腹壁的压力, 但护士必须每30 min~1 h巡视1次病房, 严密观察伤口情况。 (4) 饮水指导:心脏介入术中应用大量的造影剂, 为了避免对肾脏的损害, 鼓励患者多饮水, 总量约为2 500~3 500 ml, 多饮水可使尿液生成量增多, 膀胱充盈而出现尿意, 通过神经反射促进排尿。 (5) 辅助护理:我们可以让患者听流水声、按摩下腹部、腹部热敷、针刺疗法等, 促进其排尿。如经上述方法, 排尿困难仍不能解决的, 可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 本组有7例患者最后给予留置导尿, 1 d后拔除, 2例患者行膀胱造瘘术。

4 体会

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出现排尿困难, 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增加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 通过7年来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精心护理, 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了排尿困难的种种原因。针对这些原因, 只有对患者做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前1 d床上大小便的训练以及对患者实行人性化管理, 并对种种原因造成的排尿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大大降低排尿困难的发生,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排尿困难的预防方法。方法分析冠脉介入术后男性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 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冠脉介入术后男性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主要与环境改变、精神紧张、机械因素、原有前列腺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只要术前积极进行健康教育, 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术后及时进行心理护理, 就可以减少或避免介入术后男性患者的排尿困难。

关键词:冠脉介入术,排尿困难

参考文献

[1]韩玉.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排尿困难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 (1) :92 ̄93

可快速缓解排尿困难的药物 篇2

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症状,是导致前列腺增生患者出现尿潴留和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此外,前列腺增生患者在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后,其血压会明显升高,这对其心功能和肾功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说,引起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对人体最大的危害,该症状也是前列腺增生患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前列腺增生之所以会引起排尿困难,主要是由于增大的前列腺组织会挤压前列腺内的输尿管,使输尿管的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合。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有很多,这些药物都具有缩小前列腺增生组织的作用。不过,受前列腺解剖位置和生理结构的影响,大多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起效的速度都很慢,无法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因此,很多前列腺增生患者都希望有一种能够快速缓解排尿困难的药物。其实,这种药物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了多年,它就是竹林胺。

竹林胺的学名叫做酚苄明(酚苄胺、苯氧苄胺),属于α-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拮抗剂。此药具有快速松弛前列腺组织、膀胱颈和尿道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减小患者排尿的阻力,改善其排尿困难的症状。临床调查发现,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服用竹林胺后12小时内,其排尿困难的症状就可明显缓解。因此,竹林胺是出现严重排尿困难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首选药物。此药的用法为:每日服1次,每次服5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竹林胺具有轻微的降血压作用,因此人们在服用竹林胺后,应卧床休息30~60分钟,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禁用此药。此外,竹林胺虽然可以快速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但对前列腺增生并无治疗作用,而且不可以长期使用(连续使用此药的时间不应超过14天)。因此,前列腺增生患者最好将竹林胺与舍尼通等具有治疗前列腺增生作用的药物联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术后排尿困难 篇3

1.1 一般资料

389例前列腺增生(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325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4例)术后发生排尿困难48例,年龄56岁~89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6个月。术前依直肠指诊前列腺大小分度及B超测量体积估重法诊断前列腺增生,Ⅰ度7例,Ⅱ度30例,Ⅲ度11例,膀胱残余尿量50~800 m L,平均450 m L。其中并发糖尿病2例,尿潴留次数大于3次的32例。术前最大尿流率(MFR)≤15 m L/s 40例,≤10 m L/s 25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35分,平均31分,生活质量评估(QOL)4~6分,平均5.3分。切除前列腺15~75 g,平均20 g。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者8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术(TURP)术者40例。出现排尿困难的时间为术后5 d~6个月。经尿道探查、尿道造影、尿道镜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确定排尿困难原因,其中尿道狭窄20例,膀胱颈部狭窄5例,尿道外口狭窄13例,尿道膜部狭窄5例,腺体残留3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2例。

1.2 治疗方法

膀胱颈部狭窄及腺体残留者均经尿道行膀胱颈部切开,瘢痕及腺体切除。尿道外口狭窄者行尿道扩张术,严重者行尿道外口切开。尿道膜部狭窄经尿道冷刀切开及数次尿道扩张治疗。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者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2 结果

痊愈43例,耻骨上膀胱造瘘5例,再次经尿道行电切手术13例。除2例膀胱造瘘术患者外,全部病例经3个月~1年的随访,均排尿通畅。48例均行尿流率测定,最大尿流率均在25 m L/s以上,达到治愈目的。

3讨论

前列腺增生术后引起排尿困难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尿道狭窄,大多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即出现症状,4周~6周后排尿困难的症状趋于明显。我们认为引起尿道狭窄的原因首先是感染,尤其是曾经反复行侵入性尿道操作的患者,尿道感染的机会增多;再者是尿管留置的时间,留置时间的延长会导致尿道黏膜坏死,包括无菌性的炎症,都可以导致局部尿道黏膜增生瘢痕的形成,最终导致尿道狭窄,一般经验认为术后留置尿管最长不超过5 d;再者是术前准备工作,认为在术前控制好泌尿系感染对于尿道狭窄的发生有明确的减少作用,当然,瘢痕体质对于尿道狭窄的发生也有意义,恰当的激素治疗可以减缓这一类患者发生尿道狭窄。另外,TURP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过度扩张尿道,或者电切镜鞘过大,尿道偏细,手术操作时强行粗暴进入,导致尿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导尿管过粗,明显增加了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概率。另外膀胱颈部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膀胱颈部缝合过紧,或者尿道和重建的膀胱颈部吻合时黏膜对合不良所导致,膀胱颈部的准确对合及无张力的膀胱尿道吻合技术可以减少这一类情况的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浸泡器械的消毒液冲洗不干净也会引起炎症导致尿道狭窄的发生。对于尿道狭窄,尿道扩张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发现尿线变细或者经过尿流率检查发现尿流率减少的患者,尽早地扩张尿道可以减少手术机会,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

腺体残留或者前列腺再增生也是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之一,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操作不熟练或者手术时视野不清晰导致,常为前列腺尖部精阜周围的组织残留所致。行TURP术时要尽量切净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尤其是注意精阜的周围,使切除后的尿道呈圆筒状,后唇平坦,这样可以确切地减少此种原因所导致的排尿困难。前列腺再增生一般病程较长,多数原因为当时切除不够彻底,以上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均是再次行前列腺电切术,均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不断提高手术技能是防止出现此类排尿困难最有效的途径。

膀胱功能障碍也是前列腺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之一,膀胱逼尿肌乏力或者神经源性的膀胱功能障碍,长期下尿路梗阻、长期膀胱高压致使膀胱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发生损害,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或不稳定,出现膀胱功能异常。神经源性者多源于神经系统损害、糖尿病神经损害或者服用一些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等,对于这一类患者,给予尿动力检查是很有必要的,是术前决定是否手术的主要依据。此类患者通常予膀胱造瘘手术来解决下尿路梗阻的问题,从而保护肾功能。

前列腺不肥大,也会排尿困难? 篇4

我们知道,排尿是在植物神经(也叫“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被尿液充满,神经感受器将信号经传入纤维送达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得以顺利完成;而在其它时间里,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因而不会发生尿失禁。

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植物神经,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诊断

诊断本病,首先要排除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男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尿路结石等等;另外,还应排除中枢性疾病,如脑、脊髓病变等,并注意有无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在排除上述疾病的情况下,结合患者有糖尿病史及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临床症状,B超显示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正常不超过50毫升),即可诊断“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虽然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但它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且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无明显相关,有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还没有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出现了排尿障碍。所以,本病经常被误诊。

为此,一定要牢记:排尿困难并非前列腺肥大的专利,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同样可引起上述症状。因此,对于有尿路梗阻症状的病人,如果B超检查排除了前列腺增生,千万不要忘了查查血糖,以免漏掉真正的致病元凶。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症状特点

本病有两种主要临床类型:

尿潴留 这种情况最常见。主要因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病人表现为尿等待、尿流慢而无力,小便次数较频但每次尿量不多,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膀胱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正常为50毫升以下),症状酷似前列腺肥大。

尿失禁 由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病人表现为尿频、小便淋漓不尽,病人往往憋不住尿,膀胱有点尿就会不自主地流出来,很像前列腺增生的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的防治

本病应当综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治疗对恢复自主排尿和减少残余尿效果较好。

2应用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应用肌肉收缩药物:如果膀胱残余尿超过100毫升,可给胆碱能制剂,如氨甲酰甲基胆碱10~20毫克,每日3~4次;也可用抗胆碱酯酶药,吡啶斯地明口服或肌注。这类药虽能兴奋平滑肌,但不良反应较多,应当慎用。有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及尿路梗阻者忌用。

4膀胱功能训练:训练逼尿肌功能,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的习惯,无论有无尿意,每隔2~3小时排尿一次。

5有报道称,可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在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注射治疗。

6合并尿路感染者应积极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抗感染治疗,严重尿潴留及感染者可持续留置导尿管导尿,并用0.1%~0.2%呋喃坦叮膀胱冲洗1~2次/日。

如上述治疗无效,有严重尿潴留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行膀胱造瘘术或膀胱颈切开术,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术后排尿困难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行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患者43例, 年龄57~84岁, 平均69岁, 病程3个月~11年, 平均6年, 术后有31例在3个月内出现排尿困难者, 术后3个月~3年出现排尿困难患者9例, 术后10年内出现排尿困难患者有3例。

1.2 方法

术前患者均行B超检查, 膀胱尿道造影检查28例, 尿动中后尿道狭窄24例, 前尿道狭窄3例, 尿道多发性狭窄4例, 后唇抬高输尿管间嵴肥厚3例, 腺体残留和BPH复发4例, 膀胱逼尿肌无力或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5例。根据排尿困难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尿道扩张36例, 扩张治愈18例, 排尿通畅, 失败8例, 冷刀加TVRP 26例, 一次性成功21例, 2次成功5例, 冷刀内切开失败再次行开放手术3例, 行膀胱切开经尿道电切联合手术6例, 术前膀胱造瘘3例, 前列腺腺体残留或BPH复发行TUVP 4例, 药物保守治疗2例。行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患者43例, 成功40例, 随诊1~24个月, 平均12个月, 排尿通畅, 最大尿流率平均17ml s。

2 原因

2.1 膀胱颈挛缩多由于行荷包缝合时缝扎过紧, 或由于颈口炎症增生肥厚而手术时未行相应处理, 常见于前列腺慢性炎症者。

2.2 后唇抬高、输尿管间嵴肥厚

由于后唇过高者切除不够或未作锲形切除, 或是缝合膀胱颈口过紧, 人为地抬高了膀胱颈后唇, 引起排尿困难, 与术者经验有关。

2.3 腺体残留

对于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症者, 或大的前列腺增生行碎裂法摘除时, 前列腺尖部有较多的腺体残留, 或于TUVP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怕伤及邻近组织致汽化组织不够, 拔管后不能排尿, 在留置导尿管3d, 拔管亦不能排尿, 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腺体残留。

2.4 尿道狭窄

术前或术后发生尿路感染, 特别是尿道内感染, 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 刺激尿道创面致疤痕组织增生。行TUVP时器械清洁未净, 未润化致尿道粘膜损伤。术中摘除前列腺时, 尿道黏膜撕裂严重, 甚至撕破前列腺外科包膜, 为了预防术后出血, 过紧缝合膀胱颈口, 造成了膀胱颈口狭窄。

3 处理

注意病例的选择和详细的体检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围手术期的处理, 术前控制尿路感染。术后保持尿路通畅, 及时清除尿道外口分泌物, 控制膀胱无抑制收缩, 减少出血, 缩短留置尿管和牵引时间。尿路外口狭窄予以切开, 行TUVP时定时滴加润滑油防止对尿道粘膜损伤, 腺体切除应达外科包膜, 结合TURP效果更好。术中见后唇抬高, 颈口肥厚狭窄、输尿管间嵴肥厚者行楔行切除, 对于小前列腺而排尿症状明显者, 多伴有慢性炎症致颈口狭窄, 腺体与外科包膜及周围组织粘连明显, 行腺体整体块剥离困难, 强行剥离易引起邻近组织的损伤, 对于这类患者, 行颈口楔形切除或加颈口扩裂术, 直至通过一食指为原则, 同样可达到相应效果。术后早期由于颈口水肿, 尿路感染等引起排尿困难者通过留置导尿管, 抗炎治疗必要时加用尿道扩张术多能治愈。对于多段严重尿道狭窄,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可采用膀胱造瘘。远期出现排尿困难者尿道扩张术为首选方法, 扩张时应注意方法, 防止医源性假道形成, 必要时由手经肛门引导多能奏效, 对于腺体残留、颈口狭窄、后唇抬高早期采用TURP, 术后排尿通畅, 效果理想。

在临床上治疗前列腺增生行开放手术或经尿道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前列腺增生术后引起的排尿困难的原因很多, 但多与手术技巧和经验及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有关。因此, 术前详细的体检检查和尿流动力学检查非常重要, 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关键是正确的术前诊断, 准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43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有膀胱颈挛缩、膀胱后唇抬高、腺体残留、输尿管间嵴肥厚、尿道狭窄、膀胱逼尿肌无力。结论 在手术时处理不当是引起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外科手术,排尿困难

参考文献

[1]魏礴, 兰莫寿, 邵鸿勋, 等.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入院原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 20:693.

术后排尿困难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收集肾脏穿刺患者共计60例。其中, 采用口头式的护理宣教模式的患者 (对照组2008年1~12月) 25例, 男性14例, 女性11例, 平均年龄32岁;采用改进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 (干预组2009年1~12月) 35例, 男性23例, 女性12例, 平均年龄31岁。以上所有入组患者均排除手术前就有排尿障碍, 例如尿道狭窄和男性的前列腺增生症等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既往的护理宣教模式: (1) 护士口头介绍穿刺的目的、意义以及简单的操作过程; (2) 不对患者介绍手术的操作者; (3) 护士对穿刺的具体过程和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影响并不了解; (4) 手术操作时由B超室的医生陪同和配合; (5) 床上排尿训练由患者自己练习; (6) 满足于单次床上排尿训练; (7) 患者于三人间床边无屏风及床帘遮挡。

干预组采取改进的护理宣教模式: (1) 床位护士将肾穿刺活检术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作文字打印, 并进行逐项讲解, 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 (2) 由床位医生和床位护士一道进行宣教, 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 (3) 床位护士由熟练掌握肾穿刺活检术相关知识及操作过程, 并能够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护士担任; (4) 穿刺操作在B超下进行, 操作时由床位护士送进和接出, 使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 (5) 由床位护士专人指导床上排尿练习, 并进行监督; (6) 指导患者力争让患者在术前多次练习床上排尿; (7) 床边予床帘遮挡, 尽量安排单人间或双人间。通过以上改进并完善的宣教措施, 对准备行肾脏穿刺术的患者进行1~3d的床上排尿训练, 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多次进行术前排尿训练来达到目的。

1.3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 (年龄) 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 (性别、床上排尿障碍发生率)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对照组和干预组肾穿刺活检术后24h内床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2% (8/25) 和8.57% (3/35) , 两组卡方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257, P=0.039) 。提示经过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准确、到位的护理宣教, 并认真检查患者的实施效果, 能够减少或避免患者术后24h内排尿障碍的发生。

3 讨论

人体排尿是由骶髓、大脑皮层、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共同参与的神经-肌肉反射活动。当患者手术刺激、情绪紧张, 都会影响正常排尿反射的建立而出现排尿困难。除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之外, 加强床上排尿的行为学训练的护理干预, 对于解决患者的排尿困难具有重要意义。对照组的25例患者, 其中有8例 (占32%) 患者发生肾穿刺术后24h不能在床上排尿, 他们在术前进行床上排尿训练时都没有按照训练要求去做, 5例患者自以为能够做到床上排尿没有具体地进行术前训练, 另外3例患者虽进行了床上排尿练习, 但是只满足一次的床上排尿。在经过规范、具体地护理宣教和由护士指导、监督术前床上排尿练习的干预组35例患者中, 仅有3例 (占8.57%) 患者发生术后24h内不能床上排尿, 经过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这3例患者都是因为环境不够隐私而无法完成床上排尿。因此, 创造保护患者隐私的条件也是必要的。

此外, 在肾穿刺术后应该尽早完成第一次的床上排尿。有的患者术后一直忍耐, 直到不能够忍耐才能主动要求排尿, 此时膀胱的容量已经比较大, 膀胱的过度充盈会使膀胱逼尿肌过度伸长, 逼尿肌会出现收缩无力, 也是术后发生床上排尿困难的原因之一。所以, 应该鼓励患者在术后6h以内完成第一次的床上排尿。

通过完善的护理干预, 不断改善护理宣教模式,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能够降低肾穿刺术后床上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总结我们的护理经验有如下四条: (1) 制定规范化的护理流程, 加强一对一的护理宣教, 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有良好效果; (2) 患者术前和医生、护士的沟通非常重要, 从另一方面讲手术时的操作医生和配合护士都是熟悉的面孔, 这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加信任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由床位护士指导床上排尿练习, 让患者在术前尽可能地多次练习床上排尿, 对消除排尿习惯改变将带来的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作用; (4) 肾脏穿刺术后要求患者短时间大量饮水, 促使膀胱短时间充盈, 尽早排尿, 以利出血情况的观察及尿路的冲洗。肾脏穿刺术后2~3h是患者的排尿高峰时段, 所以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排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雷小华, 马勤, 胡丽珍.经皮肾穿刺活检病人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 16 (10) :626-627.

[2]廖云梅, 何艳, 罗原嫦.护理干预减少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3) :2-30.

[3]文艳秋, 秦敏, 袁怀红.肾穿刺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现代护理学, 2004, 10 (12) .

术后排尿困难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TURP术后排尿困难患者25例, 年龄62~85岁, 中位年龄69.5岁;病程2~10年。其中前列腺手术前并发尿潴留并留置尿管6例, 尿路感染者2例, 有高血压、冠心病者3例, 糖尿病1例, 脑梗死1例。术前B型超声测定残余尿道80~400ml, 平均90ml。合并膀胱结石3例。

1.2 治疗方法

TURP术采用Wolf F22 5电切镜, 作腰硬联合麻醉。电切强度125~160W, 电凝强度60W。手术时间50~90min, 平均65min。术中以5%甘露醇液冲洗膀胱, 术后配置F22三腔气囊导尿管冲洗。留置导尿管时间5d。冲洗时间3~5d, 平均4d。

1.3 结果

术后拔除导尿管, 排尿困难发生时间为术后当日~10年, 大多数为1~6个月。症状为尿频、尿急、尿流逐渐变细, 排尿困难呈进行性加重。经尿道造影、尿道镜检查等手段证实发生腺体残留及复发11例, 再次经TURP治愈;尿道狭窄7例, 行尿道扩张和手术治疗;膀胱颈挛缩2例, 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愈;尿道水肿2例, 再次留置尿管3~5d, 二次拔管后均能自行排尿;膀胱功能异常3例, 其中2例经非手术治疗好转, 1例因存在肾功能损害而留置膀胱造瘘管, 定期更换造瘘管。

2讨论

TURP是腔道泌尿外科中最常用的技术, 是目前公认的治疗BPH的金标准。排尿困难是TUR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是必须面对并加以重视的问题。

文献报告, 术后3个月出现的排尿困难主要原因为尿道狭窄或腺体残留, 而数年后出现的排尿困难则考虑为BPH复发[1]。BPH手术后可再度复发, 近年逐渐引起泌尿科医师的重视, 是远期再入院的原因之一, 其复发率达28%左右[2]。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腺体残留过多是TURP术后早期发生排尿困难的另一原因。大多数操作者往往更关注避免TURP后尿失禁的发生, 因此在术中为避免切破包膜或损伤外括约肌和术中出血过多对周围组织辨认不清致腺体残留, 残留腺体附近出现门窗或活瓣样结构。此外, 发病的根本原因即激素代谢失控尚未解决, 不可避免地导致复发。而首次手术时是否并发结石或肿瘤, 复发率无显著变化, 这就提示膀胱内病变对术后复发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以往前列腺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往往认为术后尿道狭窄而多次行尿道扩张术治疗, 但疗效不佳, 本组11例前列腺术后通过尿道镜检查发现腺体残留或复发, 通过再次TURP获得痊愈。

尿道狭窄是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为2.1%~5.2%[3], 狭窄部位主要集中在尿道外口及尿道膜部两处生理狭窄部位, 尿道狭窄多发生于术后2~6周。有关研究指出, 电切组织的多少与狭窄形成无关。本组7例均为尿道外口和膜部狭窄, 患者术前即有尿路感染或多次留置导尿管致尿道损伤感染, 尿道水肿、镜鞘压迫尿道及反复推动, 镜鞘型号过大, 残留消毒液对尿道黏膜化学性损伤, 术后留置尿管过粗或时间过长压迫尿道壁, 或尿管质量差, 刺激性大, 引起局部炎性反应使黏膜水肿, 继而缺血坏死致瘢痕形成。Ham-marsten等研究认为在行TURP前发现尿道狭窄时, 预防性尿道内切开至足够宽度是预防尿道狭窄的有效措施。综上所述, 术前纠正尿路感染、术中操作轻巧、留置合适尿管、避免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加强抗感染治疗等均可降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而尿道狭窄一旦形成, 行尿道造影或尿道镜检查明确部位行尿道扩张、尿道内冷刀或电切开效果良好, 愈早愈好。

本组前列腺术后发生膀胱颈挛缩2例, 前列腺均未增大。膀胱颈增生的纤维组织和抬高膀胱颈后唇切除不干净, 电切术后感染使前列腺上皮化延迟纤维组织过度增生[4]。抬高的膀胱颈以及电切和电凝的电流过大, 术后感染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都是造成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原因[5]。术后尿管牵引力过大或时间过长也会损伤膀胱颈。本组2例膀胱颈挛缩行尿道镜检查时发现:膀胱颈抬高, 膀胱颈口僵硬, 膀胱颈口呈针尖样改变。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开而治愈。有部分学者主张, 为预防膀胱颈挛缩, 对电切组织少于20g者, 手术结束时, 于膀胱颈6点从三角区中点到精阜行冷刀切开或作预防性膀胱颈切开。

BPH造成膀胱出口梗阻 (BOO) 为80%~90%[6], 伴有逼尿肌无力 (ACD) 为10%~20%[7]。BPH并发ACD的原因尚不明确, 有人认为是老龄化的一部分。大部分人主张对有BOO的ACD患者采用手术治疗, 这样可去除BOO, 改善排尿状况。本组膀胱功能异常3例, 2例经TURP手术及术后膀胱功能训练而取得满意效果。另外1例因肾功能损害而长期造瘘。此时应注意如并发其他原因如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性膀胱等则排尿困难多无法有效缓解, 在此种情况下, 手术效果多不理想。因此, 国际尿控协会推荐将压力—流率同步检查作为膀胱下尿路梗阻诊断的必做项目。

尿道水肿BPH致尿道梗阻后易引起反复尿道感染且很难在梗阻解除前得到清除。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更容易破损, 故应控制尿路感染, 由于镜鞘粗且在切除腺体时镜鞘压迫尿道并来回抽动进一步加重损伤, 术后留置尿管过粗, 时间过长易引起尿道水肿。本组2例术后出现膀胱镜尿道水肿, 留置尿管3~5d后治愈。

总之, 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很多, 根据不同的原因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排尿困难的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症,排尿困难

参考文献

[1]邹永强, 姚长乐, 高燕华.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 17 (2) :72-73.

[2]张德元, 常乐政, 薛兆英, 等.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入院原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5, 16 (6) :351-353.

[3]张良, 叶敏, 陈建华, 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7, 18 (6) :362-365.

[4]王炜, 黄翔, 石明, 等.前列腺增生术后尿道狭窄的腔内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 18 (4) :217-218.

[5]魏东, 兰英淘, 邵鸿勋, 等.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入院原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 20 (11) :693.

[6]廖利民, 石炳毅, 梁春泉, 等.P-Q图及A-G图诊断前列腺增生症性膀胱出口梗阻[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6, 17 (12) :746-748.

术后排尿困难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年龄58~89岁,平均69.2岁。术后排尿困难发生时间为拔管后1周~1.5年。经B超、膀胱尿道镜、膀胱尿道造影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等诊断,其中尿道狭窄5例(前尿道3例,后尿道狭窄2例),继发出血3例,腺体残留1例,尿路感染2例,再发前列腺癌1例。

1.2 方法

尿道狭窄5例中,4例行单纯尿道扩张术,1例行内镜经尿道冷刀内切开,继发出血3例行留置三腔尿管膀胱冲洗,腺体残留再次行等离子电切术,尿路感染2例予广普抗生素治疗,再生前列腺癌行睾丸去势+膀胱造瘘术。

2 结果

5例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术及冷刀内切开后排尿通畅,腺体残留经再次等离子电切后排尿通畅,继发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发转,再发前列腺癌行睾丸去势+膀胱造瘘术,术后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3 讨论

1998年英国GYRUS公司将等离子技术用于前列腺切除,其基本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2个电极时激发递质(生理盐水)形成动态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具有足够的能量,可将生物大分子中的化学键、氢键、离子健等打碎,使生物大分子崩解而产生小分子气体,从而产生切割效果[1]。2001年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技术引入我国,克服了TURP综合征及出血的不足,但术后排尿困难时有发生,需引起高度重视。

3.1 术后早期出现排尿困难

3.1.1 膀胱收缩功能不足

BPH造成膀胱出口梗阻,至中后期可以引起继发逼尿肌收缩力下降或逼尿肌与括约肌协调失调。经TUPKVP治疗逼尿肌功能视其病程长短可得到完全及部分恢复。压力-尿流率同步检查是国际标准协会推荐的膀胱下尿路诊断的必做项目。是目前逼尿肌梗阻程度和膀胱功能最有价值的检查[2],对于糖尿病性膀胱,神经性膀胱,膀胱收缩功能不全的手术效果不好,应减少这种“无用且有害”的手术。

3.1.2 腺体残留

本组1例因刚开始使用等离子电切,操作不熟练,怕损伤括约肌和切穿包膜而致尖部腺体残留,残留腺体出现门扇或活瓣样结构,在拔管1周出现急性尿潴留,后经2次手术排尿通畅。故术前要充分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及局部解剖,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增生的前列腺,使前列腺部尿道平整光滑,尤其要注意尖部有无残留腺体组织。

3.1.3 膀胱尿道感染、水肿

BPH致尿道梗阻后,易引起反复的尿路感染,使尿道粘膜充血、水肿;且相对于中国人来讲,等离子双极电极镜鞘F27稍粗,而在操作时镜鞘来回抽动会进一步加重损伤,故术前、术后要注意抗感染,术中动作要轻柔,术后尿道分泌物要及时清除,本组1例经抗炎、消肿,1例经再次导尿5d后好转,此种情况应向患者告知,争取理解,并配合治疗。

3.1.4 继发出血、膀胱内血块、组织碎片

继发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3周。其原因有:术中止血不彻底;腺体残留、表面焦痂脱落;术中血块及组织碎片清除不彻底;创面感染;便秘及术后过早活动等。本组2例术后10d左右因用力排便,1例术后22d骑三轮车而出血,均出现排尿困难,再次入院经膀胱冲洗后治愈。故术中一定要止血彻底,避免腺体残留,手术收尾操作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充分吸尽血块和碎片,千万不可草草收兵,加强抗感染,软化大便,避免过早活动。

3.2 术后晚期出现排尿困难

3.2.1 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是TURP术后最常见原因。其发生率为2.2%~9.8%[3]。尿道狭窄发生于尿道各个部位,常见于尿道外口及膀胱出口处[4],本组5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后尿道狭窄2例,经尿道扩张及尿道内切后好转。尿道狭窄多发生于术后2~6周,其原因有尿路感染、尿道水肿(镜鞘压迫及反复导尿所致);术中腺体残留,创面不平整及损伤包膜导致上皮爬行覆盖创面困难;导尿管过粗或质量差;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等所致。所以对尿道外口狭窄者可先行腹侧切开,尽量在直视下进镜,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和形成假道,术后留置导尿管粗细适中,清洁尿道外口,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

3.2.2 膀胱颈挛缩与狭窄

膀胱颈增生的纤维组织和抬高膀胱颈后唇切除不彻底,电切术后感染使前列腺上皮化延迟,纤维组织过度增生[5]。抬高的膀胱颈及电切和电凝的电流过大,术后感染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都是造成术后膀胱颈狭窄原因[6]。

3.2.3 再发前列腺癌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只是切除增生部分组织前列腺,保留的外周带是前列腺癌好发部位,本组1例术后1.5年出现排尿困难,经检查诊断前列腺癌,且有骨转移,行膀胱造楼+去势术,这一点必须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告知患者术后定期来院检查。

参考文献

[1]Botto H,Lebret T,Barre P,et al.Electrovaporization of prostate with the gyrus device[J].Eudourol,2001,15:319~322.

[2]V irdi J,kapasi F,Chandrasekar P,et al.A prospectiee random ized study beteen 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using plasm ak inetic en-ergy a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J].JU rol,2000,163(4suppl):268~271.

[3]庞自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6):403.

[4]魏武,高建平,张征宇,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颈挛缩多因素分析[J].中华男科学,2004,10(3):287~289.

[5]王炜,黄翔,石明,等.前列腺增生术后尿道狭窄的腔内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3):217.

术后排尿困难 篇9

马先生今年40出头,已是“资深”“糖友”。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应酬颇多,饮食和用药很不规律,所以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多饮、多尿症状很明显,但对生活没什么影响,他也就没当回事。不过,最近出现的小便不畅快让马先生苦恼不已,常常是膀胱胀得难受,想尿却尿不出来。起初,他怀疑是前列腺肥大,于是到医院做了肛门指检及B超检查,结果显示膀胱残余尿量增加,但前列腺没有问题。医生结合马先生有多年糖尿病史且血糖长期控制欠佳的情况,给出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诊断。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并不少见,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发生率可达到40%以上,只不过是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祸根——长期高血糖,损害主管排尿的神经

我们知道,排尿是在植物神经(也叫“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被尿液充满时,神经感受器就会将信号经传入纤维送达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得以顺利完成;而在其他时间里,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因而不会发生尿失禁。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植物神经,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两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症状——尿潴留或尿失禁

临床上,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主要有两种类型。

1.尿潴留 这种情况最常见,主要因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患者表现为尿等待、尿流慢而无力,小便次数较频但每次尿量不多,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膀胱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正常为50毫升以下),症状酷似前列腺肥大。

2.尿失禁 由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患者表现为尿频、小便淋漓不尽,往往憋不住尿,膀胱有点尿就会不自主地流出来,很像前列腺增生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

TIPS:

诊断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首先要排除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男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女性妇科肿瘤、尿路结石等;另外,还应排除中枢性疾病,如脑、脊髓病变等,并注意有无使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在排除上述疾病的情况下,结合患者有糖尿病史及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临床症状,B超显示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正常不超过50毫升),即可诊断“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治疗——控血糖基础上综合治理

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治疗对恢复自主排尿和减少残余尿效果较好。

2.膀胱功能训练。训练逼尿肌功能,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的习惯,无论有无尿意,每隔2~3小时排尿一次。

3. 应用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甲基维生素B12、前列腺E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如果膀胱残余尿超过100毫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胆碱能制剂、抗胆碱酯酶药等促进肌肉收缩的药物。这类药虽能兴奋平滑肌,但不良反应较多,应当慎用,有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及尿路梗阻者忌用。

5.合并尿路感染者应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尿潴留及感染者可持续留置导尿管导尿,并每日进行膀胱冲洗。

如上述治疗无效,有严重尿潴留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行膀胱造瘘术或膀胱颈切开术,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专家提醒:

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篇10

关键词:排尿困难,骨折,卧床

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 必须卧床休息, 严格制动[1]。但由于长时间的卧床, 且由于很多患者并不适应床上排尿的方式, 很容易出现排尿困难, 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2]。骨折患者如果出现排尿困难, 其生活质量很容易受到影响。本研究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予以中医护理干预, 取得不错的效果, 现将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骨折排尿困难患者160例, 其中包括男性患者92例, 女性患者68例, 年龄36~70岁, 平均 (47.3±5.1) 岁。骨折部位分布:盆骨骨折16例, 腰椎骨折30例, 股骨骨折30例, 胸椎骨折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均具有可比性,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的骨科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需长时间的卧床, 长期的卧床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烦躁、不安、紧张等不良的负性情绪, 这些负性情绪又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反效果。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主要根据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 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1.2.2 饮食护理:嘱咐患者形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 注意指导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在1000 m L以上, 但应注意告知患者不宜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以避免膀胱的过度充盈。肾阳虚的患者予以薏苡仁大枣粥;虚证的患予以山茱萸粳米粥;实证的患者予以柑橘、胡萝卜;淋症患者予以新鲜的水果及蔬菜。

1.2.3 疼痛护理:骨折患者急需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疼痛。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安静, 以避免噪声对患者的影响, 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注意做好疼痛的安抚及解释工作, 帮助病患翻身、起床、排尿, 患者在翻身时注意将患者的骨折部位放于舒适对位置, 从而减少体位对疼痛感的影响。

1.2.4 推拿护理:对利尿穴进行逆时针推拿, 推拿原则是“先慢后快”、“先轻后重”, 每次推拿的时间为15 min, 每半小时1次。在推拿的同时配合耳穴的按压, 可取患者的膀胱、肾、三焦、尿道等穴位, 首先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 消毒结束后干燥, 干燥后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这些穴位, 按压时间为3~5 min, 1天3~5次, 两侧交替进行, 如果患者主诉酸胀时应立即停止。

1.2.5 针灸护理:气机不适、肾元亏虚、气化失司是导致骨折卧床病患出现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针灸护理能通络活血、通调水道、补元气, 肾阳虚的患者针刺阴陵泉、三阴交、中级、肾俞、足三里等穴;虚证的患者予以补充益气;实证的患者采用泻法进行利气疏导;气淋的患者针刺太冲、气海、三阴交、中极、膀胱俞、肾俞等穴。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尿路感染发生率、顺利排尿率。护理满意度主要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方法进行测评, 其中, 不满意:<80分;基本满意:80~90分;满意:>90分;护理满意度= (基本满意+满意) /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其中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进行检验, 计数数据资料以率来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不满意12例, 基本满意36例, 满意31例, 满意度为84.81% (67/79) ;观察组患者不满意6例, 基本满意30例, 满意35例, 满意度为92.56% (75/81) , 两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及顺利排尿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2.47% (2/81) 明显低于对照组6.33% (5/79)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顺利排尿率93.83% (76/81) 明显高于对照组81.01% (64/79)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骨折卧床的患者在手术、心理、生理的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排尿困难。常规的护理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排尿困难情况。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施以中医干预, 经中医护理干预后, 中医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尿道感染发生率、顺利排尿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产生的不良负性情绪, 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面对疾病的治疗。饮食调护具有通调水道、补中益气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患者尿液的排出。根据中医脏腑和经络辨证, 按压患者的尿道、三焦、膀胱、肾等穴位, 有利于患者通调水道、气机的调整, 对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患者能够顺利排出尿液, 就避免了导尿等侵入性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尿路感染,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综上, 在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顺利排尿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白娜.骨折卧床病人排尿困难中医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7 (5) :138-139.

【术后排尿困难】推荐阅读:

排尿干预05-20

排尿护理06-03

自主排尿08-29

排尿影响08-31

术后早期07-17

择期术后10-15

普外术后10-17

麻醉术后05-10

胆道术后05-14

腰椎术后06-06

上一篇:基层党校论文下一篇:室外空间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