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术后(精选9篇)
栓塞术后 篇1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栓塞综合征,护理
原发性肝癌 (HCC) 是我国常见的恶心肿瘤之一。目前医学界在肯定的非手术疗法中, 首选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 。但介入治疗术有可能出现栓塞综合征, 即发热、疼痛、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症状, 是实质性脏器血管栓塞以后所出现的症状。因此针对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 对TACE患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出现栓塞综合征的56例患者, 探讨术后出现栓塞综合征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出现栓塞综合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11例, 年龄40~6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综合确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肝动脉造影, 明确肝脏病灶的数目、大小及血供情况。结合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 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 。根据肿瘤大小及血供情况, 注入加有化疗药物5FU 0.5~1.0 g, CDDP 40~60 mg, ADM 10~30 mg, MMC 6~16 mg以及碘化油10~30 ml (平均15 ml) 的悬浮乳剂[1]。术毕, 导管缓慢退出股动脉, 压迫穿刺点7~14 min, 加压包扎。
1.3 结果
本组共行介入治疗93次, 平均2.52次。术后发生栓塞综合征经采取预防、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 所有病例均症状好转后出院。住院时间6~14 d, 平均7.6 d。术后发生栓塞综合征出现例数及出现时间见表1。
2护理
2.1 发热 发热多为肿瘤坏死吸收热, 一般波动在37.2℃~38.5℃ (腋窝) 之间, 不超过39℃, 如超过39℃应考虑感染性发热, 应4 h测量体温一次, 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2]。病房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术后常规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2~3 d, 鼓励患者多饮水, 保持皮肤清洁舒适, 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床单等。
2.2 肝区疼痛 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 轻微疼痛不需要处理, 若疼痛剧烈应考虑误栓的可能。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及性质, 警惕肿瘤破裂大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胆囊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3 恶心呕吐 是由于植物神经受到牵拉、刺激以及术中使用的化疗药物所引起。可予胃复安、恩丹西酮等预防, 并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2.4 顽固性腹胀、呃逆 嘱其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肠道集食、积气及细菌繁殖;口服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乳酶生等药物, 避免使用胃动力药;艾灸神葵, 针灸天枢、大横、气海足三里, 留针30 min, 1次/d, 7 d为一疗程[3]。经上述治疗症状均明显缓解。
2.6 血管性误栓 本组出现胆道血管误栓1例, 系行TACE化学治疗栓塞时化疗药物及栓塞剂或多或少地进入胆囊动脉所致。患者出现胆囊区疼痛、莫非氏征阳性、黄疸、发热。遵医嘱给予抗菌、消炎、解痉、利胆治疗, 对症处理后好转。
3讨论
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不仅本身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对预后有着重大影响。所有症状并非孤立出现, 时常会和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有时会互相掩盖或影响, 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 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后栓塞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提TACE的疗效。另外, 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精神状态,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加强基础护理,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负性心理, 顺利渡过术后反映期, 使病情得到缓解和改善, 提高生存质量, 加速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孙淑英.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6) :719.
[2]贾明新.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2) :151.
[3]陈小玲.晚期肝癌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护理.海南医学, 2004, 15 (3) :190-191.
栓塞术后 篇2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4-02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人体肝脏细胞及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且死亡率较高,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多万。介入栓塞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在介入栓塞术后,优质的护理服务对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2]。为探讨适合介入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介入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介入栓塞术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介入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患者年龄范围24-69岁,平均年龄为46.4±2.0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的诊断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所有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
1.2 护理方法
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介入栓塞术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术前访视:在介入栓塞术前一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与患者交流介入栓塞术相关事宜,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医护人员要进行耐心详细地解答,医护人员告知患者介入栓塞术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从而可以消除他们的忧虑、恐惧心理,更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相关费用情况,使患者了解收費标准,促进护患信任;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建立自信,积极配合手术。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对手术室进行通风灭菌,保证手术室环境清洁;护理人员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护理人员提前准备手术中所需的纱布、手套等一次性用品;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自己的双手进行消毒处理,并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准备好心电监测仪、呼吸机、起搏器等抢救设备。
1.2.2 术中护理
调节手术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使患者感觉舒适;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的感觉;行介入栓塞术时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1.2.3 术后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患者的面部表情,并记录相关指标,若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立即向主治医生汇报。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前对介入治疗的期望很高,若术后出现疼痛、不适等并发症,患者易产生失落情绪,这对患者的愈后不利,所以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和其家属沟通,说明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得到家属的理解,并和患者家属一起鼓励患者建立自信,战胜疾病。饮食护理:在术后,告知患者应多饮水,若患者的胃部不适,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并要少食多餐,若患者胃部无不适,可以食用高蛋白食物、蔬菜和水果。手术穿刺部位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手术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情况,查看加压包扎的松紧程度是否适宜。发热处理:介入栓塞术后,患者易轻度发热,此时可给与患者物理降温。肝功能异常的护理: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肝功能会发生短暂异常,如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黄疸等,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状况及意识状态。
1.3 观察指标
我们观察了两组患者在介入栓塞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护理满意率,护理满意率=(满意人数+非常满意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介入栓塞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在介入栓塞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为: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68.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降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占全世界总发病人数的42.5%,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极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种先进方法被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目前,介入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4]。护理部门是各大医院必不可少的部门,承担着各科室病人的护理任务,每个患者的治疗都离不开护理服务,所以优质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行介入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也离不开临床护理服务,高质量的护理对此类患者的愈后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关于行介入栓塞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行介入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体会:多数患者在术前会有恐惧、焦虑的心理,若不对其进行及时疏导,则对治疗极为不利;在术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相关情况,如费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这有利于促进护患和谐;在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备好抢救设备,遇紧急情况应进行及时抢救;术后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建立自信,克服疼痛、呕吐等并发症带来的困扰;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劳逸结合。
本研究发现采用针对介入栓塞术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顺利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从翠,宋卫芹,乔艳.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488-489.
[2] 李薛红,段梅欣.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6):8014.
[3] 张艳梅.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与护理36例[J].中国中医药,2012,10(20):123-124.
骨折术后急性肺栓塞1例 篇3
患者男性, 48岁。2 h前因摔倒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 伴出汗, 来本院治疗。查体:体温36.3℃, 脉搏112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90/60 mm Hg, 神志清楚, 被动体位, 痛苦面容, 面色青灰, 口唇苍白,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12次/min, 心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软, 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及静脉曲张, 双侧皮温无差别, 未引出病理反射。辅助检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追问病史, 患者因外伤右胫骨粉碎性骨折术后, 近1个月一直在家卧床休息。此次发病前因家中无家属陪伴自行活动取物品时不慎摔倒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 伴出汗, 无发热, 无大小便失禁, 无意识障碍, 无咯血, 遂来本院就诊。因医院条件所限, 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表现, 建议患者转上级医院, 但患者拒绝, 要求在本院观察治疗。但约10 min左右患者出现咳嗽、咯血一次, 为新鲜血, 量约1 ml左右, 且患者不能平卧, 疼痛加重。此时, 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高度怀疑“肺栓塞”, 随时有生命危险, 向患者说明病情的严重性, 给予简单处置后转入上级医院。一个月后家属反馈, 患者经肺MRI扫描后确诊为肺栓塞, 及时给予溶栓等治疗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 经过静脉系统从右心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堵塞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 严重影响肺部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引起严重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绀、休克等现象。引起肺动脉栓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来自下肢或盆腔静脉系统的栓子, 也可以是来自其他静脉或右心房、右心室栓子, 来自羊水或骨折后的脂肪栓子较为少见[1]。易发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创伤、肿瘤、卧床时间、妊娠、羊水、寄生虫、避孕药、肥胖、脱水, 某些血液病及代谢性疾病也易发生血栓病。该患有明确的创伤病史, 即骨折术后卧床时间长, 患者在卧床一个月时突然活动摔倒后造成栓子脱落, 随着血液循环经过静脉系统从右心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 引起急性肺栓塞。急性肺栓塞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 误诊、漏诊较多, 死亡率较高, 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病愈后。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临床误诊率、漏诊率很高;而且误诊及漏诊患者与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患者相比, 病死率数倍增高, 因此, 各级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对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 注意有无危险因素, 特别是并存多个危险因素的病例应注意考虑有无本病。对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者, 尤其是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者, 应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血气分析、心脏超声和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此病例就是基层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成功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个典型病例。在基层医院由于临床辅助检查手段缺乏, 心电图成为非常重要、最为方便的一项辅助检查, 对临床很多危急情况有一定提示作用, 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包炎、肺栓塞等。因此对于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或有胸闷、胸痛表现的患者, 心电图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有其特征性, 常见的表现包括窦性心动过速, SⅠQⅡTⅢ, 右束支传导阻滞, 胸前导联T波倒置, 顺钟向转位等。
因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均无特异性, 虽然国内外对肺栓塞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典型症状很少, 患者往往并发心血管疾病和其它严重疾病, 无明显规律, 约半数病例无静脉炎等表现, 极易误诊和漏诊。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可达33%。存活患者中只有27%能得到诊断和治疗, 73%未被诊断出。在作出诊断并得到治疗的患者中死亡率只有8%[1]。故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总之, 肺栓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疾病, 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科学分析所能利用的辅助检查, 结合扎实的理论基础,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准确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尽早把患者转入上级医院, 让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地治疗, 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
参考文献
栓塞术后 篇4
【关键词】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并发症;护理
自1995年法国人Ravina等首次报道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以来,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一项新的方法逐步应用到临床。目前普遍认为,TUAE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护理简便等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介入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42例行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42例,年龄35-48岁,平均年龄40.6岁。其中单发者15例,多发者27例;肌壁间型28例,浆膜下型14例。肌瘤直径在3-12cm之间。症状月经紊乱、经量过多者31例,白带增多19例,贫血11例,下腹坠胀感11例,病程1-10年。
1.2 手术方法 术前对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进行影像学评估。采用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机,局部麻醉下按 Seldinger技术,在透视下,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了解双侧子宫动脉起始及走行、子宫肌瘤染色情况。动脉内注入栓塞剂,透视见血流缓慢、减少并消失后停止栓塞,栓塞后子宫动脉再造影了解栓塞效果。结束手术,局部压15分钟后加压包扎,推送病房。
万方
2 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子宫动脉插管成功率为100%。随访3—9个月,15例瘤体脱落经阴道排出,临床症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31例月经异常者改善最为显著,经量恢复正常,19例白带增多患者亦明显减少,贫血好转,下腹坠胀感缓解。27例无瘤体脱落患者介入治疗后4个月B超检查肌瘤平均缩小41%,子宫体积缩小约36%;6个月后复查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2%以上。本组患者无复发者,无闭经现象出现。
4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7例,占88.1%。其中疼痛33例,根据数字评估方法评定疼痛等级[1],2例剧烈疼痛,26例中重度疼痛,5例轻度疼痛;术后发热(38.3-39.2℃)5例;穿刺部位出血2例;尿潴留4例;血管迷走反射1例;肺动脉栓塞1例。经积极地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6d。
3 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3.1疼痛的护理:同其它器官的栓塞治疗一样,最常见的副反应是疼痛[2]。发生疼痛的原因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血流阻断,肌瘤组织缺血水肿,刺激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肌瘤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牵拉压迫周围组织及神经纤维或缺血组织释放炎性介质,加之栓塞剂注入也可引起疼痛。术后1—3 d是缺血、水肿的高峰期,因此,此期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合理治疗,可减轻疼痛程度并缩短疼痛的时间。护理时遵医嘱对症处理,2例剧烈疼痛给予持续硬膜外自控泵镇痛,并给予肌注杜冷丁;而对于26例中重度疼痛患者按摩下腹部,热敷,给予一般止痛药物均缓解;5例轻度疼痛,向病人解释疼痛原因,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紧张情绪,给予安慰和鼓励,以取得配合。
3.2发热的护理 本组5例术后发热均发生在术后当日,均为低到中度发热,考虑为肌瘤缺血坏死,造成的吸收热,或者为机体对栓塞剂刺激的反应。护理上术后密切观测体温,对于发热患者,鼓励多喝水,同时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持续不下者,给予解热、抗菌药物治疗。出汗较多的患者,记录出入液体量,防止体液丧失过多而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本组患者体温在l-2周左右恢复正常。
3.3穿刺部位出血的护理 穿刺部位出血的原因多为压迫止血不当、患者过早活动以及穿刺处血凝块脱落等。本组2例出血患者1例为压迫止血不当,1例患者提前下床活动。护理对策: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 h,正确加压包扎穿刺点,同时密切观察压迫部位有无血肿形成,30 min/次摸足背动脉搏动,发现血肿立即向医生汇报,重新加压包扎并压迫15~20 min,用重0.5—1.0 kg食盐袋压迫穿刺部位4—6 h,同时密切观察远端肢体的血运情况,作好基础护理。
3.4尿潴留的护理 本组发现4例急性尿潴留。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指导患者改排尿体位,诱导排尿,对诱导无效者进行留置导尿管。由于术中使用造影剂,因此嘱患者术后6小时至少排尿1次。对长期留置尿管,并有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及时通知医生应用抗生素治疗。
3.5血管迷走反射的護理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指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或)激动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率减慢和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其主要发生原因为拔除鞘管对血管的刺激、局麻效果不佳所致的疼痛、拔鞘管时按压手法、包扎不正确等引起[3]。本组1例患者回病房后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症状,经及时抢救后恢复正常。由于缺少认识,我们结合文献,总结护理对策:子宫肌瘤介入手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大于其它介入手术,所以加强护理人员的认识,对有易发因素的患者如贫血、紧张恐惧者术前要做好预防措施,如进行支持、镇静、扩容等治疗;改变传统的术前禁食习惯,对长时间禁食的患者术前清晨可予少量高能量饮食[3]。对紧张焦虑的患者,术前给予镇静药;术中注入栓塞剂较多的患者,提前使用止痛剂,避免剧烈疼痛的不良刺激;术后除了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4]。
3.6肺动脉栓塞的护理 本组1例患者术后卧床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经CT血管造影发现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经积极对症溶栓治疗护理后痊愈。介入术后的患者穿刺侧肢体需平伸制动8h,穿刺点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影响了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可致血栓形成,血栓经循环致肺动脉栓塞。护理上术前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对于既往有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以及肥胖、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应特殊注意[5]。另外,对穿刺侧肢体制动适度,弹力绷带包扎勿过紧,尽量缩短加压包扎时间,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对术后第1日晨起活动的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发现出现肺栓塞症状,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抢救及溶栓治疗等。
4 体会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因其创伤小,完全保留子宫,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低,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外,不能忽视介入治疗术后潜在的危险。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责任感,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对病情变化细致观察和正确处理。有效地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顺利地度过术后恢复期。
参考文献
1.王黎红,何华.癌症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9-490.
2.高莉莎,孟鑫,窦彩绘.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55例的疼痛评估.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33-34.
3.窦彩绘,王萍.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30-31.
4.徐阳,傅文莉,王华.9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09-710.
栓塞术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26例, 男21例, 女5例, 年龄22岁~53岁。车祸13例, 高处跌落3例, 煤矿塌方4例, 机械挤压伤6例;双股骨骨折7例, 双侧胫腓骨骨折4例, 股骨合并股骨颈骨折5例, 尺桡骨联合骨折3例, 骨盆骨折合并股骨骨折3例, 锁骨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8例, 开放性骨折18例;入院时意识不清19例, 急诊手术后意识不清3例;有6例患者胸背部出现皮下出血点, 3例患者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急诊入院后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按医嘱进行治疗。根据临床表现、查体、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相应的检测手段, 对患者临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明确诊断及合理的处理与护理[1]。
2 结果
9例患者诊断为脑脂肪栓塞 (其中3例合并肺脂肪栓塞) , 17例患者为单纯肺脂肪栓塞。经呼吸支持、卧床休息、纠正休克、减轻脑损害、抗感染、保护胃黏膜、大剂量使用激素等综合治疗, 23例患者痊愈, 3例患者因肺动脉栓塞面积广泛、脑组织缺氧时间过长出现脑死亡。
3 护理方法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配合治疗
凡是四肢长骨骨折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发热、心率加快等应当想到本病, 以做到早期诊断, 及时处理。合并颅脑创伤的患者, 如原发脑损伤引起的意识障碍已有好转, 病情又突然出现恶化, 伴有呼吸道症状, 皮下出血点, 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时, 应考虑本病。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奏的变化, 以及缺氧状况, 给予持续吸氧4~6 L/min并动态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有条件者做高压氧疗;遵医嘱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 改善微循环;静滴碳酸氢钠, 可与脂肪滴形成可溶性皂, 以利排出;使用激素治疗, 可减轻对血管的损害, 减少渗出;脱水剂的应用, 可减轻脑水肿[2]。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安静、减少刺激, 有条件者住单间;室内保持空气清新, 定时通风, 室温控制在18~22℃, 湿度60%左右;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能力, 必要时给予吸痰, 如痰液黏稠不易排出者, 给予气管内滴药;口腔护理1~2次/d,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定时翻身、叩背, 以利痰液排出,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3 保持皮肤完整, 防止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保持床单清洁, 避免潮湿, 受压部位禁止使用气垫圈, 以防受压部位缺血缺氧情况加重。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每日清洁皮肤1次。
3.4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 心理反应复杂, 护理人员应多关心患者, 提供帮助, 耐心聆听患者的感受, 对患者的痛苦予以同情。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及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患者的认识、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 达到排忧解难, 减轻心理痛苦的目的, 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3.5 其他护理
患者采取中凹位, 头部抬高45°, 足部抬高15°, 以降低颅内压, 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以及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加强营养, 患者昏迷时静脉输入高营养及进行鼻饲, 清醒后可根据病情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 少量多餐, 待病情稳定后, 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的饮食, 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叩背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以利痰液排出;加强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发生[3]。
4 讨论
脂肪栓塞是指在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血管, 引起血流障碍而使阻塞脏器功能发生病变的疾病过程。栓子来源常见于骨折手术过程中对脂肪组织的牵拉、挤压, 术后组织水肿而外周又有石膏固定引起的局部压力过高使脂肪组织进入血流而形成栓子。脂滴栓子随静脉入右心到肺, 引起肺动脉分支、小动脉、毛细血管的栓塞, 较小的栓子可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静脉到达左心进入体循环而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栓塞, 临床常见以脑血管栓塞为主。脑栓塞时因脑水肿和血管周围点状出血表现为中枢性的突发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兴奋、烦躁不安、谵妄或昏迷等, 临床若仔细观察不难提前发现征兆;肺动脉栓塞若有75%的肺循环面积受阻时, 可引起窒息、急性右心衰竭而死亡, 恰当的对症处理、良好的护理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严格做好护理记录, 及时有效地采取预见性、可行性护理措施, 早期发现呼吸困难、皮肤出血点和神经系统症状对及时明确诊断和处置PES尤为重要。
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术后脂肪栓塞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6例骨折术后脂肪栓塞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6例患者脑脂肪栓塞9例, 其中有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7例为单纯肺脂肪栓塞。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有23例痊愈出院, 3例死亡。结论 脂肪栓塞病死率高, 早预防、早诊断、早处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可以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护理,预后
参考文献
[1]任永康.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4) :1799.
[2]王日香.8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杂志, 2011, 24 (7) :3107.
高龄术后肺栓塞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篇6
关键词:高龄,开胸手术,肺栓塞,预防,干预
肺栓塞(Pulmonnary Embolism,简称PE)。它是由于肺动脉遭到很多种栓子的堵塞使得肺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供给遇到阻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与病理综合症,包括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肺血栓症等。在欧美地区,它所导致的病死率处于第三位,高达18%以上。这种症状经常发生在高龄患者身上,主要是由肿瘤、心脏病、血栓等疾病所引起的,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突然性死亡。所以在手术后,对高龄患者在肺栓塞上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显得非常重要[1]。为了探讨高龄术后肺栓塞的预防及干预措施,该研究在2010—2011年期间,8例高龄患者在该院开胸手术后接受对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为了总结经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有8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3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2.5岁。这8例PE患者的具体情况见表1。
1.2 分析发生PE的原因
肥胖、缺乏活动、年纪大以及在手术中遗留下来的创伤都会导致高龄患者在开胸手术后发生PE。该组8例患者都具备这几点。患者在术后,由于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损伤,使得凝血活酶很容易形成,最终也会使得血栓得以形成。如果血栓在患者的肢体静脉处形成并且这些血栓处在容易脱落的时期时,患者的体位在搬运的过程中,或者是患者的小腿在按摩甚至是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刺激静脉血栓从而使其脱落,同时,它们和血流一起进入肺循环中,就会导致PE的产生。
2 预防及干预措施
2.1 开胸手术术前积极预防
医护人员应该要多了解一下肺栓塞的相关知识,同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询问,如有无家族史、下肢的静脉处有无血栓及静脉处有无炎病史。在该组的8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下肢的静脉处出现曲张的情况,积极地对患者的下肢血管状况进行了解是进行手术首要的一步。然后,再在实验室进行检查。在手术前,通过血型、血常规等情况能够对患者的高凝状态进行初步的判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血气进行检查并分析患者是否酸碱失衡、是否有低氧血症、是否有肺栓塞等。在患者及其家属根本不了解PE的产生、形成及其原因的情况下,我们在适当的时机里要积极、热忱地向他们说明开胸手术和肺栓塞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把这种症状可能会带来的不良结果向他们反应出来。如果患者出现咽喉痛、气急、咳嗽等不舒适的症状,告诉他们要向医护人员及时反应。最后,手术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积极预防PE的产生,如患者不要吸烟喝酒,不要吃胆固醇高的食品,高血压患者不要摄取盐分高的食品,糖尿病患者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品,鼓励患者要多餐少食,要多喝水,让小便畅通等。
2.2 开胸手术护理
术后2~3 d后,在8例紧急救治患者中有5例突发肺栓塞,其均是因患者从ICU转普通病房时下床站立过程中突发晕厥,出现血压下降和大汗现象。护士应及时的将患者就近平缓的置于病床上,取平卧位,并即刻对患者进行高流量给氧,给氧量为8~10 L/min,静脉通道也要及时建立,准备气管插管用品、抢救车、呼吸机等急救用品,同时通知麻醉师,若血氧饱和度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则应该果断迅速的对患者运用呼吸机帮助其进行辅助呼吸,建立人工气道[2]。当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之后再将其送入ICU进行监护,争取抢救时间。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其血氧饱和度、血压和给予心电等,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本组患者均显示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PaCO2)4.3~5.6 kPa,动脉血氧分压(PaCO25.6 k 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不断下降。患者的血气分析在进行辅助呼吸和高流量给氧气后依旧无明显改善,这时就要积极对肺栓塞的防御工作,准备溶栓。肺栓塞确诊的最有效的判断标准就是肺血管造影,但开胸手术后会增加检查的难度,因而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准备好抢救药品、氧气枕、便携式呼吸机和监护仪等有效地帮助医生进行检查,尽早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
一旦确诊,则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溶栓护理能够使得血栓得到快速的溶解,而且可以使肺组织得以恢复,预防右心房衰竭的情况,可对患者采用激酶进行溶栓,用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抗凝护理是治疗肺血栓的基本方法,可以改善面积不大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症状,可对患者采用速避宁、海普宁等低分子肝素联用尿激酶,每12 h对患者进行1次皮下注射。
2.3 开胸手术的术后功能锻炼
在术后,要对患者的主动活动进行指导。对于高龄患者,告诉其家属要定时地为他们四肢的肌肉进行按摩,并让患者使肢体进行屈伸,从而促进血液循环[3]。频繁的翻身、深呼吸和体位多次的变换,有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预防血栓的形成。引导患者下床活动,每天不断地为患者加大运动量。如果在手术后连续四天以上患者卧床不动,患者的下肢应定时地进行被动运动,经常活动踝关节和膝关节,从而使得下肢静脉处的血流畅通,防止形成血栓。有一点值得注意,患者在下地前应该坐在床上5~10 min之后,在没有出现头晕等情况下,再让他们在床边进行10 min的活动,然后每天逐量增加。
3 讨论
通过临床工作的观察,发现导致肺栓塞的最主要的因素包括肥胖、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骨骼受损后长时间卧床、术后不适当的护理等。该组8例患者通过术前、发生PE后、术后的积极预防及干预措施,7例患者出院,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5%。有资料指出,PE患者中有近1/3的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而导致死亡。因此,医护人员对高龄PE患者的早期发现、识别、治疗对挽救他们的生命非常重要。同时,在开胸手术后对PE进行更多的知识了解以及PE的预防、干预措施的掌握,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武金花,马风香,陈培恒.高龄患者胸部手术后肺栓塞的预防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25-1926.
[2]韩卫芳.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326-3327.
栓塞术后 篇7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存在并发APE高危因素的10例患者, 其中男6例, 女4例, 年龄 (54.3±13.8) 岁。手术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5例, 脾破裂修补术2例, 子宫肌瘤切除手术2例, 胃癌切除术1例。合并疾病:糖尿病5例, 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各4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3例。经过术后相应的基础护理和病情监测, 均未发生急性肺栓塞 (APE) 的早期病状及其他副反应。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2.1.1 肢体护理
术后保持足够的休息, 尽量减少活动。注意保护肢体, 禁止按摩和热敷, 可将患者膝关节屈曲150°, 双下肢抬高20~30°, 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禁止在双下肢输液和采血,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
2.1.2 环境护理
维持病房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保持良好的通风, 控制噪音, 做好保暖措施,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避免产气食物和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避免患者因咳嗽导致病情突然加重, 或便秘导致的腹压增加影响静脉回流。
2.1.3心理护理
急性肺栓塞发病较突然,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消除紧张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2.1.4 健康教育
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 如衣着宜柔软宽松、用软毛牙刷刷牙等, 避免碰撞硬物和搔抓皮肤。
2.1.5 疼痛护理
指导疼痛感觉明显的患者深呼吸, 通过冥想或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2.1.6合并症护理
加强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和监测,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干预措施。本组4例高血压病患者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 Hg;5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6~1 0 m m ol/L;3例C O P D患者避免感染和便秘。加强营养护理, 改善患者体质。
2.2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神志、瞳孔、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等变化。定期监测足部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大腿周径等变化情况, 观察是否有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应用抗凝药期间, 密切监测药物副反应, 如出血、低血压等。引导患者准确表达自己的临床感受, 规范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并定期总结, 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信息交流。加强气道管理注意如下:一是气道畅通无阻, 无漏;二是气道湿化, 及时清除口腔和气道分泌物, 避免感染;三是严格无菌操作规范, 避免损伤皮肤。
3 体会
APE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创伤及手术创伤导致的凝血机制失衡, 使血液呈高凝状态;麻醉导致的静脉血液流速减低和回心血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及心房纤颤、恶性肿瘤、COPD、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2], 其中DVT是诱发A PE的最常见和最主要因素。但DVT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与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避免或减少APE发生, 对由高危风险的患者入院后就要进行APE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给予预防性护理。从APE的疾病特点来看, 其治疗效果主要受呼吸功能和溶栓情况的影响[3]。呼吸功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 溶栓虽然有助于改善病情, 但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应加强护理监测。
基础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身心应激反应、减少能量消耗和刺激性因子的产生、改善呼吸功能均有积极意义。有文献报道[4], 相关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到APE的发生, 还影响到APE的进展。因此, 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积极干预和针对性的重点护理, 会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芬, 王淑慧, 岳洪涛.5例普通外科手术后急性重症肺栓塞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6) :523.
[2]迟春妹.1例行股静脉穿刺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与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28 (5) :135.
[3]马晓春.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 (2009) [J].中华内科杂志, 2009, 48 (9) :788.
栓塞术后 篇8
1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气促及胸痛, 血压及血氧下降, 心电图呈ST-T改变,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严重者突然的意识不清、面色紫绀、呼吸浅慢、呼之不应、血压测不到。
2 严密病情观察
2.1 进行持续的监护
骨折术后患者发生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及气促后立即给予心率、血压、呼吸、末梢血氧饱和度的检测, 对末梢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5%患者给予查动脉血气, 当动脉血气提示低氧症及低碳酸血症应警惕肺栓塞。急性肺栓塞时, 因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 回心血量减少, 导致心排血量下降, 进而可引起体循环低血压或休克, 故应严密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疼痛的性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并给予持续低流量 (2-3L/min) 给氧, 以纠正低氧血症, 同时积极纠正休克。
2.2 临床症状的观察
由于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又缺乏特异性, 且大多数患者在发病1h内死亡, 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胸闷、胸疼、气促常见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但也见于肺栓塞患者, 所以当老年骨折术后病人合并有冠心病时, 临床上易出现误诊、漏诊。严密观察病情是早期发现肺栓塞的唯一途径。护士通过严密观察和接触患者可得到第一手资料。对老年骨折术后病人出现的呼吸困难, 右心功能不全休克时, 应首先考虑肺栓塞。
3.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发病突然而且病情危重, 同时伴有剧烈疼痛, 呼吸困难及气促, 甚至伴濒死感, 患者表现极度恐惧, 再加上抢救时坏境紧张和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及患者担心疾病预后, 所以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支持下, 在抢救第二天时患者病情转向好转, 顺利渡过危险期。
3.2 溶栓的护理:
溶栓前全面评估病人有无禁忌症, 溶栓治疗前配血, 做好输血准备。溶栓时尽量避免创伤性监测。穿刺时尽量使用小号穿刺针, 拔针后尽量延长局部按压时间。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 严密观察全身各部位, 包括皮下、消化道、牙龈、鼻腔等部位出血现象, 尤其要注意曾经进行深部血管穿刺的部位是否有血肿形成。定时检测PT或APTT必要时查血象, 同时还应观察溶栓治疗是否有效、呼吸困难是否改善、血氧饱和度是否提高。
3.3 预防护理:
指导长期卧床患者做脚踝的被动活动及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帮助患者床上做股四头肌、腓肠肌局部挤压, 鼓励病人进行主动的股四头肌收缩, 发挥泵功能, 对外周血管壁施加压力, 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产生深V血栓。
3.4 休息与饮食:
术前注意补充水分, 防止脱水, 使血液浓缩。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咳嗽等, 以增加腹腔压力, 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术后抬高患肢, 减轻水肿, 以利于静脉回流。
3.5 出院指导:
(1) 合理饮食。不吸烟, 减少脂类、糖类食品的摄入以控制肥胖, 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 (2) 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或再栓塞的情况,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检测, 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程亚敏, 孙建军.肺动脉栓塞20例诊治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7, 5 (9) :658-699.
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篇9
关键词:脾栓塞术,并发症,护理
肝硬化是国内导致脾功能亢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是目前治疗肝硬化脾亢的首选治疗方法[1]。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以及减轻并发症等方面极为重要,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3例肝硬化患者均是2002年以来在我院接受脾栓塞术患者,男30例,女23例,平均48岁。所有病例均确诊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采用seldering技术,导管超选至脾动脉,经导管注入以庆大霉素16万U,00000号手术丝线段180~200段(2mm长),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15~35颗。
2 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出现栓塞综合症13例;腹水增多17例;反应性胸腔积液2例;左下肺不张1例;肝功能损害18例;穿刺点血肿形成1例,脾脓肿1例。经及早发现、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后,康复出院。
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1 腹水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不良、术后胃纳差、发热及脾栓塞后炎性渗出物对腹膜刺激等易引起腹水或腹水增多。术后每天测量体重、腹围、体温,并记24h尿量,观察腹胀、肢体水肿、腹部移动性浊音、呼吸困难等。对使用利尿剂或放腹水者,观察有无口干、表情淡漠、恶心、食欲不振、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表现。本组发生腹水17例,大多经对症治疗后腹水吸收,其中2例并发腹水感染,早期体征主要为体温不能恢复正常、体重增加、腹胀程度加重,予取半卧位休息,以利于腹水吸收,配合腹水培养及药敏实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腹水消失。
3.2 反应性左胸腔积液、左下肺炎、肺不张
主要由于近膈顶脾实质栓塞后发生炎性渗出,同时刺激膈肌,产生反应性胸腔积液。其次因脾区疼痛,患者呼吸运动减弱,抑制咳嗽运动,容易使支气管引流不畅,导致左下肺炎、肺不张。脾栓塞术后24h可采取半卧位,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多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观察患者有无紫绀、胸闷、气促、双侧胸廓运动不对称等情况,加强肺部听、叩诊和血氧饱合度监测。本文中2例左胸腔积液患者发生于术后4~6d,表现为胸闷、气促、左肺呼吸音低,1例伴血氧饱和度下降。经X线检查确诊为胸腔积液。予吸氧、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休息,提高血浆蛋白,加大利尿剂用量、经胸腔穿刺抽液等治疗后1~2周后症状、体症消失。
3.3 肝功能损害
主要与坏死物质吸收、门静脉血流减少等有关。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不良情绪。尤其对术前肝功能处C期的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神经精神症状,及早发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本组所有患者术后1周,常规复查肝功能。有11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1~2倍之间,8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2~3倍之间,2例患者总胆红素上升到正常值的1倍左右,以精神疲软、胃纳差为主要表现。予加强上述护理,甘利欣、阿拓莫兰等护肝治疗,治疗后1~周恢复正常或好转。
3.4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
常与穿刺技术不佳、人工压迫不当、患者穿刺肢体活动过多或凝血功能不良有关。一方面,术后沙袋(1kg)局部压迫4h,向患者强调术后24h内避免穿刺肢体屈曲的重要性,睡眠期间可将穿刺肢体用约束带略做固定;另一方面,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以及该肢体皮温、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本组1例患者,术后1h诉穿刺点处胀痛,立即做血肿穿刺抽血、重新压迫止血等处理后缓解。
3.5 栓塞后综合征
栓塞后综合征并不属于并发症,本组发生率高达95.3%,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麻痹性肠瘀胀等。发热:多于术后6~12h出现,可维持1~2周,术后每日测体温3~4次至平稳。体温<38.5℃患者,嘱多饮水,不需特殊处理多可自行缓解。体温>38.5℃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并予消炎痛栓33.5mg塞肛或泰诺片10mg口服等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腹痛:观察腹痛部位,排除并发胰腺炎等可能。对脾栓塞引起的腹痛,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测定视觉模拟尺法(VAS)评估疼痛的程度,VAS评分<4分者,予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病情解释,消除患者紧张情绪,VAS评分>4分者,予消炎痛栓、曲马多、度冷丁等缓解腹痛。恶心、呕吐:注意呕吐频率及呕吐的数量、颜色、性状、气味等,尤其对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胃溃疡患者,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清除口面部污物和口腔异味。呕吐剧烈者,使用灭吐灵、欧贝等止吐剂。麻痹性肠瘀胀:每天了解排气、排便、情况,防止肠梗阻发生。术后解除穿刺点加压绷带后,鼓励并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乳果糖、番泻叶等通便;腹胀明显者,足三里注射利他林针;便秘者予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3VAS4次/d(每次15min),症状多能缓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