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应用

2024-10-22

术后应用(共12篇)

术后应用 篇1

术后疼痛是机体收到手术伤害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如何有效缓解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促进患者康复是当前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内容[1]。为了分析和探讨无痛护理理念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本文特选择20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 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术后康复情况,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CT及X线片证实。本组20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113例, 女性患者87例, 年龄19~79岁, 平均年龄 (52.54±1553) 岁, 从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0 h~6 d。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72例, 股骨颈骨折44例, 尺骨骨折26例, 肱骨骨折22例, 髌骨骨折14例, 上肢骨骨折合并全身软组织损伤12例, 腰椎骨折10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55例, 女性45例, 平均年龄 (51.75±4.23) 岁。其中观察组男性58例, 女性42例, 平均年龄 (52.32±5.33) 岁。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各方面比较均有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康复指导以及术后生命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无痛护理, 首先,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良好的安慰技巧和鼓励技巧鼓励患者, 减轻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予以开解;其次, 要提高患者依从性。遵从医嘱, 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可以分为个体化镇痛、多模式镇痛, 对患者实行按需给药, 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可以通过, 按摩、热敷、冷敷等物理治疗、心理疏导、音乐疗法以及患者教育等方式实现。再次,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要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加强开门、开窗的控制, 通过空气的流通保持屋内空气的新鲜;然后, 要避免疼痛因素。最后保证术后服务周到、细致。护士要在手术结束前的半个小时到达病房, 调整好病房检测仪器, 然后将调好室内温度, 铺好床单, 将升降床调整到合适的高度, 使患者以最舒适的状态转移到病床上。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可引起患者疼痛加重的因素, 要使患者的体位保持在正确位置, 避免固定过紧和操作频繁等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受。在日常护理中通过非药物干预的方式帮助患者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波动, 经常陪他们聊聊家长里短, 转移患者注意力, 从而减轻精神压力,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2]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 共10分。轻度疼痛为1~3分, 中度疼痛为4~7分, 重度疼痛为8~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疼痛比例统计和术后康复调查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疼痛评分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轻度疼痛50例, 中度疼痛43例, 中毒疼痛7例, 疼痛评分平均为 (4.28±1.34) 分, 而观察组100例患者中轻度疼痛33例, 中度疼痛37例, 中毒疼痛30例, 疼痛评分平均为 (5.30±1.61) 分,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2.2 术后康复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优秀60例, 良好37例, 不佳3例, 总有效率为97.0%,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康复优秀44例, 良好33例, 不佳23例, 总有效率为77.0%, 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疼痛是骨科手术后经常会面临的问题,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就会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疼痛刺激, 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医院医疗水平的同时, 也逐渐开始关注其护理方面的服务质量。在满足患者基本治疗的基础上, 医院还注重患者的舒适度。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是骨折手术后的重要工作。无痛护理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护理理念, 其目的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使患者早日康复。无痛护理主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遵医嘱给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避免疼痛因素以及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3]。在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 且术后康复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P<0.05) 。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无痛护理理念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 并且还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加马文芳.速康复外科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8) :67-68.

[2]江毓玲.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 2013, (20) :68.

[3]张利萍.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8) :52-54.

术后应用 篇2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9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 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术后整体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症总发生率为7.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整体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应用效果;整体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起病急、发病快、临床病死率较高, 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和挑战,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成功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关键所在[1]。随着临床手术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得到明显降低, 但患者术后仍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术后整体护理干预,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30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5.7±7.2)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 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术后整体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加强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 易产生多种不良心理, 护理人员应多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加快患者康复进程[2]。②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严格控制血压[3], 给予患者吸氧的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颅内压增高症状。③加强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应将引流管置于头部约2~3 d,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日流量及颜色、性质, 定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有脱落、堵塞及折叠现象[4]。④再出血预防护理:护理人员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都应保持动作轻柔, 对于治疗依从性较差引发血压升高患者应给予冬眠治疗法。将各种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及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因素予以消除, 以防止术后再出血事件的发生。⑤并发症护理: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 避免出现压疮。翻身动作要轻柔, 避免引起血压升高。导尿管的插拔工作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1. 3 观察指标 经护理干预后,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后遗症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 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发生压疮2例, 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各1例,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对照组发生压疮7例, 肺部感染6例, 泌尿系统感染5例,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控镇痛泵在骨科术后应用体会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控镇痛泵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患者。因此,做好使用镇痛泵的宣教和术后护理对有效止痛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为416例骨科患者术后安置一次性微量麻醉镇痛泵,并发腓总神经损伤3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16例,其中关节手术142例,发生腓总神经损伤1例;脊柱手术170例,发生腓总神经损伤1例;其他骨科手术104例,发生腓总神经损伤1例。

1.2方法手术结束时,将配好药液的镇痛泵连接在患者的静脉输液管上,以镇痛泵硅胶储药囊的收缩力为持续动力,通过微孔管限制流量,实现控制有效剂量(安全剂量)持续、均匀的给药,通过止痛药液起到镇痛效果。

2结果

有三例患者术后发生腓总神经损伤,其中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其他骨科手术各1例,肌电图均示腓总神经不完全性损伤。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①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吗啡术后止痛中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引起呼吸抑制。②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血流的影响表现为阻滞后微循环中阻力和容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③嗜睡:吗啡与氟哌啶均可引起嗜睡机制,并可协同作用,导致嗜睡不良反应增加。④神经阻滞:镇痛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导致神经传导减慢,术后活动少,局部受压,局部血循环障碍,从而加重神经缺血、缺氧性改变。⑤椎体外系症状:纹状体乙酰胆碱功能占优势,引起椎体外系症状,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震颤、眼球上翻、眼不能闭、大量出汗、不自主伸舌等,患者情绪紧张。

3.1.2自身因素的分析①生理因素:人体的生理和机能调节与各组织系统机能活动保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使用镇痛泵后,患者无疼痛不适感觉,无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心理,人为地使患者长时间处于镇静嗜睡状态,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和机能调节。②手术因素:手术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创伤,术中特殊的体位已经使机体对抗外界刺激的阈值降低,处于临界状态。③其他因素:石膏压迫或移位,体位不当,包扎过紧等。

3.2護理①加强宣教与指导,指导病人认清镇痛泵的利弊关系,认识到镇痛泵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当也可引起相应并发症。②对镇痛泵引起的嗜睡,护士应密切观察睡眠时呼吸的情况,并提醒患者在维持镇痛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药量,若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呼吸小于10次/分,血氧饱和度小于90%,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③加强术中护理:采用最恰当的手术体位,做好交接班,对术中受压部位要特别指出,以引起重视。④强调翻身预防腓总神经损伤的重要性,鼓励和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增进局部血液循环。⑤加强巡视,观察局部受压情况,下肢的感觉,血运及肿胀情况,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要点 篇4

1 术前护理

术前责任护士应详细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镇痛泵的原理、使用方法、治疗目的、止痛效果及注意事项等, 为病人提供有效、细致的服务, 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病人可轻松参与自控镇痛, 根据疼痛程度控制给药速度, 这样既减轻病人疼痛, 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2 术后护理

术后病人回病房后, 护士应立即将镇痛泵妥善固定, 防止导管脱出, 观察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的接头是否接紧, 有无药液外漏, 以免影响镇痛效果, 对于导管脱落或镇痛效果欠佳时, 应及时通知麻醉师, 调整给药剂量。对于硬膜外镇痛泵我们应该定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告知患者活动时避免牵拉镇痛泵的管道或打折, 保持管道通畅, 防止脱出。局部每天用酒精棉球消毒, 更换无菌敷料和妥善固定。拔管后碘酒消毒穿刺处并以无菌敷料覆盖。此外, 要注意督促病人翻身, 预防褥疮的发生。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有些药物如治疗量的吗啡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使呼吸频率减慢, 潮气量降低, 应给与低流量氧气吸入, 用药期间应严格观察病人的呼吸, 当病人出现呼吸减慢或增快、烦躁不安等情况时, 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另外, 麻醉镇痛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使脉搏减慢, 血压降低, 因此, 镇痛期间应严密观察呼吸、血压、脉搏,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3.2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有些麻醉药物兴奋延髓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 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可肌注射胃复安10mg, 建议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 少量多餐, 可减轻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症状不能改善, 患者难以忍受, 可以先将镇痛泵关闭。

3.3 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硬膜外腔或静脉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可降低膀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 引起尿潴留。一般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 一般在术前给予患者留置导尿管, 在留置尿管期间,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严密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状, 并做好会阴护理。未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如果不能自行排尿, 可采取热敷、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等方法促使排尿, 无效时应给予导尿, 如果放置导尿管超过3天, 做好会阴部护理, 应用呋喃西林溶液作膀胱冲洗, 每天2次, 预防逆行感染。

3.4 腹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由于吗啡等药物有抑制肠蠕动的作用, 使患者胃肠蠕动减弱, 因而易产生腹胀、便秘。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遵医嘱给与清洁灌肠。术后应在排气后再进食, 禁食牛奶及易产气的食物, 或给予肌注新斯的明, 按摩腹部。

3.5 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应用止痛泵后, 可掩盖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疼痛、麻木等, 故术后特别是石膏托固定、牵引的病人, 应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足背动脉搏动及趾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 以防止缺血坏死, 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及时处理。

3.6 静脉导管给予镇痛泵时由于较长时间的导管留置及药物刺激, 常出现穿刺部位红肿, 疼痛、僵硬呈条索状, 易发生静脉炎, 应及时更换导管和穿刺部位, 局部热敷能缓解疼痛, 减轻局部肿胀。

镇痛泵很好的为术后患者解决了疼痛的问题, 但在临床上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 加强巡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飞秒术后感言 篇5

观点:飞秒激光很大的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

治近视经历:年轻时就一直想做激光手术告别近视,但是一直没下定决心,主要是对当时的技术不放心。现在通过我自身全方位的了解查阅资料,获悉瑞士 ziemer LDV飞秒激光是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另外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专业的三级眼科医院已经准分子郭主任经验丰富,这一切让我不再纠结。

我自己感觉手术很顺利,下手术台后眼睛就很清楚了,没有任何痛苦,非常感谢郭主任给我带来了光明,我感觉太神奇了。以前戴眼镜才0.6,现在术后不戴眼镜1.2,太神奇了!再次感谢郭晓枚主任和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的全体医务工作者。

干预在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游离皮瓣移植术;疼痛评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7-02

近年来,随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FSFT因其可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及外形,被广泛应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1]。诚然,显微外科技术水平是决定FSFT成败的关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专科护理水平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对比分析系统化护理、常规护理对FSFT术后患者的影响,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80例实施FSF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纳入标准:接受FSFT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4-68岁,平均(38.16±4.94)岁;受伤原因:8例机器绞伤、13例碾压伤、19例压砸伤;损伤部位:17例手部、4例腕部、13例小腿、其他6例。实验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5-67岁,平均(38.04±4.26)岁;受伤原因:7例机器绞伤、14例碾压伤、19例压砸伤;损伤部位:16例手部、5例腕部、12例小腿、其他7例。两组损伤部位、受伤原因、年龄以及性别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FSFT,在此不一一赘述。实验组施以系统化护理,具体如下。(1)病房护理。术后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确保室温在25℃左右、湿度在50-60%,局部照射烤灯(距患处30-45cm,功率为40-60W),严防寒冷、烟草刺激,以防血管痉挛。(2)体位护理。根据手术部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抬高患肢10-20cm(使之与患者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皮瓣肿胀;注意保护皮瓣区域,避免牵拉、砸压;此外,护士还应向患者讲解经常更换体位的重要性(如预防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并指导、协助患者如何正确进行体位转换。(3)疼痛护理。皮瓣受区及供区疼痛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等)及心理变化(如恐惧、焦虑等),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应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自控镇痛泵,并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按摩等方法进行物理镇痛。(4)并发症的护理。尿潴留: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术后,通过按揉膀胱区、听流水声、交替冷热敷促进患者早期排尿。便秘:术后,鼓励患者通过增加水分及纤维素的摄入量、顺时针按揉腹部等方法预防便秘。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下肢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下肢按摩及热敷。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参照相关文献[2],制定护理满意度测评表,共包括28个条目,得分范围28-112分,满意:80-112分;较满意:56-79分;不满意:28-55分。满意度=较满意率+满意率。疼痛评分[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评患者疼痛程度,得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以均值±标准差及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分别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24h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麻醉复苏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81±0.87)分、(5.90±0.92)分,t=0.450,P=0.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实验组疼痛评分为(3.08±0.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2±0.77)分(t=6.653,P=0.000)。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便秘1例;对照组血管危象2例、尿潴留1例、便秘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χ2=3.914,P=0.048)。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不满意1例,较满意18例,满意2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不满意7例,较满意20例,满意13例)(χ2=5.000,P=0.025)。

3 讨论

FSFT解决了许多皮肤缺损修复难题,然而,该手术操作时间较长,移植皮瓣长期处于相对缺氧、缺血状态,术后护理不当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皮瓣成活率。

本研究中,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系统化护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其护理满意度达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病房护理有效减少了寒冷、烟草等不良刺激,可预防血管痉挛;体位护理可促进静脉回流、增进舒适度;疼痛护理可减低患者疼痛程度及应激水平;并发症的前瞻性护理可有效减低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在FSFT术后施以系统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沈英飞,陈晓霞,汤样华.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游离皮瓣移植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60-1162.

[2]常立阳,冯志仙,邵荣雅,等.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54-456.

中医在乳房整形术后的应用 篇7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实施乳房美容整形手术后女性患者5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5岁至38岁, 平均年龄 (32±5) 岁;研究组患者患者年龄27岁至37岁, 平均年龄 (33±4) 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25例, 其中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恢复治疗;研究组采取常规恢复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方法, 对患者加用中药内服、针灸等临床治疗, 以中医针灸合谷、足三里、檀中、天宗、乳根等穴位达到调和气血、通经止痛的目的;内服中药主要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基本方:桃仁12g, 红花10g, 当归12g, 生地12g, 川芎10g, 赤芍10g, 桔梗6g, 柴胡10g, 枳壳10g, 生甘草6g。

1.3观察指标

观察乳房美容整形手术患者术后7d的恢复效果, 不适病症的发生率、不适指数。不适指数判断标准为外观上有无明显淤血, 水肿。轻微程度为乳房表面稍有痕迹, 不影响可视性;中度为具有明显外观特征, 但是所形成的区域还不大, 患者自身感觉不是很差;剧烈程度为已经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 外观血块水肿可见。疼痛指数采用视觉模拟量尺 (VAS) 评分[2]:标志为10cm的量尺, “0”表示无疼痛, “10”表示剧烈疼痛, 不能忍受。病人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 在直线上的某一点表达出来, 然后测量从起点到病人确定点之间的距离, 用测量的长度表示疼痛程度。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中医针灸、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的美容整容手术患者7d后在淤血、水肿、疼痛等不适症状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细数值参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上表可以清晰的反映出采用了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美容整形患者在术后7d的治疗效果显著, 其不适病症指数大为降低, 因此, 常规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患者的术后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有效地降低了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几率和指数, 保证了患者的生体状态和心理的恢复。

3讨论

对乳房美容整形手术后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导致了患者心理失衡情况的出现, 造成了术后治疗效果不理想以及医疗纠纷等现象。而中医在对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的是中医理论, 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治疗, 其采取的治疗手段是以针灸治疗、中药内服治疗等, 通过对患者足阳明经穴位、乳房周围穴位进行针灸, 达到调和气血、通经止痛的目的, 采用血府逐瘀汤内服来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其治疗方案严格按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后身体的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其发生的机率、指数大为降低,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临床诊治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据中医理念, 通过针灸、中药内服, 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 保证患者自身的康复效果, 在乳房美容整形手术术后不适症状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前景广阔, 应用推广的进程将会进一步缩短, 为我国美容整形行业向前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4]。

参考文献

[1]宋亚丽, 辛宝.中医药治疗方法在美容整形术后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04, 12 (3) :291-292.

[2]杨时昕, 余秀琴, 弓军胜, 等.200例要求实施美容整形术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01, 12 (5) :273-275.

[3]吕磊.美容整形受术者心理评估与术后满意度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 2008.

食疗在痔疮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痔疮患者256例, 男159例, 女97例;年龄18~82岁, 中位年龄56.5岁;其中单纯混合痔86例, 嵌顿痔67例, 混合痔合并其他肛周常见疾病10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2组性别、年龄、术前肠道准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常规护理, 并予正常饮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 据中医辨证采取不同施膳原则进行辅助食疗。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术后疼痛、排尿、创口愈合时间进行评分, 并评价2组住院期间对饮食调膳的满意度。

1.3.1 评分标准:

按4级评分法对疼痛、排尿、创口愈合时间进行评分。见表1。

1.3.2 满意度评估:

满意:对施膳食谱、饮食种类、口味均满意;基本满意:对施膳食谱、饮食种类、口味较满意;不满意:对施膳食谱、饮食种类、口味均不满意。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积分降低≥70%;有效:症状体征积分降低30%~69%;无效:症状体征积分降低<30%。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疼痛、排尿、创口愈合时间评分

观察组疼痛、排尿、创口愈合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痔疮患者术后应忌食刺激性辛热饮食, 以免刺激直肠、肛门的皮肤黏膜, 影响伤口的愈合。在实施辨证施膳时, 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并密切观察病情, 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 针对痔疮患者的临床表现, 按食物的性能、疾病的证型进行选择调配, 组合成各种食疗、药膳方, 以调整脏腑机能, 使其恢复正常或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加快疾病的康复。

本结果显示,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疼痛、排尿、创口愈合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痔疮术后患者运用食疗进行调护, 可减轻患者疼痛, 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T型带在肛肠术后的应用 篇9

而新型T型带包扎, 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提高了临床术后康复效率, 优化会阴部伤口护理效果。T型带包扎法使用独特T型结构, 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与人体会阴部贴合度更高, 降低包扎难度, 提高包扎速度;T型带解决了胶布粘贴方案、其他粘性湿性敷料包扎不易固定的问题, 具有易固定, 不易脱落的优点;T型带解决了绷带在会阴伤口包扎中, 松紧不易调节的问题, 极大改进了会阴部伤口包扎方法。

使用方法:T型带结构简单, 外观上由一条横向带和一条纵向带, 缝制而成, 使用时将横向带系在腰间, 纵向带则撕开成两条纵向带, 分别从左右腹股沟绕过来, 系在腹前横向带上。纵向带撕开的目的就是包扎后方便病人小便。

硬膜外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镇痛泵,麻醉药,止痛效果

左布比卡因是左旋酰胺类局麻药, 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剂都可以用于硬膜外注射术后止痛, 作为硬膜外术后止痛泵的预冲药止疼效果的比较报道较少[1], 本研究设计为临床双盲实验, 拟评价在左布比卡因与吗啡作为术后镇痛泵的预冲药时, 止疼效果的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拟行剖宫产患者100例, ASAⅠ或Ⅱ级, 年龄20~35周岁, 体重指数18~24, 均无腰硬联合麻醉禁忌证 (如局部感染、败血症、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异常、运动或感觉缺陷等神经系统疾病、确诊的颅内高压等) 随机分为两组, 左布比卡因组 (A组n-50) 和吗啡组 (B组n-50) 。

1.2 实验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常规吸氧, 监测血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记录患者入室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预防性静脉输液7~10 ml/kg, 行Lz-3腰硬联合麻醉穿刺, 蛛网膜下腔给0.75%布比卡因1 mI+10%葡萄糖0.5 ml, 头侧置管3cm, 患者平卧头略低位, 麻醉平面至胸6后取平卧位, 快速补液, 如出现血压明显下降静脉滴注麻黄素10 mg, 如血压上升不明显可重复给药一次。术毕前给0.5%左布比卡因3ml+7ml硬膜外推注或吗啡2 mg (稀释至10 ml) 硬膜外推注, 再接术后镇痛泵:罗哌卡因225 mg+芬太尼0.2 mg, 稀释至100 ml, 流速2 ml/h。

1.3 观察项目

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 (NRS) , 观察术后12 h、24 h的止疼情况 (可分为:满意, 可忍受的疼痛;不满意, 不可忍受的疼痛) , 记录患者出现恶心及下肢运动障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12

h和24 h止疼效果均较好, 12 h时两组相比较P=1.000>0.05, 24 h时两组相比较P=1000>0.05, 止疼效果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有恶心及下肢运动障碍等情况的发生, 但A组与B组比较, A组出现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较多 (P=0.008<0.05) ;A组与B组比较, B组出现恶心的患者较多 (P=0.005<0.05) 。

3讨论

手术导致局部致痛物质前列腺素、组胺、血清素、缓激肽、P物质释放, 伤害性受体被激活, 经神经纤维传导到神经轴, 再经调整后传至脊髓, 在脊髓, 部分冲动经前和前侧柱途径导致节段反应, 表现为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氧消耗增加和乳酸产生增多。通过交感神经元刺激引起节段性反应则表现为心动过速, 每搏血容量增加, 胃肠和尿道平滑肌张力减弱。疼痛常导致恐惧、不安、易怒、不寐和悲观厌世。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 无论是肌肉注射止痛剂或单次从硬膜外推注吗啡镇痛, 都难以达到48h的持续镇痛。而且体内药物峰值时高时低, 因而产生副作用大[2]。本实验显示, 在剖官产腰硬联合麻醉后, 接硬膜外术后镇痛泵前预冲左布比卡因与吗啡相比较, 两组均有恶心及下肢运动障碍等情况的发生, 左布比卡因出现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较多, 吗啡出现恶心的患者较多。两者作为镇痛泵的预冲药都能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硬膜外术后镇痛泵用左布比卡因与吗啡作为预冲药都能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Miller RD, ed.曾因明, 邓小明, 主译.米勒麻醉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811-1883.

术后应用 篇11

【关键词】股骨骨折;微量泵;护理

股骨骨折多主要是直接强大暴力所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如汽车撞击、重物砸压、辗压或火器伤等。因间接外力致伤者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等,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 伤后肢体剧痛,活动障碍,局部肿胀压痛,有异常活动,患肢短缩等一系列机体病理生理反应。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微量泵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镇痛、镇静。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我们对82例股骨骨折手术后患者使用一次性微量泵恒速持续镇痛,经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科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共行股骨骨折手术82例,其中女31例,男51例;年龄16~78岁。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后连接一次性微量泵恒速持续镇痛。镇痛时间24~72 h。

1.2方法 选用奥贝携带式全自动一次性微量连续输液器。根据医嘱用生理盐水稀释好药液,配置好药物浓度,调整泵入速度,根据术后所留套管针的部位,使用二三接头和三通管道以保证药液持续通畅的泵入。微量泵安放应准确、到位,防止滑落。

1.3观察指标 记录微量泵开始使用的时间,药物泵入浓度(一般盐酸哌替啶剂量术后第一天在3~5ml/h),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及置管方式与置管时间;观察药物作用效果,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调节使用剂量,预防血压下降、面色潮红、心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微量泵在股骨骨折术后镇痛优、良76例92.7%),差6例(7.3%)。

2.2在以4ml/h的速度泵入盐酸哌替啶药液时出现血压下降1例(1.2%),出现面色潮红、心慌、恶心、呕吐3例(3.7%),暂停用药后血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此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对盐酸哌替啶药液不能耐受有关,与微量泵输液并无直接关系。2例(2.4%)发生静脉炎,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三天后好转。静脉炎的发生与持续泵入的药物浓度、药物外渗、留置针留置时间长有关。所以留置针一般3~5天需更换输液部位。

3 微量泵的常见问题及护理讨论

3.1护士在操作中必须严格微量泵的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三查八对。当泵上残留报警灯闪亮提示注射器内药液仅剩1~2ml应做好准备;当泵上装置错误灯闪亮提示注射器针栓与离合器放置不当,应重新正确安装;当泵上低电压报警灯亮提示内置电池已耗尽,应及时连接电源并充电。

3.2微量泵的保养 使用过程中要保持微量泵的清洁,否则高年度的药液粘附在推进器或导轨摩擦处而影响微量泵速度的正确性,影响治疗效果。微量泵应用完后要用75%乙醇擦拭干净,保持完整性,置于干燥通风处备用。

3.3护士应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及主要任务。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的姿势,避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为保证用药安全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嘱咐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4镇痛期间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每小时测量1次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情况,并应随时巡视患者。血压过低时要查找原因,除考虑药物影响外,还应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液体量是否充足。

3.5镇痛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护士应向股骨骨折手术后患者耐心解释,应用微量泵后可有轻度疼痛不必紧张。如轻微的疼痛,针眼处少量的渗血,都是正常反应,不必紧张和恐惧配合操作。如患者疼痛明显可追加用药。储药器内药液输完以后,患者疼痛仍不能忍受,可再追加用药延长镇痛时间,使术后镇痛作用更加完善,有效满足患者的需要。但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反应迟钝、嗜睡、头晕、眼花、寒战、肌肉震颤、惊厥等并及时通知医生。

3.6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发生静脉炎时应局部停止泵入,重新穿刺。局部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或用50%硫酸镁湿敷;微量泵单独泵入药物速率一般低于10mmol/h则容易出现静脉回血针头易堵塞,我科护理体会是利用微量泵泵入同时接入常规液体缓慢续滴可显著降低静脉回血的发生率;恶心、呕吐除哌替啶作用哌替啶外,低血压也是恶心、呕吐的诱因,应随时观察患者,及时测量血压。血压过低时,寻找低血压的原因并通知医生,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严重时,注意保护切口,以防切口裂开;对应用镇痛泵患者做到勤查看、每隔30~60min变换一次体位。变换体位时,动作缓慢且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变换体位后,应检查泵管是否受压、脱落,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做好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

4 小结

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善,股骨干骨折手术适应证有所放宽。这样术后镇痛摆在了医护问题中,术后镇痛方法多种多样,怎样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这些都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镇痛有多种方法及途径,如硬膜外阻滞用于术后镇痛等。我科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微量泵给药作为一种新的术后镇痛技术,应用于临床近4年的护理体会是微量泵术后镇疼效果良好,能将精确微量药物、持续输入体内,保证毒麻药物的最佳有效浓度,减轻了药物副作用,减轻了病人痛苦,改善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治疗疗效。通过应用微量泵,更新了护理人员知识,提高了专业护理技术水平,是股骨骨折必备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琪.淺析股骨骨折的术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2):169~172

[2] 徐敏;李学臣.股骨骨折的术后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03):86

术后应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腹部手术患者, 其中男50例, 女40例;年龄22~54 (39.6±3.4) 岁。其中62例为开腹手术患者 (肝囊肿开窗4例、肝血管瘤切除4例、小肠破裂修补术5例、脾切除术12例、阑尾切除术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14例、胆囊切除术15例) , 28例为腹腔镜手术患者 (阑尾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6例、肝囊肿开窗6例) 。本次入选者均排除严重手术并发症, 手术均顺利完成。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术后若出现呕吐、腹痛和腹胀等明显症状时, 给予包括止吐、镇痛、镇静以及解痉等在内的对症治疗, 未出现症状者则不予治疗。

1.2.2 试验组

以病人症状特点差异为依据, 结合患者舌脉象, 四诊合参, 实施中医辨证施治。具体如下: (1) 气虚型:证见少气懒言、腹痛腹胀、舌苔泛白、舌体胖大, 汗出乏力, 脉细无力。应理气健脾消胀。处方用药:甘草、升麻、柴胡各10g, 白术与白芍药各15g, 黄芪30g。 (2) 血瘀型:证见舌质瘀斑、黯红, 舌苔薄黄或白, 腹痛拒按、腹胀。应祛瘀通下。处方用药:木香6g, 厚朴、桃仁、生大黄、蒲黄各10g, 赤芍药15g。 (3) 湿热型:证见口渴唇燥, 腹痛腹胀, 发热, 小便短赤, 苔黄, 舌质红, 脉洪数。应泻热通下。处方用药:黄连6g, 生大黄、赤芍药、桃仁、枳实、厚朴各10g, 菜菔子20g。 (4) 寒凝型:证见腹胀、脘腹冷痛, 苔薄白, 舌质淡, 脉迟缓或沉紧。应温中通下。处方用药:细辛3g, 木香、干姜各6g, 附子、大黄各10g, 白芍药15g。上述4副汤剂均为口服, 术后6h服用, 1剂/d。手术完成时超过当日18时者则服用时间定为次日8时;剧烈呕吐者行中药汤剂灌肠;已实施胃肠减压者则可少量多次经胃管鼻饲 (20ml/次) , 鼻饲完成后闭管2~3h再行胃肠减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开腹手术患者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行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对比

详见表1。

2.2 两组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对比

详见表2。

3 讨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腹部手术后病人常有较大几率发生胃肠功能紊乱, 即便是一些非胃肠道手术中也有较高的几率出现此种情况。胃和小肠在禁食过程中处于不规律、缓慢的蠕动, 而进食过程中则表现为频繁、有力和有规律的蠕动[2]。所以, 尽早恢复病人在术后的正常饮食有利于其快速康复。在现代医学中, 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机制尚不明了, 但通常认为过度激活术后肠交感神经系统造成肠动力抑制是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3]。此外还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手术操作影响、术中腹腔暴露、腹壁术创受损、血液刺激、腹膜后血肿、感染、胰腺炎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影响因素[4], 均会造成病人腹胀腹痛、菌群移位、排气排便时间过长、肠粘连等问题。

中医对于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认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术后损伤脏腑脉络, 气机不畅, 瘀血阻滞, 对脾胃升降功能产生影响; (2) 手术损伤脾胃, 耗气伤血, 导致脾胃运化失职, 气机升降失度, 腑气不通, 大肠传导乏力, 导致腹胀便秘、气短喘促、倦怠乏力以及腹痛等; (3) 腹部手术对胃肠产生刺激, 术区暴露而受风寒毒邪侵入, 造成感染, 从而抑制胃肠蠕动。

本文基于此病人症状特点差异为依据, 结合患者舌脉象, 四诊合参, 实施中医辨证施治, 试验组病人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得到明显缩短, 更优于对照组, 提示中药干预在外科腹部手术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是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邓晓梅, 赵晓明.中药疗法结合外科换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8) :121-122.

[2]陈生贵, 黄琼芳, 张福鑫, 等.中药预防腹部手术后胃瘫[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 16 (1) :53-54.

[3]邹劲林, 李振东, 袁琦文, 等.大承气汤联合针灸治疗对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 (3) :152-154.

上一篇:火灾重构下一篇:媒体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