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物理

2024-10-06

高效物理(精选12篇)

高效物理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教育部加强了学校的管理,规范了中小学的办学行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在减少,而学习任务却没有减少。素质教育的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在课堂上组织实施的, 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抓住课堂时间,“向45分钟要质量”。课堂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实现堂堂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内涵不足是制约学生素质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瓶颈。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 笔者认为课堂高效与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心中有人”。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及爱好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按照分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理念。如果在平时教学中过多关心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爱的教育,那么何谈构建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

第二,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三,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逐步教给学生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获取解决问题的捷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逻辑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优秀品质。

第四,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不仅强调“效”,还强调“益”,学生有收获,有发展,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高。

第五, 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 ,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 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第六,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静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应能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

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才能抓住课堂这一中心环节, 做到时间减少,质量不降呢? 相信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可见,构建高效课堂将是物理教师的燃眉之急。我校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并借鉴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课改先进校的经验, 自行开发创立了“4276成长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我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究及操作简介如下:

一、课前准备阶段

本模式的起始环节是要求教师能够编写一份质量较高的“导学案”,以便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链接、预习新知识、指导学生简单的自学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物理知识系统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编写“导学案”的几个环节(步骤):

1.学习目标。教师根据 《教学大纲》和《考纲》等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学什么,学到什么层次,明确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2.学法指导。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学 ,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什么学习方法,如何提高效率,启发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良策,学会学习,如:在学习磁场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用磁场类比前面学过的电场,磁感应强度类比电场强度,磁感线类比电场线。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对新学内容———磁场的理解接受得快,对电场的知识也能加深印象,并能使电场、磁场的知识系统化。

3.知识链接。新旧章节之间常有密切联系 ,在“导学案”中利用其中的“联系”,在“知识链接”中为学生提供几个适当的复习题(以简单的填空题或问答题形式给出)引导学生为新课做好必要准备,达到自然过渡,如:学习“变压器”时,让学生回顾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这样,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变压器改变电压的工作原理。

4.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为学生精心编制新课知识的“自主学习”部分。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不知道怎么预习,预习什么,“自主学习”部分是以填空题的形式或是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找出要掌握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学习小组的划分

近几年,农村高中生源减少,每班人数在40人左右,自然形成小班。对于小班化教学,我们采取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8人,座位编排实行捆绑式在一个小区域,学生面对面便于讨论。

每个小组的成员按自愿原则精心编排, 但在成绩上要好中差都有, 达到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的阅读、探究、讨论、总结等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特长,使所有学生都融入集体,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课堂教学过程

1.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这一阶段是一堂新课的开始 ,要求学生对照“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和课前预习情况再回顾,仔细梳理一遍,哪些目标没有实现,自己解决不了的和同组同学合作,进一步讨论、研究,如果仍然解决不了,就要求学生及时向正在巡视的教师反映(此时,教师在教室内巡回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这阶段,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2.小组展示 ,深入探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 ,把教学内容分成几部分安排给各组, 各组就在黑板上板演本组负责的任务(前后黑板均可用),并依次在讲台上讲解自己展示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讲,一边听一边思考,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或是不完整的地方,等这位学生讲完再发表意见,纠正错误,并补充完善。

3.疑难汇总 ,教师点拨解疑。疑难汇总即各小组报告没有解决或有分歧的题目。这些题目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问易答难即不提出问题就回答问题。 为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教师可就学生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由学生互相发问。答难即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原则是不提出问题就回答问题。这个环节可引入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达标检测 ,巩固练习。目的以巩固本节学习内容为主 ,设计时,首先,要体现其层次性,由易到难,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其次,要适当设计一些能提高他们分析、计算能力的习题。最后,设计一至两题选做题,让有能力的同学完成。

5.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可以是讨论式、问答式 、复述式、网络式等,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适当的小结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对整节课有系统、整体的清晰印象。课程结束时要发放下一节的“导学案”。

四、高效物理课堂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学习小组的构成要形成“优势互补 ”, 并做好每个成员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要求成绩好的同学能够积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形成资源共享,鼓励胆小的学生敢说敢做,共同进步。

2.教师讲得少 ,学生活动多。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课上,要求全体学生手脑并用,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切忌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小组展示过程中 , 往往每个组形成固定的几个学习积极的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充当看客,产生依赖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现这部分学生,并鼓励他们多参与教学活动, 有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这样就能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4.基本教学环节不可缺 ,教师不能忘记课堂小结。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学习新知识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和复习才能增强记忆。恰到好处的课尾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一幅知识结构图。

5.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 ,可以多用“很好”“非常好”“进步很大 ”“准备很充分”等激励性语言 , 也可发动学生以掌声鼓励。每个学生都有进取心,都希望得到表扬,应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不放过任何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若学生确实回答错了,则可以委婉地、幽默地提个建议,这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6.“导学案” 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 , 要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就发给学生,教师要督促学生提前预习,至少参照课本完成“知识链接”和“自主学习部分”,这样,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就达到了先学后教的目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物理高效课堂模式并不单一,根据教育现状, 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动脑, 勤于思考,善于感悟,不断总结、思考、探究和创新,更要勤奋,以便构建适合的高效课堂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越来越高效,管理越来越轻松。

高效物理 篇2

一、做后的总结与提高:作业做完之后,应认真回过头去总结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很好地“玩味”一番,具体地说,应作以下几件事,

(1)一题多解和一题多想。

每做完一道题以后,要认真想一想:解这道题的方法和思路是什么?有没有别的思路和方法?这道题能不能变一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如果做这道题时能积极开动脑筋,把题目钻研透彻,做到对一道题采用两种或多种解法,一道题引伸出几道类似的题(一题多想),无疑会使你思路开阔,大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归类,以少胜多。

习题千变万化,数量繁多,面对“题海”改怎么办呢?要善于将它们比较归类,也就是说,做完作业后,应当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又属于哪一种?要对做过的题目进行横向比较,找一找它们共同的地方。题目做的越多,这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比较就越重要。总之,一个学生,如果在做作业时,善于把这几种解法进行比较,找出“思路正确、方法对头、步骤简明”的最佳方案,并进一步通过比较把习题进行归纳,归入知识的体系中去。这样做一道题可以抵上做十道题、百道题。以后见到同类题,就可以很快地做出来,就是遇到综合题也可以通过分析而演变为熟悉的基础题,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最好办法。另外,比较归纳分类的工作,要靠自己“亲自实践”花一番思考的功夫来完成。人家总结出来的类型题可以参考。但不要去死背人家的结论,更不要在做题时死套。

(3)错题要订正。

订正一道错题,比多做一道新题更有价值。因为从错处暴露了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弱点。是审题问题、计算问题、概念问题还是推理问题?经过更正后,可以补上自己的欠缺。更正错误时,最好用彩色笔把错误的地方勾划出来,在旁侧注明正确答案。到复习时,看看经过自己更正的作业,就可以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不少学生,作业或卷子发下来后,只看一下分数就扔了,并不认真地去更正错误,这样就无法在复习时“提醒”自己,从而失去了错题对自己的警戒作用。

二、强化记忆: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

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经过两天留下的只有28% ,六天以后为25%,学习以后,所有的人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人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遗忘过程就是头脑中已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消褪了,要想使这些联系不消褪,不仅靠对学习材料理解的深刻,而且要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复习和练习)来强化这种神经联系。实际上记性好的同学,不仅学习时重视理解,而且重视复习,他们是“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

三. 复习总结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适当安排复习内容。

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例如复习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要抓住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它的解有几种情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路是什么,有哪几种解法,有哪几种类型题等问题进行。与此无关的内容暂不复习。这样就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问题在头脑中处于明显突出的地位,印象深刻。有的学生复习没有明确的中心,效果很差,看一遍只能起到一个熟悉的作用。知识仍然是零散的、没有围绕知识点形成知识团块。另一种是按预定的章节进行复习总结。把本章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点等精华提取出来,再贯通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联系”再把这些精华要点“串”起来,有机地“挂”在自己的知识“网”上。另外,复习总结的内容不要超越教学大纲,更不要离开教材的范围和体系。否则会出冤枉劲,甚至造成错误。

(2)要在尝试回忆中进行。

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自己想。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如果分成几次复习一个完整的知识,那么每次复习时,先把上次内容再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知识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怎样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篇3

第一, 课前精心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更不应该是对教参教案的照抄照搬,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第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导语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设置导语。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要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选择最適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2.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3.以趣结尾。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趟高效课堂还须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结尾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概括,还应起一个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拓展课堂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在物理的结尾,我们应该选取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作为结尾,这样往往会起到令人萦怀难忘。

第三,教师素养提高要加快。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准确的教学目标准确制定是高效课堂的导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师生角色的科学分配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素养的快速提高是高效课堂的后盾。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只有这几个方面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总之,打造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物理,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高效物理 篇4

只有创设出好的物理情景, 才可能开展高效的物理课堂。创设好的物理情景既要考虑课程内容, 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不仅是课堂的设计者, 更应成为课堂的引领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课程教学内容, 还要考虑怎样让学生有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此来确定设置怎样的物理情景, 并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学得更好, 发展得更全面, 从而达到课堂的高效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物理情景的几条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景, 引发学生自主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问题代表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是思维的动力,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二、创设实验情景, 提升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重视物理实验, 不仅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而且还是加强物理情景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图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 然后与理论的学习相互对照、验证, 可以加深理解, 便于形成正确的物理图景。教学中不但要学习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而且还应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课外实验,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 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动力, 主动探索, 提升探究和思维能力。

事实证明, 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学习效果与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 比教师做演示实验或在黑板讲理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只有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正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 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 也要把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创设图像、影视教学情景,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种媒体 (如计算机、影视图片、声色文字材料等) 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去, 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示物理现象、描述物理过程、模拟物理情景、分析并揭示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 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多种信息的交互, 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多种信息的刺激, 使得学生思维活跃, 保持探究的兴趣。

四、引用类比、对比教学情景, 增强学生的辨析、判断能力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原理,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类比、对比是物理学中的一条基本思想。运用类比、对比方法教学, 以旧带新, 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提高到抽象, 把陌生的、未知的物理对象和熟悉的、已知的物理对象进行对比。它可以启发思路, 提供线索, 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有效地提出假设, 科学地进行逻辑论证, 也能促进学生加快、加深对新的物理规律和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及应用。

恰当地运用类比, 物理课堂会更有气氛,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可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提高, 增强学生的辨析、判断能力。

五、应用生活实践教学情景, 拓展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物理理论都来源于实际生活, 同时又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学习和掌握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及科学结论形成的过程, 进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物理实践活动应该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 活动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探索、加工、体验和变革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单纯是获得物理知识和科学结论,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探究和思考。作为教师, 应该时时留意, 经常总结, 不断发现有利于教学的生活情景, 因地制宜地应用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拓展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创设一个好的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它或许只能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 或许只能改变一下学生的思维方式。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 只要不断地创设出好的物理情景, 让学生不断地矫正、不断地调整,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感悟 篇5

我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仅将我自己对高效教学的认识和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跟大家交流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赐教。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简单谈一下我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感悟,一是我对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的认识,二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和做法。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动手,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我的一些做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高效教学。

1、合理“消化”课程,做好高效课堂出发前的准备

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堂课。而备好课又是以“消化”课为其基本条件的,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然而,教材并不是教条,不能完全死搬硬套,所以,我在写学案前先将课本、教参、《探究报告册》等材料详细、仔细的阅读、理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以求做到游刃有余。

2、妙用“多媒体”,提高高效课堂

课堂上我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但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象看了场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

3、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一堂设计很好的课如果缺少了落实,是很不完美的一节课,所以我在讲课的同时,我会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我会及时提醒学生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重点标记出来,该记笔记的也一定要记;二是尽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做一下《《实验探究报告册》上的题,时间一般10分钟为宜,“当堂达标训练”是对学生整节课学习情况的成果的展示,所以,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某个重难点知识内容,精选课堂练习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这是学生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这样既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符合给学生减负的要求,同时,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学生作业的质量,并且减少学生因为作业多而产生的对物理学科的厌烦。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处理得好,就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时刻关注学生主体兴趣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的主科地位我们是撼动不了的,学生往往因为做这些所谓主科作业而忽略了我们这样的学科。因此,要实现高效教学,就一定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科学化。有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学生自选的作业,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等等,一定要改变作业的“单调乏味”。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的做法是,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或不布置作业,不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厌烦。我采取的是“一日五分钟”的战术,让学生在心理上认为“物理作业最少,我得先做完物理作业再写别的作业”,从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还是挺好的,实现了教学效果的真正落实,实现了“减负增质高效”。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 篇6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物理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密切联系生活现象,提出有效教学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充满了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学生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设置巧妙问题,将物理知识分解、稀释到生活现象当中,化抽象为形象,让原本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本质。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春天冰雪融化、夏天暴雨倾盆、秋天大雾弥漫、冬天银装素裹。这些自然景象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内涵,通过播放视频可以引发学生疑问,达到很好的导入效果。又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的视频资料:奥运会赛场上,所有跳远、跳高的选手,都要进行一段助跑,然后引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助跑呢?原地跳远或跳高不行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的重点。比如,概念中的重点关键词,只有找到这些关键词,领悟关键词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起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质量,叫做物质的密度”,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质量”“物质”“单位体积”,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质量”改为“重量”,将“物质”写成“物体”,将“单位体积”改成“单位质量”,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又如,将“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改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找准概念和定律中的关键词,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由此可见,要想教好一门课程,选择教学方法很重要。物理教学方法有很多,在一节课上,我们可能会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只要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这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第一,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得好就能容易实现教学目的;第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不同,知识点也就不一样了,选择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三,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每个人因特点、性格不同,在教学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对每个教师都适用。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适应自己的风格特点,并能充分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第五,可以根据环境和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以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学,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教师借助一些现代化教具上课,课堂品质顿时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当,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

四、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提出把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和自然界蕴含的物理知识。研究发现,科学内容外在呈现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科学态度的相应变化,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是获得经验的基础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物理实验所提供的直观、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他们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观察和实验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课本内容自学时,经常会碰到观察、实验等专题模块,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动手实验,思考感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以“浮力”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个正方体泡沫和一个大烧杯,里面装上大半杯水,然后安排学生把泡沫放到烧杯中,并用手用力向下按,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水对泡沫的那种向上的作用力。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浮力的概念,既能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渐培养起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五、利用多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比赛;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多样化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用身边事物设计制作各种物理小实验等。通过开展多样化物理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实际,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满足求知欲,并引导学生从知识中找到生活的原型,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当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活跃思维,拓展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带领学生畅游物理的海洋,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解决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宏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26)

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篇7

关键词:备课,课前交流,课后阅读,课后反思,高效课堂,高效教学

一、备好课是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教学中, 教师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 不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的积极性, 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 更谈不上高效教学。记得一位优秀的教师曾说过::“备课备得不好, 倒不如不上课, 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实践中, 为了创建高效课堂, 教师应该在备课环节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备课。

1. 明确教学任务

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总体工作的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托, 反复阅读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 弄清楚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2. 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要着力完成的教学任务,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把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 反复研读, 不仅要分析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显性因素, 而且要分析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认知、心理, 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等隐性因素, 明确自己要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分析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课前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 既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同时还要预设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弄清楚自己该怎么教, 学生该怎么学, 教到什么程度, 学到什么程度。

3. 开展教学设计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 不仅对教材了如指掌, 而且也准确地把握了学习者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具有针对性, 也会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备课时, 每到这一环节, 教师最好要实行“三步走”策略:

(1) 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确立了教学内容后,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 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知识点, 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分类, 并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2) 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 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实践中教师要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等全方面去考虑, 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策略设计。

(3) 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 教学媒体的运用, 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 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为了在新课程理念下, 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起来, 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设计这一环节首先考虑到活动的主体对象——学生这一常规因素, 除此以外, 设计中还要增加教学设计目的和预期教学效果这两个非常规因素。因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 预期效果的设计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手段, 这样完整的教学过程设计, 就为下面的上课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二、上好课是创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关键

如果说备课是纸上谈兵, 那么上课就是实战演习, 任何想法、设计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证明它的可行性。为了创建高效课堂, 在备课和课前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关注每个教学细节, 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实现高效教学。

1. 精心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 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德国的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 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 但当将这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很容易在享用佳肴时, 将它全部吸收, 盐需要溶于汤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个比喻给了我们教师很深的启示。我想, 知识若寄寓情境, 肯定也会让我们的教学流光溢彩, 因此, 在教学时, 如果我们能借用一些生活现象, 借助一些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运用影像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 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那么孩子们就会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记得有一次, 在初二孩子们刚接触物理的第一节课上, 我给孩子们演示了喷泉实验, 让孩子们用熟悉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反复捋塑料捆扎绳, 当孩子们看到再次沸腾的水, 放大镜中的物体反而小了, 塑料捆扎绳越捋越松散, 他们都很惊奇, 甚至还产生了许多疑问和思考, 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 问题引领, 启发思考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教学问题, 让我们的课堂始终弥漫着一种有思维的文化气息, 伴随着一种积极的互动和有深度的对话,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把学生裹进来, 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此, 在进行 《浮力》 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提出像石头这样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么才能证明你的结论等一些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然后鼓励, 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 孩子们你一言, 我一语, 两三分钟过后, 终于达到了共识:提出用细线把石头系在弹簧测力计下, 一次置于空气中, 一次置于水中, 通过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就能得出结论。孩子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很快在人人参与, 共同合作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验证了石头在水中也会受到浮力, 而且通过组间交流得知越大的石头,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越大的结论。这样通过问题的解决, 学生不但归纳出了其中所隐含的物理知识, 而且寻找到了相关的思想方法, 久而久之, 学生不但会对看到的物理现象引起思考, 甚至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

3. 精讲精炼, 重点突出

一味地灌输, 反复地操练, 确实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的教学很忌讳教师的“讲”, 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 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优质教学的一个评定标准, 有的教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 本来教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 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 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我认为, 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那就是当讲则讲, 讲则讲透;当练则练, 练就练会, 讲练结合,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实现高效教学。在“精讲精炼”的课堂教学深入研究中, 我首先力求做到精讲。《杠杆》 教学课上, 由于生活、生产中处处用到杠杆, 同学们对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等问题能够解决, 这些我从不讲解, 而是课前先收集一些学生熟悉的杠杆, 如剪刀、瓶起子、钳子、镊子等, 课上让学生先观察, 然后再充分思考, 最后透过现象对本质进行分析, 形成思路、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探究解决杠杆的平衡问题。当然, 在此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时时留心学生思维发展的动态, 在帮助学生构建力臂的概念时, 我通过播放动画、举例引导、重点进行讲解等方法, 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 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其次力求做到精练, 在这节课上, 对一些典型问题———画力臂, 我力争做到一题多变, 学生能够一题多解、一法多用,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实实在在地去解决问题。

4.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一个领导者, 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的主人。因此, 教师不能“以教代学”, 更不能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被动客体, 一味地灌输, 反复地操练, 而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鼓励他们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即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作为教师, 每节课上, 我在学生动起来之后特别关注学生们都在干什么, 把自己看成是小组讨论的一员, 参与其中, 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 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 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点拨, 适时调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 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 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

5. 正视学生个体差异, 注重学生个性的合理发展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在教学中, 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 我们教师首先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其内涵, 即“材”并不仅仅指“才”, 还应考虑诸如家庭背景, 学习风格, 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其次, 时刻不忘提醒自己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 采用适当的方法扣动每个学生的心弦, 努力挖掘他们潜在的能量, 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6. 树立新的评价观,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正确评价学生, 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为实现高效教学, 实践中, 教师要以课程目标为基准, 不单单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 用一个等级, 一个分数去评价学生, 而是要通过分析学生潜在的状态、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 采取多种手段, 多种方法去评价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富有个性的评价中, 通过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激励中增强他们科学的求知欲, 使教学达到双嬴的效果。

三、课后阅读, 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正能量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 而且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学习困难的学生, 读书越多, 他的思考就越清晰, 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等。由此可见, 阅读的重要性及意义不言而喻。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向往真、善、美, 摒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获取信息和知识, 拓展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基于此, 在教学中我反复强化自己和学生的阅读意识, 经常指导学生该读哪些书, 怎么去读等等, 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良好习惯, 使阅读成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力源泉。

四、开展课后反思是创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只有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才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实践中, 每上完一节课, 教师在课后都要针对本节课教学环节安排的是否合理, 教学设计落实的怎样,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等问题,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并实实在在地去发现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经验, 改进不足, 探索出创建高效课堂, 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拥有了新课程下“高效教学”的理念, 并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 敢于创新, 大胆实践, 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就会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为学生创建出简单而有智慧的高效课堂,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J].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10.

如何创设高效物理课堂 篇8

一、备好课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基础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是上好课的基础。所以要创设高效课堂, 向每节课45分钟要质量, 备好课尤为重要。备课时我们应深入研读《物理课程标准》, 理解教材,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施教方案。重点设计好学生的活动,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力争创设高效物理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 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产生学习的动力, 这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适时的质疑,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比热容》时, 我播放了“沙漠地区人们早穿皮袄, 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录像片段, 将学生引入情景, 然后质疑为什么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这么大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关键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习题, 能节省大量板书时间,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教学的效率。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 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帮助教师突出教学的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 我在教学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 利用动画“卫星绕地球运转” 把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运转速度变化情况呈现给学生, 很轻松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感到困惑的近地点、远地点及卫星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等问题, 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加深了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理解。

2.精讲精练, 讲练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的讲解要精炼, 环节紧凑, 重点突出,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要精选有代表性的, 使学生通过做一道题, 学会做同类题,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中, 我们应讲练结合, 有效利用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是否有效, 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 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 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努力创设高效课堂。

四、课后反思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

“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新则进”,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 查找原因,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使教学日臻完善, 这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

注重物理实验 催生高效教学 篇9

情境:就是指教学的准备阶段, 创设一定的物理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地走进物理世界。教者可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具体事例, 展示一定的实物、模型、挂图、漫画等进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教学中, 可用同学们熟悉的牙膏做实验, 通过“空心牙膏在水中的浮与沉”的小实验,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改变了牙膏的体积, 就能改变它的浮沉状况。

问题:从物理情境中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如电流磁效应的教学, 在通电直导线的下方, 平行地放一个小磁针, 发现小磁针会偏转, 我接着就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小磁针偏转的呢?原来, 在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是磁场力的作用, 使得小磁针发生偏转, 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就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思维, 促使同学们去主动地思考, 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猜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 猜想可能得到的结论, 当然, 结论并非一定是正确的。如讲“液体的压强”一节时, 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可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也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还可能与的盛装液体的杯子形状有关等。然后, 立即用实验去验证学生的猜想。本环节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想象力, 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在猜想结论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并进行演示或随堂实验。如讲“液体蒸发”这一节时, 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 可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四个小实验:其具体步骤是先在手背上滴两滴质量相等的小水滴, 将其中一滴抹开, 观察哪个水滴蒸发得快?然后又将两滴质量相等的小水滴分别涂在桌面和手背上, 再观察哪个水滴蒸发得快?再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滴, 对其中一个吹风, 观察哪个蒸发得快?最后在手上涂质量相等的两滴水和酒精, 观察哪种液体蒸发得快?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很容易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大蒸发越快, 蒸发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结论:通过实验,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上, 应该先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结论, 然后再通过看书进行对比, 发现不足, 加以纠正, 因此培养了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运用:即根据得到的结论,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或解释现象。如讲“摩擦”一节时, 可让学生列举生活、生产中哪些情况需要增大摩擦, 哪些情况需要减少摩擦, 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譬如, 同学们在家里要抓住黄鳝时, 手必须用力锁住, 即用增大压力的办法去增大摩擦, 也可以用粗糙的毛巾去抓, 即通过增加粗糙程度从而加大摩擦。这样, 既让学生理解了知识, 又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

练习:教师精心设计题目, 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设计题目时要难易适度,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如讲“密度”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习题: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小石子的密度?如果只有天平而无量筒如何测它的密度?如果既无天平又无量筒, 用什么方法测出它的密度?题目要起点恰当, 坡度适宜, 有梯度, 能准确地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我觉得要采用一边学习一边实验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所谓边学边实验,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 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如在“声”这节课的教学中, 为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者可以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到水中, 学生看到水花四溅现象, 有力地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还可以在桌面上撒些小纸屑, 当用棒敲打桌面产生声音时, 观察到小纸屑在跳跃, 进一步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验, 学生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 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边学边实验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 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 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某一知识难点, 如小玻璃瓶的三个概念, 即玻璃瓶的容积, 玻璃瓶的体积, 玻璃的体积。我一边讲一边做实验, 将玻璃瓶装满水, 再将瓶中水注入量筒, 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然后将玻璃瓶盖盖紧, 再用细针将其强按到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 让瓶子全部没在量筒中, 则量筒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玻璃瓶的体积;最后将瓶盖拿掉, 直接将玻璃瓶没到量筒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玻璃的体积。通过实验, 学生对这几个概念理解得非常透彻, 而此还能将这三个量的关系表达出来, 即玻璃瓶的体积就等于瓶子的容积加上玻璃的体积。特别容易混淆的三个概念, 通过实验化难为易,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巧妙构思创建高效物理课堂 篇10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常常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直接讲授式、实验引入式等教学方法。我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发现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悬念法、游戏情境法、思维陷阱法。这些教学方法如果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 与教学内容合理结合, 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创建高效物理课堂起到关键作用。

实验悬念法。实验悬念法就是通过一些小实验, 让学生猜测实验的结果, 教师要设置与学生思维结果相反的实验, 当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猜测相反时, 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使教学效果高效。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 先做一个小实验:教师手上有两支试管, 一大一小。在大试管中装满水, 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一点, 若倒置, 让学生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感到好笑, 认为肯定是小试管掉下来。此时, 教师做出一个接小试管的姿势, 但结果是, 水流出来的同时, 小试管向上进入了大试管中。这一现象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和质疑:为什么水压在小试管上, 小试管不会掉下来反而向上运动呢?这一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也使学生认识到了原有观念的错误, 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 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又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做了一个小实验:向烧瓶中倒入热水使烧瓶内部的温度升高将烧瓶中的热水倒出, 并将剥皮的鹌鹑蛋放在瓶口。瓶内空气的温度降低时, 压强减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鹌鹑蛋会被慢慢推入瓶内。老师提出如何让鹌鹑蛋从烧瓶中出来呢?学生正迷惑时老师将烧瓶倒置, 让鹌鹑蛋堵住瓶口, 在烧瓶上倒入热水, 看到鹌鹑蛋又被慢慢地挤出烧瓶。实验的过程中鹌鹑蛋被卡在瓶颈中间, 若要鹌鹑蛋落入瓶内, 给烧瓶淋冷水;若要鹌鹑蛋出来, 给烧瓶淋热水即可。看着鹌鹑蛋在长颈中慢慢地内外运动, 现象很震撼, 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再如, 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 我精心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奇特的演示实验:我在讲台上面竖直放着一块平板玻璃, 玻璃前放了一支蜡烛, 并点燃了它。这时学生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 玻璃板后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我现在要往蜡烛上浇水, 我问烛焰会怎么样。”“蜡烛当然会熄灭了。”学生异口同声。听了学生的回答, 我笑而不答, 拿了一瓶水, 缓缓浇向蜡烛的火焰。学生惊奇地发现火焰并没有被熄灭, 好奇心顿时全都被调动起来了, 纷纷小声议论着:“奇怪啊, 火怎么不灭呢?”“这是怎么回事?”“水怎么浇不灭火呢?”

教学中巧设悬念,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主动地调整、重组认知结构, 使学生进人探索者的角色, 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学生的好奇心中开始新课的教学必定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游戏情境法。游戏情境法就是把授课内容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通过学生参与游戏完成教学内容。游戏情境的设置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同时又回避了直白授课的枯燥, 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高效完成教学内容。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 设置如下游戏, 先让两个大个头儿男生来拉, 拉不开;打开活塞, 让空气进入半球中, 再让两个小女生来拉, 却很容易拉开了。两组对比, 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 而且还很大, 这样的游戏情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使其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再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 设置以下游戏:在鱼缸中放些金鱼, 再准备一根铁钎。然后让学生用铁钎来叉鱼, 几个学生叉完以后, 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瞄准器, 再让几个学生上来叉鱼。学生摒住呼吸看到底叉到了没有, 结果发现没有叉到很失望。这时我会说:“为什么瞄准了鱼, 还是叉不到?”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引入新课, 会引发他们思维的冲突和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就会思考:我明明瞄准了为什么没叉到。这种疑问是学习的一种动力, 使他产生一种好奇, 这样一种动力会让他一直有一种冲动或者一种兴趣跟着教师一直往下走, 这是很重要的。那么接下来让他们带着问题学到最后教师解释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景, 做了一个前后呼应达到课堂的高效。在课堂上的巩固新知环节, 经常采用让学生做练习题的方式, 如果教师能把练习题通过让学生做游戏的形式完成, 那么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学生画电路图困难的问题, 我在教学中把电路图的连接和画图设置成游戏情境, 把要连接的元件放在白板屏幕上, 然后让学生用拖拽的方法找出需要的元件连接成电路图, 这样的设置让学生乐在其中, 难点轻易化解。我还经常利用白板的刮奖刷功能, 让学生用刮奖的方法找出答案, 这些游戏情境的设置都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和教学内容的枯燥, 方法的单一等问题, 是使物理课堂高效的重要手段。

思维陷阱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思维偏差, 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思维陷阱, 让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充分曝光, 并使之在思维冲突中为之一震,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使其产生内驱力, 有效反思, 并且引以为戒。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的知识时, 针对学生对液体压强掌握不透彻的情况,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了如下隐含条件思维陷阱:我把一个烧杯装入适量水后, 询问烧杯底部的压强, 学生回答完毕之后, 我拿一个小木块放入烧杯中, 再询问学生, 烧杯底部的压强是变大还是变小?”这就是一个思维陷阱问题。因为学生会回答:“不变或变大。”当我宣布答案时, 学生明显表示不解甚至表示不服, 但当我提醒本题限制条件为这杯水不知道是满杯还是半杯时, 学生表情各异, 有的会心一笑, 有的大呼上当。再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 我设计了一个思维缺陷陷阱:准备一个直径10厘米的凸透镜, 拿一个蜡烛, 把蜡烛放在距焦点4厘米处, 询问学生会成什么样的像。学生会回答:“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我通过实验纠正了学生的思维缺陷。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 学生会牢记自己的思维误区, 从而使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清晰。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学生对知识了解得不深、不透, 巧妙设计思维陷阱情境, 创设这样的思维陷阱情境,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意外”之感, 又能促使学生去反思、探索, 并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物理课堂有趣, 生动、易学、高效。

如何营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高效课堂;求知欲;教学设计;探究实验;多媒体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2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达到较高目标的课堂,是以较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课堂。犹如力学中的机械效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大,那么效率就高。要想提高机械效率,当总功一定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大有用功或者减少额外功来实现。同样,对于营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来说,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高效教学,使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营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参考要求。

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和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高效地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现高效课堂的实效性。因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高效课堂教学,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物理概念、规律较多,而且有些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发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于实现高效课堂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笔者在电能的教学过程中,拿出家里上个月的电费通知单,以图片形式投影到屏幕上,上期总止码:103.000;本期总止码:242.000;总电量:139度;第一档电费(0-340度):139.000度×0.430元=59.77元。学生感到有趣,新颖,从而激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并且提高了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爱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营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需要在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达到一种共振的状态。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才会使得课堂达到高效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主动去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寻找恰当的时机给予真诚的表扬、鼓励,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这样,学生无限的潜能就可能因为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被激发出来。经常沟通师生情感,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事物。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更好的交流,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与关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奋进精神。

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要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需要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并精心准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备课要备教材,了解这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内容的关联。同时,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找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内容的具体方法。其次,教师要备学生,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因材施教,根据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具体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设计教学方案。

1. 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是新课导入过程的设计是课堂能否实现高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课,如果能在前5-10分钟的新课导入环节中,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地激发出来,那么后续的教学过程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电功率的教学中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因为电功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学生不易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即电流做功的快慢。课前笔者录制了两段视频文件,一个是只用电饭锅时的电能表,另一个是只有电热水器工作时的电能表,让学生们思考转盘转动快慢的原因。学生观察得很仔细,甚至发出惊叹,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 搜集教学图片与视频

教师应尽量将物理学科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工农业生产,以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等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强烈求知欲,还可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在讲声现象时,当笔者说到“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低音的现象。学生们感到特别惊讶,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调高低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或者自制教具,比如自制小杆秤、潜水艇模型、多孔照相机、浮不起来的乒乓球等,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那么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例如,笔者讲“温度计”时,利用小药瓶和细塑料管自制温度计,并且录制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让学生注意听播音员是如何读某城市的温度的。然后进一步提到全球变暖现象,倡导进行低碳生活,增强环保意识,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物理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下转第45页)(上接第42页)好奇心、盛朝气蓬勃,实验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既可以动手,又可以动脑,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计教师演示实验、小魔术等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果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优化高效课堂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完善和优化高效课堂、展示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演示文稿Powerpoint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黑板与投影的优势,学生很愿意到白板上进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例如,在九年级电学总复习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电子白板教学。课前,在白板的资源库中搜集各种基本元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电路图和实物图,在电子白板上随意拖动电源、小灯泡、电键等,组成相应的串联或并联电路。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使教师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一切以学生为本,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反思和总结,努力营造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谈高效物理实验教学 篇12

1. 摒弃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下, 对物理学科的考查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例如:2009年苏州中考模拟卷的最后一题:有两杯没有粘贴标签的水和酒精, 给出四组器材可供选择:第一组是铅笔和橡皮泥, 第二组是小石块和橡皮泥, 第三组是天平、量筒和砝码, 第四组是压强计和刻度尺, 请问采用哪组器材不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然后任选一组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辨别哪杯是水, 并写出实验步骤。这道题目涉及几个物理实验, 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再如:考查物体浮沉条件时, 给出了弹簧测力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塑料瓶、螺母、抹布这几个器材, 要求学生完成探究步骤。如果平时没有进行相关实验, 学生是很难拿到高分的;在考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时, 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串联在电路中、采用“一上一下”接线法、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等, 但如果并联在电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接线柱全部接在上方或全部接下方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开关闭合前未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会出现什么现象?最大值不同的两个滑动变阻器, 在实验的时候应该选用哪个, 有什么好处?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感受才行, 如果不理解单靠死记硬背, 则收不到好的效果。与之相类似的实验题不胜枚举, 可见各地中考对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视。以后的中考考查只会越来越向这方面倾斜,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认识到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 巧妙地利用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实验探究。

有很多的物理小实验可以用生活物品来做, 不一定非得用专门的器材不可。例如:在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时, 我用矿泉水瓶、自来水和海绵来代替, 不仅探究出正确的结论, 而且顺势启发学生思考使矿泉水瓶正放和倒放时对桌面压强相等的方法, 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就这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 可以用它来探究的物理规律还有很多, 如:压力相等的情况下,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与方向无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状态等。利用一把刻度尺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等等。利用一根可以弯曲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可以从正反两方面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些事例都说明: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和总结, 就一定会把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3. 因材施教, 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物理实验贯穿整个初中物理教学, 教材中不同的实验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目的, 有些小实验是为了引出所学的内容;有些实验通过测量某个新学的物理量, 从而达到熟练使用实验器材的目的;有些实验是为了探究重要的物理规律……不同的实验有着不同的要求, 对此, 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验证大气压存在、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或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 现象比较明显, 易于观察, 可观性比较强, 可以采取教师演示的教学方式;对于声音的产生原因、响度音调的影响因素等简单的探究实验或是温度计、天平、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的使用之类的测量性实验, 则可放手让学生去体验;而像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探究重要的物理规律、实验操作要求很高的实验, 则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对于某些现象看不见或不明显的实验, 根据现有条件很难完成的实验, 或是有毒、有害、比较危险的实验则可采用现代的多媒体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另外, 还有一些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将实验教学拓展到课外, 丰富学生课外探究活动。

4.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 要使实验课堂达到高效, 必须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之前, 老师最好能在办公室先将实验做一遍, 观察实验中有哪些需要向学生提醒或说明的, 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存在哪些实验误差, 以及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等, 这样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指导或点拨。例如:在探究动滑轮特点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拉力的方向和保证匀速直线拉动。

其次, 在选择实验时, 要注意实验的趣味性和思维性。例如:我在引入“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时候, 是这样设计的:首先, 准备了一个稍大一些的水槽, 然后特地选了一些木块、石蜡、乒乓球、砝码、铁锁、玻璃球等重量悬殊较大的物体, 用手把它们浸没在水中, 让学生猜想松手后会出现的浮沉情况。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会上浮, 有些物体会下沉?有的同学就会说是受重力影响, 重的物体会下沉, 轻的物体会上浮;还有的会说是密度大的下沉, 密度小的上浮。这些都是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接下来, 我又做了另外一个实验: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金属的牙膏皮放入水中, 发现它下沉了, 然后把它从水槽中捞出, 做成中空的两端封闭的一个椭球形, 再把它浸没在水中, 松手后发现它上浮了。

再次, 对于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实验,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还不是十分完善, 因此不能盲目地放手任由学生摆弄。初中的物理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实验中某些关键性的环节或注意事项等, 必须要向学生阐明。

上一篇:沉积机制论文下一篇:体育课的目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