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策略

2024-10-16

集束化管理策略(精选8篇)

集束化管理策略 篇1

摘要:总结了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病区药房麻醉药品管理中的作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包括:建立病房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制定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标准, 完善管理流程;加强入库管理, 保证库存药品数量准确, 质量安全;严格执行“五专”管理;落实空安瓿、透皮贴剂回收和定期销毁制度;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定期督查,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通过以上集束化管理策略, 提高了麻醉药品管理质量。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策略,病区药房,麻醉药品,管理

集束化干预 (Bundle of care) 是近年来ICU专业的新名词, 中文翻译为集束化治疗或捆绑式治疗。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的方法[1]。它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首先提出, 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医疗护理服务[2]。集束化管理策略是汲取“集束化干预策略”的理念, 应用一系列管理措施, 其中每项措施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管理效果。近年来,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3]。麻醉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 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不善, 使用不当, 不但会危害人民健康, 而且会影响社会治安[4]。随着我国禁毒力度的加大, 许多不法分子把黑手转向基层医院, 如何做到既要保证临床合理使用, 又要防止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对基层医院麻醉药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从2011年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进行麻醉药品管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集束化管理策略

1.1 建立病房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病区药房组长担任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组长, 成员包括病区药房主管药师1名, 病房麻醉药品管理护士1名。

1.2 制定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标准, 完善管理流程

根据《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制定管理质量标准, 组织各级药学人员和护理人员学习, 使大家在工作中有标准可循。

1.3 加强入库管理, 保证库存药品数量准确, 质量安全

病区药房对麻醉药品的领入、发放、调配、使用, 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 以方便及时查找。结合医院实际和前3年的平均用量确立合理的库存基数。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及时补充基数, 与药库的工作人员双人核对后签字领药。领药后认真填写入库登记单,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入库时间、数量、批号、有效期、入库人、和复核人等。

1.4 严格执行“五专”管理[5]

(1) 专人负责:安排业务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主管药师负责麻醉药品的管理, 定期参加麻醉药品管理学习班培训, 提高理论水平。 (2) 专柜储存:药房安装了防盗门, 配置了保险柜、实行双人双锁、安装报警装置和摄像头, 并且联入医院的安全警报系统, 确保麻醉药品安全, 防止被盗事件发生。 (3) 专用账册:建立麻醉药品专用账册, 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每日填写消耗记录, 每周总盘点1次, 做到账物相符。将专用帐册防置在专柜中, 确保安全, 方便记录。 (4) 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 电子医嘱时医生必须补写纸质处方。麻醉处方为淡红色, 右上角标注“麻, 精一”, 只限于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使用[6]。将全院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姓名签字备案留样。专管人员在调配麻醉药品处方时认真查看处方前记、正文、和医师签字, 审查合格后予以调配, 调配处方后由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核对后双签字发出药品,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5) 专册登记:专册和专用处方一样, 是麻醉药品使用的重要文书, 是判断是否发生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成瘾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专门设计了病区药房麻醉药品账册, 内容包括日期、用药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疾病名称、规格、数量、开处方医生、处方日期、发药人、核对人、取药人或代取人身份证。并且建立了药品目录, 方便查找。专册保存期限在药品有效期后不少于3年。定期将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

1.5 落实空安瓿回收和定期销毁制度

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和贴剂时, 再次使用必须回收使用过的空安瓿和贴剂, 并且在回收登记本上记录姓名、回收日期、药品名称、数量及批号, 对回收的空安培定期集中销毁一次, 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剂科、医院分管院长等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监督下执行。

1.6 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

(1)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处方限量规定, 处方超量一律拒绝调配, 每病区限量领用空白麻醉处方, 并做好编号登记, 由病区麻醉药品专管人员管理, 医生使用麻醉药品时从病区麻醉药品专管人员处领取, 接受专管人员的监督核查。 (2) 对肿瘤患者实行癌症镇痛的“三阶梯”用药和“个体化”用药:a.治疗原则:按阶段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据疼痛程度, 由轻到重选择不同程度的镇痛药物。能有效提高疼痛的治疗水平, 减少疼痛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b.轻度疼痛:不选用阿片类药物。首选第一阶段非甾体类抗炎药,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也可选用去痛片、罗痛定等。c.中度疼痛:选弱阿片类药物, 以可待因为代表。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扑热息痛、曲马多等。d.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以吗啡为代表, 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以合用高乌甲素等。两类药合用可增加阿片药物的止痛效果,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吗啡尽量使用控释片、缓释片制剂。

1.7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定期对医生、护士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管理知识培训, 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和医院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 肿瘤患者实行癌症镇痛的“三阶梯”用药知识、麻醉处方量、如何规范书写麻醉处方等, 培训结束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考核医生取得麻醉处方权依据, 药师调配麻醉药品调剂资格依据。

1.8 定期督查,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护理部每月对麻醉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把麻醉药品管理质量纳入各病区和病区药房质量管理考核内容。病区药房每月对各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点评, 将结果在医院内网公示, 医院根据督查结果和科室绩效挂钩, 以规范麻醉药品管理。

2 效果

通过以上的集束化管理策略, 大大提高了我院麻醉药品管理质量, 2011年以来, 麻醉处方合格率达到100%, 大大提高了疼痛患者的满意度, 未发生任何麻醉药品流弊事件。

3 讨论

集束化管理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更是一种质量管理的理念。它将分散的管理措施归纳起来, 使其系统化, 并结合了单位自身的特点, 具有独特性。同时促进了相关部门的合作, 增强了管理的实效, 在其他专业应用都得到很好的管理效果[7]。麻醉药品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工作, 必须做到制度化, 程序化, 法制化, 科学化, 常态化。利用集束化管理策略, 使药学人员规范了麻醉药品的购置、储存、调配行为, 使医务人员掌握了麻醉药品的使用知识, 真正做到安全、合理、合法使用麻醉药品, 使癌症患者缓解疼痛, 提高生存质量, 杜绝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流失, 确保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0) :889-891.

[2]Haraden C.What is a bundle 2006[EB/OL].http://www.ihi.org/IHI/Topics/Critical-care/Intensive Care./Improvement Stories/What is a Bundle.htm.

[3]黄琴红, 王芳.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呼吸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2) :165.

[4]刘兴才, 邵柏, 尹洪波.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商榷[J].中国药师, 2007, 10 (11) :1145-1146.

[5]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国务院令第442号, 2005.

[6]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 2007.

[7]陈齐红, 郑瑞强, 林华, 等.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7) :792-794.

集束化管理策略 篇2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凸显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凸显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集束化管理策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180例ICU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男101例,女79例,年龄23~84岁,平均(46.2±10.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每隔30 min对充气气垫床进行一次充气,气压为13 kPa;患者每2 h翻身1次,采取左右侧卧位,平卧位交替,每两小时使用软枕将臀部垫高1次;保持患者病床清洁干燥,针对出汗较多的患者要及时擦洗身体并更换干净衣物或被褥;患者在翻身时,由至少2名护理人员进行,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多的局部摩擦;如果患者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保持患者床头抬高30°,以避免剪切力;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1.2.1 评估工作:

使用Waterlow评分标准对ICU患者进行常规压疮评分,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对患者实施评估并详细记录,将其作为交接班的基本项目。对于评分>20分的患者,需要现场和患者家属沟通并征得家属签字同意。针对进入ICU已经出现压疮或者评分>20分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情况,同临床医师共同分析,为后期的预防和治疗做好准备。

1.2.2 预防和治疗:

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压力,虽然患者均使用充气垫床,但是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量及睡眠情况,调节为相应的压力档位,在白天患者醒时将充气间隔设置为6 min,待患者夜晚睡觉时,将充气间隔设置为2 h,保证充气床垫能够有效的减压。压疮的治疗需要分为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压疮具体情况进行最新分级,根据评分结果再对不同级别的压疮进行对应处理。护理人员至少3 d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实施动态管理,并做到随时监控,对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全身治疗是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好综合全面的分析之后,利用诊疗方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做到祛因治疗[2]。

1.2.3 关注特殊情况:

除了常规关注患者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外,还需要对患者的特殊部位特别预防。对危重患者的血压监测时间为1~2 h监测1次,部分需要10 min左右监测1次,由于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到压迫而未能及时缓解,导致压疮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针对这样情况需要使用透明贴来减少患者局部肌肤受的压力。使局部皮肤较为光滑,减少摩擦的阻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概率及发生程度,压疮发生的时间。压疮程度分级:1级:皮肤局部发红,按上去不消退;2级:压疮累及皮下组织,皮肤见有破损或者皮肤塌陷;3级:累及到皮肤肌层,局部皮肤有火山口样改变,同时累及周围组织;4级:压疮累及到骨和关节,周围组织被破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统计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压疮发生的时间较晚,比较有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论

ICU患者的病情一般较为危重,患者的体位长时间受限,另外治疗中经常使用氯化钾、肾上腺素或者类固醇类药物,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较大且程度较严重。因此针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预防压疮的发生。集束化护理是按照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将几种有效的护理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善患者结局的一种护理方式。本研究将此理念实施与ICU患者中,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从ICU患者入院开始到治疗结束,整个治疗过程均拍照留取相关材料,为以后的学习交流留取积累材料,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的概率明显的降低,和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针对ICU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压疮发生的概率,并能降低压疮发生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180例ICU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患者,压疮

参考文献

[1]朱文芳,范湘鸿,陈秋香重症监护病房非骨隆突部位压疮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15-916.

集束化管理策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ICU患者200例, 排除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 且所选取的200例ICU患者其压疮风险评分均低于16分。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63例, 占63.00%, 女37例, 占37.00%, 年龄13~82岁, 平均 (56.23±5.24) 岁;观察组中男66例, 占66.00%, 女34例, 占34.00%, 年龄13~81岁, 平均 (56.35±5.45) 岁。两组ICU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疾病类型、疾病程度及身体状况等)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ICU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为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需要适当使用翻身靠背、海绵气圈及气垫床, 定期帮助患者更换衣物, 保持患者床单被褥干净整洁等。而观察组中ICU患者则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 主要策略为评估 (根据患者每日具体情况进行疾病记录以及评估) 、分析 (可根据患者的压疮发生原因,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处理 (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配合 (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 、评价 (定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ICU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压疮程度及压疮时间等。压疮分期标准: (1) Ⅰ期:患者的完整皮肤出现局部不可变白的红色, 且多为骨隆突处, 患者深色的皮肤可能无变白的情况, 但肤色会与周围皮肤不同; (2) Ⅱ期:患者的部分真皮以及表皮组织出现缺失情况, 表现为无腐肉、红色或粉红色基底的开放性浅层溃疡, 也可表现为皮肤完整或已破溃的含血清的水泡; (3) Ⅲ期:患者出现全皮层缺失, 且患者的伤口可及皮下脂肪组织, 但未达肌腱、骨或肌肉;可存在腐肉, 但不遮蔽组织破损的深度, 存在坑道或潜行; (4) Ⅳ期:患者的全皮层缺失, 可见暴露的肌肉或骨头肌腱, 焦痂或腐肉出现于某些溃疡部位, 常有窦道和潜行; (5) 怀疑深层组织损伤期:患者的皮下组织受压或出现剪切力损伤情况, 局部皮肤变为褐红色或紫色, 患者的皮肤完整或呈现为充血的水泡, 且该部分组织于前期可能会出现坚硬、疼痛、柔软潮湿或与相邻组织比较为较冷或较暖; (6) 无法分期:患者全皮层缺失, 但其溃疡基底被棕褐色、黄色、绿色、灰色或棕色的腐肉所掩盖, 或有褐色、棕褐色或黑色的焦痂于伤口基底。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取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100例ICU患者, 术后有10例患者出现压疮情况, 占10.00%, 压疮发生时间为 (5.03±2.04) d;而对照组中术后有23例患者出现压疮情况, 占23.00%, 压疮发生时间为 (8.98±2.13) d。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压疮发生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ICU患者多为疾病情况严重, 需长期卧床休养治疗, 因而易导致出现压疮情况。在对ICU患者进行临床疾病护理时, 需有意识针对压疮情况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 而相比较于常规的护理干预策略, 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降低ICU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 缩短患者的压疮发生时间, 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集束化护理干预是指一组护理干预策略, 包括3~6个元素, 经证实各个元素对于患者的结局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在对ICU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时, 第一, 为患者建立跟踪记录表, 对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以及日常情况进行记录, 便于采取ICU护理时能根据患者每日具体情况进行疾病记录以及评估, 便于对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3]。第二, 对每个ICU患者的压疮高发原因进行分析, 可根据患者的压疮发生原因,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 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第三, 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即对患者进行定期正确的翻身处理, 辅助翻身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动作轻柔, 不能过于粗暴。同时, 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干预, 应避免患者的皮肤处于潮湿的状态, 保证患者皮肤洁净[5]。对于患者的大小便进行及时处理, 需要时可通过合理使用保护具或适当采用药物对患者的肛周皮肤进行保护, 从而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 需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 可通过控制患者的日常饮食对患者的营养进行加强, 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情况。并且, 应有意识的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压疮的原因及预防疾病的注意事项, 同时告知患者术后出现压疮于临床较为常见, 需以平常心面对,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避免出现不良情绪。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注意事项, 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 并帮助患者掌握减轻或避免压疮的方式, 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疾病治疗以及护理。第四, 加强护理人员之间、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 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第五, 定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治疗、护理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从而保证临床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性。

本次试验结果数据亦显示, 对ICU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术后压疮发生率为10.00%, 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23.00%, 压疮发生时间 (5.03±2.04) d, 显著短于常规护理干预的 (8.98±2.13) d,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叶芸等[6]研究中亦表明, 对于ICU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 对于改善患者压疮情况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 为有效预防、改善患者的压疮情况, 相较于常规临床护理干预, 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洁琼, 郭成, 王学良, 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5) :36-37.

[2]李兰香, 李绮慈, 李杏崧, 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19) :4542-4543.

[3]周玉华, 宋娟娟, 王九娟, 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2) :234-235.

[4]赵秀翠, 纪闽霞.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24 (7) :4000-4001.

[5]李大一.ICU患者压疮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24 (2) :931-932.

集束化管理策略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2-2013年收治患者112例, 男70例, 女42例, 年龄19~78岁, 平均 (52.0±9.4) 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38例, 神经系统疾病32例, 循环系统疾病21例, 复合外伤21例。气管插管74例, 其中经鼻2例, 经口72例, 气管切开38例。人工气道维持时间56~624小时, 平均 (182±69.6) 小时。按入院时间段, 2012年1-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 2013年1-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为集束化组, 两组性别、年龄、病种、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及维持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即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导管通畅、注意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观察组采取头高位、保持气道通畅, 加强气道湿化、吸痰、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加强口咽部管理、每日评估能否撤机或拔管、心理支持等集束化护理措施。

评价方法:对ICU撤机及转出ICU的患者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统计, 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学标准》为依据。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 具备以下2项以上表现, 即诊断VAP: (1) 发热, T≥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 (2) 外周血白细胞 (WBC) >10.0×109/L。 (3) 脓性呼吸道分泌物, 涂片可见WBC每个低倍镜视野>25个, 鳞状上皮细胞每个低倍镜视野<10个, 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 (4) 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

结果

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讨论

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手卫生是预防VAP的重要环节, 设置完善、方便的洗手和手消毒设施、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是降低VAP发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ICU患者病情重、抵抗力低下, 一旦发生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必须洗手。在日常工作中来不及洗手时使用快速消毒液喷手, 同时也可以实施七步洗手法洁手, 从而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患者体位管理:我们采用改良式变换体位法, 有研究表明, 半卧位可明显减轻或避免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尤其是进食期间, 机械通气患者经常存在隐匿性误吸, 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 先左侧卧位30°~45°→半卧位→右侧卧位30°~45°, 在左右侧卧位时床头应抬高均30°~45°。因患者采取仰卧位会增加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对患者采取持续水平仰卧位时, 气管插管压迫上部食管括约肌群, 使其防止胃内容物逆流的功能下降, 加重胃食管反流。另外, 在对患者保持头高位的同时, 可适当摇起膝下支架, 床尾可置一软枕, 垫于患者足底,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剪切力, 避免压疮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 应讲明该种变换体位法始终保持抬高床头30°~45°, 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降低机械通气肺不张的发生及对预防VAP发生的重要性,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加强对其病情观察的同时, 应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加强皮肤护理。

口咽部护理:目前普遍认为口腔卫生状况与VAP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正常人口腔内定植10余种细菌, 它们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经气管插管等原因导致口腔细菌异常繁殖, 且口腔分泌物不能下咽而存留在口腔内, 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有研究表明:50%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菌群来自于口腔内定植菌或寄生菌, 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是预防VAP的重要途径。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 能清除寄居在口腔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 防止其向下移行而导致VAP发生。因此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前可行口腔护理2次, 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每日行口腔护理3~4次及气管切口护理应4小时1次, 污染严重者要增加次数。口腔护理时尤其要注意双颊及口咽部两个易残留细菌的部位, 根据口腔内的p 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 防止擦拭棉球过湿, 气囊充分充气, 防止清洁液误吸。

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和吸痰: (1) 保持气道通畅, 根据患者的情况, 如肺部听到痰鸣音时应每2小时翻身叩背等, 物理治疗后应及时吸痰, 并观察痰液性状; (2) 加强气道湿化, 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则用加热湿化器进行气道主动湿化, 未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行人工鼻被动湿化。 (3) 采用密闭式吸痰, 密闭式吸痰使患者气道与外界相对隔离, 可防止环境、患者及医务人员被污染, 使用密闭式吸痰可降低VAP发生率。

气囊上滞留分泌物吸引: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易出现口咽部细菌定植, 而污染的口咽分泌物可以滞留在人工气管气囊上部, 并通过气囊周围的空隙进入气道, 增加吸入危险, 而消除滞留的分泌物可能降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过程中, 应始终保持气囊压力合适, 准备拔除或移动气管导管时, 在气囊放气前应确保清除滞留在气囊顶部的分泌物。采用置入可冲洗气管套管, 通过气囊套管的侧管吸尽套囊上方和声门下方之间的潴留物, 并低压注入0.45%无菌生理盐水4~5ml至套囊上腔隙, 冲洗后由原侧管吸净, 直接吸出套囊上积液, 切断了胃→口咽→下呼吸道次逆行感染途径, 减少了口咽部细菌移位定植, 防止了感染性分泌物误吸。

预防肠内营养相关的吸入:对于ICU的重症患者, 由于其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使得必须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 肠内营养最为重要的管理内容。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 常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容量过多、病原微生物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并且由于患者放置了鼻胃管, 这会进一步降低食管括约肌的功能, 容易引起消化道食物反流和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造成患者发生VAP感染。在注入鼻饲饮食过程中, 要掌握合适的注入速度和量, 防止反流导致误吸。一般鼻饲饮食时, 要床头抬高45°, 每次注入量<350ml, 时间>20分钟。每次注食前, 回抽胃液, 胃残留液>150ml, 腹部肠鸣音消失应暂停管饲。鼻饲前确定胃管位置, 检查气囊是否在充气状态。

监护室环境:需特别注意空气环境的管理, 空气应流通, 病室温度保持18~26℃, 相对湿度50%~60%。定时通风, 3次/日, 30分/次;紫外线消毒1次/日;床、桌面、仪器等用含消毒液500mg/L擦拭, 3次/日。监护室内应限制人员流动, 施行无陪制度, 严格探视制度, 家属探视时应更换清洁隔离衣, 戴好帽子、口罩并穿鞋套, 通过各种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病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预防VAP的发生, 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 加强无菌操作观念。

撤机策略:在考虑对患者撤离呼吸机时, 要先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自主呼吸功能测定, 确定患者在撤离呼吸机后能够较好的进行自主呼吸, 然后方可撤离呼吸机, 避免发生撤离呼吸机后患者不能进行自主呼吸而不得不重复插管。对患者进行重复插管会将患者口咽部存在的微生物带入下呼吸道, 使得患者易发生VAP感染。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 每日评估患者气管插管和呼吸支持情况, 缩短插管时间, 争取早日停机或拔管, 恢复自主呼吸, 减少细菌入侵的机会, 从而减少了VAP的发生。

心理支持:在ICU进行治疗的患者, 往往病情较为严重, 需要一系列的辅助治疗设备和仪器的维持, 这使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 此外, 加上ICU紧张的工作气氛, 以及不断进行的抢救甚至其他患者的死亡等, 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导致他们身体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的状态, 对镇静剂的需求增加, 也往往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 从而极易导致VAP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 医护人员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来尽可能安抚患者的情绪, 减轻这些不利因素对患者所造成的困扰。调整ICU的环境, 使光线、音量和温湿度等情况更加温和, 提高患者在病房的舒适度, 可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抚作用。ICU患者在病房, 有时由于病房的特殊环境, 患者不能辨别日夜的交替, 对时间也没有准确的掌握, 造成患者极度的不适应。所以, 作为ICU的工作人员, 应该采取方法让患者能够准确地分辨日夜与时间, 可减轻患者的不适心理。目前, 对患者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躯体疾病的治疗, 而要同时注重心理问题的治疗, 所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 必须学习一定的心理疏导和肢体放松的方法, 将其应用在对ICU患者的治疗中,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对于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 由于其接受仪器的辅助通气, 使得其交流困难, 有不适和疑虑时也不能很好的和医务人员沟通, 造成患者心里存在一定的无助感, 严重者会采取消极的情绪抵触治疗, 往往会对治疗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对于这些患者, 心理疏导和支持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ICU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 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躯体和心理问题, 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及时解决患者的躯体不适和心理压力,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ICU内机械通气患者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集束化护理策略。方法:收治ICU机械通气>48小时患者112例, 随机分为集束化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集束化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患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内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化护理

参考文献

集束化管理策略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 0 1 4年8月收治的2 401例骨科病人作为观察组, 男1 511例, 女890例;年龄5岁~89岁 (40.4±2.0) 岁;骨外伤2 350例, 骨感染8例, 骨肿瘤15例, 其他28例。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 366例骨科病人作为对照组, 男1 501例, 女865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压疮护理, 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 由责任护士口头简单讲解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对病人实施较统一预防压疮护理措施。观察组利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病人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及时而有针对性的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1 集束化护理策略下的压疮预防实施方法

(1) 建立完善的压疮健康教育体系: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的三级健康教育体系。护理部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护理部统一规定压疮小组的职责并制定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和内容。 (2) 在病区由护士长在科内组建压疮管理小组, 小组主要负责针对每位病人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病区责任护士在实施压疮护理措施的同时, 负责一对一讲解示范等工作, 教会病人及家属压疮预防及护理的知识及方法并进行跟踪观察。住院治疗过程中责任护士根据制订的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反复的评估、教育、评价, 及时了解病人陪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若效果不佳则再次给予宣教, 直到病人掌握为止。病区护士长负责监督和指导。

1.2.1. 2 集束化护理策略下的压疮预防护理内容

(1) 护理干预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重要措施:骨科病人绝大多数都需绝对卧床, 活动障碍及自理能力缺陷。因此, 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减少压疮的发生最关键的措施在于定期按照Braden压疮量表评估压疮危险程度, 消除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并加强健康教育。病人入院时, 压疮小组积极评估病人危险因素, 从病人的实际出发, 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护措施, 提供给责任护士, 避免护理工作中预防压疮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 最简单有效的措施就是间歇性缓解压力、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如气垫床、海绵垫床、水垫、棉圈等, 主要是达到分散病人身体重量的目的。勤翻身, 2h翻身1次, 建立床头翻身卡, 翻身后记录时间、体位及皮肤情况。病人侧卧位时病人的身体与床面呈45°为宜, 床头抬高<30°, 以避免身体下滑, 预防剪力的产生, 时间每次<30 min。勤用温热毛巾擦洗并按摩骨骼隆起受压处, 可用少许红花酒或50%乙醇倒于手掌中, 用大鱼际在受压部位向心方向进行局部按摩约15min, 每天2次或3次, 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使用石膏、夹板固定的病人, 衬垫松软适度、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听取主诉。在骨骼隆突易受压处放置海绵垫、软枕等, 以防受压水肿。避免使用橡胶气圈等圈状垫, 以避免新的圈式压疮发生。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病人应重点观察与监督, 严格交接班。 (3) 加强基础护理, 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卫生护理, 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温度18℃~24℃, 避免病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在病人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 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擦洗更衣, 更换床单被套等, 避免病人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不要使用脱瓷的, 同时避免生拉硬拽, 可指导病人正确抬臀, 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 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人可指导抬臀运动, 每天练习16次~20次, 每次持续2 min~3min;对行牵引固定病人, 经常巡视病房, 及时调整牵引, 保持体位正确有效, 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 或在易卡压处放置海绵垫或纱布, 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3]。 (4) 加强营养支持:根据病情给予血浆、全血、维生素C、复方氨基酸, 可以促使胶原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以增强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力。增强病人的饮食护理, 引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尽快补充机体能量营养物质, 有助于改善病人维持平衡以及全身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抵抗力。 (5) 重视心理因素:压抑、情绪低落、高度紧张可引起淋巴管阻塞, 导致无氧代谢产物聚集而诱发组织损伤。 (6) 普及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压疮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开展专题知识讲座、观看多媒体影像等形式, 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护理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如肢体的被动活动、增进全身营养皮肤护理的方法等。有研究表明, 压疮预防指南对于压疮的控制是有效的, 在降低压疮发生率的同时控制了发生压疮病人的压疮严重程度[4]。按照2009年5月出版的压疮预防指南中明确提出的预防压疮流程实施规范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并指导病人, 对意识不清、沟通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指导其家属进行预防和护理, 积极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教会病人或家属应用计分表判断压疮发生的危险度计分:分为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极度危险。在评估的基础上按照预防压疮流程中的每项内容及压疮发生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5], 指导病人或家属进行预防。

1.2.2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陪护压疮知识知晓率、病人满意度和压疮发生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护理结果比较 (见表1)

%

2.2 两组病人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压疮21例, 发生部位:骶尾部12例, 肩胛部2例, 肘部1例, 足跟4例, 髂嵴部1例, 内外1踝例。观察组发生压疮2例, 发生部位:骶尾部1例, 足跟1例。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0.05, P<0.05) 。

3 讨论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 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6]。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部、股骨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枕部等处。压疮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的重要性远大于治疗。发生主要原因:一是垂直压力、剪切力及长期受潮湿、摩擦力等外在因素的刺激;二是活动障碍、失去知觉及年老体弱、严重营养不良等内在因素。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 其中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 为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促进病人康复, 如何提高预防压疮护理水平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研究显示, 在采取集束化护理管理策略后病人压疮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 陪护压疮知识知晓率、病人满意度上升。究其原因分析: (1) 传统压疮预防多以口头教育为主, 随意性大, 差不多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的个体研究。而集束化护理策略指导下的压疮预防是应用临床上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7], 制定出规范的针对性个体化的压疮预防内容, 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样做, 克服护理工作的盲从性、随机性, 可减少因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或知识及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工作失误, 满足了病人对健康的需求。 (2) 在集束化护理策略指导下的压疮预防措施, 在对每一病人年龄、文化程度、治疗依从性、病情和可能产生压疮的原因等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 针对每个病人的个体情况, 并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 确定最佳预防措施, 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内容全面、准确、具体、有实效, 避免了有些护士工作流于形式, 经常遗漏, 不能真正起到实效。 (3) 在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指导下的压疮预防实施过程中, 通过护士耐心、细致、专业性的讲解, 与病人及家属的频繁接触, 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集束化护理策略指导下的压疮预防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 不但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开展工作, 而且可规范护理行为, 更好地开展优质服务, 最大限度地减少压疮的发生, 维护病人健康。

参考文献

[1]吕霞.三级监控模式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3) :1175-1177.

[2]张岚.宋婷婷.集束化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2) :2038-2040.

[3]李丽凤, 褚建国.骨科病人的压疮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 (30) :198-199.

[4]程秀红, 蒋琪霞, 刘云, 等.压疮预防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6) :597-599.

[5]蒋琪霞, 刘云.压疮预防指南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1-3.

[6]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1-82.

集束化管理策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ICU重症患者, 共60例, 其中脑出血12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 呼吸衰竭13例, 重症肺炎12例, 重型颅脑损伤1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 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13例, 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为 (53.21±2.45) 岁, 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 男性患者14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为 (52.88±2.73) 岁, 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两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对粪便进行处理, 清洁肛周皮肤, 温水擦拭干净;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对肛周的皮肤进行保护, 可用保护膜将皮肤保护起来, 防止尿液和粪便的长期刺激, 同时在肛门处留置一次性造口袋连接负压吸引和冲洗装置, 首先应彻底清洁肛周皮肤, 喷洒护理粉, 将造口袋根据肛门大小进行裁剪, 置于肛周皮肤处, 然后将负压吸引和冲洗装置与造口袋相接, 将吸引连接管置入造口袋5 cm, 用做引流, 将输液管放入7 cm, 用做冲洗, 可将患者的大便和尿液引流出来, 减少皮肤与大便和尿液的接触, 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患者应尽量采取侧卧位, 避免挤压造口袋, 每天要对患者肛周皮肤进行清洁, 保证肛周处皮肤的卫生, 负压吸引应每天更换, 同时也应注意装置的清洁。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时间;失禁性皮炎可分为轻、中、重度。肛周皮肤潮湿、瘙痒、发红为轻度, 肛周皮肤出现水疱、破溃为中度;肛周皮肤破溃深及肌层或破溃延伸至阴囊、阴唇、腹股沟部为重度[3]。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集束化护理对控制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时间的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重症患者全身状况较差, 胃肠道功能紊乱, 肛门扩约肌松弛, 导致大便失禁, 给护理带来了不便。由于大便失禁, 肛门处皮肤容易受粪便和尿液的长期刺激, 导致皮肤脆弱, 抵抗力下降, 出现潮红、瘙痒、红斑等症状, 进而导致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还可出现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而且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因此, 需要医护人员对这些患者的护理要更加重视[4]。集束化护理策略是一组护理的干预措施, 其中的每个措施都经过临床证实可改善患者现状, 而这些措施组合起来要比单独实施效果更好, 因此, 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大便失禁的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集束化护理策略较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与国内学者徐燕华报道内容相似[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集束化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的工作量, 又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这与国外学者Paolo Cotogni报道内容相似[6]。因此, 对大便失禁的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法, 可有效改善其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集束化护理策略较常规护理方法相比, 对于大便失禁的重症患者, 可以有效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 减少护理工作量,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ICU重症患者, 共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策略, 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干预大便失禁的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效果显著, 有效减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策略,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

参考文献

[1]周小玲, 杨锋, 张倩, 等.集束化护理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 2014, 6 (4) :295-297.

[2]冯锦屏, 胡靖青, 黄妮娜, 等.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大便失禁皮肤干预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21 (14) :2323-2325.

[3]袁晓飞, 方敏, 汪蓉, 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3 (11) :1846-1847.

[4]顾爱红.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8 (20) :63-65.

[5]徐燕华, 袁阿珍.皮肤保护膜联合造口粉治疗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9) :91-92.

集束化管理策略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制定VAP预防集束化元素集束化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护理技术抑制各种病原菌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导致VAP。我科和院感科根据VAP预防指南、并参阅近年来的文献制定了本院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加强患者营养, 注意鼻饲的护理、保持适当的气囊压力、气道的温湿化、声门下积聚物的清除、呼吸机环路的管理、加强口腔护理。

1.2预防VAP集束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预防VAP集束化信息系统建立在当前使用的护士工作站, 系统客户端分布在各护士站的电脑, 通过有线的方式组成局域网络。该系统每天自动调取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形成清单, 点击每一个患者后形成一张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执行单, 横轴为患者基本情况、床位护士、集束化每一元素执行情况、感控护士签名, 纵轴为VAP预防集束化护理中的每一元素。

1.3信息系统使用流程感控护士评估患者后登入护士站系统的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每日形成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的清单, 感控护士对清单内的每一个患者、逐条填写, 信息系统根据采集的数据每月进行分析, 半年进行汇总。

1.4评价指标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每一元素的执行率, VAP的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013年10月~2014年3月半年VAP预防集束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 护理人员对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每一元素的执行率统计见表1, VAP发生率统计见表2。

3讨论

3.1 VAP预防集束化护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3.1.1规范护士行为VAP集束化的措施信息化, 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得到每一元素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护士进入系统查看自己分管患者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每一元素的落实情况、每个月落实情况、科室整体落实情况, 及时改正。

3.1.2加大院感科的监督力借助信息化平台, 实现考核指标的自动采集、存储、传输[4], 做到分析及时、准确, 获取信息便捷, 能共享信息。院感科可以随时查看我科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的落实情况, 进而督促科室进行分析讨论、整改, 促使护士行为的规范化。

3.1.3优化了质量持续改进借助医院信息系统, 对护理过程的信息进行直接采集、处理, 跟踪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 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 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5]。VAP预防集束化护理管理的信息系统每个月会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我科和院感科可以直接地、客观地分析数据, 进行归因分析、跟踪、持续改进。

3.2 VAP预防集束化护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作用

3.2.1改善集束化管理每一元素的落实情况Hutchins[6]等指出, 有效地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执行者的依从性。信息系统中每一护士执行情况的评价是初步信息反馈。护士通过培训掌握了VAP预防集束化护理方案中每一元素的重要性。信息系统的反馈找出了护士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护士结合具体情况改进, 提高执行率。

3.2.2减少VAP的发生集束化护理预防作为主动预防措施, 与传统的被动预防措施相比, 不是“发现了护理需要才实施护理”, 而是“因为防止VAP发生而实施护理”, 因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真正实行了VAP的预防功能[7]。信息系统的建立对集束化护理元素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和反馈, 提高了落实率, 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郝春艳, 孙谨, 李霞.鼻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6) :1454-1456.

[2]Elizabeth R, Jarman B, Suntharalingam G.Using care bundles to reduce in hospital mortality:quantitative survey[J].Br Med J, 2010, 340 (15) :861-8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试行) 》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1]137号) [S].2011.

[4]韩慧娟.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开展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做法及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 17 (3) :69-70.

[5]朱士俊.医疗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 (3) :204-206.

[6]Hutchins K, Karras G, Erwin J, et al.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and oral care:a success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J].Am J Infect Control, 2009, 37 (7) :590-597.

上一篇:工控协议下一篇:药师与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