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从兴趣开始(精选12篇)
数学学习从兴趣开始 篇1
数学学习从兴趣开始。兴趣一词在“百科”里有这样的注解: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给孩子报的兴趣班越来越多。可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却与家长的期望成反比:越来越淡。有时候我在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前几天恰好看到这样一篇教育案例:开学第一天,东东(与在美留学的爸爸妈妈从夏威夷刚回来)背上小书包,在爸爸的陪同下连蹦带跳地走进了小学校。这一天是东东盼望已久的日子,东东兴奋得手舞足蹈。他们到校时,有三个教室的孩子们已经陆续坐满了,只有东东所在的二班教室的门还是锁着的。家长领着孩子站在教室门口等。东东不停地问爸爸,老师为什么还不来?爸爸不回答,东东不像刚才来时那么兴奋了。忽然下起了小雨,一群大人、孩子只好躲到走廊里,家长焦急的目光始终盯着校门口。从早晨7点20等到8点30,二班的老师总算来了,打开了教室门。令东东的爸爸惊讶的是,老师竟然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中午,一些家长把孩子接走了。东东等着爸爸到学校食堂给他打饭来,他看着三个因为说话被老师留下挨训的同学,自己心里也有点害怕。三个孩子见到来接他们的父母,都大哭起来。老师还是不让走,当着家长的面,仍在严厉地教训着那三个新生,原因无非是孩子不遵守纪律、追逐打闹等。之后,老师转身对着家长说:“你们家长得管管自己的孩子!你们家长干什么的?!就教育出这样的子女?!”
开学第一天,东东的爸爸有太多的感慨:国外老师如果这样对待孩子,家长就会去控告老师虐待孩子。在美国老师晋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家长的意见和反应如何,因此孩子永远是处在首要地位,可是在国内我连给老师提意见都不敢。而东东呢?他上学的第一天,听到的训人的话比什么时候都多。他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老师老绷着脸?为什么她们那么爱生气?那么爱训人?坐的姿势不对,书本摆放的位置不对,回答问题不对……都会惹老师生气而挨训。
东东的遭遇实在令人恐惧,可是一项调查表明:在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中,竟有64.7% 的学生和家长受到过如此待遇。入学前每个孩子都怀着美好的愿望,翘首以盼渴望早日进入学校,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
记得我第一次接手一年级时,开学初望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好像面对的是我自己的孩子。而有的学生更是把我当成最亲的人,他们有时叫我妈妈或阿姨。可是随着学业的开始,孩子的缺点也开始慢慢地暴露:有的孩子爱打架,有的孩子不写作业,有的孩子不讲卫生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而来。为了达到教育成才的目的,我想尽了各种办法。打架的我就吓唬他:再打架我就把他交给警察叔叔;不讲卫生的我就扬言下一次不让他进教室……总之是挖空了心思。学生的习惯慢慢养成了,可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慢慢地减退了。我突然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望着一张张毫无生气的脸,我后悔莫及。
那么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注意多用激励性语言 鼓励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师的语言是非常敏感的,一年级学生则更是如此。教师粗暴、讥笑、训斥的语言常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而教师温和的激励或面带微笑的表扬,则能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动力。
例如:在学习“10的组成”一课时,我利用“找朋友”的形式:哪位同学是我的好朋友?师说6,生说4,6和4组成10,既帮助学生增强了记忆,又使他们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
二、“寓教于乐”,教学 中掺杂游戏成分
低年级的孩子单纯可爱,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是他们感到最快乐的事情,他们主动投入其中,积极性特别高。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可以设计“猜一猜”的游戏,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看到一个直角或钝角,就可以判断是什么三角形,而看到一个或两个锐角都不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将所学进行融会贯通,形成了知识网络。
三、“故事化教学”,把 思考题编成有趣的故事
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鉴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就把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编成一个个小故事。
例如,在第一册的教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前面有9个人,后面有5个人,小红站的这一行共有多少个人?”大部分学生在听完老师读题后便不假思索地说出14个(用9 + 5)这个答案,此时我并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15只鸡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鸡妈妈的带领下,走出了鸡舍,到草地里捉虫子吃,到了草地后,鸡妈妈一数就吓了一跳,少了一只鸡,可她向前看看,又往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15只鸡怎么会变成14只呢?原来,鸡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都忘了。”小朋友听完后都笑了起来,然后再让学生对刚才的计算进行检查,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告诉我要再加1,因为刚才把小红给忘了。这样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另外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我经常把高斯、祖冲之的生活和求学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教育他们热爱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是很难持久的,故而单一的机械的练习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要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单一重复的练习过多,不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只有经常变换练习的形式,让练习的形式丰富多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切忌单一重复的练习,应多设计一些动手动脑的练习,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使学生乐意学习的目的。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五、丰富数学活动体验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比较枯燥、艰涩、乏味。如果学生仅靠“认真听讲”,是很难学好数学的,更不用说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了。因此,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去观察、去体验、去交流、去感悟,进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牢固的数学信念时,才能激发出学习数学和创造数学的动力。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发现数学、创造数学的无尽张力。
摘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可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成反比。入学前每个孩子都怀着美好的愿望,翘首以盼渴望早日进入学校。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
关键词:兴趣,方法,快乐
数学学习从兴趣开始 篇2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中学蓝玲
摘要: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要从“心”开始:要怀着一颗体贴之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要怀着一颗宽容之心,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要怀着一颗赏识之心,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
关键词:写作兴趣体贴之心宽容之心赏识之心
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讲台下总是一片哀鸿之声,学生觉得写作文难,作文难写,甚至厌恶写作文。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首先应该反思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愿意写作,喜欢写作,乐于写作。笔者以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从“心”开始:
一、怀着一颗体贴之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大部分学生写作最大的困难是写作素材匮乏,普遍感觉是“无米下锅”,这与学生生活内容较单一,涉世不深,观察力不足,缺少感悟分不开的。其实,老师布置的那一道道看似深刻的作文题目也是“罪魁祸首”。我们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时,往往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再加上有时有些作文题目伦理道德色彩浓厚或太过抽象,学生不得不去写一些假、大、空的文章,以至于出现人物描写“脸谱化”,人物语言“千人一词”的现象。譬如某县组织统考后的语文阅卷,结果在作文阅卷中,竟发现有二十几位教师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有三十几把折断了的尺子(为了表现同桌的友谊,同桌在“我”考试时忘了带尺子的情况下,毅然将自己的尺子一折为二),有四十几人借伞给别人。
面对这样的局面,老师在作文命题的选择和内容的安排上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要贴近学生,体谅学生。因此,笔者在作文指导训练中尝试“生活化作文”即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作文教学前,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学校和大自然等方方面面,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反映生活。教师引导、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进行写作训练。大力提倡学生写“随记”、“随感”、“随想”。(“随记”就是让学生把一天中能引起自己关心的、好奇的、感兴趣的所见、所闻记下来;“随感”就是让孩子把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理解、感悟、判断记下来;“随想”就是让学生通过“随记”“随感”的再加工,从而在自己心中形成的奇思妙想、美好向往、心中理想)“生活化作文”给学生多种选择,在内容方面给学生留的较宽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生活经历不同,阅历不同,心灵感觉不同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才能解决作文事无米之炊的难题,才能激发出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怀着一颗宽容之心,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
应该说,作文是有一定的板块的,但板块只是引导学生入门时用的,一旦学生掌握了还得引导学生走出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而我们平时作文教学指导中,老师人为的给学生许多板块训练:拟题训练,告诉学生“明眸善睐亮全篇”,“花香蝶自来,题好文一半”所以标题很重要;训练开头,告诉学生要闪亮登场,否则明珠暗投,大祸临头,要“巧扮风头秀眉目 ”;训练结尾,告诉学生要振聋发聩,力如豹尾,因为“豹尾小翘文增威”„„这样的作文教学高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许忽视的学生的心理要求,忽略了写作个性化的事实。既然如此,我们教师为什么不放松一点呢?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无为而治”也不失为一种思路,得鱼忘筌,或许会让学生习作更轻松,更快乐,也更有效。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活对人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个性和安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呼吸,发展个性,鼓励创新性。要让学生明白,习作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只要能够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只要你的表达能够明白准确无误,怎样表达都是可以的。只要你能达目的,不管你走阳关大道,还是过独木桥,都可以。所以,写作课上,除了最基本的以外,老师不应讲得太多太细,尽量避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要花工夫解除学生的心里的种种束缚,而不是给学生套上层层枷锁。
同时,大力倡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倡导学生作文写真话,抒真情;倡导张扬主体的个性。通过几学期的尝试,学生写作有了可喜变化:学生作文时觉有东西可写,学生曾被压抑的写作潜能得以迸发,敢于表达,勇于表达了,作文一改过去刻板、枯燥、单调的面目,求实求新敢于表现自我的佳作大量涌现,不仅自由作文、课堂作文涌现大批优秀之作。
三、怀着一颗赏识之心,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
在命题时,语文老师往往会低估写作难度。在评价时,语文老师又往往抬高评价标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从自己个人的喜好来评价学生的作文。这样,学生作文很难得到老师的赏识。另外,我们语文老师在评改作文的时候,往往是狠“抠”问题,以为抠出问题越多,对学生的帮助越大。其实,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一厢情愿的想法。看着被自己批得一片狼藉的作文的时候,也许我们老师心里很有成就感。可事实上,这样做不见得有多大益处,相反,很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当一个人被别人批评得一无是处的时候,很少会有人有愉悦的心态,哪怕人家说得再有道理。写一篇作文实属不容易: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绞尽脑汁,搜索枯肠。自己化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作文却得不到老师相应的肯定,得不到老师足够的尊重,其郁闷和懊丧是可想而知,这对学生写作信心的伤害也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作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评改时,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激励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作文成功的乐趣。如在作文评改时,老师由“挑刺”变为“栽花”。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放大其作文中的优点,给他们以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树立写作自信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教学中,教师怀着一颗体贴的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保护学生的写作个性;怀着一颗赏识的心,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对写作有了热情和信心,学生就会从怕上作文课转变成为喜欢作文课;从厌恶写作转变成喜欢写作;从把写作当成“苦差事”转变成把写作当成乐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个体生命的宣示》、《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语文教学论》主编:李景阳)
2、《以赏识之心看“成品”》(《作文教学研究》作者:池文清)
观察从兴趣开始 篇3
观察力是幼儿在感觉与知觉发展基础上产生的能力。幼儿有了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成为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其中对幼儿观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良好的观察兴趣,就谈不上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我觉得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一、善于提出观察的题目和任务
大千世界,充满神奇色彩,孩子总想探个究竟,然而这种自发的活动常常缺乏目的而中途夭折,久之,幼儿会失去观察兴趣,变得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因此,教师应善于提出观察的题目与任务,让孩子经常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观察,如蝌蚪的生长、蚂蚁的寻食,树叶的飘落,天气的变化等,逐渐培养幼儿关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观察物体
幼儿随年龄的增大、观察水平也不断提高,教师在选择观察物体时应注意:“门坎效应”,让孩子“跳一跳、够的着”,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会降低幼儿的观察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与本班幼儿的水平,选择难易适中的观察物体、同一观察物体对不同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
三、教师对幼儿的情绪感染
幼儿在认识事物中,易受到成人对周围事物态度和情感体验的感染。如小班幼儿观察的洋花萝卜、幼儿并不感到新鲜,但教师始终用极大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因此,要让孩子有观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这样才能感染幼儿,带动幼儿观察。
四、教师开放性的提问
所谓开放性的提问,是指教师的提问能让幼儿有多种问答,教师不能满足于幼儿“对或不对”的回答,而应通过开放性提问,让孩子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事物的不同属性,如对菊花的花瓣进行观察时,教师没有提出“花瓣是不是黄色的”之类的提问,而是问:“你见到花瓣是什么样的?”幼儿可从颜色大小、形状、开放程度等不同侧面来回答这个问题,活动气氛极为活跃。
五、在观察活动中学会尊重幼儿
尊重孩子,这是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但能在观察中尊重幼儿,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有的孩子的回答常会使老师感到不满,如在观察苹果时,一个孩子说:“苹果是方的。”乍一听,真不像话,苹果的形状是方的吗?如果这时老师粗暴地打断他的发言或对他的发现不感兴趣,难免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于是老师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他的苹果,发现苹果的下方确实有些方,老师肯定了他的发现,并问其他幼儿:“还有这样方方的苹果吗?”老师的做法使这个孩子兴趣大增,其余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仔细地观察苹果,另外,教师也不可频繁地出示教具,打乱幼儿的发言和思维,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个方面。
六、充分利用多种感官
感知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和前提,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实践表明感知觉发展良好的幼儿有较好的认识兴趣。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接触事物,让孩子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从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七、教师自身角色的不断变化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随时改变自己的身份,在幼儿观察发现时,教师提供材料,起指导作用:在幼儿形成物体整体概念时,教师作总结谈话,起主导作用,当孩子在观察中发现了秘密时,教师应和孩子分享快乐,当孩子在观察中缺乏表述的词汇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让孩子“心有余、口也足”。
八、培养幼儿园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习兴趣从生活开始 篇4
一、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以情激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一些家长想让孩子多认点字、背点唐诗、学学计算,这没什么不好,但很多家长会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假期为孩子报各类兴趣班。邻居小弟弟今年升大班了,他妈妈给他报了两个兴趣班(拼音和拉丁舞)。听到这两种兴趣班时,把我乐坏了,原因一是我从来不知道现在学拼音还得专门报个兴趣班,这不是小学课程中应有的学习内容吗?二是以我对他的观察了解,小家伙平时很内向,听他妈妈说上次六一节的舞蹈表演,他就是不要参加在家装病来着,跳拉丁舞真的是他自己的兴趣吗?
孩子妈妈想让他学拼音,不外乎就是想让他多认点字。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认字,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指着那些字认;在走在大街上读读广告牌,看电视打出什么字幕了,给孩子读一下。文字无处不在,孩子的阅读就可以无处不在。不久之后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孩子喜欢上了阅读,后来如果又有大量的阅读伴随着他,那么这个孩子,他将来在学习上不是就很轻松啦。很多的学习,在生活中就可以去实现,尤其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让他在生活中去学习,这是非常有效的。
其实小弟弟的音乐节奏感是非常强的,喜欢跟着动感的音乐跳动,那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渗透孩子感兴趣的动感舞蹈,如刷牙、洗脸、穿衣服、伸懒腰等都能够用机器人硬邦邦、断断续续的动作表现出来,配上活泼的音乐孩子就会有扭动身体的欲望了。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并不断地激发、保持,增强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多给予赞美,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就有了。
二、寻找千变万化的方式,以乐激趣
(1)看一看,学一学。不同的图画、新的故事书、未知的探索实验、某地的参观、旅行……多给孩子视觉上的新奇刺激,从幼儿园环境到外面的世界,孩子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是那么的好奇,总会不停地提出疑问。
在一次《田鼠太太的项链》的公开课上,老师用代表秋天的橙色,冬天的蓝色为主色调制作的两幅故事背景图,图画鲜明的色彩对比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活动的兴趣,真实的珍珠项链、一条与众不同的裤子、摸得着的各种稻谷,当老师用高贵、时髦等词语修饰这些东西时,孩子们不自觉地跟着重复着,小眼睛滴流滴流地转着,因为感兴趣他们在记忆。多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从看到的事物中自发地去思考,愿意大胆质疑,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
(2)听一听,学一学。大自然里各种昆虫的叫声,马路上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生活中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事物……都在吸引着我们的孩子。一次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在安静的环境中,以玩具狗的叫声吸引孩子的兴趣。各种启动后会发声的玩具,更激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整个环节孩子们在自由的摆弄中探索玩具发出的声音,并尝试模仿其声音,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触觉、听觉,使多种感官协调作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
(3)玩一玩,学一学。拼图、词语接龙、卡片接龙、老鹰抓小鸡、编花篮、丢手绢……角色游戏、体育游戏、模仿性游戏、探索性游戏等。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玩,你扮小店主,他扮小顾客,一个雪糕一元钱,给你两元钱,你要找我一元钱,简单的数的概念就形成了,通过在角色游戏中应用,孩子对数就建立了很好的一个意识。暑假前的一段时间,昊睿从家里带来了一套七巧板,他得意地告诉我说是妈妈买给他的生日礼物,他能拼出很多东西来,说完便要拼给我看,只见他一会拼机器人,一会拼小鸟,还能拼出两个人抬水。小伙伴们围了上来,各个都想试一试,班里就此掀起了一股“七巧板”的热潮。虽然孩子们不识字,但并不影响他们学习拼图的热情,照着图谱乐此不疲地玩着。原来兴趣也会产生连锁反应的呀!看似简单的七巧板,可以拼出无数种物体。它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坚持到底不放弃的毅力。
三、留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以问激趣
提问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互动方式,也是激发、拓展幼儿思路的重要手段。一个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一次美术活动“汤圆小姐和面条先生”中,我向孩子们提问:“你觉得这个圆圆的汤圆小姐像什么?”“我觉得像汽车的轮子、像墙上的钟、像小朋友的脑袋、像碗、像苹果、像皮球……”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兴趣盎然。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它让孩子能大胆想象,不受束缚。接着,我又出示用扭扭棒做的面条先生的各种造型,请孩子们猜猜面条先生在做什么,也请孩子们用扭扭棒把你认为面条先生还会做什么的样子表现出来。“如果把圆圆的汤圆小姐和调皮的面条先生放在一起,你觉得他们像什么?”“我觉得它们像10、像眼镜、像糖葫芦、像太阳……孩子们通过想象,在纸上随意涂画,将竖线和圆圈巧妙地结合。添画的过程中,就听见孩子们得意地介绍自己的创作。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教师就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在与幼儿问题回应的一去一回中,去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进一步引导、启发幼儿的想象,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
生活即教育,学习无处不在,学习蕴含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并创造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让兴趣陪伴孩子成长,使学习成为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吧!
摘要:兴趣是一种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成人长期的教育影响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十九大,从做好学习笔记开始 篇5
根据我支部的要求与部署,近期我又一次认真学习了十九大工作报告精神,最深刻的体会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第三,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点,我认真收听收看了十九大开幕直播,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在长达210分钟里认真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我感到非常地自豪,非常地振奋人心,国家不断发展不断强大,迈入了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下,看到了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真是伟大的举措。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举旗帜、气势恢宏、博大精深,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纲领、总部署、总动员。
一、大会的主题及精神领会
报告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拥有8944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闪耀的真理之光必将照亮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次十九大的大会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十九大阐述了十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分别是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们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报告从五个方面重新定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也指出我国社会注意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重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学习好、领会好十八大思想,船因有帆才远渡重洋;鹰,因有翅膀才自由翱翔;我们,因人生有梦想才能活出精彩,而梦想就是在自己普通平凡岗位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通过近期对十九大精神的持续深入学习,深刻的体会点燃了年轻心中热爱事业的朴素种子,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伴着祖国发展脉搏,跟着时代前行步伐努力为建设企业美好明天奉献出已有的力量。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研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自己的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修养,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昂扬锐气,肩负起主人翁历史重担,敢于接受压力与挑战,献出青春,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齐成长。
二、党的基本路线
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切都源于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总书记不愧为英明领袖,不愧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党的一代核心。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全党智慧结晶,又集中展现了总书记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独创思想,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必将深刻影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工作中我常常提醒自己“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始终坚持为他人服务的理念,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精神。
三、形式的发展
基本方略中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和我们医疗工作者密切相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四、十个方面的成绩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五、总书记的坚强领导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第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的共同意志、全民的共同愿望。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四,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作出新概括,对于我们党引领时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总蓝图和时间表,顺应人民期盼和时代发展要求,必将凝聚起磅礴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党的十九大召开对于每一位中国人都是一次大的鼓舞,我也在党的十九大这次会议中明白了许多,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也配合好党的十九大重要项目实施。党的十九大让我国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更加清晰。总之,十九大的召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我们有重要的鞭策和指导意义。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深感一定要在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为医院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轻松作文,从兴趣开始 篇6
关键词:生活 兴趣 写作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55
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有些教师挖空心思传授写作技巧,让学生削足适履,严重扼杀了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甚至有点儿“谈文色变”。余秋雨在《从生命出发》写到:“写作是人类生命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作为教师应从各方面发现学生的创新细胞,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最终目的。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借助书籍充实头脑,无疑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措施。从一年级开始,我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列举了中外名人以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学者,无不是从童年就开始阅读大量书籍,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
由此,我在班里创设了“小书桌”,鼓动家长给孩子们有选择性地买一些拼音读物、漫画书、连环画、童话故事等,然后由每个学生拿一本自以为最好的书到班里的“小书桌”上。
在读书课上学生可以交流阅读,图书两周一换,还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随着年级的升高,书的内容和种类不断变化,有故事书、诗歌、小说、报纸、杂志等,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每个学生身上都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不少学生被评为了“小书迷”“故事王”,我也偶尔向他们介绍比较好的书。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取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信息,培养了他们在业余时间自觉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的习惯,大脑里存储了足够多的信息,才能使作文成为有源之水。
二、以声传情,以意动心
语言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不仅可以帮学生解释疑难,打开求知的通道,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认识人生,走向社会。从此意义上说,教学语言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讲得眉飞色舞,可下面的学生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足以证明了教学语言的苍白、干涩。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组织好教学语言。
首先,语言要准确规范,用语贴切。语言组织要符合逻辑,不要颠三倒四,重复累赘。普通话授课成为新时期对每个教师的最基本要求。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还能增强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带来欢乐。可充分运用夸张、对偶、双关等手法提高语言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某些环节上,可借助表情、眼神、手势等丰富得体的肢体语言,为提高课堂效果,直观感性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教学语言还应是最富有激情、最真实流露的语言,更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并且产生表达欲望。这时让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亲密地互动,这便是一节课的高潮所在。
三、贴近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文章的内容就是人的认识和经验。而现在的小学生被一堆堆的作业、学习班填满了生活,接触外面事物甚少,其感触自然少一些,因而作文课上,或伏案沉思,或无从下笔,也真难为了这些“花蕾”,因为他们写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也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写女孩必是水汪汪的大眼睛,苹果似的脸蛋;写老人必是满头银发,布满皱纹;写春天必是绿草遍地,开满鲜花;写秋天必是满地落叶,秋风凉爽。这些大同小异的文章,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展示。
针对此情况,我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自体会外面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风霜雨雪。然后让他们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描述当时的情景。冬天的雪人他们设计得千奇百怪,令人捧腹大笑,雨后的彩虹让他们欢呼雀跃,一只蚂蚁让他们跟踪让他们不愿放学。每次活动之中,我都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活动结束,把自己说的记下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中有话,都随时把内心所想记下。我还鼓励学生勤写日记、随笔,字数、技巧不作要求,但表达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才会凸显自己的个性。这也正是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四、敞开心扉,快乐作文
一次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作文课上,我无奈地拿出作文本,翻开作文书,那铁锁似的题目,紧紧地锁住了我思想的闸门。那千篇一律的内容,我可以用两个字形容“讨厌”。这短短的几句话,让我震惊又惊喜。震惊这位同学的勇气,同时又为这一重大发现而欣喜。
我反思了好久,的确,我们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结果它反而成了折磨学生心灵的苦差事,学生一听作文就皱眉,一写作文就绞尽脑汁。针对此情况,我鼓励他们要经常同教师谈心,还可把心里话写进日记里,从中,我确实发现了他们纯真、诚实的一面。
例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堂语文公开课,课前教师让同学们熟记了提问内容,做足准备,课上同学们以烂熟的“台词”应对,场面热烈,反应良好,而这个学生却觉得可笑,觉得自己和听课教师都被教师欺骗了。
其实,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感情的渲泄,它应该像高山流水一样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作文里,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可以嘻笑怒骂,痛快淋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厌烦作文、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要以平常心对待作文,把它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和作文一起生活,一起谈心,一起成长。在作文中驰骋想象的翅膀,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快乐作文。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发扬高度的民主精神,不用固有模式局限学生的思维,不用唯一标准衡量学生作文,不用虚假的外壳掩饰真实的生活。给他们写作的自由,善待学生的创见,让他们张扬个性,使他们有一份心理安全感和成功感。这样,才能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激发他们的个性追求,形成他们的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开始 篇7
一、用数学之美吸引学生
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 如果正确看他,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神韵, 使数学显示出了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数学美的广阔空间。例如:数学公式, 即便最简单的有关圆和球体的公式, 也都能如此简洁、绝妙地把几何图形和数量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揭示出来, 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和双曲线, 不论是从它的方程来看, 还是从图形来看, 体现着完美的对称关系。而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则揭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之间内在统一性, 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中的美, 可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巧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是思维的起点, 趣是学习的动力, 有疑才可能展思, 有趣才会爱学,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不断生疑、质疑, 才能发挥智能的最大潜力。让学生在疑中生趣, 在趣中探讨,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开端。在教学排列组合时, 举例:我校高二要举行一次篮球赛, 第一阶段, 将8个班的代表队 (每班一个代表队) 分成2个小组, 每组4队, 分别进行单循环赛;第二阶段, 将2个小组中产生的前2名共4队再进行单循环赛, 请问整个赛程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问题提出来以后, 学生议论纷纷, 不停地画示意图, 不停地计算。学生对“排列组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求知欲望也非常强烈。
三、结合实际应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只有对任何知识的学习感到有用, 学生才会有学的兴趣。例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后, 给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可选择, 甲旅行社说只需领队买全票, 其余全部票价优惠。乙旅行社说:我们全部八折。试分析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还有存款、出租车、电费等问题, 这些应用性问题是学生身边常有的事, 是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的事, 因此学生容易产生兴趣, 思维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 从而增添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数学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学科, 为了让学生在数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创设乐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此达到乐于思考、乐学于趣。如在讲“数列”时, 我先讲了国王赏麦的故事:“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而使国王十分高兴, 他决定要重赏西塔, 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 陛下, 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2粒, 在第2个格子里放4粒, 在第3个格子里放8粒, 在第4个格子里放16粒, 依此类推, 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 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区区几粒麦子, 这有何难, ‘来人’, 国王命令道。然而, 一动手放起来, 国王便呆住了。”这时, 教师看了看学生那好奇的目光, 接着说:国王为什么呆住了呢?国王能够满足西塔的要求吗?可以肯定, 国王绝对不能满足西塔的要求。因为棋盘中的麦粒总共约有3.6×1012吨, 可让全世界60亿人口吃2000年。于是, 学生本能地对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渴望知道其中的奥秘。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所以老师在教学中, 在与学生交谈中, 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变, 语言表达要风趣幽默, 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 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 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 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
乔布斯,创新创业从兴趣开始 篇8
兴趣是创业的开端
儿时的乔布斯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 也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他对电子学情有独钟。19岁时, 乔布斯进入了Reed大学, 但只读了六个月便申请退学了。后来, 他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我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 我不知道我真正想要做什么, 我也不知道大学能怎样帮助我找到答案。…我决定退学。…然后我可以开始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中国的大学生大多按部就班地走升学就业之路, 而忘却寻求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思考事物的真正价值。所以, 有人为了上名牌大学而选择完全不喜欢的专业;有人忙于从大学毕业而忘记了最初的学习目的;也有人为了尽快就业或创业而选择毫无兴趣的行业。当他们面对创业时, 就会感到毫无头绪。每个人的个性, 能力, 才华, 理想, 兴趣是不同的, 与大众选择相同的路径不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当然乔布斯的退学并不适合每个人去效仿, 他的退学, 多是经济原因。退学后的乔布斯日子过得很困苦, 也曾徘徊迷茫过。这里要说的是, 成功人士的创业思路是由兴趣引发的, 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是源于他从小对电子学的浓厚兴趣。不要盲目地跟从他人, 而是要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勇于思考和探究事物价值, 保持清晰的头脑, 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兴趣发展的创业之路。
小的兴趣也是成功的基石
乔布斯说:“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乔布斯退学以后, 在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工作之余, 仍然坚持到学校读些感兴趣的课程, 与朋友沃兹继续从中学开始就研究的电子学。抱着开发一台自己的电脑的想法, 乔布斯和沃兹在自家的小车库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这台“苹果第一代电脑”让乔布斯发现了商机, 在市面上都是商用电脑的状况下, 推出个人电脑无疑填补了市场空白。让乔布斯骄傲的是, 这台外表简陋的电脑领先设计了漂亮的印刷字体, 而这归功于他曾按照自己的兴趣读了Reed大学的美术字课程。成功之门总是面向有准备的人敞开, 乔布斯与沃兹经过长期对所感兴趣学科的积累而成就了第一代个人电脑从而成立苹果公司;他对美术字的兴趣更改善了世界电脑的印刷字体。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不要忽略你的兴趣, 哪怕你现在觉得它微不足道, 也许有天它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巨大财富。
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
乔布斯是如何做到先人所想的?是依靠苹果公司详细深入的市场研究分析报告吗?乔布斯认为, “你不能问消费者想要什么, 然后再提供产品给他们。等你做出来的时候, 他们已经想要新的东西了”。的确, 在有iphone之前, 你不会想到一部拥有上万个应用程序, 电池却用不到一天的手机, 会让双卡长时间待机的智能手机一夜之间落伍了;在有iPad之后, 你发觉没有一个便捷好玩的平板电脑在手就OUT了, 它甚至可以代替会议的纸制文件资料。在消费者满足于现有的产品, 还没有意识到哪里需要或可以改进时, 乔布斯就已经洞悉先机并着手改进创新了。这是凭借着乔布斯的直觉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 遇到的很多东西, 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拥有这般准确的直觉。乔布斯的直觉之所以准确前卫, 正是因为他对电子行业的执着与热爱。直觉与好奇心是相辅相成的, 好奇心则源于你对兴趣的热情与激情。当你置身于所钟爱的兴趣之中, 你就会不断地学习、深入、探索、研究、拓展、创新, 抱着一种“求知若饥, 虚心若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的态度, 你自然会先人所想, 洞察先机。
兴趣是创新创业的动力
乔布斯的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而立之年被苹果公司开除了。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重击, 难以走出的逆境。回顾那段痛苦的时期, 乔布斯却说:“那是他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有些时候, 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仰。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 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诚如所言, 风靡全球的《玩具总动员》就是那时乔布斯的皮克斯动画制作公司所制作的, 它是第一部电脑制作的也是首部全3D立体动画电影。他还创立了软件公司NeXT, 这使他重回苹果公司。一些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 会以为创业不难, 至少一些没什么文化的人都成了公司总裁。但是慢慢地会发现:选项目, 筹资金, 选店面, 组团队没有一样是容易的。于是, 很多人在创业屡屡受创之后, 选择了放弃。容易放弃的都不是你所钟爱的, 所以开始选项目时就应该选你最感兴趣的, 而不是目前看来最赚钱的。只有选准你情有独钟的行业, 你才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懈地寻找突破口, 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去竭力创新。只有这样, 你才能在你所选的行业中走得更加长远。创新创业不是容易的事,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遇到困难阻力在所难免, 只有始终坚持自己兴趣的人才能得到胜利女神的青睐。
数学学习从兴趣开始 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伊始,合理地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色彩鲜艳的简笔画、有挑战性的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识字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识字充满期待。在《识字8》的教学中,我便用学生喜欢的猜谜导入新课:
“上学肩上背,放学肩上背,别看个儿小,学问真不少。是什么呀?”在学生猜出谜底后,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漂亮的小书包,同时出示:“包——书包”,顺其自然地学习了“包”字。随后,在复习了“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提手旁”之后,故意神秘地说:“这些偏旁部首都争着要跟‘包’字做朋友,它们和‘包’字站在一起会拼成什么新字呢?”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侧着小脑袋思考着,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二、生生互助,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是识字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互助合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识字的质量和速度。操作这一环节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目标,指引方向。没有目标的合作学习是盲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一样。因此,给予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是自主互助识字成功的关键。识字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整个识字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我根据《识字8》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确定了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拼一拼,读一读。每个学习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拼字卡片,先拼一拼,再读一读拼成的新字,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书。(2)想一想,说一说。一边轻轻地读字词,一边想象它所表示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并在小组中交流。(3)看一看,记一记。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想个好办法记住它们。
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各学习小组的识字活动便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会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并适时加入某个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高效。
2.教给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还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和技能。(1)关注字音。提醒学生在自主拼读时特别注意前后鼻音、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复韵母音节等,做到读准字音。(2)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生字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可运用“联系生活法”理解“花苞”“水泡”等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运用“身临其境法”理解“难受”“兴奋”等表示人类常有情绪的词语;此外,还有“近义词法”“反义词法”“联系插图法”“查字典法”等等。(3)引导学生集思广益,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识记不同的生字,并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如:换一换、加一加、改一改、歌诀法、字谜法等等。
有了这些识字技能的支撑,才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下面列举《识字8》教学中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片段:
【片段一:读准字音】
生1:“苞”“炮”“饱”“泡”这几个字的韵母相同,所以我觉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声母,“苞”和“饱”的声母是“b”,“炮”和“泡”的声母是“p”。请跟我读。(该生领读,其他组员跟读两遍)
生2: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都和“包”很像。(其余组员纷纷交流自己的发现)
【片段二:识记字形】
生1:我会记“水泡”的“泡”。因为水泡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加个包。
生2:我来说“花苞”的“苞”。因为花苞是花草类,所以用草字头。
生3:我会说“炮”,“大炮”的“炮”。因为炮要用到火药,跟火有关系,所以是火字旁。
生4:我会说“饱”,“饱满”的“饱”。因为吃了东西才会饱,跟食物有关系,所以要用食字旁。
生2:这几个字是由不同的部首和“包”做朋友组成,“包”表示它们的读音,部首表示它们的意思。老师以前讲过,像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除掌握识字技巧外,还要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如交流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流时要做到吐字清楚、表达完整,对不同的观点要乐于接受。
三、反馈交流,点拨总结
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在小组自主互助识字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反馈,对知识缺陷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对自主互助识字成果进行反馈。一是口头展示,具体做法是: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就本组中的“得意之作”或产生争议的知识点进行阐述,进而在全班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二是书面测试,其测试内容以“给生字注音”“生字与音节连线”“辨析形近字组词”为主,以检测所有学生的识字情况。教师再根据反馈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总结,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在本节课的反馈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饱”这个字十分熟悉,但对“饱满”一词的理解不够到位,因而生成了下面的互动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几幅颗粒饱满的果实图)看看图上的几种果实,他们都是怎样的?
生1:圆圆的,鼓鼓的。
生2:胖胖的,像小朋友吃撑了肚子。(众生笑)
师:这样的果实就可以称为——(出示卡片:颗粒饱满,生齐读)其实,“饱满”这个词不但可以表示果实长得好,还可以表示人的精神好。
生3:老师,我知道了。我们上课时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很有精神,就叫精神饱满。
师:对,说得真好。那么,我们除了上课时精神饱满,还有什么时候也是精神饱满的呢?(学生纷纷高举小手)
生4:我们早上上学时精神饱满。
生5:我们早上做操时精神饱满。
生6:我们每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精神饱满。
生7:我们上体育课时也是精神饱满的。
教学:从学习起点开始 篇10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 原有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它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进度, 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 已经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确定逻辑起点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起点之间的间距, 并做详尽合理的分析, 是教学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费劲的工作。可这恰恰易被教师视为无足轻重。请看一组教学导入片段:
1.《月亮的心愿》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 “导入”:
师 (板书:心愿) :你有什么心愿?
(生自由畅谈)
师:我请来了一位小朋友 (课件出示:月亮)
生 (抢着说) :我知道, 今天我们要学习《月亮的心愿》。
师 (没有看发言的学生, 继续执行自己的教案) :月亮会有什么心愿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月亮的心愿》。
———无视学生的学习情绪。既然学生已经提出了学习任务, 教师为什么不顺势接招呢?为何非要刻板地按预案执行教学?
2.《两只小狮子》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 “导入”:
师: (出示狮子图片) 请你读一读“狮子”, 注意读准字音。
(图片上狮子姿态各异) 你能用一个词语夸一夸狮子吗?
生:威武、雄壮、漂亮、威猛……
师: (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 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故事就藏在你们的语文书中, 赶快打开课本, 读一读吧。
———这是从学生对狮子认知“零”起点开始教学。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 读书已不下三遍, 故事内容怎么还藏得住呢?教师为什么不直面学生的真实起点?
3.《草》 (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 “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草》……
生 (教师话未说完, 几个学生已经开始背诵)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师:这首诗中这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枯、荣、尽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记)
(生有的看窗外, 有的有口无心地读着)
———《草》这首古诗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已经能琅琅背诵, 这三个字的读音是学习的难点吗?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现实起点。
忽视学习起点的“导入”播下了教学低效的种子。当代学生学习渠道宽广, 他们在学习新知以前往往已经有了相当的知识积累, 并非是一张白纸。教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阶段性, 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逻辑系统。教师如果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忽视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组织教学时对教学内容不加选择而照本宣科。这种缺失针对性的教学, 如何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呢?
二、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教学的几点建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是合理处理教材、调整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 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 了解学生的相关经验
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教学要尽可能准确估计学生的真实水平, 缩短教师主观猜测和学生“客观”水平之间的距离。如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安排, 要求学生在五个星期内学完汉语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并不陌生, 他们多少接触过。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做一个调查, 了解学生对汉语拼音掌握的程度。笔者曾对1000名新生做过调查: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印在一张纸上, 让每个学生认读, 并在会认的字母或音节旁作上记号, 然后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声母掌握得最好, 整体认读音节掌握得最差, 单韵母比复韵母掌握得好。掌握拼音的主要问题是字母发音不到位, 认读机械, 书写不正确。有了调查, 教学就具有了针对性。
教师还可通过课前谈话, 课始、课中提问来了解学生,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如提问“关于这些内容, 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听一听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 一课, 揭示课题后, 教师这样设问:“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做了些什么事?”学生有的说读了好几遍课文, 不理解的词语查了词典;有的提出了问题, 如: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为什么说“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文章中提到“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 我做了一个花的梦, 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是一个什么梦?学生提出的这三个问题, 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顺学而导, 依据学生的三个问题展开学习。教学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 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很高涨。
2. 研读教材, 了解学生的逻辑起点
要明确学生的逻辑起点, 教师要用心研读课标, 仔细钻研教材, 领会编者意图, 明确各个学段教学目标的延续性。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 都要弄清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 以后还有哪些知识与此相关, 让学生在不断积累中逐步形成知识链。
阅读课标, 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 理清阶段目标之间的延续性。这本薄薄的课标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案头书, 要经常阅读。如:朗读的目标要求在各学段的表述分别是这样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粗略看这三个表述几乎一样, 但仔细看它们有细微差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 要求较低, 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 示范用普通话朗读, 它强调学习过程;第二学段是“用”, 它强调使用普通话朗读, 进行朗读实践, 并要求形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第三学段是“能用”, 它强调能力上的达成度, 具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有了这样的研读,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就不会“越位”或不到位了。
钻研教材, 弄清各个训练项目的设置意图与来龙去脉。如:一年级下册八个《语文园地》中都设有一个栏目“我的发现”。仔细阅读不难发现, 每一次都让学生发现一种识字的方法:用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 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 熟字相加组成新字, 依据形声字的规律, 利用反义词 (字义) , 通过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等趣味方式, 依据会意字特点。通过比较, 明确教材这样安排是在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 在教学中就可以随时有机渗透、拓展、整理、总结, 渐渐形成识字方法系列。如果进一步研读教材, 就会发现一年级下册中安排的这些识字方法, 将在二年级上册的每个语文园地中再次运用, 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3. 根据学情,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预案
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起点确定以后, 教师要根据两者之间的间距, 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 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 不断调整教学行为, 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程度决定他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积极引导, 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中教师如果忽视或漠视出乎意料的教学情境, 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教学《棉花姑娘》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 一课,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后, 一位男生问:“为什么称棉花姑娘, 难道棉花都是女的吗?”问题出乎意料, 教师只好含糊地说:“课文把棉花当做人来写, 亲切地叫她棉花姑娘。”此后该男生的情绪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 适当调整教学预案。要是教师问一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然后让他摸摸棉花, 看看棉花的长相, 说说有什么感觉。当学生说出“柔软、温暖、温柔、苗条……”这些词语时, 学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要用“姑娘”来拟人了。
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 趣味教学 方法
现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训练—能力—基础”这样一条主线,初中英语教学就是要紧紧抓住“训练”这一环节,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实用性、趣味性为指导,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其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现在的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之间,正值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好说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与兴趣,反叛性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行事随性、感性有余理性不足。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不能将英语教学作为纯粹的一种任务式教学,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那些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的词汇、语法。而这样做就是忽视英语自身的学科特点,是将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一般方法混为一谈,不能发挥英语学科本身的长处,自然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难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了。当学生不能自发自觉地对英语学科感兴趣时,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其教学自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将其与英语学科的内在特点相结合,就是要从英语学科的内在特点中发现适应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对英语学科的这种兴趣,使之成为他们学习英语持久的动力。
鉴于此,结合我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诱发学习英语的间接兴趣,是学生兴趣产生的基点
首先,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是形成兴趣的重要条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们懂得英语在实现人生目标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进而诱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教育。 英语是一种语言,和我们的国语一样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也应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重视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作为老师不应有所偏爱,要一视同仁。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要感化他们,要让孩子们喜欢你,进而喜欢我们的课。让孩子们因为我们的爱而产生好好学习的欲望,从而重视英语学科。最后,鼓励成功,培养自信心。对于没有兴趣的学生要追根溯源,探究其因。在日常生活中应常与孩子主动交心,当学生出现情绪反常或逆反行为时,不要急着对学生兴师问罪,而应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他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要努力与学生找到共同语言,这样容易使他更好的融入学习队伍中来。最后,教师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表现,要时常抓住他们在学习中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表现纵横对比,及时表扬和鼓励,要让孩子明白你关心他,了解他,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直接兴趣的培养,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课堂上,要注意教学互动,改变过去传统的由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方式,要边讲边问,促使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每次新课的导入时应注意导入艺术,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制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还可以从直观的教具和演示开始,而不是照搬课本,要善于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和图片、简笔画等设置情景来导入。总之,要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形成互动的教学方式;在课外,应举办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更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而是老师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可以有目的地培养骨干,可以开展英语游戏、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听力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有选择性地根据难度在“尖子”间举行,也可以大范围地在各班进行,还可以在同年级甚至全校举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使用英语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三、让学生不断感悟学习的乐趣,是学习兴趣长久不衰的关键
开展数学活动从“说”开始 篇12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敢说
据调查, 数学课上学生“说”的能力差, 其原因主要有: (1) 教师的威严, 不能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不敢说。还有教师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只关注几个“优等生”, 久而久之, 大部分学生对“说”没有了兴趣。 (2) 学生自身的性格, 不敢发言。或是怕说错了, 让同学嘲笑。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蹲下身子, 放下架子, 以和蔼的态度平等对待学生, 不断地鼓励学生表达, 与学生亲切交流,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帮助者, 而不是指挥者。另外, 还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说话氛围, 让他们没有说错的后顾之忧, 能够畅所欲言。
二、提供自言自语的机会, 让学生能说
课堂上我们经常见到, 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说得却是支支吾吾、断断续续。如果长此以往, 他还能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吗?这也正是有些课堂中学生知道了也不说的原因之一吧!因此, 如何让学生站起来就能说好, 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课堂中,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言自语的机会。让他们在回答问题之前, 自己先通过思考, 然后自己组织好语言, 将要说的内容先自己说一说, 以便回答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就不至于紧张害怕, 也就能一次说好。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说的信心, 感觉到自己能说。
三、创设多样交流的环境, 让学生“常”说
学生说的机会太少了, 也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交流环境, 让他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只有“常”说, 才能会说。
1. 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充分表达
游戏的趣味性以及竞赛的挑战性等都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这些环节中去, 他们才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例如,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了解了分数意义后,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说一说的游戏:
在这样的游戏环节中, 学生没有课堂的紧张感, 乐于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 让学生在同伴合作中充分交流
经常开展同伴合作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优势互补,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学生在同伴合作中, 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时, 就是一次表达能力的锻炼, 也是一次完善自我观点的过程。有了这一次的交流, 他们在反馈时就有了表达的勇气。常见的同伴合作形式包括小组合作与同桌合作两种。
例如,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 在认识了百分数后, 让学生弄清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时, 让学生小组合作, 相互说说自己发现的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点, 并倾听同伴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拓展, 观点得以表达。
3.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阐述过程
动手操作, 让学生自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这一方式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其实这一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又一阵地。
例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 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得到一个长方形后, 让学生将自己如何剪、怎样拼的过程说一说。这样学生有了操作的体验, 也就有了说的内容, 表达起来也就言之有物了。接下来, 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并有条理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数学学习从兴趣开始】推荐阅读:
学习雷锋从感恩开始08-15
学习从心开始11-15
学习应从培养兴趣开始06-12
沟通从心开始(树正气学习体会)07-07
学习数学兴趣培养06-07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07-04
数学学习的兴趣10-02
数学学习兴趣培养10-25
数学学习兴趣源于生活06-25
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