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行为

2024-11-07

自主行为(精选11篇)

自主行为 篇1

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却长期处于颓势。这种局面的出现, 除了语文教学程式化、课堂教学套路化、作文教学无序化这种教学运作机制的因素外, 从学生个体来讲, 关键还在于他们对作文缺乏足够的兴趣。孔子早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精辟总结, 千百年来启迪着无数的人们。

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 我们做得很不够。一方面, 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课文篇目阅读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 自然减少了作文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使得语文教学基础知识、阅读欣赏、作文训练三大板块间的时间分配严重失衡。另一方面, 学科间的时间争夺, 特别是目前中学数、理、化、外语的高强度作业量, 更是对文科科目的挤压和削弱, 语文的受害首当其冲。据调查, 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已基本以课堂时间为主了, 课外几乎排不上。再一方面, 师生双方对作文认识存在偏见, 以为作文难教难写, 费时费力, 出力不讨好, 不如数理化捞分快。而更为突出的一个方面是, 目前作文评价的要求过高、过严, 把学生作文与文人写作和文学创作混同, 而且评卷者个性好恶倾向性明显, 使得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 有的学生则模仿拼凑、求新求怪, 迎合评卷者的口味, 以期获得高分, 使作文教学的路子发生偏移。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各自为政, 互动结合不紧, 没有形成很好的联动机制, 阅读没能促成作文的顺向延伸与提升, 作文也未能从阅读中更好地汲取营养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窃以为, 运用好示范引导策略, 不失为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激活学生自主写作行为,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运用教材的示范功能, 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写作

教材本来就是古今中外经典文章的集萃, 其文采与章法、思想与内容的示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 我们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 重点讲读文章的思想与内容、背景与作者、结构与艺术, 虽然几乎每篇文章都要涉及写作特点, 但也几乎没有落实到学生的作文实践上来, 使读与写脱节, 二者未能达到相互支持与渗透。因此, 面对新课程观念的转变与作文现状的剖析, 我们不仅应当学会课程间的整合, 而且还应运用好课程内的板块整合,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阅读与作文的交叉整合, 通过阅读这个途径, 用课文的示范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教材篇目在作文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是多方面的, 既有文章写作技法上独到新颖的示范性, 又有语言文辞锤炼推敲的个性化特点;既有结构组织安排上的个性特色, 又有选材视角的新颖别致;既有常态物景中独特的自我情感融注, 又有心灵意境的哲理意趣锻造。这些都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值得学习借鉴的重要内容, 更是阅读教学内化为写作能力的目标追求。

二、借助周围佳作示范, 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练习

周围佳作既可以是同校、同班学生的成功习作, 又可以是教师成功的“下水作文”, 还可以是各地同龄段学生的上乘习作。这方面习作的来源除了本校、本班可以近距离交流外, 其余的可以借助各类报纸杂志学生版中的文章以及各类作文图书来阅读借鉴。这些文章虽没有课本篇目的经典性, 然而其时代性、贴近性, 特别是与同龄人的生活相似性,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 引发作文欲望。如果再能够伴之以教师的及时引导、辅导、点拨, 组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感想、体会, 培养感悟能力, 就会更加适合学生的写作口味,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 语文教材改革成效显著。课文中选入了不少“无名”作家的文章, 也选入了不少学生同龄人的作品, 特别是中学阶段《语文读本》的出现, 更富有这一特点。这些范例对于引导、激发、培养、支持学生的写作兴趣, 推进作文教学具有更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给阅读与作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教学中只要利用好这些资源, 就能为作文教学服务。

三、重视自我示范, 激发写作自信, 促进作文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 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 其作文质量每次都比较稳定, 能较好地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即使作文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的学生, 每次作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往往在某一方面也会有闪光点, 如好的开头、好的过渡、好的人物描写、好的词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身作文值得肯定的方面。如果教师能有效把握和捕捉每一个学生的作文特点, 运用自我示范法, 强化作文赏识教学, 就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自信和写作兴趣, 激活每个学生的自主写作行为, 这必然会对扭转作文被动局面带来积极效果。

笔者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对每一篇作文进行课堂讲评, 不拘篇、段、句、词, 并鼓励学生反复修改, 直至成功。这样, 每个学生都会在赏识中获得自信与激励, 看到亮点, 认清差距, 经过坚持和努力, 作文水平会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 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 只要策略对路, 多管齐下, 一旦激活了学生自主写作的意识和行为, 作文教学的境况就会大大改善。

自主行为 篇2

执笔:遂昌县实验小学包圣华

课题组成员:叶珠女、陈俊玲、柳世斌

[摘要]文章以292名不同层次的小学2008届学生(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为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不同层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具体就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不能由自己选择和控制,表明当前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关键词] 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调查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哲人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伴随、影响着每一个人,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数学课积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研究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特征及其培养方法,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培养,对于推进数学素质

教育的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们选取遂昌县实验小学2008届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以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语、数、常三科总成绩前50名为尖子生,后50名为后进生,其他为中等生。针对2006年寒假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没有布置书面寒假作业的现状,我设计了一张问卷了解了学生的寒假自主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研究。共发出问卷295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具体见下表。

表1 调查取样分布表

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

男生人数229924143 女生人数289326149 总体人数5019250292

百分比17.1%65.8%17.1%100%

(二)调查方法

问卷涉及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等维度,经二轮预测后,确定试题20道。选择题18道,开放题2道。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均有相应的题目与之对应。

2007年3月,即寒假过后的第二周,利用一个班队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填写问卷。三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100%、98.5%、100%。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

1、为什么学(学习动机)

表2 学习动机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

自己想学103.493.110.3206.8 父母要我学227.59030.83411.614650.0 老师要我学186.27826.720.79833.6 我不想学00.0155.1134.5289.6

被调查者的学习动机大体来自外部,动机来自内部(“自己想学”)的学生占了极小的比例,仅为6.8%。但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三层次之间的学习动

机有所差异,尖子生学习动机显著好于其他两组,主要表现在“自己想学”这一层面上。这一调查结果说明了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处于被动的他主学习,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2、如何学(学习计划)

表3学习计划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

主动制定计内51.762.100.0113.8 父母制定计划4214.413345.53411.620971.6 没有制定计划31.025318.2165.57224.6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主动制定学习计划的人仅占了被测人数的3.8%,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人却占了24.6%(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教师给他制定计划,因为这次学校没有布置寒假作业,致使这部分人也成了没有学习计划的人。)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有71.6%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了假日学习计划。从后进生中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那11.6%的学生家长的辛勤付出。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尚未形成。

3、在哪里学(控制物质环境)

表4 控制物质环境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

在固定的场所学习3411.69231.5217.214750.3 没固定的学习场所165.58529.1196.512041.1 我不想学00.0155.1103.4258.6

从控制物质环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学生有50.3%的被测都认为学习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假日中,他们也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在这一维度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行为倾向。

4、何时学(时间控制)

表5 控制学习时间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自己规定时间82.751.700.0134.5 父母规定时间227.59231.53512.014951.0 高兴的时侯学206.87927.141.49331.8 我不想学00.0165.5113.8279.2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能主动控制学习时间的人仅占了被测人数的4.5%。与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比较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能否主动控制学习时间有必然的联系,这两项的调查数据非常接近。这也说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原因。

5、与谁一起学(控制社会环境)

表6 控制社会环境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

独立学3311.313245.251.717058.2 和父母一起学20.73311.33411.66923.6 和伙伴一起学155.1134.500.0289.6 我不想学00.0144.8113.8258.6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独立学习的人占了被测人数的58.2%,和父母一起学习的占23.6%,和小伙伴一起学的仅占9.6%,不想学的人与其他维度的调查结果无显著差异。三个层次学生在合作学习上尖子生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层次的学生,这也是他们能成为尖子生原因之一。但从总体来看,学生控制社会环境的能力仍不容乐观。经事后多方分析,独立学习的被测中,大多数都是在家长监督下的独立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6、学什么(控制学习结果)

表7 控制学习结果

项目内容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总体人%人%人%人%自我检查41.451.700.093.1 父母检查227.512241.83612.318061.6 和伙伴流31.041.400.072.4 我不检查217.26120.9144.89632.9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主动反馈学习结果的人仅占了被测人数的5.5%(其中自我检查的3.1%,和伙伴交流的2.4%),不检查的人却占了32.9%,家长检查的就占了61.6%。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培养。

四、结论

1、结论分析

根据我们对遂昌县实验小学2008届292名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控制学习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控制学习结果等六个方面,尖子生显著高于中等生,中等生又高于后进生。但从总体看,小学五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尚为养成,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属于被动学习。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孩子对家长、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家长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有了家长的参与是一件喜人的好事。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正视家长教育热情的同时还应引导家长在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给予理论指导,让家庭也和学校一样,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从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

2、科学认识

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汉书.贾谊传》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即习惯须自小培养,才不费多少力而容易成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树立终生学习的重要基础。

3、策略提示

(1)引导正确归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都来自外部,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体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如能力、策略等),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如努力、运气等),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挖掘家庭因素,营造民主型的家教氛围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动因。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由他律走向自律。戴西和赖恩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外部调节的整合和内化的结果。人际环境中对自律的支持、指导、关怀,分别满足了孩子的三种心理需要: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被关怀的需要。家长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可以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改变学习方式,发挥学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功能

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十分关注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途径问题。国外学者一般认识,自主学习能力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获得。一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二是如果课堂上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学习来获得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三是学生自己设计和实施的学习实验。温内认为,在这种实验中,学生通过尝试——错误过程也可以探索出某些有效的自主学习形式。我国学者更多地强调教学的主导作用,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的。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可以分三个阶段,教读阶段、引读阶段和自读阶段。在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具体过程中,一般分为领会学习、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三个过程,这也正符合了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我们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被动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张寿松主编.圆你七月梦——高考中考尖子学习策略[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172--198.

浅谈教师的自主管理行为 篇3

作为园长,怎么才能让教师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者?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做好以下两件事:首先要消除或合理安排各种“扰民”因素,使教师更好地施展拳脚;二是加强督导力度,保证教育的品质;三是采取奖励机制,强化行为动机。

一、消除或合理安排各种“扰民”因素,使教师更好的施展拳脚

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阻碍教师自主管理的扰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外来事务较多

如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乡镇教师的参观学习、“六一”文艺演出及其他临时性活动等,都或多或少影响到教师的正常工作,从而使得她们无法自主安排时间。这就需要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把时间还给教师,并在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允许他们自主安排孩子的一日生活。

2.人员分工不够明确,配合不够默契

如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分工不清晰,如给孩子吃药、梳头、叠被子等事教师都参与进行。这些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事情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就使得她们没有精力再去考虑教学问题了。作为领导,关键是要理顺人员间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安排各项活动。

3.常常由于缺乏所需的材料与设备给教师带来挫折感

有时由于经费有限,不能及时满足教师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导致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此,每学期可为各班配备一定班费,采取幼儿园统一采购与个性化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经济、有效、及时的效果。

4.服务意识缺乏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声誉的好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都与教师工作的品质紧紧相连。因此,幼儿园要树立教师是中心,其他工作人员为后勤,后勤为中心服务的理念。作为园长,一定要增强服务的意识,增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为她们拓展空间,使他们想做、敢做、愿意做。

二、加强督导力度,保证教育质量

给教师授权,不等于放任,让教师成为自主管理者,不等于放弃监督的权利与责任,而是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加强督导的力度。

1.心中有数,收放自如

作为园长一定要具备领导的素质。领导的素质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作为授权型领导,以下四个方面是必备的: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对幼儿园与教师个人发展有远景规划;要能准确掌握每个教师的特长;要能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园长在工作的过程中才会心中有数,才会敢于、乐于授权给教师,使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可能地发挥所长。

2.实行走动式管理

走动式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园长对教师要实行时间、地点灵活的管理。这就要求园长要经常深入班级,与教师直接互动,听取教师的意见,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师的不良行为还可以有效的禁止和监督。在日常工作中,对有错误、有缺点的员工,不要总是抓住她的缺点不放,要善于发现人,敢于用人,为她们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干和特长。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教师的自主管理更为有效。因此,知人善用是园长激发教师积极性、提高管理成效的一件法宝。

三、采取奖励机制,强化行为动机

在幼儿园管理活动中,我们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鼓励教职工在工作岗位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经过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激励方式切实可行,便于园长操作。

1.赏识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的个性。园长要对教师的能力持赏识的心态,识别出他们独特的才干,力求针对每位教师提出独特的期望,换句话说,从每位教师的优势入手,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奖励

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或物质、精神奖励并用。奖励要根据论功行赏的原则,慎重、准确、公正地进行。

3.参与

让教师参与到园内各项管理工作中来,召开由教师代表参加的园内会议,鼓励她们在会上发言;鼓励教师和园长一起讨论学期工作目标与计划,容许她们表达意见、提出建议等。

4.竞赛

竞赛也是激励上进的一种有效方式。开展竞赛应注意:一是要事先公布竞赛目标及具体规则;二是评定标准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三是竞赛的结果要公布;四是许诺的奖励要及时兑现。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研究 篇4

近几年,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生自主锻炼的风气日趋热烈, 成为现代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育新课标的两个基本理念, 是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主锻炼是指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觉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是对学生锻炼的自学性、锻炼的目标性、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综合衡量, 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而体育文化的传递, 单靠教师的传授, 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起学生自我的积极性, 培养起自学能力, 传扬体育文化, 推动体育活动的发展。

中学生自主锻炼的问题一直是体育教育人员关注的课题。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重要阶段。一直以来中学生因受他们学习压力、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 以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 致使他们中大部分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差。为此, 本人对中学生自主锻炼的行为作了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罗定市随机选取在校中学生共800人, 学校涵盖职业技术学校、重点中学、一般重点和普通中学。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 共发出问卷800份, 收回有效问卷772份, 有效率占发放问卷的93%, 男、女生有效问卷分别为502份、283份, 有效问卷分别为65%、47.3%。

1.2.2 对比分析法:

通过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为本文提供数据依据。

1.2.3 文献资料法:

搜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掌握前沿动态。

1.2.4 数理统计法:

把调查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 利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特征:

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或每周参加锻炼1~2次, 我们认为已经基本上具有了自主锻炼的行为习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罗定市中学生每天参加锻炼的总人数比例为12.63%, 每周参加锻炼1~2次锻炼的总人数比例为59.41%, 合计为72.04%。这表明, 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自主锻炼的行为习惯。究其原因: (1) 中学生为青少年, 大多喜欢体育活动。 (2) 中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较强, 认识到进行锻炼的重要性。 (3) 学校体育设备完善, 学生体育普及程度高。

2.1 进行自主锻炼的性别特征

统计表明, 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在性别上是有差别的。调查结果显示, 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占所调查男生总数的15.84%, 每周参加锻炼1~2次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数的76.24%, 均高于女生的人数比例。女生每天参与锻炼的比例仅为8.82%, 而每周参与锻炼1~2次的比例为39.41%。

从表2可见, 女生自主锻炼参与率低于男生。男生比女生更为热衷于体育锻炼, 可能是因为性格差异所致, 男生多为外向好动型, 而女生则大多数属于内向文静型。这种性格差异导致男女生的兴趣不一致, 男生喜爱体育锻炼等室外活动, 而女生多数喜欢看书、画画等室内活动。同时, 从调查中还能发现, 在主观上女生对体育缺乏兴趣的比例大大高于男生。

2.2 进行自主锻炼行为的中学生整体, 在各年级中的人数分布

从表3看出:具有自主锻炼行为的中学生群体, 在中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 低年级参与率普遍比高年级高。每天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 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为17.74%和14.52%, 而三年级仅为5.83%;每周参加锻炼1~2次的人数比例, 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为78.23%和67.74%, 而三年级的人数只有33.33%, 不及一、二年级的一半。我们可以可以从表中数据看出, 随着年级的增加, 定期参与自主锻炼的人数逐渐减少。这说明, 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及“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而放弃体育锻炼。

2.3 进行自主锻炼的时段特征

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自主锻炼时间, 主要集中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 (男159人, 占78.71%, 女113人, 占66.47%) , 选择在这个时段的同学认为, 体育锻炼能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因早上学校有集中做早操, 发现早上锻炼的人也不多。午间活动人数更少, 应与多数学生的规律性生活习惯有关。可见, 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自主锻炼的最佳时段。

2.4 进行自主锻炼的地点特征

从调查结果来看, 中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主要场所多选择在学校体育场和户外球场, 将近50%的学生选择在学校体育场所进行锻炼。除此之外, 还选择在公园、家里和其他地点。这一方面说明学校的体育设施较为完善, 供学生选择锻炼的项目总类多;另一方面则说明可供学生选择锻炼的活动范围小, 城镇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数量不多, 大部分学生只能局限在学校区域进行锻炼。

2.5 中学生喜爱的自主锻炼选项

被调查学生喜欢的锻炼选项都是在我国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 并比较集中在各类球类项目上, 说明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以群体参与形式进行的、并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表6可以看出, 男女生喜爱的自主锻炼选项有所不同, 但都集中在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羽毛球、乒乓球是我国的优势项目, 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而且, 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非常普及。篮球、足球在男生中比较普及, 由于电视如转播国内外篮球、足球联赛, 使得这两项球类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并成为男生进行锻炼的主要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 长跑近年来也逐渐成为了学生们喜爱的锻炼选项。其原因在于, 长跑是一项只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锻炼方式, 而且不需要选择专门的训练场所, 小区、公园随处可进行锻炼。

2.6 进行自主锻炼的活动形式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 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是中学生的首选形式, 反映出学生注重参加集体活动。主要原因有: (1) 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 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2)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中, 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一般来讲, 男生较女生更喜欢交往活动; (3) 在我国现阶段男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广泛于女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调查结果的分析知, 目前中学生自主锻炼的总体情况为:

:参与自主锻炼的人数为大多数, 其中男生比女生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较高。这反映出中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所提高, 每天进行自主锻炼和每周进行1~2次锻炼的人数占绝大多数 (59.41%) 。中学生受性别、年级的影响, 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年级倾向性, 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比例较低年级学生大幅减少, 因学习压力被迫放弃锻炼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参与项目上看, 男生与女生的选择有所不同, 但都集中在中国传统的优势球类项目上;男生更喜欢激烈的对抗性运动, 如篮球、足球;女生则倾向于羽毛球、健美操等对抗性不强的运动项目。

3.1.2 被调查学生主要是利用学校体育场所和户外场地进行体育锻炼。

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是中学生的首选形式, 但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其参加的体育锻炼绝大多数是自发的。

3.2 建议

通过对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的初步调查, 我认为我国广大体育工作者, 顺应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更新, 为实现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工作, 加强对中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任务。

3.2.1 激发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动机,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对体育的兴趣, 是培养他们锻炼习惯的前提。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 爱好是一种行动的积极表现, 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 以致形成了自主锻炼的习惯, 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3.2.2 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必须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来支撑, 如果没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很快兴趣就会消失, 爱好也不会长久。

所以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时, 要给他们传授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以促进学生能长久自主锻炼。

3.3 对三年级继续加强体育课

在三年级继续加强体育课, 对促进三年级学生继续参加体育锻炼, 对培养和巩固学生的锻炼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高年级体育课是必需的, 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 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4 建立学生自己的民间体育组织

这种组织可以叫“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 项目包括篮球、足球、健美等, 一般邀请有专长的教师作指导, 学生自学自愿参加组织的活动, 并通过寻求赞助等形式组织比赛, 积极性很高, 如果这种形式能普及, 它对促进学生参加自主锻炼,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会有很好的作用。

3.5 学校与家长、社会互动

提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应在培育学生自主的同时, 以一种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推进, 学校与家长互动, 重在引导和鼓励。学校与家长们应当尽量让学生明白工作与健康的关系, 让他们从生动的案例中懂得“生命在于运动”、“自己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等道理, 进而培育他们锻炼的主动性。另外, 学校与社会也应该为学生锻炼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 如学校体育设施、比赛场地等;也有必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体育才华的舞台, 可适当将这些锻炼成果纳入学习指标上来。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自主锻炼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旨在系统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课外自主锻炼的基本情况、自主锻炼行为等特征以及学校场馆设施配备及利用情况, 找出差距与不足, 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求解决中学生自主锻炼问题提供一些详细的、更有针对性的资料, 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 推动中学体育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自主锻炼,特征

参考文献

[1]陆文翠.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7 (Z4) .

[2]王进, 赵臣, 高乃春.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影响因素的探索[J].体育学科, 2008第28卷第7期.

[3]赵国.浅论中学生体育课的参与兴趣[J].科教文汇, 2008, 09:下月旬.

[4]郑国华.从历史的角度探视体育在人类生存活动中的功能[D].广西师范大学, 2004.

自主行为 篇5

自主命题就是让学生根据试题的特点和要求,当一回命题教师,自己编制一套地理试题。编制试题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自主命题来促进地理复习。掌握知识、提高复习技能和自身学习水平是学生自主命题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说,自主命题是一种学生主动复习的形式和手段,那么怎样以自主命题的形式开展地理复习呢?

一、学生自主命题的行动方案

复习不是简单地将学过的知识背下来,首先需要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和认知,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哪些知识是需要理解的,对于教材中的图表应怎样筛选有用的地理信息,所包含的知识应该以怎样的试题载体形式出现,对于复习内容里不同知识的难度系数如何把握等,都需要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复习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重难点。

(一)示范与引导并促进学生的整体复习意识

如何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在以自主命题为特征的复习策略中,教师要通过试题的架构分析,来引导学生并促进他们的整体复习意识。

教师可以准备一份相关内容的试卷,复印若干份,分发到各试卷命题小组(每个小组6人,设组长1名),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复习活动。

1.学生练习形成正确答案

每名学生对教师下发的试题做一遍,对于不能完成的题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形成正确答案。然后,每位学生对试卷进行分析,了解试题整体的难易程度,并按“难中易”的原则对试题的内容进行分类(虽然每个学生得出的结论不一样,但这不影响接下来的试题命制及教材知识的复习),认识所复习的各章节内容里所有知识在试卷上的构成及难易试题所占的比例。这时,教师下发经过严格校对的完美答案,通过与自己答案的比较,说出自己在掌握知识及认知知识内涵方面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并认识不同形式试题的解题方法和要求。

2.教师分析命题思路

教师要让学生观察一份地理试题通常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类型、知识的覆盖面以及大致的题数和分值范围;试题中涉及的图表都有哪些以及具体数量、试题的形式;主观分析试题需要考查的角度及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试题的难度系数情况、所占的比例及分布;试题所要求的答案标准,并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答案才是标准的。这也为学生命题过程中对教材的反复复习提出了要求和依据。

3.学生自我评估

学生根据前两个环节所获得的有关命题的要求,自我评估自己对各个章节知识掌握情况,存在哪些不足,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弥补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对于教材中不同的知识载体形式自己是否全面关注,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什么程度,对知识掌握的层次是否满足一份试卷的内容要求。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对自己掌握知识情况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对开展有效性复习非常重要。

(二)学生自我命题

完成一份满意的试卷,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否则就会陷于“无米之炊”。

1.形成试题草案

学生首先要把自己心目中平时储备的一些好题整理出来,然后研读教材,进一步完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试卷中“易、中”部分的试题,要学会绘制相关的简易图表。然后,继续研读教材,分析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为完成试卷中的“难”题部分做准备。对教材中的知识理解有困难且难以用试题的形式将教材中的知识归纳出来的同学,可以参阅一些参考资料,但不能复制,也就是说对于自己查到的一些好题可以用另外的试题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对于平时掌握知识较差、学习基础欠缺的同学,通过这样的试题变通,实际上是对自己未曾掌握的知识进行的一次练习,但这种练习要比平时那种简单的做题效果要好得多,这样既完成了命题又掌握了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每位学生在完成草案之后,要反复校对、更正,完善自己的试卷草案。

2. 形成小组真案

由组长负责,将本组所有成员的试卷草案在组内进行交流,首先每人都要研读试卷并做一遍,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对于发现的问题要相互交流研讨。通过这样大量地做题、交流,达到互通有无,从别的同学那里掌握了自己不曾掌握的知识,发现了自己尚未发现的问题,增加了知识储备量,极大地改善了每位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接下来,小组成员一起对大家所出的试卷草案进行评估,每位学生都要介绍自己的出题思路、考查的目的以及存在的不足,然后大家相互推荐,从所有小组成员的草案中筛选出好题,集思广益,经过大家的校对、更正后,由组长最后汇总并整理出一张完整的试卷真案,署上命题小组的名称,小组成员一起整理出试卷的完美答案。由组长上交给教师,教师经过检查批阅,选择适当的课时使用。

(三)小组真案的使用

教师将各组上交的小组试卷真案,分别下发到不同命题小组那里,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要认真做题,学生做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大家复习情况的检测,另外也是找出每位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考试前的最后复习提供依据。

1. 真案检测

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完成下发的试卷,并将答案写在草稿纸上,然后与命题小组的完美答案进行对比,找出差距,算出分值,然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对照各自的答案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分析造成的原因。

2.小组评鉴

在完成了对真案的检测之后,由组长负责对发现的问题等检测结果进行评鉴。

(1)试卷评鉴。小组成员经过交流,指出本份试卷的优点及不足,这里既有出题题型方面的,也有试题内容方面的,包括难度比例分配、对能力考查效果、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反映等,并整理在试卷上,交回到命题小组那里,为以后进行命题式复习提供参考,使以后的复习更趋完善。

(2)自我评鉴。小组成员通过自己的答题情况以及与完美答案的对比,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认识到自己在上一轮的复习中掌握知识情况达到了什么程度,与命题小组及教师的要求存在多大的差距,然后分析自己具体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对基本知识识记不扎实,还是对知识内涵理解存在偏差,还是在复习时对知识关注程度不够,出现了遗漏,为下一轮有效复习提供依据和方向。

(四)考试前的最后复习

首先要制订复习小计划。由组长负责将本组编制的真案收回,小组成员一起分析试卷上的评鉴意见,然后将其中反馈出来的信息与自己在完成真案检测时反映出来的掌握知识状况进行汇总分析,了解是因为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而导致试题出现不足,对前一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反思,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接下来,就是对比教材,开展下一步的再复习,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试题进行训练,进一步完善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后面的考试做准备。

二、学生自主命题的复习行动反思

自主命题确实促进了学生主动复习的热情,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方式,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即使班内那些平时对学习不太关心的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所任教的班级中任意抽取了一个班做了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对于这种形式非常喜欢”占42人(全班53人),“比较喜欢”是11人,最后两项“一般”和“不喜欢”没人选择;而“对掌握知识很有帮助”占51人,“比较有帮助”有2人,而其余两项“一般”“没有帮助”仍然没人选择。可见,学生对这种形式还是非常喜欢的。

在实施自主命题形式的复习教学后,学校第一次阶段考试结果显示,笔者所任教的6个班(每班一周2课时)各班成绩在同行中均排在前面,6个班学生的综合成绩名列第一。另外,通过对学生的试卷分析发现:无论是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是答题质量都比以前有了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主观题答题精练,语言准确,符合题意。通过反思,在自主命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这种复习过程要紧凑,整个周期不要太长,大约2~3课时为宜,时间过长会影响复习效果。

其次,在学习流程的操作上一定要落实这样的观念:自主命题是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地理复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复习技能,不要单纯为了编制试题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

再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对每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

自主行为 篇6

一、自主小结的教学意义与价值

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某次或某节所讲内容作一个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而自主小结是学生主动对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

1.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和动力”, “没有反思, 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2]只有学会反思, 学生才能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即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断了解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和特点, 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数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反思的机会, 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领悟, 并自觉地将这些思想方法和策略应用于后续学习中, 实现知识与方法的有效迁移, 不断提高主动获取数学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小结, 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教学重点、难点, 又可以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整合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因而, 培养学生自主小结能力可以让学生及时进行小结, 在学生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完成知识建构.

3.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归纳的能力

数学学习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又是不断归纳、提升的过程.自主小结, 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归纳总结, 使知识整体化、有序化、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象化, 使之便于理解, 便于记忆, 便于应用.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 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过程”, 可以帮助学生自主经历某种学习活动 (例如观察、实验、调查、思考、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 .自主小结的“过程”, 则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落实在知识结论上, 自主小结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素质.因此,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小结,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过自主学习,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 (能力、思想等) 的提升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双赢.

二、自主小结能力的培养途径

1. 学会“看书”、“看例题”

“看书”并不是把数学教科书当作数学“小说”, 只注重书中的“情节”走马观花, 而忽视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看书”应注重对知识理解、体悟 (如理解各种数据、图表、增长率、利率、税率、商品的性价比等) , 注重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能力培养.

“看例题”不是简单看看这道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 而是在自己独立“解完”本题后, 对照例题呈现出来的分析过程和解答过程, 跟你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对比, 包括解题思路是否相同, 解题格式是否相同等.

案例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如图所示, 有下列结论:

其中, 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所以b2-4ac>0.

从函数图象和对称性看出x=3时, y<0, 于是有9a+3b+c<0.

答案:D.

对于这道例题, 先做, 对于 (1) b2-4ac>0 (2) abc>0 (4) 9a+3b+c<0没有问题, 但对于 (3) 8a+c>0感到有些困难, 此时可以看例题中的分析过程:一是看 (3) 是怎样分析的, 二是看 (1) (2) (4) 的分析过程, 如在确定b的符号问题时, 学生是采用“左同右异”的方法确定的.这样先经过学生思考、对做不起来的习题再看答案,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比较做法的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实质, 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学会建“错题集”

每个同学都准备一本“数学错题集”, 把平时做错的题收入其中, 每章小结时把本章中的错误进行简单的归类, 并与同学一起进行纠错检查交流, 让学生养成平时有空翻一翻、考前认真看一看的习惯, 改变过去“只要一错, 总是常错”的痼疾.通过建立错题集, 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 对自己时时加以警戒, 培养严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反思能力.

建立“错题集”, 不仅能有效防止同类错误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和归类,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自主小结”培养了能力.

3. 学会“反思”

(1) 课堂反思:一节课下来, 学习了哪些知识, 经历了怎样的探究历程, 领悟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 获取了怎样的学习研究经验, 甚至是遭受到了怎样的挫折等等, 都需要学生及时进行反思.

例如:每节课堂上、下课后, 学生都有可能出现学习上的不足或缺漏,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后或经过一周的学习后, 学生可以就目前学习的内容, 根据个人的学习水平和要求, 进行及时反思.

由于反思的内容是正在学习或最近刚学过的数学内容或最近发生的数学事件, 具有时效性且有的放矢, 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学生提高数学复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上, 在解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 及时归纳, 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又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是一种培养学生归纳小结能力很有效的途径.

(2) 阶段反思:可进行每单元反思、每个月反思、每学期反思的尝试.

学生要通过这种形式, 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总结得失.除了针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外, 更可以审视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的用心程度如何?学习效果怎样?等等.这种反思, 既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全面、正确的认知, 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

4. 学会“说题”

这里所讲的“说题”, 是指学生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 对习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依据、解题后的感想以及此类习题的变化形式进行阐述;还可以就一节数学课的重要定义、定理和公式, 或者老师上课讲过的例题、习题进行复述, 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 讲讲定义、定理、公式的应用, 或者讲讲例题、习题的变化方式.

学生“说题”如下:

本题的实质是“利用轴对称性质求最小值”问题, 如图 (2) , 在直线l上找一点P, 使点P到A, B的距离之和最短.解决此类问题时先过B点作直线l的对称点B′, 连结AB′交l于点P, P就是所求的点, 它能使PA、PB距离之和最短.本题只是背景变成了具有对称性的圆, 只要找出点D关于半径OC的对称点D1, 连接AD1, AD1的长就是最小值.它还可以将背景由“圆”变成“角”, 如变化 (1) ;还可以将背景变成“双曲线”, 如变化 (2) ;还可以是其它轴对称图形, 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变化 (1) :背景—角

如图 (3) , ∠AOB=45°, 角内有一点P, PO=10, 在角两边上有两点Q、R (均不同于点O) , 则△PQR的周长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提示:画点P关于OA的对称点P1, 点P关于OB的对称点P2, 连接P1, P2交OA, OB于点Q)

变化 (2) :背景—双曲线

通过“说题”,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原题的解法, 而且通过“说”原题的变化, 使之抓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实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奠定了基础.

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 其求解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完一道题, 引导学生思考此题是否可作一般性推广和引申, 这样能使学生解决多题一解的问题.正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 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 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

5. 学会写“数学日记”

上完一节课后,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数学日记的形式, 让学生围绕“数学日记”的格式进行归类小结, 并且让学生坚持写下去.

数学日记格式:

设计意图: (1) 设计“知识归纳与整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相关技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并尝试将知识内化, 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 (2) 设计“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利用自我评价的激励功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表达出来. (3) 设计“我的收获与感悟”的目的是检验并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设计“老师, 我想对你说”这一环节, 是希望构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胡典顺.人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意义的哲学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 (4) :57.

自主行为 篇7

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思维活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 有的学生缺勤率高, 忙于各种与学习无关的社交活动, 临近期末考试, 又没有认真复习, 迫于各方面压力, 考试时作弊现象较为严重。

考试作弊是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果任由这种不良风气发展, 那么将会影响院校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正气。因此, 我们应从学校教育的角度, 正视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深入分析其作弊原因, 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优化高职院校的育人环境。

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一) 教学模式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仍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校和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 没有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因材施教。所有学生无论基础薄弱与否, 都使用难度相同的同一本教材, 采用相同的教学进度和相同的授课内容进行教学。这种同一模式的教学管理忽视了因材施教, 使得一些基础薄弱的单招生因为跟不上进度或没有兴趣而逐渐落后, 最终为了应付考试而走上作弊的道路。

(二) 考试类型单一

考试题型通常由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组成, 模式固定, 且以机械记忆为主的题型偏多, 而真正考查学生能力的题型很少, 这也为考生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生往往在考前通过各种方式, 将重点内容以各种隐蔽方式存储起来, 以备考试之用。另外, 在临近期末复习阶段, 很多老师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 这也为作弊提供了相应条件。

(三) 考试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有些高职院校的考试条例被当作一纸空文, 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只是泛泛而谈, 可操作性不强。部分教师不能认真看待严肃考风考纪的重要性, 在监考过程中, 不严格执行监考的操作规程。有的监考老师迟到、看报纸、看窗外、玩手机、睡觉、与别人交谈, 为学生作弊创造了条件。同时, 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 使那些规章制度起不到震慑作用。对于考试作弊的学生, 监考教师一般也只是口头警告, 即使有监考教师将作弊学生名单报到学校相关部门, 学校出于系部评优和学生前途考虑, 一般也不会过于严厉处理考试作弊的学生, 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四) 辅导员工作缺失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力军, 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但查课堂考勤、查宿舍卫生等各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平时工作的大部分时间, 使部分辅导员疏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尤其是考试纪律的教育。

三、应对自主招生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策略

(一) 教育方式变革

1.分级教学。高校可以在学生入学时, 通过测试和入学成绩, 把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学习。教师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这样可以因材施教, 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夯实基础,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趣味性。教师应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并能声情并茂地进行讲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二) 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进行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学生的最终成绩可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实验成绩、卷面成绩等综合得出, 改变一张试卷决定总成绩的局面。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出题时, 可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重, 减少死记硬背的考题分值, 把考查重点向应用能力等方面倾斜。

(三) 完善考试机制

在临近期末考试时, 各系部每门考试派出专职巡考人员, 对本系部考试进行监督检查。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组, 对考试过程进行检查, 对于考试作弊严重的系部给予扣分或通报批评。对作弊考生一经核实, 根据其作弊情节的轻重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并全校公示, 以起到教育和警示其他同学的作用。

(四) 辅导员应注重考风学风教育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要注重班级的学风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考前辅导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召开主题班会, 认真宣读学生手册里关于学生作弊的处罚条例, 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校纪校规, 使学生了解考试作弊的严重后果。考试过程中, 辅导员要前往考试现场进行巡考, 督促学生认真考试, 一旦发现考试作弊的学生要严肃处理。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是由学生个人、社会、家庭及学校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遏制和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对于学校而言, 负有主要责任, 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采取有效措施, 创造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朝宗.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1) .

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篇8

1 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及特点

一般意义上的自主创新, 是指有别于技术引进和模仿, 由企业独立开发, 并独占的技术和方法, 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自主创新的成果主要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发现、品牌或产品。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 自主创新的内容和成果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企业自主创新可以分为个体性创新和群体性创新两种。个体性创新是指单个企业在某一特定领域取得的突破, 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独占优势的竞争优势。个体性自主创新的领域较窄, 且容易受到模仿或替代等外部冲击;而群体性创新, 则是多个产业甚至多个区域间的企业共同完成的创新。群体性创新主要体现为分工和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等。群体性自主创新的成果固化在某一个特定的企业群体和区域内, 交织了各种类型的主体、技术和软硬件设施。从区域产业竞争力看, 群体性自主创新更具有持久性, 更能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企业自主创新的行为上看, 创新作为一项能够创造价值的活动, 也在按照社会化分工的规律发展。从上述分析可知, 企业创新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从基础研究, 到设备、产品和工艺研发, 再到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创新, 无论哪一类创新都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然而, 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完成所有类型的创新, 同时这样做也没有必要。在社会化大生产下, 企业创新也实现了分工协作。不同类型的企业, 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创新, 例如一些高科技企业, 有用自己的实验室, 专门研发最尖端、最前沿的技术, 但对于技术的应用却不过多投入。而在这些企业创新的基础上, 市场中有另外一类企业, 专门从事新技术的市场化应用研究, 而更多的企业是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良、本地化, 或进行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对于地方企业而言, 想要在本地区企业自主创新中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投入产出比, 则必须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产业和企业特性, 以及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 进行深入研究。只有掌握企业自主创新的客观规律, 才能有的放矢。

2 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

企业自主创新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投入和长期的积累, 同时也受到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政府行为及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 企业自主创新依赖于自身的实力。无论哪种类型的自主创新, 都需要企业投入资金、人力、物力, 并从企业所有者到普通员工, 形成一股向心力, 共同朝着设定的创新目标前进。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 都不具备基础研究和重大创新的实力。一方面由于资金和技术积累不够, 另一方面也缺乏创新性人才和企业经营机制。此外, 由于我国企业大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下游, 积累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不能容忍企业较长的创新周期。许多企业往往实现了创新, 但实际上市场中已经存在大量的替代品。因此, 企业的自主创新, 不仅需要长期的投入, 更需要管理者具有未雨绸缪, 取舍得当的能力。

其次, 企业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企业的存在依赖于区域资源要素的输入, 包括劳动力、原材料、技术、资本等等, 企业自主创新自然也受到区域经济要素的影响。企业在选择创新地点、创新项目及创新成果应用时, 必须考察区域经济社会环境, 确定是否适合开展创新活动。例如, 许多企业的实验室都设立在高校集中或基本集中的一线城市, 因为这些地方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技术人才和持续供应的资本, 同时还存在大量具备技术应用研究型企业, 能够快速将企业的创新成果进行转化, 进而实现市场化。而在一些实施和资本不密集的区域, 企业创新则大多集中在群体性创新上, 如浙江轻工业的柔性生产和高度专业化分工, 以及各种应用互联网新技术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创新都是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并以最小的成本, 实现最大的竞争力提升。

最后, 政府行为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地区资源的所有者和配置者, 地方政府不仅左右着各种要素的流向, 更主导着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自主创新更是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一方面, 企业通过规划, 主导区域产业类型、结构和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 企业能够通过税收、财政政策、资金支持等途径, 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创新中, 需要政府真正理解企业的需求, 以及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特性, 从正确的方向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将优质资源和政策, 科学地投入到企业创新所需要的领域。

3 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政府行为

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扮演着多个角色, 政府可以是企业创新的投资人或是合作伙伴, 也可以是监管保护机构, 或是平台和环境的缔造者。政府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 对企业自主创新产生深刻影响:

第一, 政府作为合作伙伴, 直接参与企业自主创新。许多国家所有的实验室和研究院, 长期开展基础性研究, 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基础。因此, 政府机构或组织, 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开发。政府机构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企业为政府提供市场化运作的平台, 以及与外部企业交流的机会。联合创新的成果, 不仅是企业的财富, 更是地方政府和广大百姓的财富。

第二, 企业通过资金支持、政策优惠, 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 是我国各地政府广泛使用的措施,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减轻了企业的投入压力。但同时, 也有许多企业和政府, 并没有将国家的投入运用到实际的创新活动中去。大量的虚假创新项目, 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 而进了私人的腰包。许多企业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但依靠所有的创新补贴, 却能够长期维持下去。

第三, 政府是企业创新的监管者和保护者。地方政府是本地利益的代表, 企业的创新作为本地区的财富, 将受到良好的保护。同时, 外部企业的创新成果流通上, 也一定能够上受到限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 政府在本地区的创新管控能力受到严重冲击。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 只有开放、有序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才能为区域经济和本地企业创新提供更大的舞台。

综上所述, 政府行为在企业自主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催化作用, 有赖于政府科学发挥职能作用、培育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自主创新平台和配套产业及设施, 建立统一、开发有序的市场环境。但在实际操作中, 许多政府行为取代了市场客观规律, 忽视本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特性, 从而导致产业规划和培育、创新方向引导等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不仅无法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量, 更是严重浪费了国家和区域的资源和发展机遇。

4 改善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行为的措施

根据国内外政府在企业自出创新中的行为经验,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应是:通过创新战略引导及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大型企业持续开展高水平创新活动;通过政策优惠及资金支持, 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小型创新。具体而言, 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 应切实开展以下活动: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及企业的发展特性;培育良性的环境;建立创新市场化机构或平台。

首先, 政府应科学研究区域经济及企业的发展特定。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行为是否科学, 以政府对宏观经济发展、本区域经济社会特定及区域内企业特性有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区域经济, 由政府规划和政策主导。政府行为渗透到产业类型规划、企业引进、土地利用、资源分配、法律法规等各个领域。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来源及面对的市场, 都极大地受地方政府的影响。政府引导企业创新投入的领域, 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竞争力所在保持一致, 并能够通过产业集群、分工和组织创新等方式固化下来, 形成区域可持续的竞争力。

因此, 政府的政策制定机构, 产业研究机构, 需要配备高水平的专家团队, 并与本地区企业进行开放式的合作。充分客观地考察本地区的经济、人文、地理等条件, 共同制定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营造等方面战略规划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只有在正确理解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才能确保政府行为科学地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

其次, 良性的创新环境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保障。良性的创新环境, 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科学的政策方针、健康的创新合作组织或平台, 以及充足的资金、人才储备等。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能够得到必要的保护, 是企业创新收益的保障。政府必须对本地区的企业创新实施完善的安全保护, 及时为企业创新成果提供专利服务支持, 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确保企业创新创造的价值, 能够合理地流入企业;企业自主创新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或者一定数量和水平的合作伙伴, 通过创新分工, 分散创新风险的同时降低创新的成本。因此, 营造健康的创新合作组织、集群或平台, 是企业产业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核心课题;最后, 营造本地区优越的生存环境, 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或人才进驻, 从而扩大本地创新资源的储备, 为创新提供更大的可能。

最后, 创新市场化机构和平台是企业创新价值实现关键。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寿命不长, 尤其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 自主创新的成果极易受到模仿而被替代。因此, 快速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 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企业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应用方面, 政府能够从完善配套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及对外建立联盟等途径发挥作用。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价值链上的适当整合, 能够实现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 而价值增值较少的部分可以输出到区域外部;产学研紧急合作, 能够抓住技术的源头, 占领价值链的最高点;而加强对外联盟建设, 则是整合区域外部优势资源, 形成更大区域内的分工协作。

摘要:自主创新不仅是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 政府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 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各种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并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对自身及外部的影响。最后, 探索了企业行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行为

参考文献

[1]刘览, 孙骅.高新企业自主创新与政府科技投入的关系研究——来自深市高新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 2013 (22) .

[2]郑慕强, 黎贝贝.FDI外溢网络、政府引导与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 (4) .

[3]刘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路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3 (1) .

[4]王一卉.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所有制、企业经验与地区差异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3 (7) .

[5]杨震宁, 王以华.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集群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内科技园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12 (2) .

自主行为 篇9

一、立足文化环境, 激发自主学习

吕淑湘先生认为:“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 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 马路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 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同时通过语文教学获得观察、思维、表达和交际能力, 给学生以文化熏陶, 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当时的背景和语境讲出恰当的话。因此, 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感受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 对自身行文进行反思, 实现自主学习。如学习《勃朗特下跪赎罪受欢迎》时, 可将勃朗特和德国对二战的态度同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进行对比, 推动其增强爱国心,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学习《祝福》时, 可让学生根据现实社会情况设立模拟法庭, 审判鲁四老爷。另外, 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让人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如克隆技术、导航技术、平板电脑、博客等, 也把它们带进课堂, 一方面适应高考的导向, 另一方面让学生及时洞悉科技动态,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人生这个大课堂, 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引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否则, 如果长期依赖于教师和课本, 将严重影响学生自主的发展。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引导学生通过多接触, 多思考, 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如此才能学好语文, 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提高成绩, 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挖掘学生潜能, 激发自主学习

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使用分层教学法, 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以此来增强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激发自主学习。学习离不开热情, 兴趣是点燃热情的那根火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 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因此, 教师教学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上的学生拥有高昂的情绪和愉悦的心境,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挥出潜能, 记得更牢固, 理解得更准确、分析得更透彻、运用得更灵活。那种不管是什么文体、什么内容, 一概采用“作者——背景——注音、解词——分段——中心——写作特点”的固定程式进行教学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 将学生的能力之苗封死在压抑的牢笼里, 是可悲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教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 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费翔春晚唱《故乡的云》的视频, 再让学生分析课文与歌曲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点。动人的歌声将引起了学生思想感情的激荡, 引领着他们积极地进入课文。

三、培养良好习惯, 激发自主学习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挥自己的优势, 克服自己的弱点, 有计划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要学习好,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同时还要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做到课前心中有数, 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本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关键环节。课堂上学生应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力争在课堂上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记住, 当堂掌握。勤记笔记, 及时复习, 是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持之以恒的砺练, 才能培养出一读就懂, 一写就顺, 一听就清, 一说就通的能力来。如《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中, 别里科夫的形象历来被讽刺, 教学中可将别里科夫穿越到中国解放前的解放区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或成为如今俄罗斯支持普京的“纳什”青年运动组织的一员, 换一个视角去分析讨论, 审视别里科夫的“执着”。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创新能力并将之作为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 进而推动其自主学习语文。

四、充分利用读本, 激发自主学习

课本资源是众所关注的, 并且相对来说能得到较为有效的利用。而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读本》却大为不同, 但它们的感性与直观、理性与深邃、丰富与广博, 使得它们犹如一颗颗酒心巧克力, 给前来品味的学生以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感悟与启迪, 从而成为教科书必要的补充。有效利用读本, 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语文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需要根据教学要求以不同方式加以整合利用, 以推动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

1. 补充阅读促全面。

对知识进行整体性了解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 因此, 比如在学习了《<离骚>节选》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必修三《读本》中的《<离骚>节选》部分, 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读《离骚》全诗。对作品形成整体性理解。还比如学习了鲁迅的《祝福》后, 可以引导学生看必修二《读本》中“鲁迅眼中的故乡”和“他者鲁迅”专题使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鲁迅先生, 并激发他们自主研究鲁迅为人及其著作的兴趣, 从而对鲁迅先生的相关情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2. 弥补缺陷升能力。

无论必修还是选修课本, 都没有将同题目文章一并放入其中专门用来进行比较阅读的。必修二《读本》中“莲开并蒂”专题俞平伯和朱自清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给了学生比较阅读的材料。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针对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动机、文章思路、语言特点、文章风格的异同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并进行研究结果评比, 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语文。

3. 扩展阅读强素质。

一方面《读本》为课本的部分专题内容提供了补充, 如《外国小说读本》按照《<外国小说>鉴赏》八个单元的顺序相应地各补充了两篇文章, 同时还适当地给予了解读, 教师在单元教学时将《读本》中的相应内容加入进来, 能加深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读本》按不同体裁分单元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体裁的认知, 如教师教完《六国论》《阿房宫赋》后让学生欣赏《读本》的“唐宋散文”板块, 将使其对相关的文学特征有更深的了解。此外, 必修一《读本》中“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境界探微”“小说到剧本”等部分对学生了解和实践文学评论与文学研究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教师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等文章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与文学评论等相关的研究, 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进入文学的纵深领域, 进一步提高其文学素养。

4. 读写结合求发展。

《读本》按照不同题材划分部分, 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文体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 主动引导学生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齐头并进, 提高写作和阅读鉴赏水平。如必修二“心灵的远游”专题中的四篇文章:《故都的秋》对比衬托、意味隽永;《胡同文化》口语化, 文思飞动;《我的空中楼阁》的辐射联想, 借景抒情;《窗》比喻象征, 富有哲思。引导学生进行散文仿写, 促进其对这一文体的了解, 以利于读懂其他散文, 进一步掌握散文写作的方法。提高对读写的兴趣, 激发对语文的自主学习意识, 促进个体实现良性发展。

五、合理运用媒体, 激发自主学习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教学中, 媒体教学可为具体教学提供帮助, 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延伸升华教材, 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使语文课更精彩。实践证明, 人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 能够记忆15%, 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 能够记忆25%。通过视、听让学生获得知识, 能够记忆65%的内容的。教师要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 让视、听有机结合。“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中, 采用媒体教学, 能促进发展学生思维。通过媒体创设文本情境, 激发学生想像、联想, 通过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强化语言感染力, 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媒体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图像活动变化, 便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习。如学习《江南的冬景》一课时, 教师将根据文章中的四个冬日情境收集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现给学生。当学生面对眼前这一幅幅唯美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时, 记忆中的冬景必然会浮现出来与课文的内容相互对照, 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致便会高涨, 探究问题的意识自然也会增强, 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了。文质兼美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项脊轩志》《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等等, 利用多媒体链接, 会令意境较好地呈现出来, 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增强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上, 可采用音像等手段, 启发学生先想像特定画面, 再动笔。学生写作思路拓宽了, 想像丰富了, 写作兴趣较原来便会有所提高。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设置问题情境, 能增强教学直观性, 降低教学难度,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思考、发现、分析、总结, 从而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推动自身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要立足特定的文化环境, 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利用读本、媒体等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学好,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 并自觉地走上终身学习之路。叶圣陶先生说:“教, 是为了不需要教。”在语文教学中, 推动学生走向自主并有效地学习, 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以高中生为对象, 指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行为应该从“立足文化环境”“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良好习惯”“充分利用读本”“合理运用媒体”等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行为,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激发,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学清.“语文”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王荣生.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04) .

[3]柳菊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04) .

自主行为 篇10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在民主、和谐、有趣的课堂中想学、敢学、乐学。

(一)创设模拟情景

知识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能触动学生灵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信心。比如,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一个场景:“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看电影,电影院有一排排的座位,小明拿着14排5号的电影票,该坐哪个位置?如何找?”贴近生活的实例、充满童趣的画面和引人深思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讨论中积极踊跃,发表意见时自由、民主,整节课得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二)巧设相关动画

动画是最能感染学生的手段。如果教师把教材内容巧设成生动的动画,让学生在图像、声音、动态中去感受、理解、掌握知识,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设计各种各样的图形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依次跃上屏幕,然后组成一个翩翩起舞的机器人。这样,学生的心弦被这个新颖而美妙的动画触动了,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了解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最后,学生能用各种图形搭建出各式各样的实物模型。

(三)设置思考性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需要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地进行。一堂课中,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听得过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过少,学生又如何能进行自主学习呢?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实践,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与学,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而教师只在难点和关键处起好指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二、培养学生敢问、敢想、敢说的习惯和能力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自主的学习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敢问、敢想、敢说的习惯和能力。

(一)给学生问、想、说的机会

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想、问、说的机会,给他们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和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映,及时启发学生:“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呢?”或在新课结束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反思、讨论、提问的时间……

(二)尊重学生的意见

当学生第一次勇敢地发表自己稚嫩的意见时,如果教师给予嘲笑、打击、否定,这将无情地摧毁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他们就不可能再有第二次勇敢的思考和大胆地发表意见。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他们一种安全的心理意识,哪怕学生想错、说错、做错,甚至与教师发生争执,也要委婉地告诉他们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的大胆和勇气,才能使学生敢问、敢想、敢说。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道小猴分桃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分,并作相应的记录。但表格的设计,对一些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表格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自由提问。这样,教师既有针对性地解答了学生的疑问,而且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的重复讲解,也锻炼了学生质疑能力。如学生在学习“观察立体图形”这一知识时提出:“我们看到的远近不同的两个立体图形的面,为什么画在纸上是在同一平面?”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知识(在钟面上怎样认时间)时,学生问:“我喜欢先看分针,再看时针,好吗?”在学习“统计”知识时,猜测某人喜欢哪一项目时,学生问:“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人数最多的组,万一他不喜欢这一组呢?”有的问题也许是平淡的,无价值的,但学生的这些提问将是他们学习和思索的无穷动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呵护这些质疑的种子,保护学生敢问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敢问、敢想、敢说的好习惯和能力。

三、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渠道

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这种学习形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际交往,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性格、学习层次、思维品质,小组合作学习可将把各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将促进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励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可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变人际关系。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注意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作学习前,教师要讲清目的、要求、步骤,以及在合作中的各小组进行合作效果的竞争。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坚持评价小组为主,评价个人为辅的原则,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目的,提高合作的实效性和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根本目标。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想学、乐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会学的能力,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行为 篇11

笔者深入幼儿园发现小班幼儿存在较明显的同伴互动行为, 而历来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大班幼儿的同伴互动, 因此本文以小班幼儿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同伴互动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1]同伴互动行为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心理的交互作用, 它是使一个儿童的行为或者价值观因另一个儿童的行为而改变的过程。[2]自主活动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活动氛围, 同伴互动行为也相对较集中和自由。本文中的同伴互动是指发生在自主活动中的小班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相互交流和应对的行为。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保定市某幼儿园小班的43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结合文献法、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 采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 笔者正式观察的时间是每周三下午3:00到5:00, 为期三个月, 并以轶事记录的方式, 记录下典型的幼儿互动行为过程。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主题

结合小班幼儿特点, 本文将记录的63个事件归纳为三个主题类型, 即:友好型互动行为、中等型互动行为和不友好型互动行为。在本文中, 友好型主要指对他人有益的, 能友好相处的行为, 分为关心帮助和表示友好, 分别出现8次和3次;不友好型主要指对他人不利, 不能友好相处的不受欢迎的行为, 分为攻击、告状、争夺资源和拒绝帮助, 分别出现4次、11次、7次和2次;中等型是介于友好和不友好型之间的中性行为, 分为共同参与游戏、寻求帮助、提醒和维护规则、炫耀、表达情感, 分别出现12次、5次、2次、3次和6次。可见, 中等型互动行为出现的频次较高, 约占了总体的44%, 其次是不友好型互动行为, 约占38%;而友好型互动行为只约占18%。其中大多数互动行为中都出现了言语交流。其中最多的是共同参与游戏, 最少的是提醒和维护规则。

总体而言, 小班幼儿同伴间的中等型互动行为较多, 不友好型互动多于友好型互动, 告状、争夺资源等行为出现的频次较高。在小班幼儿同伴交往中, 友好型互动行为出现较少, 这与幼儿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以及教师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方式

本文把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方式分为语言、动作、语言伴随动作这三种, 其中语言方式出现18次, 占28.6%, 动作方式出现20次, 占31.7%, 语言伴随动作方式出现25次, 占39.7%。

可见,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方式中, 语言和动作都占相当大的比例, 语言伴随动作的比例最大, 单独语言和动作的方式差别不大, 动作略高于语言, 这是由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征所决定,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动作比语言反应要快的现象。

(三)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现象描述及分析

本文以一个友好型和不友好型行为的交叉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事件: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的一个爬行区域边上, 高悦涵小朋友推了身边小男孩一下, 站到了一个小墩子上, 说“这个是我的”, 男孩听了, 刚要走到旁边那个上面, 只见高悦涵又用手拦了一下他, 说“那个是***的”, 她边说边拉旁边一个小女孩站上去, 说“她是我的好朋友”, 然后小男孩就跑走玩别的了。

分析:在本案例中, 高悦涵的行为既有友好型互动行为, 也有不友好型互动行为, 不友好型表现为对地盘的抢占, 也就是争夺资源, 进而导致攻击行为, 友好型表现为对好朋友的维护, 即表示友好和帮助, 互动方式是语言伴随着动作。小班幼儿开始对同伴表示友好, 希望得到更多地关注, 对“好朋友”有了初步概念, 是一种积极的同伴互动行为。但同时, 幼儿为了争夺稀缺资源, 发生了不友好的攻击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 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引导, 分析清楚原因, 不能一味指责。另外, 对那个跑走的小男孩也应给予更多情感上的关注。

总结:同伴互动行为具有复杂性, 行为的发生有它特定的起因。要鼓励积极的同伴互动, 对待消极的同伴互动行为时, 要结合幼儿性格特征和情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虽然小班幼儿的同伴互动行为不如中、大班幼儿发生的频率高, 但其社会性发展的需求正逐步扩展。在分析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过程中, 要结合幼儿自身和环境双重因素来采取适宜策略, 促进小班幼儿发展。

四、教育建议

基于对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量和质两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提出如下几点参考建议:

(一) 重视同伴互动的价值,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要认识到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价值, 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多鼓励友好的同伴互动行为。例如, 多鼓励胆小的幼儿与同伴互动, 对于经常有攻击等不友好行为的幼儿, 应细心观察并分析原因, 通过榜样模仿和行为强化等方法予以纠正。另外,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利用混龄同伴互动, 促进幼儿互动能力的发展。

(二) 营造平等合作的良好互动氛围

教师应当针对小班幼儿特点, 创设适宜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环境, 包括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安全的活动空间;较丰富和开放的活动器材;平等合作的良好互动氛围等, 使小班幼儿在适宜进行同伴互动的氛围下开展活动。

(三) 善用榜样模仿法, 充分发挥同伴互动的积极作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行为大多以模仿为主, 在集体活动中, 同伴互动的行为直接给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 这是让幼儿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 用行为榜样去改善幼儿的行为, 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写作例文下一篇:顾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