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2024-10-06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共11篇)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1

摘要: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为学校健康教育和采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六个地区城乡中学生3600名, 采用匿名式自填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检出率较高, 具体表现在伤害行为、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不良卫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等方面。寄宿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检出率高于非寄宿生,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部分中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校应针对主要健康危险行为种类、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加强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监督。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学校健康教育

中学生处在个体发育的高峰期, 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 还能预防成年期疾病, 对整个家庭、社会、甚至下一代都有深远的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是关系着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大事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不仅以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形式表现出来, 还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健康危险行为有直接或者潜在的关系。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主要分两类:造成伤害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1]。本调查旨在了解山东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情况, 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首先抽取济南、青岛、德州、聊城、菏泽和潍坊六地, 在各地再随机抽取城市初、高中各一所, 农村初、高中各一所。在此基础上, 再从初级中学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年级各一至两个班, 在高级中学随机抽取高一、高二年级各一至两个班, 所抽取对象全部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抽出3600名中学生, 回收有效问卷3352人, 有效率93%。其中男性为1642人, 占49%, 女性为1710人, 占51%。被试年龄范围10~19岁 (平均年龄14.8±1.7岁) 。

1.2 方法:

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教室现场发放问卷, 调查对象匿名独立填写后当场收回问卷。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 内容包括中学生一般情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和习惯情况, 如伤害行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吸烟饮酒情况、体育锻炼等。正式调查前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调查。

1.3 资料分析:

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2 结 果

2.1 伤害的患病构成

被调查对象的伤害患病率, 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体育活动中受伤害37.9%、高温烫伤或灼伤21.2%、咬伤13.8%、车祸伤或其他机械碰撞伤12.3%、家庭或校园暴力伤害4.4%、中毒3.6%、淹溺2.9%、其它0.7% (主要是切割伤害) 。体育伤和车祸伤城市中学生高于农村, 非寄宿学生高于寄宿学生, 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而农村中学生的淹溺和咬伤发生率要高于城市中学生, 这与城乡不同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各种类型的伤害发生率男生普遍高于女生。所有被调查中学生中, 有1271人受到一种或多种伤害, 有2081人未受到所调查的伤害, 伤害发生率为37.92%。

2.2 饮食习惯

2.2.1吃早餐情况

经常不吃早餐的中学生比例为19.2%, 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之间 (χ2=6.722, 女生多于男生)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之间 (χ2=6.514, 非独生子女多于独生子女) 及寄宿生与非寄宿生之间 (χ2=4.667*, 非寄宿生多于寄宿学生) 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1, *P<0.05) 。

2.2.2食用蔬菜水果情况

有20.5%的中学生不能保证每天都吃蔬菜, 有30.2%的中学生不能经常吃到水果。经常食用蔬果方面, 住宿生与非住宿生之间存在差异 (χ2=7.132非住宿生好于住宿生) , 不同性别 (χ2=21.786, 男生好于女生) 、不同学校 (χ2=57.133, 初中好于高中) 、不同居住地 (χ2=89.01, 城市好于农村)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 (χ2=20.003, 家庭条件较好者多于条件较差者) 、是否独生子女 (χ2=43.719, 独生子女多于非独生子女) 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 。

此外, 有43.4%的中学生不能经常吃到蛋和奶, 非寄宿生蛋奶食用情况好于寄宿生 (χ2=141.01, P<0.01) , 有33.7%的中学生在调查前一周吃过快餐。

2.3吸烟、饮酒情况

被调查中学生中吸烟者比例为6.8%, 1.5%的被调查者认为吸烟无害, 对吸烟危害认识错误或不全面的中学生比例为20.8%。饮酒者比例为14.6%, 6.3%的被调查者认为饮酒无害, 35.7%的被调查者对饮酒危害认识错误或不全面。寄宿生的饮酒率高于非寄宿生 (χ2=17.693, P<0.01) 。吸烟、饮酒情况均存在性别差异, 男生多于女生 (吸烟χ2=163.983饮酒χ2=142.303, P<0.01) 。

2.4卫生习惯状况

男生刷牙率为81.4%, 女生为93.3%,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107.320, P<0.01) , 12.5%的被调查者没有每天刷牙的习惯。10.3%的被调查中学生进食前没有洗手的习惯, 如厕后没有洗手习惯的被调查者占的比例为7.2%。女生卫生习惯状况明显好于男生。

2.5体育锻炼与睡眠情况

中学生每周平均锻炼次数为4.38次, 其中高中生为5次, 初中生为3.88次;每周锻炼次数不多于2次的中学生所占比例为35.5%, 每周不到5次的中学生为66.9%;在锻炼时间方面, 平均每次锻炼时间不多于20分钟的中学生所占比例为55.2%, 每次锻炼时间不多于40分钟的中学生比例高达89.4%。女生的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均低于男生。

51.3%的中学生表示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其中高中生所占比例为70.7%, 初中生为35.3%,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414.941, P<0.01) 。另外, 睡眠时间还存在性别差异, 女生睡眠不足现象多于男生 (χ2=17.387, P<0.01) 。寄宿生和非寄宿生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χ2=94.269, P<0.01) , 约30%的寄宿生睡眠不足, 显著高于非寄宿生。

3讨论

3.1伤害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和成长的头号杀手。青少年生活经验缺乏, 对危险的认识和应变能力差, 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2]。

其中运动伤是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男女生运动伤发生率皆高, 调查显示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率为37.9%。通常与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规律, 缺乏运动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各种伤害的发生是多因多果的综合性社会现象, 要根据学生的性别、不同年龄段生活环境等现状, 针对具体的伤害类型因地制宜的加以预防和干预。

3.2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 也有助于预防与饮食有关的肥胖, 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不吃早餐, 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 喜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等。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如果机体长时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营养状态就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一定要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营养教育, 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3近年来青少年吸烟、饮酒者日益增多, 年龄也呈低龄化的趋势。

由上述结果可见, 中学生群体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着吸烟饮酒现象, 况且对吸烟饮酒的危害认识不够的学生占的比重比较大。由此可以推断, 如果不采取有效地控烟控酒的健康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将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吸烟饮酒者的行列。WHO指出:“一个人越早开始吸烟, 患肺癌和威胁生命的其他疾病的危险就越大。”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对烟草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吸收比成人快, 所以危害更大。由于青少年肝脏组织发育尚不健全, 而90%以上的究竟须经肝脏解毒排出, 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破坏肝功能。此外, 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 过量饮酒会造成注意力涣散, 记忆力减退, 因此青少年不宜饮酒[3]。学校应不断地开展针对控烟控酒的教育, 降低吸烟饮酒率。

3.4适当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 还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而充足的睡眠是缓解疲劳, 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调查显示中学生体育锻炼相对不足, 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与学生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有关, 只有教育部门采取措施切实为学生减负,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学生的这些健康危险行为问题。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小学生应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4]。学校要完善运动场地和设备, 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开设体育课程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同时要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将会影响人的一生。人的健康行为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 儿童时期父母在孩子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角色, 但是到了青少年时期 (初高中阶段) 寄宿的学生逐渐增多, 这个时期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有些在儿童时期已经形成的健康的行为习惯逐渐退化甚至改变。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寄宿生健康危险行为检出率要高于非寄宿生, 提示学校应把寄宿生群体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目前, 学校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还比较薄弱,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学校要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活动, 加强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督促学生改变健康危险行为,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彭宁宁, 罗春燕, 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浅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3;15 (4) :163~164.

[2]王声.伤害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49~350.

[3]顾美皎.妇女保健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28~29.

[4]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7.

[5]孙莉, 朱鸿斌, 张成云等.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6;27 (12) :1069~1072.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2

一、健康知识部分

1、服药时宜用什么送服()

A、茶 B、饮料 C、开水 D、果汁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表现是()A、保持积极的情绪,愉快的心境 B、对生活与学习充满信心

C、有了成绩、不骄傲;遇到困难,不气馁 D、以上都对

3、进行心理咨询的方法有()A、直接咨询 B、通信咨询 C、电话咨询 D、以上都可以

4、中暑常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人体缺铁会导致()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肿 D、感冒

6、人体正常体温为()

A、37℃ B、38℃ C、35.5℃ D、39.5℃

7、乙型脑炎是通过什么传播的?()A、老鼠 B、蚊子 C、蟑螂 D、苍蝇

8、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是:()

A、吃补药 B、服用抗生素 C、接种流感疫苗 D、不知道

9、过十字路口时,应注意:()

A、无车通过时随时可过 B、绿灯亮时走斑马线过 C、红灯亮时走斑马线过 D、黄灯亮时走斑马线过

10、正确的读写姿势是(可多选)()

A、腰板直、坐端正 B、眼离书本一尺 C、身离桌子一拳 D

二、健康行为

1、应试时,你是如何考试的()、手离笔尖一寸 A、带齐考试用具 B、保持情绪稳定 C、认真审题、解题 D、以上都做到

2、患有疾病时,你是如何治疗的()

A、到正规医疗单位就诊治 B、按广告找医生治疗 C、自购药物治疗 D、不喜欢到医院看病

3、日常生活中,你补充体内水份的方法()A、经常喝茶与咖啡 B、经常喝饮料 C、饮用卫生安全水 D、以上都不是

4、患了龋齿,你是()

A、少吃糖果,积极治疗 B、不理睬它 C、不吃糖果,少吃饭 D、不敢吃东西

5、流感流行的季节,你是()

A、不去公共场所,积极锻炼身体 B、自己吃感冒药预防 C、不理不睬 D、不知道该怎么办

6、外出回家,你会()

A、立即洗手 B、吃东西时再洗手 C、手脏才洗手 D、从不洗手

7、你的运动习惯是()

A、仅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B、每天坚持有一定时间进行运动

C、自己偶尔运动 D、自己从不运动

8、条件可能时,你会做到:()

A、每天洗澡 B、偶尔洗澡 C、不洗澡

三、问答题

1、良好的饮食习惯是: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3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体质健康 危险因素 解决对策

高职和高专都是专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社会质疑现代化建设输送大量实用技术型人才。很多学生包括学校都认同在校期间应该多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却极少有人认为体育锻炼和学习知识同等重要。我国的古圣先贤无不重视体育与德育的培养,当年孔老夫子就曾“射于矍相之圃”,试想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那么孔夫子当年如何能周游列国,所以说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伟大的思想。但是根据各个学校反馈的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现,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高、肥胖等症状居高不下,本文结合参阅资料对此问题展开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危险因素

(一)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机去锻炼。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有一个动机,同样锻炼也是某种动机驱使下的结果,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或者是做别的事的动机比锻炼的动机要强,那么学生就会放弃锻炼。有些活动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比如上课、做作业,如果必须活动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学生的锻炼动机,这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均衡学生的生活时间;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任务不太繁重,必须活动的时间比较合理,但他们仍然缺乏足够的锻炼动机,这就需要学校采取措施加强引导和督促。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大学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对学生的自主支配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一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就会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严重的甚至整天在电脑前打游戏,连一日三餐都是将就着吃,这种行为习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大学生跟社会接触日益增多,吸烟酗酒的行为急剧增加,吸烟会导致肺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增大人患癌症的风险,酗酒则会引起胃部和肝部的病变,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重视不够。

目前社会上一些专科学校都很浮躁,为了招生而招生,招生宣传中写得多么好,可实际上却是收了学生高额的学费却没有把相应的投资用在学生身上。专科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但是到头来很多专科学生毕业时却连实习厂房都没进过,动手能力一塌糊涂。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尚且如此,更别说相对专业课“不那么重要”的体育课。如果学校都不重视,那么学生的健康意识就更差,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是否重视会挫伤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二、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健康的体质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按时作息、规律饮食、平稳的生活节奏和适当的锻炼。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必须先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健康生活的现象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要培养健康意识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头脑中的健康意识,可以采用但不局限于:

1.开设理论课程,纠正学生“德育和智育大于体育”的错误意识,树立“德智体美”同等重要、均衡发展的观念。给学生讲解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体质的重大影响。

2.对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制订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以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把相同爱好的学生分组,喜欢打篮球一起打篮球,喜欢打羽毛球的一起打羽毛球,还可以设置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和考核机制,督促学生加强锻炼。

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的投资,在良好的健康教育机制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测试,并收集学生的各项身体测试数据,然后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将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每一档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办法:身体状况处于优秀和良好状态的学生有比较强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鼓励他们继续锻炼;处于中等和刚刚及格的同学说明只是偶尔锻炼,虽然有一定的健康意识但没有高效的锻炼计划,应该加大对他们的督促力度,并进一步深化他们的健康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锻炼;不及格的同学说明他们健康意识淡薄,也没有锻炼的习惯,要强制他们参加培训课程,逐渐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体育意识。

三、结语

笔者通过参考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健康的危险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有三点,分别是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机锻炼;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重视不够,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办法,分别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全学校的健康教育体制,优化配置相关课程;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和考核机制,督促学生加强锻炼。由于本人经历和学识的欠缺,本文不能面面俱到,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张永荣,高谊,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下大学生體质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安徽体育科技,2011,(01).

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因素现状调查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辖区内8所中学(5所初中,3所高中)的初一、初二、初三、高一4个年级的学生,每所学校抽取1~2个班,以选中班级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区属中学随机抽取8所学校为调查单位,每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一随机抽取1~2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浙江省中学生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体育活动、电脑上网、饮食习惯、交通安全、暴力行为、艾滋病以及性行为等。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在校医和班主任配合下,由经过培训的学生调查员讲解问卷的填写方法,要求学生匿名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问卷。

1.3 数据录入和处理

调查问卷经编码后用Epi Data3.02软件进行双录入,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本次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65份,其中,男生235人(50.54%),女生230人(49.46%);年龄11~18岁,平均年龄15.40±11.28岁;初中337人(72.47%),高中128人(27.53%)。年级分布:初一年级学生55人(11.83%),初二年级184人(39.57%),初三年级98人(21.07%),高一年级128人(27.53%)。

2.1 身体健康状况认知情况

21.28%的男生及14.78%的女生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好,33.98%认为较好,42.37%认为一般。15.70%的学生从未量过血压,40.21%最近半年内量过血压,8.39%最近1年内量过血压,1.08%的学生曾被医生告知患有高血压。

2.2 睡眠情况

睡眠时间在7~9小时的男生占76.17%,女生占82.17%;初中生占80.42%,高中生占75.48%;少于7小时的男生占8.09%,女生占8.26%;初中生占5.64%,高中生占14.84%;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的男生占15.74%,女生占9.57%;初中生占13.95%,高中生占9.38%;性别间睡眠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4.032,P>0.05),不同年级学生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高中学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初中学生(χ2=11.400,P<0.01)。

2.3 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

60%的学生有时或经常骑自行车,其中,22.80%的学生曾经违章;16.34%的学生乘车时经常系安全带,34.19%的学生从不系安全带。近1月内3.23%的学生曾驾驶过机动车,其中驾驶摩托车的占53.33%,驾驶过轿车的占26.66%,驾驶过拖拉机、吉普车和大巴的各占6.67%;在驾驶机动车的学生中,20.00%的学生有过酒后驾车的经历。

2.4 与故意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

在过去的1年中,13.76%的学生有过1次或以上打架行为,男生(22.98%)明显高于女生(4.35%),初中生(16.02%)高于高中生(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93,5.270,P均<0.05)。11.18%的学生至少1次在校园打过架,2.58%的学生因打架受伤去医院接受治疗。近1个月内1.52%的学生至少有1次因感到学校或上学途中不安全而未去上学,男生多于女生,但差异无显著性(χ2=1.238,P>0.05)。2.15%的学生至少有1次携带攻击他人的物品,1.51%的学生至少有1次携带攻击性物品去学校,0.86%的学生近1个月内受到他人至少1次攻击性物品的威胁或伤害,17.21%的学生近1年内至少有1次在学校被偷衣服、课本或物品被别人故意毁坏过。

在过去1年中,71.83%的学生曾感到过孤独,其中,8.39%的学生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55.05%的学生曾因担心某事而失眠,4.09%的学生经常或总是失眠。13.12%的学生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并持续2周以上,男生为11.91%,女生为14.35%;高中生为16.41%,初中生为1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5,0.604,P>0.05)。22.15%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在班里优良,23..23%认为较差。3.01%的学生近1个月至少有1天以上的旷课,3.44%的学生在过去1年中曾离家出走,男生高于女生(χ2=25.599,P<0.01),初中生高于高中生(χ2=1.872,P<0.05)。

在过去1年中,14.41%的学生曾有过故意伤害自己身体或自杀的念头,3.01%的学生曾制定过自杀计划,4.30%的学生有过自杀行为,见表1。从性别分布上分析,女生在考虑自杀行为上略高于男生,但统计上尚未显示出差异(χ2=0.241,P>0.05),在制订自杀计划、尝试自杀方面,男女有统计学意义(χ2=7.589,5.452,P<0.05),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P<0.05。

2.5 吸烟情况

有关吸烟行为,见表2。

%

*:P<0.01;**:P<0.05。

19.35%的学生尝试过吸烟,4.52%的学生近1个月内吸过烟(调查前30天至少有1天吸过烟),3.66%的学生经常吸烟(调查前30天内每天至少吸1支烟)在吸烟行为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16.911、5.79、10.031,P<0.05)。在年级分布上初一近期吸烟和经常吸烟2项行为上较高,在尝试过吸烟1项上,则出现随年级上升而上升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5.96%的男生在8岁以前开始尝试吸第1口烟,大部分是在16岁之前,占95.24%;女生开始吸第1口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16岁,占37.04。有29.55%的学生在13岁之前就吸过1整支香烟,其中,男生占32.43%,女生占14.29%。近1个月内1.51%的学生至少有1天以上在校园吸烟。

26.81%的男生及11.74%的女生尝试过吸烟,第1次吸烟的原因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9,P<0.05)。男生出于好奇的占61.90%,受同学影响的占11.11%,解除烦恼调节心理的占17.46%;女生有85.19%则出于模仿、好奇尝试吸烟。

87.23%的男生和95.65%的女生认为吸烟对健康有中、重度危害,78.30%的男生和81.74%的女生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有中、重度危害。74.84%的学生身边有经常吸烟的男女烟民,这包括生活在一起的亲人;23.01%报告1周内至少有1天被动吸入烟雾超过15分种。在公共场所、家中、学校等场所下被动吸烟的学生分别占78.28%、39.14%和5.81%。在过去1年中,1.51%的学生曾尝试着戒烟,8.17%的没有尝试过戒烟。

2.6 饮酒情况

在10岁以前第1次开始饮酒者占26.66%,在近1个月内饮酒者占31.61%,过量饮酒者占20.00%。在曾经饮酒行为上,高中学生高于初中生(χ2=13.075,P<0.01),其余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12.47%的学生曾喝醉1~2次,4.95%醉过3~9次,2.58%醉过10次以上,10.11%的学生在13岁之前第1次喝醉酒。3.66%的学生称自己付钱购买,10.54%从家里拿,15.05%称别人请客,见表3。

%

*:P<0.01。

2.7 体育活动

在过去7天中没有进行过20分钟以上高强度体育活动(指使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出汗的任何活动,如快跑、打篮球等)的占13.76%,没有进行过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如快步走、骑自行车、踢毽子等)的占15.27%,女生多于男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5,1.368,P>0.05)。进行过5天或5天以上激烈活动和中等强度体育活动者分别占21.51%和36.77%,4.73%的学生每周在学校上体育课的次数在1次或少于1次。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1小时的占35.91%,其中,超过4小时的占6.24%。

2.8 上网情况

在过去的1年中,94.19%的学生有上网经历。过去7天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的占60.69%,其中56.78%的学生上网时间在1~5小时,男生平均上网时间为2.84小时,女生为2.16小时。89.50%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亲戚家上网的占4.11%,在网吧和朋友家上网的学生各占2.51%。上网的目的性别间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1.665,P<0.01)见表4,男生上网打游戏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寒假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6小时的学生占71.79%,超过6小时的占20.64%。21.05%的学生感觉上网已占据了个人生活,27.69%的学生实际上网时间超过预期,17.39%的学生无法控制上网冲动。因网络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32.49%的学生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其中,男生占37.10%,女生占27.78%;初中生占30.45%,高中生占37.60%。8.47%的学生将上网视为解脱痛苦的惟一方法,男生占9.50%,女生占7.41%,初中生占9.29%,高中生占6.40%。8.70%的学生对家人或朋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2.06%的学生因为迷恋网络而面临失学或失去朋友的危险,75.48%的学生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疾病,80.21%的学生认为网络成瘾需要治疗。

%

2.9 饮食行为

过去1个月63.83%的男生和60.87%的女生每天吃早餐,8.09%的男生和4.35%的女生偶尔吃早餐。3.65%的学生未吃过水果,3.01%的学生未吃过蔬菜,每天食用水果和蔬菜1次以上的分别占75.49%、89.03%,4.73%的学生没喝过牛奶,每天饮用可乐、雪碧或芬达等汽水饮料2次以上的占20.87%。50.43%的学生吃过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其中每周吃3次以上的占6.89%,男生占7.69%,女生占6.09%。

2.1 0 体重问题

35.48%的学生认为自己体重合适,认为属轻度和明显肥胖者分别占30.54%和4.95%,且女生(45.22%)明显高于男生(25.96%),χ2=18.834,P<0.01。10.21%的男生认为自己体重很轻,46.24%的学生正在控制体重,其中女生服减肥药、腹泻药控制或降低体重,30.87%的女生为了减肥或控制体重而限进饮食,3.01%的学生为了减肥控制体重而至少24小时不吃食物。

2.1 1 卫生习惯

6.45%的学生每天刷牙少于1次,39.35%的学生吃食物前大多数时候洗手,13.99%不洗或偶尔洗手,31.18%经常洗。24.52%的学生在学校吃食物前洗手,33.12%不洗或偶尔洗,15.27%经常洗。84.95%的学生上厕所后总是洗手,9.03%的学生大多数时候洗手,86.67%的学生在学校上厕所后总是洗手,8.38%的学生大多数时候洗手。18.71%的学生洗手时总是用肥皂、香皂或洗手液,36.34%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用,20.65%的从不用或偶尔用。

2.1 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的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4.93%,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超过85%以上,但对“共用牙刷或剃须刀是否会传播艾滋病”正确回答率仅为53.76%。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低,其中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8.71%,有21.72%的学生对“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存在模糊认识。

不同性别的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知晓率为71.61%,女生知晓率为78.32%,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χ2=19.514,P<0.01)。但对基本知识的第1、第6、第7项问题的回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

*:P>0.01;**:P>0.05。

不同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初中学生为72.45%,高中学生为81.47%,高中学生知晓率高于初中学生(χ2=28.171,P<0.01),且各年级学生对传播途径的认知显著高于非传播途径。初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逐渐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认为老师讲过关于预防艾滋病课程的占66.02%,曾与父母或监护人谈论过艾滋病的占33.33%,曾与朋友伙伴谈论过艾滋病的占49.46%。

2.1 3 性行为

1.72%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在发生过性行为的人中,有62.50%的学生曾与1个人发生过性行为,12.50%的学生与2个人发生过;最近1次发生性行为没有使用安全套的占12.50%;曾经怀孕或使对方怀孕的占12.50%。

3 讨论

危险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通常包括易导致伤害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本次调查显示,中学生存在着一些易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如骑车违章、乘车不系安全带、酒后开车等行为。由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河南、成都、山东等地的调查表明,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交通事故是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对中学生应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学生的主动和被动威胁或伤害也不容忽视,打架、随身携带攻击性物品去学校、受到他人攻击性物品的威胁或伤害等行为,反映出在中学生中存在发生伤害的危险。因此,应极早加强教育。另外,良好的校风和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保持良好的认知也有重要作用。

自杀、情绪障碍等危险行为也造成了青少年的意外伤害,1年内有13.12%的学生有过两周或以上时间感觉悲伤,3.44%的学生曾离家出走,14.41%的学生考虑过自杀,4.30%的学生有过自杀行为。说明青少年心理问题较严重,这可能与青少年情绪不稳定、学业不理想、家庭和社会压力较大等因素有关。青少年把自杀作为解除烦恼、困惑的方法,自杀通常是一系列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自卑、家庭冲突、学习压力、情绪失控等[3]。因此,应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加强挫折教育及情绪管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健康,以减少焦虑、抑郁等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不但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也与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吸烟和饮酒等行为在中学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吸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国内有关报道相近[4],且青少年学生吸烟、饮酒等危险行为发生呈低龄化趋势。一些研究证明吸烟、饮酒的年龄越早,越有可能成为成瘾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可能性越大;吸烟、饮酒除了使青少年自身受到影响和损伤外,还容易沾染不良习气[5]。而性行为发生越早,出现非意愿怀孕、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危险也就越大。学校、家庭要尽早在青少年中开展性知识、生殖健康、艾滋病及控烟、戒酒的健康教育,以预防这类危险行为的低龄化,有助于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导致严重后果。

调查中发现中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不足,部分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学生中存在着不注意营养需求,喝饮料、爱吃西式快餐、不吃早餐等现象。部分学生为控制体重而采取节食、盲目服减肥药或腹泻药等有害健康的方式来控制体重。因此学校、家庭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开展营养知识的宣传,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增加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上网、看电视是中学生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在本次调查的学生中,该类休闲活动无论频度还是每次耗费的时间,均占不小的比例,有部分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的表现,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青少年加强教育,理智上网,培养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对压力的心理调适能力,避免采用网络游戏来放松自己。学校和家长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才能保证青少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红侠.北京市昌平城区部分初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24-625.

[2]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29-536.

[3]星一,季成叶,籍红,等.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28-29.

[4]苏虹,程慧,张秀军,等.1902名高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299-301.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5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师 主体行为 学生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对体育教师如何利用自身教育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理念与方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何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体育教师主体行为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直接参与性是指体育教师的教书育人主要在于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学校体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目的。

2.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这是由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决定的。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其行为不仅仅局限于室内,也可在室外进行,两个方面相结合。

3.身心合一性。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心理负荷,这是由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就必然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4.社会性。所谓特定的“社会”是指就体育运动而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而选择某种体育角色,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

二、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发展影响的意义

1.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体育的特点与作用均受体育教师的教育行为所影响的。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训练队、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协会等,体育教师在这些工作中无一不起着作用,我们要意识到,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有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完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满足社会化需求。

2.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重要意义。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执行者是体育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的教育工作是体育教师的教育重点与方向。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心理与身体健康的形成与发展。

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主体行为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1.导学。在学生正处于感知事物以直接视听为主,神经抑制过程不完善,精确分析能力差的时期。学生对于动作结构较复杂的教学内容会产生困难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采用模仿导入、标志导悟和条件导控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时空意识感觉,以便尽快掌握教学的内容。因此,解决好变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教法手段问题,便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2.引趣。兴趣是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出发点,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对活动内容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从教学过程情趣化入手,以具体的情节和活泼的形式作为诱发上课兴趣的引线,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不觉乏味,从而乐于接受,不产生逆反心理。然后,教师在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强化指导,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启思。把教材内容交给学生,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可以先讲解示范动作,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述说动作要领,并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强化其记忆过程。

(1)看想结合。体育教学只有让学生对动作的演示过程和欲强化或改进的关键环节观察清楚,才有助于他们对动作的记忆和掌握,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有了正确的认识,每当示范、演示或择优学生表演前,都必须提示学生观察的时机和重点,再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正确的表象记忆。通过这样的步骤,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按各自认知的速度进行思考、记忆的环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奠定掌握动作的.基础。

(2)练想结合。行为和意识是密切关联的,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适时的想练结合,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对动作过程进行默想,使这种思索与所完成的动作产生内在的联系,起到明晰动作过程,提高动作准确性的作用。

(3)说练结合。从学生对体育动作掌握的规律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动作再陈述出来,能够起到进一步强化动作的明晰度作用。学生在知觉动作的过程中,只有得到相应的语言表述才能获得所要求的明晰度,才可能在其记忆中逐渐加深和巩固。

4.激情。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表现还来自于对教师爱戴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教师把对事业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爱的反馈。

(1)情感接纳。及时鼓励是情感接纳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微小进步,每一次积极的响应,每一声正确的回答,每一次成功的练习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都会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心理亲和,并会进一步引发招之即来的群体效应。对偶尔迟到的学生,以传递情感的方式给予暗示,对违纪现象暂置一边,给违纪者以反思的空间等。这些软处理,往往胜于当众纠正、趁热打铁的效果。这样,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也更加亲近一层。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机智和经验,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

(2)情感激发。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撞击融合的过程。教师把爱的情感带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记得在足球队一次训练中,我发现一名队员的队服上沾满了泥水,得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父亲一起生活,而其父亲工作较忙,无法细心照料其生活,所以我就把他的队服拿回家中,帮他洗净。事后学生及家长感激之情深埋心底,他在以后的训练中刻苦认真,成绩突飞猛进。这使我感受到体育教育不仅会奠定学生健康的基础,适时的情感的接纳和激发,都会起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乃至继其业的作用。

四、结论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行为通过某种教育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师主体行为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泽山.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35.

浅谈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及对策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32-01 中学时期是人身体发育迅猛、心理变化急剧的时期,也是性萌发并趋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既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发育阶段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心理方面变化非常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种种因素对中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使之感到沮丧、失意、无望、意志消退甚至绝望等,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由此带来了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一系列不健康的行为,如粗言秽语、歪风陋习,甚至违法犯罪,扰乱社会。正确认识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特征、产生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1敏感: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1.2逆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常常以“顶牛”,和老师学校对着干的反常心态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加上学校、家庭教育的手段、方法、地点有时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走向犯罪。

1. 3嫉妒: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在学习、相貌、人缘等方面比自己强时,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1.4挑斗:有的中学生玩心太重,时常闹出一些恶作剧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在大庭广众之中起哄,在其他地方乱写乱画,在公共场合乱丢乱扔,损坏公物,甚至故意找茬顶撞、侮辱和欺负其他同学,与老师同学对着干。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生活。

1.5脆弱:有的中学生依赖性强,独立自主能力差,突出表现在意志上的脆弱性,怕苦怕累,千方百计寻找理由请假,逃避学习、作业、劳动和体育锻炼,无病呻吟,小病大养。

1.6失落:中学生抱有许多幻想,并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朋友交往等方面。挫折和逆境容易给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1.7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1.8孤独:通过我们学校调查发现有些中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习的压力、青春期的烦恼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1社会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国外的各种或先进或腐朽的东西也都随之传了进来,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骤变。我们这些还未成年的中学生,他们这个似懂非懂的年龄段,接受得快,变化得也快,但有许多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也是无法分辨的。

2.2家庭因素:现代家庭中很多父母的文化层次并不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而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有部分家庭,父母的这个时期正好是事业有成之时,家庭经济状况很好,而对子女的教育又无法顾及,造成了对子女教育的“真空时段”。

2.3学习压力: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听到又有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什么的而自杀的消息,真是又痛心又惋惜。我們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在家里宠爱有加,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很差,这就肯定会造成这些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4来自中学生自身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勇于进取,富于想象,朝气蓬勃。但由于青春期出现的许多问题自己无法解决,也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2.5青春期烦恼: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就相当薄弱。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即使有那么一点,也可能是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得来的,零零星星,很不健全。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成长步伐。家庭中,有的粗心的父母根本不关心子女的这些问题,或者干脆没有意识到。学校里,我们现在仅有的一点青春期教育还从初中阶段才开始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加以教育引导,以至学生在懵懂之中偏离了正常的航向。

3控制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对策

3.1教师家长要从小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要鼓励他们投身于自己爱好的集体活动中,有益于他们自己学习成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弱点,有益于身心健康。

3.2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父母亲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也要找时间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关心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3.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中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不健康心理行为的学生应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矫正。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柳州市区随机抽取3所大学、9所高中、6所初中作为监测点校,分别于2005年、2009年在每所学校随机抽取4个班,将抽中班级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2005年共调查大中学生4 100名,收回有效问卷4 007份,有效应答率为97.73%。2009年共调查大中学生3 800名,收回有效问卷3 720份,有效应答率为97.89%。其中2005年男生1 885名,女生2 122名;初中生1 334名,高中生2 050名,大学生623名。年龄12~26岁,平均(16.26±1.63)岁。 2009年男生1 673名,女生2 122名;初中生1 300名,高中生1 873名,大学生547名。年龄12~27岁,平均(16.45±1.43)岁。

1.2 方法 采用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2],在班主任和校医的配合下,由经过培训的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工作人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1)与饮食和减肥相关的行为[3];(2)与非故意伤害有关的行为[4];(3)与心理-情绪障碍和故意伤害(包括自杀)有关的行为[5]:(4)成瘾性行为[6],如吸烟、饮酒、网络成瘾和赌博等。

1.3 相关定义 (1)吸烟:曾尝试过吸烟,且在过去30 d内至少1 d吸过烟[6];(2)骑车违规:过去30 d内出现过骑自行车带人、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闯红灯、乱穿马路、互相追逐6项中的1项[7];(3)步行违规:过去30 d内经常出现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中的1项[7];(4)非安全游泳:过去12个月内曾到无专人管理的场所游泳≥1次[4];(5)受欺侮:过去30 d内经常出现被恶意取笑、索要财物、孤立、恐吓、殴打或关在屋里、被色情侵犯等任一形式的欺侮[5];(6)斗殴:过去12个月内与1人或多人动手打架≥1次[5];(7)饮酒:曾尝试过饮酒,且在过去30 d内至少有1 d饮酒[8];(8)重度饮酒:在过去的30 d内,有过1~2 h内至少饮5杯酒[8];(9)网络成瘾:至少出现以下10项中的5项,①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4 h;②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③因不能上网感无聊和焦虑;④希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⑤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⑦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⑧向家长、老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与家长、教师发生冲突;⑩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9]。(10)赌博:曾参加过用金钱、代币或其他物品作为赌注的娱乐性活动[10];(11)孤独感:过去12个月内曾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11];(12)学习压力感:过去12个月内曾经常或总是因为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感到心情不愉快[11];(13)抑郁:过去12个月内曾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因为伤心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11];(14)因焦虑而失眠:过去12个月内曾经常或总是因为担心某事而失眠[11];(15)有自杀计划:过去12个月内曾考虑过自杀且做过计划[11];(16)有自我伤害倾向:过去12个月内曾有意伤害过自己≥1次[8]。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与饮食和减肥相关的行为

学生2009年比2005年报告率下降的行为包括吃甜点≥1次/d,吃西式快餐≥1 d/周,报告率上升的行为包括未做到每天吃早餐、未做到每天喝牛奶、喝碳酸饮料≥1次/d、通过减少食物量来减肥、擅自吃减肥药、喝减肥茶等。男生与女生行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见表1。

2.2 与伤害有关的行为

见表2。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以曾经骑车的人数(2005年男生为1 619名,女生为1 650名;2009年男生为1 376名,女生为1 554名)为分母计算报告率;△以曾经游泳的人数(2005年男生为1 203名,女生为1 160名;2009年男生为781名,女生为617名)为分母计算报告率。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学生骑车违规报告率由31.45%上升到46.31%,非安全游泳报告率由21.75%上升到30.83%,受欺侮的报告率有所下降,但自感上下学无安全保障率由2.40%上升到10.86%,男生和女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3 心理-情绪障碍

学生孤独感、学习压力感、抑郁的报告率2009年和200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比2005年,因焦虑而失眠、有自我伤害倾向报告率上升,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斗殴报告率下降,女生斗殴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4 成瘾性行为

2009年学生吸烟率为23.85%,与2005年的21.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与2005年相比,2009年饮酒、重度饮酒、赌博报告率上升,女生饮酒、赌博率不同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5 不同学段青少年2005年与2009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情况

2009年与2005年比较,高中生骑车违规(χ2=161.03,P<0.01)、赌博(χ2=4.94,P<0.05)报告率上升,而初中生、大学生2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中生、高中生非安全游泳率(初中生:χ2=6.54,P<0.05;高中生:χ2=22.23,P<0.01)、因焦虑而失眠率(初中生:χ2=4.12,P<0.05;高中生:χ2=28.86,P<0.01)上升,大学生2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生、大学生饮酒率(高中生:χ2=7.62,P<0.05;大学生:χ2=13.12,P<0.01)上升,而初中生2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学段步行违规、抑郁、自杀计划、吸烟行为报告率2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与2005年相比,青少年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与伤害、成瘾有关的行为,与高茗等[12]研究结果一致。特别是因焦虑而失眠、自我伤害倾向报告率的上升,提示心理-情绪障碍是急需引起重视的问题。心理-情绪障碍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限于心理健康本身,还可能是导致多种伤害、成瘾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11]。行为干预的研究证实,健康知识提高不会必然带来行为的改变[13],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成长焦虑是青少年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果缺少基于对青少年心理密切关注的综合性干预方式,则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题可能会继续向严重的方向发展[14]。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不同,提示在干预中应注意学生的不同特点,各有侧重。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医学类、理工类和师范类三所高校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共2259人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091份,问卷回收率92.56%;其中有效问卷1903份,有效率91.01%。年龄范围17-24岁,平均年龄为20.8±1.2岁。其中,男生653人(34.3%),女生1250人(65.7%);大一学生704人(37.0%),大二学生591人(31.1%),大三学生608人(31.9%);医学类学生1043人(54.8%),师范类学生508名(26.7%),理工类学生352人(18.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6]:该问卷由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2个领域组成,总共71个条目。躯体亚健康领域由躯体活力不足(11条)、生理功能低下(11条)和抵抗力下降(10条)3个维度组成;心理亚健康领域由情绪问题(17条)、品行问题(9条)和社会适应困难(13条)3个维度组成。问卷主要调查个体近3个月以来实际感受的不适症状,每个条目有6个评定等级,每个等级的意义分别为1=没有或持续不到1星期,2=持续1星期以上,3=持续2星期以上,4=持续1个月以上,5=持续2个月以上,6=持续3个月以上,等级越高(得分越高)表示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越长[6]。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达1个月及以上项目数即为阳性条目数,作为评价指标。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做了大量研究,证明可信、有效、灵敏,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Cronbaeh a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68,0.958,0.942;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Comell医学指数(CMI)问卷作为效标,效标关联效度分别为0.636,0.649[7]。(2)自编青少年亚健康危险行为因素调查问卷:包括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不健康的减肥行为、无动态性体力活动行为、静止性生活活动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杀行为、吸烟行为、饮酒行为、醉酒行为、滥用药物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等。(3)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学校、年级、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户口、学习压力和睡眠时间等。

1.2.2 调查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发放统一的问卷进行现场匿名调查。集中进行问卷填写,问卷统一发放,统一收回,调查过程中使用统一方法和指导语,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体验独立作答,当场填写回收问卷。

1.2.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2进行双人录入建立数据库,以保证录入的准确性。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情况

在调查的1903名大学生中,共检出有亚健康症状的大学生815名,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42.8%,其中躯体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28.6%,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33.7%。不同维度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见表1。

2.2 不同特征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

2.2.1 不同性别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

女生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5)。见表2。

2.2.2 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

躯体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在不同年级中无统计学差异;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在不同年级中有统计学差异,大一学生检出率最高,大三学生检出率最低。见表3。

2.2.3 不同学校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

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在不同学校中均有统计学差异,三者均为师范类学生检出率最高。见表4。

2.2.4 不同学习压力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

将学生的学习压力分为较大、一般、较小三个层次,不同学习压力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学习压力较大者,其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较高。见表5。

2.2.5 不同睡眠时间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比较。

将每天睡眠时间分为小于8小时和大于等于8小时,两者在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睡眠时间小于8小时组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高于睡眠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组。见表6。

2.3 大学生亚健康症状危险行为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是否有亚健康症状为因变量,将亚健康危险行为因素调查问卷中的不规律早餐、偏食行为和药物滥用行为等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偏食行为、无大强度运动行为、无小强度运动行为、静态性生活活动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杀行为、醉酒行为、滥用药物行为、网络成瘾行为等10个健康危险行为与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有关。见表7。

2.4 大学生亚健康症状危险行为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亚健康危险行为因素对亚健康症状的综合影响,以大学生是否有亚健康症状为因变量,将以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10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现偏食行为、无大强度运动行为、无小强度运动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杀行为、滥用药物行为、网络成瘾行为等8个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3 讨论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灰色状态,亚健康可分为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6]。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走向自立与成熟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问题与不确定因素,因此,大学生容易受亚健康问题的困扰。国内的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本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42.8%,与其他文献报道相比略低,可能是因为使用的诊断标准不一样所致;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高于躯体亚健康,检出率分别是33.7%和28.6%,对心理亚健康三个维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适应困难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原因引起[8]。

不同特征大学生群体中,在性别方面,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女生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生热爱运动,男生面对负面生活事件承受能力普遍比女生强以及女生在心理、生理方面的特点有关。在年级方面,大一心理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其他两个年级,这可能与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不适应高校环境及对未来感到迷茫有关。如一年级的大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大学,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明显不同,因此,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尚处于适应阶段,对大学中学习策略没有明确的认识[9]。医学类和师范类大学生心理、躯体及身心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理工类,可能与近年来医学类和师范类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高于理工类有关,也可能与医学类和师范类女生组成比例高于理工类,而女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有关。学习压力大及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也与大学生心理、躯体及身心亚健康有关。熬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而熬夜不仅使身体和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导致白天学习效率低下、精神状态不佳,亦会带来各种心理压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偏食行为、无大强度运动行为、无小强度运动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杀行为、滥用药物行为、网络成瘾行为是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共同危险因素。大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和行动自由,但是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一矛盾导致大学生酗酒、沉迷网络、缺乏运动和饮食不当等行为频发,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本研究还发现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心理亚健康状况,这对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所干扰,会导致某些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比如情绪波动引起酗酒行为和故意伤害行为等,以及无法适应新环境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

本研究探讨了亚健康症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但由于采用现况调查进行分析,所以不能确定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队列研究深入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重庆市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及其健康危险行为因素,为大学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三所大学1903名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自编青少年亚健康危险行为因素调查问卷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42.8%。女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大三年级(P<0.05);师范类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医学类和理工类学生(P<0.05);学习压力较高者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压力一般和较低者(P<0.05);睡眠时间小于八小时的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睡眠时间大于等于八小时的大学生(P<0.05)。影响大学生亚健康症状的主要危险行为因素有偏食行为、无大强度运动行为、无小强度运动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自杀行为、滥用药物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等。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较高,与多种健康危险行为因素有关,相关部门应该区别对待进行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危险行为,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叶金福,姜澄宇.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第三册[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3.

[3]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等.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4):390-391.

[4]李玉良,王成申,周红斌,等.郑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121-123.

[5]李军.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转化干预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2004,25(2):117-121.

[6]齐秀玉.陶芳标,胡传来,等.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编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25-1028.

[7]邢超,陶芳标,袁长江,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31-1033.

[8]郝炯.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0):113-115.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9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辖区内所有中学、大学按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高、大学进行分层,分别抽取2所普通初中、1所重点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职高、1所综合性大学。在各类学校中按年级进行分层,每个年级随机抽取若干班进行问卷调查,所抽中的班级学生均参加调查。共调查学生2 234名,回收有效问卷2 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9. 28% 。其中男生1 022名,女生1 196名; 汉族学生2 014名,占90. 8% ,满族学生95名,占4. 3% ,其他民族学生109名,占4. 9% ; 城市学生1 047名,乡村学生1 171名; 初中生850名 ( 男生405名,女生445名) ,高中生( 包括职业高中) 1 045名( 男生459名,女生586名) ,大学生323名( 男生158名,女生165名) 。年龄为11 ~ 23岁,平均年龄( 16. 56 ± 2. 22) 岁。

1. 2方法于2014年4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下发的 “ 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2]( 分为初中卷 、 高中卷 、 大学卷) 。 采用匿名集体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确保调查现场无老师,学生独立完成, 调查员当场对问卷复核并收回 。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及饮食相关行为 、 运动锻炼相关行为 、 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 、 成瘾行为 、 性行为等健康相关行为 。

1. 3指标定义 “每天中等强度运动”指过去7 d中每天运动时间在30 min以上,并感到气喘、流汗、脸红; “曾受到严重伤害”指过去12个月里,由于伤害而需要医生或护士治疗,或不能上学或影响日常活动1 d及以上; “尝试吸烟”指曾经尝试吸过烟,即使只吸过一二口; “每天吸烟”指过去30 d,每天都吸过烟; “尝试饮酒”指曾经喝过一杯酒( 一杯酒的量相当于半瓶/ 一听啤酒,一小盅白酒,一玻璃杯葡萄酒或黄酒) ; “曾醉酒”指过去12个月,曾因喝酒太多而出现头晕、头疼、嗜睡等醉酒症状[2]。

1. 4统计分析应用Epi Data 3. 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使用SPSS 13. 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对率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 α = 0. 05。

2结果

2. 1饮食相关行为结果显示,一些健康的饮食习惯如过去7 d每天吃水果、每天吃早餐、每天喝牛奶, 各学段报告率均偏低;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吃甜点、 吃油炸食品、吃路边摊,报告率均偏高。所调查的健康饮食习惯,学段越低报告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除吃甜点、吃油炸食物外,均为学段越高报告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见表1。

2. 2运动锻炼相关行为总体情况为男生运动锻炼的报告率高于女生,且随着学段升高运动锻炼的报告率降低,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 义 ( P值均 < 0. 05 ) 。 见表2。

2. 3伤害相关行为多数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各学段步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 / 过街天桥 / 地下通道的报告率为61. 5% ~ 67. 8% ,各学段均有9% 以上的学生存在骑车违规现象。见表3。

2. 4成瘾行为吸烟、饮酒情况较严重,且男生报告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不同学段学生参加过类似赌博的娱乐性活动的报告率均超过10% 。见表4。

2. 5艾滋病和性相关知识行为认为同学感染艾滋病后应隔离的报告率为25. 7% ~ 47. 8% ,且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随学段升高报告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 09,63. 85,P值均 < 0. 01) 。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高中生报告率( 175名,16.7% ) 高于初中生 ( 83名,9. 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8. 79,P < 0. 01) 。34. 7% ~ 45. 3% 的学生有特殊意义的异性朋友,男生( 411名,40. 2% ) 高于女生 ( 416名,34. 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32,P = 0. 04) 。高中生曾有过性行为的报告率 ( 205名,19 6% ) 高于初中生( 86名,10. 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20. 17,P < 0. 01) 。被试中4. 6% 的大学生表示曾经怀孕或使他人怀孕。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 。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在饮食摄入方面,仍有部分大中小学生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不吃早餐等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中学生每天摄入新鲜水果、 蔬菜、乳类及豆类的比例均较低,其中以大学生的摄入水平最低。从初中生到大学生,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食现象,高于浙江、上海地区的水平[3,4]。汽水饮料、甜点、油炸食物、西餐快餐及路边摊等不健康食品仍受青少年的追捧,而这些均为诱发成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5,6]。辖区内各学段仍存在少数学生过于注重自身体重,甚至出现为减肥连续超过24 h不吃东西的现象。

青少年的运动锻炼不足,且女生运动量总体低于男生。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初中生、高中生面对升学压力,竞争激烈,课外运动时间少,家长、学校在追求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另一方面,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尤其是女生多倾向于静态休息,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大学生在校生活比较灵活,学校统一的体育锻炼机会较少,课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高( 37. 8% ) 。

伴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伤害已逐渐取代躯体疾病,成为青少年致伤、致残及死亡的首要原因[7],而各类伤害事件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调查显示,延庆县青少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故意、非故意伤害相关行为,且多数伤害行为报告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学段学生均存在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多数行为报告率低于北京市某区水平[8],显示该辖区内青少年自身防护及安全意识不强,亟待进一步提高。

成瘾行为各项报告率不容乐观,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尝试饮酒率均较高,男生高于女生,且部分青少年有过醉酒经历; 辖区内初中生即出现参加类似赌博性质的娱乐性活动,每天玩电子游戏、上网时间 > 4 h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尝试吸烟率高于福州市报道的水平,尝试饮酒及醉酒报告率低于福州市水平[9]。在艾滋病和性相关知识行为方面,有较高比例的青少年尚不能正确看待艾滋病。4. 6% 的大学生表示曾经怀孕或使他人怀 孕,与浙江省 在校大学 生报告率 相当[3]。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各1所, 分别从一~三年级中各抽取4个班级, 共发放问卷1 627份, 剔除不合格问卷后, 获得有效问卷1 584份, 有效应答率为97.4%。被调查的1 584名学生中, 职业学校学生821名, 其中男生395名 (48.1%) , 女生426名 (51.9%) ;普通高中学生763名, 其中男生378名 (49.5%) , 女生385名 (50.5%) 。学生年龄为15~25岁。

1.2 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高中) ”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饮食相关行为、体育锻炼相关行为、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精神成瘾行为和性态度/行为等, 共计89个问题。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 调查时学校教师回避,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匿名自填, 问卷统一发放, 当场收回。时隔2周后, 在被调查的2所学校各抽取60名学生进行重复调查, 结果显示重复性较好。

1.3 指标定义

尝试吸烟:迄今为止曾尝试过吸烟, 即使只吸一、两口;现在吸烟:过去30 d内曾经吸过烟;尝试饮酒:迄今为止曾经喝过至少1杯酒 (1杯酒指半瓶/1听啤酒, 或一小盅白酒/一玻璃杯葡萄酒或黄酒) ;现在饮酒:过去30 d内至少喝过1杯酒;醉酒:过去12个月内, 至少有1次因喝酒太多而出现头晕、头痛、嗜睡等醉酒症状;动手打架:过去12个月内, 至少有1次与1人 (或多人) 动手打过架;孤独感:过去12个月内曾有过强烈的孤独感;失眠:过去12个月内, 曾因担心某事而失眠;自杀意念:过去12个月内, 曾认真想过 (考虑过) 自杀;离家出走:过去12个月内曾经离家出走过;曾上过网:过去7 d内曾上过网;长时间上网:过去7 d内每天上网时间都在4 h以上;看过黄色书刊影像制品:过去12个月内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等;特殊意义异性朋友:过去12个月内曾单独约会过的异性朋友;边缘性性行为:曾和异性朋友有过拥抱、接吻或抚摸对方身体的行为;有过性行为:以往和他人发生过性行为[5]。网络成瘾:根据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 出现以下10项中的第①项和②~⑩项中的至少4项:①在过去7 d内, 平均每天上网≥4h;②即使不上网, 仍想着网络上的内容;③一旦不能上网, 就感到不舒服、无聊和焦虑;④希望增加上网的时间, 以便满足自己的愿望;⑤上网的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停止上网, 但无法自控;⑦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 或干脆逃学;⑧向家长、教师、同学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而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⑩借上网逃避现实、摆脱困境或郁闷、无助、焦虑的情绪[5]。

1.4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Epi Data 3.0软件进行,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百分率的比较。

2 结果

2.1 吸烟和饮酒

被调查的821名中职学生现在吸烟、现在饮酒、醉酒的报告率依次为27.5%, 45.8%, 18.6%, 明显高于普通高中生的15.1%, 28.2%, 1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而在尝试吸烟、尝试饮酒、初次吸烟年龄≤13岁、初次饮酒年龄≤13岁的报告率上, 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2.2 伤害

调查结果显示, 中职学生有9.4%受人欺侮, 16.0%动手打架, 12.3%有孤独感, 14.4%有自杀意念, 6.8%离家出走, 报告率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失眠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网络成瘾

中职学生长时间上网的报告率为25.3%, 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17.4%, 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学生的15.2%和1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4.951, 13.827, P值均<0.01) ;中职学生过去7 d曾上过网的报告率 (89.3%) 和普通高中学生 (88.6%) 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8, P>0.05) 。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2.4 性行为

在看过黄色书籍及影像制品、有特殊意义异性朋友、和异性有边缘性行为、有过性行为的报告率上, 中职学生依次为26.2%, 34.3%, 26.9%, 11.6%, 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学生的17.3%, 22.0%, 11.4%, 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8.259, 29.561, 60.783, 27.956, P值均<0.01) 。

3 讨论

3.1 吸烟和饮酒行为

研究表明, 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可导致生理性及心理性成瘾, 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同时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6,7]。本次调查显示, 中职学生吸烟、饮酒不良行为的发生要比同年龄阶段的高中生严重, 与上海市青浦区、静安区及江苏省的调查结果一致[8,9,10]。究其原因, 可能是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学习压力减轻、家庭及学校管理方式改变等因素所致。因此,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中职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使其远离危险行为。

3.2 伤害行为

近年来, 我国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给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害[11]。本次调查表明, 中职学生动手打架、离家出走的报告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 与南阳市、上海市的调查结果一致[12,13]。提示学校和社会应更加注重对中职学生伤害行为的干预, 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范伤害的意识。

3.3 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精神、心理和学习等带来不利影响, 还会引发偷盗、打架、自杀等严重危险行为[14]。预防学生网络成瘾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次调查显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要比同年龄阶段的高中生严重。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和家长应重点关注中职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

3.4 性行为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先按杭州市4个监测区 ( 上城区、下城区、富阳市、建德市) 分层, 每个监测区中再按照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分层;每个区中的所有初中班级、普通高中班级、非普通高中班级分别按照学校地理位置等排序, 单纯随机抽取8 ~ 9个初中班级、4个普通高中班级和3 ~ 4个非普通高中班级。被抽到班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685份, 收回有效问卷2 600份, 有效率为96.83%。其中初中生1 288名, 高中生1 312名; 男女生比例为0.89∶1, 平均年龄 ( 15.32±1.94) 岁。汉族占97.2% ( 2 527/2 600) , 父母婚姻状况在婚占88.7%, 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例分别为56.1%和64.2%, 独生子女占55.7%, 目前在学校集体住宿的学生占38.4%, 和家人一起住的占55.8%。2 600名青少年中, 男、女生就读的学校类型、所处城乡、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和父亲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特征上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χ2值分别为115.53, 18.90, -6.69, 59.46, 13.41, 59.46, P值均<0.01) 。

1.2方法统一采用“浙江省2012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 于2012年4—5月间组织学生在教室集中填写。该问卷主要参照美国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问卷[10]和WHO全球学生健康调查问卷[11]自行设计而成, 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体力活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计算机上网、交通安全、暴力相关行为、艾滋病知识、卫生习惯、性行为等。涉及调查的每位学生及其监护人均需要填写知情同意书。调查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现场向学生介绍调查目的、意义和保密性。每个班级按照座位分两组单独进行, 保证调查对象间至少1 m间距, 作答过程中现场保持安静。调查问卷不记名, 当场交卷, 学生回答问卷时, 教师不在场。

1.3质量控制调查前对本底资料进行核实, 由计算机程序实现抽样; 所有区县级调查员均参与统一培训后才可开展工作, 市级质控员对每个区随机抽取至少4个班级进行现场督导; 调查后期由市级质控员对每所学校进行电话核实, 确认调查的真实性和方法的正确性。建立数据核查制度。

1.4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 3.1软件对所有问卷平行双录入,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变量的统计学描述采用均数和标准差, 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分类变量的统计学描述采用百分比, 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其中等级变量 ( 父母文化程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数量) 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2 结果

2.1每天体力活动时间2 600名学生中, 过去7 d中每天活动<60 min的比例为85.4%。女生每天活动时间少于1 h的比例高于男生 ( P<0.01) , 非普通和普通高中学生高于初中生 ( P<0.01) , 农村高于城市 ( P<0.01) 。见表1。

2.2看电视时间2 600名学生中, 周一至周五每天不看电视占38.7%, 平均看电视时间<1 h/d占25.9%, ≥1 h/d占35.5%。非普通高中生中周一至周五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1 h的比例最高, 初中生次之, 普通高中最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 农村学生比例略高于城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见表1。

2.3吃早餐2 600名学生中, 过去30 d不是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35.7%。非普通高中生不是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多, 初中生次之, 普通高中生相对最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 农村学生比例高于城市学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见表1。

2.4蔬菜水果摄入2 600名学生中, 过去30 d通常每天吃水果<1次的比例为27.6%, 吃蔬菜<1次的比例为6.2%。每天吃水果<1次的比例为男生高于女生, 普通高中生多于非普通高中生, 初中生最少, 农村学生比例高于城市,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每天吃蔬菜<1次 /d的比例在性别、学校类型和城乡区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见表1。

2.5吸烟2 600名学生中, 过去30 d有过吸烟的比例为6.6%。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非普通高中生最多, 普通高中生次之, 初中生比例最低; 农村学生比例远高于城市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2.6多种慢性病相关健康危险行为聚集2 600名学生中, 没有上述6种慢性病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比例仅为5.0%, 同时具有1~2种的占66.1%, 具有3种及以上的占28.9%。其中超过1/3的农村学生、非普通高中生具有≥3种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多种慢性病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率在不同学校类型和城乡区域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 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杭州市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慢性病相关健康危险行为普遍存在。本调查人群不仅多项社会人口学特征存在性别差异, 3种主要慢性病相关健康危险行为也存在性别差异 ( 每天活动小于1h的女生多于男生, 每天吃水果少于1次的男生多于女生以及最近30 d吸过烟的男生多于女生) , 说明性别可能是杭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的研究也发现, 性别是青少年吸烟[12]、体力活动缺乏[13]、不健康饮食模式[14]的影响因素。因此, 在今后青少年的慢性病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干预中, 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特征, 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青少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也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生。我国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卫生标准明确要求, 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60 min[1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杭州市青少年每天活动低于1 h的比例高达85.4%, 周一至周五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1 h比例超过1/3, 提示杭州市青少年体力活动缺乏、静坐时间长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调查也发现, 每天活动时间小于1 h的比例男生低于女生, 初中生低于高中生, 这可能与男生相对好动, 学业负担不断加重有关; 农村学生每天活动少于1 h的比例高于城市学生, 同时看电视时间超过1 h的比例相对较高。提示农村学生存在日常活动时间较少且活动类型较单一的问题。

每天吃早餐和蔬菜水果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来自早餐的能量应占全日总量的25%~30%, 青少年和成人一样每天需要摄入蔬菜300~500 g, 水果200~400 g[16]。本次调查发现, 杭州市超过1/3的青少年不是每天吃早餐, 超过1/4每天吃水果少于1次, 其中农村青少年的比例均较高, 这可能与经济条件、传统重视程度有关。

中国是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 烟草控制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保护儿童青少年不再成为新的吸烟者[17]。本次调查显示, 杭州市青少年现在吸烟率 ( 过去30 d天吸过烟) 为6.6%, 其中农村为10.5%, 城市为1.7%。而2007年浙江省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7.88%, 城市为6.59%, 农村为8.68%[18]。可见杭州市青少年现在吸烟率略低于浙江省2007年整体平均水平, 但农村学生吸烟率高于浙江省农村平均水平, 说明今后不仅要在城区学校和社区继续持之以恒地宣传吸烟有害健康, 更要加强杭州市农村地区的青少年控烟工作。

上一篇: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下一篇:一般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