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的导入技能

2024-09-26

物理教学的导入技能(精选12篇)

物理教学的导入技能 篇1

职高学生大多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一般, 被中考淘汰的“三类苗”, 在中考的打击之后, 又在普通高中门前被谢绝进入, 不得已而来到职业高中。因此, 他们在文化课方面的自信更加不足, 学习兴趣更加不浓, 学习精力不到位, 也不求上进。作为职高生的英语教师, 我的感觉更是明显, 为了能尽量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在教学导入方面努力探索技能和方法, 在职高英语新课教学中, 一旦导入得法, 就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直观导入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凡是生动、具体、形象、色彩鲜艳的对象,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职高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如在Basic English Book Two Lesson Seven《Two-day Tour in Sydney》的教学中, 先给学生展示了澳大利亚的名胜古迹, 特别是悉尼著名景点的图片。然后我提出问题:“Do you know these place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places?”“Do you want to visit these interesting places?”这样既生动地导入了知识, 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设疑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恰当地设疑问难可以给你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 唤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刺激大脑皮层, 使其处于兴奋状态。在教Basic English Book Three Lesson Two《How to open a savings account》时, 让学生们先讨论在银行都可以办理哪些业务, 或者他们曾在银行办理过什么业务, 然后我提出问题:“Do you know how to pen a savings account?”

这样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 学生急切想知道答案, 此时正是导入新课的大好时机, 于是我趁机说:“If you want to knowthe answer, let’s begin our class.”此时导入课文, 显得轻松自然, 并能活跃气氛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故事导入法

采用故事导入新课, 深入浅出, 生动形象,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是爱听故事的, 当他们发现自己能听懂故事的大概时, 会乐不可支。我在教Basic English Book Three Lesson One《He decided to have a big Christmas party》时, 用“long long ago…”开始, 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过来。接着用浅易的英语, 借助手势和表情, 简述了圣诞节的由来, 并告诉他们在圣诞节人们通常都会举行那些活动。这样容易引发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以旧引新法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 一方面可以分散新课的难点;另一方面, 能以旧引新,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探求。如在讲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这一语法时, 我先给了学生几个简单的例子, 来复习形容词的用法:

The house is big. (表语)

This is a big house. (定语)

然后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的句型:Would you like to read something interesting? (后置定语)

这样新课导入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却因其简洁、精练,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形容词的愿望。

五、情境导入法

创设一定的情境导入新课, 渲染课堂气氛,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 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Basic English Book Three Lesson Four Dialogue时, 创造在生活中很常见的关于购物纠纷的语言情境——如果你买到问题商品, 你会怎么做?是退货还是另换一个。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操练有关句型, 不但增强了语感, 更触及了学生的内心,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 职高英语教学的导入技能是多种多样的, 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只要能从生活入手, 根据教学具体内容, 巧妙引入生活实际, 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导课艺术, 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习书本知识, 又明白生活道理, 能有效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改变厌学的现状, 为他们的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物理教学的导入技能 篇2

市中办中心小学 闫倩倩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① 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皮亚杰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正是说明了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在其认识是在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上力倡发现法学习…...② 《教学艺术论》李如密: “导课环节”为“导课艺术”

、“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

③ 《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傅建明:巧妙设计导课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④ 处在不足:课堂教学导入目的性不强;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导入时间不得当、不紧凑;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等等。

⑤ 研究重点:将上述诸多“不足”作为研究的“起点”和“突破口”,结合教学的实际,将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设计、实践、实例与相应的理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重点,定能研究出教师普遍接受的有效导入方法、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意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感觉和意识到的问题,也是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疑问,即能触景生疑。对于这些疑问,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制造学生新的求知需要与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刺激其感官,激发其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之中。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定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冲动,使思维入路。正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也认为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应。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心理产生问题。

意义: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推动本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理解导入技能的意义和导入技能的作用,掌握导入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和各种类型。

2、研究高年级学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3、对高年级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大量收集小学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

4、自我教学中成功的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条件: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2、本课题是在研究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当今发展趋 势及小学数学课堂现状后确立的。主要参考《教学观》、《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法》等。

3、我组成员,从事数学教学,有责任心、事业心,有较强扎实的数学业务知识,有改革精神,不因循守旧,愿意为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能力的提高做出不懈的努力。

4、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做到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成果:

研究报告、科研论文、课堂练习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

五、特点与创新之处

1、利用个案对比研究凸显有效性课堂教学导入的策略,在原有相关内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升华。

2、我们将尝试着把我校现在致力于“渗透先学后教理念,建构高效课”的实验研究与有效课堂导入研究结合,探究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的课堂导入模式

六、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2013年9月—2014年1月

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2)教学导入技能开题报告。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4)各实验成员进行相关的研究理论的学习。2014年3月—2014年8月

实验阶段:

(1)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优秀课题(含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2)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进展情况;(3)进行不定期的经验交流,形成阶段性的小结。2014年9月—2015年2月

中期阶段: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录相)、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研论文成果汇编;

(3)教学导入技能的相关论文,形成实验终期研究报告;(4)交流、推广研究报告。2015年3月—2015年8月

总结阶段:

(1)通过对比,整理筛选有效的反思方案,指导教师积极运用。

(2)组织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启示、反思案例,撰写相关论文。

论课堂教学技能技巧之导入技能 篇3

课堂教学导入技能导入原则一、导入技能的含义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言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二、导入的基本功能

1.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划分,导入的功能有:再现、联结。

(1)再现。课的导入总是与以前的知识密切相关。它通过对旧知识在新课前的简单再现,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旧知识。

(2)联结。通过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结,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使课堂教学自然和谐,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孤立性。

2.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去划分,导入的功能有指向、提示。也就是说,导入应该展示本单元、本课题或本节课教学的方向或目标。

(1)指向。我们接触过的一些开门见山的导语常常这样说:“今天我们学习第……课”;“今天这节课主要讲……”就是给学生指明学习活动的方向。

(2)提示。即从内容或形式方面为教学过程的展开作提示,如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在导入中向学生简要地说明新课的主要内容,目标及活动方式(启发性提问、观看电教手段的演示、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等),使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示有重点地理解和学习。

3.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划分,导入的功能则可以包括:收心、激情、启思。

(1)收心。即收拢放飞之心。上课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组织教学。

(2)引趣。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激情。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之迅速进入“角色”。

(4)启思。即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在的思维启动机制,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课文的紧张思维状态。

三、导入的原则

(一)针对性

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设计导入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导入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必要补充,也可以与教学内容具有间接关系。设计导入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脱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导入,不管多么别致,吸引人,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设计导入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征与教学目标的需求。

(二)启发性

导入应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教学内容。

(三)迁移性

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其中,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的迁移叫做正迁移,而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迁移叫做负迁移。学生的学习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之上的,教师的导入应建立在这些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顺利实现过渡。

(四)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较高。

(五)艺术性

教师需要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以使课的开始扣人心弦,吸引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是语言艺术的前提。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导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四、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1.图片导入法。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网络图片导入新课,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

2.复习导入法。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类比导入法。利用与教材内容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4.时事导入法。时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便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

5.实物导入法。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方便、简洁、语境真实。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篇4

1. 直接导入

老师上课一开始直接指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等。教师运用直观材料, 联系实际, 通过讲述或提问, 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导入新课。

2.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原有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递进性, 在温故的基础上提出稍微复杂的问题, 进而导入新课, 这是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通过旧知识导入,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 便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3. 利用直观 (实验) 演示导入

64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

电影、电视、实验等比口头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直观 (实验) 演示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 而且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 颇具好奇心, 喜欢听故事。同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 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我们老师要善于结合所教内容的性质, 根据教学目标, 把所要讲的课题渗透在故事中, 巧妙地提出学习任务,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5. 设疑、设悬念导入

实际证明,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疑问、矛盾、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 以知识冲突的方式设疑, 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 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 有经验的生物教师在教学开始时, 常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 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回忆、联想、预测, 再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讲“减数分裂”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我们已经知道, 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如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可是在生殖过程中, 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经过分裂和分化, 逐步发育成胎儿, 那么胎儿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要保持体细胞的恒定, 精子和卵子中应各有多少条染色体?它们的染色体数是如何变化形成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较浓。

6. 事件与情景导入

我们在上课开始时要善于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件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生物学史、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等作为导入的材料, 创设学习环境, 使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例如, 利用“多莉克隆羊故事”导入生殖与发育的新课;利用2002年3月29日兰州地区遭遇特大沙尘暴事件导入“生物与环境”的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技能的应用

导入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集中注意

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 进入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

2. 引起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是情感的体现, 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导入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明确目的

导入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进入课题

在充分了解并运用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 使导入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自然地进入特定的学习情景。

三、导入设计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结构是根据知识内在联系设计的。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 还要注意知识结构内部的横向联系, 所以导入一定要强调知识模式的内化, 灵活运用导入技能, 通过知识模式的建立形成教师、学生和知识三者之间的整体系统。

2. 启发性原则

我们设计导入时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 激发学生思考, 活跃他们的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探索, 努力进取。

3. 趣味性原则

新课导入一定要讲究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状态, 结合所学内容, 利用生物学史、名人轶事、问题悬念、高科技新成果等作为沟通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做到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篇5

徐莉

栾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导入能抓住学生心弦、调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作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有中学物理教学自己的导入特点,在本文中浅显探讨了关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中的五条基本导入原则,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导入技巧的三个问题。

一、导入原则

1、目的性、思想性原则

2、科学性、整体性原则

3、启发性、趣味性原则

4、直观性、抽象性原则

5、针对性、代表性原则

二、常用导入方法

1、复习旧知识导入

2、实验探索导入

3、讲述故事导入

4、利用电教化手段导入

三、如何提高导入技巧

1、思想上重视

2、准备充分

3、注意日常积累

关键词: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导入技能 导入原则 导入方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结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作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有中学物理教学自己的导入特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中的三个有关问题。

一、关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原则:

导入的含义就是通过一种方式和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研究的教学活动中去。导入的作用,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听课的注意,安定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再一方面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导入原则。

1、目的性、思想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强调必须有准确的教学目的,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善于把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强调导入要为主讲的内容服务,要和主讲的内容相连贯一致,体现导入与主讲内容的和谐统一,以目的为主,思想性为辅,从思想性中体现出目的性。例如: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实验导入法,在实验中有目的的从方法、思想上注意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2、科学性、整体性原则

导入内容上要符合科学性,要真实可靠。同时导入要和教学的主讲内容相联系。即导入要和主讲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整体性,要合乎知识的逻辑结构,不是支离破碎,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采用恰当的导入,使导入恰到火候,只有正确的导入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思考。

3、启发性、趣味性原则

导入要有启发性,以启发为前提,使导入有趣味又有意义,激发兴趣,并不是盲目追求兴趣,没有启发意义的兴趣是起不到导入作用的。教师要有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生活经验,勤于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科学的现象。例如:在讲“液体密度”一课时,以三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浓盐水和适度的盐水中,分别出现下沉、上浮和不沉不浮的三种有趣实验现象为导入,启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既有趣又有启发性。

4、直观性、抽象性原则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既直观又抽象,但抽象是以直观为基础的,通过直观实验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上的抽象概括。直观性是相对抽象而言的,直觉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情感和兴趣。在导入中,直观与抽象要有机地结合使用,掌握从直观到抽象的分析方法。例如:由鸡蛋落在数层厚的毛巾上不破的直观现象,引导冲量概念的教学。

5、针对性、代表性原则

针对性是对所教的学生而言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对不同的课类型,也应采取不同导入方法。代表性是从导入的内容方面来讲的。同时一种导入的形式,内容也可以是多种选择。但选择也要有代表性;反之,同一种内容可以选择多种导入形式,但同样要有代表意义。了解学生对学科的知识水平,熟悉各种导入的一般特点,善于发挥各种导入的作用。

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

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尤其重要。好的导入应是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而实行颇难的教学艺术,往往要用较多的时间才能找到。那么,如何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复习旧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新知识是建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课堂引入要抓住新知识的联系,先复习旧知识,再提出新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这样既降低了难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用已知的钥匙打开未知的锁。如讲“功率”时,可在复习“功”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同一块地,用牛耕需要4个小时,若用拖拉机耕还需要4个小时吗?它们所做的功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从而自然地引出一个新的物理量来反映做功快慢,即“功率”的概念。本节课的引入由于复习了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顺利地自然地掌握了新知识。

2、实验探索导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是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和公式的推导及重点、难点的突破,如能用实验来完成,就能够起以良好的效果。有的课开头就做演示实验,利用实验的直观性,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好奇”的境地,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利用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破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证明了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直观的观察比教师讲的印象深得多。

3、讲述故事导入

物理小故事包括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小传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说、格言、寓言或故事等。在教学中有目的恰当地设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泪盈眶情和活跃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作用。如讲“大气压强”时,先介绍1654年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学生听到了八对马还没有把球拉开时非常惊奇,学生好像置身于现场情境之中,思维格外活跃,在教“浮力”时,可以讲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的故事。在教“浮沉条件”时,可以讲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简单的磁现象”时,从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入手导入新课等等,效果都非常好。讲故事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

4、利用电教化手段导入 利用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教学软件等电化教学手段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获得声图并茂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习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对于“滑轮”这一节课的导入采用计算机教学软件中的方法,通过播放一个胖子可以拉起一袋大米,而瘦子反而被这袋大米拉起这一生动形象的漫画,给学生的深刻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中,导课的形式灵活多样,除上面的介绍之外,还有比如设疑导入、提问导入、对比求异导入、生活实例导入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导入法,都应做到准确把握现代学生心理,既生动形象,又切中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技巧,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那么又怎样去提高导入技巧呢?

三、如何提高导入技巧

1、思想上重视

要提高新课引入,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如果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新课引入可有可无,不如把时间放到正课上去好,当然对新课引入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找资料设计新课导入。如果在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把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么就一定会在如何搞好引入新课的资料、技术、经验等问题上下功夫。

2、准备充分

要搞好新课引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入的形式。比如对初中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好动性强;所以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多用实验、游戏、故事等。而对高中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要求教师讲解的知识性、逻辑性强;所以应多用资料、习题、典故等形式引入,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的资料的可靠性、科学性。

3、注意日常积累

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每节课的导入,必须靠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讲演才能达到。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多看些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并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成多种引入材料。成功的新课引入,还和教师的表达能力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以及实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不同形式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总之,物理新课的导入,要达到打破“开头难”的局面,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所起的过渡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独特的构思,不同凡响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进取,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把课堂导入当作中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必须重视并抓好课堂导入这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马占杰

[2]

温彩蓉 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

资源库&平台/论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新探讨》 惠阳中学物理/教学园地/教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导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好的导入如同桥梁一样联系着教师与学生;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否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关注,能否帮学生迅速调整好学习定势,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接下来我就将从导入新课的功能和导入新课技能的要求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导入新课的功能

1.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上课伊始就进入学习状态,维系到教学内容上来。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产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动力,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保障。

3.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富有创意,新颖的导入方式,会使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开始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导入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导入新课技能的要求

1.导入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要求。导入应对的教学实际有三个方面:1.导入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内容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2.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设计。比如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最好从故事,寓言,动手实验入手。3.导入所设计的内容既要与学生个人已有经验相联系,又要有一定的认知矛盾,使他们有一种急切想知道的心情。总之,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要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化学教材。启发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又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深入到问题之中,他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这便为学生顺利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因此,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使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氧气的制法”导入设计:上节课我们用装在集气瓶中的氧气做了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同学们可知道这一瓶瓶的氧气在实验室是咋样制的的吗?大家可能在医院见过氧气钢瓶。医院的这些氧气又是咋样制的的呢?大家可以结合曾今学过的知识猜测一下。

3.导入要有新颖性。设计新颖,富有趣味性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激发学生兴趣。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的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来说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能形成一个人的认知差,便越能留下疑窦越吸引人。如“乙醇”的导入:酒是一种奇特而又富有魅力的东西,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闻之就脸红呢?我们将从本课开始慢慢揭开乙醇的神秘面纱。

4.导入要有简洁性。简洁性是导入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具有简洁性的导入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在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导入的简洁性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例如,糖的导入:人们称制糖是甜蜜的事业,今天就让我们来上一节甜蜜的化学课—“糖类”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运用合适恰当的授课艺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让我们一起来做学生喜欢的化学老师。

参考文献:

[1]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5.

[2]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物理教学的导入技能 篇7

一、导入技能的功能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立疑激趣,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 激发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

注意是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乌申斯基曾说:“注意是一扇门,一切来自外部世界的刚刚进入人的心灵的东西都要从它那里通过。”好的导入通过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将学生的思想带入课堂,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

2. 承上启下,链接新旧知识点。

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是理解和掌握较高层次的知识的前提,要深化同类知识,就必须以原有知识做铺垫。在导入活动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这样就能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3. 阐述学习目的,传递教学意图。

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启动、导向、激励、调节等心理功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期待心理和学习定势。通过新课导入,学生明白当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导入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技能有:衔接导入法、幽默语言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激疑导入法、审题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探讨这些技能的运用。

1. 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法是指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如要讲授如何运用自选图形设计图案这一章,可以结合神舟七号的实例引入。首先观看“神舟七号”大纪实,接着师生谈话创设情境。由于国家要建立空间站,需要设计新型火箭,任务驱动,提出新的挑战。学生在温馨提示下,发挥想象力,利用自选图形设计火箭。结合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如在讲解信息安全的内容时,可以先演示电脑中病毒的实况,然后结合实例提问:你们是否会经历这样打开电脑工作一会儿,你忽然发现以前存的文件全都不见了,或者系统突然崩溃了。你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并知道如何处理吗?先通过视频资料唤起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旧有体验,接着用一连串的实际情境引出课题,用较短的时间激起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运用情境导入法要善于创设情境,加强诱导,激发思维。

3. 激疑导入法。

激疑导入法就是利用问题,如猜谜等,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例如在讲授windows的操作技巧的时候,利用激疑导入。师:最近一个冒险组织突然神秘失踪了,警方在他们的活动中心找到6台电脑,并且在一个隐秘的地方找到一张纸条,了解到他们找到一个宝藏,并且这个宝藏要6把钥匙才能打开,这6把钥匙的收藏地点分别记录在6个冒险人员的电脑里,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6把钥匙的收藏之地。然后提出四个任务:任务一:找到线索文件。任务二:找到藏宝图片的路径。任务三:显示藏宝图片并设为桌面背景图。任务四:组长结合组员的图片,说出6把钥匙的收藏城市名字。

创设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选择了夺宝行动这个题目,而且,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就感。采用激疑导入法时要巧妙设疑,以移激思,善问善导。

4. 直接导入法。

教师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如讲《搜索引擎》这一章时,就可以直接这样引入。师:我们如何在网络上查找信息呢?生:通过百度、谷歌。师:百度、搜狗、谷歌等是搜索工具,叫搜索引擎。我们今天学习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样的导入方法直截了当,能够让学生一下子就把握本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5. 故事导入法。

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在讲解信息的类型这部分内容时,利用一个“凶杀案“的故事作为线索,将各种信息类型融入其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通过对故事各个环节的注意而加深了对信息类型的理解。

6. 悬念导入法。

悬念一般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在课堂伊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悬念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处理VB程序设计中分支结构这部分内容时,选取了一个赌博场景———猜单双号,学生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赢过计算机。这样的悬念使得学生的有意注意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悬念的设置须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兴趣,太悬会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得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

7. 演示导入法。

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事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等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例如在讲授软件Power Point的使用时,老师可以拿出介绍自己的“我的自画像”Power Point作品作为示范,同时介绍打开、播放、关闭PPT的方法。告诉学生Power Point是一种可以在电脑上介绍人或事物的好软件。通过自我介绍,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作品的示范是为了激发学生产生“我也要有自己的自画像”的想法;图文并茂的作品使学生对Power Point有初步良好的印象。在使用演示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直观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联系或为讲授新教材服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导入的基本要求

导入的基本程序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再引起兴趣,激发思维,同时明确学习目的并进入学习课题。导入新课要从课型需要入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导入的基本要求是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目的明确;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启发性;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进入课题自然合理,导入语要短小精悍导入。导入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和为什么学;有关联性。导入的内容与要学习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尽量以实验演示、生动具体实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新观念;具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能引人注目、颇具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生动语言和炽热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的课的基础。因此老师必须理解导入技能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导入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和各种类型,并能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导入类型应用于教学中。

摘要:导入技能是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其主要功能有:激发学生的注意, 引起学习兴趣;承上启下, 链接新旧知识点;阐述学习目的, 传递教学意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技能有:实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激疑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和演示导入法。

关键词:导入技能,信息技术课程,运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艺, 钟柏昌.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必修)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探析 篇8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针对教学目标, 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 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 集中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引入新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地理课教学导入的功能

1.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或联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或展示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或讲解有趣的地理事实、或演示实验等,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情趣, 从而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激发地理学习动机。

2.集中学习注意力, 明确学习任务

上课伊始, 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 或课前有学案准备, 使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 从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注意力, 明确学习任务。

3.为学习新内容奠定基础

通过导入, 教师有意识地联结新旧知识, 既可复习巩固旧知识, 又可以为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扫除障碍, 从而为学习新内容奠定知识基础。

三、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类型

导入技能一般应用于上课之始或开设新课程、进入新单元以及新课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其中, 课时导入是在地理课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的导语, 是地理课运用最多的类型。

1.温故知新法

是教师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 复习旧知识, 给学生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 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进新知识学习中的方法。运用这种导入方法, 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 又能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 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这种导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

例如, 在讲授“气旋与反气旋”一课时, 可以这样导入, 首先, 教师提问:“在二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什么关系?在三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共同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又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教师简单指导或评价;然后,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行的、气压差相等的几条等压线 (北半球) , 选A、B两点, 请一位同学画出二力作用下的A点的风向, 再请一位同学画出三力作用下的B点的风向;最后, 教师指着黑板上“平行的、气压差相等的几条等压线”简图, 话锋一转:“实际上, 这样理想分布的气压场在现实中几乎是没有的, 一般讲, 等压线是闭合的, 形成一个一个的高气压或低气压 (画在黑板上) , 那么它们的气流状况又是怎样呢?”

这种导入方法, 常见的问题是选例不当, 与新学的内容内在联系不紧密, 或者不将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设计, 其语言和问题没有递进梯度。

2.开门见山法

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介绍新课内容、学习目的和要求, 无须烘托渲染, 也无须借助铺垫, 只需用精辟的语言直接切入主题。这种导入有利于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的, 了解学习任务,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是此法导入成功的关键。

例如, 在学习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 教师可以一上讲台就说:“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章——人口的变化。”然后板书课题:人口的变化。接着说:“这一章我们主要探讨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发展如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下面我们来研究第一个:人口的数量变化。”然后板书, 直奔主题。

再如, 区域地理的讲解中“中国的概况”的导入, 可以说:“我们以前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学区域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对中国地理进行学习。”然后板书“中国的概况”, 再接着说:“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对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这两个问题展开学习。”其实,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很多都是比较适合这种导入方法的。

3.设置悬念法

认知中的疑问、矛盾是思维的“钥匙”, 它能打开学习者求知欲望的大门, 并使之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有力地激活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因此, 地理教师常常在导入时设置疑问,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悬念, 进而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 在探究心理状态下, 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例如, 在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教学时, 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是否知道,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海洋鱼类化石,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河流古道, 这是为什么呢?”

再如, 在“洋流”教学中, 引用教学参考书中的一个事例来引课:“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去美洲用了37天, 而第二年他再次去美洲却只用了20天。这是什么原因呢?”也可用如下问题导入:“家住美国洛杉矶的史密斯小朋友去海滨浴场游泳时, 捡到了一只漂流瓶, 里面装着一封日本东京亚希子小朋友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倡议书。这只漂流瓶是沿着怎样的路线漂来的呢?”

4.联系实际法

是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甚至亲身体验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设计教学导入, 引起学生共鸣与关注的教学活动。利用此法导入, 要求地理教师要经常留意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及现象与地理科学的联系、类比。选材要得当, 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进行“锋与天气”的教学时, 可引用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来导入新课;又如, 进行“大气的温室效应”教学时, 可这样导入:“冬季, 我们这里热量不足, 不能满足花卉、蔬菜等作物生长对热量的需求, 我们却可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种植花卉、蔬菜, 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回答, 教师简单总结后, 说道:“大气也如塑料、玻璃一样, 对地球表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导入新课。

5.演示观察法

在讲授新课前, 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理标本、地理模型、地理景观图、幻灯片、地理电视片和实物等, 做些启发性的演示, 或请学生共同参与演示, 也可做一些活动和练习, 使学生在观察、演示和活动中集中注意力, 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例如, 在学习“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 先用表面光滑的地球仪做如下演示:地轴直立, 球体自西向东自转, 将少量颜色 (红) 较深的水倒在北极点附近。待转动停止后, 让学生观察水运动的轨迹与经线之间的关系, 从而导入新问题教学。

再如, 在讲意大利地理时, 可这样导入:“在欧洲政区图上, 找一找欧洲主要有哪些大半岛?其中, 呈‘靴子状’的是哪个半岛?哪个国家主要占据了这个半岛?”同学们兴趣十足地在地图上寻找起来, 等学生找到答案, 教师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讲授。

6.创设情景法

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知识的情境性, 美国学习技术中心 (LTC) 所致力开发的抛锚式教学模式, 正是目前深受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式。情境导入法指的是教师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生动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为之所动, 为之所感, 产生共鸣, 从而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境的导课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教师的语言、动作、多媒体手段 (视频的播放、音乐、图片等) 及教室的布置等来完成。

例如, 在讲解旅游景观时可以选取一些旅游景点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 通过教师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 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直接播放音乐《我想去桂林》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旅游景观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 从而,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再如, 在新教材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常见天气系统”时可以从分析《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描写进行导入。“是日, 日无晶光, 朔风乱吼……天地变色, 马蹄冰合, 铁甲如冰……”这些在语文里才会出现的文言文放在地理教学中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7.顺口溜导课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材特点, 运用形象、新颖、感染力强的顺口溜教学, 使学生带着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 顺口溜教学, 朗朗上口, 记得牢固。

例如, 在讲“中国的山脉”一课时, 把山脉的位置、名称、走向编成六句话:天阴北, 南岭南, 昆秦夹中间, 大太巫雪在西边, 最东一列台湾山, 长白武夷夹中间。这样, 学生在一上课就能够有浓厚的兴趣, 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地理课堂导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入要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

“地理教学目的作为一堂地理课的纲领和目标, 不仅需要教师自己清楚, 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导入使学生也明白。”精心设计的导入应该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要求, 抓住学生的心弦, 立疑激趣, 使之振奋, 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导入对导入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例如, 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创设情境的导入新课, 教师的语言应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的语言应简明扼要, 准确严密。

3.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加以运用

例如, 给初中学生讲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时, 通常引用鸡蛋的内部结构来类比。给高中学生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就没必要这么讲了。

总之,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 都要注意做到导言要精, 不能太长;导言要巧, 要有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导言要准, 使学生思维顺势进入新的正确轨道;导言要有科学性, 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 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 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 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导入时运用多种手段, 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 做到引人入胜,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能激发求知欲, 防止产生厌倦心理。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陈澄, 段玉山.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物理教学的导入技能 篇9

一、激发动机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是指教师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学习的活跃状态的各种教学行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意义在于:唤起内在需求,明确学习目的;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一系列的研究指出,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对于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专家们曾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如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模式”就包含了“激发和维护学生注意力、突出针对性、建立自信心、创设满意度”四个因素。沃特科沃斯基的“TC动机设计模式”则把主要动机因素置于连续的数学过程中加以考虑,他提出:在教学中,开始阶段相应的动机因素是态度需要,教学的展开阶段相应因素是刺激情感,教学结束阶段动机的相应因素是能力强化。斯皮策的动机情境规则强调,“有效学习的发生取决于以往的学习体验及现有学习情境提供的诱因”,因此,“应创设一个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

激发动机的主要方式有:1. 设置刺激情境。即利用新异的、惊奇的、不合理的、不确定的事情来激发和维护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发探究,利用变化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维护学生的兴趣;2. 运用目标激励。即认识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并且设计出一步步逼近目标的合理而又可行的目标序列,让学生在一个个“小的成功”的鼓舞下,在学习结果的“诱惑”下,始终保持适当的学习预期和激情;3. 激起内发需要。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诱发那些学业不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和要求时,建议教师采用能激发学生认识兴趣的心理效应的方法,如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新颖效应”,不同看法的“冲突效应”,出乎意料的“惊奇效应”,等等。4. 发挥成功效应。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快乐”,看作“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他告诉教育者:“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5. 引导学生参与。这是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

二、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习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意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导入除了具有引起认识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作用外,其意义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二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作好学习的准备。导入新课的方式有采用“始前教学策略”等。

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所运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对整个教学的组织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国外将这些方法和措施叫做:“始前教学策略”。

(一)始前测验

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新的学习已经知道什么和知道得怎么样,包括与新的学习有直接联系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它可以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口头问题、谈话和实际操作活动来实现。其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可以了解学生的状态,教师由此决定教什么、教多少和怎样教;二是怎请学生对新的学习情境的敏感性,促使他们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程度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在新的学习中积极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转化。

(二)陈述目标

在教学开始时明确而具体地向学生陈述行为目标,能激发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期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定式。大量研究表明,行为目标确实能对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教学方法的特点、学习任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三)呈示概要

在教学开始时向学生呈现新学习资料的概要(内容提要),可以帮助学生事先熟悉或了解学习材料的关键内容,如关键的概念、原理和学习材料的一般结构,特别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有研究材料表明,通过图示、图表、地图等形式在正式材料呈现之前把新任务的概要呈现给学生,能促进和保持学习。

(四)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稳定地接收和保持正式学习材料中更详细和分化的内容,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一道观念上的桥梁,为他们获取大量有意义言语信息提供观念上的“施工架”。

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多方面的素质。教师要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善于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境和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要运用恰当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艺术去促进学生最佳发展。课堂教学技能素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的步骤与环节逐步推进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同行为的功能特点,将教师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分为“激发动机的技能”“导入新课的技能”“反馈调节的技能”和“授课结束技能”。教学实践中它们是相互连贯、一气呵成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能微探 篇1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人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然对于历史这一人文学科的历史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课前导入是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 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入”就像是一首乐曲的“引子”①, 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入, 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望。 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而言, 刚刚接触这门全新的课程, 课前导入如何? 对于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至关重要。 因此, 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对导入技能的一些看法。

一、导入技能的概述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上课一开始时的一种教学行为, 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的认知准备, 促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期待和参与需求, 从而使学生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②。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前导入是首要环节, 也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历史这一学科特有的性质, 课堂导入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 会将遥远的历史拉近学生, 贴近现实生活, 有效地把学生带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会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组织, 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③。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的几种常用方法

导人方法的正确选择, 会使整个历史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 可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导入方法的选择尤为关键。 通过笔者近来的观察与总结, 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更适合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

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通过复习旧课或原有知识对新课进行教学导入的方法④。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使学生从以前学习过的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中, 这样不仅回忆、复习了旧知识, 而且对所要学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复习导入法时, 一定要特别注意一点,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旧知识, 并不仅仅是指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 而是要与所学新课相关的一些知识, 对新课学习有一定帮助的知识。

比如, 我们在讲《王安石变法》一课时, 就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方法。 在上课一开始, 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商鞅变法 》一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 “ 在秦朝商鞅进行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进步,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之后的宋朝有一个人也进行了一种变法? 为北宋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就是王安石。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北宋, 领略一下王安石是如何进行变法, 使积贫积弱的北宋得以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王安石变法。 ”老师正确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商鞅变法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王安石变法。

2.设置悬念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上课一开始, 老师就有目的地设置悬念, 提出一些与本课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例如, 在讲五四运动这一课时, 老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老师讲:“同学们, 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4号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说道:“五四青年节。 ”那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是怎么来的吗? 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那什么是五四运动呢? 就这样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 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 激起他们对本课的好奇心。 老师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讨论, 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效果事半功倍。

3.热点事件导入法。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如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翻转课堂、微格等已经广泛普及中学历史教学。 学生了解新闻时事也是极其方便的, 我们可以利用当前热点话题进行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 利用热点话题进行新课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 与当前热点相结合使遥远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我们在讲《抗日战争》一课时, 可以利用去年我国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日”盛大阅兵进行本节课的导入。 现在的初中生兴趣比较广泛, 对于当今国事也比较关注, 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当前的热点事件进行新课导入。

4.故事导入法。 相对于枯燥乏味的阅读历史课本, 学生更愿意听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因此, 历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 以讲故事为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可以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故事有很多种, 比如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古代神话传说等。 利用有趣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要尽量简单化, 导入时间需合理, 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从故事中提出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中。

5.影视导入法。 如今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比较发达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历史典故已经通过众多影视作品逐渐呈现出来。 现在网络, 电视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所以, 我们可以把有价值的一些影视作品带入历史课堂中, 把学生的兴趣变为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

比如现在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 历史教师在讲有关秦国的历史时, 就可以以这部热播的电视剧作为历史课堂的课前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影视导入法对于初中生这个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说, 是一种很有效的导入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一些比较难的历史知识的理解, 从而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 课前导入方法有很多种, 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决定选用哪种方法。 但是笔者认为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以上这几种方法更为合适, 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以上仅仅是笔者的个人观点。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积极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就意味着,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 课前导入极其重要。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 导入技能的合理运用有如下积极的作用。

1.一个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 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望, 同时将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将遥远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 在课堂一开始, 要将学生从课间闲散的状态中迅速拉回课堂中, 一个精彩的导入设计是极其有必要, 它将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3.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导入不仅会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我们学习过的旧知识, 而且会为我们即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埋下伏笔,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帮助理清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后续的历史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4.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 会为学生清楚地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即将所要学习的内容,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这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导入技能的有效运用, 会使整个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轻松学习历史。

四、课堂导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入技能的合理运用使日常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对于导入技能的使用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入要控制好时间。 初中一节历史课是40分钟, 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 如果课堂导入时间过长, 则会影响这节课教学内容的整体完成进度, 最终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反而会适得其反。

2.导入要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简单明了。 导入的设计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针对性强。

3.导入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中。 因此, 初中历史教师设计导入应该针对学生实际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4.课前导入方法应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 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 并且要紧扣所要讲的教学内容, 不能偏离主题, 要选取学生比较熟悉和容易接受、理解的材料。

5.导入要具有启发性, 与问题相结合。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产生对历史知识的强烈好奇心。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不断更新和优化。 课堂导入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将关系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 我们务必特别关注导入技能的研究, 不断加强课堂导入的训练和方法的选择, 努力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 (第3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陈辉.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 (第1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3]朱汉国, 郑国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叶小兵, 姬秉新.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夏辉辉.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陈琦, 刘儒德,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田炜.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案的设计[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 2013.

[8]华裕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法探讨[J].考试周刊, 2009 (4) .

[9]袁浩.关于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 2015 (3) .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篇11

一、导入技能的定义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它是教师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一种教师教学技能。

二、导入技能的主要类型

(一)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利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新知。

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师:“我们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生:y=kx。师:图像是什么?生: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并且,在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师:那么我们猜一猜对于反比例函数又该研究些什么内容?它的图像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组织大家预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同时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主找到了同化新知的旧知,那就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二)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新课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例如,在讲《四边形》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在现实世界中,四边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宏伟的建筑物、铺满地板的方形瓷砖、别具一格的窗棂等,处处都有四边形的身影。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在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三)讲数学故事导入新课

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介绍有趣的数学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启迪智慧、拓宽视野。

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时,采用了以下的故事导入:

古时候,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獻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要奖励这位大臣,大臣不好推托,就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

实际上要满足大臣的要求,国库里应有2的64次方减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这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就明白了。这样的故事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导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四)悬念、设疑导入新课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 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 学生单凭现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求知愿望,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

例如在教学“相似多边形”这节内容时(教师给出图形),教师提出疑问: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 镶上等宽的木条, 得一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 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 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五)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来巧妙地导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我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就用一架天平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放着重量相等的物体,然后在两边的秤盘里加上(或拿去)重量相等的物体;或者把两边的秤盘里的物体的重量都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观察天平加上(或拿去)物体后仍旧是否平衡。学生弄清实验现象以后,随即引导学生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后的情况也是否与实验现象相吻合。最后,在学生已掌握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直接引入等式的性质。

三、结束语

物理教学的导入技能 篇12

一、拟定师范生导入技能的培养标准

导入是指在教学之初, 教师用新颖、自然、形象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固定教学情境的环节。优秀的导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 它能迅速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诱发其思考, 使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著名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的第一项就是动机原则, 即激发兴趣、强化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美国的另一位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则认为, 学习动机对学习班目标的达成度有25%的保证作用。”[2]

良好的导入技能要满足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标准,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导向, 笔者将与导入技能相关的教学技能标准拟定为三大类十二小项。具体内容如下表:

二、明确师范生导入技能训练的技能结构

首先要明确导入的要求: (1) 要求导入环节的新颖性。形式多样的导入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可以利用图像、音乐、影像等手段灵活表现导入内容,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导入新课。 (2) 要求导入环节的凝练性。导语拖沓、冗长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 为此, 精当的导入才可以及时有效地吸引学生, 使教学快速地切入正题。 (3) 要求导入环节的启发性。导语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 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思维, 为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思考的准备,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形成初步的阅读期待。 (4) 要求导入环节的指向性。导语不可只注重趣味性而忽略其指向性。导语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初步认识, 良好的指向性有利于精当地为课堂教学定调、指向。

其次要明确导入的结构: (1) 引起学习注意。人的心理活动是有选择的。学生的注意力经常会发生转移。在新课的开始阶段, 教师应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其尽快地进入学习的准备阶段。 (2) 激发认知需要。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当个体产生需要的时候, 就会引起心理上紧张系统的反应。在教师设置的学习情境中, 学生感到新的学习内容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协调, 能产生认知需要。 (3) 形成学习期待。期待是一种迫切的求知心理, 它是体验的引线、探究的前奏。教师还必须在此时提出问题, 组织引导, 以使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目标、方向和方式, 产生对学习的期待。 (4) 促进参与实践。教师精心设计导语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的欲望。在师生互动中, 学生易于发现自己的欠缺以及理解上的困难, 促使自己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

三、全面开展师范生专项的导入技能训练

项目一:口头表达能力基础训练

注重师范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导入技能训练的基础,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导入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以下训练环节:首先, 要引导师范生注重语言积累。例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摘抄具有文化意蕴、诙谐幽默、智慧隽永的语言。其次, 引导师范生注重锤炼语言。例如注重积累各种口语表达的运用技巧和修辞效果, 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 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最后, 还要加强实际操练, 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例如吐字训练、响度训练、语调训练、讲话训练、演讲训练等。

项目二:导入环节案例分类评析训练

以案例为基准的教学训练是置身于真实的课堂情境, 从教学细节着眼, 透过教学现象去洞察教学思想。尤其是对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来说更能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直观的教学指导。引导师范生进行导入环节案例分类评析训练, 主要侧重于案例的精选, 遵循真情境、小切口、神思想的选择标准, 进而从评析中引发出语文教学的具体问题, 实现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训练中对具体案例进行剖析, 教师加以指导, 师范生自主研讨、归类、评析以致在思想碰撞中寻求启示, 进而提升其对课程的认识, 为未来从教奠定基础。

项目三:导入环节微格教学模拟训练

导入环节微格教学模拟训练是师范生常使用的教学实践训练方式, 在传统的训练方式中还要注重以下训练方法的运用。精心选择导入环节训练的内容, 力求典型而全面, 可以以不同文体、不同主题为分类标准来精选课文, 引导师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现导入环节训练的个性特点, 积极引导师范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觉去设计符合自己风格的导入环节, 将导入环节的设计感染上个性色彩。注意导入环节训练的技巧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在训练中引导师范生以相关技巧为方式, 以艺术提升为追求目标, 使训练效果臻于完美。

摘要: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主体部分, 是教师综合素养集中的体现, 更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职业专有技能。为此, 在进入教学一线之前, 师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基本技能。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培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师范生职前培养的主要内容。以阅读教学中的导入技能训练为例, 试论高职高专师范生阅读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以期提高其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范生,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64.

上一篇:涂鸦艺术下一篇:太阳能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