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影响

2024-08-28

项目影响(共12篇)

项目影响 篇1

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 (或规划) 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 通过分析评价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后评价位于项目周期的末端, 它又可视为另一个新项目周期的开端。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反馈功能上, 它一方面总结了项目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而对于在建和新建项目又起着指导作用。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目标持续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五个方面。

将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引入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领域, 就形成了项目后环境影响评价 (或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 简称环境影响后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ProjectAssessment, EIPPA) 的概念。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 (或规划) 的环境保护目的、环保执行过程、环保投资及效益、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环境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环境保护实践的检查、验证和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否达到、项目的主要环境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对环境影响的回顾分析和进一步的预测评价, 达到总结项目环境保护经验和教训、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和环境管理工作改进建议、实现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可持续性。

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也叫项目后分析 (PPA, postproject analysis) , 是在作出项目批准决定之后, 在项目实施阶段 (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或运行期和废弃过程) 所进行的环境研究 (UNECE, 1990) 。因此, 笔者认为, 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 (EIPPA, 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Project Assessment) 可以看作是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 (EIA) 过程向项目建设、营运阶段的一种延伸, 是改进整个EIA过程及其方法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目前, 与环境影响的项目后评价相类似的名词有环境影响事后评价、回顾评价、后续监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后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分析) 、环境影响后评估等。这些名词虽然与环境影响项目后评价的内容、目的有一致之处, 但都只反映了EIPPA的某些要求和作用, 不够精确和全面, 或者说只是EIPPA的内容之一。

我国即将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增补了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规定。在该法的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建设单位在后评价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明确规定只要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 建设单位就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采取改进措施;如果有关建设单位未采取后评价的相应措施, 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还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采取改进措施。[1]由此可见, 预测和评价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仍然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作用之一。笔者认为, 环境影响后评价 (EIPPA) 的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环境保护执行过程评价、环境效益评价、环境影响的后评价 (PPAEI, 不同于EIA) 以及环境目标的可持续性评价。从对象上来讲, 包括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 (也就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的评价。概而言之, 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 (EIPPA) 就是站在公路建设项目的终点对已经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分析和评价, 并在新的起点上对项目未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提出改善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和对策建议。

下面就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做以简要介绍:

一、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主要对以下方面作调查、分析和评价。

1、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公路在建设实施和运营过程中对沿线地区的动植物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分布概况、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自身的价值等方面的调查, 分析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 评价公路项目的建设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状况, 主要评价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

2、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指由于公路建设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 主要发生在公路施工期和运营初期。由于工程防护措施和恢复植被措施的实施, 水土流失到运营后期将基本稳定。主要是通过对公路施工中高填、深挖路段的坡面、取弃土场地以及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病害的调查, 分析由于公路施工引起地质类别、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等现状的变化, 对沿线水土流失的影响, 并提出治理措施或对策建议。

3、对水环境的影响。

主要通过对路线范围内地面水域及功能, 工程的施工方案、生活服务区的位置及规模, 公路建设项目沿线地表迳流方位及现有水污染排放源 (生活服务区) 的调查, 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 提出污水处理和实行达标排放的措施。

二、环境空气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根据交通污染源特征及公路两侧有可能的污染状况, 通过对主要敏感点的一氧化碳 (CO) 和氮氧化物 (NO X) 浓度的测定, 对比公路建设前后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并根据交通量的增长情况对未来一氧化碳 (CO) 和氮氧化物 (NO X) 浓度作出预测, 对有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路段应根据气象条件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2]。

三、环境噪声影响的后评价制度

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 是评价的重点, 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通过对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分析和论证交通噪声的既有影响;并根据新的交通量预测结果和敏感点声环境参数, 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公路营运期未来的交通噪声和敏感点环境噪声进行预测, 对现有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提出补救和改善措施。

四、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的关系

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后评价是以项目建设、投入使用等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评价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施工到投产营运等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和环境影响, 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 提出必要的对策措施, 为提高决策水平、改进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公路建设项目来说, 环境后评价是指区域内的公路项目建成投入正常营运后, 在一定的时间内分析评价已建成营运的公路对该区域环境质量的实际影响, 分析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项目环境后评价与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原则和方法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都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 由于两者的评价时点不同, 目的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存在一些区别。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 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 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环境效益, 以便从环境的角度确定项目是否可行。环境后评价则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 一方面检查、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另一方面, 要以环境后评价的时点为基点, 预测项目未来环境影响和环保效果的变化发展趋势。

根据笔者与接触到的、从事项目后评价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探讨, 项目后评价的工作量远大于项目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 这一点与项目环境后评价的工作和内容也是一致的。项目环境后评价除了必要的影响预测评价内容外, 还包括大量的调查研究、实测验证、对比分析等内容, 其工作量也一般大于项目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量。

总之,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其概念、内容、方法和制度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 环境后评价的有些内容在深度上可能难以深入, 或资料不全, 或方法不足。但作为一项很有意义的环境保护工作, 公路环境保护研究人员应该有责任和热情致力于环境后评价的研究, 并将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交通部交计发[1996]1130号;

[2]曾学福、谢跃庆。《浅谈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公路, 2001年第4期;

项目影响 篇2

为了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效地控制,必须在施工进度计划实施之前对影响工程项目工程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保证施工进度计划实话成功的措施,以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主动控制。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影响

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单位不只是施工承包单位。事实上,只要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单位(如政府有关部门、业主,设计单位、物资供应单位、资金贷款单位,以及运输、通讯、供电等部门等),其工作进度的拖后必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因此,控制施工进度仅仅考虑施工承包单位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协调各相关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而对于那些无法进行协调控制的进度关系,在进度计划的安排中应留有足够的机动时间。

(二)物资供应进度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构配件、机具和设备等如果不能按期运抵施工现场或者运抵施工现场后发现其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都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因此,项目进度控制人员应严格把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物资供应进度。

(三)资金的影响

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是足够的资金作保障。一般来说,资金的影响主要来自业主,或者是由于没有及时给足工程预付款,或者是由于拖欠了工程进度款,这些都会影响到承包单位流动资金的周转,进而殃及施工进度。项目进度控制人员应根据业主的资金供应能力,安排好施工进度计划,并督促业主及时拨付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以免因资金供应不足而拖延进度,导致工期索赔。

(四)设计变更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是难免的,或者是由于原设计有问题需要修改,或者是由于业主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进度控制人员应加强图纸审查,严格控制随意变更,特别对业主的变更要求应引起重视。

(五)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气候、水文、地质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必然会影响到施工进度。此时,承包单位应利用自身的技术组织能力予以克服。监理工程应积极疏通关系,协助承包单位解决那些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六)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

风险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及自然等方面的各种预见的因素。政治方面的有战争、内乱、罢工、拒付债务、制裁等:经济方面的有延迟付款、汇率浮动、换汇控制、通贷膨胀、分包单位违约等;技术方面的有工程事故、试验失败、标准变化等;自然方面的有地震、洪水等。

(七)承包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

施工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如果承包单位的施工方案不当,计划不周,管理不善,解决问题不及时等,都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浅析项目沟通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篇3

关键词:项目;沟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07-03

伟大的NBA球星迈克乔丹曾对自己的队友说过“我们两个人在场上的沟通相当重要,我们相互从对方眼神、手势、表情中获取对方的意图,于是我们传、切、突破、得分;但是,如果我们失去彼此间的沟通,那么公牛的末日来临了”。作为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九大知识领域之一的项目沟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项目需要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我们在适当的时间以低代价的方式使正确的信息被合适的人所获得。已达到保持项目顺利进行、提早识别潜在问题、满足客户需求、征求建议以改进项目绩效和避免意外的目的。尤其是在项目早期,高度的面对面沟通对促进团队建设发展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建立共同愿望是特别重要的。

1 项目沟通管理

1.1 项目沟通管理的定义

项目沟通管理,就是为了确保项目信息及时适当地产生、收集、传播、保存和最终处置所需实施的一系列过程。

1.2 项目沟通的重要性

一个项目,要实现科学的组织、指挥,并协调、控制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就必须进行信息沟通。良好的信息沟通,对项目发展及人际关系改善,都存在推动作用。

2 案例分析

但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产生了4个插曲,导致“梦娜公主”最终于5月23日出港。

①BH108撤离装船作业现场。“梦娜公主”靠港后需在BH108的配合下完成该船甲板上4条钢滑道的铺设工作。但2011年5月14日,BH108在未完成装船配合的情况下,上午8:00离开海工码头赴对岸港务局码头进行安装公司自揽项目作业,作业完毕后由于天气影响,直至14日21:00才返回海工码头,“梦娜公主”船上钢板铺设及焊接固定工作推迟约13 h,错过了5月15日20:00的拖拉装船潮水。

②上东块未预拖,错过低平潮。由于BH108的撤离,陆丰项目的装船时间又推后一天。次日,即2011年5月16日,中心组织参建各方再次进行紧急部署。但由于装船单位未采纳将组块预拖至码头前沿的补救建议,至当天23:00时“梦娜公主”错过了低平潮,其压载至极限吃水位也不满足上船高度要求。

③直至5月17日上午11:00上东锁具到货晚。海上吊装锁具按原计划应在牵引前放置在组块上,但由于锁具到货晚直至2011年5月18日8:30才到场地,完成锁具安装时已错过上午的潮位。为此,中块拖拉时间推迟至当天23:00,该块装船时间较原计划损失14 h。

鉴于以上四个故事,公司在沟通管理有以下几点问题:

①购买组块吊装锁具应提前与厂家联系,确保锁具提前到位,配扣工作不影响主线作业。

②在外租船舶时,应与船东沟通,详细全面的了解船舶压载能力等。

③在组块装船过程中,应提前与港务局联系,办理船舶出港所需证书。

3 有效管理沟通的组织障碍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沟通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3.1 施工船舶跟踪不到位

在施工作业之前应先提前落实供施工所用人机具,组织沟通必须做到有备无患。同时还要对所收集的各种信息做充分的整合,以确保所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保证沟通成功有效,达到项目按计划安排如期进行。

3.2 时间压力

时间压力很容易迫使决策者做出仓促的决定。也就是管理学中所说的芝麻绿豆原理:即对于重要事情两三天就下决定了,而芝麻绿豆的小事却因为各种理由拖延,两个月都没有结论。重大决策的产生太过于仓促,而芝麻绿豆的小事却拖沓不决,这是沟通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的问题。

3.3 施工材料跟踪不到位

项目材料工程师应根据施工计划做出相对应的项目材料到货计划。并把不能满足项目时间需求的材料提前做出预警,同时与厂家沟通已达到材料能按时按需到货,工程能按时平稳进行。此部分沟通管理需根据经验对其采取相应措施,或是提前向项目领导汇报以便调整计划或是对厂家施加压力。

3.4 关系维护问题

组织中的个体应与其部署、合作伙伴经常性的接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按时完成任务,以免耽误项目工期。我们比较常见的关系障碍之一就是忽视。由于海洋石油领域项目的特殊作业环境,应该与合作单位或是相关政府部门提前做好沟通,以确保相关证件、资质齐全,以免影响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但是,对于需要由多人完成的项目来说,与其说项目的各个部分是通过技术方法集成起来的,还不如说它们是通过沟通集成起来的,是沟通赋予了项目以生命。如果沟通无效,将会产生如图1所示的结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效的项目沟通,不是简单的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会谈、讨论,而是在目的、对象、时间、方式、内容、反馈等方面都预先设计和定义的信息交流活动,也就是所谓的“结构化沟通”。

结构化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沟通结果对人们沟通技能的依赖性和被沟通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多项目利益相关者,并不善于沟通,我们不能指望将其都培养成沟通高手,也没有必要这样。我们需要的只是保证他们在项目中能够及时、适度、准确地得到其完成任务需要的信息,这是项目结构化沟通的使命。

为实现项目结构化沟通,需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①定义沟通的角色。依据角色设定沟通的时机是提高项目沟通效果的简单诀窍,依据角色行进行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思想。角色不是简单的人物,它还意味着对项目的责任。当弄清项目中的各个角色以及他们需要对项目尽到责任时,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地定义清楚他们在何时需要何种信息,这些信息该从何处得到,如何衡量信息的质量等有效沟通的要素。

②定义沟通的流程。“把创意留给自己,把效率交给流程”是提高项目沟通有效性的另一项行之有效的方式。人们已经意识到依靠那些“马后炮”、“事后抓罪犯”等管理方式进行所谓的“目标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了,流程成了人们日益重视的管理内容。

③定义沟通的格式。项目结构化沟通是建立在标准语汇和格式基础上的沟通。由于项目利益相关方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来自不同的部门。因此,他们很容易采取自己业务领域、部门的习惯词汇来与别人沟通,这种方式会产生很多歧义,造成很多沟通的误解。因此,要确保项目沟通的有效性,必须在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就一些术语等进行统一定义。

3.5 公司项目沟通管理体系中容易产生的不足

沟通即信息交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以及组织之间的交流。一般来说,一个比较完整的沟通管理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即沟通计划编制、信息分发、绩效报告和管理收尾,如图2所示。

项目干系人的信息沟通需求决定于沟通计划,即谁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时候需要,怎样获得;项目干系人依靠信息分发及时获得需要的信息;绩效报告包括状况报告、进度报告和预测,用于收集和传播执行信息;项目在达到目标或因各种原因终止后需要进行项目收尾,项目收尾管理包括项目结果文档的形成,即项目记录、收集对符合最终规范的保证、项目效果(成功或教训)分析以及这些信息的存档。

4 提高项目沟通管理的方法

制定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沟通计划将会促进团队的发展,实现客户的同步,实现项目文件的减少。

有效的沟通计划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①确定项目相关文件保存方式。对于收集到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应制定统一规章制度,将其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文件进行建档、保存。

②建立项目组织联系方式。项目涉及到多方人员,为提高工作效率,应该建立一个专用于项目管理的所有相关人员联系方式名册,做到简洁、明了。

③确定工作汇报方式。明确表达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管理者、项目管理者对上级和相关方的工作汇报方式,包括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比如项目组成员每天通过EMAIL向项目管理者汇报,项目管理者每周通过EMAIL向直接客户和上级汇报,紧急汇报可通过电话及时沟通,每两周项目组进行一次项目工作沟通会议等。

④统一项目文件格式。对于项目统一文件模板,是规范管理的一项措施,所以必须统一各种文件模板,并提供编写指南,以保证项目沟通的效率。

⑤沟通计划应简单实用。沟通计划是用来执行的,要保证项目相关人员已经正确理解,避免为计划而计划,使其束之高阁。

5 结 语

有效沟通是管理者必备的一种高尚品质,也是敬业精神和崇高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会沟通,自如掌握沟通技巧,又善于在必然和偶然中运用它,会使许多工作获得事半功的效果。协同共进,因沟通而成功。

参考文献:

项目影响 篇4

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专业化程度,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绩效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1]。目前,许多学者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硬要素对项目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但由于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基于理性控制的传统经验已不能满足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3]。因此,本文从影响项目建设的软要素出发,探讨工程项目团队共生关系对项目绩效的影响。

工程项目团队是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核心,所以关注工程项目团队的属性和关系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促进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关注影响项目绩效的团队共生关系,从团队单元、团队模式、团队环境三个维度,剖析工程项目团队对项目绩效的作用效果。

1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1.1共生理论

“共生”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首先提出的,他将共生界定为“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4]。1998年,袁纯清将共生理论应用到管理领域,并定义了共生系统的三大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5],如图1所示。

共生单元是共生系统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系统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环境则是共生单元以外的其他因素的总和;共生模式也称共生关系,是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6]。本文将工程项目团队作为共生单元,项目中的管理环境作为共生环境,团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形式作为共生模式,研究此三要素对项目绩效的共同作用。

1.2项目绩效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项目绩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绩”,表示成绩,反映项目建设的成果;二是“效”,表示效率,反映项目建设的过程[7]。关于项目绩效的结构维度,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Westerveld认为项目绩效指标应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铁三角和利益相关者[8];许劲,任玉珑指出,项目绩效包括内部过程、质量、利益相关者和创新与学习四个维度,不仅考察项目的过程绩效,还需考察项目的结果及项目所储存的知识能力[9]。基于此,本文将各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从过程学习绩效、利益相关者绩效和质量绩效三个方面衡量工程项目的项目绩效。

1.3研究假设

(1)团队单元与项目绩效的关系

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决定了它的内在性质和变化因素,但目前关于质参量的选择尚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吴振东提出团队胜任力是衡量团队属性的核心要素[10],因此,本文将胜任力作为工程项目团队单元的质参量进行分析。

对于工程项目团队来说,胜任力并不是项目建设本身,而是团队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团队是否具备完成项目建设所需的技能,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是否保持积极态度等,与团队的工作成果直接挂钩。团队较强的胜任力有助于团队知识的积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保证项目的质量和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团队不可模仿竞争力的关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团队胜任力与项目过程学习绩效正相关。

假设1b:团队胜任力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绩效正相关。

假设1c:团队胜任力与项目质量绩效正相关。

(2)团队模式与项目绩效的关系

共生模式既体现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体现作用的强度;既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关系,也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能量互换关系[5]。共生模式取决于共生度,即共生单元质参量相互影响的程度。具体到工程项目团队,团队之间的共生度表现为共生维度、凝聚力和共生界面。

工程项目团队的共生维度是指由于不同的职责划分而产生的团队种类数量。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项目团队具有多样性,各团队之间必须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项目建设。但是,如果项目团队分工过细,导致工作程序繁杂,就会影响项目进度,最终影响项目绩效。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之间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工作的力量。Man和Lam通过研究发现,团队之间较高的凝聚力有助于团队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而有助于促进项目绩效[11]。

共生界面包括有形界面和无形界面两种,是团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共生界面是团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共生界面丰富的情况下,团队之间沟通的方式和途径会增多,不仅能够减少知识传输的损失,还能够提高团队之间的合作效果,对项目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团队共生维度与项目过程学习绩效正相关。

假设2b:团队共生维度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绩效正相关。

假设2c:团队共生维度与项目质量绩效正相关。

假设2d:团队凝聚力与项目过程学习绩效正相关。

假设2e:团队凝聚力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绩效正相关。

假设2f:团队凝聚力与项目质量绩效正相关。

假设2g:团队共生界面与项目过程学习绩效正相关。

假设2h:团队共生界面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绩效正相关。

假设2i:团队共生界面与项目质量绩效正相关。

(3)团队环境与项目绩效的关系

将项目建设作为一个共生系统,那么工程项目团队作为共生单元,其共生环境主要是指信任和知识共享。

信任是团队之间相互合作行为强有力的保证因素,是指团队之间相信彼此是真实的,有能力的。大量研究表明,缺乏信任的团队是没有竞争力可言的。对于工程项目团队来说,信任有助于培养团结的工作氛围和融洽的团队关系,有助于团队之间的坦诚交流和协作能力的发挥,进而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实现项目绩效最大化的重要资本,而知识共享就是团队单元在工作的过程中,将新工艺和新技术传递给其他团队[12],以在提高团队单元知识资产的基础上增强项目整体组织结构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知识共享是团队共生关系的灵魂,它决定了项目绩效的实现程度。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a:团队信任与项目过程学习绩效正相关。

假设3b:团队信任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绩效正相关。

假设3c:团队信任与项目质量绩效正相关。

假设3d:团队知识共享与项目过程学习绩效正相关。

假设3e:团队知识共享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绩效正相关。

假设3f:团队知识共享与项目质量绩效正相关。

(4)概念模型

根据上述假设,形成了本文研究的概念框架,如图2所示。

2 变量测量与分析方法

变量测量包括两部分:一是工程项目团队单元、团队模式、团队环境的测量,即自变量的测量;二是工程项目绩效的测量,即因变量的测量。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初步问卷,然后结合我国工程项目团队的特点,对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访谈,优化问卷。最终确定的量表情况为:1团队单元包括胜任力一个维度,由3个测量题项组成;2团队模式包括共生维度、凝聚力、共生界面三个维度,分别由2、3、3个测量题项组成;3团队环境包括信任和知识共享两个维度,分别由3、4个测量题项组成;4项目绩效包括过程学习绩效、利益相关者绩效、质量绩效三个维度,分别由4、3、3个测量题项组成。在变量的测量方式上,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的形式对变量进行测量,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本文样本主要取自天津市比较成熟的工程项目团队,调查对象为从事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为了检验设计问卷的质量,本文先进行了小样本测试(N=15),然后根据问卷回收情况和反馈结果对问卷题项再次进行调整,以保证问卷的信度。最后,正式发放问卷测试。整个调研过程共发放问卷164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其中一般员工30.74%,基层管理人员24.01%,中层管理人员13.82%,高层管理人员6.25%,专业人员25.18%。

3 假设检验的结果

3.1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测量的是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SPSS17.0通过Cronbach Alpha系数来检验数据的信度。其结果显示,α系数为0.907,说明本次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另外,对问卷中每个潜变量的信度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由于本文的问卷均来自以往文献,经过多次证明,所以保证了数据的较高的内容效度。而对于问卷的聚合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检验(KMO检验值为0.892,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本文中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表1),说明观测变量对于相应潜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问卷质量较高。

3.2结构方程模拟结果

本文运用LISERL8.7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并验证研究假设。根据结构方程模拟结果,H1b、H2c、H2i假设未通过99%的置信度下统计显著性检验,因此剔除相关路径。经调整后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的路径系数如图3所示。模型的最终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2.05、RMSEA=0.059、NFI=0.91、NNFI=0.94、CFI=0.94、IFI=0.94、GFI=0.81、AGFI=0.78,表示模型拟和效果较好。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3.3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首先,团队胜任力对项目的过程学习绩效和质量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团队胜任力是对团队属性的良好度量,具有较高胜任力的项目团队,能够主动地进行信息搜集,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服务能力,所以有助于质量绩效的提升,假设H1c得到支持。同时,此类团队能够有效地安排工作,团队之间能够良好沟通,进而有助于提高过程学习绩效,假设H1a得到支持。

其次,团队共生维度对项目的过程学习绩效和利益相关者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共生维度越多,工程项目团队所掌握的知识面就越广泛,能够通过有效的头脑风暴解决项目问题,对促进过程学习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假设H2a得到支持;然而,共生维度不能无限增多,必须满足均衡条件,才能确保利益相关者绩效的实现,假设H2b得到支持。团队凝聚力对项目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团队凝聚力是直接作用于团队绩效的[13],而团队绩效的提升,即团队学习与工作效果的改进,对项目绩效的实现具有正向影响,假设H2d、H2e、H2f均得到支持。团队共生界面对项目的过程学习绩效和利益相关者绩效具有正向作用。良好的共生界面是团队之间学习和沟通的桥梁,是项目绩效得以提升的物质保障,假设H2g、H2h均得到支持。

再次,团队信任对项目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团队之间的信任是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信任,团队之间就会相互猜忌,甚至做出危害其他团队的行为,为团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增加阻碍,不利于项目质量绩效的保证,假设H3a、H3b、H3c均得到支持。团队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知识共享是团队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体现,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在满足项目整体目标的情况下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而知识共享就是使各团队得以发展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项目绩效的循环提升,假设H3d、H3e、H3f均得到支持。

结论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5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本文将公路项目后评价引入公路环境保护领域,由此导出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并就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环保调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公路环境后评价抛砖引玉.

作 者:蔡玲  作者单位: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开封,475004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3) 分类号:U4 关键词:公路项目后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  

项目影响 篇6

【关键词】清单计价规范;“项目特征”;“工程内容”;作用;区别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以下简称08规范)是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以下简称03规范)基础上经修订,增删、调整发布的。其最大的变化是将“四统一”改为了“五统一”,即03清单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的四统一改为08清单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的五统一,增加了“项目特征”项。另外这两清单附录中均仍然保留了“项目特征和“工程内容”项。广义上讲,这两项均是对项目“实质”进行的描述,那么实际操作中“项目特征”和“工程内容”项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即万一发生描述上存在实质性差异时以哪个为准,争议颇多,一直困扰着工程造价人员。

对于03规范,附录中同时有“项目特征”和“工程内容”栏,在组价时两者同时对项目的“实质”起到了描述的作用,共同影响报价,但两者的主次没有进行界定。解决不了“万一发生描述上存在实质性差异时以哪个为准”的问题。08规范明确了“项目特征”是“统一”项,并列为强制性条文,而工程内容没有单独进行规定,仅仅是保留在了清单附录中了。从这可以看出,“项目特征”到08规范时在影响造价方面地位凸显,是对项目“实质”进行描述。为“万一发生描述上存在实质性差异时以哪个为准”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

08规范及配套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宣贯辅导教材》(以下简称《宣贯》),对于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过界定:

08规范2.0.3项目特征构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措施项目自身价值的本质特征。对此条《宣贯》第13页要点说明“项目特征是新增术语,相对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而言,对构成工程实体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和非实体的措施清单项目,反映其自身价值的特征进行的描述,定义该术语,是为了更加准确的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中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措施项目的特征描述的要求,便于准确的组建综合单价。”

08规范3.2.1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包括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强条)

08规范3.2.2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根据附录规定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编制。(强条)

对以上两条《宣贯》第22页都有要点说明。可以看出,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五大要件分别是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而工程内容不是必须的要件。

08规范3.2.7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应按附录中规定的项目特征,结合拟建工程项目的实际予以描述。(强条)

对此条《宣贯》要点说明第24页和25页有这样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08规范修改03规范第4.0.4条“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应根据本规范规定的综合单价组成,按设计文件或参照附录……中的‘工程内容’确定”的规定。代之以按“项目特征”确定,并与本规范附录中“项目特征”栏对应。因为决定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价值的大小是“项目特征”而非“工程内容”。理由是计价规范附录中“项目特征与”工程内容“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规定。

一是项目特征必须描述,因为其讲的是工程项目的实质,直接决定工程的价值。……

二是工程内容无需描述,因为其主要講的是操作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计价规范中关于“工程内容”的规定来源于原工程预算定额,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由于两种计价方式的差异,清单计价对于项目特征的要求才是必需的。《宣贯》进一步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计价规范在“实心砖墙”的“项目特征”及“工程内容”栏内均包含有勾缝,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项目特征”栏的勾缝体现的是实心砖墙的实体特征,是个名词,体现的是用什么材料勾缝。而“工程内容”栏内的勾缝表达的是操作工序或操作行为,在此是个动词,体现的是怎么做。因此,如果需要勾缝,就必须在项目特征中描述,而不能以工程内容中有而不描述,否则,将视为清单项目漏项,而可能在施工中引起索赔。

综上,决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价格的是项目特征描述,工程内容不是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五大要素,不决定清单报价。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全面被清单计价模式所取代需要一个过程,全面适应这种计价模式的转变,也需要有一个过渡。源于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工作内容在《规范》中保留了下来,或许是为方便新老对照,或许是为了帮助工程量清单编制者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帮助理解工程的工序、工艺,起提示作用。对于在招标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既有“项目特征”列又有“工作内容”列的,应该以“项目特征”列的描述为准,进行报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逐步全面取代传统定额计价模式初衷是好的,国家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断修订完善计价规范,以期更好的为行业服务。但是面对庞大建筑业市场、地域差异、科技高速发展促生新材料、新工艺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对于这些计价规范的修订颁布就显得非常滞后,难以达到全覆盖。再加上从业者的水平、编制习惯、责任心以及理解的不同,再好的计价规范执行起来也是千差万别,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作为一种“模板”被使用时,项目特征描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清单项目特征描述完备程度、准确度将决定报价所包含的内容和准确性。因此一个清单项目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都是相对的,严格来讲不是《清单计价规范》所能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在依据《清单计价规范》编制清单的“项目特征”描述决定的,即描述了什么就包括什么,没描述的就没有包括,要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篇7

关键词: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每年的公路项目建设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在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截至2014年底, 我国的公路总里程为446.39万公里, 较2013年底的435.62万公里, 增长了2.41%。交通部明确规定, 对于公路交通项目建设必须要做到“先评价, 后建设”。因此, 在公路项目建设时要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实现公路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1 公路建设项目环评

1.1 现状调查方法的确定

当前, 根据公路项目建设的特点, 对于公路项目环评的现状调查主要采取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类比以及分析的方法进行。此外, 为了进一步掌握详尽的资料, 还需要进一步收集遥感资料, 建立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等等。对于专业化的疑难问题还需要采取专家咨询法进一步予以解决。而对于公路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 尤其是考虑是否留设动物通道时, 还需要采取定位或半定位的办法。

1.2 公路项目环评的重点[1]

公路项目建设具有项目多、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 因此, 公路项目环评时要着重做好公路沿线城镇规划与线路之间的关系, 要注重做好公路沿线水库、河流等敏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临时占地与永久占地情况, 以及取弃土场的位置, 相关的施工方式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

公路环评中还要关注对相关突出环境风险的分析, 尤其是要针对敏感目标如甲醇等特殊货物的运输有目的的做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计划。

2 某公路项目环评分析

2.1 项目概况

该公路项目建设设计采用的是全封闭、双向八车道, 公路的路基宽度为45米, 全长为150公里, 全线预计要开设隧道2处, 桥梁1座, 长度为600米;全程立交共设计7处。

2.2 环境质量现状

2.2.1 生态概况

该公路项目沿线主要为山区, 生态环境中以农业经济作物为主, 主要有板栗、油桃、茶叶等等;公路项目所需穿越的防护林和耕地很少, 没有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

2.2.2 水环境质量概况

该公路项目建设沿线的河流较多, 但河流流量较小, 河面跨度在20米左右, 公路需要交叉的河流有三条, 小型水库1座, 建设工程穿越的主要河流、水库的水质要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二类标准。

2.3 环境质量评价

2.3.1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结果

评价方法:对公路项目建设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的是单因子法评价[2]。

式中:Si, j—单向水质因子i在j点的标准指数:

ci, j—第i项污染物在j点的实测浓度, mg/L:

cs, i—第i项污染物在j点的评价标准限值, mg/L

评价结果:从表1监测的结果来看, 该公路项目建设沿线三条河流的COD指标较好, 水质质量较好;p H指标也没有超标, 但从表1也可以看出ⅲ河的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

2.3.2 声环境评价方法及结果

该公路项目建设施工期的声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预测模式如下:合成声源计算模式[3]:

式中:LA合成声源声级, d B (A) ;n:声源个数;Li:某声源的噪声值, d B (A) 。

点声源衰减模式:

式中:Li距声源ri米处的声级, d B (A) ;L0:距声源ro米处的声级, d B (A) 。

建设项目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的规定, 建筑施工厂界的白天噪声限值为70 d B, 夜晚噪声上限值为55 d B。通过现场检测:

(1) 该公路项目建设在施工期间的距离可以通过适当调整, 把现场的施工噪声降到预期值;

(2) 施工期间机械的噪声对周围群众影响较大, 可以通过限制作业时间, 严禁夜间施工, 此外, 设置一定的作业范围, 例如, 严格要求以敏感点为中心周围400米半径范围严禁施工。

3 结语

公路项目建设期间的环保措施主要是尽量避免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少占或不占耕地, 严禁施工建筑垃圾随意丢弃, 生活污水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要做好预处理。在做好环评, 及时预测可能的环境影响的前提下,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2013年版) [M].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06) .

[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2013年版) [M].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06) .

施工项目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篇8

1 投标阶段工程效益的影响因素

工程投标阶段是施工过程重要阶段,投标文件是施工全过程的指导文件,是施工合同的基础文件,是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投标文件的编制质量影响施工项目的效益。而该部分也常常被很多施工单位忽视。目前,在包括厦门在内的全国很多地区已经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基础上的合理低价中标。为确保工程能中标,很多单位经常无依据的压低投标报价,因此也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获利埋下隐患。该阶段,工程效益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投标策略的选择和投标技巧的使用。

1.1 投标策略的选择

投标时,企业根据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既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要考虑竞争的激烈程度,还要分析投标项目的整体特点,按照工程的类别、施工条件等确定投标策略。对企业经济状况差,投标项目少;或政府调整基建投资方向,使本企业擅长的工程项目减少;或者是投标人经营管理不善,存在投标邀请越来越少的情况,此时的投标策略应以生存为重,采取不盈利也要夺标的态度,只要能暂时维持生存渡过难关,企业就会有再发展的希望。而采取了该策略注定了此项目效益很低甚至没有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已经打开局面、施工能力饱和、信誉度高、竞争对手少、具有技术优势并对招标人有较强的名牌效应等有利条件可以采取盈利型策略,而该种策略也意味着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2 投标报价技巧

按一定的策略得到初步报价后,应当对这个报价进行多方面分析。一般来说,投标人确定了工程投标报价后,可以采用一定的投标技巧,使工程项目的效益利润最大化。经常采用的是不平衡报价法:不平衡报价法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在总价基本确定后,如何调整内部各个项目的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常见的不平衡报价法有:对能够早日收回资金的项目,经过工程量核算,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或设计图纸不明确,估计修改后工程量要增加的项目投标报价提高,反之,降低报价。投标人在投标过程采用相应的投标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效益。

2 实施阶段项目效益影响因素

在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施工企业需要在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的框架内实施项目,该阶段影响项目效益包括了影响项目收入的工程索赔和影响项目支出的成本控制。

1)索赔是指在工程施工合同的实施过程中,合同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全面适当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受到损失,向对方提出赔偿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而言,只要不是自身的责任,而是由于外界干扰造成的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都有理由也应当提出索赔。索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施工成本补偿。索赔是项目管理综合水平的体现,及时有效的对工程事件进行索赔可以弥补额外支出的工程成本,增加工程结算收入,进而提高施工项目的效益。

2)一般的成本控制理论包含了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分析等内容。成本预测: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成本控制遵循的原则有: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原则。成本核算、分析: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对工程成本目标和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比较,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计划对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改进施工方法的管理手段。有效的对工程实施过程的成本进行控制有利于工程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项目的目标效益;反之,成本目标控制失败将降低项目的效益。

3 竣工结算阶段效益影响因素

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在完成承发包合同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并在交工验收之后,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及合同的有关规定而编制的,向业主提出自己应得的全部工程价款的工程造价文件。竣工结算审定后的最终结果将直接牵涉到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在竣工结算阶段对项目效益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要编好工程结算,编制者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首先能正确理解定额内容,准确套用定额项目,能对定额项目单价进行必要换算;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合同条款对该调费用进行调整;其次要及时掌握计价信息,准确运用;最后,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现场情况,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签证和费用计算等。

2)结算相关资料完整性。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与结算工作相关的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可保证结算编制内容的完备性,另一方面可保证结算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审核时产生过多疑问和矛盾。

3)是否有良好的公共关系也影响结算的质量,结算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搞好结算,施工单位除充分考虑自身因素外,还应正确处理与其他相关单位及人员的关系,具体包括业主单位、监理、设计、造价咨询等单位。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施中所确定的组织结构关系,同他们在工作中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在各方面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合同履行上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从而为搞好结算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结算编制和审核中博得相关单位的同情和支持,一份有质量的结算是项目效益的保证和补充。

4结语

工程项目施工效益是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影响效益的因素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合理确定期望利润、工程投标报价及有效的投标技巧直接影响项目的获利水平;施工过程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考核是项目效益取得的关键环节;对施工过程不属于投标范围或其他原因增加的工作量进行索赔可以补偿支出的额外成本进而保证效益;一份高质量的竣工结算可以使施工项目效益得到体现。本文除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外,还提出一些处理意见,希望对提高施工项目效益、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有借鉴作用。

摘要:针对工程效益管理的重要性,从投标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分析了影响施工项目效益的因素,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收入,减少成本支出,从而提高施工项目效益,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效益,收入,成本,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郭玉仙.向成本管理要效益[J].山西建筑,2007,33(16):268-269.

[2]杨栋.建筑公司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阎文周.工程项目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探讨 篇9

化工项目环境评价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技术导则、法律和法规来执行, 在化工项目的评价过程中, 要注意具体的项目要符合有关的产业政策。工程的分析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对防护距离的安全性以及厂址选择和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应进行认真的分析。对评价的化工项目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作出阐述, 充分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环境风险, 并提出相关的应急防范措施, 最后对工程污染源提出有关的治理要求。

2 相关技术导则、法规、环评技术、法律以及行业污染控制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 化工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在编制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有关的环评技术导则、法律以及法规来执行之外, 还需要与行业特征相互结合, 严格贯彻相关的污染控制标准和产业政策。比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行业准入条件、行业技术规范、行业污染防治设施规范等。

3 工程分析

3.1 对污染因素的分析

3.1.1 对产污环节的分析

在产物环节分析时, 要对原料组成和性质、操作控制条件以及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 对于比较大的项目一般采取装置流程图的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说明, 与此同时, 还要在流程中说明污染物产生的数量、种类、浓度、位置以及去向。

3.1.2 对技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源强给予高度重视

在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统计时, 计算新老污染源“三本账”要清晰明了, 即是技改扩建之前污染物的排放量, 技改扩建项目进行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 技改扩建之后污染物的排放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技改扩建项目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加上技改扩建之前污染物排放量再减去“以新代老”的削减量, 最终的结果就是技改扩建完成之后污染物排放量。

3.1.3 对非正常排污源强的分析和统计给予高度重视

非正常排放系指在小事故或者开停车的情况下的大于正常工况时的排放量。在对非正常排放工况源强评价时, 要进行有关的计算, 并且对于非正常排放还要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保证装置达标排放、长期稳定运行。

3.2 防护距离分析、厂址选择以及总图布置

3.2.1 防护距离分析

生产装置应按照常年的主导风向进行合理布置, 而且还应该在布置污染物最大的装置时, 将其远离辅助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地区。生活设施以及行政管理设施要位于生产装置的上风向。焚烧炉、污水处理设施、洗气塔排气筒以及罐区和火炬的布置要远离居民以及其他保护目标的厂区一侧。保证非正常、无组织的排放不会造成厂界废气污染物浓度超标。

3.2.2 厂址选择分析

厂址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地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满足环境区域、土地利用以及工农业布局的要求, 与此同时还要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规划布局的相关要求。除此之外在厂址选择时应接近供水水源地和原料产地, 而且还要保证要有适宜的固体废物处置和污水排放场所以及考虑交通便利的要求。对总图布置进行评价时, 重点要按照项目所处厂址周围环境的居民分布、生态、气象以及水环境等状况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价。

3.2.3 总图布置分析

在2005年的时候, 吉林石化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 产生的污染物随之进入到松花江内, 给下游俄罗斯远东和哈尔滨、俄罗斯远东带来饮用危机。我国上下也是一片哗然, 随后对我国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的厂址重新进行了排查, 发现许多化工企业的厂址不能达到相关的要求, 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风险。化工项目环境评价作为预评估, 应该加以重视, 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

3.3 对环保措施的分析

根据化工项目污染物产生的主要特点, 对相同类别化工企业的目前采取的环保处理方案运行指标和经济技术进行认真的评价, 对该化工项目可研阶段的环保方案的污染处理工艺与技术经济可行性作出分析, 还要对环保设施在总投资占有比例及其构成进行分析。技改扩建项目的环保设施投资还要包括“以新代老”环保的投资内容。

4 对环境风险的评价

4.1 对环境风险评价的概述

环境风险评价就是指对建设项目运行和建设期间出现的可预测突发性事故或事件, (一般情况下不包含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 而引起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物质泄漏, 或者突发事件出现新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的损害和影响进行评估, 提出减缓防范和应急措施。

4.2 在环境风险评价时应该关注的问题

4.2.1 风险识别

一般情况下, 在风险评价的过程中, 一些环评报告中容易出现漏项和缺项的现象, 如果单单对项目生产工艺的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 识别风险的对象也只限于厂区内部的生产和装置的现象。因此, 风险识别的对象要包括工艺过程、原辅材料、使用过程、副产品、公辅设施 (包括码头、管道、装卸、贮存以及运输站场等) 以及产品的运输。现在大部分化工项目的建设都是在化工园区进行建设, 所以, 在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 还要对项目引发的伴生或者次生事故的影响给予高度重视, 除此之外可能造成周边相邻的企业出现的链式反应的风险事故也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4.2.2 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排查。

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排查是风险评价非常重要的基础。由于化工项目生产过程非常容易出现突发性事故,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 对环境保护目标应该认真的进行排查, 排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明确对危险源和各保护目标之间的关系; (2) 项目选址涉及到的江河湖海, 要按照环境风险所涉及的范围进行排查, 例如珍稀水生动物栖息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珍稀水生植物、自然保护区以及重要渔业水源等; (3) 项目选址涉及到的关注区和人口集中区, 按照风险评价的范围来排查, 并可按照项目的特点, 适当进行扩大。

4.2.3 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之间的区别

安全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不同。安全评价通常是着眼于设备安全性事故之后暴露范围之内的财产和人员损害, 通常限于化工设备燃爆的安全性事故范围的厂界内。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是区域环境, 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

4.2.4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众所周知, 化工行业的项目建设一定会伴随潜在的一定程度的危害, 若安全措施水平升高, 则化工事故出现的概率就会降低, 但不会达到零。一旦出现事故, 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应急措施, 对减少和控制事故危害。比如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安全防护距离、应急疏散和避难所以及救援通道等。

5 小结

总而言之, 化工项目环评中不单单要保证环境的安全、措施的可行、选址的合理、预测的科学, 还要针对化工项目建成之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措施方案, 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操作性强的技术文件。

参考文献

[1]耿晓梅.有关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评估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 2007 (02) .

[2]曾皓锦.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山西化工, 2007 (01) .

[3]高智勇.化工类项目环评中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J].天津化工, 2007 (02) .

[4]胡燕荣.化工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J].污染防治技术, 2003 (01) .

[5]翁伯韬.产地转移化工项目进度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6.

[6]傅向升.当前发展化学工业的几点思考[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

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要点 篇10

根据环保主管部门及评审专家们对项目重点关注的方向,我认为该类项目环评工作除了要做好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论证、影响预测分析之外,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政策相符性分析

在接受委托进行环评工作之前应重点研究项目与政策的相符性,能否满足各项政策要求是环保主管部门审批该类项目的前提。除了需满足产业政策之外,还需满足当地的各项规划政策和环保要求。电镀项目环评最为敏感的是其电镀工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生产加工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专业电镀和配套电镀,广东省要求所有电镀企业原则上须进入已通过审批的电镀基地集中定点建设[5]。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近年发布的文件,广东省对境内电镀企业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1 专业电镀企业

专业电镀企业不得在基地外新建和扩建,必须无条件选址在电镀基地。在原地保留或改造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企业2006年电镀生产总产值在5 000万元以上,且自动生产线的产值占整个企业的电镀生产总值在70%以上;②经清洁生产审核达到国家《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③企业选址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环保规划等,位于非生态敏感区,厂址周围100 m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纳污水体水质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环境容量等;④企业排放污染物能够全面稳定达标,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废水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工业用水循环回用率达到60%以上;⑤无因环保问题引发群众投诉的记录。

1.2 配套电镀企业

(1)在定点电镀基地外新建,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企业年总产值在40 000万元以上,且电镀车间自动生产线的产值占电镀生产总值的75%以上;②按国家《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进行设计,建成后应经审核达到“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③企业选址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环保规划等,位于非生态敏感区,厂址周围100 m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纳污水体水质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环境容量等;④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废水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工业用水循环回用率达到60%以上。

(2)在定点电镀基地外改、扩建或在原地保留,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企业2006年总产值在20 000万元以上,且电镀车间自动生产线的产值占电镀生产总值的75%以上;②应经清洁生产审核达到国家《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要求;③企业选址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环保规划等,位于非生态敏感区,厂址周围100 m范围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不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纳污水体水质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环境容量等;④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废水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工业用水循环回用率达到60%以上。排放污染物能够全面稳定达标;⑤无因环保问题引发群众投诉的记录。

因此,在我省内凡涉及到电镀工艺项目均须严格参照上述文件要求进行选址,不满足各项政策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

2 运营期影响因子及排放标准

电镀项目运营期对环境的造成的主要影响包括:①对地表水的水质影响,主要包括pH、CODCr、SS、石油类、总铜、总镍、六价铬、总铬、氰(CN-)等,同时对地表水底泥也会造成一定的重金属污染;②对环境空气的质量影响,主要包括SO2、NOx、颗粒物、碱雾、氯化氢、硫酸雾、铬酸雾、镍及其化合物等;③对地下水环境的质量影响,主要包括pH、镍、六价铬、铜等指标;④对土壤环境的质量影响,主要包括pH、镍、六价铬、铜等指标;⑤对周界声环境的影响等,主要为声压级等。

该类项目涉及电镀部分的废水、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其余污染物可执行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需在生产车间内处理达标,才能排出或与其他废水混合。部分污染物指标应根据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要求,做是否零排放的建议。

3 环境风险分析

该类项目的环境风险分析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进行。先进行环境风险识别,查出所有的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主要危害及应急处理措施。然后根据风险物质识别和项目周边的敏感程度,判定风险评价等级。再对照技术导则的要求按不同评价等级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为防止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导致污染物外排,需要求建设单位修建足够容积的事故池。一旦厂区发生化学品泄漏,建设单位将首先对泄漏区用泡沫覆盖,防止部分化工产品挥发成气体扩散,必要时采取水喷淋,喷淋的废水和泄漏的化学品一起流入事故池,有效防止因事故产生的废水未经治理排到厂外。

4 清洁生产分析及总量分析

对于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要求有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应以该标准为参照,没有标准的,以同类项目做类比参照。因此对于凡涉及到电镀工艺项目应参照《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314-2006)及其修改方案、《印发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2007]66号)等有关文件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最后给出清洁生产水平属几级的结论,并提出整改建议。

由于目前国家对“十二五”总量指标尚未出台,暂根据《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设定总量指标需综合考虑以下3个方面:

(1)总量指标须以项目对污染物做最大程度的“减量化、无害化、再生资源化”,并满足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及对环境影响预测可行的前提下进行设定。

(2)须对纳污水体或环境空气等受纳环境进行环境容量计算,在确保有足够环境容量或经过区域削减后有足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总量指标才可行。

(3)总量指标的设定需满足政府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计划要求,即项目在报批环保主管部门之前,需向地方环保部门申请总量前置审核,在拿到地方环保部门总量前置审核意见后,放能确定总量指标上报审批。

5 公共参与调查

根据国家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 环发2006【28号】)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的规定:在正式委托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7日内,建设单位须将该项目概况及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的联系方式向当地公众进行第一次公告,在本环评报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之前,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须在建设项目所在地进行第二次公告,向公众公示该项目有关具体内容,公告方式可采取多种形式。

在第二次公告期即将结束时,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须在当地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公众意见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公众对项目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从而增加公众对项目建设的了解、支持和配合。发放调查问卷的对象需包括单位和个人,参与调查的单位中位于项目环境影响范围的需占70%以上,参与调查的个人位于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内的需占总调查人数的70%以上。调查问卷中需要求参与调查的公众明确表示是否同意该项目建设。对不同意项目建设的调查对象,应进行回访,认真聆听其理由并积极回应,以消除公众对该项目的疑虑。

6 结 语

电镀行业如今环保门槛大幅提高,其环评审批难度越来越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谈之色变。只要我们认真客观的对待该类项目,准确辨识出其环境影响因子,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并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政策要求,对项目选址进行如实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和管理办法,协助环保主管部门做好审批工作。则可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

摘要:探讨了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重点分析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当前的主要政策要求,该类项目在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排放标准要求,环评后续工作的各主要章节的要求等。

关键词:电镀,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电镀行业污染特征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C].2010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A].环保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副研究院,2010.

[2]谭乐铭.开平市水龙头行业战略选择研究[C].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A].2009.

[3]范于松,石相梅,郭益峰.浅谈机械行业电镀废水的治理[J].江苏环境科技,2007,20(Z2):44-45.

[4]陈凌.电镀企业产污环节分析与清洁生产方案制订[J].无机盐工业,2011,43(3):57-59.

项目影响 篇11

关键词:工程项目 投标 影响因素 对策

0 引言

随着《招标投标法》、《建筑法》等国家和地方性法规的日臻完善及逐步与国际接轨,资质明了、流程严谨、竞价投标、阳光决策的工程招投标,已成为工程项目发包、承包的主要方式。在各投标企业的企业资质、工程质量及诚信服务等内功与硬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参投企业如何在强手如林、错综复杂的竞争中未雨绸缪、权衡利弊、出奇制胜,既是企业资质、实力、信誉等综合实力及企业老总睿智的角逐,更是企业智囊是否熟知工程投标报价技术、决策技巧及核心信息的真实检验。

1 决定工程造价的费用构成

建设部、财政部制定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规定:我国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等四部分组成:

1.1 直接费用。工程直接费用是指与直接工程相关的支出,是工程支出的主要部分。它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直接工程费是指工程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包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1.2 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指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和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为建筑安装生产服务的各项费用,由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组成。规费包括工程排污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社会保障费。

1.3 企业利润。企业利润是指施工企业完成承包工程所获得的盈利,通常占人工费的18%。

1.4 税金。税金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等。

2 工程投标报价的影响因素

工程投标报价的影响因素,既有相对稳固、规范的各项费用及各费用之间的比例,也有不可预知的材料、设备和人工的增长,以及相邻承包商和竞争对手的干扰。投标前,应深谙如下主要影响因素:

2.1 各项费用及比例。国内工程,通常是人工费占8%—12%;材料费50%—70%;机械使用费30%—10%;间接费15%—20%;税金一般占3%左右。

2.2 工期延误的影响。根据初步投标报价和招标人限定的工期,如承包人判定这一指标过高或过低,就应当考虑工期的合理性:指标过高,必然有为赶工期而额外发生的费用;指标过低,则会窝工和浪费。

2.3 材料、设备和人工费的增长。材料、设备和人工费,约占项目成本的60%以上,如无利润报价,则比重还会更大。确认初步投标报价所列的材料、设备和人工费用及其增长数后,即可测算出项目的利润空间。

2.4 实力与信誉的影响。投标人在选择承包商时,往往青睐那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诚实守信的公司,尤其是曾在同类工程中获过优质奖的承包商;抛开标书或投标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招标人大多对具有同类项目技术优势的投标人感兴趣。

2.5 投标竞争对手的干扰。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而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扬长避短、出奇制胜,是投标的致胜之要。

2.6 地区干扰或相邻承包商的干扰。工程展开后,缘于不可预料的复杂成因,资源性材料或人力,均可能发生人为的地区性控制。这一情形对本地企业影响不大,异地进军企业较常见。

3 报价影响因素的有效对策

尽管报价影响因素背景、性质不一,但无不归于事物的因果联系。除了不可预知的材料、设备和人工费外,可能性工期延误、地区干预等变数,乃至来自相邻承包商或竞争对手的人为干扰,也绝非是无缘无故的,皆为关联性利益使然。因此,只要准确把脉其利益所在,制胜之策也就一目了然:

3.1 可能延误工期的因素与对策。企业编制施工计划时,要合理安排人工上场时间。由于承包商安排不合理,造成工程延误,或出现质量问题造成返工等,承包商自会增大费用,且只能从项目利润弥补;管理不善、材料设备交货延误、质量返工、监理工程师作梗及其他承包商干扰,均可造成工期延误,不仅无法索赔,还可能遭致处罚。一旦工期延误,势必随之出现银行利息、管理费用、工资开支增多,设备使用费用亦增大。且所增大部分开支只能从报价利润弥补。因此,投标前必须摸清工期最多能拖多久,利润将全部丧失;对所投的工程项目做出合理的组织设计方案;对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以免遭遇意外经济损失。

3.2 材料、设备及人工费增长之策。计算报价时,要切实了解当地材料物价和工资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预测其升降趋势和幅度,准确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材料、设备和工资价格的上涨系数,并与初步投标报价中的材料、设备和人工费相比较,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

3.3 地区干预或相邻承包商干预之策。编制投标报价之前,要仔细调查当地的建筑秩序、风土人情、材料资源及人力资源,预测好可能增费因素;设法摸清相邻标段或有交叉作业的承包商,是否使用共同的施工便道,或使用共同的作业场地等,其维护费用或由于交叉作业而引起的干扰,可能导致工资降低。

3.4 竞争对手应对之策。兵家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投标过程中,熟知对手优劣、预测对手称底线,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及时准确掌握对手综合实力与优劣的基础上,超前分析预测对手的投标策略,并针对所形成的预测结果,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投标决策,以期在投标竞争中趋利避害、立于不败。

3.5 其它可变因素之策。对于无法预知的其它可变因素,可视项目的潜在影响因素超前假定、测算报价。如可能性特殊地质、贷款利率上调、政策法规变化、施工图纸为非承包商原因突变等,均需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的经验和发包商协商解决。

4 结束语

建筑市场的价格竞争主要反映在工程报价上,掌握投标竞争对手情况是投标策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投标能否取胜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除了要做实日常性“质量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的企业内功外,还应着眼发展、未雨绸缪,在未投标前即根据企业的市场及对手,系统收集与企业利益攸关的各类信息,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信息,且应持恒功、广撒网、惠线人。基于此,方能在随机性的竞标中,扬长避短、规避风险、临机取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刘尔烈.基于模糊逻辑的工程投标决策方法,土木工程学报,2003(3).

[3]卢红英,加强建设工程招标制度管理的意义及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2009(26).

土地整理项目选址影响因素研究 篇12

一、文献综述

(一)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理论基础

1、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原则

有学者提出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原则有:项目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先易后难原则和效益最大化原则。200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的原则也有规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等。

2、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模型

土地整理项目选址涉及到多方面指标的衡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借助专门的软件或模型来进行。目前常用的系统通过土地整理目标与区域条件的匹配辅助选址决策,包括基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 E M)等。

(二)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

1、土地整理项目的规模

我国土地整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增加耕地的数量,是衡量土地整理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为了实现统一管理,同一个土地整理项目的区片还应当相对集中连片。《暂行办法》对重点项目的规模、集中程度和新增耕地量都有明确的规定。

2、影响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自然因素

影响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土地整理项目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施,该区域自然条件的适宜性会对其实施的难度和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选址过程中有必要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土壤,自然灾害等。

自然资源中对土地整理项目影响较大的是水资源,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规划。对于水资源供给小于需求的地区不能设置土地整理项目,除非把寻找项目区可靠水源作为土地整理的任务之一。

3、影响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社会经济因素

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选址过程中要对区域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进行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结构,人均土地与耕地面积,户与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闲置土地面积,土地权属状况等:

土地整理在现有土地利用状况基础上展开,应当尽量选址在那些土地利用集约度低、闲散土地面积大、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多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增加耕地的潜力相对较大;

土地整理工程实施后,一旦产生权属争议,往往会造成工程延误或停滞,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应当选址在土地产权明晰的地区,否则就要在土地整理之前开展土地确权工作。

(2)基础设施状况。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大型机械的使用,土地整理项目的效果,都会受到项目区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影响。《暂行办法》对于申报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条件做出了规定:项目所在区位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所必需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经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等。

三、有关土地整理项目选址影响因素的一点思考

土地整理项目绝大部分由县乡一级组织实施,地方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态度直接影响实施效果,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积极性发挥的程度。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郊区,居民和政府官员的受教育程度高、环保意识强;同时他们也有能力支持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施。。但但他他们们不不愿愿接接受受在在区区域域内内实实施施国国家家重重点土地整理项目,因为国家投资项目增加的耕地面积不能变为当年地方新增建设用地的指标。他们更倾向于地方投资进行土地整理,并将增加的耕地面积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土地整理项目在选址时应当考虑到地方这种“选择性积极”的存在。

四、总结和讨论

土地整理项目的选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具体项目进行选址时,既要综合考虑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还要结合土地整理区域资源约束的条件,找到二者最佳的契合点,确定项目的选址。但是,由于类似地方政府和农民积极性这种主观因素很难量化,前人的研究也没有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影响因素。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归纳, 本文认为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项目的规模、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等三个方面。而具体的土地整理项目的选址还要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区域环境的约束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选址,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耀林, 任周桥, 吕晓男, 焦利民.基于知识的选址决策支持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J].2008, 22 (2) :149-152.

[2]、催向科, 许月明.确立土地整理项目的必要性条件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3, 6:15-16.

上一篇:英语同义词的教学方法下一篇:情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