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法研究论文(共12篇)
差异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1
摘要: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差异。以学生性格为切入点的个别辅导更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来自学校、教师的人文关怀, 更有利于他顺利地在差异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策略和节奏, 体验学习的乐趣。该文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 以四位不同个性、不同成绩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采用个案实验法, 尝试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差异教学,性格差异,个案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 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智力的成熟, 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 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到个性的其他部分, 所以良好的性格能使人上进, 奋发图强, 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成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 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可见,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因此,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 教师要个性化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以改变学生气质的消极部分, 促进和发展气质的积极成分。据此, 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 认真分析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尝试进行高一学生差异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研究采用个案实验法, 选定四位不同个性、不同成绩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针对该四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差异性的教育方式, 并通过访谈、学情跟踪调查等方法, 探索差异性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有效性。
1. 性格互补, 发挥镜子效应
【案例1】B同学:高一 (1) 班, 女, 性格开朗、直爽, 爱好广泛, 组织能力强, 学习能力和成绩中等偏上, 有一定起伏。喜欢动手做实验, 参加化学校本课程。
P同学:高一 (1) 班, 女, 性格内向, 学习能力强, 学科均衡发展。工作能力一般, 不善沟通, 参加校本课程。
笔者开始注意B同学是被她上课明亮的眼神和敏捷的反应所吸引, 但随后, 又因她在《氯气》方程式默写上所犯的诸多低级错误而震惊。通过多方观察, 发现她的思维虽快, 但缺乏缜密性, 导致貌似很聪明但成绩却很不稳定的现状。在开设化学校本课程时, 笔者特意安排她和P同学搭档, 希望通过相互影响, 收到性格互补的效果。平时上课, 也有意让她俩共同完成某个问题, 让她不断感受P同学的思维缜密、认真、坚持的学习态度。一段时间后, 笔者感到她把P同学作为自己的标杆, 努力完善自己, 对自己的要求高了, 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而且, 她的开朗的个性更容易获得周围人的帮助。在高一结束时, 她高考选科选择了化学。和她交流中, 知道她开始主要对化学实验感兴趣, 后来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并认为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受到P同学的很大影响, 更适合学习化学。
因为P同学性格内向, 见教师躲闪, 笔者把她和B同学 (性格互补) 安排在一组。她俩经常很愉快地进行交流, 在B同学的带动下, 她性格上的过于内向、不善交流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平时习题课的小竞赛上, 她常被同学以杀手级选手派出, 为本队加分。这些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对她产生明显的推动力。随着她失误的次数越来越少, 她显示出的学科能力也越来越强, 化学成绩稳步迈向班级第一名。
【感悟】为学生找一个适合的好朋友, 会产生很好的“镜子”效应, 这与教师的引导相比会更有用。
2. 性格导向, 激发学习潜能
【案例2】W同学:高一 (5) 班, 男, 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 对自己信心十足, 显得非常要强和骄傲。有很强的沟通、组织和管理能力。当年中考时失手, 对他来说打击不小, 大概经过半个学期才恢复信心。他对自己要求高, 喜欢挑战并会积极应战。
笔者在教学中以性格为导向, 实施差异性教学, 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W同学很快适应了差异性教学, 在打基础、强化重点时, 高达成率让他获得成功感;在每部分内容结束时的冲关 (通过一两个“组题”, 难度由基础过渡到接近高考的基础题) 中, 有时的受挫又激起了他的斗志。到第二学期, 他选择了化学校本课程。在参加化学竞赛的辅导中, 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表现很一般, 在见识了一些高考和竞赛题后, 他向教师感叹:“原来化学题还可以这样出!”接下来, 他做了一件让教师惊叹不已的事:每次作业都单独交给教师面批, 对错题总是先自己思考, 有疑问直接向教师发问, 或者拿着自己的参考书, 和教师探讨想不通的地方。在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后, 笔者为他的好胜和坚持而感动。于是, 笔者接受了他的主动沟通, 及时肯定他的成绩。但表扬多了他也会骄傲, 于是, 笔者会用一两个难题敲打敲打他, 让他戒骄戒躁。好在他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而且比谁都改正得快。现在, W同学对化学充满兴趣, 高考选科也选择了化学, 对学习和挑战充满自信, 期末成绩并列年级第二。
【感悟】一个学期的努力没有白费, W同学在收获成绩的同时, 也修炼了性格。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 如何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心理疏导, 增强心理素质
【案例3】Z同学:高一 (1) 班, 男, 表面开朗, 装作满不在乎, 但自尊心强, 内心还是比较在意成绩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化学是他的特长, 参加校本课程。每次小考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 但面临大考, 明显感到他的情绪烦躁不安。到了下学期, 开始有些丧气, 从班主任、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那儿了解到, 他偏科比较严重, 喜欢的学科拼命学, 因为可以证明他能力, 不喜欢的科目心里虽然也着急, 但真的要努力时, 又会烦躁而逃避。表面上逃避了, 但内心的焦虑却越来越大。结果三门课的名次不断下降, 化学也被拖累。笔者和他促膝谈心, 分析他的状态,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坚持执行。
笔者在化学课上实施分层教学, 对Z同学的提问会放低问题难度, 适度在学科上给他减压 (但不能放掉化学) , 让他能比较轻松地获得成功感, 平时看见他主要聊聊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 并以自己的经历引导他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态。慢慢地, 他的三门课有明显的进步, 焦虑的问题得到缓解, 能按学习计划执行, 分班进入了物化班, 他的脸上又挂起了笑容。
【感悟】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 学生能否获得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心理疏导不只是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的事, 作为任课教师, 也可以发挥个人魅力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日常上课的机会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个性化地进行心理疏导。这种关心和帮助某种程度上比辅导学科知识更重要。
在进行差异性教学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笔者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不可能使教学完全切合每个学生。实践证明, 差异性教学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有效策略, 个性化辅导以学生性格为导向, 更体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 更利于学生在差异性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策略和节奏, 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确立起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黄正之.高一化学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0.
[2]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潘新红.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差异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2
—— 课题结题报告
青云中心小学
钱志明
曹学兰
一、研究背景。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差异,有着不同的学习自信心,有着不同的成功体验。著名的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最优化”教学、“分层”教学理论,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指出:每个人都拥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多重智能结构,这些智能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差异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1.从目前我校教学状况看表面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实则是一刀切的教学,班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只能面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学,结果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从每次评教反馈意见可窥一斑)这恰恰说明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适应他们的情况和要求,因材施教。
2.从学生的情况看,搞差异教学就像在体育运动场上不同跑道的径赛选手,他们每个人能够在自己的跑道上前进,有自己尽情发挥的时空,他们有时会抢占别人的跑道,有时落后但已尽力而为,心甘情愿„„鼓励冒尖,发展个性,允许暂时落后,提倡后来居上,教师能够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置于自已的视线之中,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从我校生源情况看,学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有知识分子家庭、工人家庭、无业人员家庭、还有相当数量的外地借读生。社会、家庭、教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学力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为此,我校提出了“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的实验方案,并在我校组织实施。
二、概念界定。
1.个性:列昂捷夫列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与活动的关系时揭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2.差异:指的是学生具有的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水平。“差异性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习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教学;二是把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学习。
3.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它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特长和才能;二是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领域里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三、研究目标。
由于前几年国内同类研究已进行,并取得研究成果,因此本项研究我们定位于个案研究。以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和差异教学观为先导,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差异的适应、培植、和利用,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力求实现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分层”教学理论及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水平,研究在班级内开展差异性学习,发展学生智能强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
1.调查分析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了使这个课题更具有实效性、实践性、易操作,成为服务于教学的切实有效的手段、方法、载体,而不是应付潮流的花架子。我们主要以“学生个案”研究为主要形式,从着眼与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出发,去探求手段与目的、教材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的因果关系,进行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尝试,在个别和具体中寻找共性的研究内容。
2.实施差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2)教学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法方法。
(3)学生分层。
(4)评价分层。
3.实施差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差异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行为实验的准实验法,实验对象为一至六年级的教学班,具体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注意平时实验的资料积累,不断进行总结。
六、研究过程及收获。
(一)研究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五年,主要分下面几阶段。(1)准备阶段(2006.1----2006.12)
学习差异教学理论,查阅相关材料,收集教学资料,调查学生实际,制定、完善实验方案,做好提前测定工作,分类归档。
(2)研究阶段(2007.1----2009.12)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实施实验,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建立实验档案,写出阶段实验工作总结和相关论文,定期研讨交流,边研讨边总结。(3)总结阶段(2010.1----2010.7)
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研究效果,探索出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与之配套的案例、反思、个案研究、论文,写出实验研究报告,请专家指导评鉴。
我们从:五年前的探索——寻找理论依据——在老师和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逐步实施,发展到如今,课题研究已经结题,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研究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具体操作如下:
1.以制度建设作保障,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1)科研规划制度:我们根据课题要求,制定出了我校科研发展规划,将差异教学的深入开展作为我校科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方向,落实措施,使之能够有计划,按步骤,一一落实。
(2)课题管理制度: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青云中心小学课题管理条例》、更对课题的管理网络和流程、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课题的鉴定和推广等作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2.着力于课堂,让我们的研究真正走进课堂。
课题游离于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于课堂,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为此我们通过课堂观察、研讨课、评课,着力于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的研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每学期在课题组内开展六个一活动:
(1)一学期一研讨: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有 “沙龙研讨”、“说课评课”、“个案交流”等。
(2)一周一反馈:每周课堂教学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写好一个教学后记。
(3)一月一心得:每个月整理一篇教学随笔,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吴江行知网上。
(4)一期一案例:每个学期上好一堂同题实验课,并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
(5)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鼓励教师小课题做大文章,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从而促进课题研究步入正常轨道。研究课题基本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计划,逐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在注重行动研究的同时,我们尝试叙事研究,鼓励教师叙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事件,及时反思评析,从而给我们的教育科研带来源头活水。
(二)求索实践,凸现科研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老师们在参与和经历研究过程中努力实现由教学向研究型的转变。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一些成果。
1.尊重学生差异,初步形成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模式操作说明 :
(1)分层定标,确立目标。
分层定标,确立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A、B、C三层学生在学习水平方面的不同,从而设计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C层目标指全体学生都可以且必须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部分;B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部分;A层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综合运用部分,是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
在上课时,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确立最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2)分层指导,合作探究。
分层指导,合作探究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C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指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A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接受教师的个别指导;师生共同讨论等学习方式,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分层辅导,自主练习。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才能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都有所收获,“掌握尺度”这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作业设计的容量、难易程度都要按大纲要求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教学设计时,设定必做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和选作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开掘和横向拓展),必做题人人要做,选做题一般为2至3道题。A、B、C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做。这样设置学习的“阶梯”,为学生提供递进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目标情况下,选做高一层的题目,自觉、主动地积极学习,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过程的做法,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各种形成性练习,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4)分层评价,矫正提高。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朗读、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的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C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A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对教学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对少数未能达标的学生,要掌握其问题所在,并落实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对已达标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定的层次,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我们尝试以学生阶段性评价量表来对学生进行更量化的评价。
这一环节,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2.利用学生差异,初步构建发展学生潜能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我们学校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反之我们发展小学生的潜能就会举步维艰。几年来,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评价的研究。形成了两条策略,在学科考试、评优、五星级特长生等方面形成诸多特色做法:(1)策略
建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台阶,心灵的保护伞。
优化评价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2)做法
学科考试的探索
考试方面,我们做了有益地探索,取得初步成果:
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变一学期一次有针对性调研,如语文中高年级作文调研;数学解题能力调研等。
②规定平时老师不得经常性的考试,以减少考试次数。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③试卷语、数、外,三门学科试卷采用等级制,使得不同层次学生既能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又不会为分数所累。④小学科老师交换年级出卷,这就保证小学科的教学质量,保证孩子不仅学会语数外,在其它方面也有充分发展空间。学生评优的改革
在评优方面,我们经过近几年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调整,初步形成以下成果: ①
变“三好生”为“综合素质优等生”,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其实质是评选观念地转变,我们更注重综合素质。
②
增加名额,由当初的学生人数的5%增加到10%,让更多学生有接受表彰的机会。③
给部分表现突出,但在个别方面又存在不足的同学有破格的机会。我们还设立了“单项积极分子”如:“爱集体标兵”“爱劳动标兵”“守纪律标兵”“体育标兵”“文明礼仪标兵”等一系列单项荣誉。五星级特长生的评选
在星级特长生评比方面我们评选范围不断扩大,评选方法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人性化。上千名学生受到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①评选项目有:阅读小能手、口算、绘画、古诗词背诵、计算机、体育、其它。②制定了详细的评选标准。
③评选步骤为个人申报,班评,校评。④公布名单,发给不同星级证书。
3.发展学生差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他们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大赛,连连获奖。在朗诵、演讲、写作、书画、歌舞、体育、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吴奕琳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五年级组一等奖。张含千获五年级组二等奖。徐宇佳、张佳怡、李鼎越、杨依宁分获五年级组三等奖;高郁惠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六年级组一等奖。姚思玥、钱丰、钱怡婷分获六年级组二等奖。吴珂宇、严宇超、钱煜敏分获六年级组三等奖;杨以谦、周振杰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四年级组一等奖。金晔杰、陆丹书、王羽丰分获四年级组二等奖。毕文杰、吴灵燕分获四年级组三等奖;张悦婷在吴江市中小学音乐“三独”比赛中“雨竹林”获独舞小学组三等奖;王恒、程轲轲获2008年(春季)吴江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天驰Ⅱ”橡筋双翼机+“云海”橡筋直升机二等奖;沈学峰获2008年(春季)吴江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天驰Ⅱ”橡筋双翼机+“云海”橡筋直升机一等奖;茅莹获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摄影比赛绘画一等奖;张琦、张莹婷获绘画二等奖;钱逸飞获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摄影比赛软笔书法三等奖;徐宇佳《绿色恒温调控车》获吴江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小学组二等奖等。
七、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与困惑。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通过对课题再认识等沙龙研讨活动,课题组的成员们对于本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困惑,得到了以下的共识:
1.理论支撑略显薄弱,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的支撑犹如人的骨骼,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在专题研究、教学实践的引路灯,为深入的探索指引方向。但在这一阶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在理论上的支撑仍显薄弱。以前的专题研究中,也有教育者对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或“分层教学”等主题进行过研究。但如何吸取其精华,与本课题研究相结合呢?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层的理论学习来转变观念,指引深入的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教学实践——反思总结”这一系列过程,提升研究效果。
2.精心设计的作业分层,如何确保其完成效果,提高有效性?
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形成了一大研究特色——作业分层,并且已经渐渐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中以“作业楼”的形式,数学教学中以“A、B、C层”形式,根据学生能力分别设计不同难度、形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去完成这样的作业。但作业不仅仅停留于设计的形式,更应注重实效性。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如何给予学生相应不同的解题策略,不同的效果反馈?教师如何确保作业分层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这分层作业的设计、批改上多花精力,确保“底线”——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的难易适当。并且批改的形式也可多样化,例如:教师批改,小组互评,汇报展示,全班评议等。并通过多样化的批改,多渠道给予学生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既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提高学生完成的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作业分层的有效性。
3.本校班级人数大多在50左右,这样的大班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分层中共同进步?
4.“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5.由于每个学年学生的任课教师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案的研究不能持续下去,怎么办?
差异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研究;教学质量;差异教学研究
差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授课模式让老师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关于英语差异教学的这一方法也得到了许多社会人士的支持和认可。现在的初中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差异教学正改变了这一现状,帮助初中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心态。下面将研究、分析差异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内涵。
1英语教学中差异教学的概念
所谓差异教学,指的就是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爱好以及学习习惯情绪等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众多需要,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传统模式初中大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模式初中大课堂教学的现状:现在已经有许多老师慢慢的发现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合适现在的学生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要求。因此很多老师会去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选择旁听,课后讨论学习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比如上课前英语演讲,演讲内容开放式,幽默笑话,同学父母,什么都可以作为演讲内容,因此让学生们提高自己英语能力以及口語水平。不再是以前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3差异教学的引导
3.1引导学生学习心态
初中英语老师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清楚认识了解自己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英语水平的差异,不同学习的方法等。尊重他们并且利用这一特质引导他们。端正他们的学习心态,积极自主学习。初中的英语教学中,老师是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人,所以老师要将这一引导发挥到最强,老师的引导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原因。一个好的引导老师会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心态。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以及不同的教学需要,引导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提出挑战,端正自己的学习心态,建立自信。在教学过程中,要亲近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让学生喜欢英语课,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成功。
3.2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效率
老师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的各方面特点,并且做出不同的方案,这样,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了最高的收获以及相应的成果,在原来的基础上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上课之前,老师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和学生像朋友亲人一样的交流,了解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并一起探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学生之间多交流,激发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就间接的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4初中英语如何应用差异教学
第一,在差异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好的使用英语,老师英语在开展差异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设计等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以及合作团结能力。初中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团队小组方式,采用英语成语接龙,如这个同学说no,下一个同学说only,一直接下去,输的做出相应惩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己主动乐意的去学习,老师们,要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以及目标。
第二,差异教学不仅仅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课后也一样,对每个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应该是差异的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现在水平都不在一个等级上,如果作业一样,成绩好的会觉得简单懒得做,成绩差的会觉得不会做,不想做,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学习个人能力布置作业,并及时的给予其辅导,提高其层次以后再布置相应的作业。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布置的作业相应完成,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使其既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也发自内心的喜欢英语学习。这也是差异教学重要的一点。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每种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教师,因材施教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点,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智慧,克服诸多教学困难,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老师的辛苦付出与专研,必定会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标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卜艳梅.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15(87):104-105.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篇4
( 一) 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和推崇, 但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 传统教育方法依旧是主流。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教师是课堂绝对的主宰者,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是一部戏, 教师就是导演, 而学生则是听从导演指挥的演员, 严禁自由发挥。开展差异化教学, 不仅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教育的局面, 而且更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校之中, 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 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
( 二)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小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同时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每一位学生的模仿能力、认知能力及个性特点都存在一定差异, 并不是完全相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并不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 不能够真正地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但采用差异化教学,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方式, 在此教学模式下, 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 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在了解中不断改变教学策略, 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 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 三)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
小学生年龄尚小且自制力较弱, 于课堂上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心, 但又具备好奇心、模仿能力、认知能力。然而小学生上述能力因人而异, 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传统教师为主的“一言堂”模式下, 难以惠及每个学生。在差异化教学模式下, 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进而提升学习的兴趣, 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另外, 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改变教学方法, 因此, 此模式利于推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
二、实施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策略
( 一)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教学
在21世纪推崇创新的时代, 作为教师应当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而非是教学的负担或累赘, 将之视为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挑战和催化剂。作为新时代教师, 应当敢于正面学生间的差异并加以利用, 针对学生的特性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法, 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达到教育目标。在差异化教学之中, 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其一, 改变观念, 正确认识差异化对已提升教学效率的意义; 其二, 充分关注和了解学生的特性和差异所在, 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其三, 不断检验和修正前期教学效果, 是否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以获得差异教学的成功。
( 二) 利用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差异化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和差异的基础上加以指导, 就目前而言主要有分类指导和过渡指导两大类。所谓分类指导, 也即针对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的加以指导, 提供给学生解决的建议, 同时对于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要针对性的引导, 不能“一刀切”。针对基础好, 思维强的学生, 稍加点拨和引导即可; 对于基础薄弱, 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 应逐层解析使之完全理解和消化, 最大限度的使之能够灵活运用,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 这样一来, 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过渡指导是指教师在提出一个教学任务之后, 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就提前完成了, 而有的学生反映较慢, 解决问题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过渡指导, 相应地提出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 小学作文教学课上,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或喜好等设置多个不同的话题来引入作文教学, 学生可自由选择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其一, 暑假你最喜欢做什么是呢; 其二, 发生在你身边最让你感动和开心的事; 其三, 最想爸爸妈妈带你去哪里玩呢;其四, 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多个话题, 总会有学生感兴趣的一个, 进而引导其用文字写出来, 培养思考和写作能力。
( 三) 最大限度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
差异化教学重点在于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充分了解学生的优劣势, 发掘出其潜能, 使之乐于学习并感受到成绩提升带来的成就感, 进而在兴趣的推动下开展自我学习并向学习的高峰发起挑战。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中, 应进行多重设计作为备选教学策略, 以充分掌控课堂和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与此同时, 为了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其特点的教学方式, 所以在差异教学法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尤为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于学生情况, 主动对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进行设计, 以此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最大化的进行满足, 以此促进其独有个性的发展。例如, 笔者在朗诵课程教学上, 有一次全班集体朗诵课文, 大多数学生都读完了, 但有个女生因为语速相对较慢没有读完, 为尊重她和鼓励她, 静静地等她读完之后, 笔者再开始继续教学。
( 四) 开展弹性化组织管理的教学
为了能够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必须要对其进行差异化指导, 特别是对教学内容、学生安置、方法策略和组织形式进行选择, 必须实行多元弹性管理, 以确保学生都能够积极进行参与和分享, 以免出现教学失控的现象。
例如, 在《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朗诵教学中, 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 之后自愿站起来朗诵, 对于自愿朗诵的学生要加以赞许;其次, 在自愿朗诵阶段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点名让平时不够活跃或较为内向的学生来朗诵给以其自我展示的机会以锻炼胆量。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其他学生安静并耐心听其朗诵, 发现其不会的地方加以指导, 待其朗诵完成后加以点评, 以正面为主, 为其树立信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导致在教学阶段教师难以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差异, 差异化教学和因材施教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当前, 面向未来, 不论是哪种阶段的教学, 都应当正视学生的差异, 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促进其乐于学习, 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4.
农村小学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 2 篇5
吴江市青云中心小学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学校发展的传承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智力发展水平均有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校十一五课题《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就因此而提出的,立足尊重学生差异,适应差异,利用差异,在促进学生主动而全面发展的个案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差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手段,它使学生的个性和各方面才能都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培根说“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能长成毒草,所以人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拔除后者”对学生智力的特点来说也应当如此,无论是来自天赋的还是后天环境教育赋予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要设法顺应,因材施教,基于“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为了保证每个学生能获得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我们就提出了学校十二五课题《农村小学生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成长背景、优势、不足、兴趣、风格、偏好以及需要的实际,改变教学速度、难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总结出合适的差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同时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最优发展。
2、基于学校发展的瓶颈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要做好它,首先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在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虽然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论》一书,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差异教学的策略方法框架体系;美国学者编著的《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这两本译著从实践层面对差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但是我们发现教师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行为,尤其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策略方法,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行动研究。
同时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科学习为主线的,而我校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取材、施教、评估等都以整班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强调统一要求、齐步走难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也不宜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因此,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实施差异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3、基于学校发展的愿景
从学校实际来看,我校班级学生人数众多,课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少,师生间互动反馈不足,束缚了学生的成长空间。为了使得课堂教学优质化,高效化,更为了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所以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差异为基点,以提升课堂质效和生命品质为着眼点,以优化课堂教学形态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差异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从而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并逐渐形成以人为本、情感与智慧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教育模式。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差异教学。差异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而开展有差异的教学”。也就是说差异教学是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将其视为教学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高和改善各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关照学生个性需要和个别差异,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持续、自主、全面的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以班级教学作为组织形式,将个别教学的精华思想渗透其中,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来实现教学的新发展。
2.概念的辨析与理解
(1)“差异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异同:“差异教学”吸收了“分层教学”的经验,又对“分层教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分层教学”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班集体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照顾学生差异的宝贵经验,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客观上造成了标签效应,伤害了一些后进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分层教学”只是从教学的方法策略角度来照顾学生的差异,而“差异教学”认为仅仅从教学方法策略来解决照顾学生差异问题的力度是不够的。“差异教学”力图采用全方位的整体策略,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照顾差异问题,如同质分层和异质合作的结合,校内校外的结合,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结合等等,从而克服“分层教学”原有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分层教学”。(2)“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异同:“个别化教学”强调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西方制度决定了他们追求的是过渡的个性张扬、教学个人化及学生的个人发展。“差异教学”借鉴了西方的“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但力求本土化,以适合中国国情,并在重视个性的同时,强调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根据差异发展教学的特点,我校以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和差异教学观为先导,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差异的适应、培植和利用,实施差异教学,寻找最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教学与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匹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差异教学国外研究发展情况。
①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个体生命各种差异给予充分尊重和认同。他曾经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②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专家和教师对差异教学与优质教学的关系给予关注与研究。
③目前系统研究差异教学的有美国的汤姆林森教授(Caro1AllnTomhnson)和教育专家黛安•赫克丝(DianeHeacox),并有专著《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和《差异教学一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他们认为学生在认知风格、兴趣、准备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差异教学有如下特点:是教师主动关注学生差异的教学;重“质”胜于重“量”;以评估为基础;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以学生为中心;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2、差异教学在我国的研究发展情况。
①中国学者华国栋将差异教学概念界定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②国内的一些学者在对学生的多元学习方式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方面,有不少研究。
③现在全国有二十多个省的许多学校正开展差异教学研究。
十一五期间,我校学习了华教授差异教学理论,进行了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真正以“差异发展教学”为名开展的教学研究成果还很少,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将继续学习借鉴并提炼出适合本校师生发展的差异教学策略。
2、本课题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在承认学生差异和差异发展客观性的前提下,研究我校学生发展中的差异问题,采取针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基本教育教学目标(发展目标)方面尽量缩小学生发展中的差距;但更重要的是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与发展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与机会,因此实施差异发展教学策略,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既能以长补短,又能各俱所长,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1)理论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是关注学生差异发展的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无论是从发展的方向还是程度来看,它都是有差异的发展,正是这种差异,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及其价值所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实践价值。开展差异教学研究对促进教和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实施差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农村小学生差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准备与铺垫(尊重差异)——课中全员参与(分享差异)——课后延伸拓展(有差异的发展)。首先着重做好课前的探究指导。(教师指导不同层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长、兴趣,以及善用的资源,做好课堂学习必要的准备。这不仅为课中研讨和活动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实现课堂上的有效学习,而且锻炼了学生搜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展现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基础。)其次要全员参与教学活动。(集中体现“差异即资源”的思想,分享来自不同学生的“有差异”的思考,使得学习资源最大化的得以分享。促进学生在“差异”的基础上获得有效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1)创设多种学习机会与刺激环境。(2)合理组织匹配的学习形式。(3)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
2、依据学生差异布置科学、合理的作业和提供成果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将知识进一步巩固与拓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作业内容和形式一般分为六类:一是巩固知识和技巧;二是扩大知识领域;三是使知识和技巧系统化;四是将知识和技巧运用于特定的事例和情况;五是运用知识和技巧独立解决问题;六是介绍新的课题。布置作业时激发自主参与,丰富作业类型,满足多种需求。
3、研究方法上,除以往所用方式,我校将着重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教育叙事法来展开研究。
(四)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工作原则之一。指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差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3、多元智能理论: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农村小学生的差异发展的基本结构,进而有的放矢得实施差异教学,使教学与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匹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2)理清小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类别,形成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的策略体系,并总结出适合小学阶段具体可操作的差异教学的方法。
(3)以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和差异教学观为先导,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差异的适应、培植和利用,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
(4)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差异教学”实践中,孕育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催生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案例,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通过研究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类别,在作业、辅导、评价等方面实践完善差异发展教学,使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2.研究内容
①我校小学生差异现状的研究
②基于差异教学的师生有效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1)依照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程内容来讲课。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伙伴教学、个别教学(3)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地提供机会给他们,让他们选择学习活动。(4)开展巩固性教学,要求学生开展批判性或创造性思维活动。(5)允许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③课内外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策略研究.⑴作业类型要多样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尝试把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包括主体选择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操作表演性作业、探究查询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并在作业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简报,甚至手工制作等来表达,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量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⑵从作业的题型设计上分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等差异性作业。选择基础层作业的是大多数学生。这类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结合本学段知识,难度适中。老师们常用的方法是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本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操作实践题等提高层的题目,使之能够学有所为。
⑶从作业量上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⑷从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分层,根据基础的差异来规定不同的完成时间。⑸从作业的批改上分层,本着激励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另外,还结合具体情况经常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趣味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在完成作业形式也采取多样化,可选择个人独立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等。④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有效差异辅导的策略研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以及学习需要对学生根据不同层次进行辅导:⑴开展面对面的、有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讲座、竞赛等。⑵通过是师生之间一对一(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或者一个老师一个层次的学生)辅导,促使不同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成绩上的提升。⑶通过生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交流方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⑤构建有效差异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策略研究。实施差异性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出科学,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实施差异性评价,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给予强项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同时运用强项领域作为弱项领域的“人口”,促进弱项的发展,建立起学生自己有效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教学评价更富人性魅力。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让教学评价根据个性色彩。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让教学评价充满生活情趣。也就是说这一部分主要研究分层评价的合理标准及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3.研究重点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实施“差异教学”策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提升,这是研究重难点。因此,我们将从课内外差异性作业,差异评价等二个方面来重点研究。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思路
该研究是我校各学科的协作研究,因此在研究中,以协作为基础,分层并进,立足以班级为焦点的多层沟通,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根据各班、各科的研究基础,选定研究的侧重点,整合多方资源,协调有序地进行研究。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把好的经验推广到全校,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共发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两个层面,三条主线”开展。
两个层面是:“农村小学生差异发展的基本结构及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类别”的研究和“构建差异发展教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的研究。第一层面的研究侧重于学生差异的基本结构和同质与异质学生不同的学习所需,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好学生差异并寻找如何发展学生差异;第二层面的研究侧重于教师在对所教班级学生摸清差异结构与分布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地进行。也就是说采取适合各阶层的学生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三条主线是:
1、课内外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策略研究。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有效差异辅导的研究。
3、构建有效差异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1----2012.3)
学习差异教学理论,查阅相关材料,收集教学资料,调查学生实际,制定、完善实验方案,做好提前测定工作,分类归档。
2、研究阶段(2011.4----2015.12)
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实施实验,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建立实验档案,写出阶段实验工作总结和相关论文,定期研讨交流,边研讨边总结。
3、总结阶段(2015.1----2015.7)
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研究效果,探索出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与之配套的案例、反思、个案研究、论文,写出实验研究报告,请专家指导评鉴。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采用课堂观察、记录、分析以及对话交流、深度访谈等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展开研究。
关于差异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篇6
关键词:差异教学;个体差异
在一个班级之中,每位学生个体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彼此之间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差异。
作为教师如果想要使自己的课堂获得最大效能,就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风格等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与辅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虽然在中国的不同城市、不同学校陆续出现了各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各种教学实验方法,但是,很多一线老师对于差异教学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在此笔者对差异教学策略研究做一个系统的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国外研究综述
著名的古希腊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Sokrates)最早提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苏格拉底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形象比喻为为思想接生,这就是著名的“产婆术”。美国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倡教育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教学要形成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促进其创造力的不断提高。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儿童发展观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也是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关,最近发展区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而且也会不断变化。这些理论都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直到1983 年,美国学者加德纳(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则为有效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21 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学者汤姆林森( Carol Ann Tomlinson)在差异教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被称为是“迄今对差异教学做出最全面研究的人”。尤其是《多元能力课程中的差异教学》和《差异教学的学校领导管理》两部著作对差异教学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而笔者在阅读来自同样来自美国的戴安·荷克丝(Diane Heacox)所著的《常规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一书中发现其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就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或学习兴趣。
1.2 国内研究综述
两千多年前,孔子总结了前人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而实施了
因材施教。但是我国当代差异教学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提到当代中国差异教学的研究,不得不提到被誉为“我国差异教学的创始人”——华国栋先生。他所编著的《差异教学论》中阐述了有关差异教学的相关概念,标志着中国差异教学理论的诞生。之后,国内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有关差异教学的著作。其中最受教师们关注
的是夏正江的《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
实践》、华国栋的《差异教学策略》,还有曾继耘的《差异发展教学研究》。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于差异教学研究的热度越来越高,开始认识到差异教学对于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对各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使差异教学研究在中国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和加深。
1.3 国内外研究对比小结
国外关于差异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涉及,并且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在差异教学策略方面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很有操作性。但是国内外的教学环境差别较大,国外的差异教学的实施多在小班化、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进行,便于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措施,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但是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不同使学生的个人学习品质也大不相同,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远超国外的发达国家,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差异教学策略。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领会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策略,又要切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摸索出适合中国学生的差异教学策略。
2 差异教学的内涵
2.1 差异教学的含义
“差异”一词与“差别”、“不同”意思相近。汤姆林森提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1]而戴安·荷克丝指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2]
华国栋提出的的概念则是:差异教学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意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3]曾继耘老师将差异教学定义为:“差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4]
上述观点的阐述非常有利与我们正确理解差异教学的实质,并为教师在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笔者简要将差异教学的一些特点概述如下:
①差异教学的研究是从每位学生自身的差异开始,体现在学习方面的主要有习惯、兴趣、能力、认知风格等。
②差异教学进行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学生差异测查,主要是心理和教育方面。
③差异教学的研究目标是使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甚至是全面发展,绝不是给学生贴标签、淘汰学生。
④差异教学希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层不变,教学管理过程是具有弹性的。
⑤差异教学自始至终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2.2 差异教学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2.1 差异教学与因材施教
差异教学与因材施教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观点不同之处。
第一,差异教学一般只是指智育领域或学科教学活动,而因材施教除此之外,也适合于德育领域或培养品格的活动。
第二,差异教学通常限定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范围内,而因材施教并不限于课堂教学。
第三,差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孔子的因材施教则将教师放在中心位置上。
第四,因材施教是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而差异教学则是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研究的重点。
2.2.2 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西方的教育学者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其与西方追求个人至上、倡导个性教育一脉相承。国外的文纳特卡制、道尔顿制等都属于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在国外发展情况较好,是因为发达国家能够提供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技术,而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少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测查和诊断更加准确。在中国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可能性很低。差异教学则是强调立足于群体中的个性,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统一。尤其是提出了如何在常规教学背景下如何关注和发展学生差异。
2.2.3 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是依据学生智能水平,制定难易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层次化、课堂练习难度层次化、教学评价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分层教学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改进,同时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分层教学关注的是团体差异,将学生分层之后进入班级学习,就不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差异教学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分层教学的改进,避免出现一些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在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差异教学中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是最初级的一种体现,个别化教学是对教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不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分层教学是一种策略,差异教学是相对来说更全面、更有推广性。
参考文献:
[1](美)Carol Ann Tomlinson 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美)Diane Heacox 著;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高职英语课堂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篇7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新成立了许多所高职院校, 招生人数也有了显著增加。高职英语教学时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 面临着许多难题。高职学校生源的英语基础较差, 差异较大, 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在新生入学之后, 我们通过查阅学生的高考成绩, 摸底考试等方式对新生入学时的英语词汇量、阅读和听说能力进行了调查, 了解到学生的基本词汇量有的不到500个, 有的500到700个, 有的800到1200个, 不少学生对一些常用词的确切意义并不清楚, 不能辨别近义词和词组, 例如learn和study, listen和hear, cold和cool, verygood和verywel, 甚至词性更是混淆不清, 大约有l/3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朗读英语课文时使用汉语拼音的发音方式来朗读英语单词, 可见他们在入学之前没做过什么训练。不仅从综合水平上表现出差异, 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差异更是参差不齐, 如“他问我一个问题”, 有些学生译成“he asked a question to me”或“he asked a question from me”事实上由于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许多学生还从未或很少上过听力课。这种学生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是我们在教学中最棘手的现实问题。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若要达到高效英语能力考试B级, 入学词汇要求为1000个, A级为1600个, 可是, 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因此, 怎样改进教学, 迅速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全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的一个课题
二、我们的教学探索实践
教育部于2000你啊10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以完善和规范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突出语言应用, 实行分级教学和分类指导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
1. 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以往一般都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开展英语教学。不管学生以前水平如何, 一律采取统一的教材和方法, 学习统一的内容, 这样就忽视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 必然制约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难兼顾全面。实际情况是:部分教师以水平较高的学生为基础, 全部教学以英语进行。结果多数水平不够好的学生无法听懂讲课, 总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失去提高机会和学习兴趣。而如果为了照顾基础较差学生而采取汉语讲课, 又会使较好水平的学生失去很多交际机会。这样处于两难境地, 教师往往难于取舍。其次, 教学重点很难兼顾两级学生。有的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老说无需再提, 而对于差的来说又得详细解说。尤其是对于说和写的训练, 如果不以学生进行合理分级为基础, 事实上根本无法有效进行。
因此, 为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从2003年起我们将学生按英语基础的不同, 分为A班和B班, 采用同样的教材《新视野英语教程》 (NEW HORIZON ENGLISH COURSE) , 在教学的进度和深度上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2. 分级的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分级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把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分为A、B两级。
A级为基本要求规定的终极要求, 较好的学生要在期间达到A级规定的教学目标。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先参照B级执行, 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 可达到A级要求, 或者最终以B级终极。这无疑为因材施教和分级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A级学生一般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兴趣, 而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 还可以适度提高要求, 引导、辅导他们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对这部分学生应创立互动性课堂,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注重提高于都能力的同时, 加强口语和篇章写作教学, 培养较高的听、说和写的能力。
B级学生在课堂上, 教师仍需做较多的讲解和示范, 并简要复习高中所学的基础知识, 适当的语音和语法教学。采用精读、泛读相结合的方式, 加大语言听和读的信息输入量。精读不易过难。教法中应设计适当的交际场景, 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但难度和比例小于A级。写作应循序渐进, 从单句写起, 再逐步到段落和篇章。
(1) 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 无论是A级还是B级, 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然后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教材、教师、教学设备、学习需求等。如果学习者不主动参与教学中的各项活动, 就很难账务该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交际过程, 出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要重视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次,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使用英语进行实用交际的语言环境。所以, 无论是A级还是B级, 都要在课堂上尽量提供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 只是在量和深度上要根据具体情况量力而行, 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营造课外大语言环境也是非常重要。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高职英语教学要探索和尝试多种方法, 通过讲练结合, 课堂讨论, 情景教学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又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 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有机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我们以没个单元的课文和一些配套练习为依据, 进行课文讲解, 练习讲解, 同时安排阅读教学, 语言教学。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条件, 还在多媒体语言教室适当安排了听力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地, 循序渐进地使用英语讲解,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也促进了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 A级学生既得到了提高也得到了扩展:B级学生也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大, 并在其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大学体育中差异教学运用研究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显得势在必行, 体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必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 它担负着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培养运动技能, 体育技能及陶冶情操的任务。在功能和意义上也属于一种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方法。但是过去很多高校不重视体育教学, 而学生也会把体育课当做是娱乐的课程, 完全不重视, 这种不良的影响是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阻碍。现在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很少, 体育活动也少之有少, 所以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通过对差异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使高校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热情, 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差异性教学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兴话题, 也是弘扬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一个新的理念, 这种新型的创新学习方式服务于我国当代的体育教学改革, 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一、差异教学法的主旨
差异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教师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差异, 根据学生们的不同个性对学生们进行差异化的教育, 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从主旨思想上来看, 差异教学法的主要思想在于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为此, 大学体育的差异教学法具有如下要求:
(一) 促进“差异”的发展, 即促使学生们能够对自身的个性化予以充分利用。
通常情况下, 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个性化能够得到良好的展现, 在个性化诉求的影响下去强化其自身的体育学校质量, 这也是长时期以来教学活动的主要追求。这是由教育的意义所决定, 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使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规范化, 而是强调能够对学生们加以正确的指引, 在这种指引的作用下去构建富有自身性格特点的生活方式。
(二) 从“差异”出发。
对于大学体育教育中差异方法的应用来说, 必须要以学生们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去进行, 当今社会中由于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使得学生们彼此间的个性塑造也存在很大差异, 这也为差异化教学方法提供了可供发挥的空间。教师在应用差异教学法时必须要在学生们充满个性的前提下进行,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将会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其教学提供辅助和借鉴。
(三) 开展有“差异”的教学。
有差异的教学并不是指对学生们的教学重心有所偏重, 而是根据学生们个性的不同和需求的不同来给予不同的教育。为此, 教师应当对学生们的个性差异予以充分了解和熟悉, 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使学生们能够自由的选择适合, 并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来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二、大学体育中应用差异教学法的主要障碍
自从我国恢复高等教育以来, 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历经数次改革, 每一轮改革都不能避免“试验成功、推广失败”的困局。分析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过低。为此, 在近年的体育教学发展中开始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作用, 并逐渐树立了以“健康第一”为主要原则的教育理念。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得到进步。但是根据最新的调查了解到, 当前在我国多数高校中都存在新课程标准执行困难的问题, 并且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大都来自于教师。诸如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不足, 自身的专业素养存在欠缺以及学习新理念、新知识的速度较慢等都是造成新课程标注开展不力的主要原因。这种没有具体化、明确性的教学标准, 使得许多体育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差异教学很难得到有序的进行, 并且也不能有效地满足高等教育中民主化的发展, 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为了切实强化大学体育教学效率, 使个性不同的学生们能够在体育教育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就要合理的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差异教学法, 为差异教学法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课程属性上来讲, 体育教学属于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为此在进行差异教学之前应当就教学内容制定出合理的安排, 并且鉴于体育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预设, 但是预设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统一成为了需要广大体育教师需要注意的要点。首先, 教学成果的设想与现实之间必然会有所偏差, 因此教师要学会弹性化的预设, 即在考虑到学生们差异化因素的条件下要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偏差;而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个性不同所带来的新问题的差异, 教师也要予以充分考虑, 教师要学会灵活处理, 适当的进行师生活动, 为差异化教学创造更大的施展空间。对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意外“, 教师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并能巧妙地予以利用, 教师可以对这些“意外”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分析, 予以弹性化处理, 将其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资源。
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身体素质, 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释放压力,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做到协调发展, 身心统一, 成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大学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它是社会与学校的衔接点, 在一定意义上它起到了影响学生终身的作用, 所以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一定要采用有效地教学手段, 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要有所创新, 满足社会, 学生主体的需要, 要把增强体质健康和终身健身紧密联系结合, 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睿.跨学科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科研创新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邵帅.“研究性学习”在体育院校网球专项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研究 篇9
1 面向全体,异化目标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全体学生体育水平的整体提高。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形的前提下,以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篮球这一体育项目时,针对男生喜爱,女生排斥的情形,制定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篮球教学,即教师可以对于女生适当降低标准,例如:运动强度的降低、动作标准的降低等。实践证明,当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制定适宜于女生的篮球学习目标时,可以使得本来不喜爱篮球运动的女生从心理上得到“达标”的满足感,提高了自信,并进一步在乐于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篮球水平。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即使是同性,也会存在着千差万别,例如有些同学体质好、有些同学体质弱、有些同学体育基础好一些、有些同学体育基础差一些、有些同学偏爱激烈一些的体育运动、有些同学则更喜欢舒缓一些的体育运动。鉴于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能力与体质等差异化的特征,开展差异化的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多层次、全方位,从而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内容,结合不同学生所客观存在的差异化生理及心理因素,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得体育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面向全体同学;另一方面能够达到目标的异化,从而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前提。
2 尊重个体,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其实并不是现代教学理念刚刚提倡的,它早在春秋时期,就被教育家孔子所提及。他有2位学生,一个叫冉,性情较为懦弱;另一个叫子路,性情较为刚烈,针对这2位学生,孔子就采取了“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其实,因材施教也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同的学生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并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手段,那么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较高的学生,会觉得体育课无聊无趣,从而对于体育课堂失去新奇感。而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则会视体育课为负担,对于上体育课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对于体育课堂产生一种畏而远之的不良心态,更不要说对于体育学习产生兴趣了。上述情况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得体育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鉴于此,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要求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进行因材施教。比如: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基础体质与个性差异出发,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弊端,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从而在促进同学们共同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时,要正确认识到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不能因为某一个学生的问题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即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根据该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从而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的。
3 激发兴趣,关注诉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教育界耳熟能详的名言。虽然不同的个体差异造成不同学生在体育学习效果方面的差异,但是,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却是吸引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不二法宝。鉴于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困生”,要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适当放大,使得他们在受到激励并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从而敢于抓住每一次属于自己的学习机会,大胆参与、积极展示、逐步提高。而对于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一方面给他们提供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共同学习,从而使他们不仅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也可以从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此外,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还应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诉求,开展灵活的体育教学,而不是按照自己所事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模式化的教学。例如:有些女生因为生理原因,或者个别学生因为身体原因,提出诉求时,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反馈,随机应变地为他们安排合适的体育项目,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情的同时,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产生热爱之情,进而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 结语
语文差异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篇10
一、语文差异性教学现状
现阶段语文差异性教学,存在着教师理论知识薄弱、班级人数限制、教师对教材内容不能深入理解的问题。第一,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不能符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教师墨守成规,不懂得创新,只是以原有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不懂得创新,就会出现教师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现象。差异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的青年教师不能及时地掌握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而不能真正地在理解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很多教学活动不得要领,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却不能收获与时间相等同的教学效果。第二,现阶段的班级人数设置不合理,教师无法真正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家庭情况。同时,教师也无法真正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单纯根据学生的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划分,找学生的差异性。第三,除了上述两点问题以外,还存在着语文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足的问题,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同时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懂得因材施教,所以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二、语文差异性教学策略
(1)强化语文教师专业训练。传统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很多语文教师深受传统理念影响,不能适应新时代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效率,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整体进程。现阶段语文教学强调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所以,需要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其进行专业训练,促使语文教师能够不断地与时俱进,提升内在修养,使自己符合新时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这就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或者组织语文教师去其他优秀学校借鉴教学经验。学校还需要针对新时期语文教师存在的不足之处制订训练计划,并提高招聘年轻教师的门槛,在此基础上,强化语文教师的内在素养,促使教师能够根据学校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提升技能。而教师本身,也需要通过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语文教师是语文差异性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性教学,并且有意识地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和学习情况,改良并且完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通过分组实施差异教学。分组教学是差异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教师在分组之前需要与学生进行短暂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感受,并询问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建议。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差异性,找出问题或者爱好相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如果单纯将成绩优异的学生分在一组,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互补的原则,由成绩好的带动成绩较差的,表现优异的带动表现较差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需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教学,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分组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分组情况,有效地将差异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起来。
(3)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效率。教学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错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整个班级和不同特性的学生,所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于是,在教学活动出现问题之时,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举措,把危害降低到最小化。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是否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或者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回答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再从思考中得到结果,以此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可以在反思之后询问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或者要求学生以匿名的方式,把自己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写在纸上。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提高差异性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差异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大学英语;教学;衔接
一、高中英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
我国教育部在1999年颁发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于英语人才的培养就有了明确的规定:以增进国内外交流、获取国外信息,加深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和语言的沟通,提高公民人文素质为主要目的,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联系生活和实践,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教育部,1999)。同时,在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需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教育部,1999)。
由此可以看到,我国教育部对于高中英语教育的要求,实际上是比较看重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的。
二、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
大学英语就是高中英语的继续和延伸,是建立在高中英语基础之上的、同一门学科
体系下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和深化而在目前国家交流日益加强,国际经贸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更是肩负着培养了解国际文化,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级应用专门人才的使命。在中国教育部1999年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就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并将原大纲中的阅读、听与译、说与写三个层次合并为两个层次,即: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要求的提高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徐建纲,2001)。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于高校英语人才培养又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对于英语人才的培养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于是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初又出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三个大的方面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改革要求:一是将原来的以阅读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二是改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三是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这三个方面的改革都是围绕着一个总体目标,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能进行一般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朱菊芬,2005)。
可见,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非常看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的。
三、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
既然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和出台的相关规定来看,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从而满足目前国际化需求。那为何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又会出现高中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呢?其实将两者进行对比,就不难看出其具体差异所在:
1.培养观念上的差异
高中英语教学一切都是以高考为标准来进行的,因此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词汇短语类型的要求都是书面化的,也就是完全是统一标准化的英文用语,这样的培养观念导致所有的学生只会背一口教科书式的英语,真正到实际应用时,便会发现自己及听不懂外国人讲的什么,也搞不清楚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应该用什么词或者什么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才合适。而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讲究的实用性,即便是同一个单词也要理解它在不同语境中所体现的不同情感。这一差异便会导致部分同学突然从死记硬背转变为灵活应用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适应。
2.上课时间的差异
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计划》(实验修订稿)规定:高中英语总课时量为384课时,周课时累计为12课时,这就意味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英语课,中间是没有间断的。而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来看,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只有两年,总课时量一般在280课时左右,也就是每个学期一般只有70课时,每周累计只有4课时,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高中阶段每天都要上英语课,但是到大学后一周只能上两次英语课,课时量的骤减,会让相当一部分学生突然感觉无所适从,找不到学习的方向,觉得时间太多,不知如何利用课外时间。
3.教学模式上的差异
就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来看,还没有完全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仍然处于被动角色,更有严重者,教师上英语课就是满堂灌,教学条件稍差的就是板书写了一黑板又一黑板,条件好的配上了多媒体,也是一个PPT在手满堂放,而学生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抄笔记,然后下课去背。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仅仅是为了让同学们死记知识点去应付考试,而大学里面的英语教学模式则是强调学生的互动参与,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需要大量的动口动手动脑练习,同时还会有很多的课外任务,需要学生自己利用课外时间,去理由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询有关文化点或者知识点。
如此一来,高中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就出现了两个点的矛盾:一是学生在高中教学模式中已经习惯被动接受,因此在大学教学模式中,很难转变为积极参与。即便是老师要求学生参与,学生从心理上来讲,也是被动的,无法真正做到积极主动的自我参与学习。二是学生在高中教学中习惯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学习模式,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就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4.培养重点上的差异
传统的英语高考要求的重点是英语语法及阅读,作为高中教育的指挥棒,这样的考试重点,自然会在极大程度上左右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虽然目前教育部已经意识到,由于高考对于英语能力要求的重点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偏差造成高中英语教学任然是将英语语法放在教学中心位置,从而忽略了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实际应用能力的问题而开始在高考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对于学生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但是传统高考的思想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已经是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太差,只会背单词,背语法,做练习题。这在听、说、译这三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出现了高考英语成绩优异,一旦进入大学,英语学习便无法更上进度的情况。高中培养出来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可以说是前十几年高中英语教育的特产。
在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目的变得更加清晰明朗,那就是要培养具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听、说、读、写、译方面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但是高中的教育重点导致了学生进入大学后,任然习惯性的把外语学习等同于做试卷,做练习题。因此大学英语教育一方面面临着学生实际应用基础能力太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学生不愿意转变学习观念,不愿意参与教师的引导,任然沉迷于背书背字典背语法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许建纲.《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的推出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97-98.
[2]朱菊芬.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49-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J].[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差异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差异理论,差异发展,异步达标,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教师所接受, 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层出不穷, 但在农村初中,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 教师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充斥课堂, 对学生要求实行一刀切, 采取平均发展的策略。 这里提到的差异发展是相对于平均发展而言的, 差异发展意味着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瞄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一)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能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首要的一点在于能否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复杂多样的, 有的储存了很多知识, 但只是滞销的货物;有的具备了结构性知识, 能产生同化和顺应;有的具备了有生机和活力的知识, 随时准备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 而有的却完全不具备学习新知识应有的基础知识, 出现大量的知识缺口。 为了更好地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一般会在课前对自己提出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 有多少人掌握了? 掌握的程度怎样?3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 4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何, 智力发展如何?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 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 哪些学生需要进行面对面交流, 从思想入手, 打消他们学习数学的恐惧感。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也要充分预想学生的差异性。 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 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例如, 在“一元一次方程”一节的合作学习中,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方程:
(1) 一名射击运动员, 两次射击的成绩都是整数, 平均成绩为6.5环, 其中第二次射击的成绩为9环, 问第一次射击的成绩是多少环?设第一次射击的成绩为x环, 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
(2) 一件衣服按8折销售的售价为72元, 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 可列出方程_______.
(3) 有一棵树, 刚移栽时, 树高为2米, 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米, 几年后树高为5米?设x年后树高为5米, 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在解答上述问题中, 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有些是直接能求出解的方程, 如x=2×6.5-9, 有些不是整式方程的都有, 如72÷x=80%, 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从入手, 不知怎样列方程, 特别是第 (3) 题,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差异, 设计时能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学, 以学导教, 以教促学。
(二) 寻找学生的情感基础
情感和态度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以人为本的教学应当是重视情感和态度的教学。 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水平等存在明显差别, 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即使同一个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学习兴趣。 因此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更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基础,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学、乐学。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 我除了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以外, 主要以学生的预习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为载体, 通过学生作业研究, 利用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情感, 通过课堂交流、短语提示等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时, 很多同学都能说出算法原理, 但是计算过程却错误百出, 特别是一些爱动脑筋的男生, 更是缺乏耐心, 经常性的错误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 在教学中, 我会设计一些思考性强但计算相对不复杂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解决, 有意让他们展示自己成功的解题经过;另外, 通过作业中的短语交流激励他们, 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积极的层面。
(三) 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基础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一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 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 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数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如何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来学习;如何把大量的数学事实抽象为数学符号来学习; 如何举实例验证数学结论的方法;如何缩小范围寻找规律的方法;如何把一些知识进行等价转化;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分类, 等等。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所利用的方法差异很大, 为了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形成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重两点:一是解题中注重过程, 强调知识的建构;二是思维活动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 让学生总结比较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过程的异同, 理解等式与不等式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分式后运算后, 让学生再与分数运算进行比较, 体验类比、等价转化的思想。 从数的分类过渡到代数式的分类, 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这样做使优等生能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 中等生能领悟其中的方法, 学困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记忆, 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二、探索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听讲逐步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需求, 学生的个性潜能才能被进一步激发, 因此开放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 生活实践引领教学内容
数学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
如统计概率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从学生穿着的衣服、鞋子等学习编码、排序等规则;从学生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等数据进行统计, 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访问村里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让学生统计各月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 农民家庭的年收入情况等, 让学生走出教室, 融入社会大课堂。 又如教学相似三角形在测量方面的应用时, 让学生实地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学校旁边河道的宽度等, 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应用。 再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时, 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条长为40cm的细铁丝 (学生课前事先准备长短不一的细铁丝, 有些用丝带代替) , 你能折出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吗? 说说你的方法, 你能用数学方法进行验证吗?
(二) 设计开放问题引入新课
开放教学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所选择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而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 与课本相协调。 教师应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在新课引入时将封闭的概念、公式、法则进行逐层分解, 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探索,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克服数学学习内容枯燥单调的弱点, 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有理数加法法则时, 给出实际问题, 一辆汽车从车站A出发, 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驶, 第一次行驶了10千米到B地, 第二次从B地出发行驶了12千米, 问最后汽车停在何处?教师没有给出汽车行驶的方向, 让学生分析讨论, 进而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的几种类型, 增加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含量, 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中常用的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又如, 在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后, 教师出示了下面的开放题:一块长方形的绿地长100m, 宽50m, 绿地中间需要开辟道路, 若要使绿地面积是原来的80%, 则可以怎样设计道路? (要求美观、合理、实用, 并给出详细数据)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用图形变换的思想, 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进行求解。 由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同, 所用的方法大相径庭, 从而让不同的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
(三) 设计开放练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学生的主体参与, 通过有效的主体参与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 成为自己主体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 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练习,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于形式化的课堂问答,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挑战, 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例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 我在课堂上提出如何测量学校东面工厂烟囱的高度, 可以使用哪些器材, 利用怎样的数学原理求解。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 基本上只能采取书本的方法按部就班进行 (如图1) , 而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 他们所用的方法就比较多了 (如图2、3) 。 图3中, 学生认为只要能计算出河的宽度及∠ACB的大小, 就可以求出AB的高度, 从而转化为测量河宽, 学生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等知识解决此类问题, 方法得到进一步拓展。
这里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框定解决的方法, 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利用,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提高。
三、注重反馈与评价艺术
课堂教学必须有反馈信息,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 接受要敏感, 判断要准确, 处理要果断, 对后续目标的教学应调控及时。 当然反馈应该是双向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提倡自我反馈, 一般的方法是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一) 复习检查反馈
一般在学习新的知识前或引入新知前, 我们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指与本课关联的上节课的知识) , 或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的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等, 以便更好地调控新知教学, 突出教学重点, 及时分散难点。
(二) 预习检查反馈
预习检查一般并不是在课前进行的, 而是根据设计的预习题在教学不同的时段进行检查反馈。 若是引入环节的预习题, 通常在新课讲授前进行反馈;若是与所学的新知有关, 往往是在讲授新知过程中进行反馈; 对于需要用到的原来学过的知识, 则往往在讲解概念、解题中让学生回答。
(三) 新知达成反馈
在学习新知后, 通过提问、板演、投影展示等引导全班学生反馈, 鼓励学生质疑, 提出新问题, 以了解学生理解新知的程度,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弥补新课教学中的不足。
(四) 课堂巩固反馈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条件, 收集各种信息, 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优势, 进行组内相互帮教, 增强反馈的准确性、及时性。
1.察言观色, 提高反馈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言行、举止等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发现学生有困难, 则要放慢教学速度, 解决学生疑难;如发现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不假思索轻易就能回答, 说明学生可能对这部分知识掌握较好, 或者教师所提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 需要教师尽快做出调整。
2.自主训练, 提高反馈的及时性。 课堂上,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作业时, 教师要进行巡视, 并进行面批, 及时了解学情和学习效果, 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对有进步和独特解法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普遍性错误要及时集中讲评;对少数学困生要及时辅导, 再次面授, 不让错误越积越多。
3.发挥优势, 提高反馈的密度。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信息反馈的密度和效度。 教师在学生解答时, 收集学生的不同解法和各种典型错误, 直接在投影仪上展示。 这种做法能充分发挥视听结合的优势, 提高知识的接受率, 迅速获得反馈信息。 除此以外, 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全班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 因此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 由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学, 提高反馈的时效性。
例如在学习一些程序化的数学知识时 (有理数的运算, 解各种类型的方程, 整式的运算等) , 教师除了自己收集信息外, 还要求各组组长 (数学基础较强的) 检查本组同学的解题情况, 并及时指导层次最低的同学完成解题, 必要时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 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给老师, 这样有利于教师全方位地捕捉反馈信息, 使信息在课堂中呈现立体式交流, 创设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情境, 同时对学困生的辅导也更及时, 使学生之间的差异资源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
当然学生本身也是一个自我调控的系统, 教师应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自觉质疑问难, 自我检索, 自我完善, 通过层层反馈进行学习, 这就能使他们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及时调控学习进程, 提高学习的思维水平。
(五) 多姿多彩的评价
对于数学课堂来讲, 只要我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做有心人, 那么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例如:通过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法则等的描述, 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建立几何模型、空间图形的运动和变换、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等可以评价学生的视觉———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社会实践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及合作学习等可以评价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创新能力等。
同学之间相处最多, 相互之间的评价比较客观现实, 也更易于为学生接受, 我们根据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学业成绩等, 把学生交替划分成同质和异质的小组, 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将数学作业、课堂表现、数学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组内同学提高学习水平等联系在一起, 这就需要更多人参与评价。
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册, 坚持每节课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学习活动, 做好对自己、同伴的评价记录, 这样使每个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即便是学困生也有较多的成功体验, 优等生也能找到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 无形中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 评价应检查以人为本, 不只关注学习结果的定量评价, 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 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成为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设分类目标, 优化教与学
(一) 设计差异发展性目标
满足差异发展需求的有效学习过程, 应该是学生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因为, 如果学生不能比较自己的当前行为状态和预想状态, 就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 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就必须有用于引导行为的参照点。 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着参照点的作用, 学生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 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
有效的差异发展策略, 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要求、差异水平和差异发展倾向, 设计多层次、个性化的目标, 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 确定自己的目标,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收获学习成果, 培养并强化目标意识, 实现学生潜能的持续发展。
如《绝对值》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
(二) 运用差异性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各层次学生特点, 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对于学困生就以讲解、模仿学习为主, 通过举一反三, 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 学会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 多给他们一些表达、板演的机会, 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并及时鼓励。 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 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 注重培养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于尖子生, 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通过指导, 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 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然后鼓励他们指导低层次学生,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掌握情况, 合理安排分层训练题,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对于学困生, 力求简单基础, 过程详细, 模仿性练习占主导地位, 让他们也能品尝学习获得成功时的满足。 对于尖子学生, 在基础过关的情况下, 适当增加拓展性问题, 可以是本节课的提高, 也可以是方法的提炼与拓展。
例如, 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后, 教师给出了如下形成性练习。 浅层次:直线y=2x-3上有两点 (-1, a) , (-2, b) , 则a, b的大小关系如何;中层次:直线y=-1/2x+2上有两点 (a, y1) (a+1, y2) , 且a<0, 则y1, y2的大小关系如何;较高层次:直线y= (-1-a2) x+3上有两点 (a, y1) (a+1, y2) , 且a为任意实数, 试判断y1, y2的大小关系;延伸提高:你能说出图中 (图略) 这一段函数图像的增减性吗?
(三) 允许差异性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 尊重这种差异, 一方面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1.培养预习能力。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 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般先让学生通读内容, 动手画、圈主要知识点, 了解主要内容;然后出示预习题, 明确目标, 上课内容先在课前进行思考;最后进行分层指导。 当然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权, 允许有不同的思考途径和解题方法, 便于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帮助, 对不同思维水平、思维风格的学生具有互补性, 达到共同提高, 这种方式加强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确保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
3.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因此,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让学生初步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 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结语
让学生差异发展的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 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 不过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 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与创新,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4.
[3]王岳庭.双向反馈教学法.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6.3.
[4]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9.
【差异教学法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英语教学差异论文10-26
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11-29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论文06-30
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论文09-27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1-14
学法差异05-28
历史差异教学12-25
差异发展教学01-04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