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024-10-16

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精选10篇)

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1

高等数学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须、够用”的数学知识,实用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使他们具备学习专业技术的基础和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科学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有效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的大教育家阿尔温·托夫勒也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只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教师只有立足于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学生获得知识、方法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是教师进行学法渗透的主战场。

1.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化数学概念中进行学法渗透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而形成的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因此学好数学概念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但高职学生往往只偏重于解题训练,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其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并不重视。以致很多人基本概念不清,数学基础薄弱、应用能力不强。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变式、概念的几何直观等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对于相似的或类似的概念,还可以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辨析,加深其认识。寓教法中渗透学法,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概念进行分类整理,理清脉络,把它串成线,结成网。把所学的新概念及时纳入已有的或相关的知识网点,使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建立联系,潜移默化地进行学法渗透,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达到真正理解。此外,对于概念中采用的数学符号,也要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虽然符号本身只是一种记号,但它是表述概念的一种简明方式,可以将看不见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可视的符号操作过程。倘若对它们认识不清,势必会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造成一定的困难。

2.结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学法渗透

学生的学习成效还涉及到自身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学法得以贯彻施行的动力系统。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培养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专业需求或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对电专业学生,他们在进行电路分析,讨论电路的暂态特性时,就要建立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因此在进行微分方程内容学习时,可把上述模型融入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切实感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合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中进行学法渗透

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角度看,高职数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性的数学工具,还要重视他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建立,尤其对于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如极限思想、函数变化率(导数)思想和积分思想等,可融合专业知识,用案例驱动,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如用微元法思想解决液压的问题,用导数解决机械工程中的曲率计算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在渗透学法时,应力求贯彻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时间尽可能多地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课堂教学之外渗透学法指导

学习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所以,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外,还需从学习的其它环节入手进行学法渗透。通过多渠道、广途径的学法渗透,促进学生全面掌握自主学习之法。

1. 结合学习习惯养成,循序渐进地渗透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学法得以贯彻与控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先天的赋予,而是在后天反复训练、多次实践、不断总结、持之以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对于进入高职学院的学生,他们中有一部分学生有着学习数学的失败体验,对数学学习有着本能的惧怕。虽说由于各人的性格取向不同,在数学学习上能达到的层次会参差不齐。但是,对于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方法技能、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学生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这些都是能够掌握的。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的策略是以常规方法为重点,并与具体内容相结合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学习。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边读边思边做些记录,带着问题听课;运用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记好听课笔记;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以及使用数学软件或工具书等等。这都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反复实践和多次矫正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结合数学的解题训练,渗透学法指导

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要会解决问题,所以解题训练也是渗透数学学法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2008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组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与训练》,经二轮的实践应用,对此书又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已于2010年8月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知识小结、学法建议、例题评析,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通过设计同步练习,引导学生重视过程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并按就近“发展区原则”设计了适用不同层次学生检测用的自测题,以便学生进行有效自测,及时查漏补缺。在加强数学解题训练时,我们并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解题后要进行积极反思,“反思”包括对过程的反思、对结果的反思、对方法的反思。使学生形成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由“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科学教育出版社, 1980.

[2]埃德加.富尔 (美) .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3]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5) .

[4]郝克明.终身教育国际论坛报告集萃[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徐国庆.论职业院校的普通文化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7)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2

一、学法指导要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指导学生上课时把听讲和教师的提问、启发, 以及参与讨论、课堂练习与看教材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不要轻视教材,只知听讲,盲目练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有些学生一下课,书一合,就把教材丢到脑后去了,不到下一节课,不到考试,很难去看课本,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方能强化记忆,学习效果最好。为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复习,而且要指导学生在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学完后系统复习,复习的范围首先是阅读当天、本单元或本章学过的教材,目的是温故知新,理清关系,增强理解,加强记忆,训练思维。学思结合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作用,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动地进行学习。学生要坚持独立思考,并在独立思考、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提问,不提倡遇到问题和困难,不去探求,不加思索,一味提问。学习要靠勤学苦练,但不能单靠死学硬练,对于书本知识,应从各个方面加以思考,提出问题,反复推敲,不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更不能人云亦云。

二、学法指导要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教师能认识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可能性,遵循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规律,尽力创造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和梨,已知运来苹果 720千克,运来的梨相当于苹果的3/5,运来的梨多少千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发问,问题可变为:(1)运来的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2)运来的苹果和梨共多少千克?(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几分之几?(4)运来的梨占总数的几分之几?(5)运来的苹果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同样,在问题不变的情况下,条件“运来的梨相当于苹果的3/5”也可变为:(1)运来的梨比苹果少2/5;5/3(2)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3;5/8;3/8倍;(3)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400(4)运来的苹果占总数的(5)运来的梨占总数的……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这样,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能强化新知,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法指导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从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探索,去创新。如小学数学中《平均数》的教学一定要重平均数的意义,而对于算法则让孩子会算即可;另外多注重用图来说明问题:如移多补少,不同部位水深图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它的意义。

三、学法指导要注重循序渐进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精心设计适度的台阶。例如: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②商不变的性质;③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0.56÷0.4=?再向学生提问:①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②怎样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道理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热烈讨论,认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即:0.56÷0.4=5.6÷4=1.4围绕这一点设计具有一定台阶的针对性的练习,会使学生在复习有关旧知识时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要逐渐引深。这里所讲的深,不是知识加深,而是指对于课本中的教学知识理解上要深,学生思维活动要深。

四、学法指导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和优化,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学生掌握了好的方法,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如:中年级时学习乘除法应用题有极个别学生其实没有学会但是却会做了,我一直以为他懂了,但是到高年级学习了分数、小数,相同的应用题也不会做了,使人百思不得其解。深入了解,真正知道学生的理解思路才发现三四年级时他们会做并不是懂其实只是靠着整数的大除小的特点来猜的,数的范围发生改变,他们就无所适从了。数学学习是一个连贯的思维过程,从平时的作业中能发现很多问题,但是有些是不能一下子发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一再关注学生的表现,并认真研究。

总之,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人与人不尽相同。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路标,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是至宝。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3

一、学法指导要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指导学生上课时把听讲和教师的提问、启发,以及参与讨论、课堂练习与看教材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不要轻视教材,只知听讲,盲目练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有些学生一下课,书一合,就把教材丢到脑后去了,不到下一节课,不到考试,很难去看课本,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时复习,方能强化记忆,学习效果最好。为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复习,而且要指导学生在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学完后系统复习,复习的范围首先是阅读当天、本单元或本章学过的教材,目的是温故知新,理清关系,增强理解,加强记忆,训练思维。学思结合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作用,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动地进行学习。学生要坚持独立思考,并在独立思考、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提问,不提倡遇到问题和困难,不去探求,不加思索,一味提问。学习要靠勤学苦练,但不能单靠死学硬练,对于书本知识,应从各个方面加以思考,提出问题,反复推敲,不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更不能人云亦云。

二、学法指导要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教师能认识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可能性,遵循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规律,尽力创造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和梨,已知运来苹果720千克,运来的梨相当于苹果的3/5,运来的梨多少千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发问,问题可变为:(1)运来的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2)运来的苹果和梨共多少千克?(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几分之几?(4)运来的梨占总数的几分之几?(5)运来的苹果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同样,在问题不变的情况下,条件“运来的梨相当于苹果的3/5”也可变为:(1)运来的梨比苹果少2/5;5/3(2)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3;5/8;3/8倍;(3)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400(4)运来的苹果占总数的(5)运来的梨占总数的……通过一题多变,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这样,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能强化新知,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法指导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从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探索,去创新。如小学数学中《平均数》的教学一定要重平均数的意义,而对于算法则让孩子会算即可;另外多注重用图来说明问题:如移多补少,不同部位水深图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它的意义。

三、学法指导要注重循序渐进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精心设计适度的台阶。例如: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2商不变的性质;3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0.56÷0.4=?再向学生提问:1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2怎样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道理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热烈讨论,认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即:0.56÷0.4=5.6÷4=1.4围绕这一点设计具有一定台阶的针对性的练习,会使学生在复习有关旧知识时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要逐渐引深。这里所讲的深,不是知识加深,而是指对于课本中的教学知识理解上要深,学生思维活动要深。

四、学法指导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和优化,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学生掌握了好的方法,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如:中年级时学习乘除法应用题有极个别学生其实没有学会但是却会做了,我一直以为他懂了,但是到高年级学习了分数、小数,相同的应用题也不会做了,使人百思不得其解。深入了解,真正知道学生的理解思路才发现三四年级时他们会做并不是懂其实只是靠着整数的大除小的特点来猜的,数的范围发生改变,他们就无所适从了。数学学习是一个连贯的思维过程,从平时的作业中能发现很多问题,但是有些是不能一下子发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一再关注学生的表现,并认真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4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订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等,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牢固。

二、立体交叉式综合阅读法

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个别反映,而是对学习对象做出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此“肢解课文,着眼局部的分析”是一种极端。然而笔者认为,“仅从整体入手,忽视了局部乃至细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极端,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应是‘整体、局部、细节、大整体’诸要素的主体交叉和综合”。

如在阅读《大明湖》一文时,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作者通过对大明湖美的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有些学生则认为除了热爱之情外,还有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某种揭露和不满。两种意见其实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理解方法。确实,《大明湖》全文写了济南的优越地理位置,优美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赞美热爱之情似乎溢于言表。但实际上,《大明湖》一文又只是《老残游记》这一小说的节选,就小说的总体而言,则主要是通过老残游程中的见闻和活动对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和社会的黑暗有所揭露。况且《大明湖》一文中还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五月的青岛》中老舍的感慨,“那时的青岛将不再属于青岛的人”“且让我们欣赏这五月的青岛吧!”其间透露出的复杂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而此处《大明湖》一文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也应是复杂、多重的。

三、比较阅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1.同中求异比较法

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我们注意到: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奚落后,同样表现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情景,在文中前后两处的描写却极不相同。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

B.“取笑?要是不偷,怎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A处虽不可辩却硬要辩,故意混淆“偷”“窃”的概念,迂腐可笑、自欺欺人。B处无法辩而不得辩。虽已写服辩但还是遭闷打,无可奈何,只能自欺欺人,谎称“跌断”。如果说A处的“自欺欺人”还能为孔乙己争回一点所谓“读书人的清高”的话,那么B处的“自欺欺人”已完全陷入一种弱者的可怜的“哀求”。A到B处的变化,正显示了孔乙己从窘迫到穷途末路的生活轨迹,透露出悲剧的色彩。

2.异中求同比较法

所谓异中求同,就是从个别中寻找一般,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如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除了可以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前后变化来分析,还可结合其他的人物加以比较来分析,如本文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这些人,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都是旧社会下层人民群众的形象,他们同样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但又同样愚昧麻木,最终被封建制度无声无息地吞噬,却又对自己的命运百思不得其解。找到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就会对鲁迅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出发”揭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动机有新的认识。

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5

1. 阅读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之一, 也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起点。为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化学课本, 使其能从一段话或一句话中提取出有用的化学信息。阅读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阅读开始前教师要指明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依据“粗读→细读→研读”的顺序带着问题看书。阅读时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 并在这些字、词、句下面做出标记, 理解它们所起的作用。例如, 在“标准状况时, 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这句话中就有四个关键词:标准状况、1摩尔、气体、约22.4 L。这四个关键词缺一不可。另外, 还要重视课后阅读, 克服“做题多、阅读少”的偏向。现行教材在每个章节后都选编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或案例, 指导学生阅读, 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阅读能力,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提问的方法。

会学习就要善于提问。因此,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质疑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敢于求异, 培养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 并形成“先想后问, 问后再想”的思维习惯。实践证明, 学生亲自参与思考获取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3. 观察的方法。

化学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验多。学生对实验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实验时会观察得比较主动, 但他们却往往不知“怎么观察”和“观察什么”。为此, 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一般而言, 实验开始前, 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化学药品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仪器的形状、连接顺序;在实验过程中, 应要求学生看清反应物颜色、状态的变化以及是否伴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实验结束后, 还应要求学生由实验现象推知化学原理, 从而使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4. 归纳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归纳, 使所教内容条理化、规律化、公式化, 并培养学生掌握归纳的方法。教师讲完每一节课后, 应要求学生参与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每一章的学习结束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本章的知识主线, 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 使所学内容“连成线、结成网”, 便于记忆。学生只有勤于总结, 科学归纳, 才能使各部分内容系统化, 从而也克服了化学课内容多而散、杂而乱的现象。

二、指导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

中学化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为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各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池这一部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入手, 由化合价的变化去判断相关概念是否正确, 这部分的计算应着重用电子得失守恒法;有机化合物的学习要从官能团入手, 明确有怎样的官能团就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善于从反应条件、反应试剂推断反应类型及官能团的消除与引入。学生只有对不同内容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并掌握了恰当合理的学习方法, 才能灵活运用这些内容, 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解题

1. 认真审题。

审题一般有如下步骤:先粗读题目与问题, 明确题目的要求;再读题目、划记号找突破口, 明确已知与未知;最后研读题目, 联想所学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找出已知与未知的纽带, 同时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另外, 在审题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问题将要以什么方式来回答。

2. 规范答题。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做题失分, 并不是不会做, 而是粗心、答题不规范所致。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专有化学名词不能写错。如碳酸氢铵不能写成碳酸氢氨、分液漏斗不能错写为封液漏斗等;还有常见化学式、离子符号也不能写错,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要配平, 并标“↑”或“↓”的符号;俗名与化学式要对应;文字表达要齐全, 叙述不混乱要流畅, 书写工整等。

3. 题后反思。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6

关键词:阅读,有效,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习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句话启迪我们,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取, 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习方法, 变知识为动力, 最大限度的让全体学生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学会参与, 学会发现, 学会质疑, 学会应用, 学会创新。

学习方法是人们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应遵循的规则。对学生来说, 有四个主要来源:书本介绍、教师指导、同学启示、自我总结。这四个途径均不离开教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 我从教材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年级教学要求和学习语言方法的体系, 提供给学生可实际操作的具体学习方法, 让学生熟练掌握, 形成技巧。

1 注重学习过程, 概括学法

学习方法的核心是思维方法。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直接把学法告诉学生, 但明确告知学生在教学中将采用某种新的学法, 要求学生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学习后及时概括学法。如《李时珍》一课教第四自然段时, 一初读、辨句数;二细读, 说句意;三回读, 试分层;四思考, 括段意。根据上述方法逐一按四个步骤设问, 引导学生学习该段, 之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归并法。这样, 既可加深学习印象, 又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很快地形成技能。

2 典型示范, 展示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 直接讲授式渗透前人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学法, 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模式, 展示学法。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 先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再通过对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明确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并把相关自然段归并一段, 划分段落, 概括段意。这时, 教师典型示范, 指出把各段段意连起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实践, 反复运用, 直至达到熟练操作, 形成技能的程度。

3 举一反三, 迁移学法

教材中有许多同类课文和段落相似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迁移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学会的方法去学习新的。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段落时, 在第二自然段 (描写春天景物) 教给学生读懂写景段落的方法, 分三步, 一划出段中描写景物, 二体会生动句子, 三说出全段主要内容, 然后指导学生用这种学法学第三自然段, 最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学第四、五自然段。这样, 学生不仅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 而且可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

4 紧扣教材, 点拨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 有的课文不易说出用某种方法学习, 可结合教材, 抓住最佳契机, 画龙点睛, 留有余地的点拨学习方法。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 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 由课题入手, 引出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如:1.请齐读课题, 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3.为什么不用“战士”, 而用“壮士”?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样, 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 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方向, 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 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 我再引导学生紧抓班长马宝玉等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体会, 了解人物形象, 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出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这时, 适时点拨, 用了什么方法理解“壮士”一词的。在讨论中, 学生既准确理解词意, 以领悟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法指导因课而异, 因人而异, 必须以理解为基础, 训练为手段, 应用为归宿。在阅读教学中, 每教完一篇课文,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 说说所用的学习方法。这样, 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 自觉应用, 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 或写作手法相同, 或段式相似的文章的学习, 从而进一步达到学生逐步自能读书的目的。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 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 由课题入手, 引出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如:1.请齐读课题, 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3.为什么不用“战士”, 而用“壮士”?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样, 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 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方向, 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 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 我再引导学生紧抓班长马宝玉等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体会, 了解人物形象, 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实行自主、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号?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7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 自然也不例外, 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 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 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 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 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浏览, 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 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 形成初步印象。

细读, 即在浏览的基础上, 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 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 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品读, 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 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 揣摩出题者的意图, 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 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二、抓住文体特征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 要答好题, 如果仅是读懂选文, 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 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 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 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 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 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 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 有共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 基本概念认识清晰, 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 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三、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 经过分析和归纳, 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 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 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 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 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 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 怎样提出来的, 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 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 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 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 如记叙文的六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 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 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 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 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条理化, 越来越巩固。

四、逆向阅读法

“逆向”是与“一般”“习惯”相悖的。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 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 先考虑这样的标题, 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

如在阅读《驳“实惠”论》一文之前。同学们先对“学雷锋, 不实惠”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学雷锋, 做好事, 不收钱不留可谓‘名利双失’对自己来说不是太吃亏了吗?”有的说“邵逸夫做好事捐给咱们大陆那么多钱造图书馆建医院, 对大陆来说不是挺‘实惠’的吗?”有的说“倘若当‘张亚奇’在路边苦苦挣扎时, 有一位雷锋式的好人, 热心把他送进医院, 对亚奇来说, 难道仅仅用‘实惠’二字能概括吗? 不, 因为雷锋为她挽回的是用金钱所无法换回的性命……”在大量的个人观点发表后, 再去阅读课文, 审查作者巍巍的论证思路, 发现巍巍正是从逻辑上, 从人生观上, 从揭示“实惠”论的本质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三个方面来层层驳斥“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与刚才同学们自己的想法比较, 其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归纳出逆向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 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 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 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 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立体交叉式综合阅读法

完形心理学认为, 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映, 而是对学习对象作出反应, 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此“肢解课文, 着眼局部的分析”是一种极端。然而本人认为“仅从整体入手, 忽视了局部乃至细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极端, 正确地阅读理解方法应是‘整体、局部、细节、大整体’诸要素的主体交叉和综合。”

如在阅读《大明湖》一文时, 有些同学认为这是作者通过对大明湖美的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有些同学则认为除了热爱之情外, 还有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某种揭露和不满。两种意见其实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理解方法。确实, 《大明湖》全文写了济南的优越地理位置, 优美自然风光, 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赞美热爱之情似乎溢于言表。但实际上《大明湖》一文又只是《老残游记》这一小说的节选, 就小说的总体而言, 则主要是通过老残游程中的见闻和活动对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社会的黑暗有所揭露。况且《大明湖》一文中还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如此佳景, 为何没有什么游人?”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五月的青岛》中老舍的感慨, “那时的青岛将不再属于青岛的人”“且让我们欣赏这五月的青岛吧! ”其间透露出的复杂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而此处———《大明湖》一文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也应是复杂的多重的。

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8

学提高学生学质量一、。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 中●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王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 即的必:结构然联的惠与功能相适应芝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生、由水生到陆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学掌握这些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的, 进化等有助于学, 生对生物指导学生法体知识”部分的理, 就应抓住解和应用。结构与功能相如学习“叶绿指胞质适应:分开 (1) , 使光合作外有双膜, 用集中在一定将其与周围细导区基成域粒, 内在, 进这囊行些状;基薄 (粒膜2) 由上叶囊有绿状进体结行的构光内垛合部叠作含而用有

的色素和酶, 这些色素可以吸收、

传递和转化光能, 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进行的场所; (3) 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 含有许多种酶, 是暗反应过程所必需的。因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理解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在解题时便会得心应手。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有一定规律,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为本, 教师应改变以往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老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转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l、预习。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 先浏览一遍新课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生物课本中没有生字难字, 在浏览时, 不要走马观花, 先了解新课中的概念, 用笔将重点、难点、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这就是课堂上听课的重点,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例如, 在学习《基因的分离规律》一节时, 涉及的概念、生物术语较多, 通过预习, 先了解基本内容, 便于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听讲。学习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上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形式, 学习成绩的优劣, 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 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 首先必须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减轻课下的负担。听课时要注意力集中, 但并非一定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3、作业和复习。很多同学把老师留的作业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 甚至当成是一种负担, 潦草地将作业赶完就万事大吉, 殊不知这种做法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做作业之前, 应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 归纳小结。通过复习加强记忆再来做作业便会得心应手, 这样可大大提高做作业的效率, 而且通过作业也检测了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 然后温故知新,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掌握。

二、认真对待实验, 充分利用图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生物学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认真对待实验, 不断培养自己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要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学会实验设计的方法, 不断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在实验中多提出质疑,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 在完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 自己可将此试验改为探索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下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情况的实验, 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对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解决一些问题, 得出正确的结论。

利用教材中的图表, 可以将知识的难度降低, 便于理解。例如, 植物细胞增殖是教材中的难点内容之一, 单纯靠文字叙述难以使学生理解, 没有理解记忆内容非常困难, 如果结合有丝分裂的示意图, 就能将整个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特征、染色体变化情况很容易地掌握, 效果较好。利用示意图, 还可将繁杂知识简化。例如, 在学习《新陈代谢与ATP》时, 可利用图示通过能量流通货币ATP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起来, 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图示还可将零散知识整合成系统, 例如, 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 要充分认知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明确细胞的各个部分虽然各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但彼此并不孤立, 而是相互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

三、掌握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所谓记忆, 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的过程, 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可采用编口诀记忆、利用图表记忆、联想记忆、归纳记忆法, 等等。有时当堂记住的内容过一段时间又忘了, 要不断地温习、总结,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效果;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71-01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能否保持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与学习方法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关系。世上本无笨的学生,只有差的学习方法。因此,遵循学习活动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行学法指导,对英语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学法指导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

1、对学习的指导。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教师往往利用这一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一旦学生的兴趣降低后,许多教师都采取补习的方法,观点似乎很一致,亡羊补牢。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它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英语的关键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后,就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习。在他们有着浓厚兴趣和积极性的时候就去指导他们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那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知识传授,是一种兴趣和能力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进行方法传授。

2、对教学的互补。上好一堂课是为了学生学好一节课的内容,但只停留在课堂上的45分钟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因此,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之外的时间自学;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因此,学法的指导应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在教好书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习。虽然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其稳定性和持久性随个体情况不同而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点,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去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及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在布置练习时,注意到难易度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学起来有信心,有兴趣,并使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从而体会到好的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对学习的主动。学法指导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教师只注重教书而忽略方法指导的弊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对知识的渴望去主动学习。这里所说的“主动性”是指学生的主观意向、对学习抱有良好的心态和对知识的追求。这是学法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就必须使学生对学习采取主动的态度和进取的信念。利用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能力,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进行学法指导只有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充分合作才有主动性和实际效果,才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学法指导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英语教学中从起始年级开始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认知的过程中,学习并提高拼读、拼写能力;培养听说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理解词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结构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篇章结构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实际运用中学会并理解词的意思、用法和常见表达方式,逐渐改变“老师教我学”到“我自己愿意学”,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

2、提高学习兴趣,避免学习滑坡和成绩分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下降,容易出现成绩滑坡。因此,教师要充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选择地先让部分学生进行个别知识点归纳小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加以复习巩固和对错误的纠正。这样做不仅可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防止成绩滑坡有极大的作用。

学生成绩的下降主要是对教师课堂的教学失去了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困难认识不足所致。如果教师在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就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就可能防止学生因一时的学习困难而产生放弃或厌学情绪,从而避免两极分化,进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英语学习成绩稳中有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的课外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去查词典,还要学生做好课内外笔记;同时可以成立学生课外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交流学习信息,也可交流学习经验,做到共同提高成绩,共同改进学习方法,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教师要有坚定的意志,而且还要有灵活的传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从而稳步地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OL].互联网-综合课件-道客巴巴.

[2] 优化交际教学提高语言能力[OL].互联网-外语-道客巴巴.

[3] 关于怎样上好一堂课的讨论(一)[OL].互联网-kongxiangfa0451的日志-网易博客.

[4] 奉化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规范[OL].互联网-讲义教程-道客巴巴.

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学法指导

英语是西方语言。东、西方之间, 不仅在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上有着迥然差异, 而且在发音、选词、行文上又各有异同, 这些因素极易造成知识上的负迁移。中国学生学英语的最大问题是学不得法, 导致了教师苦教, 学生苦学, 外语教学常被罩上一层阴影。所以, 学生的学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如何学好英语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 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就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 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讲, 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因此, 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 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 通过学法指导, 使学生学会学习, 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 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 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一)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 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 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用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 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 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 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 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 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 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在外语学习中首先要学会预先方法。 (1) 借助字典预习单词和课文, 包括读出单词, 分析单词的发音是否符合一般规则, 注意词性和词意, 举一反三变化单词的形状, 如动词副词等等。同时, 调动口、耳、归、脑、手等多种器官, 提高记忆效果。 (2) 读课文, 可快读、慢读、默读、朗读,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能力。同时用笔注出难点、疑点、生疏点, 带着问题上课堂, 还可以试做书后作业, 培养学生判断、记忆的能力。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 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 减少听课的盲目性, 增强听课效果。

3.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积极思维, 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积极培养有意注意, 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 力争在课内就把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 当堂消化。听课时, 学生的经历、兴趣、对老师的好恶感觉不同, 故对同样授课内容反应不同, 选择不同, 学生要学会正确地听课做笔记。总之, 听课时, 尽量寻求一种平衡, 既要记好笔记, 又要认真听讲, 二者不可偏颇。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 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 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 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 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 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 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 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 思想不能溜号, 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 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 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 做些索引、摘录等, 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 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 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 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 复习要及时, 要在学后当天进行, 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 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 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 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 然后反复阅读教材, 对照笔记, 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 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 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反复练习训练机会, 以提高英语水平, 如:在课堂、课后、在英语角、及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 培养出真正的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7.学会记忆, 与遗忘作斗争。

除了社会背景差异导致学生形成知识负迁移这大障碍外, 学英语另一大敌人就是遗忘。学英语的过程, 就是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一旦在词汇上过不了关, 要想继续学外语就困难了, 一般不管基础多差的学生, 只要单词短语记住了, 提高也就有希望。

(二) 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学法和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 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 并灵活运用于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

(1) 归纳指导法

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 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 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2) 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 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 弄清它们的区别, 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3) 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 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 寻求正确答案, 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 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 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 只让学生打勾勾, 划叉叉, 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和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 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 对课文的理解, 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能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 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是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开始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 使复习不在是那么盲目了, 因为, 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 不会再不知道复习什么, 从哪儿开始复习或复习不全面了。二是同学们在课前自学与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 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 自己用新词造句, 这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更加顺畅,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三是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四是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 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位同学说: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 知道怎么去学, 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了。学习方法对头了, 学习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们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总而言之, 判断一个学生英语学习成功与否, 不光看他学过多少知识, 还要看他具备哪些能力及如何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达到这一点, 就必须解决学法问题, 只要改进学法指导持之以恒,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英语难学的局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重视学法指导, 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冯展极.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8) .

上一篇: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论文下一篇:聚丙烯酸/蒙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