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监督(共8篇)
党员监督 篇1
加强从严治党、端正党风教育, 加快反腐倡廉体系建设, 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形形色色的的诱惑面前坚持党性原则, 保持清醒头脑, 避免误入歧途自毁前程, 对于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我认为, 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 主要应从强化党内监督、强化制度监督、强化群众监督和强化自我监督四个方面入手, 完善监督机制、筑牢权力“笼子”, 廉政务实为民, 促进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强化党内监督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专职党内监督的重任。充分发挥纪委实行党内监督的主体作用, 实现党内监督的常态化, 就是要以制约领导干部的权力为重点, 以建立教育、监督、惩治并重的制度为手段, 以健全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 提高自身素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严格行使党内监督权。
1.提高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纪检干部要加强党风廉政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树立过硬的党内监督和政治纪律观念, 增强党性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要培养和具备进行党内监督的硬气、胆气和正气, 认真履行党内监督职责, 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敢于监督。纪检干部要依据党纪国法, 大胆行使党内监督权力。做到坚持原则、不畏强权、敢于碰硬, 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秉公执纪, 用“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大无畏精神维护党内纪律的严肃性。
3.善于监督。要研究党内监督的工作方法,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 自控、互控和专控相结合、制约有效的运行机制。着眼于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获取、权力行使的过程监督。强化以法制权、以民制权、以权制权、以德制权的全方位监督网络建设, 取得通过党内监督有效遏制腐败的成果和经验。
二、强化制度监督
通过分析形形色色腐败案例, 究其原因无外乎“规矩不严”和“有令不行”。所以, 治理腐败必须强化制度监督, 筑牢规矩、令行禁止。
1.筑牢规矩。“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实践证实: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对于经济增长是产生了深远的作用和影响的。过去我们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上、制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转型经济改革进程中, 我们应废止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而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建立健全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尤其是涉及到企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 还存在制度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内部的管理路径是否清晰畅通, 监督反应能力是否充分发挥, 都需要小心求证。因为它能够在健全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树立管理权威, 使一些领导干部在科学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权威”面前享受不到超越制度以上的权力, 从而保证技术性制度建设的成果。如果某些领导享有超越和凌驾于制度以上的权力, 所有的行政制度都有可能变成一纸空文, 失去了对他们的约束力, 为贪污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所以只有建立起严格的制度监督,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在阳光下行使权力的规矩, 才能有效地治理腐败。
2.令行禁止。随着党风建设的加强, 反腐倡廉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追求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已经成为对权力监督实践的“流程图”, “流程图”清晰地揭示每一个细微的次序与关系, 使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令行禁止就是要突出一个“严”字, 即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出现问题要严肃处理, 对于贪腐分子要严惩不贷。我们常讲铁面无私, 我理解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应“无私”, 不以权谋私, 不滥用权力。监督者和执法者要有“铁面”, 不能出于情面和一己之私而对腐败行为法外施恩。
三、强化群众监督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应该长期坚持群众路线, 通过党员干部定期述职、公示等民主评议形式强化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
1.定期述职。党员领导干部将自己在一段时期内的政治道德水准、执政行政能力、工作务实程度和取得的业务成绩等面对党员群众如实叙述履职情况, 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然后由群众进行民主评议打分排队, 优秀的继续发扬, 再接再厉;称职的把群众提出的意见作为改进今后工作的方向;不称职的由组织进行诫勉谈话、免职或降职使用。
2.任前公示。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组织原则。对选拔或调任干部进行任前公示, 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有利于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实公示拟任干部的阅历, 充分展示其任职优势, 征得群众认可, 也是一个很好的群众监督形式。任前公示一可以让群众提前了解和认识新领导;二可以减少新任干部的陌生感, 便于其到位后工作的开展;三可以防止不称职的干部通过伪造学历和阅历等不正当手段窃取领导岗位, 减少组织任免制度上的风险。
3.政务公开。改革开放以来, 在全国城乡和企事业单位, 普遍开展了厂务、村务、政务公开制度。这是对各级基层领导集体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进行群众监督的一个重要形式, 在不违背保密规定的前提下, 向群众公开财政账目的收入支出, 重点项目的谋划、投资与回报, 将领导班子的用权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堵塞了贪污腐败漏洞, 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发展。
四、强化自我监督
凡为官不廉者究其原因, 除了思想没落、道德沦丧外, 侥幸心理占有很大比重, 所以党员干部要着力强化廉洁奉公的自我监督意识。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 从严要求,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党员干部要知道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慎独、慎微、慎思、慎行。严肃个人生活, 转变工作作风, 甩掉官气, 放下架子, 联系群众, 实事求是, “立功不泯济民志, 权大不移公仆心”, 用强化自我监督的实际行动取得党风廉政建设的预想成效。
党员监督 篇2
2、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机关纪律,按时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汇报思想,接受党内外监督。
3、共产党员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借职权之便搞不正之风,坚持做到不批“人情贷款”、不办“人情事”。
谈党员干部应如何自觉接受监督 篇3
关键词:党员,接受,监督
自觉不但是一种自尊, 自觉也是一种可贵, 尤其是党员干部。俗话说:“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富以劳为贵、学以精为贵、穷以志为贵、官以廉为贵”。所以说, 自觉接受监督, 就是一种可贵。那么, 我们党员干部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可贵品质呢?
首先, 面对利益要“知足”, 很可贵:中国有句古话:“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说的是人对物质需求的态度。人要无所物欲, 就无所物求了, 精神世界就达到一片清明的境界了。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 我们每名党员干部, 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 能否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呢”?很多腐败的事例已经告诉了我了我们, “知足“是多么的可贵, ”贪得无厌“的下场是多么的可悲。所以, “知足”更在于的, 是自己对世界观不断的改造。几乎每个腐败分子, 开始都很知足, 最后都放弃了对世界观不断的改造。便丢掉了可贵的精神世界, 留下了可悲的下场。其实, “知足”也不太难做到, 经常比较也是一种思想改造。常言到:“看人骑马我骑驴, 心理里总觉不如意。回头一看还有走道地, 哎!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你把世界看明了、你把事情想开了, 你就难能可贵了!你就能接受别人的监督了。
面对人情要“大公无私”, 很可贵: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也是具备明辨是非、思维发达的动物。面对公与私、情与法, 能否正确的去认识?是这种可贵的关键。从古代的“正大光明”, 到现在的“人民民主”, 都在本着治国安民这一理念, 来达到“政通人和”, 维护着社会的发展。因此, “大公无私”, 成为官民一致的基本条件。也是当今我党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官就要公正, 为官不徇私情。以身作则、廉政爱民, 群众定会恪尽职守, 爱岗敬业。
由此看来, 把住人情关, 靠的是原则性。因为人情面前, 公与私是有界限的, 如果颠倒黑白, 无论是团队、企业或国家, 都达不到政令畅通, 也就谈不上公正了。春秋时期的鲁庄公, 在与齐国开战前, 回答了曹刿的提问。他说:“无论大小公诉案件, 虽不能———明察, 但必定按实情审判处理”。曹刿回答说:“这算是终于本职了, 可以凭着这个条件与齐国作战”。最后他们以少胜多, 打败了齐国。使“齐鲁长舌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为此我们可以说, “情大于天, 也不能大于法”。每名党员干部, 无论你权利大小, 都应上好“大公无私”这一课。“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得与失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看的宽一些、远一些、高一些。便能达到一个清明的境界了。陶铸有一首留给组织和亲人的绝笔诗, 这样写道:“重上战场我亦难, 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 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 孤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去, 心地无私天地宽”。他戎马一生, 文革遭受了迫害, 还那么“胸怀坦荡”, 是何等的可贵。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所以, 我们今天谈起接受“监督”, 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 更应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就不会失去原则。
敬业是党员干部的优良品质, 是民主社会的道德风尚, 是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面对工作求敬业, 也确实可贵。我们每一个党员, 都举起过右手。每一个干部, 都经受过组织的考验。我们不能忘记当初的誓言、我们不能抹去走过的脚印, 我们更要牢记今后的目标、责任和使命。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以企业和国家的大局着想, 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能把职位当作享受的资本, 把别人的监督当作自己享乐的绊脚石。那还谈什么自觉, 谈什么敬业呢?
三国时期, 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就是一个敬业的典范。刘备临死时对他说:“如果我儿子不行, 你可以当皇帝”。诸葛亮明知他儿子不行, 还是兢兢业业的辅佐幼主,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可现在我们的个别领导, 官位与丞相比还差得很远, 没人让位于他, 他自己先坐上了皇帝。大庆会战时期的铁人王进喜, 在很多“不可能”的条件下, 硬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 无不为他的“鞠躬尽瘁”所感动。看到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壮举, 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振奋。
大学生党员管理监督制度 篇4
一、建立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
1.根据在校学生党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建立学生党支部或党小组,指定负责人或小组长,并使学生党员的组织活动制度化,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
2.学院青年党校每年组织一次预备党员(含在校生党员)培训班学习,凡在校期间被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学生(已毕业的除外)必须参加培训学习,并认真执行党员培训日常安排。
3.学生党员每两周开展一次(单周进行)组织活动,一般情况下由学生党支部负责人或党小组长组织开展活动。要求有计划、有具体安排。
4.各党支部或党小组每次活动时对党员参加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小结:是否迟到早退、是否缺席、是否积极参加例会。
5.因负责人或小组长在工作中引起的失误,由负责人或小组长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在支部会议或小组会议上做自我批评,并及时加以改正。
6.在校生党员(含预备党员)确因就业、毕业班实习等原因,不能按期到校参加党组织活动者,经学院党委批准,按照要求定期到校找党委会汇报情况,并及时完成相关的各项任务。
7.对缺席3次以上(包括3次)者,由支部负责人或小组长在支部或小组会上进行点名批评,其本人在会上也要做自我批评;对在一学期内缺席超过总例会次数一半以上者(因特殊情况或就业等情况,经学院党委会批准者除外),或不能定期到校汇报情况完成任务者,应考虑取消评优资格(正式党员)或延期预备党员转正。
情节严重者,经教育后在限期内仍无转变,是预备党员的应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是正式党员的应劝其退党、或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将其除名。
8.根据《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二、建立学生党员党风监督机制
1.成立学生党员纪律监督检查委员会,承担学生党员党风监督检查工作。设纪检书记1人(由教师党员兼任),专职纪检学生干部1人,学生纪检委员5
人。依据学院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应制定出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日程安排。
2.根据在校学生党员的数量情况,下设若干纪律监督检查小组,设小组长1人(学生党员担任),其成员由特约党风监督员(一般应为入党积极分子)担任,每组由3—5人组成,每学期定期对学生党员的党风情况进行检查测评。
3.聘任特约党风监督员的工作程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推荐,学院党办负责考察,经学院党委会议审议后,确定特约党风监督员名单。
(1)依据学院党办分配的名额,按照特约党风监督员的条件
(2)学院党办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处、团委、各系学工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的意见,推荐出特约党风监督员名单,提交学院党委会议审议。
4.特约党风监督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及奖惩
三、建立党内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
1.每学期期末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都要做出书面学期小结,以书面发言和支部(小组)互评相结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大胆地剖析自己。对有违规的或有不良倾向的党员,要敢于揭露,大胆批评,加强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2.按照上级的要求定期进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执行学院《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1)每位党员都要充分认识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性,自觉地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按照评议内容及程序进行评议,并制订个人整改措施。
党员监督 篇5
权力缺乏监督会滋生腐败。当前, “权力腐败”已经成为中国的最大腐败。为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近年来腐败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 但腐败现象仍十分突出。腐败问题已成为中国的最大社会污染。腐败不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而是将大量的社会财富从广大人民手中转移到少量垄断生产者或将大量的社会财富从广大人民手中转移到少数垄断生产者或将大量的国家财政收和支出、国有资产、公共资源转移给少数腐败分子、特殊利益集团及利益相关者手中。[1]腐败在加剧社会不公的同时, 也对中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福利产生了巨大危害。为有效遏制腐败, 加强对党员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是重要的措施之一。[2]
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监督的对策思考
(一) 更新思想观念, 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
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标本兼治, 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 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滥用权力时有发生。例如: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 在他的眼里, 权就是钱, 有了权就可以不顾一切地捞钱,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一些同志的政治思想观念落后, 对自身要求不严, 受名利诱惑, 从而滋生了对虚荣的无限追求。新形势下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 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强化监督意识。当前, 重要的是应该牢固树立三种思想观念。一是要牢固树立抓好监督就是对领导干部高度负责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 总有一些同志对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有的一提监督就反感, 总认为自己是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干部, 不用监督也不会出格;有的认为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 不愿接受监督。对此, 要切实加大教育引导力度, 确立起抓好监督, 就是对党的事业建设负责, 是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观念;确立起抓好监督, 就是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负责, 是心想群众、情系群众、倾心群众的观念;确立起抓好监督, 就是对领导干部本人负责, 是真关心、真爱护、真负责的观念。从而自觉做到既大胆监督别人, 又能诚恳接受别人的监督。二是要牢固树立抓好监督就是巩固团结的思想。一些同志把抓监督与讲团结对立起来, 有的认为监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成心找岔;有的认为平时在一起共事, 相互监督会伤和气, 影响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有的担心监督严了, 容易激化矛盾, 影响团结。要克服这些模糊认识, 就必须深刻理解团结的内涵, 科学界定团结的标准。要牢固树立“搞好监督都能有高质量的团结”的观念, 摒弃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 勇于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努力形成靠共同追求维系团结、靠落实制度保证团结、靠融洽感情增进团结、靠解决问题巩固团结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牢固树立抓好监督就是尽职尽责的思想。在监督过程中, 有的选择甘当“局外人”, 认为监督是上级领导、党委纪委的事, “事不关已, 高高挂起”;有的愿做“老好人”, 怕得罪人, “多栽花、少栽刺”。要纠正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做法, 就必须强化责任, 坚持把能否自觉监督, 作为检验政治意识强不强、党性观念牢不牢、履行职责好不好的重要标准, 引导领导干部增强主动监督的责任感, 以无私奉献的勇气, 认真抓好监督。
(二) 突出重点监督内容, 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对党员领导干部用权力的监督, 既要涵盖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 活动延伸到哪里, 监督就实施到哪里;更要突出重点, 在主要方面、关键领域上下功夫, 下气力, 见成效。具体来说, 对权力的监督重点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重大决策的监督。重大决策是指领导干部在关系到重大问题上所作的决定, 它直接关系到上级指示的落实, 关系到事业建设全面发展, 关系到战斗力的提高, 具有指导性、方向性、长远性。如果出现失误, 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来看, 重大决策涉及的内容很多, 例如:遵守的政策法规、执行上级的决策指示、部队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宗物资的采购等方面。党委在研究时, 一定要坚持科学地搞好个别酝酿, 坚持集体讨论,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同时要把监督贯穿到决策的各个环节, 以有效的监督贯穿到决策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防止出现违规违纪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是对本单位重大经费开支的监督。实践表明, 要对经费开支实现有效的监督, 必须坚持科学预算, 坚持检查审核, 建立和完善预算外经费统收统支制度, 加强对预算外经费的监管, 切实把有限的经费用于本部门的全面建设上, 用在刀刃上, 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的效能。此外, 是对解决干部切身利益问题的监督。实践证明, 处理好事关干部切身利益问题, 能充分调动他们履行职责和积极性, 有效促进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进步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因此, 各级党委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决策时, 一定要坚持原则, 公正处理。在选人用人上, 要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 要坚持德才兼备、群公群论、任人唯贤的原则, 坚决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要认真落实任前公示制, 真正把那些有能力、有政绩、有潜力的干部用起来;对住房分配、入学培训等问题时, 可以与干部的工作表现、任职年限等挂起钩来, 进行综合考评、量化排序、择优安排, 最大限度地增强公正性。
(三) 把握监督关键环节, 不断提高监督制约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抓住领导干部用权行为中的关键环节, 监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中, 要重点把好三个“关口”, 真正让那些想滥用权力的人不敢想、敢想不敢做、敢做也绝对办不到。
首先, 严把决策关。对党委决策实施有效监督, 是防止决策失误的重要保证。在决策过程中, 要严把监督关口, 坚决克服那种“情况不明决心大、思路不清办法多”的现象, 深入一线、深入基层, 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要坚决克服那种以传阅文件代替会议决定;以行政会议代替党委会议等现象, 严格议事程序, 坚决按章办事;要坚决克服那种少数人说了算、个别人拍板等超越集体领导、无视党纪法规的现象, 坚持会前充分酝酿沟通, 会上认真研究讨论, 实施集体决策, 确保决策科学、正确。
其次, 严把执行关。党委做出决策、决议、决定后, 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克服那种会上不说、会下乱说的错误做法, 始终与党委保持一个声音、一个口径, 自觉当好“宣传员”;要坚决克服那种真正当好“操作员”, 确保党委决策得到有效落实。
再次, 严把检查关。有力的检查督导, 能够确保证党委决策意图顺利实现。但个别同志检查决议执行情况时, 粗枝大叶查落实, 走马观花看效果, 应付差事, 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督导作用。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 建立完善例会监督、定期检查讲评、领导干部述职、群众监督等制度措施, 防止执行决议和监督检查的随意性;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确保落实党委决策不变形、不走样;要严格责任追究, 对在落实党委决策中不负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 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 畅通民主监督渠道, 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 离不开群众的有力监督。而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赋予监督权利, 提供监督机会, 拓展监督领域, 疏通监督渠道。主要做到:
1. 推行事务公开, 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
知情是监督的前提, 公开是知情的保证。一些单位探索事务公开的多种形式, 是进行监督的有效方法。要以推行事务公开为突破口, 积极为群众参与监督创造条件。在不泄密的前提下, 以会议通报、张榜公布、设置公开栏等形式, 有条件的还可以采取网页宣传、网上对话等方式, 把单位的事务尽可能公开, 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 阶段性工作适时公开, 临时性工作随机公开, 力求内容全面、范围广泛、程序合法、时机恰当, 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了解实情, 打好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基础。
2. 开展民主评议, 让群众有充分的发言权。
让群众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 是监督权力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在党内扶正祛邪、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一种有效方法。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时, 由各级党组织负责, 吸收各个层次的代表参加, 结合民主生活会、工作总结、作风纪律整顿等时机, 以自己讲、群众评、集体帮等形式, 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在会上一一进行评议。
3. 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构成一个监督管理网络。
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 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干部中, 理想信念、纪律观念淡漠了, 违纪甚至违法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 主要是个人逃避监督管理, 组织疏于监督管理。因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自觉构成一个党内和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管理网络, 使腐败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揭露和处理。
总之, 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管理, 既是一项经常的、艰巨的任务, 需要各级党组织做出不懈的努力, 又是一项现实的、紧迫的任务, 需要各级党组织根据监督管理的职责要求, 狠抓各项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34-35
党员监督 篇6
1. 监督检查机制的民主化程度滞后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我党就在努力积极地推动监督检查机制的民主化进程, 并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民主化进程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 还是无法跟上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脚步, 人民群众基本权利有些还是无法得到保障。例如, 有些群众和百姓遇到一些没有民主公开的问题时就找政府解决, 当政府无法解决时, 群众便会很自然的想到政府不是真心的为他们解决问题, 会把这种思想上升到怀疑党, 并由此发生了上访和到政府门前抗议等严重的过激行为, 给当地的社会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
2. 普通群众监督概念淡薄
普通群众对监督检查机制意识不强, 概念淡薄, 一般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到文明时代, 是“法制”的社会, 但是在一些群众的心中,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几千年前的“人治”, 遇到问题时想的往往不是通过相关的部门反映问题或者是通过有效的法律解决问题, 而是总想着找人托关系, 走后门解决。根据网上的调查显示, 群众之所以没有去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是因为:一是因为没有去监督检查的概念;而是因为怕反映过后遭到报复。这也导致监督检查机制流于表面, 浮于形式。
3. 监督检查机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党员工作表现看来, 监督检查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到目前为止还有待完善。好的规章制度对党员的工作有着很好的向导作用, 而党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又是做好监督机制工作的重要保障, 因此政府当前需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而言由于部分党员思维转变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督机制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因此未能及时地修正改进, 监督检查观念没有深入民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对群众所思、所盼、所忧不清楚, 无法正确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
4. 党员自身素质损害了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党员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不仅仅要有好的机制, 也需要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只有两者有效的结合, 才能起到双倍的效果, 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党员素质与机制不同步的尴尬局面。目前, 部分党员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只满足于自己的现有状态, 除了自己的工作外, 别的事都与自己无关, 在紧急任务面前不是冲在前起带头作用, 而是漠不关心, 毫不过问;还有部分的党员年龄老化, 虽然他们工作的时间长, 也因此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但是他们的敏感度不够, 无法及时更新观念, 开拓与创新意识较薄弱, 也有少数党员仅凭手中的职权谋一己私利, 致使党员与群众关系紧张, 使部分群众产生仇恨心理。
二、新形势下建设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1. 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中, 强调了要充分认识到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要党员充分认识到反腐的重要性, 提高党员的廉政意识和监督意识, 增强自身免疫力。党员廉政与否直接与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 如果党员腐败不堪, 就会使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更会恶化党与群众的关系, 进而危及整个社会甚至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建立廉政的党风是一项长期性、紧迫性的任务, 这不仅仅需要党员从精神方面认识到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还需接受相关的廉政知识与教育, 系统的学习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加强每个党员的反复防范意识, 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世界观, 人生观与价值观, 进而提高整个党员团队的素质。但是, 只是依靠教育是不够的, 党风廉正建设, 要靠教育, 更要靠法制, 因为法制制度建设体现了整体性、不变性和永久性的特征。所以, 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加强信念理想教育、政治思想教育,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纪律作风教育, 法律意识教育, 不断的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念, 始终保持党员干部是走在改革前沿, 学习调整变化以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锻炼党性, 保证以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精神的正能量引导其他党员。
2.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推进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建设
加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建设, 需要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 做到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党员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党内的系列教育, 学习先进模范, 提高廉政意识, 提高纪律性和强化法制观念, 做到从自身起廉洁从政、勤政为民、遵纪守法,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防腐和抵制不正之风。近些年的改革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党员干部们应该认真体会这一重要思想, 并且仔细认真的思考在经济建设如何抵制不正之风, 防止腐败, 加强监督检查。其次, 党员干部要关注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坚持不懈地明确和深化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工作, 并且要学习及运用相关的法律条文及政策规定, 从思想上破除那些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 挣脱掉那些偏激观点的束缚, 现代党员干部应该是带有创新思想从市场角度权衡利弊,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熟悉并正确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有关经济行为的法律、纪律的评判标准。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本身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所以加强监督检查制度的建设, 必须避免脱离群众, 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 群众的自主性、民主意识都大大增强, 他们不再被动等待执政者赋予自己权利, 而是主动去争取。因此需要科学、规范的制度支持, 以科学的制度设计来引导和规范党员和群众的关系, 改进和完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建设。
3. 构建党员与群众关系的考评机制和群众工作评价机制
如何建立并维护好党员与群众的关系呢?这就要求政府针对党员的工作情况建立党员考核机制, 党员考核机制不仅仅是政府内部对党员作出的考察, 更要依靠人民群众建立群众工作评价机制, 因为群众是最接近社会环境的人, 有些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容易被政府所忽视, 建立群众工作机制既可以使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解决, 又可以确保群众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持此之外只有两个机制相结合才能对一名党员作出正确的评价。两个机制的建立既有利于党员深入群众中去, 又能使群众实现自己的监督权, 知情权与选举权, 拉进群众与党员的互动, 使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到“有关部门”, 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
4. 加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建设必须严厉查处违纪事件
党员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工作的顺利展开必须坚决查处有违纪现象的党员干部, 扫除党内腐败行为, 不能姑息党内腐败分子。这各级党的组织, 特别是执纪执法机关要深入一线, 发挥其监督监察的职能, 充分密切联系群众, 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智慧, 想方设法的摸清新形势下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的原因, 发生的规律, 以及其特点, 而且还要不断提高查处违纪事件的办案水平, 集中能量突破大案要案, 显示出我党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决心, 体现党和政府治理腐败、保持廉洁的决心和能力, 这有利于给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发出强大的威慑力, 更有利于把办案工作的重点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中去, 并最终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作为查办案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尤其注意查处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和群众最痛恨的腐败问题, 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影响力, 达到促进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
5. 密切联系群众, 走群众路线是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建设重要保障
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建设要密切联系群众, 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是我们党取得事业胜利的成功保障, 密切联系群众, 走群众路线可以凝聚人心, 也是实现党务公开的具体体现。党员要通过自身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岗位责任感, 激发工作热情, 本能的从群众发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全身心的关怀群众,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增加党员的公信力。例如向生活困难的群众做好资助工作, 进行定期的援助救助等, 逐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是人民群众确实感觉到党的温暖。发动群众的力量, 推进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建设, 体现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全面掌握廉政反腐的第一手资料, 从而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建设提供有力的重要保障。
总之, 党员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关键还是需要从平时抓起, 只有全体党员全面、正确地、科学地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树正气, 讲新风, 采取相应的政策, 坚定不移的不断的把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波.论我国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
[2]柳红玉.构建我国公务员廉政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王宏军.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发展月刊.2007
[4]刘克权.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冶金企业文化.2007
党员监督 篇7
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是反腐倡廉的新理念,是“以德治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应该引起各级党委、纪检监察组织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
1.1 防治公权力被异化的必然要求
公权力是为维护和增进公益而设的权力,是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提供“公共物品”(安全、秩序、公交、通讯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决策、立法的权力。它来源于私权力,是私权力实现的手段与保障。公权力在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上都有一定的公权力,不加强监督极易被异化。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而加强权力的监督是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关键。
1.2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员领导干部在上班时间有单位制度约束、工作缠身,无暇顾及腐败,八小时外就放松自己,不去学习思考,而忙于应酬,灯红酒绿中不知不觉就走入违纪违法之路。近年来,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各有其不同特点,但都有共同特点,即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多发生于八小时以外,存在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不到位,表明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越来越成为廉政监督的“弱点”和“盲点”。
1.3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生活,但党员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胡锦涛同志指出:“如果党员干部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应当在党章和党纪国法的范围内活动,反之将影响到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和战斗力,关系到共产党员队伍的性质和宗旨,因此必须对党员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加强监督。
2 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说明,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仍然是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监督意识不强
作为监督对象,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差,不容监督,认为谁监督他就是“找茬”、“挑毛病”,就是给自己过不去。在监督主体上,存在着监督意识淡薄,监督机关的人员出于对现实的考虑,怕彼此伤了和气,甚至怕遭到领导干部打击报复及诸多原因考量,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事知之甚少,即使知晓一点儿,也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无从监督,甚至装聋作哑。
2.2 监督渠道不宽
在对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进行监督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造成监督触角不够深入、全面。只注重干部在八小时内的工作表现,而忽视了其在八小时以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的表现,这样往往只看到领导干部的“一副面孔”,而看不到“第二副”、“第三副”等多幅面孔,导致监督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和不畅,对被监督对象监督范围不宽。
2.3 监督方法单一
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监督方式没有随着社会的转型、单位工作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空间范围的拓宽等而改变,仍然采取传统式的、常规性监督方法,没有按照客观的变化而创新,这就很难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了解准确,从而影响了监督结果的科学性。
2.4 监督触角延伸不够
党员领导干部是按分级管理原则由上级党委、纪委和组织部门联合监督和考察的。而上述部门平时在履职中只满足于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内的工作的考核,因为向外监督的触角延伸不够,往往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他们“八小时以外”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监督方面的“盲区”,即有能力监督的不了解情况,而比较了解情况的又不便、不能或不敢监督。
2.5 监督功能滞后
目前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偏重于惩处性的事后监督,而对事前、事中的预防监督重视不够,难以在腐败行为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地控制或避免,又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使监督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被动局面。
2.6 在体制上存在弊端
监督与被监督者共存于一个组织之中,监督者主体的地位不仅低于被监督者,而且还受制于被监督者,从而影响了监督机构的权威和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3 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科学监督的对策建议
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建立监督员制度
将领导干部职务、姓名在社区内公布,聘请政治素质好、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离退休老干部以及街道居委会的同志为业余监督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多渠道了解领导干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反映,逐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应灵敏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
3.2 建立定期考察制度
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进行定期考察。考察领导干部,不仅要考察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以内”,还要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并将“八小时以外”的表现,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对举报经查实的,应给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以鼓励和倡导正能量的传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
3.3 设立监督举报制度
向领导干部的居住小区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并对举报者姓名严格保密,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
3.4 建立民主测评制度
这种方法可单独或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时运用,设计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行为情况表格,将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的情况量化、具体化,组织领导干部居住地的群众或可能知情者进行填写,作为考核的依据,以达到监督的作用。
3.5 建立教育培训制度
把干部监督列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一,经常性地举办专题培训班,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自我约束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第二,导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进修,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增强自己为人民办事的能力。比如博州制定的《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定学习内容地对党员领导干部考试。第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投身于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志趣,陶冶情操,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绘画、书法、艺术鉴赏、红歌合唱、健美操等修心健身之类的活动和专题讲座,提高领导干部的修养,远离低级趣味。
3.6 建立以纪检监察统一管理的网络平台及联系沟通制度
加强与组织部门、检察院、法院、信访、公安、工商、国土资源、房产管理、税务、金融、电信等部门的横向联系的网络平台,将各部门各自为政建立的局域网联络在一个大网中,便于了解党员领导干部财产、金融信息,掌握数据情况,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及时诫勉谈话,做到早发现、早提醒,并重点跟踪监督。
3.7 落实重大问题报告制度
领导干部任期内出现的岗位变动、职务升迁、家庭成员或亲属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容易导致其违法违纪情况的事,要教育领导干部按照《关于领导干部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的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自觉接受监督。对不报或假报者,一经查实,视情况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对外进行公布,以儆效尤。
3.8 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监督
如今的互联网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提供了一个科学监督的渠道。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各地区、各城市乃至全国“千眼”并网的实现,外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将领导干部的肖像数据存储在电子眼的数据识别库中,实时搜集存储领导干部八小时外行踪,再由专门的人员在一定时间调阅领导干部行踪信息,然后科学筛选后,定期让领导干部对所出入的地点进行自我解释说明。此外,利用金融证券、房地产统一登记的实名制制度,将党员领导干部名下的金融证券、房地产等信息专门管理,由纪检部门不定期地调阅金融证券信息,发现有不符合其正常收支的金融信息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醒、约谈等手段杜绝腐败的蔓延,避免“和珅”式巨贪的发生。在中纪委通过网上举报平台建立的基础上,各地建立微博、微信举报平台,充分利用科学化来对领导干部进行八小时外的监督。
4 结束语
党员监督 篇8
一、高校学生党组建设产生问题的原因
1、社会环境变革
大学生正处于从校园单纯环境踏入社会复杂环境的过渡时期, 思想上存在很大的不成熟性, 在认识事物方面也易表现出浮躁和不稳定性, 使得大学生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思想的影响, 处于半社会化阶段的大学生, 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 其价值观念也呈现非常多元的状态。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西方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批判性和创造性有所增强, 主张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自己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一切;另一方面, 就业体制改革、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了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 理想信念不坚定, 个别学生甚至存在“成为一名党员就能找好工作”的极端错误入党动机。
2、教育改革化
当前高校改革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大部分院校实行了学分制管理的新的教学模式, 学分制的逐步实施的前提下, 教学活动将打破原有的按系科、专业进行的固定化教育模式, 学生的自由度和流动性大大增加, 使得班级观念有明显弱化, 同一班级或专业的学生可能在不同的课堂学习不同的课程, 这种情况下减少了同一党支部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给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提高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成为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课题。
二、三位一体立体考核监督管理机制发挥的作用
结合当前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出现的新问题, 我们积极探索“承诺—履诺—述诺”三位一体立体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一套对入学生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在培养和管理期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定期考核工作、定期督促”的完善管理体系, 进一步实现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 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在普通同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1、坚持分级管理, 确保承诺内容切实可行
通过上下联动、分级承诺的办法, 由基层党支部中的普通党员分别向上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行承诺, 明确承诺重点, 规范承诺内容。即:按照学校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 结合年级、班级、个人的实际情况, 就学习、课余生活、社会工作等方面对自身提出要求, 树立明确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年级、专业班级党支部负责人按照学生党支部的具体要求就组织本支部党员同学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活动、班级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本支部中心工作等内容向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党员作出承诺;普通学生党员结合自身的实际, 就如何提升政治文化理论水平、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锻造自身综合素质方面树立目标, 向所在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同学作出承诺。入党积极分子也应向班委及年级负责人进行承诺, 接受广大党员和普通同学的监督。
2、强化跟踪监督, 确保履诺过程真实有效
通过实行“承诺亮牌制”、“特约代表监督制”“承诺事项销号制”、“每月通报制”、“失诺警示制”等措施, 督促学生党员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结合自己提出的目标, 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同时还设置党员学生干部履职情况监督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导组、评价党员意见箱、监督工作热线电话等形式, 全程跟踪监督学生党员的履职情况, 根据反馈并核实的信息及时提醒告诫其承诺兑现情况及工作推进情况并及时备案。
3、实行责任追究, 确保“述诺”结果真
学生党支部根据学生党员承诺事项实施及进展情况, 定期 (半学期) 或不定期 (抽查) 地通过召开述职测评会、党员会、支部民主生活会或工作总结会等形式, 分别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就自己的履诺践诺情况向监督代表、普通学生代表及上级党组织述职, 并组织参会人员结合该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对其履诺践诺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对测评结果连续两次排名靠后的, 或连续告诫三次以上的, 党组织指派专人对其进行谈话, 并视其情况分别给予口头提醒、批评教育, 情况严重的给予警告处理, 并派专人进行一对一的限期指导整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重视并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互动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面对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并在不断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开辟新途径, 探索新办法, 努力在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等方面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随着各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力度的加大, 在组织发展方面出现了注重数量, 忽视了党员质量问题;在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中, 普遍存在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党员方面, 忽视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在党组织日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 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积极探索“承诺-履诺-述诺”三位一体立体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一套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完善管理体系, 进一步实现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建,三位一体,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仁钊.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1) .
[2]王务均, 王俊, 汪旭东.抓好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 2008 (11) .
[3]姚念龙.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法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3) .
【党员监督】推荐阅读:
市**局党员监督制度06-25
大学生党员管理监督制度08-21
照检查材料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监督05-26
监督主动监督关系05-26
卫生监督(综合监督)06-06
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09-13
南桐矿区质量监督站(监督工作方案)06-02
州质量监督局质量监督演讲稿05-28
五马卫生监督协管站农村自办宴席监督管方案07-19
监督体制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