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缺失牙

2024-09-30

先天缺失牙(共7篇)

先天缺失牙 篇1

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 HED) 是口腔科较多见的一类遗传性疾病, 它表现为牙齿先天缺失、毛发稀疏和皮肤、汗腺异常等多种表征的综合征。该综合征主要有3 种遗传方式:X染色体隐性遗传 (X- linked recessive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 XLHE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utosomal dominant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 ADHED) 以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utosomal recessive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 ARHED) 。其中, 最常见的是XLHED。女性携带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征, 而有明显表征的女性患者, 因为双X染色体均有缺陷, 通常症状很重, 多在胎儿或婴儿期夭折。因此, 临床以男性患者多见[1,2]。

多数牙先天缺失常是HED的一种临床表现。先天缺牙又称牙齿数目不足, 是在牙胚形成过程中或牙胚发育的早期, 即牙蕾形成期的异常。多数牙先天缺失是指缺牙数目在6 个和6 个以上 (不包括第三磨牙) , 通常有综合征并发型和非综合征并发型2 种类型, 可以表现为常染色体的显性或隐性遗传、X- 连锁遗传特性, 有的是散发的, 有的则具有家族遗传史[3]。

作者先前研究发现:先天缺牙与PAX9、MSX1的基因突变有关[4,5]。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对一例HED伴多数牙先天缺失的患儿及其孪生姐姐进行临床研究, 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从常规口腔检查、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和系谱分析等三个方面研究其临床特点。然后从染色体分析 (常染色体数、性染色体数、核型、数目畸变率、结构畸变率等) , 血清微量元素 (铜、锌、铁、镁、钙) 和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检测等方面探讨其发病因素。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贾某, 男, 汉族, 12 岁, 陕西淳化县人, 因治疗多数牙齿先天缺失而到我科就诊。 1992- 03曾因多数牙未萌初次就诊于我科。1994 年5 岁时因全口仅有2 个乳牙影响进食、发音和面容求治。患儿身高正常, 瘦弱, 鼻梁扁平, 畏热、少汗, 仅感臀部、背侧右肩部、脚底等处有汗分泌, 皮肤、口唇干燥, 眉毛、头发稀疏。家族中无人有类似病症 (图 1) 。

口腔检查、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及家系调查。

1.2 实验室检查

染色体分析 (常染色体数、性染色体数、核型、数目畸变率、结构畸变率等) ; 血清微量元素 (铜、锌、铁、镁、钙) 检测;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检测。

A: 贾某5 岁颜面照 (鼻梁扁平, 口唇干燥, 眉毛、头发稀疏) ; B: 贾某孪生姐姐5 岁颜面照 (发育正常) ; C: 贾某12 岁颜面照 (鼻梁扁平, 口唇干燥, 眉毛、头发稀疏) ; D: 贾某孪生姐姐12 岁颜面照 (发育正常)

A:Thetwinbrotherisweak, frontalappendage, Saddle-nose, dryskinandlip, rarefiedhairandeyebrow attheageoffive;B:Thetwin sisterisnormalattheageoffive;C:Thetwinbrotherisstillweak, frontalappendage, Saddle-nose, dryskinandlip, rarefiedhairandeyebrowattheageoftwelve;D:Thetwinsisterisnormalattheageoftwelve

2 结 果

2.1 口腔检查、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检查及家系调查结果。

患者贾某:混合牙列, 6ⅤⅤ6残留, 牙齿有色素附着, 无明显松动, 其余26颗恒牙缺失, 下颌牙槽嵴低平, 前磨牙、磨牙部位牙槽嵴几乎缺如, 唾液少, 黏膜干燥。其孪生姐姐, 恒牙列, 牙列完整, 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均已萌出, 未见牙体牙周异常 (图2、3) 。

根据患儿父母的口述、临床检查并跟踪调查家族各成员的发病情况后, 该患者家族中其余成员均无类似症状。因此, 这是一例无家族遗传史的散发病例。

2.2 染色体分析

患者为男性, 常染色体数44, 性染色体数2, 染色体核型46、XY, 均未见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其孪生姐姐为女性, 常染色体数44, 性染色体数2, 染色体核型46、XX, 未见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

2.3 血清微量元素检测

患儿和其孪生姐姐的血清微量元素铜、锌、铁、镁、钙均在正常参考值之内 (表 1) 。

2.4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患儿的ALP为250 μmol/L (正常参考范围为35~130 μmol/L) , 其值偏高;其孪生姐姐的ALP为92 μmol/L, 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3 讨 论

患儿及其孪生姐姐在口腔检查、全口曲面断层X线片显示他们临床表现截然不同, 但染色体分析, 血清微量元素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 说明该患儿的发病原因不是由于染色体出现异常或微量元素缺少所致。另一方面, ALP的检测结果却发现患儿的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浓度过高。研究发现碱性磷酸酶在牙齿矿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牙齿型低碱性磷酸酯酶症 (odontohypophosphatasia) 通常是由于骨和血清碱性磷酸酯酶活性降低导致骨及牙齿发育异常 [6]。那么, 患儿的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浓度过高是否会影响牙齿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功能, 从而有可能引起牙齿的先天缺失呢?此类现象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双生胎作为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特别在研究复杂疾病的遗传基础方面优势尤为明显[7]。双生胎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卵双生 (monozygotic twins, MZ) , 是由1 个卵子与1 个精子受精, 产生1 个受精卵, 因为这2 个胚胎来自同一受精卵, 他们非但性别一样, 相貌非常相象, 而且遗传物质也完全一样;另一类是二卵双生 (dizygotic twins, DZ) , 是2 个卵子与2 个不同精子受精后发育成的2 个胚胎, 他们胚胎发育环境相似。但他们可以是一男一女, 相貌不完全相象, 其遗传基础与同胞兄弟姐妹一样。二卵双生的胚胎发育环境相似, 常作为研究疾病表型多样性和易感性不一病例的有效手段。本文涉及的病例中孪生姐弟属于DZ, 处在环境完全相同的2 个胚胎, 弟弟表现出HED伴发多数牙先天缺失的临床特征, 其孪生姐姐相关器官和牙齿的发育正常, 说明本病例的遗传物质改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8]。作者及其他学者研究均发现:多数牙先天缺失可能与PAX9、MSX1基因突变有关[4,5,9,10]。患儿的遗传方式如何?其发病是由于隐性纯合还是杂合显性, 亦或纯合显性?其孪生姐姐是否是隐性的携带者?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 本文通过对1例少汗型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伴多数牙先天缺失的患儿及其孪生姐姐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该患儿的发病原因不是由于染色体出现异常或微量元素缺少所致, 可能与ALP浓度过高相关。

参考文献

[1]Pirinen S, Kentala A, Nieminen P, et al.Recessively in-herited lower incisor hypodontia[J].J Med Genet, 2001, 38 (8) :551-556.

[2]Thesleff I.Genetic basis of tooth development and dental de-fects[J].Acta Odontol Scand, 2000, 58 (5) :191-194.

[3]冯海兰, 张晓霞, 吴华.先天缺牙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39 (1) :13-17.

[4]袁林天, 文玲英, 杨富生, 等.2例多数牙先天缺失患儿及其父母的PAX9基因突变检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4, 14 (3) :137-140.

[5]袁林天, 文玲英, 陈金武, 等.多数牙先天缺失可能与MSX1上的3个SNPs相关[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9, 25 (1) :47-50.

[6]Brittain JM, Oldenburg TR, Burkes EJ, et al.Odontohy-pophosphatasia:Report of two cases[J].ASDC J Dent Child, 1976, 43 (2) :106-111.

[7]杜传书.医学遗传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44-45.

[8]Hu JC, Simmer JP.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genetics of dental malformations[J].Orthod Craniofac Res, 2007, 10 (2) :45-52.

[9]Hansen L, Kreiborg S, Jarlov H, et al.A novel nonsense mutation in PAX9is associated with marked variability in number of missing teeth[J].Eur J Oral Sci, 2007, 115 (4) :330-333.

[10]Ogawa T, Kapadia H, Feng JQ, et al.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Pax9and Msx1genes in normal and abnormal tooth development[J].J Biol Chem, 2006, 281 (27) :18363-18369.

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多数牙缺失1例 篇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岁,因“牙齿不齐”就诊。口腔检查:混合牙列, 已萌出, 近中倾斜;牙槽突、口唇无裂痕,上下颌骨发育正常。曲面断层片(图1)示: 5牙胚缺失, 萌出方向异常。全身检查:毛发、汗腺等发育正常,智力正常。既往体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患儿父母恒牙列完整,否认母亲怀孕期间的X线照射史、病毒感染史及异常药物接触史。

2 讨 论

先天性牙齿缺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齿数目异常,有个别、多数和全部牙齿先天缺失。个别牙齿缺失最为常见,好发于恒牙列,以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和侧切牙为多见;6颗或6颗以上的牙齿先天缺失较为少见;全牙列缺失则为罕见[1]。多数牙先天缺失常为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也可为一种独立的非综合征疾病的表现[2]。综合征的缺牙患者常有颌面部和全身发育异常,如Rieger综合征表现为上颌骨发育不足、轻度下颌前突、凹面型等;外胚叶发育不全表现为毛发稀疏、无汗/少汗等;EEC综合征表现为腭裂综合征、缺指/趾、外胚层发育不全等。本例患儿全身检查尚未发现明显异常,有待于进一步检查。

先天缺牙的病因尚未明确,通常被认为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参与的一种多因素疾病。若牙胚发育期间受到外伤、手术、放射性治疗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停止发育,孕期服用镇静剂可引起孩子出现伴有先天缺牙等口腔颌面部发育性缺陷[3,4]。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是更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有研究认为[5],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病例表现为X染色体连锁遗传。与人类牙齿发育有关的成对盒基因9(PAX9)和肌节同源盒基因1(MSX1)两个基因,各自突变时均可引起非综合征性先天缺牙[6]。MSX1、PAX9分别与前磨牙、磨牙的缺失有关,但引起尖牙先天缺失的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多数先天牙缺失的发病率为0.3%,明显低于个别牙齿先天缺失的发病率3.5%~6.9%[7,8]。通常,个别牙齿缺失对口腔功能影响不明显,无需治疗。但是多数牙齿先天缺失可造成牙列散隙、上下牙齿数目不协调等错畸形,治疗时需全面诊断,仔细评估。治疗结果要恢复咀嚼功能、促进牙齿美观和面部容貌,并保持治疗结果的长期稳定。早期多学科(口腔正畸学、修复学、口腔内科学、种植学、口腔外科学等)咨询以利于确定长期治疗的目标[9]。

摘要:先天性牙齿缺失是牙齿数目异常的一种,分为个别、多数和全部牙齿先天缺失。多数牙先天缺失常为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或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较为少见。伴有先天缺牙的综合征以Rieger综合征、外胚叶发育不全、EEC综合征等常见。病因不明,通常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参与,以遗传因素为主。有研究认为,成对盒基因9(PAX9)和肌节同源盒基因1(MSX1)分别与前磨牙、磨牙的缺失有关。多数牙齿先天缺失可造成错畸形,治疗时需全面诊断,多学科咨询以利于确定长期治疗的目标。

关键词:先天缺牙,牙齿

参考文献

[1]冯海兰,张晓霞,吴华.先天缺牙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1):13-17.

[2]邓辉.儿童口腔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5.

[3]Nsman M,Forsberg CM,Dahllf G.Long-term dent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fter treatment for malignant disease[J].Eur J Orthod,1997,19(2):151-159.

[4]Stahl A.Clinical,orthodontic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inthe jaws and face of children with dysmelia associated withthalidomide-embryopathy[J].Int Dent J,1968,18(3):631-638.

[5]Klein ML,Nieminen P,Lammi L,et al.Novel mutation ofthe initiation codon of PAX9 causes oligodontia[J].J DentRes,2005,84(1):43-47.

[6]Xuan K,Jin F,Liu YL,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of MSX1 gense in Chinese family with autoso-mal-dominant oligodontia[J].Arch Oral Biol,2008,53(8):773-779.

[7]Dhanrajiani PJ.Hypodontia:Etiology,clinical featuers,andmanagement[J].Quintessence Int,2002,33(4):294-302.

[8]吴华,冯海兰.6543名17~21岁青年人恒牙发育异常的调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6):489-490.

先天缺失牙 篇3

关键词:安氏Ⅱ类错,下前牙先天缺失,青春期,改进型Twin-block矫治器

研究表明,下前牙先天缺失可致前牙覆覆盖加深,下牙弓前段较正常短,使上下牙弓关系不调,是产生安氏Ⅱ类错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现有Twin-block矫治器的改进使其在调整颌骨前后向关系的同时,也能开展下牙间隙,增加并维持下牙弓,尤其是下牙弓前段正常的生理宽度和长度,为接着的固定矫治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春期下前牙先天缺失安氏Ⅱ类错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1~15岁,平均12.3岁;所有患者均有下切牙先天缺失1~2颗,磨牙呈远中关系,下颌后缩,面下1/3短,上颌呈现轻微前突表现。排除先天性骨骼异常、面部偏斜、经过正畸治疗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矫治器组成及改良方法[2]

Twin-block矫治器由上、下颌活动矫治器组成。包括上下垫、固位装置、唇弓、螺旋扩大器等。上垫覆盖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面,在第二前磨牙近中边缘脊处形成与平面呈45°角向近中的斜面。下垫覆盖前磨牙区,在第二前磨牙的远中边缘脊处形成与平面呈45°角向远中的斜面。上颌基托常规加螺旋扩大器。下颌基托从中央离断增加扩弓装置和分裂簧或螺旋扩大器,使其具有扩弓作用。

注:以上指标为上下颌的常用测量角度,S-蝶鞍中心,N-鼻根,A-上齿巢坐点,B-下齿槽座点,P-颏前点,N-鼻根点,P-耳点,M-颏下点,LI-下切牙点,Go-下颌角点,Gn-颏顶点,UI-上中切牙点,Y轴-蝶鞍中心与颏顶点之连线,FH-眼耳平面;SNA-蝶鞍中心鼻根连线与鼻根上齿巢坐点连线夹角,SNB-蝶鞍中心鼻根连线与鼻根下齿槽座点连线夹角,ANB-上齿巢坐点鼻根连线与鼻根下齿槽座点连线夹角,NP-FH-上颌平面与眼耳平面夹角,MP-FH-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夹角,Go-Gn-下颌角点与颏顶点间连线,Go-Cn-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的连线,UI-SN-上中切牙点与前颅底平面夹角,LI-MP-下切牙点与下颌平面夹角,Overjet-上下前牙间的覆盖关系

1.2.2咬合重建

取标准模型上合架,下颌前移5~7 mm使磨牙关系改变为中性甚至偏近中为准。下颌垂直打开在磨牙区分开约5 mm左右,同时要考虑中线保持一致。

1.2.3矫治方法[3]

嘱患者24 h戴用矫治器,下颌分裂簧2周加力1次,1.5个月左右开始分次磨低上合垫,但要保证上合垫斜面完整。上合垫全部磨除,上下磨牙建合后再分2~3次磨除下合垫。上基托扩大器视下牙弓具体情况适当加力,以使上下牙弓相互匹配协调。嘱患者每2周进行复诊,矫治结束后,上颌戴用附有斜面导板的哈氏保持器。下前牙开辟出的间隙做修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正中颌位定位X线头颅侧位片拍摄,进行头影测量,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测量项目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除SNA、MP-FH、Y轴角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6例患者治疗后下颌体平均增长2.51 mm,下颌升支平均增长3.15 mm,下颌骨明显前移,上下颌骨矢状不调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治疗后侧貌均有明显改善,覆覆盖均有所减少。见表1。

3讨论

功能性矫治器是一种通过改变面颌部肌肉环境,促进发育和颅面骨骼生长,达到矫治形成中的错畸形的一类矫正器[4]。功能矫治器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和儿童,它不同于一般活动或固定矫治器,其矫治作用是通过改变颌面部肌肉的功能,充分利用肌力、咬合力及生长力,促进的发育和颅面骨骼生长而完成的。功能性矫治器常具有以下要点[5]:①利用口颌面部肌肉力影响牙齿和骨骼;②上、下牙列分开,达到咬合分离;③促进下颌移至新位置;④吞咽时上、下唇紧密闭合;⑤选择性改变牙齿的萌出道。Twin-block矫治器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功能性矫治器,最初的设计是类似于将activator分裂成上下两部分的双板结构,1982年以来由苏格兰学者Clark对其进行设计改进而成[6],该矫治器由上、下颌两个带垫的活动矫治器组成,分别戴用。垫上设计有类似于上、下自然牙列牙尖斜面的咬合斜面,上、下矫治器垫的斜面相遇时,使上、下颌相互锁结,引导并保持下颌至前伸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功能性下颌前伸后所引起的生长变化,有效利用包括咀嚼力在内的所有功能力量于牙列上,由此产生的力将刺激最大的生长反应来矫正骨骼关系[7]。

安氏Ⅱ类错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畸形,在我国恒牙期青年中约占23%,对牙、颌、面形态影响较为严重。目前对安氏Ⅱ类错的矫治,多数学者提倡双期治疗,即Ⅰ期在患者处于青春期快速生长发育期阶段,先行功能性矫治,调整颌骨的矢状及垂直关系。Ⅱ期在此基础上再应用高效能的固定矫治器进行精细调整。但对因下前牙先天缺失所致下牙弓前段变短变窄的Ⅱ类错治疗,在增加并维持下牙弓的长度和宽度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方法。目前相当多的病例,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上颌拔牙的掩饰治疗来达到上下关系的协调,但治疗后患者的面形改善不佳,颏唇沟依然明显,达不到完美矫治。

笔者对常规Twin-block矫治器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其在调整矢状及垂直关系的同时,也能够调整水平方向的关系,在通过上、下颌矫正器咬合斜面颌间锁结产生下颌功能性前移的同时,也能够开展下牙间隙,增加并维持下牙弓,尤其是下牙弓前段正常的生理宽度和长度,使上下颌骨关系在三维方向上达到协调,并能够有效调整水平方向的关系,改善覆覆盖关系,尤其是维持面高下1/3的正常高度,使矫治后的软组织侧面观及面形更加协调美观。

参考文献

[1]袁方,关晓航.伴有下颌个别前牙先天缺失的错()畸形的矫正治疗[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12(8):124-125.

[2]傅民魁,林久祥.口腔正畸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19.

[3]徐芸,白玉兴,宋一平.口腔正畸功能矫形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6-239.

[4]杨建玲,王好星.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的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21(3):237-238.

[5]艾虹,卢红飞,蔡斌,等.Twin-block矫治器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5,26(5):566-568.

[6]武广增,沈真祥.实用口腔正畸矫治方法与技巧[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2):326-328.

先天缺失牙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800例 (男260, 女540) ;年龄9~40岁。入选标准: (1) 原始资料齐全, 包括病历, 曲面断层片和治疗前的合像照片; (2) 无恒牙拔牙史或损伤脱落史。

1.2调查方法

通过观察全颌曲面断层片上已萌和未萌出牙的牙胚是否存在 (包括第三磨牙) , 再结合病历、合像照片及对患者的问诊, 确定牙齿的先天缺失和多生牙, 排除因外伤、龋齿、牙周病、阻生牙拔除以及正畸拔牙等所缺失的牙。为了避免误诊年龄小的患者还未钙化的第三磨牙, 还观察了两年之后全颌曲面断层片以明确诊断。对所有病例进行了再一次的核实。所有的检查和记录都由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共同检查核对。检查发育异常诊断标准是: (1) 单纯性先天缺牙:仅有牙齿的先天缺失, 包括第三磨牙; (2) 多生牙:即额外牙, 比正常牙列多的牙; (3) 锥形牙或过小牙:牙冠的切端近远中径小于牙颈的宽度或明显的过小牙; (4) 根弯曲:冠根的异常成角或牙根有明显弯曲; (5) 短钝根:根长小于冠长且根尖圆钝。

1.3统计分析

将800份病例按有无先天缺牙分为两组, 分别计算出每组多生牙、锥形牙 (或过小牙) 、根弯曲、短钝根的发生率, 用SPSS13.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分析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0份病例中, 先天缺牙 (包括第三磨牙) 的病例数是289, 非先天缺牙的病例数是511.调查的四种牙体异常在两组病例中发生的病例数、发生率、计算得出卡方值及查表得出的P值见下表:

根据卡方检验, 先天缺牙组与非先天缺牙组伴发的多生牙和根弯曲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先天缺牙组与非先天缺牙组伴发的锥形牙和短钝根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3.1 先天缺牙与多生牙

先天缺牙与多生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 但据报道[3], 它们会同时发生于同一个患者, 被称之为Concomitant hypohyperodontia (CHH) 。这种病例非常罕见, BROOK[4]报道, CHH的发生范围是0.08~0.15%。本次调查的800份病例中, CHH的发生率是1.25% (10/800) , 远比BROOK调查的结果大, 也比MARGARITA[3]调查的结果0.33%大。排除种族、地域的差异外, 原因可能还在于先天缺牙的病例是否包括第三磨牙。如果不包括第三磨牙, 本次调查的CHH的发生率是0.125%。这个结果在Brook的范围内。本次调查分析还得知, 先天缺牙组与非先天缺牙组伴发的多生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先天缺牙与多生牙的发生没有相关性。先天缺牙的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牙板生成不足或牙胚增殖受抑制有关。多生牙的病因也不十分清楚, 有学者认为是由于牙板过长, 或恒牙胚分裂而发生的, 也有学者认为是牙板断裂后的残余上皮发生, 认为是返祖遗传[4,5]。

3.2 先天缺牙与锥形牙 (或过小牙)

RAQUEL[6]报道, 66例先天缺牙病例中有11例存在锥形牙 (或过小牙) , 锥形牙 (或过小牙) 在先天缺牙病例中的发生率是16.7%, 这与本次调查的结果14.5%相近。根据统计结果, 先天缺牙组与非先天缺牙组伴发的锥形牙 (或过小牙) 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先天缺牙组锥形牙 (或过小牙) 的发生率高于非先天缺牙组, 即先天缺牙与锥形牙 (或过小牙) 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反映了牙齿先天缺失与牙齿大小变异之间的联系, 这个结果与Raquel、Brook等学者的报道一致。这些学者认为, 这种联系暗示着牙齿变小、牙的形态变异及牙的先天缺失可能是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 可能为同一发病机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 CARREIRO[7]认为, 对一个先天缺牙的正畸患者, 应该特别注意前牙区很可能存在Bolton指数不调。

3.3 先天缺牙与根弯曲

在做根管治疗、拔牙术、正畸移动牙时, 根弯曲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OZGE[8]调查到, 在先天缺牙的正畸患者中根弯曲的发生人数占3.2%, HAMASHA[9]等学者调查的结果是3.78%。本次调查的结果与其相近, 但高于THONGUENCY和FREER[10]的调查结果 (1.8%)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 先天缺牙组根弯曲的发生率 (3.5%) 与非先天缺牙组根弯曲的发生率 (2.9%)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根弯曲的发生与先天缺牙的发生没有相关性。根弯曲多是机械性损伤的结果, 创伤造成牙胚部分移位, 之后发育的牙体与先前的牙体呈一角度[11]。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发生根弯曲的常见部位是上颌第二双尖牙, 上颌第二双尖牙牙根的明显弯曲是由于机械性损伤引起还是牙根生理性避让上颌窦而形成的, 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3.4 先天缺牙与短钝根

据报道, 短钝根的牙齿在正畸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根吸收[10]。因此, 正畸治疗之前对短钝根的诊断是重要的。OZGE[8]报道, 在先天缺牙的正畸患者中短钝根的发生人数占1.2%, 本次调查的结果是3.0%, 高于OZGE结果, 但都在先前的报道范围内 (1%-10%) [12]。根据统计分析结果, 先天缺牙组短钝根的发生率 (3.0%) 与非先天缺牙组短钝根的发生率 (2.4%)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暗示着短钝根的发生与先天缺牙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本次调查短钝根的常见发生部位是上颌侧切牙和下颌切牙, 而上颌侧切牙和下颌切牙又是先天缺失的好发牙齿, 可见, 短钝根与先天缺牙是有联系的。而短钝根属于牙齿大小异常的范畴, 这又进一步反映了先天缺牙与牙齿大小异常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 先天缺牙的正畸患者中, 多生牙的发生率比较低, 其次是根弯曲和短钝根, 而锥形牙 (或过小牙) 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非先天缺牙组相比, 先天缺牙组中锥形牙和短钝根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表明锥形牙和短钝根与先天缺牙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它们是同一发病机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 正畸医师在对先天缺牙病例进行诊断时, 不仅要关注牙冠大小的异常, 同时还要观察牙根形态大小的异常。

摘要:目的 调查单纯性先天缺牙 (包括第三磨牙) 的正畸患者伴发的多生牙、锥形牙 (或过小牙) 、根弯曲、短钝根的发生率及先天缺牙与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800例, 男260例, 女540例;年龄940岁。再将800份病例按有无先天缺牙分为两组, 调查两组中多生牙、锥形牙 (或过小牙) 、根弯曲和短钝根的发生率。通过卡方检验, 分析多生牙、锥形牙 (或过小牙) 、根弯曲和短钝根在先天缺牙组和非先天缺牙组中的发生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先天缺牙病例中, 多生牙的发生率是3.5%, 锥形牙的发生率是14.5%, 根弯曲的发生率是3.5%, 短钝根的发生率是3.0%。先天缺牙组与非先天缺牙组的多生牙和根弯曲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锥形牙和短钝根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先天缺牙病例伴发的锥形牙、多生牙、根弯曲和短钝根的发生率分别是14.5%、3.5%、3.5%和3.0%。与非先天缺牙的患者相比, 先天缺牙患者发生锥形牙和短钝根的机率高, 即先天缺牙与锥形牙及短钝根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先天缺牙,牙体异常,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冯海兰, 张晓霞, 吴华.先天缺牙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39 (1) :13-17.

[2]邓清, 石四箴.先天性缺牙[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0, 10 (1) :53-55.

[3]Margarita V, Patricia A, Cesar V.Non-syndromic concomitanthypodontia and supernumerary teeth in an orthodontic popul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2009, 31 (17) :632-637.

[4]Brook A H.Dental anomalies of number, form and size:theirprevalence in British schoolchildren[J].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 Dentistry for Children, 1974, 5 (1) :37-53.

[5]于世凤, 高岩.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78-79.

[6]Raquel RG, Janaina AC, Lilian MP, et al.Prevalence of hypodontia inorthodontic patients in Brasilia, Brazil[J].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2010, 32 (16) :302-306.

[7]Carreiro LS, Santos-Pinto A, Raveli DB.Bolton tooth size discrepancyin normal occlusion and in different types of malocclusions and itsrelationship to arch form[J].Revista Dental Press de OrthodontiaOrtopedia Facial, 2005, 10 (2) :97-117.

[8]Ozge Uslu, M Okan Akcam, Sehrazat Evirgen.Prevalence of dentalanomalies in various malocclusion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Orthod, 2009, 135:328-335.

[9]Hamasha AA, Al-Khateeb T, Darwazeh A.Prevalence of dilacerationin Jordanian adults[J].Int Endod J, 2002, 35:910-912.

[10]Thongudomporn U, Freer T.Prevalence of dental anomalies inorthodontic patients[J].Aust Dent J, 1998, 43:395-398.

[11]Apajalahti S, Holtta P, Turtola L.Prevalence of short-root anomaly inhealthy young adults[J].Acta Odontol Scand, 2002, 60:56-59.

前牙缺失的美容性修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共修复前牙缺失患者1368例。其中, 男548例, 女820例。

1.2 修复方法

主要方法为烤瓷冠桥、塑胶活动托牙、铸造活动支架活动托牙、种植义齿、附着体义齿、太极扣义齿及其他。

2 结 果

1368例患者中, 烤瓷冠桥701例占51.2%, 塑胶活动托牙291例占21.3%, 铸造活动支架活动托牙187例占13.7%, 种植义齿42例占3.1%, 附着体义齿6例占0.4%, 太极扣义齿3例占0.2%, 其他138例占10.1%。烤瓷冠桥患者反映较好, 复诊率低, 患者易接受。而种植义齿、精密附着体义齿等, 因受经济因素影响, 修复较少, 不能广泛普及。前牙缺失修复的主要功能是美观, 咀嚼功能次之。患者因美观原因而修复者1 231例占90.0%。金属冠桥因与自然牙不协调而淘汰, 患者无1例要求制作。

3 讨 论

正常牙具有自己特有的美, 这种美属于医学美范畴, 前牙正常牙应有以下特征: (1) 牙齿大小、形态、轴倾度正常, 排列整齐; (2) 上、下牙弓为中性 (牙合) 关系; (3) 上、下牙弓中线一致, 与面部中线协调一致; (4) 前牙覆 (牙合) 覆盖正常。在烤瓷修复时应充分考虑前牙的以上特征, 不能单纯追求感性美而破坏正常的 (牙合) 关系, 应特别注意有无早接触, 如果不及时调改, 可能产生正中 (牙合) 障碍或下颌运动障碍, 成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潜在因素。活动托牙是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牙槽嵴和黏膜做支持, 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获得固位和稳定, 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 并能维护口腔组织健康、美观、舒适, 患者能自由取戴的一种修复体。它不仅能修复已经缺失的天然牙, 更重要的是保护口腔内尚存留的天然牙及其支持义齿的牙槽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如何提高咀嚼效率、改善发音和满足或提高美学方面的要求。种植义齿是采用人工种植入颌骨获取固位支持的修复体, 它与常规修复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口腔医师要负责协调颌骨内空间和人工牙修复空间的关系, 它能更好的恢复改善口腔功能及美观。

金属烤瓷牙修复牙齿缺损缺失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与传统的修复材料相比, 优点如下: (1) 具有天然牙的半透明性, 吸光性, 折光性和颜色。因此, 自然逼真, 从美学角度评价, 迄今尚无能与其媲美者。 (2) 物理化学性能稳定, 组织反映良好, 工艺过程简单, 修复边缘准确。 (3) 材料表面光滑致密, 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菌斑附着能力。 (4) 调改方便。其缺点: (1) 强度不如金属冠; (2) 牙体预备严格; (3) 磨除基牙组织多。

金属熔合烤瓷冠桥虽然具有很多优点, 但是如果在修复过成中运营不当, 也会影响修复效果。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和谐, 把美学的这一原理运用于临床中,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形态的和谐。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近远中径与切龈径的比值接近0.618∶1, 这一“黄金分割”比例蕴含了其内在的和谐美。前牙的修复, 不仅要尽量按这一“黄金分割”比例恢复前牙的形态, 更要从容貌的整体考虑自然和谐。男性患者选用较为丰满的牙, 近中切角修成锐角;女性患者则选用较纤细的牙, 切面宜修圆钝表面平坦;年轻患者尽量恢复牙齿正常的形态, 对于老年患者可在切缘上作出人为的磨损状态, 给人以真实感和协调感;青年人下唇内曲线弯曲程度大, 而老年人则渐趋平直, 排切牙时应特别注意侧切牙与中切牙在平面上相差的距离应符合特征。在修复过程中, 还可运用视错觉原理及视觉平衡原理, 例如对于缺隙过大的前牙, 就可以缩小正面受光面积, 使唇面中部的亮面减小, 近远中暗面增加, 并使纵形发育沟适当加深, 这样可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2) 色泽的和谐。烤瓷牙色选择恰当与否, 也可影响修复效果。在用比色板进行比色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牙体色泽年轻人较浅, 随着年龄的增加色泽逐渐加深;②牙颈部色泽较切缘及牙体的色泽稍深, 特别是老龄患者颈部色泽较牙体应深, 并注意颈部与牙体不要形成明显的色泽界限;③注意与邻牙色泽一致或接近, 并请患者认可, 应当注意的是, 多数患者选择的色泽较自己的正常牙偏白偏浅, 医师应耐心解释清楚。 (3) 功能的和谐。前牙主要功能是在咀嚼中切断食物, 保持容貌、发音。应该说如金属烤瓷牙达到了咬牙合的和谐, 也就达到了功能和谐。 (4) 与牙周支持组织的和谐牙周组织包围和支持着牙齿组织, 牙周组织健康与否, 对金属烤瓷牙修复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牙体预备时, 必须做到: (1) 牙体预备充分, 唇面应磨除1.5mm, 邻面应磨除倒凹, 将最大周径降至龄嵴缘下, 近远中轴壁向切方聚合5°~10°。不能因为担心磨除牙体组织过多而预备不充分, 影响烤瓷冠的就位。 (2) 必须形成肩台式凹面。由于金属烤瓷冠颜色可以从龈缘透出, 因此牙体预备时应深入龈下0.5~1.5mm, 并形成肩台式凹面, 使牙龈完全遮盖烤瓷牙的冠颈缘。另外在烤瓷中加工过程中, 颈缘瓷应把金属内冠的冠颈缘完全覆盖, 这样金属内冠的边缘才不会外露, 影响修复的效果。若金属烤瓷冠龈区与牙体出现间隙时可引起嵌塞而导致牙龈炎。有学者研究了4种冠修复材料对牙龈下优势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金属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而陶瓷最弱, 肩台式凹面的预备好坏和金属烤瓷冠边缘与肩台的密合程度都将对牙周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金属烤瓷牙与牙周组织支持程度, 将影响修复的效果。

金属烤瓷牙必须达到以上4个方面的和谐, 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医学美容的研究和探索, 使自身有较强的美容审美能力, 从而达到较高的创造美的能力。

先天缺失牙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口腔正畸科1999-01~2011-01就诊的先天性缺牙患者, 共51例。其中2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毛发和汗腺分泌异常, 诊断为外胚叶发育不良。其中1例伴有智力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诊断标准[1]和纳入标准, 纳入本次分析的单纯型先天性缺牙 (不包括第三磨牙, 下同) 病例共48例,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31例。

1.2 纳入标准

(1) 确有恒牙先天缺失, 缺失的恒牙牙位可以确定, 不包括第三磨牙; (2) 同时有明显的牙颌面畸形; (3) 不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和明显生理形态异常。

1.3 评估与治疗

每例患者均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 留取记存模型, 拍曲面断层X线片及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 询问系统病史及家族史;通过以上检查明确恒牙先天缺失患者缺牙牙位并做记录, 同时记录错的分类。根据Angle错分类法分别确定AngleⅠ、AngleⅡ和AngleⅢ类, 并根据上下颌错的主要症状分类。根据缺牙数目和位置、牙列形态和错分类, 结合患者的实际要求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48例患者均经过18~30个月的直丝弓矫治技术, 后给予Hawley保持器保持, 随访1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处理, 以χ2检验比较缺失牙的上下颌、左右侧分布。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1.1 男女比例

病例48例中, 年龄10~36岁, 中位年龄15.3岁。男女比约1∶2 (17∶31) 。

2.1.2 个体缺牙数

48例患者共缺牙122颗, 平均每例患者缺牙2.54颗。少数牙缺失 (缺牙数目在1~5颗) 39例, 多数牙缺失 (6颗牙以上) 9例, 无全牙列缺失患者。

2.1.3 缺牙牙位

本组患者中最常见缺失的恒牙是下颌第二前磨牙, 共缺失30颗, 其次为下颌侧切牙, 缺失24颗, 最少缺失的是上颌第一磨牙 (共缺失1颗) 。上颌共缺牙39颗 (31.97%) , 下颌83颗 (68.03%) , 下颌缺牙发病率明显多于上颌 (χ2=15.869, P=0.000) ;左侧共缺牙60颗 (49.18%) , 右侧62颗 (50.82%) , 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2, P=0.856) , 双侧均有缺失者有33例, 占总数的68.75% (33/48) , 缺失牙位多呈对称分布。

2.1.4 Angle错分类

根据Angle错分类法, 本组48例患者中, AngleⅠ类有18例 (37.5%) , AngleⅡ类有20例 (41.67%) , AngleⅢ类有10例 (20.83%) 。

2.1.5错的主要症状

48例患者中, 牙列拥挤20例, 深覆、深覆盖15例, 牙列间隙7例, 反6例。

2.2 治疗方法和效果

本组48例患者中, 有15例采用减数包括拔除滞留的乳牙, 后经直丝弓矫治技术;11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集中间隙后, Hawley保持器保持半年, 然后义齿修复;4例保留了乳牙E后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10例患者先一期矫治6~10个月, 主要的功能性矫治器为Twin-block、矫形力矫治器 (前牵引器和上颌腭中缝扩展器) , 待一期稳定后再进行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其他病例则直接直丝弓矫治:排齐、整平、调整咬合。48例患者完成后, 其中有36例磨牙达Ⅰ类关系, 前牙基本为正常的覆覆盖;5例磨牙达Ⅰ类, 前牙为偏深的覆覆盖;4例磨牙为Ⅱ类偏尖对尖, 前牙为正常的覆覆盖;3例磨牙达Ⅲ类, 前牙为正常的覆覆盖。48例患者完成直丝弓矫治后均给予Hawley保持器保持, 随访1年, 随访期间每3月复诊1次。其中有2例失访, 3例因不按医嘱佩戴保持器而有一定的复发:重新出现前牙间隙和前牙不齐。其余43例均表现为稳定的矫治效果。其中在11例需要进一步修复的病例中, 有2例成人患者保持半年后采用种植修复, 另9例则给予可摘义齿修复, 待其成年后再考虑固定修复。

3 讨论

先天性牙齿缺失是指临床检查牙部分或全部缺失, 既往没有牙脱落或拔牙史, X线检查未见颌骨内该缺失牙的牙胚。根据缺牙数目可分为少数牙缺失、多数牙缺失和无牙症。缺牙数目在1~5颗的为少数牙缺失, 6颗以上为多数牙缺失, 全口缺失的定义为无牙症[3]。对于先天缺牙患者性别间有无差异的报道各有不同, 吴华[4]与李军等[5]的报道显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王以玲等[6]的研究报道女性较男性更易罹患, 男女之比为2∶3。本组48例病例中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 (31∶17) 。但是, 究竟是患病率较高还是就诊率较高,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

从本组病例中先天性缺牙的部位分析, 与梅预峰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显示恒牙先天缺失在下颌明显多于上颌, 而左右侧的缺失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Muller等[8]的研究曾指出, 当1或2个牙齿先天缺失时, 侧切牙是最容易缺失的牙位;而当先天缺牙数目大于2个时, 第二前磨牙成为最多缺失的牙位。本组病例中发现最常缺失的是下颌第二前磨牙, 且大部分为2个以上缺失, 与Muller等的结果一致;当缺牙数目超过2个时, 第二前磨牙缺失超过上颌侧切牙, 成为缺失频率最高的牙位。单纯磨牙缺失很少见, 本组中缺失磨牙的患者均伴有其它牙齿的缺失。

先天性缺牙大多数并不仅仅表现为牙齿的缺失, 往往同时伴有牙列异常, 包括牙齿大小形态异常、牙错位和牙槽骨发育异常等[9,10], 因本组病例均为正畸病例,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错畸形, 主要表现为牙列拥挤, 其次为深覆、深覆盖。临床表现往往是多种表现的综合, 牙列拥挤者往往有相应的乳牙滞留, 一颌为牙列拥挤、深覆、深覆盖, 而对颌却表现为牙列间隙, 这往往与缺失牙的位置及乳牙是否滞留有关。

中切牙和侧切牙的缺失对于患者的面部美容的影响较大, 所以也成为患者就诊和治疗的主要诉求。设计治疗方案时, 不仅要考虑到缺失牙的牙位, 如前牙缺失者多以恢复美观为主, 后牙缺失者则以恢复咀嚼功能为主要目的, 还要考虑到同时伴发的牙列异常情况。对于前牙先天性缺失者, 由于前牙Bolton指数不调, 上下关系很难达到Ⅰ类, 因此治疗目标应以个体正常或功能为标准。对于4~5个后牙缺失者, 往往正畸后需修复治疗, 以期恢复良好的咬合及咀嚼功能。对于乳牙滞留者, 乳牙无龋, 无松动, 牙根无吸收, 牙周良好, 考虑拔除后间隙不能关闭者, 应尽量保留乳牙。尽管通常将种植义齿作为最终的修复方式[11], 但是由于患者年龄、缺牙数目、余留牙条件、经济状况等因素而受限。

关于先天性缺牙的病因最多的解释是多基因多因素的病因模式。多个基因参与牙的发育, 一个或几个基因突变都会引起牙发育异常, 甚至停滞于某期, 停止发育的牙胚凋亡, 最终导致相应的牙缺失[12,13]。对于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先天性缺牙者, 需要认真仔细的检查和全面分析, 合理的设计治疗方案, 多科室的协同治疗, 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单纯型先天恒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单纯型先天恒牙缺失患者采集一般资料, 根据Angle错分类法分类, 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本组病例中女性31例, 男性17例;平均每例患者缺牙2.54颗;最常见缺失的恒牙是下颌第二前磨牙, 缺失牙位多呈对称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牙列拥挤、深覆及深覆盖、牙列间隙等。根据Angle错分类法分类, Ⅰ、Ⅱ和Ⅲ类分别为18、20和10例。根据缺牙数目、位置和牙列形态, 结合患者要求确定相应的正畸治疗或/和修复治疗方案, 疗效满意:治疗后达Ⅰ类咬合关系41例, Ⅱ类4例, Ⅲ类3例。结论:对单纯型先天性恒牙缺失患者根据其缺牙特征和分类, 及时采取合理正畸及修复治疗, 可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先天缺失牙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中上中切牙缺失患者12例 (男性3例, 女性9例) , 年龄8~26岁, 其中, 上中切牙埋伏倒生长9例, 龋坏3例。全颌曲面断层片显示9例埋伏倒生长恒牙胚牙体畸形、牙根短小呈钓钩状。另外3例龋齿显示牙根有轻到中度吸收, 牙冠龋坏已达牙龈以下。

1.2 方法

常规拔牙后均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固定正畸治疗。正畸治疗时间最长20个月, 最短8个月。其中, 8例采用非减数方法, 通过集中间隙、结合义齿修复的方法恢复牙列和咬

关系。3例采用减数方法拔除对称的中切牙及下颌两个双尖牙, 然后用两个侧切牙代替中切牙, 再调磨双侧尖牙代替侧切牙, 依此类推。1例采用非减数方法单纯关闭拔牙间隙。

2 结果

12例患者中除1例为家属坚持要求前移后牙, 关闭缺牙间隙及排齐牙齿而不考虑牙齿的对称性及咬关系, 另外8例采用了集中间隙后使用固定义齿修复, 剩余的3例通过减数方法完成矫治。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3讨论

上中切牙埋伏倒生长伴有牙体畸形、牙根短小呈钓钩状者临床上较少见, 有学者认为:牙齿形态的异常多为遗传因素造成[2], 此类患者缺失位相邻牙齿多数会向缺失牙位处倾斜, 从而造成缺牙间隙缩小, 前牙咬及覆覆盖异常, 影响咀嚼功能, 直接修复后对前牙美观改变不大, 效果较差, 因此, 修复前的正畸治疗意义重大。国外多数国家已将修复前正畸列入成人正畸的范畴, 我国的医学工作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3]。通过正畸矫正能够有效地竖直牙轴、调整中线、改善覆覆盖, 然后在使用固定义齿修复的同时避免磨除过多的牙体组织或失活牙髓, 有利于牙体、牙周组织健康[4]。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列缺损, 克服了单一方法治疗的局限性, 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面形和咬关系, 使患者的口腔功能及美观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在提高咀嚼效率的同时, 也有利于正畸后的保持, 从而获得良好的修复治疗效果。

对部分前牙龋坏严重必须拔除而患者不能接受义齿修复的病例, 或者牙体形态正常, 基骨相对过大病例, 笔者采用了对称拔牙法, 既上颌拔除两个中切牙而下颌拔除两个前磨牙, 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固定正畸治疗, 以两个侧切牙代替中切牙, 再调磨双侧尖牙代替侧切牙, 关闭拔牙间隙, 调整咬关系, 矫治完成后前牙覆覆盖正常, 中线对齐, 磨牙基本达到中性关系。尽管前牙Bolton指数存在轻度不协调性, 但是并不影响全口牙列及面型的美观性, 达到了符合生理状态的治疗效果。关键一点是保存了全口牙齿的真实性。

大多数学者认为, 正畸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功能颌及美观的容貌。正常的咬颌关系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咀嚼功能, 更有利于保持稳定的矫治效果, 将矫正后畸形的复发降到最低。而笔者采用了直接关闭拔牙间隙的方法, 主要针对不愿多拔牙且要求不高的患者。尽管矫正后导致了中线不调, 牙齿的对称性及咬合关系较差, 但是在矫正的过程中笔者采取了邻面去釉减径, 调整了中切牙大小, 使其尽可能的接近侧切牙, 而不至于在视觉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还有一点就是能显著地缩短矫治时间, 且不必为了修复而磨除牙齿担忧, 对处于基层且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上前恒牙缺失后的矫治方法。方法:选择门诊正畸患者中上中切牙缺失患者12例, 对缺牙数目、部位、类型和矫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制订出不同的矫治方案。结果:8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 3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 1例为家属坚持要求前移后牙, 关闭缺牙间隙及排齐牙齿而不考虑牙齿的对称性及咬关系。结论:不同的矫治方案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关键词:恒牙缺失,正畸治疗,修复治疗

参考文献

[1]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0-31.

[2]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7.

[3]陈远萍, 宋继超, 胡敏.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的矫正治疗[J].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4, 11 (3) :110-111.

上一篇:多功能利用下一篇: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