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心脏病

2024-08-31

新生儿先天心脏病(精选12篇)

新生儿先天心脏病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情况。方法 对我所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908例新生儿进行CHD筛查, 共筛查出26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房间隔缺损16例 (61.54%) , 室间隔缺损4例 (15.38%) , 动脉导管未闭3例 (11.54%) , 法洛四联征2例 (7.69%) , 右心双出口1例 (3.85%) 。结论 开展新生儿CHD筛查对于CHD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临床分析

在我国, 一个严重影响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病种就是先天性心脏病, 因此, 在患儿出现其他更加严重的并发症之前, 如何尽早的发现患儿的心脏疾病并且及早的进行治疗成为当前临床需要解决的相当紧要的问题, 而且这对提高治疗的成效、减少患儿的死亡率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 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现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908例新生儿进行CHD筛查, 共筛查出26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所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908例新生儿进行CHD筛查, 共筛查出26例CHD患儿。

1.2 方法

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直至出所之前由主治医师进行筛查, 如果发现疑似心脏病的患儿应该及时送到省级或以上医院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确认, 或者可以利用其他的检查方式进行确认。如果确诊患儿还有CHD则要纳入体弱儿管理中, 每个月要进行全面体检一次, 每年进行一到两次的心脏彩超检查, 在体检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患儿的心脏杂音已经消失则通过心脏彩超进行复查。

1.3 筛查指标

青紫 (心源性) , 病理性心脏杂音, 原因不明的心衰, 与先心有关的综合征, X线胸片心脏异常。

2 结果

2.1 新生儿先心病发生率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所行新生儿CHD筛查2908例, 检出CHD26例 (0.89%) 。其中男性先天性心脏病10例 (0.34%) , 女性先天性心脏病16例 (0.55%) , 不同性别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其中2010年筛查1079例, 检出CHD 11例 (1.02%) , 2011年筛查1829例, 检出CHD 15例 (0.82%) , CHD的发生率无明显下降趋势 (P>0.05) 。

2.2 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26例CHD患儿中, 房间隔缺损16例 (61.54%) , 室间隔缺损4例 (15.38%) , 动脉导管未闭3例 (11.54%) , 法洛四联征2例 (7.69%) , 右心双出口1例 (3.85%) 。

2.3 CHD患儿随访和治疗

筛查检出的26例CHD患儿, 根据病情, 选择最佳时期手术矫治。新生儿期手术治愈2例 (7.69%) , 婴幼儿期手术治愈12例 (46.15%) , 自愈4例 (15.38%) , 放弃治疗1例 (3.85%) , 现随诊7例 (26.92%) 。

3 讨论

3.1 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的意义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就是先天性心脏病, 该病的危害要远远高于其他的筛查新生儿疾病, 如果让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自然的转归, 大约会出现1/3~1/2的新生儿或者是婴幼儿时期具有严重的生命危险, 如果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大多数患儿很可能会出现其他并发症例如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酸中毒或者是出现严重的缺氧情况导致患儿早死亡[1]。即便患儿能够度够婴幼儿时期, 也会由于继续发病导致手术治疗的机会渺茫, 虽然能够进行继续治疗, 但是此时会出现很多并发症, 死亡概率大大提高。一般大都会用超声心动图来对一部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前期的检查和发现, 不过四腔心加流出道观察却是检查胎儿是否患有CHD的首选办法, 但是该方法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 目前还不能进行普及, 而且也无法检查出100%的胎儿心脏畸形状态, 因此在对胎儿的心脏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只有在新生儿期进行严密的系统的跟踪随访才是最有效的措施。所以对新生儿进行CHD筛查能够尽早的发现病情并且治疗该病。

3.2 对新生儿进行CHD筛查的主要办法

当前在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筛查时, 其筛查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 所以可以在筛查听力的过程中进行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在初期可以通过利用临床体格检查或者是脉搏血氧的临床检测等, 如发现可疑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则要立即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筛查。这样做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出CHD的概率, 避免出现漏诊的现象[2]。在本研究中还可以看出, 跟其他的新生儿筛查疾病相比较, CHD的发病率更大、死亡率也更高, 具有很重要的筛查意义, 将CHD筛查归入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 将会对新生儿产生更大的益处。

3.3 如何预防新生儿的CHD

新生儿出现CHD病状主要与在胎儿时期接触的环境以及母体的遗传具有很大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能够看出, 妇女怀孕期间如果受到感染、服用药物、长期处于辐射的环境中等将会加大新生儿患有CHD的概率。在本研究中, 通过搜集国内外的相关CHD研究成果, 利用流行病学对CHD进行调查和研究总结出造成新生儿患有CHD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后, 对孕妇开展相关的教学, 对CHD的预防以及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事项等进行普及和教育, 降低新生儿患有CHD的概率。通过研究发现新生儿患有CHD的概率有一定的下降, 不过没有太大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其主要的原因主要有: (1) 对引发CHD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持续时间长并且复杂多变的一项工程, 目前还需要对其他的因素进行不断的研究。 (2) 妇女还怀孕前期没有得到正规的教育和指导, 婚前检查没有做到位, 婚前没有做细致的保健方面的指导, 这也导致新生儿患有CHD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如何治疗新生儿的CHD

由于CHD的预后效果并不是很好, 因此很多相关的医疗学者在CHD病症上提倡尽早发现、及时诊断、尽早手术的观念。除了比较严重的CHD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外, 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也需要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动脉导管没有闭合可能会对新生儿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而且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症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一旦确诊, 不管年龄和分流量的大小如何, 一定要进行尽早的矫正和治疗。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出, 对CHD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明显的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概率。近几年来, 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医疗技术的改进能够很好的对CHD进行有效的前期治疗。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和随诊, 能够及时的发现新生儿的CHD病状, 并且尽早的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手术, 所以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已经得到了及早的治疗,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CHD病状的新生儿死亡率, CHD的治愈率也逐渐提高, 我国人口的素质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国英,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及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 (7) :719-720.

[2]Kovacs AH, Sears SF, Saidi AS.Biopsychosocial experiences of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Heart J, 2005, 150 (2) :193-201.

[3]许士梅, 尹巧梅, 吴明昌, 等.早期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和随访[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6, 9 (4) :258-261.

新生儿先天心脏病 篇2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HacK50.com-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为7‰至8‰,严重畸形病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即死亡。

谈谈先天性心脏病 篇3

我国先心病人知多少

先心病的发病率,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稍有差别。根据美国1970年注册婴儿统计,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81%,在我国约为0.8%。据上海2万人调查资料,其发病率为0.67%。以此推算,我国每年出生先心病患儿约15万,如果加上尚未得到治疗的先心病儿童及部分成人,在全国先心病患者总人数有数十万人之众。所以,先心病并非少见病,而是危及儿童及部分成人健康的常见病。

常见的先心病有哪些

先心病的种类很多,有的在心脏内只有一处畸形,有的有二处或三处以上的复合畸形;临床表现上,有的患儿有青紫。有的则没有。根据先心患者有无青紫症状分为紫绀型和非紫绀型两大类。紫绀型先心病中,有些患儿出生后即有口唇、面颊和指甲等处发紫,有些在哭闹时见到,也有到五、六岁以后才出现紫绀。非紫绀型病人因症状不明显,常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医生听诊心脏有杂音而始发现。

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是法乐氏四联症,常见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有动脉导管未闭、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当然还有很多种其他先心病,但以上五种最常见,占全部先心病总数的80%。

先心病的种类虽很多,但就其发病机理来说主要是由于心腔内的间隔缺损,造成血流异常分流,或是因瓣膜启闭功能障碍,使血流方向和速度发生异常,久而久之发生心脏扩大或肥大,严重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如何发现孩子有先心病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一旦发现孩子有心脏病,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总是忧心忡忡。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先心病的征兆未加注意,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如何发现你的孩子是否患有先心病呢?如果孩子出生时体重轻、早产,或有过窒息和抢救,或发现小孩口唇青紫,应想到可能有先心病。出生后如孩子吸奶无力、呼吸急促、体重不增、发育迟缓,有的男孩虽已长至四、五岁,仍活动量小,动辄满头大汗,经常有感冒、咳嗽,甚至肺炎,常提示有较重的先心病,或在活动、哭闹时出现气急和紫绀,这类患儿睡觉时喜侧卧,且身体蜷曲,在跑跳嬉戏时体力明显不支,容易疲倦,喜欢蹲下休息片刻,这是先心病患儿特有的蹲居现象。有的孩子随着年龄增大,紫绀逐渐加重,同时手指和脚趾的末端增粗,形如鼓槌,称为杵状指,以上这些现象,均表示孩子有先心病存在的可能,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诊治。

孩子得了先心病怎么办

做父母的一听医生说孩子有心脏病或要动手术,往往十分紧张,特别在是否接受手术治疗的问题上,总是犹豫不决,进退维谷。其实,在医学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心脏的禁区早已被打破,很多先心病都可以通过手术而治愈,尤其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常见的先心病,几乎都可以手术根治,手术的危险性已较前大为降低,且疗效很好。笔者医院已做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000余例,包括一些复杂的心内畸形手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应指出,先心病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病情会发展、恶化,这将增加手术的困难和危险,甚至丧失手术时机。多大年龄的小孩适合做心脏手术,这要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发展快慢及手术医院的医疗水平适当掌握。一般来说在学龄前期较为适合,如果病变轻可适当推迟,如病情重也可提前手术。总之,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佳手术时机,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先心病人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吗

先心病人,在未行手术治疗时,轻病人一般对学习和生活影响不大,适当注意预防感冒和避免剧烈运动即可。严重病人需细心照料,并严格限制其活动量,以防心力衰竭。如果已经手术治愈,多数病人能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包括婚姻、生育亦无影响。但少数严重先心病人,虽经手术治疗,但心功能仍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此类病人,应注意自我摄身,避免劳累,婚育问题也应听从医生忠告,视病情而定。

新生儿先天心脏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彩超探查结果,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3例;胎龄分布:胎龄≤37周10例,占16.7%,37周<胎龄≤42周42例,占70.0%,胎龄>42周8例,占13.3%;就诊时间:<1周35例,占58.3%,≥1周25例,占41.7%;本组60例患儿均经X线检查证实存在心血管畸形,且经手术治疗确诊为先心病。

1.2 临床表现

新生儿先心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易合并多种并发症。本组60例患儿中,持续性紫绀17例,占28.3%,心脏扩大28例,占46.7%,心脏杂音43例,占71.7%,心力衰竭13例,占21.7%,呼吸衰竭5例,占8.3%,肺炎26例,占43.3%,21-三体综合征5例,占8.3%。

1.3 治疗方法

对本组60例患儿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和洋地黄抗心衰治疗,对呼吸困难严重患儿及时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1.4 仪器及方法

采用飞利浦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进行彩超探查,探头频率在3.5-5MHz之间。指导患儿取侧卧位或在睡眠状况下进行,不需使用镇静药物,在心尖四腔心、五腔心及胸骨长轴切面进行探查,观察患儿各心室、血管的位置和形态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先心病患儿临床分型

本组60例患儿经X线检查和彩超检查,最终确定患儿的临床分型:(1)非复杂型41例,占68.3%。其中,室间隔缺损13例,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12例,冠状静脉窦扩张4例;(2)复合型19例,占31.7%。其中,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血管转位2例,肺动脉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狭窄合并右心发育不良1例。结果见表1。

2.2 非复杂型彩超探查结果

从上述临床分型中可以看出,41例非复杂型先心病患儿中,室间隔缺损发病率最高,其次依次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冠状静窦脉扩张。非复杂型心脏病的分布情况: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16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湿肺1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缺血性脑病5例、重症肺动脉狭窄4例、三尖瓣下移3例、弹力纤维增生2例。

2.3 复合型彩超探查结果

19例复合型先心病患儿均合并两个以上畸形。(1)完全性大动脉转位9例,占47.4%,男女比例为2:1.1,完全性大动脉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完全性房室共道1例、右位心1例、肺动脉闭锁1例、无脾综合征1例,对其中5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与彩超检查一致;(2)肺动脉闭锁5例,占26.3%,男女比例为1.2:1,肺动脉闭锁合并单纯室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1例,对其中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与彩超检查一致;(3)危重型法洛四联症3例,占15.8%,男女比例为1.2:1,动脉导管未闭1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右室流出道内径2.5-5mm)、左右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左肺动脉平均内径2.5mm、右肺动脉平均内径3mm),对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与彩超检查一致;(4)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占10.5%,男女比例为1.1:1,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单纯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对2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与彩超检查一致。

3 讨论

3.1 新生儿先心病的病因和临床诊治

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先心病的诱因主要是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妊娠早期用药不当会导致胎儿畸形,大部分药物被母体吸收后都可以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4]。叶酸可有效防止胎儿神经血管畸形,孕妇应当摄入适当叶酸提高新生儿质量。此外,具有先心病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或高龄产妇都会导致新生儿患有先心病,为此,可以通过羊水培养、超声心动图等产前检查项目及早发现胎儿先心病[5]。新生儿先心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能对该病作出及时的诊断,则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新生儿先心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其临床体征、彩超检查、X线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对于新入院的新生儿,如在检查中发现其口唇发绀、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除了考虑感染性疾病和窒息之外,还需考虑先心病的可能性,部分新生儿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心脏杂音,因此,应当及时进行彩超检查和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项目[6]。

3.2 彩超探查筛查新生儿先心病的临床价值

新生儿大血管解剖结构的变化、心脏大小和位置变化等为新生儿的彩超诊断提供了检查基础[7]。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先心病新生儿行彩超检查,发现41例为非复杂型先心病、19例为复合型先心病,非复杂型以室间隔缺损发病率最高、复杂性为危重病型,以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为主,其余依次为肺动脉闭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检查结果与手术治疗结果一致,说明彩超检查在新生儿先心病方面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翁萍,周经建,吐尔逊纳依,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诊断价值[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2):1148-1151.

[2]马晓静,赵趣鸣,肖丽萍,等.社区/乡镇0-3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评估适宜技术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5):321-322.

[3]王俊英,崔涛.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趋势及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11):1044-1046.

[4]陈雪辉,袁雪,闫淑娟,等.北京市10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分析[J].中国妇幼康研究,2010,21(2):214-216.

[5]金建英.秀洲区2001—2006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4):52-56.

[6]王忻,薛辛东,富建平.新生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26例早期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5):393-394.

中医怎么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呢 篇5

妊娠头三个月时,母亲感冒、发高烧或者服用抗生素,接触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都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研究显示,早孕时误吃避孕药、饮酒,也可能诱发先心病。

(一)妊娠期应心情愉快乐观,要绝对避免精神刺激、精神创伤。

(二)妊娠期应有足够的营养,应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并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取,要禁忌吸烟、喝酒,避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三)适当运动,如散步、做操等,要保持良好的体位、姿势,并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胎儿在胎内受压迫现象,使胎儿能得到良好发育。

(四)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早期,要预防感染,如有发热,最好坚持中药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特别是X线检查。若孕妇因患重病,不得不应用一些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或进行腹部X线检查,必要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07-02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以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最为多见,既往均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日趋完善,先心病介入治疗得以广泛运用于临床,其疗效几乎达到了与手术同样的效果。由于创伤小、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效果可靠等优点。深受病人欢迎。我院于2001~2004年接受介入治疗PDA、继发孔型ASD、膜部VSD共26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66例,其中男170例,女96例,年龄8个月-40岁,平均年龄12.6岁,室间隔缺损(VSD)10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3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房室间隔都有缺损者20例。且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无介入治疗禁忌证。

1.2方法

介入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对年龄<6岁者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对年龄≥6岁者采用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要先行心脏和大血管造影,明确室间隔缺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对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患者要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合适封堵器。经试封堵器的大小合适无残余分流后,释放封堵器,撤除输送装置,加压包扎。

2护理方法

2.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认真解释患者及家属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疑虑,详细介绍介入治疗术的具体方法、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应对术前、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掌握幼儿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客观地评价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表现,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通过为患儿营造出清新、整洁的就诊环境,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通过温馨的语言,亲切的话语与患儿进行必要的沟通,通过给患儿讲故事,陪患儿做游戏,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使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患者身体方面的准备:做相关检查如凝血系列、输血系列、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做抗菌

素皮试和碘过敏试验;备皮,准备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的皮肤,如病情允许,可淋浴,更换干净内衣;

成人术前4h禁饮食,小儿术前12h禁饮食;术前ld~2d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术前要排空膀胱;术前训练病人强有力的咳嗽,以便术中必要时做咳嗽动作,促使造影剂从血管内排空。

2.4术中护理

接病人进入导管室,协助仰卧于导管床上,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用生理盐水维持,以保证急救药品的给予。连接好心电监护仪、电子血压计和血氧饱和监测,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仪器。术中密切观察心电变化、病人的面色、心率及心脏搏动情况,严防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心律失常时,如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应通知医生停止操作,待其恢复或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一10mg、阿托品0.5mg一1mg,以促进传导阻滞恢复。

2.5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患者从心导管室回病房后安置在CCU 室,常规监护 24 h。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可按时给予饮食。全麻患者应置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直至患者清醒,清醒后先进流质饮食,无恶心呕吐则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卧床 24 h 后可下床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遵照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抗凝药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穿刺部位及肢体血液循环护理:股静脉穿刺,术侧肢体制动 4 ~ 6 h;股动脉穿刺,拔除鞘管后以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以 1 kg 左右沙袋压迫穿刺点 6 h,穿刺侧肢体制动 10 h。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下肢血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2.6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心律失常、封堵器的脱落、血栓等,都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要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各种护理工作。首先,要在术前详细检查患者的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在穿刺点的上方近心端恰当的压迫止血。由于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术中失血等都有可能引起患者的低血压,因此,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详细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直接的机械刺激容易使患者产生心律失常,从而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电监护,轻巧、谨慎操作,一旦发现频发早搏、二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封堵器脱落是先心病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ASD、VSD封堵术后的患者,要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剧烈运动。由于封堵器是网状结构,血小板易在此处凝聚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脏器栓塞,所以术后应抗凝治疗,可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抗血栓等药物。

2.7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叮嘱患者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剧烈运动,避免情绪过分激动和重大刺激,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多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及屏气,术后定时做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心脏彩超检查。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易导致患儿在1岁内因缺氧、肺炎、心衰而死亡,只有及时的手术才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唯一手段。因此,及早对患儿进行心脏畸形矫正,从而改善缺氧及阻止其病理发展变得十分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术,是在X线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针对手术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详细的健康教育,充分的心理护理,周到的手术基础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护理,全面的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柳碧云.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缺损术中配合及护理[J]. 当代护士,2003,1:72.

[2] 王 静,刘雪娜. 室间隔缺损的微创介入治疗及护理[J].天津护理,2003,10(11):5.

[3] 尤黎明主编. 内科护理学[M]. 第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95.

[4] 张红伟,王 丽,杨 宏. 上下肢静脉治疗显效时间的研究[J]. 护理杂志,2000,15(3):134.

[5] 孔宪明,高海清主编. 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M]. 第 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33.

新生儿先天心脏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分娩即入住新生儿科的足月新生儿2 000例,男1 124例,女876例;胎龄38~42(40.05±1.08)周。排除标准:外周循环异常;出生后窒息;胸部X线检查存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重度湿肺等;病情需仪器监护。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新生儿家属均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新生儿出生24h后进行CHD筛查。

1.2.1 体格检查组:

在新生儿熟睡、无发热状态下进行心脏听诊,住院医师及至少1名主治医师或主治以上医师对临床表现及查体进行筛查。临床表现阳性:气促、烦躁、喂养困难、发绀,存在上述任一项即诊断为阳性;查体阳性:心脏杂音、面色发绀、第二心音亢进,存在上述任一项即诊断为阳性。临床表现和(或)查体阳性患儿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除瓣膜轻度反流外的CHD均确定为阳性。

1.2.2 脉搏血氧测定组:护士利用床边监护仪中的脉搏血氧仪测定右上肢和右下肢的血氧饱和度,阳性标准:上下肢血氧饱和度为90%~94%,或上下肢差>3%;1h后重复测定1次,检测值仍处于上述范围;1h后再重复测定1次,如两值仍处于该范围,则判定为阳性;或测定时任一次右上下肢均<90%,则判定为阳性;阳性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随访情况

对2 000例新生儿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5年12月,阳性者由小儿心血管科会诊协助治疗,每3个月医院行超声心动图复查1次,筛查阴性病例间隔6个月随访1次,记录随访期间有无出现CHD,若确诊为阳性,则为假阳性。其中384例新生儿失访,不纳入本次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种方式筛查新生儿CHD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

本组2 000例患儿中,1 616例完成筛查和随访研究,共发现115例CHD,并以此结果为“金标准”。临床症状及查体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82%(1 500/1 616)、90.43%(104/115)、93.00%(1 396/1 501),经脉搏血氧测定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76%(1 499/1 616)、24.35%(28/115)、98.00%(1 471/1 501),联合筛查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29%(1 556/1 616)、96.52%(111/115)、96.27%(1 445/1 501),联合筛查的准确率高于临床症状及查体、经脉搏血氧测定的准确率(P<0.05),联合筛查敏感性高于经脉搏血氧测定(P<0.05),但与临床症状及查体无差异(P>0.05)。见表1。

2.2 115例CHD患儿发病类型分布

联合筛查、临床症状及查体筛查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准确率高于经脉搏血氧测定(P<0.05),联合筛查CHD类型的准确率略高于临床症状及查体,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的诱发疾病,新生儿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征、二尖瓣闭锁等类型,本文发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两种发病率最高。研究报道,大部分CHD为轻中度畸形,婴幼儿时期给予积极治疗即可,但少部分病情较为严重,需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疾病预后。据了解,我国每年新增新生儿CHD的15万例次,若治疗不当,出生30d的病死率高达30%[4]。因此,提高对新生儿CHD的筛查,根据病情早期给予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目前,新生儿CHD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无法进行完全预防,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诊断CHD的“金标准”,具有无创、重复检查的特点,大大提高了CHD检出率。但基层医院创面超声心动图检查尚未普及,仍有部分患儿在出现严重心血管症状时才入院就诊。

临床体征及查体是临床筛查CHD较为常用的方式,临床体征和(或)查体阳性者,再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部分CHD可准确筛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然而,有研究发现,杂音并非临床诊断新生儿CHD的特异性方法,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新生儿受解剖位置、心室功能低等影响,正常胎儿也可能出现心脏杂音;而部分未出现杂音的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能诊断为CHD;(2)杂音响度与心脏畸形程度无明显关系;(3)受医院环境嘈杂的影响,部分CHD患儿一过性心脏杂音已被忽视;(4)受医师专业素质影响较大,主观性较强。因此,依靠临床体征及查体筛查CHD存在漏诊。

经脉搏血氧测定是辅助临床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式,具有无创、易于操作、经济的特点,能减少家庭经济负担,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受医师专业素质的影响较小,无需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参与,可由护士或低年资医师参与即可。右侧桡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相连,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上下肢血氧饱和度>95%,且上下肢差异<3%[5,6];然而,CHD患儿向右分流,导致右下肢为动静脉混合血,血氧饱和度下降,一旦<85%则出现发绀,且伴随重度缺氧。本文中将连续3次检测上下肢血氧饱和度为90%~94%,或上下肢差>3%,或测定时任一次右上下肢均<90%,则判定为阳性,该检查结果提示新生儿体内血液异常分流或低血氧症状,应警惕心血管疾病[7]。但临床中发现,多数CHD患儿为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无血液右向左分流,血氧饱和度变化并不明显。此外,心脏缺损不严重、肺动脉压无异常、无吵闹患儿血氧饱和度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本文结果发现,经脉搏血氧测定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76%、24.35%、98.00%,说明单独经脉搏血氧测定CHD存在局限性。尤涛等[8]分析脉搏血氧仪筛查儿童亚临床CHD病准确的系统评价,对12项研究进行分析,Mata分析结果显示,脉搏血氧仪诊断CHD的敏感度为22%、特异度为95%,与本文结果一致。

本结果显示,联合筛查的准确率高于临床症状及查体及经脉搏血氧测定,联合筛查敏感性高于经脉搏血氧测定,说明临床症状及查体联合经脉搏血氧测定CHD可降低漏诊率。包志丹等[9]报道脉搏血氧饱和度(POX)测定联合查体诊断CHD敏感度最高,可提高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胡煜等[10]报道联合心脏噪音、呼吸困难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筛查CHD可提高筛查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临床体征及查体联合经脉搏血氧测定筛查CHD可提高CHD筛查准确率和敏感性,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检查,不仅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还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摘要:目的 对比经皮脉搏血氧测定法与传统法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出生24h后即入住新生儿科的2 000例足月新生儿,临床表现和(或)查体阳性者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儿均行经脉搏血氧测定;临床表现、查体、经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阴性者,随访42d记录有无出现CHD。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5年12月,了解随访期间出现的CHD例数。结果 2 000例患儿中完成筛查和随访研究1 616例,共发现CHD 115例。临床症状及查体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82%、90.43%、93.00%,经脉搏血氧测定的分别为92.76%、24.35%、98.00%,联合筛查的分别为96.29%、96.52%、96.27%,联合筛查的准确率高于临床症状及查体、经脉搏血氧测定的准确率(P<0.05),联合筛查敏感性高于经脉搏血氧测定(P<0.05),但与临床症状及查体无差异(P>0.05)。联合筛查、临床症状及查体筛查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准确率高于经脉搏血氧测定(P<0.05),联合筛查CHD类型的准确率略高于临床症状及查体,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经脉搏血氧测定法可作为临床筛查新生儿CHD的重要辅助手段。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经皮脉搏血氧测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参考文献

[1]赵光临,代礼,谢建生,等.深圳市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33-3636.

[2]张琳,王金秀,李晓英,等.心脏杂音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9):1490-1492.

[3]杨爱红,王开艳,程露,等.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5):180-181.

[4]杨平莉.新生儿出生缺陷101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33-1235.

[5]吴淑燕,韩凤珍,庄建,等.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筛查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16-919.

[6]董琴,李惠芬.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选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86-187.

[7]莫兆冬,郭小玲,王维琼,等.脉搏血氧仪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5):343-346.

[8]尤涛,刘兴光,王新宽,等.脉搏血氧仪筛查儿童亚临床先天性心脏病准确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20(6):691-697.

[9]包志丹,万俊.脉氧检测联合体格检查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7(5):1048-105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篇8

1临床资料

2008月6月至2011月6月, 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 其中男8例, 女12例, 年龄4~10岁, 平均年龄6岁。室间隔缺损5例, 房间隔缺损11例, 动脉导管未闭4例, 给予先心封堵介入治疗。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给予相应的护理与观察, 恢复良好, 治愈出院, 按时回院复查。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不了解, 对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存在担忧而产生心理压力。护士于术前应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 讲解手术的方法, 参加手术人员及环境设备等, 使患者及家属对其治疗充满信心, 以最佳的心态面对手术。

2.1.2 术前准备

术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 并于左上肢留置静脉留置针。观察患儿足背动脉搏动及四肢循环情况, 便于术后对照。给予双侧腹股沟备皮, 保持皮肤清洁。术前保证充足睡眠, 告知家属术前6~8 h禁食、水以及重要性。术日晨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患儿返回病房后给予去枕平卧12~24 h, 给予心电监护, 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并同时注意观察神志、面色。要注意是否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室速等心电变化。保持静脉液路的通畅, 注意有无心前区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

2.2.2 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

患儿术后去枕平卧位12~24 h, 患肢伸直制动,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局部沙袋压迫6 h, 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肿胀、皮肤青紫、瘀斑等, 如有异常, 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色泽、温度, 双腿皮肤颜色、温度是否一致, 是否有循环障碍, 及时调整止血带力度。告知患者及家属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如有上述行为须用手按压伤口, 避免术肢弯曲, 造成出血[1]。对于哭闹、烦躁不安的病人, 给予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或使用镇静剂, 保持术肢的制动, 避免出血。

2.2.3 饮食及心理护理

先给予少量饮水, 如无腹胀、恶心后可给予半流质饮食, 鼓励流质饮食, 禁食牛奶、鸡蛋等易引起腹胀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 促进造影剂通过肾脏排出, 24 h后给予普通饮食。由于手术时间和制动时间较长, 病人可出现紧张、穿刺处疼痛、哭闹等, 要避免谈话时间过长, 严禁探视。做好健康教育, 幼儿可采用看鲜艳图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

3出院指导

做好健康教育, 强调合理饮食, 多食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及劳逸结合在康复中的重要性。嘱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出院后3~6个月避免剧烈运动、身体的碰撞、外伤, 注意观察牙龈、皮肤黏膜及呕吐物, 如有出血及时就诊。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定期随诊复查, 使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篇9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12例,女12例;年龄2~11岁;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的患儿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及术后护理。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1)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轻型无症状者,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型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妥善的生活照顾。(2)保持患儿安静,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及时满足患儿需要,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增加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3)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4)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人,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引起窒息。(5)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心功能不全者,应限制钠盐的摄人,合并贫血者,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6)保持大便通畅。对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2]。

2.2 预防和控制感染

(1)向患儿和家长介绍自我保护预防感染的知识。平时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发生传染性疾病,并发肺炎。(2)病房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18~22℃,定时对室内空气消毒。(3)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4)注意饮食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5)做扁桃体摘除术或拔牙时,术前、术后应用足量抗生素,防止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2.3 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

(1)预防心力衰竭:注意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脏杂音变化,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禁止大量输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让全天静脉入量在24h内均匀输入,必要时应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控制钠盐的摄入,少食多餐。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烦躁。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2)防止缺氧:患儿常因哭闹、排便、寒冷或创伤等诱发缺氧,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青加重、哭声微弱等,重者可危及生命。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将患儿下肢屈起,置胸膝卧位等措施。患儿常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3)防止脑栓塞:青紫型患儿在夏天、多汗、腹泻、高热时应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防止因血液过分黏稠而形成脑血栓[3]。

2.4 心理护理

对患儿关心爱护,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技术操作熟练,消除患儿的紧张。充分理解家长和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诊疗计划等,并介绍同类疾病治愈的病例,让患儿和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做好出院前指导。

3 结果

24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3d、5d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手术成功率100%,4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经治疗护理恢复正常,术后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

4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孕母宫内病毒感染、大剂量放身线、代谢性疾病、应用某些药物,以及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等有关。其中,遗传与妊娠早舅宫内病毒感染为常见因素[4]。除心力衰竭患儿暂缓外,其他患儿均应实行计划免疫,预防各种传染病。病室要定期消毒,严格探视制度,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同住一室,避免交叉感染;随气温的变化,根据患儿的体质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防止肺部感染;患儿接受小手术(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时,均应遵医嘱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本组资料显示,26例患儿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返回病房。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是保障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术后护理是介入治疗术患儿安全出院的关键。

摘要: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的患儿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及术后护理。结果 26例患儿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返回病房。结论 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与护理是保障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术后护理是介入治疗术患儿安全出院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1]胡桂梅,张丽,张靖,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07,14(1):43-45.

[2]杨冬梅,姚怀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2):1007-1008.

[3]周晓玲.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院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5(12):90-91.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组100例中, 男性59例, 女性41例;年龄18~60岁, 平均 (23.1±8.7) 岁.38例患者中, 房间隔缺损 (ASD) 17例, 室问隔缺损 (VSD) 32例, 动脉导管未闭 (PI) A) 7例,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 (PH) 21例, 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 (TR) 19例,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MR) 16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对于心功能Ⅲ级以上患者于术前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心脏超声测肺动脉压>60mmHg者, 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明确手术指征。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3~96h, 平均14.6h。在循环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利尿。术后抗生素使用1~3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继续应用PGE及酚妥拉明, 以后改为口服ACEI类药物;适当应用静脉及口服利尿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100例患者, 手术治疗98例 (98.0%) , 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2例, 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 低心排血量1例, 肺部感染2例, 切口感染2例。未行手术治疗2例 (2.0%) , 予以出院, 在外院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 也均未手术。98例手术痊愈出院, 随访3月~2年, 心功能级40例, 无远期死亡。术后复查心脏B超, 未发现残余漏。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调查发现患者及家属在手术治疗疾病的同时, 更期望手术创伤小、胸廓稳定性。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潜在资源远远超过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学普及, 来院诊治者的数量会大规模的提升[3]。成人PDA因导管粗短, 管壁钙化, 伴PH或合并其它心内畸形者宜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导管内口缝闭术, DA或年龄较大患者, 尽量在体外循环保护下行PDA切缝术为妥, 以防意外发生。对于心功能3级以上的患者术前应用强心、每日间断吸氧, GIK液治疗[4]。对于ASD及VSD患者, 作者在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严格把关, 术后随访无血栓形成及残余漏[5]。给出确切的诊断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治疗结果的改善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术中应重视心肌的保护, 可根据心脏复跳情况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6,7]。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TR、MR, 多系心室及瓣环扩大所致, 需积极处理合并的TR、MR.本科行瓣膜成形术病例, 术中常规做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 观察瓣膜成形效果, 以便及时纠正。综上所述, 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 配合精密的手术操作以及得当的围术期护理, 即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摘要: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 提高生存率。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 对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全组100例患者, 手术治疗98例 (98.0%) , 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6例, 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 低心排血量5例, 肺部感染2例, 切口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成人,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汪斌, 李朝先.向小勇, 等.成人先心伴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5 (1) :89.

[2]Stenmark K R, McMur tr y IF.Vascular remodeling versusvas oconstriction in chronic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A time for reappraisal[J].Cir Res, 2005, 97 (2) :95-98.

[3]胡振雷, 肖明第, 袁忠祥, 等.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应激反应因子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5) :39l-394.

[4]严飞, 霍强, 乔峻, 等.右胸部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641例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8, 6 (8) :104-105.

[5]har U, Sehaff HV, MuUany CJ, et a1.Posterior peficardial approach for ascending aorta w-descending aorta hypthmush a median stemotomy[J].Ann Thorac Sung, 2000, 70:31-37.

[6]东安, 侯传举, 朱鲜阳, 等.超声导引下多发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6, 17 (7) :379-380.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 篇11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89-01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是危害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对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6例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16岁,平均6岁,体重18~32kg,平均22kg。均经过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其中室间隔缺损13例,房间隔缺损6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法洛四联症4例,肺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闭锁1例,伴肺动脉高压1例。

1.2 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介入治疗过程简单,多利用导管经下肢的股动脉、静脉将扩张或封堵的器具送至心脏的先天性病变处,创伤小、不留瘢痕、操作简单、痛苦少、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低[1]。36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均治疗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

2一般护理

2.1 环境与休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阳光,新鲜空气,室内温度,湿度。床铺干净,舒适,床上用品,服装合适。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根据与疾病治疗的儿童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待,轻度无症状者应与正常孩子的生活,有症状的儿童应受到限制,避免情绪和剧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症卧床休息的孩子,妥善照顾生活。各种医疗护理操作要轻,速度快,可同时完成,以避免过多打扰孩子。

2.2 给予合理饮食与喂养:由于患儿生长发育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予患儿充足的能量,保证营养(可选择含蛋白质、维生素与钾、铁丰富的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增强体质。为防止钠潴留致血容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应适当限制食盐摄入;给予适量的蔬菜类粗纤维食品,以保证粪便通畅;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及品种的调换,以增进患儿的食欲。患儿宜少食多餐,防止因饱食致膈抬高,影响肺扩张,加重缺氧。喂乳前最好先吸氧,斜抱位间歇喂乳,每次喂乳时间适当延长,乳头孔宜稍大,以免患儿吸吮费力,使氧耗增加。同时,须防止呛咳、窒息,对吸吮困难者,可采用滴管滴入。对于重症患儿喂养困难,应更加耐心与细心喂养,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2.3 心理护理:当患儿家长或患儿本人得知患了心脏病后,常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医护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关心患儿,帮助他们积极应对。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其次,应主动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以及同类疾病治愈的个案,使他们了解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与心脏外科的进展,先天性心脏病大多能通过手术治愈或部分矫治,不少患儿可以正常成长、学习与工作,而且部分小型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等能自然闭合,即使不能闭合,由于分流量小,对患儿生长、学习与工作影响不大,不必过虑[2];再者,应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或游戏,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接触,以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式,使患儿保持精神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在对患儿进行各种诊疗措施之前,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密切配合,确保诊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密切观察病情,按时测量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青紫程度及变化,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密切注视法洛四联症患儿在哭闹、活动、吸吮及排便等增加耗氧的情况下,有无脑缺氧发作。通过细致观察,尽早发现危重情况及并发症,及时处理并通知医师。一旦患儿脑缺氧发作应立即使患儿胸膝卧位,以增加体循环阻力,使缺氧得到改善;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备好一切抢救用品及药物(吗啡和普萘洛尔),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2.4 对症护理

2.4.1 保持适度的活动量:患儿应动静适度,限制剧烈的活动,以減少耗氧;每天测脉率或心率2~4次;除重症患儿应在医护人员或家长监护下进行适当活动,但运动量不能过大。应注意休息、活动交替配合,即以减少过多的能量消耗,又能增强对活动的耐受力;在活动或游戏期间,护士应注意对患儿耐受程度的评估[活动前测量生命体征,包括脉搏(速率、节律)、血压、呼吸(速率、节律、费力程度)];患儿进行活动时密切观察其有无缺氧的表现;活动后即刻测量生命体征,休息3分钟再测一次生命体征,若血压、呼吸恢复至活动前水平,脉率增快每分钟不超过6次,则说明活动适度;若患儿活动时出现苍白、精神恍惚、青紫、眩晕、胸闷、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记录其程度,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并通知医师;法洛四联症患儿在行走或活动时,常出现蹲踞现象,这是机体耐受力低的表现。此时,不能强行拉起,应让患儿自然蹲踞和起立,并劝其休息。

2.4.2 预防感染:本病患者机体抵抗力弱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易发感染性疾病,除严重的心力衰竭,接时接受各类的疫苗接种,以防止各种传染病;做好病房管理,与传染性疾病患儿分室居住,避免交叉感染;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根据温度的变化随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预防感冒,防止肺部感染;做好皮肤和粘膜护理;在有如拔牙、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操作前应该由你的医生给予足够的抗生素,避免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3];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4.3 预防心力衰竭:患儿童应采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避免隔膜升降有利于呼吸;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数量;保持安静,不要哭闹以减少氧耗;严密观察病情,如心率(脉率)的速度,节奏的变化,或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面色苍白,水肿,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吸氧,氧的方式,并通知医生。

2.5 介入治疗的护理:术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紧张情绪。术前3日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前1日备皮,告知患儿禁食时间,进行碘过敏试验,备好术中用药;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阿托品,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急救仪器及药品;术后密切监护,注意体温、呼吸、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穿刺处砂袋加压4~6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肢体末端血运情况及穿刺处有无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及量的变化,及时碱化尿液。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

参考文献

[1] 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302.

[2] 左焱.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3-205.

[3] 杨茹.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2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篇12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出生缺陷, 据统计发病率占活产婴儿0.7%~1%, 我国每年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万~20万,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新兴的一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发展迅速, 部分病例已经过中长期随诊。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大, 是非开胸手术, 创伤小, 安全性高、无手术瘢痕、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是与外科手术同等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段, 现已成为适应证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我院2008年8月—2010年12月共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2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 男10例, 女12例;年龄8岁~32 岁;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动脉导管未闭 (PDA) 病人4例, 房间隔缺损 (ASD) 病人18例。

1.2 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年长儿及成人用局部麻醉, 较小儿童必须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测量缺损部位的最大伸展径, 通过穿刺针从股动脉或股静脉血管插入输送导管直达心脏或血管内的病变部位, 然后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到病变部位后释放封堵器, 使之定位并完全填充在病变部位, 阻断异常流血。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并且无中央型残余分流后, 将导管撤出体外, 穿刺处加压包扎, 送回病房。

2 结果

22例病人顺利完成介入治疗, 术后3 d、5 d复查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 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手术成功率100%, 5例病人发生心律失常, 经治疗护理恢复正常, 术后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护理是确保介入治疗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术前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及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等检查, 常规测量身高、体质量。进行双腹股沟区备皮, 若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者, 治愈后方可手术, 并且在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 便于术中输液、输血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了解病人病情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法。常规应用抗生素。训练床上大小便[2]。合理安排饮食, 避免由于禁食时间过长引起低血糖、酸中毒脱水, 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禁食4 h~6 h, 准备抢救物品与药品, 并检查各种设施是否良好。进入心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静脉输注维持体液。

3.1.2 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病人和家属往往对新的治疗方法产生顾虑和疑惑, 护士针对病人的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术的优点、安全性,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抢救和护理措施。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及手术成功率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并提供成功病例, 给病人以安慰、鼓励, 以解除病人及家属的思想顾虑, 取得病人及家属理解和同意, 使病人主动参与配合手术,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返回监护病房, 15 min~30 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各1次, 连续4次并记录。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 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24 h, 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皮肤温度、颜色、知觉等, 防止栓塞供血障碍而导致肢体坏死[3]。观察股动脉或股静脉手术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局部用0.5 kg~1.0 kg砂袋压迫4 h~6 h, 术侧肢体制动12 h~24 h, 可抬高床头30°, 术侧肢体伸直, 一般24 h拆除绷带检查伤口情况后方可逐步下床活动, 无出血时, 逐渐增加活动量。嘱病人多饮水, 以利于排泄造影剂, 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并做好记录。加强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增强抵抗力。按时根据医嘱用药, 无并发症2 d~5 d即可出院, 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和心电图。

3.2.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 封堵器脱落, 心脏压塞、心律失常、机械性溶血、血栓形成、感染等。①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手术部位加压包扎, 术侧肢体伸直制动, 术后3 d内穿刺部位禁用水洗, 伤口敷料被尿液浸湿立即更换[4]。如出现出血、血肿时, 立即予压迫止血15 min, 更换敷料重新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 并用0.5 kg砂袋压迫止血6 h~8 h。②血栓形成, 24 h拆除绷带后下床活动, 并坚持抗凝治疗, 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告知病人抗凝治疗的重要性[5]。③封堵器脱落, 术后3 d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感冒, 以免引起咳嗽, 导致封堵器脱落。防止感染, 常规应用抗生素,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④心脏压塞:观察病人是否有胸闷、憋气、烦躁不安等心脏压塞早期表现。如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⑤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术前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术后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制动、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 术后配合生活护理, 避免动脉穿刺点压迫位置过低。⑥心律失常, 予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 床旁备除颤仪。本组5例发生一过性心律失常, 经消除刺激因素, 及时用药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其他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

3.3 健康教育

病人出院时告知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提高机体抵抗力, 及时增减衣服,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适当休息, 以免过度劳累, 保持情绪稳定, 尤其是患儿要减少哭闹,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3个月后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封堵器, 封堵器不会脱落, 运动不受限制[6]。指导病人每日服阿司匹林3个月~6个月, 注意用药剂量, 定时复查肝功能、出凝血时间。术后6个月内接受牙科和外科手术时, 应向医生说明服用何类抗凝药物及已服用的总时间及剂量, 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 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淤斑及出血倾向, 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合理饮食, 保证充足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避免饱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及屏气[7]。避免接触强磁场, 如大型电厂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回院随访, 并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检查。术后如有胸闷、心悸、头晕、心前区疼痛、咯血、血尿、腹痛等不适时及时就医, 以便及时处理, 提高治愈率。

4 小结

本组病例22例, 其中动脉导管未闭 (PDA) 4例, 房间隔缺损 (ASD) 18例。5例并发心律失常, 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全部治愈出院, 成功率100%。由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手术不开刀, 创伤小, 并发症低, 住院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根治效果好, 安全性好等特点, 目前能达到与外科手术治疗相同的疗效而成为病人的优先选择。对有适应证的病人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8]。但该技术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 为了更好地配合手术的顺利开展, 保证手术成功率, 要求护士应熟练掌握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术前准备、术前心理护理, 精湛的技术和周密地进行术后监护, 积极防治并发症, 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帮助病人早日康复[9,10]。努力加强新技术学习, 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 是获得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3:302.

[2]宋治远.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 30 (1) :10.

[3]柳碧云.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缺损术中配合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03 (1) :72.

[4]孔宪明, 高海清.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33.

[5]信国玺, 苗宏志.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3) :35.

[6]王玲, 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4) :53.

[7]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3) :234-239.

[8]刘庚, 德受军.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Angiu-sea封堵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20) :5.

[9]张晓霞, 李玉翠, 王治平, 等.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09, 23 (11C) :3064-3065.

上一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论文下一篇:花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