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环境(精选12篇)
现场环境 篇1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同煤集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 围绕“建设新同煤, 打造新生活”战略愿景, 全面推进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已形成以煤为主, 电力、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 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企业地跨晋、蒙两省 (区) 8市13县, 员工20万人, 员工家属80万人, 7 860个班组, 1万1 114名班组长。
同煤集团始终把基础、基层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 以班组安全建设为切入点, 以规范员工行为为手段, 以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为目的, 着力创建零事故现场、打造零事故环境,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7以下, 2011年为0.017, 实现了持续低控, 为同煤集团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班组建设构建管理体系
同煤集团始把班组建设工作列为各单位的一把手工程, 牢固树立“不关心班组的领导是不合格领导, 班组建设不过硬的单位是不放心单位”的思想, 不断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 做到建制齐全。同煤集团认真践行“金字塔”安全管理模式, 明确规定班组安全建设是各级生产负责人的主抓工程, 建立了由集团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矿生产矿长任组长的班组建设工作领导组, 加强对班组建设的领导。劳资部门设班组建设管理员, 区队设专职班组考核员, 班组设质量验收员, 各矿安监、机电、生产等职能部门分口设班组管理考核人员, 促进了班组建设在
现场的落实。党政工团妇各组织, 建立了党员安全监督员、班组长安全监督员、工会群众安全监督网员、共青团安全监督岗员、女工家属安全联防员5支班组兼职安全监督员队伍, 加上专职安监员、瓦检员两支队伍, 形成了井上、井下班组安全监督工作的“六员一防”体系, 对班组建设工作齐抓共管。做到了上至董事长, 下至生产区队都把工作重心移到了班组和现场, 千方百计为班组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集团公司—子公司—矿—区队—班组”5级班组建设组织保障体系。
二是健全制度体系, 形成长效机制。同煤集团建立完善了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十制、八记录”。十制:即班组生产管理责任制、班组劳动管理责任制、班组安全管理责任制、班组质量管理责任制、班组现场管理责任制、班组设备管理责任制、班组成本管理责任制、应急事件管理制度、精神文明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八记录:即班组长工作日志记录、月度工作计划及考勤记录、安全记录、培训记录、员工工作创新小改小革记录、班组会议记录、上级精神与规定等的印件或记录、职工计件考核得分记录。形成了以《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班组建设工作条例》为指导的一套具有同煤特色的规章制度, 定期召开班组长工作例会, 做到及时总结, 不断整改提高。
三是全面构建班组安全管理体系。同煤集团以“三项管理”, 即以岗位就近管理、班组全程管理、安全程序化管理为重点, 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模式。
实施“岗位就近管理”, 解决岗位的安全问题。同煤集团明确以岗位员工为作业现场的责任主体, 把安全管理职责由岗位作业点拓展到就近的区段, 岗位员工除保证本岗位安全外, 还要负责全面检查责任区段的安全状况, 保证环境、设备以及进入责任区段人员的安全, 从而消除了岗位之间的安全管理盲区。
实施“班组全程管理”, 解决班组工作全过程的安全问题。同煤集团对班组全体人员从班前会、集体入井、现场作业到整队出井直至收班会全过程的安全责任与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行班组长统一指挥, 全班责任连带, 杜绝了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达到班组人人都做放心人。
实施“安全程序化管理”, 解决生产工序工艺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同煤集团要求对生产过程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艺的安全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 作为员工作业的“规定动作”, 杜绝“自选动作”, 做到执行程序严谨, 落实标准到位, 有效控制了盲干、蛮干行为。
四是严肃目标控制考核, 激励约束。同煤集团构建了班组建设的激励奖惩机制, 制定了考核标准, 实行安全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严格班组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与考核。
在班组长考核上, 每月由劳资部门牵头, 组织各部门对班组长进行考核。发生1起轻伤, 扣除津贴50%;发生2起轻伤, 停发津贴;发生3起轻伤, 免去班组长;班组长本人发生“三违”, 停发津贴, 参加安全培训, 考试不合格解聘班组长职务。
在星级班组建设考核上, 每矿一般由9〜11个部门按照班组管理考核标准逐日考核, 月底汇总, 上报到矿班组建设工作领导组审定。60分以下为不合格班组, 60〜100分之间分为五个星级。三、四、五星级班组长每月分别补贴100元、300元、500元, 调动了广大班组长加强班组建设的积极性。
加强基础基层提升标准化水平
同煤集团强化基层基础管理, 提高作业现场安全达标水平, 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化管理格局。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 班组成员人人抓标准化。同煤集团实行“一岗双责”, 把班组生产过程每项工作的安全责任与班组长及成员联系起来, 建立健全了班组全员安全质量标准化岗位职责, 实现了班组长及每个成员任务具体、责权清晰,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实到了工作现场, 做到人、机、环、管和谐, 为实现本质安全创造了条件。
二是强化现场管理, 提高作业现场安全达标水平。同煤集团全面开展班前隐患预想、预知、预控活动, 要求班前布置必须讲清上班遗留问题, 分析预测本班可能出现的隐患, 明确相应防控措施, 指定专人处理;严格执行作业现场“一班三查”制, 依照“四位一体” (安监员、瓦检员、班组长、跟班干部) 开工检查要求, 班前从作业环境到每个环节、每台设备进行安全确认;班中由班组长、安监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查, 对安全隐患及时预警、预报;班后要组织成员全面复查, 处理不了的隐患, 及时上报, 实现了现场安全隐患闭合管理, 做到了无应对措施或处理不到位, 不准开工作业。
三是狠抓标准岗建设, 提升班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同煤集团制订了井下各工种岗位、工作、技术标准, 严格各工种操作程序和工艺流程, 实现现场操作程序化、工序更替确认化, 岗位作业标准化, 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四是推行“手指口述”法, 促进作业行为规范。通过推行“手指口述”工作法, 制定了各工种岗位“手指口述”操作要领或口诀, 在对现场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确认后才开工作业, 实现了班组每名成员都能按照“手指口述”指令进行岗位描述、安全确认, 促进了员工按章作业。
五是严格班组安全质量管理, 提高生产现场动态达标水平。建立健全了班组全员安全质量标准化岗位职责, 实现作业现场环境、设备、操作、工程质量动态达标。实施了安全质量工程全程跟踪考核, 现场安监员、班组验收员对每项工程、每道流程、每个工序进行动态监督、验收和打分。推行了安全质量交接班制度, 班长验收, 员工签字, 跟班干部评价, 有力推动了作业环境实现动态达标。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工程质量动态达标。
创新活动内容提升文化内涵
一是广泛开展班前“四查一问”, 即查精神、查健康、查安全知识掌握、查当班布置任务安全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询问当班是否能保证安全活动。从关心班组每一名员工入手, 用真情感染员工、凝聚员工, 不断提升班组的战斗力, 打造班组文化。
二是全面推行班组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对全员的准军事化培训, 实施班组集体出、入井制度, 实现了班前、入井、开工、班中、交班、出井、收班会处处讲标准, 事事达标准, 有效提升了全员安全执行力。
三是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大练兵、岗位技能比武和班组危险预知训练、师傅传帮带活动, 开展班前安全宣誓、正职班前讲安全、班组长安全巡回宣讲、安全竞赛, 邀请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 有效促进了班组安全建设, 营造了安全氛围。
强化素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一是强化安全思想教育, 提升安全意识。同煤集团采取脱产培训和在岗培训等形式, 开展安全理念灌输、违章警示教育、事故案例教育、安全帮教等活动, 使员工树立了“安全第一”的价值观。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 提高培训实效。同煤集团实行岗前培训、岗位深化、动态考核制度, 以岗位安全、技能知识和“一通三防”应知应会为培训主要内容, 采取“一周一题、一旬一案、一月一考”及常讲案例、常思危害、常敲警钟“三常”教育等多种培训形式, 提高了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危险预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自救互救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排查识别和消除安全隐患能力。
三是规范考试管理, 提升培训质量。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制度, 采取计算机考试与现场抽查考试的方式, 对65个工种岗位轮流进行安全培训考试, 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考试, 合格后方可上岗, 有效提升了员工安全素质。
班组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班组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同煤集团把煤矿安全落实到班组, 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摘要: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以班组安全建设为切入点, 以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为目的, 抓基层、强基础, 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模式, 构建班组安全管理体系, 着力创建零事故现场、打造零事故环境,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现场环境 篇2
1.1 为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防止因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措施。
1.2 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防治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和废水等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并在施工作业中认真组织实施。1.3施工现场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人,并保证有效运行。
1.4 对施工现场防治扬尘、噪声、水污染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1.5定期对职工进行环保法规知识培训考核。2防治大气污染措施
2.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施工现场的材料存放区、大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必须平整夯实。
2.2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2.3 施工现场有专人负责环保工作,配备相应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2.4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清运时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2.5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密闭存放,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施工现场土方集中堆放,采取覆盖措施。2.6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并与持有消纳证的运输单位签定防遗撒、扬尘、乱倒协议书。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2.7施工道路铣刨作业时,采用冲洗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灰土和无机料拌合,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中要洒水降 尘。2.8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装修阶段设置搅拌机的机棚必须封闭,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2.9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茶炉,炊事炉灶及冬施取暖等必须使用清洁燃料。施工机械、车辆尾气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2.10 拆除旧有和大临建筑时,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渣土要在拆除施工完成之日起三日内清运完毕,并遵守拆除工程的有关规定。
3防治水污染措施
3.1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二级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二次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
3.2现场存放油料、油质脱模剂,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采取防泄漏措施,防止油料泄漏,污染土壤水体。3.3 施工现场设置的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掏油,防止污染。4防治施工噪声污染措施
4.1 施工现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噪措施。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按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的环保部门申报。
4.2施工现场的电锯、电刨、搅拌机、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大型空气压缩机等强噪声设备搭设封闭式机棚,并尽可能设置 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以减少噪声污染。
4.3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时,确需在 22时至次日 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做好周边居民工作。并公布施工期限。4.4有夜间施工许可证进行夜间施工作业时,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采用低噪声震捣棒等方法。
4.5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建立教育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并进行严格控制。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4.6施工现场进行噪声值监测,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噪声值不超过国家或地方噪声排放标准。
5能源、资源消耗的控制措施
5.1项目现场安装总电表,施工区及生活区安装分电表,并设专人定期抄表。
5.2对现场人员进行节电教育。
5.3在保证正常施工及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夜间不必要的照明。
5.4办公区使用节能型照明灯具,下班前,做到人走灯灭。5.5夏季控制使用空调,在无人办公或气候适宜的情况下,不开空调。
5.6现场照明禁止使用碘钨灯,生活区严禁使用电炉。5.7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尽量控制机械操作,减少设备空转。5.8施工用电总包专业分包均需设计量表。地下、室内照明分区分段、分部位手控或安装时控继电器,场区照明设光敏继电器,节电、用电系统安装电容器以提高功率因素。
5.9所有机械必须符合产品设计匹配电机,根据加工件选用机械,避免大马拉小车。
6严格控制化学品、油品的泄漏和火灾、爆炸的发生措施 6.1生产、办公区的化学品、油品一律实行封闭式、容器式管理和使用。设立明显警告标志并配备标准的消防器材。严格执行各项消防规章和防火管理制度。特殊操作工种需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提高全员防火意识。
7严格控制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措施
7.1防止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影响,单位根据施工特点,树立节能减废的思想,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减少材料浪费,控制无毒、无害不可利用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严格控制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提高各类无毒、无害可利用物资的使用量。建立建筑垃圾分拣站和封闭式固体废弃物回收站。对所有固体废弃物按规定消纳。防止污染环境。
8.防扰民措施
8.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争创市级文明安全工地。
8.2与政府部门和建设单位一起做好工程周围居民的工作,共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和生活环境秩序。
8.3 教育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群众利益,尽力减少工程施工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便,和当地群众一起自觉遵守《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关系。
8.4按照设计要求必须连续旋工的工程,需在22时至次日6时进行施工的,在施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待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未经批准,禁止在限制时间内进行超过国家标准噪声限制的作业。
8.5己批准夜间施工的,也要加强防范措施,控制噪声污染,定期、定点进行噪声测试,对强噪声设备要进行封闭作业,如遇有超噪声值施工的要立即制止,对人为制造噪声的,要对违章者进行处罚。8.6施工前应当公布连续施工的时间,向工程周围的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居民的谅解。
9.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措施
9.1施工现场设冲洗车辆处,并设沉淀池,冲车轮、泵车、泵管废水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沉淀池定期清掏。
9.2工地临时食堂下水道设隔油池,定期清掏污渣,经隔油沉淀后排至市政管网。
9.3厕所设化粪池,经沉淀后排入部队内部的市政管网,化粪池定期清理。
9.4下水管一律采用陶瓷对接,防渗水泥滴浆抹管,以防污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10.减少材料消耗和材料节约再利用措施
10.1对进入现场的各种材料要加强验收保管工作,减少材料的损坏,最大限度的减少材料的人为和自然损耗。
10.2加强材料的平面布置及合理码放,防止因堆码不合理造成的损坏和浪费。
10.3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垃圾分拣站,并及时分拣回收,先利用后处理。
10.4搞好限额领料工作;开展综合利用,节约代用报废的物资和包装容器的回收上交利用,做到物尽其用。
10.5用经济手段管好物资,搞好物资节约工作,严格实行材料“节奖超罚”制度。
11.节约用水及地下降水和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 11.1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区安装分水表。11.2现场使用的所有水阀门均为节水型。11.3对现场人员进行节水教育。
11.4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各明确一名责任人员,检查水泄漏等情况,杜绝长流水现象。
11.5施工养护用及现场道路喷洒用水时,可以用地下降水井的水源及雨水喷洒,喷洒者应注意节约用水。
11.6临时用水上水管接口严密,水龙头严禁跑、冒、滴、漏。11.7原材使用精打细算,降低耗损,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用低耗能源材料取代。
11.8由食堂管理员随时检查生活区域的水龙头,以防浪费生活用水。
11.9现场中要加强对基坑降水产生的地下水和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用于施工期间除饮用水以外的消防、降尘、车辆冲洗、厕所冲洗、结构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及二次装修中的建筑用水。
11.10教育好工人节约用水用电。防止电动工具未作业时空载运转,夜间减少不必要的照明。
12.对土地植被的保护措施
12.1施工车辆出场必须清洗,冲车轮、泵车,减少施工场地内的废渣、土对周围土地的污染,将对周围土地植被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12.2减少施工的非废气排出、使用清洁能源。
12.3对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放,必须经过沉淀后才能排入军队内的市政管道,减少对周围植被的污染。12.4对工人进行安全环保教育,不得对周围土地植被进行损害。13.对施工区域内的遗址文物、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13.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遇到遗址文物、古树名木,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马上通知文物部门前来探查和发掘,待有价值的文物发掘完成后,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施工。
13.2对工人进行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向负责人汇报。
单位名称:××××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篇3
【关键词】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就是消除或减少现场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主要的污染种类有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的光污染和危害。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现场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态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施工企业正处在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过程中。这一阶段,管理层有部分人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是被动认识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而项目一线施工员在作业过程中,往往忽视环保工作的必要性,以至于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总与整改相伴。缺乏主动创造性的环保工作。建筑企业不仅用四新技术武装自己,还有职业健康和环保低耗的意识提高认识,自觉地把现场环境污染治理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二、科学合理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在施工之前,有前瞻性地做出现场环境污染分析以及治理措施。建立环境保护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负责;编制环境污染处置应急预案;编制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实施步骤;保证环境治理所用资金到位;环境保护使用的机具设施完备,材料充足。把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紧密结合起来。保证环保工作有的放矢,未雨绸缪,措施得力。
三、施工现场粉尘的防治。2016年上半年位列74城市空气质量倒数10位,河北占6位。石家庄PM2.5的主要源头是: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如何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是城市治理扬尘污染的重中之重。
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规定: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留漏的物料,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门口应设洗车槽。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米,不扩散到场外。3.机械剔凿作业可用局部遮盖、水淋等措施;高层垃圾用容器吊运。4.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往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四、施工现场废气、废水的防治。施工现场严格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绿色施工导则进一步规定: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五、施工现场固体废物的防治。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能够重复利用的固体垃圾,应及时回收,分类别码放,周转使用。对危险品的废弃容器 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标志。2.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堆放生活垃圾。3.不得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4.施工单位应及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在运输过程中要覆盖严密,不得遗撒、丢弃。
六、施工现场噪声振动及光污染的防治。施工噪声,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施工现场噪声污染,则是指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量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七、在城区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15日,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地和期限、可能产生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防止措施。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施工;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以上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另外,工程使用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保养与养护,保持性能良好,减少噪声。
八、“四节一环保”与防治污染的关系。节能环保技术与防止污染相辅相成。(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建筑设计、施工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其设计、建设施工的建筑物、构筑物采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技术工艺和小型、轻型、再生产品。有条件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再生资源。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声场建筑材料,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论钻井现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篇4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也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石油作为重要能源之一, 又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 为了实现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 应该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而钻井作为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又是一项在露天野外进行的流动作业, 对土壤、水体、空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 加强石油企业环保意识, 在全员中贯彻环保观念, 利用多种途径和科技手段防止、减少钻井作业现场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 我国很多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意识, 对国家要求理解、掌握不到位, 导致在操作中可能出现错误, 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当前钻井现场环保教育多为讲座答卷形式, 极少根据现场情况实练, 教育工作只停留在表面, 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钻井现场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废渣污染
所谓的废渣主要是指从井下返上来的岩屑、脱水后的泥浆、固井作业的废水泥、废弃的钻井工具、现场工人的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还污染环境, 因此必须综合处理利用。
2、废弃钻井液及废水污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 钻井液类型以及化学添加剂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 所产生的废弃钻井液性质、成分更多样化、复杂化。而钻井废水是指混合了钻井液、采出液、地下水或者石油等的生产污水, 其组成、性质与危害和钻井液的类型、处理添加剂的成分有关。
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 有毒物质渗入地下将污染地下水;有毒化学剂如果使用不当将对人类健康与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钻井液主要可分为合成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水基钻井液三类, 用于这三类钻井液的化学添加剂, 如增粘剂、控碱及PH的处理剂、表面活性剂、除钙剂、降滤失剂等。机械生产中的污水、清洗的污水、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等, 在混合了上述钻井液后PH值普遍偏高。目前使用的钻井液大部分PH值在7.5-10之间, 钙处理剂的钻井液的PH甚至达到11以上。因为钻井废水中大部分为钻井液, 所以使得钻井废水的PH一般都在8.5至9间, 对土壤、地下水都形成了极大的污染。
3、废气污染
钻井废气是指钻井现场的动力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油料燃烧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以及对钻井现场废弃物进行燃烧时所产生的其他废气。这些气体含有大量的挥发烃和硫化氢, 混入空气中会对现场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威胁人体健康, 更甚者易引发火灾。
4、油污污染
钻井现场的储油系统、动力设备的运转系统与润滑系统油品更换与设备的滴漏油是造成油污污染的原因。油污一旦泄漏到地面或排放到水体里, 将使其变得污浊不堪, 并在表面上形成很薄的膜, 阻止空气中的氧进入。被油污污染的土壤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丧失农牧和畜牧的功能。而被污染的水域将会产生局部缺氧现象, 阻断了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动物也会因缺氧而死亡。这些的水生生物中的长效致癌物质聚集, 若被人食用了会危及健康。
5、噪声污染
在钻井生产的过程中, 柴油机组、钻井泵组与钻机的振动筛等机械设备与机械设备、其底座和基础转盘或者方补心等的各类振动、冲击、碰撞、快速排气阀作业时所产生的刺耳尖叫声等, 以机房为中心, 相互交织影响着向四周呈辐射传播, 但其污染范围相对比较局限, 且是暂时性的。但噪声污染却会使人的主观上感觉到痛苦, 如损伤听力、使人心情波动, 易烦躁并引发失眠、头痛等, 从而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还能对人的生理造成实质性的损伤, 影响免疫系统, 诱发职业病或者其他疾病, 如造成耳聋、血压的升高等等。
三、钻井现场的环保措施
1、提高认识, 全员环保
首先, 建立现场环保生产责任制。目前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化, 环保工作迫在眉捷, 建立钻井现场环保生产责任制, 制定奖惩办法, 明确现场各岗位责任, 并设专人专岗主抓环保工作。督促钻井队在施工后, 尽快清理好现场, 如有条件最好能定期恢复植被, 保护土壤。其次, 加强现场人员的环保教育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学习班、开展各种活动强化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切实提高现场人员的环保意识, 杜绝环保违法行为, 促使现场人员自觉环保并主动宣传环保法律知识。再次, 完善环保监管体系。安排监管人员定期对钻井现场的环保和卫生进行检查和巡视, 将结果做为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之一, 及时制止、纠正违反环保理念的违章指挥及操作, 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罚。针对个别钻井现场污染问题严重的井队, 可以予以停产整顿, 追究管理人员责任。
2、综合管理, 合理规划
要以节约用地、利于废弃物回收处理为原则, 根据现场情况 (环境、钻机类型、工艺要求等) 确定钻井设备安放位置, 防止环境污染。
3、提高技术, 重点防治
(1) 对于钻井废渣, 应在其堆放场的地面和周围铺上干净的膨润土, 并进行遮盖, 以防止钻井液中的有害物渗入地下。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将脱水后的钻屑用粘土填埋好并做标记。
(2) 优化钻井液储池设计, 对钻井液池的容量进行合理设计, 加强管理, 科学设置其排放系统。在油基、水基、合成基钻井液中, 水基钻井液是目前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流钻井液, 要对其环保功能加以提高, 对天然高分子的材料与各类处理剂的环保改性予以重视, 解决环保钻井液的抑制性与抗温性的问题, 研发成本低性能高以可再生天然资源为原材料的无毒环保的钻井液
(3) 目前废水处理主要是以无机、有机处理剂相结合, 再配以石灰、纯碱等助凝剂一起使用。需进一步加强对酸化液排放后废水的处理, 以便能够实现污染治理,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对柴油机房采用装置吸隔音屏的方法, 将其噪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安装高效能消声器减少排气管所产生高强度的气流噪声。排气管消声器为多级阻抗的复合型消声器结构, 不但可有效对噪声进行降低, 也可对高频噪声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在快速排气阀处安装扩容降压小孔喷注迷宫消声器, 合理降低排气阀的出口气流压力与流速, 减少当其在排气时产生的高压气流噪声。
四、结语
石油企业应以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为切入点,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力求绿色生产、节约发展, 推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 真正地实现石油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姗姗.钻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 19 (1) .
[2]丁萌, 王巧然.国际钻井装备与技术发展趋势及方向[J].资源导刊, 2010 (1) .
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规定 篇5
一、目的
为了加强厂区车间现场规范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卫生场所,保障员工健康及工作场所的整洁卫生,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区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现场管理工作。
三、车间现场环境管理要求:
1、生产设备、工器具应保持整洁,原材料、再产品、加工好的产品摆放整齐,如有掉落应及时清理归位不得囤积。
2、不合格产品应单独整齐码放并做明显标识,经生产部鉴定签字后随同规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3、垫条应归顺放放置在料车上,不得随意丢在地面,如需在地面放置应井型码放整齐。码好的垫条需归还的,应及时主动的还相应工序。
4、废料应放置到相应的物料筐内,不得随意放置,不得与产品混放。垃圾应丢弃在相应的垃圾箱内(特别注意金属类不得混放)。
5、不得在车间内进行与生产无关的事情,严禁在车间内吃零食、吸烟,不得随地吐痰、闲聊、打斗、大声喧哗、玩手机等。
6、车间应保持整洁、无掉落产品、无杂物、地面洁净、无积水、设备无油污、无粉尘。
7、车间内不得堆放废弃物,废弃物应及时清走。
8、车间内所有物品放置要有序,无杂物,干净整洁;私人物品放于指定地点,整齐摆放。
9、下班后必须彻底将生产设备、工器具、地面、墙壁、等打扫干净,所用物品摆放整齐,车间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一个卫生、干净、整洁的环境。生产过程随时清扫、整理。
10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物件长期(5分钟)占用安全通道。
11、工作区域的卫生情况和物品设备的放置由相应的班组长及车间主任负责。
四、现场安全管理
1、用电应符合安全用电管理,无乱接乱拉线问题。
2、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应易于取用,保证完好有效;严禁私自遮挡、覆盖、挪用、拆除等行为。
3、职工严禁携带具有安全隐患的物品进入厂区。
4、全厂区域严禁烟火(除厕所外)。
五、车间环境管理标准
1、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死角。
2、墙壁(角)清洁、无污染、无蛛网、无死角。
3、门窗明亮干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
4、照明灯具保持清洁,无灰尘积压。
5、物料车、台、筐等要保持干净,物品放置整齐。
6、设备、线路每日进行日常保养,含清洁清理的内容,做到表面目视无灰尘、油渍、污渍等异物。
7、工具、配件、附件等放置在指定地点摆放整齐,并保持其清洁。
八、处罚办法
1、违反本规定的,第一次开具过失单,处警告一次。
2、违反本规定的,第二次开具过失单,每项对班组长罚款10元,车间主任20元。
现场环境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筑项目在施工期间主要包括场地平整、主体、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基坑支护、装修、园建、水电安装、路面施工等工程,主要以民用、商业、工业等建筑为主,随着大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虽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是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包括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这四种较为典型的污染。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及相关企业的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例如宁波市于2013年7月5日发布了《关于调整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費计费标准的通知》(甬发改投资[2013]320号)。提高安全文明施工费计费标准,主要是因为宁波市出台了《2013年建设工程扬尘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甬政办发[2013]88号)等文件,对现场的文明施工,特别是对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工程投资中增加了改善作业环境,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所需要的费用。下面我们就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空气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项目都难以避免产生空气污染,污染类型分为废气、粉尘以及扬尘等。形成这些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杂物、施工现场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物料存放等所产生的灰尘、施工运输过程中的扬尘等,以及一些建筑材料如涂料、油漆等所产生的废气,还有水泥、石灰等建筑施工材料的露天放置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2013年,宁波市乃至整个中国都遭受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的影响,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可见这些灰尘、粉尘、废气严重影响了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工程施工中减少灰尘和粉尘排放,严格控制扬尘是非常重要的。
(2)噪音污染,噪声污染是建筑施工另一个无法避免的环境影响内容,施工设备运输车辆等都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噪音。例如,高压打桩机的使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轰鸣声;挖掘机、混凝士搅拌机及运输车辆等在使用过程中也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噪声。并且工程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所以使附近居民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当中,给人们的身体和心里健康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3)水污染,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过程中冲洗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及一些油漆等污染物质所产生的废水,还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废弃泥浆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①废泥浆直接被排入下水道,经过漫长的沉淀后可能造成下水道堵塞;②废泥浆被运出工地后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倒掉,造成城市环境的污染,严重时甚至导致地下水源的污染。建筑废水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着周围的环境,而且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4)固体废弃物污染,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包装、废弃的建筑材料以及一些废弃的土方和钻孔灌桩的废弃泥浆液。在建筑施工现场,一些有毒的废弃物,如油手套、废旧测温计、废玻璃丝布、废弃化工材料以及试验室各种有毒清洗液或试验容器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如果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没有经过科学的处理乱扔乱倒,就会对空气、水源等造成污染,同时这些固体废弃物给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
2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1)对空气污染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清理施工现场杂物过程中,尽量采取桶装或设置永久性垃圾道,避免将杂物扬起或抛洒;施工堆土位置的选取要谨慎,不能选在附近敏感点的上风向,堆场适当进行文艺表遮盖,为了减少扬尘,应及时洒水。搭建临时的垃圾场来堆放高层或多层的施工垃圾,严厉禁因随意抛洒垃圾而造成扬尘现象的发生,同时掩盖容易起尘的原料。其次,建筑施工需要搅拌时,要建立集中搅拌站,并设置除尘器,有效降低扬尘产生。运输车辆装载的建筑材料不应过满,同时采用密闭、遮盖的措施来防此沿途掉落、抛洒。车辆在行驶之前,避免轮胎携带大量泥沙,在施工场地进出口处可以通过铺设石子路或洗刷等方式去除车轮车身的泥沙。对地面在运输过程中掉落的建筑原料、泥土应及时地清理,定时洒水,减少扬尘。最后,选取商品混凝土、工厂预制砂浆时,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尽量不要使它洒漏出来,有洒漏出来的应及时清理。同时施工现场要注意围栏的设置,这样可以减少扬尘因风力等因素进行扩散。最后为了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在施工现场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油漆类的涂料,严禁焚烧产生有毒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
(2)对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若施工场地位于人口密集、敏感点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那么施工的时间就要严格安排,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不能作业,若对周围的声音影响不能控制在国家地方的规定标准以下,或者必须保持24h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施工需用的车辆在夜间行驶时,严禁鸣笛或故意强力轰油门,装卸物料时要轻拿缓放;施工现场内,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人员在施工场地内不得高声喧哗鸣哨,更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对机械的修理或移动要使用专用车辆工具,不得在施工场地内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整修;为机械设备以及车辆的相应维护要及时,避免由于机械润滑或损坏运作成为噪声声源。选用低噪音的振捣器、风胡、电锯等施工机械设备,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油压、喷注式打桩机等施工工艺。施工现场搅拌、电锯、电刨、砂轮胡等强噪声机械的使用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使强噪音的扩散得以减少。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的对附近居民的打扰。
(3)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在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时,要设立沉淀池。废水在沉淀池中经过两次沉淀以后才能排入污水管道中,或把经过沉淀的废水重新回收利用,洒在施工现场来防此扬尘。没有经过处理的泥浆水禁止排放在河流或城市的排水管道中。其次,施工现场食堂废水的排放要严格控制,并设置简单的隔油池,使废水在排放的过程中通过隔油池来进行过滤。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储存油漆、涂料的仓库,为了防此油料的泄露,污染水体,在设置仓库时,应注意把油库地面和墙面同油料隔离开来,经过防渗漏处理后,交给专门的负责人保管。
(4)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为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应从源头上着手,例如通过采用预制构件、精准计算材料用量等方式,以减少施工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其次,为了减少施工阶段建筑材料的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施工组织应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派专人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回收再利用个别物品。
3 结 语
Cu冶炼企业现场环境监察 篇7
关键词:铜冶炼,环境监察,技术要点
1 产业政策监察技术要点
1.1 环境“敏感区”的判断
于国家“行政规章”、“法律法规”与“规划确定”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区域、“县级以上”政府下发文件需“特殊保护地区”等, 1公里以内周边严禁新建“Cu冶炼企业”与“生产装备”。
1.2 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需符合已经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中所规定的要求。
1.3 环评“体制”执行
(1) 对“改建”、“新建”以及“扩建”的Cu冶炼企业, 务必展开必要的环境评估, 并且“环评审批手续”务必齐全。 (2) 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采取的“生产工艺”及“防污措施”等务必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评审批文件”相符合。 (3) 自2009年3月开始, “新、扩”建的“Cu冶炼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估文件皆务必需直接由“环境保护部”审批。 (4) “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 务必严依“环评审批文件”中所规定及要求和主体工程一同“设计”、“施工”以及“投产使用”。 (5) 务必展开“试生产”, 建设项目需依相关条例向主管“环境保护”的单位递呈“试生产”申请, 且通过了环保主管单位审批。试生产要≤3个月。通过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单位批准, 试生产期限≤1年。 (6) 淘汰“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等, “单条5万吨”以下的“粗铜冶炼”则需淘汰。
2 生产现场环境中的“监察技术要点”
监察重点为“备料与熔炼、电解及制酸”四个区的“生产工艺”与“主要设备”。
2.1 备料区
备料区多为“精矿库”、“配料”与“干燥”及“粉煤制备”等工序的设置。 (1) 精矿库。对“精矿堆存办法”进行检查。 (2) 配料工序。配料“仓顶”、配料仓下“给料机卸料处”与“胶带运输机受料处”、转运站胶带“运输机受料处”等务必安置“密闭罩抽风”, 且以“袋式除尘器”手段通过净化回收之后再排放。 (3) 干燥工序。“干燥机”所产出的“烟气”务必配备“收尘系统”。 (4) 粉煤制备。原煤堆场上务必配置具有降尘手段的“煤棚”。运输原煤至原煤仓的手段, 国内多使用“皮带运输机”。在粉煤制备办法的检查上, 于爆炸危险性上“直接吹入式”较“中间粉仓式”要小, 而中间粉仓式工怍的“可靠性高”, 粉煤需采取“气流输送”送到“阳极炉”。
2.2 熔炼区
常规的系统有“烟气脱硫与渣处理”等, 工序有“熔炼、火法精炼、吹炼”三种。 (1) 对“熔炼工艺”展开检测。熔炼产生的烟气务必通过“电收尘器”与“余热锅炉”展开收尘之后再送至“制酸工序”。在熔炼炉的“出渣口、出铜口以及渣包箱”处皆安置“集烟罩”, 将所收集烟气送至“环境集烟系统”展开“脱硫”。 (2) 对“吹炼工艺”展开检查。“PS转炉”为国内“Cu冶炼企业”普遍使用的技术, 具有“间断性操作”特点, 烟气量的波动比较大, 炉口“漏风”、SO2泄漏严重, 以“侧吹连续、闪速连续、三菱连续”吹炼等手段可极大降低环境污染。“集烟罩”安置于吹炼炉“上部及两侧”, 将所采集的烟气送至“环境集烟体系”展开“脱硫”。 (3) 对“火法精炼工艺”展开检查。氧化还原时“倾动炉”的炉门紧闭, 不易外泄“烟气”, 环保效果非常理想;而“反射炉”的密封性不佳, 导致“环保效果”不理想。当下, 我国“大型Cu冶炼企业”普遍采取“阳极炉 (回转式) ”, 其“放料口”位置漏出的烟则需由“集烟罩”进行收集之后和“倒渣”、“加料”以及“浇注”等所收集的烟一同输入“环境集烟系统”展开“脱硫”。 (4) 对“脱硫方式”及“脱硫剂种类”施行检查;看有没有设置未“脱硫副产物”的“处理措施”及“硫回收系统”。 (5) “Cu渣”处理系统。对Cu渣的处理方法展开检查。处理Cu渣采取“火法贫化”需对“烟气处理”进行充分考虑, 可把烟气融入“熔炼”以及“吹炼混烟器”内进行混合再入“电除尘器”内展开除尘后进入“制酸体系”, 亦可将其“收尘之后”送入“脱硫体系”, 具体要看烟气内SO2浓度;“贫化渣”进行“水淬”后可作“建筑材料”。采取“渣选矿工艺”, 务必关注“废水走向”, 选矿补充水需率先考虑利用“污水处理站”出水;且需对Cu渣破“碎时形成的粉尘”务必需收集及处理之后方可再排放。湿法浸出需重点关注堆场的“防渗及废水”的处理设施。
2.3 电解区
(1) 电解工段。认真对“电解精炼工艺”展开检查。“永久阴极法”的电流“极距小”、“密度高”, 阴极“周期短”, 残极率低, 产品质量高, 蒸汽耗量亦低。电解工段需配有“收集硫酸雾”的处理装备, 多采取“碱液中和”处理手段。在“电解车间的底部”需构建足够容置的“事故集液池”, 进行收集之后返回“生产系统”。 (2) 净液工段。需配备收集硫酸雾“处理装备”, 多采取“碱液中和”处理手段。净液工段内部需构建“事故集液池 (容量够大) ”, 收集之后返回“生产系统”。“砷化氢”气体会于净液工段“脱Cu电解”时生成, 车间通风务必需良好。需将净液工段所生成的“黑铜粉”以及“粗硫酸镍”堆储于“临时堆场”。
2.4 制酸区
(1) 制酸系统。对制酸“系统、工艺”进行检查。烟气制酸务必采取“双转双吸”、“稀酸洗净化”工艺。制酸产生的尾气务必通过“脱硫”之后再排放。 (2) “硫酸车间”需配备“污酸处理站”, 对“污酸处理工艺”进行检查。出水处理单纯以传统的“石灰中和法”, 普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石灰中和法”与“硫化法”相结合, 务必配备“硫化氢吸收塔”, 经“碱液吸收”之后再排放;污酸处理站生成的“砷、铅”渣需堆储在“临时渣场”, 按期委托具“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及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亦可堆储在“危险废物渣库”内, “永久危险废物渣库”与“临时堆场”需严依GB 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建造。 (3) 污水处理站。对“酸性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检查。当下国内Cu冶炼企业普遍采取“石灰一铁盐”与“石灰中和”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站所生成的“中和渣”需堆储于“临时渣场”, 按期委托具“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亦可堆储在“危险废物渣库”, “永久危险废物渣库”与“临时堆场”需严依GB 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建造。 (4) 初期“雨水收集体系”。于“熔炼区”及“电解区”外务必设置“初期雨水收集体系”, 采集前15 mm的降雨, 并拿到“污水处理站”进行检测。
3 环境风险监察的技术要点
3.1 二氧化硫泄漏
设置“自动化管理体系”的同时需配备“监控装置”, 对“烟气”于设备内运行状况展开监测及控制, 若有管线泄漏发生, 15~20 s内“监测报警系统”将作出反应, 断掉“应急阀”, 将“制酸系统”与“生产装置”和“烟气输送管线”间的联系切断, 达到降低“烟气泄漏”目的, 且进行“及时检修”。
3.2 硫酸“输送、储罐”的防范
由制酸车间经“输送管线”将硫酸送达酸库, 需强化对“输送管线”依期检查力度, 及早发现问题展开及时“修复”, 有效规避风险, 保障“管道安全”。在硫酸储罐区域需设置“事故应急池”, 若发生“硫酸泄漏量”较大的事故进行紧急排进“应急池”。
3.3“重金属”及“石油类”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
需对“泵机”发生“短时故障”而令系统不能“处理污水”时所需的“事故排放”以及因“车间问题”而生成的排水状况给予充分考虑。于“净液车间内部”及“电解车间底部”建置具有足够容量的“事故集液池”, 在收集之后返回“生产体系”;安置“围堰与收集池”于成品“酸罐区”内, 以便回收于事故状态下发生的“漏酸”, 事故所形成的“排水”皆需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回用;事故水池的建设需具有“防渗及防腐”功能。
参考文献
现场环境 篇8
1 现场环境监测质控信息遴选程序
目前, 现场环境监测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方式是质量监督抽查, 且现场监测环境情况复杂多变, 依靠监督抽查很难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因此, 运用信息化技术, 采取信息化质量控制模式将实现现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通过现场环境监测流程分析, 制定影响因子清单, 并通过遴选标准确定现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 为研究现场环境监测质控信息遴选方法及信息化模式提供参考。
1.1 现场环境监测流程分析
实现环境监测现场质量控制信息遴选, 首先要对现场环境监测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 再找出现场监测各个环节相应的影响因子。目前, 我国现场环境监测的主要流程包括:监测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和现场测试四个环节, 如图1所示。针对现场环境监测这四个环节, 对其特性进行分析。
监测布点阶段, 具有空间性的特点, 其主要质控要点为:监测点位的数量、位置与监测方案一致, 具备区域环境的代表性。避免人为增加或减少环境监测点位数量, 改变点位位置等。
样品采集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其主要质控要点为:样品采集、预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采样地点、数量和频次与监测方案一致。避免未在指定采样点采样, 减少或增加采样的数量和频次以及未按规范采样。
运输保存阶段, 具有时间性的特点, 其主要质控要点为:样品保管、运输时间符合规范要求。避免保管不妥导致样品破损或超过最佳分析时间。
现场测试阶段, 具有准确性和精确性的特点, 其主要质控要点为:测试人员持证上岗, 测试方法选择正确, 仪器设备通过检定/校准, 使用试剂符合规范要求。
1.2 制定影响因子清单
通过现场环境监测流程分析, 依据各个流程的特性, 筛选出相应的影响因子。其中, 筛选的影响因子应具备以下三点特性: (1) 信息明确, 易于获得; (2) 有相应标准规范作为依据; (3) 可以定性或量化判定。通过现场环境监测流程分析, 筛选出其对应的影响因子清单见表1。
2 现场环境监测质控信息判定
通过影响因子清单得到现场环境监测的质控信息, 并对其进行判定, 各质控信息对应的判定标准见表2。
3 结语
现场监测工作是整个环境监测活动的开始, 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由环境监测现场质量控制信息遴选结果可以看出, 完善的现场记录及资料是判定监测数据质量的基础。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质控技术手段, 可以实时有效获取并储存监测信息, 再通过遴选出的质控信息进行判定, 可以准确高效掌握现场监测质控状况, 实现环境现场监测质控,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开展现场环境监测信息化质量控制模式研究对现场环境监测质控水平提升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但是当前用于信息化质控信息的识别和遴选尚缺乏有效方法。本文着重研究现场环境监测质控信息的遴选方法与程序, 首先在现场环境监测流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备选影响因子清单, 进而通过制定遴选标准确定质量控制指标, 以期为研究现场环境监测质控信息化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质量控制,遴选
参考文献
[1]任小龙, 杨倩.基层站信息化能力提升制约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 (4) :166-168.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方法 篇9
1 质量策划
实施质量策划, 首要的一步是制定现场采样测试作业指导书。现场采样测试作业指导书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不仅要根据监测技术相关要求进行实施, 而且还要根据具体的监测项目进行如实编制。然而在实际项目中发现很多监测机构的程序性文件都较为理论化, 而且所制定的现场采样测试作业指导书大都是盲目的摘抄相关书籍或者是从网上进行下载相关文档, 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 使得其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采样人员在实施起来难度加大, 对所制定的内容的理解也较为困难, 导致现场采样测试作业质量不高。现场采样测试作业指导书制定的标准在于按照现场采样测试的内容进行如实编制, 语言应言简意赅, 便于采样人员理解。比如在制定现场监测仪器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时, 应对监测仪器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外, 还需对监测仪器日常的保养程序以及保养工作等进行全面的解释, 这样不管哪位工作人员进行作业, 完全可借助这一指导书进行操作, 而不需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这样可大大节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作业指导书上的提示, 各项工作都能持续、有序的开展, 若发现在工作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 则可根据提示进行逐一排查, 将隐患及时的消除。
2 质量控制实施的有效策略
在现场采样过程中, 重视对现场采样测试仪器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至关重要, 它是确保施工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在现场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进行采样工作时对测试仪器的损害程度较大, 因此在进行质量控制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严格按照现场采样测试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流程进行操作, 合理有效使用测试仪器;现场采样测试仪器使用完毕后应进行及时的维护与保养。尤其是对监测废气的仪器, 一些废气会对仪器造成一定的损伤, 还有一些废气则可能会滞留在仪器的管道或者其他部位, 因此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 提高仪器的使用年限;现场采样测试工作结束后, 管理人员需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核对编号, 做出记录;相关单位应定期组织专人对现场采样测试仪器的使用情况以及维护保养等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并做出记录, 对存在问题的仪器应进行上报, 绝对不允许将不合格的仪器投入到现场采样工作中;作为现场监测测试人员一定要对测试仪器的使用性能以及构造等有全面的认识, 如若发现有一些小故障, 可及时处理, 对于故障不清楚的仪器应作出标记并将其返回原厂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仪器管理人员在平常工作中每天应对所有的仪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待合格后方可入库,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以供不时之需。
3 质量监督实施的重要举措
由于监测机构现场采样测试工作量较为繁杂,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员为了图一时便利往往会对一些细节进行忽略, 这样可容易引发不良现象的发生, 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于增强现场采样测试工作的高效性非常关键。作为现场采样测试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对现场采样工作以及仪器的管理工作等进行检查。
相关管理人员应对采样容器的清洗过程进行抽查, 并将器具送至专业人员处进行检查;还需对现场的测试准备工作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大到仪器的类型数量, 小到每个仪器的一些小构件等都不容忽视。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 确保采样测试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相关管理人员还需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以及校准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对有故障的机器设备进行维修处理, 从而使现场测试采样工作持久、有序的开展。
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对现场采样测试进行监督管理, 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不仅要检查监测布点的精确度如何, 而且还需对采样人员的操作过程是否规范进行严格的检测, 全方位增强现场采样测试工作的实效性。
4 结论
在控制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时, 要认真对仪器设备等进行校准, 做好监测设计规划、采样布点、资源配置等工作, 做好数据传输、数据评价等管理工作, 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 做好采样工作的监督管理, 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王心芳, 尹改, 刘启凤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34.
关于电能表现场检定环境的思考 篇10
电能表现场检定工作的具体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根据其对最终检定结果影响的大小以及其检定环境的要求高低, 综合衡量之下, 通常要求对以下几个大的方面进行严格有效的检定:
1.1电能表的常规检查
电能表的常规检查主要是指关注电能表的检定证书和检定标记是否具有有效性, 并观察电能表是否收到了人为的改变和破坏, 比如封印或保护标记的损坏、输入数据的变动、非相关人员对接线方式的改变。另外就是一定要注意观察是否有相关工作人员有因疏忽而产生不当操作。
1.2计量方式合理性的检查
计量方式的不合理性同样是表现在具体操作中的多个方面的, 主要的就是由电流互感变比较大所导致的电能表在低电流下运行及进行计量工作。另外还包括以下四种影响不良的不合理计量方式:电压互感器与线路电压不相符、无功与有功电能表之间无止逆器、母线不同但共用电压互感器、电流表与二次设备共用电流互感器。
1.3电能表二次接线准确性的检查
要求根据相关计算及作图来准确的分析确定电能表的接线是否合理有效, 如果有误, 就需要将实际的结果带回到计算及作图的具体过程中去, 找出错误的来源, 并针对错误的来源进行改进, 重新进行相关的作图计算, 直至正确方可。如果经多次认真校检仍无法确定错误来源, 则需停电进行深入的检查。
1.4电能表误差的精细测定
电能表的误差可根据其自身的精细程度及实际要求分为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直接法和嵌型互感器接入法。对于自身精细度高或者实际检测对象对检测结果准确度要求高的电能表, 就需要采用直接法, 即在实际的电网条件下, 进行电能表和电能表现场校检仪的比较, 从而直接得出所求误差。对于自身精确度不高被测对象对结果准确性要求也不高或者串联方式无法实现的时候, 就可以采用嵌型互感器接入法, 结果由系统自行修正, 也就是说, 误差就等于实际的测量结果减去嵌型互感器的附加误差。
1.5停电检查
如果现场允许停电进行检查的话, 还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测量及检查来达到检测目的:
1.5.1直流电阻:如果现场允许停电, 就可以直接通过对电流表的电流和电压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和判断。通常来说, 停电条件下的电流线圈电阻均为0Ω, 电压线圈的直流电阻则会因电流表自身的不同而有着较大的区别, 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以及前人已有的经验数据来进行衡量。
1.5.2回路电阻:如果允许现场停电, 那么在线路的任意处串联入万用表, 如果其电阻接近为0Ω, 那就说明一切正常, 但如果电阻值特别大的话, 就极有可能发生了二次线路接错的状况, 但也不排除短路的可能性。
1.5.3互感器的变化状况:互感器的变化状况可根据标准互感器和被测互感器的实际测量状况, 通过将其结果带入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所需结果。这一方法同样的适用于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二电能表现场检定工作正常进行的环境要求
对于进行工程实践的相关同行们对于环境要求应为极其的不陌生, 几乎在任意一项需要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中进行工作的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对其工作环境进行考察, 电能表的检定自然也不例外。同样, 这也是由于需要对其正确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比性进行保障。对于电能表检定这一具体工作则同样有其针对性的要求和条件:电压偏差保证在±10%, 电流偏差保证在±20%, 频率偏差保证在±5%, 环境的温度控制在35℃以内。
三电能表现场检定标准表的选取标准
标准电能表的使用是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标准电能表上有明显的相别标志, 也要求其具体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一套固定的相序进行。标准电流表在使用之前必须有充足时间的通电预热, 在这个前提下, 对于大多数对于标准电能表自身的常规要求和使用要求只需要依照标准电能表的使用说明说严格执行即可。同时, 还要求与标准电能表直接连接的导线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 并且中间不能有接头。与标准电能表直接连接的导线上也要求有标上明显的相别标志。
四关于电能表现场检定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上文中对电能表在现场检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要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但在弄清楚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些观念, 从大的方向上来说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有明确的按照规程办事的理念, 即无论是在个人的思想层次上还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都要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有技术, 并且将安全第一切实的落到实处, 切忌因操作不当而出现不应该的事故。二是要防止开路的状况出现, 这就要求在常规工作做好后, 要仔细检查接线是否牢固可靠。三是要对测定的各项值进行复核, 在与实际条件或者理论不符合的条件下甚至需要对某些操作过程重新做一遍, 直至满足实际或理论条件方可。最后就是要在上述一系列进步的基础上, 大家一起努力尽量的去实现电能表现场检定工作的科技化, 这主要是因为常规的检定工作都是由工作人员带着相关的仪器进行手工的操作并手工录入到计算机中去, 在这一较长的过程中, 误差甚至是错误在所难免,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阶段中, 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电能表现场检定完全是可以很好的实现的。显而易见, 这一技术的应用, 将明显的提高电能表现场检定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和数据维护的方便安全, 最大程度上的减小安全事故率。
结语
本文在提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电能表现场检定的实际内涵和工作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详述, 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陆祖良.关于电能表现场检定的讨论[J].计量论坛, 2011 (9) .
现场环境 篇11
关键词:环境监察;现场执法;问题;解决方法
在我国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是自我国开始现代化大规模建设就同步产生的一个社会性问题,面对着未来的国家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必然要同步开展,同时将有关的管理法律法规有效落实,才能保持环保工作实现持续有效的开展,面临众多环境问题我国的全民环保意识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一些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个人和企业行为仍然是普遍存在的[1]。面对这种与环保事业严重背离的行为,只有利用完善的监察制度来对环境利用和开发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实现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2015年1月1日,环保部颁布实施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并同时出台了四个配套措施,提出了环保主观部门实施以日处罚策略,其最终目的也是对违法排污采取“零容忍”,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组合拳”措施。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刻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一、环境监察现场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
环境监察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与环保相关的立法,然而目前我国相对不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严重影响着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已经建立的相对完善,然而仅仅对环保工作进行较为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却没有完善的环境监察法律体系,使得监察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在对一些监察工作所考察的对象评价标准上存在模糊现象,即无法通过参考相应法律规定来对考察对象做出明确的评价,自然也无法实现环境监察[2]。在环境监察法律体系中,这种不完善的体制状态非常明显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具体工作的开展。因此法律体系不完善对于环境监察现场环境执法可谓影响深重,必须加以重视。此外,由于环境监察现场环境执法对于“既往不咎”的处罚状态,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以确保环境监察现场环境执法过程中不出现由于无法可依导致的执法困难。
(二)监察执法队伍素质低下
做为环境监察工作人员必然要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对环保工作各项规定的全面认识更是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在环境监察这样一个对综合性素质要求高的部门,队伍素质低下现象非常普遍存在,对工作的开展与执行法律规定有着严重的影响。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目标和内容的不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与责任心,执法的力度不严,工作积极性缺乏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客观原因的影响包括法律标准不明确、单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而主观原因仍然是最主要的,工作人员缺乏学习、缺乏责任感,无法完全掌握与自身工作责任相关的标准与内容,因而无法有效的完成监察工作任务。
(三)执法力度不到位
执法力度不足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方面的原因,二是执法人员的原因。从制度方面来说,由于环境监察相关的法律制定不健全,相关的规定与标准设定不到位,使得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监察标准模糊化,严重影响执法的力度。从执法人员自身的原因上说,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可能会由于外部原因或所针对的监察对象的原因,导致工作的开展不顺利,甚至是无法开展,自然就会造成执法力度不到位的结果,同时执法人员的观念问题,或者是工作态度问题,在具体的监察工作开展中,没有以严格的标准来对工作执行力度严格要求,同样也造成了执法力度不到位的问题。
二、环境监察环境执法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环境监察相关法律
环境监察工作要想有效的开展,并不断的改进在目前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把与环境监察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化,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工作中的根本评判依据,只有将相关法律确立和完善,才能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明确的标准和规定,以使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效。在环保相关的法律方面,应当将我国的环保任务、目标、目的、意义等基本原则进行明确的规定,针对我国的环境资源使用现状,对具体的环保标准进行明确规定[3-4]。在环境监察工作相关的规定上需要对具体的监察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规定,再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行为上,对环境监察工作实行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在环境监察工作标准的制定上,必须要从我国的环境实际情况出发,设定相应的标准,对监管范围的规定应当全面的考虑,将一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为都作为监管对象,并根据规定进行监察管理。新《环境保护法》就是为了为环境监测执法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其严格规范了法律定义、适应范围与对象和实施流程,以及监督监测的流程,确保了监察执法行动的依法依规。
(二)加强监察执法队伍建设
环境监察工作队伍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使得工作的开展无法有效实行。在加强环境监察工作队伍素质建设上,首先要以基本的素质教育为根本,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积极性与责任意识,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相关性进行明确的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使他们认识到环保事业不仅是一项有利于自身健康与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更是对全国乃至世界环境都有益的一项工作。在执法素质教育上,应当以明确的执法标准来进行教育,进行全面的环境监察法律学习,并对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确化执行管理,使执法工作的执行力度全面的提升[5]。另外对于执法人员的管理策略还需要加入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执法行为和执法习惯予以表彰,而对于不合格或达不到标准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通过有效激励与严格的考核标准,也必然能够对执法工作开展的效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全面提高监察执法水平
在完善的环保制度下,通过对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与训练,必然能够提升监察执法水平,然而面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仅仅依靠监察手段是无法完成对其的惩治的,全面监察工作的开展还应当联合公安机关部门共同完成,对于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大力的惩罚,以为所有的环境开发行为敲响警钟,避免出现同样的违法行为[6-7]。另外全面提高环保监察还需要对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相关法规进行深化改革,通过不断变化的环境污染原因,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整,以保证环境监察工作随时都能够将对环保最意义的事项做为重点工作来开展。同时全面有效的环境稽查也是完成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环境稽查,才能发现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针对不合格、不合法行为进行监察执法的管理。
三、结束语
作为我国现代化全面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赖,环境保护工作成为一项对全人类有意义的事业,我国目前在环境监察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完善的制度为根本,以细致、深入的执法工作为目标,建立起相应的人员教育机制,提升执法人员素质,才能将环境监察现场执法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和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浅谈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几点问题和对策[J].低碳世界,2013(04X):125-126.
[2]冯薇薇.关于环境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109-110.
[3]焦翠燕,任钢,徐铁兵.典型钢铁企业现场环境执法监察工作分析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7):148-150.
[4]王佩香.关于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绿色视野,2010(11):37-38.
[5]孔萍.信息系统在环境监察中的应用.硅谷,2012(9):150-151.
[6]潘建芳.环境监察工作的有关思考[J].今日科苑,2009(24):178.
现场环境监测中的质量管理 篇12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监测,质量管理
1 概述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 现场环境监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环境监测工作中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将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服务质量, 关系到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 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此环境监测必须找准监测管理中的不足, 为了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能够面对机遇与挑战, 不断的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 加强对监测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力度, 使监测结果更真实科学的反映环境的整体质量。
2 环境监测现场监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1 环境现场监测的制度建设滞后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部门在工作管理程序、职责划分等问题上作出了部分规定, 也明确了部分环境现场监测的标准规范, 并且出台了环境现场监测的规定章程, 在对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保存、仪器设备使用、数据审核上作出了规定, 推动了环境现场监测的科学性,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工作不完全符合实际, 与快速变化的环境不能完全适应。例如考核制度不够规范, 在考核的科学性上有所欠缺, 随着范围的扩大, 监测的手段不能得到及时更新, 规章制度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逐步不适应, 标准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变化而更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制约了环境现场监测的发展, 进行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
2.2 环境现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够
监测站的职责就是要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如实、准确并及时的提供环境数据, 防控环境问题, 以提出对环境问题的改进措施, 但是目前看来, 因为现场环境的复杂性, 常常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 同时监测条件也很恶劣, 对现场监测的仪器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而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监测的投入上往往还是集中在实验室仪器装备、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和实验室分析人员培训, 对现场监测的仪器设备投入、分析方法研究和人员培训都不足, 这些问题给环境现场监测带来了不便, 不利于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 对社会和个人的生存环境都是不利的。
2.3 环境监测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 有些环境监测站大多重视实验室内中研究, 对环境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时只是采用局部的、短时的采样, 然后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 出具报告, 监测到的信息缺乏代表性也并不全面, 造成对于真正的环境问题管理不到位, 这些问题被环境监测人员所忽视。这些不具备代表性的数据也缺乏说服力。
3 环境监测现场监测中的质量管理策略
3.1 建立环境现场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在建立这一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是指:区域和省级环境质量检测机构按照并且协助国家环境质量监督部门开展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监督工作。在这个协助并且进行环境质量检测的过程中, 要加强监测体制改革, 保证监测自主性不能完全的干涉地方环境监测工作;在职能改革方面, 环境监测站要加强对环境的全方位的监测, 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 同时也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 要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汇总和分析;在内部的体制改革方面也要聘用有知识有能力的管理人员, 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 并引入竞争机制和奖罚制度, 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 不断的纠正在体制上的弱点, 不断的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层面。
3.2 注重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同时要培养质量意识
环境监测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要求管理人员有较广的知识面, 对于专业各个方面都要涉猎, 更准确的说是要精通, 不仅要懂得业务知识, 而且要熟悉各种环境监测的法律标准, 同时要求心理素质强, 能够在关键时刻特别是在发生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等突发性事件时保持冷静, 也要懂得管理知识, 了解管理中的统筹规划, 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 也要有创新性的思维, 能够有能力在工作中发掘新的突破口。目前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多数的环境监测的管理人员观念相对落后, 危机感不强, 这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 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学习一些管理方面涉及到的各项知识, 使环境监测的管理人员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 要通过规范监测流程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也可以在征求工作人员意见的前提下制定工作计划, 保证监测信息的准确性。
3.3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对程序的监督力度
第一, 就是按照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的章程, 制定的章程必须是符合现实的, 否则也就没有了制定的必要, 这个规定要求质量管理人员都能够遵守, 都能够按照规定切实的履行;第二, 环境监测的管理还应该得到有关国家部门的重视, 加快出台全国性的监测质量管理的法律, 做到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审核发布, 明确统一监督管理的条例, 强化在监测过程中的统一管理;第三, 强有力的监督手段, 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 并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对管理人员及时的监督管理有必要进行严明的奖罚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完善。
4 结论
国家和地区的各个部门需要通力合作, 加强对技术和管理的重视,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系统, 克服我国环境现场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不足, 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使与环境监测相关的各个行业能够准确的运行, 不产生资源的浪费, 不做无用功, 使环境管理工作适应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要求, 使环境现场监测质量管理科学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辉.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及措施分析[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2009 (5) .
[2]白昕, 刘卫东, 刘洋.浅谈如何做好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8 (2) .
【现场环境】推荐阅读:
现场环境执法06-09
施工现场环境整治措施07-18
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分析11-04
绿化管养现场环境卫生07-09
热电厂发电厂环境卫生现场管理考核细则08-10
主现场+第二现场直播07-12
勘察现场07-14
课堂现场07-14
办公现场07-14
现场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