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分析

2024-10-24

连贯分析(精选12篇)

连贯分析 篇1

0 引 言

对答案文本进行连贯性分析, 是对文本的表达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一篇短文是否连贯, 不仅表现在短文中各句子的用词, 还体现在句子与短文的主题相关性上。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和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及采用的方式, 需要对文本进行文本结构分析。它包括识别文本的标题、子标题、段落、句子、词汇以及文本层次的划分, 分析文本主题与层次、段落、句子之间的关系。

1 相关研究

Mann等提出的层次篇章模型[1]。Burstein等提对篇章元素进行标注, 标注的类别包括:主题句, 主要思想, 支撑思想和结论[2]。

G.Salton等给出了基于结构关系图的文本结构分解方法[3,4]。其基本思想把文本表示为向量, 同时将文本的每个段落也表示成向量形式, 按照公式计算任意两个段落P1和P2之间的相似系数:

Sim (Ρ1, Ρ2) =i=1nuivii=1nui2i=1nvi2 (1)

其中, P1= (u1, u2, …, un) , P2= (v1, v2, …, vn) 。

然后建立段落关系图, 以段落序号为节点, 带权的边表示两段落之间的相似系数, 如果文章共有m个段落, 则关系图中最大的边数为m (m-1) /2。为了简化, 便于观察, 一般选取阈值, 去掉联系较小的边, 更好地体现整体联系。

关系图直观地反映了文章的许多信息。为了解文本表达的深层结构和各个层次间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分析的内容包括:主题数, 即文章由哪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各个段落所属的主题;段落间的相关程度等。通过调整相似度的阈值, 增添和删除关系图中的边, 观察关系图的动态变化规律, 进行主题分析和聚类, 但这种方法形成的主题往往是由不连续的段落组成, 缺乏有序性, 使得路径解释比较困难。另外, 对于用词比较简洁, 很少重复的文章, 采用发生频率的方法进行主题划分也是不太合适的。虽然, 在主题内句子的共同点较少, 但是存在许多语义上相关的词。因此, 通过寻找语义词汇是关键问题。鉴于此, 我们提出了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文本结构分析方法。

2 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文本连贯性分析方法

对于输入文本, 经过前期处理, 很快得到文本的物理结构, 它表示了文本的组成情况, 文本的物理结构={标题, 段落, 句子, 词汇}。而文本的逻辑结构更着重于表示文本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表达的逻辑方式, 文本的逻辑结构={主题, 层次, 段落}, 但这里的段落单元主要指段落所包含的中心思想, 而不仅仅是段落的位置和边界等信息。

文本是文章在计算机内的存储表示, 因此在下面叙述中文章与文本不加严格区分。另外由于标题、自然段和句子等部分的可识别性, 因此, 我们重点研究文本层次的划分问题。

Hind指出[5]:“不同的文章类型有不同的组织形式, 大多数文章的自然段有很好的组织层次”。例如记叙文章层次可以时空为序、问题为序和因果为序等, 议论类文章层次可以有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等。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它着眼于文章思想内容的逻辑关系, 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 而段落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 段落是体现层次的外部形式, 在一般情况下, 层次大于或等于自然段。但是层次不象自然段那样有明显的边界, 必须由读者按照文章内容的表达方式来划分, 需要强调的是层次的有序性, 层次是由若干连续有序的自然段组成。

利用潜在语义索引, 将特征项映射至概念级, 无疑将有助于加强同一层次内段落间的聚合能力。同一层次的若干自然段, 由于共同支持该层次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因此在概念上具有很强的集聚性, 在使用的频率上也往往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根据这一事实, 我们尝试采用有序方式划分文本的层次。

设文本T具有n个自然段, K个层次, 用H表示文本层次, P表示自然段, 则有如下组成关系:T=H1H2…Hk= (Pi1…Pi2-1) (Pi2…Pi3-1) … (PikPik+1-1) 。其中, i1=1≤i2≤…≤ikik+1-1=n (为了叙述和书写方便, P1, P2, …, Pn简记为1, 2, …, n) 。

设文本T的特征向量为 (c1, c2, …, cm) , 则设Pi= (wi1, wi2, …, wim) 为第i段特征向量, 其中wij是概念ci在第i段中的概念密度。

n个段落划分为K个层次, 则所有可能的分法共有Cn-1k-1种, 设S (n, K) 是任一种分法, 其中, S (n, K) ={i1=1, i1+1, …, i2-1}, …, {ij, ij+1, …, ij+1-1}, …, {ik, ik+1, …, n}, 有序聚类就是寻找一种分法使K个层次内差异尽可能地小, 而层次间差异尽可能大。设D (ij, ij+1-1) 表示第j层内的差异量, 则总体误差函数:

E (S (n, Κ) ) =j=1kD (ij, ij+1-1) (2)

为了使上述总体误差函数达到最小, 寻求最优的K分法, 相当于把n个段落分成两个部分i1={1, …, ≤ik-1}{ik, …, n}, 将前一部分进行最优K-1分法, 设S0 (n, K, cK) 是使总体误差函数达到最小的分法, 其中cK是上述最佳分法的分割点iK, 则有如下递推公式:

E (S0 (n, K, ck) ) =Min{E (S (ik-1, K-1, ck-1) +D (ik, n) ) } (3)

文本层数的确定关系到文本逻辑结构的建立, 它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确定最优层次划分的数目, 一是给定阈值ε, 当|E (S (n, K+1) ) -E (S (n, K) ) |≤ε时, 则最优层数为K。二是根据语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 预先给定层数K。这里, 我们在运行过程中根据段落数目和总体误差情况给定层数, K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是从2到6。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选择100篇文章, 其中40篇记叙文, 40篇议论文, 20篇其它类文章, 包括体育报道、国际新闻、简讯、诗歌等。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对这100篇文章进行层次划分, 并与人工处理结果相比较, 加以评判打分。其评判标准如下:

设文本共有N个自然段, 专家划分H1= (Pi1…Pi2-1) (Pi2…Pi3-1) … (PikPik+1-1) , 机器自动划分H2= (Pj1…Pj2-1) (Pj2…Pj3-1) … (PjkPjk+1-1) , 定义评判得分Q=i=1Νh (Ρi) /Ν, 其中函数h (Pi) =1, 若PiH1、H2中的划分一致;h (Pi) =0, 若PiH1、H2中的划分不一致。

实验结果见表1。

层次分析的效果受体裁影响较大, 对于议论文最佳, 记叙文次之, 对于其它类的文本划分效果一般。议论文和记叙文的逻辑性较强, 用词规范, 比较有规律, 关键词分布比较均匀, 段落内部的集聚性强, 因此层次划分结果比较理想。其它类文本包括体育新闻、国际新闻、简讯、诗歌等内容, 其中体育报道和国际新闻中非登录词所占的比率较高, 影响到概念间的联系程度, 造成段落间的集聚性下降, 影响到聚类的效果。

另外, 文章段落长度的均匀性对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 只有一个或两个句子构成的段落, 逻辑上通常是过渡或转折, 因此将与下一段合并处理, 效果比单独处理要好。

4 结 论

文本连贯性分析是对文本的表达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对文本进行结构分析是对文本全局连贯性分析的一个必要的步骤。潜在语义分析是一种非常健壮的统计方法, 已在多个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中采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潜在语义分析方法与基于有序聚类的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 由于层次划分的有序性, 保证了主次顺序得当、连贯顺畅。因为它仅仅利用文本的表面信息, 可操作性强, 适用面较广, 也易于解释。

由于采用基于潜在语义的分析方法, 所以分析的计算量有所增加。此外如何更好地选取维数K以及划分层次的数目需要更精细的方法。尝试采用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规则来改进文本分析效果也是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William Mann and Sandra Thompson.Relational processes in discourse[J].Discourse Processes, 1986, 9:57-90.

[2] Jill Burstein, Daniel Marcu, Kevin Knight.Finding the WRITE stuff: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discourse structure in student essay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Special Issue on Advanc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2003, 181:32-39.

[3] Salton G, Allen J, Buckley C.Automatic structuring and retrieval of large text fil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3, 37 (2) :97-108.

[4] Salton G, Allen J, Buckley C, Singhal A.Automatic analysis, theme gener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f machine-readable texts[J].Science, 1994, 264 (3) :1421-1426.

[5] Hind J.Organizational Patterns in Discourse, Syntax and Semantics:discourse and Syntax[M].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9.

连贯分析 篇2

大学生英语作文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分析

本文根据Hlliday等提出的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对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文中衔接与连贯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并建议将这方面的`训练作为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 者:梁莉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永州,4251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13)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篇   衔接   连贯   作文  

连贯分析 篇3

关键词: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动作:技术分析

摔跤是个人对决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利用技术动作破坏对方的平衡,将对方摔倒。在比赛中,运动员连贯技术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连贯技术动作是每一位运动员必须具备的技术。在技术训练中,连贯技术动作需要运动员在实践中不断的揣摩,体会,抓住连贯动作的精髓。而这些均需要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如此才能够取得较好成绩。

一、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动作的技术要点

连贯式技术动作在自由式摔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训练自由式连贯技术动作的时候,必须抓住其技术要点,才能够运动员各项技术都能够做到位。

1、真假动作的相互结合。在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实施的技术训练需要遵循从易到难得原则,有简单技术动作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训练,由此循序渐进。在比赛之初利用虚假动作进行进攻,导致对方移动重心。利用虚假动作迷惑对方,促使对方重心不稳的同时,还可抓住在一次进攻的机会。在自由摔跤比赛中,合理结合真假动作,可明显提高成功率。

2、加强反攻与防守练习。摔跤运动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进攻技术和自己特有的动作,还需要有较好的反攻技术与防守能力。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必须克服对方活的力量。任何一项攻击技术都会遭受到对方的反攻与防守。通常情况下,比赛均会遵循进攻一反攻一再进攻的模式。运动员掌握正确的进攻方法与手段后,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反攻技术。而连贯技术动作就是在争夺与反争夺中逐步形成。如果运动员的反攻水平不够,争夺就不会激烈。因此,运动员在掌握较高水平的防守与反攻后,就需要继续连接使用方法进行再次进攻,而这是连贯技术动作表现形式之一。比赛的时候,对方会利用虚假动作导致我方运动重心不稳,这时运动员就应抓住机会瞬间进行二次进攻。

3、根据个人情况展开练习。不同运动员,自身技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不同运动基本技术掌握程度、使用情况以及身体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运动员偏向于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绝招动作。因此,在连贯技术训练的时候,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尤其是根据运动员的绝招动作展开练习。在运动员使用绝招动作的前后保持整体动作的紧密配合,并采用相应的强化手法和步法相互配合练习。在日常的训练中,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强化动作使用的连贯性,丰富个人动作内容,促使各项技术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作用。另外,强化连贯技术动作,还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动作的形成

在自由式摔跤运动中,连贯式技术动作的掌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连贯性技术的形成并不是一下就可完成,运动员在训练中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够形成。

首先,熟练和正确掌握基本技术。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想连贯技术应用达到较好的水平,就需要正确和熟练掌握基础技术。唯有运动员对基本但动作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才能够在比赛中形成和使用连贯动作。根据把位和动作技术的不同,自由式摔跤的基本技术也会呈现出多种多样性。通常情况下,运动员熟练并正确掌握多个单一技术,比赛能够结合把位的特点,在实战中进行变化,同时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动作连贯。实际上,运动员技术的高低,也是连贯动作应用有效性的直接体现。如果运动员的基本动作掌握不到位,连贯技术动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良好的身体素质。运动员技术发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身体素质。摔跤比赛是运动员徒手对抗。在对抗赛中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对手进行力量、耐力、灵活、抑制以及速度比拼。而这些均是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自由式摔跤具有时间短、节奏快等特点。在竞赛规则修改与比赛时间缩短的过程中,自由式摔跤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运动员的连贯技术动作二次进攻所需体能,均需要在一次进攻后连续再发力。因此,摔跤运动员的力量必须超出第一次进攻所需的力量和体能。由此可见,连贯技术动作对运动員的基本素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时,力量也是摔跤运动员不可缺少的要素。运动员所有的技术动作都需要以力量作为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自由式摔跤运动中,连贯技术动作对运动员比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连贯技术的应用将取决于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自由式摔跤运动项目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加强连贯技术的训练。

谦逊和服从使他们更适于受教导:所以事先尽可以不必过于注意自信的养成。最该花时间,下功夫和努力的,是使他们获得德行的原则、实践和良好的教养。这才是他们应该事先多加准备的事,免得后来容易失掉。

——洛克

连贯分析 篇4

Thompson (1996) 指出: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 任何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考虑评价。Martin (2003) 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 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 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他指出在语篇语义学的层面上有三个系统共同表达人际意义:评价 (appraisal) 、榷商 (negotiation) 和参与 (involvement) 。他的评价系统把评价资源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分级。本文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挑选一篇文章The Man in the Water, 从语篇实际使用的评价资源出发集中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三个方面在此文中的应用, 以期解答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新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关系的问题, 并揭示这一评价系统对达成语篇连贯所起的积极作用。

2. 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

“连贯”是话语或者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 但很难准确地给它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 学者们就一个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那就是, 说话人/作者和听话人/读者在言语交际中会努力构建话语的连贯关系, 因此连贯地取得需要说话人/作者将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成功地综合起来, 为话语理解提供一定的语境基础;同时, 听话人/读者也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来处理语言线索, 对这种语境基础进行合理的解释。

那么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评价系统作为人际功能的拓展, 超越小句层面以语篇为分析单位, 从词汇分析入手揭示了说话人/作者如何建立并调整与听话人读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说话人/作者为了能在听话人读者身上引起共鸣, 激发他们的参与, 往往会在自己对描述事物的态度上, 语篇的声音来源上, 以及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是可能的、可取的、重要的、意外的或可以理解的。在这一过程中, 说话人/作者会给说话人/作者留下明确或隐含的线索, 引导他们不断更新、调整和选择认知语境, 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含义, 成功与自己建立有效互动的人际关系。因此, 评价系统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

3. 评价分析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的一篇文章The Man in the Water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动人故事。故事的背景是1982年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场空难。飞机从华盛顿国际机场起飞不久就失控撞上了一座大桥并坠入冰冷的河水中, 机上人员除五人外其余全部遇难。而这幸存的五人中有一人在面对死亡时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他把救生员递给他的救生圈不断传给别人, 直到自己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下面我就以本文为例, 集中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文中的体现, 以及它们对实现语篇连贯的促动作用。

(1) 态度

态度主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情感 (emotion) 、行为准则 (ethics) 和审美 (aesthetics) 。在评价理论中相对应的术语为情感、判断和鉴赏。在态度研究中, 语言资源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及现象所表达的情感, 利用词汇资源对行为进行判断, 以及对事物的价值进行鉴赏。在The Man in the Water一文中, 作者使用了大量语言资源分别对这场空难 (disaster) 、大自然 (nature) 和英雄 (hero) 进行了描述。其中作者用terrible, the worst, failure对disaster作鉴别;用indifferent, immovable, impersonal, enemy对nature作鉴别;用 (no less) admirable, alert, commitment, selflessness, stunning, kindness and the best对hero作判定。从这些语言资源可以看出, 作者在对空难和大自然的描述中使用了否定评价语, 而对英雄则用了大量的肯定评价语。这样的描述可以使读者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 将冷漠无情的大自然和我们无私勇敢善良的英雄进行鲜明的对比, 继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对英雄肃然起敬。评价理论还认为情感可以是即时的升腾和持续的性情。前者可以用动词后者可以用形容词 (任绍曾, 2008) 。

(2) 介入

介入关注表示语篇和作者声音来源的语言资源, 考察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商榷的方式 (任绍曾, 2008) 。Voloshilov认为, 书面语篇是某种意识形态的独白, 它作出回应, 肯定点什么, 指望得到可能的应答和反诘, 希望得到支持, 等等 (Martin&White, 2005) 。在The Man in the Water一文中作者首先对空难、大自然和英雄做了描写, 里面有幸存者的声音, 共出现了两次, 分别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而作者自己的声音却似乎听不到。但是细读全文,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声音贯穿始终。文章的第一段末尾出现了一个问句:“Why, then, the shock here?”作者预料到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所以不如自己主动提出, 这在语篇策略中被称为“言之在先 (counterexpectancy) ”。所以这个问题代表读者的声音, 是读者向作者索取进一步的解释, 而作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提供了信息。正是通过这样的问答方式, 语篇的对话性就更加明显了。其次, 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中的He。通常情况下, 在英语中为了表示一致, 缩略的体现原则是:对某人越是熟悉说话就越不用一清二楚 (Martin&White, 2005) 。也就是说, He在文中具有很高的认知地位。此文中作者一开始就用He指代英雄除了因为他是位匿名英雄外, 还体现了作者认为他与这名匿名英雄之间没有距离,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 继而作者希望实现读者与英雄之间的零距离。文章的五六两段使用了许多“He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he started to read...”“he knew that the trip...”“he must have know it...”“he had to know it”这样的句型。其实当作者这样写时等于是说“I know he knew...”“I know he started...”, 英雄想的就是作者所想的, 英雄要做的就是作者知道他要做的。文章到了最后实际要表达的是He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中, 人类看似失败了, 但在精神上人类凭借自己的善良和勇敢击败了冷漠无情的大自然, 显示出了人类的伟大。其实这一点在文中作者已经给出了暗示, 第四段最后作者写道:For a while he was Everyman, and thus proof (as if one needed it) that no man is ordinary.最后一段中作者通过We的使用引入了大众的声音, 实现了利用多种声音和读者商榷语篇意义的目的。

(3) 评价维度

Lemke (1998) 指出, 无论我们对这个世界说过什么, 我们会同时表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所说的。即使主要体现概念意义的语句也有作者/说话人的某种态度。这里所说的概念意义有别于程序意义, 后者不影响句子的真值。例如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And on that same afternoon, human nature-groping and struggling-rose to the occasion.文章第七段:Our man, on the other hand, cared totally....For as long as that man could last, they went at each other, nature and man;the one making no distinctions of good and evil, acting on no principles, offering no lifelines;the other acting wholly on distinctions, principles and, per-haps, on faith.作者在描述事情经过的同时慨叹英雄的壮举,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文的评价维度是可取性 (desirability) 。

4. 结语

本文以马丁的评价系统理论为框架, 主要通过“评价词汇” (evaluative lexis) 评价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 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他语言学不能或很少揭示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提升对评价系统的关注, 并把这一理论灵活地运用到英语学习中, 加强对刺激物的体验和回应, 对克服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的情感感受体验不深, 或没有去深究的问题, 丰富二语学习的体验都不无裨益。

摘要: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问题, 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都必须考虑评价。评价系统的恰当使用对语篇连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依托, 着重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此文中的应用, 解答作者如何利用新的词汇—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这一问题。

关键词:评价系统,语篇连贯,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Halliday, 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2]Lemke, J.Resources for attitudinal meaning:Evaluativeorientations in text semantics[J].Functions of Languge 5, 1998.

[3]Martin, R., Rose, 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 2003.

[4]Martin, J.R.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5.

[5]Voloshinov, V.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Anguage[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6]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7]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语教学与研究, 2001.

[8]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 2004.

[9]马伟林.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语言学研究, 2007.

[10]任绍曾.概念隐喻于语篇——对体现概念隐喻的语篇的多维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语言连贯:排序》教案 篇5

《排序专项训练》教案

一、学习目标:掌握句子排序的几种方法;灵活准确地解答各类排序题。

二、考点解读:排序即“排列正确的顺序”,就是要求语言具有“合理的语序”,也就是要求句间排列要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表达习惯。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三:中考回放(2007深圳中考题)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

⑴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⑶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⑷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A ④③①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④③ 四: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②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

③逻辑顺序: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

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五:答题步骤

1、抓中心。浏览各句,看各句是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2、排顺序。句群围绕中心组合句子,总是按一定顺序,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联系等。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3、复读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4、对选项。对照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也可用排除法确定。• 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

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 •

找顺序,时空间;逻辑题,思维变; •

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 •

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

海湾中学语文组

六:知识讲解

(一)例题精讲

1、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吟诗作对了。

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小结:选C.这一语段就是以 时间 顺序排列的,标志性的词语是:日暮——夜里(有人活动)——更深人静——第二天的早晨

所以:以

时间 为序,应抓住表示 时间 的词语。

提示:这是最简单的一类排序题,做到两点即可,一是弄清中心话题,二是排好时间顺序,一般是从早到晚,或是从过去到现在,如果其中还有插叙手法等,那就更得仔细推敲!

牛刀小试:

1、下面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时候,它浑身无力,精神不振。②很快就把一冬天积存在肠胃里的食物残渣排泄出来。③美洲的大黑熊冬眠醒来以后,懒洋洋地爬出了窝。④于是,它就去寻找一些有轻泻作用的野浆果饱餐一顿。⑤从此黑熊振作了精神,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

A.①③②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④②⑤

选D,要注意一些细节。如“轻泻作用的野浆果”再“排泄出来”

2下面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清宫,又名下清宫或下宫,是宋太祖(公元960—967)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

②明万历年间,太清宫近乎荒废。

③南京报恩寺的和尚憨山买下宫前的一块空地,建了一座海印寺。④后海印寺被毁,又修建了太清宫。

⑤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国师邱长春曾再此宫修道。

A.①③④⑤② B.②③⑤④① C.①⑤④②③ D.①⑤②③④

提示:与时间有关的词语有:“宋太祖”、“明万历年间”、“建了”、“又修建了”、“元太祖”,我们根据时间的先后可以排出正确的顺序为D

(二)例题精讲

海湾中学语文组

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

②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

③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④上一层要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 A.③②④①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小结:答案C.这一语段就是以 空间 顺序排列的,标志性的词语是:最下层,最上层,下两层,上一层。

所以:以 空间 为序,应抓住表示 方位 的词语。牛刀小试

1、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是:()①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②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③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④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⑤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A.③①②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①④②⑤ D.⑤③①④②① 答:D

2、下列句子的正确顺序是()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⑤这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A.①③②⑤④ B.⑤③④①② C.⑤④①③② D.④⑤①②③

分析:这几句话,有“大海”有“月亮”,在排序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按“空间顺序”,按照从天上—“月亮”到地上—“大海”再到“海滩”的次序,正确的顺序为:C.(三)例题精讲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 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海湾中学语文组

小结:选A.这一语段就是以 逻辑 顺序排列的,标志性的词语有:③中连词“因此”表结果,因果关系 结构:总分总

所以:以 逻辑 为序,应抓住 关联 词。牛刀小试:

1、句子的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①据统计,死海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②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③这样,就使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④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 ⑤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A.④①⑤②③ B.①⑤③④② C.②①⑤③④ D.④②①⑤③

选D项。④提出问题,②①⑤分析问题,③是结论,回答问题。逻辑顺序通常要考虑总分、因果、问答等顺序。本题的顺序有问有答,有因有果

2、句子的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嗬,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③蝴蝶像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

A.⑤②①③④ B.⑤③①②④ C.⑤②④①③ D.①④⑤③②

选C.(先总说,然后“空气„„海浪一样”与“起伏、躲闪”构成因果关系,“我„„说”与“频频扇翼”构成因果关系)

温馨提示:

排序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如下细节:代词的指代内容,连词(包括关联词)的连接对象,一些特征性词句,前后的词句对应等等。

(七)巩固练习

1、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③心理平静后在冷静思考接不怕难题了。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分析:C.②是中心话题,要注意提示性词语①的“首先” 和③的“后”

2、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边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海湾中学语文组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⑤⑥ C.⑤⑥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⑤⑥

答案:C。思路:这几句话要说明的中心话题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观点部分,接着是举例说明,在举例部分,就有很明显的时间词:“一次”、“接着”、“几年以后”、“这样下来”,而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一次”买书,然后是“几年以后”仿写,再者是“接着”比校,最后是“这样下来”取到“真经”。

3、句序排列最合理的是()

①这在江南古镇的私家花园中是创意独具的。②退思园的建筑格局可以归结为西宅东园。③如此巧妙的布局,④西边的厅堂楼馆皆坐北朝南,从而形成横逸的形式。⑤一是可使家居生活充分享受阳光,⑥东园的亭桥廊榭皆错落有致地环池而列,诸般景物贴水成园、园水成趣。⑦二是置身园中随处都可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全景。A.②④⑥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③⑤⑦① C.①②④⑥③⑤⑦ D.②①⑥④③⑤⑦

B分析: 我们不难确定这几句话的中心话题是——介绍退思园的建筑格局,从内容上看有两层意思——如何布局、评价好处。组合的句子“单元”有——“②、④、⑥”(关键词有“西宅东园”、“西边”、“东园”),“③、⑤、⑦”(关键词有“巧妙的布局”、“一是”、“二是”),“①”(“这”的指代有歧义,作为总结性评价似乎好一些)。按照先解说布局情形再在此基础上评说好处的思路,4、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 B.⑤③⑥①②④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②⑥③④

海湾中学语文组

B。思路:这类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逻辑顺序的把握。此题的中心话题是许多生物的“时间观念”,围绕此话题,分别以动物和植物的作息时间为例,从而推断宇宙万物都有作息时间。

5、/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 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

② 在鸟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

③ 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④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答案:C。先用黑头莺的叫声特点引出说明对象黑头莺,再分别从叫的时段长久和叫的声音美妙两方面说明,叫声美妙方面又是先描述,后想象。

6、调整下列句子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②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③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方法。④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⑤阅读与自己的学业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可用泛读法。A ③①⑤④② B ③④②①⑤ C ⑤①④②③ D ⑤①③④② 答案:A

7、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廿四墩上,有廿四座楼阁、亭台 ②桥下,是盛极一时的花艇“六篷船” ③五百米的大桥面上,商贾在营利

语言表达衔接、连贯 篇6

联合国秘书长利比亚事务特别代表伊恩·马丁26日在安理会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说,联合国一直希望卡扎菲和其他犯有严重罪行的人能够被捕并被绳之以法

②这与“过渡委”所下达的命令背道而驰

③有关卡扎菲政权故意杀囚以及反对派施暴的证据也越来越多

④但事实是他遭到虐待并被打死

⑤因此这些行为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下设的国际调查委员会的调查范围之内

A.①③④②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①③②⑤ D.②③①④⑤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 ②山脊在平原中突兀矗立 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 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

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最近,我又回到白云湖,时值初夏,________。

(2)我们要育的是莲藕,因为它________。

①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②大湖之内,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

③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④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 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消费时代的市场影响力,不等同于文学成就。

②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上的。

③但不可否认,“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元素。

④享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使“80后作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⑤“80后作家”的创作却并未走出“成长”和“青春”的文学书写谱系。

⑥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A.②⑤④⑥③① B.④⑥①②⑤③

C.②③⑤①④⑥ D.④⑥①③②⑤

5. 为下面三则新闻撰写串联词。

10月28号晚上7点起,广州地铁四号线全线供电出现故障,至今尚未恢复。受困乘客从隧道步行回地铁站内,大量乘客滞留车站内。9点起公交开始运走滞留乘客。

(1)串联词:

今天(29日)早上7点到8点之间,京港澳高速邢台沙河段因大雾天气导致多辆大货车追尾,造成车辆堵塞。目前伤亡情况不明。目前邢台市已经有大批120救护车赶往事故现场。

(2)串联词:

今日可观赏本世纪最亮木星:29日,天空将上演“木星冲日”天象,届时木星将距离地球最近,亮度亦将达到21世纪以来的极大值。感兴趣的公众可以在傍晚时分向东面的天空寻找这个太阳系中的“大个子”。

7. 学校举行“金秋诗歌朗诵会”,请你为下面的三个节目撰写两段串联词。

第一个节目:高三年级沈明老师独诵毛泽东词《沁园春·雪》。

(1)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节目:高二年级教师代表队集体朗诵《奉献之歌》。

(2)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贯分析 篇7

政治演讲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严密的逻辑和极强的说服力, 其目的在于启发、鼓励、说服观众。先前对政治演讲的演讲大多从修辞学, 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着手, 但是仅有少数研究是从衔接与连贯的角度来进行的。连贯是语篇的一个特征, 是语言系统的单位。词汇是构成语篇的基本要素。但是, 语篇不是词汇的任意堆砌。作为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 词汇衔接采用一些词义相近的词汇构成语义链接, 从而确保了语篇整体的完整和连贯。衔接对政治演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衔接理论对奥巴马获胜演讲采用的衔接手段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2、衔接与连贯

1967年韩礼德和哈桑在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 (Cohesion in English) 中首次提出了衔接理论。自此, “衔接”一词正式成为语篇分析中被广泛运用的术语。衔接与连贯密切联系。韩礼德和哈桑认为, 衔接是一种语义概念, 是语篇语义的一种联系。他们把衔接手段分成两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有4种:指称, 替代, 胜利和连接。词汇衔接包括反复和搭配。

语篇具有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特征, 结构性特征包括语篇的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非结构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语法和词汇这两种衔接手段上。衔接是指对语篇中某一成分的理解必须依赖于其他成分。连贯是指连接语篇中话语意义的关系。衔接可以通过语法手段和或衔接手段来实现, 并为语篇连贯奠定基础。奥巴马当选为总统后, 他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的获胜演讲意义深远。接下来本文的中心将集中在奥巴马获胜演讲辞中所使用的衔接手段上, 但由于篇幅有限, 无法对所有的衔接手段一一具体进行分析, 仅选择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作为分析对象。

3、人称指称

指称是一组语法资源, 能够使演讲者预示有些内容是否在上文已经提到过或者是尚未出现的新内容。人称指称能够有效地构成语篇的衔接, 帮助读者或听者清楚地明白具体所指的对象是什么。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与时间、地点、认为、事件密切相关。演讲者常常用第一人称“I”来指代自己, 用“we”来指代自己及听众, 而“you”则是指听众。在演讲的过程中, 演讲者和听众的角色会不断更替。有时为了突出某些人或进行假设, 演讲者通常会使用第三人称“s/he”, “they”或者某些泛指代词。

一般而言, 指称对象可以是外指或者内指。如果是内指, 有包括回指和预指。只有内指具有衔接的作用。在奥巴马获胜演中, 回指被大量运用而预指只出现了两次。

“we”在演讲中出现了45词, 都是回指的。例如:

1)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

在上述例子中, “we”等同于“I”和“you”, 该词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能够缩短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使听众感觉到演讲者即奥巴马总统平易近人, 他们与总统拥有共同的目标, 总统与所有美国人同舟共济。

2) To those–to those who would tear the world down:we willdefeat you.To thos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we support you.

例2) 中的“we”是指“I”和“others”, 该词传达了一种权威性, 使得听众们觉察到演讲者及其政府是一个强大的团队, 他们斗志高昂, 拥有神圣的权利和坚定的决心要保护他们的公民, 引领美国走向光明灿烂的未来。这使得奥巴马赢得美国人对新政府的信任。

“I”在演讲中出现了30次, 并成功地将新当选的总统刻画成为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这个人懂得感恩和回报。事实上, 奥巴马将自己描述为一个竞争者, 家庭成员和朋友。他希望能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例如:

3) I want to thank my partner in this journey, a man…JoeBiden.

第三人称代词也具有衔接作用。奥巴马在演讲中运用第三人称代词来向他的竞选对手麦卡恩, 他的搭档及团队和选民们表示感谢。例如:

4) …Senator McCain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that he loves.

在演讲中较少运用到外指, 目的是避免引起歧义或误解。而内指在演讲辞中比较常见, 有助于语篇的连贯。虽然有两种内指, 即回指和预指, 但是较常使用的是回指。回指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吸引听众。例如:

5) I want to thank my partner…the Vice President-elect of theUnited States, Joe Biden.

在获胜演讲中, 奥巴马仅使用了两次预指。第一次是在他向副总统乔·拜登表示感谢的时候;例如

6) I want to thank my partner in this journey, a man whocampaigned from his…the Vice President-elect of the United States, Joe Biden.

第二次是在他介绍尼克松·库珀的时候。

7) But one that's on my mind tonight is about a woman whocast her ballot in Atlanta…–Ann Nixon Cooper...

在例7) 中, 预指的作用很大, 因为在接下来演讲的内容都是围绕尼克松·库珀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展开的。演讲者想要向听众们讲述这个非洲裔美国妇女的故事, 旨在告诉听众们种种挣扎、艰难、贫穷与困境最终迎来了巨大的变革。至此“she”已经不仅仅是指尼克松·库珀了, 演讲者奥巴马将她刻画成一个叙事者, 目的是为了表明美国的先辈们正是历经了千难万险才赢得民主和胜利。奥巴马希望能够鼓励所有美国人像先辈一样敢于创造历史。

4、重复

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汇语义的选择、组织和聚合, 建立一定的语义衔接关系, 从而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最直接的词汇衔接手段是对词汇的重复。词汇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词汇衔接在语篇中的作用很大。

重复是政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词汇手段。重复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演讲者的语气并能激起听众的反响。在奥巴马的获胜演讲中, 开头及中间部分通过对“Yes we can”这一句子的重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在演讲辞中出现了7次, 它能够促使美国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出改变。奥巴马也向听众们传达了这样的意思:虽然美国正在历经黑暗的岁月, 但是希望仍在;美国人仍然有机会穿越黑暗抵达光明的顶峰。“Yes we can”成为了口号, 而且多次出现在奥巴马的演讲辞中。

5、同义词/近义词

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复现是指对具有相同或近似意义的不同此项的复现接应关系。在一个语篇中对同一词项的多次重复不免显得累赘, 倘若使用与该词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 则丰富了语篇的词汇。例如:

8)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在例8) 中, “doubts”, “wonders if”和“questions”都是“对某事的不确定和不信任”。演讲者通过采用同义词的重复不仅能使这三个小句具有连贯性, 同时增强了演讲者的表达力度, 使得演讲辞更加丰富易懂。奥巴马表明了美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影响力的国家, 同时他还强大了民主的重要性。他还告诉听众他是美国传统政治的继承者。该段落是这一获胜演讲的铺垫, 接下来的演讲都是围绕这个部分而展开的。

6、演讲辞中的连贯分析

连贯通过两个层面体现出来。在宏观层面上, 连贯依靠语气的体裁结构来实现。体裁结构提供了语篇中一些必要及可选的因素, 并决定了语篇中这些成分出现的顺序。在微观层面, 连贯主要通过衔接手段, 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来实现。如上所述, 连贯是建立在对话者的共享知识的基础上。在讲述尼克松·库珀的故事中, 只有一个句子以“she”来作为主位。余下的部分以时间状语从句或者是句子的其他成分来做主位。例如:

9) She was there for the buses in Montgomery, the hoses inBirmingham, a bridge in Selma, and a preacher from Atlanta who told a people that"we shall overcome."

在下面的例子中, “all”作为一个线索讲述美国历史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都是按时间的顺序来讲述的, 而不是随意拼凑到一起, 例如, 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了投票权, 1939年经济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政策”, 1943年珍珠港事件, 1990年柏林墙倒塌和世界互联网的建立。显然这些历史事件听众及读者均耳熟能详。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拥有共享的世界知识, 这一切都发生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之中。

7、结论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 衔接手段是建立语篇衔接关系的重要资源。此外, 衔接为连贯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 在句子层面上, 诸如指称、连接、词汇手段之类的衔接手段能够有效地构建语篇的连贯。政治演讲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因此连贯的演讲辞非常重要。奥巴马的获胜研究铿锵有力, 它能够帮助正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美国人重拾希望、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 一位优秀的演讲稿撰写人谙熟运用有效的衔接手段来创造一篇连贯流畅的演讲辞。

摘要:词汇衔接作为英语语篇衔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一些相互之间存在意义关联的词语, 建立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 从而保证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本文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 探讨了几种常见的词汇衔接手段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词中的应用及其对语篇连贯建构的意义。

关键词:词汇衔接,连贯,奥巴马就职演说词

参考文献

[1]、M.A.K.Halliday&Christian Matthiessen.An Introduction to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Press, 2008

[2]、Halliday, 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4]、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连贯分析 篇8

语言交际以语篇的形式出现,语篇是一个相对独立、具有整体意义的言语交际单位。衔接之所以能使一段话成为篇章,在于衔接通过语法和词汇等手段,把结构上彼此毫无联系的句子黏着在一起。目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海上的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名篇。张培基在英译过程中,既使译文语言自然流畅,并保持原文的风格。本文以《海上的日出》中英文本为语料,探讨汉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如何在汉英译语篇中实现的。

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话语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连贯的产生以语篇实体为单位,以语篇中的信息为线索,激活接受者大脑里所储存的背景知识和信息,借助接受者的认知推理,理解语篇的过程。语篇连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得以实现。Halliday(2001)认为语篇连贯需要语篇衔接和语域一致。Richard(2005)认为连贯是“连接语篇中话语的意义或文本中句子的意义的关系”。胡壮麟等(2005)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提出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多层思考。

三、语篇衔接手段与翻译

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语法衔接有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有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本文将通过张培基对《海上的日出》英译版本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分别进行分析。

1.语法衔接。

(1)照应。

例1: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译文:It kept rising laboriously bit by bit as if weighted down with a heavy burden on its back until,after breaking through the rosy clouds,it completely emerged from the sea aglow with a lovely red.

语篇分析论述中一般把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另外,照应词项还可称为外照应或内照应。例1中的第一个it是一种内照应的下(后)照应,指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太阳。为避免冗余,作者没有使用单词sun。在汉语中,主题元素一旦被引入,在下文中通常会省略,即“零形回指”。例1中可以看出,汉语原文并没有使用代词回指,这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但在英语译文中,却在两处用了回指代词its和it。

(2)省略。

例2: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译文:As expected,the sun soon appeared revealing half of its face,which was very red but not bright.

省略指的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省略的类型有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汉译英中值得关注的省略现象,是汉语的零位主语的问题。例2中,原文并没有在“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之前再次出现“太阳的脸”,但是在译文之中,译者使用从句,并用which代替了“太阳的脸”,这使得在英语译文中仍保留了原文当中的精简。

(3)连接。

例3: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译文:Then,before I knew it,the dark red orb began to shine blazingly,dazzling my eyes until they stung and all of a sudden lighting up the surrounding clouds.

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上的联系。在例3中,原文中几个小分句都围绕着“深红的圆东西”这个中心点,因此在翻译时,把它作为主语,再运用两个并列的现在分词短语把语意融合在一起,英语译文中,译者选择了添加连接词then和and,使译文的逻辑性更加清楚规范。

2.词汇衔接。

(1)上下义。

例4: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译文:But its radiance managed to show through the dark clouds to edge them with golden lace.Then,after gradually breaking through the tight encirclement,it came into full view and even dyed the dark clouds purple or scarlet.

上义词的含义是概括的,下义词的含义是具体的。一个上义词包括若干个共同下义词。在例4中,译者连续使用表示颜色的四个共同下义词,真实地反映了原文中日出时天空中由黑色到金色再到红色的过程。

四、结语

散文的“神”是通过一定的“形”反映出来的,散文的神韵蕴含在文章的语法、语义等各个层面。本文通过语法和词汇衔接分析了散文的衔接与连贯。广大译者在翻译散文的过程中,可参照上述方法处理好语篇衔接关系,从而为读者提供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的译文。

摘要:语篇功能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组织信息的方式并表明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语篇的连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得以实现。本文通过比较巴金散文名著《海上的日出》的汉英版本,探讨汉英语言在衔接与连贯上的差异,提出在进行散文英译时应注意的方法。

关键词:语篇分析,衔接,连贯,翻译

参考文献

连贯分析 篇9

阅读, 作为语言输入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阅读教学中, 我们重视对文章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复杂句型的分析讲解, 以期实现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然而, 在现实教学中, 我们发现, 即便学生知晓了文中的单词、词组和复杂的句型, 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语篇分析的连贯和衔接理论为我们分析文章理解文章开辟了新的角度, 本文拟使用语篇分析理论来探索影响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其他因素。

二、文献综述

(一) 语篇的定义

何为语篇?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是应用中的语言单位, 不是句子一样的语法单位, 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 也可以是一部长篇巨著, 是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的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根据Halliday和Hasan, 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说, 语篇是一个交际系统。因为语篇要适应人交际的需要, 是交际任务下的一个作品, 可以是口头的, 如对话、演讲, 也可以是书面的, 如新闻、游记、论文, 等等。

(二) 语篇分析

要完成一个交际功能, 根据Beaugrande&Dressler在合著的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1981) 中提出的七条标准, 罗选民 (2002:11-13) 把它们整合成一个语篇 (罗称话语) 建构模式。

这个模式描写的是由传讯者到受讯者的交际过程。最先部分是传讯者的意图性, 体现意图性的是信息度, 信息要靠形式上的衔接和内容上的连贯来表达, 最后可接受性达到受讯者, 完成交际任务。这7条标准包括了语篇和生成语篇的条件, 而语篇本身应是有声音或文字的实体, 就这个意义上来说, 语篇包括了信息度、衔接与连贯三项。这也是我们在高中英语reading中所分析的主要内容。信息应该是由词、短语、句子作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 它们都有意义, 这些语言形式和它们包含的意义如何连接成语篇, 那就要靠链接与连贯。

(三) 衔接与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一个语篇的谋篇机制。总的来讲, 语篇的连贯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类。其外部条件包括:认知图式、心理思维、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则从语篇的意义和体现语篇意义的衔接机制的角度来影响和限定语篇的连贯。

三、语篇分析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在牛津高中英语M3U2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中的应用

(一) 描述语篇的文化背景

首先, 语篇一定是在某一个语境中产生的, 介绍语篇的背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语篇, 因此每个语篇首先应该有个导入的过程。导入的过程应该有两大作用: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有学习这个语篇的欲望, 另一方面是扩充背景知识, 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 调出学生已有的知识。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这个语篇的话题汉字是学生熟悉的, 然而汉字的发展是学生陌生的内容。汉字的演变过程, 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汉字入手, 和学生谈谈这些汉字是从何而来的, 是怎样演化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 从一方面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 教师也可以谈谈其他的汉字, 从另一方面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 为下一步语篇的理解做好准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用象形字作为warming-up最为理想, 可直接导入语篇中去。

(二) 描述语篇的情景语境

笔者使用韩礼德的情景语境理论框架来分析这个语篇的情景语境。笔者分析的情景语境包括三个方面: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本语篇的情景语境可以描述为:

话语范围:描述的是汉字的发展, 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在于汉语使用汉字来代表一些想法、事物和行为。汉字的发展在本文中共有四个主要阶段: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简化字。

话语基调:只有一个层次, 就是作者和读者。这符合说明文的话语基调。

话语方式:说明文。

对语篇的情景语境进行描述以后, 笔者与学生讨论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对语篇的影响。例如, 在话语基调中, 笔者可以与学生讨论一般说明文应该怎么写。会有什么样的层次, 一般采取怎样的结构。像本文中的总分总结构是非常常见的结构, 要细致地描述被描述的物体, 文中经常会出现细节描写, 如本文中仓颉的故事。

通过以上描述, 笔者带领学生去认识语篇产生的背景和环境。下一步是发现语篇的意义模式和特点, 了解语篇的意义结构等。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语篇的衔接机制和连贯特点来了解语篇的主要意义模式。

(三) 分析语篇的非结构性衔接

在分析非结构衔接时, 依据韩礼德在《衔接》一书中所总结的, 我们需要分析指称, 省略和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分析这些部分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 这些是学生在理解了字面意思之外还需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和填空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过渡练习。在这个语篇中, 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指代和词汇衔接的掌握。

1. 指称

例如: (1) The Chinese language differs from Western languages in that, instead of an alphabet, it uses characters which stand for ideas, objects or deeds.

2. 替代和省略

One winter day while he was hunting, he saw the tracks of animals in the snow and observe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each one was different.

3. 连接

However, though

4. 词汇衔接

He saw the tracks of animals in the snow and observe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each one was different.Then he had the idea that he could use different shapes to represent different objects.The first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drawings of physical objects.

本语篇没有很多的省略和替代。这说明语篇内部基本上没有重复或部分重复的内容, 全部内容都比较新颖。这和语篇基本上没有由语篇的共知知识和信息形成的外指衔接的特点是一致的。

语篇中的连接成分数量上很少, 只有两个连词however和though。这表明这个语篇按照时间的说明顺序排列, 各个句子之间, 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简单。

(四) 分析语篇的结构衔接

在语篇的结构衔接部分, 笔者主要与学生讨论的是主位结构、信息分布、及物性结构和语气结构。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主位结构和语气结构。

1.主位结构

首先, 我们首先讨论这个语篇的主位结构。从衔接关系上讲, 整个语篇是平行型推进程序。整个语篇都是以Chinese character或Chinese writing为主位的, 每一个小句的主位相同, 述位变化。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通过主位推进程序来了解各个成分和部分之间的衔接, 了解语篇的发展程序, 还要了解语篇的组织原则和规律, 发现此种类型的语篇的典型结构和组织方式。

2.语气结构

这个语篇的语气衔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语气类型, 主语、限定成分。从语气类型上讲, 语篇中的所有的小句都是陈述句, 表现出语气类型的一致性, 是一种同类衔接类型, 同时它与整个语篇都是提供信息的言语功能是一致的。从主语类型上讲, 所有的主语都是主位, 做主语的成分除了做主位的“事件”本身以外, 都是事件的参与者, 它们是典型的对命题成效负责的成分。从限定成分上看, 所有小句的限定成分都是第一时态。

四、结语

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 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 进而理解整个篇章结构。

参考文献

[1]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 1976.

[2]Halliday&Hasan.a.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3]方琰“语境.语篇.语类”.载余渭深等主编.1998.语言的功能—系统、语用和认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8.

[4]方琰浅谈语类.外国语, 1998, (1) 17.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1994.

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 篇10

篇章衔接与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研究的专家很多, 然而对衔接与连贯的界定又众说纷纭。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可以比较明确地阐述两者的关系:衔接和连贯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 前者存在于篇章的表层, 后者存在于篇章的底层, 前者是有形的网络, 后者是无形的网络, 前者是技术手段, 后者是客观效应, 两者以篇章为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要讨论的是概念隐喻帮助我们构建篇章连贯的问题, 所以, 不涉及衔接问题。

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

作为一种心智模式,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篇章连贯, 这种构建是通过其已激活蕴涵晕圈可以实现的。下面我们以《道德经》第八章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为行文方便, 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文, 并在文中做相关标记。译文如下:

[句一]美德如水 (1) 。[句二]水善于滋养万物 (2) , 而与万物不争 (3) , 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低洼地带 (4) , 所以近似于道 (5) 。[句三]如水一样避高趋下, 顺乎自然 (6) , 君子居住善于选择静地;[句四]如水一样静默深远, 不起波澜 (7) , 君子善于保持心态宁静;[句五]如水一样润泽万物, 公正均平 (8) , 君子为人慈悲仁爱;[句六]如水一样堵塞必止, 开决必流 (9) , 君子说话信实可靠;[句七]如水一样净化污秽, 趋于平衡 (10) , 君子为政善于治理;[句八]如水一样随物成形, 可方可圆 (11) , 君子做事无所不能;[句九]如水一样冬天结冰, 春天融化 (12) , 君子行动起来总是合于时宜。[句十]正因为如水一样不争 (13) , 君子才没有怨咎。

显然, 在这个篇章中有两个概念隐喻:“美德看作水”和“君子看作水”。前者统辖着句群一, 包括句一和句二, 而后者则统辖着句群二, 包括句三到句十。

1. 句群一内部的连贯

统辖句一和句二的是概念隐喻“美德看作水”。它是概念“水”投射到概念“美德”上的结果。其中, “美德”为目标概念, “水”为来源概念。该隐喻产生过程可图示如下 (图1) :

来源概念“水”潜在蕴涵晕圈中有很多内容, 其中被激活的蕴涵可图示如下 (图2) :

文中“美德如水”所统辖的表达式及其隐喻意义可以列表如下 (表1) :

在句二内部, 隐喻表达式之间是连贯的, 所以, 相应的隐喻意义之间也很好地连贯着。句一和句二以隐喻表达式之间的连贯为基础, 其隐喻意义也很好地连贯着。句一和句二中这些隐喻意义之间的连贯则保证了句群内部句子之间的连贯, 篇章连贯在句群内得以实现。此连贯机制如右图 (图3) :

2. 句群二内部的连贯

统辖句三至句十是概念隐喻“君子看作水”。它源自概念“水”向概念“君子”的投射。其中“水”为来源概念, 而“君子”为目标概念。这个概念隐喻产生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图4) :

在隐喻“君子看作水”中, “水”被激活的蕴涵晕圈如下图 (图5) :

例文中“君子看作水”所统辖的表达式及其隐喻意义可以列表如下 (表2) :

表2中的隐喻表达式均来自来源概念“水”的一个蕴涵, 它们是连贯的, 所以, 相应的隐喻意义也是连贯的, 正是这些隐喻意义间的连贯又保证了句群二内部的连贯, 而这个连贯又保证了篇章在这里的连贯。这个连贯机制可用图表示如下 (图6) :

3. 句一和句群二之间的连贯

“美德”是一个道德概念, 其上位概念是“品德”。“品德”这个框架有很多蕴涵, 可以列表如下 (表3) :

“君子”是我们世界知识中的一个概念, 其义素列举如下 (表4) :

将表3和表4对比, 可以看出“美德”需要一个“承载者” (表3的c项) , 而“君子”恰恰是“美德的承载者” (表4的d项) 。根据世界知识, 我们知道“君子”是“美德的承载者”。显然, “君子”和“美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如同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在两个概念隐喻“道德看作水”和“君子看作水”中, 共用着同一个来源概念“水”, 而两个目标概念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 两个概念隐喻之间便有了紧密的关系, 前者是源, 后者是流。这个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7) :

我们知道, 文中统辖句群一的是概念隐喻“美德看作水”, 而统辖句群二的是概念隐喻“君子看作水”, 这两个概念隐喻共用着同一个来源概念“水”。从“美德看作水”到“君子看作水”, 来源概念“水”被激活的蕴涵晕圈从概括到具体, 这些蕴涵自然是连贯的;从“美德看作水”到“君子看作水”, 目标概念“美德”和“君子”之间又是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 它们在意义上也是连贯的。这两个概念隐喻之间的语义关系网络如下图 (图8) :

这样以来, 两个概念隐喻蕴涵的连贯就决定了两个概念隐喻相应的隐喻意义之间的连贯。基于此, 它们所统辖的两个句群自然而然地连贯着。这个连贯机制如图9:

《道德经》在内容方面是富于哲理的, 在艺术上也是华丽绚烂的, 这两者共同造就了其不朽的光辉。如果我们把这一篇章看作一幢高大的住宅楼, 那么, 其中一个个的小句就如同一个个的房间, 一个个的句子就如同一个个的屋子, 而一个个的句群就如同一个个的单元。在表面上, 把一个个的房间、屋子、单元衔接起来的是混凝土, 但在根本上保证整个大楼浑然一体的则是那些深藏其中的钢筋。同样, 在例文中, 尽管表层的衔接手段使文章显得很流畅, 但真正使其内容连贯的, 则是其中的概念隐喻。

篇章的连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实现篇章连贯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概念隐喻只是其中之一。本文只是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概念隐喻能通过其被激活的蕴涵晕圈来帮助构建篇章连贯。做这样的探讨也只是一种尝试, 还盼能抛砖引玉, 就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4]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5]屈承熹著潘文国等译.汉语篇章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6]屈承熹.功能篇章语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应用[A].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7]田然.近二十年汉语语篇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 2005, (01) .

[8]郑贵友.汉语篇章分析的兴起与发展[J].汉语学习, 2005, (05) .

[9]王韫佳.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汉语学习, 2003, (02) .

语言连贯题训练 篇11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_______,________。果然,稍微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就好象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得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亮光,________,______。

①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②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③射得人眼睛发痛④我重大太阳要从那里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个地方

2.下面是两段内容关联的文字,其中第二段文字顺序混乱。联系第一段文字,将第二段带序号的句子合理排列,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句子序号)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①古借虽狭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把整个一座古镇跌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赖

④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⑤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连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3.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句子序号)

①车往上升

②和黄昏一起,我到了复兴,在日本时代的老屋过夜

③山色越来越矜持,秋色越来越透明

④车行一路都是山

⑤太阳往下掉,金碧的夕晖在大片山坡上徘徊顾却

⑥满山是宽大的野芋叶,绿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⑦不知该留下来依属山,还是追上去殉落日

4.阅读下面一段话,并从后面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入空处。

你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__①_____。你听到秽闻,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发性耳聋,脸上毫无表情,___②____。你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脸上绝不露出少见多怪的惊异,___③____。

A人们就会以为你少年老成,有大谋大略气概。

B人们就会送你人情练达的评价。

C人们就会感觉你老于世故,可以依赖。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③处_________

5.把下列文段后的句子重新排序填入横线上,上下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上海磁悬浮列车选用德国最新的TR08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在TR系列中,TR05之前的型号采用的是短定子直线电动机驱动,TR05到TR08采用的都是长定子直线电动机驱动。

①我们研究的车型均用TR加编号命名

②有人把德国生产的世界第一台载人能力的磁悬浮列车称谓TR02

③德国是最早开始研究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

④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磁悬浮列车技术上。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参考答案]

1.②④,③①。

2.④③①⑤②

3.④⑥③①⑤⑦②

4.①b ②c ③a

也谈语篇连贯 篇12

1 什么是语篇

“在Halliday看来,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一个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一个语段能否称得上是语篇,主要看它是否算得上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朱永生,严世清,2001:44)从这个定义说来,不是把几句话放在一起就算得上是语篇,要想成为语篇,必须要是连贯的有意义的,要能够成一个整体。所以,可以这样说,只要是语篇就是连贯的。不连贯的几句话(姑且称之为语段)放到一起就根本不在语篇是否连贯的讨论范围内,这样就自然清除了那些拿不相关的语段来说连贯问题的例子。很多人在讨论连贯时都没有强调语篇的概念,而且拿出些所谓的反例。例如这个被反复引用的例子,其目的是要说明衔接有手段并不一定就是连贯的。

I bought a Ford.The car in which President Wilson rode down the Champs Elysees was black.Black English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The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presidents ended last week.A week has seven days.Every day I feed my cat.Cats have four legs.The cat is on the mat.Mat has three letters.(Brown and Yule,2000:197)

如果坚持上面语篇的定义,这个语段显然不是语篇,它不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也不清楚要表达什么内容,只是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杜撰出来的,所以应该理所当然的排除出讨论之列。

所以,在此我们首先给出语篇的概念,目的就在于事先树立一个语篇的标尺。接下来要讨论的是连贯的概念,从上面的分析看来,一个语段是否能称为语篇,前提是必须要连贯,所以,确定连贯的概念应该是首要的。

2 什么是连贯

提到连贯,就进入了相当有争议的话题,一旦在连贯的问题上达成共识,那就不必再讨论了。“Van Dijk认为:‘连贯是话语的一种语义特征,它依赖的是每个单句与其它句子的解释之间的联系’;Crystal认为,连贯指的是‘语篇中所表达的各种概念和关系必须彼此相关,从而使我们能对语篇的深层意义进行合理的推理’;Widdowson在区分衔接和连贯这两个概念时对连贯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他说:‘衔接指的是语篇构筑过程中借助各种结构上的运作把不同的命题联系在一起的方式,而连贯指的是这些命题的言外功能以及这些命题如何被用来创造不同类型的话语,如报告行话语……如果杜撰认为话语中按某种顺序出现的命题与他自己能接受的言外功能做到彼此相联,那么他就认为这段话语是连贯的。’”(朱永生,严世清,2001:82)王小红(2000)认为,语篇的连贯(textual coherence)指的是一段话语或某个语篇的不同部分在意义上的联系。Cook(1989)认为连贯是语篇的内在意义、整体感和目的等的综合质量。Nunan(1993)指出连贯能够使语篇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连串的不相关的语言。McCarthy(1993)说连贯使语篇成为一个意义单位。劳允栋的《英汉语言学词典》给连贯下的定义是:“谈话语段之间或文章句子之间在意义上的顺理成章的关系。有时虽然没有语法或词汇的联系,但一定的共同认识可形成连贯性。”(转引自胡英,2005)而胡英(2005)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连贯可被看作是一种逻辑上的,存在于语篇深层的无形网络,它把语篇凝结成为一个语义整体。”陈海庆,张绍杰(2004)认为,语篇连贯具有多维性,它既体现于语义层面,也体现于语用层面和交际双方的心理互动层面,因此对于语篇连贯的研究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从整体性和动态性上把握它。等等不一而足,但仔细看来,无外乎这几种。正是以下要讨论的内容。

3 连贯定义的分类

上面提到的连贯定义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不可能罗列所有定义,然而这些定义都可归为几个大类:

1)语义类:就是指连贯是语义上的连贯,句子是否连贯从语义上就可以判断。朱永生,严世清(2001),McCarthy(1993),胡英(2005)等持该观点。比如:John is a bachelor,he will di-vorce next week.

他们觉得这句话不连贯,前后矛盾。从语义角度研究句义是不考虑语境因素的,只注重分析字面意思以及逻辑问题,有从真值条件考虑句义的意味。

2)语用类。

杨斐翡(2000)从合作原则看语篇连贯问题;陈海庆,张绍杰(2004)应用言语行为理论来研究语篇连贯;廖美珍(2005)从目的论角度讨论连贯,等等都可归入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连贯问题。语用研究就是充分考虑话语或语篇的语境,比如当时当地情况,文化习俗,语篇上下文等等。所以,在语用观点看来,John is a bachelor,he will divorce next week.在一定的语境下是连贯的,比如是两个人在闲谈John的情况,一个说John现在还是光棍吧?另一个知情的人说,呵呵,他是光棍呢,下个星期都要离婚了。意思是说他早结婚了,马上都要离婚了,怎么可能还是光棍嘛。这么看来,这句话就是连贯的。还有语用学里经常举的例子

A:Mrs.X is an old bag.

B:The weather has been quite delightful this summer hasn't it?

仅从语义的角度看这两句话毫无关系,前者说人,后者说天气,简直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语用学里看来,它们是连贯的,后者的意思是说,现在不便说Mrs.X,现在是开会的时间,或者Mrs.X的朋友就在旁边,等等,目的是让前者别说Mrs.X了。这两句话显然是连贯的。

3)认知类。

也有很多学者从认知角度谈语篇连贯问题,认为语篇连贯跟人的认知密切相关,要考虑人的认知能力,知识背景等多种因素。单从这点考虑即强调语篇连贯与多种因素有关,认知观和语用观有诸多相通之处。

4)兼顾类。

显然,兼顾就是把以上的观点都考虑进来的观点,认为语篇连贯既是语义的,又是语用的、认知的。

4 我们对连贯的理解

在我们看来,语义观忽视或有意悬置语境、认知等因素,单从意义考虑语篇连贯,显然是不完整的,它会把许多连贯的语篇看成是不连贯的。但要指出的是,从语义角度看来是连贯的语篇那就一定是连贯的,这是它的优点。而语用和认知观通过考虑多种因素,认为很多语义上不连贯的语篇事实上是连贯的,特别是很多没有形式标记的隐形连贯,这大大拓展了连贯的解释力,也弥补了语义观的不足。然而问题在于,很多看起来不连贯的语篇,在这种观点的一系列“推导”下又成了连贯的了,可能会产生不连贯也会连贯的问题,至少在有些情况下会很牵强。也就是说,它夸大了连贯的可能性,什么都是连贯的了。也就是说,这两种观点都有走极端的嫌疑,前者卡的太死而后者放得过宽。

到底怎样确定连贯呢?还是没有统一适用的标准。有人甚至用句子结构来判定连贯。李治平(2007)根据句子的类型提出了连贯度量级:D(缺元结构)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一个词“变化”把整个语段连在了一起。所以说,由于百科知识储备不同,有些连贯的语篇有人认为是不连贯的而有人认为是连贯的。自然,其连贯与否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只是一部分读者不能发现而已。比如说原子弹专家对一群农民讲原子弹的原理,听者肯定不知所云,那就能说专家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么?显然不能。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对语篇的理解,认为能够称作是语篇的,那就应该是连贯的,也就是说连贯是一个语段成为语篇的前提,也就否定了那些杜撰一篇语段来讨论连贯问题的做法。接着分析了现行的一些对什么是连贯的观点,并作了分类。同时指出了这些观点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了一些自己对连贯的看法。语篇连贯与否可从其本质着眼,然而,怎样确定其本质又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Gillian B,Yule G.Discourse Analysi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陈海庆.从动态语篇观看语篇连贯的形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2007,23(2):74-78.

[3]陈海庆,张绍杰.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6):420-426.

[4]胡英.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2(5):96-99.

[5]李治平.会话结构与连贯度量级[J].语言文字应用,2007(2):50-58.

[6]廖美珍.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5):351-357.

[7]王小红.认知心理状态在理解隐性话语和隐性连贯中的作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22(4):98-101.

[8]杨斐翡.违背合作原则与语篇连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09(4):90-93.

上一篇:对中学语文的一点思考下一篇:RBF网络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