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中职VB教学(精选5篇)
进行中职VB教学 篇1
摘要:VB程序设计语言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首选教学语言。但由于中技学生理解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较差, 在VB的教学中会碰到不少困难。本文针对中职VB语言教学中碰到的难点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VB程序设计,难点,解决途径
VB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 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 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 都开设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这门课。笔者发现, 中职学生, 其本身的理解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较差, 学习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困难比较多。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及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难点, 对解决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作为一名教师, 通过多年的教学和观察, 中职学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时, 常存在以下难点, 表现如下:
一、语言基础不好, 心理素质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vb的热情
现在使用的版本是VB6.0以上版本, 功能比较强大, 但是英文版的。这对于中职生来说, 学习起来颇为困难。尽管VB上的英文单词并不多, 但对学生来说学习VB编程语言, 多少在心里上会产生畏惧感。另外中职学生原本文化基础差, 学习缺乏耐心。对于这一点, 在教学时, 要打消学生学习vb语言的心理障碍, 将英文翻译成中文, 要求学生背记VB上的特定单词, 加以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做实验, 验证程序运行结果。
二、程序概念的理解要借助形象直观的实例
中职生大多学习习惯不好, 基础薄弱, 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弱。初学者对于编程语言中的概念, 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比如什么是编程语言、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概念难理解。对于这些概念, 往往采取比喻和类比的方法讲授效果较好。比如讲编程语言, 将计算机比做人, 为了让计算机能按照人的意愿工作, 人们就用vb这种语言写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就是编写的程序, 组成作文的句子, 就是指令。
三、逻辑关系理解难, 设置条件感觉无从下手
中职生对逻辑关系运算的理解十分费力。比如“与运算”、“或运算”的运算关系。为解决这个问题, 本人设计这样的例子:去游玩, 可以坐公交去, 也可以打的去, 也可以骑车去, 三种车子的选择, 就是或运算;保险箱为保险起见, 锁上两把锁。要打开保险箱, 就要同时打开两把锁才可以, 只打开其中一把锁, 或两把锁都不打开, 保险箱肯定不能打开, 这两把锁和打开保险箱的关系就是与运算。这种用实物类比的方式, 将抽象思维形象化, 学生还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设计一段多分支选择结构的程序时, 将学生成绩按照小于60分以下的;60分到80分之间的, 80分到90分之间的;90分以上的将学生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要实现这一功能, 那么可以使用多分支语句来设计。语句格式学生会写, 但是设置选择条件时学生往往写成:设X代表成绩, 则
对于这一题, 最后一个条件就是多余的, 直接讲, 学生总是纠缠不清, 在讲这一算法时, 穿插一个“各种豆子混在一起, 要求将各种豆子干净的分拣出来”的故事, 引起大家思考, 我们将成绩看成是混在一起的豆子, 一个条件比作一层筛子, 要将这些豆子分成4类, 只需要设置三层筛子串在一起, 即可。通过这样讲解学生就容易理解, 再加以多练习, 一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这种算法。
四、最难理解的是算法
对于算法的理解, 笔者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做一段游戏, 让学生用VB语言表达。比如从一批数据中找最大 (最小) 的数据, 一般介绍打擂台算法, 讲到此时, 笔者让学生先看一段擂台比赛的影视片段, 让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打擂台的过程:擂台上是谁, 擂台上M和N比赛过程用VB表达式表示如何表示?这样的过程是一次性的还是反复发生的, 这一过程用vb什么语句可以表示?通过这样的提示, 学生可以写出表达式, 将各部分连贯起来, 可以将打擂台的算法融会贯通, 这样学生印象深刻, 可以理解透彻。
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 笔者认为解决途径宜做好以下几点:
1. 从临摹别人的程序做起, 学会阅读程序
学习编程和写章一样, 先要临摹他人的程序, 分析程序, 大胆实践, 分析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大量的阅读, 编程也是这样。通过阅读他人的程序, 可以学会基本的编程方法和基本技巧, 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典型的程序, 分析程序的功能和思想, 总结经验, 并要求学生将典型的程序段背下来, 用在自己的程序中。通过这样的多次训练, 学生基本可以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增强学习vb的信心。
2. 抚平学生心灵的毛刺, 树立学好vb编程语言的信心
一个人的行为受本人的意志支配。学生在学习vb时, 往往心情浮躁, 一点挫折, 就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引用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 比如在学习随机函数时, 用此函数设计抽奖程序让学生试着做一个类似的程序让学生处于游戏中;遇到困难, 让学生不要急躁, 动手运行自己的程序, 分析并找出问题, 然后将结果与是要求对比分析, 找到解决的方法, 在去修改程序。当学生经过此一番实践, 当他将结果做出来时, 心情豁然开朗, 就愿意学习。
3. 注重方法, 培养学生动态思维习惯
一段程序, 表面看起来是对的, 其实是错误的。在学习程序编写时, 要运用动态思维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动态的思维能力, 1、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 把循环过程写下来;2、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 设计一些陷阱,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3、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易犯错的例子让学生先尝试解决, 再针对出错之处进行讨论与分析, 加深理解。
五、注重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 针对中职学生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 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 注意难点的破解, 帮助学生扎实打好基础, 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编程思想和兴趣,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如等《中学计算机教育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年年11月出版
[2]张东亮、张鑫、茱莉娟《新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进行中职VB教学 篇2
因此,如何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畏难心理,较好地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在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熟知学生基础,遵循认识规律,“五段式”教学法组织教学
VIUAL SUASIC6.0是基于BASIC的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与其他编程语言相比较,它既继承了BASIC所具有的程序设计语言简单易用的特点,同时其编程系统又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封装起来,提供了一种可视界面的设计方法、使用窗体和控件设计应用程序界面。
但其教材与大多数教授程序设计深本的程式一样,一开始介绍比较抽象难懂的相关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最后介绍VB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察,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笔者认为把一些难懂的、抽象的东西放在开始来学习有两点弊端:(1)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2)容易伤害学生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
考虑到教学的效果,笔者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要学生和笔者一起做一些小程序,在做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在直观上先去体悟这些概念,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所以在组织本章课堂教学时,笔者采用了自然过渡、类比等方法,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VB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探索着找出V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学生已经学过word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然后;笔者给出一个加法器的实例,让学生和笔者一起做。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用讲解每件事的含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地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下,一切都迎刃而解。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最终学生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不同阶段的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计算机编程的学习规律,易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组织。
二、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其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比如,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双精度变量所能保存数据范围的不同,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一个实验过程:首先,模仿求1到50之间所有自然数的方法,在窗体的Click事件中编写一段程序,求51,通过实验,学生很快编写好了程序。并按F5键运行,得出51的正确结果。然后,笔者让学生把程序做少许修改,求101。此时,很多学生如法炮制,依然按F5键运行,结果发现屏幕上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给出正确结果。而是显示出一个错误对话框,含义为“数据溢出”,此时,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提示其将程序做一点修改。把变量x定义为单精度,试试看运行情况如何。结果是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不过结果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对程序做少许修改,求1001。学生按F5键运行,结果发现计算机又显示“数据溢出”。这时大家都猜测到问题可能又是出在变量所定义的数据类型上,纷纷要求教师给出办法。教师要求学生对程序再做一点修改,把x定义为双精度变量,再按F5键运行,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问题解决。到此为止,教师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但为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所能处理数据的范围和理论上所能处理数据范围的区别,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计算机求100001。此时大家发现PC计算机已无计可施。在本例中程序整体变化不大,占用时间也不多,但通过如此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对整型数据、单精度实型数据和双精度实型数据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另外,由于一切都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
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通实例综合提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前100项自然数和的程序。这段程序在学生们弄懂FOR……NEXT循环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笔者要求他们对原程序做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2。
(2)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1。
(3)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这里第一小题和书本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的跳数改为2即可,在模仿的前提下学生自己就可以完成。第二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做两点变化:一要将循环变量的变化范围变为从1到50;二要修改循环语句中的通项,将循环语句变为S-S+2*I。要做到这些变化,需要学生对FOR……NEXT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第三小题在第二小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要求,一是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二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三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三点要求学生能够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提高。
四、多侧面、多层次设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判断程序是否正确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
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比较多的关注:(1)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学生们直接写出结果。(21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要求学生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把循环过程写下来。(3)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给学生设计一些陷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4)让学生把书本中程序编写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
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凸显学生创造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应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操作课的教学还需教师进一步摸索。
在计算机操作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当然,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长远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就一个知识点而言,主要有以下过程:
教师的“教”: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
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生创造。
六、综合考评,突出能力为本位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上机练习,让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同时得到训练。把学生课上做的练习题和上机做的程序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查。而期末考试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笔试部分,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编程思路的掌握;第二部分是上机部分,通过综合实验或大作业的方式做一些太的程序,如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或人事档案管理等系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创造的能力用心完成系统设计,使之能更好地全面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
进行中职VB教学 篇3
学校现在最热的话题是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是首先推崇的教学方法。外出听课,开课学校的教师在公开课上使用的都是所谓的“项目教学法”,但上课的形式都不太相同。分析下来,正因为至今为止项目教学法没有一个成形的模式套用,所以每位教师对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怎样,进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学会知识和技能并能有所创新。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VB)这门课程是中职生(包括五年制高职的前三年)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VB编程的基础知识,然后利用控件进行设置并编写相应的程序,最后做出一个个作品。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VB课程的性质及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1 何时立项目
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能制作成项目,要依据VB的知识内容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确定是否该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刚接触VB时,对VB的语法知识什么都不懂,即使用项目教学法也不能顺利实现。所以,本人认为,需要等学生对VB编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后,在接触控件时可以用项目教学法来完成教学。
例如,在讲完编程基础知识后,准备让学生掌握定时器控件时,本人认为可以用项目教学法来教学,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让学生熟练掌握定时器控件的用法。
2 立何项目
项目的内容直接决定项目教学法的成败,如果项目内容太难,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效果不好;如果项目内容太容易,则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所以所立项目要难易适中,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能从中激发学习兴趣,并有信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对于定时器控件所立的项目,本人取名为“定时器控件的应用———我是一只小小鸟”,主要利用定时器控件制作小鸟飞翔的过程,并配上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为背景音乐。在这个项目中,定时器控件起到三个作用,一是控制图像控件轮流地显示8幅小鸟飞翔状态的图片;二是控制小鸟(也就是图像控件)水平方向的运动,即从左往右飞,并在飞出窗体后返回到最左边;三是控制小鸟垂直方向的运动,即往上飞翔,到达一定高度后再往下飞,达到一定低度后再往上飞,上下来回地飞。如项目流程图如图1所示。程序界面图如图2所示。
此项目有效地结合了图像、声音、动画三种媒体,界面美观,动感强,并充分地展现了定时器控件的应用。实践下来,学生对此项目的兴趣很高,学习积极性很高。
3 如何实施项目
项目的实施方法至关重要,项目内容再好,如果实施方法不恰当,也会功亏一篑。我认为,既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又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教师一定要能掌控课堂。
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我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和设计:
3.1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有机地结合
纯粹地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是不现实的,应先让教师讲授项目中所需的相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制作项目。这样,可以让他们感觉有希望完成此项目,于是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和制作。
因此,在让学生制作“我是一只小小鸟”项目之前,我先讲授相关的知识点。首先,我讲授“变换图片”程序,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定时器控件轮流地显示图片,为项目中的轮流显示小鸟的八幅不同飞翔状态图片做基础。其程序界面如下图2所示。
其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接着,我再讲解"文字运动"程序,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定时器控件控制标签从左至右的移动,并在移出窗体范围后又返回最左边,为项目中小鸟的水平方向运动打下基础。其程序界面如图3所示。
其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然后,我再讲授“弹跳的小球”程序,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定时器控件控制小球(形状控件)在垂直方向往返运动,为项目中小鸟的垂直方向运动打下基础。其程序界面如图4所示。
其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最后,我再布置项目“我是一只小小鸟”,分三个任务让学生模仿完成前面所讲的三个知识点。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会教师所教的三个程序外,还需要学会把这三个程序合理地整合,变成一个程序。
3.2 所立项目要灵活实用,学生要有发挥的余地
如果项目的实施只有以上步骤,那么这个项目就不是完整地,也不是成功的,因为以上只是让学生模仿着制作项目,并没有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且没有创新。所以,在项目实施时一定要让学生有所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项目的实施中,当学生模仿完成了基本的程序框架后,教师再从以下三点进行适当地引导,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完成,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1)小鸟返回到最左边时,能否实现返回在窗体的任意高度处,从而看上去更逼真?(2)小鸟每次飞行的距离除了用一个固定值描述外,如何实现随机的距离,从而让小鸟飞翔时更显自然?(3)小鸟除了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外,是否可以实现其它路径的运动?例如空中盘旋,也就是椭圆运动?例如曲线运动,可以是正弦也可以是余弦?
3.3 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
学生做完项目后,需要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保持学习的劲头。所以,需要教师建立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既要考虑技术是否达到要求,又要考虑美感、创新等因素。
进行中职VB教学 篇4
关键词:VB程序设计,难点,设计能力,解决途径
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 而Visual Basic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首选教学语言。VB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 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 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 笔者发现, 许多学生在学过VB程序设计课程后, 仍然概念模糊, 算法思想不清晰, 语法结构不严谨, 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较差。
作为中职学生, 其本身的理解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较差, 自我激励与克制性偏弱, 自信心不足, 而程序设计是一门需要兴趣、耐心与恒心相支撑的课程, 如果教学方法不对, 易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及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难点, 对其解决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 进入VB学习殿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VB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中, 随着知识的积累, 课程难度会随之增加, 只有对该课程保持一定兴趣, 肯动手动脑, 一步一步扎实学习, 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可选用一些有趣的例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的初始阶段, 可以挑选动画效果蝴蝶飞舞、移动字幕、计算器等小型实用程序, 展示给学生, 鼓励学生通过学习, 自己编写一些有趣实用的程序;在学习语言的基本结构时, 如可以让学生编写一个他们较感兴趣的关于判断体型的程序来学习IF语句;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则挑选更具有综合性的编程任务等。也可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有创造性地设计实例。
二、以实例为载体, 避免枯燥概念讲解
VB作为一门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 也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思想与算法的载体, 里面涉及到许多概念。大多数教材在第一章里介绍许多概念, 如面向程序设计方法、对象、实例、属性、窗体等, 对于刚接触程序设计的中职学生来说, 直接灌输概念, 很难消化接受, 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将概念溶入到实例讲解中, 而且尽可能选择简单的实例, 如讲解一个简单的加法程序, 并让学生进行类似练习, 让学生在这些简单的例子中去体会窗体、属性、过程、变量等概念。
三、以编程为核心, 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 又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更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 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相对较弱, 对于基本算法的学习,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1、严谨教学, 示范良好的编程习惯
良好的编程习惯对于提高编程能力非常重要, 好的编程习惯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编程示范中, 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用规范的语句定义变量, 先定义, 后使用;重视良好的命名习惯;对语句进行必要的注释;语句应该简单直接, 有良好的可读性;在保证可读性的基础上精简程序, 考虑编程效率等。一个编程规范、语句简洁流畅、结构紧密细致的程序同样是一件优美的“作品”, 会给人以美感和启发。在老师严谨的教学与示范中, 学生必然也会耳濡目染,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精选例题, 渗透算法教学
程序设计也有其一些特有的规律, 某些典型的问题往往可以采用一些经典的解决方法。作为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 会学习一门关于算法的学科, 即《数据结构》, 学好这门学科, 对于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有不少帮助。但在中职学校里开设这一门较有困难。因此, 在中职VB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的程序语言结构与数据类型时选择典型的例题, 并注重渗透基本算法的教学。如在讲解循环结构时, 可以选择利用求N!的例子, 既简单明了, 也是很典型的循环的应用;也可以用著名的“百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多重循环的教学。在讲解这些典型例题时, 例题不宜过多, 讲解不能点到为止, 要充分讲透关于VB程序设计中循环的应用及注意点, for….next, while……wend与do…..loop语句的不同应用。在介绍重要数据结构数组时, 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数据进行排序, 并渗透讲解常用的经典排序方法, 如冒泡法排序、选择法排序等。这样, 学生在学习语法、语句的同时, 也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3、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正确的编程思想
在VB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自顶向下, 逐层分解细化, 将一个大问题细分为小问题, 直到满足每一个要求, 再用基本的语句去实现。在授课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 培养他们正确的编程思想。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有一种全局观念, 思路清晰, 有条不紊,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注重方法, 培养学生动态思维习惯
一段程序编写好以后, 其最后出来的结果并不能直接简单地从程序表面得出。同样的一段程序, 在不同的情况下, 会运行出不同结果。一段程序, 表面看起来是对的, 其实是错误的。在学习程序编写时, 要运用动态思维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动态的思维能力,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1)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同学们直接写出结果; (2) 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 把循环过程写下来; (3) 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 设计一些陷阱,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4) 让学生把书本中程序编写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易犯错的例子让学生先尝试解决, 再针对出错之处进行讨论与分析, 加深理解。
5、实时跟踪, 实现分层教学
编程能力的提高, 语言的掌握, 靠多练多思考总结。学生练习时, 教师要多关注。多给于鼓励, 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个别指导, 及时解决问题。
对于有能力的学生, 可选择难度稍大的题目, 让学生来挑战,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以课程设计为阶梯,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在语言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 学生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专门的练习, 学生学到的知识点较分散。但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与编程中, 需要的是如何综合考虑问题与综合编程能力。因此, 在VB语言的教学中, 可考虑加设课程设计, 合理选择难度,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VB程序语言的能力。
综合来说, 由于中职学生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 在中职学校中开展VB教学时肯定会碰到各种困难。我们只有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 注意难点的破解, 帮助学生扎实打好基础, 精选好例题与课程设计题, 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编程思想和兴趣,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士贤《程序设计语言VB课教学方法探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进行中职VB教学 篇5
1 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应是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变化,要具有实践性,学生学习的技能更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对于VB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来说,应该充分从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规律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VB程序设计教学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的基本能力:1)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及应用能力。
只有教师首先明确了目标,才能以目标为纲,组织教学内容,搜集教学资源,把最合适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具体的学生培养目标,任课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该课程要求任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目前技术发展状况、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消化,做细致筛选、整理,这样才能够将最合适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在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改用从简单的实例人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比如,在讲到循环结构中DO-LOOP语句和FOR-NEXT语句的用法时,我用DO-LOOP语句的4种形式和FOR-NEXT语句实现求解N!的过程,让学生去观察、领悟它们的异同。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最终同学们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同时我们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以实例的形式予以整合形成实例库。实例库主要是以知识点为一条主线按难度对教材上的实例或针对教材知识点所做实例进行分类,同时从其它的参考资料上获得更多相关的实例加人以丰富资源。
3 以案例教学串接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使得软件开发工具不断地更新换代,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的结构、软件设计的思维方式都有了根本的改变,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案例教学以其开放的教学环境、综合实用的专业知识和对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教师学生的认同。因为我们所选择的案例是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所以必须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能够将课程学习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合理地分布在各个案例中,同时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在每个案例中突出各自的重点。例如,我在讲解滚动条控件用法时,设计了“简单调色板程序”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如图1所示的窗体中,通过滑动“红色”、“绿色”、“蓝色”三个滚动条来设置文本框的背景或前景颜色。从而让学生更直观更明了地掌握滚动条控件的使用。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我们选择的案例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既让大多数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又能给少数尖子生提供提升的空间。例如:如图2所示的“用户登录”窗体中,设计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是能完成对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顺利登录;二是增加限时功能;三是限制每个用户输入错误密码的次数不超过三次。其中,第一目标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第二、三个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
4 处理好课堂上讲和练的关系
我觉得: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处理好课堂上讲和练的关系。VB程序设计课不同其他科目,它是一门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学科,它强调的是学生在理解编程思想的基础下,培养学生的编程操作能力,所以我采取“精讲善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讲课时尽可能精讲,否则学生听得热闹,却收效甚微。精讲也有利于学生记忆,练习的多少,就要看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不管如何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动手去实践,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5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纸上谈兵,不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程序开发的。实践教学主要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模仿阶段,对课堂核心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核心实例的每次增强版是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模仿、知识再现达到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开拓编程思路。
2)分层次阶段,在教学过程实施的开始,和核心实例同步,我就给出了几个类似核心实例的课程设计内容,供学生选择。对核心实例的调试比较成功的,可以同步实施自己所学的课程设计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掌握核心实例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重新布置实验,强化知识巩固。课程设计内容课后上机完成。
要掌握上面两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教师应亲自指导,与学生一起上机实验,随时监控学生实验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而发现学生常犯的共性错误,可在理论课上进行点评。
6 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甩掉“学为所考”的思想包袱
课程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传统的笔试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VB程序设计课程本身是集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于一体的课程,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理论知识,而忽视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应对学生的评价贯穿到整个学期的VB课程学习中。具体如表1。
VB课程的分数就由平时作业、实验设计作业、综合设计、期末考试这四项组成了,其中综合设计操作考核,可以把学生分组承担任务,一个小组接受一个设计课题,小组的每个成员应分担不同的功能模块,考核时,采用小组答辩的方式,并形成文字材料,这样有利于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为所用”的意识,而不是“学为所考”的目的,让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考试的结果,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学生只要是认真、深入地参与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并完成每个环节所布置的任务,就一定可以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7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猛,知识的更新非常快,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仅仅围绕课本讲清楚几个例题和习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平时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编程经验,博览群书扩充知识结构体系,研究并采纳良好的教学方法,要用自己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拥有广博的知识层面、既别具一格又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去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好,让学生能带着兴趣学,快乐地学,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实践证明,VB程序课程已成为学生最喜爱学的科目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VB程序设计是一门逻辑思维强、抽象的课程,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的综合能力,依赖于教、学双方的不懈努力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为适应新形式下我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需要,VB程序设计程序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仍然需要大胆创新、敢于实践,才能开创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摘要: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笔者根据最近几年《VB程序设计》课教学的实际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分析了VB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资源整合,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袁锋.谈《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五个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04(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