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模式

2024-11-21

旅游产品模式(通用12篇)

旅游产品模式 篇1

我们的生产生活无时无处不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旅游业自然也不例外。在技术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 网络旅游业悄然兴起。网络旅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弥补了现实旅游的不足。网络旅游不仅保护了文物景观, 而且满足了游客对于难以到达的自然奇观的特殊需求。因此, 如何促进网络旅游的发展, 发挥优势、规避不足, 促进网络旅游与现实旅游的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关于网络旅游的反思

1.1 网络旅游的弊端

首先, 网络旅游会造成自我迷失。网络这个平台具有信息量大、空间自由的特性, 网络旅游者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自我控制, 任意寻找自己想到达的旅游目的地。由于网络平台信息量大的特点, 会存在很多的冗余信息以及过时信息干扰旅游者的选择, 使旅游者无所适从, 难以准确及时地找到所需的旅游信息, 丧失旅游兴趣, 造成自我迷失。

其次, 网络旅游存在网络污染、网络破坏。有些缺乏道德的网络旅游设计者在设计网站时会加入有害的广告成分比如色情、暴力、伪路径、病毒等。同时有些旅游者会恶意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破坏, 使再进入的旅游者遇到旅游障碍。另外, 网络旅游无国界, 有些旅游者可以会碰触到与自己本土文化相背离的其他国家的文化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 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这些行为不仅会误导旅游者, 还会对旅游者身心造成伤害。

1.2 网络旅游无法取代现实旅游

由于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因此旅游者的需求也是多样的, 对旅游者来说旅游的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注重的是旅游氛围, 在旅游中所发生的每件事情都是旅游者的记忆, 具有特殊的意义。旅游体验存在于旅游的每个细节处, 从旅游信息收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直到旅游归来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旅游体验, 目的地的游览, 人际关系的建立等都具有旅游体验, 这些体验既包括愉快的也包括不愉快的。但是在网络旅游中只注重目的地的体验结果却忽略了旅游的整个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旅游实现的随意性也将可能导致旅游过程的平淡无奇, 旅游只剩下旅游, 经历大过体验。

2. 完善我国旅游业的措施建议

2.1 构建以现实旅游为主导地位, 网络旅游为辅助地位的旅游业

网络旅游是建立在现实旅游基础之上的旅游体系, 它不可能脱离现实旅游, 而以现实旅游为物质基础的旅游虚拟体验, 是对现实旅游起到一种补充作用, 是现实旅游的独立面, 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克服了现实旅游体系所存在的根本性不足。所以, 网络旅游是现实旅游的附属产品, 网络旅游与现实旅游应该共生共存、协同发展。构建现代旅游体系应以现实旅游为主导地位, 网络旅游为辅助地位, 开发多样性的产品和多元化的经营。网络旅游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现实旅游不断创新发展的产物, 是现代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应该在确立现实旅游主体发展地位基础之上, 积极发挥网络旅游的辅助作用。

2.2 完善网络旅游的产业链条, 形成网络旅游产业集群

推动网络旅游不断发展的必要前提既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发展多元化开发方式, 促进网络旅游游戏、网络旅游商务、网络旅游营销等多种网络形式共同发展。只有不断地丰富产品类型, 积极推动传统旅游项目的数字化以及网络化, 以为社会公众接受与认可的网络旅游方式为重点开发, 才可实现网络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另外, 寓教于乐、强化宣传, 加强对青少年有效使用网络旅游平台地积极引导, 将网络旅游发展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进而在赢得青少年喜爱的同时也能够赢得年长者的认可。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依靠, 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领军示范作用, 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与市场运营能力的网络旅游研发与运营企业加入到产学研队伍中来。

2.3 深入网络旅游研究, 夯实网络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现代旅游体系由网络旅游和现实旅游共同组成, 通过两者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网络旅游和现实旅游既有相同的体验本质, 又有各自的特点。从旅游概念的角度来说, 网络旅游已经突破了现实旅游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从营销手段来说, 网络旅游是现代旅游营销手段的拓展;从旅游社会学来说, 网络旅游体验给现实旅游体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所以, 我们应该在现有的现实旅游研究体系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深入对网络旅游的理论研究, 将网络旅游的优越性与现实旅游的优势相结合, 从最大程度发挥网络旅游在现代旅游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4 强网化络旅游的内容管理, 保护旅游资源知识产权

虽然网络旅游是对现实旅游景观的虚拟, 但它依然是对现实景观的再现, 具有现实景观的附属价值, 因此我们应当立足现实, 着眼长远, 对网络旅游内容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网络旅游的法律法规, 完善管理体制, 为网络旅游提供制度保障, 保障网络社会和网络经济的游戏规则符合而不背离现实社会的法定规范。同时应当保护知识产权。网络旅游资源是现实旅游资源在网络条件下的再现, 具有相应的知识产权和价值。加强管理和维护资源的合法权益。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网络旅游悄然兴起。虽然网络旅游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但是弊端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本文通过对网络旅游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旅游业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网络旅游,现实旅游

参考文献

[1]马耀峰, 白凯.《基于人学和系统论的旅游本质的探讨》[J].旅游科学, 2007.3

旅游产品模式 篇2

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大全

黄山市旅游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旅游地产开发 旅游地产管理 旅游地产旅游房地产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休闲度假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需求递升、社会经济状态密切相关。未来十年之内,随着中国汽车时代、郊区化时代与休闲时代浪潮席卷而至,运动、健康、养生、体验、休闲等因素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度假区产品和服务之中,并构成主要的价值支撑和卖点。

与休闲度假活动相伴而生并作为上述因素综合载体之一的旅游房地产是景观、旅游内容与商业价值的良好结合点,是区域旅游向产业纵深发展、功能复合与品牌延伸的表现。它将成为休闲度假时代的竞争要素与旅游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和国民经济中不容忽视的领域,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必须考虑的因素。

1.1 旅游房地产概念

旅游房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旅游房地产的开发对象为旅游物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般而言,旅游物业除按传统方式开发经营的酒店和度假村外,具体还包括:休闲、度假、养老等相关的房地产开发形式,以及分时度假、产权酒店、主题社区或景区住宅、养老度假村、登山、滑雪运动度假村、高尔夫度假村、休闲生态度假村等产品模式。

旅游房地产属于泛地产概念,其发展有两个方向,即旅游地的房地产化与房地产的旅游化。旅游地(度假区、高尔夫球场、主题公园等)与房地产业在完善功能、增加卖点、提高自身品位的同时,从不同的出发点打造了一种新的复合型业态:旅游房地产。本文讨论的旅游房地产——度假区旅游房地产属于“旅游地的房地产化”范畴,是度假区内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具有度假性质的分时权酒店、产权酒店、养老屋村、主题社区、景区住宅、各种专题屋村等几种形态。

1.2 发展历史

国外旅游房地产的历史

旅游房地产发源于中世纪欧洲世袭贵族的度假城堡,但20世纪初才开始市场化规模经营,主要是集中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海滨别墅。20世纪60年代,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别墅度假村首先开发了以分时销售的方式招揽客户的形式,标志着旅游物业市场的形成。70年代中期,美国泡沫经济破灭后造成大量的房地产积压,特别是市场景气时期开发的大量别墅。为了处理积压与空置,充分盘活闲置资产,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美国从欧洲引入时权酒店这一概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7年市场上95%以上的度假物业是由其他项目改造过来的。1987年以后,大量的投资商、开发商介入这一领域,使产品模式更加清晰,法规也相应地健全,配套的服务业、管理业、交换业也迅速成熟。仅就分时度假物业而言,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大型的分时度假集团,大约5,000多个采用分时制度的度假村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万个家庭购买了多少不等的度假时权或酒店产权。到2001年,全球分时度假业的营业额已超过80亿美元,近几年一直以1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04年,全世界的时权酒店销售总额将超过300亿美元。

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时度假酒店、高尔夫度假村、山地度假村、休闲别墅,将旅游房地产市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

目前,我国旅游房地产业已初现端倪,北京、上海、大连、青岛、海南、广东、福建、深圳等地已开工的旅游房地产项目达到近百个,以高尔夫、山地、滑雪、冲浪、野外运动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住宅、别墅、酒店已超过80家。自1999年海南“南海传说”、三亚“博鳌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成功开发后,先后已有几十个旅游房地产项目在全国进行改造、规划、建设和推广,市场反响较大。其中包括北京强龙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延庆龙庆峡投资开发的“快乐无穷大”产权酒店、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位于秦皇岛度假区在北京发售的“维多利亚港湾”酒店式公寓、中国华源集团与海南泰信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海口皇冠滨海温泉酒店”(产权式酒店)、新世界集团投资的海南新世界家园等。

1.3 旅游房地产发展模式

广东是中国旅游房地产的策源地之一,其旅游房地产发展历程较长,开发模式可资借鉴。从广东度假地旅游房地产的实践看,目前主要有四种模式。

模式一:卖地滚动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南国桃园旅游度假区为代表。南国桃园开发初期,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如同要过河却没有桥。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只能出卖相当一部分土地,以卖地收入来启动开发,度过最困难的启动期。外来资本购买这些土地以后,独立开发度假酒店、度假别墅和公寓。等过了“初期启动”这条河,发展壮大完成必要的度假基础设施配套以后,南国桃园又从当初买地者手中回购部分土地控制起来,满足后续升级发展的需要。

这种依靠卖地滚动发展的模式,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有利于度假地的快速启动发展,使旅游房地产与度假地同步增长,但是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这种类似工业园将“生地催熟”的做法,有可能造成过度城镇化,与高品质度假环境相悖,导致度假地的退化;

?

随着度假区环境的完善、土地的升值,回购原来切块零卖的土地难度越来越大;

?

最初引入的开发商鱼龙混杂,开发的旅游房地产质素良莠不齐,规划控制与协调难度大,给度假区进一步提升整体品质埋下隐忧;

?

随着无地可卖,度假地的维护管理资金将成为无米之炊,公共环境与品牌的维护将难以为继。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借桥过河”的策略是难以持续的。

模式二:旅游先行带动房地产发展模式

这类房地产不依附原有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往往先投入巨资,专注于搞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提升知名度,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房地产开发。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华侨城先后建成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欢乐谷四个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主题公园,将过去的荒滩野岭变成具有极高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城,为自己创造出区域性旅游资源优势,再以此为依托,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主题房地产。其发展道路是:旅游起步—优化环境—带旺地产—全面发展,是旅游与房地产良性互动的典型。从结果来看,华侨城城区旅游房地产采取的是一种混合功能的概念,实际上是将旅游功能和居住功能融为一体、混合布局,把住宅、旅游及相关的设施与服务整合在同一空间内,实现房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房地产成为景观的有机部分,景区环境又深化了房地产的旅游内涵,建成集旅游、度假、文化教育相关的特色商业与高档居住为一体的花园城市综合社区。

模式三:房地产先行带动度假地模式

以广东省南海市西岸旅游度假区为代表。西岸旅游度假区地处珠三角边缘,开发以前,称得上环境优美、山青水秀、“天然未琢的一方璞玉”。但在急切的发展愿望导向下,西岸度假区发展的思路过于仓促。在政府主导下,在未能形成有特色、有份量的旅游项目和良好的配套环境前,就圈出大片用地,仓促上马大规模开发房地产,结果只能是本末倒置、损失惨重。因为位置、交通条件的先天不足,西岸想走卖地搞旅游房地产来带动度假区整体发展的路子难度很大。虽然当年曾经风光一时,但如今已债台高筑,举步维艰。改变思维、找准大的方向,明确战略大政方针,回归旅游的本位,乃是其当务之急。

模式四:大开发商整体操盘模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以广东省顺德市碧桂花城为代表。碧桂花城位于花卉主题观光旅游点——陈村花卉世界周边,是珠三角典型的第二住宅社区。这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地段独特性强。当地政府抓住佛山行政调整、城市更新升级的机遇,通过出让这块特定土地的开发经营权,引入实力强大、经验丰富、管理成熟的开发商——广东房地产名牌碧桂园集团来整体开发运作该项目。项目采取完全的市场化手法,其投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一条龙,全部由碧桂园自行统筹承担。在此种模式下,当地政府只要控制宏观层面政策方向,具体的市场运营是投资者的事。此项目不论最后成败如何,可以说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碧桂园必须全力以赴争取成功,才能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这种“整体打造,全面配套,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城镇运营,有望创造旅游房地产大规模、高水准开发的范例,取得“政府、社会、企业三赢”的理想效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旅游产品模式 篇3

持续赢利指数:★★★★☆

创新能力指数:★★★☆

关键提醒: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风格、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偏好,以及个人收入上的差异化因素,从而达到客户群和市场拥有量的最大化,一些企业不断推出高、中、低各个档次的产品,从而形成产品金字塔,在塔的底部,是低价位、大批量的产品,靠薄利多销赚取利润;在塔的顶部,是高价位、小批量的产品,靠精益求精获取超额利润。

案例

在南京的一条街上,曾在一年间冒出了多个泰迪熊专卖店。对于泰迪熊这一比较单一的商品,中国市场的容量虽然很大,但对于一个城市市场容量却是有限的,于是,这几家店的竞争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

一下子出现如此多的泰迪熊专卖店有它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港台地区迅速席卷一股来自欧美的收藏泰迪熊的热潮。很快,日本、韩国等地陆续建立了泰迪熊主题公园和泰迪熊博物馆,也让这种对泰迪熊的喜爱迅速升温。而随着泰迪熊的制作订单被大量地送到劳动力便宜的中国生产,也同时带动了中国消费者对泰迪熊的关注。

泰迪熊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它象芭比娃娃一样,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造型。并且不同厂家、不同品牌设计的款式,市场价格差距也很大。加之每年3个专门为最新设计的泰迪熊而设置的国际大奖,催生了很多经典收藏的款式,激发了全球更多人的收藏,因此泰迪熊的价格一路攀升。在中国生产的出厂价不过30元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竟然可以销售到60美元甚至更多。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当然不会被中国的商人们忽视。

然而,当多家泰迪熊专卖店聚集在一起时,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泰迪熊收藏市场由于空间还很有限,市场一下子就饱和了,几家店的日子都越来越难过。其中拥有泰迪熊数量最多、库存量最大的一家店的店主,开始寻找新的赢利模式,以摆脱目前的现状。经过长时间调查他发现,大多数购买泰迪熊的消费者都是20岁以上的高薪收入阶层,主要盯紧中高档泰迪熊,每次新款一出来,连价都不问就会买下来。这个群体也会偶尔购买中低档次的泰迪熊,不过绝大多数是为了买给孩子,或者用作馈赠普通朋友的小礼物。所以对中低档次的泰迪熊,他们反而会讨价还价。与此同时,很多购买低档泰迪熊的人随着拥有泰迪熊数量的增多,就会开始希望选择更好的更有特色的产品。

发现了这一特点后,这个店主决定改变一下销售方式。由于中国市场销售的泰迪熊绝大多数都是加工厂家在完成出口订单后,剩余的小批量尾货,所以虽然款式繁多,但是数量都很有限。通常是这家包下来几十个,其他人就无法拥有相同的商品。所以这个店主将店中的泰迪熊重新选择了一番,选出尾货数量比较多、别家店铺也有的中低档款式直接以进价大批量销售,以吸引人气和有效销售,同时使店中的资金流动起来。而那些只有他才能提供的泰迪熊则相应提高了价格。除此之外,以前他每月到江浙、广州一带寻找新货源,现在改为了几乎每周一次,以确保第一时间获得厂家新推出的款式。没到1个月,店铺的生意就开始好转起来。

他的这一举动让其他几家经营同类产品的店顿时乱了手脚,相互之间不得不开始比拼价格。而由于这家店主每周都有新款式的泰迪熊上架,吸引了大量的泰迪熊收藏爱好者,也使得很多厂家主动与他联系,提供给他独家的货源。为了更广泛地推广他的产品,他找人专门制作了一个网站,随时更新新款泰迪熊,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他的店铺。

随着生意的逐渐好转,店主手头的资金也开始充裕起来。于是,他再次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专门选购了一批价位在150元以上的中档泰迪熊;另外与外贸公司联系,花重金进了一批单价在千元以上的泰迪熊。

这样一来,他的店就开始形成了产品的梯次架构,形成了一个产品金字塔。中高档次泰迪熊的品质和收藏价值,低档泰迪熊的物美价廉,都让不同层次的泰迪熊好爱者开始关注这个小店。甚至有人每天下班路过时,都要进来看看。很快其他店铺就纷纷败下阵来,转租的转组,关门的关门。

这位店主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举措在击败了对手的同时,又使他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解读

实际上,这家店主并没有意识到他所运用的是在面对充分竞争时,一些商家最经常采取的战略——构建产品金字塔。之所以他可以在几家的竞争中胜出,正是因为他利用低档的泰迪熊的有效销售建立了一个防火墙,使其他店主在价格上无力与之竞争。但是在产品金字塔模式中,利润的最大来源却是中、高档产品。也就是说,靠低档产品低价产品占领市场,吸引人气,而靠中档产品、高档产品赚取利润。如果仅仅是在低层设置防火墙,而没有在上层构筑的利润来源,企业的竞争将很难持续。

将产品金字塔模式演绎得最为完美、经典的是美国的马特尔公司。现在中国也有很多芭比娃娃的购买者会抱怨,仅仅购买一个芭比娃娃并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如果要按照包装上提示的,将芭比娃娃的各种小佩饰购买全,就不得不花费比买一个芭比娃娃多出几倍的钱。甚至芭比娃娃的一个小小化妆盒都比芭比娃娃本身价格高。马特尔公司就是著名的芭比娃娃的生产商。在该公司推出芭比娃娃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们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模仿者,面对一波又一波低价产品的冲击。经常遇到一个尴尬的局面,刚刚推出一个20-30美元的芭比娃娃,模仿者马上就制造出15美元的仿制品。马特尔公司的芭比娃娃的市场一度面临危机。为了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马特尔公司研究了一个方案,即建立一道产品防火墙。该公司史无前例地推出了一个价格仅10美元的芭比娃娃。这样的价格几乎无利可图。但是这款10美元的芭比娃娃进入市场后,立即吸引了全美国女孩子的目光,让她们纷纷走进马特尔公司设立的各个芭比娃娃专柜。这一招对于模仿者显然是致命的,市场上的仿造品很快就消失了。与此同时,马特尔也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专柜的捷报,那些一开始仅仅购买10美元芭比娃娃的女孩子们,会继续购买其他辅助性的玩具设备以及其他类型的玩具,使马特尔公司从这些辅助设备和玩具中大获其利。

不过,这还不是马特尔公司运用产品金字塔模式最经典的地方。在捷报频传的同时,马特尔公司也开始重新寻找其他获利的商品。经过努力,看准了价值100-200美元一个的芭比娃娃的市场机会。价格高昂的芭比娃娃的目标客户不再是那些小女孩们,而是小女孩的妈妈。这些妈妈们在20或30年前就是玩着芭比娃娃长大的,她们会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记住这些芭比娃娃,而现在她们都拥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钱。这些妈妈会给自己买上一个精心设计的芭比娃娃——精良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唤起自己对过去美好年华的回忆。这种芭比娃娃已经不单纯是玩具,而是一件收藏品,就像瓷器茶壶或珍贵的邮票一样,爱好者情愿花大价钱购买。这既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又给马特尔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如果循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你会发现,产品金字塔模式不仅仅是玩具公司的一个伟大创意,它甚至可以成为很多想从恶性价格竞争中摆脱困境的创业者的一个经典模式。

但是,这个模式的运用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在一个成系统的产品或者领域中运用,而且必须要与客户的市场定位紧密联系,并且高中低档商品的客户群之间都必须拥有一定的联系因素。比如,购买中高档泰迪熊的用户一般同时会选择购买一些低档产品,作为朋友之间馈赠礼物;又比如,给女儿购买10美元芭比娃娃的母亲,一般也会同时给自己购买一个价值100-200美元的芭比娃娃,作为对自己的奖励一样。

旅游产品模式 篇4

1. 旅游产品组合的涵义。

旅游产品是整体产品, 具有层次性、结构性, 它是旅游地演化的主动力和旅游客流时空指向的直接牵引力。旅游产品组合则是以旅游者的多种需求为出发点, 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 围绕不同的旅游主题和旅游类型, 对一切关联的优势要素进行整合。

2. 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

茶文化旅游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 以茶区生产为基础, 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 以茶为载体, 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 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由于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也就有其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的特征, 它的横向组合 (即组合的广度) 包括:以茶景观、茶文化、茶艺术等为吸引物的核心部分, 纵向组合 (即组合的深度) 包括横向层面各大类产品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容及旅游项目。

二、婺源茶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1. 品种众多的名茶、名树。

婺源与茶始终是相得益彰。“婺源茗眉”、“灵岩剑峰”、“天香云翠”、“文公银毫”、“川太雀舌”等二十多个名茶争奇斗艳。成茶翠绿紧结, 纤纤如仕女秀眉, 香气馥郁浓冽, 滋味鲜爽醇厚, 冲泡起来清汤碧液, 滋味醇和, 饮者有“一见顿觉清爽, 再饮精神更旺”的赞语。为改变单纯绿茶种植基地的现状, 婺源相继开发出绿茶、花茶、功夫茶、红茶等系列产品, 创造了多个高档优良的茶叶品种。

2. 绚丽多姿的茶文化。

婺源是朱熹的故里, 儒学盛行, 在文人的推动下, 茶道不断发展丰富, 溶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婺源乡村, 不仅家家会种茶, 而且人人善做茶、饮茶, 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 家里待客, 铜壶烧水, 瓷壶冲泡, 然后再分茶敬客, 形式简朴而真诚亲切。茶入楹联更是中华民族的独创, 不少茶联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并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迪。在婺源不乏对仗工整、占朴典雅的茶联佳作, 对这些茶联的挖掘可以增添游客的品茗情趣, 使旅游活动的品位更为高雅、更有内涵。

3. 生态游颇具开发潜力。

婺源地处皖南旅游胜地黄山, 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 浙江西重镇衢州, 区位条件优越, 古道巨樟青山, 小桥流水人家, 整个就是一幅令人陶醉的巨幅山水画。婺源徽派古建星罗棋布, 风格各异, 举目可见的祠堂、官邸、民舍、书斋、亭阁、宝塔等点于青山碧水之中, 青石基脚, 码头山墙, 天井厅廊, 水磨石库门枋。明代建筑造型雍容大方, 砖雕木刻疏朗淡雅, 雕刻细密精美, 既渗透着时代的印记, 又表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调。

三、婺源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基本构想及模式

婺源茶文化丰富多彩, 品种繁多, 因此采用开放性纵横向组合模式, 进行科学地开发设计, 最能突出茶文化主题, 丰富旅游内容,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具体构想及模式如下:

1. 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基本构想。 (1) 倾力打造一批以茶文化

为主题的大型节庆活动, 如中国乡村茶叶节、婺源茗眉博览会等, 将情调别样的茶园风光与大樟山灵岩洞等优美的自然风景、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 突出茶的主题中心, 展现茶的文化, 形成闪亮的卖点。 (2) 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杨丽萍的《云南映像》是一种夸张的浓缩, 将云南眼花缭乱的歌舞展现在人们面前, 张艺谋用一台晚会《印象·刘三姐》使大象无形的山水漓江若隐若现。婺源也可从文化入手, 如排练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等等, 举办“美在茶乡”摄影作品展、组建茶艺表演队, 使茶形象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 (3) 穿针引线地把茶文化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巧妙缝合。时间上巧妙安排, 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度假交互组合, 劳逸结合, 轻松休闲。空间整合度要提高, 使茶园林景区、自然风光、人造景观等为一体的完美组合, 情趣盎然。同时要注重景区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 并逐步和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 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城市酒店、休闲娱乐等设施。

2. 组合模式。

(1) 横向组合。扣紧茶文化主题, 推出观光、体验和民族节庆活动三类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 并注重食、住、行、娱、游、购旅游六要素的发展, 构筑成一个完美的横向组合产品。 (2) 纵向组合。观光产品——婺源茶乡风光秀丽, 好山好水好茶, 如金山生态茶业观光园曾经迎接过江泽民总书记的到来。县城及旅游区按徽派风格建设一至二处手工制茶作坊, 展示古代手工制作茶叶的过程, 可供游客参观。另外大樟山灵岩洞等自然风光也瑰丽四射, 可以作为辅助产品, 配合茶旅游一同使用,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验产品——茶有醒目、提神、清热解毒、减肥降脂、延年益寿等功能, 可以利用茶的保健医疗功能来开展休闲保健旅游。在采茶的季节, 还可以让旅游者参与采茶、制茶的实践, 而不仅仅是参观, 还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学习茶道、茶艺、亲自去体验各种茶俗等。此外, 还可凸显名人效应, 向游客推荐历史文化旅游, 或是体验穿梭在青山绿水中的漂流游。民族节庆活动―可定期举行以茶为主题的节庆、展览活动, 诸如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迎春茶宴等, 提高婺源茶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参与程度。邀请著名导演或是当红明星精心编排几出有代表性的茶文化歌舞表演, 将婺源的茶文化旅游推向中国乃至世界。

参考文献

[1]吕君刘丽梅:旅游产品组合的内涵分析与启示[J].前沿, 2004, (10)

[2]林南枝等:旅游经济学 (修订版)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3]吴长庚:婺源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

[4]曹霞:安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2)

乡村旅游升级五大模式 篇5

2015年2月1日,中央新的一号文件发布,主题仍然关注“三农”,并提出了更加振奋人心的目标和口号--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而我们也注意到,2015年一号文件相比于往年,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用了较大篇幅对乡村旅游进行系统表述,明确提出“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乡村旅游因其广泛的适用性,极高的社区参与度,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已经成为众多乡村繁荣复兴的有效途径和核心抓手,未来也必将成为实现乡村“强富美”的重要推动力。旅游升级模式一:品质化的乡村酒店模式核心理念一个乡村就是一座“乡村酒店”

以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乡村旅游服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适用村落特征(1)临近成熟旅游景区或位于旅游热点线路之上,主要面向景区到访游客,承担食宿两大旅游基础服务功能;

(2)村落农户物质条件高度均质,易于实现标准统一,尤其适用于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安居新村。模式要点推行标准化的旅游接待服务+打造居游共享的村落公共空间

(1)对村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或改造,明确大堂接待区(即村落接待服务中心)、公共活动区(即乡村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食宿接待区(即设施标准统一的旅游接待户);(2)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实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

(3)强化与周边景区或主要道路的服务联系,注重口碑营造。乡村旅游升级模式二:个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核心理念有历史的乡村,有文化的民宿

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一个民宿讲述一个乡村历史故事适用村落特征(1)村落历史厚重,文化特色突出;(2)村域内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名宅大院、寺庙宗祠等;

(3)村落传统肌理尚存,并保存一定数量的具有历史感的传统民居院落。模式要点村落历史景观与文化游赏体系营建+传统文化艺术化、创意化、体验化利用

(1)对村落内文化遗存进行系统普查,确定保护红线与可利用等级;

(2)筛选村落的主题文化元素,并与村落的公共景观、体验活动、建筑风貌结合,营造村落浓厚的文化氛围;(3)设计个性化的文化民宿,并创意文化休闲业态,如文化集市、博物馆、民俗餐厅等;

(4)部分历史价值较高的院落,可由外来艺术家、文艺青年等时尚群体精英经营,打造具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民宿标杆。乡村旅游升级模式三:高端化的度假乡居模式核心理念一个乡村就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

闲置农宅的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适用村落特征(1)村落生态优良,环境幽静,拥有天然的度假条件;

(2)一般为“空心村”或新村搬迁之后的废弃旧村,房屋空置率较高;

(3)村落民居建筑多为传统老院落,风貌特色突出,改造价值较高。模式要点闲置农宅集中经营+度假社区整体打造+高端度假品牌塑造

(1)由村集体对村内空置民宅统一租赁流转,通过引入外来企业资本或自筹资金,进行整体度假化改造,并塑造独立度假品牌;

(2)民居改造讲求文化性、乡土性与品质感兼顾,追求外旧内新、外朴质内奢华的效果;(3)可通过探索村民房产、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社区居民持续参与;

(4)当地村民可被返聘为度假村(区)员工,推动村民就地就业。乡村旅游升级模式四:趣味化的休闲聚落模式

核心理念一个乡村就是一个有趣的乡土游乐场

以好玩、丰富、创意的乡村活动为吸引力的特色休闲村落适用村落特征(1)一般位于热点游览线路上,交通可达性较好;

(2)村落可利用的休闲资源丰富,如河流、湿地、果林、山地等;

(3)具备一定的可建设用地条件,便于引入游乐设施或项目;

(4)村集体发展旅游积极性较高,且具有较超前的发展思路。模式要点乡村休闲空间扩展+创意休闲体验活动策划

(1)由村集体牵头,对乡村休闲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包装打造农耕文化园、乡村花海、儿童乐园等休闲项目,构建乡村休闲产品体系;(2)策划春耕节、乡村亲子课堂、丰收狂欢节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活动,创造乡村持续旅游吸引力;

(3)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组织村民开展旅游接待,为到访游客提供食宿服务;

(4)建议可采用“村集体+企业”的模式,吸引部分外部资金,用于投资较大但盈利性较休闲项目开发。乡村旅游升级模式五:产业化的主题庄园模式核心理念一个乡村就是一座主题庄园

一座主题庄园提供一种高品质田园生活方式

基于乡村优势农业产业之上的田园休闲度假综合体适用村落特征(1)现代农业基础较好,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品牌;

(2)有建设大型农业庄园的场地条件;

(2)交通可达性强,能够吸引大型农业企业或其他休闲农业投资主体进驻。模式要点企业资本撬动+现代农业品牌支撑+庄园生活方式构建

(1)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大型企业资本导入,发展庄园经济,形成“产业+庄园”双驱动;

(2)不以民俗接待户发展为重点,而以庄园品牌塑造、庄园综合功能扩展和庄园产业模式设计为主;

(3)庄园作为游客集中到访区,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产品,并提供独特的庄园生活体验;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区域 ;旅游合作; 模式

一、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概念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是在特定时期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总体方式。具有战略性、具体性和阶梯性三个特征。

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模式

区域旅游合作是以区域之间或区域内的资源互补为基础,平衡了旅游资源非均衡性、不可移动性与旅游者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充分表明了旅游合作主体利益的一种博弈。[1]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区域旅游开发也是行政利益的一种博弈过程,在平衡地方利益前提下实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促成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制度框架。[2]与此同时,在关联的旅游产业化进程中,受经济利益驱动,旅游企业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凭借自身优势与关联企业进行分享和交换资本、信息、技术等,创造更大的市场,形成的竞争——合作模式将会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机制,积极促成和形成有机的区域旅游产业链,如图1。

图1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在不同区域条件中,在区域合作机制作用下,区域旅游合作会呈现差异性的结构形态,如杨荣斌等从地理学视角,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如下:

第一,点——轴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区域开发模式,从增长极模式逐渐发展的点轴模式,佩鲁认为对一些产业部门集中、优先增长较好的地区为增长极,增长极会吸纳邻近的生产要素,极化周围区域,在此发展过程中,增长极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向周围地区扩散,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增长极发展需要推动型产业发展,会形成在其周围的前、后及旁侧向的联系产业,形成乘数效应,如西北地区旅游发展合作。

第二,单核辐射模式,地区之间或地区内部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分布呈现出非均衡发展态势,可能某个地区的单项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以某个区域或城市资源市场为特征,以单个旅游景区为核心,逐渐发展形成以旅游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3]如闽西南旅游圈是以厦门为中心,涉及漳州、泉州等城市,逐渐形成厦门向周边地区辐射。

第三,双核联动模式,以城市—城市或资源—资源空间关系为特征,在某个区域的城市或旅游资源中地位具有相当水平,会逐渐发展并形成市场共轭现象或资源互补或兼具,如苏北旅游区发展就属于此种模式,在苏北地区的徐州—连云港之间实行旅游合作,发展形成共生性双核联动发展;大沈阳旅游圈形成后逐渐构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双核联动模式,在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实行了相关性和互补性,提升了旅游发展,增强了旅游竞争能力。

第四,核心—边缘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出现于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水平较高的时期,也是单核辐射、双核联动旅游模式发展的后续阶段。[4]核心—边缘呈现多级圈层结构,不同圈层具有相异的旅游功能。如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已进入协调的制度创新阶段,逐渐形成了双向、互动的旅游产业运作形式,成为旅游业最发达地区之一。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空间;伴随旅游产业发展,“9+20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启动,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了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创新了发展模式。

第五,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旅游合作理想的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发达,旅游业受到支撑,设施完备,资源丰富,市场发育成熟,城市间互为市场、互为资源,专业旅游发达。[5]如“长三角地区的15+10”城市旅游合作组织,在品牌塑造、资源整合、信息交流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区域内城市发展良好,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旅游资源丰富且互为补充,发展等级较高,交通网络发达。据国内旅游部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客源平均有2/3来自本地区。在旅游资源和市场的融合下,长三角地区总体上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以杭州、南京、苏州为次中心,其它城市为重要节点的梯级网状的区域旅游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杨春宇.中国旅游制度变迁机制及其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新博弈格局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42(12):76-83.

[2]杨兴柱,顾朝林,王群.旅游流驱动力系统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1):23-36.

[3]杨艳容. 核心—边缘理论在川南与滇东北区域[J].生产力研究,2010 (7) :109-112.

[4]Trevor H.B. Sofield. Border T ourism and Border Communities[J].Tourism Geograhies, 2006,8( 2) : 102- 121.

[5]董观志. 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4):49-52.

作者简介:焦爱丽(1983-),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旅游,旅游教育。

米冰,吉林工商学院讲师。

旅游产品模式 篇7

1“互联网+”带来的旅游大数据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正在积极改变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习惯,互联网使信息贮存和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它突破了传统旅游消费的实地差异性和时空限制性,更加强调参加旅游行为的人本身。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政企服务多元化、移动化发展。

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国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升级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促进手机上网使用率增长。“互联网+”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变革性的影响。

1.1“互联网+”让更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得到共享

在传统的年代,各种资源、信息的传播速度、时间和区域都具有典型的排他性,很多资源和信息都无法共享,限制了人们的思维与行为,致使各种资源与信息的闲置与浪费。互联网时代是万物联网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全域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出现,任何地方和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获取到其他任何地方的旅游资源与信息,海量的信息为各个行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数据与资料,有助于及时解决“互联网+全域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互联网+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

1.2“互联网+”是旅游产品营销体验的重要平台

“互联网+”可以让旅游消费者,及时进行体验分享、旅游评论,将彼此不认识的群体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之间对感兴趣的旅游项目共享旅游消费体验,再形成旅游消费体验的后续市场体验效应,产生一定循环体验效果,进而影响旅游消费。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数据显示,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的贡献率超过40%。

2 全域旅游的核心与本质

2015年旅游产业进入了“互联网+全域旅游”的发展新阶段,随着旅游产业的多元体共同挖掘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全域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无论是从旅游形态的产品上,还是旅游业态的服务,同程不断尝试突破于转型,从观光游到休闲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从关注游客怎么玩、如何玩,到“大数据+人”的模式新探索及在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模式的整体布局,都在不断地去颠覆和改变玩法。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核心是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在各个空间板块上形成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或业态集群,打破都市(或单一景区)旅游一枝独秀的接待格局,在不同的区域内打造各自旅游吸引物和服务业态。

全域旅游的本质是泛旅游产业的差异开发和集聚落地。在全域旅游的开发中,要达到能和都市旅游并举、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必然要求是以特色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催化,促进本地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市场化开发,促进地方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最终形成泛旅游产业的集聚、规模和特色化建设。

全域旅游的关键是对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对旅游功能和产业分布进行重新“洗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旅游资源观已经不适合现代旅游业规划的需要,旅游资源不仅仅包括旅游自然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而且市场区位资源、交通资源、城市载体资源以及地方特色产业资源都是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基础。基于这个角度,“互联网+全域旅游”开发就是对所有利于旅游业开发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评价,将能够挖掘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够利用到的优势整合在一起,能够培育的产业要素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全域旅游的大开发格局。

3“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内容

3.1 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

为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3月在全国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就是以地方行政区为范围,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典范,是整合区域范围内一切可资利用的旅游吸引物资源,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居民生活及游客体验需求、旅游产业拉动效应明显的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有262个市县,江西省占11个市县,其中有南昌市湾里区、上饶市、鹰潭市、九江市武宁县、赣州市石城县、吉安市井冈山市、吉安市青原区、宜春市靖安县、宜春市铜鼓县、抚州市南丰县、抚州市资溪县。

“十三五”时期是江西旅游业奋力进位赶超的机遇期,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和建设旅游强省的决战期。在经济新常态、发展新理念、市场新需求的背景下,江西省“十三五”旅游将以“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力争通过五年全面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力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五位一体”建设的样板产业、代表江西省域竞争实力的优势产业、绿色崛起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现代幸福产业。

3.2 构建互联开放型省域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旅游将紧紧围绕打造万亿元产业目标,重点构建“一核心,四门户,九节点”空间格局。即:将南昌打造成江西旅游核心城市,九江、上饶、萍乡、赣州打造成江西旅游门户城市,景德镇打造成国际性旅游城市,将鹰潭、吉安、宜春、新余、抚州打造成江西旅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将井冈山、瑞金、共青城打造成特色旅游城市。在此基础上,依托交通主干线,形成两横两纵“井”字形四条旅游带(长江沿岸旅游开放合作带、沪昆高铁旅游经济腾飞带、赣粤高速自驾旅游经济带、济广高速生态休闲旅游带),构建互联开放型省域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3.2.1 长江沿岸旅游开放合作带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发挥江西省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打造长江沿岸旅游开放合作新高地,提升旅游国际知名度。

3.2.2 沪昆高铁旅游经济腾飞带

以沪昆高铁为依托,串联上饶、鹰潭、抚州、南昌、新余、宜春、萍乡七市,打造横贯全省东西、最具竞争力的高铁旅游经济带。

3.2.3 赣粤高速自驾旅游经济带

以赣粤高速为主干线,形成外部对接华北、华中、华南、港澳客源市场,内部串联九江、南昌、吉安、赣州四市,打造纵贯全省南北的京九沿线自驾旅游经济带。

3.2.4 济广高速生态休闲旅游带

以济广高速为主干线,形成外部对接华东、华中、华南、港澳客源市场,内部串联浙闽皖赣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鄱阳湖东岸、武夷山脉西侧的人文生态景观,打造江西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带。

中国旅游重心正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城市向乡村转移,由传统工业密集区向生态环境优良区转移。江西省为中部地区,拥有承东启西的、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游客南北对进、东西互联的承接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使江西省由沿海开放的腹地变为内陆开放的前沿。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江西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络更加发达,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高铁时代的到来,支线机场建设和航线航班的增加,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

3.3 启动“江西智慧旅游”工程全方位拓展江西旅游营销模式

基于战略机遇和现实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旅游将打造两横两纵“井”字形四条旅游带,构建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江西旅游的宣传力度空前,效果显著。在一系列立体式、全方位的营销推广后,“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正是由于高强度的宣传,使得江西旅游在2011年实现了快速发展。江西省旅游产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的战略部署,紧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重点抓好推进“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形象国际化,推动江西省旅游转型升级,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功能,加快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着力打造旅游品牌,着力扩大旅游消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发展质量,着力完善产业体系,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实现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继续拓展新媒体营销,启动“江西智慧旅游”工程,打造江西智慧旅游网,与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推广销售江西旅游产品。推进江西省“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的信息化建设,强化旅游景区、城市和旅游企业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基于3G应用的“江西风景独好”手机客户端,使其兼具娱乐性、宣传性、服务性功能。组建旅游网络媒体联盟,建立全覆盖、立体式、全方位的旅游宣传营销网,继续举办第五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活动。扩大微博的应用,面向微博博主的“博动江西·风景独好”大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吸引广大微博粉丝的关注。

4“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的示范效应

旅游业包括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制造业以及通信、金融、保险、医疗、安全、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个,因此其促进就业的作用十分明显。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报告指出,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间接就业的比例为1∶5,创造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

4.1“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

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旅游业的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餐饮、交通等第三产业就增加4.3元;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额就相应增加5~9美元;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功能,不仅表现为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商业网点、景点景区带来客源,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了农林牧渔、城市建设、金融保险、加工制造等方面的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动态贡献是旅游支出的乘数效应,居民旅游支出和社会总支出之比为1∶6。旅游消费每增加1%,将平均带动GDP增加0.1965%。

从表1中,就可以看出江西省旅游产业在实施“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所产生的产业经济效应及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见表1。

注:数据来源,根据江西省2009—2015年旅游数据统计整理。

4.2“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对江西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力

江西省旅游产业实施“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能够根据江西省旅游资源布局情况及旅游客源市场等因素,制定出一系列推广措施,能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拉动能力、产业融合能力和产业群集聚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平台,通过“旅游+”功能,旅游发展成果能为全民共享,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对江西旅游客源市场形成了规模影响力。以2016年元旦假期江西旅游的基本情况、基本特征为例。(具体数据见表2)。2016元旦小长假三天,江西共计接待省内外游客1034.74万人,其中,省内游客782.74万人,省外游客252万人。

根据2016年元旦小长假的江西到访游客总量,以及2015年度江西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规律,2016年江西到访游客的有效市场规模在5亿~7亿人次之间。江西旅游客源市场与2015年相比江西到访游客的市场潜力巨大。从2016年元旦小长假的江西旅游大数据显示,元旦假期江西旅游发展显现出4大新趋势:(1)自驾自助出游渐成主力;(2)全域全季产品引领风向;(3)休闲旅居时代正在到来;(4)旅游门户城市地位初显。

元旦小长假江西旅游的市场大数据反映了江西“十三五”旅游的新起点、新基础,对于“十三五”期间江西旅游的发展,从而证明“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对江西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力。见表2。

注:数据来源,根据江西省旅游数据统计整理。

4.3“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对江西经济的贡献率

根据江西省统计局的2015年旅游产业统计数据,2015年,江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是8.8%、9.8%和81.5%。旅游产业横跨一、二、三产,对一、二、三产均有拉动,主要拉动第三产业。

2015年江西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为517.68万人,比2014年的378.58万人增长了36.74%,显示强大的带动就业能力。其中,直接就业约64万人,比2014年约增加1万人,其大头是大中专学生就业;间接就业约453万人,比2014年约增加140万人,其大头为乡村旅游农民兼业和涉旅企业的增加。江西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全省总就业人口2560万人的20.22%,比全国平均水平11%高出1.94倍。其中,住宿餐饮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最多,为439.06万人,占84.81%。这些旅游数据表明,旅游产业对江西GDP的总贡献率达46.92%,已成为拉动江西地方经济增量的主要产业。“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已经成为江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的着力点。

5“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5.1“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建设需要真正满足游客的需求

从传统景点旅游到数字旅游,从智慧旅游到“互联网+全域旅游”,旅游发展理念在不断突破和变化升级,不管怎么变化,旅游质量和品位,旅游的需求满足度需要提升,只有旅游客户通过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才能感受旅游品质,旅游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所以,如何为游客提供更碎片化、更个性化的,非标准化的目的地信息与服务,满足游客的全域深度旅游需求就是重中之重。

5.2“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建设是区域内诸多产业行业资源的组合拳

“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建设不是简单按照的行政区域打包,利用行政命令实施的,而是要利用区域内诸多产业行业的资源优势,进行的区域内资源整合重组,建设管理理念需要不断创新,产业行业资源之间需要互补和充分利用,让这种产业组合拳产生“1+1>2”的增值效应,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感,发展壮大区域内整体旅游产业。

5.3“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建设信息系统是关键

信息经济时代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而“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建设更是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信息系统支持。如何搭建“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的云平台更是关键点。

“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资源和区域内的诸多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而这些诸多资源都原本都是彼此单独拥有,不能与其他分享的,这就需要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信息系统平台,打破原本的数据孤岛和应用孤岛,建设开放式的旅游产业融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流、客户流和资金流的数据共享。这样才能够真正对接和支撑区域内众多的旅游资源,实现诸多旅游资源的弹性配给和灵活组合与扩充。为旅游产业融合提供数据的共享,交易数据的同步分享。真正体现“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的信息技术优势。

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是适应和引领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旅游发展新阶段扬弃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的主动选择,是更好、更主动、更全面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新机遇。通过“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打破景区有形围栏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配合,相辅相成,能够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摘要:“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各产业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新构建新的商务模式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全域旅游突破了以景区为核心的“景点旅游”制约,把旅游目的地城市变成一个不收门票的大景区,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打通了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互联网+全域旅游”则是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产业经济融合模式,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对“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的研究更是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全域旅游,旅游大数据,旅游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郑李辉.“全域旅游+”互联网实践探索[J].旅游动态,2016(3).

[2]胡晓苒.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J].城市旅游,2013(3).

[3]江西省旅发委,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Z].2016.

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微 篇8

旅游产品对传播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也迅速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旅游产品设计专业;各大旅游省份也不断推出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以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散发着浓郁地方文化气息的旅游纪念品, 展现出地方独特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下面本文针对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旅游产品设计概述

所谓旅游产品设计, 是指按照固定的原则、配置相应的旅游资源以及服务, 然后采用一定的主题、内容、形式以及价格表现出来的过程。设计旅游产品首先要拥有一套完备的方法。要先确定旅游地区的旅游价值点, 这是每个旅游产品的最主要竞争点。一个成功的旅游产品设计需要包括四个方面:定位精准、核心吸引力凸显、投资收益均衡合理、旅游方式满足客户需求。其次, 要创新设计, 引领新的旅游消费需求[1]。其创新设计主要有创新主题、创新内容以及形式三个方面组成。最后, 要划分旅游产品的级别, 一般分为初级产品设计、中级产品设计以及高级产品设计三种级别, 这样做主要目的是为将来制定出旅游产品的评价标准和收费标准打基础。

其中, 初级旅游产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配置旅游资源和主要的旅游服务, 具有“小型、粗放以及经济实惠”的特点;中级旅游产品设计具有“中型、讲究品位, 易成系统”的特点;高级旅游产品设计, 是在初级、中级设计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具有“大型、奢华、精品”的特点, 其收费的价格也较高, 旅游产品的核心设计变成了附加旅游服务, 提高游客的满意度[2]。在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出旅游资源的固有价值和开发价值, 把握好市场动态, 制定恰当的定位策略。

二、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 在旅游产品设计教学系统中, 主要分为“设计研究、设计创意转化为成果, 企业实习以及进行实物制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3]。设计研究阶段, 教师要讲授学生进行旅游产品设计的流程以及方法, 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加深学生对旅游产品设计的认知, 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 更好地使自己的设计创意转化为成功的设计产品。企业实习阶段: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整个旅游产品的开发流程,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充分相结合;而制作实物阶段, 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旅游产品设计知识进行综合的考核和检验。由于旅游产品设计研究对象包罗万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时间方面的限制, 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 以讲解旅游产品的设计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 其它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适当扩展。

其次,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多讲述一些和旅游产品设计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旅游产品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授课内容要重点突出, 侧重讲解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的方法、设计出合理的调查问卷、引导学生对调查问卷上面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找到消费者的真实旅游需求。在学生熟练掌握旅游产品的设计原理以后, 重点使其掌握如何在旅游产品创意设计中加入地区的文化因素, 进一步挖掘出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 赋予旅游产品以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 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4]。此外, 在传统的旅游教学过程中, 对旅游知识的实际传授, 仅仅局限于客房服务、餐厅服务等简单课程当中, 没有实际的应用技巧, 教师教授的大多数理论课知识, 例如旅游文化、旅游地理等内容较为广泛, 学生实际的旅游产品设计能力根本就没有得出较为切实有效的提升, 因而师生之间要通过对话等方式沟通, 进行更多的互动, 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求知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提高自身的旅游产品设计能力。

最后, 制定出科学的旅游产品创作考核方法。我们都知道, 课程的考核对学生学习一门课程非常重要,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课程理论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慢慢锻炼形成实践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设计分为两部分, 其一设计旅游纪念品, 要注重对区域文化意象因素进行分析, 规定学生必须从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进行分析, 找出产品的设计定位, 从市场角度思考该从哪个方面进行设计才能让产品具有市场吸引力[5]。对于辅助类型的旅游产品, 要重点考察学生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分析能力, 可以首先对学生们进行分组, 确定出产品设计的题目, 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让学生到目标人群常去的地方发放问卷, 然后对问卷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形成“消费者研究报告书”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其二要注重旅游产品的评价, 以山东旅游产品开发为例, 可以依据山东省独特的文化属性、地域特色以及视觉审美角度评价旅游产品的设计效果;其文化特色越明显、视觉审美效果越好, 越会受到市场大众的欢迎, 其价值也会越高。其中地方性是体现旅游产品设计的突出亮点, 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就山东省来说, 可以选用山东省具有特色的原料进行设计、包装, 尽量把纪念品设计得精致、灵巧, 以方便游客进行携带。

三、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首先, 可以采用演讲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演讲选用的内容与主题, 可能与教材没有直接的关联, 但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有一定的感知与接触感, 不是完全的空中楼阁, 才能够保证学生有意愿参与[6]。例如:将传统节日纳入到旅游黄金周, 会对当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然旅游景点的开发, 对于当地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话题, 由于较为切合实际, 因而都会让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总揽全局, 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演讲, 都给出客观的、中肯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 既可以是有层次的、有组织的较为正式的逻辑性语言, 也可以是一句幽默、诙谐的话语。在这样自由、民主、宽松的氛围下, 学生会很好地完成旅游产品设计的学习任务, 设计出的旅游产品也会更加富有时代气息。但是, 这种教学模式, 也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不可过度, 否则会达到相反的效果。因为演讲式教学会花去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资料的搜集, 如果过多地进行演讲性教学, 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畏难的情绪, 进而无法专心完成课堂学习内容。

其次, 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学习旅游产品设计课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学习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 会遇到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如文物、景点、古迹相关知识以及地点、年代、名称、人物等琐碎的内容。这些零碎的知识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 很多都是很枯燥无味的, 此时, 教师可以先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一些有着地方特色的图片, 让学生充分地欣赏这些图片。在欣赏的过程中, 学生会产生出想要认识和了解这些地方的意愿, 生发出一种审美情趣, 继而会产生出强烈的想要掌握这些图片中的旅游景信息的愿望, 这时, 教师就可以上台, 以导游词的形式将图片中的基本信息介绍给学生, 学生不仅仅会对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而且会让学生对于这些旅游景点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其今后的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7]。

最后, 教师可以采用参与性教学模式。所谓参与性教学就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思维模式, 转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模式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 将学生自发融入到课堂当中,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种课堂参与性的教学模式, 可更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之间开展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而后达成共识。这样的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意见, 继而获得课堂之外的知识[8]。在旅游产品设计课堂中, 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和旅游相关的热门话题,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比如, 教师可以围绕着“取消五一长假, 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法定假期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影响”这一主题向学生发问,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丰富学生的旅游知识,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各地区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的产品设计创意, 突出产品设计的地域特色。同时, 要认真分析旅游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 采用演讲式的教学模式、参与性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构建良好的师生教学合作关系, 让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 学得更多, 学得更好。

注释

1[1]熊继红.提高旅游专业本科教学效果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23) :325-326页

2[2]秦志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行业基本素质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6) :258-259页

3[3]肖静.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1) :345-346页

4[4]陶玉霞.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旅游学刊, 2008, (01) :3-4页

5[5]张海洪.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J].河南教育 (中旬) , 2010, (08) :658-659页

6[6]许迪楼, 张鹏顺.简论导游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02) :213-215页

7[7]赵力, 范恒君.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1) :9-10页

旅游产品模式 篇9

关键词:心理顺应,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1 引言

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生活以日益丰富, 旅游也逐步成为人们娱乐休闲重要方式[1]。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 当前旅游产品不断推出, 日益丰富;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消费者需求, 当前的旅游产品的宣传与推广仍然显得后劲不足。因此, 当前对旅游产品的深入宣传与推广变得尤为重要, 引起了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2]。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 笔者认为心理世界对旅游产品的接纳和想象在旅游产品推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Jef 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恰恰为顺应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旅游产品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为旅游产品的推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以国内旅游产品推广为例, 从顺应论角度探讨如何恰当地顺应旅游者内心的诉求, 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来推广旅游产品, 进一步设计基于顺应视角的旅游产品的复合推广模式。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初级阶段, 综合考虑受众的求知、美学、社会及综合需求[3];深度挖掘已有旅游产品的文化、用户体验, 产品形态等附加值;借用多种宣传手段, 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 使该产品的形态、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实现提升该旅游产品的品质, 上升到旅游产品的高级阶段。

2 基本概念与理论

2.1 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从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看, 旅游产品具有生产与销售在时空上具有统一的特性, 也就是说, 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是旅游者消费产品的过程, 旅游者实质上是参与了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控制旅游者的参与行动, 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所以, 在旅游活动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对旅游者的导向、教育以及审美、文化的熏陶, 满足旅游者对社会交往和提升身体素质、向往大自然的要求都是旅游企业进行旅游推广重点考虑的内容。除了提供立体化的旅游信息外, 旅游推广还可借助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 多元化、多层次地整合具体的旅游产品推广, 才能达到对旅游者进行市场培养和推广旅游产品的目的。

2.2 顺应论

Jef Verschueren[4]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2000) 一书中提出, 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 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 (Variability) 指语言的选择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 (negotiability) 指出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或按照严格的形式——功能关系进行, 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基础上进行;顺应性 (Adaptation) 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选择, 来满足人们之间交往的需求。

顺应论包括四个方面:语境顺应论、语言结构顺应论、动态顺应论和顺应中的意识程度。语言的顺应语境是指语言顺应是双向的、多维的而非单项的。顺应语境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 语言的选择必须积极地顺应具体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又包括说话者的心理世界、交际世界、物理世界等各种因素。笔者认为心理世界在旅游产品推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结合实例, 探讨旅游产品如何通过顺应旅游者心理世界来实现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目标。

3 旅游产品推广过程中的心理顺应

产品的推广属于一种单项交际行为, 由于交际对象不在现场, 推广行为对受众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 在推广过程中, 受众的心理世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所谈到的心理世界主要研究对象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小康阶段和富裕阶段需求, 即人们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这样的温饱需要得到满足后进一步追求精神层面的需要。

毋庸置疑, 旅游产品的推广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同时, 产品推广过程中会运用到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及多媒体这样的科技手段。然而选用图片、声音、视频等都有许多选择, 产品开发推广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地选择满足旅游者及潜在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来顺应其内心世界。Jef Verschueren所提出的顺应论在旅游产品推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 人们都有受尊敬的需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 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在旅游时, 人们都希望在休闲之时享受到尊重的待遇, 很多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在开发和推广旅游景点和线路时, 抓住了人们这一心理利用名人效应推出奢华游项目, 或者在开发某个时段特定旅游线路邀请名人相伴, 并在宣传推广时作为宣传亮点向人们推介[5]。比如2016年秋季, 国内的华天旅行社针对三亚新婚旅游的宣传亮点就是和明星互动, 如新婚的情侣可以到现场和田亮夫妇互动, 并入住明星大S举办婚礼的酒店。华天旅行社通过利用明星婚礼的奢华和轰动效应顺应了人们希望得到尊重的心理, 以及对甜美爱情的向往。

3.2 社会需要

马斯洛认为,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 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 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 无法度量的。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人们越来越渴望朋友的关爱、理解和信任。腾讯在推介旅游时运用广告就很值得借鉴与学习:其页面首先弹出一副年轻女士推着行李箱和满头白发的老人的画面, 背景则是山川瀑布, 一看到这幅画面首先就容易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其官网的广告语也很令人感动: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 感受大千世界的美景, 就像小时候, 爸妈陪着我们看星星……我们喜欢一个人独自旅行, 享受自由与不羁;有多少时候时间, 我们带着爸妈去旅行……一幅幅感染的画面, 寥寥数语道出孩子需要学会感恩以回馈父母, 激起游子陪伴父母出游一片孝心;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焉能抗拒。

3.3 求知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有着要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欲望。人不但要做事, 还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去做;若结果不好, 原因是什么, 到底怎样去做等。俗话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丰富人生、增长知识[6]。可见对知识的渴望也是人们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考虑到人们的这一需求, 并结合自身特点, 西安城——这座中外闻名的千年古都, 最新推出的宣传语就是“一朝步入西安, 一日读懂千年”。在暮色背景中的唐代大雁塔映衬下, 古朴, 悠远的文化底蕴油然而生, 让人向往也希望能够在游览西安的同时, 了解它的历史, 感受它千年的悠久文化。

3.4 审美需求

审美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个人本身的美丽, 还追求将事情做得出色和完美。比如画家希望画出美丽的画, 摄影师拍摄出美丽的照片。另外人们也希望在生活休闲之时游览赏心悦目的风景, 欣赏优秀的画作,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这个道理。旅游景点大多都是风景秀美、景色宜人的地方, 例如著名景点千岛湖的宣传图片就是景区的一副湖景图;晨曦中, 青山绿水云雾缠绕, 给人如同仙境般的感受。千岛湖景点的宣传语:“青山不墨千秋画, 碧水无弦万古琴”, 更是道出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顺应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从而激起人们旅游的欲望。

4 旅游产品的推广模式

本文提出的推广模式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 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初级阶段, 综合考虑受众的求知、美学、社会及综合需求;深度挖掘已有的旅游产品的文化、用户体验和产品形态等附加值;借用多种宣传手段, 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 使该产品的形态、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实现提升该旅游产品的品质, 上升到旅游产品的高级阶段。

4.1 基于消费者心理顺应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网络技术促使信息的交流高速传递并具有多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 旅游产品作为消费性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 单一、一成不变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消费者往往期待的是有着多项价值特性、具有特色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推广中, 必须考虑受众的多重要求, 同时要随着事态的发展新事物的滋生以及人们新的诉求, 对产品推广进行不断革新优化。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基于心理顺应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如图1所示。

4.2 旅游产品推广案例分析——以张家界景区近期营销策略为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旅游推广所发布信息的碎片化、个性化和针对性将更加鲜明。在这一过程中, 产品推广信息制作与发布也将更加向“个性定制”发展。旅游体验的异地性决定广告诉求丰富的多面性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进行异地的活动审美和愉悦体验。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知觉, 异地文化、民俗民风、生活习俗、生疏环境等会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和奇异感。这就要求旅游广告在推广旅游产品时, 要把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欲望和消除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戒备和排斥, 产品的推广务必结合受众的多方诉求, 必须将情感号召与理性介绍相结合。

基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在旅游产品的推广中采用单一的传统推广模式是不够的;近年来,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繁荣, 系统化、完善旅游产品也日渐丰富和成熟。以下结合文中提出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以张家界近期旅游营销推广策略为例展开分析。

4.2.1 宣传语“潘多拉很远, 张家界很近”

在好莱坞3D影片——阿凡达在全球范围内播出, 并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一部3D影片之时, 张家界旅游实时地在门户网站上提出“潘多拉很远, 张家界很近”等极具心理诱惑的宣传语, 实时地顺应了当前旅游受众的求知、美学与猎奇等心理需求。同时, 景区也通过循环播放阿凡达的精彩片段, 大力宣传阿凡达影片中悬浮山的取景地——袁家界;并将阿凡达模型引入其旅游宣传之中, 成功将以前不怎么火爆的旅游点——袁家界推向了全世界, 从而兴起了张家界旅游的又一次新高潮。

从本文所提出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看, 景区的短期推广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经历了影片播出的热点阶段后, 受众热情也逐步消退。可见景区宣传和推广也仍然是处于本文推广模型的一个阶段, 而没有真正提升为高文化和科技附加值的产品, 没有真正升级为旅游产品的高级阶段。因此, 依据本文的推广模型, 建议突破简单电影回放、阿凡达模型展示的简单模式, 进一步挖掘阿凡达影片的内在文化、奇幻和高科技内涵, 从而维持“后阿凡达时代”景区营销的力度和热度。一方面可通过制作宣传片不时唤起人们对于美轮美奂的外星球世界既向往又充满着好奇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基于悬浮山景点地理知识有奖问答, 甚至设计相应的娱乐节目吸引游客参加;还可将有关悬浮山的高科技特效小电影、户外广告片推送到热点论坛、视频网站等, 更加持久地保持此次推广的热度和强度, 更好地顺应游客的内心世界, 真正实现景区内涵提质。

4.2.2 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剧《天门狐仙》

近年来, 张家界景区重点推出了位于核心景区——天门山的大型歌舞剧项目《天门狐仙》, 该剧情来源于湖南家喻户晓的民间神话故事《刘海砍樵》, 编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再创造, 将悲伤、欢乐、笑容、泪水交合成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该剧舞台选址在天门山景区山门口至天门山顶的整条峡谷, 主舞台以10000平米的玻璃钢打造, 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全景玻璃钢舞台;演员队伍达500多人, 场面宏伟绚丽, 每次演出都满足了游客们对于美感及内心渴望尊重的诉求。该歌舞剧结合影音、视频、图片文字多种手段进行宣传, 其广告遍布市区的车站和机场, 同时还通过旅行社和当地导游进行推广, 指出这是目前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剧本邀请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任舞蹈总监, 演出画面展现融合湘西少数民族地方民歌、舞蹈, 激起了人们对于湘西民族舞蹈的好奇心;同时该剧还邀请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作曲家, 格莱美、奥斯卡原创音乐奖得主——谭盾为音乐艺术总监, 加上导游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游客们对于此剧向往不已。可见, 张家界景区策划者结合了人们内心各种诉求, 使得这部大型歌舞剧成为当地的一大旅游特色, 也成为顺应游客心理的一个极为成功的推广案例。

从本文所提出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看, 景区推出该旅游文化节目是比较成功的, 基本实现了本文提出的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的目标。然而, 激情总有消退之时, 经历了最初推出时热点阶段后, 受众热情也逐步消退。因此, 建议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天门狐仙的内在文化、奇幻和高科技内涵, 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狐仙”故事, 推出天门狐仙的续集, 进而强化“后天门狐仙时代”景区营销的热度, 从而更好地顺应游客的内心世界, 逐步推进景区产品的营销。

5 结语

基于顺应论对语言的分析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诉求遵循由低到高的追求, 笔者结合自己的海内外游历经验与研究积累, 认为在旅游产品的推广中, 往往也遵循着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的成熟经验和模式, 从而设计出面向消费者心理顺应的旅游产品推广模式, 模式中影音、图片、文字等各项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顺应消费者心理和时代变化需求。此外, 一个旅游产品的推广往往是多方位的, 本文由于篇幅所限, 只能就其某几个方面的研究展开讨论和论述, 希望能为旅游产品推广的同仁起到借鉴与交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超, 郑向敏.我国包容性旅游的发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9) .

[2]Rabia BatoÇizel, BeykanÇizel, Fulya Sarvan.Emergence and Spread of an All-Inclusive System in the Turkish Tourism Sector and Strategic Responses of Accommodation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Tourism Administration, 2013 (4) .

[3]Anderson W.Analysis of“all-inclusive”tourism mode in the Balearic islands[J].Tourismos An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J of Tourism2012 (1) .

[4]Jef Verschu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ublisher, 2000.

[5]Chadha Harsimran, Preeti Onkar.Community Participation:An Approach towards Inclu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India[C].ISCONTOUR 2014-Tourism Research Perspectiv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nference in Tourism Research, Bo D–Books on Demand, 2014.

旅游产品模式 篇10

目前关于事件旅游的概念很多, 作者比较倾向于中山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罗秋菊的说法, 她认为, 事件旅游 (Event Tourism) 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也有学者称其为节事旅游, 即节庆事件旅游 (Festival&Special Event) , 简称FSE。

事件旅游活动早就存在, 但是在我国的兴盛却很晚, 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云南昆明“99世界园艺博览会”、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等几个大型事件旅游活动的召开, 这些地方的城市知名度和旅游形象得到了提升和强化, 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 发展事件旅游日益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 提升城市形象、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 焦作市事件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焦作市凭借着丰富的山水资源、独有的太极文化, 近年来举办了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首届全国新农村农民太极拳健身大赛等一系列大型节事活动。通过举办这些赛事和节庆活动, 大大的提高了焦作山水的知名度, 弘扬和传播了太极文化, 扩大了焦作旅游影响的辐射面。

2.1 焦作市事件旅游的类型与具体活动列表

焦作市的事件旅游活动种类多样、主题突出, 根据主题, 可以把焦作的事件旅游活动分为5类, 详见下表:

2.2 开发事件旅游给焦作市带来的积极作用

焦作事件旅游活动的发展, 在塑造焦作市形象、提高城市及景区知名度、弘扬太极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塑造焦作市形象, 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近年来, 通过举办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和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和节日, 焦作市塑造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象。并在2007年增加了全国农民太极拳健身大赛内容, 举办了“弘扬太极文化感受焦作山水”为主题的“两赛一节”。通过这一系列的赛事和活动, 焦作市扩大了其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升了其旅游形象, 吸引了大批武术爱好者和旅游者到焦作来。

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优化了旅游产业的产品结构。焦作的旅游业发展虽然初具规模, 但是一直都是以观光游览型的山水旅游为主。随着当今国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开拓新的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成为各地区增强自身旅游竞争力的方法。事件旅游活动本身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 丰富了焦作市旅游产品的内容, 促进了旅游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优化了旅游产业的产品结构。

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提高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大型的事件旅游活动, 如“两赛一节”, 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轰动效应, 吸引旅游者到举办地来。并且, 还可以有效的延长游客在城市的停留时间, 增加其在当地的平均消费。一次事件旅游活动的举办, 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交通、宾馆、饭店、娱乐、购物等, 从而促进整个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在07年“两赛一节”期间, 焦作市宾馆的入住率几乎达到饱和, 而在用餐高峰期, 市内和景区的饭店均出现了人数爆满、“一桌难求”的局面, 短期内大大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2.3 焦作市事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事件旅游活动为焦作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其开发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相关项目开发不到位, 影响了事件旅游活动效应的长期化。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太极拳赛事, 焦作市“太极故里”的旅游品牌形象逐渐树立起来, 很多武术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 在短期内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太极文化旅游项目还没有开发完善, 缺乏有形的旅游物质载体。现有的太极发源地陈家沟, 除了拥有陈氏祠堂和太极武术馆之外, 就没有其他的可供参观、体验的项目了。而这些远远不能让游客充分领略到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太极武术的精妙无比, 那么, 通过事件旅游活动建立起来轰动效应, 就无法做到长期化。

事件旅游活动主题单一, 缺乏创新。当前焦作市的有影响力的事件旅游活动, 主要是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赛事和山水为品牌的旅游节, 类型不够丰富。而且主题单一, 几乎每届都是以太极和展示山水旅游为主题, 缺乏创新。

事件旅游商品开发欠缺。目前焦作市的事件旅游商品市场上, 几乎没有什么与事件旅游活动相关的旅游商品, 真正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就更少了。而市场上充斥的旅游产品, 做工粗糙, 大同小异, 根本不能体现相关事件旅游活动的主题和内涵。这样的旅游商品出现在旅游节事的举办场所, 极大的破坏了节事的环境和气氛, 降低了事件旅游活动的品味。

焦作市事件旅游的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焦作市采取的是政府主导、联合承办、联动开发的事件旅游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政府不单在名义上主办旅游节事, 而且还从事具体的操作工作, 这不利于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约束了企业参与事件旅游活动的空间。并且, 政府过多的干预, 会引起低效率、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

3 对焦作市事件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完善与事件旅游相关的旅游项目开发和设施建设, 延长长期效应。目前针对太极文化缺乏有形的物质载体的状况, 可以从精品景区建设、武校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三个重点入手, 尝试将陈家沟建设成为集养生、观光、学拳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休闲游览区, 并尽快成功申报太极拳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力度, 使太极拳人人会练, 从而打造“太极之乡”品牌, 使游客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太极氛围, 强化“两赛”造成的旅游地形象, 延长由此带来的长期效应。

丰富主题, 策划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的事件旅游活动。焦作已经举办了几次以“太极文化”和“山水品牌”为主题的大型节事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 可以将“两赛一节”定位为本地区的标志性事件旅游活动。但是建议在主题上下功夫, 可以将主题设计的更加新颖、具有时代意义。此外, 还需要增加节事活动的类型, 比如可以利用焦作市特有的怀药资源, 开发“怀药文化节”等主题鲜明、具有地方特色的事件旅游产品。

开发具有特色的事件旅游商品。研制开发专门的和事件旅游主题相关的旅游产品, 是增强游客记忆, 强化事件旅游活动主题的一个好方法。像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 就是很好的有特色的以奥运为主题的旅游商品。焦作市也可以依托现有的旅游商品, 设计出专门的事件旅游活动旅游商品。

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并用。事件旅游的运作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多方面, 应正确发挥政府主导的积极作用。同时, 大力倡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积极探索“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运行机制。合理分配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等的分工, 明确职责, 形成良性循环。

摘要:事件旅游, 也叫节事旅游, 来源于西方event&event tourism的研究。近年来, 事件旅游日益成为我国各地促进旅游业发展, 振兴旅游经济的新方式。随着焦作市事件旅游发展的日益成熟, 在这里成功的举办了一系列大型节事活动, 使得焦作市的知名度得到提升。本文从事件旅游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焦作市事件旅游发展的概况,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事件旅游,焦作市

参考文献

[1]罗秋菊, 《事件旅游研究初探》, [J], 江西社会科学, 2002年

[2]甄丽君、王严根, 《关于节事旅游的思考》, [J].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

[3]傅广海、邓玲, 《会展与节事旅游管理概论》,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旅游产品模式 篇11

关键词:旅游综合体模式;巴马;旅游开发

引言:民族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民族地区进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主要应关注自身的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条件。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区,其境内山多地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条件制约了其传统工业的经济发展。但巴马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养生长寿资源等,这些良好特色资源使得巴马依托旅游产业,实现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截止2013年底,巴马旅游产业发展已具一定规模,形成以巴马盘阳河5A级长寿养生景区、凤山三门海国际生态养生度假基地等为重点的旅游景区为主体,重大旅游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体系,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然而,巴马世界长寿之乡在旅游知名度日益远扬的同时,环境、交通、旅游承载力逐步下降,资源不堪重负。在此背景下,构建巴马为核心,涵盖盘阳河、红水河流域6县的巴马旅游综合体对优化广西巴马养生旅游开发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广西巴马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透视

(一)广西巴马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广西巴马瑶族自治作为革命老区,其区位不佳,经济基础薄弱,但巴马长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借助长寿旅游资源,广西巴马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广西巴马有效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现实优势,在旅游资源驱动城镇化发展模式中探索了有益思路。目前巴马县4A景区有巴马盘阳河景区、?巴马水晶宫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百魔洞、百鸟岩等,同时巴马也荣获“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王牌旅游景区”等称号;2009年坡纳屯成为河池市首个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基于长寿和健康的渴望,巴马2006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为11万人次,而截至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63万人次,巴马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5.3亿元。休闲养生旅游兴起,推动了县域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特别是绿色长寿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形成品牌产品包括矿泉水、山茶油、香猪等,长寿食品工业目前占巴马县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7.7%,同时长寿食品工业又带动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截止2012年,巴马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旅游业、天然矿泉水制造业和长寿食品加工业实现财政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8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1元,同比增长12%。总体上看,巴马养生旅游初步形成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驱动力。

(二)广西巴马养生旅游开发问题透视。(1)旅游产品开发偏离养生理念。巴马的长生旅游产品主要为“长寿观光旅游+长寿养生旅游”,观光性旅游在巴马的滞留时间为1-3天,游客以中青年为主;长寿养生旅游在巴马滞留时间为一个月至一年时间,游客以严重疾病患者和富余时间的老年游客而且这部分旅游者都聚集在盘阳河风景区,目前从游客数量井喷数量看,巴马养生旅游仍处于观光型旅游阶段,养生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不够,过分追求游客数量的规模化,严重影响了养生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巴马实际开发的旅游产品很多并不具备养生旅游的特质,例如诸如水晶宫、百魔洞、百鸟岩等诸多旅游产品,开发特征更具旅游观光性,其养生功能严重匮乏,面临着与其它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严重同质化竞争。(2)旅游生态破坏严重。目前巴马旅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导致巴马旅游生态破坏的因素包括污染性企业排污行为、旅游引发的生活性排污行为、旅游者和居民不文明的污染行为。污染性企业排污对湖水污染影响最大。盘阳河上游的二条支流都收到严重工业污染。例如赐福湖附近的酒精厂、冶炼厂排出的“三废”直接排入湖中,无人监管,盘阳河上游二条支流分别收到金牙金矿、所略发电站工业用水排放污染;受土地财政影响,地方政府支持的广厦水泥公司及所有砖场的工业及生活用水,改从小盘阳河抽取,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取水。大量旅游接待产生的生活性排污行为也是巴马生态恶化的主要元凶之一。盘阳河百魔屯公寓、宾馆的生活污水,直接通过排污管伸入河岸排放到了盘阳河中。连接坡月街和百魔洞的公路长达二公里,全天来自外地的驾车自助游车辆络绎不绝,扬尘不断,空气中PM2.5飙升,同时车辆排放的尾气严重影响百魔洞口的空气。(3)旅游产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旅游住宿设施规划不合理现象严重。目前巴马县养生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于盘阳河沿岸的坡月、坡纳、巴盘等村落,这些村落的旅游住宿主要依靠当地村民建设,硬件、服务设施、卫生条件都比较落后而这些旅游住宿建筑杂乱无章的分布在盘阳河周边,乱建乱盖现象严重。养生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巴马地区缺乏科学、完整、规范的康疗等机构,很多镇上除了乡村医疗卫生站外,专业的治疗研究机构严重匮乏。大量涌入的“候鸟人”给一些景区医疗服务带来了严峻挑战。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为例,整个村里本土村民不到

3000人,常住的“候鸟人”却有4000多人,简陋的医疗条件显然很难满足需求。垃圾、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空缺。盘阳河沿岸各村屯的生活环境普遍较差,特别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和人畜共处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降低游客旅游的兴趣。 (4)旅游业与其它产业拉动机制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旅游作为产业支柱,培育地方经济增长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机制模式,但从巴马旅游来看巴马旅游产业对GDP的促进,很大一部分依靠长寿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但整体旅游驱动县域经济增长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食品轻工业拉动效果不明显。虽然天然矿泉水制造和长寿食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实际品牌化发展后劲不足,以香猪为主题的系列产品系研发较少,香猪的礼品盒很精美,里面猪肉的实际功效并不明显,只能属于一次性旅游购买产品。火麻是巴马主推的一个特产,但实际上火麻在巴马种植不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农业产业拉动效果较弱。巴马地区明显属于农业县,通过旅游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大亮点,但巴马地区没有开发出特色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也缺乏有机农业园区的建设,难以真正通过旅游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增产增收。文化产业拉动效果不足。围绕乡村旅游开展的旅游项目仅仅是观光性旅游,缺乏季节性文化产品开发,例如春游,夏季避暑,秋季漂流,民俗互动式节目等等;另外也缺乏对老年度假游客设计老年娱乐项目、健身项目、疗养项目等活动,显然这些项目往往与文化产业相关,需要进行旅游设计和策划。

二、广西巴马养生旅游综合体模式路径选择

(一)基于TOUP模式的巴马旅游开发。巴马构建成功的旅游综合体,应在功能设计进行合理规划,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本质上围绕打造核心吸引中心、养生度假聚集中心,创新发展中心展开。

依据TOUP开发模式,巴马县城巴马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比较适合打造为核心吸引中心,构建高端养生旅游聚集区,在养生旅游核心产品开发上,例如可以将县城北延伸至高速公路入口处的同贺地区定位为健康长寿服务中心;将龙洪片区的龙洪景区、赐福湖景区,定位为高端养生度假社区;将甲篆乡定位为长寿养生、民俗休闲娱乐的养生度假基地。根据TOUP模式通过创造多个独特核心吸引物,一方面减轻甲篆乡养生旅游目的地生态承载压力,另一方面,实现了县域养生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

创造延伸发展中心,指在泛旅游时代发展旅游驱动相关产业发展,依据巴马县的资源特征,农业、食品加工业、文化产业应围绕旅游业进行跨界融合,形成旅游业拉动其它产业,其它产业促进旅游业更好的发展良性机制。

在农业产业方面,燕洞、所略等乡镇应定位为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区,将有机生态农业融入到巴马整体休闲养生旅游经济中;这些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开发观光农业,包括观光型农业、农家乐;建立农产品示范园,扩大龙骨花基地、糖蔗基地、火麻基地、油茶基地、香猪基地的规模,依靠成熟乡村旅游拉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食品加工业方面,那社等乡镇应定位为特色矿泉水与养生食品加工区,大力发展矿泉水以及特色农产品的加工,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特色长寿食品深加工企业,同时构建养生制造为核心吸引物的长寿食品工业旅游。在文化产业方面,鼓励文化企业落根巴马,深入挖掘养生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巴马可以利用其世界长寿之乡的国际地位,开设国际长寿养生论坛,大力发展会议产业;同时围绕民族文化,结合巴马旅游特色设计文艺节目与各大媒体合作,推进自身文化产品输出。

(二)基于GEDM模式的巴马乡村旅游开发。全域体验式开发模式(简称GEDM模式)主要针对TOUP模式仅仅偏向迎合旅游消费者感官愉悦的需求,忽略旅游者深层次自我实现最高需求,全域体验式开发模式提倡满足旅游者个性体验通过游客人生价值的改变。全域旅游综合体模式强调对旅游相关产业链进行优化,适合民族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效核心,从内生角度降低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

巴马长寿村落主要分布在甲篆乡、巴盘村,长寿生态环境更多受到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不文明行为损害。对于这些乡村地区应改变传统开发-破坏-修复的旅游发展模式,首先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环保设施建设,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引入农家乐,特色观光农业,引导旅游者参与到乡村农村生产生活,减少生态破坏行为,同时让乡村民族社区居民也能享受生态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其次,政府鼓励“候鸟人”旅游者成立民间非正式组织,引导旅游者正确认识自然,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尊重民风民俗,使自身的生活方式得到深层次改变。例如:2012年巴马 “候鸟人”成立“蓝色纽带”之家,组织的活动包括募捐、环保、互助。其具体活动包括举行集体游泳、游泳知识讲座、集体登山徒步、到山区瑶寨扶贫、清理垃圾等行动,这有效规范“候鸟人”的旅游行为。同时政府鼓励候鸟人参与巴马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许多候鸟人经济基础雄厚,出于自身养生需要,愿意为乡村地区创建环保公司、急救站,修建游泳池等,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这些“候鸟人”带头人自己建设环保、娱乐、饮食、宗教宣传养生场所,避免无序居住对生态的破坏。

全域旅游综合体模式强调全员参与,一方面使民族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不受破坏的同时又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内容,以较小的成本解决了民族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程度保护生态,同时,让旅游者通过角色转换,正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了游客和居民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赵弘中.打造高品质的湖滨南山路国际旅游综合体[J]. 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9(4).

[2] 吴必虎.泛旅游需要更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J]. 旅游学刊.2012(03).

[3] 杨振之. 度假旅游发展与区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综述[J]. 旅游学刊.2010(12).

[4] 张文磊,刘奥东,周忠发.“TG 聚合模式”——西部民族区域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2,(11).

旅游产品模式 篇12

(一)城市旅游街区的基本特征

基于城市旅游特别是城市游憩学理论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大量的游憩街、精品街、特色街,等等,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都具有了形式各异的游憩街区。国内也有诸如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苏州的观前街、桂林的洋人街,等等。这些原本方便市民的街区逐步注入了更多的旅游元素,增加了街区的旅游功能,完善了街区的各项设施,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眼中的“亮点”。

城市旅游街区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旅游者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欣赏城市标志性景点之外,还希望能够入住环境宜人,设备齐全的饭店;品尝到地方美食;徜徉穿梭于城市林立的商铺之间,购买到质优价廉,表现地方特色的商品。然而现在许多旅游过程显得较为枯燥与单调,有人戏称之: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尽管白天的旅游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但是夜生活乏味,难免影响游客的情绪和心态,尤为重要的是;将丧失夜间的消费市场,这是旅游业的一大损失。因此城市丰富的夜生活不仅是旅游者向往的旅游活动,更是引导旅游消费的重要领地。城市旅游街区应该具备多项吸引旅游者并且引领和拓展旅游消费的功能。(2)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作为城市旅游街区必须强调的是除功能齐全之外,更需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的旅游街区才有利于打造品牌,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产品。(3)体现城市特色和内涵。一个城市均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及社会时尚的一面,特色是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这是城市旅游发展的生命力。它必须通过发掘淀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得以体现,形成城市旅游亮点。

(二)城市旅游街区开发的意义

1.城市旅游街区开发有利于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许多旅游城市既具备一流的旅游资源,也有较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可以保证游客正常的生活和旅游的需要。但是购物和娱乐这两个环节始终没能跟上国际旅游发展的潮流。从旅游经济学角度看;旅游者的消费分成基本消费和非基本消费,而购物和娱乐属于非基本旅游消费,也是形成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源泉。

一般来讲,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会选择与驻地相近的场所作为购物娱乐的去处,所以说在旅游街区布局各种星级不同、档次不一的饭店、提供各种风味的美食佳肴、方便的交通配置、琳琅满目表现城市特色或异域风情的纪念品,才能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才能丰富城市旅游的功能和内涵,尤其对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城市旅游街区开发将极大地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类总是在选择一种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相异的地方作为旅游活动场所。人们需要在紧张工作之余进行调整和修养。在经济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因而,传统的由导游带队的正规的全包价的旅游活动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要,旅游者在不断地求新、求奇、求异、求变。越来越多的游客更渴望自己支配时间,除欣赏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外,更想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体验城市风情。旅游街区由于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品味及地域文化特色,能多方位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符合当代人的旅游消费心理。

3.城市旅游街区的开发有利于拓展旅游消费,形成旅游产业链

旅游街区集休闲、观光与购物等于一体,不断拉动内需,提升消费水平,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各类形形色色的旅游新产品充斥市场,极大地激起游客的消费热情,是引起冲动型消费市场的驱动力,这对过去比较冷清的夜间市场是一大冲击波。同时对形成旅游市场的产业链,促进旅游市场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以及凝成一条龙或一体化旅游生产和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必将推动旅游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城市旅游街区产品开发的依托条件

城市旅游街区的开发大多依托各类城市旅游资源,配以一定的旅游专门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旅游街区建设。

在当今城市中,不仅将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为是旅游资源,一切社会事件、现象、活动和事务都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元素,包括城市秀丽的景色、不同特色的建筑与人文景观、以及当地居民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城市是个综合性的载体,不能用传统的旅游资源观去分析,建议城市旅游资源分类如表1。

不难看出,城市旅游资源是塑造旅游街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使街区具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色彩,便于营销推广,吸引客源。如欧洲,在原有的拥有古老建筑的街区上,进行重新的打造,建筑物内部重新粉饰,将古堡内部装修成现代化的酒店,或是精品专卖店,街区沿线配置一些露天的咖啡吧、酒吧,方便游人休息。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有这样的例子,如上海的新天地,就是利用上海“里弄”的传统建筑格局,将现代化的娱乐元素融入其中,成为上海颇具特色的景观。

(一)依托客源市场

对于某些现代化的大都市而言,城市旅游资源似乎相对缺乏,这类旅游目的地往往经济实力雄厚,在旅游街区的开发中,以客源市场为导向,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确定街区的主题,并进行旅游设施的综合性整合。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旅游需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满意是终极目标。按照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潜意识孕育着人的原始需要与情感,是生命的原动力,总是期盼“快乐原则”去获得满足。根据影响市场出游状态的若干因素,可以构建旅游者流动模型。首先给出总模型的一种变体:

Vij=GEiAj(Dij)b,式中,Vij:某段时间内客源地i到目的第j之间的旅游流量(Volume);Ei:客源地i的出游力(Emissiveness)的某种表达;Aj:目的地j的引力(Attractiveness)大小的某种表达;Dij:和j之间距离(Distance)的某种表达;G:流量的历史参数;B:距离的某种参数

下面分别构建上述各变量的函数表达式。客源地的出游力分为游客个体的出游力(IE,individual emissiveness)和某一集体(城市、社会阶层、某一年龄段人群等)的出游力(ME,mass emissiveness)两种。

IE=f(I,t,s,a,Fa,Ed) ; 式中,I:个人或家庭平均收入;t: 闲暇时间及其分布a:个体体能(健康人、残疾人);Fa :家庭结构;Ed:受教育水平;p:城市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特征;h:群体与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联系程度。

根据上述的旅游者流动模型可以看出,现代旅游者总是要选择一种与居住地的生活状况有所不同的场所作为旅游目的地。而这种追求的差异表现在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差异。目的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民族之间的差异、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差异等都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对旅游需求的把握主要通过调查途径,根据旅游街区结构的一般特征,对特定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和预测需求,如桂林阳朔的一条“洋人街”,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游玩了桂林至阳朔的80公里的漓江水路后成为许多外国人徒步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为了旅游者的需要,在阳朔县城的中心开发了一条西街即“洋人街”,洋人街最吸引老外的是这里有许多民俗小店、工艺品店、书画店、背包旅馆、咖啡厅、酒吧和中国功夫馆。这里能体现国际氛围的,除了各种肤色的洋人外,大概就是各种西式酒吧,只是其装饰风格又揉杂了中国特色。类似这样的街区设计风格在外国旅游者居多的城市十分多见,比如云南大理、丽江古城等都有诸如此类的酒吧街、小商品街。

(二)依托便捷的地理位置

旅游街区的布局必须与城市内部旅游交通网相互协调,并考虑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它不仅包括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交通系统,更包括在目的地内进行游览的交通网络。值得一提的是,原有的平面式的交通网络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为了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认同程度和满意度,就必须解决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发展立体交通,建设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从现代交通技术来说,地铁、轻轨具有安全、快速、客流量大、公害少等优点。大大地缩短时空差距。

以旅游街区为目的地的出行,在出行方式、目的地、路线的选择及出行链(图1)构成等方面和其它目的的出行有着较大的不同。很多游客都是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去购物、休闲。那么合理的拥有便捷交通的地理位置。将减少了旅游者的劳累与花费,提高旅游效益与旅游质量。如巴黎、上海这样的旅游城市,利用城市内部的地铁网络使游人的市内旅行更加方便快捷。

(三)依托独特的文化历史积淀

许多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城市的外部形态会渐渐消失,但独特的文化历史沉淀仍然存在。旅游街区中形成的建筑风景线、各类名人街、美食街、古玩街等特色街都是因文化历史的差异而有所差异,体现特色,文化历史是旅游街区形成鲜明个性的原动力。如云南大理的丽江古城的街道上,各地旅游者都购买当地少数民族的饰品,将自己“全副武装”。品尝少数民族的饮食,和少数民族载歌载舞,还有的穿上少数民族艳丽奇特的服装,拍照留念,充分显示了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三、城市旅游街区产品开发模式

纵观国内外城市旅游街区的开发现状以及旅游街区形成的基本机制,笔者认为城市旅游街区的产品开发模式大致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一)公务型旅游街区

这类旅游街区往往主要针对商务、会务等旅游者,因此属导向型吸引物和服务设施十分集中的街区,且往往与城市的中心商业区交错或者毗邻。对于经济驱动型的大城市,本身旅游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但是其便利的区位条件,发达的现代化通讯手段,使这一地区往往被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并进行系统地规划,如新建大型会议中心、商务型酒店等,具有举行国内外重大会议的一流场所和设施,并且在街区内配备一定的综合型购物中心,方便各地商业旅游者的休闲娱乐活动,往往各地政府机构的办事处也设立于此。因此,形形色色的人工建筑物以及全国性的甚至国际性的会展来此开拓旅游市场。比如美国的华盛顿,任何旅游者来此都会参观白宫,了解美国的行政中心。上海的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由于举办APEC会议、世界财富论坛等一系列国际著名会议,提升了知名度,增加了吸引力。

(二)商业型旅游街区

这类旅游街区主要位于城市中的商业中心区,以建筑景观、各类商店商场、休闲、娱乐服务设施等商业氛围吸引旅游者前来购物、娱乐、观光、休闲。因此商业游憩区也应该属于其中。这类街区的集中体现便是商业步行街,原本的商业步行街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居民而设计的,但是在某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这类街区旅游者占的比例更大。毋庸置疑,无论是大城市中繁华的商业街,还是资源型旅游城市中的特色商品街,仍然是商业功能第一,以商业促动购物、娱乐、观光、休闲等,从而促进旅游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如美国纽约第五大道、香港的铜锣湾等。

(三)文化型旅游街区

坦率地说,城市文化的涵义相当宽泛,任何旅游街区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这里所指的文化型旅游街区,更能凸现地域文化的典型性,具有打造成城市精品文化旅游街区的可行性,并成为城市灵魂。这类街区或具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或具有建筑文化瑰宝、或能表现内涵精深的饮食文化以及现代时尚与流行文化特色等。旅游者在此可以通过参观游览获取旅游信息、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及休闲娱乐等。巴黎的蒙马特高地的历史性建筑物Printemps Haussman,游客被这座建筑物的绚丽外观、精细的建筑雕刻装饰物以及锈迹斑斑的玻璃圆形屋顶所深深吸引。其中还为旅游者设置专门区域,进行时尚表演,吸引广大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休闲、购物、娱乐等,成为巴黎著名的文化旅游街区。南京的长江路文化旅游街区亦属此例。

(四)风光型旅游街区

这类旅游街区往往依托某著名旅游风光带,逐渐培植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旅游街区。因此,以著名旅游风光景观为主要吸引物,如依托桂林漓江风光带的“洋人街”就是利用桂林山水开发成功的一条旅游街区。这一类旅游街区在我国著名旅游风景区是主要的开发模式。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所列是四种主要的开发模式,但在实际中往往会形成一些复合型的或兼有型的开发模式。

四、城市旅游街区市场推广模式

城市旅游街区的市场推广,即城市旅游街区通过综合营销手段和途径与旅游目标市场消费者或潜在旅游者进行全方位沟通,从而建立自身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鲜明市场形象,并最终实现旅游街区相关产品的全面销售。

城市旅游街区市场推广的具体方法可能会借鉴和运用已经成熟的各种市场推广方法,但其内在体系的构成上具有自身的特色,其内容涵盖三大层面,如表2所示,即旅游街区形象推广、旅游活动推广、产品营业推广。

(一)城市旅游街区的形象推广

旅游街区形象(Image)是指旅游者对旅游街区总体的认识和评价,它是旅游街区历史印象、现实感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旅游者心目中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综合感知。旅游街区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该旅游街区客源市场的未来形成与发展,因而旅游街区形象推广成为市场推广的首要主题,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以下措施。

1.旅游街区的综合宣传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在各级旅游机构的协助下,利用国际国内各类型的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有计划地邀请国外知名人士免费前来观光、娱乐、购物、游览,展示旅游街区的文化形象,同时出版发行本地区主要风景点的名信片、音像制品、图书刊物等大众传媒进行全方位宣传。

2.旅游街区信息咨询服务

城市旅游发展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都倾向于自助游,城市旅游机构应在主要的旅游集散地及停留地开设游客信息中心或旅游信息咨询站,向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网点收集有关旅游数据信息,用多种文字形式和音像材料,向游客介绍城市主要旅游景点同时介绍旅游街区的情况,也可在机场、车站、码头、涉外饭店等窗口地区和重要景点将标有旅游街区位置分布的城市多语种地图册免费发放给旅游者,小册子中提供了旅游街区的详细信息和具体位置,可以帮助旅游者快速准确到达想去的场所。

(二)城市旅游街区的活动推广

城市旅游活动重点是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其中包括以特别的仪式为标志的庆典;为纪念名人或著名事件或庆祝丰收的年度仪式;为纪念作品、工艺类展览的文化事件;地区性具有相当规模影响的交易会;具有一定主题的大众娱乐和聚会。旅游街区往往是进行节庆活动的重要载体,节庆事件往住在旅游街区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街区的主要形象塑造者。城市旅游街区可以推出属于本地特色的节庆活动,如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的端午节、妈祖庙会、桔子节、三月三歌会等,北方的影视节、冰灯节、风筝节、啤酒节等。把这些节庆事件和旅游街区静态的服务、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定能成功地吸引游客,扩大旅游街区声誉。节庆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包括以下程序:(1)建立本地区相关节庆事件资源库,从多角度收集本地区旅游相关节庆,按名称、类型、规模、组织者、区位、季节、赞助者、主要活动、参与者人数及产生的影响等指标统一归档;(2)对节庆事件进行质与量、地区总体形象的贡献率等指标的系统分类评价;(3)筛选主题节庆事件并确定节庆的相关组织者;(4)根据目标市场的构成及兴趣,设计出相应的具体节庆产品(主题、内容、规模、地点、时间、程序等);(5)制定相关政策和行动保障方案计划,即协助组织者制定防止消极影响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行动方案计划,包括优先权、财政计划、行动日程、执行主体、效果影响评估。

(三)城市旅游街区的营业推广

旅游街区营业推广是旅游街区相关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通过对中间商或消费者刺激和鼓励,促使其尽快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而采取的一系列促销措施和手段。它强调针对旅游街区这一目标空间,是一种临时或短期的带有馈赠性质或奖励性质的促销方法,如赠券、竞赛、抽奖等。其优势是信息传播快,能迅速增加吸引力,临时改变旅游者的购买习惯,促使其产生立即的消费行为,从而在短期内能提高销量。如巴黎的商业旅游街区,经常通过发放一些折扣券吸引旅游者购物。

旅游街区的营业推广是非定期、非常规的,推广的目标包括消费者、中间商和推销员。对于不同的营销对象,企业要选用不同的营业推广方式,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上。营业推广实施过程包括策划营业推广方案、实施和控制方案、评价该方案的实施效果。如表3所示,有以下四种典型旅游街区营业推广的方式。以实现直接的销售过程。

以上是对旅游街区产品与市场开发模式的初步探索,由于旅游街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上面的综述可能略显粗浅,恳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今后将会继续深入研究,以期对城市旅游业发展力尽所能。

摘要:城市旅游街区开发和建设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城市旅游街区有其基本特征和开发意义,城市旅游街区产品开发条件、开发模式以及市场推广模式等方面都是为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培养新的增长点。同时亦对我国其它类似旅游城市旅游街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旅游街区,产品开发,市场推广

参考文献

[1]Brian King,Michael McVey,David Simmons,Asocietal marketing approach to national tourismplanning:evidencefrom the South Pacific,TourismManagement,2000(21):407-416

[2]吴必虎,徐斌,邱扶东.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3]赵振斌。双休日休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J].人文地理,1999,14(4):46-49.

[4]侯国林,黄震方.城市商业游憩区旅游开发的原则与产品体系[J].城市问题,2001(1):18-20.

上一篇:未来应用展望下一篇:电力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