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控制

2024-10-02

预防与控制(精选12篇)

预防与控制 篇1

鹅作为一种草食性的禽类, 其绿色食品的地位已被人们广泛认识。由于饲养量的不断增长和良种交流的活跃, 小鹅瘟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 影响了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这里仅就小鹅瘟的诊断及防治作一剖析。

1 综述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和出现共济失调等, 典型病变为小肠黏膜渗出性炎症, 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形如“腊肠样”。

2 病原

病原为小鹅瘟病毒, 本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加热56℃3h以后才死亡, 在-20℃的环境中可以存活2 年以上。

3 临床症状

3.1 最急性型

多发于一周龄以内的雏鹅, 往往不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或发现时已倒地乱划呈昏迷状态, 不久死亡。

3.2 急性型 (常见型)

主要发生于15日龄以内的雏鹅, 潜伏期1~2d, 病程3~5d, 发病鹅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虽随群采食, 常衔草甩出。喙端色泽变暗, 有的呈青紫色, 呼吸困难, 鼻腔、口腔分泌物增多, 常甩头以甩出黏液。排灰白或黄绿色含有气泡或纤维碎片的水样稀便, 临死鹅有的呈现神经症状, 抽搐、脚翅麻癖, 最后衰竭死亡。

3.3 亚急性型

主要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雏鹅, 主要症状为离群呆立, 厌食, 拉稀和消瘦, 病程3~7d, 有少数能够自愈, 但病愈鹅生长发育不良。

3.4 剖检

小鹅瘟的主要病变在消化道, 特别是其中的小肠部分。死于最急性型的雏鹅往往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病程稍长的可见十二指肠黏膜有急性卡他炎症, 充血, 呈弥漫红色, 附有多量黏液。死于急性型的雏鹅, 肠道常有特征性病变, 小肠后段、回盲部肠道膨胀2~3倍, 内容物形成栓子, 堵塞肠道, 型如“腊肠样”, 剥离栓子或假膜, 肠壁平滑, 无炎症或溃疡。有些病例未形成典型的栓子前, 常形成长条状、薄膜状或管状的假膜, 里面是污绿色的食糜。另外肝、肾、脾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及充血。

3.5 防治

3.5.1 小鹅瘟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一个地区发生流行后, 第2~3年常常不再发生流行, 因为母鹅已经产生了坚强的免疫力, 如果不再从外地引进雏鹅, 基本不再流行。所以, 要坚持自蘩自育, 避免从外地引进鹅雏和种蛋, 切断传染源。

3.5.2加强对母鹅的免疫, 在开产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 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一毫升 (或按说明书) , 开产前15d进行第二次注射, 以后母鹅所产蛋孵化出的鹅雏具有坚强的免疫力。

3.5.3 对孵化出的鹅雏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 未发生过小鹅瘟的地区也要注射, 保护率可达90%以上。

3.5.4 坚持定期消毒, 每周用双链季胺盐类消毒药 (如百毒杀) 或碘制剂带鹅消毒2~3次, 采取“全进全出”制, 即:同一鹅舍只饲养同一日龄的鹅, 出栏后清除鹅舍内的垫料, 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按每立方米甲醛24mL、高锰酸钾12g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应注意的是, 在消毒前, 应封闭门窗, 将舍温升到20℃以上, 湿度达到50%~60%, 密闭熏蒸24h, 然后打开门窗排除甲醛气味, 准备进下一批鹅雏。

3.5.5 对于已经发生小鹅瘟的鹅群, 应及早做出诊断, 紧急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1mL/只, 同时注射禽专用干扰素及排异肽, 可使大部分鹅得到救治。

预防与控制 篇2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安全、有效的管理应收帐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和大家一起讨论在日常销售过程中如何管理应收帐款。

销售、财务的监管

一、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

在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日后处理应收帐款时与经销商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

1、明确各项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情况等;

2、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

3、确定合同期限,合同结束后视情况再行签订;

4、加盖经销商的合同专用章(避免个体行为的私章或签字);

二、定期的财务对帐

财务要形成定期的对帐制度,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就必须同经销商核对一次帐目,以下几种情况容易造成单据、金额等方面的误差,厂家要尤为重视:

1、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

2、产品的回款期限不同,或因经营条件的不同而同种产品回款期限不同;

3、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时;

4、经销商不能够按单对单(销售单据或发票)回款;

5、要主动拒绝用货款垫支其它款项(客户返利、破损产品货款、广告款、终端销售推广费用等);

以上情况会给应收帐款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帐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帐现象,同时对帐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

三、对产品铺货率的正确理解

如果产品铺货率提高,会增加销售机会(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但应收帐款和经营风险也同时增加;如果降低铺货率,经营风险虽然降低了,但达不到规模销售的目标。所以正确、合理的解决产品铺货率问题,对降低应收帐款,保证货款的安全性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建议在产品不同销售阶段、或根据产品不同的销售策略、或根据市场推广的强弱势而采取不同的产品铺货政策。

四、减少赊销、代销运作方式

销售人员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或为了完成销售目标而采取赊销、代销的运作模式。这种销售模式是经销商拖欠应收货款的土壤,并极易造成呆、死帐的出现。我们要制订相应的销售奖励政策,鼓励经销商采取购销、现款现货等方式合作,尽量减少赊销、代销的方式。

五、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

我们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将应收帐款的管理纳入对销售人员考核的项目之中,即个人利益不仅要和销售、回款业绩挂钩,也要和应收帐款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制订合理的应收帐款奖罚条例,使应收帐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

六、建立信用评定、审核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够做到现款现货的经销商很少,我们要建立信用评定、审核制度,对不同的经销商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限(一般为半年)。对经销商的信用管理要采取动态的管理办法,即每半年根据前期合作情况,对经销商的信用情况重新评定。

经销商的监管

一、建立完善的经销商开户制度

当厂家开拓新的市场或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时,对经销商选择时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将来的销售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同时也降低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当我们面对着“买方市场”这个实际情况时,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工作。

因此,合作前对经销商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估的内容应包括:

1、经销商的资信状况;

包括:企业发展状况、在行业中的口碑、历史交易记录、在销售通路中上、下游的评价等。

2、经销商的财务状况;

包括:企业的性质、注册资金、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企业欠债情况、还债能力、经销商应收帐款等。

3、经销商的经营状况;

包括:公司发展方向、负责人经营理念、主营销售渠道、是否有本行业的经验、是否有经销竞争产品、是否有代理畅销产品、销售队伍、销售规模、仓储、物流配送系统等。

4、负责人的个人资料;

包括:社会地位、家庭背景、个人背景、家庭成员、婚姻状况、个人爱好、不良嗜好等。

二、对已合作经销商的监管:

1、强化经销商的回款意识;

经销商在处理应付帐款时,会根据以下的原则而选择先后支付顺序:

a、对经销商利润贡献的多少;

b、代理产品销售金额的多少

c、代理产品在经销商心目中的地位;

d、客情关系的维护程度;

e、厂家对货款管理的松、紧程度;

要经常性地强化经销商的回款意识,将本公司的付款顺序排列在前面,成为经销商的第一付款顺序是我们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2、控制发货以减少应收帐款;

按照经销商实际的经营情况,采用“多批少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应收帐款。根据个人以往经验,以每月发货1~2次为宜,即每次发货量为经销商15~30日的销售量。

3、适当的通路促销以减少应收帐款;

根据20/80原则,对于20%这部分重点客户的应收帐款的管理,是应收款管理的重中之重。实行通路促销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厂家的应收帐款。但此种方式应谨慎使用,不宜过濒(一年一次为宜)。同时建议:在年中以通路促销为条件、在年末以年终返利为条件促使重点大客户降低应收帐款。

4、建立经销商的库存管理制度;

通过对经销商库存的动态管理(销售频率、销售数量、销售通路、覆盖区域等),及时了解经销商的经营状况,保证销售的正常运转,有效地控制应收帐款。

三、经销商发生欠款的危险信号: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经销商出现的一些信息,对厂家货款的安全性是有警示作用的。如:

1.办公地点由高档向低档搬迁;

2.频繁转换管理层、业务人员,公司离职人员增加;

3.受到其他公司的法律诉讼;

4.公司财务人员经常性的回避;

5.付款比过去延迟;经常超出最后期限;

6.多次破坏付款承诺;

7.经常找不到公司负责人;

8.公司负责人发生意外;

9.公司决策层存在较严重的内部矛盾,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

10.公司有其他的不明确赢利的投资(投机)如:股票、期货等;

11.不正常的不回复电话;

12.开出大量的期票;

13.银行退票(理由:余款不足);

14.应收帐款过多,资金回笼困难;

15.转换银行过于频繁;

16.以低价抛售商品(低于供货商底价)

17.突然下过大的定单(远远超出所在区域的销售能力);

18.发展过快(管理、经营不能同步发展);

当经销商出现以上危险信息时,厂家采取果断、迅速的应变措施,可以降低应收帐款的回收风险。

销售人员的监管

一、加强销售人员的原则性:

在实际的销售管理过程中,我们会感觉到销售人员总是帮助经销商向厂家索要更多的利益。销售人员如何处理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经常听到:“厂家和经销商要达到共赢”,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所以销售人员在同经销商维持良好的客情关系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他们的原则性,也就是销售人员的同情心和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不折不扣的执行公司制定的销售政策(应收帐款管理)。

二、加强销售人员的回款意识:

我们应该销售人员培养成良好的习惯:货款回收期限前一周,电话通知或拜访负责人,预知其结款日期;期限前三天确定结款日期,如自己不能如约应通知对方自己的某一位同事会前往处理,如对方不能如约应建议对方授权其他人跟进此款;在结款日一定按时前往拜访。

1、因为时间是欠款者的保护伞,时间越长,追收成功率越低:

拖欠时间(月)1 2 6 9 12 24

成功率(%)93 85 73 57 42 25 13

2、最后收款期限

a、客户拖欠之日数,不应超过回款期限的1/3;如超过,应马上采取行动追讨;

b、如期限是30天,最后收款期限不能超过40天;

c、如期限是60天,最后收款期限不能超过80天;

d、如果不马上追讨,相当于将回款的机会让给别的公司,同时本公司的经营风险就相应的提高。

三、加强销售人员终端管理、维护能力: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终端维护的管理办法,不仅可以降低经销商的经营风险,确保厂家货款的安全;同时也可以提升销售业绩,提高公司形象、产品形象在经销商中的地位,这对及时清欠应收帐款都是有益的。

我们要记住:

要确保厂方的销售回款,就要确保经销商的销售回款。

要厂家的生意提高,就要确保经销商的生意。

四、提高销售人员追款技巧:

销售人员在成功追收帐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销售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

1.运用常识;

2.追讨函件;

3.丰富、完善的客户资料档案;

4.让对方写下支付欠款的承诺函件,并加盖公章;

5.与负责人直接接触;

6.录音;

7.向警方求助;

8.谨慎从事;

9.丰富自己财务、银行等方面的知识。如:支票、电汇、汇票、承兑汇票、退票等。

五、零售终端经营不善的危险信号:

在日常拜访中,检查零售终端的经营状况是终端代表重要工作之一,当终端出现下列状况时,我们就要特别的谨慎,应及时将此信息通报给经销商,避免经销商的经营损失:

1.正常的营运费用无法支付(如:房租、水电、工资);

2.商场负责人无正当理由的突然失踪;

3.商场业务人员的频繁更换;

4.商品大打折扣(低于供应商的底价);

5.频繁的有商家退出经营;

6.货架出现大量的空位;

7.大量使用礼品劵,抵供应商的货款;

8.大量的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9.不正常的盘点;

10.商场没有人气;

成功追收应付帐款

一、应收帐款的处理方法

1.销售资料(收货单据、发票等)是否齐备?内容是否准确无误?

2.准时给予文件;其实越早给经销商发票,货款回收可能越早,同时要确认经销商收到发票;

3.完善客户跟进制度:客户接触率与成功回收率是成正比的,越早与客户接触,与客户开诚布公的沟通,被拖欠的机会越低;

4.定期探访:如客户到期付款,应按时上门收款,或电话催收;即使是过期一天,也应马上追收,不 应有等待的心理;

5.建立形象:客户是需要教育的,一定要给予客户一个正确的观念:我们对所有欠款都是非常严肃的,是不能够容忍被拖欠的;

6.服务精神:认同及理解客户的困难和投诉,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客户解决困难;

7.技巧训练:追收欠款是需要技巧的,如:电话技巧、上门拜访技巧;同时应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个人背景等资料;

二、已被拖欠款项的处理方法

1.文件:检查被拖欠款项的销售文件是否齐备

2.收集资料:要求客户提供拖欠款项的原因,并收集资料以证明其正确性;

3.追讨文件:建立帐款催收制度。根据情况发展的不同,建立三种不同程度的追讨文件――预告、警告、律师信,按情况及时发出;

4.最后期限:要求客户了解最后的期限以及其后果,让客户了解最后期限的含义;

5.行动升级:将欠款交予较高级的管理人员处理,将压力提升;

6.假起诉:成立公司内部的法律部,以法律部的名义发出追讨函件,警告容忍已经到最后期限;

7.调节:使用分期付款、罚息、停止数期等手段分期收回欠款;

8.要求协助: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对于呆/死帐的处理方法:

1.折让

2.收回货物

3.处理抵押品

4.寻求法律协助

高校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篇3

为防范财务风险,学校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目前高校的基础建设资金多是贷款资金,因此应该优先投入一些关系学校发展大计的关键性项目上,如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实验室建设或相关设备的更新改造等;另外则可以考虑资金回收快、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

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风险控制力度。一方面,要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为学校领导提供预警信号。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将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建设性预算和偿债性预算。经常性预算必须以收定支,确保平衡;建设性预算要按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偿债性预算要打足。其次,要坚持集中财力保重点,重点支持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学位点建设等项目,同时保证人员经费支出,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启用计算机网络注册、选课系统,同时加强诚信教育、荣辱观教育,努力根治学生恶意欠费问题。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努力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二是设立内部银行,实现校内资金的集中管理。全校只有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帐户,校内所有二级会计核算单位均在内部银行开设帐户,处于学校的严密监管之下,同时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三是实行会计委派制。要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

拓展融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高校必须对高校财务风险有正确有认识,开源节流,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拨款,管理上以节流为主,同时还要采取开源措施。高校要下大力气解决学费欠缴问题,其次,要多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根据一些学校的经验和目前高校的情况,通过土地置换、校办产业、合作办学等措施提高高校自身的创收力,以分散财务风险。

创新校办产业与管理机制

明晰产权关系。规范学校的投资核算和管理是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事企分开是确定企业法人地位的关键。对校办产业的厂房、设备等学校资产要进行评估,学校以评估价作为对校办产业的投资额,享受投资者应有的权益。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

落实投资责任。产权关系明确后,学校作为投资者以出资额享受权益,参与决策和管理;经营者向出资者负责;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权债务承担责任。

规范企业组织。学校要根据自身专业技术的优势,创办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首先,要科学论证,切忌盲目投资,盲目上项目。其次,要强化管理,公开招聘企业负责人。建立健全企业法人组织形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科学管理。

强化激励机制。实行经营者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经营者年薪制等管理机制,把经营者的收益、员工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直接挂钩,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奖罚分明,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子痫的控制与预防 篇4

子痫分子痫前期及子痫期。子痫前期, 即先兆子痫, 指孕妇在妊娠2 0周后出现血压大于或等于1 4 0/9 0 m m H g, 且尿蛋白大于或等于300mg/24h或 (+) , 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子痫, 指子痫前期孕产妇出现抽搐, 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如何防止子痫前期不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子痫, 对于基层医师来说是比较难的事。其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虽然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集中认为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起源于胎盘病理生理改变, 进一步导致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免疫适应不良、胎盘缺血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其二, 目前流动人口很多, 其中的育龄妇女更是处于弱势, 孕期保健对她们来说闻所未闻, 更别说主动检查, 经常是出现了子痫发作才到医院就诊, 给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危带来极大威胁, 接诊医师也常措手不及。这对从事妇产科医师来说是痛心无比的。因此, 了解此症的控制及预防非常重要。

目前认为, 发病原因中遗传比较关键, 也就是说先天从父系及母系得到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如果有一孕妇的父系或母系的任何一方家中有过子痫病人, 那么这个孕妇就是易感人群, 需要格外关注。对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营养不良家族及低社会经济状况的均属高危人群, 也需要大力宣传预防为主, 做好孕妇保健和产前检查。子痫预防的关键点是要做好孕期保健, 孕期定期检查。若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症状时一定要休息, 以左侧卧位每日休息不少于10小时比较安全, 要关注是否有头晕、头痛及视力改变, 必要时需要住院观察血压、尿蛋白、胎儿情况、胎盘功能, 加强营养, 间歇吸氧。

子痫以分娩为基线划分为产前子痫、产间子痫、产后子痫, 其中产前、产间子痫需尽力保护产妇和胎儿, 产前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产间需要尽快结束分娩。一旦发生子痫, 就需要预防产妇视网膜剥脱, 以及肝、肾、脑等的大血管出血和坏死等并发症。子痫前期预防子痫发生关键是控制血压, 解痉, 利尿, 防抽搐, 只要进行以上措施一般很少出现子痫。

前不久我在会诊时遇到1名妊娠晚期高血压并子痫发作的产妇, 现将抢救过程进行简述, 以供基层医生了解。

病例资料产妇25岁, G1P0, 孕37+2周, 单胎, 自诉突然头晕、头痛、腹痛1小时余, 且逐渐加重。会诊时, 血压180~200/110mmHg (收缩压听不确切) , 腹部压痛明显, 尿蛋白 (+++) , 血红蛋白8 g, 床旁B超示可疑胎盘早剥, 胎心微弱60次/min (分别由3名医师听诊均听不清) , 双下肢水肿 (++) 。经询问, 患者入院前从未做过孕期检查, 既往高血压史不明。依据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病情发展状况, 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严重子痫前期, 胎盘早剥。

救治过程及结局立即为产妇做交叉配血试验并备全血, 同时打开两条静脉通路, 一条用以解痉、降压等药物输入, 另一条急救备用。为防止和减少抽搐, 维持子宫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即给予25%硫酸镁16ml+5%葡萄糖注射液20ml, 缓慢静脉推注;以后改用25%硫酸镁2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缓慢静脉滴注, 每小时1~2g, 约5小时滴完。给药的同时即行剖宫产术, 并请儿科医生参与。新生儿娩出, 见皮肤软、无张力、无呼吸、有心跳, 儿科医生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术中见产妇胎盘3/4已剥离, 呈紫色、表面黏附血凝块, 子宫呈紫茄子样, 属子宫卒中, 产妇生命垂危。我们试用温盐水护子宫, 待子宫恢复原色时再处理, 20min后子宫逐渐由紫变粉, 于是缝合子宫、关腹。在缝至最后两针时, 产妇突然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血压下降, 缝针眼处血液不凝。紧急应用止血药, 无效;当时医院无低分子肝素, 立即给予输入备用血 (内含肝素) , 同时快速缝合切口, 关腹成功, 血止。腹部置引流管以便观察出血情况。手术结束, 产妇血压低、四肢冰凉、表情淡漠, 仍处于休克状态, 继续给予输血、解痉、吸氧治疗, 维持出入量均衡。经1个多小时的抢救, 产妇四肢回暖, 血压趋向平稳, 恢复中曾一度出现血压升高并短暂抽搐1次, 但很快恢复正常。经抢救, 新生儿也恢复自主呼吸。

体会据报道, 胎盘早剥在50%者其死亡率高达95%以上。本文介绍的产妇胎盘早剥达3/4, 并出现子宫卒中、DIC, 病情复杂又紧急。救治此例的体会: (1) 争取时间快速终止妊娠是抢救的重要举措;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 (2) 保证静脉通路畅通, 使常规药物和急救药物及时有效的输入, 必须同时打开两条静脉通路。 (3) 医生在手术中沉着冷静地判断和果断、正确地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每做一件细小的处理都要思考周全, 尽可能避免对产妇的再次伤害。 (4)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 治疗过程要严格把握硫酸镁药物剂量, 避免药物过量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肌腱反射消失、中枢抑制、呼吸抑制等毒副反应。输液过程密切监测血镁浓度 (正常孕妇血镁浓度0.75~1 m m o l/L;治疗有效浓度1.7~3 m m o l/L, 中毒浓度>3mmol/L) 、膝反射、呼吸、尿量等。常用的硫酸镁每支10ml (含硫酸镁2.5g) , 一般每天40~60ml, 不得超过60ml, 大部分控制在40ml以内。一旦出现药物过量应立即停用硫酸镁, 用葡萄糖酸钙1g, 3min静脉给药1次, 用以对抗硫酸镁的毒副作用,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此例患者提示我们,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前、产间和产后子痫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 一定要重视孕期保健和孕妇定期检查, 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篇5

为了预防分娩过程中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特制定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布局及人员管理

1、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各区之间应有 实际的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1)非限制区设于产房最外侧,包括换鞋及平车入室区、更衣洗澡区、厕 所、值班室、休息室、处置室;

(2)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洗涤间;

(3)限制区在内侧,包括分娩室、刷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室等。

2、应设置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无条件时设置隔离床。

二、分娩前产妇的管理

1、产妇产前应进行HBV、HCV、HIV、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应按消毒 隔离原则处理。

2、产妇进入产程应入住待产室。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安置在隔离待产 室待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助产人员的准备

1、进入产房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得涂指甲油。

2、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3、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皮肤有伤口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行助 产及手术操作。

四、接生中的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

1、协助产妇穿腿套或盖被,注意保暖。

2、准备产包、侧切包等接生用品。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

3、备皮、消毒会阴部:用一次性备皮刀去除阴毛,用10%肥皂水棉球擦洗 会阴,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用0.5%碘伏棉球消毒二遍。

4、助产人员严格外科手消毒、穿防渗透的无菌手术衣或围裙、戴无菌手套。

5、整理台上的器械及物品,铺无菌巾,根据情况选择麻醉方法,根据产 情 况实施会阴侧切术。

6、保护会阴,协助胎儿娩出,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处理脐带,用植 物油或医用液体石蜡祛除胎儿体表的胎脂。

7、粘膜(尿道口、阴道)可使用0.1%的碘伏消毒,新生儿脐带应使用0.5% 的碘伏进行消毒。

8、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放置在无菌柜内,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原处,产包打开后限四小时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 开24小时内使用,新生儿断脐器械禁止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9、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凡疑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重新 灭菌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10、可疑宫内感染时,立即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

11、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台助产人员,在两台之间应消毒手,更换手套和无菌手术衣。

12、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在隔离产房分娩,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 技术的规定,术后彻底清洁和消毒。

13、控制产房内人员数量,保持室内出入门关闭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 交谈。

五、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措施

1、接生用的器械、胎头吸引器等用品,必须一用一清洗、灭菌。

2、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如:吸耳球、喉镜、简易呼吸复苏器等,每次用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3、吸引器管路、吸引瓶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用500mg/l8.4液浸泡30 分钟,干燥保存,一次性吸氧管、吸痰管、吸引管等不得重复使用。

4、使用后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分类放入专用收集容器内,交供应室统一 进行处置。

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每台清理及时转运。胎盘按照病理性废弃物处置,与医废暂存地有交接手续。

6、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有记录。

六、清洗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物体表面、地面:每日工作前和结束后进行清洁和消毒,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3、产床、产床、床垫等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 拭消毒。

4、隔离产房的消毒:隔离产房使用后应做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物装双袋,脏被服装袋,注明传染送洗和消毒。

猪群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思路 篇6

关键词 猪群;选址布局;卫生;疾病;疫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

1 猪场的选址和布局

随着市场的需要,养猪业逐渐由个体家庭化到集体规模化发展。由此,猪群养殖场所的选址和布局必须要合理。在选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地形,周围环境等因素,地形会影响其排污能力,通风状况,温度和湿度等。单个的猪场最好应位于乡村这一类距离城区较远的地方,周围最好有河流或者围墙等,猪场之间也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方面可以防止外部生物携带病毒进入猪场或者疾病的大规模传染,另一方面也避免对城区空气、水资源等的污染。

场区的布局要合理。门口、猪舍之间修建消毒池,将内部的生产区域和生活区域要分开。根据猪的年龄、阶段等情况进行分类饲养,并且猪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交叉感染。猪场内部的设施设备要齐全。房间保持通风顺畅,适度和温度适中,特别是产房和猪仔的生活区域。

2 猪场卫生保持的措施

2.1 猪场外部

猪场的外部必须设有消毒池,消毒池里的液体要定期更换。并且每周都要用生石灰等物品对猪场外围进行仔细地消毒。

2.2 猪场内部

猪场内部,主要是猪舍。首先,每个的猪舍、猪槽等都必须定期进行打扫,猪舍内的猪粪要及时清除,并且,使用火碱或者过醋酸等进行消毒,定期用威力碘或者百毒杀等对饲料车、饲料桶等工具进行消毒。其次,定期使用漂白粉和生石灰对下水道、贮粪地等进行清理和杀菌。再则,母猪在生产时必须保证生产前后产房的卫生,减少母猪和猪仔物理感染的可能性。例如,春季是病菌滋生和大量繁殖的季节,所以,要特别注意猪群的卫生管理,场区的消毒工作等。当猪出售后,对其生活区域进行全面消毒,之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空置,保证其卫生。

第三,参观人员进入猪场必须要消毒。参观人员一般是严禁进入猪场,即是进入,数量也必须要个控制少,并且,必须进行全面消毒后,穿上已消毒的胶鞋、衣服、手套等方可进入场区。这可以减少外来人员携带病菌使得猪群感染的可能性。养殖户也可以在猪舍修建一个围栏,让外来的参观人员与猪群保持一定的距离,进一步保证其安全。

第四,一旦发现有猪只得病必须及时处理,防止其扩散。已死亡的猪,必须采取安全无污染的方法处理,例如:焚烧、深埋。

3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必须熟知猪群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热爱这份工作,认真仔细地观察猪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减少相应的经济损失。这类人员禁止带肉食进入场区,也应尽量避免过多的与其他猪场有接触。进入厂区时,严格按照卫生程序进行消毒,防止其带入活的病菌等进入场内。

4 疫苗的注射和定期的健康体检

为猪群接种疫(菌)苗是目前控制其得病的最有效的手段,它有利于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为了提高其成功的几率,在此之前必须对猪群进行严格的体检,淘汰有伪狂犬病等疾病的猪。在这个过程中,负责人员必须保证疫苗的质量,使用正规的疫苗,不使用过期、不正规的疫苗,并严格按照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操作,例如猪群的具体免疫能力、当地环境、饲养规模和方式等。

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和及时发现问题,猪场需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全面体检。这有利于及时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控制住疾病传播;也有助于了解猪群的营养状况,保证猪群的免疫能力。

频繁引进新猪只,其得病的概率越高。为了保证其免疫程序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自繁自养。当引进新的猪只时,为保证猪群整体的健康状况,养殖户也会事先对新猪只进行严格地挑选,特别是母猪的更新,确保其所选猪只是健康的,没有携带病菌。之后还需对新猪只进行分类隔离检查,进一步确认其健康后,再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注射疫苗。

5 猪群的饲养

猪群的免疫能力与其营养成正比。其营养物质丰富,其免疫能力相应的越高;反之亦然。营养物质的缺乏也会影响到工作人员为其猪舍免疫疫苗的效果。因此,管理员不定时地对饲料进行检测,保证饲料具有足够的营养,没有变质。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季节的变化等,合理安排饲料营养物质的比例,保证饲料中所含的能量、维生素、蛋白质等能够满足其需要,例如夏季保证其维生素的补充。在给猪群注射疫苗时,注意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等,以免疫苗失效。

猪群的数量越多,得病后传染的范围越大,养殖户受到的损失越高。因此,在饲养时最好严格控制猪群之间的距离和饲养的密度等。饲养密度和疾病控制速度成反比。饲养密度越低,疾病控制的速度越高,养殖户所受的损失越低。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每个大猪舍的数量应低于500。

6 结语

猪群疾病是妨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减少经济损失,必须“重防于治”,采取有效科学的措施,防止猪群感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从猪仔的出生到出售,母猪生产前到结束,以及猪只日常的卫生管理,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卫生管理程序,定期对猪舍、场区进行消毒,不能疏忽大意,存在侥幸心理。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程序,通过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预防与控制 篇7

项目名称检测项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甲醛、苯医院洁净手术部环境检测洁净实验室环境检测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检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 M P车间环境检测沉降菌、尘埃粒子数 (洁净度) 、换气次数、静压差、温度、相对湿度、照度、噪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新风量、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 (PM10) �送风中细菌总数、送风中真菌总数、送风中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繊鋼§酬地址: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T冷··、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 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已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L_) in资质认定�CMA) .‘;具有室内空气质#>测巧资质, .i具的检测报告带有CNAL..’及CMA标识广申心·的球备检测i作S环境与健康危害因素·?预防控制所承担, ““*·‘

犬瘟热预防与控制措施 篇8

1 病源与传播途径及对象

犬瘟热病毒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 与该属的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有着密切的抗原关系。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鼻、眼分泌物和尿液。主要传播途径是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空气或食物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同室犬一但有犬瘟发现, 无论采取怎样严密防护措施, 都不能避免同居一室的犬感染。除幼犬最易感染外, 毛皮动物中的狐、水貂对犬瘟热也十分易感。

2 临床症状

(1) 犬瘟热潜伏期为3~9d。症状多种多样, 与毒力的强弱、环境条件、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关。犬瘟热开始的症状是体温升高, 持续1~3d。然后消退, 很似感冒痊愈的特征。但几天后体温再次升高, 持续时间不定。可见有流泪、眼结膜发红、眼分泌物由液状变成粘脓性。鼻境发干, 有鼻液流出, 开始是浆液性鼻液, 后变成脓性鼻液。病初有干咳, 后转为湿咳, 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肠套迭, 最终以严重脱水和衰弱死亡。神经症状性犬瘟, 大多症状10d左右出现。临床上以脚垫角化、鼻部角化的病例引起神经性症状的多发。由于犬瘟热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不同, 症状有所差异。病毒损伤于脑部, 表现为癫痫、转圈、站立姿势异常、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咀嚼肌及四肢出现阵发性抽搐等其它神经症状, 此种神经性犬瘟预后多为不良。 (2) 犬瘟热病毒可导致部分犬眼睛损伤, 临床上以结膜炎、角膜炎为特征, 角膜炎大多是在发病后15d左右多见, 角膜变白, 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失明。 (3) 临床上一旦出现特征性犬瘟热症状, 预后很差。特别是未做过免疫的犬。尽管临床上进行对症治疗, 但对病情的发展很难控制, 大多以神经症状及衰竭死亡。部分恢复的犬一般都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3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多发。本病有一定的周期性, 每3年一次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 但以未成年的幼犬最为易感。纯种犬、警犬比土种犬易感性高, 而且病情反应重, 死亡率也高。

4 防治措施

4.1 定期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犬瘟热疫苗是细胞培养弱毒疫苗。为了提高免疫效果, 应按以下免疫程序进行。仔犬6周龄为首次免疫时间, 8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 10周龄进行第3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1次, 每次的免疫剂量为两ml, 可获得一定的免疫效果。鉴于12周龄以下幼犬的体内存在有母源抗体, 可明显影响犬瘟热疫苗的免疫效果, 因此, 对12周龄以下的幼犬, 最好应用麻疹疫苗 (犬瘟热病毒与麻疹病毒同属麻疹病毒屑病毒, 有共同抗原性) , 其具体免疫方法是, 当幼犬在1月龄及2月龄时, 各用麻疹疫苗免疫1次, 其免疫剂量为每犬肌肉注射1ml;12~16周龄时, 用犬瘟热疫苗免疫。经本人多年实践应用, 用此免疫程序免疫时, 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4.2 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各饲养户在本病流行季节, 严禁将个人养的犬带到犬集结的地方。

4.3 彻底消毒

犬舍、运动场地:犬舍及其运动场地应以3%烧碱 (又名氢氧化钠) 溶液或10%福尔马林消毒。

5 治疗

(1) 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后可用大剂量的犬瘟热高免血清进行注射, 可控制本病的发展。在犬瘟热最初发热期间给予大剂量的高免血清, 可以使机体增强足够的抗体, 防止出现临床症状, 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犬瘟热临床症状明显, 出现神经症状的中后期病, 即使注射犬瘟热高免血清也大多很难治愈。 (2) 对症治疗:补糖、补液、退热, 防止继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等方法, 对犬舍环境进行消毒, 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中期:注射犬用免疫球蛋白增加其抵抗力。并服用抗生素, 滴消炎药水配合血清治疗, 有很好效果, 但犬治愈后会留下不同的后遗症。

肥胖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9

1 肥胖症的定义

人体正常体重根据年龄及身高查出标准体重 (见人体标准体重表) , 或以下列公式计算: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0]×0.9, 为正常体重。如果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 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 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 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常成年男性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5%~18%, 女性约占20%~25%。随年龄增长, 体内脂肪所占比例相应增加。

肥胖分度有以下几级: (1) 超重:>参照人群体重10%~19%; (2) 轻度肥胖:>参照人群体重20%~39%; (3) 中度肥胖:>参照人群体重40%~49%。

就中国人的特点而言, 判断肥胖应该加入健康风险这一新概念。内脏积存的脂肪比较危险, 因此, 判断肥胖最好能加入这一因素。根据有关研究证实, 腰臀比较能反映出内脏脂肪分布的严重程度。所以, 在除用体重判断之外, 腰臀比不容忽视。

2 体重测定法

体重是指人体包括骨、肌肉、脏器、脂肪等的总重量。实际体重在根据公式计算出的标准体重的±10%为正常;超过10%~20%范围为超重;大于20%为肥胖。

3 体质指数 (BMI) 测量法

我国成人BMI的分类标准, 即:18.5~23.9为适宜范围, 24.0~27.9为超重, 28以上为肥胖。男性腰围≥85cm, 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肥胖标准。

较为理想的测验方法是先用体重 (公斤) 除以身高 (米) 的平方, 计算出一个人的BMI值, 然后用腰围除以臀围 (W/H) , 得出数值后再根据年龄性别与标准数值相比较, 若自身数值大于标准, 则表示存在并发症因子。再根据BMI值和有无并发症因子两项指标, 查出自己的健康风险与肥胖程度。

4病因学

肥胖病有各种各样的病因, 迄今为止, 没有完全明确。从临床与实验资料中分析可以发现, 饮食营养中热量的摄入可作为“致病因素”, 是发生肥胖的前题。就个体而言, 来自机体及其生活条件的因素均可以改变其身体超重的出现和超重的程度。肥胖和致病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部分, 内因为体内调节异常, 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和内分泌因素等, 外因则包括饮食和活动2个方面。

5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10亿人因体重超重而面临疾病的危险, 其中约有2.5亿名肥胖者。在我国。成年人中超重人群也在不断扩大, 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特别是大城市, 是肥胖的高发区。我国的肥胖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4%, 占城市人口的17%。儿童 (15岁以下) 的肥胖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一般人群中女性肥胖者明显多于男性。

6预防与控制措施6.1一级预防

(1) 加强有关肥胖病知识的学习, 充分认识肥胖病对人体的危害, 改变“胖是福, 胖能长寿”的错误观念。

(2) 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式, 做到定时定量, 少吃甜食厚味, 多吃素菜水果, 少吃零食。

(3) 加强运动, 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 使摄入与消耗保持平衡。运动的确是一种既能增强体质, 又能预防肥胖的可行办法。

(4)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饮食搭配要合理, 避免能量储备。还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若睡眠时间过多, 能量消耗少, 也会导致肥胖。

(5) 保持心情舒畅, 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 对预防肥胖起到一定的作用。反之, 沉默寡言, 情绪抑郁, 会使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代谢减慢加上运动量少, 就易造成脂肪堆积。

6.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措施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许多肥胖病, 均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的, 平时没有注意到肥胖的危害。现在仍有许多人认为肥胖是健康, 甚至不重视对体重的控制, 也根本谈不上去医院就诊。早在1997年, 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反肥胖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肥胖的二级预防主要在于自身, 这里就是提醒人们, 平时要加强自我监测经常观察自身的体重, 发现肥胖应及时就诊, 这是非常实惠的健康保险。7治疗

依新观点而言, 肥胖已不应该被单纯视为身体脂肪含量过多。其实, 它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合并多种疾患的慢性病。

针对目前肥胖的成因, 治疗的目的就不该定位在“去除体内多余脂肪并防止其再生”, 而应该被看作是将患者由“肥胖功能状态”转变为“正常功能状态”, 并长期维持。所以, 减肥除了减少热量摄入外, 保证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保护人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行是必须遵守的, 否则就会铸成大错。目前治疗肥胖症仍以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为主, 不能仅靠药物, 长期服药不免发生副作用, 且未必能持久见效。

轻度肥胖者, 仅需限制脂肪、糖食糕点、啤酒等, 使每日总热量低于消耗量, 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如能使体重每月减轻1000~2000g而渐渐达到正常标准体重, 不必用药物治疗。

压及减少食欲也有好处。如经以上饮食控制数周体重仍不能降低者, 可将每日总热量减至3.4~5MJ (800~1200kcal) /d, 但热量过少, 病人易感疲乏软弱、精神萎顿等, 必须严密观察。据研究, 饮食治疗早期蛋白质消耗较多, 以致体重下降较快而呈负氮平衡, 当持续低热卡饮食时, 发生保护性氮质贮留反应, 逐渐重建氮平衡, 于是脂肪消耗渐增多, 但脂肪产热量约10倍于蛋白质, 故脂肪组织消失量明显少于蛋白质组织量, 而蛋白质相反合成较多时, 反可使体重回升, 这是人体对限制热卡后的调节过程, 因此饮食治疗往往效果不显著, 在此情况下, 宜鼓励运动疗法以增加热量消耗。

目前, 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以前部分药物由于副作用太大, 而被淘汰, 现在有的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中度以上肥胖更须严格控制总热量, 女性患者要求限制进食量在5~6.3MJ (1200~1500kcal) /d, 如超过6.3MJ/d者, 则无效。男性应控制在6.3~7.6MJ (1500~1800kcal) /d, 以此标准每周可望减重500~1000g。食物中宜保证含适量必需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 (占总蛋白量的1/3较为合适) , 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g。脂肪摄入量应严格限制, 同时应限制钠的摄入, 以免体重减轻时发生水钠潴留, 并对降低血

《科技创新导报》稿件要求及投稿说明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字符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表格设计要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

7、图片要清晰, 注明图号。

投稿说明:

1、来稿一律使用Word排版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以2700字左右为宜, 并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 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 请勿一稿多投, 欢迎投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 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 作者可自行处理。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5、本刊发表周期为10天, 出刊后5天内邮寄样刊。

预防与控制 篇10

这一为期两年的项目, 旨在加强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加大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 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以四种主要医院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外科切口感染SSI, 呼吸机肺炎感染VAP,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 为关注领域, 以重症监护科ICU为重点部门, 促进相关控制指南和多重耐药菌防治指南的完善和落实。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会长黄洁夫指出:“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医院感染的防控技术水平, 对提高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合作项目框架协议的签署是我国医院感控事业的又一里程碑。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指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不仅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生存发展的命脉, 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卫生部领导, 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盈利性的专业团体, 中国医院协会很荣幸能够承办这个项目, 发挥行业指导、自律、协调、监督作用, 有效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视和管理水平。”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篇11

【关键词】 ICU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不但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场所,而危重患者具有许多的高危因素,使其对医院感染易感,加之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ICU内感染治疗和控制可选用的药物越来越少,这不仅治疗护理带来困难,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据文献报道统计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4.14%,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21%)和普通病房(6.8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1我院ICU病房属综合性科室收治病种多、病情复杂,多为感染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我院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 保证医疗安全

加强学习,强化全科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成立科内感染控制小组等,专职感控医生及护士,定期进行感控调查,如有感染发生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最终达到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2 ICU布局及环境管理

2.1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开安置,特殊感染者单独放置,必要时启用负压病房。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设有更衣室,医务人员办公室,仪器室,治疗室,污物处理室等。每张病床床旁备用手压式的瓶装洗手液,做到一床一瓶一消毒。按照2张病床配备一个洗手池的标准配置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并配有消毒纸巾。

2.2 ICU的环境管理 我院ICU病房是层流病房,定期清洁过滤网,做好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每日三扫三拖,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式拖地用碱化水,当地面有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拖地,物体表面用有效氯1000—2000mg/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3 ICU的人员管理

3.1 进出ICU人员的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后方可进入ICU。ICU工作人员外出时必须外加外出服、更换外出鞋。

3.2 严格洗手制度 有效洗手可使院内感染率降低50—80%。应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与洗手制度,在操作前后必須认真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操作结束以后,及时脱掉手套并进行洗手。洗手的目的在于去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驻菌,将常驻菌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我院ICU均采用WHO推荐的六步洗手法。

3.3 工作人员患有感冒、肠炎、皮肤或呼吸道以及其他器官传染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工作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口咽腔细菌培养,凡带有致病菌株定植者,应立即治疗或更换工作岗位。

3.4 医务人员不得在病房内饮食,病床上一般不得放置物品,如有必要可铺上消毒巾。

3.5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在执行有创和个别无创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可采用封闭式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勿上下提插,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留置导尿时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可以使用防逆流引流袋,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并做好会阴部清洁;尽量避免和减少侵入性操作,在给患者行各种技术操作时,一定要规范减少机械性损伤如深静脉置管时要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勿反复穿刺。对中心静脉置管及有创动脉置管的患者,在进行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无菌敷料清洁干燥,严密监测体温,如出现高热者,疑似血行感染的应立即拔管并取动静脉置管尖端2—3cm送检血培养及药敏。

5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废物处置

严格做到一次性医疗用品一人一针一丢弃、毁形。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利器装入锐器盒,医疗污染垃圾装入防渗漏黄色塑料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塑料袋,每日有专人定时收送至指定地点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体质弱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在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后高度警惕真菌感染的发生。对无明显感染、血液白细胞计数不高而反复发热,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不佳者,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及时取其分泌物或排泄物送检。

7 加强内勤护工的管理

加强对内勤护工院感、消毒隔离基础知识、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规范洗手的培训。管理者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8 总 结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它不仅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增强每位员工的感控意识;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参考文献

猪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篇12

根据病毒的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有7个血清型:A、O、C,南非1、2、3型(SATⅠ、SATⅡ、SATⅢ)和亚洲Ⅰ型 (AsiaⅠ) ,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A、O、C三型及ZB型 (云南保山型) ,型间无交叉保护。每个血清型内有许多抗原性有差别的病毒株,相互间交叉免疫反应程度不等。口蹄疫病毒呈球形,无囊膜,粒子直径28~30 nm,放大150万倍似小米粒大小。口蹄疫病毒对酸碱敏感。最稳定的pH范围为pH 7.2~7.6。在此pH条件下,4℃时病毒可存活1年,22℃时存活8~10周,37℃时存活10 d, 56℃时存活30 min,阳光直射下60 min即可杀死;加温85℃15 min、煮沸3 min即可死亡。当pH低于6或高于9时,病毒很快失活。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干粪中病毒可存活14 d,在粪浆中可存活6个月,在尿水中存活39 d,在地表面,夏季存活3d,冬季存活28 d。口蹄疫病毒在动物组织、脏器和产品中存活时间较长。在冷冻存放中,在脾、肺、肾、肠、舌内至少存活210 d。冷藏 (4℃) 胴体产酸能在3 d内杀死病毒,但淋巴结、脊髓和大血管血凝块的酸化程度不够,如肌肉pH5.5时,附近淋巴结仍在pH6以上。病毒可在淋巴结和骨髓中存活半年以上。口蹄疫病毒对酸、碱、氧化剂和卤族消毒剂敏感。故1%~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口蹄疫的特点是起病急、传播极为迅速。除通过感染动物污染的固性物传播外,还能以气溶胶的形式通过空气长距离传播。该病一旦发生,如延误了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并且很难根除。控制和扑灭猪口蹄疫的有效措施是扑杀病猪和怀疑染毒猪,限制动物移动和肉品上市,因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国际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该病列在15个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政府也将其排在一类动物传染病的第一位。

2 流行病学

笔者长期从事生猪的检疫检验工作, 发现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但在大型猪场及生猪集中的仓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常呈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猪场、仓库,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畜产品、人、动物、运输工具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任何年龄的猪感染,感染后都能形成潜伏感染,并能在体内终生潜伏,当机体受到外界应激因素作用后,潜伏状态的口蹄疫病毒能被激活,引起复发性的感染并向外散毒,因此口蹄疫病毒在猪体内终生存在。猪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同样离不开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猪三者构成的链条,其流行强度、波及范围与病毒株、宿主抵抗力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2.1 传染源

处于口蹄疫潜伏期和发病期的动物,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含有口蹄疫病毒。病毒随同动物的乳汁、唾液、尿液、粪便、精液和呼出的空气等一起排放于外部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形成了该病的传染源。

2.2 传播方式

口蹄疫病毒传播方式分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又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2.2.1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主要发生在同群动物之间, 包括圈舍、牧场、集贸市场、展销会和运输车辆中动物的直接接触, 通过发病动物和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传播。间接接触主要指媒介物机械性带毒所造成的传播, 包括无生命的媒介物和有生命的媒介物。野生动物、鸟类、啮齿类、猫、狗、吸血蝙蝠、昆虫等均可传播此病。通过与病畜接触或者与病毒污染物接触, 携带病毒机械地将病毒传给易感动物。

2.2.2

空气传播:口蹄疫病毒的气源传播方式, 特别是对远距离传播更具流行病学意义。感染畜呼出的口蹄疫病毒形成很小的气溶胶粒子后, 可以由风传播数十到百千米, 具有感染性的病毒能引起下风处易感畜发病。影响空气传播的最大因素是相对湿度 (RH) 。RH高于55%以上, 病毒的存活时间较长;低于55%很快失去活性。在70%的相对湿度和较低气温的情况下, 病毒可见于100 km以外的地区。

2.2.3

易感猪感染途径:口蹄疫病毒可经吸入、摄入、外伤和人工授精等多种途径侵染易感猪。吸人和摄入是主要的感染途径。近距离非直接接触时, 气源性传染 (吸入途径) 最易发生。此外, 不可忽视其他可能的途径, 如皮肤创伤、胚胎移植、人工自然授精等。

3 临床症状

口蹄疫发病初始,猪往往出现精神抑郁、发热、流涎、跛行,但特征性症状是口、鼻、蹄及乳房等无毛部位出现水疱,继而水疱破裂,形成溃疡、结痂,痂块脱落后形成斑痕。临床特点潜伏期平均2~4 d,病畜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萎顿,闭口,流涎。1~2 d后,在唇内侧,鼻镜、舌面、齿龈和颊粘膜发生水泡。此时口角流涎增多。水泡约经一昼夜破溃,形成表浅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蹄部的病变主要在蹄冠、蹄踵部。初期发红、微热,有痛感,不久渐形成充满灰白色的、灰黄色液体的水泡,开始时水泡仅米粒大,后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的糜烂,一般7~10 d左右可结痂。病猪乳房也常见到水泡和水泡破溃后形成的烂斑。尤其是哺乳母猪,乳头皮肤上的病灶吏为常见。哺乳仔猪常因发生严重的心肌炎和肠胃炎而突然死亡

4 病理变化

口腔黏膜表现为弥漫性口炎,或者乳头呈出血性浸润和肿胀,或者发生纤维蛋白性假膜,黏膜与黏膜下组织分离。舌部表皮生发层的上皮细胞坏死、细胞间水肿和粒细胞浸润。咽喉、鼻腔、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有溃疡。蹄间水疱破裂后,通常出现继发感染,表现深部组织坏死及化脓。幼畜心肌有灰黄白色条纹和斑点,称“虎斑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5 诊断

口蹄疫病变典型易辨认,故结合临床病学调查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

5.1

发疱初期或之前, 猪表现跛行。

5.2

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低, 且多呈良性经过。

5.3

体温升高, 精神蒌顿。

5.4

口蹄疮定位明确 (口腔粘膜、蹄部和乳头皮肤) , 病变特异 (水泡、糜烂) 。

5.5

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 幼畜畜常呈急性胃肠卡他症状。

5.6

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骏、血清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6 防治措施

近年来又频繁发生了猪口蹄疫。大部分猪场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猪群调整、消毒防疫、营养控制、原料把关等环节方面加强了管理,工作比较到位, 生产成效显著。但还有少数猪场仍然频繁发生口蹄疫疫情, 这主要是饲养管理工作人员细心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有关。笔者长期从事生猪的防疫检疫检验工作对猪口蹄疫防治提出以下措施:

6.1

发现口蹄疫或类似口蹄疫时要迅速报告兽医卫生防检疫机构, 并封锁现场防止疫情扩散。疫情发生后, 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扑杀病畜及染毒动物扑杀动物的目的是消除传染源, 病毒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其次是隐性感染动物和持续性感染带毒动物。疫情发生后, 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扑杀动物的范围, 扑杀措施由宽到严的次序可为病畜→病畜的同群畜→疫区所有易感动物。对场地严格消毒。

6.2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动物免疫是目前控制动物疫病的最有效手段。免疫程序的安排要根据目前流行病、易发生病、难治的病等进行综合考虑。免疫接种目的是保护易感动物, 提高易感动物的免疫水平, 降低口蹄疫流行的严重程度和流行范围。常规免疫应保证每年2~3次。紧急预防应将每头份疫苗提高, 并增加免疫次数。并做好免疫记录。

6.3

上一篇: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下一篇:架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