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训练(精选10篇)
读说训练 篇1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含写作、口语交际等读说能力训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即人们常说的“读说课”) , 读说课训练的目的在于用规范、丰富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和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 在“读说课”训练中应注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范读激趣导向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研究发现: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中小学生语言模仿力很强,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范读可以激趣。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 体会到读的乐趣, 从而产生我也要像老师那样去读的激情, 进而达到爱读并积极主动去读的目的。其次, 范读可以导向。学生初步学习了读, 但是却并不能每次都熟练地把握重音、变调等朗读技巧, 缺乏朗读经验, 有时不知道怎样读才好, 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使学生有了模仿的榜样, 由“听读”到“学读”, 便于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读的基础。同时, 范读入于学生耳, 印于学生脑, 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受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初读扫清障碍
首先, 让学生借助注释自由轻声读课文, 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直至把课文读顺。其次, 采用指名在全班读、同桌互读互听、小组四人轮流读等方法, 检查朗读情况。重在检查有无读错字音、添字掉字、读破词等错误, 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顺。再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巡回进行检查, 重点帮扶朗读较困难的学生。
三.练读形成技能
读是说和背的基础, 强化读的训练尤为重要。如果说范读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关键, 那么练读就是培养学生朗读的保证。因此, 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练读的积极性。1.仿读。就是模仿老师的语言和声调读, 要求学生能模仿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和声调, 使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 喜、怒、哀、乐尽在读中体现出来。2.赛读。中小学生生性活泼, 竞争心理强烈, 针对这一点, 要不失时机地采用男女生比赛、小组间比赛、同桌赛一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使之好读并读好。3.带着问题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 一边读一边想, 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 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么几个问题读:A.全文是不是全是作者发出的铮铮誓言?还写到了什么?B.在提及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时, 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来形容,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C.从作者的誓言中你感悟到他愿怎样做?那么请你设想一下, 他会怎样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读, 自己去体会, 会很容易进入情境, 在朗读中悟出道理。4.创设情境读。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挂图、音乐、投影、课件等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感染学生, 使学生进入文中意境, 从而体味美, 读出美的感受。
四.演说巩固提高
在读说训练中, “说”是关键。“说”就是用自己的口气把课文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说出来。这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表演说。这既是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演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些课本剧进行表演, 以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开故事会练说。听故事、讲故事始终是学生的一大乐事。3.想象说。为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给一些文章续编故事、展开讨论,
五.评议贯穿其中
不管是在读的训练中, 还是在说的训练中, 都要把评议贯穿其中, 特别要注意更多地让学生评, 给学生提供尽情展示的舞台。因为评议别人, 对自己、对大家都是一个在学习的过程, 对于促进学生使用规范的口头语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评议不可忽视, 应贯穿在“读说课”训练的始终。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 重视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 不仅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 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从把握授课环节入手, 加强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
读说训练 篇2
《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配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 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进行教学设计。
一、看——了解图意
“看”,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弄懂图意。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再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 物,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这样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口头表达的条理性。最后 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秋天?学生答出稻子成熟和树叶变黄往下落这两点即可,至于秋天的天空显得更高更蓝一点可在课文中进 一步说明。
二、读——弄懂课文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可采用多种 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 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划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 色的词。“蓝”、“白”、“黄”是秋天的色彩,描绘出秋天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气爽,丰收在望。这时教师可问:哪些词 应该重读?为什么?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秋天这美丽的丰收景色,我们应用高兴的、赞美的语气去读。
课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个比喻句都与小动物有关。一是“小鱼藏在树叶底下,……”,二是“蚂蚁爬到上面……”,三是 “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这三句话把动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草枯叶黄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游、藏、爬、跑”等几个动词要重读,“伞”、“运动场”、“电报”这几个喻体前要稍作停顿。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 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三、说——训练表达能力
“说”这个环节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在看图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说图上有什么。在讲读课文时,可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比较每一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 不同。如(1)“蓝天上飘着白云”和(2)“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这两句比较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两句的不同,再说说加上“高高的”和“几朵”有什么 作用。在句子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说得具体生动。课文结束后,可问:除文中所说秋天的特点,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来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以 及课外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强化课堂练笔
读说结合促发展 篇3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课堂上,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读出汉字的读音。并且要求他们在读书时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大有长进。
二、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
如教《三只白鹤》时,可先向学生提问: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熟悉课文后,再回答问题:(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了吗?(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4)第三只白鹤为什么能找到鱼?这样就做到了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
三、以读、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
训练说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把对局部文字的感知与情感联系起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
如教《种鱼》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小猫种鱼,能收到鱼吗?(2)小猫种鱼为什么收不到鱼?(3)小猫怎样做,才能收到鱼?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小猫把鱼养在鱼塘里就能收到鱼。”有的说:“鱼不能种在地里,应该养在水里。”课堂效果很好。
浅谈培智职高语文读说训练 篇4
(一) 多读精讲, 力求流利
1.训练养成学生自己扫除生字词朗读障碍。课堂上安排适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借助汉语拼音或同伴互助形式, 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 然后个别检查, 看是否读得准确, 对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进行正音。
2.训练学生养成正确流利的朗读技巧和习惯。课堂上教师注意做到少讲, 学生多读, 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 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 长句中的短语应连读, 做到停顿恰当, 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二) 读法多样, 读中体会
1.范读
范读可以让学生在自身的唱读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寻找差距, 并在日积月累的课堂模仿中积累经验,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发展学生的想象, 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 在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过程中, 学生被邱少云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感染了, 学习和朗读课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纷纷模仿朗读, 整体朗读的水平也提高了。
2.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自由读、赛读
单一形式的阅读会引起学生的阅读疲劳, 因此, 在课堂上穿插适量的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自由读和赛读, 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个别读是检验个人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 也是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的良机;小组读和集体读是给全体或部分学生提供练习平台, 让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训练;自由读是在教师明确阅读目的的情况下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一种阅读形式;赛读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缓解学生的阅读倦怠。
3.配乐读、分角色读
语言优美、意境开阔的课文适合配乐读, 例如《鸟的天堂》《古诗两首》《延安, 我把你追寻》等, 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快有了体会;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 例如《春姑娘的日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陶罐和铁罐》等,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 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朗读的兴趣也高昂起来。
二、以读促说, 训练自我口语能力
我在尝试实施“以读代讲”的同时, 实施“以读促说”教学, 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课文的体会和理解转化为语言的运用表达。要达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调动学生想说的欲望和敢说的勇气。
三、以读带说, 引导说话增进理解
高年级智障生能掌握和运用的语言材料也不多, 不易完整地表达意思, 经常会出现老师问题一抛出后, 满堂鸦雀无声的现象。对此, 我先引导学生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 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进行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顺畅多了, 既引导激发了说话兴趣, 又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多样练说, 积累语言提高能力教学实践中, 结合不同特点的课文, 我主要采取了仿说、插图说、导游说等形式进行说话训练:
仿说:如仿说短语:高高兴兴、又快又对、高兴地点点头、圆圆的月亮等。又如仿说句子:下课了, 同学们有的 (踢毽子) , 有的 (跳绳) , 还有的 (玩游戏) 等。插图说:如上海版教材第十四册语文园地1“看图说话”练习题中, 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说一说, 接着让学生观察小朋友的面部表情, 展开想象说一说小朋友此刻的心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又培养了说话的能力。导游说:在教学《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时, 我采取了导游说,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的图片画面, 运用先后顺序的解说词来表达, 即“首先看到的是 (鸦片战争) , 其次是 (五四运动) , 接着是 (北伐战争) , 然后是 (抗日战争) ……最后是 (新中国的成立) 。”
四、读说结合, 发展自我思维能力
学生“读”的过程, “以读代讲”让学生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 注意力高度集中, 朗读和听读时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 这个复合感知过程, 就是一个学生自我体会、想象、理解、沉淀, 开拓思维、激发情感的过程;学生“说”的过程, “以读促说”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 以问促读, 问读结合, 读中有思,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 读而后答, 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必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 以读带说, 以说促理解。这样学生既发展了语言, 逐步使口语规范化, 又提高了说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 在培智职高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倡导“读说训练”模式, 真正做到“以读代讲, 以读促说, 读说结合”, 展现了培智语文课程的盎然生机, 而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也在读说结合的点滴积淀中培养起来。
关键词:培智,职高,语文,读说训练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读说课讲课评课心得 篇5
在《幼儿园说课、听课与评课》这本书中,主要从说课、听课与评课三方面进行阐述,但因幼教形势的不断发展与改革,“说课”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将这部分列为重点学习内容。我自然也就收获了很多的心得体会:
说课、听课与评课应该说都不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实施性内容,但说课作为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工作,听课作为现场的研讨观摩和检查督导工作,评课作为考核评价和推进推广工作,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方式,也都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的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读说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篇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时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提出: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只白鹤为了记住埋鱼地方用什么作标记,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在正在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思维的发展。
四、读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读说训练 篇7
一、读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 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弄不懂题目的具体要求, 最终导致无法解题等现象。我们不能只是大声呼吁要阅读, 我们更要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 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争取每堂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在新课教学前, 可以把放手让孩子盲目漫无目的的预习, 变成教师的精心设计要求或问题,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过程中多指导学生进行自读质疑, 带疑问思考, 带疑问听课。课后教师也不要忽视阅读的重要性, 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包括例题, 里面的每一个字都不要放过, 在读中温故知新。
数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楚:数学课堂其实和其他任何一个科目没有区别, 页需要引导学生“读书”, 在阅读中提高学习能力。我们只有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 才能创设高效课堂。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摒弃在实际教学中, 牵着学生鼻子走。引导并组织好学生“读书”是促进学生积极性重要方法。那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得到位, 从而逐步学会读书, 学会学习呢?
1.唤醒“读”的意识, 让他体会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导入新课的趣味性。例如:笔者在讲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即将上课, 我看到孩子们已经做回位置, 于是我拿出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 下面顺次标上序号1、2、3……100, 学生们很是好奇, 但是不知道我要做什么, 于是我说:“老师不看屏幕, 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 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 不信, 咱们当场考试?”等大家迷惑我为什么会这么厉害时, 我说咱们今天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学完大家就会和老师一样神奇啦!大家一起来读读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大家快乐读起书来!
2.传授学生“读”的方法, 让他读有所获。其实数学课堂的阅读也可以分为好多种读, 可以略读, 粗读, 精读, 细读, 甚至还可以跳读, 当我们把这些交给孩子的时候, 我相信假以时日, 孩子一定会找到合适方法的。
3.带着问题读。为了让数学课堂的阅读有明确目的性, 有方向性, 减少学生不会读书的迷惑, 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这样慢慢可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主探索知识的习惯。例如:笔者在讲授《辨认方位》第1课时, 我一上课就问学生:你知道超市在咱们学校的哪一面吗?学生大声回答: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一学生站起来说: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另一生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这样不知不觉中孩子在问题解答中学会了辨认方向。
4.一边操作一边读。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孩子, 可以让孩子们一边操作一边读, 这样让他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有趣的、与我们生活背景息息相关的情景, 这样就为我们训练孩子的说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与机会。
(一) 数学语言的训练, 提高学生逻辑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材中的插图及学具, 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多进行看物说话、看式说题等训练, 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外在形象能力与内在思维能力的统一。
(二) 说要注重层次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不能忽视语言的层次性, 尤其是面对不同阶段的孩子, 我们的要求不全相同, 但是要从一句完整的话, 到一句连贯的话, 再到一句有内在逻辑的话。
(三) 强化“说”的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我们要多花心思, 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例如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以趣吸引学生。在学习《认识时、分》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小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 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 提醒人们争朝夕。小朋友不不假思索就猜对了, 顺势我说你们“认识钟表”吗?学生纷纷认真读出不同钟表上的时间, 虽然有的不对, 但是大家都七嘴八舌说起来。
语文教学要加强读说结合研究 篇8
一、读说结合训练的重要性
读和说结合训练能够增强人的记忆力。由于“读”后需要口头表达, 所以学生在摄取信息时, 会有目的地进行重点阅读, 加强记忆, 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痕迹。二十年前, 笔者将《狼来了》的故事读给三个初中生听, 并提醒其中一位学生准备复述。五分钟以后, 我要求三位学生分别进行复述, 其中被提醒准备复述者说得最完整, 最生动, 他把文中的不少句子都能背出来了。这说明, 有意识地读说结合训练能强化人的记忆。读说结合训练能增强人的表达力, 尤其能增强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一点不言而喻。在这里笔者想着重指出的是:读说结合能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其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没有创造性思维, 就没有发现、发明、创造、革新等活动。在学完《社戏》《范进中举》等小说后, 教师都可让学生口述“我”和宏儿以及胡屠户在女婿中举“以后的事情”, 让学生口头交流,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许多国家都对中学生的口语交际 (说话)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 美国要求初中生能“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听众选择和扩大恰当词汇”进行说话, “口头描述一系列复杂的说明, 且组织有条理, 表达清楚”;加拿大要求学生能开展口头报告、会议采访、情景剧等活动。笔者认为, 这些活动都离不开阅读。
不管是就读说的作用来看, 还是从国外对学生口语的要求来看, 我们都可以发现读说结合训练的重要性。
二、加强中学生口语交际和阅读研究的紧迫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广大中小学生涉及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阅读对象:报纸、杂志、光盘、网络……涉及面虽然很广, 但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却仍然较差, 病句比比皆是, 俯拾可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提高, 农村农民的收入在逐渐改善, 可以这样讲,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得不否认这一举世瞩目的变化…… (政治课上一位初三学生的口头阐述题) 。”在学生与学生的口语交际中, “出口成脏”者也不在少数, 网络语言令人费解:“偶今天作业很多, 没时间陪你去夜袭沙漠侠客了, 886!”“呀, 你的作业字迹秀丽, 酷毙啦 (大概是‘酷’了还要被‘枪毙’吧——笑话) ”口语交际中语言不规范、毛病百出的现象真的令语文教学工作者担忧。口语交际的基础就是“说”, 而“说”的状况到底如何?不少学生素质大抵如此而已。
另一方面, 中小学生虽然阅读面很广, 但是在阅读过程中, 他们只图量多, 只图速度, 只图形式, 所以阅读的质量比较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自然选择进程缓慢, 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 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 花是单瓣的, 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 仅就北宋中叶 (11世纪) 那一个时期来说吧, 几十年工夫, 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 (重瓣) 、楼子 (花心突起) 、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 原产墨西哥, 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 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 经过培养, 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 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 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 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 经过特意培养, 到20世纪初, 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 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一位老师让学生归纳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居然有35%的学生认为这段文字说明“自然选择进程比较慢”, 还有27%的学生认为是“人工选择的历史”。其实这段文字说明了人工选择在加快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或者说人工选择优于自然选择。老师又追问:这段文字的结构是怎样的?令人堪忧的是:47人中只有3个人答对!其实这段文字“总———分”结构非常清晰。先总说人工选择“大大加快”花色变化的过程, 且时间较慢。接下来文章举了三个例子 (阅读时值得关注的标志性词语是:“例如”、“再如”、“又如”分别说明“人工选择”的作用) 。第一个侧重讲时间短、姿态多、颜色异;第二个侧重讲形状多、颜色异;第三个例子侧重讲“增添了新的品种”。这三个例子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人工选择的作用。但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对文章结构 (写作思路) 不理解呢———学生不会阅读。
在执教《孔乙己》时, 一位教师让学生用15分钟时间, 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全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基本上答到点子上的人只有30%。
这些现象着实让我们语文教师深思。
三、阅读与口语交际的互相关联性
我们是否能从口语交际与阅读的联系上, 找到突破口, 来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呢?
从人的成长历程来看, “说”乃至于“口语交际”是先于阅读的,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婴儿呱呱坠地不久, 便会用“哇”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不快, 向父母传达自己的信息;到了周岁以后, 便慢慢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与父母、周边的人进行交流。但是, 此时的婴儿、幼儿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直到上了幼儿园以后, 才会读读拼音字母、简单数字等。由此可见, 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远远早于阅读能力。但如果一个孩子缺少阅读训练, 那么口语交际能力就难以提高。
(一) 阅读对于口语交际的促进作用
阅读是人与人之间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阅读使人增加知识, 使人增加口语交际的素材。例如:我们阅读了这样一个传说, 一个大盗贼被判处罪犯回过头来对老母说:“你过来, 我有一句话对你说。”当他母亲走上前听他讲话时, 他冷不防地把他母亲耳朵咬了下来。母亲惊呆了, 只听罪犯对母亲说:“都是你!要是在我第一次偷东西时, 你狠狠地批评我, 我怎会落得这个下场呢?”那么,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讲到“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时, 便可引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道理。所以大量的阅读材料丰富了我们的口语交际的素材, 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不断的阅读, 也使中小学生增加了词汇量。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来大陆访问时, 希望中共与国民党一起“为两岸人民谋福祉”。之后“福祉”二字在各大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在阅读各大媒体信息时, 中央领导人在接见台湾有关代表团以及东南亚有关代表团时就常常用到这一词语。其实, 为人民谋福祉, 就是造福于人民的意思, 中学生口语交际和作文时完全可以运用。
阅读可以使口语交际更加缜密。一次, 笔者邻居家小孩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叔叔, 今天我吃了一碗大饭!”我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是什么意思?“饭”还有大小之分吗?我思忖片刻后终于明白了:他吃了一大碗饭!“碗”才有大小之分!尽管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但至今令我记忆犹前!这是孩子没有接触多少阅读材料的缘故, 是他缺乏语感的缘故, 是他还不明白基本的语法知识的缘故。如果他后来读得多了, 又学了语法知识, 一定会明白“大”是形容词, 可作定语, 修饰“饭”不恰当, 因为“饭”无大小之分;只可修饰“碗”, 因为“碗”有大小之分, 所以它可作“碗”的定语。阅读文章时, 文章中的词语在限制和修饰上的作用, 会给学生以启迪, 使他们在说话过程中, 或者在与人交际时注意说得准确严密。例如, 在《纪念白求恩》中, 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白求恩:“从前线回来的人, 没有一个不佩服, 中“没有一个不”是“全部”之意, 但因为是双重否定, 所以更加肯定, 给予白求恩精神 (对人民极端热情, 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高度评价。学生在学过这篇文章后, 相信在口语交际中也会创造性运用, 也会评价别人的讲话:2008年, 全国青歌赛中, 余秋雨在评价哈萨克女歌手说的《感谢》故事时说:“你讲的故事不错, 唱到最后一名, 可能影响到全班成绩, 但老师鼓励你, 也许会改变你人生道路。社会上很有这样的例子”。第二天学生就告诉我, 他们觉得余秋雨用“很有”不妥, “很”经常修饰形容词, 而不修饰动词, 可讲成“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给予他们鼓励:名人说话也有不妥之处, 你们讲得很对。
阅读能使学生说得更生动。口语交际中, 做到“说得生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除了向生活学习, 向父母、周边人学习外, 还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 来增强自己的口语交际的技巧。说得生动可以用比喻的方法, 例如在谈石榴的果实时, 我们可以这样说:到了果实累累的秋天, 石榴“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 露出一口的皓齿”。这便是学习了郭沫若的《石榴》后的收获。我们可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进行口语交际。在要辩证地看待“宽容”时, 我们可以借用《多一些宽容》中的句子:“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 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其中的“和平共处”就使说话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用引用的手法来进行口语交际。平时说话中, 我们可恰当地引用古诗文、名人名言来增添说话的亮点。教育别人树立雄心壮志时, 可讲: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教育别人要勤奋学习时, 可讲: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 恰当的引用, 就使自己的说话添色不少———这便是阅读的功劳。
阅读是边看书边思考的过程, 有手、脑并用的过程, 有时还要动口朗读。在阅读时, 尤其要要求学生用脑思考, 这样就可以促使他们用材料中的内容来比照自己, 激励自己。《三国演义》中张飞的讲话性急粗莽, 不顾情面;而刘备讲话则以情动人, 进退有余, 委婉有加。孰优孰劣?学生阅读后自然会把握好分寸, 在说话时注意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 口头表达的能力也不是一味地受阅读的影响, 它也会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说”能促使学生读得更加细致。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力求新颖、有力, 往往会去阅读别人的文章, 看看别人是如何论述的, 这时就离不开读。在阅读别人文章时, 说话者会考虑, 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 哪些名言我可引用, 哪些句子可以打动别人, 所以说话者读得就自然仔细了。
“说”能促使学生读得更有目的。倘若我们围绕某一话题进行演讲或辩论, 我们一定会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有关材料。例如, 我们如果要参加一场关于“改革开放形势下要不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讨论, 学生肯定会有目的地去寻找这一主题方面的材料。他们会找到语文书上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也会找到历史书上不少事例:唐玄宗骄奢荒唐, 引起“安史之乱”, 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败;洪秀全精心构筑了太平天国, 却在纸醉金迷中失去了斗志, 理想的天国也随风而逝……同时学生通过上网搜索, 会查到越王勾践历尽磨难, 卧薪尝胆, 矢志不渝, 终于打败吴国, 重振国威的事例;也可查到“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等名言。这样“说”就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去查找阅读。这样的阅读既节省了时间, 又有针对性。
“说”也可以促使学生重视阅读, 形成自己的特点。有些中学生感慨自己说话别人难以理解, 在口语交际中常闹些笑话, 这样的学生要正视自己“说”的现状, 要多读一些规范性的文章。还有些学生想在与他人口语交际中说得生动幽默些, 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多阅读林语堂、萧伯纳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能让人感到妙语联珠, 妙处横生, 相信学生在阅读时会会心地一笑, 甚至于捧腹大笑, 会有自己的心得。还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笑话, 讽刺与幽默的内容, 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特点——“说”促使学生多读, 有侧重点地阅读, 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四、阅读与说话结合训练的可行性
阅读与说话要加强联系, 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那么, 有哪些策略呢?
阅读全文, 说全文大意。中外文学中, 有不少作品适合于青少年学生阅读, 例如《西游记》《格林童话》等。有些长篇小说, 适宜让学生在寒暑假中阅读, 也可让他们在国庆长假中看完。但也有些故事集, 有不少相对独立的小故事, 可以让学生平时一天或几天读一个小故事, 然后要求他们在班级中进行复述。例如《伊索寓言》就比较短小, 让学生每天读一则, 第二天在教室里讲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一定会兴趣盎然。
说某部作品的某部分情节。有些作品因为理解难易不一的原因, 或者主要精华部分集中在某几个章节, 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阅读某些部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洞中历险》, 要求学生讲述主要情节, 让他们讲述体现索亚勇敢、互助精神的内容。
读作品的精彩片段, 说它的艺术特点。不少优秀作品之所以优秀, 主要是得力于不少精彩片段,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正确阅读欣赏, 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提高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学习《范进中举》时, 可要求学生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言行进行对比。范进中举前, 胡屠户说:“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 带挈你中了个相公, 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在范进家他喝得醺醺的, 横披了衣服, 腆着肚子去了, 并说范进是尖嘴猴腮。范进中举后, 他夸奖范进是贤婿, 才学又高, 品貌又好, 帮女婿衣裳后襟“扯了几十回”。学生们通过阅读前后对比处, 觉得胡屠户的“言”厚颜无耻, 令人作呕;胡屠户的“行”趋炎附势, 前倨后恭。他们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肯定会说得恰到好处。
阅读教学给口语交际的“说”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机会。在阅读教学的有关环节中, 可安排口语交际练习, 如口头质疑、复述故事情节、小组讨论等。在讨论孔乙己后来的命运时, 笔者的学生有的说他能自食其力了;有的说孔乙己出国赚了大钱, 回国娶了两房太太;有的说孔乙己用手“走”回家后, 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悲惨地离开了人间。我让学生再次讨论交流, 谈自己的看法, 最终大家认为第三种说法比较符合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 也可以通过对所学的文本内容进行辩论、对话等, 让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学过《愚公移山》后, 笔者让学生辩论:愚公到底愚不愚?思维活跃的学生引用原文内容进行辩论, 他们你一句, 我一句, 在辩论中对文本内容掌握得更加扎实了。
当然, 在阅读文本和口语交际 (“说”是重要的内容) 结合训练方面, 有一个时间问题。笔者认为, 除了在语文课堂上训练外, 还可利用校本课程课、综合实践课、班队活动课进行训练。
从听读说写浅谈英语学习方法 篇9
一、学好英语的自身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 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英语的兴趣。当我们能流利地说几句英语, 能用英语与老外对话时, 自豪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我们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欣赏英文电影, 收看英语电视节目, 聆听英文歌曲等也是培养兴趣的途径。此外, 坚持不懈、自信大胆的良好素质也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从听、读、说、写四个环节培养学好英语的能力
(一) 听
关于听力, 没有捷径可寻, 需多听磁带。要选择正确的音源, 如我们教科书配套的磁带。仔细听发音, 掌握正确的词汇发音, 并模仿朗读者的语音、语调, 跟随其语速。还可选择听一些课外素材, 如VOA的Special English等。
利用课文练习听写, 训练精听能力。先不看课文直接听, 听不出的反复听直到听出为止。听写后核对原文, 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看哪些是由于单词没掌握而听写不出, 哪些是由于发音或连读等原因听不出……这些薄弱环节, 平时学习时要重视, 逐步提高听力。
做听力练习时, 首先快速浏览题目, 猜测语境, 并带着问题去抓听关键词。同时我们可做些速记, 如人名、地名、时间等用几个字母或数字快速记下来, 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要努力抓住大意, 而不要力求听懂每个词, 不要纠结于个别词。尤其应密切注意听力材料中的让步与转折等词, 如though, although, but, however, even, unless....有助于把握作者态度与主旨。
(二) 读
1.精读。对于课文或名著, 我们往往采用精读的方式。把单词、短语、句型摘录下来, 复习掌握好。同时, 处理一篇课文可采用以下几步:
a.先听一遍课文掌握大意,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还同时提高听力水平。
b.朗读:朗读既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 也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大声朗读充分调动了视、听等器官的参与, 加深印象。
c.背诵课文, 掌握优美的词语、正确的句型, 再逐步过渡到复述。背诵课文适合初学者。
d.复述课文,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使说和写的能力得到逐步加强。
2.泛读。即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泛读时碰上生词, 如不影响整体理解, 可以跳过;如多次重复出现, 可查词典, 但不必刻意去记。因为如果是常用词, 见得多了, 自然会记住;如果不常用, 记了也会很快忘掉。泛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快阅读速度, 提高理解能力并扩大知识面。
用作精读的材料, 如教材、名著等, 要细嚼慢咽, 把它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一般的阅读材料宜用作泛读, 浅尝即可。既要广种薄收, 又要精耕细作, “精”“泛”并举, 才能提高英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 说
我们学习口语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人交流, 应大胆开口说, 不要怕出错。
a.找同伴一起练习会话。如在英语角里, 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 还可以交朋友, 开阔视野, 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b.个人独白。如果找不到同伴或参加英语角的机会很少, 可以通过个人独白进行口头作文。比如自我描述所看到的景物或正在做的事情等, 简单易行。
c.小组翻译, 一人说汉语, 一人说英语, 一人作翻译。练习一段时间后互换角色。大家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并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和能力。
(四) 写
1.写英语日记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简单易行, 但贵在坚持。要注意的是:
a.避免“Chinese English”, 不能生造一些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b.平时多摘录一些好词、好句并记忆。
c.努力尝试做句式变换, 掌握巩固各种句型。
2.尝试结交外国笔友, 写英文信。不仅能练习写作, 还能提高口语, 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3.平时注意积累篇章素材, 多背一些优美的文章, 尤其是关于社会热点或校园生活等的文章, 可以作为习作参考。
对英语读物, 先不看英文试着将中文译文翻译成英文, 跟原英文对照, 比较差异, 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从听读说写浅谈英语学习方法 篇10
一、学好英语的自身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英语的兴趣。当我们能流利地说几句英语,能用英语与老外对话时,自豪和满足感油然而生,我们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欣赏英文电影,收看英语电视节目,聆听英文歌曲等也是培养兴趣的途径。此外,坚持不懈、自信大胆的良好素质也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从听、读、说、写四个环节培养学好英语的能力
(一)听
关于听力,没有捷径可寻,需多听磁带。要选择正确的音源,如我们教科书配套的磁带。仔细听发音,掌握正确的词汇发音,并模仿朗读者的语音、语调,跟随其语速。还可选择听一些课外素材,如VOA的Special English等。
利用课文练习听写,训练精听能力。先不看课文直接听,听不出的反复听直到听出为止。听写后核对原文,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看哪些是由于单词没掌握而听写不出,哪些是由于发音或连读等原因听不出……这些薄弱环节,平时学习时要重视,逐步提高听力。
做听力练习时,首先快速浏览题目,猜测语境,并带着问题去抓听关键词。同时我们可做些速记,如人名、地名、时间等用几个字母或数字快速记下来,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要努力抓住大意,而不要力求听懂每个词,不要纠结于个别词。尤其应密切注意听力材料中的让步与转折等词,如though, although, but, however, even, unless....有助于把握作者态度与主旨。
(二)读
1.精读。对于课文或名著,我们往往采用精读的方式。把单词、短语、句型摘录下来,复习掌握好。同时,处理一篇课文可采用以下几步:
a. 先听一遍课文掌握大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同时提高听力水平。
b. 朗读:朗读既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也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 大声朗读充分调动了视、听等器官的参与,加深印象。
c. 背诵课文,掌握优美的词语、正确的句型,再逐步过渡到复述。背诵课文适合初学者。
d. 复述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使说和写的能力得到逐步加强。
2.泛读。即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泛读时碰上生词,如不影响整体理解,可以跳过;如多次重复出现,可查词典,但不必刻意去记。因为如果是常用词,见得多了,自然会记住;如果不常用,记了也会很快忘掉。泛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能力并扩大知识面。
用作精读的材料,如教材、名著等,要细嚼慢咽,把它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一般的阅读材料宜用作泛读,浅尝即可。既要广种薄收,又要精耕细作,“精”“泛”并举,才能提高英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说
我们学习口语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人交流,应大胆开口说,不要怕出错。
a. 找同伴一起练习会话。如在英语角里,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朋友,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b. 个人独白。如果找不到同伴或参加英语角的机会很少,可以通过个人独白进行口头作文。比如自我描述所看到的景物或正在做的事情等,简单易行。
c. 小组翻译,一人说汉语,一人说英语,一人作翻译。练习一段时间后互换角色。大家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和能力。
(四)写
1.写英语日记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简单易行,但贵在坚持。要注意的是:
a. 避免“Chinese English”,不能生造一些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b. 平时多摘录一些好词、好句并记忆。
c. 努力尝试做句式变换,掌握巩固各种句型。
2.尝试结交外国笔友,写英文信。不仅能练习写作,还能提高口语,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3.平时注意积累篇章素材,多背一些优美的文章,尤其是关于社会热点或校园生活等的文章,可以作为习作参考。
对英语读物,先不看英文试着将中文译文翻译成英文,跟原英文对照,比较差异,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堂英语课,对学生作学法上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习惯,对学生掌握英语不无裨益。诚然,学英语贵在持之以恒,就像我的高中英语老师朱伟雄老师所说:“每天都在捡珍珠,一颗一颗将它串起来,就成了璀璨的项链。”希望你我都能在英语的海洋中串起闪亮的珍珠项链。
【读说训练】推荐阅读:
力量训练训练计划05-20
训练比赛和训练条件06-23
前庭训练体育训练游戏06-18
上身力量训练怎么训练?07-20
足球训练年训练计划08-30
散打训练计划体能训练计划09-24
篮球训练中的模拟训练08-09
业余训练中的逆向训练09-19
足球训练周计划训练内容09-04
训练基地拓展训练培训心得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