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2024-12-31

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共12篇)

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篇1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冶金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冶金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使冶金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自如地运用冶金专业英语知识, 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又是冶金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市场上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中存在的不足, 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对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期更好地提高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经济全球化使各行各业的国际交流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 社会越来越需要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 对人才的外语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冶金专业人才来说, 如果缺乏专业英语, 要想了解世界范围内冶金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紧跟时代的步伐是十分困难的。冶金专业英语就是为冶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提高英语应用技能的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自如地运用冶金专业英语知识, 熟练地交流和获取专业领域的前沿资讯和信息。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高职教材建设, 对于推进高职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缓慢, 存在问题较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加强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编写体现高职教育特点、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冶金专业英语教材迫在眉睫。

一、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匮乏。

市面上的专业英语教材主要集中在商务、旅游、酒店、计算机等专业, 针对冶金领域的专业英语教材十分稀少, 而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更是凤毛麟角, 且难易程度悬殊较大。有的是国外英文原版教材, 让学生可以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 但学生感到难度太大, 技能训练较少。有的教材是在行业日常用语培训教材的基础上添加内容, 但所选材料过于简单, 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也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材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

2. 教材编写缺乏工学结合。

大多数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从编写到评价缺少行业专家的参与, 一定程度上造成教材的实用性减弱。编写人员主要来自各高等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有些是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 有些是个别专业教师自行编写。其中又以英语教师为主体, 较少一部分是由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编写。多数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者较注重语言用法, 而忽略了语言在实际工作场合的使用。冶金专业英语的实践性内容少, 理论性太强的内容较多, 也缺乏企业中的实例。

3. 教材编写缺乏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 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尽管实施教学时也在强调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但多数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都缺乏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效衔接的内容。

二、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的建议

1. 应与时俱进

如今冶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冶金专业英语的教材已出现逐渐落后于实际技术发展的情况。一些教材属于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版本, 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 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应该力求知识新颖, 内容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 将新工艺和新方法等编入教材, 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2. 应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高专课程开发的原则之一。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和企业接轨, 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根据企业所需来编写, 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如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将主要服务于云南锡业集团, 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区域特点。因此, 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可以紧密联系云南锡业集团的生产实际, 如加入澳斯麦特炉的工艺说明和操作说明等, 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能直接用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 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冶金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更符合高职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3. 应体现高职特色。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应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 在保持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的基础上, 充分体现高职特色, 认真遵循应用性、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原则。注重以应用为目的, 以适用为主, 以够用为度。应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英语水平, 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 选择教材内容。

4. 教材编写人员应多元化。

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决定了教材编写人员应当多元化。教材内容涉及英语知识和冶金专业知识, 因此教材编写人员需由了解教学规律, 熟悉教材编写规范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和工作经验丰富、熟知冶金行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应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 编写教材时可以去企业调研, 也可以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选用企业中的实例来融入教材, 并适当加入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效衔接的内容, 这样才能保证教材的实用性。

因此, 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既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 又要考虑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接受性。在编写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需求, 以“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 在内容与形式上突出能力培养, 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真正体现高职冶金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毕丹.关于高职高专汽车专业英语教材改革的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3) .

[2]陈滢.冶金专业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 2011, (8) .

[3]李飞.对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 2008, (6) .

[4]李慧.高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 2005, (1) .

[5]连卫钰.高职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9, (6) .

[6]林晓红.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7) .

[7]刘世芝.编写职业院校特色教材, 培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J].交通职业教育, 2005, (12) .

[8]唐智朝.技工教材必须立足岗位需求满足学生需要[J].交通职业教育, 2008, (8) .

[9]熊觅, 曾玉林.如何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6) .

[10]张联, 张汉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现状研究[J].职业技术, 2010, (9) .

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篇2

1.专业定位及办学思路

①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 ②近三年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③近三年毕业生反馈调查报告 ④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文件

2.专业规划及实施

①学院“十一五”规划

②商务英语专业“十一五”规划 ③商务英语专业近三年工作计划及总结 ④专业建设成效综述

⑤专业建设及改革

3.人才培养模式

①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 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二,教学的基本条件

1.师资队伍结构

①师资结构一览表

②专任教师一览表

③专业负责任人情况一览表1

④具有双师素质教师一览表

⑤教外兼职教师一览表

2.主讲教师情况

①主讲教师一览表

②副高职称一览表

③近三年主讲教师开课一览表

④近三年主讲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⑤教学名师

3.师资队伍建设

①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②主讲教师培养计划

③教师培养计划

④教师学期工作总结及成绩分析 ⑤教师到企业实践情况

4.实践教学条件

①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②校内实训室建设综述

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综述

⑤实训室各项管理规定

⑥近三年考试培训计划

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

⑧近三年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情况 ⑨近三年实训课开出率统计

5.经费投入

①近三年经费预算一览表

②专业建设费用使用一览表

③近三年设备投入

6.教材和图书资料

①专业“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 ②教材使用情况

③学院选用教材制度

④自编教材及讲义一览表

⑤专业教研室购书

三,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

1.课程体系改革

①教学大纲

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③课程体系框架

④教学研究工作记录

⑤近三年全院设选修课程情况

2.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①语音室,多媒体使用情况一览表

②教师讲义

③精品课程建设

④教师课件

⑤教学录像

3.实践教学

①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②学院关于实践教学的文件 ③技能测试题库

④学生实习实训作业

⑤学生实习实训照片

⑥学生实训日记

⑦学生论文

4.教研教改成果

①教研室活动记录

②教改科研成果

③教研立项

④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5.产学研结合①专业委员会成立文件

②专业委员会会议记录及照片 ③校外基地

④顶岗实习单位一览表

⑤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

6.教学管理

①学院教学管理文件

②教学档案管理细目

③教学管理环节

④学生座谈会记录

⑤学生评教

四,人才培养质量

1.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①英语过级考试成绩单

②计算机考试成绩单

③英语大赛资料

④各种技能大赛

2.职业能力及素质

⑴职业素质教育成果

⑵优秀学生成绩介绍

⑶业余党校情况

⑷素质教育选修课开设情况 ⑸职业素质教育讲授情况

⑹本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和照片 ⑺专业技能大赛情况

⑻参加社团情况

⑼素质拓展

⑽学报

⑾英语角

3.学生满意度

①评教问卷

②满意度调查问卷

4.就业及社会声誉 ①近三年报到情况统计 ②毕业人数及就业率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岗位群分布④毕业生质量跟踪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实践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76-02

一、梳理职业能力,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

从业者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职业能力可以分为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毕业生初入职场,由其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起职业基础能力,如英语专业学生所掌握的英语字词句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等。专业能力主要指开展工作的方法选择能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错误发生的能力,如课后反思、课堂突发状况处理、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主要指职业管理能力,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人际关系的处理、创新精神的培育、创造力的培养、事业开拓能力的提升等。教师在对本专业职业能力梳理的前提下,明确“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实践技能课,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具体的实训项目和操作题目,增强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意识,引导学生有目标并主动参与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教什么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中心问题。围绕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创新开拓教学思路是课程建设的前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面向教师职业、面向教学岗位,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培养是设置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减少与职业技能培养关联不密切、理论要求过高的内容,增加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训练,安排现代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学习,增加与课堂突发状况相关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了解课堂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缩短其职业适应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换。

三、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教什么的问题定下来后,怎么教、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另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教学方法得当,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选取要注重这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增加案例教学环节。将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训练项目编成具体的课堂案例,教师可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学生实习教学的方式,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要增加课堂讨论时间。针对学生的实训表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点评,找出其优点,指出其不足,達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教学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并采用头脑风暴、新点子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使其不是死读书,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对接岗位标准,实现职业化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专业目标,促进学生就业,这是课程在实现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起的作用。首先,课程改革要紧贴技术进步和岗位需求。要分析小学英语师资岗位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将这些标准和需求有机融合,这样既更新了课程内容,又体现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将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教师资格证书要求的相关知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予以重视,尤其是在课程考试和考核环节,加大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力度,引起学生的重视,加强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第三,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课程专家、一线岗位教学能手和学校本专业教师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配合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训指导书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完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元素,是连接专业教学和学生的纽带,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工作。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引领专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篇4

语言学习重在实践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重中之重。在这一过程中, 顶岗实习的作用尤其突出, 因为它实现了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工作环境的职业性、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和工作体验的综合性, 并因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将校园生活与职场生活有效衔接而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的实践方式。

二、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鉴于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当前, 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 都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和新途径。然而, 对高职英语专业而言, 顶岗实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 与工科类学生相比, 英语专业学生不易受到实习单位的欢迎。以电器类专业学生为例, 他们在校内实训时已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流程, 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企业只要稍加培训, 他们就可以顶岗工作。而英语专业学生则比较困难, 原因有二:首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需要长期积累, 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本来就短, 加之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要熟练地运用语言还需假以时日。其次, 实践能力也较差, 虽然一般学校都建有语音实训室, 或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建有商贸、旅游酒店等职业方向实训室, 但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 真正使用英语交流、做事的机会很少。

第二,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顶岗实习这一环节显得比较孤立。首先, 实习前, 学生缺少较系统、针对性强的实训指导。其次, 实习结束返校后, 缺少相应的强化与总结, 有的急于办理离校手续, 有的学校则继续实习前未结束的学业课程。

第三, 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目前专门针对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训教材还不多。有的高职院校想开展实习前的综合实训, 但苦于没有专门教材而就此作罢;有的高职院校仅是将语言知识点与实训环节“混搭”, 致使实训效果“缩水”。由此可见, 编写一本专门的顶岗实习指导教材显得极为迫切。

三、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材编写现状

据调查, 当前专门针对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教材仍是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盲区”。笔者发现, 目前市场上有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指导教材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 多侧重对顶岗实习的宏观探究, 如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顶岗实习的平台建设, 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与评价等。

第二, 微观探究多集中在工科类专业, 如土建类、电气化铁道技术、中餐烹饪、汽修等专业, 或针对具体岗位, 如公路工程检测员、数控车工等岗位。实践性较强、操作流程明晰、技术标准明确等特点, 使工科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指导教材的针对性较强。也正因为如此, 中职院校凭借其专业特点和优势, 已出版一些实习指导手册, 且效果较好。

相比之下, 受专业特点的影响, 目前专门针对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环节的指导教材还为数不多。

四、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材编写思路

根据高职英语专业的特点, 以强化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为出发点, 笔者提出以下思路:

1.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任何教材的建设都无法脱离时代背景, 实训教材应更快速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和要求。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材应以区域经济为导向, 与区域经济的基础和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在编写教材时, 应紧抓教育服务社会的原则, 充实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案例。

2.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指出, 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中再次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高职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顶岗实习也必须落实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

企业全程参与实训教材编写, 主要有以下体现:一是根据高职英语专业不同的职业方向 (如商务、旅游酒店、教育培训等) , 选定合作企业的业务骨干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基于实践教学目标, 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质量标准, 共同商定教材框架, 共同选定编写内容。二是畅通与企业的沟通渠道, 引入合作单位真实、典型的工作案例, 增强教材的针对性, 规避文科类专业实训环节的空洞乏味。

3.积极吸收外教参与教材的编写。英语学习重在实践, 而语言实践则要以规范的语言表达为基础。因此, 在编写顶岗实习指导教材时, 有条件的高校最好吸收外教组建编写团队。外教可在录音、翻译、后期校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基于关键岗位的主要工作流程确定教材内容。职业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取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途径。顶岗实习指导教材应专门针对英语专业的综合实训环节编写, 不仅涉及专业方向的综合实训, 同时还要涵盖部分求职面试和职场辅导的内容。在内容的选定方面, 应基于英语专业开设的若干培养方向选定内容, 做到有针对性。在内容的组织方面, 各专题不仅基于真实的工作流程设计, 涵盖主要岗位的主要工作流程, 并且素材尽可能取材于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案例, 确保教材效果。

摘要:实训教材建设是高职英语专业的一项重要建设。顶岗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强化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为出发点, 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现状, 提出了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材的编写思路。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材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篇5

(2008—2010年)

第一部分 总论

1.专业介绍

旅游英语专业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门学科。它是英语和旅游管理学两大专业的有机结合。随着世界范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科学规范的旅游管理与高效过硬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机结合显得十分重要。本专业旨在培养既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英语导游讲解水平、熟练的导游服务技能和较强的旅游经营管理能力;担任涉外旅游团体的接待、英语导游、翻译、涉外宾馆的管理工作以及其他与旅游行业相关的涉外接待服务工作;在社会一般理解中,包括对名称的直观理解,容易联系应用英语、国际导游等专业,招生比较容易,符合旅游国际化的大趋势,就业需求也可以。

2、规划特点:(1)以职业应用为标准(2)主张教师带头学习实操能力

(3)跨越发展继续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3.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较系统掌握旅游学、旅游地理、旅游法规、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等专业知识,熟悉导游业务,毕业后能从事英语导游、涉外旅游企事业管理工作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应用型人才。

第二部分、形势与现状

一、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进入21世纪,面临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语系应如何面对新世纪,如何面对中国加入WTO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当解决好如下的问题。

1、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新世纪的需要,能否适应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能否真正成为人才,如何确定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如何改革原有专业,设置适应新形势、新世纪、新的 高标准、国际化的专业?我们的课程体系如何改革以达到培养的现实问题、专业的适应性问题,专业的拓展及社会的需求问题,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接合度关系如何解决等等。

3、教育质量体系的建立、评估、保障,素质教育推进,创新教育的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5、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8、评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压力。如何努力、拼搏、学习、发展,以适应高职院校的形式和要求。

9、学术队伍的建设。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科带头人的成长,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成长和发展。

10、全院积极评建带来的新景象,新的目标,宏伟蓝图,如何保证团结,协作,求实,创新,一步一步实现既定的目标,实现系部、学院的繁荣和发展。

二、历史与现状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发展要求,广州市政府于2005年在原四所成人高校:广州市业余大学、广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和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开办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语系现有11个班级,在校学生近600人,专业教师14名。

三、现状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

1、优势:广东是旅游大省,“十五”期间,广东省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1%,占全国旅游收入的24.5%。其中,2005年广东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9579万人次、过夜国内游客超过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80亿元,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99亿元。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旅游官方信息透露,广州到2010年前将会有20~30家四五星级的高档酒店营业。这将对广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广东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毗邻港澳;广东居民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热点。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全市人民积极为旅游创造良好氛围,本地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告终城市职业学院定位为社区服务的一所高等院校,在学术理论水平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系三年来,我们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的“高职教育之路”,进行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劣势:建系时间较短,资源有限。师资队伍比较年轻,在发展的道路上,明显经验不足,只能自己摸索,因此,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3、机会:

全国上下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时机,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相关文件精神着重体现了中央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政策,为地方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广东省也相继出台了支持职业教的各项政策,为我院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旅游市场面临的变革与机遇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三产业支柱,旅游业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良好发展机遇。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世界著名旅游集团的逐步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对中国旅游业从根本上促使了国内旅游业的变革,同时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阶段,这又归根结底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全新培养和竞争。(2)旅游业市场空间得以拓展

中国市场经济的活跃,使旅游活动、商务活动等人员流动急剧加大,致使旅游业市场空间得以拓展。像广州这样一个大都市拥有的星级饭店数量就说明旅游业市场空间的加大。(3)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化要求提高

中国旅游业经过二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整体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现国外旅游管理集团和旅游投资的进入,对整体行业要求就更加高,特别是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实操专业技能,又要求良好的专业管理意识和思维。广东省旅游业市场同时也面临或将面临这几个方面的行业冲击和发展机遇。(4)旅游市场发展对高职教育要求

由于旅游市场的巨大发展,行业专业化发展越发明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依据旅游市场的要求,传统的旅游管理的本科教育更注重理论研修,学生就业是就面临技能运用熟练的难题,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又不能满足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所以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就显得特别有优势了,旅游管理的高职教育既要求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求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意识和思维运用。所以说从旅游市场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来看,高职教育是培养现今旅游管理人才的中坚力量。(5)行业的社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伴随着我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客人提供直接产品和服务的涉外旅游企业,如宾馆、旅游、旅行社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统计,载止1999年,全省共有涉外宾馆、旅游500家,旅行社450家,直接从业人员 12.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6万人。然而据抽样调查表明,现有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者占8.7%,专科学历占28.4%,高中学历占33.2%,其中来自旅游院校的本科生2005人,占总数的1.5%,专科生7900人,占6.1%,中专、职高生2.1万人,占16.7%(以上统计数据由广东省旅游局提供)。这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偏低,受过专业教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甚少的状况是很难适应旅游业的现今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另据有关部门的预测分析,在未来的10年里,我省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率将大幅度提高。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旅游业会进一步展现出新的发展生机和活力。这一切都有对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量和更高的质的需求,也为高职旅游英语方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潜力。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以能力为本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贯彻实施办学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52号)的精神。

2、发展战略

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和我们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学校的要求,我们将对现有的高职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培养政治理论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各种专业技能过硬的旅游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

通过校企合作、管理输出、智力输出、联合办学等方式,先通过行业经营与竞争锻炼出具有行业技能操作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能够调整出操作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同时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和参与当地行业经济建设、带动行业规范化与专业化,同时为学院带来经济与社会双效益。

第四部分 专业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

1、管理制度的完善

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效率提高的重要一环。要在教学实 践中逐步构建和完善一整套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们包括:系领导班子会议制、系主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主任层层管理制,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工作考核等,以及相对应的作业批改量化制,课后答疑辅导制、听课评课制、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传帮带等。

2、教学质量管理

商务英语专业要上新台阶,要成为院级示范性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是关键。随着商务英语专业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以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研室主任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思想,切实做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建立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局面。

3、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在教学实践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语言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要突出重点,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基础上,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训课要强化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确保关键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确保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科学、合理、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

4、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加强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在高职教育研究、专业教改、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获得了3项院级课题,2个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发表了10多篇论文,教师个人申报项目也在逐年增加。

“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教改科研工作,将科研工作建立在为教学改革服务的基础上,使科研和教改紧密结合,在圆满完成已立项课题的基础上,争取申报2-3项院级课题、1-2项市级科研教改项目、2-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把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成院级示范性专业,争取1-2门课程申报市级精品课程。

5、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交际型、任务型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推进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网络教材、英语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增加课程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6、教材建设与改革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材建设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开展教材调研,选用高质量的高 职高专教材、特色教材和辅助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实性;鼓励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争取每一项实训都有高质量的实训指导书,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7、专业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1)到2010年,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最终形成校内、校外相结合,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课程实训、专业实习,教师培训等一整套的实验、实训场所。

(2)实验室建设要着眼于学生课程实习及实验,“十一五”期间在原有贸易实验室的基础上,与工商管理系共同建设完成全真标准客房四套,总台实验室一个,酒吧实验室一个,中、西餐实验室各一个以及校办旅行社和形体训练室的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满足学生课程实习及实验的要求。

(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用于学生专业实习,在原广交会的基础上争取在省内四星 或五星级饭店增加实训基地,以使本专业实训基地形成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外、中等星级与高星级相结合的实训基地体系,以保证教师与学生各种要求的专业实习。(4)加强实习实训管理

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技能训练氛围,实训操作流程、业务流程、主要环节、重点术语等一目了然。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好实训室使用的申报、登记、检查工作,作好实训计划、实训准备和实训总结,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加强实训中心软硬件建设和管理,适时添置实训软件和实训材料、实训教材、音像资料等。保证实训软件的更新、升级,保证实训内容、实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实训设备的完好和使用率。

(5)创建特色、品牌实训项目,力争达到商务英语专业培训基地标准。

旅游英语、会展英语、酒店管理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将作为特色实训项目,加大力度建设,要在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实训模式方面下功夫,提高实训效果,形成特色。

8、积极开展产学合作教学工作

商务英语专业要进一步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建立产学合作的教育机制。在高质量完成市级课题和院级重点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产学合作之路,要走在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前列,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1)积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吸收热心高职教育、懂得专业教学与实践,水平高、能力强的社会及企业人士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实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力量,扩大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影响力,使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度参与和指导专业教学与改革。(2)进一步加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保障机制,加强 6 与基地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尽可能为实训基地单位和企业提供服务,努力创造校企双赢的局面。进一步拓宽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范围,扩大顶岗实习量,“十一五”期间要再建3-4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高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第五部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和办出专业特色要求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1 教师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

要建设一支能够满足语言教学、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师资队伍数量、结构与比例应与专业招生或扩招计划相适应。其数量应保证各专业教学工作的需求,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拟新增教师10人,其中外籍教师2人;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补充2-3人,旅游管理专业方向3-4人,应用语言学方向1-2人。新进教师均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实践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十一五”期间,“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应达到70%,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应达到35%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应达到35%以上。

(2)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和一大批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将深谙本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实训环节、考核标准、实训室建设等,有能力带动整个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成为商务英语专业“高效、精干、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队伍的主体和保证。

要坚持教师每年下企业实习、见习锻炼和教师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制度,教师还应利用寒暑假进行珠三角地区产业、行业、职业、技术、产品等方面的调研活动,深入进出口公司、外资、合资企业、海关、信息、旅游、物流等行业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深入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企业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等。鼓励教师带领本专业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实训活动,使专业教师真正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及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使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满足高职教育和办出专业特色的需要。(3)教师职业发展、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水平及整体素质提高

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提高,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教师有条件自 我提高,自我发展,有机会接受业务提高和培训,使教师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十一五”期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应有明显的提高,要使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更趋合理,逐步消除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专业技能欠缺,动手能力不强的缺憾。具体体现在;做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强教师培养力度,为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督导。尽可能多地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在原有的教师职称基础上考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涉外秘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物流师、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专业主干课程全部使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掌握多元化授课技能,并具有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效果优良。

第六部分 专业特色

商务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方向)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而设置,在学院成立之初,外语系就对专业设立的可行性进行了周密的市场需求调查,并紧跟社会需要完成了专业计划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又根据实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优化原有的计划。在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专业规格、教学模块、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计划、教学改革、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确立了“外语+商务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扎实的英语基础,培养较强的国际商务应用能力,同时发展良好的思想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我们利用珠三角地区的地缘优越,将教学与广交会紧密相连,课堂教学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相连,通过社会实践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提倡“让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理念,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效果显著。

创新项目主要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积极开展网络自主学习,把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取得初步成效。为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做了尝试,提供了一点启示,值得探讨与推广。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全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数量较大、注重应用特色的专业。2004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2006年学生的报到率达到86%,2007年的报到率为87%。我们有信心实现“英语基础扎实,商务技能娴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团队

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篇6

关键词:专业英语 测绘工程 教材改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99-01

目前,全世界使用英语的人口众多,流通广,各类出版刊物也最多,是公认的国际语言。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测绘专业的科技人员与国外的信息技术交流更加频繁,因此,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其目的就是要培养测绘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英语表达及交流的能力。

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在课程结束后,实际应用能力也未见显著提高,尤其是在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写作上,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与专业英语的教材选用不无关系。本文就将针对测绘专业英语的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对教材改编的思路。

1 目前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以目前国内还广泛采用的测绘出版社的《测绘专业英语》为例,通过对笔者几年的测绘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回顾和总结,大致得出以下的一些体会。

1.1 教材内容陈旧,有知识“延迟”

本教材于1996年出版,涉及到测量仪器的构造及使用的课文,都是目前生产上已淘汰的光学水准仪和经纬仪,而且文章篇数达5篇之多。现在,数字化仪器设备的研发和普及,使得外业操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数据存储介质也由记录纸变成了芯片,测量过程中和测量完成后可直接采用数据线或蓝牙将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因此,该教材中传统平板仪测图的方法、光学水准仪和经纬仪的构造以及外业数据记录的相关内容就不合时宜了,学生对这样“过时”的知识当然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会抱着学了也没用的心态来对待,直接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1.2 教材的知识覆盖面不够广泛

曲建光版的《测绘专业英语》偏重于工程测量方向,相关内容大致占到全课本内容的90%,这明显不符合目前高校对学生进行大类培养的模式。另外,改善既繁琐又高强度的外业工作是仪器研发制造者追求的目标,随之带来的是近几年的数字化、智能化仪器设备的相继问世,它改变了传统的外业观测方法和步骤。因此,教材的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而GPS、RS等在工程上也有了广泛的应用,所以,不仅应该给学生介绍传统的观测原理和方法,也应该引入先进的3S技术,这些内容并非可有可无。而系统地介绍测绘大类的各个方向,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1.3 教材缺乏如何用英语写作专业论文的指导性内容

教材的编写偏重于对外文资料的理解翻译,忽略了英语专业文献的写作技巧。诚然,英语资料的查阅和翻译是积极获取国外先进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但同时,我们也有这个共识:英语论文的写作是国内的测绘人员与外界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当前许多测绘人员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只能读而不会写。因此,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就应当结合这一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

学生的学习效果虽说一部分依赖老师的教学,但教材本身的实用性也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过硬的英语专业文献的翻译和表达能力,加深巩固专业知识的理解,必须针对上述的测绘专业英语教材中存在的这些不足,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一些改编。

2 教材改编的具体措施

2.1 删除“过期”的知识

目前,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数字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等设备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因此,该教材中的光学水准仪和经纬仪及野外记录手簿等的相关章节可酌情删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目前时新的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等内容,让教材保持与时俱进。

2.2 丰富教材内容

测绘专业学生既要懂得工程测量的知识,也要了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这些与测量密切相关的领域。尤其在今天的专业和方向间交叉融合,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则更应该拓宽教材的内容范围,扩大学生视野。具体的措施是既保留原有的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也要添加数据处理,平差的基本原理的文章,既保留部分目前生产上还广泛采用的工程测量的相关文献,也适当增加3S技术,尤其是GPS,遥感等内容。

2.3 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应循序渐进

教材内容的编排可分三个层次。首先可介绍测量的基本原理,如坐标系统、测角、量距、成图等。其次介绍测量使用的主要技术设备与方法,如水准测量原理、控制网布设方法,全站仪、GPS的使用等。第三部分介绍本专业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这样的课文编排,显得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便于教学安排,也方便学生查阅。

2.4 增加英语论文翻译和写作技巧的文章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能力,教材中除了有翻译方法的说明外,还应着重编写一些关于英语论文写作技巧的文章。可通过罗列出论文写作的一般句式和常用表达,较直接的帮助学生写作,也可在课文后安排习题来达到举一反三。可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及时练习和巩固。

2.5 尽可能选择原版英语文献

原版的英语文献,其词汇句式的用法更地道,表达的比较严谨,绝大部分的原版文献寫作方法上讲究深入浅出,基础理论方法描述的较扎实。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在校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提高英语能力。

总的说来,专业英语这门课,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举足轻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它当成一门翻译课,而应该把专业知识和语言应用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读多写多练,则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不能一蹴而就,仅凭32个课时的时间,是远不能达到很好地理解和翻译中英文资料的水平,必须依赖于自身日常英语能力的提高。笔者希望通过对测绘专业英语教材进行改编这一尝试,在有限的课时里,尽可能全面广泛地介绍给学生专业的最新词汇及翻译技巧。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文中观点难免有粗浅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与业界人士指正,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曲建光.测绘专业英语[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2]杨凤云,徐茂林,王淑文.测绘专业英语翻译[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25(2):158-160.

英语专业听力教材设计要素解析 篇7

关键词:英语专业,听力教材,设计要素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交流技能当中, 听是最基本也是最常使用的技能之一。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 我国的英语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 但对于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尚显不足, 对英语听力的语言接收处理过程的研究很匮乏, 很明显, 这阻碍了英语教师的听力教学工作。多媒体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我国高等院校大多将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实现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这改变了过去英语教学, 尤其是听力教学受时间和环境条件制约的状况, 英语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利润各种网络资源, 使教学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来说,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和基础, 是学生学习的信息来源,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英语教材的研发日新月异, 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才能设计适合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听力课堂的听力教材, 以及听力教材的设计要素。

一、英语专业听力教材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 运用系统论方法的基本原理来分析,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整体的角度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国际上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CDT) 和教学处理理论 (ITT)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瑞格卢斯等人的精细加工理论 (ET) 等。其中,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为核心,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即学习的条件。加涅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外部刺激———接收器———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反应发生器———反应器———外部环境。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它们可以是直接用于教学过程, 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

(二) 听力策略的可教性理论

策略指导的基本理念都是基于这样的假设而提出的:策略指导可以教语言习得者使用更多有效的策略, 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更好的语言技能。这个假设在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得到印证并广泛流传, 上个世纪末Thompson和Rubin在这一领域内进行了一项时间久、范围广的实验, 他们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策略指导确实能提升语言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水平。Macintyre和Noels (1996) 探讨论述了“社会心理模式”下策略的使用和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考试变量因素, 他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考查策略使用的频率、效度和学生的心理因素, 深层次挖掘这些因素与Gardener的综合动机模式 (integrative motivation) 的联系, 他们的研究发现教师需要调整自身关于策略运用的理念, 单纯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策略是不够的, 必须教会学生自己熟悉策略运用, 并且知道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坚信策略的使用是行之有效的。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由于语言习得者学习方式、动机、态度和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差别, 策略不是放之天下而皆准的, 某些策略可能在某些条件下仅对特定群体适合。而且语言初学者往往主要依赖背景知识习得, 较少使用其他策略;中级语言学习者可以利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习得经验、策略加深自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不使用背景知识, 只是他们能够将已知的背景知识与新获得的语言知识相结合, 不仅仅依赖背景知识。因此, 通过前面的对比,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对于策略指导。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策略的指导者要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 对语言学习水平和基础不同的语言习得者一定要教授和实施不同的策略指导,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英语听力教学, 而且为我们编写英语教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理念。

(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种学习都是主动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而是必须对别人给予的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再加工。建构主义的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得知识的量取决于其自身建构知识的能力,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意义只有帮助和促进。在学习情境上,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十分重要, 学习本身是对真实情境的一种体验,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才能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并重组原有的知识框架结构。建构主义的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 并且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影响。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准备不同种类的教学媒体资料, 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 达到自己最终的学习目标, 这与外语学习的策略指导理念是相辅相成的。

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

在我国三四十年来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听说一直是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很多同学看得懂文字, 但说不出来, 也听不明白, 因此, 无论是公共英语听力教学还是专业英语听力教学, 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进入21世纪, 听力策略研究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研究者开始建议或尝试将听力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中 (如王宇, 2000;周启加, 2000;文秋芳, 王立非, 2004;陈晓茹, 吴少跃, 2007等) 。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学习者进行听力策略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不同听力水平的学习者应该学会训练符合自身的听力策略和培养自主学习的态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 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 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 一些实验结果并不理想。

目前, 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材多种多样, 但很多教材都是以应试的内容为主, 低年级的英语专业听力教材中, 很多都出现大段的新闻听力内容, 内容没有梯度性, 学生很难进入听力学习状态。在听力题目的练习形式上, 目前大多数的听力教材练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是非题、填空题、改错题、听写题等类型。在练习的编写和安排上, 无论是教材编写者还是英语听力教师, 都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听力内容, 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完成由简入难的练习。

三、英语专业听力教材的设计要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一味追求成绩, 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在听力课上的最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听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 使英语听力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并且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活动。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 听力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喜欢听哪些方面的内容, 了解学生的兴趣, 才能安排好课堂教学, 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

因此, 听力教材在设计的初期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听力教学结合起来, 充分使用网络多媒体资源, 扩展听力材料内容, 通过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听力学习材料让学生劳逸结合, 达到理想的听力效果。对于听力教材, 笔者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笔记, 比较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 即《英语初级听力》, 结合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反馈, 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听力教材应从听力材料的选择、背景知识介绍、练习题型的编写、听力内容的体裁等多方面合理设置,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英语专业听力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收听、收看新闻的习惯及准确捕捉新闻信息的技能, 新闻的内容一直在变, 但是一些相似题材的新闻事件, 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 使听力学习者可以从中找出规律。研究表明, 相同类型的新闻题材中除时间、地点和人物有变动外, 大致的语言框架都是基本相似的。在编写教材中选取听力资料时, 如果我们能够选好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 就能对学生的听力学习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 教材编写者在录音资料的选择中, 就需要有全局观, 理清主次, 加强理性指导, 让学生从篇幅有限但质量较高的不同类型新闻材料中归纳一些共性, 依靠这些知识技能逐步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应对新的新闻课题的能力。

我国英语专业听力教材的资料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外国电台电视台的新闻广播节目, 教育部颁布的外语教学大纲对听懂所学语言国家广播新闻的技能作了明确规定。在《英语初级听力》中, 新闻涵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个大的类型:首先, 该教材中有较多对文体精英的访问, 或以对话形式出现, 或以陈述介绍的形式出现,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听力内容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听力内容还有代沟问题, 是年轻人关心和感受深刻的话题, 语境的熟悉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听力的内容。其次, 教材中涉猎较多的是双边贸易会谈、女权主义斗争, 国际关系、联合国事务、各国政要动向等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内容。这一领域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 是优秀听力教材声像资料中必须选取的一个大项。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典型性, 与大型英语考试的形式比较一致, 学生在听取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无论新闻中提到的事件是多少年前, 人物与现在不同, 都不会影响这一类新闻的规律性。对于这一类别的新闻内容, 学生更多的是从中学习到大致的语言框架, 常用的词语和句型, 以及典型的使用场合, 找出其中的规律, 更有利于举一反三地收听现实生活中实效性更强的新闻内容。当然, 新闻的成文年代如果比较接近学生所处时代, 对于人物名称、新闻内容, 学生就会感到更熟悉, 这就要求听力的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在寻找规律性强的听力材料之余, 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

当然, 在《英语初级听力》中, 听力的新闻内容还包括英美国家的民众示威活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警务状况等, 对于这一类新闻内容的选取, 由于此类题材本身的特点, 其播音和对话的速度都比较快, 大部分同学在接收这方面听力信息的时候都显得力不从心, 属于听力内容中难度比较大的部分。当然, 这当中娱乐性相对较强的几个段落和对话, 学生听起来觉得不枯燥, 相对会取得较好的听力效果, 这是值得听力教学工作者和未来的听力教材编写者借鉴和吸收的。

新的时代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除了满足社会对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的需求以外, 还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这样的人才需要将外语和其他文科、理科甚至工科的相关领域, 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等结合在一起。《大纲》提出, 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拓展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人文、社会与自然学科知识包罗万象, 主要涉及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法律、文学、艺术、心理、家庭、婚姻、友情、环保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知识。

以上这些教学需求和目标决定了在英语专业听力教程的内容设计上, 听力教师和听力教材编写者不仅要注重对听的方法技巧的培养, 更要把新闻听力内容当做学习语言及文化背景知识的来源之一。英语听力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应该在听力课程的新闻材料中对新闻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例如西方国家名称、主要英语国家的著名城市名称、世界级新闻人物等) 及此类新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作必要注释, 辅以音标,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读音,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 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 将听说结合起来。对于一些国内外著名的人物, 如各国总理、首相、总统等国家领导人应提供主要生平简历介绍, 将英语的听和读结合起来, 最终达到双赢的学习效果, 实现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著.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程晓堂编著.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范印哲编著.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乔爱玲.从外语教材编写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评估教材.山东外语教学, 2002 (3) .

[5]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山东外语教学, 2004 (6) :3-4.

[6]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外语界, 2002 (1) :17-21.

[7]王海啸.为“练习”设计练习.外语界, 1998 (4) .

[8]赵勇, 郑树棠.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外语教学, 2006, Vol27 (3) .

[9]程京艳.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外语界, 2009.

[10]任素贞.策略教学法与外语听力教学.外语界, 2003.

[11]华维芬.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学习任务设计要素解析.外语教学, 2012.5.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篇8

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具备职业基本能力,商务运作和管理能力以及全面英语语言能力三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研究应予以高度重视。商务英语作为集语言知识、商务知识为一体的应用外语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逐步形成一门交叉学科,并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在我国,首先创办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立时间在1951年,到目前为止,已历经50多个年头。在这50多年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为满足社会用人需求,更多高校创立了该专业。截至2010年,32所高校已被批准设立商务英语专业。调查表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乐观,就业率接近98%,在一些国际化程度比较大的城市甚至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持续高涨。但是,虽然用人单位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但一些用人单位反映,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实际操作能力等仍有待完善。进一步审视当前的商务英语专业确实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等方面有待提高。为了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在专业建设方面大力加强。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由外语语言、商务知识和职业技能三部分组成,英语语言课程的目的是重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商务知识课程会根据用人单位需求适时进行调整,比如外贸函电、国际金融等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较灵活,可通过开设外贸跟单、报关实务等课程,教会学生一些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的工作技能,同时会随着新的经济技术发展进行调整。在目前,大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商务英语核心课程门类有待增加,根据教育部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最新规定,经济学、国际商法、商务谈判等课程开设的院校较少,大多院校停留在开设商务英语阅读、写作等基本课程。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还要兼顾跨文化交际课程,如国际商务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人文素养课程,对于以上核心课程的开设,英语知识与技能课程占专业课比例应为50%~60%,商务知识课程占专业课比例应为20%~30%,跨文化交际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应分别占专业课比例5%~15%,但目前,有调查情况表示,有些高校的与语言文学相关课时占总课时的18%,最高达到90%,而商务知识课程仅占10%~30%,这会导致学生掌握的商务知识匮乏,不能满足日后岗位需求。比如,目前,在外贸领域电子商务已被广泛使用,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国际电子商务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高校应对核心课程的开设予以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开设时间方面应考虑全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将传统的英语语言与文化课程开设在一、二年级,而且所占学分比例较大,商务知识课程一般开设在三、四年级。但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大多在低年级,高年级再学习商务知识,时间上有些滞后和仓促,对商务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而且课时总数不高,学生又会同时忙于找工作或考研,对商务课程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基于以上情况,高校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商务类课程比例,并适当将商务类课程的开设时间有所提前,可考虑从二年级开设国际商法等商务类课程,并适当增加课时数,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商务知识。此外,有些英语语言相关的基础课在设置方面可进行改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等可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教师教会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提供学生一些课外资料,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定期进行监督和考查。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尽量改变以往较死板的“填鸭式”教学,能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增强教学效果。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是新兴专业,也是与国际化接轨最强的专业,教师应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使学生成为主导者,在课堂上扮演主要角色,教师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向学生开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尽力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构成自由的讨论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

此外,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了情景模拟化教学模式,教师采用此种模式时,除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和参与式方法外,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仿真情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汇总的角色扮演,辅导学生进行分组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点评,为他们指出理论知识重点和需掌握的商务技能,此种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这种模式的使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网上实验室或商务实训软件等,使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商务文件,通过图片、实物、音像创造模拟环境和场景,最大化靠近实际商务场景,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与此同时,很多商务英语专业采用任务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协商、共同努力完成某些既定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可学习到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任务教学法的使用并非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使学生掌握适合于自身的语言学习方法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当今很多西方国家高校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此种教学模式适合在每学期安排1~2次,作为其他教学形式的补充,在使用此种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旨在提供给学生研究问题和讨论问题的平台,以此提高学生学术研究的能力。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应起到协调者的作用,辅助学生的研讨活动顺利开展,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并在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总而言之,上述几种教学模式都在尽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在课上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而教师的角色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开展,起到组织者、调控者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讲授,对老师依赖性很强,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应成为真正课堂交际活动的完成者。除教师课堂讲授外,学校可请往届毕业生回校开办讲座,与在校生交流工作经验,使在校学生了解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自身需掌握的职业技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除理论知识教学外,实践教学和实训模式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应予以关注,不断改进的方面。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面重要部分,以此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践教学开展时,需要软、硬件的保障。在硬件方面,商务英语专业应争取建立商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商务实际操作和场所。同时,也应在图书馆藏书量方面予以加强,适当增加符合实际需要的商务方面书籍。(3)同时,学校可与企业加强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学校不仅可与国内企业合作,同时可与国外企业联合,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直观地接触实际国际商务以提高自身技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校可选派专任教师与企业中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对学生实习进行直接指导,以保证学生实践学习效果。

在教材方面,教材的质量会影响到课程的水平,因此,在培养合格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开发、选取合适的优秀教材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市面上的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不多,有的是单纯商务理论知识的介绍,有的是以商务词汇讲解为主,真正能将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相结合的教材很难找到。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应选择与国际接轨的内容新颖、实用的教材,可考虑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编写适合学生水平及需要的教材。这需要教师对培养目标、教学理念(下转第50页)(上接第48页)和课程体系进行准确把握、并根据职业技能的需要将实训、实践部分内容,与理论讲解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使用教材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论联系实践,学到相关职业技能,教材建设与开发除了应该有内容丰富、详实,与时俱进的教材外,还可建立商务英语语料库,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真实语料,不断充实、丰富教学。(4)

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要经历长期复杂的过程,为国家培养优秀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院校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进,教学模式方面不断探索,在实践、实训方面予以加强,同时,也应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材选取、开发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够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从而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①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2.

②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1-5.

③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3):4-5.

关于高校专业英语教材的思考 篇9

专业外语课程是学生通过多年的公共英语学习后, 结合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开设的必修课程, 通过专业外语课程学习, 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达习惯, 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参考外文专业资料, 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撰写论文打下基础。[6]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的规定, 大学英语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英语, 为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第二阶段为专业阅读即专业英语, 为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开设。《大纲》同时要求, 本科英语学习要坚持四年不断线, 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 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然而, 目前很多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个目标[1]。一些大学毕业生不能用英语获取专业所需信息, 英语交流和写作都很让人失望。

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共96学时, 分别在第5、第6和第7学期开设, 每学期32学时。

搞好教材建设是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前提。专业外语教材建设, 要跟上基础英语和专业发展步伐, 与之相适应、相配套。高校应组织由外语教师、专业教师及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写小组, 综合各自优势, 编著高水平和有特色的教材。[5]

本人已从事10年的专业英语教学, 使用的教材是1997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由蔺景龙教授主编的教材《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英语》。本书已使用15年, 根据讲课实践, 本人认为应编写新的专业英语教材, 因此, 就专业英语教材结构、选材取向谈几点看法。

二、专业英语教材的结构

专业英语教材应包括学生听说读写译内容, 每章可分为正文、词汇、练习等部分。教材内容应是专业所需的内容, 按照学期分成3个部分, 每部分侧重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如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球物理三个大块。每个大块有若干章, 每章介绍一个专业知识或专业问题, 如达西定律、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等。

1.Warming-up Activities。在每章的开始, 给出几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关讨论题。

2.正文。从原版英文杂志或书籍中挑选, 如edge、leading等。当然, 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基础理论不会过时的专业文献。

3.单词词汇 (New words and phrases) 。每章后附上本章所涉及的较难单词或短语的注释, 包括音标、中英文注释等基本内容。单词短语按字母顺序排序, 这样便于查阅。书末应有本书所涉及词汇的总的词汇表, 按字母顺序排列。也可加一个汉英词汇表, 按拼音序号排列, 增加本书的实用性。

4.注释 (notes) 。对一些难句、语言文化或专业方面的, 要加以注释。

5.练习思考。每章后安排一定的形式多样的思考习题等, 从对课文的理解入手, 偏重围绕基本语言能力的综合训练。从各个角度, 用不同形式和题型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深入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意图, 如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讨论、英汉互译、写作等。

三、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取材

专业英语课由若干章组成, 内容编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英语是语言类课程。专业英语应是专业的英语, 以英语为主, 是语言类课程, 而非专业性课程, 偏重英语语言而不是专业知识的讲授。因此, 课程不应过多地涉及艰深的专业知识, 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应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或专业类课程已经开设过的。注重宏观知识介绍, 不过多地涉及艰深的专业理论。目前, 很多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存在偏难问题, 有的专业知识即使翻译成汉语也很难理解, 这导致学生学习面临语言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的困难, 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来讲解专业知识, 偏离专业英语的语言类课程定位。教材偏难, 艰深的专业知识讲授过多, 很多长句子翻译困难, 使一些外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望而却步, 失去信心。因此, 教学应重在保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的前提, 教材难了, 不等于学生学会的就多;兴趣有了, 学生自然会自发地进步。

以我校地球物理学专业英语为例, 第5学期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学得很少, 只有大一时会开设地球科学概论, 测井资料解释、测井原理、物探资料解释、处理等课程还没有学过, 那么此时专业英语不应涉及过多的测井原理及解释方法, 可以取材于关于本学科的一些科普性介绍材料。在后续的专业英语课程中, 逐步增加专业知识。第5和第6学期的专业英语教材, 可选初中级科普读物、科技报道、研究综述等, 每篇3000字以下为宜, 词汇基本上应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达标词的范围内, 超标词汇 (包括特殊的专业词) 每篇以不超过20个为宜。第7学期的专业英语教材, 可选高级科普文章、研究论文和科学专著中的章节等, 篇幅长度以5000字以下为宜, 每篇超标词最好不超过30个。从语法结构讲, 研究生专业英语应有多量的复合句。至于虚拟语气、强调、省略和倒装等, 则随原文表达需要, 不必人为地限定其多少。[2]

2.专业英语的文学性、审美性。伍铁平教授在《普通语言学概要》中指出:“在传统的伙伴中, 和语言最密切的是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作品要用语言创作, 通过语言鉴定, 评论文学作品也必然涉及它的语言。所以, 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 必须精通它的语言。反之, 一种语言的最精彩、最丰富的作用是集中在文学作品里面。文学是使用语言的典范。”[3]

专业似乎总让人感觉和枯燥相连, 其实不尽然, 即使是石油专业, 也肯定有一些诗意的语言, 有浪漫的豪情。专业英语不应单纯是枯燥的、艰涩的长句, 应该有审美性。真正的专业大师, 能用浪漫的语言、优美的辞藻来描述专业问题。因此, 专业英语教材应多选大家作品, 增加这门课程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选材形式多样, 有不同的题材和体裁, 内容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与启发性。目前所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取材自严谨的专业科技文章, 严谨有余, 趣味不足, 启发性、引导性的题材很少, 可适度增加一些趣味性、启发性文章, 增加阅读趣味, 提升学习体验。

也可精选一些最常用的专业词汇作为专业外语授课内容, 让学生在专业外语课上熟悉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中文专业知识[4]。此外, 由于专业本身枯燥乏味, 建议教材内容选择那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的材料。

4.独立成章。每章内容尽量简短, 独立成章, 32学时的课程可以选择50篇左右的文章, 部分作为精读, 须仔细讲解;部分作为泛读, 学生在课下进行扩展学习。每篇相对独立, 这便于教师授课选材。

5.教材应选择面宽。大多数专业教材主要选择本专业文献, 加以注释, 后附有译文, 这种单一的题材不适合目前社会对外语的需求, 内容仅是本专业的文献, 覆盖面窄, 不利于培养宽口径的人才, 且没有考虑同基础专业的衔接[5]。因此, 专业外语教材选材范围应广泛, 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所属专业, 相关专业的也应占到一定比例。以石油测井专业为例, 教材内容可以60%的是测井方面的专业文献, 但也要涉猎地震、地质、石油开发、油气储运、海洋石油等方面的文献, 甚至可以增加介绍世界油气发展简史、世界其他油气田介绍的文章, 开阔学生眼界, 拓展专业外语所承载的信息量和知识量。

6.增加德育内容。素质教育, 以德为先。在专业外语的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发扬人文精神, 提高全面素质。怎样使德育自然贴切, 不牵强附会, 让德育教育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呢?在每学期的课程上, 选择1~2篇介绍专业泰斗、对本专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的作品, 或介绍作品, 或选读相关文章, 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人物,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被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和感动, 潜移默化中增长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认同感、使命感。

内尔·诺斯丁认为, “每一个伟大胜利的作品都同时是对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探索, 都包含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我们应该让这些存在主义的思考与情感教育启迪我们”。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有情感教育的素材, 加以引导和渲染, 使学生对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产生共鸣[6]。

德育不是一门课程, 不应寄托于单一的思想品德课或马列课程中, 而应贯穿于所有的教学过程, 因此, 专业外语课程也应担负起这一使命。

四、结束语

专业英语教材对专业英语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希望各个专业能从专业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 编写出一套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 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摘要:高校专业英语教材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各院校专业英语教材建设还相对滞后, 本文主要探讨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的结构和取材。专业英语教材应尽量结构合理, 便于教学, 在教材选材过程中着重考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中的知识性、文学性、审美性、多样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原则, 力求使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更趋专业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材,教材结构,教材取材

参考文献

[1]张世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框架构想[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1999, (2) :78-80.

[2]陈天佑, 张海峰, 李得孝, 张玲丽.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9) :38-39.

[3]赵冬梅.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改革探析——文学性在精读课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岱宗学刊, 2011, 15 (1) .

[4]吉雪花, 庞胜群, 辛建华.新疆高校农业专业化外语教学之我见[J].教育与人才, 2009, 08 (03) .

[5]张觉琛.专业外语教学浅析[J].教育战线, 2012, 09 (03) .

物流专业英语语料库建设探讨 篇10

高达74%的被访者认为物流专业英语的学习重要,这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对物流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顺应时代潮流,培养现代物流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强化英语的掌握和使用。

物流专业英语的实践性决定了学习必须围绕市场需求展开,也就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为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提供有效的培训。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同样不能脱离这个中心,不能为了学习专业英语而学习,而是要让专业英语确实成为增强就业的一种能力。这使得现有的物流专业英语的体系显得很不合理。多数物流专业英语与其它专业英语教学雷同,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不是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而物流专业英语应强调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专业英语学习仅仅基于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英语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只是指导和答疑,更多的需要学习者自己进行练习,多媒体的网络教学对这一需求的满足更加有效。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设物流专业英语建设语料库能够较好地解决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语料库的模块内容

单证模块:单证是物流专业英语中重要部分,本部分包括提单、装箱单、报关单、保险单、财务流水单证、发票、信用证、合同、分析证书、危险品单证等各种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使用涉及的英文单证。模块首先对单证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单证的用途、单证的流转、单证填写规则和基本内容进行解释,其后又附上几个范例对单证具体讲解,最后,给出不同形式的单证进行练习,所有的练习均附有答案和注释该模块的所有单证均来自生产一线,是现实中企业使用的单证。

术语模块:术语模块对物流管理使用的术语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对所有的术语标注中英文解释,同时辅以例句加深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该部分也提供给学习者术语查询的功能。缩略语在物流管理中使用较多,在给模块中收录了实践中使用的多数缩略语,给出了缩略语的全称,同时加以注释,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

信函模块:信函模块对物流中涉及到的建立业务关系、询盘与回复、报盘与还盘、成交、支付、包装、装运、保险、索赔等物流商业活动中的常见信函说明与范例及信函的阅读、翻译、写作练习。同时在信函部分,编写了试题形式多样,题量大,还包括各种信函常用句型和英汉对照,学生既可以了解信函的写作,或套用模仿写作;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翻译以及涉外活动的交际能力。

阅读文章模块:阅读模块以实用性文章为主,兼顾科技性文章。阅读的文章深浅各异,内容涉及到物流管理与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物流基本理论、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学习者可以进行选择阅读,增加学习者的知识面和词汇量,了解物流的管理流程、前沿发展情况,对于部分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模块获得阅读物流学术性文章的能力。

附录模块:附录模块主要提供中英文对照的计量单位、世界主要港口、世界主要物流公司及其网站等参考工具。本模块可以供学习者在阅读物流文章、填写单证或书写信函时参考查用,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在长期的查阅和主动的学习中熟悉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对物流操作中的常用内容逐渐掌握,为工作提供帮助。相应的物流网站和公司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更多了解本行业发展和知识信息的平台。

除附录外,每个模块都包含了可供学生自学或教师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所有的教学内容均给出了中英文解释,各种英语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语料库的作用和意义

语料库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产物,从学习形式和内容上对传统的专业英语进行了颠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相比传统载体能容纳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并能随时补充、更新和维护。它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模块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大规模定制”管理。专业英语教师都深有体会,由于受到学习者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限制,教师授课难度很大。语料库由于是模块化管理,每个模块提供给学习者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只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指导,各个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取舍学习内容,这样,英语好的学习者不会有吃不饱的情况,基础差的学习者在老师指导下也可以循序渐进,不会坐飞机,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语料库提供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学习者可以做到“随时随学,随时随练”,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自己练习相结合。丰富的内容、详尽的中英文注释和答案给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都提供了条件。由于英语教学的特点,除了教师课堂的讲授外,更多的需要靠学生反复地练习,增强对词汇的记忆理解和培养语感。物流专业英语的应用性更是决定了学习者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获得好的效果。语料库能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操练,在没有教师指导答疑的情况下,借助语料库的相关功能同样可以解决疑问,直到最终掌握相关的内容;对于在职人员不允许以上课教学方式学习时,也可以自己学习,语料库的组织是按照教授内容的顺序进行的,有一个如同教师指导的作用。如果有的疑问不能在语料库中找到答案,还可以求助在线答疑,获得教师的后台支持。

语料库的各个模块与实践结合紧密,切合了“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单证和信函等内容均采自生产一线。虽然单证由于目前国内各家公司的格式各有差异,但基本格式一致、基本内容一致,学习者通过练习,即可全面掌握单证填写的要点,做到能够独立填写相关单证。信函部分也是以实际物流管理中使用的信函内容作为收录的基础,同时对常用的信函句型做了整理并通过提供例句来加强学习者对该句型的掌握。语料库的所有内容均本着这一原则来进行收集和整理,完全能够仿真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让理论和现实得到了最大化的结合。这为物流英语的教学和培训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柔性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柔性管理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专业建设影响到学院的招生、就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等方面。由此可见,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对专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只有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高职专业建设的效益,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规模、效益、质量和结构的和谐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仍有一定的需求,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本文就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专业建设的柔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严峻的就业形式、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职业能力的复合性要求、社会需求的多变性均要求高职院校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促使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商务英语这个在高职院校中比较传统的专业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特色不明显

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难以完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求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人才调研工作进行不够深入,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不大,专业建设特色不鲜明与传统学科教育的区别不大,在完全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

2、专业管理体制落后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在管理上仍侧重传统的高等院校的做法,对师生较多进行刚性管理,与企业共建的专业委员会等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3、专业建设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

优质的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场地设施、课程体系、教材等建设滞后,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待遇偏低。这无疑影响了高职院校吸引、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较之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科研项目较少,学风相对松散、懒惰,缺乏竞争氛围,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专业建设管理的加强。只有加强高职专业建设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高职专业建设的效益,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规模、效益、质量和结构的和谐发展。

二、“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Flexibility of Management)是与刚性管理相对应的一种管理理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管理科学中“行为科学”派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的发展,柔性管理不是依靠外力(如规章制度),而是重视人性化管理,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的自觉性行动的一种管理方式。从本质上说,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用“柔性”的方式去管理人力资源。

三、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引入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高职教育需要稳定招生规模,把发展的重点切实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必须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当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时,高职专业建设也就成为整个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高职教育的专业发展更加强调“市场导向和社会适应性”,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兴行业、新工种、新岗位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在专业建设中融入柔性化管理,提高了专业拓展和滚动发展的能力,并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整合、拓展新专业,提高了专业适应性。因此,引入柔性管理,切实提高高职专业建设的管理水平,也就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柔性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价值目标。对教师的管理应该倡导人格的完善、尊重个体,为教师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和活跃的教学气氛,使其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与教师进行平等互信、真诚的交流和情感的激励,以此将管理的目标、外在的规定内化,进而激励其内在的动力去实现管理目标。柔性管理的这些本质特征与“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

2、柔性管理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明显,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适应性较强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在学生胜任岗位(岗位群)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职业技能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对受教育者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对学生进行柔性管理符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3、柔性管理符合客户市场的需求

用人单位更具选择性和挑剔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及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毕业生。这种需求的变化必然促使高职院校采用灵活、皴的柔性管理来适应“客户需求”。

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有限,只有集中有限资源,实行柔性的课程组织和富有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办好重点专业,强化办学特色,才能形成品牌。

四、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引入柔性管理的具体措施

1、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柔性教学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使毕业生适应企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三年可根据企业的需要适时调整,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培养。通过实施核心课程与核心技能的学分等价,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满足学生的个性职业发展要求。通过实施企业主导式教学等教学组织方式,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益。构建柔性管理考试体系,构建企业参与学生学习评价的综合评价机制,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素质教育纳入学分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明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团队建设要求,制定适时调整、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管理制度,构建优化双师结构的建设机制;充分满足教师合理的个性化培训要求,不断激发兼职教师参教、导教的积极性,形成持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制度安排,全面提高高职特色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

2、柔性的教学管理

改革专业课程,实现课程设置柔性化等。实现课程开发的多元化和课程结构的模块化。课程开发的多元化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实施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技术型教育职能、管理型教育职能和服务型教育职能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可以将课程结构划分为基础模块、发展模块、应用模块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和发展需要自由选择,有升学意向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模块与发展模块,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可以选择应用模块。

3、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进行管理。对于擅长授课而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根据学校的需要承担教学任务。对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承担少量教学任务或不承担教学任务。在完成科研项目的阶段内,所有时间由教师本人自由支配,学校不干涉。对教师的考评采用自我测评与同行测评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培训机制系统化、终身化,实现培训的普遍有效性。柔性化建设教师团队,帮助教师完成考核目标,给予教师更多的政策倾斜,为其提供必要的科研、培训经费。倡导民主决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管理,转变传统的刚性决策方式,体现专业建设的柔性管理,强化现有的专业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发挥教师在学术规划、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4、优化管理评价体系,提高柔性管理的实效性

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管理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评价体系,对提高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新的与柔性管理相一致的多元、开放、动态的评价体系,符合专业建设发展的诉求及社会发展对多规格、多层次的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研究 篇12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模式

一、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传统的英语专业最初主要设置在单一的外语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重点理工院校率先创办了“科技英语专业”或“专业用途英语专业”。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置了英语专业。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设有外语学院或外语系的院校达近千所, 其中1/3以上设置在理工院校。而在外语专业内部, 英语、日语、俄语专业数最多。其中, 英语专业学科点发展最为快速, 尤其在高校扩招这10余年中更是突飞猛进, 一举成为学科点膨胀最快的专业之一。

理工类院校的理工类学科通常具有较高的实力, 知识结构的分布也比较宽广。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特色在于将学校的理工科背景和氛围加入到外语办学理念中, 将英语与科技传播相联系。理工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大都是建立在长期的教学基础之上的。相比专门的外语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文科的英语专业, 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探索出具有理工科特色的英语专业办学之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世纪对英语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任何一个有意义论点的提出必须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才具有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寻求特色发展之路, 这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一方面, 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育与外语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比, 在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管理经验、人文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其英语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和采用的教育教学模式几乎完全沿用了传统的英语基础教育, 因而其培养的学生既不具备英语专业基础优势, 也不具有专业应用优势。

另一方面, 培养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特色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我国的涉外服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的发展和新行业的出现使得英语的服务面不断拓宽, 新业务不断涌现, 英语服务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为了适应社会对特殊英语人才的要求, 理工科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使英语与这些学科形成相互渗透的良性互动, 从而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人才。由此可见, 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更具有培养英语特色人才的先天优势, 可以从不同学科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确定数个专业方向, 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样既可发挥自己的特长, 确立自己合理的位置;又可避免因一哄而上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 有利于形成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

综观各类开办外语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上, 均体现了各校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方面的努力。师范类院校和行业型院校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 开设的课程与其行业或专业性质吻合, 例如, 师范类院校除强化教育理论、教学法、心理学等教师素质培养课程外, 着重于人文、科技知识面的拓展, 同时强调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 学会掌握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使教学手段走向现代化。行业型院校如旅游、翻译等极为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从当前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看, 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具有很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外经贸专业知识与技能外, 还要求具备化工、机械、电子、工程、建筑、材料、土木、财经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而在理工科院校中, 这些方面的师资、教材、课程、实验手段等方面都可以现成提供, 可向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设入门或介绍性课程, 并了解主要的实验设施和工艺流程。

三、英语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

高等院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包括学历教育说、通识教育说、基础教育说、职业教育说和精英教育说等, 具体到理工科院校, 我们认为英语教育应该倾向于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四位一体”式发展, 材料、机械、商务、科技研发、对外合作、工程建筑、生化研究等领域英语业务和涉外英语业务都需要跨专业的英语人才, 对此, 理工科院校有其自身优势。因此, 理工科院校英语教育的目标应首先定位为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 以普通英语教育培养目标为基础, 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学科的特色, 将英语与这些优势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拓展满足社会需求的英语新兴领域。

确立这样的目标定位, 既是对目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面临困境的有效回避, 也是对现有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 理工科院校开办英语专业确实面临很多现实困境, 例如,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不足, 图书资料缺乏等, 其培养能力实难与外语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抗衡, 因此, 理工科院校必须面对自己的现状, 正确对自己的英语教育进行目标定位, 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出社会认可的英语特色人才。

其次, 理工科院校的英语教育必须与其优势学科相结合才能谋求生存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因此, 具备英语和相关专业双重背景的学生, 将在这些特定的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理工科院校培养英语特色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 也最能体现这类院校英语教育的特色和价值。开设特色课程, 编撰特色教材, 实行多学科联合授课, 将主流教学与特色教学结合起来, 做到既强化学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训练, 又兼顾到学生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 从而使之成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多重能力的复合型英语特色人才, 这是理工科院校切实可行的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四、英语特色专业建设的实现路径

理论的论证需要实践的支撑, 因此, 理工科院校英语特色人才的培养必须寻求符合自己发展的实现路径。

1.英语专业建设要与社会发展需求想适应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交叉学科不断涌现,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 从而对适应这个时代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经济呼唤宽口径、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当今社会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英语、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也是新时代的要求。”

适应新时代对外语专业的要求, 培养复合型人才, 理工类院校应该根据各自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上有不同的侧重面, 课程的内容和深度也要依据各校的生源、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状况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2.加强双学位建设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生修读主修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 又修读其他专业而获取的学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特色人才的需要, 又满足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还可以发挥各高校的学科优势,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甚至还可以整合高校之间的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我们建议学校开展英语双学位建设。在全校范围内, 面对所有专业开设英语双学位课程, 选择双学位课程的对象可以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学制采取“2+2”模式, 即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习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 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学习英语专业课程。采取这种模式的原因是:首先, 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公共课程的学习任务较重;其次, 很多主修专业的课程大三才开设, 如果从一、二年级就选修英语双学位课程, 将无法使英语与其专业结合起来, 从而有悖于我们开设双学位的宗旨。

3.开设辅修课程

经过调研发现, 很多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 但出于经济、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他们无意获取英语双学位。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了使他们掌握自己所需要的英语知识,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辅修课程,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可以增强其择业竞争力。

五、结语

由于各院校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就业需求情况不平衡等, 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道路。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研究, 加强与其它学科专业的师资合作。对复合型人才的复合程度以及市场需要何种类型的复合人才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科学地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复合的专业, 克服盲目性, 努力培养出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创出学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特色。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为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为英语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效率, 跟踪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使外语专业永葆活力。作为理工科院校利用其办学实力, 可以培养出具扎实语言基本功, 能用外语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译活动, 具备外经贸、英语和企业管理知识, 同时又具有某些理工科专业知识、了解工艺、制造和实验过程的复合型人才, 是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周文岭.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 (4) .

[2]秦秀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加强学科建设[J].外语界, 2006, (10) .

[3]王晓红.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建设途径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 2010, (4) .

[4]李洛丹.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学理论, 2010, (7) .

上一篇: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下一篇:功率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