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消费

2024-10-22

学生消费(精选12篇)

学生消费 篇1

摘要: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大学生构成了消费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 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 提出相应的策略, 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及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 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1) 基本生活消费。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 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 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2) 学习消费。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3) 休闲及娱乐消费。这部分消费主要包括休闲消费、娱乐消费、时尚信息消费、旅游消费等。

(4) 人际交往消费。一是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 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 便被视为不够交情, 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 赴宴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 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 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二是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 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 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 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2、研究同时表明, 大学生消费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的趋势发展, 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 在讲究实用性的同时, 崇尚个性化、追求前卫性及差异性;

(2) 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

(3) 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

(4) 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 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 又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心理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 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行为, 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形成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通过研究消费心理, 就可以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

1、对非理性消费、盲目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非理性消费和盲目性消费, 可以说是因为追求个性而引起的一种消费心理。大学期间, 伴随自我意识的不断加深, 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也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开始对家庭消费有了发言权;开始要求自我消费的自我选择权, 不再是全都听取家长的意见, 同时也开始要求自行支配消费行为。在这个阶段, 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 外出、聚会、出游等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相对足量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 并能够为自己所支配, 才能得以实现。但大多数同学没有直接经济来源的, 全靠家长的资助。同时, 面对突然可以自主进行消费的情况, 很多同学显得缺少理性选择, 花钱没有计划, 以致在学期后半段时期, 很多同学容易进入“一穷二白”的窘境。

2、受消费群体影响的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 对群体内部的成员会施加影响, 并导致群体成员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消费群体运用内部沟通、规范影响其成员, 而群体内部也会出现从众、模仿等心理。消费者群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权威性、合法性、强制性、回报性等方面。

3、追求时尚名牌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友谊的需求之后, 就需要满足尊重需求。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努力, 很大程度上是在努力获得自尊和他人的尊重。

炫耀心理, 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评价的自我虚构。表现在消费领域, 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逐流行、追逐名牌。而攀比心理可以说是由于人的好胜心而引起的。大学生青年的争强好胜心理反映到消费上, 就成为了追逐潮流、相互攀比, 都想争做流行达人。

4、对于超前消费和恋爱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恋爱过程中的表现欲, 物质性, 反映了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恋爱就是花钱的“潜规则”, 在大学校园里得到越来越多的追逐。他们相信爱情既是浪漫的, 也是现实的, 必须有物质支撑。作为无经济来源的完全消费者, 这种恋爱消费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消费观念的变革, “透支未来”的超前消费、划卡消费, 也对大学生的盲目消费现状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 我们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 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为评价标准, 更不能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抑制大学生的个性消费。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 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 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 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

1、倡导消费文明和勤俭、节约的科学消费观念

消费是个人行为, 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 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消费行为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所以, 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 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

2、引导大学生自食其力进行消费

作为当代大学生, 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 通过兼职、勤工俭学等方式, 自力更生进行消费, 获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3、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四、结论

总之,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消费时尚和方向的领导者, 尤其在中高档商品的消费上, 大学生是将来的主力, 而且他们的消费方式对整个市场有一个引导的作用, 因此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市场, 也是抢占未来中高端用户的心理市场, 这对将来企业市场的开拓也都是很有意义的, 大学生消费也会为整个社会商品消费的起到“指示灯”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培养,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4) .

[2]王英民.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6) .

[3]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6) .

[4]赵富才.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机器社会心理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 2002 (5) .

学生消费 篇2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市场现状

大学生一进入大学的大门,即意味着要远离家乡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开始有自己独立支配的较大额资金,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笔生活费自然不会很少,平均一下,一个人大概在3000元每学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这还是南昌水平,别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总的一估算,约有七百八十亿了,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呀,难怪有些老太太常说,我就是在学校门口卖茶叶蛋也可以把自己养活。细心的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只有学生。他们都是让学生给供养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刚才说到,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000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他们的自主消费,作为同一类人,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1、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代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以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以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处自我满足的效果。

2、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有多有少,据了解,有的学生一年上网的钱,都得花好几千元。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3、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会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能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成天叫着自己大出血。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二名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4、从众性

不同的校园环境也就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跟校园内的氛围有关。比如这校流行打篮球,那校足球特别受重视等等不一样的现象。如某人搞了一个发型,大家觉得不错,在理发的时候也就自然会想到那种效果,其它还包括穿着消费,运动消费等,都有一定的从众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异性。

5、攀比性

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别人去那家高档餐馆吃饭,我也就想去,再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明显的主要有,购买一些流行产品,及吃喝玩乐方面,而这样的东西一般又比较花钱,而有的同学就把它当作一种身份的体现。愿花很大的代价来购买它。

6、礼节性

在大学里,礼尚往来是很重要的消费力,今天你过生日,我得送礼给你,我请你吃饭。明天轮到我过生日或是有什么喜事,你又得大手笔的还我,还有的是一帮学生,某天某个人请大家吃饭,或是消费什么,隔几天另一个人觉得自己要还礼,又是一帮人出来消费,结果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不断循环。这样极大地扩大了消费的量。

7、盲目性

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面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受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而推出许多商品之类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生消费的无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张新专辑;某运动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实所买的商品是否实用,或是否有使用价值,在购买时学生不一定会去多考虑。“见好就买”似乎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8、冲动性

大学生消费也具有年轻人所共有的特点,即在购买物品时,有时候容易产生冲动购买,例如他容易受广告促销的影响,明明本身就不没打算过要购买这种产品,但当时推销员说得很好,或是看到广告很有吸引力,而突发其想地要购买,结果买后又后悔了。

9、围绕女生性

男大学生的消费一大部分是用于交往,而更多的是用于和女生交往的,也就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特容易花钱,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一些酒吧、中档餐馆及一些公共消费者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男女生共同消费,而且在这个时候,男生一般都不太在乎花多少钱,只要高兴就好,所以消费完以后,皆大欢喜。而同种性别的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女生,可能会少于平时的消费量。

10、无计划性

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当代大学生是最会哭穷的,不管他是否很有钱,也许他一年的生活费在1万元,但还是总叫说没钱,每当到了月末,或是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甚至在开学一半,就开始叫着没饭吃了,其实他们都是很有钱的人,一开始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有很多钱,有些东西看起来也不是要很多钱,又好像很实用,结果见到好的东西就是想购买,后来打开钱包才发现,原来钱这么不仅花。当意识到要节省的时候,钱也就快差不多了,以后就只能省吃俭用了。由于钱袋落差太多,他们也就开始大喊穷了。属不知是当初自己用钱没计划好。这是许多有钱大学生们的一个通病。【营销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如此的巨大,而且,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也非常的鲜明。作为营销人员,该从那些地方出发,具体实行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使商家获得最大的利益。我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1、许多大学生特别注重个性的宣扬。总喜欢自己以别人以众不同所以,生产厂乡应该注意使自己的产品尽量新颖,有特点,能够区别不同的对对象,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的对象。

2、针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兴趣性和时尚性,我建议某些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和一些明星的东西混在一起,作为赠品也行。比如画报,歌碟,等,另外,售销商还应在一些新出事物大作宣传,做一些比较新鲜,活泼的校园促销活动。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校园靓丽生活的广告,把它同时尚连接起来,引导一种时尚消费。这样的话,同样会吸引那些具有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的人。

3、商家要注意利用好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购买行为。如何能使人们购买,关键是促销手段和行销方式,如何激发学生在第一时间里购买,这里大概有这几种情况:a、广告说得很好,一听就想吃或是想用;b、价格便宜,买一送一,或是送别的什么,让人感觉购买该种东西很划算;c、有精神价值,比如一些纪念品,或是小玩意儿。

4、不管是产品生产厂家,还是服务业,只要是重点面向学生市场,都应特别注意女生的服务,比如产品或是服务多迎合女生的口味,还要注意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息。引来了女生,自然就会带来很多男生的光顾。

学生消费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消费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经济活动,对消费行为及心理的研究是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其消费具有自身的特点。大学生不但是当前的消费主体之一,也是中国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其消费方式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消费方式。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现状

(一)消费来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70.9%消费来源是父母供给,有6.4%的消费来源于其他亲友的资助,他们属于青年阶段,身体、思想各方面都逐步成熟,已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但大学期间首要任务是学习,没有时间和能力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消费基本属于依赖性消费。

(二)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反映生活资料消费数量的标志,大学生消费属于依赖性消费,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一是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来源地经济发展对消费水平影响较大,月消费由于家庭所在地不同差距较大。消费最低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消费总额比全部样本的平均水平低52.5元。二是消费水平的性别差异。性别身份是自我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伙食消费、衣着消费和交际消费方面差距较明显,这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紧密联系,但是在学习消费方面差距并不明显,分别为6.42%和7.71%。这与社会对他们提出同样的学习要求有关。三是消费水平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离社会越近,受学校所在城市消费的影响越大,消费支出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其学习消费和通讯等支出增加幅度较大,伙食消费增加幅度不大。

(三)消费结构状况

大学生消费70.5%是基本生活消费,恩格尔系数较高,学习消费占总消费额的6.7%,比重不大,有待加强,交际、娱乐消费占的22.8%,比例偏高,应适度降低。

(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对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有近1/2的学生持赞成态度,1/4的人不赞成,对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有1/2以上的学生持赞成态度,近20%的人不赞成,1/2以上的学生不赞成高消费。

二、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学校园生活更趋多样化,追求更加注重精神享受。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消费支出总额中,文体娱乐或旅游、零食等享乐品,以及上网、通讯等消费支出额相对比例较大,用于购买书报、学习用品等消费支出比例相对小,消费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

(二)消费行为及消费心里的非理性化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比较发现,只有11.9%一直坚持记账,43.5%从不记账。说明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具有合理的消费习惯。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具有比较合理的消费观念,但实际的消费行为中却缺乏合理性。

(三)享受和交往消费较高

通过图1对三种消费比较,月均用在学习方面的费用50元以下的占59.5%,与此同时,交往方面的费用50元以下的是30.5%,50—100元的占到了52.3%。在享受方面的消费平均每月低于50元的仅有28.6%,大多数都超过50元,并且有2.6%的超过了300元以上。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心理。随着身体的发育,抽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有一定的社会能力,能自主地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

其次是市场化的影响。市场化导致产品种类范围的增多,选择范围的扩大,消费需要也开始异质化和复杂化。大学生由于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所以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欲望和需求,体现了的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成熟易受诱惑的消费心理。

第三是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随着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社会时期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调查来看,现代的大学生近90%的认同即时享乐的观点,这种消费价值观崇尚物质消费,追求享乐主义。

第四,是参考群体的诱导。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攀比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不同的生活理想和价值,具有消费行为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也体现了消费行为的多元化。

四、构建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建议

(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教育研究中,应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研究他们消费心理与行为中的问题,把握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他们做到科学理性消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符合社会要求,又有助于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基本没有收入来源,是纯粹的消费者,所以需要对消费合理规划,协调好学习消费、生活消费、享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拥有系统科学的消费结构,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具有价值判断能力,进行有计划、合理的消费,不盲目攀比、跟随,有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质,它反映人在社会的生存能力。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财商,形成自己的理财观,用理智支配消费,懂得运用经济学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原理,注意投资的效益,将投资用于学习和提高技能等方面,以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四)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理消费习惯

家庭作为基本的消费单位,它的文化、社会地位等影响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甚至通过金钱刺激来提高学习兴趣。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有计划地控制生活费,引导合理开支。父母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合理消费的重要方面。

(五)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校园良好的周边环境,也是形成良好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许多高校之所以形成不良的奢侈攀比之风,混乱的校园周边环境难辞其咎。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消费环境刻不容缓。

五、结束语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其消费行为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非理性化和炫耀性消费的误区。这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给家庭和学校管理带来重要的影响,针对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因素,从市场化、价值观、消费的参考群体以及社会化的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诠释。并给出一些合理的、正确的建议,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构建合理的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 ]①王宝义,张黎萍著.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山东经济,2006(5):28—30

[ ]②孟凡会.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滁州学院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J].经济师,2008(3):99—102

[ ]③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3—18

[ ]④曹宇,贾绍宁,史建伟.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分析及改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6):192

[ ]⑤张成钧,陈冰.高校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J],教育科学,2005(7):11—14

学生消费 篇4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消费心理复杂

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具体表现可分为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 绝大多数是入不敷出的消费者, 但是, 理性消费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购买商品时, 大学生考虑较多的是价格因素, 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受父母供给, 在经济上他们还没有独立支付的能力。由于支付能力有限, 大学生们花钱十分谨慎, 很多同学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能够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条件合理、适度地消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也就是非理性消费。即消费存在盲目性、浪费性。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时尚、追求名牌, 存在相互攀比的倾向。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 因此造成了消费的浪费。

1.2 消费结构多元化

目前, 在这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丰富的时代, 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埋头苦学的单调生活。娱乐、手机、电脑等产品成为大学生的消费倾向。我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基本消费、社交消费和自我发展性消费三个方面, 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根据一项对辽宁省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 除了基本生活、学习上的消费, 大学生增加许多其他方面的消费, 如娱乐消费、情感消费等等。

2 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效应和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据统计, 2011年我国在校大学生将近3000多万, 如果每个大学生一年消费1万元的话, 每年大学生消费就达3000多亿元, 实际上, 大学生消费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因此, 大学生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应, 以及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1 大学生消费品购买对整个社会消费品购买的影响

2000~2011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230人、1300人、1500人、1900人、2000人、2300人、2500人、2700人、2907人、2979人、3105人、3167人。

设大学生每年在校时间为9个月, 2000~2011年每年大学生人均消费额 (不包含学费和住宿费) 分别为3630元、3887元、4144元、4475元、5032元、5573元、6263元、7255元、8349元、9142元、9963元、10003元再乘以在校人数 (2000~2011年) , 大学生消费的金额分别达到446.49亿元、505.31亿元、621.6亿元、850.25亿元、1000.64亿元、1281.79亿元、1813.75亿元、1958.85亿元、2427.05亿元、2723.4亿元、3093.51亿元、3168亿元, 这些消费支出主要花费在各类较小的消费项目上, 主要是饮食、服饰、通讯、休闲等。需要注意, 如今, 高科技数码产品已走向大学生生活。手机和电脑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

据有关调查显示, 大学生手机的拥有几乎达到100%。如果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平均价格为1000元, 可以得出2000~2011年整个中国高校手机市场消费额分别为:123亿元、130亿元、150亿元、190亿元、200亿元、230亿元、250亿元、270亿元、290.7亿元、297.9亿元、310.3亿元、316.7亿元, 计算过程为Xi (2000年到2011年在校大学生人数) 万×1000元。

对电脑而言, 设2000年到2011年中国大学生电脑平均拥有率为90%左右, 按电脑较低的购买费用4000元计算, 可以得出2000~2011年整个中国高校手机市场消费总额分别为:442.8亿元、468亿元、540亿元、648亿元、720亿元、828亿元、900亿元、972亿元、1046.5亿元、1072.4亿元、1117.8亿元、1140.1亿元, 计算过程为Xi (2000年到2011年在校大学生人数) 万×90%×4000元。

如果把2000年到2011年大学生手机消费额和电脑消费额对应相加, 再加上平时生活上的消费, 那么大学生用于平时消费品购买的总额将分别达到1012.29亿元、1103.31亿元、1311.6亿元、1688.25亿元、1920.64亿元、2339.79亿元、2963.75亿元、3200.85亿元、3764.25亿元、4093.7亿元、4521.61元、4624.8亿元, 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影响着社会。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9105.7亿元、43055.4亿元、48135.9亿元、52516.3亿元, 59501亿元、68352.6亿元、79145.2亿元、93571.6亿元、114830.1亿元、132678.4亿元、154554亿元、181226亿元, 也是逐年呈上涨趋势。由此可以得到全国大学生消费的市场比重。

2.2 大学生消费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其实大学生消费不止以上这些, 其影响也不仅局限于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是社会总消费的一部分, 大学生消费也应该包括大学生所花费的所有费用, 如学费、书费和住宿费等。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费和住宿费有所差异, 学费大于维持在3500元至4500元, 取平均值学费为4000元, 书费大约500元左右, 住宿费大约维持在800元至1200元左右, 取平均值住宿费为1000元, 那么, 如果加上以上这些费用, 2000~2011年大学生每年人均消费分别为9130元、9387元、9644元、9975元、10532元11073、11763元、12755元、13849元、14642元、15463元、15503元乘上总人数后得消费总额为1122.9亿元、1220.31亿元、1446.6亿元、1895.25亿元、2106.4亿元、2546.79亿元、2940.75亿元、3443.85亿元、4025.9亿元、4361.85亿元、4801.26亿元、4909.8亿元。

根据上表, 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品购买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所占的比重在2%到4%之间, 大学生消费绝对可以在社会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

用支出法计算:

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部分,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2000~201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99214.6亿元, 109655.2亿元、120332.7亿元, 135822.8亿元、159878.3亿元、184937.3亿元、216314.4亿元、265810.3亿元、314045.4亿元、340903亿元、401513亿元、471564亿元, 可得:

由表2可以看出, 大学生总消费额占GDP比重1.2%~1.4%之间, 由此可见, 大学生消费不再是可有可无, 随着大学生消费的日益增加, 它的重要性也慢慢地体现了出来。

下面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进一步分析一下大学生消费。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 设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简单的线性关系。

回归模型:Yt=a+bXt, 令Yt为t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Xt为t年的大学生消费额。

回归结果:Yt=-17712.29+87.09Xt

拟合结果显示:国民生产总值和大学生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r=0.9793模型结果证明了大学生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密切关系, 也体现了大学生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重要地位。

3 对重视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以上只是大学生消费的市场的保守估计, 此外, 如旅游, 培训的消费也是很多的。这些费用加上去影响会更大。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 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

3.1 重视对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引导工作

在心理学上存在一种治疗患者的方法, 即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 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 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他们有知识, 有文化, 懂科学技术, 因而, 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 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

3.2 大学生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

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消费做一个合理规划, 从自我做起,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同时要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成果, 不能铺张浪费。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坚持合理、适度消费原则。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 就是在保证大学生基本需要的基础上, 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此外, 大学生应加强学习理财知识, 让钱“生”钱, 减轻家庭负担, 提升自身生存能力, 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在校大学生迅速增加, 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迅速扩大, 大学生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们的各种消费习惯也势必会对社会对家庭以及个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以及大学生消费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建立了统计模型, 得出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结论, 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重要性,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 1999-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美]弗罗姆.关山, 译.占有还是生存[M].

[4]陈俭.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对策[J].2012.

学生消费 篇5

摘要:随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消费社会”这一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论述。实际上,消费社会已经到来,并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消费行为、消费价值观念。现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追求时尚、崇尚名牌、注重身体美学等倾向。本文主要运用消费社会理论,分析大学生这些消费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消费社会,后现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符号

一. 消费社会的产生与特征

(一)消费社会的产生

经历过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之后,消费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马克思的时代,消费主要表现为对生理的需求和满足,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而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消费则主要表现为对物的购买和消费,体现为一种“符号消费”,着重点在于对商品的交换价值的使用和消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则不再与如何取得成就相关,而是与如何花钱、如何享受有关。这种花钱与享受即消费文化的特点显然就是伴随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而来的。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后现代性除了代表这种不确定、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及不可化约的精神状态、思想模式、品味模式和事物状态外,它还代表着一个成熟的社会系统,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以及全新的生活策略,鲍曼将其称为以“消费”为核心的消费者社会。他认为,消费社会展示了新的历史时代的重要特征,这就是消费社会的来临,以及消费者的统治。个体首先和最主要的是作为消费者而非生产者而存在。对消费社会的论述最为出色的则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其关于消费社会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消费社会》一书中。他认为,战后西方社会已经变成一个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说的“富裕社会”,在这一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已经不再是生产而是消费,而人们所消费的除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相应地对当代社会中的人的异化和文化现象也应该从消费的角度来理解。消费构成了后现代社会的内在逻辑。

(二)消费社会的特征

结合让.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论述以及其他西方学者的观点,消费社会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鼓励消费。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用了整整一章 的篇幅来描写消费社会中物质的极大丰富。“堆积、丰盛显然是给人印象最深的描写特征。” 除了物质生活丰富之外,信用卡和超级市场对鼓励消费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瑞泽尔把信用卡比作是“通往天国的钥匙”。他这样描写人们利用信用卡到超级市场购物的情景:“更令人兴奋甚至令人神奇的是,商品好像完全是免费的。”

第二,个性化。后现代社会是追求个性的社会,而个性的获得就在于自自消费的物品不同于他人消费的物品,这使得“个性”永远与消费物的获得相联系,使个人患上消费“强迫症”,只有将自己的一切置于消费之中,人们才能获得安宁感与实在感。在让.鲍德里亚看来,人们不再把自己的消费定位于外在物品上,而是定位于自身的“自然”存在上,通过将自身的“自然”存在孤立出来,构成 自己膜拜的对象。比如,我们将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孤立出来进行保养,而这种保养的过程表 面看来是对商品的消费,而实际上却正是消费着自己。表面上,我们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个性,而在深层上,当这种身材的保养成为社会的普遍标准时,不保养身材就是没有进入到消费社会的标志,就产生了负罪感。

第三,大众传媒。波德里亚将大众传媒看作是消费社会的支柱。大众传媒的显著特征是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借助高科技来造成信息与影响的“通货膨胀”,成为了“符号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因素。

第四,符号意义的消费。对鲍德里亚来说,现代性是由工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霸权上升带来的工业大生产时代的特征;而后现代,则是工业时代之后的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符号和代码主导的时代特征。现代性的特征是集中于物的生产,而后现代则集中于符号的消费。消费社会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扩大,产生了大量物质文化的积累。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追求物的使用价值的需求逐渐饱和,物的功能性不再是吸引人们消费的动力了,即后现代时期的商品价值已不再取决于商品本身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具有交换价值,而取决于交换体系中作为文化功能的符码。所以,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更多的不是对物品的使用价值有所追求,而是对商品所赋予的符号意义以及符号意义的差异有所追求。现代商品的价值主要不是体现在使用价值上面,而是体现在其作为“符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上。人们对物品的占有,主要不是为了②①它的功能,而是为了它的意义,也就是一套抽象而又相关联的符号价值。后现代社会是—个高度符号化的社会,这个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对商品“符号意义”的占有,并对这种符号意义不断唤起来激发人们的占有欲望,消费社会使得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逐渐隐于幕后,并把商品的“象征意义”或者“符号意义”推向了前台。符号意义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地位、权力、修养、个性、文化趣味、价值观念和信仰等等的区分系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 消费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

(一))大学生群体呈现出追求时尚的趋势

一方面,大学生是时尚信息的最先捕捉者。他们关注时尚杂志、时尚网站、娱乐新闻等,并第一时间掌握了最新的时尚资讯。她们对下季服装、鞋帽、背包、甚至发型、妆容了如指掌。所有的流行资讯都逃不脱大学生的视线,他们像熟知 自己的年龄一样熟悉流行风向。不仅如此,标新立异的个性使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细致地研究时尚的变迁和走向。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时尚潮流的狂热追逐者。他们在与时尚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实践着新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同时也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二))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崇拜名牌的趋势

一方面,大学生们对“品牌”了如指掌、对“品牌”背后的幸福生活无限神往。LV、Prada的背包、Gucci的手表、Dior、Chanel的香水、Dunhill的套装、Estee Lauder、Anna Sui系列化妆品等。谈起这些奢侈品,大学生们津津乐道。

(三))大学生群体呈现出美丽消费的趋势

处于消费社会中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把对身体的保养和美化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快乐的源泉,他们对身体的关注尤其是对身体外观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男生以高大健硕为傲,身材臃肿、瘦削矮小的男生被嗤之以鼻并认为获取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大学校园周边的健身俱乐部越来越多。女生以瘦为美,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双眼皮、高鼻梁、小嘴巴被公认为美女,从而获得相对较多的资源。因此,女大学生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整形美容的行列中。大学校园里花大量金钱进行瘦身、隆鼻、割双眼皮的学生不在少数,整形美容机构的广告频频出现在校园的角落,大学生将成为美容整形业潜在的强大消费群体。除了整形美容,大学生对化妆品的消费也呈现中巨大的消费势头,据统计,大学生对化妆品单品的平均消费能力达到1OO元左右,除了基础的护肤之外,眼霜、防晒霜、美白乳等有针对性的产品需求也在增加;男生护肤和美发用品销售也在不断增长。

三. 消费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大众传媒的全面渗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消极影响

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描 绘了梦幻的生活,它用各种方式,把美好生活、高品位、亲情、感官快乐等附着在世俗、日常的商品上,谱写了“消费主义时代的抒情诗”。在这个充满欢乐、幸福、舒适的媒体制造的虚拟世界里,大学生误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消费,标榜“我买故我在”。同时大众传媒为大学生呈现了“符号化”的商品,时尚杂志、时尚网站、电视广告等轮番轰炸。大学生迷失在各种符号编织的影像世界里,造成消费心理的畸形发展,商品不论多昂贵,在大学生眼里,为了新潮、刺激,品牌自有它的价值。甚至有时候,与其说是在买产品,不如说是在买品牌。

(二)社会分层的文化转向对大学生消费认同的消极影响

在消费社会,对个人身份、地位的划分越来越摆脱传统的依据,而转向消费方式、生活风格、文化品味等文化资本,这就是社会分层向文化因素的转化。因此,社会分层的文化转向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消费的方向,为了突显自信、品味,为了在消费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大学生们更加注重外在的修饰,重视消费名牌,追求高品味的生活。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物品极大丰富、消费主义盛行的影像世界中,追求优雅的仪态、拥有名牌商品是自身价值的体现,而体态臃肿、打扮土气则与大学生的社会形象不符。这种新型的等级区分,使大学生尤其是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获得了通过消费建立自信、增加认同的机会。正是消费与社会分层之间干丝万缕的联系,造成了大学生注重名牌服饰,重视外在打扮,追求体面、尊贵的生活方式的消费倾向。

(三)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对大学生美丽消费的消极影响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闻的被美化的真实世界里,装饰与时尚随处可见。它们从个人的外表延伸到城市和公共场所,从经济延伸到生态学。”

③这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它不仅为大学生展示了消解距离的、物质化的、平面化的“美丽”世界,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追求外在美、追求符号价值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点。生活在恍若艺术环境中的大学生,不自觉地把 自身融入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关注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方式,乐此不疲地呵护、打造、形塑自己的身体,希望在审美的世界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空间。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再一次把周遭世界的美丽当成了衡量自身的标准,他们牢记大众媒体的美丽宣言和扮靓技巧,并不断付诸行动,购买化妆品、护肤品、高档成衣,紧紧跟随时尚的脚步,唯恐被这个美丽的世界所抛弃。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把大学生卷入了一个不断循环往复、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消费美丽的浪潮中。

四. 结语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写到“机器曾是工业社会的标志,摆设则是后工业社会的标志。摆设没有一个严格的意义,但如果我们同意消费物品的特性在于它因其符号功能而相对丧失了客观实用功能,那么摆设恰恰就是物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真相。” 在当代消费社会中,现代大学生如果可以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观来看待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下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文化,那么在看清真相之后必能给自己减少些空虚的符号与摆设。

④参考文献:

学生消费,山寨还是品牌? 篇6

“丢死人了,用山寨手机是我们班最丢人的事了。”赵兰的同学大多用的都是诺基亚N95、N78等当下的流行款,价格都在2500元以上。还有部分女生用索爱手机,只有两人在用国产手机。“我最恨拿假冒品牌的人了,手机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怎么贵,干嘛还弄假的啊?”这种议论不绝于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赶时髦、讲档次的高消费学生群体异军突起。“Nike”、“Adidas” 的“行头打扮”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诸如名牌手机、MP4、PSP等数码产品也在学生群体中大行其道,时尚流行和品牌成了学生消费的普遍心理,但也有学生用起了“山寨产品”。有人说学生对名牌的消费,更多的只是一种炫耀性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不值得提倡;也有人说用名牌产品特别舒适、惬意,产品质量过硬,是“懂得生活当然挑剔”的体现。作为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学生,到底该选择品牌还是山寨?

支持山寨

☆山寨是草根的生存方式

刘伟:学生追求的就是时尚和个性,山寨产品造型新颖独特,不会和别人“撞车”,价格又便宜,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说,我觉得挺合适的。

喝矿泉水的鱼:盲目追求名牌也太虚荣了点吧,好用就可以了嘛,山寨产品经济实用,我喜欢。

FAILIN:山寨有什么,别人拿着苹果就可以鄙视你的三星、N73了吗??用自己的山寨,让别人说去吧!

我爱澎湖湾:只要攀比得不过分,就算了吧。不过说实在的,用山寨也没什么丢人的啊,那东西很强大的,且可以随时以低价格体验新概念。

山高路又远:就拿它当盗版XP好不?

阿甘不呆:山寨也是创造啊……

月夜茶仙:山寨产品没什么不好的啊,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与大厂家相差不多的服务。它的存在能促使一些大厂商不得不降低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同时也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科技。

笑天:山寨产品草根化、平民化,而且具有模仿、快速、创新的特点,挺好的!!!!

哈哈镜:山寨让我“用很少很少的钱,消费很大很大的欲望”,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王子:“山寨”产品是经济实惠的代名词。是草根们的生存方式和空间,如果只有阳春白雪,这个世界不是显得太无聊了吗?

反对山寨

☆追求品牌是对创新的支持

牡丹花开:我觉得用山寨产品确实蛮丢脸的……而且山寨产品质量不知道好不好……东西还是要买品牌的,一分钱一分货噻。我是一名高中生,如果因为用山寨产品让你频频遭同学嘲笑,那才对学习影响大!品牌第一。

左岸:山寨产品的消费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一个消费阶层的购求趋向或消费观念。它“泛滥”了,就要走向反面。

王利伟:说白了,山寨产品作为名牌产品的点缀足矣,绝不能成为主流。

隔岸听海:山寨产品的泛滥很容易让我们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和观念,误认为发明创造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已经没什么价值和现实意义了。心想只要有先进的东西出来,“山寨”一把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糖糖:山寨产品的繁荣,只是一个迷人的幻觉,是产品原创力萎缩与丧失之下的高度迷失。这种沉沦,只会变成恶化市场的罪魁祸首。请不要让一小片貌似青翠的“山寨”遮蔽了我们的视野。

其他

千叶逸风:买名牌还是山寨要看自己的经济情况,还在读书就比什么?努力学习吧!

走过不路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啊,看你自己怎么看了,别人的话没那么重要。

高山:科技要进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硬道理。

赵氏赫德:东西还是满足自己实际需要就好,尤其是你还没有自己赚钱的时候,攀比有什么意思,有的是巨富之人,你比得过来么?!

打酱油的:什么东西只要适合自己用就好,攀比来攀比去,苦恼的还是自己!攀比无尽头啊!哎!!醒醒吧!

下期话题:

研究生扩招=新的就业缓冲剂?(欢迎各位学子踊跃到http://blog.com.cn/zscchenxinnan

学生消费 篇7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 大学生也接触到了来自于社会的消费文化, 并随之呈现出大学生特有的消费文化的特征:

1、消费层次多样, 结构多元化

由于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不平衡, 不同的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 处于每个消费层次的都有。目前高校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偏远山区, 农村经济不景气, 家庭只能维持温饱, 普遍存在负担重而且经济拮据的状况。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由于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巨大影响, 所以社会各界人士都很关注。校园的这种贫富差距看似只是经济消费的差距, 实际上这体现了社会阶层分化, 已经涉及到社会认同等社会问题。大学生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价值观的冲突和消费文化的冲突, 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平衡是城乡差距的直接反映。这对高校的管理以及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以及稳定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的消费也呈现出多元化, 主要指的是大学生的消费结果的多元化。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总结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除了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必要支出, 还增加了非必要支出网络消费、娱乐消费、旅游和社交消费等。在这种消费结构中, 生活和学习必需品的消费所占的比例最大, 因为它三前提和基础。虽然基础生活消费的水平处于上升阶段, 但是它在大学生与消费总额中的比例却呈现了下降趋势, 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多样化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也反映出了社会的文化潮流队大学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2、社交和情感消费增加。

高校附近生意火爆的餐馆反映出了大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 那就是大吃大喝现象严重。大学生为了联络感情, 老乡聚会、学生会活动、请同学吃饭、由于得到奖学金或入选学生干部等请客吃饭、节日、生日以及毕业等的请客也占据了大学生相当大的比例的消费支出。

二、大学生消费文化存在的缺陷

现阶段消费道德的基本要求就是大学生消费必须符合科学观, 消费必须适度, 必须文明和健康。但是大学生消费中却存在着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

1、从众心理, 消费盲目

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都没经历过社会锻炼和生活的磨练, 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和娇惯下成长起来的, 进入大学后开始独立生活, 自己开始支配各项费用。由于之前没有过此方面的经验, 所以理财能力很弱, 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自己平时的消费支出, 所以就参照别人的消费来确定自己的消费去向, 这就出现了消费跟风现象。某种消费出现以后, 其他人紧跟其后, 并迅速流行起来, 导致他们在花钱的时候很少想到这些消费到底有没有必要性, 自己能否承受这些消费。这些消费有时需要占据大量的时间并消耗相当多的精力, 所以怎样来处理和学习生活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好好考虑, 所以对于消费没有任何计划, 只是随波逐流, 消费相当盲目。

2、追求虚荣和时尚, 攀比消费

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让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也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大学生追求个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要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无论从消费心理和实际的消费行为方面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大学生中, 几乎人人都拥有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 拥有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女生将黑发染成黄、紫或红的颜色, 成为校园中屡见不鲜的风景;韩国、日本女生喜爱的佩饰、挂件等小饰品在女大学生中也会迅速流行。大学生不能自食其力, 生活费主要靠父母, 这种超前消费形式正愈演愈烈。

三、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的建议

根据大学生消费现状,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的教育, 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尝试:

1、构建校园良好消费风气

构建校园良好消费风气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的部分,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应当对大学生校园周边环境作必要的治理, 取缔违法商贩和网吧、游戏室等等, 取消校内各种高消费娱乐场所, 建设健康非盈利性或低盈利性的娱乐场所, 合理布局必要的商业网点, 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优美的育人环境。学校则需要通过正确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消费风气, 充分发挥学校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校内传媒工具, 引导正确的高校消费舆论。第一, 树立典型, 通过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 来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消费氛围。第二, 开展校园文明建设活动, 教导学生要坚持适度消费, 反对攀比消费, 盲目消费, 让健康的消费思想深入人心, 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第三, 校园中设计健康消费的标语, 时刻警惕大学生来健康消费。第四, 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 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赚钱的艰辛, 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科学、合理的方向。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树立的消费观学校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观教育, 使大学生树立与自身、社会相适应的消费观念, 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消费质量, 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协调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 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通过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 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和舆论, 帮助大学生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 学会自我选择, 克服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

3、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首先, 引导大学生要根据客观实际, 充分发挥好每一分钱的最大效益, 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通盘考虑、合理计划。其次, 协调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正处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时期, 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精神文化消费占有较大比重, 同时要保证生活需要, 以及扩大知识面的开支。当自己尚有经济余力时, 再考虑其他的物质消费和文化娱乐开支。倡导消费文明, 在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增加知识与技能, 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 能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4、加强大学生理财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金钱, 确立量入为出、合理、适度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念, 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都很重要。首先要通过课堂和讲座等形式, 教会学生记账和编制预算,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其次要遵守适合于自己实际的生活消费原则。大学其间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行要省钱方便。经常在外聚餐、唱歌、旅游等, 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笔非常昂贵的额外开支, 最好还是避免这么做。第三, 在集体生活中, 要注意细节, 全宿舍同学一起来遵守和监督, 出门关灯, 及时关水等。

总的说来,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消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全社会的努力下, 引导大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适度消费, 不额外增加家庭负担, 养成良好的消费方式, 为一生的消费和理财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红:《试论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高校德育》, 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 (1) 。

[2]朱存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3]刘金勇等:《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引导》, 《河北大学学报》, 2007 (6) 。

浅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篇8

1.1 基本生活需要

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 这应该属于最基本的消费需要。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立地在校园生活, 生活上的各种开支自然也是不可避免, 总体而言, 这部分消费大体上与学校的物价水平一致, 存在一定的稳定性, 波动较小。

1.2 无计划地随性消费

作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第二个层次, 这种无计划的消费观是普遍存在的。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以学习为主, 一般没有什么经济上的负担和压力, 生活费用则由父母全权承担, 这种生活模式则往往导致了一些学生在金钱上的挥霍无度。

1.3 攀比消费之风盛行

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滋养了千家万户, 物质上日益的充裕却使得许多人开始追逐华丽、富贵甚至是奢侈的生活。这种现象其实也折射到了下一辈的子女, 也就是当代大学生的身上, 形成了所谓的校园攀比现象。

从以上的三个消费心理的层次可以看出, 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这种校园里的贫富差距如果继续扩大, 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素质和道德素质。校园本是复杂社会中的一方净土, 是让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地方, 怎么能让世俗的空气将其污染呢?纵观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演变发展, 不禁让人担忧, 当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日益多样化、开放化的今天, 最值得珍惜的理性消费却在一点点流失。

2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

2.1 父母支撑的大肆消费

“一月五百贫困户, 千儿八百刚够用, 两千三千才算酷, 四千五千真大户”, 这句玩笑式的顺口溜固然有点夸张, 但却反映了眼下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心态。在以上所分析过的无计划消费和攀比消费的心理作用下, 这种大肆消费是必然存在的。如今“啃老族”这个词非常盛行, 因为它就是许多大学生现状的真实写照。因为有父母作为靠山, 因为有父母在学习期间的经济支撑, 一些大学生会不知不觉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不是自己辛苦换来的, 自然也难以感到花费的心疼。这种坐吃山空的消费行为让人不免为其担忧, 与其无休止地向父母索取“鱼”, 不如潜心学习掌握真正的“渔术”, 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2.2 打工获取的补贴消费

在国外, 这种消费行为和方式在大学生中是很常见的。外国的大学生不仅乐于在打工生涯中获取实践经验, 同时也乐于在自己赚钱的快乐中享受成长与独立的滋味。但是相形之下, 中国的大学生却似乎不太钟情于这种半工半读式的学习方式。当然这与我国的体制和国情有关, 由于人口众多, 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岗位和与劳动匹配的工资水平。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消费行为, 用自己的劳动汗水换来的东西往往更为珍惜, 同时也为步入社会打下了基础。中国也有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尝试打工, 当然主要动机大多是为了体验生活, 不过与此同时也能挣到一些钱补贴日用, 何乐而不为呢?可以说, 这种消费行为是很有意义的, 也是很实在的。

2.3 信用卡实现的提前消费

最近, 银监会抬高了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门槛, 出现了信用卡冷对学生族的现象。银监会的这一举措其实正反映了社会对于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的态度。信用卡固然可以实现提前消费, 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 但是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后续的手续费、利息费对于经济实力尚弱的大学生来说, 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加之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难以还款或者拖欠还款的现象极易出现, 不仅损害银行的利益, 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三种消费心理即基本生活需要、无计划地随性消费、攀比消费和三种消费行为分析即父母支撑的大肆消费、打工获取的补贴消费、信用卡实现的提前消费, 得出了规范大学生消费观的一些启示, 呼吁大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养成良好的理财消费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学生消费 篇9

笔者做了一个大学生经济来源的调查问卷, 由表一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来源于父母, 少数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兼职, 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可支配收入是消费的主要来源, 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主要是来源于父母。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获取自己的月收入, 家庭条件的不一样带来的月收入有高有低, 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是稳定在800-1500这个范围之内。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 以衣食住行为消费的主要中心, 其他各种消费共同组成大学生消费的总体

(1) 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整个人类的最基本的消费, 同样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最基本的消费, 在可支配收入有限且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 衣食住行尽管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下降, 但是始终占据着大学生消费的主体地位。 (2) 人际消费。有人说大学是培养交际圈的平台,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生存, 发展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对当今的大学生而言,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有着很重大的影响, 所以同学, 教师, 朋友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所以人际消费成为了大学生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信息消费。当今社会是一个离不开电话与电脑的社会, 计算机与电话将整个社会以及周围的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网费, 电话费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消费。 (4) 其他消费。有的学生喜欢旅游, 有的喜欢书籍, 有的喜欢乐器, 大学是一个交友的平台但是更多的是一个追梦的舞台, 所以对于大学生喜好的差异性, 消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 消费差异

差异主要是在城乡差距, 性别差距, 消费观念的差距。城市的学生普遍比农村的学生更加舍得消费原因也是因为可支配收入城市较农村高。随着社会的进步, 女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化妆品, 服装, 男生主要集中在烟酒, 网络消费。

三、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1. 理性消费, 同时追求流行

追求流行并不代表者大学生是高消费, 乱消费的群体,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来不论大学生的衣食住行, 还是信息消费, 以及个人爱好, 人际消费主要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以实用为主。学生在合理实用的基础上, 也在追求流行, 流行一方面是学生的时尚追求, 一方面也彰显着学生的个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 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大学生在消费决策上表现追求流行的特征。

2. 消费容易被误导

追星, 广告以及现代的其他一些媒体方式的宣传, 以一些诱惑性的因素, 或者以特殊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产品的价值与品位, 大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 媒体的宣传, 产品的包装都对消费者消费心理产生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学生的消费心理, 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冲动消费。

3. 从众心理

流行就是你有我也要有, 所以追求流行是一种全民范围的从众, 爱美之心, 人之皆有, 所以追求时尚是大学生与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表现, 消费者不一定是真的缺乏这个东西, 但是还是会随大流的去买, 购买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保持和这个社会群体的一致性。在大学校园中, 尤其受到宿舍, 班级同学以及老乡的影响而不断的趋同。

四、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1. 帮助大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 所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观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首先从观念上应该倡导大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消费观念, 学校应该提倡艰苦耐劳, 勤俭节约引导大学生树立起一个理性的消费观念。其次是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更正:大学生应当树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 不过分的节约, 也不过度的浪费。倡导理性消费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然后社团, 协会等一些组织上必要的人际消费大致来说是一种不太好的风气, 一旦助长了这种风气,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开展一些有益的消费活动, 比如消费知识的有奖竞答, 还有建立校园超市的投诉平台与提出建议,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来制作一些关于消费的宣传, 倡导理性消费。

2. 提高大学生的自制力

面对冲动消费, 品牌消费, 和高价钱的流行消费学生是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制力的, 可支配收入来源稳定, 但是冲动消费对于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显得很不合理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在冲动高价消费过后, 接下来的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家庭, 学校, 和社会应该三方面共同行动, 来培养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学校的物价水平来合理的给大学生制定生活费,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有一些勤工俭学的平台, 让学生知道挣钱的不容易, 做好贫困生的补助工作来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社会应该筛选更好更恰当的广告作为宣传来引导一个积极的消费观, 只有三方面同时发力, 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从而摒弃那些冲动, 攀比, 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养成理性消费的行为习惯。

总结

消费心理主导者消费行为, 所以想要大学生具备一个理性的消费行为, 应该由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吴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9. (01) :13-18.

学生消费 篇10

一、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1. 城乡大学生消费水平不平衡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调查结果显示, 除去学费、住宿费等大笔固定开支外,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平均月消费在600元~1000元, 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则基本在2 5 0元~5 0 0元, 两者消费水平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消费上更追求时尚性, 购物、娱乐方面的支出占了全部支出的一半左右, 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消费上更注重实用性, 8 0%以上的开支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必需品。

2. 贫困大学生和家境优裕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呈两极分化

在高校里, “贫富差距”日趋扩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在无锡高校中, 有15%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平均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 最低的平均月生活费为2 3 0元。与此相对的是, 有2 3%的学生平均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 这其中又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月均消费在1500元以上, 最高的平均月生活费达到了2500元。在大学校园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群同学:追求高消费, 追求名牌, 追求高科技产品, 手机经常“与时俱进”、电脑、MP4、数码相机等一应俱全, 吃饭动辄下馆子。而在这些同学过着“潇洒”、奢侈的生活的同时, 却还有一些贫困学子正在为下个月的生活费而发愁, 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借助国家助学贷款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生活十分拮据。这样的消费差距, 不难说明贫困大学生和家境优裕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而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部分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 造成自卑心理, 甚至有少数同学心态失衡, 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而过度消费, 加重父母经济负担。

3. 新生与毕业生的消费差距较大

新生作为一个刚脱离父母管束独立生活, 能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费的群体, 在消费中虽然也呈现出不善理财, 盲目消费的特点, 但总体消费水平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特别是在电脑、通信、交际等方面的开支比较小。而毕业生随着年级的升高, 交际面拓宽, 消费观念改变, 加之交友、找工作等诸方面的原因, 其消费明显攀升。调查显示, 新生的月平均生活费一般为400元~600元, 毕业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则为600元~1000元不等。再从手机、电脑等一些高档产品的消费来看, 新生中购买手机的人占8 7%, 购买电脑的人占2 2%, 而毕业生中手机已是全部普及, 购买电脑的人也达到了5 6%。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 毕业生消费明显高于新生消费。毕业生的这些消费有些是合乎实际需要的, 有些则属于盲目消费。

4. 消费结构不平衡

当前大学生消费日益多元化, 我们大体上可把它划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娱乐消费和通讯消费等几个方面。日常生活消费主要包括吃、穿、行方面的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指除学费之外在学习上的投入, 交际消费主要指用于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消费, 娱乐消费包括旅游、上网还等各种娱乐活动方面的消费, 通讯消费则主要指电话费方面的开支。这些消费所占比重不同, 构成了一定的消费结构, 但目前这个消费结构总体不平衡, 各项消费所占比重不合理。如学习消费, 只占到大学生总体消费的1 5%, 而娱乐消费则高达2 8%, 基本是学习消费的两倍, 交际消费也超过了学习消费, 占1 6%。娱乐消费和交际消费所占比重偏高, 而学习消费所占比重则明显偏低。

二、造成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 不同家庭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 因此城乡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和家庭间贫富的不平衡也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同时, 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日益繁荣, 产品琳琅满目, 扩大了大学生的消费范围, 一些高价值消费品如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也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圈。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选择的多样化, 市场的自发性也导致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增多, 一些无计划消费、趋同消费和虚荣消费呈上升趋势, 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平衡。而就业压力则直接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消费增大, 并出现一些不合理消费, 一些学生为了在就业中占得先机, 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 有的则盲目考证,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 崇尚金钱、崇尚奢华等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消费观也逐渐侵袭到大学校园。一些学生曲解或弱化我国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 将勤俭看成是小气, 将朴素认为老土, 盲目跟风, 追求高消费。

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因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对学生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两个方面。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备受呵护, 独立生活能力较弱, 缺少理财意识。尤其是比较富裕的家庭, 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 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节制, 盲目追求高消费。同时,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 缺乏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一些国外的学校早就意识到消费教育的重要性, 如英国将“教孩子学会花钱”的消费教育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日本也在高中课程中开设大量消费教育内容, 引导学生合理消费, 而我国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基本还是个空白, 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少正确的引导, 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成熟的阶段, 他们逐渐走向独立, 却又在经济上信赖父母。很多同学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 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 他们缺乏自立意识, 觉得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 他们缺乏劳动的锻炼, 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 不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 因此在消费过程中自然就很容易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一些学生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 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 盲目跟风, 一味追逐时尚, 追求名牌, 追求高消费, 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开支, 导致非理性消费、无计划消费、趋同消费占很大比重, 也使消费呈现出结构和水平上的不平衡。一些大学生虚荣心作祟, 盲目攀比, 不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 出现超支、透支等情况。

三、调整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现象的对策

1.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

健康的消费观是指在消费过程中要适度消费、有计划消费和合理消费, 避免盲目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社会要通过媒体等舆论手段, 让同学们了解现有的消费误区和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 积极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学校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弘扬勤俭节约、自立更生的优良传统。曾几时, 勤俭节约和自立更生的优良传统逐渐被抛诸脑后, 奢侈浪费之风在大学校园里大行其道, 因此学校要花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 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通过思想教育课、专题讨论、党团教育等多种渠道, 对奢侈浪费现象加以挞伐, 对勤俭节约的现象大力宣传, 在校园里真正树立起以勤俭节约为荣, 以奢侈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念。并引导学生自力更生, 积极参加勤工俭学, 从劳动中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 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要加强消费教育, 如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消费生态意识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等, 帮助他们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生活费的控制, 要从“无私奉献”转变为“适度供给”, 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勤俭持家, 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 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培养理财能力, 能帮助学生在大学时代就养成一个好的理财习惯,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使消费结构保持平衡。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是学会记帐和预算。这样可以了解自己每个月的收支情况, 从而对症下药,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把钱花在刀刃上。二是可适当参加一些兼职, 一方面可以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另外一方面也可使自己的理财“增值”。

3.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引导, 开展相应的经济扶持

对于一些过度追求高消费的学生, 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帮助他们了解过度高消费的危害和科学理财的好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学会在艰苦的条件下去克服困难,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正确看待贫困, 把贫困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炼, 努力发展自己, 学会多角度评价自己。同时, 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帮助他们寻找兼职工作, 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经济, 2007. (4) :50-53

[2]吴运兰曹文超: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 (5) :62-63

[3]刘舒敏: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科教文汇, 2007. (5) :10-11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等 篇11

一、日用品购买率最高

数据显示,上网大学生仍保持着很强的消费需求,产品消费覆盖率最高的是日用产品,如:酸奶,非乳酸菌饮料、鲜奶、瓶装水、茶饮料、碳酸饮料、洗发水、护肤品、运动鞋/休闲鞋等等,购买率都已经达到100%。对于手机/小灵通、网络游戏、手机卡、银行卡等产品的购买率平均在97%左右。

二、消费相对理性经验及口碑比品牌更重要

在快速消费品中,每一个品类中的优势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例如:酸奶、鲜奶的蒙牛、伊利和光明;茶饮料的统一和康师傅;瓶装水的农夫山泉,娃哈哈和乐百氏;碳酸饮料中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洗发水中三大宝洁的产品飘柔、海飞丝和潘婷;运动产品中的耐克与阿迪达斯。

酸奶:

蒙牛、光明、伊利,仍是领先的三个品牌。上网大学生对伊利的提示前提及率有较显著的提升,CTR认为这是高力度宣传的效果。

碳酸饮料: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仍竞争激烈,两个品牌的表现接近。但相对而言,可口可乐在提示前认知度上略好于百事可乐,CTR认为是其产品与游戏联合宣传的效果。

洗发水:

宝洁公司旗下的海飞丝、潘婷、飘柔仍位列前三位,而伊卡璐的表现也比较突出。相比之下,联合利华的力士、夏士莲在品牌知名度及使用率上,则表现一般。

手机卡:

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仍是5城市上网大学生认知及使用率最高的手机卡。

银行卡:

目前银行卡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但是,银行卡的使用则非常分散,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品牌。目前占有率较高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因此,对于银行来讲,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宣传的良机。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出现一边倒的情况。魔兽世界是5城市大学生最常玩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游戏的第一提及率就已经为53%,合计认知度高达83%。其他各个网络游戏占有率相差无几,而且认知度普遍都为30%。CTR认为,这与其游戏与产品联合宣传,以及高力度宣传效果有关。

通过本次研究,CTB认为,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厂商宣称的品牌形象不是最重要的,实际的使用经验与口碑可能更是品牌选择的关键。从某种角度来讲,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具理性。

三、视频广告异军突起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产品消费能力及方向,为相关产品带来商机。从9月份开始,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校园餐厅视频广告目前各类产品的播出比例已经超过了60%,成为商家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传播载体。

通过比较9月份与10月份各类媒体的到达状况,CTR发现,作为锁定大学生为目标人群的高校视频媒体,在短短的1个月内,高校视频媒体对手机、运动鞋等6个品类广告的认知度的贡献率平均提升了21%左右,广告的到达率发生了显著的提升。

国产车潜力巨大——汽车市场各国品牌分析

自从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汽车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达到近592万辆的总规模。目前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各品牌竞争非常激烈。那么,消费者目前拥有各品牌汽车的状况如何呢?他们对各品牌汽车的评价又如何呢?为此,新秦调查面向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五个城市进行了一次汽车消费状况的调查。

一、拥有汽车情况

调查显示,在544个拥有汽车的被访者当中,有66个被访者拥有国产品牌汽车,所占的比例为19.2%;有160个被访者拥有德系品牌汽车,所占的比例为46.5%;有12个被访者拥有美系品牌汽车,所占的比例为3.5%;有41个被访者拥有韩系品牌汽车,所占的比例为11.9%;有35个被访者拥有日系品牌汽车,所占的比例为10.2%;有30个被访者拥有其他品牌汽车,所占的比例为8.7%。

由此可见,被访者拥有德系品牌汽车的比例相对最高,其次为国产品牌汽车。

二、各品牌汽车的评价分析

各品牌汽车的特点也非常鲜明。以别克为代表的美系品牌车,雍容华贵,奔放热情;以丰田和日产为代表的日系品牌车精致灵巧,轻盈飘逸;以捷达车和桑塔纳为代表的德系品牌车,朴实无华,坚实耐用。以伊兰特为代表的韩系品牌车,外形流畅漂亮,配置齐全。

那么,被访者对于各品牌汽车的评价又如何呢?

众所周知,德国人做事严谨、认真,这从其汽车设计中可以直接体现出来。德系车整车的刚性比较高,当发生事故时,整车变形很小,能给驾驶人员最大限度的保护。

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德系品牌汽车的质量评价分最高。以五分为满分,被访者对于国产品牌汽车、德系品牌汽车、美系品牌汽车、韩系品牌汽车和日系品牌汽车的质量评价分为3.23、4.27、3.89、3.40、3.29;性价比评价分依次为3.67、367、3.40、3.45、3.25;时尚感评价分依次为3.06、3.73、3.76、3.74、3.58。

三、汽车的未来购买意向分析

如下图显示,对于国产品牌汽车,有57.3%的被访者表示愿意购买;对于德系品牌汽车,有73.6%的被访者表示愿意购买;对于美系品牌汽车,有54.9%的被访者表示愿意购买;对于韩系品牌汽车,有40.8%的被访者表示愿意购买;对于日系品牌汽车,有38.0%的被访者表示愿意购买。

由此可见,被访者对于德系品牌汽车的未来购买意向相对最高。

学生消费 篇12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诸多表征

1. 多元化和理智化

现代大学生除了生活和学习基本消费外, 还注重交际、娱乐、恋爱、通讯、健身、旅游.美容化妆消费等品位生活的需要, 也反映出如今大学生和过去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不同追求, 因为在网上可以买到本地买不到的商品,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 他们由以往的信息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搜寻者。尽可能多地获取、占有信息, 进行理性分析, 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满意度, 可以使他们在购物时有更多的选择权, 购买决策也更加科学准确, 而网络购物可以获得丰富的商品信息, 正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2. 时尚性和超前性

大学生是最年轻、最敏感、最富有活力的一代, 他们的前卫意识是他们成为“卡一族”, 充分享受着刷卡的消费便利。他们更是时尚、电子、数码影像等产品的强大消费群体, 数字化网络所产生的知识经济合力, 缩短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 使网上消费变得更加直接、更容易使买卖的双方能在一种近乎面对面的、休闲的气氛中达成交换的目的, 因而大学生最先进入网络商务时代。

3. 个性化和自主性

从消费项目和消费水平看, 大学生消费表现为喜欢尝试新事物, 注重商品的独特性和消费商品的自我感觉, 希望通过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反映出他们冲破传统、彰显自我的强烈愿望, 网络消费正好符合大学生富于想象、渴望变化的特点。网络交往的高度随意性与隐匿性、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的独特性, 决定了网络主体可以随时在网上的虚拟商店浏览、比较和选择, 强化了消费的个人选择和知识创新, 使人变得更自由、更富有个性和智慧。

4. 便捷性和实惠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购物中的即时便利显得更为重要。网上交易弥补了传统购物费时费力的缺陷。讲求低成本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对价格敏感, 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力求“物超所值”, 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当今大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 追求品位和档次, 网络商品价格折扣较大, 相对实惠, 因此网上淘宝, 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大学生之爱。

网络把大学生聚集到一起, 一个虚拟社区中存在的成员就会拥有很强的一致性偏好, 对于营销者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目前各个高校都拥有论坛, 它有利于企业发现和识别目标顾客, 有利于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营销, 还可以作为市场调查的舞台。企业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个平台, 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消费平台的策略

1. 加深大学生对网络消费了解

要想快速发展电子商务, 必须加深大学生对网络交易的了解, 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的消费行为都是从知道一关注一欲望—行为一忠诚五个步骤组成的, 所以, 必须直接面对客户群, 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一些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杂志上进行广告宣传, 在校园内张贴海报、举行联谊会等, 会使网络消费深入人心。

2. 加强网站建设, 增强网络安全

信息搜索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信息来源的类型影响着消费者对信息的信任度, 在网络营销中, 一个良好的网站设计, 除了要功能完备、信息丰富外, 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浏览方式以及购买流程, 可以加快消费者的购物速度, 节省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加强网络保护, 既维护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在一定程度上也树立了企业和销售商的形象, 增强其可信可靠度。交易资料受到保护、交易安全有所保障, 才能使消费者放下畏惧心理, 进行网络消费。

3. 健全个人信息保护体制

开放的因特网使得个人隐私的保护迫在眉睫, 网络消费者, 特别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发生不同程度的泄漏,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更加健全的隐私保护体制。通过法律手段责成网络商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义务保护。同时加大对买卖个人隐私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让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时没有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4. 实行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

要积极找寻实行切实可行的支付方式.在调查中发现, 大学生乐于使用网上银行的占到一半以上, 并且大部分人赞成货到付款, 所以开发相应的网络消费平台时应当认真考虑开发效率高安全好的网上的支付方式。

5. 完善网络购物流程, 重视售后服务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和销售商来说, 顾客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流程以及售后服务团队,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营销中的售后服务主要体现在货物配给、物流派送、退换货处理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顾客的购买顾虑, 在平台中, 应该留出专门的空间给交易者作评价, 当售出的产品得到顾客好评时, 这种宣传效果要比单纯商家自己的广告宣传要好得多。利用交互式的沟通方式, 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增强消费者的主动性, 培养顾客忠诚度, 从而促进网上销售。

随着校园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并且日趋成熟、完善。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相对集中, 针对性更强.市场运营费用也相对低廉, 市场推广效果会更好。随着市场化的细分, 校园市场定为商家必争之地, 提早进入市场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摘要: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该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特征, 于是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行为。抓住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 通过有效的网络销售策略, 开拓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 无疑对当今企业提升竞争力有极大帮助。

上一篇:披露会计信息下一篇: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