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单孔疗效

2024-10-06

经脐单孔疗效(精选8篇)

经脐单孔疗效 篇1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技术是微创外科史上一个创新, 并成为微创外科的主流发展趋势, 该技术主要是将内镜经人体自然孔道 (口腔、阴道或者肛门等) 置入, 通过建立人工气腹, 在内镜直视下进行各种相关的诊断及治疗。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利用了人体在胚胎时期形成的自然孔道脐部完成腹腔镜操作, 避免在腹壁形成切口, 达到无痕美观的效果, 又避开了阴道或肛门, 减小了术后感染的风险[1]。作者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方法, 选取了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 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 均无特殊临床表现, 均由直肠镜及直肠病理诊断确诊。男33例, 女7例, 年龄52~73岁, 平均58.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肺、脑、肾疾病, 肠梗阻、无其他肿瘤及相关疾病手术病史。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术前常规准备, 定位准确后, 患者全麻下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 铺无菌洞巾。在脐部下缘做一纵形切口, 长度约3 cm, 放入自制的气腹装置。具体方法是将50 ml注射器切割下1/4, 与无菌手套的腕部连接, 用丝线捆扎牢固, 放入腹腔。将无菌手套指尖剪开, 插入气腹针, 连接CO2装置, 充气建立气腹, 然后在手套另一指端连接腹腔镜, 然后分别连接超声切割刀、肠抓钳、结扎速等器械。在腹腔镜直视下, 用超声切割刀将乙状结肠游离, 分离出直肠上动脉和静脉, 用钛夹夹闭, 然后切断, 再将周围的淋巴及脂肪组织清除。用超声切割刀将乙状结肠系膜距腹膜折返处上方15 cm处游离, 再将直肠后方游离 (避免损伤直肠前壁) , 将直肠、乙状结肠切断, 切断的范围:直肠距离肿瘤至少3 cm, 乙状结肠距离肿瘤至少15 cm, 最后将腹腔镜器械撤去, 去除标本。将乙状结肠残端提出腹腔, 置入吻合器钉座, 使用荷包钳、荷包线吻合后, 放回腹腔。重新建立人工气腹, 将乙状结肠和直肠用吻合器吻合。冲洗腹腔后,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 清点器械, 关闭切口。

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手术后, 两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处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对比

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预后等情况[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5%, 对照组为40%, 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2 随访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5个月随访, 未发现患者死亡, 无肿瘤转移、复发, 所有患者均可以控制自主排便, 大便性状无异常, 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直肠癌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诊断较容易, 可由直肠镜及直肠病理诊断确诊, 但由于直肠肛管解剖位置复杂且是重要的排便器官, 在术中的保肛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 手术难度较大[3]。

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比, 微创手术具有更多优势。近年来流行的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微创手术的一个创新, 通过脐部进行腹腔镜操作, 避免了腹壁切口, 达到无痕效果, 通过本实验结果可以发现, 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 其数据低于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 术后随访方面, 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且无明显疤痕,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40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 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 术后随访方面, 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治疗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原英姿, 张冬梅, 王婷婷.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阴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04) :317.

[2]黄海波, 江志伟, 鲍扬,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10) :747.

[3]邬颖杰, 章懿欣, 陆国文.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3, 25 (08) :914.

经脐单孔疗效 篇2

【关键词】经脐单孔腹腔镜; 围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02-01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创伤和美容效果成为外科医生和患者的追求。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均需在体表进行多点穿刺并置入照明系统和手术器械后完成,所以在体表会留下多个手术瘢痕[1]。而经脐入路手术是另一种腹部无瘢痕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将微创与美观完美结合。我科在大量三孔腹腔镜微创手术积累的基础上,自2009年以来,共实施了9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16-68岁,平均44.3岁。阑尾炎56例,其中慢性阑尾炎35例,急性阑尾炎2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例;胆囊疾患35例,其中胆囊息肉12例,慢性胆囊炎21例,急性胆囊炎2例;消化道穿孔3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例,胃穿孔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阑尾手术组除1例曾行妇科微创手术外无下腹部手术病史。胆囊炎切除术及消化道穿孔患者无上腹部手术病史,粘连性肠梗阻组2例均是既往开腹阑尾炎切除术后。

1.2 手术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脐部约1.5cm切口,置入多功能穿刺鞘,经穿刺鞘上气腹管道建立气腹,压力10-14mmHg之间。切口应用半弧形针可吸收缝线缝合,表面皮肤拉合胶粘合。

1.3 结果 9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阑尾切除术56例,因严重粘连3例转换为常规3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35例,2例转换为常规3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未发生高碳酸血症,胆漏,残端漏,出血,切口感染,切口疝,术中副损伤等腹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3-6天,术后半年随访无明显手术瘢痕。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经脐单孔腹腔镜是一项创伤更小的微创技术,患者因缺乏了解,可能会对手术的安全、治疗的效果,医生的操作水平等持怀疑态度,护士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针对患者对手术的不可知性,准备好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消除顾虑。

2.1.2 脐孔皮肤准备 脐孔是一半封闭的孔穴,凹陷于体表,容易积存污垢,作为唯一的手术入路,脐部清洁准备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2]。因此,护士在进行皮肤准备时应注意脐孔局部解剖特点,保证手术野皮肤的无损伤及无菌性。术前1d用棉签去除脐孔内的污垢,然后嘱患者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再用复合碘消毒,术晨再用复合碘消毒。手法轻柔,切忌擦破皮肤。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1)术后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2)生命體征观察 术后患者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2.2.2 腹腔镜相关并发症的观察 (1)高碳酸血症 单孔腹腔镜手术需要在CO2气腹下完成。术中患者可能吸收过量CO2,从而引起高碳酸血症,术后应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律,观察患者有无烦躁,疲乏,呼吸浅慢,肌肉震颤等症状,待全麻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畅。(2)皮下气肿 由人工气腹时CO2残留所致。多发生于胸腹部,阴囊等处,局部表现为皮下扪及捻发音和握雪感,可给予被动运动,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3)肩颈部疼痛CO2气体残留积聚膈下,刺激膈神经引起反射,患者会出现肩背部酸痛,冯雪梅等[3]分析认为,手术体位、气腹因素以及吸氧时间长短多为肩颈部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术后延长吸氧时间,半卧位可缓解症状。

2.2.3 脐部伤口护理与并发症观察 护理上应及时了解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警惕术后出血的可能,留置伤口引流管的患者,应该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性质,预防脐切口感染。

2.2.4 疼痛护理 疼痛是一种主观精神活动,在相同创伤的情况下,每个人的疼痛感受亦不同,手术当天患者的机体,心理均处于低谷。对疼痛的感觉表达强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及可能产生疼痛的原因进行个体化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耐受力,减轻疼痛。

3 讨论

随着微创理念的创新及器械、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追求更加完美的微创手术,使国内外部分腔镜医生开始尝试单孔腹腔镜手术[4]。脐是胚胎时期的自然孔道,是身体上与生俱来的唯一瘢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经过脐孔穿刺引入气腹后,置入一个带有多个操作孔道的穿刺管,通过操作孔道引入手术器械和照明设备,以完成手术操作,手术标本经脐孔取出,因其切口位于脐部,进一步减少了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和腹壁损伤后引起的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过程,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脐部皮肤的自然皱褶可以遮盖切口,从而实现无瘢痕的手术效果,达到手术、微创、美容三合一的效果,有着广阔前景。护理上注意新技术开展的宣教,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详尽的健康宣教,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瑞华 刘自明 秦俊春等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20):1849-1850.

[2] 高岩.樊平.毛仑等腹腔镜手术脐部皮肤清洁方法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6-8.

[3] 冯雪梅.曾彩梅.李金连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83-84.

经脐单孔疗效 篇3

关键词: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术,传统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自我国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后[1], 腹腔镜下手术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 且随着腹腔镜下手术的日渐成熟, 以及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 传统的LC已满足患者对微创及美容的要求, TUSPLC在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 既传承了其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又完美地将微创与美容相结合, 使手术瘢痕更微小甚至无瘢痕, 且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创伤与疼痛。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远大前景, 成为微创手术的重要研究项目。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行TUSPLC的55例病患与同期行LC的53例病患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或息肉且自愿接受该手术。A组 (55例) 。女30例, 男25例;年龄18~53岁;体质量指数 (23.5±2.1) kg/m2;48例胆囊结石, 7例胆囊息肉;B组 (53例) 。女29例, 男24例;年龄19~52岁;体质量指数: (23.4±2.2) kg/m2;47例胆囊结石, 6例胆囊息肉。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病例类型上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排除标准

(1) 1月内有急性胆囊疾病发作者; (2) 腹部曾做过手术, 可能有腹内组织粘连者; (3) 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有合并疾病而难以耐受手术者; (4) 体质量指数≥28kg/m2者。

1.3 手术方法

两组均在气管插管及全麻下进行, 患者体位 (头抬高30°、右侧抬高15°) 及术者位置 (主刀者在患者两腿间, 助手在患者右侧) 均相同。A组 (TUSPLC) :依据脐部皱褶, 纵行或弧形切开2cm, 逐层切开入腹, 置入单孔三通道装置并建立气腹, 压力维持在12~14mmHg (1mmHg=0.133kPa) 之间。三个通道分别为观察孔、主操作孔和副操作孔, 通道内分别放入30°腹腔镜、胆囊抓钳及电钩。运用腹腔镜探查胆囊及周围组织的解剖位置及情况, 向右上牵引胆囊壶腹, 从周围粘连中分离胆囊三角, 游离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后将其钳夹切断, 运用电凝钩将胆囊从胆囊床中分离并电凝切断, 确认胆囊床及周围脏器无损伤出血后, 将胆囊置入标本袋自脐部切口取出, 并将标本送病理检查。逐层缝合, 皮下缝合使用不可吸收线, 表皮缝合使用可吸收线。B组 (LC) :弧形切开脐下1cm, 并插入气腹针, 建立气腹, 压力同A组, 至腹部膨隆后取出气腹针, 三孔法置入腹腔镜、胆囊抓钳及电钩, 分离出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后切断, 而后电凝剥离出胆囊, 并予以电凝刀烧灼止血, 切口缝合同A组。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医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 计量资料结果以表示, 率的比较以χ2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均无胆总管损伤、切口疝、大出血及胆汁外漏等并发症, A组有1例脐部伤口发生脂肪液化, B组有1例伤口发生感染, 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和1.87%, 无明显差异 (P>0.05) 。

注:与B组对比, #P>0.05;*P<0.05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 (P>0.05) ;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 疼痛评分与美容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B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自2007年国外学者首次完成了TUSPLC之后[2], TUSPLC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与观注, 并逐渐应用于临床。TUSPLC通过利用脐部天然的皱褶作为手术的入口, 完美地隐藏了手术瘢痕[3], 满足了患者对微创与美容的要求, 是LC技术更新与发展的结果。

TUSPLC的优势: (1) 脐部皱褶完美地隐藏了手术瘢痕, 达到了良好的美容效果。本研究中A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 (P<0.05) ; (2) 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患者疼痛状态下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 该不良情绪易造成代谢紊乱及内分泌失调, 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有研究表明[4], 疼痛与四大基本生命体征同等重要, 可并列为第五个基本生命体征。本研究中A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 (P<0.05) 。 (3) 感染概率低。由于脐部具有较强的伸展性, 更易于术中胆囊完整地取出, 有效地减少了因组织、结石等遗落造成的异物感染[5]。本研究中A组无1例感染的并发症。

TUSPLC的不足与改进经验: (1) 由于器械与视野处于同一方向, 从而失去三角空间, 形成直线视野, 加大了操作的难度。而通过交换戳孔、移动镜身、偏置镜头可有效地移动视线方向[6], 恢复一定的三角空间, 同时娴熟的操作技术与默契的配合必不可少。 (2) 由于操作技术要求的增高及单孔操作难度的加大, 使得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本研究中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这有待于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及操作技术的进一步熟练。 (3) 术后仍有少数并发症的发生, 这需要操作者技术的提高及操作过程中更加认真、细心。如胆囊剥离时, 动作轻柔, 防止因粗暴操作造成的大出血及组织残留。

综上所述, 尽管TUSPLC存在些许不足, 但其对胆囊疾病的治疗作用远大于这些不足, 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远大前景。本研究显示A组疼痛评分与美容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B组, 可见运用TUSPLC不仅满足了患者对微创与美容的要求, 同时兼具了LC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胆囊疾病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Jeffrey WM, 谭敏, 李家桦, 译.腹腔镜结直肠手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4.

[2]Podolsky ER, CurcilloⅡPG, Rottman SJ, et al.Single port access (SPA) surgery-initial experience of a novel minimal accessapproach applied across surgical specialties[J].Surg Endosc, 2008, 22 (Suppl) :s172.

[3]钱毅, 顾元龙, 李建平.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 15 (1) :5-7.

[4]沈曲, 李峥.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1) :1049-1051.

[5]马海, 李杨, 胡晓华,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与经典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1, 23 (2) :160-162.

经脐单孔疗效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56例, 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8例, 年龄39~71 (51.2±4.5) 岁。对照组中男21例, 女9例, 年龄35~73 (52.5±4.3) 岁。患者经腹部CT扫描后证实为直肠癌, 肿瘤直径<5cm, 术前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本次排除:其他器官肿瘤或肿瘤远端转移, 肠梗阻或穿孔, 合并重大器官疾病, 脑功能障碍, 无法全程配合并提供临床资料患者。两组患者基本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可纳入同一研究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方法

患者截石位全麻后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脐下缘做长约3cm S形横向切口, 开放式入腹, 置入一防漏气装置, 防止漏气发生, 可使用橡胶手套, 制作效果较好, 并节省医疗成本。分别从患者切口处置入2个5mm Trocar作为操作孔, 另置入10mm Trocar作为8mm腹腔镜观察孔, 和12mm Trocar作为切割闭合器操作孔, 同时可以使用该孔进行小纱布吸血。施术者于患者左侧位, 助手于患者右侧接近头部位置进行辅助。成功建立气腹后维持13mm Hg置入腹腔镜对患者腹部进行探查, 女性患者注意子宫悬吊便于视野暴露。从右侧分离并在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切开, 游离结肠系膜后对直肠下动脉、静脉血管进行分离, 并清除周围淋巴、脂肪组织。使用钛夹夹闭后切断乙状结肠外侧腹膜, 向下沿盆筋膜脏壁两层间进行分离, 操作中应注意保持直肠系膜的完整性。Dixon术式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 Harlmann术式患者按照TME原则切割闭合器横断远端肠管并进行盆地腹膜缝合, 使用无菌袋对切口进行保护拖出肠管和肿瘤。Miles术式首先注意分离患者会阴部组织, 肛门和周围切除组织需置入标本带从盆底推入, 后对会阴部切口进行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完成治疗对临床疗效和一般情况进行评价。

1.3 观察指标

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早期活动、住院时间、治疗花费。并发症:吻合口漏、尿潴留、肠梗阻、性功能 (男、女) 。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术中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 观察组早期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较低, 术后皮肤外观较好, 患者满意度高, 见附表。

术后比较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吻合口漏2例、尿潴留1例、肠梗阻1例、性功能障碍 (男、女) 2例, 对照组吻合口漏1例、尿潴留3例、肠梗阻1例、性功能障碍 (男、女) 2例。χ2检验后两组患者不具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患者在术中受到的创伤, 同时可以满足患者术后对皮肤外观的要求。伴随腹腔镜手术的深入发展, 在入路选择上出现了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可以进一步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 并与传统三孔、四孔腹腔镜手术疗效相似。本组资料中比较患者不同入路方式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 并对患者疗效、并发症、在院一般情况进行分析, 除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外, 其他各项无统计学差异。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选用S形切口, 可以减少切口感染和并发症的产生, 另外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手术后痊愈。这使患者可以提前下床活动, 促进术后痊愈, 减少住院时间, 并适当节省治疗费用。综上, 经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效果较好,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适用性, 应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同时应提高医师临床造作技术, 确保单孔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海波, 江志伟, 鲍扬,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支直肠癌根治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10) :746-748.

[2]杜金林, 张天明, 金晰函, 等.三孔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 8 (1) :136-141.

[3]周宏.罗光辉.余启文, 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0例临床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 (4) :405-406.

[4]宫爱民.倪志海.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52例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0.16 (15) :64-65.

经脐单孔疗效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年龄13~56岁, 平均28岁左侧静脉曲张9例, 右侧3例, 双侧11例。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 精索静脉直径2.5~4.0mm, 均有血液反流。其中以婚后不育入院者15例, 以会阴部坠胀不适, 活动后加重人院者8例。I°6例, Ⅱ°12例, Ⅲ°5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均采用经脐单孔操作法。患者平卧, 臀部垫高或略呈头低脚高斜位, 术野常规消毒。取脐孔下缘皱褶处1.5cm弧形切口, 开放气腹, 先切开皮肤和腹直肌前鞘, 两把钳提起腹膜并切开, 将自制的单孔多通道套管置入腹腔, 经套管置入3个5mmTrocar, 接CO2气体, 注入4~5L CO2, 建立人工气腹并保持腹内压在15mmHg (1mmHg=0.1333kPa) 左右。插入Trocar后分别置人分离钳、剪。剪开患侧侧腹膜, 分离精索血管, 用hem-o-lok夹双重结扎。如为双侧病变, 则可同时结扎双侧曲张的静脉。检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后, 退出操作器械, 放出气体, 缝合脐部皮肤切口。

2 结果

本组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l5~35min, 平均20min, 出血量不足10mL, 住院天数2~3d。术后随访1~6个月, 无1例术出现患侧睾丸萎缩或软化。23例患者获得随访, 时间为3~6个月。21例 (91.3%) 患者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减轻, 其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15例不育者复查常规, 明显改善者 (精子密度较术前上升>1000万/mL、活率提高>10%) 8例 (53.3%) , 其中5例患者的配偶已怀孕或生育, 其余无明显改善。

3 讨论

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青壮年, 发病率为10%~15%, 曲张的精索静脉内淤滞的血液及长期睾丸温度增高, 造成睾丸及附睾病理生理组织结构的改变均可引起男性不育, 其发生率高达15%~41%[1], 目前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传统方法主要有经腹股沟或腹膜后高位结扎术、精索静脉转流术、栓塞疗法等。其适应证: (1) 青年人精索静脉曲张导致局部不适者; (2) 不育症:精液检查精子少或死精率高者。禁忌证: (1) 有盆腔手术病史广泛腹腔粘连者; (2) 根部受压所致的精索静脉曲张不能行此手术。由于睾丸动脉起自肾动脉水平面下方的腹主动脉, 前外侧在腹股沟管发出分支, 相互吻合。而蔓状静脉丛则在腹股沟管内向上汇集成精索内静脉, 经内环入腹腔, 沿腰大肌前外侧上行, 因而经腹腔镜行精索内静脉结扎术, 均在内环口水平以上, 达到了高位结扎术, 而且结扎彻底, 不易复发。既使误扎睾丸动脉也因有吻合支, 不致影响睾丸血供, 造成缺血、萎缩或坏死。Mischinger等[2]报道同时将睾丸动脉及精索静脉结扎, 术后没有发生睾丸萎缩。Kattan等[3]认为结扎睾丸动脉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具有痛苦小、恢复快, 部分患者可以行门诊治疗等优点, 已在临床广泛开展。目前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多采用三孔法操作, 为了进一步减少创伤, 减少瘢痕, 杨荣华[4]探讨了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可行性, 邵世修[5]等采用改良Sanchez手术方法的单一通道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汪清[6]等探索了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均获得成功。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7]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SILS) 与传统腹腔镜技术的手术步骤一致, 单一的切口在脐部侧可被脐孔皱襞所掩盖, 腹部几乎无可见的手术瘢痕, 具有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同时又可减轻术后疼痛, 从而减少术中、术后麻醉及镇痛药物的用量。患者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住院费用也相应减少。因此成为目前最为可行的经自然腔道手术, 又称胚胎性自然腔道手术 (embryonic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E-NOTES)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多为青年患者, 对手术要求较高, 而这种手术的出现最大程度的使患者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本组23例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均获得成功。患者恢复快, 创伤小, 住院时间短, 效果满意。

目前单孔腹腔镜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难题[7]: (1) 在单孔腹腔镜下操作空间狭小的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 (2) 腹腔外的器械手柄在单孔外不可避免地拥挤, 从而影响手术操作; (3) 由于腹腔镜与两个操作器械均通过一个孔平行进入体内, 不能形成操作三角。针对以上问题, 可以通过改进现有器械, 通过操作器械的可弯曲性才能实现操作角度, 提高操作技术来等来逐步解决。我们认为单孔腹腔镜操作难道较大, 只能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能后方可开展, 不适于初学者和肥胖患者。单孔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操作简单, 对腹壁的创伤更小、减少了患者术后的不适和镇痛药的应用, 术后瘢痕位于脐, 达到了腹壁美容的效果, 更适合于年轻患者,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23例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其中左侧9例, 右侧3例, 双侧11例。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1535min, 平均20min, 出血量<10mL, 住院天数23d。结论 经脐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 恢复快, 美容效果佳, 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

[1]Redmon JB, Carey P, Pryor JL.Varicocele-the most connon cause of male factor infertility?[J].Hum Reprod Update, 2002, 8 (1) :53-58.

[2]Mischinger HJ, Colombo T, Rauchenwald MT, et a1.Laparoscopic procedure of varicocelectomy[J].J Urol, 1994, 74 (2) :116.

[3]Kattan S.The impact of internal spermatic artery ligation during laparoscopic varicocelectomy on recurrence rate and short post operative ourcome[J].Stand J Urol Nephrol, 2001, 35 (3) :218-221.

[4]杨荣华.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可行性的探讨[J].吉林医学, 2009, 30 (16) :1731-1732.

[5]邵世修, 侯四川, 董胜国, 等.单一操作通道腹腔镜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 18 (2) :115.

[6]汪清, 樊文龙, 杨建昆,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附21例报告) [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1) :12-13.

经脐单孔疗效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7例 (男14例, 女43例) , 年龄21~67岁;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49例, 慢性胆囊炎1例, 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1例, 胆囊息肉6例。本组有下腹部手术史2例, 合并高血压病3例, 心脏疾病2例, 肺部疾病1例。所选病例在入院前均为“B超”检查诊断但入院时均无明显腹部阳性体征。

1.2 手术方法

57例患者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沿患者脐上缘做一约2.5cm长弧形切口, 按三角形排列顶端先置入一个10mm戳卡, 建立好气腹, 气腹压设定维持在12mmHg。在10mm戳卡两侧下方各放置入一个5mm戳卡, 调整10mm戳卡及两个5mm戳卡的深度, 错开排列, 一般10mm戳卡置入最深, 两个5mm戳卡置入较浅, 避免三个戳卡后把之间相互严重打架。将5mm 30°腹腔镜插入10mm转5mm转换器后置入10mm戳卡, 调整好患者体位, 一般头高足低15°左右, 身体左倾10°左右, 以便于暴露胆囊及胆囊三角区。在腹腔镜观察下, 两个5mm戳卡各小心置入弯分离钳和电凝钩至胆囊三角区, 以避免在插入弯分离钳和电凝钩不在视野下戳伤腹腔器官和组织。 用弯分离钳向上牵拉胆囊壶腹部, 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区, 用电凝钩小心解剖胆囊三角, 也可用通电弯分离钳解剖胆囊三角, 可能损伤更小更便于分离解剖胆囊三角。由于腹腔镜及两个操作器械几乎平行进入腹腔, 在同一个平面, 因此, 为了手术视野清晰及手术操作便利, 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谁在前先分离断离谁。胆囊动脉用超声刀断离, 也可用钛夹夹闭后断离。分离出胆囊管, 明确三管一壶腹 (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壶腹部) 的关系, 将5mm腹腔镜调换插入5mm 戳卡, 钛夹钳由10mm戳卡进入, 夹闭胆囊管后剪断, 留胆囊管残端长度约0.5mm。将胆囊由肝床上顺行分离, 所切除胆囊由脐部戳孔取出。

2 结果

2.1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同以往三孔法、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开腹胆囊切除术相同, 一般不下胃管及尿管, 但需做好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准备。

2.2 手术情况

57例患者均顺利经脐单孔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术, 本组手术出血量平均为l~20ml。术中胆囊分离破裂4例, 手术时间平均为O.5~1.5h。放置腹腔引流管者3例, 均于术后24h拔除。伤口感染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3d, 患者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2.3 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到51例, 失访6例, 随访到的51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无特殊不适症状发生。

3 讨论

3.1 选择好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因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以往三孔法、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有极大的提高, 而还原用以往的腹腔镜操作器械, 因此, 病人自身的条件直接影响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应严格选择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且体型比较瘦的患者。不主张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型比较肥胖的患者, 由于腹壁较肥厚, 经脐置入三个戳卡后相互严重拥挤打架, 不利于手术操作, 故也不主张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身材较高的患者, 由于脐部离上腹部较远, 器械进入比较深, 可换用400cm的加长手术操作器械, 虽然手术难度加大, 但一般不影响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顺利操作。

3.2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难点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以往的三孔法、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步骤大体一致, 但是在仅有一个通道的条件下, 腹腔镜及两个操作器械几乎平行进入腹腔同一位置, 不但器械可能会遮挡腹腔镜的视野, 而且两个操作器械会产生筷子效应相互打架, 直接影响胆囊的牵拉和胆囊三角的解剖分离, 同时为了手术操作便利术中可能随时调换腹腔镜及两个操作器械的位置。

3.3 特殊情况的处理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术者的要求较高, 术者一定要具备多年丰富的临床胆道外科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术中必须仔细解剖分离, 避免不必要的出血和损伤。对胆囊分破和胆囊结石掉入腹腔者, 可用吸引器吸尽胆汁并将结石和所切除胆囊全部装入取石袋中由脐部切口 (脐部切口可用组织剪撑大) 取出, 以防胆囊结石散落遗留在腹腔。对渗血多、及胆囊管残端和胆囊动脉处理不满意者, 应彻底止血并放置腹腔引流管, 由脐部戳孔引出。必要时可换行两孔法、三孔法或中转开腹手术以防止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4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前景展望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腹壁无瘢痕手术推动外科手术向更加微创更加精细和更加美容的方向发展。手术切口减少, 术后疼痛减轻, 康复迅速, 在保持原手术效果的同时, 实现了微创和美容相结合的效果, 因此也成为微创外科目前最新的追求目标。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对技术和手术器械要求较高, 因此, 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对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更新。

参考文献

[1]朱江帆.腹壁无瘢痕手术:从NOTES到TUES[J].中国微创外科, 2007, 7 (9) :844-846.

[2]陈训如.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与对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7:109.

[3]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89.

[4]张忠涛.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 2008, 13 (4) :314.

经脐单孔疗效 篇7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脐单孔入路,护理

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 LC) 以安全, 创伤小, 痛苦轻, 住院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手术方法由最初的四孔法发展到三孔法、两孔法甚至单孔法。单孔LC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术式之一, 脐部皮肤皱襞可以掩盖唯一的手术切口疤痕, 术后病人恢复更快, 美容效果好。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我科完成5例经脐单孔LC, 我们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均为女性。38~45岁, 平均33岁。其中慢性息肉性胆囊炎1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4例。患者体型偏瘦, 美容要求高, B超提示胆囊壁不增厚, 非急性发作期。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 上半身抬高30°并向左倾斜15°。于脐上缘做1cm的弧形切口, 插入气腹针, 制造气腹达到15mmHg。再穿刺插入10mm Trocar, 置入30°腹腔镜。观察胆囊底及体部, 如明显粘连, 则按常规, 行四孔或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如无明显粘连, 则将切口右侧沿脐皱襞扩大0.5cm, 插入5mm Trocar, 置入无损伤抓钳牵拉胆囊, 显露胆囊三角, 如胆囊三角解剖结构清晰, 将切口左侧沿脐皱襞弧形延长1cm, 插入10mm Trocar, 作为主操作通道, 3个Trocar形成一小三角形排列。腹腔内操作与常规LC基本相同。最后夹住胆囊管将其拖至脐切口下, 撤除腹腔镜及2个10mm Trocar, 将2个10mm隧道之间的组织切断, 形成2cm的隧道, 胆囊由此隧道取出。用7号丝线逐层缝合腹膜及筋膜, 防止出现切口疝, 再用可吸收线皮下缝合, 也可用丝线直接缝合皮肤, 术后7d拆线。

1.3 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 5例无中转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 无出血、胆漏、切口出血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脐部手术切口愈合后, 腹壁无明显的手术瘢痕, 患者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经脐单孔LC了解较少, 心存顾虑, 甚至出现焦虑不安, 不知该选择何种术式, 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 而对使用腹腔镜技术的期望值过高, 也会成为一种应激源[1]。因此, 护理人员首先要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过程认真讲解、宣教, 尤其详细介绍术者的手术经验和术后效果, 消除患者顾虑, 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此术式微创和美观的优势, 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最好是术后患者现身说法以帮助他们消除顾虑, 增强信心, 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2]。

2.1.2 皮肤准备

由于该手术所有操作均经脐部切口进行, 并且该切口较普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脐部切口稍大, 感染的几率可能增加。因此, 手术前应认真做好脐部的清洁护理。术前1d应让患者彻底清洗脐部后用碘伏消毒 (尤其注意皱褶深处的清洁消毒) , 术晨再次用碘伏消毒脐部。

2.1.3 胃肠道准备

术前禁食高胆固醇及产气食物, 术前6h常规禁饮食, 因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 术前必须保证空腹, 以防术中或术后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2 术后护理

2.2.1 脐部切口护理

脐部因皱褶多, 平时不易清洁, 易感染, 因此, 术后应每日检查切口, 注意有无红肿或渗出, 敷料有无松动甚至脱落, 必要时予以消毒、更换敷料。如切口皮缘对合差, 应及时调整, 保证切口愈合平整。如出现明显的红肿, 要及时处理。

2.2.2 腹部观察

单孔手术时是盲穿, 术毕也不像三孔手术那样从这个孔观察另一孔是否有出血、损伤等, 因此, 术后应重点观察腹部及脐周情况, 如腹部疼痛加剧、有腹膜刺激征应先想到胆漏、胆囊床出血的可能。如有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改变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 必要时行腹穿或B超检查。

2.2.3 饮食护理

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脏器刺激影响小, 一般术后第2天可进低脂半流质饮食。在术后1个月内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 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要消化较多量的脂肪类食物, 容易造成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等。减少脂肪类摄入, 主要指不吃或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 烹调尽量少用或不用动物油, 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 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戒酒。术后1~3个月内, 少吃多餐可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常饮茶, 多吃蔬果也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

2.2.4 卧位与活动

鼓励早期活动, 术后麻醉清醒后可以给患者取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和减轻伤口疼痛;术后12h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以促进肠功能恢复。

2.2.5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肩背部酸痛:由于术中CO2气体未能排尽, 残留积聚于膈下, 转变为H2CO3, 刺激膈肌, 由膈神经放射至肩部所致, 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应向患者说明, 以取得患者配合。我们常规予以中流量吸氧 (2~4L/min, 连续6h) , 并鼓励患者翻身, 以促进CO2的排放。 (2) 术后恶心、呕吐:是最常见并发症, 主要由麻醉引起, 而二氧化碳对扩张脑血管引起的脑内压升高, 也可致恶心呕吐[3], 多发生在术后12h内。术后返回病房应告诉患者及家属可能会发生恶心、呕吐, 不必紧张, 大部分患者6h后症状会自然消失, 严重者遵医嘱予以肌注10mg胃复安, 即可缓解。对术后频繁恶心、呕吐的患者, 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患者误吸引起窒息;同时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并记录, 以便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3) 术后出血:出血是腹腔镜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出血多为术中意外损伤或钛夹脱落, 术后24~48h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的变化。如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要高度警惕出血的可能。 (4) 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若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的腹痛, 并伴局部的腹膜刺激症状及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毒性症状, 则应考虑胆漏的可能, 护理时应密切注意观察。

2.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告知患者3~4周内饮食以低脂肪清淡易消化为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不利于术后恢复。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切口保持清洁干燥, 7~8d拆线;1个月后复查。

3 讨论

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是所有外科医生的追求, 也是外科手术学的发展方向, 腹腔镜手术的发展方向是使手术更加微创, 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更加提高。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有两大优势: (1) 避免了剑突下腹壁肌肉的穿透伤, 比常规腹腔镜手术更微创, 术后切口疼痛更轻, 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 康复更快; (2) 切口更隐蔽利用了脐孔的皱襞, 术后腹壁无可见的手术疤痕, 尤其适合美容要求高的女性患者, 是现阶段最可行的“No Scar”技术。而良好的护理配合更有助于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桂荣, 张媛, 任改英.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3 (2) :165~168.

[2]黄一华, 刘永梅, 余丽.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4 (5) :819~820.

经脐单孔疗效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2年7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9~57岁,平均40岁;慢性阑尾炎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彩超,女性患者请妇科会诊除外妇科疾病,无腹部手术史,无手术禁忌证。

1.2 应用设备

SILS PORT装置[3],5 mm或10 mm 30°腹腔镜,5 mm曲线形分离钳,5 mm曲线形剪刀,以及常规腹腔镜操作器械。

1.3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低脚高30°,右侧抬高30°体位,显示器位于患者右侧偏下方,术者位于患者左侧,第一助手位于患者左侧、术者上方。经脐纵行切开皮肤2.0~2.5 cm,逐层开放入腹,置入SILS PORT装置,建立气腹,气腹压力10~12 mm Hg(1 mm Hg=0.133 k Pa)。分别予SILS PORT装置的3个孔道置入5 mm或10 mm 30°腹腔镜及2把操作器械,根据术中操作情况可改变孔道及器械的位置,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操作器械之间以及器械与腹腔镜之间的互相干扰。阑尾切除步骤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无异。因为存在着器械干扰,操作起来要比常规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困难。切除的标本经10 mm套管取出。

1.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数字疼痛分级(NRS)、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等。

2 结果

1例术中改为普通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其余1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出血,无肠瘘,无切口感染,1例切口少许渗出,换药处理后痊愈;术后切口无疼痛或轻微疼痛,均未用止痛药物;术后6 h下地活动,术后6 h进流食或半流食;住院时间3~5 d;术后2周复查,脐部切口均恢复良好,无明显瘢痕。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对腹部手术的损伤及美容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腹腔镜技术因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小、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为微创外科领域带来巨大变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而外科医师也不断致力于通过减少戳孔的数量来减少手术的损伤和美容的效果。LA从4孔、3孔到2孔,从2孔到单孔,手术方式在不断改进[4]。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经人体固有的通道“脐孔”入路进行手术,有学者将其作为NOTES的补充,NOTES技术由于受设备、器械以及技术操作等的限制,并且存在脏器穿孔和腹腔感染的风险,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开展[4]。而单孔腹腔镜手术在达到腹壁“无瘢痕”的美容效果的同时,技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也大为降低,在临床应用中更容易实现,因此成为目前最为可行的经自然腔道手术。Pelosi等[5]首先报道了25例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将阑尾牵拉出体外,行阑尾切除术。朱江帆等[6]在国内首先报道5例经脐入路内镜手术阑尾切除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唯一手术切口位于脐部皱襞内,愈后不易察觉,符合无瘢痕的美容要求(图1),同时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等优点。单孔腹腔镜胆囊手术仅在1个操作孔完成牵拉、分离、结扎、离断、止血等操作,极大地增加了手术难度,尤其是手术器械由一个孔进入腹腔,由于3个套管之间距离近,操作器械之间近乎平行,操作器械之间、操作器械与腹腔镜之间互相干扰、互相碰撞,很难形成有效的操作三角[7,8]。目前我院是利用SILS PORT装置施行完全经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于脐部小切口置入SILS PORT装置,分别予SILS PORT装置的3个孔道置入2把操作器械及5 mm或10 mm 30°腹腔镜,建立操作通道及维持气腹的方法简单易行,并且根据术中操作情况可改变孔道及器械的位置,以最大减少器械之间的互相干扰。笔者在操作上的体会是:(1)腹腔镜尽量不要进入腹腔过深,以尽可能的增大术者的操作视野。(2)置入5 mm的腹腔镜较10 mm的腹腔镜更利于操作,既能扩大手术视野,也能减少器械之间的互相干扰。(3)尽量使用可弯曲的操作器械,以增大可操作的角度,目前国内可弯曲的分离钳有的能锁死,有的不能锁死。利用能锁死的分离钳,调整好角度后锁死分离钳,能够更好地操作。另外,笔者感觉,一只手使用可弯曲的操作器械,而另一只手使用普通的操作器械配合上更加顺畅。(4)使用可弯曲操作器械时,在腹腔内交叉操作更加方便。(5)由于操作上的限制,阑尾系膜用可吸收夹或Hemlock钳夹或分次钳夹,阑尾根部亦用可吸收夹或Hemlock钳夹(图2),操作起来相对容易,安全、减少手术时间。对于SILS PORT装置,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在脐部形成1个较为有力的支撑与固定,增加了术中操作的稳定性。并且可根据术中操作情况可改变孔道及器械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器械之间以及器械与腹腔镜之间的互相干扰。但应注意使用SILS PORT装置,脐部切口不宜过小,会造成SILS PORT装置对切口皮缘的压迫,造成皮缘的缺血。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后切口少量渗出,皮缘颜色发暗考虑由此所致。之后将切口扩大为2.5 cm,未再出现类似情况。术中转为普通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1例病例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位于回肠后位,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阑尾系膜水肿明显,质地脆,分离困难,中转为3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由此可见,顺利地完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需要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和精细的操作,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或合并穿孔的阑尾炎,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者,及时地增加戳孔或中转开腹手术是正确和必要的。

综上所述,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等优点,较普通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达到更高美容效果,但由于手术操作相对困难,对于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的病例,及时地增加戳孔或中转开腹手术是正确和必要的[9,10]。相信随着更多先进手术器械的出现,单孔腹腔镜技术将会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栋,刘少壮,张光永,等.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2):149-151.

[2]胡三元,杨庆芸.要正确认识NOTES[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9):649-651.

[3]程小丽,宋成利.单孔腹腔镜手术器械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5):4669-4674.

[4]宋辰元.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现状与展望[J].医学综述,2012,18(17):2860-2862.

[5]Pelosi MA,Pelosi MA.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using a single umbilical puncture(minilaparoscopy)[J].J Reprod Med,1992,37(7):588-594.

[6]朱江帆,胡海,马颖璋,等.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的初步临床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1):75-77.

[7]肖思建,胡三元,张光永,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7):501-504.

[8]朱家万,宝宏革,刘浩,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212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19-21.

[9]钟丰云,邢春根,吴永友,等.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报告[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3):218.

上一篇:潜力企业下一篇: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