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探究

2024-10-30

多元化探究(精选12篇)

多元化探究 篇1

一、生活化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回归生活已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对于学生来说, 生活较为简单, 但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捕捉到自己生活中的细节、闪光点, 挖掘出其深刻的内涵, 就能使文章生色、升级。因此, 引导学生把握好生活就成了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好生活, 平时就得细心观察, 留心积累, 专心体味, 认真思考, 积极发现, 注重创造, 让生活丰富起来。

作文要体现生活化, 首先要关注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挖掘亲情、挖掘感动的最鲜活的作文素材库。在家庭生活中, 母爱永恒而伟大, 但绝不只是嘘寒问暖, 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母亲如何培养儿女的品行、意志、理想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是个很大的作文金库。父爱威严而含蓄, 父亲特殊的家庭地位让子女在长期的生活中感到更多的是对他的敬佩和依赖。兄弟姐妹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深, 温馨而难解的祖孙情, 只要勤于挖掘, 亲情便会溢满笔端;只要充满感动, 文笔则会处处是情趣。其次要关注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知识与理性交织的宝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是获取知识的沃土, 是提升智慧的熔炉。只有让作文体现出审题生活化、取材生活化、语言生活化, 让作文处处洋溢着生活色彩, 才能具有真情实感, 才能打动人。

二、情感化

“情, 乃立文之本。”情感是文章的经线, 文章始终以情感贯串全文。没有情感, 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因此, 作文要注重情感化, 因为情感是人这一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

作文要情感化。首先, 要做到情感真实自然, 切忌故作姿态, 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是情不自禁的自觉发挥, 有如“风行水上, 自然成文”。它或托物寄情, “情景交融, 无我双会”;或情化自然, 借物言情;或化实为虚, 状物表情;或神思飞扬, 想象寓情。其次, 要做到情感积极健康。情感是人间最美好、最圣洁的珍品。要抒发心灵美, 其情感就必须积极健康, 凸现个人修养, 讴歌高尚情操, 把握时代主旋律, 宣扬真、善、美, 摒弃假、恶、丑, 激发向上, 感人奋进, 使人得到启迪和教益。

三、哲理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评分标准有两大块:一是语言表达, 二是思想内容。而思想内容方面的重要要求就是具有哲学思辩意识, 即具有哲理化。

作文要哲理化, 就必须审视事物主客观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必须体现出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周围的一切, 从而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性;必须从联系出发, 看到事物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看到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作文的哲理化不仅表现在文章的主旨深刻、立意创新上, 也应该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语句富有辩证色彩, 使文章增色。除此, 还应体现在文体的选择上, 例如, 充满哲理思辩色彩的议论性散文。

四、个性化

人, 作为社会的一个元素, 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所谓作文的个性化, 就是指文章的立意、构思、语言、篇章等都能展示出作者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 表现出其个性化的道德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篇作文就是展示人的个性的大舞台。无论是语言、材料、谋篇, 还是构思、立意、文体, 甚至标点符号、书写, 无不彰显着人的个性, 洋溢着人格色彩。文章要体现作者健康、向上、积极的个性。首先, 要求学生有健全的个性, 特别是勇于创造的品格;其次, 需要教师有高尚的人格, 这样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再次, 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 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培养。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中健全、升华自己的个性, 才会在作文写作中自觉地流露自己的美好情操和创新意识, 展示自己的个性。

多元化探究 篇2

摘要:本文以“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这节课为例,提出如何关注探究过程与方法,拓展探究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究过程;探究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1(S)-0010-3?おお?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物理教学必须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现行初中物理新教材的编写践行着这一基本课程思想。在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中提供了相应的物理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探究思维,创新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并应用物理知识及有关规律的同时,更要经历探究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物理实验器材,有效组织探究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则要拓展思维,因陋就简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发挥其认知指导、方法引导等作用,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实验探究。下面以初中物理苏教版中“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这节探究性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及认识体会。??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假设??

在探究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探究活动做必要准备,即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与摩擦有关的一些实例进行观察和体验,从而对摩擦力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中的“信息快递”,让他们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滑动时,测力计的读数大小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在此基础上,围绕“摩擦力大小的改变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根据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摩擦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从而得出以下几种猜想:??

(1)摩擦力的大小改变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改变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改变和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4)摩擦力的大小改变和物体是否与作滑动或滚动有关,物体由滑动变成滚动时,摩擦力就会变小。??

在学生得到上述几种猜想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它方法能改变摩擦力大小,比如改变物体匀速直线滑动的速度大小时,摩擦力大小是否会发生改变等。?? 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探究过程,有效组织探究活动??

学生在形成猜想后,怎样才能证实上述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呢?经过讨论知道:必须通过实验探究来进行验证,观察探究结果与猜想结论是否吻合。接下来,师生共同面对的任务是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包括选择什么方法、选用什么器材、采取哪些步骤、收集哪些数据、如何分析论证等活动。由于初二学生是初学物理,对上述方面知识与技能的积累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对探究活动具体方法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组织学生先以学习小组形式展开互动讨论,然后全班学生再讨论交流,从而形成明确、统一的实验探究方案。??

例如,可设计如下探究方案:第一,可采用控制变量法,在上述几种可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分别突出对某个因素的实验探究。第二,对某个突出因素的探究,结合教材P50中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加以选用。第三,根据每项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收集实验数据。第四,分析交流实验数据并归纳论证,从而得出探究结论。??

确定了探究方案,学生就比较容易进行具体探究实验的操作。??

探究活动一: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影响作用,控制物体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不变。??

实验器材选用: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棉布、毛巾。??

实验表格设计及数据记录:??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动木块,使其在木板、棉布、毛巾上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每次的读数,即为对应的摩擦力的大小,并记入实验表格。??

数据分析比较:经过对实验表格中记录数据的分析比较,可知道接触面变得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探究活动二:探究物体压力大小对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控制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不变。??

实验器材选用: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钩码若干。??

实验表格设计及数据记录:??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观察测力计读数,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记入实验表格。连续两次分别在木块上加压钩码,再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分别观察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小,记入实验表格。??

数据分析比较:根据对表格中摩擦力大小数值的比较,可知道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活动三:探究接触面积大小对改变摩擦力的影响,控制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

实验器材选用: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

实验表格设计及数据记录:??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动木块(平放和侧放),使其在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观察这时测力计每次的读数,即可知道摩擦力大小,并记入实验表格。??

数据分析比较:根据对摩擦力大小数值的比较,可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平放或侧放时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分析交流实验数据,归纳论证并总结??

在完成上述这一系列探究活动后,教师继续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归纳,使他们初步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面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改变的情况。??

(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由匀速滑动变成滚动时(启发学生在木块下面垫上圆珠笔芯或铅笔)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情况,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匀速滑动时的摩擦力大大减小。??

(2)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不同倾角的木板上作不同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后比较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跟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在对上述几种探究活动归纳形成正确结论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感知生活中利用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实例,从而加深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这样就更容易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而跟物体的接触面积无关,而且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经历了上述过程,不仅让学生验证了在活动开始时产生的各种猜想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思路和方法。选择探究方案、选用器材、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归纳总结这一系列环节都经过师生合作互动、讨论交流完成,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新课程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的重要体现。?? 拓展探究思路,创新多元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对改变摩擦力大小方法的探究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器材,通过学生分组互动探究,或者师生合作演示探究,达到探究教学的目的。??

然而对于实验器材比较匮乏的少数乡村学校而言,物理老师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去验证猜想假设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拓宽探究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或学生手中的一些简单而方便的物件,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来验证猜想。比如没有弹簧测力计,我们可以用具有相同性质的橡皮筋来替代,没有木块可以用黑板擦来代替(黑板擦的正反面可以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它的平放和侧放亦可以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没有钩码可用一些书籍或文具盒来替代,没有木板可直接使用课桌面。??

对于橡皮筋的使用操作,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塑料直尺先测量橡皮筋处于自然状态时的长度(记下数值),再把橡皮筋和直尺配合使用。然后再按照上述所设计的几种探究活动方案逐一开展探究实验。??

探究活动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改变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お?

??

如上图,用细线把黑板擦栓好并系在皮筋上,拉动皮筋随直尺一起匀速滑动(探究前可让学生观察黑板擦的正反面粗糙程度明显不同)。先把黑板擦包有铁皮的光滑一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拉动皮筋使黑板擦作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并用直尺测量此时皮筋的长度,并记下数值大小,填入实验表格。然后再把黑板擦粗糙的棉毛一面平放在桌面上,同样拉动皮筋使黑板擦作匀速直线运动,用直尺测量皮筋的变化长度,记下数值大小。此时引导学生比较黑板擦先后两次滑动时皮筋长度的变化。不难发现,当拖动粗糙一面滑动时,皮筋的长度变化量大,表明受到拉力越大,即得出了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探究活动二:探究摩擦力大小改变与物体的压力大小关系。??

演示用皮筋拖动黑板擦的粗糙一面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把课本或文具盒先后两次加在黑板擦上,观察此时拉动黑板擦匀速滑动时皮筋的长度变化,并用直尺测量。通过观察发现,增大了压力后,皮筋的伸长量明显变大,然后指导学生思考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物体压力对摩擦力改变有什么影响,学生很容易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三:探究摩擦力大小改变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关系。??

将黑板擦分别平放和侧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皮筋拉动黑板擦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观察皮筋的长度变化并用刻度尺测量,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皮筋的伸长量没有改变。这就证明了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与它和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没有关系。??

利用探究活动三,同样还可以得出“黑板擦作滚动时的摩擦力比其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要小得多”和“黑板擦作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对摩擦力大小改变没有任何影响”的结论。??

分析归纳:根据上述探究活动,师生经过讨论交流,仍然可以得到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压力大小有关,而和接触面积无关,并且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在上述三个探究活动中,我们针对实验器材缺乏的情况,就地取材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同样达到了验证各种猜想正确与否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这里不仅仅讨论如何解决实验器材缺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如何去拓展多元思路、创新方法,并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这比完成一个实验操作更为重要。

职业英语“多元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3

【摘要】弹性学分制下教师定位职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院学生学习心理调研提出了“一体化”教学、项目情景教學、行为引导法、兴趣教学等“多元化”教学策略,在英语课教改中起领航作用。

【关键词】学习心理多元化教学策略弹性学分制“一体化”教学

职业教育应“以人为本”,以提高职业素质为核心。而有些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源复杂,面对职教专业特色的教学他们表现较弱的心理素质—困惑、迷茫甚至拒绝。美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布鲁姆博士的S.B.S.B.LOVM 理论学说(教育教学分类理论、教育评价技术、课程开发理论、掌握学习策略)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基于该理论指导,针对职业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实施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探究,优化了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遵循西方主流形态和市场化、多元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思想。学院本着优化结构和增加弹性的原则①实行工学交替制。②职业技能学习和文化课学习并重。③产教密切合作。建立了职业教育弹性学习制度,根据学生个体不同需要,实施个别化教学和培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良方:教师教学贴近社会企业、就业市场需求,结合专业职场技能教学使其树立“职业生涯目标”。如《求职英语》教会学生展示专业技能、素质亮点、价值观、职业观,教师求职策略,寻求职场好的开端。《商务英语》授课教师虚拟企业“一体化”教学。班级按企业分组有项目书、任务书,知识体系按模块设计。职场工作流程体验求知过程;课后产学 “一体化”教学,学生电子商务、物流、旅游公司调研英语职业模块,哈洽会职场实际技能模块训练。

二、职业学生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良方:教师“一专多能”知识底蕴丰厚,终身向社会、企业、书本学习,做前瞻性、现代化、企业家视野的职场复合型人才。课堂教学凸显职业专业特色,实施“导教、导学合一”的模块式技能教学方式。以“适用、够用、工学一致”为原则,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多元化”教学策略开发。主要教法有: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模块项目的设计以不同的工作流程或职场环境为主线。每个教学内容都以职业工作为导向设计,以项目实施为驱动力,采用热身与回顾、导入、讲解、实践、评价、应用六环节,完成“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完成任务—评价分析任务”的教学流程。

2、互动合作的情景教学法

职业情景模拟教学,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的图文并茂,直观灵活、交互性强,具有情境的真实性,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和求知欲,进行各层次的思考、判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行为引导法

教师不仅将知识输入学生头脑中去,而且引导学生用脑、用心、用手去学习,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学习。教师通过对学习环境形式的描述,模拟企业听说引领,行为引导法画“脑图”,引导学生沿着“点—线—面”,“词—句—会话”。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实践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教师最后作总结评价。

4、项目教学法

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商贸系专业英语教学计划加入了实践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商务物流英语》实践技能模块包括:外贸英文单证实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外汇交易模拟、课程设计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等课程。职业技能模块包括报关实务、报关英语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

5、兴趣教学

在“游戏”中“学”,在“学”中“游戏”。同声传译、单词接龙、英语谜语、绕口令、猜谚语、职场模拟情景表演、听看原版等。学生可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小组,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编写剧本,排演英文话剧,并进行比赛。

根据职业目标岗位群,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强化英语综合职业技能。教学还采用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摸拟实训教学法等。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指导者、讲授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对话者和观摩者,而学生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良方:教师遵循“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贯彻赏识教育、拇指教育,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相信没有差生、人人成才的乐观主义教育观。教师尊重每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组,教师带组长、组长带组员。课题任务引领,教学、内容、考核分层,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成功感教学法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成功的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寻求学习的成就感。以赛代考,有日冠军、月冠军、年冠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学习效率、效果更好。

(二)超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录音机、复读机、DVDMP3等一切电教手段。教师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促进英语课堂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配备了网上英语实验室、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教学在线等网络资源,强调自主学习。教师定期进行网上实验室的在线答疑、qq或邮箱辅导。

(三)多元学习策略指导

元认知策略是通过组织、安排、评价等行为调控语言学习过程的策略。教师实施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情感策略,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态、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自力性、独立性及自我调控性。

四、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教师遵循“多元智能”统领下的发展理论(每人都有发展空间、 适合发展自己岗位干出伟业,选择机会)选择理论(消费者需求—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终身学习理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分个性化的教学制度,有利于培养更多不同类型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分制制度创新利用教育资源1、自主选择课程,兴趣、特长、能力,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个性的外部环境好。2、自主选择教师,优秀教育资源,学习效率有长足长进,激活教师队伍运行机制。3、自主选择学校类型,课程的延伸与扩展。4、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听课、自学、相互讨论、上图书馆。

良方:学分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开始乐学、善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五、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

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无论学生大小、强弱、品行的优劣,教师应有开阔的胸襟,有爱心、耐心,把爱无私奉献给每个孩子。

(一)学生学程式学习、“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形式。设计为学生参与;“兴趣——分析——创新——操作——评价”。理论实训企业职业模块阶段达标,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增强就业职业技能。课内外延伸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二)“多元化”教学。“教室+实训室”全过程贯彻行为引导法“一体化”教学;物流管理系“计算机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培训,已建成国贸模拟实验室、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美容美发烹饪一体化教室。校外基地。弹性学分、校企培训。

(三)英语考法变革。在考评方式上分层“量化考核改革”分教学班、实验班:突破传统考试模式忽视能力考核的考核方法,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组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师师傅合一、教室职场合一,学生分层次、抢答、评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团队、竞争意识。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以赛代考。课堂教学贯彻以“学”为本,因“学”定“教”、“学教统一”教学思想,教法与学法结合,促使每位学生有职业使命感、责任感、终身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创新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袁向军著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理论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舞蹈演出生态的“多元化”探究 篇4

一、强化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多元化训练

舞蹈演出的“多元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多元化。因为意识会影响行动,只有在意识上形成表演和演出的多元化,才能促使“多元化”舞蹈演出模式的形成。所以这就要求舞蹈团队定期对舞蹈演员进行思想上的训练,强化多元化表演意识的渗透。

强化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多元化训练需要在基础训练中培养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在基础训练中调整不同类型组合的训练比例,根据演员的个人条件,逐渐地增加一些表演性的组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表演情境,让演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多元化的表演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和自己的训练相结合,促进“多元化”舞蹈演出模式的形成。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剧目表演中强化演员的多样化的表演意识,让演员借助剧目对世间百态产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并且在潜意识里形成对世界的感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阅历形成独特的见解以及准确的认识。

舞蹈演员是舞蹈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演员构成演出的整体,所以只有培养舞蹈演员的多样化表演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舞蹈演出生态的“多元化”模式的形成。多元化意识的提升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深厚的文化背景可以支撑起舞蹈的繁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舞蹈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要求舞蹈演员需要具有特定的文化素养,其中包括对“多元化”意识的理解,以及对舞蹈演出日益趋向“多元化”的理解,通过夯实文化基础,培养演员的多元化意识,最终从整体上推动舞蹈演出生态的“多元化”。

二、为舞蹈演出构建完整的“市场”舞台

舞台作为舞蹈演出的载体在促进舞蹈演出“多元化”发展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传统的舞蹈演出模式的体制僵化,导致舞蹈创造的积极性被扼杀,从而严重的阻碍了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舞蹈演出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让市场成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大环境。与此同时,形成了真正“三位一体”的运作体系,编导、演员和剧场各司其职,共同促进舞蹈演出的有序进行。

在完整的“市场”舞台要求下,舞蹈编导需要用创新性思维看待舞蹈团队,并且积极参与到市场当中,在职责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创作积极性,保证剧目的质量。同时,舞蹈演员需要用互动的思想对待整场演出,观众是演出的衣食父母,舞蹈演员需要及时地和观众进行沟通和互动,根据观众的喜好,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节目,从而保证舞蹈演出的长盛不衰。

政府也需要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为舞蹈演出发展提供支持,让舞蹈演出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在为舞蹈演出提供平台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发展。

三、为舞蹈产业赋予中国本土气息

舞蹈演出的多元化并不等同于完全抛弃根基,只是一味地追求“多元化”发展。舞蹈演出需要在充分把握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舞蹈文化产业,这就需要我们在马列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从实际出发,创新结合国外先进舞蹈产业发展的经验,实现本土舞蹈“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舞蹈是艺术魅力的彰显,其发展需要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产业机制,除了依靠政府的经费资助以外,还需要从市场方面汲取资金。在理解“舞蹈产业化”时需要摆脱“利润第一”的片面化理解,认识到舞蹈产业的发展是以获得社会效益作为发展的首要条件的。舞蹈演出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舞团也有营利性舞团和非营利性舞团之分。所以发展商业演出需要致力于大众普遍喜爱的产品,而非商业性的演出需要不断地丰富节目,促进节目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并且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

多元化探究 篇5

实验小学体育组:陈朝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然而在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教育事业却停滞不前,已经很难满足我国人民文明素质不断发展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改革迫在眉婕,势在必行。在这种紧迫的形式下,我校于2009年提出了“多元互动,主题探究”的教育模式。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教育方法的施使,很好解决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改革是历史所向,教师所愿。那么这种“多元互动、主体探究”教学法如何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呢?下面就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施使,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多元互动,主体探究”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多元互动,主体探究”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能充分发挥学生对体育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多元互动,主题探究”模式最主要一点是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受益;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还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指导能力,发扬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培养了个性,促进学习。最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打好终身锻炼的基础。

二、多元互动,主体探究对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影响

“多元互动,主体探究”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法,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了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教育方法,尤其是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多元互动教学主体探究教学法的施使,提高了体育教学观念,贯彻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使教学目标很好的得到了体现,使学生的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社会适应等教学目标得到了全面提高,那么体育课模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多元互动,主体探究”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尝试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与以往上课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加强了学生进行尝试学习方式,通过每节课的尝试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自律的积极心态。例如在上六年级的花样跳绳课时,要求学生在对主教材学习之前,先自我进行跳短绳的尝试练习,然后让他们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学习体会,结果同学们自己找到了不同花样的跳绳方法,最后教师通过引导性的教学,同学们很轻松的掌握了主教材,教师上课也得心应手;再如我在学习弯道跑时,让学生自学书本、电视里看到动作;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在个圆上或者由直跑道进入弯道进行尝试练习——(自练)通过学生跑圈能使学生自己感受到离心力跑的身体姿势,教师来回巡视并作指导;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带领下各小组集中反馈评价;教师总结动作要领及重点等,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二(强化训练),教师重点指导后进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距离、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在课堂中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圆满的问题。通过尝试性的学习能使学生遇到困难挫折以后,通过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就促使了他们自觉进行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在尝试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先学后教”或“先练后讲”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多元互动,主体探究”实现了体育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多元互动、主体探究法的主体表现,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组,能够使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互相探讨,能改变培养使用精神,改善班级内不和谐因素,从而对主教材的学习打下基础。

(1)根据身体条件进行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就是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分为一组,相对身体素质一样的分一组,通过这种分组教学,能避免因身体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学生之间相互指责,相互埋怨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例如在上前滚翻一节课时,身体素质好的就不愿和身体比较胖的分为一组,原因是他们怕身体胖的同学影响本组学习效果,完不成本组任务,相反身体胖的学生在组中怕出丑、翻过去、不敢和动作做的标准的同学一块练习,从而造成了学生胆怯的情况,通过这种分组能很好的改变这处情况。

(2)友伴分组

友伴分组就是让同学兴趣爱好一致的同学分为一组,通过这种分组,能使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相互帮助的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能避免教学中因意见不同而造成的麻烦。

(3)按性别进行分组

上课时,老有个别同学不愿参加异性同学分组,如果把他们强制分成一组时,不是意见不合,就是不服从异性队长指挥,从而造成无法交流和无法沟通,例如上广播操课时,女生嫌弃男生动作不标准、不优美;有的男生则不听女生队长的领导,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如果采用男女分开分组,这种情况会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按运动能力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在教学中比较多见,就是在对教材进行练习时,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及时对教材的完成情况进行分组,例如上跳山羊一节课时,我把山羊的高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挑选你练习的高度而进行分组,这样分组能避免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避免了因为跳不过去而出现的受伤事故。

分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总之不管用什么分组方法,只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汇报展示

随着分组活动的展开,让每一个团队以队长为龙头,以队名做激励,在优美的旋律中,踏着整齐的步伐、喊嘹亮的口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在评比舞台上进行展示表演,教师可对汇报展示中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及时的鼓励表扬,并组织评选,给予奖励。通过汇报展示这一环节不但起到了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特别是对自信差的同学或团队特别有帮助。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初中体育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42-01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进行体育知识教学,并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挖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多元化教学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实现教学体系的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从本质上提升了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初中体育教学效益优化的重中之重。

1. 初中体育多元课堂主体参与模式的构建

主体参与模式是当前多元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学生学习质量,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主体参与模式下,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可以全面激发出来,这对于学生体育终身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主体参与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强调,要依照学生需求合理设置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依照学生需求合理改善教学体系,从而全面优化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改善初中体育多元化教学效益。其次,教师要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要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成为体育运动的主体。教师可以依照学生需求对课外活动进行设置并实施专门指导,让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对体育课堂中的运动知识进行运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初中体育技巧,将其运用到实际过程中。最后,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合理运用初中体育教学器材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完善,让学生能够在运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动。笔者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过程中就依照学生足球运动需求对足球运动知识进行讲解,教学完成后笔者让学生自由运动,给予学生足球器材让学生进行训练。笔者在对学生进行训练观察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行为,学生很快便真正掌握了足球运动的技巧。

2. 初中体育多元课堂开放式模式的构建

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要在个体需求上全面突出学生个性,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各项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初中体育多元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体育素质,让学生依照自身需求合理进行体育学习,对学生体育运动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依照自身个性和自身特征适当选取对应的体育运动教学内容。该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安排体育运动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自主选择形式,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选择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全面把握好学生状况,给予学生适当建议,确保学生能够与体育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要对自主学习课堂进行构建,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以学生探究为核心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成长,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体育知识的印象,对体育技巧进行探索,从而全方位把握好体育教学内容,从本质上提升自身体育学习质量。篮球投篮开放式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调查,在学生学习目的上对篮球教学的顺序进行明确,让学生全面了解篮球运动框架。确定了教学目的后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对篮球上步、投篮等知识进行分步讲解和示范并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和练习有效改善了学生体育学习效益。

3. 初中体育多元课堂分项式模式的构建

分项式模式主要指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依照具体体育项目实施对应内容划分,实施分阶段、分层次学习。初中体育多元课堂分项式模式可以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本质上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的难度,提升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益。

分项式模式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课组的功能进行强调,与其他教师密切交流,对各项体育项目教学的特征进行全方位把握。教师要依照学校体育教学安排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设定,在教学统一要求下实施具体教学内容划分,形成不同的内容层次。上述内容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内容难度逐渐上升,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加强分项式模式中的小组合作。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训练,鼓励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交流,确保学生能够在分项式模式中了解更多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效益。最后,要对课堂管理进行强调,对课堂管理进行完善。笔者在广播体操教学过程中就是通过分项式模式完成。笔者先对广播体操节数进行分析,依照其难度系数对广播体操动作进行分解,形成不同层次的动作内容。其次,让学生依照该动作层次进行学习和练习,实现分项式教学。笔者通过课堂点名制度实施考勤,对分项式教学秩序进行稳定,学生体育学习效益得到大幅改善。

4. 总结

多元化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对多元化体育教学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多元化教学体系,对其教学元素进行完善,依照教学需求合理运用主体参与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分项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从而全面优化多元化教学结构,从本质上改善我国初中体育建设效益,加速我国初中体育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爱丹. 应用目标教学模式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14(2).

[2] 陈晓琴.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目标教学模式应用探索[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3).

[3] 王飞. 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电子制作,2014(23).

中职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价探究 篇7

目前中职卫校生源虽然充足, 但是学生素质却无法保证, 学生学习能力欠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 心存疑虑, 缺乏兴趣, 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作业完成拖沓、缺乏合作精神等诸多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职英语的教学效果。

现行的国家规划教材紧紧围绕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本着学英语是以用为目的, 在英语学习的“力”和“量”这两个方面, 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追求知识数量的简单堆积[1];让“优生”更优, 让“差生”激发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重树英语学习的信心, 越学越好。中职英语不是考试英语, 学习中职英语的目的只为今后能有效使用。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 采用创新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估方式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 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学习策略的养成;往往只片面重视对学生学习的事后评价, 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只片面关注学习的结果, 因而, 一旦考试失败, 就会意志消沉, 自信心下降, 甚至可能会失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的机会;同时也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丧失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时机。

为了适应目前中职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 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不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另外, 评价的主体不再只是教师, 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重树英语学习的信心, 坚持学习, 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2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一次性静态考试的评价方式, 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参与小组活动的活跃度, 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的检查批改评分, 口语练习以及简单的基础知识的考查等方面地综合,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诊断性、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既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又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评价[2]。

2.1 英语学科的成绩评定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现在学生英语学期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形成最终的学期成绩, 其中教师评价占70%, 小组评价占20%, 学生自评占10%。具体见表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给出分数;与此同时, 合作小组也进行讨论, 对本组成员逐一进行评价;学生个人按照平时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本单元后的进步情况进行自我总结, 并自评给分。

2.1.1 教师评价

(1) 学时指的是上课的出勤情况, 包括迟到、早退、旷课等, 按每次上课时考勤记录的情况给分, 出全勤为满分5分。

(2) 学习态度包括英语课堂上的听课情况、学习用具的准备、课堂行为的规范情况、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3) 课堂发言指积极回答课堂提问, 每次回答可获1分, 直至满分。

(4) 课堂笔记的完整性包括能否认真、仔细地做好语言知识点及学习思维的记录。

(5) 课后作业由教师批改后折算出本单元的具体得分。

(6) 口试朗读“Listening and Speaking”中的对话, 朗读时声音响亮, 感情饱满;或能背诵该段对话;或表演对话内容, 这样每次可获得满分15分, 每单元进行一次, 期末取数次的平均值。

(7) 笔试为随堂考查本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及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

以上7项 (占70%) 的分数由教师评定。

2.1.2 小组评价

小组活动 (占20%) 的分数由合作小组进行讨论, 合作小组为4人一组, 在合作态度、分工协作、积极交流、合作效果等方面, 根据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时参与的积极性, 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担任应当担任的工作;能否体现协作精神, 团结、协助本组其他成员, 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 对本组成员逐一进行评价。

2.1.3 自评

自评 (占10%) 则由学生个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效果做一个评估 (见表2) 。

这样的评价每单元进行一次, 有利于学生在每一阶段及时反馈, 及时调整, 不断总结, 不断进步。本学期学生各单元成绩之平均值即为英语学科的学期成绩。

2.2 注意个性差异在评价中的体现

在多元化评价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评价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 评价要求有所区别。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评价应重在他们使用英语表达思想、观念时的全面性、完整性, 适时鼓励他们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对于中等生, 评价应重在考查他们能否用所学语言知识, 尽可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 评价应重在鼓励他们参与学习, 努力完成目标任务。在评价过程中, 我们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个体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学生, 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对优秀的学生提高评价标准, 对“差生”要降低评价标准, 使每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让“优生”变得更好, “差生”慢慢变好。比如, 在听写单词时, 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全部掌握;而对成绩相对差的学生, 只要求掌握一部分重点词汇, 甚至对其降低标准, 只要能读也行。作业评价时, 对“差生”要求只要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 作文只要通顺、书写规范就可以得较高的分数, 对优生要提高标准, 要求他们不但要尽可能多写, 而且还要讲究文章的结构及内容的取舍。

评价时, 要用不同的标准、公平的态度对待每名学生, 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课堂上一定要根据活动的难易,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相对机械性的对话由成绩差的学生来做, 创造性的表演由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做。多创造机会给平常举手不多的学生, 让他们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

3 结语

小组评价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沟通、协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对学习效果自评, 促进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在反思中不断进步。评价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控学习过程, 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从关注考试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成长, 突出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想的发展与变化, 重点着眼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能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评价中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更能激发“差生”的学习热情。评价既是一种评估, 也是一种激励, 由于评价更多的是正面的鼓励, 这可以使学生感到评价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避免了因评价活动不当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和厌倦情绪。通过评价,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实施, 使我校学生不再害怕学习英语, 对英语课充满了期待, 甚至在路上遇见教师会主动用英语打招呼, 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琳.英语:基础模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回族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探究 篇8

一、加强课堂教育,促进回族舞蹈的发展

回族舞蹈的创作是其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回族舞蹈的课堂教育,提升回族舞蹈的艺术质量,以便满足各阶层观众对回族舞蹈的审美要求。为了促进回族舞蹈的不断发展,应当注重民间回族舞蹈的挖掘、整理以及加强对民间舞蹈的广泛传授。舞蹈由于其艺术形式的特殊,在传授过程中可以采用文字、绘图、照相、录像以及运用舞谱等手段进行课堂传授。在进行回族舞蹈的课堂教育中,可以采用由民间的老艺人、舞蹈教员以及演员和编导的直接传授方式进行回族舞蹈的传授。在利用课堂教育方式进行传授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打造高素质回族舞蹈师资队伍。在开展回族舞蹈课堂教学时,应当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选择具备有回族舞蹈专业的技术人才开展回族舞蹈教学工作。在打造高素质回族舞蹈师资队伍过程中,可以邀请战略掌握回族舞蹈专业表演技能和风格的民间表演人员进行回族舞蹈的课堂教学,以便为回族舞蹈注入新的血液。

第二,注重回族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目前,一些开设有回族舞蹈专业的院校,在进行回族舞蹈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才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传授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讲解不深透的问题,使得回族舞蹈教学处于泛泛层面,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回族舞蹈的内涵和精髓。一些院校的回族舞蹈课堂教学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状况,使得回族舞蹈的精髓难以在教学中得到深入挖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回族舞蹈的发展。因此,在回族舞蹈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一个时期里、一堂课集中传授一些有重点的教学方式,提升回族舞蹈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舞台创新,推动回族舞蹈的创新

舞台是将回族舞蹈展现给世人的重要载体,因此,应当注重回族舞蹈的舞台创新,以实现促进回族舞蹈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回族舞蹈舞台创新时,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回族舞蹈的服饰色彩创新。在选择回族舞蹈服饰时,色彩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绿色和白色,应当搭配更具有现代感的颜色和材质,同时在服饰的颜色搭配中融入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元素,在服饰设计中,有效融入艺术性、观赏性以及娱乐性,为回族舞蹈注入时尚元素。

第二,注重回族舞蹈音乐创新。在舞蹈音乐创作时,可以在音乐中融入当代流行的音乐形式,让回族舞蹈充满时代感和现代气息,从而加深人们对回族舞蹈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注重新技术手段在回族舞蹈舞台设计方面的应用。在进行回族舞蹈的结构和设计中,可以大胆的加入激光舞、现代舞等的元素,同时,在舞台设计中,应当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注重声响、灯光与回族舞蹈的有机结合, 使回族舞蹈与时代和国际接轨,加强其观赏性及娱乐性。

三、完善市场,推动回族舞蹈的发展

市场对回族舞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回族舞蹈的市场,促进回族舞蹈的稳定、 全面发展。

(一)提升回族舞蹈质量

质量是回族舞蹈在市场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进行回族舞蹈创作时,应当注重提升舞蹈质量,以满足更多不同阶层的观众对回族舞蹈的审美需求,促进回族舞蹈的不断发展。回族舞蹈演出是一种无形产品,引发观众的热点问题和对观众审美需求的满足是回族舞蹈的生命力。内容是回族舞蹈的核心,同时也是评估和衡量回族舞蹈的整体演出质量的标准,还是回族舞蹈得以演绎的依托,因此,应当不断提升回族舞蹈质量,促进回族舞蹈的全面发展。

宁夏的一些回族舞蹈如《尕鸳鸯》、《阿伊莎的盖头》以及《穆斯林》在演出过程中存在着“没有政府支持就没有市场,没有地域特色就没有观众”的现象,观众在其上演初期较为关注和喜爱这些回族舞蹈,然而在舞蹈演出一段时间后,由于经验不足,但更重要的是舞蹈内容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和市场的筛选,使得这些回族舞蹈在上演一段时间后便消失匿迹了。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出品的回族舞剧《月上贺兰》具有巧妙构思、高远的立意以及丰富的内容,是优秀的回族舞蹈作品。同时,回族舞剧《月上贺兰》感人的剧情、美妙的音乐、轻盈的舞蹈以及惟妙惟肖的表演将民族大团结、和谐大发展等现实主题等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回族舞剧《月上贺兰》带来了生命力和巨大的票房收入。

高质量的回族舞蹈作品是回族舞蹈演出质量的前提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回族舞蹈市场存着高质量回族舞剧作品缺失现象,直接阻碍了回族舞剧市场的不断发展。因此,在回族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人物个性,同时不断完善舞蹈结构,在表演过程中,配合演员浑然天成的表演,确保回族舞蹈作品的质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大量发展,也推动着回族舞蹈的不断发展,回族舞剧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在对传统回族舞蹈的继承创新过程中,不断丰富回族舞蹈内涵,提升回族舞蹈艺术质量。在回族舞蹈创作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相应的文化配套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文化事业,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以多元化的格局,推动回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二)加强回族舞蹈市场管理

回族舞蹈在市场中的生存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回族舞蹈的市场管理,因此,应当加强回族舞蹈的市场管理,促进其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在开展回族舞蹈市场管理时, 应当注重整个舞蹈编创和制作过程的管理,提升舞蹈艺术质量,以确保回族舞蹈演出成功。近年来,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各种舞蹈演出交流日益频繁,应当建立健全回族舞蹈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用,以实现与国内外各种舞蹈的相互接轨,确保回族舞蹈演出的顺利进展。

目前,在回族舞蹈演出过程中,人们忽视了管理机制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回族舞蹈的演出质量。制定健全的回族舞蹈管理体制,能够有效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能够有效提升演出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各项工作,确保各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回族舞蹈的创作和演出等相关工作,集中时间和精力搞好本职工作。在制定回族舞蹈体制时,应当制定详细的各项工作程序的各种流程、标准以及管理办法等,促进组织集体间的协调和合作,同时规范个人活动,确保回族舞蹈各项演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出品的回族舞剧《月上贺兰》在2007年~2012年期间,成功演出300多场,为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带来了3000万元的票房收入,其主要原因在于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在回族舞剧 《月上贺兰》演出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会展舞剧《月上贺兰》的各项演出工作程序化、标准化以及有章可循,有效确保了演出持续良性运营。在舞剧运作中,策划、组织、以及宣传推广是舞剧成功演出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舞剧的演出过程中,应当选择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统筹指挥和管理舞剧的整个运作过程,确保舞剧的成功演出。

在回族舞蹈的决策、创作、生产过程中,应当积极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对回族舞蹈作品进行全面管理,同时构建完善的内部沟通渠道, 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论证制度、演员排练制度、剧组工作制度、剧组签约制度以及演员训练考核制度,使得回族舞蹈的决策、创作、生产过程有章可依,提高回族舞蹈作品质量。同时,应当注重回族舞蹈演职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为回族舞剧的成功演出提高幕后保障。

(三)注重回族舞蹈市场营销

回族舞蹈是一种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非物质产品,并非人们必须的生活用品,因此,回族舞蹈要实现打开市场,必须经过一定的营销活动。回族舞蹈具有浓厚的文化渊源、天籁般的音乐以及华丽的舞美,为占领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开展回族舞蹈市场营销时,应当组织专业的营销人员开展策划和推广,同时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检测市场导向,以回族舞蹈市场为基础,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战略,确保能够真正吸引消费者的眼光,满足消费者对回族舞蹈的消费需求,以便回族舞蹈打开和占领市场,促进回族舞蹈的全面发展。在开展回族舞蹈市场营销时,应当结合回族舞蹈的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深刻、全面的剖析和挖掘,以增加观众享受服务的总价值与减少观众支付的总成本为目标,注重回族舞蹈的观赏性和形象性,打造高品质的回族舞蹈品牌,系统、有计划以及科学地综合各种营销手段和方式,并加强回族舞蹈的宣传,打造良好的回族舞蹈品牌,提升回族舞蹈的市场回报。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多元化探究 篇9

统招统分的招生就业格局一旦被打破, 很多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诸多困境, 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性太强, 如果一旦不能在本专业找到合适工作, 想要跨专业找到诸如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等其他专业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育专业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同时面临着极大的困境。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和新一届全国“两会”的闭幕,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更加深入, 包括减少人员、精简机构、厉行节俭等在内的诸多改革措施逐步得到落实, 这就对于那些寄希望于毕业后进入这些单位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给了当头一棒。另外, 随着中小学的师资的不断饱和, 这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找到一份体育教师的工作的想法也面临着极大挑战。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 高校体育教育要从根本着手, 变单一的实习模式为多元化的实习模式, 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实习真正完成对社会的认识和对工作的选择。这种高校体育教育多元化实习的探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有着重要意义。

1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多元化的必要性解析

1.1“一元化”的体育教育实习存在的弊端

首先, “一元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体育技能的要求。在传统的实习模式中, 学生一般都进入中小学进行体育课教学, 但是, 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不再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必须选择。学生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群众体育组织开展能力以及家庭体育的咨询指导能力, 甚至是体育旅游服务的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

其次, 这种“一元化”的实习模式也不能满足开阔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视野的要求。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是围绕体育课而教学, 学生实习也是围绕体育课而实习, 这对于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群众性体育运动置若罔闻, 实在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多元化需求。

最后, “一元化”的实习模式也不能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钻研兴趣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由于知道自己毕业后基本上就是中小学体育教师, 而且自己已经对这一行业从小接触, 所以很少有人再去专门研究自己其他方面的兴趣。

1.2“多元化”体育教育实习的紧迫性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的过程中进行多元化的探讨和实践已经刻不容缓, 这种紧迫性主要是由一下几种需求造成的。

首先, 社会对于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就是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而市场更加倾向于那些“一专多能”的全方位人才。所以说, 单一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模式, 必然将导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困难。

其次, 我国群众体育大规模开展的需要。在我国, 随着国家不断提倡群众性体育运动, 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 我国的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但是由于群众缺乏体育专业知识, 因此对于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渴望和需要日益增加。而这种需求正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契机。我国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开展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思想观念等的影响, 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健身形式单一、运动观念单薄甚至是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专业性更强的指导。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面对如此紧张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情况下, 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群众体育运动中必然会对于自身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对于运用所学知识, 实现自身价值也是重要的途径。

2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多元化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多元化的可行性主要是通过体育教育专业的优势和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共同影响的。

首先,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数量众多, 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在学校学习过程中, 这些学生已经通过学习掌握了大量的体育知识、教育技能和教学方法。这些对于学生从事各种其他行业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掌握对于群众性体育运动进行指导, 从而实现自身就业。

其次,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有着较为充裕的课外时间。由于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以及专项训练时间有限,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一般来说还是比较丰富, 这些课余时间可以让他们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周末甚至是每天的课余时间参与到诸如体育俱乐部等地方进行实践, 提高其实习能力。

最后,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时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学校有大量的物资设备。无论是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还是其他的体育器材设备, 在高校体育专业化的教学中都有较为充足的配备。学生实习时通过联系辅导员或者学院领导允许借用一部分设备进行实习, 可以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3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多元化的实践探索

高校体育实习多元化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实习模式, 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实习形式让学生在不定时、不定点的模式下接受学校制定的有计划的实习训练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提高自己的能力, 并最终提高实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就业本领。

首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上山下乡”运动。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能够开展体育专业学生实习的地点尤其是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和山村。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参与这种为期为一个月左右的“暑期夏令营”等活动, 并且参加所在地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或者是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 让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另外, 在这种“上山下乡”活动中,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发挥自身特长, 通过自身的篮球、足球或者是广播体操等方面的特长对群众或者是小学生开展针对性地训练, 在提升群众体育和学生体育课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组织活动能力和教学能力。

其次, 学校可以结合相应的节日或者纪念日组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类型的体育公益活动中来, 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等特殊场所, 运用自身能力组织相关体育活动或者是在体育活动中担任裁判。让自己在学校专业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中来。通过这种公益性的体育活动, 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付出与风险的快乐以及通过自身所学能够帮助别人所得到的幸福。

最后, 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派遣时改变传统的那种所有学生都派往学校的单一方向。把学生的实习场所进行多元化的安排, 包括学校、社区、企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体育健身俱乐部等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关的场所, 都可以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目的地。同时改变那种在大学最后一年或者最后一学期集中派遣学生实习的模式, 让学生在平时课余时间或者周末时间到以上场所中, 组织相关的体育比赛, 参与相应的体育管理或者是对于有需要的人群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训练或者是恢复训练。这样学生既能够通过实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拓展又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报酬从而减轻家庭负担。这样一种多赢的实习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洪革, 林文贤.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实践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11 (9) .

[2]陈家起, 杨祖辉.体育教育实习的“多元化”[J].体育学刊, 2001 (3) .

语文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方略探究 篇10

一、实验型作业的设计

所谓实验型作业,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实验的方式而完成的一种作业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丰富的科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科学知识,适当设计一些实验型作业,则显得十分必要。例如,执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型作业:要求同学们回家之后,寻找一些小石子和一个瓶子,然后依照课文所述的乌鸦喝水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看看事实是否与课文所述相符。作业布置之后,同学们为了验证这一情况,积极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乌鸦喝水》中乌鸦喝水的方式是可行的。通过这个实验型作业的完成,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说,实验型作业的设计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课文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积极开动脑筋,为学生设计出更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验型作业,让语文作业设计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绘画型作业的设计

对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很难将绘画和语文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绘画型作业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生当中,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绘画,而语文课堂正好可以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绘画的同时更加热爱语文学习。例如,执教《画鸡蛋》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绘画型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若干个鸡蛋,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将鸡蛋涂上颜色或进行其他装饰。然后观察一下在其所画的鸡蛋当中,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第二天同学们将作业交上来,我审阅完大家的绘画作业后,发现同学们画的鸡蛋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在完成这幅绘画作业的同时,同学们也理解了课文中所讲述的道理。绘画型作业的设计是小学生所喜爱的,在语文教学中完成绘画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新颖别致的,在享受绘画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学习上的“福音”。

三、制作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适时地设计一些制作型作业。制作型作业不仅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执教《贺年片》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制作型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张贺年片。制作时,可以仿照现成的贺年片,也可以自由创作。在贺年片上需要配有图案和贺词。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展示和介绍自己制作的贺年片,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制作型作业的设计,可以有效丰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形式,让语文作业设计不再那么死板、机械。所以,适当地设计制作型语文作业,是非常有益的。

四、活动型作业的设计

活动型作业,是指教师通过组织某项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一种作业设计形式。这种作业设计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还可以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执教《植树的季节》一课时,正值春天,于是我要求同学们每人准备至少一棵小树苗,然后带领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植树活动。在植树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认真地植下小树,再精心地为其浇水,事后还经常护理、照看。看到同学们的积极表现,我也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了。事实上,活动型作业的设计并不难,只要教师肯花费时间、付出辛苦。但是这一点对于很多语文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作业太浪费时间。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是持否定态度的。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适当地设计一些活动型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结束语

中职数学多元化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篇11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多元化模式;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数学不只是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数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做事的周密性,学好数学能使人变得缜密,会在无形当中帮助我们理性的处理问题。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有相当多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差异大,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相当明显,厌学现象严重,教师抱怨现象突出,急躁情绪明显,学生自信心不足,动力不大,积极性不高。可见,数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强调基础性。中职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数学课堂教学应强调基础性,拓宽数学教学的知识面,适当降低数学习题难度和理论推导。教师要将现有的数学知识适当地拓展,将数学中的定理、公理、性质、法则和概念讲解清楚,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使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然后掌握和概括重要的数学方法,记忆重要的法则、公理、定理和公式。在理解和掌握数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彰显实用性。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变为强化应用实践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彰显实用性,一方面数学教学具有直观的特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进行推理、绘图和运算,为技术生产提供数学参考。另一方面,经过学习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逻辑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为以后的生产建设和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数学教学方法缺乏专业特点。数学与各专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不同的专业对于数学知识有不同的需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使用的教材也为统一的,各专业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差无几,使中职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效率大幅下降。例如,在教导几何过程中,如果是自动化模具加工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进行重点的讲解,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不需要进行强制要求。

2、数学和专业教学脱钩。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数学教育均是按照自己的体系进行,导致数学和专业课教学严重脱钩,无法使学生了解如何在专业当中运用数学知识,而数学教师本身在上课过程中也不会对有关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无法学以致用。

3、学生基础差厌学现象严重。学生本身素质较低,对于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兴趣较差,加之没有更好地进行引导,使其基础课程学习能力较普通高中学生要差很多,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本身更愿意学习实用性技术,对于基础知识的认可度较低。

三、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方法

1、注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和过渡,提高学生兴趣。有的学生觉得数学很难,学不会,担心自己的数学基础不好。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先复习以前的有关知识,降低知识的起点。高一第一学期,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这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有效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为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2、数学教材应以就业为导向。打破数学教学中强调知识完整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框架,对传统教材进行大胆删减、修补、重组,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应用相适应,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将来就业提供有效帮助。例如,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复数的知识可以不学,对于电子电工专业,这些知识又成为必须的了;对于美术装潢的学生来说,空间几何的知识必不可少,但对旅游专业来说,就不是必须掌握的了。不同的行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行业对算法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而商业行业主要侧重利润和最优化方面。另一部分进入高职进行深造的学生,由于选择的专业不同,也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以专业需求为本,突出“实用、够用”原则,为专业学习服务,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体现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

3、利用点面结合教学法和激发式教学法。点面结合教学法主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薄弱和学生厌学、惧学特征,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途径、教学目的等方面,将中职学生的数学教学与普通中学学生的数学教学区分开来,在把握整体知识水平和教学进度等情况下,针对每一个中职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知识内容的接受水平和接受情况,开展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于学生学科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锻炼。而激发式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教学计划方案以及问题的设置,在激发学生情感、兴趣等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通常情况下,应用激发式教学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应注意从有用、有为以及有趣等方面,进行学生情感与兴趣的激发,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氛围效果。

4、模型构建教学法。数学模型构建教学法是一种相对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产以及生活实际,将生产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理论知识以及学科工具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理解与掌握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构建方法有:归纳数学模型建立法、类比数学模型建立法、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建立法等。

5、其他多元化有效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应问题,学生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情智方法: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有意地培养自己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日常心态和受挫折后心理的自我调整能力,教师要把握好传统教学与素质型教学的过渡,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其视野,因材施教,将情感融入教学中,唤醒或重新定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还有:可以灵活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任务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王秋颖.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2016.01

[2]李晓宇.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计算机的多元化应用探究 篇12

1 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应用

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之为计算机, 就是因为其具有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 快速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是计算机最初研发的主要目的。也可以说, 计算机的其他各种应用都是在计算能力这一应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尽管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非常强大, 但是其实现形式却较为简单, 只需要采用OD门晶体管就可以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这一点在航天航空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因为航天航空领域对所有的数据都要求绝对精确, 计算结果中有即使是小数点中存在误差, 也会使火箭或导弹发射偏离预期轨道, 正所谓“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而采用计算机进行航天航空领域的相关数据计算, 则可以将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之后几十位甚至上百位, 且计算速度快, 所需计算周期短, 精确度高, 这是人工计算所无法比拟的。

2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 软件的应用绝对可以称之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也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具有划时代的作用和意义。正是因为计算机有了软件应用功能, 才促使了各种各样的软件被相继研发出来,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软件, 计算机才能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与计算机一样, 同样具有多元化的应用特点, 其中应用最多的当属各类应用型软件, 如聊天软件、影音软件、办公软件、管理系统软件等等。通过这些应用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 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沟通, 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大了计算机的应用价值。事实上,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价值要远远大于其计算能力这一基础应用价值, 因为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满足了人们对计算机的所有需要,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观念和人生观。例如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节省了大量人工劳动力和工作时间,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再例如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也是现代企业工作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 办公软件以其优越的计算、查询、存储、复制、共享等功能顺利的替代了人工数据资料办公, 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准确率, 增大了企业办公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是实现无纸环保办公的必要条件。

3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应用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结合主要应用于实践与科研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远程控制系统, 通过探头装置以及计算机的软件控制系统相结合, 从而实现远程控制的目的。例如在煤矿生产以及路段监控的应用中。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煤矿企业都会在井下安置远程监控装置, 用来监控井下环境, 由此来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同时, 对于监控系统而言也是如此, 监控系统一般由远程摄像头作为视频与图像的采集装置, 通过图像采集, 从而将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中, 并进行记录。

软件与硬件的结合, 最为简单的形式应该是单片机, 单片机虽然只有CPU的功能, 但是其通过与硬件的程序设置, 往往会形成一个简单而功能强大的设备。例如POS机就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的程序单元, 与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搭配, 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控制。通过磁卡的密码读入, 可以了解其中的消费金额。然后单片机的磁条感应功能就可以准确进行扣费处理。当然, POS机都会具有网络功能, 通过与主机的通信与连接, 实现远程交易。

4 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现状

由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其所具备的多元化应用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具体来讲,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数值计算或科学计算。

数值计算或科学计算一直是计算机的重要应用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计算化学、计算物理、计算力学、生物控制论等学科应运而生, 这正得益于计算机的高精度、高运算速度、高逻辑判断能力等优点。

4.2 过程检测与控制。

计算机的过程检测与控制应用是指计算机检测系统, 通过计算机自动检测工业生产阶段的某些信号同时把检测数据转存到计算机内, 并结合实际需要就有关数据予以处理。此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可能,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仪器仪表的结合 (或智能化仪器仪表) 更是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深入发展。

4.3 数据处理或信息管理。

目前数据处理或信息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把计算机应用到数据资料的采集、管理和处理。自21世纪以来, 国内众多企事业单位相继创建了MIS (管理信息系统) 、MRY (制造制约规划软件) 、EDI (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

4.4 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被广泛应用到工程设计领域、产品制造领域、性能测试领域。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应用领域以高精度的数学计算和航天航空为主, 此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使其成功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 而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则实现了计算机功能的进一步升级。可以说, 计算机网络技术引领着21世纪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为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这必然为计算机成为交互管理平台的关键提供可能。目前, 绝大多数管理系统皆为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结合, 由此可见计算机的多元化平台是计算机多元化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摘要: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45年由美国研发制造而成, 自此, 计算机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也引领着社会进入了第三次产业革命, 促进了计算机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作用由早期单纯的计算能力应用, 逐步增多了软件应用和硬件软件共同应用的功能, 同时计算的应用范围也由早期的航天、军事, 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 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应用型工具。现本文就主要对计算机的多元化应用进行简答的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多元化,计算能力,软件,硬件

参考文献

[1]安容宇, 朱小燕.计算机的多元化应用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6) .

[2]李斌.计算机的多元化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 2013 (1) .

[3]王晓航.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3) .

上一篇:高层次教育下一篇:生活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