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论文(精选5篇)
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论文 篇1
胡锦涛曾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的功能一旦失去或被弱化, 个人就会陷入愚鲁、野蛮, 组织就会陷入紊乱、盲目, 社会就会陷入落后、倒退。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 它影响和制约着学校全体成员的思想行为及学校的发展。
长期以来, 职业教育突出技能而缺失文化, 职业学校 (以下简称“职校”) 教师重视“专技”而轻视“人文”, 再加上多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功利情结和“技能大赛”的推波助澜, 致使教师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等方面煞费苦心, 而将自己的文化使命弃之不顾。在文化学习、传承和创新中缺乏自觉, 致使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显得乏力。长此以往, 会使职业教育连同职校教师、学生均成为没有灵魂的工具, 学校教育无生命活力, 教师、学生缺少精神内涵。因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职校文化 (人文文化、法治文化、生态文化等) 的教育功能及其建设, 以引起职校教育的文化自觉。
1 以人文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职校文化包含甚多, 但人文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人文文化的统领下, 其他文化在学校建设中形成强大合力并发挥综合效力。人文文化是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化, 它赋予制度化、物态化、技术化等以灵魂和生命。因此, 有人说, “人文文化是真正的文化”。
学校人文文化是关于学校师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文化, 它既有来自于前代文化典籍之中的修身养性内容, 也有来自于现代社会之中的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更有校内思想、精神、教育等长期积淀的校风内容。这种精神性文化具有引导、化育、熏染学生人格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在承载文化的同时, 发其善端, 引其美感, 以至于正其操行, 养其道德。人文文化的这种德育功能十分强大, 其化人之速、感人之深是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人文文化之德育, 其方式为潜移默化, 其内容则广大悉备, 其手段为内外兼修, 其过程是内省外化相兼, 以内省为主, 其核心结果为提升人之道德观。
因此, 职业学校必须大力加强人文文化建设。首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 择古今中外优秀人文成果, 融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过程之中, 并依托和贯穿于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之中;其次, 着意唤醒师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将其从“专业技能”层次引领到一个较高的“人文关怀”层次上, 使专业训练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最后, 引导师生在传承人文文化的同时, 大胆创新人文文化, 要敢于、善于且能够将人文文化渗透于当今的消费、娱乐文化之中。这样, 职校人文文化发展才能呈蓬勃之势, 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人文文化的德育功效将会昭彰, 学生人格会日臻完美。
2 以法治文化培养学生的法纪观
法治文化是指有关社会主义法治宣教、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律素质、遵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文化。其中, 法治精神是核心, 它要求每一个人在每一件事上必须权责明晰。其严格地区别于从道义出发管人断事的德治, 更与抛弃国家法律、组织制度、公民意志而一意孤行的人治格格不入。
学校法治文化最终体现为依法治校, 公平正义。学校具有成熟法治文化的标志是在校园里法治精神得到普遍实践, 师生法律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按法纪办事成为校内普遍遵循的原则甚至成为师生的工作、生活方式。在此文化氛围中, 法纪的尊严得到保障, 广大师生将日渐形成以守法纪为荣、败法纪为耻的社会主义法纪观, 进而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习惯。职校生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 将更直接、更快速地进入社会, 因此, 具备相信法律、依靠法律、执行法律、建设和完善法律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职校必须大力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一要立规制矩。在国家法律之下, 制定比较完备的学校纪律制度, 做到百事有规可依。这是社会法治在校园中的具体体现与细化, 职校要突出职业特色, 将一般性的法纪规定与职业性的法纪规定融合起来。二要弘法明纪。教育师生晓法纪之内容, 知法纪之重要, 畏法纪之威严, 明法纪之公正, 力求使法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特别是对本职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更要明晓。这一工作可定性为“法育”, 与德育相结合开展, 切忌以德育代法育。三要遵纪守法。这是学校法治文化的核心。首先, 学校管理层要以对法纪的忠诚及公平正义在师生面前提高公信力, 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其次,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特别是在实验、实训、实习中严格要求学生, 使其逐步养成在职业领域中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这也是职校作为“法育”重点着力加强的方面。再次, 将遵纪守法与褒奖惩处紧密挂钩, 互为支撑, 使学生日常养成的良好法纪行为得到强化, 并成为习惯。
3 以生态文化培养学生的和谐观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 其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 解释社会现象, 处理现实问题。生态文化使人们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形成和谐发展观。
学校生态文化是关于师生生态知识、生态美学、生态伦理、生态思维及良好生态行为等方面的文化。学校生态文化既能使师生掌握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存、反馈循环、可持续性等知识, 认识到人与万物平等相待、和谐相处才能共同生存, 又能使师生具有爱护生态美、感受生态美、创造生态美的能力, 并用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把宇宙万物看成是由同一根源化生出来后所结成的相互间有亲缘关系的一张网。总之, 生态文化能使师生把握人类生存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 深刻地洞悉人类只有维持与自然界长期的和谐共生关系, 才有可能获得自身持久健康的生存发展, 并进而将这种自然和谐观推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职校学生大多不到2 0岁就面临就业, 开始在自己的职业领域中与自然、社会打交道, 所以, 生态文化素养及由此所形成的和谐观在职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与个人理想的实现中显得分外重要。
因此, 职校必须着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首先, 要广泛宣传, 提高师生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关注和兴趣。其次, 要普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 并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 总结人类活动诱发各种自然灾害和生态灾难的教训, 使学生认识到, 人类如果不彻底改变征服自然、牺牲生态、奢侈浪费的生产、生活态度, 终会由于不适应生态环境而在地球上消失。最后, 教育师生把关于生态知识、生态美感、生态伦理的文化素养贯彻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生产、生活行为中, 降低物质生活标准, 倡导物耗少、能耗低、有利于环境的绿色消费, 过一种与生态环境的恢复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所以, 职校应该具有以培育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和具有生态文化素养的人为己任的教育理念, 建立和不断完善独具特色的学校生态文化教育体系, 并以此来开展长期的、全面的生态文化教育, 塑造学生的和谐观。
总之, 学校文化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凝聚人心、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精神先导, 是学校各项工作良性推进的精神内驱力。这就要求职校不仅要科学审视和认识文化特有的教育功能, 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与推动作用;认识到专业技能教育同文化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并在教育实践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除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等技术层面的教育改革外, 还要认识到文化是教育的血脉, 把师生引到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去, 引到与伟大的心灵对话中去。从而建设精神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 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蒉
摘要:文化的功能在于不断塑造人的灵魂, 提升人的智慧, 激发人的创造力, 进而引领、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职业教育由于长期突出技能而缺失文化, 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及师生的发展。因此, 职业学校必须要有文化自觉, 加强学校人文文化、法治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法纪观、生态观, 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文化,教育功能
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论文 篇2
2014-02-25 11:45:19来源:安全文化网作者:贾传岭评论:0 点击:148 人类的一切生产及生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和影响。除了目前尚不能预知的自然灾难之外,人类生产及生活中发生的事故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的失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在安全生产方面起着
人类的一切生产及生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和影响。除了目前尚不能预知的自然灾难之外,人类生产及生活中发生的事故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的失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在安全生产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是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安全文化是人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但其作用于物质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功能具体可归纳为:
(1)规范安全行为:使生一个人都明晰安全的涵义、明确安全责任、意识到事故的危害、具有高度的安全道德,就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最终实现减少和消除各类事故。
(2)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与其他的专业性管理不同,它不局限于对企业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人的管理,既包括对企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全部员工的管理,也承担着对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员工都为实现安全生产而协调一致运作,不能出现梗阻,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安全文化才能使之具有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使生产处于安全高效有序运行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单纯靠改善生产设施、设备并不能保证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还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质的职工。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所以倡导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最重要的举措。安全文化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三个基本层次:
(1)安全观念文化:观念是人们对于他人和事物所持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安全观是对安全活动、安全行为、安全环境、安全事物、安全标准、安全原则、安全现实条件的基本态度和观点的总和。
(2)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行为文化是指社会公民和企业职工,受意识、观念、态度等认识影响,以及在社会规范、风气和习惯作用下,生活和生产中表现出的巡全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安全思维、安全学习、安全指挥、遵守制度、应急行动、安全操作、安全组织性及纪律性等安全活动。
(3)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包括两大体系:一是人类技术和生活手段及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自然相适应的有关安全装置、用品等物质本身的可靠性。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的物质反映,是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表层体现。
浅谈如何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014-02-27 11:40:59来源:安全文化网作者:沈鹏评论:0 点击:240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之中,整体推进。安全文化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建设安全文化必须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必须与推广、应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之中,整体推进。安全文化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思想,建设安全文化必须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必须与推广、应用、开发现代安全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安全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企业经营者必须形成共识,高度重视,热情支持,积极协同倡导。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这不仅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创新,还必须开展各种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大对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对安全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广大员工认识到安全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紧紧相连,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与家庭幸福密不可分,进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重视安
全。全员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安全思想教育。以全体员工及其家属为主要对象,长期反复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并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全员进行安全文化渗透。通过安全教育,充分阐释安全文化,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系统灌输安全文化,唤醒对安全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认识和觉悟,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人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其次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利用电视讲座、报告会、培训班等各种手段,对员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抗灾避险知识的普及教育和继续教育,从而使员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每年应对员工进行一次各种安全知识的再教育和充实更新教育。再次要注意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设立一些艺术性较强、有益于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宣传标志,开展各种文娱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强化行为文化建设。企业生产环境充满风险,如外出天气多变且路面情况复杂,突发性危险随处存在。但是,有风险并非就一定会出事故,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的行为安全,即遵守和服从各种环境、各种作业条件下所需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强化制度文化建设。一是切实落实各方面人员的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作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切实做好监督工作,形成上下结合,奖惩严明,对各层次能进行有效监督的企业劳动保护监督体系;三是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014-03-27 16:33:38来源: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者:李强评论:0 点击:143 从事企业行政工作多年,深感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是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尊重职工生命、实现员工价值的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我通过对身边发生的从事企业行政工作多年,深感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是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尊重职工生命、实现员工价值的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我通过对身边发生的事故调查中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75%安全事故都是因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因此,抓安全,关键要抓住人这一决定因素,切实把“人”教育好、引导好、保护好,树立遵章守纪光荣,违章操作可耻的观念。从源头上保障生产、生活、管理、技术安全的根本因素。因此,要抓好企业安全本人以为需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领导责任,健全完善保障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的运筹部署,需要得到组织的协调、完善机制体制,关健在落实领导责任。一是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忧患意识,企业安全要与领导工作业绩、单位年终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结合起来,严格实行一票否决权。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达到有效提高各级领导层安全责任心。二是要加大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把安全建设与生产经营、职工队伍建设、思政工作等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避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努力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良性机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造安全文化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有对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安全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都知道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安全,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安全文化的建设,重要的是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要使“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化为“我要安全”的实际行动,在企业中形成“人人想安全、事事保安全、处处有安全”和“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企业应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在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和认真抓好“安全发展”理念,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传播安全知识,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预防和遏制事故等方面工作的同时,严格执行“企业负责制和目标考核机制”,落实安全责任。二是注重安全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安全专业考试,安全知识竞赛,在文艺演出、文体活动中编排和穿插安全内容节目,让员工在欢歌笑语中轻松愉快接受安全教育;三是开展技能练
兵,对优秀者实行重奖,对违反操作规程,目标考核不达标,不按系统办事的人按处罚标准处罚,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四、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抓好安全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和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来约束的,一个再好的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隐患不定期排查,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必将我行我素,就难免发生事故。要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三违”现象,按制度予以处罚,对事故责任人要追究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到执行制度不走形式、不变样、不手软,才能达到人人敬畏制度,事事遵守制度,处处执行制度,以制度促进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环境的形成。
五、强化安全培训,营造和谐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宣传教育和培训,把安全学习培训促进生产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关爱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此,在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过程中,宣传队伍要不断扩大,宣传阵地要不断拓宽,宣传教育效果和水平要不断提高。一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的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安全素质,消除事故隐患;二是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工作演讨、讨论、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工作例会等;三是要把做好安全工作精力放在平时,做到居安思危、居危思进、防微杜渐和防患于未燃,从而实现企业安全工作上的长治久安。
六、创建本质安全,创新安全新理念
以创建本质安全为目标,力求通过“人、物、系统、制度”四大要素的高度和谐和统一,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以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发生事故”的目标。即人:领导不违章指挥,员工按规定操作,杜绝违章作业;“物”:设备不带“病”工作,在动态或静态下安全运行;系统:(环境)实现人与机器、设备互补,人机相互制约;制度则要规范,重在落实,实现生产过程中管理无缺陷,创建本质安全为最终目标,以实现“四无两零”。即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使企业达到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良好局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文化,思想观念、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及内容都不断地变化,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使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观念,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营造良好的“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
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2014-04-02 16:42:28来源:安全文化网作者:赵祚军评论:0 点击:257据报载:有人对全国发生的1000起工业伤害事故进行过统计,发现有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在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操作为主要原因的占90%,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
据报载:有人对全国发生的1000起工业伤害事故进行过统计,发现有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在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操作为主要原因的占90%,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占10%。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人在安全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以人为原因发生的事故占如此高的比例呢?难道说是我们的制度不健全、教育不及时,奖惩不严厉吗?
答案是否定的。
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从单位到企业、从领导到员工,可以说没有不重视安全的。进入工厂随地可以看到重视安全工作的标语标牌,进入车间,随时可以发现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四处悬挂。另外还有形式多样的培训、检查年年进行、年年开展。鉴于此,人们禁不住发问,安全工作到底还要咋重视?
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翻阅了一本名为《化险为益》的书籍,深受启发,从而对安全工作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是一本以安全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书,有两句话特别让人难忘,书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联系到安全工作就是:给人安全到人会安全到人欲安全,将安全制度变成安全态度,将安全程序变成安全行为,用安全文化赋予安全管理以新的灵魂。
俗话说:三流的企业靠物质奖罚、二流的企业靠纪律约束,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熏陶。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以引起了许多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重视,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无不把打造优秀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追求。
说起安全文化,有人理解为就是开几次会、喊几句口号,举办几次活动,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实现发展宗旨、履行社会使命而进行的管理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它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和精神感召力,引导员工从行为习惯、思想觉悟、工作生活上不知不觉的去体现或重视安全,安全文化的氛围一旦形成,员工们履行安全就如清晨洗脸、下雨举伞一样自然随意。
当然,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安全意识的确立、安全观念的形成、安全习惯的养成、都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管理者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引导、教育,员工们也要提高素质,增强感性认识,自觉遵守并深入领会,使之逐渐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论文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点;教育功能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就是多样的,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特点。因此,不管在什么历史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能及时吸取那个时代最精华的时代精神,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和自我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内部诸侯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都造就了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各种文化的优秀内涵,都被中国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今天的内涵丰富、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可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浪淘沙的敏锐,在接受外来文明的同时不忘审视自己,所以才能做到生生不息,与时俱进。
2.重视人格修养,强调重德精神
中国人非常重视人们内在精神的追求,也就是品德
的培养。中国人的审美总是把德也就是内心的内在追求放在第一位。这种追求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民内心崇高的品德和素养,以及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外来侵略和压制,始终保持高度的革命斗志,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敌人,不畏强权,不畏生死,以大无畏的精神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这种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修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华夏大地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中也只有中国延续不断,持续传承。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经史子集等承载着中华儿女智慧
的学术典籍,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繁衍,已形成了非常完备的思想体系。中国的文学艺术,就其作品的丰富、成就的辉煌和名家的众多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突出地位。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1.强调以天下为己任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是集体主义精神,它是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以维护民族统一为己任,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英勇斗争的爱国者。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高度凝聚的思想活动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教导大家要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像爱自己父母那样去爱别人的父母。主张对人要有爱心,推己及人地为别人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些思想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怎样与人和谐相处,怎样更好地融入社会,是他们踏入社会工作非常重要的一课,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可以给予他们非常良好的帮助。
3.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
中华民族自强自立、奋发图强,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含有主动为之的意思,具有刚健、刚强不屈的意义。自强不息要求人们持之以恒,具有人定胜天的顽强精神和表现。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努力向上,顽强不屈的核心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开拓进取。
分析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及在现代多元化社会中的教育价值,把大学生们培养成为具有崇高理想的人,在社会氛围相对浮躁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6版.典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08.
[3]张世欣.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M].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9.
[4]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03.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09.
企业文化及其社会控制功能 篇4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把企业文化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有意识地对它进行研究并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美国人在比较日美企业管理艺术的差异以及总结日本企业经营成功的秘密时发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大作用,于是开始掀起了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热潮。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大体有构成说、总和说、群体说和观念说等说法。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它是由企业领导层提倡、企业全体员工共享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如果对这个概念进行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既包括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包括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企业要想取得良性发展,企业文化必须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和一致,尽可能的避免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对立和斗争。(2)企业文化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即企业的精神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影响和控制企业员工行为的关键之所在。(3)企业文化的显著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4)企业文化通常体现为企业创办人及其后继者所提倡的文化和经营思想。
二、企业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
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控制职能通过文化、标准、制度、规范等组成的控制系统来实施和完成,其中最高层次的控制就是企业的文化控制。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理念下,企业文化已成为了管理者治理企业最重要的工具。企业文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并对企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主要在于它所具备的社会控制功能。
1.社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功能形成企业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其实质就是社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功能的有机统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价值整合是社会整合功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任何社会中的人们在价值观上都会有差异,但经由统一文化的熏陶,必然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整合功能使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将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和模式,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如果说文化的整合功能是维持社会秩序,那么导向功能则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在社会中的导向功能包括提供知识、协调社会管理工程、巩固社会导向成果、维持新制度的秩序和稳定。企业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具体可以描述为:企业组织通过管理理念、规范、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企业成员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企业的各部分关系,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推动企业发展。广义的社会控制功能泛指对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功能特指对企业个体和群体的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2.企业文化社会控制功能的具体表现。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精神文化层次;二是制度文化层次;三是物质文化层次。这三个层次形成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其社会控制功能也从三个层次具体表现出来:(1)精神文化的导向和凝聚功能。精神文化的导向作用表现在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从现代管理理论看,企业精神反映企业的理想目标,彰显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代表企业的未来和前景,使企业的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从深层推动企业的发展。精神文化还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精神文化能将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整体价值观融为一体,形成价值观共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不再是因相互利用的需要而聚集起来的群体,而是一群有着共同价值观、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人凝聚起来的组织。(2)制度文化的约束和规范功能。以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依据制定的企业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形成了企业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的整体价值标准和利益。在制度文化的作用下,员工能自觉意识到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从而更加专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企业高度负责。换句话说,企业的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即精神文化为企业及其员工界定了追求的目标,而由运作方式、治理形式、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构成的制度文化则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了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对于员工个体而言,如果他不认同企业的精神文化,他会感到不习惯和不自然,但如果他的行为方式与企业的制度文化不相适应时,他只能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服从制度,否则只有选择离开这个企业。(3)物质文化的激励和辐射功能。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企业的物质文化对企业及员工起着最基础的激励作用。一定程度的物质文化是企业及员工得以生存的基本保证,企业总是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使利益最大化,以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企业与社会环境的物质和信息交换而实现,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和增加社会的利益。谁忽视了社会利益,谁就难以站稳脚跟。只有获得企业和社会利益的双赢,才能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控制功能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毕竟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因而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全面理解,偏重于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甚至仅仅关注于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手段和组织保证;企业文化“虚化”,不能形成体系,口号形式多,主体精神少;企业文化缺乏个性和差异化等等。
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论文 篇5
城关中学 张红梅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研究都是围绕学科自身进行的,诸如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学法指导、能力培养等等,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评语的育人功能。而许多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还有良好的观察、倾听和谈话的技能。他们很注重教学评语对学生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评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课堂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申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我们主张积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因为它是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还是沟通思想情惑、推进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消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则会干扰课堂教学的进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对形成学生积极的思维起副作用。
在具休教学中,这些积极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做法。
一、反馈信息功能
客观、正确的教学评语,是学生及时获得对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中的差距,检验学习中的得失,从而调节学习过程节,改进学习方法,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赞同的评定,是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促成其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实数a,b满足a2-3a=l,b2-3b=1且a不等于b,求代数式a+b的值。一般同学有惯性思维,一直在想求a与b的值,而有一位同学反映很快,换个角度思考,把a、b看成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将复杂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不少同学非常羡慕,这时教师作如下评语:“你能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善于居学活用知识,寻求捷径,很快有了答案,说明你对概念有很好的掌握。长时间下去,你的思维一定会更加活跃,将来你仍有希望取得类似成功,或更大的成功!”短短的一段评语,不仅是对学生平时努力的肯定,使其产生兴奋,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此刻喜悦的心情,其效益也会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其一生。二、激励启示功能
教师的评语,可指明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在数学教学中,表现为解题方法的繁与简、速度的快与慢、思路的敏捷程度、广阔程度,作业书写的好与环,以及要改迸的途径等,它会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例如,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学生完成了对题目的板演,执教老师问:同学们看,该同学做的对不对?“对”几乎是齐声回答。“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时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我认为该同学虽然把题做对了,但他的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不说,还不用直尺画数轴,结果把数轴画的像弧线„”老师频频点头,并投去赞同的目光,“这个同学说得很对,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我想这是该课成功的地方之一。再如,在课堂上提问时,有的同学不举手就喊,这时教师说:“我喜欢xx同学发言先举手。”以及纠正作业时,“某某同学的作业总是全对,解法简捷,书写流畅。”这种评价效果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榜样”的作用。
三、调节教学功能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的评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迸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记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客观的把握这些问题,及时改迸教法,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始终完善、和谐地迸行。
例如,在学习几何——“矩形”一节的内容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点P是矩形ABCD内的一点,求证:PA2+PC2=PB2十PD2。在对题目进行演变时,有位同学提出:“如果点P离开矩形平面‘遨游太空’,上述结论仍然不变!”,全体同学哗然。这时教师对学生说:“这位同学善于想像,且题目演变合理,将来你能成为一个数学诗人。但证明要画一个立体图形,有兴趣的可以课后做一做,到了高中你还会继续研究”。通过教师的一席话,学生得到了满足,他们的注意力立即被拉了回来
四、自我评价功能
布鲁姆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课题前的准备机制,比教师的授课更重要,而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则是他门学会独立学习的重要标志。学生依据经常获得的外部评价经验,逐渐培养起自我评价能力。而教师的评价往往也可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所以教师给予学生的评语,对学生加深自我了解,促进努力,将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开始注意评价自己。下面是几位同学学习数学的感受:“我平时很喜欢学习数学,愿意欣赏它的美,甚至在语文、英语课堂上岂在偷偷地做题,因为问题解决后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喜悦,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猜想的证明,是多么的令人激动与陶醉啊!教师越激励,我就越有劲,所以我经常想获得这种刺激与荣耀。”有的学生结合教师给他的评语,时常这样评价自己:“我学数学比较呆板,一见题目就想套公式用定理,老老实实的硬算,所以题目做得很繁,作业、考试老觉得时间不够,吃尽了苦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讲究方法,重视思维训练,慢慢的改变了原来的习惯,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还有的同学认为“基本概念清晰,但运算怕繁;做几何题时总找不到思路”。更有同学感到自己对数学的意识不够强,“脑子中没有数学细胞,数学是我心中的恐惧所在,多次为没有好的分数而难过。”等等。总之,差不多所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均有一个基本合理的评价。这对学生充实、完善、提升自我是大有好处的。
由于数学课堂教学评语的类型广泛,不同的评语收益不同,功能各异,如何运用它,怎样发挥其功能,使课堂教学高效高质呢?
一、要积极鼓励,忌讽刺挖苦
评语是一门艺木,对学生的评语要精心设计,使其丰富多彩。有时不一定正好“对准”学生,不妨换一个角度,效果还可能更好。例如有位同学在全国数学竟赛申获奖,当教师在全班面前宣布这一消息时,全体同学情绪高涨,教师也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或用英语“I love you!”、“I am happy for your success!”短短一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二、要客观公正,忌袒护偏见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常会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所左右,教师一定要克服两种偏见:对后进的学生评价过于严格,而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评价过高。所以对优秀学生的评价应尽可能客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要不失时机的提醒他们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使他们懂得“在成功的延长线上不一定仍是成功”。而对差生也可采用肯定的评语,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尝试成功的休验,增强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自信心。
三、要及时准确,忌陈调滥词
要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结果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准确的,富有启发性的评语,并在评语中给予具体、巧妙的暗示或点拨。比如:“你解题的思路过于‘正规’,请利用特殊位置或特殊元素寻求解题途径”,“数形结合,奇迹就在你的眼前”等等。
四、要融入情感,忌有口无心
情感是意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学过程有着强化或弱化的作用。所以,评语尽可能带点感情色彩,以达到既可对学生学习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可密切师生关系的目的。
【数学文化及其教育功能论文】推荐阅读: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08-25
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05-15
数学文化教育论文06-18
数学文化功能07-19
高等数学的数学文化论文06-29
数学文化赏析论文05-12
文化教育与数学教育09-02
数学多元文化教育12-01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12-06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