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政策建议与措施

2024-09-18

医改政策建议与措施(共3篇)

医改政策建议与措施 篇1

2009年4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医改开始启动。此意见对于以后三年我国医疗改革的目标给予了明确确认。随后推出的医疗改革的八项措施和医疗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医疗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国医疗服务定价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政府卫生投入不足, 政府对于医疗服务的生产流通领域监管不力, 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规制范围太小, 规制方式简单, 医药合业体制和政事不分等。改进的措施如下:

一、加大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

卫生事业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必将在此次改革中将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不能使医疗价格完全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的投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方面的补偿, 另一个方面是提高全民在医疗方面的福利。对医疗机构进行的补偿, 我们认为政府可以代替一些大型的公立医院采购先进的医疗器材, 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 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政府对医务人员合理补偿是医院补偿的一条重要渠道, 医疗机构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补偿, 势必不能继续经营, 医务人员的劳动报酬也不能得到保证。长此以往, 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规制范围

目前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 而且配置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故在推行改革时, 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扩大规制范围。价格管理者还需对医院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给予精确预测, 不然的话, 对医院的补偿, 要么就是过于慷慨, 要么就是过于苛刻。除非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部门对医院之间的差异及医院成本上升的情况了如指掌。

积极推进医药分业

从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 或者是医疗行业发展状况和谐良好的国家的情况来看, 他们几乎一定程度上都实行了医药分业的制度。我们通过实行医药分业, 可以降低医院在最终消费中所产生的影响和药品的销售对医院收入总额的比重, 也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医院的垄断地位和进一步解决现在药品价格虚高的状况。所以, 在我国医药机构体制改革的进程中, 我们应该以“医药分业”为主要的改革目标, 通过改变过去的“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 切断医药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达到抑制医疗服务中不健康的定价行为, 保证做到病者能以公平的价格就医、买药。

三、发展非营利性医院, 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

按照之前的分析, 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 也要保证医疗行业的服务效率问题, 而引入竞争恰恰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建议借鉴新加坡公私功能互补型模式, 在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范围进行产权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 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我国医疗领域, 将一部分公立的医疗机构转为营利性的私立医院, 这一部分私立医院100%的产权仍归政府所有, 但是对医院管理则采用企业管理模式, 委派企业管理的专家任行政总监, 即将医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产权改革可以解决目前“管办不分”的弊端, 有效减轻政府的负担, 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开支, 最主要的是竞争条件下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效率, 减少医疗服务乱收费现象。

四、改革支付方式

医疗服务费用的过度增长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 还有其关键的原因是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传统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是回顾性的按服务项目收费, 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缺陷 (信息不对称等) , 以及医疗服务提供者缺少内在的成本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 从而导致了医疗费用得急剧上涨, 以及医疗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与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 我们应该改革现有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建议实行按病种 (按疾病诊断分组) 支付和按人头支付的预定或预先支付的方式, 并引入有管理的医疗保健模式;在医疗服务价格规范与调整的基础上, 采取以控制内生变量的增长与顺应外生变量增长的政策, 这种增长符合有效率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而内生的诱发力量 (如按服务项目补偿方式) 所带来的医疗费用支出, 可能大过其所伴随产生的效益, 成本大过效益之下, 这类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就不符合社会资源的最适宜配置原则, 故应严格控制这类医疗费用支出的成长, 以促进医疗服务领域的良性发展。

五、加大农村医疗服务行业的建设

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医疗机构设施普遍陈旧落后, 难以担负起占绝大部分人口的广大农民的医疗健康保障任务。政府应加大这些地区的医疗机构设施改造和新建的投入, 更新和添置必要的医疗诊治设备。尤其是乡镇卫生院一级的硬件改造必须要政府财政予以解决, 当然也可以允许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这个领域。

摘要: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 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的现象。医疗服务行业中的医生既是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同时又决定着医疗服务的需求。在我国医药合业的背景下, 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成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推动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医疗改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1]李志民.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3;5

[2]成刚.卫生经济研究, 2001;9

[3]孟庆跃、郑振玉.医疗服务价格扭曲的测量及其分析[J].卫生资源。2003;9

医改政策建议与措施 篇2

我国流浪动物主要是指散布于城市各大公园、社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等人口较少地区的无主犬和猫。流浪动物数量不断激增有多种原因:

(1)饲养者对宠物失于看管而容易导致宠物走失,且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宠物登记制度,走失的这些宠物很难再找到主人而成为流浪动物;

(2)一部分宠物患病后被主人遗弃而成为流浪动物;

(3)饲养宠物所需的费用高、精力多或者繁殖出许多幼崽等原因导致一些人放弃饲养;

(4)流浪动物有惊人的繁殖力,以猫为例,雌猫一年繁殖两次,每胎平均5只,而幼猫生长到六七个月达到性成熟后又可繁育后代。流浪动物大量繁殖是其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些流浪动物的数量将会以几何阶数增长。

数量众多的流浪动物不仅影响城市的面貌,而且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琼等[1]对深圳福田区2005—2006年动物伤人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动物伤人情况较严重,年均致伤率为552。9/10万,伤人动物主要是流浪犬。而由流浪动物伤人引发纠纷案件时有报道[2]。更让人担忧的是流浪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尸体等常常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流浪动物与家养宠物的直接接触更会增加家养宠物感染病菌的可能性。当前,弓形虫等人畜共患病也依然呈高发态势,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在不断增长[3—4]。流浪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已构成对广大居民生命与健康的威胁,也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卫生安全隐患新的担忧。

2我国流浪动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报道称,北京流浪动物数量已经超百万[5],其余各大城市均存在数量不等的流浪动物,但是具体数据却难以统计。在我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多年来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死亡率几乎是100%。虽然流浪动物数量大、隐患多,但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和有效控制,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管理盲区。

2.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涉及动物保护的法律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等法律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方制定的养犬管理办法(条例)等法规,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反虐待动物法律规范,致使虐待、遗弃犬猫等行为并无实质法律约束,这是流浪动物产生的主要根源。

2.2监管部门不明确,宠物市场管理混乱

宠物随意繁殖、买卖,黑市交易猖獗,宠物市场管理的混乱,给流浪动物的滋生埋下隐患,而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协作不到位又是宠物市场混乱的一大原因。

2.3动物收容机构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只有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有政府设立流浪动物收容机构,尚有部分省市的收容机构是由民间的动物爱好者和爱心人士出资建立,大部分地区根本没有收容机构。而现有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大都面临着场地有限、资金匮乏的尴尬处境。

2.4宣传教育力度有待加强

宠物数量的增加,遗弃动物的行为呈明显增加趋势,社会上虐待残害动物的事件也是屡有报道。饲养者的不负责任,社会缺乏动物福利的共识,善待弱小生命的教育缺失,动物保护宣传力度的不足等等因素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国内外流浪动物管理措施

3.1我国台湾地区流浪动物管理措施

台湾地区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该法中明确规定:台湾所辖市、县主管畜牧机关应自行或委托设置动物收容处所或指定处所,收容及处理由所辖市或县政府、其它机构及民众捕捉之游荡动物、饲主不准备继续饲养的动物、主管机关依法留置的动物及危难中的动物等。鼓励动物绝育,也是台湾地区控制流浪动物数量的手段之一,而且绝育动物的上牌费要远低于未绝育动物。此外,台湾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骚扰、虐待或伤害动物,否则会被处以新台币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6]。台湾地区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建立动物收容体系,推行宠物绝育等一系列措施,较好的解决了流浪动物问题。

3.2国外流浪动物管理措施英国是对动物保护立法较早的国家,1822年便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马丁法案”。目前,英国实施的是1911年颁布的《动物保护法》,之后陆续出台了很多专项法律,比如《动物园动物保护法》《狗的繁殖法案》等,在保证动物不受虐待方面有非常细致的规定。英国“反虐待动物协会(PSPCA)”也是最早成立的动物福利组织,内设有动物监察员,除收容动物外,其主要任务是接受处理虐待动物的投诉和调查。在英国,如果出现虐待动物的行为,会遭到他人起诉,其惩罚非常严厉,除了会被罚款或送进监狱外,虐待动物的人一段时间或终生被禁止饲养任何动物,甚至即便主人不慎造成自己的宠物走失,也要缴纳25英镑罚款[7]。

德国也是对动物保护立法较早的国家,2003年,德国国会通过决议,要用宪法来保障动物作为生命存在的权利,这是世界上首个把动物权利写进宪法的国家。德国法律明确规定严禁伤害动物,否则不仅会被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判处3年有期徒刑。此外,德国领养宠物的门槛很高,通常要到收容所去收养,领养者需通过考核,之后还须签署接受志愿者随时追踪及审查的法律文件,一旦领养就不能随意丢弃,恶意弃犬弃猫者将缴纳约二至三万欧元的巨额罚款[8]。德国无公立的动物收容所,县市政府把列为动物福利的预算款直接拨给相关民间收容所。动物保护方面严格的法律约束和制裁,使其国内流浪动物数量几乎为零。

此外,美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台有动物保护法和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

4对我国流浪动物管理的建议

4.1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动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尊重保障动物福利的观念和主张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动物保护统一立法呼声日益高涨。参照国外立法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对宠物动物的饲养、看管、免疫、医疗、安全防卫、公共卫生、交易、收容及宰杀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定。动物保护立法不仅要关注对饲养者的规范管理,还应当注重对动物生命和健康权的保护。

4.2明确主管部门,加强宠物市场管理

国家应明确宠物管理的主管部门,依法划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有效协作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管理,逐渐形成“统一管理、多方协作、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宠物市场管理。

4.3设立和改善动物收容机构

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们可以在经济较发达、宠物饲养量较大的地区由政府建立收容机构,并大力改善原有的收容机构;而在目前尚无法设立收容机构的地方,则可委托当地民间收容所代为收容,政府给予一定补助。根据需要可以分两种方式设立收容所:一种是以处理为主,对生存困难的流浪动物进行淘汰,对收容一定时间后无人领养、生存无望的流浪动物实行人道处死,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种是以收容为主,有专门的场地,具有流浪动物留置、检验、免疫、诊疗、训练以及科学文明饲养宣传教育等多种功能。进入收容站的流浪动物一律实施绝育手术,宣传、鼓励人们领养收容所宠物,以领养代替购养,以减少宠物过度消费,减缓品种培育速度,降低资源消耗。

4.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广泛宣传,努力提升群众的宠物动物相关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水平,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广大民众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倡导社会文明与爱心,真正把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善待,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动物的良好氛围。

4.5推广宠物绝育理念

“绝育”是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避免宠物过度繁殖从而被遗弃、流浪的方式之一,也是被国内外动物保护组织不断提倡的理念。宠物绝育的优点有:

(1)可控制宠物数量,从源头上减少流浪宠物数量;

(2)绝育手术能使宠物的寿命延长;

(3)绝育手术能使宠物活得更健康,减少患病的机会;

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加强措施 篇3

一、找准医院功能定位, 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找准功能定位。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 现在医疗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看病过于集中在大医院, 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生资源匮乏。新医改意见对大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 带动社区卫生健康持续发展。所以公立医院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学科建设及解决疑难重症的轨道上来。突出加强特色学科建设, 建立“小病到社区, 大病到医院”的就医发展趋势。

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机制改革, 加大政府投入, 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 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医改后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收入, 即取消药品15%的加成, 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及由此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收入、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方式解决。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二个渠道。因此, 要增加医院的收入必须在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上下工夫, 注重加强对急危重疾病的探索与研究及特色、重点、新兴学科建设;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医疗技术成果, 寻找空白点, 增加新亮点, 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的效用带动新业务的开展。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医院, 以吸引更多的重病、疑难病患者前来就诊, 进而增加医院的的医疗业务收入。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医改方案中规定公共卫生机构和大型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预算管理办法, 大型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是医院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 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医院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 是为实现医院的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医院活动的详细安排。医院的整体预算是基于基期的固定或弹性预算, 在业务单元几个部门或科室预算的基础上, 按照财务年度组织预算的汇总审核, 并拟定整体预算规划。医院预算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分析。一般而言预算的编制是由以财务科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的整体战略目标采取“二下二上”的工作模式进行预算的具体制作。而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 强有力的预算执行是保证预算管理流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执行过程中, 要按照内控制度中预算授权机制和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能, 使各岗位在预算管理中各事其责, 严格按照预算办事。财务部门通过日常的经营信息和动态的管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年终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 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综合考评分析, 确定考评机制, 并进行奖励或惩罚。

三、加强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

医院加强成本核算, 对于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控制费用, 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医院运行管理及绩效考核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行医院财务制度指出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在以上述核算对象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 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医院, 应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医改后在医院收入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并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 如何降低医院的费用支出, 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 科室成本核算的是成本核算的中心环节, 是成本控制的重点, 医院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成本直接或按照一定的分摊标准全部计入到科室成本中, 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 找出成本变动的原因, 并提出管理建议和改进措施, 以控制科室成本减少费用支出, 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筹资管理

医院的筹资是指医院向外部单位、个人或在医院内部筹措和集中资金的一种财务活动, 它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渠道, 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医院的筹资渠道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或者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同筹资方式下资本的成本不同, 这就要求医院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分析影响筹资的各种因素, 权衡资金的性质、数量、成本和风险, 合理安排筹资时间, 适时取得资金, 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方式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 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 防范医院财务危机, 提高筹资的使用效果。

五、加强医院资产管理

上一篇:大学俱乐部下一篇:校园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