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资源

2024-08-26

器材资源(精选7篇)

器材资源 篇1

笔者参加了日前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学能手的比赛, 上的课题是《趣味投掷标枪》, 经历了由选题到试教, 反反复复好几个回合, 最终在省比赛的亮相赢得了评委和观摩教师的好评, 终于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其中器材的选择给我影响最深, 也是本次课的一个亮点, 现根据个人体会谈点想法, 和同仁们商榷。

一、器材选择必须遵循安全原则

安全永远是体育课的第一要务, 体育课免不了要和大量的器材接触, 体育器材的安全性是教师在选择器材前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其中包括器材自身的安全因素, 器材对学生的危险构成程度如何等。而投掷课的安全又是重中之重, 以前发生在投掷课中的安全事故已是屡见不鲜了, 发展小学生的投掷能力可选择的器材很多, 传统的是垒球和小铅球, 但笔者考虑到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 万一有少数学生不能服从统一行动, 哪怕就是垒球在短距离的快速飞行过程中砸到小学生身上, 也会造成伤害事故, 为此笔者在投掷物的选择上动了很多脑筋, 一次偶然的机会, 看到中国田联对趣味田径器材的介绍, 我立即对趣味田径中的投掷器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趣味田径教材推荐水平二的投掷物是趣味标枪, 从外观上可分为小鱼标枪和火箭标枪两种, 我首先选择了是“小鱼标枪”, 它的外形像鱼, 快速投掷还能发出响声, 有孩子想象它是鱼雷, 也有孩子说它是炸弹, 孩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器材都非常兴奋, 迫不及待地想试试。因为趣味标枪的自重量比较重, 而且比较硬, 如果不小心打在身上还是比较疼的, 所以在练习时我非常担心学生的安全, 每一次的练习都是组织好学生统一练习, 几次下来,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都被我给束缚住了, 有胆大的孩子就跟我抗议了, 说:“老师这样不好玩, 每次都是你吹一声哨子我们投, 二声哨子我们去捡, 一点意思都没有。”听了他的话我震惊了, 因为我充分考虑了安全因素, 却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于是我又选择了另外一种投掷物, 类似火箭的趣味标枪, 这种投掷物主要是用泡沫和海绵构成, 比较软, 任凭学生怎么投, 砸到学生也不会造成伤害事故, 而且学生兴趣不减, 我最终就确定“火箭标枪”作为本节课的投掷物。

二、器材选择应该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告诉我们, 小学生对颜色鲜艳, 结构奇特的器材容易产生兴趣, 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所以在不同体育器材选择上, 我们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看到这些器械就有想试一试的感觉。试想一下, 如果用灰不溜秋的铅球或色调单一的垒球作为投掷物的话, 能激发小学生参与投掷的多少欲望, 笔者最终选择“火箭趣味标枪”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它的外表, 它外表像火箭, 色彩鲜艳, 由不同的颜色组成, 对于水平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无疑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而且火箭的特征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飞得高和远, 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追求正好和投掷教学的内容相吻合, 一举两得, 充分地运用了器材的诱导因素,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减轻了兴趣激发的压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学生从头至尾都充满着激情,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器材选择应该和体育课运动负荷预设相联系

体育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每节体育课都应该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大小除了和教师安排的练习密度、强度有关外, 还和器材有关, 因为器材的重量和大小都和练习的强度有关系, 同样的次数, 不同样的重量, 对学生来说负荷是不一样的, 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重量的器械, 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 在一定练习密度情况下, 学生不会出现过度疲劳。水平二的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 从生理学角度, 小学生不宜进行大负荷的力量练习, “趣味火箭标枪”属于轻器械, 重量和垒球差不多, 符合水平二学生的生理特点, 这也是决定选择“趣味火箭标枪”作为练习器械的原因之一。

四、器材选择力求一物多用, 开发器材多效功能

现在很多的体育公开、观摩课, 任课教师都准备了大量的器材, 来吸引观摩教师的眼球, 有点“花里胡哨”, 这在日常工作中是不现实的。体育课器材应该力求简洁、实用, 尤其是常态体育课, 体育教师工作量很大, 不可能每节体育课都准备大量的器材。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器材多效功能, 力求做到一物多用, 同样的器材要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出来, 真所谓“平淡中见真彩”。我选择了“趣味火箭标枪”后, 就认真研究它的功能, 除了给学生投之外, 还能做哪些练习呢?笔者根据它的外形, 联想到可以让学生模仿火箭发射, 让学生自由玩平衡类游戏等, 以此提高学生兴奋性, 投掷课中活动肩关节是必须完成的专项准备活动, 笔者就设计了让两个学生合作持“火箭标枪”做翻转动作, 既增加了练习的乐趣, 又达到了专项准备活动的目的。基本内容传授结束后, 想利用“趣味火箭标枪”做一些素质练习, 以增加运动负荷, 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笔者设计了双人合作跑的练习, 两个人合作夹住火箭标枪, 不允许松掉, 往不同方向跑, 实验下来, 发现效果很好, 学生练习积极性很高。

五、器材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牢固性

体育器材的使用必须考虑到它的经济性, 大多数器材是易耗品, 作为体育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考虑到器材的牢固性, 如果器材的损耗率高, 那就失去使用的价值, 因为代价太大了。在选择投掷物的时候, 笔者做了比较, 开始使用的“小鱼趣味标枪”比较硬, 而且材料有部分是橡胶构成, 几节课下来, 就有部分尾巴折断了, 损耗率比较高, 而“火箭趣味标枪”比较软, 着地有缓冲, 不易损耗, 几节课下来没有一点损坏, 这也是选择“火箭趣味标枪”的理由之一。

体育器材的选择和利用是体育教师备课的内容之一, 充分开发器材资源是体育教师的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跳出器材看器材, 开动脑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会让我们的体育课更加实效。

器材资源 篇2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资源中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地、各校要特别重视充分利用和不断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优质资源,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色。目前制约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器材、场地的严重缺乏。有没有足够的体育器材是能否搞好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更好发挥教育优势,充实和更新教学,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平台,体现体育新课程的时代性、选择性、民族性和乡土性。

当前,我校面临场地小、器材少和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努力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资源,以使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什么样的课程资源是好资源?农村地区的体育器材如何开发?在农村地区学校开发与利用体育器材是否可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和开发场地与器材等教学资源?这些问题便形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新的体育课程理念的确立是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是我们构建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实施新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校建设“平安校园”的办学特色,更彰显该课题具有的实用价值。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才提出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资源中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予以申报。

二、课题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题小组对体育课程性质的定位、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作如下分析并提出本课题。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

1、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2、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3、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制订教学方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也要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2)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条件来确定每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课时数比例。

三、课题的界定与相关研究综述

1、体育教学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发育期,因此小学教育要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小学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发展。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身心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体育教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的战略重点,对提高人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保障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资源开发

由于长期以来执行全国统一教学大纲,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较为淡泊,主动性和积极性尚不高,故目前开发与利用体育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以及体育信息等资源的水平都还较低。

3、场地 体育场地是学校的标志性和功能性建筑,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加快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和标准化研究对于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仍存在对体育教育不重视、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以及场地、器材的管理混乱的现象,因此我们要不断注重学校体育教育建设,关怀体育教师,不断探索发掘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循环利用途径。

4、器材

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探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特点,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开发和配置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有利于构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置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学校体育器材、设施。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1、探索寻找和利用体育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2、研究农村地区到底有哪些体育资源可以开发。

3、制作简易器材。

例如:将废弃的短绳用作二人使用的拔河绳,书包用作负重物,学生自制陀螺、毽子等。

4、改造场地器材并进行合理布局,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和安全性。

例如:改建沙坑、制作铁环等。

5、研究如何利用所开发的这些场地、器材等体育资源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铁环、橡皮筋、陀螺、毽子等,都是学生非常喜爱并熟悉的体育器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好这些器材从事各种体育游戏,用以激发学生学与练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效果并能从中受益。购制一些花钱少、效果好的体育器材组织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传统游戏项目,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

五、研究对象及范围

首先对我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全校各班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进行调查、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调查。其次是实验对象的选择,各年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出部分班级为实验班级,其余为对照班级。另外采用讨论法寻找可开发的场地和器材。接着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开发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各种现状,效果进行调查。对实验前后可以使用的场地与器材数量及种类进行调查。对实验前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行调查。

2、讨论法:和全体师生一道共同讨论,哪些资源可以开发,怎样进行开发。

3、统计法:统计分析各种数据材料。并收集整理开发场地与器材的具体资料。

4、内容分析发:对实验前后学生的素质体能进行数据收集,并各项指标内容作分析论证。

5、比较研究法:实验班级与参照班级进行对照比较。并作分析论证。

6、经验总结法:形成各种经验论文,总结材料、研究报告。

七、研究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一个年级中的一个班级为实验班级,本年级另外的班级作为参照班级。

(二)、实验的时间及阶段

本实验周期为三年,采用循序渐进,分段实验的方法,分准备阶段(半年)、实验阶段(二年)、总结阶段(半年)。

(三)、实验效果预测

通过场地器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四)、科研的基本准则

1、实事求是、严谨细致。

2、要遵循发展性、自然性、适宜性、全面性原则。

(五)、实验具体措施

1、准备阶段

(1)、分析学生情况:按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收集并整理各种数据资料存查。(2)、积极制订课题方案、计划、准备申报材料。

(3)、全体参研人员一道加强联系,取得共识,制作器材,规划场地,为实验做充分准备。

2、实验阶段

(1)、根据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铁环、陀螺、橡皮筋、毽子等。(2)、通过以上项目拟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柔韧性、协调性,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竞争与拼搏、互助与合作等精神。

3、总结阶段。

(1)、全面检测、整理资料、分析数据。

(2)、全体参研人员一道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报告。(3)、成果展示(师生献课)

(六)、科研经费保障

由丁世旭校长任课题负责人,保障经费落实到位(预计经费约12000.00元)。

参考文献:

[1]刘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2] 段炼;长春市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玲;《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辽;浅析学校体育教育场地与器材使用中的问题与改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06期

器材资源是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 篇3

在武进区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中, 笔者看了一节内容为“三年级站立式起跑”的课, 该课是隔天备课, 第二天借班上课。在这种赛课制下,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击破技能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是考察教师对教材把握能力的重点。对此, 授课教师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充分开发器材功能, 使器材的巧妙运用成为课堂的亮点, 如, 借助小沙包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技能等。

二、案例回放:利用小沙包进行站立式起跑教学

站立式起跑的技能特征是一脚前一脚后, 根据左右脚站位两手臂配合自然摆放, 重心下降并前移, 听到发令后快速蹬地跑出。站立式起跑的易犯错误包括:预备时同手同脚;预备时两脚间隔太大, 重心靠后;听到发令时, 后蹬不充分、起跑慢, 甚至会出现垫步现象等。为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巧妙利用小沙包, 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的易犯错误, 有效地完成了技能教学目标。

1. 用小沙包解决同手同脚问题

课堂上, 分给每位学生一个小沙包, 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并固定不动;然后, 用口诀——“左脚前、右脚后, 右手在前握沙包, 听到信号快快跑”引导学生做动作, 从而通过让学生“右手拿沙包”, 帮助学生建立“右手在前”的概念, 反复练习几次后不再握沙包, 把沙包放在预备时右手的正下方, 用语言提醒个别学生不要同手同脚。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同手同脚的现象消失了。

2. 用小沙包当“起跑器”, 解决后蹬问题

解决后蹬问题从缩小两脚之间的间距开始, 为此, 教师要求学生的右脚只可向右侧后方退一只脚的距离, 并用小沙包定位, 且要用右脚前脚掌踩住沙包。小沙包此时变成一个“起跑器”, 便于学生体验后蹬感觉。通过几次练习, 学生有效纠正了跨大步的预备姿势。

3. 用小沙包帮助学生的重心前移

在站立式起跑时, 利用重心前移获得一定的势能便于提高起跑速度, 但是, 部分学生不会移动重心, 一般只会低头俯身, 而重心仍留在起跑线后。对此, 教师要求学生把小沙包放在起跑线前20厘米~30厘米处, 要求学生在降低重心的同时要把沙包作为标志点, 肚子要过沙包。当学生体验到人体已经要失去平衡而前倒时, 就说明学生的重心已经前移了。

课后分析:在该次课中, 授课教师充分开发了小沙包的功能, 巧妙地解决了站立式起跑的技术要领, 课堂气氛活跃;除上述三种主要应用外, 小沙包在本次课中还承担了起跑线、发信号的工具、游戏的器材等功能, 成为了该次课堂教学的看点与亮点。

三、课堂诊断

1. 解决易犯错误, 达成技能教学目标

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其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重心前移、后蹬充分、反应快速等方面。站立式起跑主要应用于长跑、迎面接力跑, 以及跳远等项目的助跑中。而且, 将站立式起跑的技能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如, 当人们需要原地快速起动奔跑时, 就要反应灵敏, 并利用重心下压前移和充分后蹬快速跑出。在本次教学中, 教师利用小沙包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动作。同时, 也促进了技能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提供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中, 教师用小沙包作为辅助教学器材, 即把投掷器材用于跑步类教学, 别出心裁, 学生比较感兴趣。有了这个教学“帮手”, 当站立式起跑中出现问题时, 教师提供了解决的方法, 学生通过尝试纠正了错误, 这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很有效。

3. 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

站立式起跑并不是难度很高的教学内容, 在实践中, 学生只要两脚步子小、重心下压前移、不同手同脚, 听到口令快速出发即可。在听课时, 笔者观察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注意到重心前移的好处, 跨大步的预备姿势被自然淘汰。在检验学习效果的环节中, 授课教师发令让学生采用站立式起跑比赛快速跑,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采用正确的起跑动作, 由此可见本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四、改进建议

1. 本课在热身部分采用动物模仿操, 笔者认为该内容与主教材相关性不大。在教学中, 在热身部分最好能够渗透一些与技能教学相关的内容, 本课是跑步类的教学, 可以安排灵敏性练习、改变重心的练习及跑步类游戏等。

2. 起跑好坏的标志之一是起跑速度, 反应的灵敏性也很重要, 本课重点是解决站立式起跑动作, 相对来讲针对灵敏性的练习比较少。事实上,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丰富发令的形式, 也可以变换发令者, 这样既可以练习动作, 又能练习灵敏性。

电教器材室制度 篇4

电教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

1、了解学校教学计划和进度,熟悉教材内容,及时向老师推荐使用电教教材,协助任课教师准备电教课所需器材设备,指导任课

教师正确地操作和使用电教器材,教育学生爱护器材设备。

2、做好电教器材的申购、登记、入库工作,做到帐物相符,健全电教器材借用制度,借出后应及时收回、检查、清点。

3、熟悉电教器材设施的性能,掌握操作、保管及维修方法,保证电教器材的合理、正常使用。

4、制定复杂设备的使用程序,帮助并指导上课教师熟练使用电教器材。

5、认真执行安全规则,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触电等安全防范工作。

6、保持电教专业教室及设施的清洁、卫生,定期组织卫生扫除。

7、按时参加上级有关会议及业务学习,按时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

8、建立电教工作档案,并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电教器材室管理使用制度

1、电教器材安排专人管理,管理员应根据教学需要及时申请购置相关器材。

2、管理员要掌握设备性能、使用方法,能排除一般故障,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要定期对电器通电驱潮、检查、保养。

3、有关教师必须了解设备性能,掌握设备使用方法,严格操作规程,使用时若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管理员,非正常损坏设备应照章赔偿。

4、电教器材室应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教师因教学需要借用器材,应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严禁教师私自占有器材设备和利用电教设备播放与教学无关的节目,若触犯法律应追究法律责任。

5、电教器材室应保持干燥通风,室内应有消防器材,做到防潮、防霉、防尘、防火、防锈、防盗、防酸碱。

6、每学期学校要定期检查清理器材设备,管理员工作变更时,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电教器材损坏赔偿制度

1、有意损坏设备、工具、材料和故意浪费者,应照价赔偿,并进行批评教育。

2、教学过程中正常损坏的电教仪器一般免于赔偿。但属于不按操作规程或因粗心大意、玩忽职守等原因损坏的器材,情节较轻的,要赔偿器材的原价或部分金额,情节严重的要加倍赔偿。一般使用2――5年的按80%,5年以上的按50%。

3、电教器材因保管不当而造成的丢失,均按原价值的120%赔偿。

4、意外损坏(如火灾、被盗等),应查明事故原因,并由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赔偿方案,有关赔偿手续均由总务处办理。

器材资源 篇5

一、改造现有器材, 进行二次开发, 挖掘潜在功能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细心挖掘现有体育设施的功能, 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 变换活动形式, 充分发挥现有器材一物多用的功能。如, 一张小折垫, 除用于完成滚翻训练以外, 还可以进行竖、架、叠、抬、爬等相关活动;栏架, 可以用来跨栏, 也可以用做投射门, 还可以用做钻越的障碍等;实心球, 不仅可以用来投掷, 还可以用做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保龄球等。需要注意的是, 改造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每一种方式运用的条件和效果都有所不同。

二、借用生活物品, 合理改造, 创新体育游戏

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考虑经济性原则, 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 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即要做到校内有的器材不求助于校外, 本地有的器材不求助于外地, 自己能制作的器材不求助于购买。因此, 要充分利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力量, 将身边的生活用品改良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有用资源。

拓展视野, 合理选择日常用品, 并研究其体育功能与开发价值, 分析其所能达到的体育目标。利用生活物品, 不仅能解决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 改善教学条件, 同时也能让体育活动更贴近生活, 让学生喜爱体育教学。如, 下表展示了对生活中物品进行开发与游戏创编的尝试。

由上表不难发现, 生活中的物品通过体育教师的分析、设计与加工, 同样也能达到用于体育教学的目标, 促进学生的体育活动、身体锻炼的开展。

示例:《欢乐夹——原地侧向投掷》课例展示

在体育器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教师开发“塑料夹子”来进行原地侧向投掷, 既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练兴趣。“夹子”游戏包括:画彩虹、打靶、打猎等。在课的开始部分, 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小动物行走、玩抓尾巴”的小游戏, 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准备活动。针对需要掌握的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方法的重难点, 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 教师充分利用“塑料夹子”设计打靶、打猎两个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 出手的速度要快”, 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工废旧器材, 变废为宝, 丰富游戏形式

在开发废旧生活物品的过程中,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动员学生进行开发的尝试, 自制简单的体育活动器材。如, 可用废弃的报纸制作出彩色的纸球, 进行足球基本功练习和发展各种投掷能力;利用废弃的汽车、自行车轮胎进行投、跳、跑、钻等身体素质练习;利用废弃的塑料瓶进行保龄球、投掷等各类游戏活动;利用废弃的横幅进行舞蹈、跑跳、拼图等游戏。教师则重点从游戏名称、游戏目标、游戏规划与方法、游戏建议等方面进行游戏创编, 且游戏要符合器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下是“自行车外胎”器材开发与游戏创编的示例展示:

游戏一:运送伤员

游戏目标: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力量,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游戏方法:三人一组, 两人双手握持一个车胎, 车胎上面坐一位“伤员”;两人抬行前进;完成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

游戏建议:在分组时, 最好将身高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 避免出现两个小个学生抬一个大个学生的情况。

游戏二:学“机器人”走

游戏目标:锻炼学生日常练习中无法锻炼到的肌肉群,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游戏方法:学生双手各拿一车胎, 用脚踩住, 向前走动, 同侧手脚使用一个车胎;可以是直线走, 也可以是曲线走, 脚在走动过程中离开车胎即为犯规, 需要从犯规处重新开始;以最先完成预定路线的学生或小组为胜。

游戏建议:游戏方式应该多样化, 曲线、折返、接力等方式都可以, 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游戏三:青蛙跳荷叶

游戏目标:提高学生连续跳跃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及全身的动作协调能力。

游戏方法:在地上摆放6~10个外胎, 间距1~1.5米, 学生用双手连续摆动动作带动身体连续跳过地上的车胎。以能够顺利完成所有车胎的学生为胜, 或以最快完成的小组为胜。

游戏建议:教师可以安排多种摆放方法, 如圆形、蛇形、三角形等, 以提高难度, 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

游戏四:套圈比准

游戏目标:通过游戏或竞赛, 提高学生投掷动作的准确度, 发展学生的判断力。

游戏方法:在离投掷线2~5米处放置一高度为1米的柱子, 学生用单手或双手投掷动作将手中的车胎套入柱子中, 投掷过程中以及投掷后脚禁止超越投掷线, 每人投3次。以投中次数多的学生为胜,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套中个数, 套中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建议:柱子尽量采用固定的, 也可以使用可移动的, 但要求其底部比较重, 不易侧倒。

游戏五:捕小鱼

游戏目标:通过游戏, 提高学生的变向跑技术, 发展学生在跑动中的躲闪能力。

游戏方法:准备绳子若干、竹竿一根、车胎一个, 将绳子绑在车胎上, 然后再绑于竹竿一端做成道具。教师用道具作为“网”, 利用“网”来驱赶“小鱼” (学生) , 被网住的“小鱼”暂时离开游戏场地;当剩下规定数量的学生时游戏结束。

游戏建议:教师需要在游戏前对游戏场地作明确规定, 对于被网住的“小鱼”要及时请离游戏。

游戏六:面向拔河

游戏目标:锻炼学生的上下肢力量, 帮助学生掌握上下肢配合用力的方法。

游戏方法:学生面对面站立, 以中间的一条线作为胜负线, 双手握紧同一车胎的相对点, 听教师哨声后用力将对方拉过中间的胜负线;将对方拉过线的学生获胜。

游戏建议:拉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脱手的情况,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掌握摔倒时的保护动作。游戏可以采用两人或四人对决的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自制游戏器材, 合理搭配, 拓展体育游戏

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资源的开发, 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 从而真正学会学习。同时,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以下是笔者与体育组教师共同参与的体育器材的制作, 以及对游戏的创编:

游戏一:七彩纸球

将报纸团成团, 在外面套上彩色塑料袋做成纸球, 低年级学生可进行互相抛接球、踢足球、滚球等练习。

游戏二:舞金箍棒

可将废弃的挂历做成“金箍棒”, 供学生活动使用;还可将“金箍棒”放在地上摆成一排或其他图形, 供学生进行跳跃练习等。

通过师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的改造、修饰, 我们发现学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 将废旧的生活用品开发制作成有趣的活动器材, 让教师感到非常的欣喜, 这种由学生自主开发的器材, 以及自主研究的游戏规则, 不仅体现了多主体、多途径开发的原则, 更是社会适应性目标最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旭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胡爱玉.学校阳光体育——学校体育新概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董玉泉.刘学军,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学案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5]万伟.知识观转变视野下的课程改革[J].教育科学, 2003.

器材资源 篇6

莲湘校本课程是在笔者学校1~6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要求学生以“活动组织者”、“主动实践者”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中。该课程自2005年开始实施以来, 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实施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 已成为培养新时期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一种有效载体。在此, 笔者将课程开发的整体策略和思路介绍如下:

一、整合资源, 给器材以生命的活力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 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资和人力, 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 也是课程得以实施的条件。整合, 通俗地说就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课程资源整合就是把不同的资源组合在一起, 共同为课程实施服务。它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 更是一种策略。通过组织和协调, 把彼此分离的资源整合成整体, 追求资源的最优化和整体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整合教师资源。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靠教师单枪匹马地搞开发不现实、更不可能, 它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大力支持。体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程的指导任务不是某一位教师能够完成的, 因为课程开发活动中必然会运用到各学科课程所特有的学习方式, 如语文学科中的文字表述、自然学科中的观察与实践操作、数学学科中的统计与测量、艺术学科中的表演与绘画等。同时, 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 这样可以调动学校一切资源支持体育课程的开发, 使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 确保体育课程开发顺利进行。要挖掘社区的体育课程资源, 不仅要邀请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开发, 还要充分利用当地高等学校专业和教育科研院所的课程专家的人才优势, 与他们合作, 请他们成立专家指导组, 参与体育课程开发, 进行指导和帮助。

整合活动资源。整合活动资源就是教师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设计跨领域的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活动一般由学校依据地域文化、校本文化、学校特色等统筹规划, 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使研究活动形成系列。譬如, 把莲湘花鼓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方案, 把莲湘花鼓文化资源整合成桥、船、住宅、鱼虾、蟹、体育器材、饮食、旅游等板块。学校整合这些板块的文化资源开展体育实践活动, 不仅使活动常态化, 而且发展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丰富了学校的内涵。

第一环节主要通过访问、参观学习、请教专家的方式探究莲湘花鼓的历史, 了解莲湘棒制作的方法。目前, 校园的画廊里不仅刊登了学校莲湘表演队参加各种演出的照片, 还专门设定了“野田河边花鼓词”专栏, 登载了学生们从民间收集来的花鼓词, 展示学生们以莲湘花鼓为主题的书法、美术作品;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在每天早晨、中午、放学前都要播放莲湘花鼓词演唱曲目, 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

第二环节为师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形式。为了使这朵民间奇葩绽放光芒, 第一,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利用莲湘花鼓创编莲湘操, 丰富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把莲湘花鼓引入体育等课堂作为教材, 丰富课堂内涵, 打造精品特色课堂。体育课程“舞动莲湘”单元教学方案, 预计分5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是走进生活, 了解、制作莲湘;第二至三课时是亲近生活, 学打莲湘;第四课时是创新生活, 由学生创编莲湘舞蹈动作;第五课时是莲湘舞蹈活动展示。第二, 要做到班班有莲湘小组, 能以莲湘花鼓为内容表演节目。第三, 要建立学校莲湘花鼓表演队, 参加市、镇大型活动演出。第四, 举行民间艺术节。在艺术节上, 有班和班之间花鼓对唱、年级与年级莲湘比拼, 学校莲湘花鼓表演队更是为学生们演出了精彩节目, 民间花鼓艺人也会被请进校园表演原汁原味的莲湘花鼓、荡湖船, 此外, 艺术节上学校还将评出校园莲湘王。

第三环节为拓展社会实践领域。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空间不能仅局限于课堂, 应向课堂外延伸, 甚至创设条件向社会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 在高效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兴趣至上, 学生人人喜欢器材

运动兴趣和学生的需求是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程开发中, 学生的需要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大家常常纠结于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哪一个更重要。事实上, 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促进个体社会化, 课程的选择也是围绕如何实现个体社会化进行的, 体育课程概莫能外。课程设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其内涵在于课程的设计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要尊重学生获得发展的权利和需要。重点是“发展”, 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与教学得以“发展”。其发展的指向就是社会的需要, 及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弄清楚学生需要什么, 并利用多种方式去开发课程资源, 去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练习欲望,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校本课程恰恰适应了这一要求, 其学习内容多是以学生跳过的民族民间舞蹈为基础, 学生接受起来容易, 参与热情高, 便于调动学生身心共同参与, 引起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共鸣”。如, 在练习“莲湘操”的过程中, 开始阶段学生的动作不协调, 节奏感掌握不好;但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 大部分学生逐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随着动作的不断熟练, 上下肢逐渐变得协调, 单一的跳跃发展为具有舞蹈特点的优美动作……整个活动中, 学生始终在挑战自我, 他们由不会、胆怯到成功、自信, 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和跳跃能力等。而这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集娱乐、健身、趣味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也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开发价值。

三、乡土是根, 器材开发不竭的动力

乡土资源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根, 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是叶, 根深才能叶茂。乡土体育活动项目依赖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体育文化的长期积淀, 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 有助于形成具有各地、各校特色的体育课程, 使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密切结合。乡土体育资源的内容很多, 如哈萨克族的叼羊竞赛、朝鲜族的顶瓮竞走活动、白族的跳山羊活动、藏族的拔河以及民间的踢毽、滚铁球等, 这些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校本课程中的“莲湘花鼓”所需要的器材制作简单, 多数能就地取材、开发, 而且对场地要求不高, 这就有效弥补了农村学校器材不足、场地差的现状, 推进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 对乡土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创新

上述内容对体育课程教育而言, 只能称为运动素材, 要作为体育教材还需进行加工与创新, 即对乡土体育活动的教育性、健身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等进行挖掘、整理, 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 对活动目的、场地器材要求、活动过程和活动规则等进行设计与规范, 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莲湘花鼓表演者手持莲湘, 人数不限, 边打边唱, 动作和队形变化多端, 气氛欢乐。笔者对原有的莲湘打法进行了改造, 开发成近千人的莲湘操表演形式, 同时开发出莲湘花鼓集体舞, 让学生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 并对莲湘花鼓词进行了改编:首先, 从内容上创新, 学生们深入社会, 联系家乡和家庭的变化, 创作编写了新的莲湘花鼓, 如“放鸭娃娃”歌颂了农村改革的成功和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其次, 在形式上创新, 如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成莲湘花鼓, 边活动边唱, 既通俗又易记。

2. 注意安全教育

在安全性方面, 不仅要考虑器材本身的安全性能, 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器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如, 制作莲湘棒时要选择直径4厘米的结实竹竿, 学生在使用莲湘棒时不可用莲湘棒追逐打闹, 莲湘棒使用完后要交到班上统一保管。

3. 培养学生的素养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他们往往表现得较为自私, 不懂得尊重别人。而在莲湘活动中, 要求学生掌握民族风俗习惯及相关礼仪, 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四、器材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使器材充满活力

水平三 (五年级) “舞动莲湘”单元教学方案, 预计分五课时。第一课时是制作莲湘, 第二至三课时是打莲湘, 第四课时学生创编莲湘舞蹈动作, 第五课时莲湘舞蹈展示。莲湘是典型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之一, 学生在制作莲湘、打莲湘、赛莲湘的过程中, 掌握了技能、技巧, 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学会了合作与竞争, 感受到了体育课程丰富的内涵, 舞动了他们的青春和希望, 传承了文化, 传递了一种“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理念, 建立了家乡意识——做一个有根的人。

第一课时是制作莲湘, 教学之前在网上搜索《莲湘》的相关教学材料, 让学生了解中国莲湘悠久的历史, 知道打莲湘作为一种体育运动, 具有观赏和锻炼价值;召开信息发布会, 进行汇报;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 在网上找到莲湘相关舞蹈视频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让学生们对有关的莲湘舞蹈有切身体验。课堂开始后, 笔者伴随莲湘音乐打起莲湘, 激发学生制作莲湘、学打莲湘的欲望, 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搜索有关网站, 进而了解我国莲湘悠久的历史。指导学生制作莲湘时, 笔者讲解了莲湘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项, 特别是安全教育, 要求学生按步骤操作, 小组内紧密配合, 同时, 笔者进行巡视指导, 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器材资源 篇7

关键词:电影器材,市场,创新

电影是由三大主体来构成和划分的, 即:演艺制片、发行放映和器材设备。三者互为一体, 缺一不可。

哈尔滨20世纪在60年代初就设立了电影器材管理科, 80年代后正式组建了独立核算自筹自支的电影器材公司。

哈尔滨市电影公司所属14家国有电影院及开放俱乐部、文化宫, 所需的电影放映设备按经济计划模式必须申请到器材公司批准, 由器材公司选择产品统一采购, 加上各种费用及利润, 放映单位付款后才能取回使用。在保障电影放映单位的设备供应前提下, 电影器材公司另一个职能就是协助放映单位解决技术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推广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放映设备和技术。

在计划经济的几十年中, 电影器材为繁荣文化市场, 增进人们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也暴露出计划采购和家长式管理的弊端, 首先是放映单位不能自主选择所需要产品的规格、型号及性能, 经常出现部件与主机、设备与整体不匹配的状况, 给放映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其次是容易产生贪腐问题, 许多采购人员和决策者是看生产厂家的公关态度和人脉关系来选择和采购的, 无论是订购电影放映机还是灯光音响, 数量和价格成为回扣的标准, 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和诱惑很容易使人跌倒。

进入20世纪90年代, 由于电视、网络的冲击, 电影市场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每况愈下的电影票房, 也拐带着电影器材跌入低谷。哈尔滨市的电影器材也应在萧条和哀叹中, 在企业生死存亡之际, 走改革创新之路。

一、电影器材创新的必然性

(一) 改革与创新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

为了推动适应现代企业市场化的需要, 电影器材在放下“铁饭碗”的同时, 牢固地树立起紧迫感和压力感, 深刻认识到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渴望;对新的理念的认知;对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和对市场经济中千变万化的不确定性, 深刻认识到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要, 电影器材也应在新形势下更新完备企业的管理, 理顺好与放映单位的服务对等关系, 特别是与民营影院建立起协作睦邻关系, 吸收民营影院的长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 改革创新是时代与科学的需要

改革与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必要途径,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电影器材也要在商海大潮中逐步趟出自己的新路, 伴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观众对于环境的舒适、清晰的画面、逼真的音响和多功能小厅已成为首选, 陈旧的观赏条件, 原始落后的放映设备早已不适用消费者的需要, 将先进的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及时地传递给基层影院是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三) 改革与创新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各行各业的归宿基本都有了一个定位, 电影器材在企业类型中有它的特殊性, 在发展前进中又存在着局限性, 这就需要电影器材合理地掌握运用市场规律动态及变化, “放下架子, 面向基层, 上门服务”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将电影器材与基层影院“捆绑”起来, 将电影器材人员的收入通过分片包干与基层影院“效益挂钩”等经验与模式, 逐步地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二、电影器材创新的原则

(一) 电影器材的改革与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运用各学科的专业技术生产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是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需要的能力, 所以任何创新改革都要适应生存与发展, 否则没有其意义。

(二) 创新改革要有利于市场经济

电影器材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不定向发展的有机体, 只有适应市场的定向发展规律, 电影器材才能从中获取最大的收益。科学的营销策略是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 优质的服务是开拓市场的唯一保障, 所以任何活动都要在社会主义市场规律下出牌。

(三) 创新与改革有利于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能否立足的一个重要标志, 高素质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错综复杂的商海中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同时通过传、帮、带, 通过职业技能的考核培训, 造就出高素质的电影器材营销人员。

三、改革与创新方案

(一) 思想观念的创新

电影器材是电影放映过程中唯一的工具, 所以决策人员必须在更新设备上舍得投资, 对传统的“上门等客”的作风彻底根除, 掌握观众的心理动态, 主动配合影院解决一些突发故障和技术难题。

(二) 组织机构的创新

借鉴民营企业的经验, “一萝卜一个坑”, 不养闲人, 不吃闲饭。电影器材和放映单位形成互利关系, 每个员工都要在奖惩考核和业绩效益上的监督获取报酬, 通过具体的业务分工和实践逐步完善企业的营销队伍。

(三) 管理制度的创新

对电影器材进行管理创新必须从体制上进行改变, 创立一个有力的责任制度, 做到责任清晰, 有法可依的制度体, 加大企业的凝聚力, 让员工将企业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紧拴在一起。

(四) 技术运用的创新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尊重科学, 创新知识, 将先进的放映技术及时推广, 应用到基层影院的放映活动中去, 提升影院的技术含量和放映质量, 做好设备供应与技术更新的本职工作。

(五) 体制机制的创新

为了达到分工化合作而将效益最大化的效果, 电影器材管理体系应坚持自负盈亏的原则, 做到与基层影院相分离而又不脱离的体制模式, 建立起一整套现代化管理制度, 让哈尔滨电影器材重振老品牌、老队伍、老专业技术的雄威。

回首哈尔滨电影器材变迁历程, 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社会在发展, 历史在前进的自然法则, 旧的传统观念不彻底根除, 新的科学理念就不能建树, 陈旧的管理机制不彻底变革, 在市场经济中就会落伍、掉队, 这是符合自然规律, 符合辩证法的。

上一篇:H1N1亚型流感病毒论文下一篇:瑜伽的起源及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