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器材

2024-07-13

教学器材(精选12篇)

教学器材 篇1

表面看,一些学校因为缺乏专业教师,或者轻视音乐、体育和实验课,导致教学器材闲置。但我们要问,学校应该因“人”找“器”,还是因“器”找“人”? 同时即使配齐了音乐教师,学校就一定能开齐、开足、开好音乐课吗? 如果不能开齐、开足、开好,那最终“闲置”的是“器”还是“人”? 另外,我们的教育“闲”了孩子多少潜能?

第一个问题涉及学校管理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的理念问题。一些学校校长不重视教师潜在资源的开发,一味向外去争取物质资源, 并希望这些物质资源能给学校“涂脂抹粉”,并作为自己发展学校的 “业绩”,因为这些 “器材”让人看得见。而对教育发展的根本资源———教师却熟视无睹, 因为挖掘教师人力资源,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比较困难,更难外显。在这种理念下,一些校长更多的不是在校内找潜力、找方法,而是找借口等、靠、要。

第二个问题涉及教师是“人”还是“器”的理念问题。当前教育常被一些学校窄化为“教学”,教师接着把“教学”窄化为“考试与解题”,再把“考试与解题”窄化为“提优补差”。在当前,教师似乎成了“器”,只是某个学科的“教学匠”,无法真正成为教育人才。换句话说,在一些校长的观念里, 教师和学校的音乐器材一样,只是某个学科方面的“器具”,却不是完整意义上影响学生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本学科以外的知识、情感、意志、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生活资源和智慧等潜能都被“闲置”了,也正因如此,很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主观幸福感。

第三个问 题涉及教 育的根本 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人”还是成为只会考试的“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有九大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而我们现在的知识学习主要发展的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在音乐器材被“闲置”的背后,其余的七大智能都被“闲置”了,或者说被“忽视 了”,这么小的培养口径,让多少学生成为所谓的“差生”? 又让多少学生十几年坚持努力学习的 东西 , 最后到了 社会百无 一用,被“闲置”了? 比如英语,从小学学到大学,然而绝大多数人工作后就再没用过英语。教育究竟是培养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培养将来适合于某个工作岗位的“器”?

当器材被 闲置的时 候 ,教师、学生的部分潜能是不是被“闲置”了? 这是更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教学器材 篇2

一、存放地理教学器材的教室要专室专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不得从事其它活动。地理教学器材不得挪作他用,更不得据为己有。

二、地理教学器材室要由专人管理,实行管理人员负责制,管理人员有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提出处理意见。

三、地理教学器材要按计划采购,及时验收、登帐,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器材和学校帐册相符以及帐册、卡片、实物三对应。

四、地理教学器材要按分类编号,定位存放,布局规范,陈列美观,整齐清洁。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挤、防变形、防热、防晒、防磁等工作。地理教学器材要经常维修、及时保养,做好防腐、防虫、防霉等工作,使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五、严格履行出借登记手续,要做到先登记后使用。如果发现器材有问题时,应找管理人员协调解决,不得擅自处理或修理器材。一切器材的领用、外借、归还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并必须办理登记手续,检查器材的完好情况。教师使用时,必须根据课程安排和要求,由管理人员认真准备。使用完毕,及时归还、注销。外校借用,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由管理人员登记借出,并按时索回。

六、爱护地理教学器材,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损失器材要及时查明,及时上帐,器材需要报废时,要及时报告相关领导。

七、建立健全地理教学器材档案制度,妥善保存器材帐册、产品说明书、使用登记册、实验教学情况记载表等有关资料。

八、地理教学器材管理人员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要有主管领导参加,按帐点物,逐件移交,帐物不符要查清原因,并认真登记。

体育教学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篇3

关 键 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教师与学生;器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8-0074-02

农村学校因为器材短缺,教师又缺少必要的利用和挖掘当地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结果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的体育课都是一个模式的“常态课”,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丧失了兴趣,把体育课看成了最简单的自由放松课,这一方面在于体育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的缺失,另一方面就是体育教师缺少挖掘器材活力资源的能力。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根本就没有跑道。仅有的器材就是两副篮球架,而且一副篮球架还没有篮筐。为了丰富我们的课堂只有群策群力,合理利用废弃物,自制体育教学的辅助器材。首先,我给学生讲解了如何开发课程资源,重点讲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如改造法,即从简化规则、降低或增加难度、修改流程、转换和移植其他课程内容、变形器材、限制条件等方法着手对器材进行开发和改造;通过改变器材的形状、大小、重量、高度、场地布局、材料更换、功能转化等来开发器材的一样多用性、开发器材应用的普遍性,通过简化规则、修改比赛方法、得分方法、获胜条件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受益;再有就是整合法,就是把原有的体育课程资源按照一加一的形式很好地结合为另一种活动形式,如跳长绳时踢毽子、跳长绳时跳短绳等,让学生真正知道什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方法和意义。这样学生就会有一定的方向性去动脑、动手,很好地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强调的开发资源的可再生性、活力性、绿色环保性、科学性、健身性、安全性。其次,我们成立了由体育组为首的师生学校体育器材研发小组,然后成立了年级、班级自制体育器材活动小组,各小组的研发器材需上报学校体育器材小组通过方可实施,对于开发器材好、推广好的小组学校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后,对于通过的器材方案,师生在一起结合废旧的材料研究探讨改造的器材、形式和用途,由倡导者带头全体同学提供废旧的材料,师生在一起制作,然后尝试、改造、尝试、再改造,直到学校器材小组检查验收通过为止,才能应用于教学实验中。

比如废旧的汽车内外胎我们改造成要跳进,跳出的连续路面障碍或推着运行跑的竞赛器材;塑料瓶我们装上沙子改造成场地标志;破旧的足、篮、排球我们改造成可以供学生练习投掷时的移动靶子等,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会让它们变废为宝,在我们的体育课上发挥“余热”。再如一名女同学把一个大纸壳箱子剪成了“井”字型,中间空格画上“0”,然后在其余四个空格分别画上“1”“2”“3”“4”,游戏方法是: 一名同学在中间“0”空格,当听到开始口令后,按照0-1-0-2-0-3-0-4连续的跳跃跳完4为完整的一次,看一分钟之内谁跳的次数最多,非常的有创意,博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还有一个小不点,拿了两块磁铁和一根八号线铁丝,铁丝的两端都圈成了圆避免划伤,活动方法是:用铁丝代替跨栏的栏板,这样两块磁铁可以带动铁丝自由的调整高度。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就发现了,就是没有去想怎么解决,110米栏高1.067米、100米栏高0.84米、男子400米栏高0.914米、女子400米栏高0.762米,这些标准高度对于我们这些身高不足1.40米的孩子们来说就是从栏架中间钻过去都绰绰有余啊!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跨越,上课他们就是看客,跨栏架就是课堂上的摆设。这些都是他们缘于自身发现而创造出来的,还有很多同学的创意都出奇的好,让身为老师的我都感到汗颜。

通过尝试,我们暂时选择大家都认可开发的资源项目进入课堂实验,加以改进和提高。我们在上器械课的时候,我们只用一些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器材。如跳高,没有现成的跳高架,我们就用两个竹竿,一根橡皮筋;垫子没有,我们就到山上拾掇一些细小的茅草,然后用粗布缝成将近一米厚的草垫子包,这样就解决了跳高的问题。技巧就在我们自制的芦苇垫子、毛草垫子包上完成。我们分别缝制了不同厚度的草垫子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草垫子包。然后通过情境想象在蓝天与碧草的世界里自由的翻滚,想怎么翻就怎么翻,只要在安全的范畴内学生可以自由的创新性学习。再如攀登和爬越课,我们就用长拔河绳系在两棵粗壮的大树上,拔河绳最低点距离地面1.20米,然后在下面铺上草垫子,让学生手脚并用练习攀爬,每一项活动我们都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要领、帮助与保护、安全等事宜。

通过拔河绳、草垫子包等自制器材充实课堂教学,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提出创意和自制学习器材。如学生自制铁环、口袋、陀螺、沙包、毽球、球、跳绳等。较为突出的是学生利用废旧的自行车车圈制成了鱼跃前滚翻的障碍,利用铁皮易拉罐装上废纸制成了投掷的器材等。同时我们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器材和资源,如树木、墙壁、花坛等应用于教学。对于跳箱、跳山羊这类项目,我们都是用孩子的背,根据学生高矮胖瘦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强化安全事宜,加强保护与帮助,甚至采用其他有效保护措施,如护腕、护膝、橡皮筋、绳子、体操垫垫得多一些、厚一些,找力量大点的学生或老师亲自保护与帮助等,让学生真正在教学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兴趣点。

我们的体育课教学器材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如何利用和挖掘器材的活力资源,真正发挥器材的一样多用性。如我们自制栏架,栏架可用来跨栏、也可用来做投掷时的碉堡、小场地足球门、障碍游戏时的摆设障碍、双人小组合作搬运的器材等。

体育教学器材的拓展 篇4

一、利用小板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 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 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我经常利用小板凳来作为准备活动,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每一节课体育课必须要有5分钟的慢跑时间, 但是很多老师都说这5分钟跑下来以后, 很多学生基本上对接下来的课没有太大的兴趣, 因为学生们都反映跑的太累了, 太枯燥了。而我在设计这个5分钟慢跑的时候, 我把板凳散放在操场上, 让学生们在跑的同时去站占领这个小板凳就算胜利了, 然后再抽掉几张, 一直这样下来, 凳子越来越少, 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但是我发现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 学生们是越来越开心, 整个一节课是在笑声中渡过的, 真正的让学生是在学中玩, 玩中乐。

二、利用小板凳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记得我第一次把小板凳带进课堂的时候, 学生的种种表情让我至今难忘———开心、惊讶……那节课他们玩的很开心, 但是课后有好多同学都跟我说:“老师, 小板凳还可以这样玩!”“老师, 老师, 还可以那样玩!”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很多的想法都让我吃惊, 有的连我都没有想过。有的孩子说, 可以用它们做梅花桩, 可以让他们在上面练舞;有的孩子说, 可以连续放几个竖起来的板凳, 让他们可以模仿刘翔的跨栏动作, 体会冠军的感觉;还有的说可以用小板凳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比如说可以搭房子, 造长城等等……真的没有想到, 一个小小的板凳, 可以让学生们想出这么多好的创意, 真的很让我们激动。我在想如果可以让学生自由摆放, 让他们开动脑筋, 创造性的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比如说房子、长城、迷宫等等, 这样, 学生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去学习与游戏, 不仅仅感到身心的愉悦,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及其创新能力。

三、利用小板凳来设置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板凳有着小而灵活的特点, 我们可以巧妙的利用它的宽度、远度和高度,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说平放小板凳可以为“小河”让学生跨过, 来提高他们的跨越能力;把小板凳竖摆可以为“小树林”, 让学生在小树林中穿行, 来提高他们的奔跑能力;还可以把小板凳连起来放, 成为一座“小桥”, 让学生在上面行走, 来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学生们在这些场景中来进行游戏和学习, 他们会变得更加主动, 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 让他们变的愿意学。

四、利用小板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为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 学习运动技能是很乏味的, 要想把一项技术动作掌握好, 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的练习, 这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是很难的, 因为太枯燥的练习是没办法激起他们去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 在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 可以利用色彩鲜艳的小板凳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每一项技术动作。

1、利用小板凳来纠正途中跑的姿势

加大步幅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在平常练习时, 学生总想通过上体的前倾来达到加速的目的, 针对这一现象,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每间隔一定的距离放一张小板凳, 让学生在途中跑跨过去, 让他们体会动作, 有意识的向前迈步, 以达到加大步幅的目的。

2、利用小板凳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有很多的学生在练习跳远的时候, 都急于跳得“远”, 而忽视了跳远其实还需要有一定的腾空高度, 盲目的练习, 这样不仅达不到练习效果, 反而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这时, 通过练习跳有一定高度的小板凳, 让学生在用力向上跳的同时, 体会到了向上用力的感觉, 延长了身体在空中的滞留时间, 以达到既有一定的高度, 又有一定的远度的动作。

家长学校教学器材和图书管理制度 篇5

为加强家长学校实践教学设备、器材管理,充分挖掘设备潜能,确保学院不同层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教学器材和图书管理制度。

1、加强资产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用途、懂操作),“三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明确职责,台台设备落实到人头,谁用谁管、谁保养和送修。

2、严格资产管理纪律,各教学部门固定资产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未办理相应手续不能随意外借或私用。学校内部调剂须经本单位领导及实验管理组同意后到总务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内部调拨手续。借出或调拨到校外单位须经主管校长同意后到资产部门办理手续。否则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行政和经济责任。

3、各种设备、实物应建立相应的台帐,(设备管理组设立总帐,各系部以实验室、实训基地为单位分别建立分帐。)要求各项基础数据、资料要准确详实并保存完好。

4、设备使用应符合操作规程,由具备相应条件的人员使用。

5、设备应设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建立科学的保管和使用制度,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6、各台(套)设备应建立运转及维修记录。

7、设备损坏、报废或调用应有专人鉴定并通过实验设备管理组向学院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备案及有关业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8、对实验设备、器具等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查找核对,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向领导报告进行解决处理.一、做好图书登录工作:馆藏图书应全部进行财产登记包括书刊总括登录和个别登录。

二、做好图书分类工作:图书分类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学版)期刊分类表》。

三、做好书刊著录:图书著录应采用《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期刊著录应使用《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四、健全目录卡片。中学设书名、分类两种卡片目录,小学设书名卡片目录。

五、做好图书借出工作:学校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借出制度,向师生开放全部馆藏书刊;借还图书时要查看缺损情况,分清责任,并登记在册,借书人损坏、丢失图书应视后果严重程度以图书现价标准的1—5倍酌情赔偿。

六、做好图书阅览工作:学校图书馆(室)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阅览制度,向师生提供阅览场所和书刊,个人书刊不允许带入阅览室,损坏室内设备及图书者要按不低于现价的标准赔偿。

七、图书资料要定期清点,每学期至少清点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报废报损情况。

八、藏书结构要科学合理。该下架的书刊要及时下架。下架书刊和报废设备应经学校教务处同意并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教学器材 篇6

关键词:自制器材;思考与实践;延伸;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们学校的体育器材有了很大的添补。如板羽球,剑、刀、棍,塑胶球,大(小)体操垫,跳高架等等。这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全面了。然而,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在拥有相对丰富器材的今天,学生的学习似乎慢慢地变得只会简单地参与活动了,把学习变成是一种要完成的任务。动手实践能力、认真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渐减弱;使用器材时也不知道爱惜,觉得器材不是自己的,爱惜与否没有什么关系;课堂学习的内容很难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创造性的学习能力难于培养……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适当地安排学生自制器材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新问题,并且还能发挥出诸多优势。

学生的自制器材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激发动脑思考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记得在二(2)班的一次培养协调能力的教学课上,我没像以往那样以过障碍、钻山洞、座位体前屈等教学方式,而是在课前安排学生自己制作一个能够锻炼身体协调性的器材。第二天有个叫赵欣的女同学用小的矿泉水瓶制作了一个自抛自接轻物的器材:将一个矿泉水瓶横面剪断,用一条约1米长的细线把瓶盖和瓶体连在一起。她还给我进行了使用方法的展示,摇晃手,使瓶蓋飞起,再在细线的牵引下用手中的瓶体接住瓶盖,就算成功完成一次活动。如果这一动作熟练了,还可以变手为脚踢瓶盖来玩。她说:“这个活动还可以由两人、三人,或者更多的人配合来玩。”

是啊!学生的这一发明对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是非常好的,它综合了脑、眼、四肢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动作,活动方法还呈现出由易到难的梯度考虑,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发明。

自制器材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器材的使用最大化,发挥出器材的多用途,以及培养学生爱惜教学活动器材的意识。学生自己制作的器材,如,一个环保纸球,他们可以用来做手绢,用于击鼓传花,体下传球……在活动中,对自己制作的器材能够做到自己带头爱惜,还会要求别人爱惜器材,他们会像对待宝贝一样爱惜好自己的劳动成果。

自制器材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课堂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他们就会想办法去思考、去实践,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知识技能,这样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那么,适当地安排学生自制器材,激发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兴趣,他们就会把课内的学习带到生活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也更有利于做好活动的器材。因此,学生就自然地把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学习活动也就自然地走进了生活。

自制器材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比如,一个踢球项目的学习,我们通常是用足球来进行教学的,然而,在生活中不一定时常有足球和球场来开展足球运动。但只要学生知道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器材来进行活动,那一个小小的废旧水瓶、一些废旧的纸张、一条条的布料等等,他们都可以用来制作器材开展“足球”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能够把在课堂的学习创造性地运用和实践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创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可为我们的教学带来的优势很多。自制器材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动手实践,也能很好地把对劳动成果的爱惜体现在学习、生活中,把课堂的学习延伸到社会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等综合能力。

屈子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思考与实践,自制器材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应该还有更多的优势有待发现。

巧用器材做对比,提高教学效果 篇7

一、个人竞赛练习

准备尽可能多的旧矿泉水瓶 (大可乐瓶更好) , 并分别装满水后用颜色鲜艳的水彩笔写上尽可能大的数字, 数字的间隔可以是1~5中的任何一个整数, 如, 间隔为5米, 数字可分别为5、10、15、20、25……在跑道边每隔5米平行于跑道摆放整齐, 数字的方向要有利于学生清楚地观看。具体练习方式一般有两种:

1.固定距离看差距。将同性别的学生分成若干组, 听到体育委员的起跑口令后各组的第一名学生加速向教师规定的终点线跑出, 当某位学生第一个到达终点线后, 教师鸣哨, 后面的其他学生转脸看一下教师鸣哨瞬间与自己所处的同一水平线瓶子上的数字, 并减速停下, 向教师报出自己的数字 (要求实事求是) , 然后到自己的队尾排队。

2.固定时间看差距。分组形式同上, 教师发令后, 各组的第一名学生加速向前跑出, 教师同时启动秒表计时, 当到达规定的时间后, 教师停表鸣哨, 所有的学生记住教师鸣哨瞬间与自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瓶子上的数字, 返回后向教师汇报数字, 然后到队尾排队。

这两种练习, 即使不组织学生相互比较, 他们也会在心里衡量自己比其他学生多跑 (少跑) 了多少距离 (横向对比) , 再次练习时可以看到比上次练习或上节课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纵向对比) , 这种无言的自评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还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差距数值, 为学生提供了更直接的、更准确的努力目标。此外, 这种新颖的练习方式也很容易让学生联系到生活 (如高速公路上的车距确认牌) , 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也会比较高。

二、集体竞赛练习

准备尽可能多的瓶子, 并分成数量相等且与组数相等的几份, 上面分别写上1、2、3、4��代表1米、2米、3米、4米等。常用的接力形式有两种:

1.“把困难留给自己”的接力赛。将学生男女混合, 分成人数相等且实力相当的若干组, 画两条相距30米的平行线分别作为起点线和终点线, 在终点线后对应各组垂直终点线摆放瓶子, 瓶子之间相距1米并与瓶子上的数字对应, 体育骨干在终点线记录。比赛开始后, 各组的第一名学生加速跑出, 到达终点线后可以选择某个瓶子绕过, 加速返回后与下一名学生击掌, 下一名学生跑出, 负责记录的学生记录每组每位学生所绕过的瓶子上的数字, 最后总分相加, 得分多且名次靠前的组获胜。课前要通过语言调动优生尽量地绕数字比较大的瓶子, 这样才能给本组身体素质不是太好的学生减轻压力, 把“困难”留给自己, 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全队的胜利。该练习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学生可以通过各组的数值比较, 清楚地了解与其他组的差距 (横向对比) , 也可在一次练习后与前一次练习进行对比 (纵向对比) , 这样每次练习时学生们都会在增大优势或减小差距的心理驱使下更加努力, 也不会出现都绕数字小的瓶子的现象, 学生们也会根据本组的领先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 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也比较高。

无器材障碍跑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8

一、“灯”—进行绕、穿的练习

练习方法:练习前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成十字型站立,选出一名学生站在十字中心,担当“信号灯”,四组学生距离“信号灯”8~10米。练习时,成十字站立的四组学生做原地踏步或慢走,站在十字中心的学生,利用十字街头交警的手势指挥四组学生,依次通过十字路口。在指挥时,作“信号灯”的学生手臂前平举,掌心向前,代表红灯,手臂侧举,掌心向前代表绿灯。各个手势的时间定格在5~8秒钟,练习的学生按“信号灯”的提示进行有序地快速穿(直行)、绕(左右转弯)通过十字路口。在每次“信号灯”变换信号前,担当“信号灯”的学生手臂做上下摆动2~3秒的动作,代表黄灯闪烁,练习的学生看到此动作后,立即原地踏步,不得再继续穿越,等待“信号灯”的下一次指示,再继续穿越,学生依次轮流担任“信号灯”(见图1)。

练习目的:此练习对障碍跑穿、绕动作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有积极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养成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习惯。

练习要求:1.“信号灯”每次的指示时间控制在5~8秒;2.练习过程中违规的学生,直接淘汰出局;3.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人数多的队获胜。

练习建议: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安全,教师应实时监控。此练习适合小学中、高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因为此阶段学生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识别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墙”—进行跳、钻的练习

练习方法:两名学生相对蹲立,两手对拉,组成一面能左右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的平面“墙”。组成“墙”的学生,可做顺时针或逆时针180°翻转,翻转时组成“墙”的两名学生要给练习的学生一个提示。进行练习的学生在“墙”回到平面时,抓住时机迅速跳过“墙”,或者在“墙”翻转180°时,抓住时机迅速钻过“墙”,完成练习的两名学生在前方1~2米处位置再次组建一面翻转“墙”,以次类推。可提前规定,如,组建翻转“墙”时,可将钻的“墙”与跳的“墙”相交叉,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组进行比赛。如果小学生对翻转时机把握不好,那么可只做跳“墙”或钻“墙”竞赛(见图2)。

练习目的:此练习对障碍跑跳、钻技术动作的改进和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及反应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效。

练习要求:1.练习的学生在跳过“墙”或钻过“墙”的过程中,与组成“墙”的学生不得有身体接触,更不得冲撞组成“墙”的学生;2.组成“墙”的学生不能随意加快“墙”的翻转速度及随意升高或降低

“墙”的高度,“墙”回平面或翻转成180°时,要停留2~3秒,给练习学生一个提示后,然后再进行翻转或返回平面,跳“墙”的学生一定要等到“墙”回平面后再跳过,钻“墙”的学生一定要等到“墙”翻转成180°后再通过;3.下一组学生等前一组学生组建好“墙”后,方可进行练习;4.在比赛时,不能及时过“墙”的学生将被淘汰,最后看在规定时间内哪组剩余人多为胜利。

练习建议:钻“墙”时的垂直面积应尽量大些;跳“墙”时的高度和宽度应尽量缩小,以利于学生跳过,避免磕绊而引起伤害事故。

三、“门”—进行钻、爬的练习

练习方法1:练习前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纵队相隔1~2米站在一条直线上,每组选出一名学生站在两队的中间担当“门”,中间的“门”以立正姿势为“关门”,一手侧举或双手侧平举为“开门”。练习时,学生慢步行进,在中间的“门”一手侧举或双手侧平举“开门”时,快速从担当“门”的学生的手臂下钻过或爬过,当“门”成立正姿势时,通过“门”的学生立即成原地踏步,等待“门”的再次开启。每次“门”的打开时间约5~8秒,关闭的时间为2~3秒,“门”的高度不得随意增高或降低,做“门”的学生手臂不得上下摆动,以免伤害到同伴。学生轮流担当“门”的角色,随着学生的掌握程度,“门”的高度可逐渐降低,以增加练习难度(见图3)。

练习方法2:练习前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各组选出两名学生双脚相蹬仰躺在草坪上,组成一道“门”,四脚相

蹬为开“门”,四脚分开为关“门”。练习时,过“门”的学生在“门”的两边做慢跑,待“门”开启后,快速从“门”下钻或爬过,“门”关时继续做慢跑,做“门”的学生双脚不得随意降低高度,以免伤害到同伴。学生交替进行,熟练后,“门”的高度可逐渐降低,以增加难度。此练习不但能有效改进学生钻、爬的技术,对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瞬时的判断能力也有积极作用(见图4)。

练习方法3:练习前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两小组为一组,其中一个小组手拉手站成一排,形成多个“门”的组合。练习时,“门”组合开始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小组的学生,找准时机迅速从转动的门下钻过或爬过,做“门”的学生手要始终拉紧,不得随意降低高度,不能用拉着的手去压、砸钻“门”的同伴,练习一段时间后,两个小组轮换。在学生熟练后,可加快“门”的旋转速度(见图5)。

练习目的:上述三种“门”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反应能力、灵敏性等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良好品质。

练习要求:1.练习中,做“门”的学生要按规则进行“门”的开关,不得随意开关;2.过“门”的学生不得出现推拉等现象;3.在比赛中不能及时过“门”的学生将被淘汰,在规定时间内剩余人多的队为胜利。

练习建议:可在学生适应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多设几道“门”,也可以设置高低难度不同的“门”,同时“门”还可以旋转及升降。

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还可以用身体设置拱桥让学生钻爬。

四、“梯”—进行跳、跨的练习

练习方法:练习前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两小组为一组,其中一组学生两人搭配,采用全蹲或半蹲、双手搭肩或平拉的方式组成一道人梯。练习时,另一组学生采用跳、跨的方法依次通过由同伴组成的“人梯”,两组交换进行。学生熟练掌握后可进行分组竞赛(见图6)。

练习目的:此练习可使学生熟练掌握障碍跑中跳、跨的技术,增强自身的协调性、柔韧性,同时也可有效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良好品质。

练习要求:1.练习者在跳、跨的过程中,不得踩踏、踢打组“梯”的学生;2.做“梯”的学生不得随意改变“梯”的高度,不得用手拉、拽通过的同学;3.在竞赛时,不能完全通过的学生将被淘汰,在规定时间内剩余人多的队为胜利。

练习建议:此练习一定要设置好“梯子”的高度和距离,高度和距离应因人而异,避免学生受伤。

五、“林”—进行绕的练习

练习方法:练习前安排8~10名学生为一组,间隔一定距离(距离依据学生的能力而定)排成纵队或横排、曲线、圆形、S形等,形成一片“树林”。练习时,各组的第一名学生快速的绕过本组的每一名学生,在到达队尾后,立即原地站立,第二名学生开始启动。以次类推,可进行小组间的竞赛练习、游戏(见图7)。

练习目的:此练习对障碍跑的绕有较好地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协调、柔韧性。

练习要求:1.学生在绕“林”的过程中,作为“林”的学生不得出现拉、绊、推的动作;2.各组的第二名学生要等前面学生到达队尾站好后,方可继续;3.竞赛时,完成规定项目用时少的那组学生为胜利。

练习建议:为增加练习强度,可以采用慢跑,然后行进间喊停再绕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固定几名学生做障碍,其他学生集体绕的方式来增加练习密度。

六、“形”—进行组合练习

练习方法:练习时安排10~15名学生为一组,教师指定或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各类障碍跑的图形,学生在图形上进行障碍跑的练习。如,树林+圆形+S形+桥+壕沟练习,可设置为:学生在练习时,可先集体绕过同伴组成的小树林,踏上同伴组成的圆,跑过同伴组成的S形线路,钻过、爬过同伴组成的搭桥,跳过不同宽度的壕沟等。练习中,要求学生利用障碍跑的钻、爬、越、绕等动作,依次通过所有障碍,然后小组轮流进行。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可进行小组间的设置图形、穿越比赛等活动(见图8)。

练习目的:此练习不但能有效改进、提高障碍跑的技术动作,同时对学生的团结合作、创新能力的发展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练习要求:1.学生在进行图形设计时,要包含障碍跑的各类内容;2.在练习过程中,各组学生要依次通过各个障碍图形,不得遗漏;3.竞赛结果以用时少者为胜利;4.同伴钻、跳、穿过各类“门”、“沟”、“桥”等障碍时,组成图形的学生不得随意加高或降低高度,也不得出现推、拉、绊同伴的现象。

场地器材巧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性 篇9

一、巧妙设计投掷课场地

每当上投掷课, 特别是铅球、实心球课时, 投出的器械在着地后还要滚动较长的一段距离, 有时对面的学生用脚挡都挡不住, 还要跑一段距离把器械捡回再进行投掷练习。为了解决上述麻烦, 笔者设计了在投掷区的多层阻拦法。即在投掷区5米外设置宽1米的多个间隔为区域, 在宽1米的区域内挖深为50~60厘米的坑, 并在坑内填入细沙, 要求沙面与地面相平, 这就构成了一道阻拦网 (见图1) , 当铅球或实心球落入填有细沙的区域时, 逐渐失去了向前滚动的能力, 这样既能方便器材的回收又能节省回拾器材的时间。

二、巧妙设计跳远课的场地

教学器材 篇10

一、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选择

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 因体育学科教学的特殊性, 场地器材的选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且在教学设计环节首先需要确定。但选择哪块场地?使用多大范围?主教材将使用何种器材?是否需要辅助器材?分别需要几个?这些都是在体育教学设计环节要完成的。场地器材的准确选择有一定依据, 具体如下。

(一) 场地位置与范围选择的依据

1. 依据学校体育场地总体情况选择教学场地

具体为某一节课选择场地时, 任课教师首先要考虑学校总体的场地情况, 即根据学校体育场地的大小决定体育课的活动范围。在安排各种练习活动时, 尤其需要将学生基本上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那么, 对于如何组织各项活动, 就需要精心策划教学设计环节。假如在设计中未充分考虑学校场地总体情况, 只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练习活动, 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因临时调整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有时, 因活动场地不得不临时缩小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如投掷练习) 。因此, 安排什么活动, 不但要考虑分组, 更要兼顾场地的大小, 准备让学生分布在不同的位置, 甚至组间的距离都最好事先有一个设计。

2. 依据班级数和人数选择教学场地

不同的班级个数和人数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所占用的场地大小有所不同, 尤其是相同内容的学习, 班级个数与人数差异性更加明显。例如, 高中一年级的排球传球技术教学, 学校有两块排球场, 40人一个班, 有两个班级同时上该内容的课, 场地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很显然需要一班一块排球场地, 传球练习除了一部分学生站在排球场地内两人隔网或不隔网对传以外, 还得有约一半的学生到其他空场地上进行练习。假如是60人一个班, 分散到排球场外的练习人数就会更多, 场外学生如何规定活动范围, 也需要提前规划, 否则, 过于分散不利于指导。相反, 假如一个班级只有二十几个人, 一个排球场基本上能够满足传球练习的需要, 也便于管理和指导教学。由此, 场地的选择需要结合班级个数及人数来具体确定。总之, 班级个数与人数越多, 选择的难度越大, 基于此, 教学设计之前, 需要充分了解同一时间究竟有多少个班级上课, 每个班级大约多少人, 以及每个班级的教学进度。甚至, 哪个教师大致要用哪一块场地, 最好都有所了解, 不能到上课时才临时确定或调整。假如事先一无所知, 场地设计就会显得有些盲目。

3. 依据课堂内容选择教学场地

体育教学场地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课的各项内容的安排来选择确定的, 内容不同场地不同, 往往在选择场地的时候, 是以主教材所需场地为核心, 其他内容, 如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基本部分安排的各种游戏、教学比赛等所选场地都围绕着主教材场地而确定。场地选择的合理程度, 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但究竟该如何围绕主教材场地来选择其他各项活动的场地呢?主要是依照就近原则, 有时可一场多用, 有时要就近取舍。如篮球课, 尤其是总体场地有限的学校, 进入基本部分主教材内容学习之前的准备活动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一块或两块篮球场地奔跑、做操或游戏, 不一定都要到操场上慢跑一两圈再带回到篮球场做徒手操或熟悉球性练习。同样, 乒乓球课也依然可以围绕乒乓球台做各种准备活动。当然, 对于无需使用专用场地的课堂, 如排球的垫球练习等可以全班学生都集中在一块空场地上组织教学, 在学习发球、扣球、拦网等技术时再安排学生在排球场上进行练习。当然, 有些项目如健美操、武术、体操技巧等选择场地的自由度更大。切不可被场地所困, 最好能够节约性地巧用场地。当然, 假如一所学校场地十分充足, 选择较大的空间组织体育教学效果会更加凸显。因为, 体育课毕竟是以活动为主的课, 在能够确保便于指导的前提下, 空间大些, 效果会更佳。

(二) 器材种类与数量选择的依据

体育课上所用器材的种类与数量, 都事先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确定下来, 否则, 也不利于有效教学。在选择使用器材以及确定器材数量的时候, 也同样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 依据学校器材总体情况选择教学器材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现实是较为明显的, 也无论是同一学段的还是不同学段的, 也不论是城镇学校的还是农村学校的, 由于国家尚未统一配备相同规格和数量的器材, 大都是各地, 甚至学校根据各自的经费情况和实际需要购置的器材, 因此, 不同学校的体育课, 任课教师在选择器材类型和数量的时候, 需要先清楚地了解情况, 基本原则是“有什么用什么”。有些教师或许会问, 有什么用什么或许根本就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这种现象固然会存在, 因为, 毕竟在我国很多偏远的山区或贫困地区, 上体育课缺乏器材现象较为突出, 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情况就会自然存在。但不能因为器材不能充分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就取消该项目的教学, 如篮球作为一项普及率较高的项目, 即便是学校的器材急缺, 只有五六个甚至更少, 也要安排该项目的教学, 可以男女有别, 女生选择其他项目的学习, 男生安排篮球, 毕竟, 男生将来以篮球作为终身体育项目运动的情况更为普遍。假如篮球充足, 男女生共同学习更为合适。

2. 依据班级个数和人数选择教学器材

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 仅仅知道学校的器材存放情况还很不够, 还要了解同头课班级和人数, 假如同头课的班级多、人数多, 器材的选择上就有可能出现“撞车”现象。学校器材充足这种情况或许不会影响正常教学, 如果学校器材不够充足, 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 就需要对这类情况做充分的考虑。使用多少器材?练习的时候是采用哪种练习方式才能确保有效组织?例如, 篮球课, 一所学校的篮球总共10个, 两个班级同时上篮球课, 按照一班一半的分配方式, 只能分到5个篮球, 除教师示范和组织练习用球, 也就是说, 仅有4个篮球可供学生练习。显然, 这样的器材限制了教学的组织练习的方式, 既无法确保每人一球, 也难以保证两人一球, 这就需要根据班级人数来平均分配。若班级人数为40人, 分组练习的时候只能保证10人一球。即便是把教师的示范用球也用于学生的练习, 也只能增至8人一球。相反, 如果一所学校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篮球, 组织形式就会大不一样, 学生几乎可以每人一球, 对于运球技术教学而言, 十分有利, 教学的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这种器材、人数、班级数等情况的不同, 都需要在体育教学设计环节进行周密考虑, 以确保教学组织的合理性。

3. 依据课堂内容选择教学器材

任何一节体育课都会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 或学习跳远等田径类, 或学习篮球等球类, 或学习前滚翻等体操技巧或器械体操类, 或进行少年拳等武术类的学习, 无论是何种项目教学, 都或多或少地会用到器材。有的即便是主教材不使用器材, 在课的其他部分如准备活动、素质练习等环节也会用到器材。因此,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 应考虑课堂上所有环节有可能用到的器材, 包括标准的器材和非标准的辅助器材, 甚至是自制器材。周密、细致、全面地考虑课上所需各种器材, 有利于按计划完成教学工作, 并达成所设定的目标, 否则, 就有可能出现时间上的浪费现象。教学设计环节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对辅助器材的考虑, 往往在场地器材描述的时候仅仅涉及到了主教材内容所需器材。如一节课中主教材是学习篮球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辅助练习是运球绕杆接力, 每人运球需要绕过几个杆?标志杆是用标准的还是自制的, 或是用其他物品替代?这些都是在教学设计环节需要考虑的。否则, 在课前借器材的时候, 一旦发现标志物不能满足本次课教学需要, 就会显得手忙脚乱, 或干脆采取减少个数临时调整策略。除此之外, 有时候还需要在起点和终点处画上标注线, 用什么画?是否需要准备几支粉笔临时替代等等, 这些有时看似并不太大的问题, 往往在设计环节考虑不周全, 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检查

(一) 检查时间

体育教学设计环节除了要考虑场地器材用什么?用多少?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 为确保场地器材安全有效, 需要考虑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环节。但何时检查?现在通常的做法都是在课前借器材的时候, 边借边查看一下是否能用, 有多少能用, 平日里经常看到的在借器材的时候给篮球、排球或足球充气现象就是如此。实际上, 在教学设计前就应该对器材进行检查, 除了检查有没有、有多少外, 更要看看所用器材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有没有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器材, 假如存在这类器材, 需要做何调整或修缮?以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在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后, 再进行教学设计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因为, 如果器材的类型、数量、质量都已经心中有数, 课上组织何种练习, 选择哪些可用器材来组织教学便会胸有成竹。另外, 也可以在大致了解学校器材状况的前提下, 先直接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工作, 待设计结束以后, 再核查所需各类器材具体情况, 如有出入再调整设计中的相应部分。无论设计前还是设计后, 对器材类型、数量、质量状况进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二) 检查项目

1. 类型检查

一节课都安排了哪些内容, 每一个教学环节所用器材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这是对器材进行检查环节要完成的工作。在检查器材类型的时候, 可将器材检查分为几类和一定的先后顺序。首先, 检查主教材所需器材, 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项目教学, 有没有这些器材?假如是武术剑术教学, 学校供武术教学使用的是金属剑还是木头刻制的剑?其次, 检查准备活动所需器材, 是用主教材学习器材进行准备活动, 还是用其他器材辅助做准备活动?辅助器材是否具备?再次, 检查课中组织的游戏或教学比赛所需的器材, 课中安排的是什么游戏, 什么样的教学比赛?学校是否有满足游戏和教学比赛的器材?假如没有, 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替代?有无让学生自备的小型器材 (如跳绳、沙包、毽子等) ?如果有, 应在上次课结束的时候就要事先通知学生, 否则,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教学。

2. 数量检查

在教学设计环节, 不但要考虑教学所需器材是否有, 还要看有多少?哪类缺少?哪类能满足需要?数量多少才算是够用, 这需要依据前面所提到的学校器材总体数量、同时上课班级数、班级人数等综合判断。检查的时候, 了解了以上情况, 才能最后确认本班上课所学器材数量是否能够满足。

3. 质量检查

体育教学是否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其中, 器材的质量也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要确保体育教学的安全, 首先需要看器材本身的质量, 本次课教学所用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即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如有没有羽毛球拍头晃动现象?体操单杠两端的接口处有没有出现松动现象?轮滑鞋轮子是否有松动的螺丝需要拧一拧?跳绳手柄与绳子的连接处有没有出现脱钩迹象等等, 凡是课堂上要用得到的器材, 都需要一一进行质量检查, 以确保安全教学。

三、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

(一) 场地器材布置需遵循“四最”原则

体育教学场地器材选择好以后, 就要进行合理的布局, 为了使场地器材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 就要首先考虑如何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且安全节省。基于此, 要力争遵循“最节省、最安全、最合理、最有效”四最原则。“最节省”显然是充分利用场地, 尤其是小场地的课堂教学, 这方面显得就更为重要。“最安全”是任何场地器材布局中都要有安全保障, 无论场地大小, 安全地规划才能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发生伤害事故。“最合理”是在确保安全和节省的前提下, 器材安放在场地的什么位置才更便于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这实际上是对场地器材进行布局的最低要求。“最有效”是在合理、安全、节省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让场地器材发挥最大作用, 有时需要一物多用, 即一种器材被用于多项练习;有时需要多物一用, 即多种器材服务于某一项练习活动等。无论如何规划设计, 只要能够满足于教学并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说明场地器材的设计就显得比较合理。

(二) 场地器材的布置应考虑细节

在具体教学中, 场地器材的布置有时候还会有若干需要调整的细节, 就如同体育教学过程中小的突发事件一样, 处理得当就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甚至会有效促进教学。诸如, 体操器械山羊的教学, 踏板与山羊究竟应放置在何处?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高度, 在练习的时候及时调整踏板的远度?教师做示范的时候, 是尽量远一点做出高难度又漂亮的示范, 还是远近合适做出标准的示范?关于踏板放置固定或不定位置的问题也是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尽可能地考虑的问题。另外, 器材高度的调整问题也需要在设计环节有所考虑, 如跳箱教学, 箱的高度全班学生是否放置一致?教师示范是否要用和学生一样高度的跳箱?何时需要一样?何种情况下需要不一样?各自都能带来哪些效应或影响?假如这些问题在教学设计环节没有周全地考虑, 也有可能在具体教学时段出现根据需要再临时搬动某一节箱体调整高度的现象。又如, 有些器械上技术动作的学习, 需要事先考虑保护与帮助的问题, 需要怎样保护, 谁来保护, 如何轮流保护等都是需要考虑的环节。常言说, 细节决定成败。场地器材布置中的细节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因此, 教学设计需要关注其细节, 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四、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计的内容呈现形式

体育教学设计工作事先对场地器材的选择、检查、摆放等诸多方面进行周密的考虑和规划, 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该环节必不可少且富有意义。除此之外, 还需要将构思好的场地器材在课堂上如何布局呈现在教学设计文本当中, 一般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 如文字式、图形式、综合式。经过对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和展示活动, 以及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的教学设计进行统计, 目前, 图形式所占比例较高。实际上, 根据教学内容与所需场地器材的复杂性、多样性, 可以适当选择不同类型的设计文本呈现形式。

(一) 场地器材设计文本内容的取舍以课堂内容复杂程度而定

场地器材布置在教学设计文本中究竟应呈现哪些内容, 一节完整的课从开始到结束由若干部分组成, 各部分都有可能牵涉到场地器材问题, 但教学设计文本中需要如何呈现, 是仅仅呈现主教材场地器材布置情况, 还是课上所有部分的场地器材分布情况?实际上, 回答这一问题, 需要考虑课堂内容的复杂程度, 一般情况下, 如果主教材以外其他各部分内容比较简单, 无需特殊说明, 仅仅呈现主教材部分的场地器材布局情况即可;假如主教材以外的各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所用场地器材都有必要交代清楚, 这时就可以按照顺序, 边用文字叙述边用图示标注出来。总之, 有的只呈现基本部分主教材学习时的场地器材即可, 有的则需要将各部分场地器材布置情况都一一呈现, 至于如何选择, 需要依据课堂内容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二) 场地器材设计文本形式以器材的复杂程度而定

体育课所用器材有所不同, 复杂的固然需要更加清晰地呈现, 简单的比较容易表述, 但无论是文字式还是图形式都需要把握“清晰”二字, 但至于该采用哪种形式, 需要考虑一节课中器材使用的复杂性。

1. 器械、内容单一的课:多采用文字式

有些课的内容比较单一, 准备活动多选择的是徒手操等, 游戏也较为简单, 所用器材或许就只有一种接力棒 (如迎面接力游戏) ;主教材学习篮球行进间单手投篮, 使用篮球器材。该课所用器材比较简单, 无需图示就能将场地器材情况表述清楚, 因此, 这类课的场地器材布置, 则可多采用文字式表述。如“本次课场地器材包括篮球场两块, 篮球10个, 接力棒4个。”

2. 器材多样、活动丰富的课:多采用图形式

当课上所用器材比较多样、活动形式比较丰富时, 场地器材设计部分往往单纯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 需要借助图形将各部分场地器材布置的情况呈现出来, 以确保人们清晰地了解到这节课的场地器材是如何规划的, 通过图示呈现, 能够让人们判断场地器材规划的合理性。如一节箱上前滚翻课, 任课教师所布置的场地如图1、图2所示。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既可以用照片的形式, 也可以采用勾画简图的形式将各部分所用器材绘制出来。

3. 男女器材使用有别的课:多采用图文综合式

有时, 一堂课上器材的使用, 男女有所不同, 需要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有特殊的标注。如一节跪跳起课, 场地器材被摆放成扇形, 且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男女生练习的位置, 如图3所示。其中, 黄色和红色代表的是小跳台, 绿色代表的是小体操垫。男生使用的是黄色小跳台, 因此都集中在左侧5个器械上练习, 女生集中在红色小跳台的器械上练习。这种有着特殊标记的器材, 都需要采用文字说明与图形展示共同完成。

五、结束语

浅谈体育器材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体育器材;体育教学;意义;实施

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学生完成体育课堂上教学任务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在上课时,容易忽视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影响了教学质量。

我们都知道一句经典的话“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谈何教学?谈何学习?即使去教了去学了能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吗?众所周知,考量有效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考虑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投入)、学习结果(产出)和学习体验。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学,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这三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下面讲一则小事例:2013年12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主办的“公益体彩,快乐操场”活动对周口市项城定级镇王李桥小学进行了一次体育器材捐赠活动。下课铃响后,当同学们看到操场上摆放整齐的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时,都像长了翅膀的小鸟一样“飞”了过来,围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老师的允许下,拿到器材的小家伙们立马一个个活蹦乱跳的练了起来。

通过这个小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器材对体育教学来讲,能使课堂丰富多彩,不仅仅是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能够增添运动乐趣,求新追异、挑战自我、竞争对抗、体验成功、合作配合。

其次,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能够发展生活技能。所谓“基础运动素质”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所谓“基础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平衡等。这些都是“运动教育”中,为人们生存生活技能奠定物质基础的教育。借助适宜的器材,可以有效的发展这些技能。是想,如果没有体育器材的辅助,那么,像撑杆跳高、投标枪等一些列体育运动岂不是只剩下了空壳子?

再次,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有拓展动作方式的作用,在教学过程和日常锻炼中,借助器材能够展现动作技巧、提高动作难度、强化本体感觉,例如对垫上运动、负重练习、拓展与极限运动等都有着极大的提高。例如,我们利用标枪与皮筋组合成简易跳高架,高度升降方便.有助于缓解学生恐惧的练习心理,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练习和体会动作技术与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落实。

最后,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还有利于竞技文化的学习。竞技运动是人类的运动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奥林匹克是人类运动文化展示的最高舞台。按竞技运动项目配置的体育器材,是对学生进入体育文化教育的“道具”,借助这些器材进行的体育学习,可以使学生直接体验、学习竞技运动。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器材以竞技体育的体系为规格标准,器材的一统性和成人化影响到了学生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如篮球教材使用篮球进行篮球技能练习,跨栏架多在田径课上学习跨栏跑,这点需要改进。

体育器材是教学目标的纽带,没有体育器材的体育课是不完整的体育课,没有充分应用体育器材的课堂是不完美的课堂。体育器材关系着体育目标的达成、激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助推器。基于体育器材设计教学内容是一个亮点,在这种设计思维下,体育器材才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根据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体育器材进行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课标的可行之路。既缓解了体育器材不足带来的困境,也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密度,也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体育器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师上课选用器材时,首先考虑到是否能为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能否突破重点破解难点。其次还要考虑到器材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教学的高效性,在教学中最大可能的发挥其效益。教学中要想实现选用的器材高效达成教学目标,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比较,互相交流积累,依靠智慧来实现器材在教学中的最大效益。

综上所述,体育器材之于体育教学主要有四大作用:一是培养学生兴趣,促进体育教学;二是发展生活技能,提高生存生活水平;三是拓展动作方式,克服运动难题;四是学习竞技文化,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谨慎选取体育器材,尽力取得体育教学的最优化。要注意做到:一,以生为材。如利用学生为障碍物开展S型的接力跑。二、以地为材。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只要留意,就会发现身边周围有许多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器材资源,如树、单杠、双杠、云梯等一切操场上的自然物都可以作为耐久跑的介质,目标变化式的耐久跑更能够让学生接受。三、废物利用为材。有一句话这样说“这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物品,我们可以回收过来,只要稍加制作改进就能开发成上课的一些简易实用的体育器材。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弥补了我们上课没有体育器材之困。总之,体育器材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体育器材的应用,认真选择每一种利于教学的器材,将体育教学与体育器材完美结合,以取得更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2]黄燕春等.《少儿趣味田径器材开发研制的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田  菁.《利用体育器材设施创编体育课程内容的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5]张瑞林.《体育器材的共性技术研究》.《体育科学》.2011

多种教学器材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 篇12

一、充分利用挂图和实验模型

挂图是对物理知识或器材内部结构特点的一种展示形式.它使物体的内部结构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有些物体的结构、特征用语言我们无法描述得那样清晰和透彻.而利用挂图能辅助教师进行分析, 从而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结构特点.模型是实物以缩小、简化、轻便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它具有操作简单、道理明确,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如汽油机和柴油机结构模型.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理性理解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中进出气门的关闭情况.汽油机和柴油机汽缸的大小不同以及利用汽油和柴油着火点不同而设计——一个是喷油嘴, 一个是电火花.使学生通过能说明道理的这个简单的模型, 理性地理解一些机器内部的结构、特征以及运行特点.它的直观性和有效性是其他器材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投影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投影仪虽不及摄像和多媒体等生动形象, 但是它在表现力和感染力上仍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魅力.它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制作容易, 放映简便.用透明胶片把事先设计好的图表、例题、复习时知识的系统总结及小实验写在上面.利用投影仪来展示, 能节省上课板书时间, 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增加课堂容量, 提高学生注意力, 也使课堂教学生动多样.利用一些简单的仪器装置, 把一些演示实验放到投影仪上进行, 将实验器材、步骤和结果展示在屏幕上, 学生的可见度增大, 实验效果明显, 发挥了投影仪的特殊效果.

三、利用摄像产生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气氛

摄像具有其形象、生动和真实记录的特点.利用它可以记录下瞬间发生的事物现象以及我们肉眼无法捕捉到的信息.利用放慢速度呈现现象发生的过程来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也可以利用摄像对长时间发生的事物加快放映速度来揭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摄像在物理上的应用是广泛而有效的.尤其利用频闪在记录物体运动速度中发挥特长.通过摄像放映使学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揭示事物的本质.

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能够进行视频和音频.通过展示千变万化的物体变化设计, 给学生大脑中留下大量的信息, 对学生理解微观事物的变化起到明显的作用.如电流的方向和原子的内部结构等.

总之, 利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教学, 可以缩短教学时间, 增强课堂容量,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更多地了解知识体系, 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课堂互动”理论下一篇:学习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