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2024-11-07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精选12篇)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其实验性和探究性很强。通过实验不仅能够煅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中学实验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学生的实验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生物学科的成绩。然而, 由于课堂时间所限或者实验室硬件的不足, 很多中学并未能完善中学生物实验的开展, 对课外实验更是“不在考虑范围内”。以下是笔者通过阅览很多优秀教师的期刊论文所做的一个综述, 主要从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重要性、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实施、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安全问题等来谈新课标下生物课外实验的必要性。

一、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重要性

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 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大减少, 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 或者天地较为广阔, 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 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 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 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

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一个延伸和扩展。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比较短, 而中学生物实验的很多现象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观察到, 加上实验前老师的讲解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 学生要想完整地观察到一个实验结果就比较困难, 加之学生还要在此基础上对所得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根本没有余力进行创新性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弥补这些不足的很好的实验形式。它包括课外小采集、课外小制作、课外调查等形式。学生可以亲自完成一个科学实验, 体现“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基本实验过程。当有了新颖的想法, 学生就可以把它用于实践, 并能看到效果。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思考空间, 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正面的鼓励。

3. 帮助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生物科学越来越显示出21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

4. 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新课标的三位教育目标中列出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这一个目标, 可见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例如, 通过“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 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的课外实践, 懂得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及资源的危机, 有于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 学生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从“鸟类对大自然平衡的重要性”这个点出发, 认识到“各种生物在自然平衡中都有其存在合理”的一面;通过“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学生可以了解恶性肿瘤发病的生物学机制, 同时可以形成健康生活, 关爱病人的思想。

5. 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很多的课外实践都涉及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各自的组内将担任一定的职务, 有独自完成一定的事务的责任, 这从一定程度上煅炼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与此同时, 学生在交流和做决定过程中, 往往由于观念不同, 经常会有矛盾产生。因此, 在提倡勇敢表达自己观点、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 也要培养学生让步和包容的意识, 从而发展学生处理矛盾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课外实验给了学生相对自由的探索空间, 但是“自由”也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学生野外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安排等问题, 这也是很多学校对课外实验有心为之却无力组织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自我至上”观念比较突出, 而课外实践更多的要求是组内的团队合作, 队员之间的友好协商。这对于实践的顺利开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 大多数学生从小家庭环境比较优越, 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这也是实践开展道路上一个不小的阻力。安全问题是争论最大的一个方面。有的课外实验在野外进行,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切实保证好学生的安全是一大难题。这让家长和学校不敢身体力行地支持课外实验的进行。除此之外, 由于课外实践比较耗时, 不少家长质疑这样的教学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是否跟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冲突, 是否会让学生分散精力而增加学习的负担, 最终得不偿失。

三、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针对以上几个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中找到启示。

1. 建立课外实验的新秩序。

课外实验学习的课堂应建立一种新纪律、新秩序, 在自由与严格中平衡。建立学生内在的纪律、自我控制的纪律。在课外实验之前, 师生要共同制订班级规则、学习规则, 对规则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 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 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2. 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

在进行课外探究实验前, 教师要对所探究的实验内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学生将要进行探究的内容、程度及时间安排, 制定出一份详尽的实验方案, 将实验的目的、步骤、组织程序、所需器材等详尽列出, 进而提高课外实验的可行性。师生在实验前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充分沟通, 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致,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 明确实验目的, 进入完成实验的良好状态。

3. 优化课外实验时间。

实验所需时间是否过长, 或者有-----------------------该实验是否具有较强季节性 (如观察某种植物的花结构) , 教师都要提前考虑周全。

4. 安全问题的解决。

在每一节实验课开始之前, 先让学生们了解实验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实验步骤、主要程序、可能出现的现象、实验过程中是否会有意外危险等知识, 只有掌握了实验原理的相关知识, 才有可能在实验中正确操作, 以杜绝可能的安全隐患。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掌握科学方法, 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既符合新课标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也符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因此, 对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顺利实施做出更多的探讨和尝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课本 (人教版) [M].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2

七年级

孙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举足轻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在多年的执教中,我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除了进行学生实验教学外,为了加深对抽象要领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的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1、演示实验的作用

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者,所以只需要一套装置就能满足全班学生的需要。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实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做到:首先,在演示前,要认真备课,明确该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并围绕目的要求处理好实验和讲课的关系;其次,要设计好演示程序,选择好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时机及对学生提出的观察要求和思考问题。

2、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

演示实验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能有效地配合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紧扣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演示实验,演示时机可依不同的教学目的而定。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可在讲授新课时进行演示以便于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理论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另外,在学生实验课上,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掌握实验方法做出示范。

3、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任何一个演示对落实认识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都有很大的作用,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所以不仅教师要明确演示目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目的,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达到实验目的,充分发挥演示教学的作用。

(2)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让课堂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因此,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就应该注意现象要显著,合理使用投影设备,采取多种的方法使观察的主体对比强烈,产生好的效果。

(3)演示实验装置要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要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便于教师操作,便于学生理解实验装置。为此,教师事前备课要充分准备、仔细操作,掌握好演示条件,熟悉仪器性能,做好演示前的测试工作。

二、加强学生探究实验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和实施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的综合、分析等思维过程获取知识,这一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讨论,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同时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生物实验所获得的信息,探索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运用科学的方法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如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前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空气注入澄清石灰水中,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提了很多种方法,最后我在实验桌上放置洗耳球和针筒让他们自由选择,并对他们不同组选择不同材料做的实验效果进行对比,从中引发他们更深一层地思考问题。

三、生物实验教学要因地制宜、务实创新

课程改革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一线生机。课改前的生物实验教学都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我们生物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进行开拓性实验和创新实验,从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如观察草履虫,我利用农村的资源,教给学生培养草履虫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培养草履虫带到课堂上来观察。学生观察到自己培养出来的草履虫,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生物 实验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47-01

0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感性知识,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物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实验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在高中时期,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达到高峰期,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生活也比较单调,在长期的课本与学习资料的徘徊中,往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于课堂教学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学习兴趣不佳,学习效率也会有所下降。实验教学则有着丰富多彩的实践素材,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借此能燃起学习的斗志,激发学习和探索生物奥妙的兴趣。所以说,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参加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近年来,各种国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糟糕。这就出现了我们现在通常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而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看得尤为重要,所以实验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三、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运用实验教学丰富课堂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初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分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加自如。那么教师在高中进一步深化光合作用的知识时就会容易些许,也便于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

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夯实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大多数中学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每一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把这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无形中会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有形化,比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这个实验,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能明白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充分理解质壁分离的含义,也就把理论知识具象化了。

五、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中学生来说,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发现未知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的心理素质。在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实验的整个过程,而且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自然而然的就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工作的工作习惯。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比如“叶绿素的色素提取”这个实验中,各种色素颜色的出现无疑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验过程,也完善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探索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或者分组合作完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试验中,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而在刚学习高倍镜的使用方法过后,许多同学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无法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有一次在实验课上,有同学用花生切片在滤纸上挤出油迹,顺手滴上了苏丹Ⅲ试剂,也观察到了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这样对于那些一节实验课下来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可行的,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到实验现象就不需要去死记那些颜色反应,而且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方法和思想的获得,对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设必要的实验课程也势在必行。

简论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4

一、通过生物课内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1. 在生物实验中让学生熟悉基本功, 培养动手能力。

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 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 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生物实验的基本功, 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 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例如: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得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这几个复杂过程, 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使用, 装片做得再好, 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 使实验前功尽弃。所以实验前, 应单独拿出两节课进行基本功训练, 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 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安放到观察方法都能熟练准确进行。通过训练, 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 在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 能很快在低倍镜下看到植物细胞中紫色大液泡, 换用高倍物镜调节也较清楚。装片制作基本功也很重要, 如在实验中训练学生怎样盖玻片才能使装片不出现气泡等。

2. 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要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 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 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有目的地去思考, 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 (2) 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 (3) 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如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蒸馏水, 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样教师在实验前启发, 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 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了观察思维能力。

3. 在实验中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的改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对现象明显的实验, 应让全班学生对比看;对实验效果差的学生, 不应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 而应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 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看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 看不清每个细胞的形态, 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骤出现错误, 通过分析, 学生得出原因可能有两方面, 一是解离时间短, 二是制片过程压片没压好。在同一实验中细胞有时会颜色过浅, 学生会分析出可能是漂洗和染色时间短所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今后的实验中, 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每一步骤, 主动提出问题, 如某一步骤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如不这样会怎样, 对实验的某一部进行改革, 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兴趣, 也培养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划滤液细线是难题, 用书本说的毛细吸管划, 往往一次很难成功, 学生有的用废油笔去划, 有的用盖玻片边缘去划, 得到的效果更好。在植物细胞壁分离和原实验中, 用1摩尔KNO3溶液代替30%蔗糖溶液, 质量分离速度较快, 而且便于实验后的清洗, 还有的学生在实验中使用红墨水, 通过染色, 效果更好。所以我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进行改革, 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能力。

通过对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以及注重实验结果, 分析和改进, 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 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重视生物课外实验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 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但是, 由于多种原因, 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 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 应该重视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教学, 其理由如下:

1. 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 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 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 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 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 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 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 或者天地较为广阔, 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 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 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 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 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课外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 有些实验需时较长, 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 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 亲自观察、记录, 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 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 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

关于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一道开放式生物学实验题型的调研

黄秀勇

(南宁市第十九中学, 广西南宁

摘要:农村中学实验基础设施配备落后, 学生实验能力差。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 是当前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 如何更新观念, 改变实验教学模式, 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一道开放式生物学实验题型的调研, 提出了实验教学改进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开放性教学模式

一、调查的试题及答案

题目:

在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时, 甲、乙、丁、丙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2) 你认为操作不当的同学是。

(3) 请你指导另一位同学操作以获得最好的观察效果。你指导的是同学, 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 (1) 丙 (2) 甲、乙、丁

(3) (答案有三种情况, 答对任一种均得分)

A、甲, 将载玻片向右移动, 使观察的目标位于视野的中央了

B、乙, 先在低倍镜下对好光, 调焦观察, 再换高倍镜观察

C、丁, 调节视野亮度 (调大光圈或用凹面镜对光)

二、命题意图

考查学生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三、调查方法及结果

本人选择了高三年级四个平行班级的学生进行调研, 结果如下:

方法。久而久之, 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4. 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许多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 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 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实验, 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 而且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 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 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 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 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过程”、“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等教学内容, 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 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 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 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实验, 既可克服时间

四、结果分析

从第 (1) 第 (2) 小题的答题情况来看, 学生们对显微镜的使用理论上比较熟悉, 但从第 (3) 小题的情况看, 相当一部分

限制, 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 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笔者认为, 课外实验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为了使课外实验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应加强下述几方面工作。第一, 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 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使学生有所遵循;第二, 实验过程中通过谈话、课堂提问等形式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第三, 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总结, 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条件许可时, 还可指导学生就课外实验内容撰写小论文, 并进行评选活动, 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5

摘 要

对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中几个重要实验的材料、用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简化实验步骤,降低实验难度。

关键词 检测脂肪;色素分离;有丝分裂;叶绿体观察;改进创新

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的观察”教材中这四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复杂,时间耗费多,且实验现象并不明显,或者材料选择不佳,在限定的时间内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对此,我们对四个实验分别进行了如下改进: 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改进

教材实验步骤中很关键的一步是对材料花生子叶进行切片,这对实验者的切片技术要求很高,要切出一层细胞,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手指划破,尤其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以做到。之后的制片步骤要求用毛笔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操作繁琐,有时候选取的切片会进入毛笔找都找不到了,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并提高实验效果,我们选择了花生子叶内侧上皮,用刀片轻轻一刮或用镊子边缘撕取(如图1),薄薄的一层,非常好取,取好后直接放入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吸取水分就可以染色、去浮色、制片和观察(如图2),实践证明省时省力效果好!

图1

图2 2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改进和创新

色素的提取参照教材,色素的分离教材实验步骤中滤纸条的制备,不仅要考虑与层析时的装置配套,还要去除边缘效应;画滤液细线时要求每次都画的又细又直;层析时还要注意层析液不能没过滤液细线,滤纸条不能贴壁等,基于这些种种细致的要求,我们改进和创新如下:

2.1 实验试剂的改进

人教版课本层析液(由20份在60~90摄氏度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本实验中把1份苯换成1份甲苯,最后实验结果证明现象很明显,四条色素带跑的很好,况且甲苯相对苯对人的危害性弱一点。2.2 实验步骤的创新

第一步:取一圆形定性滤纸,靠近中间部位打一小孔(用牙签较好)放在小培养皿上(如图3)。

第二步:用毛细吸管吸取提取出的色素滤液,点样在小孔边缘(如图4),待滤液干后重复2次。

第三步:自制棉花线,待滤纸上滤液干后从背面穿入(如图5)第四步:将少许层析液倒入小培养皿中,棉花线浸入,开始层析,层析中的滤纸既是跑道,又相当于培养皿的盖子,可减少层析液的挥发。一分钟之后就会出现4个非常漂亮的同心圆(如图6为两次实验结果),由外到内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结果清晰且省时省力。

图3

图4

图5

图6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改进

教材中选取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提前3~4天培养,剪取根尖2~3 mm,实验过程中解离约3~5 min,漂洗约10 min,染色时间约3~5 min,合计约16~20 min。制片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上加一层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整个过程从培养洋葱根尖开始就需要很长时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洋葱普遍发根率低,且分裂较不旺盛,要找到各时期的分裂细胞较为困难。剪取的洋葱根尖只有2~3 mm,在解离、漂洗、染色过程中很容易丢失。漂洗用时约10 min,时间过长。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和载玻片后,用拇指按压载玻片时会把水挤出来,导致上层载玻片与盖玻片沾在一起很难分开,结果前功尽弃。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改进如下:

3.1 实验材料的改进

我们选取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大蒜较洋葱常见,且非常容易生根,水培,沙培效果良好,2天可以出根(这也取决于培养温度,大蒜是否处于休眠期等)。大蒜根多且细,一颗蒜瓣上就有好多条根,取材方便,较细的根也方便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同时根细胞分裂十分旺盛,实践中无论上午8点还是下午4点做实验都能轻易的找到很多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剪取大蒜根尖时3~5 mm较适宜,也就可以避免由于根尖太短造成的丢失或分生区的破坏,根尖太长造成的难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及难以找到分生区细胞。

3.2 实验用具和过程的改进

第一步:取三个干净的小培养皿标上1、2、3,依次摆放,分别向1号培养皿中加入少量解离液(盐酸和酒精1:1混合),2号培养皿中加入多些清水,3号培养皿中心(方便取出根尖)滴一滴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如图7)。为防止试剂挥发有害健康,可以给1号和3号培养皿加盖。

第二步:剪取大蒜根尖3~5 mm先放入1号培养皿中解离2~3 min,再用镊子将其转移到2号培养皿中漂洗10 sec即可,然后将其转移到3号培养皿中染色2~3 min。(如图8)。

第三步:将染色好的根尖取出放入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先盖盖玻片,放上一层吸水纸,再加上一片载玻片(如图9),这样可以避免上层载玻片与盖玻片沾在一起。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就可以完成制片。实验用时6~7 min就可以容易的观察到各分裂期的细胞了(如图10)。

图7

解离

漂洗

染色

图8

图9

图10 4 “叶绿体的观察”的改进与创新

传统的“叶绿体的观察”实验中的材料往往选择了菠菜,在操作时一般会撕取表皮细胞,由于表皮细胞本身不含有叶绿体,所以撕取表皮细胞的目的旨在获取表皮细胞上粘附的叶肉细胞,这样的材料不仅难以获取,而且细胞多有叠摞现象,不好观察。还有人用刀片切取一部分叶肉细胞,这样难度更大,学生操作有安全隐患。4.1 “叶绿体的观察”的材料的改进

我们选用了西芹的茎段的表皮细胞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西芹茎段的表皮细胞富含叶绿体。

4.2 “叶绿体的观察”的操作方法的改进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实验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90-01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工作的基础。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科学学习方法与习惯,提高科学素养,提高生物成绩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在生物教学中提高高中生生物实验能力。下面结合实际,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性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符合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也要求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这是由生物学科的本身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新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指的是:(1)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充分挖掘问题的实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2)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会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会鼓励学生继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3)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和追求科学、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实验的艰辛、复杂,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中磨练出求实、探索、协作的科学精神。如果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做到上述几点,将有助于将高中生培养成基础扎实的综合性的高素质有用人才,符合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教师会按照实验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使学生掌握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逐步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简要使用方法、选择实验材料的方法、实验仪器的读数方法等。同时,为了使学生按照生物实验的正确操作规范完成各项操作,避免因错误的操作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生物教师还会在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原理、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原理等有所了解和掌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会有所提高,这样就会促进今后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可以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对生物学原理、生物知识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今后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所学的生物知识

不管是哪一门课都需要学生记忆许多知识点,生物这门课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生物知识,不仅会使学生疲惫不堪,而且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如果在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能够利用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就会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记忆生物知识提供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获得许多感性材料,使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生物知识,且可以实现生物知识的意义识记,使学生真正将生物知识牢记在心中。

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根据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树立仔细观察的意识,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还可以不断使学生通过实验仪器学会观察植物体、动物体细胞的结构、变化的方法,将学生迅速带进微妙的生物世界,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好奇心,间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五、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如果能够逐步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大多数高中生就会随着能力的提高而独立完成大部分生物实验,会越来越会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越来越注重小组合作,越来越乐于探索实验的过程和分析结果,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生物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和生物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而不是一味的追寻结果,使学生在亲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所得、有所获,实现生物教学目标,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阳佳,薛婷彦.让实验回归课堂[J].上海教育,2012(31).

[2] 谢峻峰.探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细节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7

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机械的操作者,没有任何自己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想法了。而素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理解,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有好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就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他的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等。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又如:在做“渗透作用”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十分容易。那么,能否采用其他材料作半透膜呢?这时,有人可能会想到用鸡蛋膜、玻璃纸或鱼鳔等,那么不妨把这些材料都找出来,逐个试验,结果会发现鸡蛋膜和鱼鳔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

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加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哪怕是异想天开也可以,教育学生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去探索、实施学生想要做的实验,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那些爱标新立异的学生,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实验,课本上要求用30%的蔗糖溶液,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同浓度的氯化钾溶液呢?如果有了这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同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有同学就有可能得不到清晰的四条色素带,那么就要分析是丙酮加得太多,还是研磨不充分?或是滤液细线划得太细等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对知识的引用能力和领悟能力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例如在了解酶的特性后,可设计实验验证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及测定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需多少时间。在学习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可设计能使植物弯向一侧生长的实验方案(不包括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利用书本知识结合实际,可设计实验检测附近的河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情况等,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五、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是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的。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的现象及成败的原因。例如,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时候,结果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这时老师可提示:是否丙酮用量过多,滤液太稀;是否用的新鲜叶,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叶;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一些;等等。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等等?还有的学生虽然质壁分离了却不能复原,教师也询问一下,是否蔗糖溶液浓度自行加高了?是否质壁分离时间太久而造成细胞死亡了?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8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首次提出“重要概念”,提出让学生通过掌握重要概念来把握生物学科本质和核心内容。初中生物课程共有10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下设支撑它的核心内容,重要概念共50个。其中,有些重要概念容易理解,如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些重要概念比较抽象、微观,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这些抽象的概念,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或者展示模型图片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其深刻理解。

二、实验对促进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价值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实验教学恰恰是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初中生物新课标更加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教育教学功能。生物学科中那些抽象、不易理解的重要概念,需要借助实验使其显性化和具体化,比如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个重要概念可以借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加以展示;另一方面,在生物教学的某些环节需要借助实验帮助、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知识。

综上所述,借助实验促进初中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有的重要概念比较深奥,可以借助实验剖析概念要素,理解概念内涵,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有的重要概念借助实验可对学生理解某些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这两种情况的实验形式要灵活选择,可以是演示实验,可以是验证实验,还可以是探究实验,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实际去确定。

三、借助实验促进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骨的结构与成分

教材分析:《骨的结构和成分》是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生物的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形成》中第二课时内容,是在第一节学习动物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动物运动的形成,为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本课先让学生观察长骨的内部结构,分析其作用,建立长骨是一个中空的坚实的生活器官的概念;再通过探究鱼骨的成分,增强对骨的成分和特性的感性认识,推测骨的成分与特性的关系。然后,介绍在人的一生中骨的成分是动态变化的,从而使学生增强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并为学习运动打下基础。

学生认知分析:

1.知识方面:

学生已有知识:已经知道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并且对骨的坚硬性有一定认识。

待解决的问题:骨的内部结构;骨是否是生活器官;骨的成分和特性。

2.能力方面:

学生已有能力:按实验要求、步骤进行操作,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

仍需训练的能力:根据实验材料、用具等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小游戏引课:老师说出肱骨、股骨、尺骨等骨的名称,学生两人站在讲台上,其中一位根老师说的骨名称快速在另一位同学身上指出来,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评判。

教师提问:从形态方面看,刚才我们说的骨都是什么骨?学生答:长骨。

长骨在人体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适应的,是什么样的结构使长骨具有这样的功能呢?这节课就来学习骨的内部结构。

请学生观察已经锯开一段的长骨:

观察方法:一看二摸。

观察顺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骨的结构和功能。

展示图片并提问:

1.姚明的长骨中是黄骨髓,为什么还能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如果配型相合,从那里取骨髓?

2.青少年为什么能够不断长高?

3.骨折后愈合的骨是什么结构?

4.为什么老人比小孩更容易发生骨折呢?

过渡:老人比小孩更容易发生骨折是因为他们骨的特性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骨的特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鱼肋骨,感受骨的坚硬和弹性。

为什么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这和什么有关呢?

你知道骨里有什么物质吗?

展示骨粉的营养成分表,学生从中里获取信息,归纳骨的组成物质有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

提出假设:骨的成分对骨的特性有决定性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骨中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物质,是二者共同决定骨的特性,还是其中之一决定骨的特性?我们该如何进行探究?

学生提出可把两类物质分开,单独地研究一类物质的作用。

提问:显然,鱼肋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难于简单分开,怎么办呢?

学生提出可以去除骨中的一类物质,研究剩下的另一类物质的作用。

学生根据实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以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之间的关系。

演示碳酸钙粉末在盐酸中溶解的实验,展示小麦种子燃烧的实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鱼肋骨的作用。

提问:你知道在实验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1.正确使用酒精灯和火柴。

2.盐酸对皮肤、眼等有伤害,不要直接接触。

3.小心使用玻璃器具。

学生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获得结果,教师再展示用羊肋骨做实验的结果:演示煅烧后的羊肋骨一敲即碎;用醋酸浸泡五天左右的羊肋骨可以打个结。

知识的应用:

⑴出示学生课堂上标准的坐姿图片。

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正确的坐姿?

⑵出示公共汽车上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的图片,请学生对该现象加以评论,并说明其科学道理。

案例分析:《骨的结构与成分》的教学表象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骨的结构与特有的成分,实质上则是向学生传授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观念: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本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动物行为知识的认知、理解与掌握。“骨”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但学生没有过多关注,教师通过摸骨和说骨的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通过两个实验:燃烧实验和盐酸消化实验,让学生了解骨的成分,因为成分虽看不见,但可以借助实验让学生对骨的成分有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基础上,可以总结出燃烧实验中消耗的是有机物,留下粉末是无机物;盐酸消化实验让学生体会钙是骨的主要成分。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对骨的成分有了比较清晰认识,随后举出老人和小孩的故事,让学生对骨的知识有所升华,不同年龄段的人骨的成分不同,进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案例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实施过程:上课之前,老师事先发给学生不同的种子,学生用菜豆、玉米、绿豆和自己搜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从而认识种子萌发需要水、温度、空气等条件。期间,有些学生有了新发现:“老师,我用绿豆种子做实验,把绿豆分成等量的两组,一组放在有空气的瓶子里,另一组放在全是水的瓶子里,按道理后者没有空气,不应该萌发,可是为什么两组都萌发了呢?种子萌发是不是不需要空气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吗?老师心中很高兴,请大家为这位同学释疑,并提醒注意实验条件的变量控制问题和设计对照实验问题。学生都陷入了沉思,过了五分钟,有学生发言:“我们可以找两个塑料袋内,将其中的一个塑料袋内的空气都挤出去并密封;另一个塑料袋则打开充满气,作为对照。然后将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塑料袋中,提供相同的适宜温度、水分,看看哪个袋中的种子萌发,就可以验证种子萌发需不需要空气了。”老师听后满意地说:“这个办法不错,能够控制空气这一条件变量。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呢?”学生再度陷入沉思,不久,又有学生发言:“可以用罐头瓶做实验。”同学们都很好奇,睁大眼睛想看看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该生继续说:“我们可以选择两个相同大小的罐头瓶,在其中一个瓶中放入燃烧的蜡烛,就能把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达到一个无氧的环境了。”有的学生还提出改用较大的菜豆种子来做实验。经过学生的一番思考,小组同学交流与探讨,对两瓶绿豆种子都萌发找到了原因:由于所用的绿豆种子小,数量少,只需少量氧气就能萌发,如果提供多些材料或是严格控制氧气量,种子就难于萌发。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系列的探究活动,将萌发的种子移栽到花盆里,让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幼苗从子叶脱落,到开始长出幼叶。从植株长高,到开花,最后结出了“豆角”,学生不仅观察到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不同阶段,还体会了关爱生命的情感,为深入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生命周期的核心概念奠定了基础。

案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阶段。这是第四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重要概念。怎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概念?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是最好的选择。新课程标准的最大变化在于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在概念教学时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这样可以更好的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提问、不断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创新的精神,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平时不会太多关注种子的萌发条件,所以利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求真的科学态度,这是对于促进重要概念理解有重要价值。

四、结语

浅谈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篇9

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许多启迪, 在工业、农业、国防、医学、建筑、运输等行业中许多技术和产品模仿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比如: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 制作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例如: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肠动物, 如海蜇、水母等, 有一套预测风暴的报警装置—钙质平衡石, 人们模仿这种装置, 设计制造的风暴预测仪器能提前15个小时预报风暴, 并能指示方向。而模仿海蜇脉冲或喷射的推进式运动设计出的喷气式飞机, 既节能又充分利用所产生的动力。再如:模仿一些生物的眼睛而制作的一些仪器有蝇眼照相机、电光鹰眼、螳眼速度计、仿生视网膜等, 北京车站大厅是仿蛋壳、龟壳的薄壳结构等。

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领域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 基因工程正在与常规技术以及其它新兴学科相连接, 当前, 基因工程在国际上已成为生物技术的前沿学科。农业生物技术将创造动、植物新品种, 创造新肥料 (生物肥料) 、新农药 (生物农药) 、新地膜 (可降解地膜) 、新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 推动第二次革命。在农业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林木、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 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物、饲料、药品来源, 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 减少环境污染,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也可以利用快速繁殖动植物的方法, 提高农业生产率。

在近、现代生物学史上, 我国的生物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在过去, 人们一谈及糖尿病, 就如同人们今日谈及“艾滋病”, 会胆战心惊。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 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控制饮食, 成千上万的患者, 不得不依靠残酷的慢性饥饿疗法来延长生命。在1965年, 我国科学工作者通力合作, 率先用化学和生物合成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成为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物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 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已成功地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工业化生产, 这不仅解决了医疗中胰岛素不足的难题, 而且降低了价格, 为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二、学好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它们。植物是大自然的天然屏障;一棵树每天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的有害气体, 放出同样多的氧气, 可供一个工厂的人一天的呼吸。而花草可吸收噪音, 如果栽一片草坪的话, 那就可以大大降低噪音的污染。

说起“环保”二字, 人们大都会想到怎样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 这自然是不错的;可有人却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看似“不值一提”的某些“琐碎”的陋习对环境的破坏, 忽视了对身边环境的保护。比如:有的人随地吐痰, 如果学好生物就知道一口痰危害有多大。痰其实就是肺里的脓液, 细菌就包藏在脓液中。当人们呼吸到不干净的东西时, 这些东西在人体的呼吸道中经过特殊“处理”, 最后会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所以即便是身体健康的人, 他们吐出的痰也是不干净的, 而大量咳嗽吐痰的人往往是身体患各种疾病的人, 他们的痰液里存在着更多的致病物。因此, 随在吐痰严重污染了环境。

还有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剧增,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从2003年的“非典”到后来的禽流感等等各种各样的怪病, 这些足以说明环境被污染受害的仍是人类自身。

学好生物可以有效保护环境。例如, 我国一些近海域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赤潮”。原来大量排入海洋中的废水、废渣以及大气交换进入海洋中的物质, 有些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 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剧繁殖, 就使大海穿上了“红装”, 形成“赤潮”现象, 致使水质恶化。所以沿海居民应注意避免将富营养化的物质向大海排放, 为保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学好生物有利于人们健康

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与人类生活有很大关系。学好生物能够帮助人们做有用的事, 可以说衣、食、住、行、用, 生物无处不在。单说食方面吧, 学好生物可以帮助你更健康地生活。大家都知道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贫血病中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患者由于体内铁的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从而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 患者经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除了应该找医生诊治外, 还应多食用含铁质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此, 我们提倡使用铁锅而不用铝锅, 多食用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鱼类、禽类、芹菜、苋菜、菠菜及红枣、紫葡萄等。

还有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 导致甲状腺肿大, 俗称“大脖子病”。如果食物和饮水中缺碘, 容易患此病, 因此食用加碘食盐以及常吃含碘的食物, 如海带、紫菜等可以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的发生。

四、学好生物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 精神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养花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心灵, 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的蓬勃向上的精神, 人们往往寄情于红花绿叶, 从中增添生活乐趣, 从花繁叶茂的勃勃生机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无疑对人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养花是调节大脑, 唤起美好回忆与联想的一个法宝。

所以,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生活, 还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为了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 还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好生物。

摘要:从过去的生物和物理课中, 我们已经认识了关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和物体运动的一些规律, 但自然界的难题实在太多, 许许多多的疑问必须通过学好生物来解决。那么学好生物到底有哪些用处呢?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生物,教学,有用

参考文献

[1]初中教学研究2010.3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10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 尤其是新课标中, 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更高。因此在生物学的教学中, 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1 试验能力的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1.1 操作能力:

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1.2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1.3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 找出实验成败原因, 并能解释实验现象, 写出实验报告;1.4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

2 可采用的几种形式的实验

教师应该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其主要形式有模拟实验、分段实验、独立实验和开展课外活动四种。

2.1 模拟实验。

刚进中学的高一学生, 由于初中很少生物实验课, 所以好奇心强、好动, 他们做实验时, 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 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 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 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 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如《显微镜的作用》一课, 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并边操作显微镜边讲述要点、边做示范, 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模仿操作完显微镜后, 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 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 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2.2分段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 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 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 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完成后, 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 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 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 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老师再补充说明,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 但由于它太薄, 而且紧贴细胞壁, 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 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 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收集实验资料,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从而主动获得知识。2.3独立实验。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 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 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讲清要点, 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 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 要让全班停下来, 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 最后总结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的组织训练后, 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动物;学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 初步具备了独立实验的能力。2.4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 还要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 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 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从1984年以来我和其它生物教师一道, 坚持组织开展了学生生物知识竞赛,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野生动植物邮票集邮, 农业林业经济植物的调查等一系列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写了不少的观察。

日记和小论文, 他们采集制作的《植物蜡叶标本》、《野生动植物集邮》、小论文《什邡主要经济植物种类调查》等作品, 分别获得了盛市级奖。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由于初中阶段重视了实验教学, 学生渐渐获得了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 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中学习《生物》打下了基矗高中生物教师反映:我校升入高中的学生与其它学校升入高中的学生相比 (以前我县乡村初中学校的条件差, 开展生物实验很困难) , 我校学生使用显微镜熟练、实验能力强、实验效果好, 理解掌握知识速度快, 学习效率高。

3 教师应如何去提高学生试验技能

3.1 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生物实验技能训练的效果和成败, 教学设计是针对实验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以便教师能更好地组织和控制教学活动。首先要确定实验目标。确定实验技能目标就是要确定学生完成某个生物实验后在技能、认知等方面所能达到的具体要求, 是评价实验技能训练的根据。在生物实验中主要对实验原理与任务、观察记录与分析、仪器的使用与实验变量的控制、结论的得出与撰写实验报告、思维能力、设计实验以及观察能力、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做出具体的目标规定。确定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的内容要求明确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 即一个实验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应该做哪些工作。其次, 要确定教学方法。实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验法为主, 其中也要采用讲授法、启发法等综合方法的运用。还要对整个实验进程进行规划, 以保证实验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能适时引导, 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并且通盘考虑实验中各个环节, 对于整个实验的时间进行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要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各个教学环节。3.2科学的教学组织策略。科学的教学组织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在实验知识的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资料的选择等方面做全面考虑, 以保证实验技能训练的效果。实验之前, 需要保证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体系存在和实验相关的概念和经验, 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学生能够理解实验中所包涵的知识。合理的学生实验分组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使学生能够人人参与, 增加动手机会, 并协调配合, 相互学习。实验前教师要做好实验资料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的内容选择实验仪器和材料, 并指导学生查阅有关的实验资料。3.3有效的实施教学引导。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程序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加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性, 强调学生在方法、技能、能力、认知等方面同步协调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 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实验中学生如果能够自主操作, 主动观察、思考, 则会使得知识和技能是较为具体和牢固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4 结论

多年来的生物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 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 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 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 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重要性 策略

1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理论结合实践,提高了知识的实用性

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以讲解教材知识为主,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客观实践。而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实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可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形成规范、严谨的思维方法。而这便是实验教学的意义所在。真理需要被实践检验,知识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单方面吸取知识,却不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就会逐渐忽略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怀疑学习的目的。而学生只有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具体的实验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环节东区以及被子植物的定义与特征。所以,从整体上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能够使理论结合实践,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1.2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若想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对高中生而言,兴趣具有很大的意义;对教师来讲,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则是其毕生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认为,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与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是高峰期。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或者说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单一,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而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缓解了上述情况,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因为实验教学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实践素材,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在课本知识上,而是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这样,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提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突破模式束缚,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比重较低,大多数教师会延续之前的教学理念与手段,教学模式单一。但是当增加实验比重,开展实验教学之后,课堂教学效果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不再完全听从教师的指挥,而是自主探究、学习,打破自身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定式。学生在搜集实验素材、了解实验步骤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形成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除此之外,学生还会从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所以,有实验的生物课堂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课堂,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学生会主动发言、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再担心学生是否听懂,因为当学生听不懂时一定会主动发问。从中便能发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能够突破模式束缚,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2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2.1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在很多地方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有衔接。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装片等。虽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有衔接性,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单一讲解高中知识,这样会增加学生由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难度。所以,生物教师在实验课前需要先为学生梳理初中生物实验内容与高中生物实验内容的共同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样既能夯实学生之前的基础知识,还会丰富之后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以“观察细胞”实验为例,该实验的必备教材为显微镜。因为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早已接触过显微镜,所以不会觉得陌生。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显微镜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让学生回忆利用显微镜做实验的相关步骤,再让学生将旧有的知识与当下的实验相结合,从初中的实验过渡到高中的实验操作中。让学生明确:在观察细胞时应将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用高倍镜观察,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能够看到视野中的对象。再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实验操作。当然,教师选取的实验内容应丰富具有生活气息,不能只从教材出发,还要参考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合适的实验素材,拉近生活与实验教学之间的距离。

2.2革新实验教学方式,赋予生物课时代感

细胞分裂演示实验受到教学设备和环境的限制,不能将实验的结果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不能为学生直观展示该现象。所以,为了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教师需要革新实验教学的方式,赋予生物课时代感。因为,对学生而言,富有生活气息以及时代感的教材知识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教师只有革新教学方式,用新颖的实验手段调动学生探究和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以上述实验为例,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借助计算机以及网络,演示实验现象,并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认真观察和掌握实验步骤要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犹如自己亲自进行细胞分裂演示实验一样。教师利用互联网既能挖掘生活化的实验素材,为学生的实验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料,又能展示实验步骤,为学生自己开展实验活动奠定基础,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3合理设置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微型实验主要强调少材料、保护环境。而开展微型实验也落实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不将实验建立在忽然环境的基础上。所以,生物教师应在自己的课堂上提倡开展微型实验,合理使用微型实验。这样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帮助学生排除不必要的影响因素,方便学生直观观察实验现象,保护周遭环境。以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为例,该实验实际需要的场地较小,时间较少。所以,教师就不必要启动大型的实验设备,只需要给每个学生发一小片植物结构,让学生先利用肉眼,再辅之以显微镜进行观察,当学生观察完之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试验后的清理活动,避免污染实验室。像这种用时少,占用场地小,环保的实验应该被提倡,生物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多利用微型实验授课,做到授课与环保相统一。

2.4强化实验操作训练,深入学生生活实际

一些高中生由于步骤的错误会影响实验的效果,严重的还会伤害自己。而对实验来讲,最基础的就是实验操作步骤。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操作规范,在深入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强化实验操作训练,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危险的教学事故。生物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仔细、负责,不马虎,用细心、耐心开展实验活动,并在实验结束后客观描述实验的结果。减少或者避免出现实验误差。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增加实验的比重是一种增强知识直观性、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该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与手段,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引导学生克服一切困难,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文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1).

[2]吴长紫.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

[3]何小彪.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5,(10).

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篇12

一是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努力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情感。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校教育中, 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 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即是通常意义上的情感因素, 它往往能够发挥指向、维持、稳定和强化的重要功能。而人的情感活动又分为积极性情感和消极性情感两种, 前者对学习活动能够起着促进和提升作用, 后者则起着阻碍性的负面作用。有人说:学生的智慧出自于他们的手指上。因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迎合学生活泼生动的心理特征, 在做好演示实验教学的同时, 努力创造平台、环境和条件, 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实验、积极探究, 让他们在学以致用和知行合一中逐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如此而为, 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当然, 生物实验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活动, 我们在允许学生出错的同时, 不能无所作为、听之任之, 更不能纵容自是、撒手不管, 而是要指导学生认真地走好每一步, 抓住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养成规范实验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 如果使用左眼观察, 就必须纠正学生用右眼或者闭着右眼的习惯;而在转动显微镜转换器时, 则应当跟踪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这样在很快对光和对好光的情况下, 才能让学生从中观察到标本的清晰图像。

二是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俗话说:实验是思维训练的体操。思维操作技能主要由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五个基本步骤组成;而它光靠理论性的灌输和引导是无法完成训练的, 却能在综合一体的实验过程中得以良好培养。因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竭尽简易之法, 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课程内容的操作实验, 一方面增强其知行合一的学习意识, 一方面有效训练他们的思维操作技能。如,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中, 我们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弄清楚“外部条件”主要是指光、水、化学物等单个因子;接着在实验之前, 组织学生到灌木丛地铲取一些疏松潮湿的腐叶泥土装入黑色袋中。在捉到鼠妇回到实验室之后, 把之前放入袋中的泥土, 袋口敞开且袋身上竖, 如此这般行径, 这里面的鼠妇就能够在袋子里好好地生存下来。如果放置的时间稍长泥土有发干现象, 就必须对着泥土洒向适当的水分, 以有效地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现着比较润湿的态势, 这样的话鼠妇就能存活到更长的时间。这种实验和保鲜的过程, 看似简单易行, 其中却包含着相当的手脑并用训练和完整系列的思维操作技巧。

三是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形势下,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以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 而在众多的能力因素中, 创新能力则是其中最为活跃、最有发展目标的因素。因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好动探知、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 以挖掘和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为根本, 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内外实验教学活动, 以不断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 在关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实验中, 引导学生们不仅可以从教材所述中探知使淀粉产生变化的是什么, 还可以鼓励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从中探究出水醋盐等物质和热冷辣等因素对淀粉的变化同样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实践证明, “实践出真知”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社会道理, 这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借鉴。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基础性课程。新课程初中生物教材在实验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上呈现出“三多”的特点, 这就给课程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新颖有趣的课程教学中, 我们要帮助学生在形成专业概念的基础上, 能够从中获得一系列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 从而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执教者要紧紧抓住“手中出智慧”的发展原则, 努力通过各类实验教学活动, 一方面充分激活学生潜在的非智力情感因素以激发学习兴趣, 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规范实验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不断培养他们的手脑并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文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阐述。

上一篇:森林资源评估下一篇: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论文